七年级历史下册 7.2 南方经济的发展课时训练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7.2 南方经济的发展课时训练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7.2 南方经济的发展课时训练 川教版

7.2 南方经济的发展

一、选择题

1.两宋时期,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是( )

A.小麦B.粟C.大豆D.棉花

2.(2014·广东珠海)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宋代南方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A.推广种植籼型杂交水稻 B.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C.棉花的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 D.江南新辟许多茶园

3.棉纺织业开始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是在( )

A.北宋B.南宋C.唐朝D.元朝

4.两宋时期我国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是( )

A.景德镇B.扬州C.定州D.杭州

5.(2014·山东济南)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唐朝的开元通宝

C.汉朝的五铢钱 D.北宋的交子

6.(2014·江苏常州)2.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皇帝曾对大臣说:应派能干的官司员去管理市舶机构的事务,鼓励外商前来贸易,这样既可获利,又可减轻百姓负担。这表明()

A.秦国政府严格限制商业发展 B.西晋政府顺应入口南迁浪潮

C.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D.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7.(2013·湖北随州)从东汉末年开始一直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对这一巨大变迁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较少

B.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C.自然条件变化,江南地区农业发展快,超过了北方

D.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北方

8.(2013·江苏南京)4.“方朝廷在故都(北宋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苏湖熟,天下足。”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文景之治局面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开元盛世局面 D.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9.(2014·江苏宿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方向南转移的过程,至()最终完成。()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0.两宋政府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使B.盐运使 C.海关D.布政使

11.(2014·江苏连云港)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如下图片资料。由此推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宋代针铺商标等北宋“交子”《清明上河图》局部南宋海船

A.政权并立 B.艺术精湛 C.民族融合 D.商业繁荣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根基、基础)。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北宋时期南北方人口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3)从以上两个材料看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4)据所学知识,说明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参考答案

1.D

2.A

3.B

4.A

5.D

6.C

7.D

8.D

9.C 10.A 11.D

12.答案:(1)宋代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

(2)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3)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

(4)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劳动力增加,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农业发展。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盛唐的社会景象练习 川教版

第3课盛唐的社会景象练习 一、选择题 1.归纳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正确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在中国封建时代是空前的。下列唐朝统治者在位的先后顺序应是( ) A..①⑤③④② B.①③⑤④② C.①⑤③②④ D.⑤①③④② 3. 不是发生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事件有 A.鉴真东渡日本 B.玄奘西游 C.南诏首领被封为云南王 D.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当宰相 4. 在美国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康乾盛世 D.开元盛世 5. 下列能够准确概括隋唐时期历史特征的词语是:( ) A.纷争与变革 B.分裂与融合 C.繁荣与开放 D.交流与冲突 6. 唐代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该诗称颂的“封建盛世”是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7. 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的“?”处应为 A.唐太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 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8.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之为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9.图名叫《唐玄宗走马任姚崇》,从中能直接体现唐玄宗 A.任用贤 才 B.重视地方吏治 C.重视发展生产 D.提倡节俭 10.下面为我国某一朝代的户数统计示意图,从中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这是有关唐朝前期的户数统计示意图 B.唐朝前期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 C.展示了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的社会状况 D.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从总体上看是向前发展的 11.唐代诗人陆龟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形容素雅润的唐代某种瓷器,你知道这是对下列哪种瓷器的由衷赞美吗?() A.唐三彩 B.白瓷 C.青瓷 D.景德镇瓷器 12.如图城市平面图反映的是() A.汉朝都城长安 B.唐朝都城长安 C.隋朝都城长安 D.北宋都城 东京 13.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在治理国家方面的共同点是() A.轻徭薄赋 B.减轻刑法 C.重视人才 D.善于纳谏 14.唐朝时,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灌溉工具,它可随水流自行转动,把水从低处汲到高处,你知道这种灌溉工具是什么吗?() A.曲辕犁 B.筒车 C.翻车 D.水排 15.教材“动脑筋”中,介绍了阿拉伯商人在广州看到了“唐朝官员穿了五件丝绸衣服,显露出胸前有粒黑痣”的故事,说明()

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练习题六十九

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练习题六十九 第1题【单选题】 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 A、焚书坑儒 B、民主与科学 C、八股取士、文字狱 D、闭关锁国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错误,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 A、锦衣卫 B、军机处 C、中书省 D、六部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我国科举制度在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其被废除的时间是( )

A、宋朝末年 B、明朝末年 C、元朝末年 D、清朝末年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 A、皇帝的辛劳 B、君权的强化 C、地方的无权 D、仪式的完善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关于军机处认识正确的是( ) A、军机大臣由议政王大臣会议选派 B、军机大臣有军国大事的决定权 C、军机处的设置降低了办事效率 D、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某校七年级历史活动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搜集了明太祖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东厂,雍正设立军机处等方面的资料。由此可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可能是( ) A、明朝的经济的发展 B、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统一多民族的巩固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 A、皇帝的辛劳 B、君权的强化 C、地方的无权 D、仪式的完善 【答案】: 【解析】: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完整教案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川教版) 第三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标志,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学习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科举考试制度是促进唐朝繁荣的原因之一,认识符合社会发展的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理解我国当今改革考试制度的正确性;通过了解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 二、难点:唐朝科举制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唐诗一首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此诗反映了古代读书人登科之后的巨大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隋唐朝的科举制的历史话题。 二、讲授新课: (一)、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产生的背景:九品中正制已经不适应需要,许多地主知识分子要求参与政权,隋朝统一全国后需要大量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2、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及其产生的作用?科举制的创立从地主知识分子中选拔了大量的人才,缓和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隋文帝下令“分科举人”。 3、科举制创立的意义:改革了封建选官制度,使科举制在后世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隋朝在选官制度的改革方面功不可没。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 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给学生提供阅读提纲: 1、唐朝的科举制度主要分为哪两大类?其下设的科目有哪些? 2、你怎样理解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3、唐代的科举考场有哪些规定? 师生共同归纳基础知识: 唐朝科举制度:常科(明经、进士等)和制举 明经:重在考查儒家经书的记忆和理解,省试合格后录用。 进士:重在考核诗赋、时务策写作,考中很不容易。 制举:为皇帝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科目繁多,生源比常科更广。不再经“省试”直接录用。 活动讨论:古今考试制度比较 相同点: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按开始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用;考试纪律严格。 不同点: 项目隋唐科举考试当今学校考试 科目设置偏重文科有文理科,设置较合理 考试内容偏重经书、诗赋,较脱离现实结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选拔人才 考试的根本目的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以缓和其矛盾, 巩固其统治。 同学们对我们现在的考试及考试制度有何建议呢?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先由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概括讲解。 1、让学生感悟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科举制,科举制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但隋唐统治者实行科举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控制人才巩固其统治。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制的弊端和危害也越来越突出。 三、巩固小结: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四、学习与探究:P17了解曲江盛会与雁塔题名 五、课堂作业:学习辅导该节作业 教学后记: 第四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时练(含答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时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按照发明的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①火药②活字印刷术③司南④造纸术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 2、元世祖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把南方的粮食运往大都。元朝海运的出发地是() A. 刘家港 B. 杭州 C. 扬州 D. 泉州 3、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术的先进性不包括 ...( ) A.经济 B. 省时 C.省力 D.效率低 4、玄奘大师曾大量印刷普贤菩萨像,散施四方。这种印刷方式应是( ) A.拓石 B.活字印刷 C.雕版印刷 D.激光印刷 5、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是() A.造纸术和火药 B.指南针和造纸术 C.指南针和火药 D.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6、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7、被誉为“水手的助手”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重大发明(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 8、中国的指南针、火药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请问它们是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A.罗马人 B.印度人 C.日本人 D.阿拉伯人 9、我国最早的指南仪器出现在哪一时期( ) A.唐朝 B.战国 C.两晋 D.两宋 10、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A. 沈括 B. 李春 C. 蔡伦 D. 毕昇 11、繁体“戰”字,在印制书籍时不小心印成“”。中国发明这一技术是在( ) A.东汉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2、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书籍是() A 《天工开物》 B 《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窦娥冤》 13、在下列历史场景的叙述中,你认为与事实相符合的一项是() A.西汉时,大臣们用“蔡侯纸”上书汉武帝要求施行“推恩令” B.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用火枪、火炮打败了曹军 C.唐朝时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论语》 D.宋代人们用罗盘针航海 14、北宋著名作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的景象,他的代表作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清明上河图》 D.《秋郊饮马图》 15、下列对宋代历史特点的描述,最恰当的是() A. 经济发达但文化并不繁荣 B. 军事强大但科技并不先进 C. 科技发达但军事并不强大 D. 军事强大但经济并不发达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岳池县2006-2007学年度下期七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相信你,觉着、冷静,用睿智的大脑和灵巧的小手,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满意的答案需要日常的勤奋,坚韧的毅力和脚踏实地的学习。 一、请你选择最有说服力的一项。(50分) ( ) 1. 589年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的是 A B C D ( ) 2. 唐太宗被各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主要是 A. 轻赋省刑 B. 开明的民族政策 C. 广开言路 D. 任用贤能,提高行政效能 ( ) 3. 隋大运河的中心是 A. 涿郡 B. 洛阳 C. 余杭 D. 江都( ) 4.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拥有决策权的是 A. 中书省 B. 尚书省 C. 门下省 D. 宣政院( ) 5. 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是 A. 两宋 B. 汉朝 C. 唐朝 D. 明朝( ) 6. 我国的四大发明为世界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北宋中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 A. 毕昇 B. 吴道子 C. 赵孟兆页 D. 吴承恩( ) 7. 岳飞《满江红》中的“靖康耻”指公元1127年,攻占北宋都城东京,掳走徽宗钦宗二帝,标志着 A. 北宋灭亡 B. 辽灭亡 C. 元灭亡 D. 清灭亡( ) 8.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我国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少数民族是 A. 回族 B. 突厥族 C. 吐蕃族 D. 回纥( ) 9. 中国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历史的国家,明清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是 A. 焚书坑儒 B. 八股取士 C. 设军机处 D. 厂卫制度( ) 10. 明朝前期,我国是一个繁荣开放、统一的国家。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是 A. 玄奘西游 B. 鉴真东渡 C. 郑和下西洋 D. 张骞通西域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历史教案还可以给教师带来更多的反思,更好地促进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姓名、唐玄宗前期的主要年号、唐朝的鼎盛时期,知道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基本史实,理解开元时代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以及盛世形成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学习武则天、唐玄宗治理国家、发展生产的措施,比较唐玄宗与唐太宗的政绩,提高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与鉴赏能力;通过对武则天的评价,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正确评价人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武则天、唐玄宗任用贤才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德才兼备的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明白当今国家主张尊重人才,重视发现、培养人才的道理;通 过了学生领悟崇尚节俭、抑制奢侈是国家积累财富、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开元盛世" 二、难点:评价武则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问题回忆"贞观之治"的有关内容 1、"贞观之治"时代的皇帝名字叫什么?他治理的时期为什么可以达到这样的一个盛世? 2、请你对这个李世民做出评价? 学生回答: 1、答:李世民,他治理的时候是因为:一是唐太宗吸取历代、特别是隋朝灭亡的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唐太宗认识到秦朝灭亡于秦始皇及秦二世的暴政,汉朝衰于汉武帝的骄矜,隋朝灭亡于隋炀帝的暴虐。明白"君依于民,民依于国。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的道理。因此,他经常与臣下商讨前代兴亡的经验教训,权衡得失调整、制定治国方针。二是唐太宗指定的有利于发展生产、巩固政权的措施直接产生的作用。入教材中唐太宗五个方面的治国政策。三是唐太宗本人的精明、能干,励精图治。四是国家统一,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所以可以达到盛世。 2、答: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措施,促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但是在晚年时候骄傲自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习题精选第三十篇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习题精选第三十篇 第1题【单选题】 “我评此画如奇书,颜筋柳骨追欧虞”宋代诗人陆游这句诗中的“颜筋柳骨”是对哪两位书法家书体的合称( ) A、阎立本、柳公权 B、颜真卿、吴道子 C、颜真卿、柳公权 D、颜真卿、柳宗元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明长城的西端是( ) A、嘉峪关 B、山海关 C、鸭绿江 D、雁门关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两宋绘画的特色突出表现在( ) A、山水画出现并日益增多 B、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 C、花鸟画出现并日益增多

D、人物画出现并日益增多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诵读经典美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这些作品对应的文学体裁分别是( ) A、诗歌、散文、戏曲 B、诗歌、散文、小说 C、唐诗、宋词、戏曲 D、唐诗、宋词、小说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反映明代手工工场生产面貌的科学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书》 D、《农政全书》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一股全民鉴赏古典诗词的热潮,传统文化成为流行。下图文字的文学体裁是( )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重庆是古代巴族的主要活动地区,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其中右图所示战国时期巴国编钟在1972年出土于( ) A、涪陵 B、云阳 C、巫山 D、忠县

“2020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唐朝边疆主要少数民族及政权的名称。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及其被唐朝册封的称谓,了解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理解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概括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通过对历史地图和其他图的阅读,培养学生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通过学习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各族之间虽有兵戎相见,但相互之间的友好交往仍是主流,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二、难点: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问题导入: 师:你对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知道多少? 生:······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入新课。 二、唐与吐蕃的关系 1、出示P20《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帮助学生认识唐朝边疆各主要少数民族名称及分布。(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2、指导学生按照教材进行学习。 ①先让学生了解吐蕃族生活的地区及其生活。指出吐蕃是今天我国藏族的祖先,又是7世纪到9世纪青藏高原上出现的少数民族政权名 ②给学生介绍吐蕃杰出首领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建立强大的奴隶制政权及其与唐朝通婚的史实。(介绍意义:两族的联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历史意义。) ③通过教材小字部分介绍文成公主进藏的具体史实及其影响。 ④老师提问: 师:代表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有哪些? 生:1、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完婚;2、唐穆宗时,唐蕃双方会盟及建立会盟碑。 教师指导学生看辅栏P19《会盟碑》的话教师进行解释:不再作战,充满了亲情友好,难道不好吗? 通过这句话帮助学生领悟唐蕃之间愿友好相处,不再作战,永结亲情的愉悦心情。 师:那从我们刚才讲的来看唐蕃友好往来的两种重要形式是什么? 生:联姻与会盟,完全回避了“兵戈”战争。 师: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测试题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唐太宗说“治安之本,唯在得人。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以下哪一名臣不属于他统治时期 A 姚崇 B 长孙无忌 C 房玄龄 D 杜如晦 2、右图是唐朝时期使用的农具——筒车,它的功能是 A 纺织 B 鼓风 C 灌溉 D 垦荒 3、《资治通鉴》评价此人:“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 当代史学家郭沫若评价此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该皇帝是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4、杜甫写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段盛世出现在谁统治时期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唐高宗 D 唐玄宗 5、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说出了察举制(通过推荐考察选拔人才)的害处,通过“分科举人”考试来选拔人才开始于: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6、白居易27岁考中进士,在长安大雁塔下题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白居易能够雁塔题名,下列哪一项他没有经历 A 熟读儒家经典 B 报名参加分科考试 C 参加州府的初试 D 参加在省城的“省试” 7、小李清明节到云南大理旅游,看到了大理崇圣寺三塔(如右图),唐朝时在云南大理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 吐蕃 B 南诏 C 回纥 D 回鹘 8、7世纪,建造了布达拉宫,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首领是 A 松赞干布 B 尺带珠丹 C 皮罗阁 D 阿倍仲麻吕 9、《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的原形是 A 鉴真 B 玄奘 C 僧一行 D 怀素 10、中国人在世界常被称为“唐人”你推测下列叙述的原因中最有可能的是 A 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 中国的对外交通特别发达 C 唐朝在世界享有较高的威望 D 唐朝时中国开始对外交往 11、下图能反映北宋时少数民族并立状况的是 A 12、“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率“岳家军”抗击的敌人是 A 辽 B 契丹 C 西夏 D 金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时练习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 1(含答案)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练习 1.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 A.3亿亩B.5亿亩 C.7亿亩 D.9亿亩 2.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有()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④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 A.发展海外贸易B.推行垦荒政策 C.招募农民屯田D.改进生产工具 4.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主要集中在() A.纺织业B.采矿业 C.运输业 D.餐饮业 5.清朝前期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巨大的商业网,其组成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农村集市②区域性市场③城镇集市④全国性市场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 C.④②③ D.①③②④ 6.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A.出现了农村集市B.边境贸易繁荣 C.城市中坊市分置D.商业市镇兴盛 7.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8.清朝前期人口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B.环境改善 C.商业发达 D.医学进步 9.影视作品折射出历史的冰山一角。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两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帮为背景的电视剧。这两个著名商帮来自() 《胡岩》《乔家大院》 A.浙江广东B.安徽山西 C.山西江苏D.广东福建 10.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在当今世界也同样存在,即() A.交通拥堵问题B.大量的人口流动与迁移 C.就业就医问题D.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明清时期,晋商是当时国内势力最大的商帮之一。从明初到清末,他们在商界活跃了五个世纪,但在近代衰落了。 材料一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之为百间屋”。 材料二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能”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 ——摘自电视片《徽州》解说词(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说明阻碍晋商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原因。 (2)结合材料二从徽商的兴旺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 (3)徽商和晋商的兴盛和衰落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习题精选三十六 第1题【单选题】 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作自己的一面镜子的大臣是( ) A、姚崇 B、房玄龄 C、魏征 D、杜如晦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A、当贤明君主 B、减少决策失误 C、笼络人才 D、维护封建统治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他在位期间成功地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他改革制度,注重吏治;他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使国家安定,经济繁荣。”这位皇帝应该是( )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玄宗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唐太宗统治时期著名的谏臣是( ) A、长孙无忌 B、杜如晦 C、狄仁杰 D、魏征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A、当贤明君主 B、减少决策失误 C、笼络人才 D、维护封建统治 【答案】:

第6题【单选题】 唐太宗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据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B、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C、力倡节俭,禁造台榭 D、限制佛教,裁汰僧尼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隋朝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 A、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加速了两岸城市发展 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我国封建社会历时最长的朝代是( ) A、西周 B、唐朝 C、西汉 D、元朝 【答案】: 【解析】: 第9题【判断题】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清朝中期后的社会危机习题精选七十九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中期后的社会危机习题精 选七十九 第1题【单选题】 1793年,马戛尔尼来到中国,他在日记中记载:“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沿用他们无知祖先的笨拙方法。”据此可知中国( ) A、开始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 B、实行闭关自守最终导致了落后 C、开始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 D、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思想文化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明朝时我国引种玉米和甘薯情况的猜测,最无可能的是( ) A、种子由欧洲人带到东南亚再传入中国 B、先在江南地区种植再向北方传播 C、种子由郑和的船队带回中国 D、来自于西班牙殖民地的可能性较大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的是( ) A、商帮的形成 B、男耕女织的生产和生活 C、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D、国际贸易的频繁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闭关锁国政策是一种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交流的国家政策。对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B、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 C、它对西方殖民者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范小静在《十三行故事》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打响,广州的林则徐给朝廷的奏折中这样分析敌情:那些英国人的装束,全身缠裹得紧紧的,腰和腿都僵硬得很,一跌倒在地上就爬不起来。中国人对付这种军队,不但一个士兵就可以撂倒他几个,即使是乡村和市井的平民也能要了他们的命。”产生这种认识的根源在于( ) A、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较大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川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川教版) 第三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标志,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学习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科举考试制度是促进唐朝繁荣的原因之一,认识符合社会发展的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理解我国当今改革考试制度的正确性;通过了解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 二、难点:唐朝科举制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唐诗一首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此诗反映了古代读书人登科之后的巨大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隋唐朝的科举制的历史话题。 二、讲授新课: (一)、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产生的背景:九品中正制已经不适应需要,许多地主知识分子要求参与政权,隋朝统一全国后需要大量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2、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及其产生的作用?科举制的创立从地主知识分子中选拔了大量的人才,缓和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隋文帝下令“分科举人”。 3、科举制创立的意义:改革了封建选官制度,使科举制在后世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隋朝在选官制度的改革方面功不可没。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 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给学生提供阅读提纲: 1、唐朝的科举制度主要分为哪两大类?其下设的科目有哪些? 2、你怎样理解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3、唐代的科举考场有哪些规定? 师生共同归纳基础知识: 唐朝科举制度:常科(明经、进士等)和制举 明经:重在考查儒家经书的记忆和理解,省试合格后录用。 进士:重在考核诗赋、时务策写作,考中很不容易。 制举:为皇帝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科目繁多,生源比常科更广。不再经“省试”直接录用。 活动讨论:古今考试制度比较 相同点: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按开始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用;考试纪律严格。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时练(包含答案)

第一单元随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时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朝代更替,告别了短暂的隋朝,赢来了繁盛的唐朝,这一年 是() A.581年 B.589年 C.618年 D.626年 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也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们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重用人才②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重视发展经济④都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唐太宗时期,下列人物得到重用的是() ①房玄龄②姚崇③魏征④宋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5、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 A、汉武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D唐玄宗 6、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7、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指 ( ) A. 三公九卿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 9、历史上把唐朝的鼎盛时期称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10、“2004年10月1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角色是() A.杜如晦 B.李世民 C.魏征 D.姚崇 11、“外甥是先皇帝旧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这句话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两个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A.汉族和吐蕃B.汉族和靺鞨C.汉族和回纥D.汉族和南诏 12、电视剧《贞观长歌》向我们讲述了唐太宗“贞观之治”时期的历史。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生产时间有所保证 B.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注意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C.唐太宗注意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D.唐太宗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13、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人曾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是() A.吕后 B.慈禧 C.武则天 D.王昭君 14、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A. 严惩贪官污吏 B. 重视农业生产 C. 善于纳谏 D. 提倡节俭 15、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练习题第三十三篇

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练习题第 三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三种”指( )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诸城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故乡。他的旷世名作《清明上河图》体现出来的绘画风格是( ) A、山水画 B、文人画 C、风俗画 D、花鸟画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四位同学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做了一个命题,你觉得下列主题适合的是( )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②西方海外殖民地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了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④印刷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产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凝固的历史”之美誉。下列陶俑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宋人表演蹴鞠 B、宋人表演词朗诵 C、元代人表演杂剧 D、元代人表演杂技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图内容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造船技术 D、指南针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史学家司马迁和司马光被称为“史学两司马”,他们编纂的《史记》和《资治通鉴》成为我国史书的典范。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史书中都能查阅到( )

A、A B、B C、C D、D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哪一部绘画作品,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美景?( ) A、《游春图》 B、《送子天王图》 C、《墨葡萄图》 D、《清明上河图》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川教版巩固辅导九十九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川教版巩固 辅导九十九 第1题【单选题】 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兼并严重 B、过度役使民力 C、法律十分严酷 D、宦官跋扈专权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一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

A、秦兵马俑遗址 B、大昭寺会盟碑 C、唐招提寺鉴真坐像 D、敦煌莫高窟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史实的搭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任用姚崇、宋璟为相 B、唐玄宗----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C、玄奘----到天竺学习佛经 D、毕昇----编著《本草纲目》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未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是(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的创设 C、开元盛世 D、大运河的开凿 【答案】:

第6题【单选题】 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个朝代?( )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高考作为我国高校选拔人才的主要形式,到2009年已经恢复32年了。那么,你知道唐朝主要采用什么制度选拔人才吗( ) A、世袭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八股取士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它正式确立是在(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盛唐气象 课时练(含答案)

第一单元隋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3课盛唐气象课时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唐朝时改进和创制的新的生产工具有() A.水排、筒车 B.曲辕犁、筒车 C.灌钢法提花机 D.翻车、提花机 2、唐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下列有关唐朝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唐朝时期,农业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 B. 唐朝时期的陶瓷水平很高,邢窑的青瓷如冰如玉 C. 唐朝时期,都城洛阳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D. 唐朝时期的棉纺织业十分发达 3、“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朝统治者的这种“抚九族以仁”的做法,说明当时( )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C.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D.“和亲”是当时最有效的策略 4、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被称为世界工艺珍品的是() A.青花瓷 B.冰裂纹瓷器 C.唐三彩 D.白瓷 5、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了唐朝的什么现象()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对外开放D文化昌盛 6、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吐蕃赞普是() A.松赞干布 B.尺带珠丹 C.赤尊东赞 D.骨力斐罗 7、唐朝的国际性大都市指的是()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江南河 8、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 农业生产发展 B. 商业经济繁荣 C. 对外贸易活跃 D. 经济重心南移 9、唐朝时期社会风气的特点是( ) A.开放、兼容并包 B.封闭、保守 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 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10、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史实的搭配,正确的是() A.唐太宗----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B.武则天----任用杜如晦为相 C.李春----设计赵州桥 D.欧阳询----借谈笔法劝谏唐穆宗 11、史载唐太宗时,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唐太宗不修长城的理由是() A.唐朝北方已无边患B.长城已经彻底失去防御作用 C.唐朝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 D.开明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关系融洽 12、2016年2月12日,央视科教频道播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来,激发广大诗词爱好者的学习热潮.某选手抽到2号题目:从下列汉字中重组成一句唐诗名句,指出它的作者是() A.杜甫 B.白居易C.刘禹锡D.李白 13、文成公主入藏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给西藏带去许多的工艺品 B.使得松赞干布接受了唐朝授予的官职 C.奠定了汉藏两族人民密切交往的基础 D.使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14、唐都长安中气势宏伟富丽堂皇的宫殿是() A. 故宫 B. 乾清宫 C. 大明宫含元殿 D. 太极殿 15、“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 兼收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时练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时练答案 繁盛一时的隋唐 【优效自主初探】 【南北重归统一】 1、(1)杨坚 (2)581 (3)长安隋文帝 2、(1)589 (2)陈 3、(1)改革制度注重吏治 (2)①人口②洛阳 【大运河的开通】 1、南北交通 2、概况:605 (1)洛阳余杭 (2)永济渠邗沟 (3)黄河长江 3、最长 4、南北经济 【高效探究导学】 【知识点一】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杨坚;581年。长安。 (2)客观条件: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北人员的往来,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②江南经济发展,使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别缩小,

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③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分裂,向往和平与统一。④南朝陈政权本身的腐朽。 主观条件:隋朝国力强大,且为灭陈做了充分的准备。 (3)隋的统一,结束了自西晋来年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开创了隋 唐“大一统”局面,是我国封建社会继秦汉、西晋之后第三次由分裂 走向统一,为隋唐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隋文帝的统治 (1)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繁荣。人口激增、粮食丰实等。 (2)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 统一安定的局面,且人民负担较轻。 【知识点二】 (1)增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3:三个点,即中心洛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4:运河四段,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5:五大水系,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1: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3)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动了我 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4)经过隋文帝20多年的励精图治,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 征发几百万人开通运河的可能性;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5)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粮食运输全靠大运河。中国古代没 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陆路运输粮食只能靠人力、畜力实行,运 量小,速度慢,费用多。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 用少。 【增效提能演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