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姓名 王海宽 班级 12级生物基地 学号 201200140099 同组者:孙梦杰、袁家奇、肖荷 科目 微生物学实验 题目 放线菌的培养与形态观察 组别 周三第六大组

第 1 页

共 3 页 微生物实验报告·**

放线菌的培养与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配制合成高氏一号培养基的一般方法。 2.掌握放线菌形态的基本观察方法。 3.了解并掌握放线菌的形态。

二.实验原理 1.高氏I 号培养基

高氏 I 号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此合成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可能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因此,在混合培养基成分时,一般是按配方的顺序依次溶解各成分,甚至有时还需要将二种或多种成分分别灭菌,使用时再按比例混合。此外,合成培养基有的还要补加微量元素,如Fe 元素。 2.放线菌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 ( 简称“基丝” ) ,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 ( 简称“气丝” ) ,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3.插片法观察放线菌

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插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三.实验器材

1.菌种: 青色链霉菌 ( S glaucus ) ,弗氏链霉菌 ( S. fradiae )。 2.培养基:高氏 I 号培养基(配方见后附)。

3.仪器或其他用具:平皿、玻璃纸、盖玻片、玻璃棒,载玻片,接种环,镊子,显微镜,双层瓶,马铃薯,酒精灯。

四. 操作步骤

1.配置高氏I 号培养基200ml 。

2.倒平板 取融化并冷至大约 50 ℃ 的高氏 I 号琼脂约 20ml 倒平板,凝固待用

3.接种 用接种环无菌操作分别由青色链霉菌(或弗氏链霉菌)菌种斜面培养物挑取适量菌在琼脂平板上划线。 4.插片 以无菌操作用镊子将灭菌的盖玻片以大约45°插入琼脂内,并使盖玻片与所划的线垂直。每个琼脂片插两到到三片。

5.培养 将插片平板倒置,于28℃培养7天。

6.镜检 用镊子小心拔出盖玻片,擦去背面培养物,然后将有菌的一面朝上放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五. 实验结果与分析

姓名 王海宽 班级 12级生物基地 学号 201200140099 同组者:孙梦杰、袁家奇、肖荷 科目 微生物学实验 题目 放线菌的培养与形态观察 组别 周三第六大组

第 2 页

共 3 页 微生物实验报告·**

1. 观察示意图

图1 弗氏链霉菌观察结果示意图(10X40)

图2 青色链霉菌观察结果示意图(10X40)

2. 小结

表1 放线菌观察结果小结

姓名 王海宽 班级 12级生物基地 学号 201200140099 同组者:孙梦杰、袁家奇、肖荷 科目 微生物学实验 题目 放线菌的培养与形态观察 组别 周三第六大组

第 3 页

共 3 页 微生物实验报告·**

六.思考题

镜检时如何区分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及孢子丝?

答: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孢子丝形态各异,末端有孢子脱落。 附录:

高氏(Gause)Ⅰ号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 4g KNO3 0.25g NaCl 0.1g K2HPO4 0.1g MgSO4 0.1g FeSO4 0.002g 琼脂 5g 水 200ml PH 7.2---7.4

实验二 酵母菌的死活染色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二类参照)

实验二酵母菌的死活染色及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赵奕玲 121180169 一.实验目的 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 2掌握酵母菌的死活细胞的鉴定方法。 3.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1.酵母菌形态及出芽方式观察的基本原理:酵母菌的死活染色通过用美蓝染色制成水浸片,来观察生活的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它的氧化型是蓝色的,而还原型是无色的,用它来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由于细胞中新陈代谢的作用,使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所以酵母的活细胞无色,而对于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因它们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因此,用美蓝水浸片不仅可观察酵母的形态,还可以区分死、活细胞。 2.酵母菌子囊孢子观察的基本原理:子囊类酵母菌是以接合产生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有性繁殖的。它们一般通过邻近的两个形态相同而性别不同的细胞各自伸出一根管状的原生质突起相互接触、局部融合并形成一条通道,再通过质、核配和减数分裂形成4或8个子核,然后它们各自与周围的原生质结合在一起,再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孢子壁,这些一个个子囊孢子就成熟了,而原有的营养细胞则成了子囊。能否形成子囊孢子及其形态是酵母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酵母菌形成子囊孢子需一定条件,其中麦氏培养基有利于酿酒酵母子囊孢子的形成。 孢子壁厚不易着色,但是一旦着色就很难被脱色。因此先用强染色剂(孔雀绿)下染色,使染料进入菌体和孢子,水洗时菌体中染色被洗脱而孢子中染料保留。在用对比度大的复染色剂染色后,菌体染上复染色剂的颜色而孢子保留原来颜色,这样可将两者区别开来。 3.放线菌形态观察的基本原理: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和生长在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各种孢子丝,呈螺旋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形。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形态及结构的观察

放线菌形态及结构的观察 姓名:贾晓霖 学号:201000140032 班级:生科10.1 同组人员:李江湲程子修洪钧烨 摘要:配制高氏I号培养基用来培养青色链霉菌和弗式链霉菌,本实验运用插片法观察放线菌的形态,初步地了解放线菌的基本结构和形态。更直观的了解,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以及气生菌丝分化而成的孢子丝以及孢子。 关键词: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高氏I号培养基、插片法 前言: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土壤中最多,主要以孢子繁殖,至今发现的共有五六十属,它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根据1978年的统计,在当时已发现的5128种抗生素中,有3165种为各种放线菌所产生,链霉菌属又占放线菌中的首位(占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中的87.5%);有的放线菌还可用于生产维生素、酶制剂等;少数会引起人类、动物、植物的疾病。链霉菌属是放线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形态特征最典型的类群,其孢子丝的形态多样,而且性状较稳定,是对它们进行分类、鉴定的重要指示。因此学习如何培养和观察它们不仅对科学研究有很大的意义,对实际生活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本实验采用合成培养基进行培养,采用插片法取菌观察,不仅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放线菌形态,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玻璃纸法、印片法进行观察。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共约1,000多种,它们具有发育良好的菌丝体,也是实验中选取它们观察的重要原因。 一、实验目的 1.1学会正确的配置高氏I号培养基 1.2运用插片法观察放线菌的形态,初步地了解放线菌的基本结构和形态 二、实验材料 1、菌种: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弗氏链霉菌(S. glaucus). 2、试剂:高式I号培养基200ml、二甲苯、香柏油 3、仪器和其他用具:三角烧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天平,分析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气灭菌锅,pH 试纸,棉塞,牛皮纸,记号笔,载玻片,盖玻片(3包 10个/包),培养皿(1包 10个/包),移液管,接种环,镊子2把 三、实验方法 一、高氏I号培养基的制备 1、称量和溶解。 2、按配方先称取可溶性溶粉、放入小烧杯中,并用少量冷水将淀粉尽量溶解,再加入沸水中,继续加热,使可溶性淀粉完全溶解。 3、称取其他各成分依次溶解。由于条件限制,对于微量成分FeSO4·7H2O,直接用分析天平称量,加入即可。 4、待所有药品完全溶解后,补充水分到所需的总体积,进行pH 调节到7.2~7.4。 5、制平板培养基。 6、材料灭菌。将所配溶液装在三角烧瓶中并加棉塞,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并用麻绳捆好,用记号笔标记组号。取十个培养基,用牛皮纸包好,用记号笔标记大小面。同理盖玻片也用牛皮纸包好,再在盖玻片上加盖一层牛皮纸纸,用牛皮纸包好后,用记号笔标记,镊子也包好一起灭菌。将上述物品放入密封的加压灭菌锅中进行高压蒸汽灭菌121℃、20分钟。

放线菌形态的观察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7年11月13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姓名:丁志康 一、目的要求 ? 1.学习并初步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 2.初步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基内菌丝(简称“基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像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 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 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为了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人们设计了各种培养和观察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保持住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本试验介绍其中几种常用方法。 1.插片法: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插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2.玻璃纸法: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将灭菌的玻璃纸覆盖在琼脂平板表面,然后将放线菌接种于玻璃纸上,经培养,放线菌在玻璃纸上生长形成菌苔。观察时,揭下玻璃纸,固定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既能保持放线菌的自然生长状态,也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特征。 3.印片法:将要观察的放线菌的菌落或菌苔,先印在载玻片上,经染色后观察。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孢子丝的形态、孢子的排列及其形状等。方法简便、但形态特征可能有所改变。 (*本次试验采用插片法) 三、器材 1、菌种:青色链霉菌,弗氏链霉菌。 2、培养基:高氏I号培养基。 3、仪器及其他用具:经灭菌的平皿、玻璃纸、盖玻片、玻璃涂棒,以及载玻片,接种环,接种铲, 石碳酸复红染液,显微镜等。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六、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初步掌握放线菌形态观察的基本方法; 2.初步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1.放线菌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 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 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菌 丝体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 菌丝组成。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 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简称 “基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 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2.高氏一号培养基 高氏一号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此合成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

盐,这些无机盐可能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因此,混合培养基成分时,一般是按配方的顺序依次溶解各成分,甚至有时还需要将两种或多种成分分别灭菌,使用时再按比例混合。 3.插片法观察放线菌 为避免破环细胞及菌丝体形态,通常采用插片法和玻璃纸法并结合菌丝体简单染色进行观察。在插片法中,将灭菌盖玻片插入接种有放线菌的平板,使放线菌沿盖玻片和培养基交界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而且有利于对不同生长期的放线菌形态进行观察。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 三、实验材料 1.菌种 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弗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 2.培养基 灭菌的高氏Ⅰ号琼脂。 3.仪器和用具 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镊子;培养皿等 四、实验操作 1.配置高氏一号培养基(200ml) 按配方称取高氏培养基各组分,先用少量冷水,将淀粉调成糊状,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题目】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放线菌观察方法—插片法 2、了解放线菌的基本形态 【实验器材】 1、菌种: 青色链霉菌、弗氏链霉菌 2、培养基: 灭菌的高氏Ⅰ号琼脂培养基 3、仪器和用具: 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镊子、培养皿等 【实验原理】 1.高氏I号培养基 高氏I号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此合成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可能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因此,在混合培养基成分时,一般是按配方的顺序依次溶解各成分,甚至有时还需要将二种或多种成分分别灭菌,使用时再按比例混合。此外,合成培养基有的还要补加微量元素,如高氏I号培养基中,需要加入FeSO4。 2.放线菌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内菌丝而无气生菌丝。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生菌丝在上层、基内菌丝在下层,且气生菌丝较暗,基内菌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图1:链霉菌一般形态和构造(模式图) 1-直形,交叉分枝 2-丛生,波曲 3-顶端形成大螺旋 4-松螺旋 5,6-紧螺旋 7-短而直,轮生 图2:链霉菌属孢子丝的主要类型 3.插片法 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插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1-盖玻片 2-琼脂层 图3 【实验内容及步骤】 1、高氏I号培养基的制备(100ml) 1)根据配方按照一定比例称取可溶性溶粉、及其他成分溶解。 2)待将所有药品溶解后,补充水分到所需的总体积,进行pH调节到7.2~7.4 3)材料灭菌:将所配溶液装在三角烧瓶中并加棉塞,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并用麻绳捆好,

放线菌的观察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题目: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姓名:学号:年级班级:组别: 同组者:时间: 【实验器材】 1..菌种:青色链霉菌( S. glaucus ),弗氏链霉菌( S. fradiae )。 2.培养基:高氏I号培养基。 3.仪器或其他用具:培养皿,盖玻片,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镊子,显微镜等。 【目的要求】 1.掌握配制合成培养基的一般方法。 2.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3.初步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基本原理】 1.高氏I号培养基 高氏I号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此合成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可能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因此,在混合培养基成分时,一般是按配方的顺序依次溶解各成分,甚至有时还需要将二种或多种成分分别灭菌,使用时再按比例混合。此外,合成培养基有的还要补加微量元素。 2.放线菌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基内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内菌丝而无气生菌丝。 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生菌丝色暗,基内菌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为了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人们设计了各种培养和观察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保持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本实验应用插片法。 3.插片法 将放线菌接种在平板上,插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操作步骤】 1.配制高氏I号培养基(200mL)。 按配方称取高氏培养基各组分,先用少量冷水,将淀粉调成糊状,倒入煮沸的水中,在火上加热,边搅拌边加入其他成分,溶化后,补足水分至200mL,调节pH,121℃灭菌20min。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 1.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 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和繁殖方式。 二、基本原理 放线菌是由纤细的有分枝的菌丝构成,菌丝体为单细胞原核微生物。大多数放线菌的菌丝分化为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两部分。营养菌丝深入培养基中生长,气生菌丝则生长在培养基的表面,并向空中伸展。因此用普通方法制片,往往很难观察到放线菌的整体形态。必须采用适当的培养方法,以便将自然生长的放线菌直接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玻璃纸培养法、插片法和印片法。 三、材料及器材 1. 菌种:细黄链霉菌(5406放线菌) 2. 溶液和试剂:吕氏美蓝染液 3. 仪器及其他用具:盖玻片,载玻片,擦镜纸,接种环,显微镜,剪刀,镊子,吸管,玻璃涂布棒,玻璃纸等。 四、方法与步骤 (一)插片法 1. 取一淀粉琼脂培养基平板,用接种环将菌种在琼脂平板上划线接种,然后用无菌镊子将灭菌的盖玻片以大约45°角插人琼脂内(插在接种线上,插片数量可根据需要而定。 2. 倒置培养,28℃,3~5天。 3. 用镊子小心取出盖玻片,擦去背面培养物,然后将有菌的一面朝上放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二)玻璃纸法 1. 以无菌操作用镊子将已灭菌的小块玻璃纸片铺在琼脂淀粉培养基表面,

用无菌涂布棒将玻璃纸压平,使其紧贴在琼脂表面,不留气泡,每个平板可铺5~10块玻璃纸。 2. 用接种环挑取菌种斜面培养物在玻璃纸上划线接种。 3. 平板倒置,28℃,培养3~5天。 4. 镜检在载玻片上加一小滴水,用镊子小心取下玻璃纸片,菌面朝上放在玻片的水滴上,使玻璃纸平贴在玻片上,中间不要有气泡,直接镜检。 (三)印片法 用一洁净盖玻片,平放在培养皿中放线菌的培养物上,轻轻按压一下,取出盖玻片,将印有放线菌的一面朝下,放置在加有一滴美蓝染液的载玻片上,观察孢子丝和孢子。 五、实验作业及实验报告 (一)结果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放线菌的主要形态特征。 (二)思考题 1. 试比较3种培养和观察放线菌方法的优缺点。 2. 玻璃纸法是否适用于其他类群微生物的培养和观察?为什么? 3. 放线菌的菌体为何不易挑取? 六、实验结束、检查试验仪器破损情况,清理实验室

放线菌形态观察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作者:喻曙光学号:201000。。。。。。班级:生院2010级生命基地生北周五第四组同组者:。。。。。。。。。。。。。。。。。。。。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 高氏I号营养培养基 高氏I号营养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此合成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可能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因此,在混合培养基成分时,一般是按配方的顺序依次溶解各成分,甚至有时还需要将两中或多种成分分别灭菌,使用时再按比例混合。此外,合成培养基有的还要补加微量元素,如Fe元素。放线菌及插片法观察放线菌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简称“菌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内菌丝而无气生菌丝。放线菌菌丝体有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组成,制片时不采用涂片法,以免破坏细胞及菌丝形态。通常采用插片法或玻璃纸法并结合菌丝体简单染色进行观察。在插片法中,首先将灭菌盖玻片插入接种有放线菌的平板,使放线菌沿盖玻片和培养基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取出盖玻片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放线菌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而且有利于对不同生长时期的放线菌形态进行观察。 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实验材料】 1..菌种:青色链霉菌(S. glaucus ),弗氏链霉菌(S. fradiae )。 2.培养基:高氏I号培养基。 3.仪器或其他用具:培养皿,盖玻片,载玻片,接种针,镊子,显微镜等。

3.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4学时

实验三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 初步了解放线菌和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1. 霉菌(真核微生物): 霉菌是一类可产生菌丝体的真核微生物的统称。霉菌的菌落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菌落与培养基间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通常不一致,有霉味。霉菌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包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菌丝的孢子较大,在低倍镜下即可清晰观察到有隔或无隔菌丝和孢子及巨大的孢子囊。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放线菌粗的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易飞散,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标本片特点是:(a)细胞不变形;(b)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c)溶液本身呈蓝色,有一定染色效果。霉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曲霉形态特征:表面灰绿色,菌体有许多复杂的分枝菌丝构成。营养菌丝具有分隔;气生菌丝的一部分形成长而粗糙的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烧瓶形或近球形顶囊,表面产生许多小梗,小梗上着生成串的表面粗糙的球形分生孢子。 根霉形态特征:匍匐菌丝弧形,无色,向四周蔓延。 放线菌形态特征:呈菌丝状生长,以孢子繁殖。显微镜下呈紫红色。 青霉形态特征:菌丝初期白色,颜色逐渐由白转变为绿或蓝,菌丝有隔膜。

气生菌丝特化成子实体,子实体类型为分生孢子头。 霉菌的培养和观察方法: (1)载玻片培养观察法:无菌操作将培养基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有限的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的培养物。 (2)玻璃纸培养观察法:与放线菌的玻璃纸培养观察方法相似,这种方法用于观察不同生长阶段霉菌的形态,也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3)直接制片观察法:用解剖针挑取少量培养物置于预先滴加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中,制成霉菌制片镜检。 2. 放线菌(原核微生物) 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简称基丝)和生长在培养基以上的气生菌丝(简称气丝)。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呈螺旋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状。能否产生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特征为:形成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致密丝绒状,上有一层彩色“干粉”的菌落。菌落与培养基连接紧密,难以挑取,菌落正反面颜色不一致,在菌落边缘的琼脂平板上有变形的现象,有泥腥味。 放线菌在显微镜下一般气丝在上,基丝在下,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放线菌的培养和观察方法: (1)扦片法:在放线菌平板上扦上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观察时用镊子拔出盖玻片,擦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09级生物科学(3)班张刚刚200900140165 组员:岳永胜俞华军余振洋谢英健 2010/10/27 摘要:放线菌是原核生物的一个类群。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可分为:营养菌丝,又称基质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本实验主要用插片法接种放线菌并观察其形态特征。 关键词:放线菌基质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前言 (1)放线菌 放线菌菌丝体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组成,制片时不采取涂片法,以免破坏细胞及菌丝体形态。通常采用插片法或玻璃纸法并结合菌丝体简单染色进行观察。在插片法中,首先将灭菌盖玻片插入接种有放线菌的平板,使放线菌沿盖玻片和培养基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取出盖玻片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放线菌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而且有利于对不同生长期的放线菌进行观察。在玻璃纸法中,采用的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将放线菌菌种接种在覆盖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的玻璃纸上,水分和小分子营养物质可透过玻璃纸被菌体吸收利用,而菌丝不能穿过玻璃纸而与培养基分离,观察是只要接下玻璃纸转移到载玻片上,即可镜检观察。由于孢子丝形态、孢子排列及形状是放线菌重要的分类指标,可用印片法将放线菌菌落或菌苔表面的孢子丝印在载玻片上,经简单染色后观察。 (2)目的与内容 掌握放线菌形态观察的基本方法;插片法观察放线菌的基本形态特征。1.1材料

1.1.1菌种 青色链霉菌;弗氏链霉菌。 1.1.2仪器和其他用品 载玻片;盖玻片;平皿;镊子;光学显微镜;接种环;记号笔;吸水纸;火柴;酒精灯。 1.2过程 1.配制200ml高氏(Gause)1号培养基。 2.将培养基、平皿(1包,10套)、盖玻片(3包,10片/包)、镊子(2把)放入灭菌锅中灭菌。 3.倒平板。 4.无菌操作分别由青色链霉菌和弗氏链霉菌培养基平板挑取菌种在高氏1号培养基平板上密集划线接种。 5.无菌操作用镊子取灭菌盖玻片以约45度角插入平板琼脂接种线上。 6.28℃倒置培养7天。 7.用镊子小心取出盖玻片,用纸擦去一面培养物,另一面朝下放在载玻片上,通过显微镜直接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也可用油镜。 1.3注意事项 在移动附着有菌体的盖玻片时,勿碰到菌丝体,以免破坏菌丝体形态。 2.1结果 青色链霉菌(10×100倍)弗氏链霉菌(10×100倍)

放线菌形态观察

姓名李慧林学号201100140011 系年级11级生物基地组别 2 仪器编号无 同组者钱兴洋秦琪王烁陈思颖仪修南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放线菌的形态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 高氏I号营养培养基 高氏I号营养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此合成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可能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因此,在混合培养基成分时,一般是按配方的顺序依次溶解各成分,甚至有时还需要将两中或多种成分分别灭菌,使用时再按比例混合。此外,合成培养基有的还要补加微量元素,如Fe元素。 放线菌及插片法观察放线菌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简称“菌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内菌丝而无气生菌丝。放线菌菌丝体有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组成,制片时不采用涂片法,以免破坏细胞及菌丝形态。通常采用插片法或玻璃纸法并结合菌丝体简单染色进行观察。在插片法中,首先将灭菌盖玻片插入接种有放线菌的平板,使放线菌沿盖玻片和培养基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取出盖玻片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放线菌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而且有利于对不同生长时期的放线菌形态进行观察。 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

实验三放线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和细菌的单染色一样,放线菌也可用石炭酸复红或碱性美蓝等染料着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放线菌的孢子丝形状和孢子排列情况是放线菌分类的重要依据,为了不打乱孢子的排列情况,常用印片染色法和胶带纸粘菌染色法进行制片观察。 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和生长在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各种孢子丝,呈螺旋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形。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三、器材 1.活材料:放线菌培养物,酵母菌斜面培养物; 2.染色液:复红染色液(或结晶紫,美兰); 3.器材:载玻片,胶带纸,小刀,接种环,吸水纸,擦镜纸,酒精灯,香柏油,乙醚-乙醇混合液,显微镜。 四、操作步骤 1.印片法: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的观察 印片:取干净载玻片一块,用小刀切取放线菌培养体一块,放在载玻片上,用另一块载玻片对准菌块的气生菌丝轻轻按压,然后将载玻片垂直拿起。注意不要使培养体在玻片上滑动,否则会打乱孢子丝的自然形态; 微热固定:将印有放线菌的涂面朝上,通过酒精灯火焰2-3次加热固定;染色:石炭酸复红染色1min; 水洗:水洗后晾干; 镜检: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最后用油镜观察孢子丝、孢子的形态及孢子排列情况。 2.胶带纸法 粘菌:用胶带纸在放线菌培养体上粘取菌体,注意,压取时从菌落边顺着菌体生长方向,避免从菌落上面压取,以免取得的全是孢子。 染色:将粘有菌体的胶带纸压在事先准备好的滴油染液的载玻片上。将多余染色液用滤纸吸掉。 镜检:同上。 五、实验报告 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山东大学微生物实验报告放线菌形态观察

实验六: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姓名:戈奕文 学号:201005140022 系别:2010生物基地 组别:周一下午第一组 试验日期:2012年11月5日 同组成员:孟亚平宋宁褚鹏程

【摘要】 配制高氏I号培养基用来培养青色链霉菌和弗式链霉菌,本实验运用插片法观察放线菌的形态,初步地了解放线菌的基本结构和形态。更直观的了解,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以及气生菌丝分化而成的孢子丝以及孢子。 【关键词】 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 高氏I号培养基插片法 【前言】 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土壤中最多,主要以孢子繁殖,至今发现的共有五六十属,它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根据1978年的统计,在当时已发现的5128种抗生素中,有3165种为各种放线菌所产生,链霉菌属又占放线菌中的首位(占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中的87.5%);有的放线菌还可用于生产维生素、酶制剂等;少数会引起人类、动物、植物的疾病。链霉菌属是放线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形态特征最典型的类群,其孢子丝的形态多样,而且性状较稳定,是对它们进行分类、鉴定的重要指示。因此学习如何培养和观察它们不仅对科学研究有很大的意义,对实际生活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本实验采用合成培养基进行培养,采用插片法取菌观察,不仅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放线菌形态,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玻璃纸法、印片法进行观察。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共约1,000多种,它们具有发育良好的菌丝体,也是实验中选取它们观察的重要原因。

放线菌形态的观察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7年11月13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姓名:丁志康 一、目的要求 ? 1.学习并初步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 2.初步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基内菌丝(简称“基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像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 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 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为了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人们设计了各种培养和观察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保持住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本试验介绍其中几种常用方法。 1.插片法: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插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 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2.玻璃纸法: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将灭菌的玻璃纸覆盖在琼脂平板表面,然后将放线菌 接种于玻璃纸上,经培养,放线菌在玻璃纸上生长形成菌苔。观察时,揭下玻璃纸,固定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既能保持放线菌的自然生长状态,也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特征。 3.印片法:将要观察的放线菌的菌落或菌苔,先印在载玻片上,经染色后观察。这种方法主要 用于观察孢子丝的形态、孢子的排列及其形状等。方法简便、但形态特征可能有所改变。 (*本次试验采用插片法) 三、器材 1、菌种:青色链霉菌,弗氏链霉菌。 2、培养基:高氏I号培养基。 3、仪器及其他用具:经灭菌的平皿、玻璃纸、盖玻片、玻璃涂棒,以及载玻片,接种环,接种铲, 石碳酸复红染液,显微镜等。

实验5-放线菌形态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的操作方法。 2、巩固掌握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放线菌是单细胞原核微生物。菌丝无隔、分枝、纤细,分为生长于培养基内或匍匐于培养基表面的、从培养基吸取营养物质的基内菌丝,以及伸出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的上部分化出孢子丝,呈螺旋状、波纹状,或分枝状等,孢子丝的着生方式因种而。放线菌多可产生色素,菌丝呈各种颜色,有的放线菌能产生水溶性色素分泌至培养基中使培养基变色。孢子丝长出各种形态的孢子,孢子有不同的颜色。 放线菌的菌落在培养基上着生牢固,与基质结合紧密,难以用接种针挑起。而且由于有大量孢子存在,因而表面呈干粉状,使得易于与其他类型的微生物相区别。放线菌的形态特征是其菌种鉴定与分类的重要依据。 三、实验器材 1、菌种未鉴定放线菌菌株; 2、仪器显微镜; 3、材料玻璃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盖玻片、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 4、染料石炭酸复红染色液。 四、操作步骤 1、观察自然生长状态的放线菌 用镊子小心取出用插片法培养的放线菌培养皿中的一张盖玻片,将其背面附着的菌丝体擦净。然后将长有菌的一面向上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用低倍镜、高倍镜观察。找出3类菌丝及其分生孢子,并绘图。注意放线菌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的粗细和色泽差异。 2、水封片观察 取石炭酸复红染色液一滴滴于载玻片中央,从培养皿中取出插片法培养放线菌的盖玻片,将无菌或菌较少的一面以擦镜纸擦净,并将有菌面朝下,放在载玻片上,浸在染色液中,制成水封片,用高倍镜观察其单个分生孢子及其基内菌丝,并绘图。 五、注意事项 1、培养放线菌中要注意,放线菌的生长速度较慢,培养期较长,在操作中应特别注意无菌操作,严防杂菌污染。并控制培养时间。 2、在镜检观察时,要仔细观察放线菌的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等。 六、实验报告

放线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放线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胡雪芳 201300261033 【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放线菌培养基的特点和培养方法。 2.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3.掌握弗氏、白色或者青色链霉菌的形态特征。 4.掌握放线菌菌落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 1.培养基——高氏I号培养基 高氏I号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此合成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可能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因此,在混合培养基成分时,一般是按配方的顺序依次溶解各成分,甚至有时还需要将二种或多种成分分别灭菌,使用时再按比例混合。此外,合成培养基有的还要补加微量元素,如高氏I号培养基中的FeSO4·7H2O的量只有0.001%,因此在配制培养基时需预先配成高浓度的FeSO4·7H2O贮备液,然后再按需加入一定量到培养基中。可溶性淀粉的配制方法。 2.放线菌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简称“基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有

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 气丝。有的放线菌只产生 基丝而无气丝。孢子丝的 形态特征是放线菌的重要 鉴定指标。 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 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 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孢 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 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 图1. 孢子丝的形态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的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保持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 3.插片法/印片法观察放线菌 插片法:将放线菌划线接种在高氏I号培养基琼脂平板上,扦插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利于保持放线菌生长员态,观察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印片法:取干净载玻片或者盖玻片在均苔表面轻压,使孢子丝和气

放线菌形态的观察试验报告

.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13日年11月20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丁志康姓题目:放线菌的形态观察科目:微生物学实验目的要求一、 1.学习并初步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初步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基本原理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 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菌“基丝”基内菌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像空气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简称,孢子丝气生菌丝“气丝”及孢子。)中生长出,并进一步分化产生(简称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尽人们设计了各种培养和观察方法,为了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可能保持住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本试验介绍其中几种常用方法。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插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插片法:1.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将灭菌的玻璃纸覆盖在琼脂平板表面,然后将放线菌玻璃纸法:2.接种于玻璃纸上,经培养,放线菌在玻璃纸上生长形成菌苔。观察时,揭下玻璃纸,固定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既能保持放线菌的自然生长状态,也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特征。先印在载玻片上,经染色后观察。这种方法主要印片法:将要观察的放线菌的菌落或菌苔,3. 用于观察孢子丝的形态、孢子的排列及其形状等。方法简便、但形态特征可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放线菌的形态观察组别3 【实验题目】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放线菌观察方法—插片法 2、了解放线菌的基本形态 【实验器材】 1、菌种: 青色链霉菌、弗氏链霉菌 2、培养基: 灭菌的高氏Ⅰ号琼脂培养基 3、仪器和用具: 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镊子、培养皿等 【实验原理】 1.高氏I号培养基 高氏I号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此合成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可能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因此,在混合培养基成分时,一般是按配方的顺序依次溶解各成分,甚至有时还需要将二种或多种成分分别灭菌,使用时再按比例混合。此外,合成培养基有的还要补加微量元素,如高氏I号培养基中,需要加入FeSO4。 2.放线菌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内菌丝而无气生菌丝。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生菌丝在上层、基内菌丝在下层,且气生菌丝较暗,基内菌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

姓名 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 学号 同组者: 科目 微生物学实验 题目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组别 3 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图1:链霉菌一般形态和构造(模式图) 图2:链霉菌属孢子丝的主要类型 3. 插片法 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插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1-直形,交叉分枝 2-丛生,波曲 3-顶端形成大螺旋 4-松螺旋 5,6-紧螺旋 7-短而直,轮生

放线菌的形态与构造

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真菌与细菌之间,但又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核微生物。 (1) 放线菌与细菌都属于原核微生物,没有核膜、核仁,DNA未形成染色体;而丝状真菌是真 核微生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2)放线菌的细胞细小,宽度与细菌相似,通常为0.2~1.2微米,而丝状真菌的菌丝则较宽, 一般比放线菌宽几倍甚至几十倍。 (3)放线菌和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均是肽聚糖,而丝状真菌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几丁质构成。 (4)放线菌与大部分细菌一样,适于中性或微碱性条件下生长,而丝状真菌一般适于偏酸性条件下生长。 (5)放线菌与细菌样,细胞可被溶菌酶溶解,也可被特异性噬菌体所感染,凡能抑制细菌的抗 菌素也多能抑制放线菌,而抑制真菌的抗菌素(如多烯类抗菌素)对放线菌无抑制作用。 (6)放线菌的菌丝体无横隔膜,是多核的单细胞微生物,而丝状真菌一般是多细胞微生物,而 细菌也是单细胞微生物。 放线菌与细菌的区别在于,放线菌有真正分枝的菌丝体,而细菌没有菌丝体。 另一方面,放线菌会形成纤细的、没有横膈膜的、多核的分枝菌丝体,在固体培养基上有基 质菌丝和气生菌丝的分化,在气生菌丝的顶端会形成分生狍子等,这些特点与丝状真菌相似。 放线菌虽然是介于细菌和丝状真菌之间的一类微生物,但是它在微生物的分类位置应在细菌 之中,而不属于真菌。 放线菌的菌体由菌丝体沟成。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菌丝体分化成两部分。一部分菌丝体 在培养基内部扩展,吸取营养,称为基内菌丝,文称营养菌丝,一般没有隔膜,直径0.2~0.8 微米,另一部分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称气生菌丝,较基内菌丝粗,直径1~1.4微米,直形或弯曲状而分枝。 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在它上面形成孢子丝,然后形成孢子。孢子丝着生形式有互生, 丛生和轮生。轮生又有一级与二级轮生之分。孢子丝形状有直、波曲、螺旋之分。螺旋有松、紧、大小之分,其螺旋的方向又有左旋与右旋之分。 孢子有球形、椭圆形、柱状等。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时,孢子表面有各种纹饰,如光滑、粗糙、颗粒长刺、短刺或毛发状。 放线菌孢子丝的着生形式和形状,螺旋的数目、疏密、旋转方向等及孢子表面结构均是放线 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姓名 王海宽 班级 12级生物基地 学号 201200140099 同组者:孙梦杰、袁家奇、肖荷 科目 微生物学实验 题目 放线菌的培养与形态观察 组别 周三第六大组 第 1 页 共 3 页 微生物实验报告·** 放线菌的培养与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配制合成高氏一号培养基的一般方法。 2.掌握放线菌形态的基本观察方法。 3.了解并掌握放线菌的形态。 二.实验原理 1.高氏I 号培养基 高氏 I 号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此合成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可能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因此,在混合培养基成分时,一般是按配方的顺序依次溶解各成分,甚至有时还需要将二种或多种成分分别灭菌,使用时再按比例混合。此外,合成培养基有的还要补加微量元素,如Fe 元素。 2.放线菌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 ( 简称“基丝” ) ,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 ( 简称“气丝” ) ,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3.插片法观察放线菌 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插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三.实验器材 1.菌种: 青色链霉菌 ( S glaucus ) ,弗氏链霉菌 ( S. fradiae )。 2.培养基:高氏 I 号培养基(配方见后附)。 3.仪器或其他用具:平皿、玻璃纸、盖玻片、玻璃棒,载玻片,接种环,镊子,显微镜,双层瓶,马铃薯,酒精灯。 四. 操作步骤 1.配置高氏I 号培养基200ml 。 2.倒平板 取融化并冷至大约 50 ℃ 的高氏 I 号琼脂约 20ml 倒平板,凝固待用 3.接种 用接种环无菌操作分别由青色链霉菌(或弗氏链霉菌)菌种斜面培养物挑取适量菌在琼脂平板上划线。 4.插片 以无菌操作用镊子将灭菌的盖玻片以大约45°插入琼脂内,并使盖玻片与所划的线垂直。每个琼脂片插两到到三片。 5.培养 将插片平板倒置,于28℃培养7天。 6.镜检 用镊子小心拔出盖玻片,擦去背面培养物,然后将有菌的一面朝上放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五. 实验结果与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