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工业发展1(1)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1(1)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1(1)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前言

一九九八年或许在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一年,电力工业终于从机制上摆脱了过去计划经济模式的约束,由政府职能部门脱胎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国家电力公司。脱胎后的国家电力公司仍是我国电力工业的巨人,拥有国内总装机容量的60%和国内总售电量的77%(1997年总公司装机容量 153GW,售电量 766.9TWh,购电量 466.2TWh)。无论愿意或不愿意,国家电力公司将真正面对市场,必须以市场的眼光重新审视未来的发展战略。也在这一年,在多数行家曾断言电力得大发展,电力要先行的理念之下,电力却首次出现了几十年未遇的供大于求现象。事实上,我们国家的人均用电量实在太低,人均装机容量(0.2KW)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与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程度极不相称(见表1),与我国在世界上的真实地位相去甚远。

我国的电力弹性系数近二十年来一直小于1(平均0.88),而世界主要快速发展国家均远大于1,平均1.22,发达国家平均也在1.15。这种电力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却又导致目前电力供大于求的现象蕴涵着讽刺性的矛盾,矛盾的焦点集中反映在近几年的电价问题上。当前的电价状况、当前的电力需求疲软是矛盾积累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所以,本文的力图站在经济学的立场上,同时站在电力用户即消费者的立场上,用经济分析的视角来扫描并展现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揭示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应引起充分注意的问题。

政府决策部门对电力行业存在的某些观念也是值得探讨的。这么多年来,始终没有按市场经济规律正确处理电力需求与价格的关系,认为电是经济生活中的必需品,其需求量与经济发展有关,而与其价格关系不大。这种认识用经济学的语言说就是电的价格弹性很小,通俗地说就是反正各行各业都要用那么多电,从大家身上多掏点钱也没关系。基于上述认识,才演绎出各种电价基金、集资政策和地方的各种价外加价行为。以市场的眼光并从价格层面上去探究近几年电力需求变化,或许能发现一些更为深层的原因。本文认为,上述观念在计划经济时期可以说是正确的(产品需求不取决于市场),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需求来源于市场),如果仍按上述认识决策,我们的电力工业迟早会被市场经济这支无形的手切割肢解。可见,市场经济的决策观念对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1.1 历史回顾我国电力工业在四十九年的建设中得到了高速发展,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年发电量从1949年43.1亿KWh增长到1997年的11342亿KWh,增长了263倍,平均年增长率1

2.3%。相应地,装机容量从1949年的185万KW发展到1997年的25424万KW,增长了137.4倍,平均年增长率10.8%。电力工业的详细发展历程见附表1、2及附图1、2。电力工业经历了几个代表性的发展时期。首先是1951年至1960年的高速发展时期,这期间装机容量平均年增长率为20.3%,发电量平均年增长率为28.8%,同期GDP的平均年增长率为8.5%。也就是说该时期电力工业的发展明显快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应的发电弹性系数是

3.4,装机弹性系数是2.4。另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是1970年至1979年,这十年装机容量平均年增长率为12%,发电量平均年增长率为11.5%,同期GDP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0.6%。相应的发电弹性系数是1.08,装机弹性系数是1.13,既电力工业略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80年代以来,尽管电力工业发展比较平稳,速度还是比较快的,17年来发电量年平均年增长率为8.5%,装机平均年增长率

也是8.5%。但是同期国民经济的发展却远快于电力工业。这个时期GDP的平均年增长率是10.5%,相应的发电及装机弹性系数是0.81。尤其是1990年以后,发电弹性系数一路下滑,从1991年的0.98逐年递减到1997年的0.58。1998年的发电弹性估计将达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0.28左右。这一趋势若不及时遏止,必将再度危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1.2发电环节构成

水火电比例

与现在相比,解放初期我国的电力工业几乎是从零起步。经过50年代及70年代两个高速发展期,我国电力工业已初具规模。到1978年,总发电量已达2566亿KWh,装机容量达5712万KW,分别相当于1997年的23%和22%,为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1978年之后20年,水电在总发电量中所占份额几乎未变,约为17%。但是,水电装机容量所占份额却有些变化,从1978年的30%逐步下降至1997年的23%。这一现象反映了一个事实,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加速,电力紧缺,电力投资有注重短期效益的倾向,倾向于水电用得多,建得少。由于我国目前水电资源开发仅完成14%,与世界平均水平22%相比还有很大潜力,所以水电装机份额下降更大程度上归于政策因素的导向。

机组出力

根据上述数据可以算出1978年时水电年平均出力2581KWh/KW,火电5321 KWh/KW。到1997年,相应的出力为3258 KWh/KW和4809 KWh/KW。前者火电出力较高,反映了当时电力紧缺;后者反映了电力紧张局面有所缓解,同时水电机组的利用率也在逐步提高。

在水、火电比例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衡量电力短缺的一个有效指标是单位装机年平均出力。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发达国家的单位装机出力是比较稳定的,平均为4315 KWh/KW。这个水平单位装机出力可以应付经济波动而不至于供不应求。高速发展国家的平均单位装机出力为4385 KWh/KW,体现了较小的超负荷发电余地。我国80年代以来的单位装机出力平均为4624 KWh/KW,说明存在较大的缺电现象。1997年我国单位装机出力为4461 KWh/KW。如果说这一年电力供需基本平衡的话,那么根据图1的显示,除了1979、1981、1991年,其它年份都是缺电的。严重缺电年份是在1987年,当年单位装机出力高达4857 KWh/KW。而这一年,全国估计高峰缺电30%左右,导致全行业的拉闸限电,用户“开三停四”。我们可以说单位装机出力4450 KWh/KW左右基本上是适合我国目前状况的供需平衡点指标,在这个指标水平上,电力部门既不超负荷发电,也不闲置装机容量。超负荷发电是有限度的,一是导致发电成本提高和大量使用小机组,二是发电机组不可能24小时满负荷运行。结果就是拉闸限电或抬高电价,限制用电需求,同时也丢失了发电收益。到了90年代,限制需求已是市场经济的大忌。抬高电价将遏制需求,电力部门或许短期可从中获益,但却损害了其长期利益。

核电

从1993年起中国有了核电。至1997年,核电装机容量为210万KW(浙江秦山30万KW,广东大亚湾2×90万KW),年发电量144.18亿KWh,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27%,单位

装机年均出力6866 KWh/KW。超过火电机组年均出力的43%。目前在建的还有秦山二期2×60万KW、秦山三期2×70万KW、广东岭澳2?100万KW、江苏连云港2×100万KW,共计660万KW,预计2005年之前全部建成机组容量构成 90年代以来装机容量增长的主力仍然是大机组。1990年25万KW以上机组占总装机容量的57%,到了1996年,这个比例已超过60%,同时1.2万KW以下机组容量比例已由15%下降至9%。但是,1.2至3万KW机组容量却有增长之势,这一现象反映了地方集资办电政策的影响。地方集资不同于股份投资,产权上各自为阵,必然以小规模投资居多。总体上看,1990年时2.5

万KW以上机组容量占总容量的80%,到1996,这个比例已上升至85%以上,所以小机组发电问题不是近年来发电成本上涨过快的主要原因或理由。

机组发电量构成

但是,由于地方集资办电,办电主体属地方管辖,使得小机组发电产生另一个问题,就是小机组与大机组抢发电量。多数大机组产权不属地方,投资收益也不归地方,因而在这场收益的较量中败下阵来。更为严重的是地方利用其管辖权,迫使用户接受小机组的高价电力,其政府行为与市场经济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同时侵犯了用户的消费权利。该问题比较严重的有广东、浙江等地。

根据统计资料,1990年以来,1.2万KW以下机组容量所占比例已下降了40%,但是这类机组发电量所占比例仅下降25%。同期其它机组容量所占比例上升了7%,但是发电量所占比例仅上升2%。这说明小机组比大机组相对出力更多。

小机组煤耗较高,经营效率也低,虽然他们对全国发电总成本影响不大,但是对电价的影响却是显著的,小机组电价具有示范行为,使大机组有向高电价看齐的倾向,巨大的利润空间提供了与地方政府达成某种默契、共同分享的机会。

目前在电力紧张局面已经缓解的情况下,国家正制定措施逐步停运部分小机组,其中国家电力公司1998年将停运110.6万KW,2000年前共停运681万KW,占公司目前总装机容量的8.76%。按此比例计算,估计2000年全国将停运小机组1135万KW。

国家逐步停运部分小机组的政策是十分正确的,其意义不完全在于降低发电成本,更重要的是为降低电价、促进需求增长扫清障碍,而且对环境保护也是十分有利的。目前该政策遇到的难题是如何清偿小机组的投资成本。其实只要国家下决心“丢卒保车”,完全可以让这些小机组提前报废,其损失由大机组电价与现行电价的巨大空间中取一小部分即可补偿。

电源分布

我国的电力消费主力集中在沿海地区以及华北、四川两大区域。其中山东、广东、江苏、辽宁、河北、河南、四川等七省用电量就占全国用电量的45%。就全国而言,由于资源、人口分布和经济发达程度不同,必然造成某些地区电力的供需缺口。根据图6的分析结果,电力相对富裕的省份依次为内蒙、山西、湖北、云南、广东等地。广东的情况比较特殊,该省相当一部分电力输送给香港,结果使本省电力并不富裕。随着经济的发展,该省今后必然要逐步加大从云南、贵州等省的购电比例。电力相对紧缺的省份依次为北京、天津、广西、浙江、辽宁、福建等地。北京由于其特殊的政治经济原因,目前的用

电量50%需从外地购进。预料今后北京、天津等地的电力需求增长将更多地依赖山西、内蒙两地的供应。

我国水、火电装机容量的地理分布见图7、8。四川、湖北、湖南三省得益于长江流域丰富的水力资源,占踞了水电装机容量前三名。这三省水电装机分别占其装机总容量的47%、59%和54%。目前,长江流域水电装机占全国水电总装机的36%左右。我国南方另一较大流域是红水河流域,属于该流域的云南、贵州(部分)、广西、广东等省水电装机占全国水电总装机的26%,其中云南、广西水电装机均超过火电装机。

1.3 用电环节构成

产业构成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电力的发展与第二产业息息相关(二产主要包括工业、建筑业),其用电构成见图9、10。直到1997年,二产的电力消费仍占全国电力总消费的73%。但是,在未来的一些年里,这种状况将会迅速改变。其它产业(三产和一产)的用电量将高速增长。预计到 2014年前后,其它产业的用电量将与第二产业平分秋色,各占50%。

这里值得提出的是农业,在过去的20年里,农业用电所占比重下降是正常的,因为农业占GDP比重在下降。但是我国农业用电比重下降太快,超出了GDP比重下降速度,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反映农村用电增长远落后于其它行业。农村用电价格弹性是比较大的,即农村对电价比较敏感。目前的农村电价极大地压抑了农村需求,原因主要在于农电管理体制,其次才是农村电网投资问题。国家计划未来三年投资3000亿元用于城乡电网改造,这对解放农村用电是个福音。其实,这也是着手农电体制改革的大好时机。农村是个潜在的大市场,由于农电价格弹性较大,一旦电价合理,农村用电必将呈高速发展势态,不仅将高于工业用电增长,甚至在一段时期(中短期)内还可能超过二产用电增长(恢复性增长)。农电体制改革的思路应是建立一种市场机制,在这种机制下供电企业只能靠多卖电,快增长来获取更大收益。目前农电体制改革的思路倾向于改革供电中间层,最终建立由省级电力公司直接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减少供电环节的中间成本,但是仍不能有效约束地方垄断造成的低效率和高成本,所以并不是一个较圆满的改革方案。

用电构成

1985年至1997年国家电力公司售电量分别为302.7和766.9亿KWh,其电力销售构成见图11、12。我们注意到十二年间大工业用电比重下降了17%,反映了当前我国所处经济结构演变的历史阶段,今后这一趋势还将持续,最终大工业用电比重应降到30%以下。90年代以来趸售部分比例增长较快,这种是由于供电中间层近几年大幅增加所致,是供电环节的不正常现象。

1.4 电价1985年以前,我国电力工业是处于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垄断行业,该时期的电价政策比较明确,也比较稳定,即电价始终保持在高于工业品价格30%左右。

自1985年以后,随着电力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入,电价也相应产生了三阶段的变化。首先是1985至1989年期间,由于物价水平的增长,而全国的综合电价(国家统计局资料)几乎没有增长,使得真实电价(即工业可比电价)实际上是在走下降趋势(图13)。这期间的目录电价(原电力部资料)增长也仅是跟上全国物价水平而已,1989年达到我国电价水平的最低点,该年综合电价甚至还略低于工业品价格。第二个阶段是1989年至1993年,这期间目录电价开始逐年调整,并推动综合电价同步上涨。到1993年,综合电价实际上已超过工业品价格20%以上。第三阶段是以1993年国家出台三峡建设基金开始,此后各种依附在电价之上的基金、附加等加价行为推动综合电价快速上涨,仅四年间综合可比电价就上涨了50%,这部分加价成为目前电价过高的主要成份。事实上1993年以后可比目录电价几乎维持在1993年的水平上。从图13中我们看出,与1990年相比,1997年的综合电价涨幅高达72%,其中23%为目录电价上涨所致,49%为各种基金和价外加价所致。1985年以后每年的实际电价(现值)可通过图13A的数据换算得到。1993年之后,由于集资政策的影响,许多部门把手伸向电价,使得电价从供电环节开始层层加码。这些加价过程绝大部分没有在目录电价中体现出来。有些甚至没有在综合电价中体现出来,因此终端用户实际面对的电价究竟是多少,除了用户恐怕谁也说不清楚。我们现在仅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和1997年的目录电价做一些分析。图14是根据国家电力公司目录电价及全国平均39.8%的其它加价部分的累计结果。这个结果看来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譬如现在的商业用电多数在0.8元/KWh左右。上述分析结果中农村电价(0.401元/KWh)差距较大,反映的仅是目前情况下应处的电价水平。根据报章统计,农村电价至少在0.9元/KWh以上。就全国而言,各地电价与综合电价的差距是比较大的,这当中电源结构分布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差距主要仍来源于各种加价的严重程度。就北京地区来说,价外加价的程度还算比较轻的。北京几年前居民电价0.164元KWh,非居民电价0.085元/KWh,现在居民电价0.36元/KWh,非居民电价0.589元/KWh,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居民实际电价上涨14%,非居民用户实际电价上涨264%。由于非居民、非普工业用户代表了居民以外其他中小用户平均电价,所以电价上涨幅度是十分可观的。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上述数据还仅是桌面上所看到的。对于绝大多数没有政府后盾的非居民用户来说,他们所承受的电费远不止0.589元/KWh,典型的情况是商业小用户电价一般在1至1.4元/KWh(中间收费层的理由是局部线路属自己投资,自己管理)。北京郊区农业排灌用电,用户实际支付多在0.8元/KWh左右,并非农业电价的0.291,更不是农业排灌电价的0.18元/KWh。据估计,北京地区中小用户实际支付的平均电价为0.7至0.9元/KWh。0.58元/KWh之后的电价加价部分多数被地方管理机构或配电中间层获得,这种情况在全国中小电力用户中具有普遍性。

利税情况

电力工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在计划经济年代,国家要保持电力工业的快速增长,就必须不断投入大量资金。由于当时劳动力价格低廉,生产投入当中资金的重要性就相对较强。国家为获得这笔发展资金,在电力行业中长期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1985年以前)就是使电价始终高于工业品价格30%左右。这种政策的实质含义是将其他行业的一部分利润抽取作为电力工业的超额利润。结果是显然的,事实上80年代以前,电力行业的收入利税率基本保持在50%左右。直到1985年利税率仍高达39.4%,而当年全国的工业利税率仅16.7%。丰厚的利润带来丰厚的资金。在上述时期内,国家对电力工业每年的新增投资大约占电力工业收入的15%,而全国工业的再投入水平是10.9%。50%的利税减15%的再投入还剩35%的实际利税(财政收入),同期全国实际利税平均为6.9%。我

们可以看出该时期电力政策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国家把电力工业当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

源之一。比如1983年,电力工业在工业总产值构成中占3.6%,但是它的利税却是工业利税总额的8.7%。电力工业成为国民经济利税大户的同时也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高利税政策客观上限制非工业需求)。从1952年到1983年,电力工业的发展速度在各主要行业当中名列第四(见图15)

1985年以后,随着电力工业投资体制的改革,国家对电力工业的利税政策也作了相应调整,其指导思想就是逐步放开电力工业,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在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进行自我投资,自我发展。这一时期,由于国家放弃了高额利税政策,就经济环境而言,本来对电力工业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然而遗憾的是国家在放权的同时忽视了对垄断行业固有动机的有效约束,使得这一时期电力行业的经营成本大幅提高(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垄断行业的通病),电价涨幅也未得到有效控制。我们以国家电力公司为例(图16)可看出其成本及利税走势。事实上整个电力行业的情况都与国家电力公司类似。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1987年至1993年,该时期电价未随物价作大幅调整(图17),使得该时期工业可比电价平均下降了15%,与此相应,1989年至1993年国家电力公司的销售收益形成大幅增长势态,但是随后几年的大幅提价却使收益锐减(图18)。这一现象引出价格与收益、价格与经营观念的探讨,我们将在后面作进一步叙述。

1984至1988年工业可比电价有下降之势,这几年经济增长很快(GDP年平均增长12.1%),但这几年发电量增长相对缓慢(年平均增长9.2%),发电弹性才0.76,然而这段时期正是我国近20年来最缺电时期,许多工厂都“开三停四”。该状况说明这段时期的发电弹性是因为缺电而被压缩了,真实的发电弹性应远大于0.76。缺电现象在1995年以前一直比较显著,因而发电弹性一直被低估。这就给制定政策的人造成一种印象:一方面认为我国现阶段发电弹性可以小于1,也就是说现在的电力发展速度可以支持经济的较快发展,另一方面认为既然电力缺乏弹性,也就是说用户总得用电,那么从用户身上多筹点资金搞建设也不致于影响电力需求。这是导致多家办电和后期集资政策的认识基础。现实情况是近几年高电价政策取代了“开三停四”,人们由用不到电转变成不敢用电,才有了1998年电力在低平衡下的供大于求。可见电力的需求弹性实际上是比较大的,集资政策在对待需求反映的判断上是不成功的。

1.5 成本构成

上面谈到电力行业经营成本大幅提高,其具体的成本构成见图19。从1985年到1997年,单位电量的真实成本上涨了114%,其中发电成本上涨116%,所有其它成本上涨108%。图中购电成本反映的是国家电力公司之外其它发电部门的发电成本。事实上1993年以后国家电力公司购电转售部分几乎不赢利(图18),1997年该部分甚至亏损10.33亿元(现值)。1985年以后,由于推行市场经济,生产力水平提高很快,生产资料的真实成本上涨很小。90至97年仅上涨3%,85至90年甚至还略有下降。这期间资金成本(利率水平)大概在10%,同期全社会劳动力成本上涨108%。根据全社会资金成本与劳动力成本之比约为7:3的关系估算,这个时期全社会的生产成本上涨幅度应为40%左右。

另外,电力工业的燃料价格在此期间上涨46%,与社会生产成本相加为86%。这个数据意味着电力工业生产成本应该上涨86%,然而实际上涨了114%,比预期高出30%。因此,

从整体上看,我们可以说1985年以后整个电力工业的生产成本控制是做得不好的。关于成本的分析在下一章中还将进一步介绍。

“一带一路”与中国发展2

1.雄安新区是在哪一年设立的?(3.0分) A.2014年 B.2015年 C.2016年 D.2017年 我的答案:D √答对 2.“中国在想着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制定规则,这会不利我们的工人和企业,我们为什么让这情况发生,我们应该制定这些规则”,是由()提出的。( 3.0分) A.特朗普 B.奥巴马 C.希拉里 D.克林顿 我的答案:B √答对 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GDP总量达()美元。(3.0分) A.11万亿 B.21万亿 C.31万亿 D.41万亿 我的答案:B √答对 4.2016年,中国()的进口原油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3.0分) A.60% B.70% C.80% D.90% 我的答案:C √答对 5.目前中国工业资本形成规模约为美国的()。(3.0分) A.1.4倍 B.1.6倍 C.1.8倍 D.2.0倍 我的答案:A √答对 6.2016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3.0分) A.0.6万亿元 B.1.6万亿元 C.2.6万亿元 D.3.6万亿元 我的答案:B √答对 7.“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在哪一年召开的?(3.0分) A.2014年 B.2015年 C.2016年 D.2017年 我的答案:D √答对 8.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世界进出口贸易额占GDP 比重从2008年的51.86%降至2015年的()。

(3.0分) A.14.99% B.24.99% C.34.99% D.44.99% 我的答案:D √答对 9.目前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是()。(3.0分) A.日本 B.中国 C.德国 D.英国 我的答案:B √答对 10.中国国民储蓄规模是在哪一年超过美国的?(3.0分) A.2008年 B.2009年 C.2010年 D.2011年 我的答案:A √答对 雨夜: 1.下列属于世界500强的企业有哪些?(4.0分)) A.中国建筑 B.中国中铁 C.中国铁建 D.中国移动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2.中亚五国包括()。(4.0分)) A.哈萨克斯坦 B.乌兹别克斯坦 C.吉尔吉斯斯坦 D.巴基斯坦 我的答案:ABC √答对 3.丝路精神的核心指的是()、互利共赢。( 4.0分)) A.和平合作 B.开放包容 C.互学互鉴 D.互不打扰 我的答案:ABC √答对 4.我国哪些产品属于产能过剩?(4.0分)) A.钢材 B.水泥 C.光伏 D.风电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回顾

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回顾 一,20世纪80年代: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早期,金融市场领域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大一统”的金融体系中只有人民银行一家。当时金融体系最明显的特征是,人民银行既管宏观平衡,又提供商业性金融服务。80年代金融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改变这一金融组织体系结构,通过建立一些新的金融机构,将中央银行和商业性金融体系分开,构建一个所谓双层银行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中央银行专注于宏观调控、金融监管和为银行提供支付清算等金融服务;商业性金融机构则从人民银行独立出来,面向企业和居民提供商业性金融服务。具体而言,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建立或恢复建立的。建设银行过去服务于财政功能;中国银行在恢复设立之前实际上是人民银行内部的国际局(对外加挂一个牌子);农业银行当时是一块虚的牌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过去只做进出口方面涉及的货运险,是人民银行和财政部的下属机构。 与此同时,80年代还在探索证券交易。当时没有成立股票交易所,80年代后期有个别证券营业部试点开展了证券交易。 二,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和中期: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基本框架 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和中期,金融改革发展以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为根据,与国家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相平行,主要特征就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金融市场和组织结构的基本框架。 首先是专业银行转向商业银行。当时,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大国有银行和交通银行都已经成立了,但四大行还是专业银行,分别服务于工商业、农业、国际业务和项目建设等行业或领域,相互之间没有充分的竞争。这显然不符合竞争性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同时也难以进行调控。并且,如果国家在某一领域有政策性要求,如有企业发不出工资,国家要求给予支持,那么四大行也必须负责自己领域的政策性业务。这不仅不利于银行业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市场主体的健康发展。基于这种考虑,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专门承担政策性服务,四大行只承担商业性业务,同时四大行不再按专业领域划分业务,相互之间可以交叉、竞争,以便改进服务。 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另一重要背景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建立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公司组织结构和初步的治理框架。当时就有一个问题,如果现代企业制度也适用于这些大型国有银行,那么这些专业银行也要像国有企业改革一样,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变专业银行的性质,变为市场竞争主体,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运营管理。 其次,这一时期建立了证券市场。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建立,国家层面成立了证券委和证监会,后来证券委的发行审核功能合并进了证监会。 再次,保险业取得较快发展,特别是寿险开始初步发展。1998年,专门成立了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情况

参考《中国电力》杂志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状况 中国的电力工业从1882年至1949年,经过67年装机容量只达到 1.85GW;而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半个世纪中,中国的电力工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平均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到1998年全国装机容量已达到277GW以上,跃居世界第2位。非凡是进入本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力平均每年新增装机容量17多GW,实现装机容量8年翻一番,终于缓解了近50年的持续缺电局面,使电力供给有所缓和;同时从1998年开始撤消电力部、成立国家电力公司,以此为标志,在中国结束了由国家垄断电力的局面,由此向建立统一、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迈进,逐步和国际接轨,和国际电力改革潮流一致。电力供给缓和的出现、国家电力公司的成立及电力市场的起步,是我国电力工业在20世纪末所出现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2件大事。 纵观20世纪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一个突出特征是,电力的使用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由于电力具有便于转换能源型式,能高度集中和无限划分,清洁干净和易于控制,可大规模生产和远距离输送等特性,使电力发展和应用的程度,即一个国家的电气化程度成了衡量其社会现代化水平高低,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非凡是在进入以信息、电子、生物技术为代表,从集中到分散,从等级结构到网络结构,从简单选择到多种选择的21世纪,电力将继续发

挥其他能源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功能,而且对电力的依靠程度将更高,对电力供给的数量和品质也将提出更大、更高的要求。 虽然从1997年开始到1998年,全国电力供给紧张的状况有了缓和,局部地方出现了电力供大于求,但是我国的用电水平还是很低的。到1998年,全国人均占有装机容量0.22kW,发电量只有927kW·h,这一水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为发达国家的1/6~1/10,和富裕的小康生活水平对电力的要求也相差甚远。电网结构薄弱,非凡是500kV网架在大部分电网中尚未真正形成,电网的平安性差,可靠性低,自动化水平不高,电网调峰容量不足,损耗大,供电质量差,远远不能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对电力供给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因此,进入21世纪后,我国电力仍将以较高的速度和更大的规模发展,电源和电网建设的任务仍很重,同时,电力的发展还要合乎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受到环境的严重制约;还将接受全球范围内电力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挑战,使之在技术上、管理上适应电力市场化体制和竞争需要;将迎接全球和地区经济一体化挑战,使电网互联范围不断扩大。 回顾110年的中国电力发展历史,前60多年电力发展停滞不前,缓慢异常,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电力发展突飞猛进,连续50年平均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发展,这是史无前例,举世瞩目的。现在,正处于世纪之交,中国的电力正方兴未艾,日趋兴旺。我国电力建设的规模和速度,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是无法比拟的。这是由我国人口众多、幅

“一带一路”与中国发展(91)

“一带一路”与中国发展 1.目前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是()。(3.0分) A.日本 B.中国 C.德国 D.英国 2.2016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 3.0分) A.0.6万亿元 B.1.6万亿元 C.2.6万亿元 D.3.6万亿元 3.2011年,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中国—东盟领导人峰会上提出设立()人民币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3.0分) A.10亿 B.20亿 C.30亿 D.40亿 4.中国国民储蓄规模是在哪一年超过美国的?(3.0分) A.2008年 B.2009年 C.2010年 D.2011年 5.全球10大港口中国占()。(3.0分) A.2席 B.4席 C.6席 D.8席 6.从夏朝开始,中国共经历了()朝代,出现83个王朝。(3.0分) A.18个 B.28个 C.38个 D.48个

7.目前中国工业资本形成规模约为美国的()。(3.0分) A.1.4倍 B.1.6倍 C.1.8倍 D.2.0倍 8.“微笑曲线”理论是下列哪位提出的?(3.0分) A.史玉柱 B.施振荣 C.张瑞敏 D.柳传志 9.下列哪个国家脱离了欧盟?(3.0分)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10.2016年,中国进口原油达到()。(3.0分) A.1.81亿吨 B.2.81亿吨 C.3.81亿吨 D.4.81亿吨 1.据花旗银行演化经济学分析,下列哪些国家或地区在走下坡路?(4.0分)) A.欧洲 B.美国 C.日本 D.印度 2.根据张文松教授所讲,“两自一高”战略指的是()。(4.0分)) A.自主创新 B.自主品牌 C.自强不息 D.高附加值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 1882年,英籍商人等人招股筹银5万两,创办上海电气公司,安装1台16马力蒸汽发电机组,装设了15盏弧光灯。1882年7月26日下午7时,电厂开始发电,电能开始在中国应用,几乎与欧美同步,并略早于日本。 从1882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其间67年电力发展基本状况是一个十分落后的百孔千疮的破烂摊子,电厂凋零,设备残缺,电网瘫痪,运行维艰,技术水平相当落后,。 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新中国成立后的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 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 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实行"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方针,大大地调动了地方办电的积极性和责任,迅速地筹集资金,使电力建设飞速发展,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 从1988年起连续11年每年新增投产大中型发电机组按全国统计口径达1,500万千瓦。各大区电网和省网随着电源的增长加强了网架建设,从1982到1999年底,中国新增33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372,837公里,新增变电容量732,690MVA,而1950至1981年30年期间新增输电线路为277,257公里,变电容量70360MVA。 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末,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发电装机容量继1987年突破1亿千瓦后,到1995年超过了2亿千瓦,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发电量在1995年超过了1万亿千瓦时,到2000年达到了万亿千瓦时。 进入新世纪,我国电力工业进入历史上的高速发展时期,投产大中型机组逐年上升,2004年5月随着三峡电站7#机组的投产,我国电源装机达到4亿千瓦,到2004年底发电装机总量达到亿千瓦,其中:水、火、核电分别达10830、32490、万千瓦。2004年发电量达到21870亿千瓦时。2000~2004年,5年净增发电装机容量14150万千瓦,2004年我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100万千瓦,超过美国在1979年创造的年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的世界历史最高记录。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容量约为6000万千瓦,年末装机容量将超过5亿千瓦。

“一带一路”与中国发展

“一带一路”与中国发展 1.“微笑曲线”理论是下列哪位提出的?(3.0分) A.史玉柱 B.施振荣 C.张瑞敏 D.柳传志 我的答案:B√答对 2.下列哪个国家脱离了欧盟?( 3.0分)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我的答案:A√答对 3.2016年,中国进口原油达到()。(3.0分) A.1.81亿吨 B.2.81亿吨 C.3.81亿吨 D.4.81亿吨 我的答案:C√答对

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GDP总量达()美元。(3.0分) A.11万亿 B.21万亿 C.31万亿 D.41万亿 我的答案:B√答对 5.目前中国工业资本形成规模约为美国的()。(3.0分) A.1.4倍 B.1.6倍 C.1.8倍 D.2.0倍 我的答案:A√答对 6.雄安新区是在哪一年设立的?(3.0分) A.2014年 B.2015年 C.2016年 D.2017年 我的答案:D√答对 7.中国国民储蓄规模是在哪一年超过美国的?(3.0分) A.2008年

B.2009年 C.2010年 D.2011年 我的答案:A√答对 8.全球10大港口中国占()。(3.0分) A.2席 B.4席 C.6席 D.8席 我的答案:D√答对 9.2011年,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中国—东盟领导人峰会上提出设立()人民币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3.0分) A.10亿 B.20亿 C.30亿 D.40亿 我的答案:A×答错 10.201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为美国的()。(3.0分) A.2倍 B.4倍

C.6倍 D.8倍 我的答案:B√答对 1.“一带一路”合作重点“五通”指的是()、民心相通。(4.0分)) A.政策沟通 B.设施联通 C.贸易畅通 D.资金融通 我的答案:ABCD√答对 2.下列属于世界500强的企业有哪些?(4.0分)) A.中国建筑 B.中国中铁 C.中国铁建 D.中国移动 我的答案:ABCD√答对 3.“北南走廊计划”是由下列哪几个国家共同提出的?( 4.0分)) A.俄罗斯 B.以色列 C.印度 D.伊朗

中国金融结构的改革与变迁

中国金融结构的改革与变迁 经济运行与金融活动相伴而行,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金融的发展,金融的发展又反过来成为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力量。深入了解一国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水平对研究整个金融体系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从对中国金融结构的历史回顾到现状分析,最后对中国金融结构的未来进行展望,系统地对中国金融结构的改革与变迁做出详细分析。 一、中国金融结构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发展,与之相对的,中国的金融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与发展。金融体系从改革开放前的“大一统”转变为现在多种金融工具共存的全方位金融体系,金融机构也从单一银行制逐步发展为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多行业的结构体系。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中,我国形成了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格局,这种格局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一)银行业是整个金融体系的主体 在改革开放前的“大一统”金融体系中,国家银行垄断了整个金融市场。经过改革,金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分离,股份制银行逐步设立,证券、保险等新型机构开始出现,我国资本市场也实现了从无到有,迅速发展。但是,我国金融市场以银行业为主导的结构仍未改变,间接融资仍然是我国主要融资方式。据统计,1995年,我国间接融资10568亿元,直接融资仅有1380亿元,间接融资占比达88.4%。到2003年,我国间接融资比例仍保持在85.1%左右。在此期间银行存贷款也是我国金融资产的主要部分,如1978年,我国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占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的93%,1986年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占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87%,1991年,该比例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达到84%。同样地,银行信贷融资成为我国企业获取外源融资的主要形式,整个银行业为非金融企业提供的正式渠道信贷资金比重一直处于平稳高位状态,1993年该比例为96.31%,2003年98.26%,平均保持在98%左右。 (二)中国银行业主要以国有性质为主,政府为实际控制者 经过不断改革,我国银行业体系逐步出现多样化构成,股份制商业银行、城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1.前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

2019公需课答案“一带一路”与中国发展(88分)

“一带一路”与中国发展(88分)其中判断有两套题目 1.中国国民储蓄规模是在哪一年超过美国的?(3.0分) A.2008年 B.2009年 C.2010年 D.2011年 2.雄安新区是在哪一年设立的?( 3.0分) A.2014年 B.2015年 C.2016年 D.2017年 3.“微笑曲线”理论是下列哪位提出的?(3.0分) A.史玉柱 B.施振荣 C.张瑞敏 D.柳传志

4.下列哪个国家脱离了欧盟?(3.0分)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5.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世界进出口贸易额占GDP 比重从2008年的51.86%降至2015年的()。(3.0分) A.14.99% B.24.99% C.34.99% D.44.99% 6.2016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3.0分) A.0.6万亿元 B.1.6万亿元 C.2.6万亿元 D.3.6万亿元

7.“一带一路”沿线国家GDP总量达()美元。(3.0分) A.11万亿 B.21万亿 C.31万亿 D.41万亿 8.从夏朝开始,中国共经历了()朝代,出现83个王朝。(3.0分) A.18个 B.28个 C.38个 D.48个 9.“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在哪一年召开的?(3.0分) A.2014年 B.2015年 C.2016年 D.2017年 10.我国经济总量在哪一年超越日本?(3.0分)

B.2010年 C.2011年 D.2012年 1.根据张文松教授所讲,“两自一高”战略指的是()。(4.0分)) A.自主创新 B.自主品牌 C.自强不息 D.高附加值 2.中亚五国包括()。(4.0分)) A.哈萨克斯坦 B.乌兹别克斯坦 C.吉尔吉斯斯坦 D.巴基斯坦 3.下列属于世界500强的企业有哪些?( 4.0分)) A.中国建筑 B.中国中铁

中国电力发展史讲解学习

电力发展概述 一、电力系统的发展历史 (一)、电力系统的发展历史 中国电力系统是随着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它的发展可分为以下 三个阶段。 ⑴1882~1937年。1882年7月26日上海第一台12机组发电到1936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全国共有461个发电厂,发电装机总容量为630MW,年发电量为17亿kW·h,初步形成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南通等大、中城市的配电系统。 ⑵1937~1949年。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江苏、浙江等沿海城市的发电厂被毁坏或拆迁到后方;西南地区的电力工业出于战争的需要,有定的发展。日本帝国主义以东北为基地,为战争生产和提拱军需物资,从而使东北电力系统也有一定的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为1848.6,年发电量约43 亿kW·h,居世界第25位。当时中国已形成的电力系统:①东北中部电力系统,以丰满水电厂为中心,采用154kV输电线路,连接沈阳、抚顺、长春、吉林和哈尔滨等地区;②东北南部电力系统,以水丰水电厂为中心,采用220kV和154kV输电线路,边疆大连、鞍山、丹东、营口等供电区;③东北东部电力系统,以镜泊湖水电厂作为中心,采用了110kV 输电线路,连续鸡西、牡丹江、延边等供电区;④冀北电力系统,以77kV输电线路连接 北京、天津、唐山等供电区和发电厂。 ⑶1949年以来,中国的电力工业有很大的发展。1996年中国大陆部分的发电装机容量达2.5 亿千瓦,年发电量为11350亿kW·h,居世界第2位。从1993 年起,发电量每年平均以6.2% 的速度增长。但是,就人均用电量、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和发输配电的经济指标而言,我国的电力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二)、电力系统的现状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电力工业得到相应的增长,逐步形成以大型发电厂和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为骨架的各大区、省级和地区的电力系统。全国电网已经基本上形成500千伏和330千伏的骨干网架。大电网以基本覆盖全

1 电力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电力需求的变化与供求状况分析 1 电力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1.1 发展历史 中国电力产业是随着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它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⑴ 1882~1937年。1882年7月26日上海第一台12机组发电到1936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全国共有461个发电厂,年发电量为17亿kW·h,初步形成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南通等大、中城市的配电系统。 ⑵ 1937~1949年。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江苏、浙江等沿海城市的发电厂被毁坏或拆迁到后方;西南地区的电力工业出于战争的需要,有一定的发展。日本帝国主义以东北为基地,为战争生产和提供军需物资,从而使东北电力产业也有一定的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年发电量约43亿kW·h,居世界第25位。当时中国已形成的电力产业:①东北中部电力产业,②东北南部电力产业,③东北东部电力产业,④冀北电力产业。 ⑶ 1949年以来,中国的电力工业有很大的发展。1996年中国大陆年发电量为11350亿kW·h,居世界第2位。从1993 年起,发电量每年平均以6.2% 的速度增长。但是,就人均用电量、电力产业自动化水平和发输配电的经济指标而言,我国的电力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1.2 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历程 1978 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同时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正式开始。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也为电力行业的改革指明了市场化的目标和轨道,电力工业管理体制开始向政企分开、市场化管理的方向转变。对于1979年开始进行的改革,大致上可划分为三大阶段。 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起步阶段。从1978年至1997年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第一阶段。在这个时期为了促进电力发展,解决严重缺电问题,国家出台了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集资办电政策,如利用外资、征收电力建设基金、还本付息定价等政策,成立了华能、新力等发电公司和长江三峡、清江、五陵等水电公司,在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和西北成立五大电力集团公司,此外还成立了南方电力联营公司,全国除西藏和福建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成立了省电力公司。但由于电力建设具有周期长的特点,这一期间,电力发展速度仍然赶不上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到1986年,发电量缺口达600-700亿千瓦时,全国还有35%的农户没有用上电。由于电力缺口大,拉闸限电频繁,电力工业的“瓶颈”更为突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成为广泛共识。1987年9月,国务院提出“政企分开、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地因网制宜”的方针。1997年底,我国电力工业基本实现供需平衡。1998年9月30日,《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关于停止执行买用电权等有关规定的意见的通知》,决定停止执行若干限制用电的规定,标志着长达20多年的电力短缺局面基本结束,中国电力工业在取得电力供需基本平衡这一历史性成就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电力行业2015年度发展报告

中国电力行业2015年度发展报告 2015年,电力行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能源战略方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转变发展理念,着力践行能源转型升级,持续节能减排,推进电力改革试点,加大国际合作和“走出去”步伐,保障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全社会能源利用提质增效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电力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 电力投资较快增长。2015年,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2]8576亿元,比上年增长9.87%。其中,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936亿元,比上年增长6.78%,占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总额的45.90%;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4640亿元,比上年增长12.64%,其中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完成投资464亿元,占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的比重10%。在电源投资中,全国核电、并网风电及并网太阳能发电完成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6.07%、31.10%和45.21%;水电受近几年大规模集中投产的影响,仅完成投资789亿元,比上年下降16.28%;常规煤电完成投资1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3%;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电源总投资的比重为70.45%,比上年提高1.49个百分点。 加快城镇配电网建设改造。贯彻落实《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和《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2015年全国安排城网建设改造专项建设基金130亿元,带动新增投资1140亿元;安排农网改造资金1628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282亿元。 电力工程建设平均造价同比总体回落。2015年,因原材料价格下降,燃煤发电、水电、太阳能发电以及电网建设工程单位造价总体小幅回落,回落幅度分布在1.5—5%区间内。风电工程单位造价小幅上涨1.57%。 新增电源规模创历年新高。2015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生产能力13184万千瓦,是历年新投产发电装机最多的一年。其中,水电新增1375万千瓦,新增规模比上年减少805万千瓦,新投产大型水电站项目主要有四川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4台机组合计260万千瓦、云南金沙江观音岩水电站3台机组合计180万千瓦和云南金沙江梨园水电站1台60万千瓦机组,投产的抽水蓄能电站包括内蒙古呼和浩特和广东清远3台机组合计92万千瓦;火电新增6678万千瓦(其中燃气695万千瓦、常规煤电5402万千瓦),新增规模较上年增加1887万千瓦,全年新投产百万千瓦级机组16台;核电新投产6台机组合计612万千瓦,分别为辽宁红沿河一期、浙江秦山一期、福建宁德一期、福建福清一期、海南昌江一期以及广东阳江各1台机组;新增并网风电、并网太阳能发电分别为3139万千瓦和1380万千瓦,均创年度新增新高。在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为49.73%。 截至2015年底,全国主要电力企业在建电源规模1.82亿千瓦,同比增长25.35%。 电源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15252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62%,增速比上年提高1.67个百分点。其中,水电31954万千瓦(其中抽水

2020年政工网络教育—“一带一路”与中国发展

“一带一路”与中国发展 1.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世界进出口贸易额占GDP 比重从2008年的51.86%降至2015年的()。(3.0分) A.14.99% B.24.99% C.34.99% D.44.99% 我的答案:D √答对 2.目前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是()。( 3.0分) A.日本 B.中国 C.德国 D.英国 我的答案:B √答对 3.目前中国工业资本形成规模约为美国的()。(3.0分) A.1.4倍 B.1.6倍 C.1.8倍 D.2.0倍

我的答案:A √答对 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GDP总量达()美元。(3.0分) A.11万亿 B.21万亿 C.31万亿 D.41万亿 我的答案:B √答对 5.“中国在想着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制定规则,这会不利我们的工人和企业,我们为什么让这情况发生,我们应该制定这些规则”,是由()提出的。(3.0分) A.特朗普 B.奥巴马 C.希拉里 D.克林顿 我的答案:B √答对 6.中国国民储蓄规模是在哪一年超过美国的?(3.0分) A.2008年 B.2009年 C.2010年

D.2011年 我的答案:A √答对 7.2016年,中国()的进口原油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3.0分) A.60% B.70% C.80% D.90% 我的答案:C √答对 8.201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为美国的()。(3.0分) A.2倍 B.4倍 C.6倍 D.8倍 我的答案:B √答对 9.“微笑曲线”理论是下列哪位提出的?(3.0分) A.史玉柱 B.施振荣 C.张瑞敏

D.柳传志 我的答案:B √答对 10.“一带一路”沿线涉及人口约()。(3.0分) A.14亿人 B.24亿人 C.34亿人 D.44亿人 我的答案:D √答对 1.“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三去”指的是()。(4.0分)) A.去产能 B.去库存 C.去泡沫 D.去杠杆 我的答案:ABD √答对 2.丝路精神的核心指的是()、互利共赢。(4.0分)) A.和平合作 B.开放包容 C.互学互鉴 D.互不打扰

最新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问题分析

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问题分析 由于加入WTO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中国金融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问题分析的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我国在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遭到了宏大影响。如爲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商机,改善了我国的投资环境,推进了我国金融变革,进步了我国金融的素质和竞争力,推进了我国金融的国际化进程等。但也使我国金融行业面对体制、客户与人才监管方面的竞争。可以看出,出世不只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应战。对此,我国金融变革必需要做好一系列预备以应对这一场面。 关键词:世界贸易组织;金融信息化;金融压制;人才流失 一、中国金融现状 在世贸框架下,中国金融行业的变革和开展紧迫性剧增。这其中的重点次要是中国金融不断以来就存在一些成绩,而国际金融行业的对外开放也存在成绩。在此之前中国金融存在着许多严重成绩和缺乏之处。现如今中国金融市场片面开放,国外金融机构也大举进入中国,我国金融业将不可防止空中临宏大的压力。在这种机遇与应战并存的场面下,中国金融业只要放慢变革和开展步伐,才干处理这一成绩。 二、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中国金融遇到的成绩 2.1金融信息化的历程 (1)平安性。金融电子化的进程中次要需求应对的成绩之一就是平安性。普通状况下,客户对业务平安性的要求次要包括:完好的电子信息,即用户收到的信息

与对方收回的信息要完全相反,在网络运输进程中没有遭到删除改动。电子信息的失密性,在信息传输进程中使信息无法被第三方获取,这亦是非常重要的。发送信息的单方身份的精确性要失掉保证,必需是单方亲身发送的,身份验证是一个很重要的成绩。(2)法律规章制度。在金融电子信息化的进程中,传统的金融法律曾经不能顺应如此复杂的场面了,已经的手写票据如今已变成需求数字签名之类的来验证身份。电子凭证码、电子印鉴、领取密码等网络概念应运而生,要想这些新概念可以合理合法的运用在生活当中,相关的法律必需出台,否则我们无法停止正常的金融操作,这个成绩我国无法逃避。 2.2控制过度的金融压制 在变革开放之前,我国出现典型的金融压制,次要表现爲金融机构全部国有化、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手腕被完全控制,汇率不一的成绩临时存在,与国际金融市场没有半点交流。变革之后,此类状况失掉改善,但却没有完全解脱金融压制。(1)信贷控制。信贷规模的控制是信贷控制的次要表现。地方银行取消了限制之后,将其改成指点性方案,但是在国际的专有银行照旧运用之前的规模控制,所以中国银行的信贷规模控制效果并不良好。好在目前的中国曾经取消信贷控制,毫无疑问,这将是中国在金融市场化的路途上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2)利率控制。在能否控制利率方面,失掉的答案是一定的。但是重点是采用什麼措施控制,而操作控制的方式是硬性还是软性呢?自古以来的经历标明,但凡硬性操作控制最初都会发生压制。说究竟还是软性操作控制效果好。我国的价钱变革曾经是最好的证明。实践上,不论盲目性怎样样,如今利率的控制曾经逐渐走向正轨。城乡信誉社(城市已更名爲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在一定范围之内完成利率浮动,银行同业的借贷市场利率也曾经完全开放,这是价钱双轨制的完满表现。

“一带一路”与中国发展

“一带一路”与中国发展 单选题 1.“微笑曲线”理论是下列哪位提出的?(3.0分) A.史玉柱 B.施振荣 C.张瑞敏 D.柳传志 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GDP总量达()美元。( 3.0分) A.11万亿 B.21万亿 C.31万亿 D.41万亿 3.从夏朝开始,中国共经历了()朝代,出现83个王朝。(3.0分) A.18个 B.28个 C.38个 D.48个

4.“中国在想着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制定规则,这会不利我们的工人和企业,我们为什么让这情况发生,我们应该制定这些规则”,是由()提出的。(3.0分) A.特朗普 B.奥巴马 C.希拉里 D.克林顿 5.全球10大港口中国占()。(3.0分) A.2席 B.4席 C.6席 D.8席 6.“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在哪一年召开的?(3.0分) A.2014年 B.2015年 C.2016年 D.2017年

7.目前中国工业资本形成规模约为美国的()。(3.0分) A.1.4倍 B.1.6倍 C.1.8倍 D.2.0倍 8.2016年,中国进口原油达到()。(3.0分) A.1.81亿吨 B.2.81亿吨 C.3.81亿吨 D.4.81亿吨 9.当前,我国多少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3.0分) A.190种 B.200种 C.210种 D.220种 10.2016年,中国()的进口原油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3.0分)

A.60% B.70% C.80% D.90% 多选题 1.中亚五国包括()。(4.0分)) A.哈萨克斯坦 B.乌兹别克斯坦 C.吉尔吉斯斯坦 D.巴基斯坦 2.我国哪些产品属于产能过剩?(4.0分)) A.钢材 B.水泥 C.光伏 D.风电 3.下列属于世界500强的企业有哪些?( 4.0分)) A.中国建筑

浅谈我国的金融体制及其改革(一)

浅谈我国的金融体制及其改革(一) 论文关键词]:金融体制改革;资主体多元化;率市场化论文摘要]:我国金融体制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但是金融体制与金融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深层次的问题与矛盾,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与调整。文章分析了我国当前金融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对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及金融体制对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在发挥其财政供给、资金筹措功能上,对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发育却日显滞后,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我国经济步入国际经济轨道的发展趋势极不相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金融市场正在形成,资本全球流动加快。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所要求的健全的金融体制,并对当前金融体制进行更深入的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金融体制概述 金融体制,是指一个国家通过立法确立或认可的金融形态所形成的体系或系统。它包括一国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调控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的地位、职责分工、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金融体制是一个国家经济体制的核心部分,对经济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程度、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不同,形成了各种类型的金融体制模式。目前,在西方发达工业化国家中,基本上都形成了在法制基础上以国家金融主管部门为监管调控中心,以商业银行和证券机构为主题,与信托、保险等其他金融机构并存,以货币、资本、保险等金融市场为枢纽的金融体制。而我国现在采取的是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以国有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体制。 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2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要求,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金融国际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中国现有金融体制的弊端逐渐暴露,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金融机构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归纳而言,国内金融体制改革进展到现在,主要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问题 所有制方面的限制,导致了中国国有银行垄断的局面。由于银行业之间缺乏必要的竞争,一方面导致了国有银行改革动力的不足,效率低下;另一方面,非国有银行发展滞后,难以满足非国有经济的融资要求。因此,首先要打破所有制方面的限制,发展新的体制。金融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非国有银行和非国有金融机构。因此,必须大力发展针对非国有产业融资的非国有银行、非国有金融机构,放宽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让那些效益良好的经济实体进入金融市场交易,让那些经营亏损、资不抵债甚至是违规经营的经济实体从金融市场上有序地退出。 (二)利率市场化的问题 从中国整个价格体系来看,由于市场经济的有效导入,所有价格基本上都放开了,而惟独作为金融产品价格之源的利率没有放开,没有市场化,还是由国家指令性调整。利率制定的非市场化,不仅直接影响到基础货币的调整,使得判断宏观货币供应量的多少和货币政策效果好坏缺少了最准确的标准,还影响到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所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中国宏观经济改革都要求建立一个在市场条件下比较有效的利率调整机制。 (三)分业与混业经营的问题 我国是在1995年通过《商业银行法》后才正式确立了分业经营制度,然而,在全球金融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势必面对国外金融业强有力的挑战。同样,引起国内银行的业内竞争加剧,造成银行利润率下降、业务风险增大,迫使许多银行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1.前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

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21台,是世界上拥有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最多的国家;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重提高到69.43%,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已经提高到2009年的10.31万千瓦。在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火电装机容量中,供热机组容量比重为 22.42%,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三、电网建设不断加强。随着电源容量的日益增长,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电网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输变电容量逐年增加。2009年,电网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全国基建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41457千米,变电设备容量27756万千伏安。2009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39.94万千米,比上年增长11.29%;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17.62亿千伏安,比上年增长19.40%。其中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电压等级的跨区、跨省、省内骨干电网规模增长较快,其回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6.64%和25.97%。目前,我国电网规模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四、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发展迅速。我国能源资源和电力负荷分布的不均衡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