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生物的多样性现状及保护措施

“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物种是否丰富,生态系统类型是否齐全,遗传物质的野生亲缘种类多少,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在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正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保护刻不容缓。

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中国国土辽阔,海域宽广,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加之有较古老的地质历史(早在中生代末,大部分地区已抬升为陆地),孕育了极其丰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及其繁复多彩的生态组合,是全球12个“巨大多样性国家”之一。

中国有高等植物30000种,占世界10%,居第三位。其中裸子植物250种。中国有脊椎动物6347种,占世界14%,其中鸟类1244种,鱼类3862种,均居世界前列。属于中国特有的高等植物17300种,脊椎动物667种。(截至1999年底)

中国丰富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有如下特点:

1、物种丰富。中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其中在全世界裸子植物15科850种中,中国就有10科,约250种,是世界上裸上植物最多的国家。中国有脊椎动物6347种,占世界种数近14%。

2、特有属、种繁多。高等植物中特有种最多,约173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种数的57%以上。6347种脊椎动物中,特有种667种,占10.5%。

3、区系起源古老。由于中生代末中国大部分地区已上升为陆地,第四纪冰期又未遭受大陆冰川的影响,许多地区都不同程度保留了白垩纪、第三纪的古老残遗部分。如松杉类世界现存7个科中,中国有6个科。动物中大熊猫、白鳍豚、扬子鳄等都是古老孑遗物种。

4、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种质资源非常丰富。中国是水稻和大豆的原产地,品种分别达5万个和2万个。中国有药用植物11000多种,牧草4215种,原产中国的重要观赏花卉超过30属2238种。中国是世界上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最丰富的国家,共有1938个品种和类群。

5、生态系统丰富多彩。中国具有地球陆生生态系统,如森林、灌丛、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各种类型,由于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又分各种亚类型599种。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目前尚无统计数据。

植物的多样性

中国淡水藻类的多样性

1.由于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使得中国淡水藻类资源也十分丰富而多样。近一个世纪的调查研究表明,淡水藻类中的各个门类在中国都有发现,而且种类都非常丰富。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包括已报道的和已鉴定但未报道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但是,由于国内尚有不少地区未进行过藻类调查,即使已进行藻类调查的有些地区,也并不十分全面,加之多数门类的淡水藻类在中国的调查研究还缺乏深度和广度,因此中国淡水藻类的物种数应远远超过9000种,估计约有12000至15000种(按占世界淡水藻类种数的50%~60%计)。

淡水红藻和褐藻,它们是海陆演变过程中残留在淡水中的孑遗生物,几乎都生长在清洁、温度偏低、且较稳定的水体环境中,如泉水、井水、溪水中(特别是泉水环境),其分布区相当狭窄,而且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它们在这些环境中长期适应的结果,形成了不少珍稀特有的种类,这对研究地球环境的变化及生物自身的演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它们在世界各地的淡水中均分布得较稀少,在中国,半个世纪以来对这些藻类的采集研究,发现有些种类仅记录到一次。这样的藻类共有12种,包括淡水褐藻类的层状石皮藻(Lithoderma zonatum),以及淡水红藻类的绞纽串珠藻(Batrachospermum intortum)、中华串珠藻(B. sinense)、中华链珠藻(Sirodotia sinica)、中华鱼子菜(Lemanea sinica)和鹧鸪菜窄变种(Caloglossa leprieurii var. angusta)等,它们应该列入珍稀物种。

2.中国淡水藻类资源受威胁的状况

(1)物种受威胁的状况虽然中国的淡水藻类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的活动(特别是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有些罕见的种已遭受灭绝或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其中受威胁最严重的是淡水红藻和褐藻。近几十年来,中国北方许多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或工业发展而过量抽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使一些著名泉区的水源枯竭或濒临枯竭。泉城济南、山西晋祠和娘子关的泉源就是著名的例子。泉水枯竭,使那些依赖泉水环境生长的特有藻类(特别是淡水红藻)面临厄运,有些已荡然无存。淡水褐藻更为珍稀,中国仅在40年代初于四川重庆嘉陵江中发现过,几十年来由于环境的演变,也已消失。最近1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不少泉水资源得到了开发利用,但是由于人们对泉水环境缺乏保护意识,因而造成生长在其中的淡水红藻和其他泉水生物面临濒危,有的甚至灭绝。南京浦口珍珠泉,过去生长有十分丰富的淡水红藻:外界串珠藻(Batrachos-permum ectocarpum)和美芒藻(Compsopogon spp.)。但是随着旅游区的开发,如今那里的红藻几乎绝迹。山西太原晋祠也有外果串珠藻生长,1994年去调查时尚有部分存在。1995年由于泉水枯竭,已经消亡。可以设想那些正在进行开发的泉源(旅游或饮料),如果不注意对泉源环境的保护,那么藻类和其他泉水生物也可能面临同样的厄运。在其他生长大型淡水藻类的水体中,也往往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环境变化,招致大型淡水藻类的消失,如江苏阳澄湖,湖中大型轮藻植物出现成片死亡。又如武汉东湖中的原来主要藻类——鼓藻类(desmids),它们主要生长在清洁的水体中,但自70年代以来由于富营养化过程的加剧,逐渐被蓝藻、绿球藻等耐污藻类所取代。类似的情况,已是十分常见。

(2)物种多样性结构受破坏的状况在正常情况下,一个生态系统(特别是水生生态系统)中,藻类群落的物种结构保持着良好的多样性状态,即种类多,但每个种的个体不多,这时藻类群落发挥出良好的生态效益——保持水质良好状态,且水产丰富。但是当水生生态系统发生逆向转化——受重金属污染或高度富营养化时,藻类群落物种结构的多样性被破坏,某些物种超常生长而导致有害的赤潮(海洋中)或水华(淡水中)发生,并造成管道阻塞,水质恶化,危及渔业生产,甚至出现鱼类中毒现象。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已屡见不鲜。中国常见的能形成有害水华的藻类有:蓝藻,常有毒,其中主要的是微囊藻(Microcystis),还有鱼腥藻(Anabaena)、项圈藻(Anabaenopsis)、颤藻(Oscillatoria)、束丝藻(Aphanizomenon)等,它们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大面积的发生,危害很大;小定鞭藻

(Prymnesium parvum),属定鞭藻类,有毒,它们的水华已引起多起养殖鱼类的中毒事件;硅藻,也偶有大面积发生,其中以1991年冬春之交,湖北省汉江发生的约200km范围的硅藻水华——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最为典型,这次水华造成很大危害,严重地影响了武汉市和沿江地区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中国淡水藻类的保护

从上述可知,中国淡水藻类资源虽很丰富,但目前已受到严重的威胁,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许多珍稀种类可能很快灭绝。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当前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大型动、植物上,对像藻类这样的微型生物很少注意,这一情况必须改变。在保护大型动、植物的同时,应加强对小型植物的保护。

地衣

1.中国地衣的多样性

地衣是一群特殊的真菌,这群特殊真菌通常只是与藻类或蓝细菌处于互惠共生的生态系统中才能生存于自然界。因此,地衣本身也是共生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体现。全世界迄今已知的地衣物种约20000种,而中国还不到2000种。就在这2000种中约200种为中国所特有。然而,无论是全世界或中国实际存在的地衣物种远不止这个数字。尤其是中国地衣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才刚刚起步。

2.中国珍稀濒危地衣及其受威胁状况

由于大气污染和森林采伐,中国许多地方地衣多样性面临威胁。依存于森林树皮附生的中国及东亚特有种,如黄袋衣(Hypogymnia hypotrypa)、粉黄袋衣(H. hypotrypella)、霜袋衣(H. pruinosa)、蜡光袋衣(H. laccata)、横断山袋衣(H. hengduanensis)以及云南石耳(Umbilicaria yunnana)等种类的生存都面临着威胁。因为,它们的兴衰存亡与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如产于云南丽江和台湾阿里山松林中的中国特有附生种中华疱脐衣(Lasallia mayebarae)在系统演化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云南丽江,这种世界珍稀物种已被森林火灾所吞噬。随着旅游业的大规模发展,特产于华山岩石上的世界珍奇地衣华脐鳞(Rhizoplaca huashanensis)的生存也面临威胁。此外,在抗癌和抗艾滋病毒方面具有潜力的东亚食用地衣美味石耳(U. esculenta)也因无节制的采收与买卖而在中国庐山等地濒临绝迹。若不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在日用香料工业中颇受青睐的扁枝衣(Evernia mesomorpha)和丛枝树花(Ramalina fastigiata),与抗前列腺炎药物有关的戴氏石蕊(Cladonia delavayi)以及在降血压方面有效的地茶(Thamnolia vermicularis)和雪地茶(Th. subuliformis)等地衣的生存也逃不脱因无节制采收与开发所带来的厄运。

对地衣的保护

由于人类对地衣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开发利用方面,地衣尚处于“未开垦的处女地”状态。因而,它是一个潜力很大的生物资源宝库。此外,地衣在自然界生长极为缓慢,加强对地衣的保护以便可持续利用已是我们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保护地衣多样性除了必须保护它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以外,应注意以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1)对于日用化工香料、药用和食用地衣资源应采取分区、按年、有计划、有节制地轮换采收。

(2)对于在科学上有重要意义的世界珍稀物种,如陕西华山的华脐鳞,云南丽江的中华疱脐衣,以及庐山的美味石耳等中国和东亚特有种,应选择合适地段,建立珍稀地衣保护小区加以保护。

(3)对上述一些重要地衣同时还应采取菌、藻分离真培养,进行室内保存。对地衣物种进行多层次的系列保护措施是地衣物种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向。

(4)加强对中国地衣物种多样性的调查、采集、分离、培养和研究,以便在地衣多样性遭受破坏之前使之受到保护,研究和可持续利用。

苔藓

苔藓植物的多样性

1.中国的苔藓植物十分丰富。全世界有苔藓植物23000种,中国有2200种,占全世界的9.1%。

2.中国苔藓植物的特点是:

(1)特有类群丰富。根据近几十年调查的结果,仅见于中国的特有苔藓属和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仅少数涉及邻近地区)的东亚特有苔藓属共35个,占中国苔藓植物属数的7.09%。它们共含有48个种、亚种或变种,占中国苔藓植物种总数的2.2%这些特有属、种在中国西南部横断山区、长江流域中游山区和东南沿海山区存在3个分布中心;

(2)在系统发生上居关键位置的类群多,如原始类型藻苔目(Takakiales)藻苔科(Takakiaceae)藻苔属(Takakia)的两个种;藻苔(T. lepidozioides)和角叶藻苔(T. ceratophylla)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察隅、波密及米林县的高寒山地都有发现;

(3)热带、亚热带成分占优势。

苔藓植物的保护

苔藓植物除了科学价值外,还有很重要的经济价值。在药用方面,苔藓作为“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已有数百年历史。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金发藓(Polytrichum commune)和暖地大叶藓(Rhodobryum giganteum)等,暖地大叶藓长期以来在中国西南地区被称作“茴心草”,用来治疗心血管病。

传统上,泥炭藓属(Sphagnum)植物或泥炭一直是花卉、苗木栽培或移植的重要包扎

材料和园艺肥料,迄今尚无更佳的替代物。

中国历来是世界上五倍子出口的主要国家之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中国科学家发现,在五倍子生产周期中,苔藓植物作为五倍子蚜虫的冬寄主是五倍子增产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迄今为止,至少已发现有约20种苔藓植物可作为五倍子蚜虫的冬寄主植物。

此外,苔藓还是监测环境污染的良好指示植物。苔藓与地衣对大气中的SO2,CO和HF

反应极为敏感。在中国,钟帽藓(Venturiella sinensis)、高领藓(Glyphomitrium humilli-mum)和兜瓣耳叶苔(Frullania muscicola)等均系常见的树干附生种类,它们对大气污染有较强的敏感性,可在环境监测方面加以利用。

总之,苔藓植物与人类的生存有密切的关系,对它们的保护我们必须给以高度的注意。

蕨类植物

1、中国蕨类植物的多样性

全世界有蕨类植物10 000~12 000种,中国有2 200~2 600种,占世界种数的22%。由于中国地域广大,自然条件复杂多样,除了热带少数科属外,中国拥有的科属数几乎占世界的95%,这说明中国的蕨类植物有极高的多样性。

中国分布有在探讨物种进化系统问题上十分重要的种类,如原始类群裸蕨纲的松叶蕨(Psilotum mudum)、天星蕨(Christensenia)。有些属如光叶蕨(Cystoathyrium)、中国蕨(Sinopteris),其分布区狭小,为中国特有,它们的发现对研究该科中属的演化关系有

一定意义。而在四川东部长江沿岸发现的圆肾铁线蕨(Adiantum reniforme),其原产地在大西洋的Madeira群岛。中国变种荷叶铁线蕨(Adiantum reniforme var. sinense)的出现,为研究间断分布及中国和非洲蕨类种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材料。能生长在海拔4350m

高山寒冻荒漠的严酷环境中的玉龙蕨(Sorolepidium glaciale)是研究蕨类形态和生态条件关系的重要属种。仅产中国西南的湖南石灰岩壁的荚囊蕨(Struthiopteris eburnea)是典型的石灰岩钙质土的重要种属。

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特有的蕨类植物有500~600种,占已知中国蕨类植物的25%左右,重要特有属及代表种见表1。

2、蕨类植物受威胁和濒危状况

随各地区植物考察的深入,不断有蕨类植物新种被发现,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种由于环境改变或人为破坏而消失或濒临灭绝(表2)。除上面提到的特有和濒危属种(表1和表2)外。还有些种类虽然不限产中国,但在中国仅局部地区有分布,如鹿角蕨(Platycerium wallichii)仅产靠近缅甸边境的盈江,而埃及苹(Marsilea aegyptica)仅产新疆的局部水域。像这些种类的个体数量不多,分布区狭窄,如不保护,很易绝灭。类似的濒危种类还有很多,估计约占中国蕨类总数的30%左右,其中重要的有101种

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是原始的种子植物,其发生发展历史悠久。最初的裸子植物出现在古生代,在中生代至新生代它们是遍布各大陆的主要植物。现代生存的裸子植物有不少种类出现于第三纪,后又经过冰川时期而保留下来,并繁衍至今的。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生存的裸子植物约有850种,隶属于79属和15科,其种数虽仅为被子植物种数的0.36%,但却分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在北半球的寒温带和亚热带的中山至高山带常组成大面积的各类针叶林。

1、中国裸子植物的多样性

中国疆域辽阔,气候和地貌类型复杂。在中生代至新生代第三纪一直是温暖的气候,第四纪冰期时又没有直接受到北方大陆冰盖的破坏,基本上保持了第三纪以来比较稳定的气候,致使中国的裸子植物区系具有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多古残遗和孑遗成分,特有成分繁多和针叶林类型多样等特征。

据统计,中国的裸子植物有10科34属约250种,分别为世界现存裸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66.6%、41.5%和29.4%,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在中国的裸子植物中有许多是北半球其他地区早已灭绝的古残遗种或孑遗种,并常为特有的单型属或少型属。如特有单种科——银杏科(Ginkgoaceae);特有单型属有水杉(Metasequoia)、水松(Glyptostrobus)、银杉(Cathaya)、金钱松(Pseudolarix)和白豆杉(Pseudotaxus);半特有单型属和少型属有台湾杉(Taiwania)、杉木(Cunninghamia)、福建柏(Fokienia)、侧柏(Platy-cladus)、穗花杉(Amentotaxus)和油杉(Keteleeria),以及残遗种,如多种苏铁(Cycas spp.)、冷杉(Abies spp.)等。

中国的裸子植物虽仅为被子植物种数的0.8%,但其所形成的针叶林面积却略高于阔叶

林面积,约占森林总面积的52%。在中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的针叶林中裸子植物物种

较少,在西南地区针叶林中则有丰富的裸子植物物种。在华南、华中及华东地区除原生针叶林外,更常见的是大面积人工杉木林、马尾松林和柏木林。

2、中国裸子植物面临的威胁及其保护问题

虽然中国具有极为丰富的裸子植物物种及森林资源,但由于多数裸子植物树干端直、材质优良和出材率高,所以其所组成的针叶林常作为优先采伐的对象,使利该资源正在受到强烈的人类活动的威胁和破坏。如50年代中国最大的针叶林区——东北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区的天然林被不同程度地开发利用,60年代至70年代另一大针叶林区——西南横断山区的天然林又相继被强烈采伐,仅在交通不便的深山和河谷深切的山坡陡壁,以及自然保护区内尚有天然针叶林保存。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因人口密集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山地带的各类天然针叶林多被砍伐,代之而起的是人工马尾松林、杉木林和柏木林。随着各类天然针叶林采伐和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加快了林下生物消失和濒危的速度。同时,具有重要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裸子植物亦破坏严重,如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贵州苏铁(C. guizhouensis)、多歧苏铁(C. multipinnata)和叉叶苏铁(C. micholitzii)均在新发表或新的分布点发现后就遭到大肆破坏。三尖杉(粗榧)属(Cephalotaxus)和红豆杉(紫杉)属(Taxus)植物自60年代和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现为新型抗癌药用植物后,就立即遭到大规模采伐破坏,使资源急剧减少。

初步查明,中国裸子植物绝灭种有崖柏(Thuja sutchuanensis);仅有栽培而无野生植株的野生绝灭种有苏铁(铁树)(Cycas revoluta)、华南苏铁(C. taiwaniana)、四川苏铁(C. szechuanensis);分布区极窄,植株极少的极危种(critically endangered)有多歧苏铁、柔毛油杉(Keteleeria pubescens)、矩鳞油杉(K. oblonga)、海南油杉(K. hainanensis)、百山祖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元宝山冷杉(A. yuanbaoshanensis)、康定云杉(Picea montigena)、大果青扦(P. neoveitchii)、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短叶黄杉(Pseudotsuga brevifolia)、巧家五针松(Pinus squamata)、贡山三尖杉(Cephalotaxus lanceolata)、台湾穗花杉(Amentotaxus formosana)和云南穗花杉(A. yunnanensis)等。濒危和受威胁的裸子植物约63种,约占种数的28%,其中百山祖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和台湾穗花杉(Amentotaxus formosana)被列入世界最濒危植物

动物的多样性

无脊推动物

1、中国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

无脊椎动物的门类和种数不但在整个动物界中占主要地位,在全部生物中亦占优势。据Groombridge(1992)提供的某些类群的已描述种数的统计,无脊椎动物已描述的种数(132.5万个)占全部动物数(137万个)的96.71%,占全部生物已描述种数(173.9万个)的76.19%。

对于全球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的知识目前尚很不完备。现在每年描述的新种约15000种。按这样的速度,即使以最低的估计种数,也需约一百年才能完成对所有种类的描述。中国地域广大,物种丰富,家底更不清楚。中国的无脊椎动物种数一般约占全球总数的10%左右。中国种数占世界种数的百分比不足此数的类群(如多孔动物门)可能系由于调查不足之故。有的类群由于多系世界种(如轮形动物、甲壳动物中的枝角类(Cladocera)),或一些生活在海洋的类群(如毛颚动物、帚形动物、刺胞动物中的角珊瑚(Antipatharia)),较少受地理隔阻,而且国人对这些类群调查得较清楚,因而所占比例甚高。据已知材料,依次为:角珊瑚(世界约80种,中国约70种)87.5%,软水母(Leptomedusae)(世界210种,中国178种)84.7%,毛颚动物(箭虫)52.4%,花水母(Anthomedusae)(世界293种,中国129种)44%,帚形动物40%,轮形动物40%,枝角类(世界约450种,中国161种)35.7%。由于对原生动物(原生生物界)的分类意见不一及种数统计上的困难,故未将此类群列入内。现存的纯原生动物(即不包括原生动物和藻类兼性、原生动物和真菌兼性……等)全球约31250种(如加上化石种类,则总计为63616种),其中自由生活的21100种,寄生生活的10150种。在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中,淡水生活种类全球约5000~6000种,中国已知2000种,占总数的33%~40%;土壤种类全球300种,中国159种,占总数的53%,中国海洋原生动物约3600种,约占总数(如以15100种计)的23%。

由于中国在地球演化过程中所处的特殊地位,造成中国丰富的物种和包括活化石在内的许多特有的物种,因而中国无脊推动物多样性是构成全球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无脊椎动物特有种属很多,如刺胞动物门水螅虫纲(Hydrozoa)的桃花水母属(Craspedacusta),全球仅5种及4亚种,而中国分布有4种,其中3种和4个亚种为中国特有种。扁形动物门涡虫纲(Turbellaria)中细涡虫属(Phagocata)3种中的2种为中国特有种,多目涡虫属(Polycelis)9种和枝肠涡虫属(Dendrocoelopsis)2种全为特有种。中国已知43种星虫中有8个特有种,11种螠虫中有4个特有种(包括拟无吻螠Para-arhynchite 特有属),这在海洋动物中也是较典型的例子。当然。最显著的例子似乎见于淡水或内陆生活的动物类群。如软体动物中蜗牛有5个特有属,总计132个持有种,双壳类(Bi-valvia)的淡水蚌6个特有属,共计26种。甲壳动物门中桡足类(Copepoda),中国共记述206种和亚种,特有种有96种,占总种数的46.6%。最典型的例子是淡水溪蟹,由于长期生活在山溪的石块下,互相隔绝而衍生出许多不同属种。在已知35属中共计250个特有种,其中有32个特有属(占总属数的91.4%)。此外,单肢动物门中多足类也是明显的例证,中国已发现华美马陆科(Sinocallipodidae)这一特有科,另两科中有3个特有属9个特有种。由上述例证可以说明,要最终搞清全球的物种,研究中国物种多样性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无脊椎动物在学术上的重要性主要在于:诸如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辐射对称到两侧对称,从二胚层到三胚层,从无体腔到有体腔,从低等到高等的演化过程,以及各类动物的亲缘关系,包括生命的起源和后生动物的起源和演化过程这些重大问题,只有通过对无脊椎动物的深入研究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各种结构截然不同的动物与其生活的环境相统一,以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方式解决动物生存所面临的同样的问题——取食、防御、运动、呼吸、排泄、离子和渗透调节、控制系统、生殖、生活史和发育。无脊椎动物不但在物种多样性,而且在形态结构多样性和行为多样性方面,均在动物界中占主要地位。如原生动物对于研究生命和细胞的起源,低等动物和植物的关系,以及怎样从原生动物演变为后生动物都十分重要。扁形动物门中无肠目(Acoela)涡虫在从两胚层辐射对称动物向三胚层两侧对称动物的进化

中又处于关键的地位。在探索脊椎动物的起源时,当然更离不开对与其相近的无脊椎动物的类群的研究。

无脊椎动物中的活化石有特殊的学术意义,如蜘蛛目中的七纺蛛(Heptathela),其腹部背面仍保留有分节的背板,是现生105科蜘蛛中最原始的类群,多数种类分布于中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另一类海洋生物中的活化石——头足纲软体动物鹦鹉螺(Nautilus)是研究软体动物进化和古生态学、古气候学的重要材料。

既然无脊椎动物包括了动物中的大多数种类,而且在地球上凡是动物可以栖息的场所都有它们的踪迹,它们与人类关系之密切自然不难想象。从有益方面讲,首先,许多无脊椎动物是人类食品。中国每年海产乌贼、贝类、虾蟹类的数量是极其巨大的。海产养殖主要也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与它远不能相比。淡水虾蟹和贝类的养殖虽不及海洋养殖业产量,但自然捕捞作为人们的食品的贡献也相当可观。例如日本沼虾(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和中华绒螯蟹(河蟹)(Eriocheir sinensis)都是国人喜爱的佳肴。贝类中的圆田螺(Cipangopaludina)、环棱螺(Bellamya)、螺蛳(Margarya)、无齿蚌(Anodonta)、蚬(Corbicula)等都是重要食品。多年来,从国外引入的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多数也已构成重要的食品。

其次,许多无脊椎动物可作为经济鱼类的食料,如原生动物、轮虫、甲壳类中的盐水卤虫(Artemia salina)、枝角类(红虫)、挠足类(水蚤)等等。其他许多陆生无脊推动物是脊椎动物赖以生存的捕食对象。众所周知,许多无脊椎动物为人们提供工业(包括制药)原料,或可以加工为工艺品与日用品,可作为监测环境的指示动物或观赏动物.或在改良土壤和捕食害虫中发挥重要作用。海洋原生动物中某些类群可作为判别地层的指标,如有孔虫目(Foraminiferida)中的饰世透明虫(Hyalina balthica)和截锥圆幅虫(Globorotalia truncatulinoides),以它们在地层中的出现可作为第四纪开始的标志。当然,无脊椎动物中亦包括许多有害于人体或家禽、家畜的寄生虫或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或危害农作物、危害建筑物及航运业的种类。总之,由于无脊椎动物无所不在,构成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从有益和有害两方面均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

2、中国无脊椎动物受威胁状况

由于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个体小,它们受威胁以及灭绝的情况通常不引起人们的注意,以致许多稀有或濒危无脊椎动物甚至在被描记或列入保护名单之前就已消声匿迹了。例如在海南尖峰岭有—种大型的捕鸟蛛科(Theraphosidae)的种类,非常珍稀,目前可能已灭绝。

无脊椎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在于原来栖息生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对于有经济价值的种类,更由于过度捕捞而导致数量骤降。这两个原因均使不少动物处于灭绝的边缘。

在淡水中生活的多类无脊椎动物,由于溪流、涌泉的断流,水质的污染和富营养化,使一大批需求低温、洁净、湍流的动物种类趋于濒危。原生动物(如变形虫)、多孔动物(淡水海绵)、刺胞动物(水螅、桃花水母)、扁形动物(涡虫)、轮虫、线虫、环节动物、甲壳动物(枝角类、挠足类、端足类)、水生昆虫幼虫等均因此而难以生存。例如,由于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的增加使地下水位降低,涌泉水源破坏,造成涡虫的生存环境消失,以至涡虫等多种动物灭绝。兰州的五泉山、北京的樱桃沟、鞍山市的千山、杭州的灵隐和龙井等地的涌泉均急

需予以保护。据对武汉东湖的长期监测,水体富营养化和强化渔业使沉水植物群落大量萎缩乃至消失,依托沉水植物而生活的许多动物因而失去了合适的栖息场所。研究结果表明,东湖中轮虫在60年代有80多种,而到90年代下降到仅50多种。腔轮虫属(Lecane)中许多种类以及盘状鞍甲轮虫(Lepadella patella)、侧棘伏嘉轮虫(Wolga spinifera)等均从水体中消失了。

森林资源的破坏,尤其是热带雨林资源的急剧缩小,使大量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无脊椎动物趋于灭绝。上面提到的海南的捕鸟蛛,以及云南的一种盾鞭蝎(Typopeltis)(属于蛛形纲(Arachnida)有鞭目(Uropygi))都是明显的例子。

一些古老的物种如马氏钳蝎(Buthus martensi)对噪音和农药非常敏感,随着现代农业和交通的发展,这一可作中药材的物种资源也急剧减少。

洞穴开发为旅游场所势必使洞穴中特有的动物种类处于濒危的境地。有不少特有种,如蜘蛛、多足类、甲壳类中一些奇特的种类均在洞穴中发现,如蜘蛛目中泰蛛科(Telemidae)的冯氏泰莱蛛(Telema wunderlichi).多足类中的简肢华美马陆(Sinocallipus simplipodious)和膜足硬肢马陆(Scleroprotopus membranipedalis)等。

由于过度捕捞而导致濒危的例子很多。珊瑚作为工艺品或旅游纪念品而被大量采集。角珊瑚生长缓慢,十年才能长成拇指粗,受破坏后难以恢复。近年来,由于大量珊瑚灰岩被采掘充当建筑材料和烧制石灰,使得珊瑚礁的生态平衡受到很大破坏。据报道,海南岛文昌县拜塘村近十年因珊瑚礁被破坏,海岸线后退200余米,致使椰树倒伏,海水浸入村庄。三亚市沿海公路因珊瑚礁被毁而造成路面断裂。现已了解到珊瑚岸礁恢复演替的初期,群落中的关键种是澄黄珊瑚(Porites lutea)。但预测恢复到顶极时期,需要50~100年。可采用人工移植石珊瑚,加速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恢复。作为饵料的例子如盐水卤虫,原来资源丰富,现已要依靠进口。作为人们食品的中华绒螯蟹因蟹苗被捕捞过度,资源大减。而云南高原滇池中国特产的两种螺蛳(螺蛳(Margarya melanioides)和光肋螺蛳(M. mansuyi)),它们的肉和雄螺生殖腺(俗称“螺黄”)味道鲜美,经济价值高。近年来,由于该湖严重污染和过度捕捞而濒于灭绝。米虾属(Caridina)中葛氏米虾(C. gregoriana)、喻氏米虾(C. yui)和滇池米虾(C. dianchiensis)原来产量都很大,是当地人民食用的经济虾类,但近年来均已绝迹。如葛氏米虾原在大理湖(洱海)产量很高,自80年代起已采不到标本。除过度捕捞和污染外,受到来自江南引入种的排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3、必须重视无脊椎动物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到目前为止,中国列入一级保护动物名单的无脊椎动物(昆虫除外)有刺胞动物门珊瑚纲的红珊瑚属(Corallium)及另外4种:软体动物双壳纲(瓣鳃纲)的库氏砗磲(Tridacuna cookiana)和头足纲的鹦鹉螺(Nautilus pompilius),半索动物门肠鳃纲中的多鳃孔舌形虫(Glossobalanus polybranchioporus)和黄岛长吻虫(Saccoglossus huangtauensis)。列为二级保护动物的4种:软体动物腹足纲的虎斑宝贝(Cypraea tigris)、冠螺(Cassis cornuta),双壳纲的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和佛耳丽蚌(Lamprotla mansuyi)。据推算,这一保护名单包括昆虫在内应达到1万种才接近实际情况。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的附录,如蜘蛛目的节板蛛科(Liphistiidae)和捕鸟蛛科的所有种、砗磲科(Tridacnidae)和

丽蚌属(Lamprotula)的所有种、石珊瑚目(Scleractinia)和角珊瑚目的所有种等均应列入保护名录。中国有许多地区,如海南和云南的热带雨林、广西十万大山等地区有许多珍稀种类亟待发现和描记,但目前限于缺少经费资助而无法开展调查。由于无脊椎动物种类和分布迄今还很不清楚,与脊椎动物的研究情况有根本的不同,因而对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必需把种类的调查和描记作为第一步,争取在短时间内尽快补上这一课,否则无从讨论多样性的保护问题。

至于那些可食用的无脊椎动物,特别是海生的乌贼、虾蟹、贝类等,对它们的可持续利用,防止过度捕捞,则是当务之急。

昆虫

1、中国昆虫多样性特点

(1)物种丰富度高。世界昆虫种类其说不一,过去估计为150万种。Erwin(1983)通过对巴西玛纳斯热带雨林树冠昆虫的研究,推测全世界可能有3000万种昆虫。

中国昆虫总数尚无确切数字。如以约占世界总数的1/10来估计,则中国应有15万种。但据对调查研究较深入的几大类群统计,远超过这一比例。例如蚜总科(Aphidoidea)和球蚜总科(Adelgoidea)世界已知4000种,中国已知1000种,占世界的25%;蝇科(Muscidae)占世界的23.1%;溞目(Siphonaptera)占19.9%;寄蝇科(Tachinidae)占16.7%;萤叶甲亚科(Galerucinae)占12.6%,等等。

据初步统计,世界已记述的昆虫92万余种,中国仅记述51000余种,占世界已知种的5.5%。1949年以来,中国共记述昆虫新种10500余种,近十几年来,虽每年约有500新种发表,但距查清昆虫家底,仍相差甚远。

(2)特有昆虫多。中国是亚洲及南太平洋地区昆虫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两个国家之一。对中国特有的昆虫尚无全面了解。仅就报道较多的青藏高原和新疆荒漠区的部分类群为例,说明其一个例面。

据在青藏高原调查,蝗亚目(Acridodea)共有200种和亚种,其中特有种占51%。中国已知蝙蝠蛾科(Hepialidae)62种,41种为青藏特有,其中著名的蝠蛾属(Hepialus)40种,90%为青藏特有(据杨大荣)。象虫科(Curcutionidae)的喜马象属(Leptomias),世界已知93种,55种为西藏特有,占世界已知种的59%。据王书永(1992)统计,横断山区已记述的3080种昆虫中,1229种为该区持有,占39.9%,其中双尾目(Diplura)、啮虫目(Psocoptera)、竹节虫目(Phasmatodea)、脉翅目(Neuroptera)、毛翅目(Trichoptera)等的特有种都超过50%以上。干旱的新疆荒漠地区,有丰富的古北区中亚亚区的特有种,如癞蝗科(Pamphagidae)的11个属中,有10个属分布于西北地区,其中新疆有5个特有属。斑翅蝗科(Oedipdidae)的束颈蝗属(Sphingonotus),世界已知75种,中国有33种,14种为新疆特有,占世界种类的18.7%。

(3)珍稀昆虫丰富。中国珍稀昆虫众多,在1988年公布的保护动物名单中,有一级保护昆虫2种,二级12种,这是很不完全的。珍稀昆虫中以蝴蝶最为瞩目。参照有关报道和国际贸易热点,初步暂列中国珍稀蝶类为9属24种和1个属的多数种

喙凤蝶属(Teinopalpus)世界共2种,中国都有分布,著名的金斑喙凤蝶(T. aureus)为中国特产,是一类保护物种。褐凤蝶属(Bhutanitis)世界共7种,中国都有分布,5种为中国特有,其中双尾褐风蝶(B. mansfieldi)和三尾褐凤蝶(B. thaidina)已列为二类保护物种。虎凤蝶属(Luehorfia)共4种,中国有3种,其中中华虎凤蝶(L. chinensis)和长尾虎凤蝶(L. longicaudata)为中国特有,前者已列为二类保护物种。宽尾凤蝶属(Agehana)仅2种,都是中国特有,台湾宽尾凤蝶(A. maraho)已濒临灭绝。燕凤蝶属(Lamproptera)共2种,是东洋区特有珍奇蝶,中国都有分布。冀凤蝶属(Troides)中国有3种,金翼凤蝶(T. aeacus)是中国体型最大蝶种,该种的台湾亚种(T. aeacus kaguya)是重点保护对象,台湾特有的珠光翼凤蝶(T. magellanus)面临灭绝。曙凤蝶属(Atrophaneura)主要分布东洋区,种类较多,台湾特有的曙凤蝶(A. horishana)是重点保护物种。绢蝶属(Parnassius)全世界共38种,中国分布35种,其中10种为中国特有。本属多数为高山种,较珍稀,世界著名的阿波罗绢蝶(P. apollo)在欧洲一些国家已近灭绝,中国数量还较多。紫蛱蝶属(Sasakia)是古北区种,共3种,中国都有分布。黑紫蛱蝶(S. funebris)和最美紫峡蝶(S. pulcherrima)是中国特有种,大紫蛱蝶(S. charonda)在台湾已濒临灭绝。紫斑蝶属(Euploea)种类较多,其中线纹紫斑蝶(E. mulciber)为中国名贵蝶种。

(4)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地位。影响农林牧生产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害虫近干种。农林害虫每年都对农林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蚊、蝇、蚤和蟑螂等重大卫生害虫,严重威胁人体健康,都是重点消灭对象。

直接促进农林生产的有益昆虫,首推天敌昆虫和传粉昆虫。目前中国主要农作物开展天敌保护利用的面积达1000多万hm2,它们有效地控制着害虫的大发生,从而可节约农药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传粉昆虫除两种家养蜜蜂——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和东方蜜蜂(A. cerana)外,还有近千种野生蜜蜂和一些蝇类、蝶蛾类等,各种异花授粉作物经蜜蜂传粉后,一般可增产20%左右。

中国昆虫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效益最显著的是家蚕产品。中国蚕茧占世界总产的65%,生丝和丝绸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其中生丝占国际贸易额的90%强。蜂产品也很重要,中国是世界养蜂最多的国家,约有蜂650万群,蜂蜜和王浆的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的五倍子、虫白蜡、冬虫夏草和虫茶等的国际贸易额也都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药用昆虫约300种,近年来药用蜂毒和蚂蚁制剂发展很快。昆虫作为食品,营养丰富,滋补性强,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2、受威胁现状

目前,对中国昆虫受威胁情况尚缺乏全面了解。生态环境恶化是威胁昆虫多样性的主要原因。例如由于过度挖采。并破坏生境,使产冬虫夏草的蝠蛾属昆虫数量急剧下降;著名的

云南大理蝴蝶泉,因树木被砍伐和环境受污染,蝶类明显减少,四川贡嘎山的褐凤蝶由于寄主被挖作中药和过度滥捕,数量也锐减。一些不法商人,利用各种手段滥捕和盗窃珍稀昆虫,也是一大威胁。此外,不合理施用化学农药,致使某些天敌和传粉昆虫数量下降。

3、有益昆虫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近年来中国重视了珍贵昆虫的保护。农业部在黑龙江宁安县建立的天蚕(Antherea yamamai)保护区,为保护珍稀昆虫提供了范例。南京郊区初步建立了中华虎凤蝶保护基地。中国传统的养蚕、养蜂业一直很发达。天敌昆虫的保护、引进和人工繁殖,也发展很快。几种饲料昆虫(蝇蛆和黄粉虫等)和药用土鳖虫、蚂蚁等,已批量繁殖。几种传粉昆虫的人造巢穴已获成功,这都为资源昆虫的可持续利用打下了基础。

当前应在大力宣传教育和健全法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现有自然保护区内珍稀和有益昆虫的保护,加速建立以保护珍稀昆虫为主的保护基地。

脊推动物

1、中国脊椎动物的多样性

中国脊椎动物(Vertebrata)共6347种,约占世界总数(45417)的14%,其中许多为中

国所特有。特有种数达667种,约占中国脊椎动物总种数的10%。中国脊椎动物物种丰富

度高、特有程度高是复杂的动物区系历史和多样的生态地理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北方属古北区,东北大兴安岭和新疆阿尔泰山地区处于泰加林南缘,有许多冻原和泰加林动物区系的代表物种生活在那里。如貂熊(Gulo gulo)、紫貂(Martes zibellina)、驼鹿(Alces alces)、雪兔(Lepus timidus)、河狸(Castor fiber)、灰松鼠(Sciurus vulgaris)、棕背 (Clethrionomys rufocanus)、红背 (C. rutilus)、花尾榛鸡(Tetrastes bonasia)、黑琴鸡(Lyrurus tetrix)、雷鸟(Lagopus spp.)、细嘴松鸡(Tetrao parvirostris)、黑啄木鸟(Dryocopus martius)和河流中的大马哈鱼(Oncorhychus keta)等;中国西北与蒙古和中亚荒漠相连,分布有许多典型的草原和荒漠动物,如大耳(Hemiechinus auritus)、达乌里(H. davuricus)、沙狐(Vulpes corsac)、荒漠猫(Felis bieti)、兔狲(F. manul)、野马(Equus przewalskii)、蒙古野驴(E. hemionus)、野骆驼(Camelus ferus)、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黄羊(Procapra gutturosa)、普氏原羚(P. przewalskii)、高鼻羚羊(Saiga tatarica)、草兔(Lepus capensis)、达乌里鼠兔(Ochotona daurica)、跳鼠科(Dipodidae)的许多种,沙鼠属(Meriones spp.)、短耳沙鼠(Brachiones przewalskii)、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鸨(Otis spp.)、沙鸡(Pterocles orientalis)、毛腿沙鸡属(Syrrhaptes spp.)、蒙古百灵(Melanocorypha mongolica)、四爪陆龟(Testudo horsfieldi)、沙蜥属(Rhrynocephalus spp.)、麻蜥属(Eremias spp.)等;中国南方则属于东洋区,有许多典型的亚洲热带、亚热带物种生活在这里,如臭 属(Suncus spp.)、毛 (Hylomys suilus)、树 (Tupaia glis)、菊头蝠属(Rhinolophus spp.)、蹄蝠(Hipposideros spp.)、蜂猴属(Nycticebus spp.)、猕猴属(Macaca spp.)、叶猴属(Presbytis spp.)、长臂猿属(Hylobates spp.)、穿山甲属(Manis spp.)、亚洲象(Elephas maximus)、马来熊(Helarctors malayanus)、鼬獾属(Melogale spp.)、灵猫科(Viveridae)的许多种,金猫(Felis temminckii)、云豹(Neofelis nebulosa)、鼷鹿(Tragulus javanicus)、麂属(Muntiacus spp.)、野牛(Bos

gaurus)、巨松鼠(Ratufa bicolor)、犀鸟科(Bucerotidae)、啄花鸟科(Dicaeidae)、太阳鸟科(Nectariniidae)、画眉亚科(Timaliinae)的许多种、鹧鸪(Francolimus pintadeanus)、山鹧鸪属(Arborophila spp.)、原鸡(Gallus gallus)、孔雀(Pavo muticus)、长尾雉属(Syrmaticus spp.)、水龟属(Clammys spp.)、闭壳龟属(Cuora spp.)、飞蜥(Draco spp.)、巨蜥(Varanus salvator)、蟒(Python molurus)、树蛙科(RhacoPhoridae)、姬蛙科(Microphylidae)的许多种。

古北区与东洋区的分界线在西部大致沿着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向东伸延到横断山脉地区,线北分布古北界动物;线南分布东洋界动物。再向东到中国东部的季风区,分界线是古北区物种和东洋区物种交错分布的广阔过渡地带。在上述两大动物地理区内,由于各地地势高低不同,山川纵横阻隔,因地而异,既有利于新种的形成又有利于古老孑遗物种的保留(避难地)。使得中国成为许多脊椎动物类群的起源中心或现代繁盛中心,以及孑遗物种的保留地。

众多的特有物种使得中国在世界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兽类中有举世闻名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代表着中国特有的科,现存仅1属1种。再如白暨豚(Lipotes vexillifer)、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i)、沟牙鼯鼠(Aeretes melanopterus)、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s)等,它们均为中国特有的属,现存的也都仅有1种。此外金丝猴属(Rhinopithecus)1属4种,除1种分布于越南外,其余3种均为中国特有;岩松鼠属(Sciurotamias)1属2种,均只见于中国。鸟类中的马鸡属(Crossoptilon)1属3种,除藏马鸡(C. corssoptilon)还分布于邻近

国家外,均只分布于中国,长尾雉属(Syrmaticus)1属4种,除1种还见于邻国外,均为中国特有;爬行类的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也是世界珍稀物种之一,现存的仅1

科1属1种,为中国特有,分布区限于广西瑶山地区。世界著名的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只见于中国长江中、下游,为古老的残遗物种,世界上现生的鼍属(Alligator)动物只有2种,一种分布于中国,另一种分布于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两栖类的髭蟾属(Vibrissaphora)为中国特有,1属4种,均为分布十分局限的稀有物种。鱼类中的白鲟(Psephurus gladius)为中国特有,是匙吻鲟科(Polyodontidae)仅有的两个现生种之一,另一种分布于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

在讨论中国脊椎动物多样性时,还应该注意下列情况:

(1)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以东喜马拉雅-横断山区为中心),特有物种高度集中,据特有种的分布区统计,在这一地区分布的中国特有哺乳动物有48种,占特有种总数的43.6%;鸟类38种,占总数的38.8%;爬行动物有7种,占总数的28%;两栖类13种,占总数的43.3%;鱼类123种,占总数的30.5%。这一地区不仅特有种多,还是许多类群的多样性中心;如鼠免科全世界共25种,这一地区有14种;羊亚科动物全世界31种,这一地区有9种;这里还被称为雉类的王国,种类繁多,如马鸡属、锦鸡属(Chrysolophus)、山鹧鸪属、角雉属(Tragopan)、虹雉属(Lophophorus)、血雉(Ithaginis cruentus)、黑鹇(Lophura leucomelana)、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雪鹑(Lerwa lerwa)、西藏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等;此外两栖类中的锄足蟾科(Pelobatidae)全世界80余种,本地区有20余种。鱼类中的高原鳅属(Triplophysa)也集中分布于本区。

(2)中国的两个大岛,海南岛和台湾,由于与大陆隔离,脊椎动物区系各具特色,各有许多独特的种和亚种。

2、中国脊椎动物受威胁的情况

由于绝大多数脊椎动物的肉、卵可食,毛皮可衣,并且其中许多种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所以它们历来是人类捕杀的对象。加之它们的某些生物学特性(躯体大小、繁殖和遗传方式、世代时间、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等),使得它们更容易受环境变迁(破坏)的影响。因此,一般而言,脊椎动物与其他生物类群相比,受威胁的程度更为严重。

中国的野生脊椎动物无论是分布区域,还是种群数量,均在急剧减缩之中。过去北大荒(东北的沼泽湿地)上“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情景已随着大规模的农垦而消逝。中国在历史上是多虎的国家,虎在许多文学著作常被生动地描述。但如今不仅在昔日的景阳岗,就是在整个华北、西北和西南都已失去了虎的踪迹。如不紧急抢救,中国很快就会成为无虎的国家。过去“两岸猿声啼不住”的三峡两岸,今天距离猿类的分布区已逾千里之遥。我们祖先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许多大型草食兽类,如麋鹿早已从野外绝灭,野生的马鹿、梅花鹿也已从许多地方绝迹。长江中最大的鱼,老百姓称为万斤象(象鱼)的白鲟已十分罕见。即使在边远地区脊椎动物的处境也不容乐观。在西北荒漠和草原中,普氏野马和高鼻羚羊已于四五十年代绝灭。蒙古野驴、野骆驼和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也面临绝灭的威胁。被保护学者公认的世界上最后一块未被人类“触及”的野生动物王国——青藏高原无人区,近年来也开始受到破坏,大量的淘金者进入阿尔金山保护区,猎杀野生动物;还发生了由于境外高价收购藏羚的绒毛而导致该动物被大量偷猎的情况。

特别令人关心的是,许多中国特有种也处于濒危状态。

脊椎动物受威胁的情况已经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些过去资源量很大的物种,如黄羊(Procapra gutturosa)、狍(Capreolus capreolus)、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小黄鱼(P. polyactis)、带鱼(Trichiarus haumela)、鲥鱼(Macrura reevesii)等,资源已经枯竭。

中国脊椎动物受威胁的原因,归结起来有下列几个方面:

(1)过度利用。主要是食用和药用,因食用价值而受威胁的物种不胜枚举,著名的除上述几种外,还有穿山甲(Manis spp.)、果子狸(Paguma larvata)、雉类、龟鳖、巨蜥(Varanus salvator)、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蛙类、蛇类、鲨鱼(翅)、燕(窝)等,因药用而受到严重威胁的种类如虎、豹(骨)、熊(胆)、麝(香)、鹿(茸)、羚羊(角)、黑叶猴(Presbytis francoisi)、大壁虎(Gekko gekko)等。

此外,许多食肉兽作为珍贵毛皮动物被捕杀利用,大象因牙的贵重而被偷猎。

(2)栖息地的缩小和破碎。草原和湿地的过度开垦,森林的过度砍伐,大大地缩小了野生脊椎动物的栖息地,并把它们分割得支离破碎,这严重地威胁着一些物种的生存。如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估计数量仅存1000~1500头,分为113群,局限分布于云

南中甸小片森林中,若这片森林再遭到砍伐,滇金丝猴将立即绝灭;海南黑长臂猿(Hylobates concolor hainanus),据调查过去岛上10个县均有分布,数量20000头左右,目前仅余15~20头,残存于霸王岭的小片森林中,已成为极度濒危的种类。华南虎(Panthera tigrisamoyensis)估计野外仅存数十头,分散于湖南、江西、广东、福建等省,一处多者5~6头,少者3~4头,已难于正常繁殖,如不采取紧急抢救行动,将很快绝灭。大熊猫目前尚有1000余头,但据林业部的调查,其栖息地仍在急速缩减之中,虽然已经建立13个专门的保护区,但由于被分割为许多过小的种群,仍面临着绝灭的威胁。白暨豚分布于湖北枝城以下的长江中、下游,由于长江航运的增长等原因,栖息地有效空间不断减少,质量下降,导致种群数量急速减少,估计仅余100多头,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其他如水坝阻断鱼类的回游,铁路阻断有蹄类的迁徒。前者直接威胁着鲟类等的繁殖,后者影响黄羊等的分布。

(3)外来物种的引入。无论是引入捕食性的或竞争性的外来种,常常都会导致当地物种的绝灭。在中国脊椎动物中鱼类受此项威胁最为突出,例如,从北疆的额尔齐斯河将河鲈(Perca fulviatilis)引入南疆的博斯腾湖而导致原分布于该湖的新疆大头鱼(Aspiorhynchus laticeps)的绝灭。

(4)消灭捕食动物破坏了生态平衡。在草原上消灭狼(Canis lupus)、狐(Vulpes vulpus)等食肉动物;水域中消灭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和红鮊属鱼类(Erythroculter spp.),致使单一的或少数的优势鼠类和鱼类大量增加,从而降低草原或湖泊生态系统中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

(5)环境污染。水污染(包括富营养化)对鱼类和水禽造成很大的威胁。例如云南滇池因周围工业排放污染,造成鱼类减少。农药的污染对小型食肉类、鸟类(特别是猛禽)、两栖、爬行动物的多样性也可造成很大危害,草原上毒饵灭鼠既不利于长期控制鼠害,又对野生动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3、大力加强脊椎动物的保护

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管理的范畴。中国有关主管部门在过去做了很大的努力,如颁布了许多保护法规和以脊椎动物为主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5年公布);其中,兽类82种(I级42种、II级40种);鸟类227种(I级37种,II级190种),两栖爬行24种(I级6种,II级18种),鱼类16种(I级4种,II级12种)。建立了许多专门物种的就地(保护区)和迁地(繁殖中心)保护设施。但仍存在着问题和不足之处,有待今后努力,归纳起来主要有:对保护工作没有总体战略,管理松懈,基础调查研究工作不够以及宣传教育工作薄弱,公众的保护意识差等。

(整理)黑龙江省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黑龙江省城市生物多样性 保护规划 文本 (2007-2020)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2006年10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结构布局 (3) 第三章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5) 第四章近期保护规划 (20) 第五章附则 (2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黑龙江省市城市长远发展需要,优化配置资源、协调城乡建设,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次规划范围为黑龙江省行政区域,总面积45.48万km2。规划分两个层次进行。 第三条本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其中: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第四条规划依据 1、《生物多样性公约》及相关国际条约; 2、《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修正) 3、《草原法》(1985年6月18日公布)、 4、《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1月8通过)、 5、《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种子法》(2000年7月8日通过)、 6、《环境保护法》(198912月26日通过)、 7、《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9月2日通过)、 8、《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2003年6月20日通过)、 9、《黑龙江省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修正)》(1998年4月16日修正) 10、城市功能的规划参照黑龙江省建设厅、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黑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总报告。 第五条规划原则 1、强调地域性和区域性的原则。 普遍保护、重点突出。根据野生动植物类别(珍稀、渐危、濒危),优先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处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的城市予以优先支持,对于关键种予以优先保护。 2、注重整体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 3、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的原则 在珍稀濒危动植物重点分布区和栖息地优先建立保护区,保护地和禁猎区。 4、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筹规划、分步实的原则。 根据黑龙江省城市特点,突出重点,分期建设成有特色的具有生物多样性

认识生物多样性教案

第六单元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教师寄语:只要你仔细观察,生物界到处都是丰富多彩的。 教材分析:本章的学习是在上一章的基础之上,从理性的角度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学习时要不仅仅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还要认识到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并能够认识到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本部分的学习最好采取图表的形式来进行,注重对有关生物多样性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类。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领会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对我国生物工程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有初步的认 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资料搜集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认识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提高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多样性。 3?说明保护多样性的意义。 4?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多样性。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生物的多样性不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包括 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居世界第三位。我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丰富的国家,被称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也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 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 的种数都位于世界前列。 3、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我国的生态系统类型 ^有、、、、、。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二、导入新课 随着我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不断加深“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也更加丰富。它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多样性和生态 系统的多样性。 三、合作探究 1、认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 )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层次 (2)世界上,苔藓、蕨类、种子植物最丰富的三个国家依次

高三地理微专题 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云南生物多样性之丰富在全世界都罕见,堪称世界“基因宝库”。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正在减少,25%的物种濒临灭绝的危险。 据此回答下列各小题。 1.造成云南生物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①大规模的商业利益造成生物物种濒危②地壳运动,气候变迁 ③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形成威胁④可再生资源有限,资源的后备存储量不足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存以后的发展机会和竞争实力,为此我们应该 ①全面封山育林,禁止当地居民入山②停止一切商业活动,加大执法力度 ③建设自然保护区,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好形式④开展生态旅游 A.①③B.②④C.②④D.③④ 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下图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 A.边境省区多B.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 C.面积大的省区多D.海拔越低,种数越多 4.广东省入侵植物种数多的原因是

A.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B.地形复杂,环境多样 C.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D.交通方便,人口稠密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5.下列各地物种最丰富的是: A.①B.④C.⑤D.⑥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俄罗斯国土面积很大,所以物种较丰富 B.刚果(金)位于刚果盆地中,是热带雨林气候,所以物种较丰富 C.中国人口很多,所以物种较丰富 D.美国经济十分发达,所以物种较丰富 旅游景区在游客步行上山游览路径两侧的不同距离,生物多样性往往发生变化。下图为某山地草甸 (2100~2358m)物种丰富度(植物种类的数量)、物种均匀度(不同种类植物的数量差异)随路径距离的变化情况。其中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论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研究内容及其多样性指数

论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研究内容及其多样性指数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从基因、细胞、物种到种群、群落乃至生态系统,每一级生命实体都不止有一类,也就是说都具有多样性。多样性是所有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生物多样性包括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物种以及所有的生态系统及其形成的生态过程,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内容的广泛概念,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它具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又具有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三个方面的含义。 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内基因的差异性,包括不同种群间或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遗传的多样性发生在分子水平,并且与核酸的性质有关。种内遗传的多样性决定了物种以上水平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水平的多样性,即一定区域内物种的多样化。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的生境差异、惊人的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另外,景观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的研究也受到普遍重视。此项研究对于在实践中评估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区域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多样性是表现在各个组织层次上的,是相互关联的,都具有其各自特点和研究方法。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它们的作用远远超过人们已经了解的程度和想象。 2、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必要措施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综合的具有复杂相互关系的概念,所以,其研究内容也是极其多种多样的,根据当前的需要和可能应从下列几方面考虑:①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研究:主要通过区域性的生物区系研究,确定不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中心,建立或完善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通过保护生境的办法来保护生物多样性;②物种受威胁的情况和珍稀濒危物种的研究:通过对各个生物多样性中心生物区系研究,就应对物种受威胁的现况和发展趋势作出分析,编写和充实红皮书,制定相应保护措施,特别是对一些珍稀濒危物种更是如此,以维护其生存,发掘其潜在的利用价值;③生物多样性的迁地保护研究:主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植物园、动物园(养殖场)网来完成。建立重点植物科属种质资源库,开拓有发展前景的种类;扩大濒危动物的种群,对一些在自然生境中已绝迹的种,应让其回归到自然中去;④栽培植物和畜禽遗传资源与野生亲缘种的研究:通过对各地农家品种和野生亲缘种的研究,为培育稳产、高产、优质和抗逆性强的品种,提供必要的遗传材料;⑤药用物种的研究:利用生物多样性所产生的生物化学多样性,以提取适合的化合物,提供制药的需要。同时,加强保护野生药用物种资源,大力建立栽培和伺养基地,开展保持药效的研究。人们正期待从中寻找治疗癌症和艾滋病的良药;⑥有开发价位的经济物的确定及其扩大发展的研究:首先,要按照物种经济价值的重要程度确定名录,确定其适宜发展区域和规模以提供实际应川;⑦不同生态系统关键种的研究:确定不同生态系统的关键种,卉洁其所起的生态作川和社会经济价值,为规划不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必要的资料;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得如何,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是否适当。急需设立一专题,选择若干有代表性保护区进行试点,以发挥其多功能作用;⑨提高主要农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我国的农区大多呈现戏培景观单调,品种一单一,生物多样性低,生产难以保持稳定。应强调利用本地物种发展综合农业,建立多种多样的栽工音工j七观,提高环境质量,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产业。 3、多样性指数 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是刻划群落组成结构的重要指标。物种水平上的生物多样性测度,

高中生物 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素材

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1)绿化木本植物丰富多彩 由于国土辽阔,中国的城市分布于从寒温带经暖温带、亚热带到热带的几个热量带,因而具备多样的温度条件。同时,中国的城市又主要集中于东部湿润和半湿润区。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31个特大城市中,只有2个(兰州和乌鲁木齐)位于大兴安岭一吕梁山一六盘山一青藏高原东缘连线以西,其余29个分布在此线以东。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得中国的城市具有较好的植物生长的水分条件;另一方面又为多种对温度有不同要求的植物分布提供了可能。不仅多种多样的乡土植物能够生长,也能引种品类繁多的外来植物。因之中国城市的绿化木本植物十分丰富多彩,据37个城市调查,应用于我国城市园林的木本植物达5000多种(表1)。自哈尔滨往南经呼和浩特、北京、郑州到长沙(广州缺分类统计数字),无论常绿植物、落叶植物种数都急剧增加;东西之间,差不多位于同一纬度的西部四川省的成都,比东部滨海的浙江省的杭州各类种数虽略有减少,但相差不大。 (2)城市中古树名木繁多 中国的许多文化古城,城市内园林、寺庙、古建筑以至居民庭院内都保存不少古树名木。例如,根据1988年普查,北京市城近郊区有300年以上的古树3804株,百年以上的古树19723株,若将远郊古树包括在内,百年以上古树达5万株左有。济南市百年以上的古树数达1万以上。 (3)中国城市中的动、植物园为中国珍稀、濒危物种的迁地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动、植物园不仅是给人们提供参观游览,进行科普教育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它们是教育人们爱大自然,关心其他生物,以及进行有关研究的手段,它们还是对濒危物种进行迁地保护的重要基地。40多年来动物园在抢救濒危野生动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1955年起开始饲养和人工繁殖大熊猫取得成功。动物园还饲养了许多其他珍稀濒危动物,饲养的650种动物几乎全部得到繁育。对少数动物还进行了放归大自然试验。植物方面,100多个植物园分布于各大中城市近郊,它们成为珍稀濒危植物引种驯化的中心或基地。近10多年来,全国许多植物园都成功地引种繁育了相当数量的珍稀濒危植物,使第一批公布的“全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中绝大部分种类都已得到迁地保护。所有这些,都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优质教案

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动画、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本节内容了解很少,需要教师准备大量的素材,来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 2、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了解生 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观看BBC演化之旅、未来狂想曲片段,设问:地球上是如何产生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类型的?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想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 图

认识生物多样性

认识生物多样性 教学目标: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B:识记)。 2.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B:识记)。 3.如何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B:识记)。 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教学难点: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三个层次。 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入新课] 一、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和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40亿年生物进化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利用的生物多样性为基础。生物多样性给我们提供了食品、医药、衣服和住房等,它不仅是农、林、牧、副、渔业经营的主要对象,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除此之外,生物多样性在保护土壤、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我国丰富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1)物种丰富。中国有高等植物近3万种,其中在全世界裸子植物15科850种中,中国就有10科,约250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中国有脊椎动物6.347种,占世界种数近14%。 (2)特有属、种繁多。高等植物中的特有种最多,约17 3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种数的57%以上。6 347种脊椎动物中,特有种667种,占10.5%。 (3)区系起源古老。由于中生代末中国大部分地区已上升为陆地,第四纪冰期又未遭受大陆冰川的影响,许多地区都不同程度保留了白垩纪、第三纪的古老残遗部分。如松杉类世界现存7个科中,中国有6个科。动物中大熊猫、白鳍豚、扬子鳄等都是古老孑遗物种。 (4)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种质资源非常丰富。中国是水稻和大豆的原产地,品种分别达5万个和2万个。中国有药用植物11 000多种,牧草4 215种,原产中国的重要观赏花卉超过30属2 238种。中国是世界上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最丰富的国家,共有1 938个品种和类群。 (5)生态系统丰富多彩。中国具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由于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分为森林212类、竹林36类、灌丛113类、草原55类、草甸77类、荒漠52类、沼泽37类、高山冻土、流石滩植被17类,总共599类。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承接: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严重损失早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制定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一系列保护措施,使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初见成效。1987年公布的《中国自然保护纲要》是我国第一部自然保护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它提出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总体战略和基本原则,并且提出了一般性对策。我国十分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中国科学院有33个研究所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环境保护部门也建立了草原、荒漠、湿地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监测站。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教育,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介进行普法和科普教育,以立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及保护

目录 1 引言 (2) 2 生物多样性概述 (4) 2.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 (4) 2.2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5) 3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6) 3.1概况 (6) 3.2、面临的威胁 (6) 4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 (7) 4.1、自然原因 (7) 4.2、人为原因 (7) 5保护对策 (10) 参考文献 (11)

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及保护 摘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生物多样性问题日趋严峻的现象,本文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背景、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意义,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面临的威胁以及产生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保护对策,着重对生物多样性原因和措施的探讨,旨在通本文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日后对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提出自身看法。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原因保护对策 (一)引言: 1992年12月29日,由15多个国家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的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正式生效。从2001年起,每年的5月22日被改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此后,每一年都会有一个主题,2001年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Biodiversity and Management of Invasive Alien Species)2002年主题为“林业生物多样性”(Forest Biodiversity)等。而今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早在2006年第61届联合国大会就通过决议,宣布2010年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今年5月22日,又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今年的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促发展、促减贫”。10月,在日本举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第十次大会,这次会议将重申公约已有的承诺,并将减少生物多样性流失的承诺纳入到国家计划中,确保每一个缔约国都制定并通过一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国家战略。 与此同时,现实让我们不得不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根据2010年5月10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专业技术资料分享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年) ******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年**月

目录 第一章生物多样性概况 (3) 1.1地理自然条件 (3) 1.2 社会经济概况 (4) 第二章规划总体思路 (5) 2.1规划的必要性 (5) 2.2规划依据 (6) 2.3规划期限 (7) 2.4规划指导思想 (7) 2.5规划原则 (7)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8) 3.1生物资源现状 (8) 3.2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9) 第四章规划目标与规划内容 (11) 4.1规划目标 (11) 4.2规划内容 (11) 4.3规划重点 (13) 4.4保护策略与规划措施 (13) 第五章实施措施与对策 (16) 5.1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 (16) 5.2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立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 网络体系 (16)

5.3全面规划,科学管理,合理分享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 (17) 5.4采取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途径,抢救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 (17) 5.5充分挖掘地带性物种资源,科学引进外域物种,丰富本地物种资源 (17) 5.6注重植物空间配置结构,提高园林养护管理技术 (18) 5.7加强法制建设与技术规范编制工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保障 (18) 5.8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19)

第一章生物多样性概况 1.1地理自然条件 1.1.1 地理位置 ***地处内蒙古中部,南邻山西省,西与呼和浩特市毗邻,东依河北省,北与蒙古国接壤。 1.1.2 自然概况 ***的气候属于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部分地区兼有高原气候、山地气候的特征。主要气候特点是:受东亚季风气候影响,大陆性气候特点显著,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明显,灾害性天气种类多、影响大。 ***地貌类型复杂,主要有山地、丘陵、高平原、平原等,多呈带状分布。阴山山脉呈东西走向横贯全市中部,将***分为前山和后山两部分。阴山北部为后山地区。 区域内的内陆河主要包括黄旗海、察汗淖尔、塔布河等水系,总面积2.916万平方公里。 ***南部属黄土丘陵区,多为栗钙土,腐蚀质含量高,有利于乔、灌木生长;阴山山地,大青山南坡由栗钙土,褐土组成垂直带,阴山丘陵区有栗钙土过度为淡栗钙土、腐蚀质含量低。

生物多样性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大纲 一、生物多样性的演化; 1.物种; 2.物种的形成; 二、影响生物多样性演化的因素; 1.地质年代(Geological age); 2.生物进化(Bio-Evolution); 3.地球板块运动(Plate movement); 4.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 一、物种: 1、每一个物种由它不变的本质形成特征,并通过一个明显的非连续性与其他物种分开。 2、物种完全是人为的,是存在于生物学家脑子里的具有相同名称的生物集合体,不是自我组织及在自然界发生的真实实体。 3、具有不变性状的生物与其他具有非常相近结构的生物一起构成一个物种(达尔文)。 4、生物学物种概念 A 、一个杂交集群,是有性生殖的(Poulton ); B 、靠血缘关系联接的个体在一个区域中形成一个单独的动物区系的单位; C 、物种是实际的或者潜在的杂交自然种群的类群(Mayr, 1942 ); D 、物种是在自然界中占据特殊生态位的种群的一个生殖集群(Mayr, 1982 );

3.1.1物种的特征 1、真实性; 2、非连续性; 3、生殖属性与形型属性; 3.1.2 隔离机制与物种形成 一、物种形成机制; 隔离机制:Dobzhansky (1987)创造了隔离机制,根据他的观点,有一套重要的分布和表型的生物性状,这些性状能区分开两个不同的物种,它们在生殖上相互隔离。 Mayr与Dobzhansky都认为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后者反过来导致两个新近分衍的物种之间一般表型分异的巩固和进一步发展; 二、物种形成模型 A、异域物种形成:物种形成主要源于地理隔离的初始原动力; A…、同域物种形成:物种的形成主要源于生殖隔离,而生殖断裂产生于生物之间的常规接触部分。 B、跳跃模式:物种形成不受自然选择的影响; B?、趋异模式:隔离阻障以一种连续的方式(不必很慢)进化,伴随着一些自然选择的形式,或者直接或间接作为导致生殖隔离的动力,即此物种形成模式因为自然选择而发生。 3.1.3 物种演化与生物多样性演化 一、物种暴发式形成 见幻灯 四、物种灭绝 3.2 Four Impact factors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_18

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地球物种数量与分布. 2.了解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整体性思维,理解生物物种资源(多样性)对地理环境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逐步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2.通过对周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的实例,知道政府和个人能做的合理科学的生物保护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与统一的关系.形成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念,明确区域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维护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认识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地理环境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或重要性,有一个基本的理性化的认知,形成一些观念,知道一些我们能够做的合理科学的保护途径. 难点: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认识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与统一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视频、图片、学案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自问引思: 我国最珍贵濒危的十大动物,你知道吗?

学生讨论,思考然后回答(分组讨论) 幻灯片展示我国十种珍稀野生动物,学生熟悉的或不熟悉的加以解说.了解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事实. 再以长江刀鱼为情景案例佐证上述事实.提出---- 【概念】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而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 互问明思: 提问1:你赞同生物灭绝是一种自然的现象与过程?还是认为是偶然不幸事件? 提示:阅读课本P66最后两自然段,利用数字论证,从数量、分布、寿命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点拨:物种灭绝不是偶然事件,而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物种和它的个体一样,也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6阅读《地球历史上5次物种大灭绝事件》和图4.12 指出:2.45亿年前,几乎是整个动物王国,95%灰飞烟灭;6500万年恐龙灭绝 提问2:物种灭绝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呢? 点拨:物种大规模灭绝的自然原因可能是火山爆发、地壳运动、陨石撞击地球、气候变化. 提问3:现今世界动植物物种灭绝速率令人担心——人类活动引起第六次大灭绝 科学家警告:地球上的生物的灭绝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自然》杂志称,50年后100多万种陆地生物将从地球上消失.人口急速增长、全球气温变暖和自然环境恶化,使地球上的生物正在经历有史以来第六次大灭绝. 点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物种灭绝数量也不断增加→世界人口增加和物种灭绝数量是正相关. 点拨: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寻找证据:读课本P68页:案例4——北美候鸽的灭绝史 提问4:人类的哪些行为导致了生物多样性减少? 学生讨论,利用所学知识例证分析. 乱砍乱伐、滥捕滥捞;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生物入侵现象. 追问深思: 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年) ******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年**月 目录 第一章生物多样性概况............................................. 1.1地理自然条件 ................................................ 1.2 社会经济概况................................................ 第二章规划总体思路............................................... 2.1规划的必要性 ................................................ 2.2规划依据 .................................................... 2.3规划期限 .................................................... 2.4规划指导思想 ................................................ 2.5规划原则 ....................................................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3.1生物资源现状 ................................................ 3.2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

【2021高考地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含答案

2021届高三地理专项练习之生物多样性保护云南生物多样性之丰富在全世界都罕见,堪称世界“基因宝库”。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正在减少,25%的物种濒临灭绝的危险。据此回答下列各小题。 1.造成云南生物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①大规模的商业利益造成生物物种濒危②地壳运动,气候变迁 ③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形成威胁④可再生资源有限,资源的后备存储量不足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存以后的发展机会和竞争实力,为此我们应该 ①全面封山育林,禁止当地居民入山②停止一切商业活动,加大执法力度 ③建设自然保护区,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好形式④开展生态旅游 A.①③B.②④C.②④D.③④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所致。据此回答下面各题。3.是什么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最准确的说法是() A.气候变化B.植物变化C.水的变化D.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4.中生代恐龙灭绝的事实表明() A.生物灭绝与环境变迁无关 B.地球已不适合生命生存和发展 C.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 D.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对人类无任何意义

崖柏属于国家濒危物种,主要分布在我国重庆、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生长在海拔1400 m左右的岩石浅薄土层中。由于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并经历崖风之强力吹刮,其形成了奇特、飘逸、灵动的造型,并有着醇厚的柏木香味。崖柏因而受到收藏界的热炒,遭到疯狂采伐,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导致崖柏成为国家濒危物种的根本原因是 A.人的猎奇心理B.生存环境恶劣 C.数量比较稀少D.全球气候变暖 6.崖柏遭到疯狂采伐,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包括 A.水土流失加剧B.土地荒漠化 C.臭氧层的破坏D.生物多样性减少 7.若不加以保护,则崖柏将有灭绝的危险,这体现了环境问题 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B.过程的不可逆性 C.发生的不可避免性D.规模的全球性 科隆群岛又称加拉帕戈斯群岛,隶属厄瓜多尔,东西距离约300千米,南北距离约200千米,距离南美大陆约1000千米。群岛奇花异草荟萃,珍禽异兽云集,被称为”生物进化活博物馆”。群岛虽位于赤道附近,但气候凉爽干燥。下图示意科隆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认识生物多样性教案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领会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列举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本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归纳能力,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 2.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民族自豪感,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的关系。 2.理解基因多样性。 3.说明保护多样性的意义。 ●学习难点 1.理解基因多样性。 2.学习分析资料的方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有关生物多样性三方面内容的多媒体片断。 2.学生准备: (1)复习已学过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种类。 (2)生物的性状是基因控制的内容收集。 (3)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种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抓住重点,直接导课] 一、引言 教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让我们来再次感受他吧!好,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多媒体片断。请注意收集出现了多少种生物以及他们的

生活环境,及时记录。 录像:播放生物多样性的多媒体课件(配有节奏较快的背景音乐随画面一幅幅闪过) 学生:积极思维,收集信息,及时记录。 教师:刚才大家被影片所吸引,丰富多彩的生物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板书: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师:从刚才的片断中,你收集到多少种生物? 学生:近十种。 (注意:可适当的增加播放次数) 二、合作探究 (一)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教师:自然界里的生物远不止这些,自然界生物的种类到底有多少种?请大家预测一下。 学生:随意的预测。 教师:其实不仅我们不知道,科学家也众说纷纭,有的说500万种,有的说1000万种,更有的说有一亿种之多。总之,自然界生物的种类非常丰富,生物的种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如果说世界上的生物是一桶水,我们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滴水,所以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的奥秘是留给我们在座的同学们去探索的,同学们要努力哦! 教师:下面给大家10分钟时间,大家通览全文后完成导学案。 学生:分小组进行展示。 (二)基因的多样性 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什么因素决定了生物种类的

生物多样性概念

论文概要:介绍遗传,变异,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有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创造和利用状况。并且,在论述中强调了对这些生物资源的利用要合理适当,要保护自然界生物多样性。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遗传,变异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所包含的一些内容:1.遗传:是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一般是指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一代表现的现象。但在遗传学上,是指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后代的现象。 2.变异:生物有机体的属性之一,它表现为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差别。变异有两类,即可遗传的变异与不遗传的变异。现代遗传学表明,不遗传的变异与进化无关,与进化有关的是可遗传的变异,后一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所致,其方式有突变与重组。 突变可分为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某一位点上发生的改变,又称点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子代将出现遗传性改变。发生在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只在体细胞上发生效应,而在有性生殖的有机体中不会造成遗传后果。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前者的后果是形成多倍体,后者有缺失、重复、倒立和易位等方式。突变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产生,也可以人为地实现。前者称为自发突变,后者称为诱发突变。但是自发突变通常频率很低,诱发突变是指用诱变剂(X射线,γ射线、中子流及其他高能射线,5-嗅尿嘧啶、2-氨基嘌呤、亚硝酸等化学物质,以及超高温、超低温等)所产生的人工突变。 3.生物多样性: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 另外,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生态)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1) 知道了遗传,变异及自然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概念,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来看遗传与变异的关系:遗传与变异是矛盾的但又对立统一的关系。 由于遗传而确保了生物的稳定性和世代延续性,是相对“不变”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变”,它使生物原有的特性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出新的生物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学反思(八年级上册) 广州市第113中学吴碧云 ●知识点: 1.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2、理解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采用的策略:通过分小组讨论,填写学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通过分析正反两个案例学习生物基因的多样性;利用多媒体辅助让学生自学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最后通过完成学案归纳三者的关系。 ●教学设计

人类自己。 教学反思: 1.学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课前布置学生寻找相关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做成PPT在堂上播放,让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再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90页中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完成学案内容,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和了解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其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生物种类多样性的特点。由于网上资源丰富,所以图片的查找并不困难,同时PPT的展示是学生慨叹生物无奇不有,对种类的多样性有了直观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数字分析做了很好的铺垫。 2.学习“基因的多样性”: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一正一反两个案例(美国 大豆与中国大豆的故事、动物园的华南虎生下两只眼睛是瞎的小虎),说明基因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以及基因多样性减少所带来的危害,使学生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教师再指出基因的多样性包括:种内基因的多样性和种间基因的多样性,进而归纳出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由于有两个活生生的案例,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了。 3.学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由于这个内容比较简单,通过电脑播放相关图片, 学生可结合课文内容自学,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4.学习三者的关系:通过学案上的填空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归纳总结。如果不给题目,学生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课题: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广州第89中学梁健彤 1、知识目标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技能目标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原因及保护对策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原因及保护对策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以及对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保护措施和实施方法,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的效果.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可持续利用保护的方法. 1. 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我国在1987年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期中,公布的濒危种类有121种,受威胁的158种,稀有的110种,共计389种,其中一类保护植物8种、二类的157种、三类的22种。另据中国红皮书的估计显示,超过1/10即500多种脊椎动物物种和15%~20%即400~500种高等植物已经受到威胁。而我国对境内的物种及其数量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尤其对濒危物种的调查尚不全面。出现的问题是有些国家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的物种面临生存威胁,有的甚至濒临灭绝,而另一些则由于人为的保护、繁育、利用而使种群数量有所增减,因而有必要调整其保护级别或划出、划入保护之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用动植物,如黄草,急待保护。 此外,近年来野生生物贸易已经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较大影响。由于粮食、中医药、服装等对野生生物的需求日益增加,野生动植物的非法交易也急剧增长,对几种濒危动植物物种以及一些没有列入国家保护名单之内的动植物物种数量已经构成威胁。如:藏羚羊。 2.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则是引起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 2.1 自然原因 一是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身食性狭窄、生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二是环境突变(天灾),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 2.2 人为原因 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又过多的重视经济发展,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生境破坏时有发生;对生物资源开发过度,有些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重视不够以及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2.2.1 生境的丧失、片断化、退化 栖息地破坏和片段化已成为我国一些兽类数量减少、分布区缩小和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伐木和占地是中国生境被破坏的两大主要原因。天然林的大幅度减少直接威胁到从苔藓、地衣到高等物种的生存。此外伐木也是导致森林火灾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在过去25年内因森林火灾共损失了860万公顷的森林。以农业和

《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习题

理解生物的多样性 一、选择题 1.自然保护区不是( ) 。 A.天然基因库 B.天然实验室 C.天然自然博物馆 D.天然猎场 2.我国已经灭绝的野生动物有( ) 。 C.野骆驼、银杉 D.新疆虎、野马 3.下列哪项不是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 ) 。 A.环境污染 B.自然资源破坏 C.围湖造田 D.有计划的放牧 4.下列动物中,既是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又是有“活化石”之称的哺乳动物是( ) 。 A.扬子鳄 B.熊猫 C.白鹤 D.长臂猿 5.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茂密的森林,后来都变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 。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B.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C.长年旱灾,弃地千里 D.地壳运动频繁 6.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B.物种的退化 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的污染和改变 7.秋天林区和公园的树干,悬挂着一些人工巢箱,这是为了( ) 。 A.保护一些不会营巢的鸟类使其不冻死 B.招引食虫鸟类在巢箱中繁殖 C.保护鸟类免受敌害 D.捕捉鸟类 二、非选择题: 8.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已经能够利用计算机在“虚拟实验室”中实行观察生物的外形、生长发育过程,以及实行“解剖”生物的操作,并能够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等“虚拟实验”。这对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虚拟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长期以来,人们都是用砍下来的树木栽培香菇,现在已改用加工竹木时剩下的下脚料、锯末或其他有机物作培养基栽培香菇。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栽培香菇之所以要用有机物,是因为香菇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面的资料,并就此资料写一篇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文章,题目自拟。 物种多样性特丰国家 物种并不是均匀地分布于全世界各个国家,位于或部分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少数国家拥有全世界最高比例的物种多样性(包括海洋、淡水和陆地中的生物多样性),这些国家被称为生物多样性特丰国家。包括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墨西哥、扎伊尔、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在内的12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拥有全世界60%~70%甚至更高的生物多样性。 重要生物类群物种数目最多的前10个国家(McNeely等19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