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共12题;共36分)

1.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 运动员、汽车、羚羊

B. 汽车、羚羊、运动员

C. 羚羊、汽车、运动员

D. 运动员、羚羊、汽车

2.下列运动形式中,是机械运动的是()

A. 骏马奔腾

B. 禾苗成长

C. 分子运动

D. 阳光普照

3.如图所示,共有160层,总高828m的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于2010年1月4日竣工启用.大厦内设有56部观光升降机,速度最高达每秒17.4m.在观光电梯从一楼逐渐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

B. 相对于乘客来说,地面是静止的

C. 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D. 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

4.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 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 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D. 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

5.小红骑着自行车上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 小红背着的书包

B. 迎面走来的行人

C. 从身边驶过的汽车

D. 路旁的树木

6.小云同学在一次测木块长度时,用两把刻度尺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则以下测量结果最接近木块值的

是()

A. 3.2cm

B. 3.24cm

C. 3.3cm

D. 3.5cm

7.小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

2.65cm、2.36cm,发现有一次记录错误.则这次测量结果应记为()

A. 2.36cm

B. 2.357cm

C. 2.43cm

D. 2.4cm

8.下列物体的各种长度最接近10cm的是()

A. 物理课本的宽度

B. 成人拳头的宽度

C. 铅笔盒的厚度

D. 课桌的高度

9.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全程中,小华一直比小明跑得快

D. 全程中,小华和小明的平均速度相等

10.1999年5月深圳塞格广场工地上,有一栋高291.6 m的大楼正在施工,下午3时,刮起了大风,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结果引起临近数千人在大街上惊叫狂奔,造成这种判断失误是由于这些人选用的参照物是()

A. 乌云

B. 地面

C. 自己

D. 大楼

11.载人飞船在太空运行,航天员坐在飞船的座舱内,相对下列哪个物体航天员是静止的( )

A. 太阳

B. 地球

C. 月球

D. 飞船

12.小王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先后五次测得的结果分别是26.25cm、26.28cm、27.8cm、

26.27cm、26.26cm,则物理书的长度应记为()

A. 26.28cm

B. 26.265cm

C. 26.47cm

D. 26.27cm

二.填空题(共9题;共34分)

13.停表的读数是 ________

14.小林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长度,如图所示,该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__cm.

15.“月亮躲进云层里”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潮起潮落”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

16.2013年2月,江苏省推行“区间测速”.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30km,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车辆通过测速路段的最短时间为________小时.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通过两监测点的速度分别为110km/h和100km/h,该车________(“会”、“不会”)被判为超速.

17.坐在长途汽车里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他是 ________的;以路旁电线杆为参照物时,他是 ________的.

18.如图,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

19.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__和________ (填“甲”“乙”或“丙”);经过5s,乙、丙小车相距________m.

20.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规律.在图像中,AB段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________;BC段表示物体的

运动状态是________;EF段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________.

21.如图中小明手指某处宽度的测量值是________ cm.

三.实验探究题(10分)

22.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1)小明按图完成了如下实验.

(2)该实验目的是练习使用________和________测平均速度.

(3)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

(4)实验时观察到________,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5)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AB段与AC段平均速度不一样,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四.综合题(3题;共20分)

23.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24.假期小华随妈妈去新玛特购物,之后乘坐出租车回家,到家下车时,司机给了他一张发票,如图所示,

求:

(1)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小明通过百度地图查出热高乐园距他家约10km,如乘坐出租车以上述速度行驶大约从他家到热高乐园需要多少时间?

(1)从银川到西安单程的运行时间是________.

(2)列车从银川到中宁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与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A

【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

【解析】【解答】解:运动员的速度v===10m/s;

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54×m/s=15m/s;

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

因此速度最小的是运动员,其次是汽车,最快的是羚羊.

故选A.

【分析】由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速度,根据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统一各物体的速度单位,然后比较速度的大小.

2.【答案】A

【考点】机械运动

【解析】【解答】解:骏马奔腾是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禾苗成长是植物的生长变化,但是位置没有改变,因此不属于机械运动;分子运动时属于微观粒子的运动,不是属于机械运动;阳光普照是光的直线传播,不属于机械运动.故选A.

【分析】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3.【答案】C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解:A、电梯和乘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故A不正确.

B、电梯上升的过程中,电梯中的乘客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故B不正确.

C、电梯从一楼逐渐上升的过程中,电梯中的乘客与电梯的相对位置始终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故C正确.

D、电梯上升的过程中,电梯与楼房的窗户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运动的.故D不正确.

故选C.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时,运动情况也不同.参照物是相对静止的,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的物体是相对运动的.

4.【答案】B

【考点】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本选项不符合实际,不符合题意;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故本选项符合实际情况,符合题意;

C、课桌的高度约为0.8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不符合题意;

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是75μm=0.075m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生活常识,对选项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看是否符合实际,然后排除不正确的,选择正确的答案.

5.【答案】A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解:

A、小红相对于自己背着的书包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符合题意;

B、小红相对于迎面走来的行人位置是变化的,是运动状态.不符合题意;

C、小红相对于从身边驶过的汽车位置是变化的,是运动状态.不符合题意;

D、小红相对于路旁的树木位置是变化的,是运动状态.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

6.【答案】B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解:由图知:A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木块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与3.24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 A=3.24cm.

B刻度尺上1cm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5cm=5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5mm;木块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与3.2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 B=3.2cm.

因为A刻度尺的准确程度较高,所以木块的长度更接近于3.24cm.

故选B.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注意长度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从0开始的,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同时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7.【答案】A

【考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解:(1)观察4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2.65cm与其余3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此测

量数据是错误.(2)物体的长度≈2.36cm 故选A.

【分析】(1)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2)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3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根据刻度尺的读数方法确定准确值.

8.【答案】B

【考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解:A、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cm;大于10cm;故A错误;

B、成人拳头的宽度约10cm左右,故B正确;

C、铅笔盒的厚度约1.5cm左右,故C错误;

D、课桌的高度约80cm;远远大于10cm;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个物体的长度有大致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排除与题干中长度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即可.

9.【答案】D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解:AB、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

CD、由图象可知,两人的总路程是相等的,所用的时间都相同,在跑步过程中,小华做变速直线运动,有时速度比小明大,有时比小明小,但最终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分析】(1)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2)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部路程处于所有的总时间.

10.【答案】A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

【解答】“楼要倒了!”,被研究的物体是楼房,楼房和地面、人、大楼本身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地面、人、大楼本身为参照物,大楼是静止的.

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上空,大楼和乌云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乌云为参照物,大楼是运动的,所以有人说:“楼要倒了!”.

故选A.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1.【答案】D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解:航天员坐在运动的飞船内,相对于太阳、地球、月亮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所以宇航员相对于太阳、地球、月亮都是运动的,故ABC不符合题意;航天员坐在飞船内,相对于飞船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以飞船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

【分析】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关键看选取的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位置如果没有发生改变,就是静止的.

12.【答案】D

【考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解:五次测量数据中,第三次的实验数据27.8cm与其余四次测量数据相差较大,为错误数据,在计算平均值时需要先去掉;

则物体的长度是:≈26.27cm;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为了减小误差通常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数据处理时通常是先将错误数据删除,然后求平均值并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填空题

13.【答案】3min7.5s

【考点】时间的测量

【解析】【解答】解:

由图知:停表的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3min和4min之间,偏向“3”一侧,分针示数为3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7.5s,秒表读数为3min7.5s.

故答案为:3min7.5s.

【分析】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14.【答案】4.60

【考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被测物体的起始刻度值为:5.00cm,终了刻度值为9.6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9.60cm﹣5.00cm=4.60cm.故答案为:4.60.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个方面的知识:(1)对最小分度值的认识.(2)对如何正确估读的了解.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其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但只准确到分度值所对应的那一位,如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则准确到毫米级,毫米级以下为估计值.

15.【答案】云层;地面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解:月亮躲进云层研究的是月亮的运动状态,它的运动情况是相对于云层而言的,所以参照物是云层;“潮起潮落”被研究的物体是潮水,说明潮水在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潮水和地面之间

发生了位置的改变.

故答案为:云层;地面.

【分析】关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考查,一般有两种考查思路:①告诉研究对象及其运动状态,选取参照物;②已知研究对象与参照物,确定物体运动状态.此题考查的是第一种类型.

16.【答案】0.25;会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车辆通过测速路段的最短时间为t=s/v=30km/(120km/h )= 0.25小时;该车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为t/=10:43-10:31=12min=0.2h,该车过两个监测点的平均速度为v/=s/t/=30km/0.2h=150 km/h >120km/h。所以,该车会被判为超速.

17.【答案】静止;运动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坐在长途汽车里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时,自己和汽车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它是静止的;

如果以路旁电线杆为参照物时,路旁的电线杆和汽车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所以说,以路旁电线杆为参照物时,他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静止;运动。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18.【答案】1mm;3.70

【考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5.7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70cm ﹣2.00cm=3.70cm.

故答案为:1mm;3.70.

【分析】长度测量注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不是从零刻度线测量时,物体长度等于末端读数与起点读数之差.

19.【答案】甲;丙;10

【考点】速度的计算,运动快慢的比较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甲物体的速度;乙物体的速度;丙物体的速度.所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甲和丙;(2)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经过5s,乙车通过的路程,丙车通过的路程

.因此,乙、丙小车相距.

故答案为:甲;丙;10.

【分析】结合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通过速度计算求距离.

20.【答案】做匀速直线运动;静止;做匀速直线运动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1)由s﹣t图像可知:在AB段物体的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加,则物体在AB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在BC段物体的路程不随时间变化,则物体在BC段静止.(2)由v﹣t图像可知:在DE段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则物体在DE段做加速运动;在EF段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则物体在EF段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做匀速直线运动;静止;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1)在物体的路程时间图像中,如果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加,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路程不随时间变化,则物体静止.(2)在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中,如果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1.【答案】2.00

【考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手指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0cm对齐,估读为2.00cm,所以手指的宽度为2.00cm.故答案为:2.00.【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三.实验探究题

22.【答案】(1)0.2;50.0;1;0.5;0.3

(2)刻度尺;停表

(3)

(4)小车速度加快;变速

(5)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解:(1)v==0.2m/s;BC段的距离s'=60.0cm-10.0cm=50.0cm;运动的时间

t'=15:35:23-15:35:22=1s,v'==0.5m/s;AC段的平均速度v AC==0.3m/s;

(2)该使用使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停表;

(3)速度的公式是本实验的原理;

(4)实验时观察到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速度是变化的;

(5)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速度是变化的。

故答案为:(1)0.2 ,50.0 ,1 ,0.5 ,0.3;(2)刻度尺,停表;(3)v= ;(4)小车速度加快,变速;(5)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

【分析】(1)根据v=求解;根据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

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根据两次停表的示数求出时间的大小;根据v=求平均速度;(2)根据测量的物理量判断使用的测量工具;(3)测出s、t后根据v=求出速度;(4)根据表

格中的数据分析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大判断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快;(5)小车下滑的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

四.综合题

23.【答案】(1)0刻度没有对准被测物体的起始边

(2)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没有紧贴被测边

(3)眼睛视线没有与示数表面垂直

【考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该同学在使用刻度尺时存在三处错误;(1)0刻度没有对准被测物体的起始边(2)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没有紧贴被测边(3)眼睛视线没有与示数表面垂直.故答案为:(1)0刻度没有对准被测物体的起始边;(2)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没有紧贴被测边;(3)眼睛视线没有与示数表面

垂直.

【分析】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看:使用前先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损坏;②放:放正尺的位置,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③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

24.【答案】(1)解: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从10:00到10:05,即t=10:05﹣10:00=5min= h

出租车行驶的路程s=6.0km,

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v= = =72km/h.

(2)解:热高乐园距小明家的路程s′=10km=10000m,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v=72km/h=20m/s,

由v= 得,从他家到热高乐园需要时间:

t= = =500s.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从出租车发票中可以得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根据v= st 求出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2)知道出租车行驶的速度和从他家到热高乐园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 sv 求出从他家到热高乐园需要的时间.

25.【答案】(1)解:13.5h

(2)解:由列车时刻表知,列车从从银川到中宁的路程:s=118km,

列车从从银川到中宁的时间:

t=13:43﹣12:06=1h37min= h,

列车从从银川到中宁的平均速度:

v= = ≈72.99km/h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解:(1)K1295次列车从从银川到西安的运行时间:

t=1:36+(24:00﹣12:06)=13h30min=13.5h;

【分析】(1)由列车时刻表可得从银川到西安的开始时间和到达时间,可求单程运行的时间;(2)从表格中找出列车从从银川到中宁的路程以及时间,根据公式v= st 可求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共12题;共36分)

1.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

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2.一声源保持振动情况不变,某人逐渐远离,则人听到的声音()

A. 音调逐渐降低,响度逐渐变小

B. 音调逐渐降低,响度保持不变

C. 音调保持不变,响度逐渐变小

D. 音调保持不变,响度保持不变

3.为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的干扰,下列哪种方法是最合理的?()

A. 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 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C. 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 在教室周围植树

4.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A. 摩托车消声器

B. 道路的隔声板

C. 防噪声耳罩

D. 噪声监测仪

5.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

B.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C.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D. 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6.下列措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 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 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

C. 轻轨两旁安装隔音板

D. 现场观看F1赛车要佩带耳罩

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 声音在真空中不受阻力,传播最快

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读的

8.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音色一定不同

B. 音调一定不同

C. 响度一定不同

D. 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9.在文明校创建中,学校提倡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

A. 响度小

B. 音调低

C. 频率低

D. 音色好

10.下列关于乐音和噪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无论乐音和噪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乐器只会发出乐音,不会发出噪声

C. 乐音能使人心情舒畅;噪音却使人烦燥不安,有碍健康

D. 使用隔音材料可以降低噪音的危害

11.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快

B. 用手按压琴弦的不同部位,用同样的力拨动,响度不同

C. 相同温度下,在空气中超声波和次声波传播速度相同

D. 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防止噪声

12.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A. 太空中噪声太大

B. 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 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二.填空题(共8题;共24分)

13.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 ________

14.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________;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

15.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一个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音乐声越大,小人舞动的越剧烈,说明物体的________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16.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________ Hz的声,它能够清洗眼镜,说明声除了可以________,还能________.

17.“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如图所示).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非常好玩.“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由于两种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你讲话的声音是靠你的声带________产生的,通过________传入手机的话筒中.

18.赵倩同学想弄清口琴的发声原理,便把自己的口琴拆开,发现口琴的琴芯结构如图所示.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赵倩发现:在气流冲击下,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出的声音比较薄较短的铜片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要低,对照小明的发现及示意图.

填空:

(1)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 ________

(2)图中的Ⅰ区是 ________音区,Ⅱ区是 ________音区,Ⅲ区是 ________音区(填“高”、“中”或“低”);(3)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琴发生变化的是 ________

19.回顾实验和探究:

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

通讯卫星通过________ 传递到全国各地.

三.解答题(共2题;共14分)

21.为什么人能够听到蚊子飞过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过的声音?

22.甲同学在一根装满水的较长的铁管一端敲一下,乙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能听到三次敲击声.请回答:(1)按乙同学听到的先后顺序,指出这三次声音分别是什么物质传播的?

(2)简要说明听到三次声音原因?

四.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6分)

23.晓伟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的情况后猜测: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他在实验时选用琴弦的相关数据.

(1)在探究一个物理量是否与多个因素有关过程中,常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如果晓伟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是否与弦的材料有关,你认为他应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的琴弦.

(2)如果选用编号为A、B的两根琴弦,可探究弦发声的音调是否与弦的________有关.

24.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所示,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________,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___决定的.

(2)如图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________ (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________有关.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

25.完成实验:

(1)如图所示,小林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为了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小林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索.当盖上玻璃罩上之后他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随着抽气机将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出后,他听到的闹钟声音越来越________,由此猜想,若将空气完全抽出后,他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声音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

答案与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C

【考点】音色

【解析】【解答】声纹锁只在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是才能把锁打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选C

【分析】音色由发声体自身结构、材料等决定。

2.【答案】C

【考点】音调,响度

【解析】【解答】解:一声源保持振动情况不变,则频率不变,故音调保持不变,

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当某人逐渐远离,则离音发声体越远声音越小,也就是声音的响度小了.

故选C.

【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跟物体的振幅、距声源的距离有关.

3.【答案】D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老师讲话声音大并不会降低噪声对学生的上课的干扰,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强弱,不能减弱噪声,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4.【答案】D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解: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不符合题意;

B、道路的隔声板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不符合题意;

C、防噪声耳罩就是从人耳处减弱的,不让或少让声音传入人耳.不符合题意;

D、显示噪声等级的噪声监测仪只是监测噪声大小的程度,并不能减小噪声,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5.【答案】D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音色

【解析】【解答】解:A、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而声纹锁是依据音色来进行判断的,只能按照设定的音色打开;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D、考点周围禁止鸣笛、禁止施工,即从声源处禁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

D、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6.【答案】C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 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 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 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 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 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声音传播路程:S=V*T,距离L= S/2(注意:请各位同学一定要认真审题再下结论) 四、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完全归纳

什么是物理? 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怎么学?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物体振动 传播:介词 例子:月球 概念: 声波:声以波的形式传播 声速:15°空气340米/m 测量声速? 固体,液体,气体?看表 声源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 人耳朵,振动——听小骨——听觉神经,前额、耳后的骨头,牙齿,头骨,颌骨 双耳效应 (正是通过对这种声像定位原理的逆向运用,人们发明了最早的也是最简单的双声道立体声系统,即在录制声音时,在不同的位置用两只话筒进行录音,而在重放时则使用两路独立的放大器和两个扬声器,从而使听者可以较准确地判断出录音中不同音源的准确位置。) (立体声具有强烈的空间感(方位感和深度感),用一套高水准的双声道音响系统播放音乐节目时,听众几乎感觉不到音箱的存在,整个乐队就像活生生地坐在你面前演奏一样。) 三、声音的特性 音调 钢尺(振幅、音调):振动、频率和音调,乐器 频率,赫兹Hz(一秒振动一次),人20-----20,000Hz 次声波,超声波 猫:60-65,00Hz 火山、地震、蚊子 响度与振幅(鼓,力量大,幅度大,绷紧) 音色(颜色、脸色) 瓶子做的乐器 题:2s做700次振动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五、声的利用 生活中的例子:

唱片(发音盒), 问题: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_____,声音能靠一切物质传播,真空_____传声 ?声音要靠____________传播。若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其传播速度是________米/秒 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述符合科学道理吗?解释一下你的看法。 我国考古队员利用超声波探测沉船,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米每秒,如果探测声呐从海面发出信号,信号从发出到遇到沉船,再到被声呐接受所花时间为0.024秒,求沉船在海面下多深处 1.光的传播自然光源: 1.1.光源:自身正在发光,且能持续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1.1.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星星等。 1.1. 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注意:不月亮是光源) 1.1.3.光的传播: 1.1.4.可以看见是因为光从光源到了眼睛。 1.1.5.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条直线叫光线。(在同一 种介词中) 1.1.6. e.g, 隧道挖着 1.1.7. e.g.小孔成像实验,画光的径迹图。 1.1.8.光的传播速度: 1.1.8.1.比声音快(先看闪电后听打雷) 1.1.8. 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2.99792*1000000000m/s, 计算时取c=3*100000000m/s (宇宙间最快的速度) 1.1.8.3.光在水中的速度为真空的3/4, 在玻璃中的为真空中的2/3. 1.1.8.4.光速绕地球(7.5圈/1s),光速到太阳(1000km/h, 17年;光8min) 1.1.8.5.光年: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牛郎、织女,16光年) 1.1.8.6.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4.3光年 1.1.8.7.最近的星系,小麦哲伦云(16万-19万光年);仙女座大星云(225万光年); 测到最远140亿光年。 1.1.9.可以看见的 2.光的反射 a)反射:遇到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发射(水面,玻璃) b)实验:反射光的射出方向。 c)求反射角。 d)反射光线所在平面。 e)法线,入射角=反射角(i=r) f)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发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 入射光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g)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h)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物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换算关系:1m/s=3.6km/h。 计算公式: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 t——时间——秒(s);或小时(h) 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 v=ts,变形可得:s=vt,t=vs。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ts。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甲是“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小球在做_____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 m/s,比较AC段与CD段的平均速度得v AC_____v CD(选填“>”“<”或“=”);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经过某点时的速度 s AB=0.3m t AB=0.5s v AB=0.6m/s v B=1.2m/s s BC=0.9m t BC=0.5s v BC=v C=2.4m/s s CD=1.5m t CD=0.5s v CD=3m/s v D=3.6m/s (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作出了v-t图像,如图乙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图甲中未画出),则该小球经过E点时的速度为___________ m/s。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评价物理试题 【答案】 s v t =加速 1.8m/s < 4.8m/s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为 s v t =。 [2]由图甲可知,小球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2)[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BC段的平均速度是 BC BC BC 0.9m 1.8m/s 0.5s s v t ===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部完整版

马店小学霸教育培训学校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备课2017人教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 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 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1—1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 上册全套精品教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锁定目标 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 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 2 3 1 ㎝ 2 3 1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 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 (二)、误差: 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新初二一定要看看! 无论你是即将踏入八年级刚接触物理的同学,还是初三将要中考的同学,都应该看看!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单位——衡量万物的标尺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套

第七章力第1节力 P1 情境导入 游泳是世界体育比赛项目之一,也是极好的健身运动。游泳时,手用“力”往后拨水,脚用“力”向后蹬水,身体就会向前行进。那么,什么是力呢?向后拨水、向后蹬水为什么能使身体向前行进呢?学习了这一节的知识,相信你就知道了,那就让我们快快进入这一节的学习吧! 目标解读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学习过程 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一、力是什么 1. 活动一: 体验力 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体会】 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 2. 我的体验: 力(force)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1. 活动二:感受力的作用 请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2. 我的感受: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______物体对______物体也施了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的。 讨论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一知识吗?并请试着加以解释. 三、力的作用效果 讨论思考 你是怎样知道拉拉力器的同学是否用了力呢? 1.活动三:展示力作用的效果

请把你认为最好的力作用效果的实例展示给大家。试一试,你能行的!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2. 我的展示:力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力也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改变。 加油站 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小结 1.我学到的知识: 2.我用到的方法: 3.我的感悟和体会: 4.我还想知道…… 课堂检测 1.力的单位是() A.牛顿 B.千克 C.毫米 D.秒 2.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这表明两点: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二是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此外,网拍击球的结果,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力还可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_,受力物是__________;书对桌面也会产生压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_,受力物是__________。 4.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 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 B.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5.请判断:“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这句话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 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这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平均速度”的情景: (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小车从B 到C 的距离是:________ (4)小车从A 到C 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全程平均速度是:________. (5)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熟练的使用电子计时器,如果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测得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来源】广西来宾市兴宾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教学质量检测) 【答案】v= s/t 小 0.48m 3s 0.29m/s 大 【解析】 【详解】 (1)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是根据公式s v t =进行测量的;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一些; (3)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cm ,由B 到C 小车的路程: 6.00dm 1.20dm 4.80dm=0.48m BC s =-= ; (4)由图知,小车从A 到C 的路程:10.00dm 1.20dm 8.80dm AC s =-=, 3s AC t =, 则全程平均速度是8.80dm 2.9dm/s=0.29m/s 3s AC AC AC s v t ==≈; (5)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故所计时间偏小,由s v t = 可知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 故答案为: s v t = ; 小 ;0.48m ; 3s ; 0.29m/s ;大。 2.如图所示,是小华和小明两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 (1)如甲图所示,小华将木块放置于水平桌面上,两边各用一段细绳通过定滑轮悬挂一定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3)斜面倾角不变,小车由静止释放运动到底端,则小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小车后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由图观察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时,所测量的路程是____cm,平均速度____m/s; (5)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下图中能反映本实验中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______(选填“A”或“B”) 【来源】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 【答案】v=s t 时间小于 65.0 0.1625 B 【解析】【分析】【详解】 (1)[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到速度的公式v=s t 。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所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些。 (3)[3]小车由静止释放,做加速运动,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4)[4][5]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时的路程是65.0cm,运动的时间是4s,平

均速度 v= 65.0cm 4s s t ==16.25cm/s=0.1625m/s (5)[6] A图为s-t图象,是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故A不符合题意;而B图为v-t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速度逐渐变大,故图B 中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 2.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进行测量的; (2)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G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小球在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DE两点间距离为______cm,在DF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小球在_______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来源】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业水平考试) 【答案】 s v t =变速 1.50 0.08 FG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s v t =进行测量的。 (2)[2]从照片中可看到,在相同的0.2s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路程是不相同的,那么可知小球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3]D点对应的刻度是2.60cm,E点对应的刻度是4.10cm,那么DE两点间距离是 4.10cm-2.60cm 1.50cm DE L== [4]F点对应的刻度是5.80cm,那么DF两点间距离是 5.80cm-2.60cm 3.20cm0.0320m DF L=== 则DF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0.0320m 0.08m/s 0.4s DF DF DF L v t ===

2017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1 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教学进度表

2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 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2.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你听别人说过物理吗?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谁起来说一下?(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教学 1. 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让学生先猜测现象,再演示) (1)器材: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红墨水。 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 现象:试管自动上升。 (2)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3 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 (3)器材:两只大烧杯,鸡蛋,清水,盐水。 做法: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 现象:鸡蛋有浮有沉。 (4)器材:导线,开关,电池组,小灯泡,变阻器。 做法: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灯变亮。

2. 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解析) 提问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 解析:子弹出膛飞行时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来不及。 提问2: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能抓到吗? 解析:抓不到,我们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鱼在像的下边。 提问3:黄浦江边的路灯,水中的像为什么是一道光柱? 解析:古诗云“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荧。微微风簇浪,散做满河星”,起伏的水面相当于许多平面镜,每盏灯在水里有好多像,连在一起就成了一道光柱。 提问4:冬天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 解析:外表面。 提问5:在光滑的路面上,空身容易摔倒,还是肩挑重物容易摔倒? 解析:空身。 小结:同学们,今天对所提的问题的分析,大家可能还领会不了,没关系,随着以后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3.怎样学好物理。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勉励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学问要躬行”。(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不能死记硬背,贵在理解,要多问,“为学贵有疑,有疑贵问师”,不要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中,小雪选用长80 cm、内径10 mm的均匀玻璃直管进行实验,在管内注满水,在管的下方用注射器注入小气泡。测量小气泡在管内上升过程中的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小雪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小雪的实验数据,请你用“实心圆点”在图中标出不同时刻气泡的位置,并将这些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 (_________) 时间t/s路程s/cm 00 412 824 1236 1648 2060 (3)分析以上探究过程,小气泡的运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晓彤在小雪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动,利用10cm长的试管做实验,用注射器分三次向试管内注入不同的小气泡,获取相关的数据后,画出图像如图所示,并求出速度的平均值。请你对晓彤的实验进行合理评价 ___________。 【来源】2020年中考一轮复习专题机械运动

【答案】 s v t =匀速直线运动不合理。 用10cm长试管做实验,气泡运动时间短,实验误差较大。由图像可知不同气泡的速度各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测量物体速度的原理就是速度的计算公式 s v t =。 (2)[2]由表中数据在图中标出对应点,然后用圆滑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3)[3]通过描点、连线作出的图像可知,气泡在相同的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都相等,所以气泡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4)[4]晓彤的实验中选择的试管太短,气泡运动时间太短,不便于测量,误差大,而且从图像中可以看出,三个气泡的速度本来就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到达A、B、C三处的电子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刻度尺分度值1cm)则: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贵州望谟三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 (范围:1~3章满分:100分出题:蒙锡奇)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面关于声现象的一些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B.太空中的宇航员可以直接用语言交流 C.雷声是由于空气振动发声的 D.狗趴在地上睡觉,耳朵贴着地面,很容易发觉人走动,是因为狗的耳朵特 别灵敏 2.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但我们不能听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 A.人耳有故障 B.翅膀振动发出的声波响度不够大 C.翅膀振动不产生声波 D.翅膀振动的频率比较小 3.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与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4.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 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 D.阻止琴弦振动发声 5.甲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一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乙同学听到的声音次数是()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6.小明拍完毕业照合影后,想拍一张单身照,摄影师应采取的方法是() A.使照相机靠近他,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 B.使照相机靠近他,同时镜头向前伸,离胶片远一些 C.使照相机远离他,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 D.使照相机远离他,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 7.检查视力时,人眼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m,可是检查视力的房间东西墙壁最大的距离为 3.5m,此时,眼科医生把视力表挂在东墙上,在西墙上挂一面大平面镜,此时被检查者应面向西坐在平面镜前合理的位置是() A.距镜面3m B.距镜面2m C.距镜面1.5m D.距镜面1m 8.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取决于()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全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电 子 教 案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道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外传播。 ●知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体会根据“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性的实验方法。 ●使学生具备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正确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学会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体现自我价值。 【重点和难点】 声波的形成和传播;区别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教学设计思路】 以学生的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讨论和交流,理解声波的形成和传播;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生活经验,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搜集有关资料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首先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体的发声原因;采用“类比法”和“对比法”,结合实验观察,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条件。 其次通过阅读课文知道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完成学习活动卡上的活动内容,由学生体验和感受采用不同方式听到的不同声音,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同时通过阅读课文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产生声波反射的条件、规律及应用。 最后以选择学习活动卡上的实验内容相同的学生分组交流、课堂交流,并由教师指导总结归纳结论。 【教学准备】 器材:钢锯条、音叉(小锤)、泡沫塑料小球、蒙有薄橡皮膜的杯子、软底塑料盆、音频发生器、低频扬声器、蜡烛、火柴、事先录制的学生的讲话等。 【教学过程】 (一).声波的产生 1.声音的发生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找出共同点 ?演示实验:(1)将一根钢锯条固定后使其振动,并发出声音。 (2)将用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靠在音叉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 结论: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