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

14《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
14《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

14 再见了,亲人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教学应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利用语文教育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并使学生能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本节课我以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体现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进行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读自学,主动探究,养成主动阅读、乐于阅读的好习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线,首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生字新词,并理清文章的脉络;其次通过对喜欢段落的合作学习探究,促使学生品读文本、走入文本。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了解抗美援朝的故事。(2)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的感人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历史资料,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你都了解到了哪些历史资料?

2.导入: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1950年,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拿起了枪,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与美国帝国主义进行浴血奋战,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人们倒下,但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经过了三年战争,美帝国主义终于投降,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我们身边,有多少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江水边……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帮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八年里,中朝人民建立深厚的情谊。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国,他们和朝鲜亲人在车站依依惜别,就在他们踏上列车的那一刻,他们异口同声地从心底喊出——“再见了,亲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体会那难舍难分的感情吧!(板书课题)

3.解题:你觉得“亲人”应该指哪些人?

生:父母,爷爷奶奶。

生:和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人。

生:自己家的亲属。

教师引问:在本文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之为“亲人”呢?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和教师补充,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对后面理解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听生字的发音、句子的语气、重音及停顿。

2.学生自由读文,扫清文字障碍,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完成自学。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妮(nī)”“谊(yì)”“耗(hào)”等生字的读音,注意“噩”“嫂”的写法。

(2)读词语。

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噩耗阿妈妮

(自读、指名读、齐读、两人赛读)

(3)理解词语:教师说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

①比喻在别人有困难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

②一同死亡或毁灭。( )

③指亲人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

④泛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和精力。( )

学生提出自己在文中不理解的词语,与小组成员交流,全班汇报。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汇报:这篇课文讲了哪几位人物的哪些事?(填写活动设计表一)

生小组内交流后进行汇报,板书:

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小金花,救老王,失去妈妈

大嫂,挖野菜,失去双腿

(2)说一说: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3)再次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做到流利、有感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感情,为下节课的品读、感悟深情做好了铺垫。

三、感情朗读,勇于质疑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1.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并尝试着解决,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梳理好。

2.全班合作解决各小组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读书贵在有疑,只有解决了学生的疑问,才能走入文本,体会写作方法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八年的并肩作战、共建家园,使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即将踏上列车的时刻,他们又怎能不伤感、不流泪呢?下节课让我们再细细品味课文内容。

2.作业:熟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小结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为下节课品读课文蓄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提问:关于这篇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要了解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学生提问题,教师进行梳理。

设计意图:回忆旧知,带着对上节课的收获和急于想知道的问题开始新课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指向性更强。

二、品读课文,扎实训练

(一)导学:这篇课文重点写了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送别的场面,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喜欢哪段就读哪段。

(二)学生自由读,汇报。

预设:

1.学习与大娘话别这部分内容。

(1)想一想:为什么称大娘为亲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2)谈话:这一段你哪里最受感动?为什么?

(3)导学:怎样朗读“是您带着……雪中送炭啊”这段话?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4)理解“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这句话。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换一种说法吗?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感受反问句的作用。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依依不舍的心情。

2.学习与小金花和大嫂话别的内容。

(1)总结学法:刚刚我们是怎样学习志愿军与大娘送别的段落的?

(2)出示学习第2、3自然段的自学提示:

①为什么称小金花和大嫂为亲人?

②读出你最感动的地方,说说理由。

③画出难舍难分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按要求自学,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并画出有关答案。

(4)小组内交流,集体汇报,重点理解以下内容。

①理解:“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不要哭了……怎么?心里难过,唱不出来?”失去妈妈的痛和与志愿军叔叔分别的痛对比强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②理解:“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到前沿阵地上挖野菜会有哪些危险?大嫂为什么还要去?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生:我从“前沿阵地”想到大嫂是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叔叔挖野菜的。

生:我想到前沿阵地是个十分危险的地方。

生:前沿阵地炮火连天,硝烟弥漫,是两军对垒的地方。

生:在前沿阵地挖野菜,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生:我从这词体会到大嫂是不顾危险,去挖野菜的。

生:大嫂是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挖野菜的。

生:大嫂挖野菜时,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

这说明了什么?你想对朝鲜人民说什么?

“我想对你说”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仅重视字词句的积累,还要重视学习方法的积累。通过对一个自然段的剖析和理解,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大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1.教师引学:是啊,在当年的朝鲜战场上,像大娘、小金花、大嫂这样的朝鲜亲人又何止千千万万。而作者仅仅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来说,这就是作者写作的巧妙之处。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同样,志愿军也为朝鲜人民付出了很高的代价。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相关资料,谁来说说。仅仅只有这三个亲人吗?生自由汇报。

2.教师讲述一个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付出沉重代价,甚至失去生命的故事。

3.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相关故事:罗盛教、黄继光、邱少云……

(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配乐《英雄的黎明》)

4.教师引言:孩子们,了解了这些,你们想说点什么?

生:汇报

5.小结:孩子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了比山高比海还深的情谊。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师相机板书:不是亲人,又胜似亲人)

6.教师引导朗读,感悟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先后出兵130余万人。14万英烈的忠骨永远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我们在与朝鲜亲人告别时,回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事,这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的事,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所以我们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居住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而洒下的鲜血,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我们浴血奋战的故事,所以我们把这块土地叫做“亲爱的土地”。

(1)谈话:

如今,亲人即将离别,在火车站台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有道不完的离别话,诉不完的离别情,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汽笛已经鸣响,火车徐徐开出,亲人们追着火车不停地奔跑,紧握的双手怎么舍得松开,志愿军只能深情的呼唤: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志愿军只能这样含泪呼唤: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2)想象:当离别的抽泣声与汽笛的长鸣声交织在一起时,当我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再见时,当列车的轰鸣一声紧接一声时,火车越开越快,那隆隆的车行声牵动着志愿军的心。今朝分别不知何时再相见,他们唯有轻声呼唤: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火车越开越快,那隆隆的车行声同样牵动着朝鲜人民的心,他们唯有希望: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中国的亲人,请你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火车越开越远,亲人已经分别,再也看不见那亲切的面容,再也看不见那熟悉的身影,他们只能在心头一次又一次默念: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3)说一说:如果你是一名志愿军战士,这时候心情会怎样?会想些什么?列车越开越远,他们对着朝鲜的亲人齐声呼喊:(齐读第6自然段)

(4)教师提示,话别是相互的,让一、二组充任“朝鲜人民”,三、四组扮演“志愿军战士”,轮番着互相对话告别。

预设:志愿军战士: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朝鲜人民: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战士!

志愿军战士: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朝鲜人民: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中国的亲人,让他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志愿军战士: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朝鲜人民: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设计意图:拓展资料、引读体会都是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思想情感最好的方法。在一个个感人故事中,通过极富激情的引读,让学生的感情得以进一步的升华。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小结: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吻来叙述的,朝鲜人民肯定也会有千言万语想对志愿军说,请你选择一个人物角色写一个片段,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

设计意图:“情动而辞发”,通过品析、朗读,学生的情感被充分激发,当他们有了表达的愿望时,为其创造了一个平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这篇课文的感情色彩比较浓,反复练读、品读是最好的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在学生品读后,让他们说出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以及感动的原因,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同时借助一些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教会学生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通过琢磨词句,让学生品味、推敲,感受其感情色彩,引起学生“内心体验”。让他们深深体会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那比山高比海深、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2.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努力创设对话的课堂。《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力争成为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合作者。在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时,通过启发、暗示、评价,让学生进入到语言中,与作者、与文本对话。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故宫博物院》精品教案

新课教学( )分钟二、整体感知,明确任务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为介绍故宫为我们提供的四份材 料。 2.根据不同的任务,确定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出示:【课件3】 任务一: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 线图。 任务二: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做讲 解。 三、温馨提示,指导方法 1.画图提示: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好故 宫博物院路线图。 (板书:故宫博物馆参观路线图) ⑴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 过……到……” “走进……”“进了……就到……”“从……出…… 就到……” ⑵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 “往北”…… 2.景点讲解:(板书:景点介绍) (1)根据课文和图片分组介绍一两处景物。(外观、内 景、位置、用途等。) (2)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语言优美,说明准确, 有自己的创意。 四、汇报评价,点拨指导。 (一)检查指导任务 一、参观路线图 1.指名说一说参观路线图怎么画?(参观路线是怎样 的?) 2.师生评价,教师指导: (1)只看参观的路线,我们的着眼点就放在文章中的某 安排学生交流怎 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 读,这是本单元的教学 重点之一。 为了使学生能更 出色地完成两个任务, 教师在学生动手之前 先给予了提示,这样使 学生完成任务时有章 可循,相当于为学生的 达标铺路搭桥。

些方位词或表示行踪的词语上,可以用笔圈画出各处景 点,再通过说明语言确定出具体方位,就可以绘制出参观路线图了。 (2)阅读《材料三》明确参观时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板书:由南向北) 出示:【课件4】 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前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二)检查指导任务 二、介绍一两处景物 1.检查提问:你想选取哪两处景物来介绍呢?你想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 2.课文重点介绍了哪个宫殿?(太和殿)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学生小组讨论,指名汇报,教师指导) 出示:【课件5】 A.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 B.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 C.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 D.重建 (讲解时,适时板书:太和殿台基外观内装位置和功用重建) 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教师讲解并出示 参观路线图,为学生提供范例,可以使学生将此与自己整理的介绍顺序作对比,也是为了训练学生按照方位词或表示行踪的词找出合适路线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进行到此环节处时,让学生阅读《材料二》,使学生懂得要介绍某一处景点,必须从多方面搜集信息,然后从搜集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1.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时上册语文《11.故宫博物院》

新课教学( )分钟二、整体感知,明确任务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在介绍故宫时为我们提供的四份材 料。 2.根据不同的任务,确定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出示:【课件3】 任务一: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 线图。 任务二: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做讲 解。 三、温馨提示,指导方法 1.画图提示: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好故 宫博物院路线图。 (板书:故宫博物馆参观路线图) ⑴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 过……到……” “走进……”“进了……就到……”“从……出…… 就到……” ⑵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 “往北”…… 2.景点讲解:(板书:景点介绍) (1)根据课文和图片分组介绍一两处景物。(外观、内 景、位置、用途等) (2)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语言优美,说明准确, 有自己的创意。 四、汇报评价,点拨指导。 (一)检查指导任务 一、参观路线图 1.指名说一说参观路线图怎么画。(参观路线是怎样的) 2.师生评价,教师指导: (1)只看参观的路线,我们的着眼点就放在文章中的某 指导学生交流怎 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 读,这是本单元的教学 重点之一。 为了使学生能更 出色地完成两个任务, 教师在学生动手之前 先给予提示,这样能够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 有章可循,相当于为学 生的达标铺路搭桥。

些方位词或表示行踪的词语上,可以用笔圈画出各处景点,再通过说明语言确定出具体方位,就可以绘制出参观路线图了。 (2)阅读《材料三》明确参观时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 (板书:由南向北) 出示:【课件4】 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前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二)检查指导任务 二、介绍一两处景物 1.检查提问:你想选取哪两处景物来介绍呢?你想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 2.课文重点介绍了哪个宫殿?(太和殿)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学生小组讨论,指名汇报,教师指导) 出示:【课件5】 A.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 B.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 C.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 D.重建。 (讲解时,适时板书:太和殿台基外观内装位置和功用重建) 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 教师讲解并出示参观路线图,为学生提供范例,可以使学生将此与自己整理的介绍顺序作对比,也是为了训练学生按照方位词或表示行踪的词找出合适路线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进行到此环节时,让学生阅

设计的魅力教案

工业设计的魅力 一、教材分析: 《工业设计的魅力》这课是八年级上册的第七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教材中介绍了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椅子,以此为突破口,给学生一个初步的印象,了解有关工业美术设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还介绍了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国外一些经典作品,通过欣赏与评述,提高和完善学生在设计艺术方面的基本美术素养。 二、学情分析: 本堂课的主体是初二的学生,他们的具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观察、记忆、想象、诸种能力迅速发展。本堂课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多欣赏图片,多与学生交流探讨,激发与培养学生对设计的兴趣与爱好,在学生掌握设计要素和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创造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生活中工业设计产品的赏析,了解不同设计风格的工业产品并能进行简单的评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工业产品的欣赏与评述,能够运用工业设计的构成元素和设计方法,设计一件别具一格的工业产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提高,学会用设计美化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优秀的现代工业产品,体会工业设计之美。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形成设计艺术欣赏方面的基本素养。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产品的相关图片、课件、教具 学生准备:纸张、马克笔 六、教学方法: 教法:本课主要采用直观欣赏、图片展示、多媒体、问答等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有效利用现有设计作品联系实际生活,从而达到符合学生年龄思维发展的需要。 学法:自主研讨学习、互动学习 七、教学过程: 根据以生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我的教学思路是 视频导入—探究新知—尝试设计—作业展评—总结拓展 1、视频导入 目的在于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设计的兴趣。 2、直观欣赏,表达感受 欣赏各种各样的椅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提示:从功能、风格、造型、色彩、材料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目的在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对工业设计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并点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3、自主研讨,激发创意。 (1)师生讨论:如果让你设计一把椅子,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材料、造型、

14《再见了亲人》设计

再见了,亲人 教学目标: 1、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 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文中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学会句式转换。 3、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 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重点、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课前准备: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收看抗美援朝的影片。 一、由历史背景导入。 1950年(出示图片、课题) 师:课题是《再见了,亲人》,通过预习,课文主要写到了哪些亲人呢?生:写到了大娘、小金花、大嫂师:说得对!(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师:谁说“再见了,亲人”?生:中国人民志愿军说“再见了,亲人!”打开课本,看看哪些段落写了我们的亲人呢?比较以下这些段落中哪些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呢? 二、走进课文: 1、汇报句式相同的句子。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在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泪了呢? ※大嫂,请回去吧!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会中国人民的友谊? 指导读,指出是反问句。试着改陈述句。 2、抓住“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找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事情。 (1)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2)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

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3)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抓住词语:“多少、顶、冒、穿、送、唯一”理解大娘以及朝鲜人民非常关心、热爱志愿军战士,把他们当亲人。理解“雪中送炭”的含义。比喻在别人正急需的时候,给予支持或帮助。这词在课文中是指在志愿军正急需粮食时,大娘为他们送去打糕。 指导有感情的读。 小结: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师:是啊!整整八年,大娘像慈爱的母亲一样,为志愿军做了许多事,关心志愿军,帮助志愿军,使志愿军感受到慈母般的温暖,所以志愿军对大娘——我们读这句话时,就应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3、抓住“怎么就落泪了”体会小金花对志愿军亲人般的感情。 出示文字: 你趁机钻进屋里,解开老王身上的绳索,救出了老王。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同志们伤心的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抓住词语理解:同归于尽噩耗。指导读:“跺、抽动”应读得重些、快些,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小金花对敌人的仇恨! 现在志愿军要走了,小金花有没有哭?为什么? 想象:(失去了妈妈)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而—现在小金花哭着前来送行,那我们该对她说什么呢? 小结:为了救侦察员小金花失去了妈妈。 4、抓住“这样高的代价”来体会大嫂为志愿军做的事情。 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的血泊里…… 大嫂为了给我们挖野菜,失去了双腿。 有感情的读这段文字。

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

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 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是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极力给 大家推荐的,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设计之精彩、教学环节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2、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画出有关游览的方位词语。查找故宫博物院的资料,下载故宫资料或图片 【教学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同学们下载的故宫图片。 看得出,同学们是经过一番精心准备的。下面,请打开课本,让我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情况,“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四、找一名同学读课文,同学们画出有关方位词,并理清游览路线。 学生听读课文,自主学习思考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填写完成练习一的图。 全班讨论明确: 文章的顺序,也就是参观的路线,故宫的建筑顺序。故宫的建筑顺序是由南到北,作者的参观路线正是沿着由南到北的中轴线前进,同时将线路上的建筑物分成几个部分,总体,个别介绍相结合。在这同时,还辅以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方位词,使人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 的特点与联系,有比较清晰明白的了解。说明顺序的安排,取决于说明导入并要求学生出示图片 出示 检查并正音 出示并交流 齐读 读写 听读并画出有关方位词 完成练习一3分钟 2分钟

八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工业设计的魅力》教案2浙美版

工业设计的魅力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设计风格的工业产品并能进行简单的评价。 2.通过对工业产品的欣赏与评述,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的基本素养。 3.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与享受,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2学情分析 课前谈话可以看出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但是对于经典的设计作品及其设计的背景了解的甚少,无法从多元文化的视角进行设计艺术的赏析,所以,教师必须要降低学习的难度,大量补充相应的知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与感受设计的魅力,在作品欣赏的角度、切入点做进一步的指导。 3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教材中的经典设计作品,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设计艺术欣赏方面的基本素养。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引入,导出课题。 课件展示一组椅子图片,教师提问:你喜欢哪一个椅子?为什么? 教师小结提示:风格、材料、色彩、舒适度、造型……(板书) 教师总结:一把椅子引出了这么多精彩的话题,这是为什么呢?要我说,这就是工业设计的魅力。(教师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概念解释,初步感知。 课件展示工业设计的相关概念,教师解释说明。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经典的工业产品设计。 学生齐读概念 活动3【活动】经典欣赏,加强体验。 课件展示一组经典工业产品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并解释补充。 教师:刚才我们从材质、色彩、造型、功能等方面对经典的工业设计进行了赏析,下面请大家再欣赏一组图片。 学生欣赏,讨论并发表自己见解。 活动4【活动】比较分析,探寻规律。 课件展示明式木椅和潘顿椅的对比。 教师提问:从这两把椅子你看出什么异同? 教师小结:从制作工艺可看出,一个是手工业时代的经典,一个是工业化时代的经典。工业化时代,设计师会从造型、色彩、材质、功能、舒适度等方面去进行考虑。更加注重产品材料的选择和色彩的运用,追求实用和美观的和谐。彰显产品的审美性和人文性。接下来请大家继续来欣赏一段精美的视频——史上最牛的椅子。 教师提问: 这把牛椅让我们觉得现代设计更注重的是什么? 学生欣赏,讨论并发表自己见解。 活动5【活动】创意寻源,启发想象。 教师播放相关图片

人教部编版《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1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1《故宫博物院》人教(部编版) 11*故宫博物馆 导学案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故宫博物院人教(部编版)

新课教学( )分钟二、整体感知,明确任务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为介绍故宫为我们提供的四份材 料。 2.根据不同的任务,确定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任务一: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 线图。 任务二: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做讲 解。 三、温馨提示,指导方法 1.画图提示: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好故 宫博物院路线图。 (板书:故宫博物馆参观路线图) ⑴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 过……到……” “走进……”“进了……就到……”“从……出…… 就到……” ⑵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 “往北”…… 2.景点讲解:(板书:景点介绍) (1)根据课文和图片分组介绍一两处景物。(外观、内 景、位置、用途等。) (2)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语言优美,说明准确, 有自己的创意。 四、汇报评价,点拨指导。 (一)检查指导任务 一、参观路线图 1.指名说一说参观路线图怎么画?(参观路线是怎样 的?) 2.师生评价,教师指导: (1)只看参观的路线,我们的着眼点就放在文章中的某 些方位词或表示行踪的词语上,可以用笔圈画出各处景 点,再通过说明语言确定出具体方位,就可以绘制出参观 路线图了。 安排学生交流怎 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 读,这是本单元的教学 重点之一。 为了使学生能更 出色地完成两个任务, 教师在学生动手之前 先给予了提示,这样使 学生完成任务时有章 可循,相当于为学生的 达标铺路搭桥。

初中美术《工业设计的魅力》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工业设计的魅力 ◆教学过程 导入:大家先来看一段视频。 观察视频中的椅子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椅子有什么不同之处? (PPT 出示不同的椅子)材质不同,造型多变。真是一款神奇的凳子,大家喜欢这么神奇的凳子吗?他对你的这种吸引力就体现了工业设计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工业设计的魅力(板书)同学可能会问:什么是工业设计?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二、中外经典椅子设计欣赏 20 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出现了一场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出现了一大批工业设计师,并设计了很多经典的工业产品。下面我们就通过当时的椅子作品来体验工业设计的美。 瓦西里钢管椅(PPT 出示图片) 教师提问:被称为20 世纪椅子的象征?有什么奇特之处?我们现在看是非常普通的椅子,但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因为设计师在设计中运用了当时最新的材料。 大家看他的框架是什么材质做成的?不锈钢管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把钢管椅子,因其在设计中新材料的运用,开辟了现代家具设计的新篇章。 潘顿椅(PPT 出示) 我们一起来看这把椅子有什么特点?造型独特S 形,色彩丰富,外观显得时尚大方,椅面本身有没有接口? 师小结:这把椅子采用的是当时最新的材料和技术——使用玻璃纤维一次模压成型,这种新工艺制作起来非常方便——制作一个模具,就可以进行批量生产了,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节约了资源。椅子依据人体工程学进行设计,坐上去非常舒适;并且能够堆叠起来,节约空间。 过渡语:(PPT 出示手工业产品图片)我们刚才欣赏了欧洲的经典产品,再看这些产品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

工业设计的理念是七八十年代才引进中国的,在这之前我国的本土产品主要以手工业为主,像青花瓷、灯笼、刺绣、油纸伞等都是纯手工制作的。要说中国的经典椅子,当属明朝时期的官帽椅了。他的经典之处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使用什么材质做的?木质,大家可能会说这有什么特别的, 我们先把这把椅子拆开来看看,查一查明式官帽椅的组件数量。(PPT 出示) 明式官帽椅师:42 个组件。每一个组件都是纯手工打造的,大家可以想象做这样一把椅子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这么多组件是怎么组合而成的呢?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传统手工艺——榫卯结构(PPT 出示)组合的过程中没有用一颗钉子,却能使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让我们不禁感叹古代工匠们高超的技艺。 明式官帽椅和潘顿椅(1960)的对比。(PPT 出示)师: 从这两把椅子你看出了什么异同? 师:我们可以从外观、色彩、材质和工艺上进行分析, 由此可以得出工业设计的特点: 1. 产品可以进行批量生产 2.运用新材料和新工艺 3.满足人们对产品功能和审美的双方面 的需求 师小结:通过以上经典作品的学习,你能不能总结一下工业设计的含义? 工业设计,为了满足人们对产品的功能和审美需求,对工业产品的功能、形态等进行的设计创新活动 过渡语:从潘顿椅上我们看到了由于工业时代技术的迅猛发展,今天的椅子从材质到造型都有了 很大的不同。如果你是工业产品设计师,要设计一件产品,你会怎么做? 三、像设计师一样去思考?(PPT 出示)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再见了亲人同步指导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再见了亲人同步指导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再见了,亲人》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WTT在此整理了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再见了,亲人》同步指导,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再见了,亲人》课文指导 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同时,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3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

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中,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受到深刻、生动的国际主义教育;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表达思想感情的。 教学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应放在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再见了,亲人》教材指导 一、对句子的理解 1、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课文开篇便以志愿军战士这段情真意切、朴实无华的语言渲染离别的气氛。作者首先以恳求的语气劝慰:“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一句话把志愿军战士对朝鲜老妈妈深深的敬意和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直接抒发出来。“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部编本六年级上 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2.了解行踪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二、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三、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⑴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⑵学习空间说明顺序,了解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1、认真预习课文,画出有关游览的方位词语。 2、查找有关故宫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呈现故宫相关图片 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就是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故宫,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去参观,肯定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规模的宏大、建筑的精美、布局的统一。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下面,请打开课本,让我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吧。 二、预习交流 1、简要介绍故宫博物院。 2、了解作者。 3、检查生字词的预习。 鳌头(áo)金銮殿(luán)额枋(fāng)蟠龙(pán)攒(cuán)磬(qìng)鎏(liú)迥然不同(jiǒng)中轴线(zhóu) 三、整体感知

统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院》优质教案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 《故宫博物院》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提示中安排了两个阅读任务,学生要开展自主阅读活动,并迁移运用“有目的地阅读”这一阅读策略来完成这两个阅读任务。 课文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由四篇材料组成。 材料一是对故宫博物院进行全景介绍的说明性文字,属于说明性文章,文章沿着故宫的中轴线,按照由南向北的顺序对故宫主体建筑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至第2自然段,主要从整体上介绍故宫,包括它的名称、历史、形状、面积、风格等。第二部分是第3至10自然段,主要介绍了故宫的“前朝”,也就是三大殿,重点介绍了三大殿中的太和殿。第三部分是第11至第15自然段,介绍了故宫的“内廷”,主要介绍了“后三宫”和御花园。第四部分是第16自然段,主要写站在景山上看到的故宫的景象。材料一还配了一幅精美的插图,是站在景山之上俯瞰故宫的图片,庄严而神秘,令人心生向往之情。材料一对于完成第二个阅读任务有很大帮助。 材料二是有关于太和门被烧和修复的故事,讲述了有关太和门的一则故事,讲述了太和门“重修”后达到可以以假乱真的效果,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材料三是一张截取了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部分内容的图片,提供了游览的参观方案,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时要关注这张图上有价值的信息。 材料四是故宫博物院的平面示意图。示意图上用阴影标示出了目前故宫还未开放的区域,完成阅读任务一时要排除这些景点,同时这张示意图对于游客制订参观路线很有帮助。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非常贴近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况。大多数时候,学生在完成某项任务时,往往不仅仅从一篇阅读材料中获取信息,而是需要从好几篇阅读材料中获取较为完整的信息。而且,这些阅读材料还有可能来源不一样,有的来源于书籍,有的来源于报刊,有的来源于网络。因此,本课将多则材料放在一起供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进行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通过前两篇课

《工业设计的魅力》教案1

《工业设计的魅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以椅子设计为突破口和载体,通过对椅子的尝试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的基本素养。 2、通过对工业产品的欣赏与评述,渗透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发展趋势及理念,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3、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与享受,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材分析: 本课以椅子设计为突破口采用尝试简单设计的方法,加深对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层层递进的方式,采用欣赏讨论分析评述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工业设计与人们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组织学生探讨工业设计包含的各类知识元素、设计理念,培养学生对工业产品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的基本美术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椅子的设计及经典设计作品的分析评述,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设计艺术欣赏方面的基本素养。 四、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激发创意 课件展示各式各样造型的椅子。 2、尝试设计,体验探究 欣赏了各式各样的椅子,那同学们最喜欢哪一把椅子呢?它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3、比较分析,讨论评述 (1)、欣赏经典的椅子设计作品 开始我们运用最简单的方法和工具材料设计了制作了造型各异椅子,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设计师设计的经典椅子设计作品。 (2)、比较分析与经典作品的差别(差距) 欣赏了琳琅满目、设计风格不同,造型各异,色彩斑斓的椅子,我们找找自己设计的作品与这些设计作品的差异。

(3)、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下设计师在设计一把特别的与众不同的椅子,一般会做怎么样选择?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造型、什么样的色彩、达到什么功能、如何才能展现自己的个性? 教师概括:实用性、审美性、功能性。 (4)、如果我们家里刚装修完成,我们怎样来布置我们的新家,需要配置那些东西? 学生答:选择灯具、椅子、桌子、床、沙发等。 选择上从:从实际用途出发,根据不同的功能选择,从外型、外观,根据个人喜好的不同来选择,从色彩上选择,配合环境来选择。 (5)、上面提到的灯具、椅子、桌子、床、沙发等这些,属于什么设计领域呢? 教师直接概括:工业设计的领域。 工业设计主要涉及照明灯具设计、家用电器产品设计、汽车设计、家具设计。这些都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6)、工业设计倡导人性化设计、绿色设计、高新科技设计,并通过对具体图例作分析。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图例)叫壶9003、瑞士军刀。 问:把柄上曲线的设计有什么作用?壶嘴上的小鸟又是用来干什么的?瑞士军刀设计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绿色设计: 生态、环保(“路线大师”巴士)。 问:“路线大师”巴士的外观设计遵循了什么色彩原理?环保体现在那方面? 高新科技设计:计算机、多媒体、机器美学(未来的苹果电脑)。 问:假如将来你是个计算机设计师,那你会怎么去设计? 4、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和分析了经典的工业设计产品,了解了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概念发展趋势以及设计理念。相信同学们对工业产品设计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理解。 给同学们提两点课后建议: (1)、收集自己身边的工业产品实物或图片资料,并对它们的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2)、自己尝试设计一个简单的工业产品。

故宫博物院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整体特征 学习以空间为序的说明方法。学习确定立足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词 学习文章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 通过对故宫的认识,培养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情况 按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物 教学难点: 以空间为序的说明方法。学习确定立足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词 作业内容 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图文并茂说皇城” 写自己的家 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介绍故宫 生: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师:同学们的介绍都很精彩。我们现在学习说明文,你觉得刚才的发言怎么修改,就算是合格的说明文了? 生:1说明顺序2说明对象的特征3围绕特征介绍4一些说明方法,使介绍更直观 整体感知: 师:阅读课文,根据内容顺序在故宫平面图上标记主要建筑物名称。 师:故宫的特点是? 生: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师: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生:空间顺序:主要南——北,辅以不同方位 师:说明结构? 生:总-分-总首尾呼应 细节探究 师: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建筑? 生:详写了三大殿,其中详写了太和殿 师:为什么详写? 生:三大殿位于中轴线上,使紫禁城的中心。太和殿是中心的中心,地位和作用最大。最能体现紫禁城特点 说明顺序是什么? 生: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师:我们写游记时常会选择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你看本文采用了哪种方法呢? 生:两者结合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11《故宫博物院》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

11《故宫博物院》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故宫中太和殿这一建筑的特点。 2.学习以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的结构特点,体会空间顺序在 说明建筑物的文章中的具体运用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学生根据方位词,理清游览顺序。 2.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并拓展其他景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故宫体现出来的封建皇权本质上的认识,培养学生对 古代人民勤劳智慧的欣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 1.详细解读太和殿部分,学习本文运用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群)的写作手法。 2.认识找准某个观察立足点并运用方位词对说明建筑物的 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1:呈现故宫的相关图片 同学们,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故宫,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们去参观,肯定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规模的宏大、建筑的精美、布局的统一。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 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都能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 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是我国现存的最 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

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它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设计意图: 补充资料,学生进一步了解故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出示课件2,词语教学: 紫禁.城(jìn) 鳌.头(áo) 金銮.殿(luán) 额枋.(fāng) 蟠.龙(pán) 攒.(cuán) 磬.(qìng) 鎏.(liú) 迥.然不同(jiǒng) 中轴.线(zhóu) 藻.井(zǎo) 3.出示课件3,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顺序。 (1)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到……” “走进……”“进了……就来到……”“从……出来……” (2)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 4.出示课件4,材料一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 ①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第一层(1—2自然段):总述故宫概况(位置、历史、规模、总特征) 第二层(3—15自然段):分述故宫宫殿建筑。 第三层(第16自然段):纵览故宫,照应前文 ②分说时,又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 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5.学生结合材料四的故宫示意图,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课文,初步理清作者是按空间顺序介绍的,结 合材料四更加直观、明了,便于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三、重点讲解太和殿。

美术《工业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美术鉴赏——外国美术鉴赏》第八课工业设计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鉴赏了解并感受工业设计产品的特点 能力目标: 经历了解、观察、讨论、头脑风暴等活动初步懂得一些评价工业产品设计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工业设计产品的设计与审美来理解现代艺术,培养审美意识与能力,提高对美的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现代工业设计的变化及特点,如何评价工业产品设计的优劣。教学难点:如何评价工业产品设计的优劣

●教学设计 环节一:情景导入 设计改变了产品的命运,赋予产品新的生命。 环节二:讲授新课 1、工业设计定义 师问:工业设计是什么?它又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方面了呢?通过一组图片近距离的看看我们身边的工业设计。 播放PPT 图片(背景音乐) 总结定义和基本属性:工业设计是大工业生产方式下,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段,遵循一定的美的规律,来创造能够满足人类物质与精神生活需求的活动。工业设计具有功能性和审美性等基本属性。 2、工业设计的历史发展

通过萌生、发展、成熟三个时期椅子的变化介绍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历程。 A 萌生时期(PPT 展示)代表人物:苏格兰以麦金托什作品:高直式座椅 教师讲解分析 师问:这样的样式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倡导简洁、抽象的几何装饰风格,更有利于机械化大生产,更合乎工业时代的审美要求。 B 成长时期(PPT 展示)代表人物:(德密斯·凡·德罗1929) 作品:巴塞罗那椅 教师讲解分析 教师总结:形式跟随功能,去除干扰和装饰。 C 成熟时期(PPT 展示)代表人物:(日柳宗理1957) 作品:蝴蝶凳教师讲解分析 教师总结:新材料、注重功能性、人文精神、民族特色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4课再见了亲人-word文档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4课再见了亲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4课《再见了,亲人》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 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再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怎么?心里难过,唱不出来?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你妈妈知道了,带着你混进敌占区,偷偷地靠近了关着老王的那所小房子。你妈妈故意跟哨兵争吵,引出那个班的敌人。你乘机钻进屋里,

解开老王身上的绳索,救出了老王。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泪了呢? 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会中国人民的友谊?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4课《再见了,亲人》词语解释 【忘怀】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 再见了,亲人 【精品教案】

14 再见了,亲人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认识“役、妮”等八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3、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体会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 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1、出示题目:“亲人”是什么意思?(有血缘关系的,关系亲密的人)谁是我们的亲人? 2、课文中的“亲人”指谁?(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鲜人民)这句话离别的话是谁说的? 3、介绍时代背景: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朝两国人民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1958年10月撤离朝鲜。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引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4、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那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二、深入研读,展示探究过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1)大娘为志愿军战士洗衣服,几夜无眠; (2)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3)小金花,为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 (4)大嫂,为挖野菜,炸伤了腿。 2、走进情境,感受体验。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①交流。学生说句子,自由谈体会。 ②重点出示: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哪里写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难和危险?大娘她们仅仅是为我们送来打糕吗?还为我们送来了什么?(鼓励、希望、信心……)抓住动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

14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情分析 备课必须先备学生,对学情的准确把握是好的教学设计必备条件。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我班学生共28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基本较高,进入五年级以后,大都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特别是实行高效课改以来,学生在搜集资料上、语言表达上、有感情朗读感悟上得到提升,具有了一定的水平,为学习本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也不是人人尽然,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还是不够扎实,从完成课外阅读作业时间与学习知识来看,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一般,班级两级分化差距还是较大的。 教具准备 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文字、图像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1.播放歌曲《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是那场战役的主题曲?(抗美援

朝中的上甘岭战役)同学们还知道有关抗美援朝的哪些战役及感人的故事呢? 2.出示题目:“亲人”是什么意思?(有血缘关系的,关系密切的人)谁是我们的亲人?(父母、爷爷奶奶等)课文中的“亲人”是谁?(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鲜人民。)“再见了亲人”这句离别的话是谁说的?(志愿军) 3.作者简介:魏巍,原名鸿杰,河南郑州人,曾用笔名红杨树。1920年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山西前线参加了八路军。1950年冬天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任随军记者。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报告文学作品。1958年志愿军回国,又写了《依依惜别的深情》。 4.教师介绍时代背景:1950年6月25 日,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战火燃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战斗。在战斗中,和朝鲜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经过中朝人民的共同努力,1953年725日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随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分批回国,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回到祖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两遍。找出直接体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段落?(4-6) 2.用多种方式学习字词。 3.听课文思考:哪些段落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并找出课文中的事例。 4.同桌交流,汇报事例。 5.教师总结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