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关心理学试题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关心理学试题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关心理学试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关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64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将心理学划分为发展心理学、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的标准是

A.研究领域B.研究主体

C.研究方法D.研究客体

2.研究者在严密控制的环境条件下有目的地给被试者一定的刺激以引发其某种心理反应,并加以研究的方法称A.测验法B.观察法

C.实验法D.个案法

3.影响组织凝聚力的最直接因素是

A.组织的利益B.组织领导人的个人魅力

C.组织成员心理满足程度D.组织内部冲突的解决状况

4.在海上飞行时,由于海天一色,飞行员找不到自然环境中的视觉参考标志,很容易将倒飞着的飞机感知为正飞的,这种知觉属于

A.幻觉B.错觉

C.空间知觉D.运动知觉

5.忌讳风俗具有强大的历史延伸力量,这种现象属于

A.社会舆论B.社会规范

C.社会文化D.社会价值

6.自制力是指

A.人对行动的目的及意义有明确而深刻的认识

B.人能迅速而合理地决断,及时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

C.人能够自觉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

D.人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一切困难去执行决定

7.“同样想学习的两门课,只能选择一门”,这种心理状态属于

A.双避式动机冲突B.双趋式动机冲突

C.趋避式动机冲突D.单趋式动机冲突

8.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56年提出的激励理论是

A.公平理论B.期望理念

C.需要层次理论D.双因素理论

9.依据动机内容的性质,可将动机分为

A.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B.高尚的动机和卑劣的动机

C.长远的动机和短暂的动机D.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10.“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多思善想、深谋远虑,有的人听风是风听雨是雨、人云亦云”,这种表现属于A.性格的情绪特征B.性格的态度特征

C.性格的意志特征D.性格的理智特征

11.公关心理学认为,在某一商店购买商品的顾客群体属于

A.行动群体B.正式群体

C.社会角色群体D.临时目标群体

12.群体成员在认识上与群体保持一致,这种情感是

A.群体归属感B.群体认同感

C.群体整体感D.群体荣誉感

13.同以后形成的印象相比,人们会对早先形成的印象予以更大的权重,这种印象形成模式是

A.累加模式B.平均模式

C.加权平均模式D.近因模式

14.在公众印象形成过程中,印象者是

A.公众B.个人

C.组织D.媒体

15.下列属于组织形象硬要素的是

A.组织成员的数量和质量B.组织的地理位置

C.组织的群体心理氛围D.组织的方针政策和管理水平

16.在组织内部的纵向沟通中,公关传播者扮演的角色是

A.领导者B.联络员

C.中间人D.粘合剂

17.下列属于感觉逆反的说法是

A.“广告做的好的不一定是好货” B.“买涨不买落”

C.“夏娃偷食伊甸园的禁果” D.“久香则臭”

18.公众态度形成的根基是

A.行为成分B.倾向成分

C.情感成分D.认知成分

19.“公关人员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称呼适当,措词委婉,目光专注,应对自如”,这种表现属于

A.社会交往态度B.社会交往技巧

C.社会交流艺术D.社会宣传技巧

20.在现实生活中,“不做朋友的敌人之朋友”已成为公理,这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属于

A.职业障碍B.关系障碍

C.环境障碍D.对等障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公共关系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区别在于

A.普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人的内在心理活动,而公共关系心理学注重考虑人的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B.普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而公共关系心理学则从公共关系活动的特定情境出发

C.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自然的、未经修饰的刺激环境所引起的(人的)心理反应及心理反应过程,而公共关系心理学则重点研究人们因公共关系活动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和心理定势

D.公共关系心理学派生于普通心理学

E.普通心理学是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22.组织心理氛围的核心内容包括

A.组织凝聚力B.组织的士气

C.组织成员的集体意识D.组织成员的主人意识

E.组织成员的传统习惯

23.情感与情绪的区别在于

A.情感具有易变性和情境性B.情感是由人的高级需要引起的

C.情感是人独有的心理活动D.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E.情感是自发的原始的心理活动

24.人们兴趣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

A.兴趣指向的差异性B.兴趣空间的差异性

C.兴趣范围的差异性D.兴趣时间的差异性

E.兴趣强度的差异性

25.群体领导心理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

A.自卑感B.竞争感

C.相容感D.优越感

E.压力感

26.群体公众心理定势的表现形式有

A.自卑B.时尚

C.流言D.舆论

E.习俗

27.下列选项中,属于印象管理理论的有

A.符号相互作用论B.个人差异说

C.自我表现论D.情景认同论

E.社会范畴说

28.刻板效应形成的途径包括

A.由认知主体类型造成B.通过第三条渠道得到的信息而形成C.由历史原因造成D.由认知对象造成

E.由地理环境造成

29.下列对公众态度进行测量的方法中,属于对广告效果进行测定的方法有

A.审查判断法B.再认识实验

C.再现实验D.投射法

E.试销

30.公关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包括

A.良好的意志品质B.充分的自信心

C.公道正派、谦虚团结D.稳定乐观的情绪

E.坚强的意志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个案法

32.果断性

33.需要

34.晕轮效应

35.社会关系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6.简述群体集体意识的特点。

37.简述从众行为与服从行为的异同。

38.简述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

39.简述公关传播的致效原则。

40.简述公众态度的直接测定方法。

41.简述公关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2.试述外部因素对公众心理的影响。

43.试述公关人员针对公众的逆反心理及行为的应对策略。

2008年4月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08年4月试卷及答案 2008年4月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试题 一、选择题:22分 1.公共关系活动受内、外环境的的制约,其中“内环境是指”(C) P7 A社会环境 B自然环境 C心理环境 D组织环境 2.直接反映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是(B)P23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B)P47 A安全需要 B自我实现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 4.将人的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属于( B)P45 A层次划分 B性质划分 C强度划分 D范围划分 5.人们购买礼品时喜欢选购一些包装精美、价格偏高的物品,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A )P71 A晕轮效应 B经验效应 C首因效应 D移情效应 6.对组织团体而言最难对付的一类外部公众往往是(B)P106 A媒介公众 B政府公众 C社区公众 D消费公众 7.微观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具有较大的( C)P111 A稳定性 B主动性 C可变性 D被动性 8.舆论导向引起的公众心理变化是( B)P112 A暂时的和稳定的 B暂时的和不稳定的 C长期的和稳定的 D长期的和不稳定的 9.“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所体现的心理防御机制是( C )P116 A压抑 B投射 C反向作用 D转移 10.在各种信息沟通网络中,最原始并作为其他沟通形式的雏形的是(B)P128 A轮形沟通 B链形沟通 C星形沟通 D根形沟通 11.由特定事件引起的比较强烈、相对短暂具有突发性的情绪称为(A)P139 A激情 B压力 C燥狂 D心境 12.利用公众的从众心理进行劝导的是( D)P159 A流泻式劝导 B冲击式劝导 C逆行式劝导 D浸润式劝导 13.感染的作用机制从根本上说在于人的(D)P179 A易受暗示性 B参与性 C主观能动性 D社会性

29657自考公关心理学考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视野中的公共关系【领会】 公关四特征(心理学角度) 1、公关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或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2、公关是公关主体为自身的根本利益或特定利益而追求沟通、理解、支持的建立人与 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过程。 3、公关是主客体双方互动的活动。 4、既然公关的主体和客体都有可能是个体的人,那么就不能够完全排除个人之间的交 往包括个人之间私底下的交往。 (二)公关心理学研究原则【领会】 1、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 2、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 3、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 4、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 (三)公关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掌握】 1、公关的客体——公众的心理 2、公关的过程——公关活动中的心理 (1)四个基本环节: 一是摸清情况,把握动态的活动环节 二是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的活动环节 三是落实任务,开展传播的活动环节 四是检查评估,总结经验的活动环节 (2)公共关系过程特点和规律 ①公共关系过程是主体主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 ②公关过程是在内外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下,由环境因素 参与其中的过程,主体的作用只有在同内外环境的作用协调一致的基础 上,才能对客体产生有效的影响。 ③公关过程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沟通或相互斗争的过 程,客体在公关活动中发挥着能动的反作用,主体充分地认知客体,并 充分地被客体所认知是公关活动取得理想成果的保证。 3、公关的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 (1)组织团体不一定是公共关系主体 (2)公共关系主体并不一定是组织团体p8 (四)公关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掌握】 1、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 2、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 3、推动公关活动的有效开展

公共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2015年版)

公共关系心理学:(现代关系之父,艾维李1903)的学科性质:公关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公共关系的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的学科,是对公关实践的总结、提升和理论化。主要研究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各种关系状态及其规律、信息沟通的现象与规律、公关活动策划、实施的方法和规律(四步工作法:调研、策划、实施、评估)。公关心理学是研究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及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公关实践的主客体特有的心理状态及其在交往中相互影响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公共关系心理: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公共关系三要素即公关活动的主体(社会组织心理)、客体(公众心理)、沟通传播(过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传播和沟通心理)。客体: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公共关系主体:组织团体是公共关系的主体或称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团体。公共关系过程: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具体表现为公共关系过程中的环节。公关心里学的特征:普适性、交叉、应用、发展。公关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公关心理学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法:系统分析、动态研究、比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口头调查和问卷调查)测验法、实验法、案例法。公关心里学研究任务分为理论任务和实践任务,理论任务是发展和完善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实践任务是(首要)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决策水平,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发展和完善公共关系学的学科体系。公众:指与某一个公关体相互联系且相互作用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总和,是公关活动中的承受者。公众必须是与组织有联系的人群,不同的社会组织有不同的公众群体,公众与社会组织的联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公众的存在形式不是单一的。公众心理具有一致性,关联性,利益性。公众心里特征:指公众在各种心理过种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稳定性、经常、根

公共关系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公共关系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 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国全国公共关系协会 (PRSA)成立的时间是 ( C ) A.1978 年 B.1955 年 C.1948 年 D.1947 年 2.现代公共关系发端于 ( B ) A. 马斯洛时期 B. 巴纳姆时期 C.艾维·李时期 D. 爱德华·伯尼斯时期 3.从公共关系实际操作的发展历史看,公共关系的管理功能首先是作为组织的( C ) A. 耳目 B. 修正者 C.发言人 D. 反馈者 4.公共关系人员所应具有的沟通交流意识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种( D ) A. 协调意识 B. 调查意识 C.环境意识 D. 信息意识 5.组织中主要负责提出公关活动目标、计划和方案,设计公共关系项目的专职人员是( D ) A. 分析人员 B. 技术人员 C.传播人员 D. 计划人员 6.在公共关系学中,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称为( C ) A. 关系 B. 舆论 C.形象 D. 观念 7.各种党派团体、职业团体、群众社团组织、宗教组织等都属于( A ) A. 互益性组织 B. 营利性组织 C.服务性组织 D. 公益性组织 8.被筛选出来的能成为公共关系工作的中心对象称为 ( A ) A. 目标公众 B. 外部公众

C.组织公众 D. 内部公众 9.“刻板印象”又称为 ( D ) A. 首因效应 B. 近因作用 C.晕轮效应 D. 定型作用 10.廉政建设、社会治安在舆论对象中属于 ( B ) A. 社会事件 B. 社会问题 C.社会冲突 D. 社会运动 11.当组织“臭名远扬”时,组织的实际形象状态为 ( D ) A. 高知名度/高美誉度 B. 高美誉度/低知名度 C.低知名度/低美誉度 D. 低美誉度/高知名度 12.下列选项属于公共关系管理过程中环境因素的是 ( C ) A. 印刷媒介 B. 组织的机构设置 C.公众对象 D. 工作方法选择 13.“意见领袖”这一重要概念来源于 ( A ) A. 两级传播论 B. “3S”论 C.把关人理论 D. 议题设置论 l4. 公关调查的对象是 ( C ) A. 社会组织 B. 消费者 C.公众 D. 受众 15.公共关系广告的主要目的是 ( D ) A. 推销产品 B. 提供服务 C.赢得经济利益 D. 确立组织形象 16.视觉识别系统 VIS 中应用最广泛、出现频率最多的要素是 ( B ) A. 标准字 B. 标志 C.标准色 D. 象征图案 17. 决定广告策划成败的关键是( A ) A. 广告创意 B. 广告定位 C.广告媒介安排 D. 广告效果测定 18. 下列选项属于政府公共关系职能的是( B )

关于公关心理学的一些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公共关系心理?它有哪些特征与特点? 答:它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 特征是不受年龄、性别、社会角色的制约,也不是某种心理过程或某种个性心理的专论,而以是否公共关系行为和公共关系活动相关为依据。 特点是可知性、情感性、自利性、广泛性。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几个方面? 1、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心理 2、公共关系的过程——公共关系活动的心理 3、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 三、公共关系心理学担负着哪些研究任务? 任务:1、理论任务是创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心理学。 2、时间任务是创造有利于开展公共关系的条件,为公共关系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心理依据和有效的方法。 3、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 4、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专业素质。 四、进行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立足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 2、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 3、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 4、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

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 一、公众心理特征的层次以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三个层次:个性心理特征、角色心理特征、群体心理特征 关系:这三个部分是相对独立又互相影响的。 1、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后两者的基础,它显示的是个体在 心理特征上与其它个体的差异,最具有稳定性与独立性。 2、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是同类公众共同心理特征的抽象,它 显示的是该类角色与他类角色在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具有 变换性与伸缩性; 3、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是公众在群体互动中产生的和个体心 理特征相对应的心理特征,它显示的是人类普遍的社会性 和群体性的特质,具有凝聚性和排他性。 4、每一个公众都具同时具备这三种心理特征,因而他们是统 一的;又必然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每一种心理特征 在不同公众身上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而他们是相对独立 的,是不能相互取代的。 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它指的是表现欲公众个体身上的最稳定的、最根本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与性格。 能力是保证公众个体成功的完成某项活动的潜能系统。 气质是公众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性格是公众个体在反映客观现实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风格和

公共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 (1)

1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价值:(1)提高社会组织对组织形象的认识和管理水平(2)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3)提高公共关系工作的水平与效果,(4)完善公共关系学的学科体系。 2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原则:a实践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创新性原则。 3 研究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方法:a观察法,b调查法c案例法d实验法,e 文献法。 4 组织成员关于组织的观念:a角色观念,b形象观念,c质量观念,责任观念,团队观念,服务观念。 5 组织成员的公共观念:指组织成员应当共同具备的与公众要素相关的心理环境心理氛围或观念系统,是社会组织在形象塑造与整体发展中对公共应用的意识。 6 公共观念:是指公关人员应当具有的对那些与组织有利益联系或利害关系的群体或个人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氛围。 7组织与公众关系的观念:指组织把握处理自我与公众间的关系的认识和思想,其中应包括舆论观念,双赢观念,沟通观念组织与公众关系不断发展变化的观念等。 7 作为组织及其成员,主要应该树立哪些组织与公众关系观念呢? 答:首先要树立舆论观念,要重视公众舆论,有意识引导公众舆论使组织在公众心目中形成良好的口碑和声誉;其次,要树立双赢观念现代社会组织要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发展是一其他社会组织的生存发展为前提的。共荣共存是社会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 8 舆论:就是相对多数的公众的看法和意见;舆论观念就是志组织及其成员要充分重视舆论对组织的形象的影响,要善于克服消极的舆论倾向积极引导舆论以利于组织的形象建设和发展。 9 双赢观念:指主体在公关活动中,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主客体关系,摆正彼此的利益关系,在利他中利己,在利己中不忘利他;公关主体应该认识到,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从长远来说应当是一种双赢关系,也只能是一种双赢关系。 10 上行沟通:指下级的意见向上级反映;下行沟通:指组织的上层领导把组织的目标、规章制度等向下传达;平行沟通指组织中各平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 11 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包括:性别角色特征;年龄角色心理特征;职业角色心理特征; 12 在需要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人的动机,人的动机直接支配着人的行为。 13 动机是指推动人去从事某种活动,并指引活动,去满足一定需要的内部动力。 14 动机的形成取决于两个因素,内在因素(需要),和外在因素(刺激或诱因)。 15 需要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原动力,而动机则是推动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 16 公众心理效应: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由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公众对某一对象共同的心理准备状态与一致的行为倾向。 17 固着性是一种特殊的心里定势,定势是指心里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18功能固着:指某人见到某个物品有一个惯常的用法后,就很难看出其他新用途。心理效应的固着性又称为习惯性或相对稳定性。 19 首因效应: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接触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会成为一种难以改变的心理效应,影响人们以后的心理和行为。 20 晕轮效应:又叫光环效应,指由认识对象具有的某一特征的泛化,推及出其他一系列或全部特征的心理定势。如:漂亮的外表、得体的衣着、风趣的谈吐、动人的微笑等都会给对方造成晕轮效应,使对方爱屋及乌或为以后进一步的交往打下基础。 21 经验效应:也叫定型效应,指公众个体在对对象进行认知时总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对对象进行认识、判断、归类的一种心理活动方式。 22 移情:把公众个体对待特定对象的好恶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相似的人和物上的心理现象。移情效应常表现为:人情效应、物情效应、事情效应。 23 论述影响公众心理效应的因素? (1)、公众的自我意识即公众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一切,包括生理自我、心里自我、社会自我,简言之是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心理状况的认识。在相互交往中每一个人都会极力维护一种与当前社会情景相吻合的形象,以确保他人对其做出使之愉快的评价。公关人员一方面要擅于控制自己的形象,另一方面也要学会识别对方的真实感情,调整自己的策略; (2)、公众的刻板印象就是对事物或人持有的呆板固定而无变通的印象,如说年轻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老年人保守迂腐等。从地域上分,认为北方人豪爽粗放,南方人精明能干。另一方面公众的刻板印象还表现为对某类事物的固定看法; (3)、公众的地域文化心理,不同的地域,由于自然条件和政治经济历史等条件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地域文化,在人们心理活动中的反映。如以乡土观念为基础的亲缘心理; (4)、公众的民族心理,由于他是人们在共同的地域上从事共同的生产劳动经济生活并在其中以共同的语言交流思想感情,经过一定的时期逐步形成的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的及心理上的东西,因而民族心理指的就是民族文化心理; (5)、公众的时尚心理,指一定时期内在某一社会文化区域一定社会成员中普遍性的生活样式,或行为模仿。作为公共关系活动来说,应注意时尚嬗变的规律。 24、公众的分类:最常见的分类是按照公众与组织的归属关系,把公众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按照公众对组织的重要性分为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首要公众是对组织的生存、发展、信誉、成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公众。 按照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独立公众 按照公众与组织的关系状态分为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25、心理换位法:通过设身处地的角色换位来了解分析公众内心心理活动的方法,即在研究时把自己放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之中去体验自己的心情。 26、认知心理学传播论的公共关系价值:1、能运用规范的或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公关传播;2、创造良好的认知环境帮助公众进行认知活动;3、公关工作人员的认知水平决定了认知结果的正确与否。 27、人际传播策略:从广义上讲,人际传播可以指除一般传播外的多有传播,狭义的人际传播即在两个或两人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它是最古老的和应用最广泛的传播方式,这种传播,任何参与者均有充分的反馈机会,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传播方式,人际传播策略是组织传播策略和大众传播策略的基础。 28、组织传播策略指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有组织有领导有秩序有目的而进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

2017年10月全国自考00449《教育管理原理》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2017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管理原理试卷 ( 课程代码 00449) 本试卷共 5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 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引 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 A C .一种活动B.一种原则.一种资源约束D.一种资源分配 2.德国的行政学着眼于国家和国家的特性,是研究管理国家的科学,其研究的管理手段主要是 A.服务手段B.经济手段 C.法律手段D.技术手段 3.教育管理原理指的是教育管理的实质及其运动的 A.基本法则B.基本规律 C.基本原则D.基本途径 4.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职能,应该是 A. 监督型管理职能B.指导型管理职能 C.计划一指令型管理职能D.指导一监督型管理职能 5.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这是教育管理的 A.权力性原则B.权变性原则 C.有效性原则D.民主性原则 6.教育政策的构成要素是教育政策方案完整性必须考虑的问题,尤其是作为行动准则的教育政策,必须做到 A .对象、目的、手段三位一体C .观念、行动、方法三位一体B.方针、策略、途径三位一体D.制定者、被执行者、内容三位一体 7.一般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是一个国家有关教育的总法。其形式称谓是A .宪法B.教育基本法 C .单行教育法D.教育行政法 8.关于教育行政执法的法律性特征理解,不正确的是

2017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017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解析 (课程代码03708) 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2.洋务派最早从事的洋务事业是( )。 A.兴办军用工业 B.兴办民用工 C.派遣留学生 D.创立新式学堂 3.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 )。 A.《国闻报》 B.《时务报》 C.《强学报》 D.《万国公报》 4.1904年至1905年,为争夺侵略权益公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是( )。 A.美国与俄国 B.美国与英国 C.英国与日本 D.日本与俄国 5.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中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是( )。 A.孙中山 B.邹容 C.章炳麟 D.陈天华 6.1922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是( )。 A.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D.省港工人罢工 7.1930年8月,邓演达领导成立的中间党派是( )。 A.中国青年党 B.中国国家社会党 C.中国******临时行动委员会 D.中国******革命委员会 8.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1934年10月开始战略转移的是( )。A.红十五军团B.红一方面军C.红二方面军D.红四方面军 9.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扩大对华侵略而发动的事变是( )。 A.九一八亊变 B.—·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10.1937年,在淞沪会战中率领“八百壮士”孤军据守四行仓库的爱国将领是( )。 A.谢晋元 B.佟麟阁 C.张自忠 D.戴安澜 11.1940年,八路军对侵华日军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战役是( )。 A.平型关战役 B.雁门关战役 C.阳明堡战役 D.百团大战 12.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双方举行的谈判是( )。 A.西安谈判 B.重庆谈判 C.南京谈判 D.北平谈判 13.1946年6月,******军队挑起全面内战的起点是( )。 A.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 B.大举围攻东北解放区 C.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 D.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 14.台湾人民为反抗******当局暴政而举行“二二八”起义的时间是( )。 A.1945年 B.1946年 C.1947年 D.1948年

公共关系学》模拟试题一(含答案)

《公共关系学》模拟试题和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市场营销学将公共关系看作是维持组织与环境之间与的一种经营策略和方法。 2.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和之间传播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3.公众关系是由组织运行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所共同构成的。 4.公共关系在本世纪年代才正式成为一门科学,作为一种职业和学科,它最早产生于国。 5.1947年,美国的大学成立了第一所公共关系学院;1952年,美国的卡特利普和森特两人出版了他们的权威性的公共关系专著,论述了" "的公共关系模式。 6.公共关系人员的性格应该是开朗、、、随和。 7.按公众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组织的影响程度,可将公众区分为非公众、公众、公众和行动公众。 S.公众这一概念特指与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或的总和。 9.形象广告是以提高组织知名度,树立组织形象为目标的公关广告。 10.使组织面临公共关系危机的情况主要有三种,即、、。

11.在政府公共关系中,所谓办事公开包括公开、公开、公开和公开办事人员。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公关组织、公关人员和受众是公共关系的主体。(_ )2.一旦脱离了社会组织的目标和需要,公共关系便毫无用处。(_ ) 3.舆论是无形的关系。(_) 4."双向传播与沟通"是现代公共关系思想和理论的精髓。(_ ) 5."清垃圾运动"的直接结果是导致公共关系的学科化。(_ )6.潜在公众是对组织持中间态度或意向不明朗的公众群体。(_ ) 7.形象设计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有固定的模式。(_ )8.口号、厂歌、厂旗等是标识形象的外显。(_ ) 9.印刷媒介是最具渗透力和扩散力的传播工具之一。(_ )10.问卷设计采用在每一问题下列出可供选择的备造答案,请调查对象选择的称为开放式。(_ )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公共关系的经营管理目标是(_) A.销售业绩 B.产品质量

2017年10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真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答案】C 【解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考点】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2. 洋务派最早从事的洋务事业是( )。 A.兴办军用工业 B.兴办民用工业 C.派遣留学生 D.创立新式学堂 【答案】A 【解析】洋务派最早兴办的洋务事业是军用工业。 【考点】洋务运动的兴起 3.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 )。 A.《国闻报》 B.《时务报》 C.《强学报》 D.《万国公报》 【答案】B 【解析】戊戌维新时期,影响较大的报纸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

【考点】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4. 1904年至1905年,为争夺侵略权益公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是( )。 A.美国与俄国 B.美国与英国 C.英国与日本 D.日本与俄国 【答案】D 【解析】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 政府却宣布“局外中立” 【考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5. 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中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是( )。 A.孙中山 B.邹容 C.章炳麟 D.陈天华 【答案】C 【解析】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歌颂革命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考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6. 1922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是( )。 A.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D.省港工人罢工 【答案】A 【解析】1922年1月,香港海员大罢工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同帝国主义势力进 行的有组织较量,成为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

公共关系学第3章自学测试题

《公共关系学》第3章自学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同步心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相同的社会阶层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学习的倾向。 2、产品形象信息:组织的产品及服务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以及公众对组织产生政策、行为的评价,具体内容包括产品的质量、价格、性能、包装、造型、售后服务等。 3、组织形象:即社会公众对组织综合评价后形成的总体印象。组织形象包括的内容很多,组组织精神、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经营作风、管理水平、人力实力、经济效益、福利待遇等,组织形象是这些要素的综合反映。 4、公共关系功能: 公共关系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塑造形象、协调关系、提高素质、优化环境四个方面。 二、判断题: 1、√ 2. √ 3. √ 4. X 三、单项选择题: 1. D 2. A 3. D 4. B 5. A 四、多项选择题:

1. ADE 2. AD 五、问答题: 1、组织的公关部门要注意收集哪些方面的信息? (P.49-51) 答:搜集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1)产品形象信息。就是组织的产品或服务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以及公众对组织生产政策、行为的评价。 (2)组织形象信息。指组织机构及人员的整体形象及其公众对组织的评价。 (3)政府信息。指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有关经济活动的立法,国务院和当地政府的各种法令、条规。 (4)媒介信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上有关本组织的信息及这些媒介本身的相关信息。 (5)竞争对手信息。竞争对手信息包括:对方的历史和现状,经营方针和发展战略,技术能力和设备状况,产品开发与销售状况,市场价格与占有情况,领导人的文化水平和能力,个人兴趣和爱好等等。 (6)市场信息。市场信息包括: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顾客及潜在顾客的分布,顾客的人数、性别、类型、收入、购买动机、消费特点、购买方式、对产品的期望等等。 (7)内部公众信息。内部公众信息包括职工对组织管理、劳资关系、福利待遇、职工教育、参与决策等方面的意见,

公关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心理学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 (四)公共关系心理学学习的内容 (五)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二、考核要求 (一)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心理学 1、识记:(1)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心理学 2、领会:(1)公共关系的特征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识记:(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领会:(1)公共关系与心理学的联系 (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 1、识记:(1)公共心理的概念 2、领会:(1)公共心理的特征 (四)公共关系心理学学习的内容 1、识记:(1)公共关系客体;(2)公共关系主体;(3)公共关系过程 2、领会:(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习内容 (五)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1、领会:(1)为什么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2)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公众心理特征概述 (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三)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 (四)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

二、考核要求 (一)公众心理特征概述 1、识记:(1)公众;(2)心理特征 2、领会:(1)公众心理特征的成分与结构 (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1、识记:(1)个性心理特征;(2)能力;(3)气质;(4)性格 2、领会:(1)了解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对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 (三)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 1、识记:(1)公众在性别、年龄、职业、不同文化水平等方面的角色心理特征 2、领会:(1)了解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对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 (四)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 1、识记:(1)群体;(2)群体领袖; 2、领会:(1)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2)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3)群体心理与群体领袖心理的关系;(4)了解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对于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 3、应用:(1)运用群体心理的原理分析所在单位的群体心理特征 第三章公众的心理倾向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公众的兴趣倾向 (二)公众的需要倾向 (三)公众的价值观倾向 (四)公众的自我倾向 二、考核要求 (一)公众的兴趣倾向 1、识记:(1)什么是兴趣;(2)兴趣的个体差异 2、领会:(1)公众兴趣在公共关系工作中的作用 (二)公众的需要倾向 1、识记:(1)什么是需要;(2)需要的特点;(3)需要的类别;(4)需要的层次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心理学

29657 公共关系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关系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关系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学科。 一、心理学视角中的公共关系具有四个特征 1、公共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或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2、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主体为自身的根本利益或特定利益而追求沟通、理解、支持的建 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过程; 3、公共关系是主体和客体双方互动的活动; 4、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都有可能是个体的人,不能够完全排除个人之间的交往包括个 人之间私底下的交往。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是应用于公共关系领域的心理学 2、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的公共关系学。 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 特点:1、可知性:表现在公共关系是一种充满主动性的行为和活动,因此对公共关系心理的认知特别是对公众心理的认知同样带有主动性。 2、情感性:公共关系活动的情感性,决定了公共关系心理的情感性。 3、自利性:维护自身利益的心理贯穿于公共关系活动始终,渗透和作用于公共关 系心理的全过程,因而构成公共关系心理的自利的特点。 4、广泛性:公共关系心理学是以行为涉及的领域作为划分依据的,因此它和同类 分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样,具有广泛性。 四、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心理 公众:公共关系的客体,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 2、公共关系的过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心理 3、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 第二节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实践的任务是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位的任务。 一、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 二、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专业素质 三、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创建和完善我国公共关系心理学 第三节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根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 一、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 二、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 三、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 四、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 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 第一节概述 一、含义:是公众心理特点的表征。 二、公众心理特征的结构 1、个性心理特征是公众心理特征结构的第一个组成部分(底层) 2、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中层) 3、实际群体的心理特征(高层) 三个组成部分是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的。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角色心理特征和群体心理特征的基础,显示的是个体在心理特征上与其他个体的差异,最具稳定性和独立性;角色心理特征是同类公众共同心理特征的抽象,显示的是该类角色和他类角色在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具有变换性和伸缩性;群体心理特征是公众在群体互动中产生的和个体心理特征相对应的心理特征,显示的是人类社会性和群体性的特质,具有凝聚性和排他性。每一个公众都同时具备这三种心理特征,因而他们是统一的,又必然是互相影响和制约的;每一种心理特征在不同公众身上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而他们是相对独立又不能互相取代的。 第二节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个体在能力上的特征 能力是使活动顺利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的范畴,最鲜明的特点是与活动的效果相联系。 良好的操作能力特征:(1)针对性,针对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入手;(2)技术性,技

2017年10月自考03350社会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 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卷 (课程代码03350)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

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现代社会研究方法要求所有关于社会的知识应当建立在对客观社会事实进行观察、实地调查或实验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纯粹思辨的基础上。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 A.目的性 B.经验性 C.理论性 D.应用性

2.下列属于集合概念的是 A.老年人B.贫困者C.残疾人 D.国家 3.探索性研究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 A.实地考察、研究设计和请教专家 B.实地考察、请教专家和假设检验 C.实地考察、请教专家和查阅资料 D.研究设计、请教专家和查阅资料 4.关于个案调查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个案调查的结论确定B.个案调查的结果可以推论总体 C.个案调查需要科学的抽样

6.关于选题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理的选题可以使有限的研究资源集中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上 B.研究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内容规定着选题 C.研究题目一旦确定,后面各个阶段的研究工作必须完全按照选题阶段确定的目标、视角及方向进行 D.选题过程的质量对研究工作的整体质量影响不大 7.下列研究对象中,可以定位在个人层次进行分析的是 A.家庭 B.组织 C.外来工群体 D.非正式群体

公共关系心理学简答题10

公共关系心理学简答题(10) 公共关系工作中如何制造和引导公众舆论? 舆论是可以制造和引导的,制造舆论和引导舆论是为了公众的注意,扩大组织影响,消除公众的某些偏见或误解 “制造舆论”在这里的含义就是制造能引起公众广泛的重大事件,就是制造新闻 “引导舆论”在这里的含义就是利用引起公众广泛议论的重大事件因势利导,使公众相信自己的看法或提出自己的想出而未说的看法制造和引导舆论一般也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这一专门的舆论工具,善于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联手制造或引导舆论,是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和引起社会轰动效应的关键 制造舆论和引导舆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举办展览会、演讲活动、赞助洗、庆典活动等都是制造舆论和引导舆论的途径和方式。一般说来,它们都要遵循符合社会的需要。迎合兴趣热点,出奇而不出格的原则,制造舆论和引导舆论都要顾及到产生的社会影响。归根到底,制造舆论和引导舆论都还是为了树立组织在社会上良好的形象,而不是不是只管知名度而不管美誉度。 集体这样一种特殊群体具有如下五个特征:1、集体是承担社会分工任务,创造社会价值的群体 2、集体是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共同目标和特定任务的群体 3、集体是成员间互相适应互相帮助、彼此友爱相处的群体 4、集体是民主和集中高度统一,自由和纪律高度统一的群体 5、集体能满足成员精神需要和其他需要、能充分发挥成员聪明才智的群体 集体是怎样影响个体:1、明显的社会促进作用2、明显的社会标定作用3、明显的社会规范作用 集体意识的形成:1、组建集体的外在形式———某种社会组织 2、明确组织的共同任务和行为规范 3、在持续的集体意识的灌输活动和集体活动中形成的集体意识 集体意识的表现:其一,承认集体利益的价值,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能顾及到集体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能积极地为集体利益作贡献 其二,遵守集体的规范,自觉地以集体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当集体中出现不遵守集体规范,危害集体行为时能站在集体的立场上分清是否 其三,和集体中其他成员友好相处,关心、帮助、团结集体中的其他成员,能避免无原则的冲突,当集体中出现冲突时能主动地发挥化解的作用 集体的集体意识(三个特点):其一,集体成员对集体具有认同感,归属感,服从组织的决定,遵守组织的章程,纪律严明,同心同德,上下级之间和同事之间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合作,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比较平等,具有良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二,集体成员对集体具有责任感、效力感,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能按质、按量、按时地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能自觉地关心集体,参与组织的管理,必要时肯定为集体作出牺牲 其三,集体成员具有共同的集体荣誉感,先进能够帮助后进,后进能够向先进看齐,很少有妒嫉,保守等不良现象,在集体取得成就是为集体而自豪,在集体中遇到挫折时不气馁、不互相埋怨而以积极的态度群策群力共渡难关

公关心理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公共关系心理?它有哪些特点? (1)公共关系心理是指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 (2)公共关系心理学具有四大特点:公共关系心理的可知性,公共关系心理的情感性,公共关系心理的自利性,公共关系心理的广泛性。2.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心理 公共关系的过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心理 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团体心理 3.公共关系心理血担负着哪些研究任务?为什么说实践方面的任务是第一位的任务? (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分为理论任务和实践任务。理论任务是创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心理学;实践任务是创造有利于开展公共关系的条件,为公共关系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心理依据和有效的方法。⑴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⑵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⑶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⑷创建和完善我国的公共关系心理学。 (2)就我国现在的情况来说,实践的任务是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位任务。既然我们承认在心理研究上比别人落后,既然我们想通过建立各种应用心理学来缩短和别人的差距,那么,就应该把应用领

域的工作目标当作自己的目标。拿公共关系心理学来说,就是要把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当作自己的目标。公共关系心理学要为公共关系的有效开展提供心理依据和科学方法。,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一项根本任务。 4.进行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应遵循哪些原则?为什么必须遵循这些原则? (1)公共关系心理学应遵遁以下原则: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发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 (2)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也就是要以公共关系实践活动为基础,以指导公共关系活动为目标。只有这样来理解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才能取得实际的意义和良好的实践。 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要依靠尊重人的心理要求、尊重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来体现,否则,影响公众态度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成为没有实际内容的“空洞的原则”。 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只有紧紧环绕于提示公共关系活动中心理现象的发展规律,才能使公共关系心理学成为一门真正的、公认的学科。 发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在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中坚持开拓创新的原则,不但对建设这门学科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提高我国的民族素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具有积极意义。

2017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2017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 (民放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 A.文化现象 B.文化内涵 C.文化事象 D.文化思潮 2.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 A.古巴人和鲜卑人 B.古巴人和羌人 C.鲜卑人和吐蕃 D.吐蕃和羌人 3.中国古代家族伦理的核心是 A.修身B,勤业C.孝梯D.尊师 4.《诗经》编成于 A.春秋时切 B.战国时期 C.汉朝 D.唐朝 5.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产生于 A.元代末期 B.明代中叶 C.清朝中叶 D.民国初年 6.在中国古代教育程序的八个步骤中,最终阶段是 A.“正心”B“修身”C“平天下”D“治国” 7.中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 A.坚持语文独立 B.坚持语文互助 C.坚持语文平等 D.坚持语文分类

8.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是隋唐确立的 A.孝廉制度 B.九品中止制 C.科举制度 D.官吏选拔制度 9.在诗歌题材上,律诗盛行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10.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五帝的谱系是 A.黄帝、鲧、高辛,尧、舜 B.黄帝、颛顼、高辛、尧、舜 C.黄帝、仓颉、高辛、尧、舜D、黄帝、高辛、尧、舜、蚩尤 11.中国铁器的普遍使用始于 A.新石器时代 B.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12.唐代以后科举制的主要形式是 A.民间推选制 B.官员推荐制 C.面向社会的公开考试 D.门阀世族世袭制 13.在中国哲学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是 A.人定胜天的观念 B. 物竞天择的观念 C.天人之分的观念 D.天人合一的观念 14.现今能见到的最早的中国汉字是 A.岩壁文 B.石鼓文 C.青铜文 D.甲骨文 15.注重人的心态部分,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的是 A.广义文化 B.狭义文化 C.民族文化 D.国别文化 16.古代识字课本《百家姓》出现于 A.唐代初年 B.北宋初年 C.明代初年 D.清代中期 17.中国农业生产文化的主体内容是 A.水利开发 B.农具应用 C.农业政策 D.农耕灌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