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物理(2)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2)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2)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2)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普通物理(2)为高年级物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本课程在学生已经掌握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的基础,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普通物理总体概念、具体分析应用能力。本课程适合于学生考硕士研究生和中学高校物理教学的复习应用需要。

本课程的总学时数为36学时。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课堂教学,系统阐述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及研究方法,进一步深化的普通物理总体概念、具体分析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各章节配备大量的例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应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三、学时分配

四、大纲内容

一、力学(10学时)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2学时]

[目的与要求]

1、充分理解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描述运动的相对性,以及运动的迭加原理。

2、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基本物理量的定义以及性质,明确这些物理量的矢量性、相对性和瞬时性。

3、掌握运动函数的物理意义及作用。

1 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1 位矢

1-2位移

1-3速度

1-4加速度

2 圆周运动

2-1 角坐标(角位置)

2-2 角位移

2-3 角速度

2-4 角加速度

2-5 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3 运动学求解的两类问题及解题方法

4 相对运动

[教学建议]

在这一章的学习过程中,要使学生深刻理解矢量及速度和加速度的的概念;在讲述参照系与坐标系的概念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分,伽略速度变换时要注意与速度的合成分解之间的区分;在讲述抛体运动时要强调运动的合成、分解与运动的独立性,并对具体解题过程作严格的规范要求。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 [2学时]

[目的与要求]

1、准确理解牛顿运动三定律的内容及实质,明确其适用范围和条件。

2、熟练掌握隔离体法求解一般动力学问题。

1 牛顿运动定律

2 SI单位和量纲

3常见的几种力

4 应用牛顿定律解题

[教学建议] 本章重点在于准确理解牛顿运动三定律的内容及实质,明确其适用范围和条件,并应选择各典型例题,运用隔离体法分析物体受力,求解一般动力学问题。通过具体解题过程,掌握分析重力、弹性力、摩擦力的概念,及惯性系的概念。

[目的与要求]

1、理解动量和冲量的概念,并分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成立的条件。

2、掌握质心及质心运动定理。

3、理解角动量的概念,掌握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4、正确理解功的概念和能量的概念,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5、掌握动能定理、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物理意义和使用条件。

6、理解保守力的概念,并掌握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与势能的关系。

1 冲量与动量定理

2 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3 动量守恒定律

4 质心

5 角动量守恒定律

6 功

7动能定理

8 势能

9机械能守恒定律

10守恒定律的意义

[教学建议]

1、要阐明动量定理的意义及与牛顿运动定律的联系;要着重介绍质点系的动量及其动量定理。 2.强调动量的矢量性。

3.要明确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基本规律。要注意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指出动量守恒定律为解决动力学问题提供了又一种途径。

4、引入角动量时,比较力与力矩、动量与角动量有助理解,强调角动量在物理学中的地位,掌握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5、充分阐明功的定义,使学生建立功的概念。关于变力的功,应该用微积分方法得出定义式。再者,势能是一个重要的但又较难掌握的概念,应讲细讲透,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掌握。

6、阐明功和能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7、要指出动能定理、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为解决动力学问题提供了一种途径;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一条基本的力学定律,而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以及其它自然科学中的一条普遍规律。

[目的与要求]

1、确切理解描写刚体定轴转动的基本物理量,掌握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2、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掌握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定恒定律。

3、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1 刚体的运动

2 刚体的定轴转动定律

3转动惯量的计算

4刚体定轴转动定律的应用

5 转动中的功和能

6 对定轴的角动量守恒

[教学建议]

本章的重点是刚体的定轴转动,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转动定理,并能较熟练地解决定轴转动的力学问题。刚体是个特殊的质点系;从几何上看,其上任意两点的距离不变;从物理上看,其内力的功之和为零。因此,质点系的动力学规律对刚体都是适用的。在教学中,对其具体的定律定理表达式可与质点的有关定律定理表达式进行比较,有助于灵活运用与记忆。最后,通过复习总结,使学生理解刚体定轴转动的规律和质点运动的规律之间的联系。

第六章狭义相对论 [2学时]

[目的与要求]

1、明确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

2、理解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3、掌握狭义相对论动力学的几个结论。

1 牛顿相对性原理和伽俐略变换

2 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

3同时性的相对性和时间延缓

4 长度收缩

5 洛伦兹变换

6 相对论速度变换

7 相对论质量

8 相对论动能

9 相对论能量

10动量和能量的关系

[教学建议]

1、向学生初步介绍狭义相对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2、本章的重点是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定,相对论的时空观。

3、本章的难点是同时的相对性和时钟的延缓,要通过实例通俗地加以分析阐明。

二、热学(6学时)

第一章气体动理论 [2学时]

[目的与要求]

1、对分子无规则热运动有一个清晰的图象;熟悉和气体动理论的两个基本公式——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及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式,理解压强和温度的微观本质。

2、理解平衡态下气体分子运动的统计规律及非平衡态下的迁移现象。

3、理解自由度概念,掌握能量均分定理。

1 理想气体的压强

2 温度的微观意义

3能量均分定理

4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5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的实验验证

6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教学建议]

1、以经典动力论为基础,从微观的角度,用统计的观点,定量分析理想气体的压强是本章的第一个重点。在分析推导过程中,应更多着眼于观点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确切理解压强和温度的微观实质。

2、应透彻分析自由度的概念,要求学生掌握能量均分定理。

3、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率不作理论推导,着重阐明速率分布的物理意义,使学生切实理解气体分子三种速率的平均统计意义。

4、要使学生了解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度的概念。

第二章热力学基础 [2学时]

[目的与要求]

1、理解内能、功和热量等概念;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它在理想气体各准静态等值过程中的应用。

2、理解循环过程及能量转换关系。

1 准静态过程

2功

3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

4 热容

5 绝热过程

6 循环过程

7卡诺循环

8 热力学第二定律

[教学建议]

1、着重讲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物理意义及其对理想气体的应用,并配合习题课,使学生反复练习,熟悉掌握。

2、使学生了解循环过程的一般概念,着重讨论卡诺循环,掌握理想气体可逆卡诺循环效率公式。

3、着重讨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物理表述,指出该定律的意义在于揭示孤立系统中实际宏观过程进行的条件和方向。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卡诺定理的内容和意义。

三、电磁学[12学时]

第一章静电场 [2学时]

[目的与要求]

1、理解电荷的性质;掌握库仑定律的表达式及适用范围和条件。

2、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叠加原理、计算方法。

3、阐明高斯定理静电场的基本定理。

4、阐明环路定理是静电场的基本定理

5、掌握电位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与电场两者之间的关系。

6、理解静电场的能量。

1 电荷

2 库仑定律与叠加原理

3电场和电场强度

4 静止的点电荷的电场及其叠加

5 电场线和电通量

6 高斯定律

7 利用高斯定律求静电场的分布

8 电势差和电势

9 电势叠加原理

[教学建议]

1、明确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属性,阐明电荷的量子性及电荷守恒定律。

2、库仑定律是静电场的基本定律,要掌握库仑定律的矢量表达式,明确“点电荷”物理模型的概念和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

3、电场强度是静电场的基本物理量,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它的定义,明确是矢量,服从矢量迭加原理,要求掌握电场强度的基本计算方法。

4、高斯定理是静电场的基本定理,要求透彻分析高斯定理的物理意义,并结合实例加深理解。指出应用高斯定理求解场强的条件。

5、电势是静电场的基本物理量,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它的定义,明确是标量,服从标量迭加原理;要求掌握其基本计算方法。掌握电场强度和电势梯度间的关系,

6、阐明环路定理是静电场的基本定理。

第二章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2学时]

[目的与要求]

1、阐明导体与静电场相互作用的规律及性质。

2、明确孤立导体和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及计算,理解电容器储能的本领

3、阐明电介质与静电场相互作用的规律及性质。

4、掌握关于电位移的高斯定律

5、理解电场的能量与能量密度。

1 静电场中的导体

1-1 静电感应、静电平衡条件

1-2 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电荷的分布

1-3 静电屏蔽

2 电容电容器

2-1 孤立导体的电容

2-2 电容器

2-3 电容器的串、并联

3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电极化强度

3-1 电介质对电容的影响

3-2 电介质的极化

3-3 电极化强度

3-4 极化电荷与退极化场

4 电位移 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5 静电场的能量 能量密度

5-1 电容器储能

5-2 能量密度和静电场的能量

[教学建议]

1、着重讲授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的基本条件是0 内E ,明确由它和静电场的两个基本定理导出的静电平衡导体的几点基本性质。说明封闭导体壳内外电场分布的情况和静电屏蔽问题。

2、掌握孤立导体和电容器的电容的概念,掌握电容器电容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说明电容器串、并联的特点及其应用;要求学生深刻理解电容器具有贮存电荷和贮存电能的本领。

3、使学生了解电介质极化的微观机制,掌握电极化强度P

的物理意义及极化规律。着重讲授束缚电荷的概念以及引入电位移D 的意义,要求学生掌握E ,D ,P 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介质中的高斯定

理,学会有介质存在时场的讨论方法。

4、明确电场作为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具有能量。

第三章 稳恒电流 [2学时]

[目的与要求]

1、理解稳恒电流产生的条件;理解电流密度和电动势的概念。

2、熟练掌握欧姆定律及其微分形式。

1 电流 电流密度

1-1电流

1-2电流密度

1-3电流的连续性方程、稳恒电流条件

2 电阻率 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

3 电源 电动势

4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5 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建议]

建立在中学时有关电路方面知识的基础上,澄清并加深电流、稳恒电流、电动势等概念。并要使学生理解稳恒电场的概念及与静电场的异同,明确稳恒电流的条件,理解其数学表达式的物理意义。在此基础上,会计算含有电源的简单电路,并且在计算此类问题时,一定要强调使用相互关联的电势降落或电势升高的规则。并学会用场的观点去阐述电路的原理。

第四章稳恒磁场 [2学时]

[目的与要求]

1、理解和掌握稳恒磁场的基本定律——毕奥-萨伐尔定律。

2、充分理解磁场中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是本章的两条基本定理。

3、掌握磁场对载流导线和带电粒子的作用力以及带电粒子在均匀磁场中的运动规律及应用。

1 基本磁现象

2 磁场磁感强度

3 毕奥-萨伐尔定律

3-1 毕奥-萨伐尔定律

3-2 毕奥-萨伐尔定律应用举例

4 磁通量磁场的高斯定理

4-1 磁感线

4-2 磁通量,磁场中高斯定理

5 安培环路定理

5-1 安培环路定理

5-2 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举例

6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所受的力——洛仑兹力

6-1 洛仑兹力

6-2 带电粒子在均匀磁场中的运动

7 载流导线在磁场中的受的力——安培力

8 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

9 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举例

9-1 电子比荷的测量

9-2 回旋加速器

9-3 霍耳效应

9-4 质谱仪

10 运动电荷的磁场

[教学建议]

磁感强度B 是本章的基本物理量,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逐步达到对B 物理意义有深刻的理解;毕

奥-萨伐尔定律是本章的基本定律,要透彻分析毕-萨定律矢量的物理意义,并用以计算载流导线的磁场分布;着重理解安培环路定理的意义,并能利用它求具有一定对称性的电流的磁场分布。

在本章中,牵涉到有关计算的问题比较多,有关计算,一定要注意在理解定理本身的适用条件及意义的基础上,并强调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才能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第五章 磁介质 [2学时]

[目的与要求]

1、了解磁介质对磁场的影响。

2、理解磁介质中安培环路定理的意义。

3、了解铁磁质的一些特性。

1 磁介质 磁化强度

2 磁场强度 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

3 铁磁质

3-1 磁畴

3-2 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

3-3 强磁性材料

[教学建议]

本章的重点在于了解磁介质磁化的微观机制的基础上理解磁场强度的定义及其环路定理的意义。要强调注意H 是一个辅助物理量没有直接的物理意义,H 的环流只与传导电流有关,但H 本身一般不是仅由传导电流决定;有介质存在时安培环路定理是描述磁场性质的基本定理之一,也是普遍的电磁场方程之一,要着重讲解;对于铁磁性介质的讨论以介绍磁化曲线的磁滞回线为主,适当介绍磁畴。要求学生明确铁磁质的磁化率和磁导率不是常数。

第六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 电磁波 [2学时]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明确产生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本质是洛仑兹力和涡旋电场,并比较涡旋电场与静电场的异同点。

2、了解自感和互感现象,理解磁场具有能量。

3、理解位移电流和麦克斯韦电磁场的基本概念。

4、了解电磁波产生与传播的条件和电磁波的基本性质。

1 电磁感应定律

1-1 电磁感应现象

1-2 电磁感应定律

1-3 楞次定律

2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2-1 动生电动势

2-2 感生电动势,涡旋电场

2-3 电子感应加速器

2-4 涡电流

3 自感和互感

4 磁场的能量

5 位移电流,电磁场基本方程的积分形式

5-1 位移电流

5-2 电磁场,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的积分形式

6 电磁振荡

7 电磁波

7-1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7-2 电磁波的能量

7-3 电磁波谱

[教学建议]

1、可以结合演示实验分析电磁感应现象,讲解楞次定律。透彻分析本章的基本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物理意义。

2、明确产生动生电动势的本质是洛仑兹力,掌握动生电动势的计算方法。着重讲授涡旋电场这一重要概念,明确它是产生感生电动势的本质,明确它与静电场的区别。简单介绍涡电流的热效应和磁效应。

3、掌握L和M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4、明确磁场作为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具有能量。

5、着重讲解位移电流的物理本质,明确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电磁场运动遵守的普遍规律。

6、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及一些普遍特性,比较电磁波与机械波的异同。

四、振动与波 [4学时]

第一章机械振动 [2学时]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描述谐振动的特征量,从而建立谐振动方程。

2、掌握描述谐振动的旋转矢量法和图线表示法。

3、掌握谐振动合成的特点和规律,了解阻尼振动,强迫振动和共振的发生条件和规律,

1 谐振动

2 谐振动中的振幅周期频率和相位

3 旋转矢量

4 单摆和复摆

5 谐振动的能量

6 谐振动的合成

6-1、同方向同频率谐振动的合成

6-2、同方向同频率多个谐振动的合成

6-3、两个同方向不同频率谐振动的合成

6-4、两个相互垂直的同频率的谐振动的合成

6-5、相互垂直的不同频率的两个谐振动的合成

7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

[教学建议]

本章中简谐振动是一个重点内容,它的三个特征量中相位又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讲解。对于简谐振动的动力学方程部分要注意解题的思路,强调简谐振动的动力学定义;明确矢量图解法有助于形象地理解简谐振动的规律和进行简谐振动的合成,但这仅仅是一种研究振动的方法和工具。定性讨论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

第二章机械波 [2学时]

[目的与要求]

1、确切理解描述波动的物理量及平面简谐波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

2、熟练掌握波的干涉原理;明确驻波形成条件和特点。

1 机械波的几个概念

1-1 横波和纵波

1-2 波长、周期、频率、波速

2 简谐波的波动方程波的能量

3 惠更斯原理波的衍射

3-1 惠更斯原理

3-2 波的衍射

3-3 波的反射和折射

4 波的干涉

4-1 波的叠加原理

4-2 波的干涉

5 驻波

5-1 驻波的产生

5-2 驻波方程

5-3 相位跃变

5-4 弦线上的驻波

6 多普勒效应

[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能充分理解振动与波动的区别和联系。

2、本章的重点是平面简谐波,要求学生掌握平面简谐波的规律,深刻理解频率、波长、波速等波动物理量。

3、可结合演示实验讲授波的衍射、干涉与驻波。

五、光学 [4学时]

第一章波动光学 [4学时]

[目的与要求]

充分理解和掌握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有关的现象、性质和规律。

1 相干光源

2 杨氏双缝实验双镜洛埃境

3 光程薄膜干涉

3-1 光程和光程差

3-2 薄膜干涉

4 劈尖牛顿环

5 迈克耳孙干涉仪

6 光的衍射

6-1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6-2 菲涅耳衍射和夫琅和费衍射

7 单缝衍射

8 圆孔衍射光学仪器的分辨率

9 衍射光栅

9-1 光栅

9-2 光栅衍射条纹的形成

9-3 衍射光谱

10 X射线的衍射

11 自然光偏振光

11-1 自然光,偏振光

11-2 偏振片,起偏与检偏

12 反射光与折射光的偏振

13 马吕斯定律

14 双折射偏振棱镜

14-1 双折射的寻常光和非常光

14-2 尼科耳棱镜

14-3 人为双折射现象

14-4 惠更斯原理对双折射现象的解释

14-5 1/4和1/2波片

15 偏振光的干涉

15-1 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

15-2 偏振光的干涉

[教学建议]

1、着重讲解相干光的条件,并通过实现相干光束的方法(分波阵面法和分振幅法)具体理解这一条件。

2、要求学生理解光程的意义。熟悉掌握各类干涉现象(杨氏双缝干涉,等倾干涉,等厚干涉)中光程差与干涉条纹性质的关系,不仅要分析条纹的分布而且能掌握光程差的变化和条纹移动的关系,并在介绍干涉仪时加以训练。

3、要求学生掌握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子波相干迭加的思想;了解半波带法;能用夫琅和费单缝衍射的光强公式讨论衍射花样;掌握光学仪器分辨率的意义;在介绍衍射光栅后,要比较干涉和衍射的区别和联系。

4、通过偏振现象的学习,明确光的横波性。要掌握和理解自然光和偏振光的概念、产生和检验偏振光的方法;要掌握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掌握马吕斯定理,会用它进行计算;了解双折射现象,能用惠更斯作图法确定单轴晶体中o,e光的传播方向,理解1/2波片和1/4波片的作用。

5、偏振现象平时不易观察到,讲授时应加强演示实验。

六、近代物理 [2学时]

第一章量子物理 [2学时]

[目的与要求]

1、了解经典物理理论在说明热辐射现象、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氢原子核型模型所遇到的困难。理解普朗克量子假设、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设的内容和意义,理解氢原子玻尔理论。

2、理解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了解德布罗意假设和不确定关系。

3、了解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的物理意义。

1 黑体辐射普朗克量子假设

1-1 黑体辐射

1-2 斯特藩-玻耳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

1-3 黑体辐射的瑞利-金斯公式经典物理的困难

1-4 普朗克假设,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

2 光电效应

3 康普顿效应

4 氢原子光谱的规律性

5 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5-1 原子的核型结构

5-2 氢原子经典核模型的困难

5-3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5-4 玻尔氢原子理论的困难

6 弗兰克-赫兹实验

7 德布罗意波

7-1 德布罗意假设

7-2 德布罗意假设的实验证明

7-3 德布罗意波的统计解释

8 不确定关系

9 量子力学简介

9-1 波函数

9-2 薛定谔方程

9-3 一维势讲问题

10 激光

10-1 自发辐射,受激辐射和自发吸收

10-2 激光原理

10-3 激光器

10-4 激光的特性和应用

[教学建议]

1、概括了解建立量子概念的初期发展过程,掌握能量子概念。

2、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是光量子性的主要实验证据,是本章的重点。指出用经典波动的理论解释的困难,会用爱因斯坦光量子说进行解释。

3、了解氢原子的玻尔理论,理解能级的概念。

4、阐述德布罗意假设,通过实验验证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波粒二象性的概念。

5、简单介绍量子力学,使学生对量子力学的概念、观点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有一些初步了解。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

1、教材:程守洙、江之永主编,《普通物理学》(第五版),(2002,高等教育出版社))

2、赵丽萍、李红艳,《普通物理学习指导与题解》(2002,山东大学出版社)

大学物理B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B(2)》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第5章:真空中的静电场 课程内容: 1、电荷和电场库仑定律 2、电场强度场强的叠加原理连续分布电荷的场强 3、电场线电通量高斯定理高斯定理的应用 4、静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电势的叠加原理场强与电势的关系※ 5、电偶极子 6. 电流和电流密度欧姆定律电动势 基本要求: 1、掌握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以及场的叠加原理。 2、掌握用叠加原理计算简单的典型的场源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3、理解高斯定理和环路定律,能熟练地用高斯定理求具有特殊对称性分布电荷的场强。 4、掌握电场力的功与电势差和移动电荷之间的关系。 5、理解电场是保守力场。 6、掌握电势与场强的积分关系。 7、了解解电场线、等势面的概念。 8、了解场强和电势梯度的关系。 9、了解电偶极子,电偶极矩的概念。 10、理解电流、电流密度、电动势的概念。 11、掌握欧姆定律 本章重点: 1、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场的叠加原理。 2、掌握高斯定理和环路定律的应用 3、会计算电场力的功。 4、电流密度、欧姆定律 本章难点: 1、利用叠加原理计算简单的典型的场源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2、用高斯定理求具有特殊对称性分布电荷的场强。 模块分类及要求:

※第6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课程内容: 1、静电场中的导体 2、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3、电位移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4、电容电容器 5、静电场的能量能量密度 6、静电的应用 基本要求: 1、理解导体静电平衡条件及导体表面电荷分布。 2、掌握电容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能计算平板、球、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 3、了解电介质极化的微观解释和极化强度矢量。 4、理解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和各向同性介质中电位移与电场强度的关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最新)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最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目录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探索自然具有普遍意义学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到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这对于他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现代生活,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物理课是普通高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物理教学应该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实现普通高中的任务和培养目标更好地作出贡献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习物理学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 (2)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志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课程安排 本大纲提供两类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适应不同学校和具有不同兴趣特长的学生的需求 必修物理课基本要求的物理课,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简称类物理课 必修加选修物理课较高要求的物理课,适合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简称类物理课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内容应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普通高中属于高层次的基础教育高中物理课应该强调加强基础,把那些最重要最基本的主干知识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应当随着时代而有所更新要处理好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关系,适当增加近代物理的内容,并在经典物理知识的教学中注意渗透近代物理的观点,开阔学生的思路和眼界 物理知识有广泛的应用,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与基础知识联系密切的实际知识要引导学生弄清实际问题中的物理原理要介绍与基础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现代科学技术成就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I)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类大学生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它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理基础知识及常用的物理方法。在课程学习中,要求以应用为目的,加强与实际应用较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训练。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具有较完整的物理理论基础和比较熟练的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质点运动学 1.理解质点模型和参照系等概念。 2.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位置矢量、位移、路程、速度、加速度等。 3.能借助于直角坐标系熟练地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和加速度。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瞬时 性、矢量性和独立性等基本特性。 4.掌握圆周运动的角量表示及角量与线量之间的关系。能够计算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和角加 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5.了解相对运动的基本概念,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二)牛顿运动定律 1.理解牛顿运动三定律的物理内容,了解其适用范围。 2.能够使用隔离法分析物理对象,熟练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和解决基本力学问题。 (三)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1.掌握动量、冲量的概念,明确其物理意义,并熟练应用动量原理、动量守恒定律求解质点在平面 内的动力学问题。 2.理解功、动能、势能、保守力和机械能概念,明确其物理意义,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3.掌握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功能原理、能量守恒定律及其意义。 (四)刚体的转动 1.了解刚体模型和刚体的基本运动,理解刚体运动与质点运动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描述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坐标、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概念及其运动学公式。 3.理解转动惯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能够计算典型几何形体的转动惯量。 4.理解转动定律,能够结合力矩概念构造动力学方程求解定轴转动的问题。 5.理解力矩的功,刚体的转动动能,刚体的重力势能等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 恒定律解决刚体定轴转动的问题。 6.理解刚体的动量矩(角动量)概念,能计算刚体或质点对固定轴的动量矩。理解动量矩守恒定律 及其适用条件,并能对含有定轴转动刚体在内的系统正确应用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五)机械振动 1.理解谐振动模型,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及描述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量:频率、相位、振幅的 意义及确定方法,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掌握旋转矢量法,并能用以分析有关问题(如确定初相、运动时间、写出振动方程)。 3.理解两个同方向、同频率谐振动合成的规律,以及合振动振幅极大和极小的条件。了解两个互相 垂直、同频率和不同频率谐振动的合成规律,了解李萨如图形。 (六)机械波 1.理解描述波动的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及各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掌握根据已知质元的振动表达式建立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的方法以及波 函数的物理意义,理解波形图线。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等概念。 3.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掌握波的相干条件,能应用位相差和波程差的概念分析和确定 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4.理解驻波及其形成的条件和特点,建立半波损失的概念,了解驻波和行波的区别。 (七)波动光学 1.了解原子发光的特点,理解光的相干条件及获得相干光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2.掌握光程概念以及光程差与相位差的关系,了解反射时产生半波损失的条件。能正确计算两束相 干光之间的光程差和相位差,并写出产生明条纹和暗条纹的相应条件。 3.掌握杨氏双缝干涉的基本装置和实验规律,了解干涉条纹的分布特点及其应用,并能做相应的计 算。掌握薄膜等厚干涉的规律及干涉位置的计算,理解等倾干涉条纹产生的原理,了解薄膜干涉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 4.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及其对光衍射现象的定性解释。了解分析单缝夫琅和费衍射的半波带法, 能够根据衍射公式确定明、暗条纹分布。了解光栅衍射条纹的成因和特点,掌握光栅公式,了解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实验课程编号:110309 课程性质:基础必修课 课程属性:工科各专业本科生必修 教材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指导书名称: (无) 课程总学时:56 实验总学时:56 开设实验项目数:17 总学分:3.5 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第2学期,二年级第1学期 适用专业:工科各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本大纲主撰人:凌亚文 审核人:王占民 一、 课程的目标及基本要求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展及其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 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 为了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要求,需要培养大量有创造性的工程技术人才。为此要求工科大 学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较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 而且还要具有能从事现代科学实验的较强能力。 物理实验是学生入学后,受系统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一系列实验训练的重要基础。因此, 在整个物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实验技能的训练,物理实验应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 重要的地位,而不是作为理论课的附属环节。 二、 课程实验的目的要求 在一定的物理知识和中学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础训练。要 求学生弄懂实验原理,了解一些物理量的测量方法。要求学生熟悉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 并了解使用方法。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判断实验结果,并能写出比较 完整的实验报告。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本领和独立工作能力。并通过实验中 的观察、测量和分析,加深对物理学中某些概念、规律和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 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爱护国家财产、遵守纪律的优良品德。 三、 适用专业 工科各专业本科生。 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负责人:史彭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打印版)

六、必修加选修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说明 (1)必修加选修物理课是较高要求的物理课,要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必修加选修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完全覆盖必修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其中从“1.直线运动”至“8.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教学内容和要求与必修物理课完全相同。 (2)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必修加选修物理课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要求分为两个层次。 A层次:较低要求的层次。所列知识的内容,在高中阶段不宜深入展开,或在初中阶段已经作过较为详细的讨论。 B层次:较高要求的层次。 带*号的内容为选学内容,教学中鼓励多选,要求至少选学6课时。 (4)在下表“演示”栏中主要列出了演示实验。其他演示手段由教师自行确定。为了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有的演示实验可以安排为学生随堂实验,采取边教边实验的方式进行,以利于学生仔细观察现象,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这类学生随堂实验,一般以定性观察为主,在定量方面不作过高的要求。 (5)按课程计划规定,总课时为306课时,建议安排:讲课184课时(含学生随堂实验),学生实验35课时,课题研究(5个课题)20课时,机动67课时(含学生自主安排的时间)。 下面列出的是必修加选修物理课结束时所应完成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1. 直线运动 2. 力

说明:关于滑动摩擦力,可以介绍动摩擦因数;关于最大静摩擦力,可作定性介绍。 3. 牛顿运动定律 说明:在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的教学中,可以介绍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4.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说明:1. 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可以直接给出。 2. 在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航天技术等现代科技,要强调人类对天体运动的认识过程,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对人类认识的意义。 5. 动量 说明:教学中适当进行一维情况下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练习;关于二维情况,可以通过照片等进行介绍。 6. 机械能

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物理教学大纲(128)汇总

“大学物理(A)”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University Physics 课程编号:PHYS1009 课程类型:必修 学时:128 学分:8 适用对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高中物理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大学物理(吴百诗主编)科学出版社 参考书:吴锡珑主编“大学物理教程”高教出版社 程守洙主编“普通物理学”高教出版社 张三慧主编“大学物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础最普遍运动形式(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微观粒子运动等)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发展的基础。 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它所包括的经典物理、近代物理和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上应用的初步知识等都是一个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因此,大学物理课是我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必修基础课。 开设大学物理课程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这对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才素质等,都会起到重要作用。学好物理课,不仅对学生在校的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等,都将发挥深远影响。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对大学物理课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够正确地理解,并且有初步应用的能力。 2.通过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如通过对自然现象和演示实验的观察等途径,培养学生从复杂的现象中抽象出带有物理本质的内容和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运用理想模型和适当的数学工具定性分析研究和定量计算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获取知识与进行知识更新的能力,联系工程实际应用的能力等。 3.在理论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情况精讲基本内容,有些内容可安排学生自学或讨论,并要安排适当课时的习题课;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录像等形象化教学手段,应尽量发挥计算机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处理好与中学物理的衔接与过渡,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避免和中学物理不必要的重复。在与后继有关课程的关系上,考虑到本课程的性质,应着重全面系统地讲 授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不宜过分强调结合专业。

大学物理《普通物理学简明教程》第十二章电磁感应电磁场

大学物理《普通物理学 简明教程》第十二章 电磁感应电磁场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第十二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 问题 12-1 如图,在一长直导线L 中通有电流I ,ABCD 为一矩形线圈,试确定在下列情况下,ABCD 上的感应电动势的方向:(1)矩形线圈在纸面内向右移动;(2)矩形线圈绕AD 轴旋转;(3)矩形线圈以直导线为轴旋转. 解 导线在右边区域激发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 面向里,并且由2I B r μ0=π可知,离导线越远的区 域磁感强度越小,即磁感线密度越小.当线圈运 动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的方向由楞次定律确定. (1)线圈向右移动,通过矩形线圈的磁通量减少,由楞次定律可知,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2)线圈绕AD 轴旋转,当从0到90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小,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从90到180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大,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为逆时针. 从180到270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少,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为顺时针.从270到360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大,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2)由于直导线在空间激发的磁场具有轴对称性,所以当矩形线圈以直导线为轴旋转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感应电动势为零. 12-2 当我们把条形磁铁沿铜质圆环的轴线插入铜环中时,铜环内有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场吗 如用塑料圆环替代铜质圆环,环中仍有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场吗 解 当把条形磁铁沿铜质圆环的轴线插入铜环过程中,穿过铜环的磁通量增加,铜环中有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场产生;当用塑料圆环替代铜质圆环,由于塑料圆环中的没有可以移动的自由电荷,所以环中无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场产生. 12-3 如图所示铜棒在均匀磁场中作下列各种运动,试问在哪种运动 中的铜棒上会有感应电动势其方向怎样设磁感强度的方向铅直向 C I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探索自然具有普遍意义。学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到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这对于他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现代生活,继续学习科学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 物理课是普通高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物理教学应该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实现普通高中的任务和培养目标更好地作出贡献。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 (2)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志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课程安排 本大纲提供两类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适应不同学校和具有不同兴趣、特长的学生的需求。 必修物理课基本要求的物理课,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简称Ⅰ类物理课。 必修加选修物理课较高要求的物理课,适合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简称Ⅱ类物理课。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内容应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普通高中属于高层次的基础教育。高中物理课应该强调加强基础,把那些最重要、最基本的主干知识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应当随着时代而有所更新。要处理好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关系,适当增加近代物理的内容,并在经典物理知识的教学中注意渗透近代物理的观点,开阔学生的思路和眼界。 物理知识有广泛的应用,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与基础知识联系密切的实际知识。要引导学生弄清实际问题中的物理原理。要介绍与基础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现代科学技术成就。 学生不仅要学到物理知识的结论,而且应该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了解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深入的。在展开教学内容时要介绍一些历史背景和物理思想的演化。 教学内容的程度和分量应该难易适度、负担合理,课时安排要留有余地,以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四、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要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培养质疑的习惯。要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都能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和发展。 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教师讲课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出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鼓励和指导他们主动地、独立地钻研问题。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72201008/72201009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英文名称: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s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 72学时 学分: 2分 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物理实验课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教育的入门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物理实验基础知识 的同时,受到严格训练,掌握初步的实验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并掌握一些基本仪器的使 用方法。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 力学部分

热学部分 电磁学学部分

光学部分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基础知识 测量与误差,主要讲述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力学部分 实验一长度的综合测量 1.目的要求 练习使用测长度的几种常用仪器,练习做好记录和计算不确定度。 2.方法原理 用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测滚珠的直径和圆柱管的内外半径和高度。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滚珠、圆柱管。 4.掌握要点 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的使用方法及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 5.实验项目: (1)用游标卡尺测圆柱管的内外半径及高度,并计算其体积。 (2)用螺旋测微仪测滚珠的直径。 (3)不确定度的计算。 实验二单摆 1.目的要求 用停表和米尺,测单摆的周期和摆长,并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 2.方法原理

g l T π2= ()()2 22)(?? ? ??+??? ??=t t u l l u g g u 。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单摆、停表、钢尺。 4.掌握要点 测量单摆周期的注意事项、重力加速度的不确定度的计算。 5.实验项目: (1)用游标卡尺测小球的直径。 (2)用钢尺测悬线的长度。 (3)用停表测单摆的周期(不改变摆长,测5次,每次30个周期的时间) (4)计算重力加速度和它的不确定度。 (4)改变摆长,测单摆的周期,用作图法算出重力加速度。 实验三 测重力加速度 1.目的要求 掌握几种测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2.方法原理 自己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自由落体装置、数字毫秒计、光电计时装置 ,单摆 气垫导轨。 4.掌握要点 掌握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5.实验项目: (1)根据原理设计实验方案。 (2)记录实验数据 (3)数据处理及不确定度的计算。 实验四 密度的测定 1.目的要求 熟练掌握物理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掌握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 2.方法原理 v m = ρ,质量用天平称量,体积用阿基米德定律求出。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物理天平,游标卡尺、比重瓶,小烧杯、温度计、酒精、不规则玻璃块。 4.掌握要点 物理天平的调节和方法、测量密度的两种方法: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 5.实验项目: (1)学习调整和使用物理天平。 (2)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固体的密度。 (3)用比重瓶法测酒精的密度。 实验五 拉伸法测杨氏弹性模量 1.目的要求 用伸长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学习光杠杆原理并掌握使用方法。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模式 (1) 一级物理实验(基础物理实验) (3) 二级物理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4) 三级物理实验(现代物理实验技术) (5) 四级物理实验(研究型实验) (7) 开放实验 (8) 物理学在人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实验为物理学的基础,它反映了理工科实验的共性和普遍性问题,在人才科学素质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世纪中叶以来,以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空间科学、材料科学等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新的综合化趋势已成为科学发展的主流。因此,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必须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大学物理实验作为大学生在进校后的第一门科学实验课程,不仅应让学生受到严格的、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的创新能力。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模式 1.素质教育为目标,建立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 打破了传统的力、热、电、光、近代物理实验教学的封闭体系。建立以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组成的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授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逐级提高的四级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每一级物理实验大致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不同的级标志着不同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水平。使学生从较高起点进入大学物理实验,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向科学的高峰。 2.注重物理实验的时代性与先进性,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物理实验必须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也才能使现代科技进步的成果渗透到传统的经典课程内容之中,例如将计算机技术、光纤技术、磁共振技术、核物理技术、X射线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光谱技术、真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现代技术及科研成果融用于学生物理实验之中。 3.营造培养创新人才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和环境)

上海高中物理教学大纲

上海高中物理教学大纲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上海市高中物理教学大纲 1.直线运动 a)质点物理模型 B b)路程位移 B c)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B d)用DIS测定位移和速度(学生实验) B e)加速度 B f)用DIS测定加速度(学生实验) B g)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 h)自由落体运动 B i)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 A j)匀变速直线运动 C k)竖直上抛运动 C 2.力和物体的平衡 a)形变 A b)弹力 B c)互成角度的两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定则 B d)研究共点力的合成(学生实验) B e)力的分解 B f)共点力的平衡 B g)滑动摩擦力 B

h)静摩擦力 A i)共点力的平衡 C 3.牛顿运动定律 a)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B b)用DIS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学生实验) C c)牛顿第二定律 C d)牛顿第三定律 B e)国际单位制 A f)牛顿对科学的贡献 A g)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A h)爱因斯坦对科学的贡献 4.圆周运动与万有引力 a)匀速圆周运动 B b)线速度角速度周期 B c)万有引力定律 B d)向心加速度向心力 B e)圆周运动的应用 C 5.机械振动机械波 a)机械振动 A b)振幅周期频率 B c)机械波的形成 A d)横波横波的图像 B

e)波速和波长、频率的关系 B f)简谐运动振动图像 B g)单摆及其振动周期 B h)纵波 A i)波的叠加 A j)波的干涉 B k)观察水的干涉现象(学生实验) B l)波的衍射 A 6.功和能 a)功功率 B b)动能 B c)重力势能 B d)弹性势能 A e)功和能量变化关系 A f)用DIS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实验) C g)机械能守恒 C 7.分子气体定律内能 a)分子阿伏伽德罗常数 A b)用单分子油膜估测分子的大小(学生实验) B c)分子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 A d)气体的状态参量 B e)用DIS研究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学生实验) B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20210227215151)

课程教学大纲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061U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电气电子、计算机、土木工程、汽车类各专业 学时:120学时(其中理论102学时,习题18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方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本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技匚作者所必备的物理基础。因此,大学物理课是高等工业学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其教学目的与任务是: 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物理学的基本内容有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初步掌握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了解各种理想物理模型并能根据物理概念、问题的性质和需要,能够抓住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合理的简化。 4.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质,使之能够独立地阅读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教材、参考书和文献资料。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工程技术以及今后知识更新打下必要的物理学基础。 5.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使其学会运用物理学的原理、观点和方法,研究、计算或估算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并能根据单位、数量级和与已知典型结果,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大学物理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大学物理课程既为学生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又在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物理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完美性和系统性。物理思想的表述,定律、定理的表达式,问题的科学处理方法,物理常量的测量等形成了完美的理论体系,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代物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前沿问题,为学生的创新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对物理学的内容和方法、概念和物理图像、物理学的工作语言、物理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前沿、及其对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等方面在整体上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 2、注重物理学思想、科学思维方法、科学观点的传授。通过介绍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思,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3、熟练掌握矢量和微积分在物理学中的表示和应用。了解物理学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科学互相渗透的关系。 4、通过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物理学知识和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素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从事科学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5、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具备独立分析和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和吸收新知识的能力。

2020年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精品】

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要求 本学期继续使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一物理》教科书,这套教科书是在我区原《高中物理学习讲义》的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新大纲修改而成的。《高中物理学习讲义》在我区连续试用了11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形成了我区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特色。经过修改后的这套教科书,保持了原《高中物理学习讲义》的基本特点,并且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颁布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和《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的精神,对教科书的内容、教学要求以及课后的习题等都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注意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有助于高一学生的学习。 根据新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的精神,在使用该教材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学习新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树立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思想,根据各校、各班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计划和和教学目标要求,满腔热情地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方面。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二、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本学期共20周,实际安排授课时间17周,按每周3课时(未计入可安排的选修课一课时)计算,共51课时。期中练习安排在第11周,期末练习安排在第周。建议各章的教学时数为: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大学物理A;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A 课程编码:081018 学分:8分 总学时:120学时理论学时:120学时 适应专业:非物理类理工科各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执笔人:杨长铭 审订人:田永红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非物理类理工科本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大学物理》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以高中毕业所必须具备的物理知识为起点,系统地向学生讲授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与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为以后学习专业知识和将来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物理基础; 2、通过向学生讲授物理学的基本发展过程、物理规律的发现与物理理论的建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3、通过向学生传授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等诸多方面得到初步但却是严格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篇力学共16学时(含习题讨论课2学时) 第一章运动学(4学时)第一节质点运动的描述 一、参考系质点;二、位置矢量运动方程位移;三、速度;四、加速度。 第二节加速度为恒矢量时的质点运动 一、速度为恒矢量时质点的运动方程;二、斜抛运动。 第三节圆周运动 一、平面极坐标;二、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三、圆周运动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角加速度;四、匀速率圆周运动和匀变速率圆周运动。 第四节相对运动 一、时间与空间;二、相对运动。 第二章牛顿定律(2学时)第一节牛顿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二、牛顿第二定律;三、牛顿第三定律。 第二节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

《高中物理教学研究》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与任务 课程目标:以党的教育方针为依据,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培养合格的中学物理教师。 课程任务:把物理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系统地研究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教学方法、中学物理教材和实验。通过教学,使学员明 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掌握中学物理教学的一般规律、方法和中学 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教育研究方法,具有分析、处理中学物理教材、教法 的能力和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 二、教学总学时:35课时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各部分的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 中学物理教学法概论 (1)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 1.中学物理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2.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3.中学物理的内容和体系 (2)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1.教学过程的再认识 2.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3.教学原则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其划分 2.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 3.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优化处理 (4)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手段 1.教科书 2.板书和板画 3.挂图、模型和手教板

4.电化教育 (5)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 1.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重要性2.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要求 3.中学生学习物理概念中常见的问题4.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一般过程(6)物理实验教学 1.物理实验的意义和作用 2.演示实验 3.学生边学边实验 4.学生分组实验-----实验课 5.课外实验 (7)物理习题和物理复习 1.物理习题的作用和类型 2.物理习题的教学方法和习题课3.物理复习的作用和类型 4.物理复习教学方法和复习课 (8)物理教师的备课、进修和科研1.理教师的备课 2.课时计划------教案 3.中学物理课的分析和评议 4.中学物理教师的进修 5.中学物理教师的科研 (9)物理教学测量和评价 1.教育测量的一些基本概念 2.教育评价的一些基本知识 3.标准化考试 4.教师自编测验 5.测验质量的评价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文):大学物理(A)课程名称(英文):University Physics(A) 2、学时/学分:128学时/8学分 3、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一元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 4、面向对象:工科各专业 5、教材、教学参考书: 教材:高景《大学物理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吴锡珑《大学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运动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包括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微观粒子运动等)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广泛地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以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它所包括的经典物理、近代物理及它们在科学技术上应用的初步知识等都是一个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因此,《大学物理》课程是我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必修基础课。 《大学物理》课程的作用,一方面在于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这些都起着开阔思路、激发探求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作用。学好本课程,不仅对学生在校的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步

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由于本课程是在低年级开设的,因而它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律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学习物理知识、物理思想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联系,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对本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正确地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在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严肃的科学态度,严格的科学作风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应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根据《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将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级,本大纲教学内容要求也分成三类,并用符号(1)、(2)和(3)标记在内容标题的右上角,这三类要求是: (1):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透彻理解、牢固掌握。(透彻理解其物理内容,掌握其适用条件,对定理一般要求会推导)并能熟练应用。 (2):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理解并能掌握,对定理的推导一般不作要求,但要求会用它们分析、计算有关简单问题。 (3):只要求对这些内容有所了解,一般不要求应用。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hysics 课程编码:0084,0085 课内教学时数:56学时+5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56学时+56学时。 学分:3.5学分+3.5学分 适用专业:全院所有理工科专业 开课单位:基础部大学物理教研室 撰写人:xx 审核人:xx 制定(或修订)时间:2014年9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工科大学物理是高等工科专业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或培养高素质有工程背景的各类人员的必修基公共础课程。它不仅对后续课程教学提供保障作用,而且对最终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科学素养发挥基础性作用,发挥其自然科学素质培养中的核心课程作用。 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1)使学生较系统地获得自然界各种基本运动形式及其规律的知识,通过大学物理的这种少学时教学,应使学生对基础物理的最基本概念、最基本理论、最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理解,具有最基本应用的能力,形成对于物理学科体系、框架的总体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发挥基础性的作用。 2)在工程化倾向的教学中加强科学方法和科学素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在科学实验、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基本的训练),为进一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发挥更长远的基础性作用。 3)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教学基本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初步具备以下能力: 1)能够独立地阅读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教材、参考书和文献资料,并能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出条理较清晰的笔记、小结或读书心得,从而迅速提高自学能力和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2)了解各种理想物理模型并能够根据物理概念、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合理的简化。 3)会运用物理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计算或估算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并能根据单位、数量级与已知典型结果的比较,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