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观察病鱼和新死之鱼的特征

仔细观察病鱼和新死之鱼的特征
仔细观察病鱼和新死之鱼的特征

仔细观察病鱼和新死之鱼的特征,根据《鱼病诊治对照表》之“现象”一栏所示的内容逐一核对、排除,最终确定疾病,然后根据“防治方法”和“综合辅助防治措施”施治。举例:大多数鱼病都有“腹部肿大”现象,但“肛门处拖一条白色粘液便”则只有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传染性胰腺坏死病、鲢碘泡虫病专有;而“鳃盖充血发红”是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症状,这样就可以排除传染性胰腺坏死病、鲢碘泡虫病。

以某水产动物命名(如红鳍东方鲀白口病)的病原,并不是说病原只在此水产动物上发病,而是此病原首先在此水产动物身上发现,以此命名的缘故。实际上以某水产动物命名的病原,还可感染其它水产动物。

“综合辅助防治措施”释义:病鱼隔离;防鱼受伤;高溶氧;工具消毒;饲料消毒;底部和池壁清洁;调节水质指标;防应激幅度过大;降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控制养殖密度;水质清新;内服保健药物;适当投饵

疾病诱发因素

水产品的疾病,多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发。

但不是存在上述病原体水产品一定得病,这些病原体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爆发性繁殖、引起疾病、最终死亡。一般说来,病原体的繁殖与水产品的抗病力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导致病原体大量繁殖的原因包括:

1.鱼受伤(鱼受伤一方面降低了自身免疫力,另一方为病原体侵袭提供了“突破口”)

2.溶解氧低(溶解氧低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影响水产品正常的新陈代谢对溶解氧的需要;引发厌氧致病菌的大量繁殖;导致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在水中大量积累。这些都为病原体繁殖创造了条件)

3.高温(高温会导致溶解氧含量降低,氨氮毒性增强,病原体繁殖速度加快)

4.水中有机质多(水中的有机质主要是残余饵料、腐败的水产品尸体和残肢、水产品排泄物、分泌的粘液、死亡的藻类菌类寄生虫尸体以及其它杂质。水中有机质含量多,会导致致病菌、寄生虫大量繁殖,因为后者以前者为食物;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还会消耗水中有限的氧气,会腐败变质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5.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高(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是水中剧毒物质,严重的几小时即可导致水产品死亡)。

6.应激反应大(应激包括:水温盐度溶解氧PH值在短时间内的急剧变化、拥挤、惊吓等。水产品对应激的耐受力很低,如盐度、水温每小时变化不超过2度,PH值每小时变化不超过0.5,一旦超过耐受范围,水产品就会出现代谢紊乱,表现为抗病力急剧下降,从而为病原菌的入侵提供可乘之机)

7.养殖密度大(养殖密度大,会导致水产品的应激反应,易造成溶解氧不足,水产品排泄物严重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水中有害物质过度积累)

8.质污浊(绝大多数鱼虾蟹贝都是底栖动物,底质变坏对水产品的破坏力极大,如导致氨氮等剧毒物质积累,寄生虫滋生)

9.病、死水产品传染病原(病、死水产品一般都是感染大量病菌的,特别是其排泄物,且其身体在腐烂过程中还会进一步引发病菌滋生)

10.外部病原带入(外部水源、工具都有可能将病原带入水体中)

11.饲料变质

12.饥饿

13.营养不足(如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氨基酸等)

防治原则

先杀虫,后杀菌。道理:寄生虫对消毒剂的抵抗力较菌类强,若先杀菌,而寄生虫没有被杀死,仍会导致水产品死亡。用浸洗法杀虫仅需3-20分钟,而后即可杀菌,当然也可在杀虫的同时杀菌。

水产动物疾病快速诊治方法:

鳃部、体表粘液多(粘液是鱼在寄生虫刺激下的分泌物),鳃部、体表有大量白点(白点即寄生虫),鱼口不能闭合,身体老是摩擦池壁,开腹检查体内有虫体。为寄生虫疾病,可用鱼浸洗法防治。

寄生虫病以外的症状,为病毒、细菌、真菌病。均可用水体消毒法防治。特殊注明的疾病另需它法。

常见容易引起观赏鱼疾病的5大原因,观赏鱼

常见容易引起观赏鱼疾病的5大原因,观赏 鱼 鱼得病的非病原性原因分析 红肚凤凰 鱼生病原因很多,并非都是传染疾病,仔细观察,找出真正的缘由才能对症下药。笔者和大家分享下关于鱼得病的非病原性原因。 一、混养同种鱼之间混养,或是不同种鱼之间的混养有很大的学问,我们应先弄清楚这些鱼个体的脾气和体形,有时在两个相同设备、大小、种类、数量的混养缸,鱼相处的情形就会绝对不一样。是否合适混养除了遵循生物规律之外,还要注意观察,才能下结论。否则就从小训练他们,让他们接受团体生活的规律,习惯彼此合群。 如果混养的鱼脾气不对眼,肯定会发生打架,追咬,如果鱼平时养的好,身体强壮,隔离治疗之后应无大碍,至多是鳍条断类、鳞片脱落等。可经常发生的是,抵抗力差的鱼伤口发炎、红肿,这时细菌和寄生虫就会借这些物理性的伤害入侵鱼体,白毛、烂鳍、烂尾、淋巴囊肿等就会发生。 二、造景有时鱼缸的造景会非常漂亮,但有些时候也会成为鱼的负担,尤其是大型鱼,就那七彩来说,缸里的活动空间一定

要够,假设摆放太多造景,或是材料太尖锐,会使鱼在活动过程中碰触造成物理性伤害,接下来的感染机会就很多了。个人意见珊瑚类的东西最好不用。再就是沉木一定要经杀菌处理过再用。 还有要注意在换水,捕捞时也要注意不要造成鱼的物理性伤害,如有可添加一些鱼病预防药(可向鱼店咨询,买那些大品牌的),以减少病原感染的机会。 三、活动空间不够大如果没有大型缸,最好不要饲养大型鱼,即使是幼鱼,随着他们成长也会造成体质下降,因为运动不足,造成脊柱弯曲,或表皮擦伤,非常容易得病,加之小缸维持水质平衡相对较难,几乎所有因素都不可控了! 再有就是新手一定要注意鱼的密度,混养要注意上、中、下鱼群分布的平衡。鱼和水关系是互动的,一旦鱼超过水的承载能力,整个循环关系就会崩溃! 四、水质有一句大家常说的话“养鱼先养水”,这句话除了说新缸里的水外,同时也说明了鱼缸里的水是养好鱼的关键! 决定水好坏的因素,主要是过滤系统、控温系统、和水的来源。马达、过滤器是生态缸必不可少的维持系统恒定的设备,可如果我们选错了设备,有时会造成过滤系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造成水质恶化,反之,如果造成缸内水流过大,冲击力过强,也会有害。有时红绿灯(或其他小型鱼)莫名其妙的死亡,龙鱼翻鳃就是水流过强造成的。 良好的过滤系统可以培育微生物过滤床,使他们自己代谢含氮废物,水里的含氮废物少了,水质自然就稳定了,病就少了。含氮废物在水里积累过多,会使鱼氨中毒。还有就是含氮废物积

无乳链球菌的传播途径

无乳链球菌的传播途径 你知道无乳链球菌的传播途径吗?无乳链球菌的又叫B 族链球菌,传染性很好,孕妇和新生儿比较容易感染,那么你知道无乳链球菌的传播途径吗?接下来由养生之道网为你介绍。 文章目录 无乳链球菌的传播途径 1、无乳链球菌的传播途径 1.1、无乳链球菌传播的主要途径为垂直传播,且与分娩有关,如果孕妇感染GBS,新生儿就可能在出生时吸入感染的羊水或通过产道时感染无乳链球菌。 基于GBS感染引起孕妇和新生儿相关症状、疾病的严峻性,产前筛查GBS显得尤为重要。而分娩传播是新生儿感染GBS的主要途径。因此通过抗生素预防能够有效降低GBS垂

直传播引发新生儿早期侵入性感染。 1.2、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应化。产褥感染发病率为1%~7.2%,是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GBS是造成产褥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2、无乳链球菌的危害 2.1、早期发病乃由于婴儿受到产道中细菌感染引起 , 发病于出生后 7 天之内 , 多表现为肺部感染 , 败血症和脑膜炎 , 发病早者出生时即发生呼吸窘迫症 , 病死率很

高 , 往往在 50%~80%, 死亡者Ⅱ型菌较多。 2.2、晚期发病多为母亲产后并发症引起 , 发生于出生7~30 天以内 , 以败血症和脑膜炎为多见 , 菌型以Ⅲ型为多 , 特别是脑膜炎 ,90% 以上为Ⅲ型引起 , 病死率比早期发病者为低 , 脑膜炎的病死率为 14% 左右。 2.3、年轻女性在接受妇科检查 , 治疗以及妊娠分娩 后 , 容易发生 B 链球菌群泌尿系统感染和子宫内膜炎 , 也可发生肺炎 , 脑膜炎 , 肝脓肿 , 败血症等 , 年纪 大 , 特别已患有某些慢性病者 , 不论男女均可被感染 , 较长期接受抗生素或激素类及其他免疫抑制剂者亦然 , 病死率较高 , 有人报告为 29%~52%。 3、无乳链球菌感染的症状 无乳链球菌感染是现在新生儿呼吸道、女性生殖器官常感染的一种病菌。新生儿被无乳链球菌感染后会出现拒食、嗜睡等现象,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女性生殖器官感染无乳链球菌感会出现尿频、尿痛、白带增多,尿道口流脓、肿痛等症状,不及时进行医治,还会引起其他炎症的出现。无乳链球菌感染后症状会比较明显,患者发现被感染后,要及时进行医治。

鱼的形态特征

鱼的形态特征 初二(3)班李家乐 为什么鱼能在水中生活,而我们人类不行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鱼的形态吧。 我拿了一条鲤鱼,发现鱼的身体构造很奇特,于是我根据生物课与课外书上知道鱼的构造. 1.身体分部:请学生观察水槽中的鲫鱼,找出身体各部分的界限。然后告诉学生正确的身体分部。 2.鱼的体形:鱼的体形像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这样的体形对水生生活有何意义呢?引导学生联系船只、舰艇的造型特点进行思考并得出鱼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3.鱼的体色:请两位同学配合观察鱼的背面和腹面,发现了什么?背深腹浅。这样的体色与水生生活有何关系?通过分析得出背深腹浅的体色有利于保护自己,不易被敌害发现。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特性。 4.鱼的体表:引导学生用手触摸鱼的体表,较粘滑。因为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鳞片和粘液对鱼的身体有保护作用,粘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5.鱼的侧线:鱼如何感觉外界的各种变化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鱼的两侧,发现了什么?原来有两条线(学生会显得非常惊奇,因为平时不会去注意)。如

果用放大镜仔细看,还会发现它们由鳞片上的小孔组成。这两条线是鱼的侧线,它们与神经相连, 有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 6.鱼的鳃:请两位同学配合,剪开鳃盖,对发现的结构进行描述。教师重点分析鳃呈鲜红色的原因和鳃的作用。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鱼的呼吸器官是鳃。 7.鱼的鳍:问:鱼靠什么运动?请同学找一找鱼的背面、腹面及尾部的一些结构,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摆动。如果没有这些结构,鱼会怎样?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面对各种回答(即假设),请学生自己动手验证(保留尾鳍)。教师巡回指导,由于人人动手,获得的知识非常直观和深刻。使学生分清偶鳍和奇鳍,掌握鳍的稳定和游动作用。 由于刚才剪去了鳍,鱼的游动显得困难,如果用筷子和线绑住鱼的躯干部和尾部,会怎样呢?实验结果很快出来:鱼不能前进。说明鱼游动时,身体两侧肌肉轮换着收缩和舒张使得躯干部和尾部左右摆动,

观赏鱼病种类概述

观赏鱼病种类概述 通常将鱼病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由有生命的动物或植物引起。由病毒、真菌、细菌以及单细胞藻类等微生物的侵入而引起的疾病,又称微生物鱼病。由于微生物鱼病大多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有较强的传染性,且不易防治,故称之为传染性鱼病。由动物性寄生虫引起的鱼病称寄生虫鱼病,其特点一般是发病和传播较慢,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防治也较容易。另一类主要是由水体环境的机械、物理、化学等非生物因素或鱼体生理机能失调所引起机体的代谢障碍或机能紊乱而导致的鱼病称为非生物性鱼病。此类鱼病的种类很多,危害较大,涉及面也较广。只要加强管理,做好预防工作,此类鱼病可避免发生。 二、病毒引起的疾病 1.出血病 [病原体] 为疱疹病毒。 [症状] 病鱼的体表发黑无光泽,口腔、肌肉、各种鳍条基部都充血;有时鳃盖、头部、腹壁也有充血现象;鳃丝呈鲜红的点状或斑块状充血;严重的病鱼,因其他器官组织大量充血,使鳃失血而呈苍白,表现出“白鳃”。此外,眼球突出,肠道和各内脏器官表现充血。病鱼食欲不振,行动迟缓,常离群独游或回旋慢游,体质消瘦,肌肉萎缩,以致死亡。发病季节多在6,9月,水温在25,30?最为流行,死亡率颇高。 [治疗方法] (1)充分照射阳光,并降低水温至25?以下,持续10天左右可见疗效。 (2)用1,食盐水洗浴,持续1周。 (3)用大黄和枫香树叶0.25,0.5千克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热开水浸泡后,配以饵料制成药物饵料喂饲病鱼,连续5天,同时在水族箱中连续2天旅用敌菌灵百

万分之零点六(0.6ppm)。 (4)用敌菌灵百万分之三至五(3,5ppm),或醋酸铜、氯化铜、硫酸铜溶液百万分之零点七(0.7ppm),或大黄浸取液进行水浴治疗,有较好效果。 2.痘疮病——又名淋巴囊肿病毒症。 [病原体] 由疱疹病毒的病毒粒子感染所引起。 [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的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二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目逐渐增多,区域扩大,患病部位的表皮逐渐增厚,有时厚度可达1,5毫米,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表面组织由柔软变成软骨状的结缔纽织。这些“增生物”增长到一定程度后,会自动脱落,接着又在原位置重新出现新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如果占了鱼体表面积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地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若“增生物”不多,对鱼影响不大;一般在春季,水温15?左右时出现病例。由于此病流行不广,甚少发生,危害不大,故未引起重视。 [防治方法] 此病可用左旋体氯霉素治疗;小鱼可用浓度为百万分之零点二二五(0.225ppm)的药液浸洗,个体大的鱼可以注射此药,均能获得一定的疗效。 其它方法: 1、强化秋季培育工作,使金鱼、红鲤、锦鲤在越冬前有一定肥满度,增强抗低温和抗病力。 2、经常投喂水蚤、水蚯蚓、摇蚊幼虫(血虫)等动物性鲜活食料,加强营养,增强对痘疮病的抗病力。 3、用红霉素10ppm浓度浸洗50-60分钟,对预防和早期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and special tools for emergency response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Emergency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plan 1) emergency response (1) If a major accident occurs, the project should set up emergency response teams, chaired by the project manager, head of production and safety

草鱼常见疾病症状及防治(1)

草鱼常见疾病症状及防治 一、出血症 由出血病病毒(GCRV)引起的鱼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主要症状为病鱼肌肉、肠道、鳍及鳃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 流行特点 主要危害草鱼鱼种,流行季节在6~9月,8月为流行高峰。一般发病水温在20~33℃,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潜伏期一般为3~10天。传染源主要是带毒的草鱼、青鱼及麦穗鱼等。 .症状及病理变化 根据病鱼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及病变,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1)“红肌肉”型:以肌肉出血为主,与此同时鳃瓣因严重失血,呈“白鳃”,而外表无明显的病变。 (2)“红鳍红鳃盖”型:以体表出血为主,口腔、下颌、鳃盖、眼眶四周以及鳍条基部明显充血和出血。 (3)“肠炎”型:以肠道充血、出血为主,肠道全部或局部呈鲜红色。 这三种类型在临床上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相互混杂出现。 出血性肠炎与细菌性肠炎的区别:草鱼出血病的肠炎型: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粘液较少;细菌性肠炎:肠壁弹性较差,肠腔内粘液较多,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渗出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较少。 患病草鱼鳃盖、胸鳍出血患病草鱼肠道明显出血

患病草鱼臀鳍、尾鳍出血患病草鱼肌肉严重出血 防治方法 预防:腹腔注射草鱼出血病灭火疫苗,或定期泼洒出血腐皮灵25ml/亩·米 治疗:(1)内服:鱼血停拌饲料投喂 (2)泼洒:出血腐皮灵50ml/亩·米或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或参福康5g 亩·米 二、肠炎 1.肠炎病又名烂肠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细菌性疾病。能危害各种观赏鱼类及常规养殖鱼类,也是对鱼类危害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此病常和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并发。 2.流行特点:此病在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流行高峰在水温25—30℃,发病严重时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 3.症状:病鱼食欲降低,行动缓慢,常离群独游,鱼体发黑或体色减退,腹部膨大,肛门外突红肿,挤压腹壁有黄红色腹水流出。拨开肠管,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内无食物,粘液较多。发病后期,全肠呈红色,肠壁弹性差,充满淡黄色黏液。

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菌株耐药性,为国内新生儿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i,GBS)感染的预防性治疗和抗生素合理选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纳入40例分离出GBS菌株的新生儿,对临床特征和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分离出的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奎奴普丁/达福普汀、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复方磺胺的敏感性很好,耐药率最高的是红霉素(72.29%),其次是克林霉素(59.85%)。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也较高。结论我国常规开展孕妇产道GBS筛查的地区极少,产道定植性GBS导致新生儿严重感染的可能性增加,西宁地区婴幼儿分离出的GBS菌株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也较高,因此,正确把握新生儿GBS感染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并选择合理的抗生素有利于改善新生儿预后。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新生儿,临床特征,耐药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rug Resistance Analysis of Neonatal Streptococcus Lactarius Infection [Abstract] Objective:To know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drug resistance of neonates who infected with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Methods :40 neonates were included in our research, from who the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were separated, clinical features and drug resistance were analyzed. Results :All the strains have a high sensitivity to Penicillin, ampicillin, cefotaxime, quinupristin / dalfopristin, vancomycin, tigecycline, linezolid and sulfamethoxazole. Erythromycin resistance rate was the highest (72.29%) , secondly Clindamycin (59.85%). They also have a high resistente rate to Quinolone. Conclusions :There’s rare region of China which carrying out routine GBS screening of pregnant women. The rate of neonates infected by GBS increases. The GBS trains isolated from neonates in Xining have a high resistant rate to common antibiotic. Therefore, the correct assessment of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neonates who are infected by GBS, and select the appropriate antibiotic is necessary. [Key words]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Neonates; Clinical feature; Resistance 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i,GBS),即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在普通血平板上呈β溶血性,显微镜下显示为革兰阳性的链球菌,常定植于孕妇产道,在妊娠和分娩期间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感染新生儿,是产科重要的条件致病菌。目前,国内对GBS的研究大多数是关于晚孕期孕妇,新生儿GBS感染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解新生儿GBS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情况,本研究纳入我院2011

观赏鱼33种常见病与治疗

观赏鱼33种常见病及治疗 、锚头虫(锚头鳋) (一)、感染的迹象。 雌锚头虫,它们是寄生虫,当它们粘在鱼体上时,根据它们蠕虫关的 外观很容易被辨认出来。 春季在身体自由端有两个大约 3毫米的卵囊形成时,它们最大长度 达到大约20毫米。 (二)、感染详述。 尽管锚头虫的名字很普通, 但是它们根本不是虫子而是微小的叫做桡足 类的甲壳动物。和大多数甲壳动物一样, 它们的成熟要经过几个幼虫期。 的第一幼虫自由游动, 直到它们发现一个合适的寄主并使自己贴在鳃上。 进入不游动期。一次卵化出的幼虫里的雄性使雌性受精并停止寄生状态。 又使自己贴在寄主鱼身上并发育成蠕虫状态的寄生虫。 雌性在春季排卵,之后它们可能死亡 或继续产几次卵。 寄生虫死亡时,留在鱼皮肤和肌肉上的洞可能造成第二次感染, 由此鱼类 不能痊愈。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 锚头虫深深地刺穿到鱼身体组织里之后, 使自己牢牢地贴在鱼身 上。人们可以逐个地把成年的虫子摘下来, 但是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对鱼有潜在的危 害。使用3%的盐溶液短期浸泡也可以把虫子从一条条鱼身上除掉。现在有水族箱处理剂能 杀死成虫。也池塘里,重复使用抗原生动物处理剂能杀死幼虫。 使用敌百虫也可以杀死成虫。 二、黑斑病(皮居新穴吸虫,也被认为是皮居茎双穴吸虫和其他品种) (一) 、感染的迹象。 黑色或褐色的小斑点,达 2毫米宽,出现在身上和鳍上,有 时也出现 在眼睛上和嘴上。 (二) 、感染详述。 斑点是含有幼虫期的肠吸虫的胞囊, 如皮居新穴吸虫,胞囊里有很重的 色素。幼虫期也被称为皮居船形吸虫。成年期的虫子生活在水鸟的肠, 水鸟是吃了藏匿着幼 虫的鱼而受到侵扰的。 在水鸟的脏里,包裹着每一个幼虫的膜散开, 虫子在几周之后发育成 熟。成虫产的卵在鸟的排泄物中排出, 落入水中的卵发育成片自由游动的幼虫, 幼虫寄生于 水螺身上。几周之后,寄生虫离开水螺并开始了寄一开合适的鱼类寄主的又一个周期。 当寄 生虫达到大约1毫米宽时,每个虫子身体上生出一层黑膜, 在皮肤下形成独特的斑点。 轻微 的黑斑病传染对鱼没有什么伤害, 因为生活周期,环境条件复杂,是不会使黑斑病从一条鱼 上传染到另一条鱼身上的。 (三) 、推荐的治疗方法。 新型抗寄生虫处理剂能杀死寄生虫, 但是黑斑点一旦形成,就会 留下痕迹。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打破寄生虫的生长周期,通过确保水鸟不 *近池塘或水族 箱,并且没有被寄生虫寄生的螺出现的方法。 三、血鞭毛虫一昏睡病 (隐鞭虫,现在也包括锥桨虫和锥体虫) (一) 、感染的迹象。 传染上隐鞭虫的鱼无精打彩并且游动不正常, 鱼变得消瘦,眼睛凹陷, 鱼鳃发白(说明缺少红血球)。受到严重侵害的鱼死亡。锥体虫看来是相对不致病的,并且 不会产生 如此严重的症状。 春季从卵孵化出来 一旦贴上,它们就 然后交配过的雄性

观赏鱼三十三种常见疾病和治疗

观赏鱼三十三种常见疾病及治疗 一、锚头虫。(锚头鳋) (一)、感染的迹象。雌锚头虫,它们是寄生虫,当它们粘在鱼体上时,根据它们蠕虫关的外观很容易被辨认出来。春季在身体自由端有两个大约3毫米的卵囊形成时,它们最大长度达到大约20毫米。(二)、感染详述。尽管锚头虫的名字很普通,但是它们根本不是虫子而是微小的叫做桡足类的甲壳动物。和大多数甲壳动物一样,它们的成熟要经过几个幼虫期。春季从卵孵化出来的第一幼虫自由游动,直到它们发现一个合适的寄主并使自己贴在鳃上。一旦贴上,它们就进入不游动期。一次卵化出的幼虫里的雄性使雌性受精并停止寄生状态。然后交配过的雄性又使自己贴在寄主鱼身上并发育成蠕虫状态的寄生虫。雌性在春季排卵,之后它们可能死亡或继续产几次卵。寄生虫死亡时,留在鱼皮肤和肌肉上的洞可能造成第二次感染,由此鱼类不能痊愈。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锚头虫深深地刺穿到鱼身体组织里之后,使自己牢牢地贴在鱼身上。人们可以逐个地把成年的虫子摘下来,但是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对鱼有潜在的危害。使用3%的盐溶液短期浸泡也可以把虫子从一条条鱼身上除掉。现在有水族箱处理剂能杀死成虫。也池塘里,重复使用抗原生动物处理剂能杀死幼虫。使用敌百虫也可以杀死成虫。 二、黑斑病。(皮居新穴吸虫,也被认为是皮居茎双穴吸虫和其他品种) (一)、感染的迹象。黑色或褐色的小斑点,达2毫米宽,出现在身上和鳍上,有时也出现在眼睛上和嘴上。 (二)、感染详述。斑点是含有幼虫期的肠吸虫的胞囊,如皮居新穴吸虫,胞囊里有很重的色素。幼虫期也被称为皮居船形吸虫。成年期的虫子生活在水鸟的肠内,水鸟是吃了藏匿着幼虫的鱼而受到侵扰的。在水鸟的内脏里,包裹着每一个幼虫的膜散开,虫子在几周之后发育成熟。成虫产的卵在鸟的排泄物中排出,落入水中的卵发育成片自由游动的幼虫,幼虫寄生于水螺身上。几周之后,寄生虫离开水螺并开始了寄一开合适的鱼类寄主的又一个周期。当寄生虫达到大约1毫米宽时,每个虫子身体上生出一层黑膜,在皮肤下形成独特的斑点。轻微的黑斑病传染对鱼没有什么伤害,因为生活周期,环境条件复杂,是不会使黑斑病从一条鱼上传染到另一条鱼身上的。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新型抗寄生虫处理剂能杀死寄生虫,但是黑斑点一旦形成,就会留下痕迹。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打破寄生虫的生长周期,通过确保水鸟不*近池塘或水族箱,并且没有被寄生虫寄生的螺出现的方法。

观察鱼的外形及内脏器官

观察鱼的外形及内脏器 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观察鱼的外形及内脏器官 一、实验目的 ①、观察鱼的外形特征,数出鱼的鳍条数,侧线鳞及侧线上鳞与侧线下鳞 数。 ②、学习鱼的解剖,并观察鱼的各个内脏器官。 ③、将鱼的肠子分离出来。并估计它大约是鱼躯干长的倍数。 二、实验原理 通过观察便可知道鱼的外体特征。在泄殖腔口上方1厘米左右的地方剪开,并沿上方剪就可以将鱼的各个内脏器官曝露在外面。通过观察便可以知道鱼的各个内脏器官及其功能。 三、实验器材 解剖盘一个,手术剪一把,镊子一个,手术针一个,一条银鲫,吸水纸。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先从盆子中抓一条鱼放在解剖盘中,如果鱼没有死的话,用手术剪的 上部敲鱼头,将鱼敲晕。 ②、用镊子展开鱼的背鳍,尾鳍等拍照。并认真地数出鱼的鳍棘和鳍条 数。并数出鱼的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和侧线下鳞数。 ③、用手术剪在泄殖腔上方1厘米左右处剪开一个小口,并沿这个小口向 上将鱼剪开直到头部。向另一侧贴着鱼肉将整块鱼肉掀下来,注意不能剪到鱼的内脏器官。 ④、观察鱼的前肾,中肾,鱼鳔,卵巢,肝胰脏,脾脏,肠子,胃,胆 囊,心脏,输料管等器官。 ⑤、将鱼的肠子从肝胰脏中分离出来,弄成线形,估计其与鱼躯干长的倍 数比。 ⑥、将解剖好心脏取出的鱼进行拍照。 ⑦、结束实验,将鱼倒入回收箱中,将实验仪器与桌面等清洗干净。 五、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论 鲫鱼的鳞式=5/6. 侧线鳞=31片 鲫鱼的鳍式D:Ι-15; C:23; A:7; V:9; P:8. 鲫鱼的肾脏分为头肾与中肾两个,其中头肾位于鱼鳔的前方而中肾位于鱼鳔的上方。鱼的卵巢中充满了卵子。鱼的肝脏和胰脏位于同一个地方且都为粉红色,所以直观上无法区分。而脾脏虽然与它们在同一个地方,但颜色比它们深所以能区分出来。鱼的肠子与肝胰脏粘连在一起,大约有鱼躯干长的8倍左右。肠子的最前端为胃,胃的边上深墨绿色的是胆囊。心脏分为心房、心室与动脉球。在与躯干的下部泄殖腔口,有两条由脂肪包裹着的输料管。 七、注意事项 ①、数鱼的鳍时必须注意鳍条与鳍棘的区别。 ②、数尾鳍时要特别注意其边缘地方的鳍条,不要漏数。 ③、数侧线鳞是从头部下方开始到尾鳍上方都要数,不只是有明显线的地 方。 ④、侧线上鳞是指从背鳍开始的地方的那一片开始数,且可能有一片鳞片 横跨了鱼的两面,则算片,但如果两边是断开的就算在小片也算1片。 侧线下鳞是从臀鳍的上方开始数到侧线鳞为止。 ⑤、解剖时剪刀必须向外挑,防止将鱼的内脏器官剪破。 ⑥、取出肠子时最好不要将其弄断,便于估计其与鱼躯干长度的比值。八、问题与解答 ①、鱼鳔在鱼中起什么作用 答:鱼鳔里充填的气体主要是氧、氨和二氧化碳,氧气的含量最多。所以,在缺氧的环境中,鱼鳔可以作为辅助呼吸器官,为鱼提供氧气。通常情况下,鱼在水中的沉浮通过向鱼鳔中充入气体或排出气体以改变鱼的体积大小来实现。 ②、鱼各种鳍的作用 答:尾鳍是鱼前进的“动力装置”,尾鳍有决定运动方向的功能。可

观赏鱼33种常见病及治疗

观赏鱼33种常见病及治疗 一、锚头虫(锚头鳋)(一)、感染的迹象。雌锚头虫,它们是寄生虫,当它们粘在鱼体上时,根据它们蠕虫关的外观很容易被辨认出来。春季在身体自由端有两个大约3毫米的卵囊形成时,它们最大长度达到大约20毫米。(二)、感染详述。尽管锚头虫的名字很普通,但是它们根本不是虫子而是微小的叫做桡足类的甲壳动物。和大多数甲壳动物一样,它们的成熟要经过几个幼虫期。春季从卵孵化出来的第一幼虫自由游动,直到它们发现一个合适的寄主并使自己贴在鳃上。一旦贴上,它们就进入不游动期。一次卵化出的幼虫里的雄性使雌性受精并停止寄生状态。然后交配过的雄性又使自己贴在寄主鱼身上并发育成蠕虫状态的寄生虫。雌性在春季排卵,之后它们可能死亡或继续产几次卵。寄生虫死亡时,留在鱼皮肤和肌肉上的洞可能造成第二次感染,由此鱼类不能痊愈。(三)、推荐的治疗方法。锚头虫深深地刺穿到鱼身体组织里之后,使自己牢牢地贴在鱼身上。人们可以逐个地把成年的虫子摘下来,但是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对鱼有潜在的危害。使用3%的盐溶液短期浸泡也可以把虫子从一条条鱼身上除掉。现在有水族箱处理剂能杀死成虫。也池塘里,重复使用抗原生动物处理剂能杀死幼虫。使用敌百虫也可以杀死成虫。二、黑斑病(皮居新穴吸虫,也被认为是皮居茎双穴吸虫和其他品种)(一)、感染的迹象。黑色或褐色的小斑点,达2毫米宽,出现在身上和鳍上,有时也出现在眼睛上和嘴上。(二)、感染详述。斑点是含有幼虫期的肠吸虫的胞囊,如皮居新穴吸虫,胞囊里有很重的色素。幼虫期也被称为皮居船形吸虫。成年期的虫子生活在水鸟的肠内,水鸟是吃了藏匿着幼虫的鱼而受到侵扰的。在水鸟的内脏里,包裹着每一个幼虫的膜散开,虫子在几周之后发育成熟。成虫产的卵在鸟的排泄物中排出,落入水中的卵发育成片自由游动的幼虫,幼虫寄生于水螺身上。几周之后,寄生虫离开水螺并开始了寄一开合适的鱼类寄主的又一个周期。当寄生虫达到大约1毫米宽时,每个虫子身体上生出一层黑膜,在皮肤下形成独特的斑点。轻微的黑斑病传染对鱼没有什么伤害,因为生活周期,环境条件复杂,是不会使黑斑病从一条鱼上传染到另一条鱼身上的。(三)、推荐的治疗方法。新型抗寄生虫处理剂能杀死寄生虫,但是黑斑点一旦形成,就会留下痕迹。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打破寄生虫的生长周期,通过确保水鸟不*近池塘或水族箱,并且没有被寄生虫寄生的螺出现的方法。三、血鞭毛虫—昏睡病(隐鞭虫,现在也包括锥桨虫和锥体虫)(一)、感染的迹象。传染上隐鞭虫的鱼无精打彩并且游动不正常,鱼变得消瘦,眼睛凹陷,鱼鳃发白(说明缺少红血球)。受到严重侵害的鱼死亡。锥体虫看来是相对不致病的,并且不会产生如此严重的症状。(二)、感染详述。隐鞭虫和锥体虫都是具有茸毛状鞭毛的单细胞生物体(原生动物),因此得学名“鞭毛虫”,它们作为寄生虫生活在血液里。有危害的隐鞭毛虫有两根鞭毛,而完全没有危害的锥体虫只有一根鞭毛。要在血液涂片上看到这种寄生虫,需要用到少300倍的显微镜。两种寄生虫都是经第二寄主—水蛭传播的。鞭毛虫无害地生活在水蛭的肠内,水蛭叮咬时将其传到鱼身上。(三)推荐的治疗方法。还没有发现能有效防治观赏鱼身上血鞭毛虫的化学处理剂。由于只有受水蛭侵袭的鱼受传染,因此只需要取出受传染的鱼并且除掉水蛭。但是在水族箱里这样做相当容易,而在受到传染的池塘里解决这个问题要困难的多。四、斜管虫(斜管虫)(一)、感染的迹象。受侵害的鱼在硬物体上摩擦,合拢鳍。皮肤上覆盖着发白的蓝色不透明体,尤其是在关部和背鳍之间。如果鳃部受到侵害,呼吸的频率显著加快。在感染的晚期,皮肤表面肿胀然后脱落。(二)、感染详述。斜管虫是纤毛虫,一种单细胞的、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生物体,不均匀地覆盖着茸毛,茸毛推动虫体在水中前进。使用中等倍数显微镜能看到斜管虫,但是必须迅速采到标本,因为斜管虫在鱼死后两小时之内就离开了鱼体。这种寄生虫首先侵袭受了伤的鱼,但是在拥挤的环境条件里传染到健康的鱼。斜管虫病使鱼变得非常弱,严重的病例能对鳃造成长久的损伤。斜管虫*

罗非鱼链球菌病的防治

罗非鱼链球菌病的防治 以引起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无乳链球菌为对象,利用4种常用消毒剂和5种抗生素药品作对比试验,探究防治链球菌病的最适外泼消毒剂和内服药。 罗非鱼作为世界水产行业最主要的养殖品种之一,具有生长速度快、食性杂、肉质好、营养价值高、繁殖能力强等优点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淡咸水域中。我国沿海地区特别是海南、广东、福建、广西等省份养殖的罗非鱼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 近年来,伴随着罗非鱼养殖面积和养殖密度越来越高,由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感染引起的罗非鱼链球菌病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罗非鱼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自2009年以来罗非鱼“链球菌病”呈现全国暴发的趋势,在每年的高温季节尤其是7-9月份,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最高可达80%以上。 目前罗非鱼“链球菌病”缺乏安全高效的防控措施,虽然使用一定量的抗生素能在某些程度上抑制该病的暴发,但是随着无乳链球菌耐药性的增加,该病存在比较严重的停药反弹的现象。每年由于罗非鱼出口药物残留超标造成罗非鱼出口受阻、国内滞销、鱼价低迷给我国整个罗非鱼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寻找安全高效的的罗非鱼“链球菌病”防控方法是目前众多水产养殖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样品的采集与诊断 2015年10月,在福建省云霄县常山下坂某养殖场暴发罗非鱼“链球菌病”,规格在20cm左右,表现为典型的“链球菌病”症状。患病鱼体表发黑在池边漫游打转,摄食减少,眼球突出浑浊,体表、鳃盖和下颌等处充血出血,尾鳍镶白边,

肝脏、胆囊、脾脏充血肿胀严重时糜烂,肠道和腹腔中充满淡黄色积水,烂鳃并且溃烂部位附着污泥,鳃盖内侧淤血,显微观察发现鳃丝表面有少许车轮虫和指环虫,鳃丝存在坏死灶,鳃小片毛细血管扩张出现充血现象,在鳃丝动脉中发现气泡。 二、病原分离纯化与鉴定 使用70%的酒精棉球对患病鱼体表进行擦拭消毒后进行解剖,用火焰灼烧过的接种环挑取少许肝脏组织于BHI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划线,37℃培养18h。根据培养结果挑取优势菌落重新进行划线,同样条件培养后在BHI培养基中进行划线纯化。将纯化后的病原菌在BHI液体培养基中37℃,200r/min培养18h后将菌液送往生物公司进行测序后经过比对得知为无乳链球菌。 三、药敏实验 使用4种常用消毒剂和5种抗生素药品作为对比实验,选取福尔马林(有效成分:37%-40%甲醛)、卫捷(有效成分:戊二醛、苯扎溴铵)、绿安(有效成分:月苄三甲氯铵)、金碘(有效成分:聚维酮碘)4种常见消毒药和磺胺嘧啶钠(有效成分:磺胺嘧啶钠)、呋喃西林(有效成分:呋喃西林)、强力泰(有效成分:恩诺沙星)、呼乐芬(有效成分:氟苯尼考)、鱼血安(有效成分:盐酸环丙沙星、盐酸小檗碱)5种抗生素,使用牛津杯法进行药敏实验。 吸取100μL培养后的病原菌液均匀涂布于使用BHI固体培养上,然后吸取双蒸水稀释后的不同消毒药(1%)100μL打入牛津杯中,共做3个平行。 将5种抗生素各称取0.2g溶于50ml双蒸水中,配制成4g/L浓度的溶液。吸取100μL培养后的病原菌液均匀涂布于BHI固体培养基上,吸取100μL相应的抗生素溶液于牛津杯中,连续做3个平行,37℃培养18h后观察抑菌效果。 本实验分离出的罗非鱼链球菌病原菌在4种消毒剂(编号1-4)的对比中,对福尔马林最为敏感,抑菌圈直径在37mm左右,其次是卫捷和绿安,抑菌圈直径在24mm左右,通过3组实验表明金碘对病原菌并不敏感,抑菌效果不明显。 在5种抗生素(编号5-9)的对比实验中发现,病原菌对鱼血安最为敏感,抑菌圈直径为34mm左右,强力泰、呼乐芬次之,抑菌圈直径30mm左右,最后是呋喃西林,抑菌圈直径27mm左右,某些养殖户常用的磺胺嘧啶钠对无乳链球菌没有抑菌效果。 表1 药物抑菌圈大小

观赏鱼病常用药物及其使用方法

观赏鱼病常用药物及其使用方法 容器和工具消毒新购和久未使用的陶瓷容器,工具都应事先消毒、浸泡,洗净后再用。消毒的方法可分别用生石灰、漂白粉、3%食盐水或10 毫克/ 升高锰酸钾液泡半天至 1 天。在鱼容易发病的季节,容器、工具要经常消毒。鱼体消毒新购进的鱼与原饲养的鱼混养前,应先进行鱼体消毒。常用消毒药液有3%食盐水,2~3 毫克/升呋喃剂溶液,10 毫克/ 升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时任选其中一种药物,将鱼药浴5~10 分钟。若发现鱼急游反常,应立即捞出放回水族箱中。1、 投喂饵料要适当投饵不可过量。饲料供应过多时,残饵在水中容易变质,污染水质,使水质恶化,引起有害细菌的繁殖,病原菌侵入鱼体致病。饵料的品质不良是人们常易疏忽的,如果喂饵不合适或饲料变质,极易引起鱼体营养障碍与内脏机能障碍,降低鱼体抵抗力,导致鱼病发生。发生营养障碍时,要立即补充综合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 B 和维生素E。投喂饵料要根据鱼体大小、摄食能力和生长情况确定投喂量,要定时、定量投饵,还要根据季节、气候等情况来调节

投饵量。 投喂活饵前要注意灭菌、消毒处理,以免将病菌及寄生虫带 入水族箱。 2、 保持水质新鲜,水温适宜 平时每天少量水,保持水质新鲜,必须注意水质,并调整好 PH 值等。 水族箱的水因鱼而异,保持不同的温度,一般来说,热带观 赏鱼保持在 22 至 28 摄氏度。 热带鱼最怕的是水温剧变,水温剧变差距太大,鱼受到过度 的刺激,就易患病。温度变化缓慢,既使超出了适温范围 至 34 摄氏度之间,且变化的时间约在 5 至 6 小时之内, 般还不致伤害鱼体。 为了防止温差变化剧列而危及热带观赏鱼,最好采用自动控 温的加热管。 3、 换水和清洁工作方法要正确 长时间不换水会造成水质变坏,水中的氨和硝酸盐含量过 多,鱼容易生病,但大量的换水和清洁滤材,也会使硝化细 菌难以繁殖,对调节水质不利。 自来水应除氯,此外,在冬季,另入水族箱的水要与在水族 箱中原来的水温度一致,因为水温差常使鱼感冒。 4、 疾病与寄生虫带入水族箱 病原体带入水族箱的途径很多,如经饵料、水草中带入,病 鱼用过的工具未经严格的消毒就放入原来饲养的鱼群中等 都能带入病原体。若水质好,鱼体健壮,尚可抑制细菌的繁 殖;如水质恶化,致使鱼体的抵抗力下降时,病原菌就很易 侵害鱼体。 为减少病原菌带入水族箱的机率, 鱼、饵料、水草、 装饰物、 砂石18 防止

鱼类外形特征及解剖结构比较分析

鱼类外形特征及解剖结构比较分析 生科1401 刘丽 142203115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各种常见鱼的外部形态。 2、了解鱼体测量及特征描述的方法与技巧。 3、熟悉鱼类内部构造及其适应于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4、学习和掌握鱼类解剖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动物 鲫鱼,鳊鱼,黑鱼,草鱼,鳜鱼,比目鱼,鳙鱼,黄鳝 三.实验材料 解剖盘、镊子、剪刀、解剖刀、卷尺等 四.实验步骤(鲫鱼为例) (一)外部形态的观察 1、通过预先查询相关资料了解认识各种常见鱼类,了解它们的基本特点,防止在实验中被某些凶猛的鱼类误伤(如黑鱼)。 2、将鱼放置在解剖盘中,观察外形,辨别体型及鳞片类型,并拍照。 3、用卷尺测量鱼的全长、体长、躯干长、体高、头长、尾长等,数各鳍条数。 (二)鱼的解剖 1、握住鲫鱼,使腹面向上,用解剖剪由肛门向前沿腹中线至胸鳍剪开。(剪刀尖不要深入体腔,以免损坏内脏) 眼 口 鳃盖 背鳍 尾鳍 腹鳍 臀鳍 胸鳍

2、再从肛门向背方剪到脊柱,沿脊柱向前至鳃盖后缘剪去一侧的体壁,使内脏露出。 3、剪去鳃盖的后半部分,露出鳃。 (三)鱼内部结构的观察 1.观察鱼的卵巢(或精巢)、肝脏、胰腺、心脏、肠以及鳃等结构。

2.对不同品种的鱼的内部结构进行比较。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鱼的外部形态结构 1.鱼的外部形态(以鲫鱼为例) 全长体长躯干尾 柄 长 体高尾 柄 高 头长尾 长 吻 长 眼 间 距 眼 后 头 长 眼 径 口 裂 长 26.2 22.5 12.8 3.7 12.9 7 5.8 6.4 1.6 3.4 3.2 1.0 1.5 背鳍基长臀鳍基长 8.7 3.9 体型鳞片类型侧线鳞数 ||上鳞数/ 下鳞数背鳍条数尾鳍条数臀鳍条数 硬/软 腹鳍 条数 胸鳍 条数 纺锤形圆鳞30||7/6 20 20 5/2 10 14

无乳链球菌致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抗感染治疗方案分析

无乳链球菌是婴儿期脑膜炎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无乳链球菌导致的细菌性脑膜炎常见反复、复发,发病率、致死率较高,常需要联合治疗,延长疗程。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无乳链球菌致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方案分析,来阐述如何发挥药师的角色和作用。 1、病史摘要 患儿男,2个月,体重5.4kg,以“发热1天余,抽搐3次”为主诉8月20日入院收住PICU,当月27日转到儿神经内科普通病房治疗。 现病史:患儿19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达38℃左右,无寒战,来本院就诊,查血常规未见异常,予“泰诺林”口服治疗,夜间抽搐一次,表现为双目凝视、四肢抽动,持续约数分钟自行缓解,未予重视,未处理,今体温达38.9℃(腋),再次抽搐两次,表现同上,不咳嗽,无气喘及面色紫绀,无呕吐,20日来我院就诊,查心电图、脑电图正常,拟“惊厥原因待查”收住入院,病程中患儿无腹胀、腹泻,无皮疹,目前患儿精神欠佳,奶量减少,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患儿系G1P1,胎龄34周+1天,因“胎膜早破6天、母亲发热、体温为37.9℃”于2013年06月15日在我院剖宫产娩出,转入NICU,诊断“1.早产儿2.低出生体重儿 3.新生儿肺炎 4.新生儿黄疸”住院治疗9天好转出院。出院后母乳加奶粉混合喂养,现会抬头。用药史具体不详 体格检查:神清,精神欠佳,呼吸促,前囟饱,约1.0*1.0cm,口周不绀,咽红,双肺呼吸音粗,未及明显罗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及杂音,腹软,见脐疝,肝脏肋下1.5cm,质软,脾脏肋下1.0cm,质软,四肢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可引出,双侧Babinski 征阳性。 辅助检查:(20130819) 血常规:CRP <8 mg/L |WBC 5.90 10^9/L|NE% 39.9 %|PLT 306.00 10^9/L (20130820) 脑脊液常规检查(CSF):白细胞计数1840 10^6/L,微浑,白细胞分类多个核60 %,潘氏蛋白定性阳性++ 脑脊液/生化:氯(干片法) 105.0 mmol/L,葡萄糖(干片法) 1.2 mmol/L CRP+异常细胞+血常规:异常细胞未找见,CRP 160 mg/L,白细胞计数5.30 10^9/L,中性粒细胞% 34.1%,血小板计数255.00 10^9/L, PCT>100.00 ng/ml 入院诊断: 惊厥原因待查,发热待查:化脓性脑膜炎待排、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心肌损害、脐疝 出院诊断: 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肺炎、电解质紊乱、心肌损害、凝血功能障碍、脐疝 1

中国常见淡水鱼名称对照,图文并茂教会你认识淡水鱼

中国常见淡水鱼名称对照,图文并茂教会你认识淡水鱼 导语 淡水鱼,系指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就可称为淡水鱼。狭义的说,系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阶段如只有「幼鱼期」或「成鱼期」,或是终其一生都必须在淡水域中渡过的鱼类。下面是淡水鱼有哪些,淡水鱼图片及文字说明,教会你认识生活中最常见的淡水鱼。

鲤鱼( lǐ yú ) 中文别名鲤拐子、鲤子、毛子。鲤科,中粗强的褐色鱼,原产亚洲,后引进欧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区,杂食性。鳞大,上腭两侧各有二须,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在水域不大的地方有洄游的习性. 中文学名:鲤鱼 别称: 鲤拐子、鲤子 草鱼( cǎo yú ) 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草鱼的俗称有:鲩、鲩鱼、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

厚子鱼(鲁南)、海鲩(南方)、混子、黑青鱼等。英文名:Grass carp 。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草鱼幼鱼期则食幼虫,藻类等,草鱼也吃一些荤食,如蚯蚓,蜻蜓等。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生殖季节亲鱼有溯游习性。已移殖到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草鱼,鲤科。体延长,亚圆筒形,体长大1m余。体青黄色。头宽平,口端位,无须。咽齿梳状。栖息水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3-4龄成熟,在江河上游产卵,可人工繁殖。生长快,最大个体达30kg左右。为中国主要淡水鱼类养殖对象。分布于中国各大水系,肉味美,鱼胆有毒。 中文学名:草鱼 别称: 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乌青、草苞、草根(东北)、混子。

观赏鱼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综述

导致观赏鱼致病原因、如何诊断及治疗方案措施有哪些(综述)院系:理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S) 班级:11-4班 姓名:于胜男 学号:11054412

导致观赏鱼致病原因、如何诊断及治疗方案措施有哪些 1 观赏鱼鱼病种类概述 通常将鱼病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是由有生命的动物或植物引起的。由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单细胞藻类等微生物的侵入而引起的疾病,又称微生物鱼病。由于微生物鱼病大多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有较强的传染性,且不易防治,故称之为传染性鱼病。由动物性寄生虫引起的鱼病称寄生虫鱼病,其特点一般是发病和传播较慢,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防治也较容易。另一类主要是由水体环境的机械、物理、化学等非生物因素或鱼体生理机能失调所引起机体的代谢障碍或机能紊乱而导致的鱼病,称为非生物性鱼病。此类鱼病的种类很多,危害较大,涉及面也较广,但只要加强管理,做好预防工作,此类鱼病可避免发生。 2 由病毒引起疾病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 2.1 痘疮病,又名淋巴囊肿病毒症 【病因】由疱疹病毒的病毒粒子感染所引起。 【症状】发病初期,病鱼的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二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目逐渐增多,区域扩大,患病部位的表皮逐渐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表面组织由柔软变成软骨状的结缔组织。这些“增生物”增长到一定程度后,会自动脱落,接着又在原位置重新出现新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如果占了鱼体表面积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地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一般在春季,水温15℃左右时出现病例。 【治疗方法】此病可用左旋体氯霉素治疗;小鱼可用浓度为百万分之零点二二五(0.225ppm)的药液浸洗,个体大的鱼可以注射此药,均能获得一定的疗效。 2.2 出血病 【病因】由疱疹病毒所引起。 【症状】病鱼的体表发黑无光泽,口腔、肌肉、各种鳍条基部都充血,有时鳃盖、头部、腹壁也有充血现象,鳃丝呈鲜红的点状或斑块状充血;严重的病鱼,因其他器官组织大量充血,使鳃失血而呈苍白,表现出“白鳃”。此外,眼球突出,肠道和各内脏器官表现充血。病鱼食欲不振,行动迟缓,常离群独游或回旋慢游,体质消瘦,肌肉萎缩,以致死亡。发病季节多在6~9月,水温在25~30℃最为流行,死亡率颇高。 【治疗方法】充分照射阳光,并降低水温至25℃以下,持续10天左右可见疗效;或用1%食盐水洗浴,持续1周。 3 由细菌引起疾病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 3.1 细菌性烂鳃病 【病因】一是由原生动物、单殖吸虫、甲壳动物等引起的疾病;二是由水生藻状菌,如鳃霉等引起的疾病;三是由细菌引起的疾病。 【症状】病鱼鳃部常充满粘液,鳃丝和鳃盖骨内表皮均有出血现象,鳃丝由红变白,逐渐腐烂并带有污泥,最后发展到全鳃,使之失去呼吸功能而死亡。 【治疗方法】可将病鱼放入百万分之二(2ppm)的呋喃西林,或百万分之十二点五(12.5ppm)的金霉素,溶液中浸泡30分钟;或用11.5%浓度的氯胺丁0.02克溶于10千克水中,将鱼浸洗15~20分钟;养鱼的容器及所有的用具,用百万分之八(8ppm)的漂白粉溶液消毒灭菌。 3.2 细菌性肠炎 【病因】主要是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或摄食过饱、肠道胀饱、排泄受阻,最后由细菌感染肠道引发的肠炎。 【症状】病鱼常常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突出,鱼体呈呆滞,停在水族箱角落不动,肌体作短时间的抽搐,不进食,粪便白色。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部分肠道出现红色,严重时全肠呈紫红色,肠内无食物,充有淡黄色的粘液和血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