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200道口算题

三年级200道口算题
三年级200道口算题

三年级200道口算题和20道应用题

一、口算题:

640÷80= 15×5= 23×3= 12×2×5= 480÷80= 16×5= 27×3= 90÷15= 48÷4= 640÷16= 39÷3= 24×20= 32×3= 48÷16= 12×8= 27×3= 56÷14= 24÷8= 14×2= 83-45= 560÷80= 96÷24= 40÷20= 40×30= 37+26= 76-39= 605+59= 30×23= 12×8= 27+32= 48+27= 450×2= 73+15 = 120×600 = 200×360= 6800×400= 280+270= 4×2500= 6000÷40= 5×1280= 310-70= 400×14= 470+180= 1000÷25= 160×600= 20×420= 290×300= 8100÷300= 7600÷200= 7600÷400= 680+270= 980÷14= 4200÷30= 6×1300= 1300×50= 200×48= 930-660= 530+280= 9200÷400= 840÷21= 180×500= 8000÷500 = 1900÷20= 200×160= 8700÷300= 300×330= 3×1400= 7000÷14= 600÷

12= 9600÷80= 140×300= 880÷40= 9600÷800= 750-290= 5×490= 760×20= 7500÷500= 370×200= 650÷13= 8600-4200= 240×4= 640÷80= 15×10= 12×11=

160×30= 220×40= 104×5= 4500÷50= 120×2= 90÷30= 270÷30= 270×30= 84÷21= 76÷9= 66÷7= 100-54= 123+15= 360÷4= 55÷5= 32×6= 7000÷70=200÷40=180÷30= 240÷40= 35×2= 140×7= 13×6= 280×3= 350×2= 50×11= 250×6= 7200+900= 410-201= 125×8= 48×20= 6600÷600= 390+140= 11×80= 24×50= 3600÷400= 4000÷50= 530-70= 420-90= 9600÷30= 7×700= 203+98= 1800÷300= 240+570= 4800÷400= 370+580= 580-490= 910-370= 25×8= 270-190= 36×2= 75÷25= 330÷11=

6×800= 5400÷9= 420÷60= 9×800= 3×330= 300×7= 9×500=

390÷13= 6300÷700= 5600÷700= 4800÷12= 3500÷7= 370+560= 520+490=450-90=80+330=70×700=7000÷70 = 4000÷80=2400÷200=420-90=170+320=1000-51=520-260=910-190=35×200=22×200=8800÷400=9300÷300=6×300=1800÷200=9300÷30=280÷40=304+199=390÷26=1250÷50=

21×40=6600÷220=760-198=660-220=5000÷50=100×91=753-299=7000÷70=200÷40=180÷30= 240÷40= 35×2= 140×7= 13×6= 280×3= 350×2= 50×11= 250×6= 7200+900= 410-201= 125×8= 48×20= 6600÷600=

390+140= 11×80= 24×50= 3600÷400= 4000÷50= 530-70= 420-90= 9600÷30= 7×700= 203+98= 1800÷300= 240+570= 4800÷400=

370+580= 580-490= 910-370= 25×8= 270-190= 36×2= 75÷25= 330÷11= 6×800= 5400÷9= 420÷60= 9×800= 3×330= 300×7= 9×500= 390÷13= 6300÷700= 5600÷700= 4800÷12= 3500÷7= 370+560= 520+490=450-90=80+330=70×700=7000÷70=4000÷80=2400÷200=420-90=170+320=520-260=910-190=35×200=22×200=8800÷400=9300÷300=6×300=1800÷200=9300÷30=280÷40=304+199=390÷26=1250÷50=21×40=6600÷220=760-198=660-220=5000÷50=100×91=753-299=

三年级_奥数_第11讲_巧算周长_习题及答案

第12讲巧求周长我们知道: 这两个计算公式看起来十分简单,但用途却十分广泛。用它们可以解决许多直角多边形(所有的角都是直角的多边形)的周长问题。这是因为直角多边形总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正方形或长方形。 例如,下面的图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当然分割的方法不是唯一的。 由此,可以演变出许多只涉及正方形、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题目。 例1一个苗圃园(如左下图),周边和中间有一些路供人行走(图中线段表示“路”),几个小朋友在里面观赏时发现:从A处出发,在速度一样的情况下,只要是按“向右”、“向上”方向走,几个人分头走不同的路线,总会同时达到B处。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分析与解:如右上图所示,将各个交点标上字母。由A处到B处,按“向右”、“向上”方向走,只有下面六条路线: (1)A→C→D→E→B; (2)A→C→O→E→B; (3)A→C→O→F→B; (4)A→H→G→F→B;

(5)A→H→O→E→B; (6)A→H→O→F→B。 因为A→C与H→O,G→F的路程一样长,所以可以把它们都换成A→C;同理,将O→E,F→B都换成C→D;将A→H,C→O都换成D→E;将H →G,O→F都换成E→B。这样换过之后,就得到六条路线的长度都与第(1)条路线相同,而第(1)条路线的长“AD+DB”就是长方形的“长+宽”,也就是说,每条路线的长度都是“长+宽”。路程、速度都相同,当然到达B处的时间就相同了。 例2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解:(1)将图中右上缺角处的线段分别向上、向右平行移动到虚线处(见左下图),这样正好移补成一个正方形,所以它的周长为25×4=100(厘米)。 (2)与(1)类似,可以移补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为 (10+15)×2=50(厘米)。 例3求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解:(1)与例2类似,可以移补成一个长(15+10+15)厘米、宽(12+20)厘米的长方形,所以周长为 (15+10+15)×2+(12+20)×2=144(厘米)。 (2)设想先把长20厘米的线段向上平移到两条长15厘米的线段中间,构成一个长60厘米,宽(15+20+15)厘米的长方形,此时,还有两条长35厘米的竖线段。所以周长为

小学三年级速算与巧算奥数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速算与巧算奥数练习题 奥数对学生起到的并不仅仅是数学方面的作用,通常比普通数学要深奥些,快来做做奥数题来锻炼自己吧!下面是为大家收集到的三年级速算与巧算奥数练习题,供大家参考。 计算时间:正确率: (1)146000÷125=(2)211211÷211=(3)7500÷25÷4= (4)264264÷7÷11÷13=(5)(130+65)÷13= (6)798÷125+202÷125=(7)432÷(8×9)= (8)21×15÷5=(9)(54×24)÷(9×4)= (10)(2×3×5×7×11×13×17×19)÷(38×51×65×77)=(11)1÷(2÷3)÷(3÷4)÷(4÷5)÷(5÷6)= (12)(110+77+88+99)÷11= 参考答案 (1)146000÷125(2)211211÷211 (3)7500÷25÷4 =146×1000÷125 =211×1001÷211 =7500÷(25×4)=146×8 =1001 =7500÷100 =1168 =75 (4)264264÷7÷11÷13 (5)(130+65)÷13 =264×1001÷(7×11×13) =130÷13+65÷13 =264×1001÷1001 =10+5 =264 =15 (6)798÷125+202÷125(7)432÷(8×9) =(798+202)÷125 =432÷8÷9 =1000÷125 =54÷9

=8 =6 (8)21×15÷5 (9)(54×24)÷(9×4) =21×3 =54×24÷9÷4 =63 =54÷9×24÷4 =6×6 =36 (10)(2×3×5×7×11×13×17×19)÷(38×51×65×77)=(2×19÷38)×(3×17÷51)×(5×13÷65)×(7×11÷77)=1 (11)1÷(2÷3)÷(3÷4)÷(4÷5)÷(5÷6) =1÷2×3÷3×4÷4×5÷×6 =1÷2×6 =3 (12)(110+77+88+99)÷11 =110÷11+77÷11+88÷11+99÷11 =10+7+8+9 =34

三年级加减法的巧算

加减法的巧算 方法提示:加减法的巧算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凑整法,把两个数和多个数相加或减得到一个整数。 一、计算下面各题 1、43+66+57+34 2、28+54+22+46 二、加减混合运算中,交换数字的顺序时注意符号要跟着一起搬家。 1、67+52+23-32 2、98-76+96-88 ' 3、39+48-19+20-38 4、39+78-29-28 三、一个数连续减去多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多个数的和、 1、89-43-36 2、128-65-35 ] 3、100-7-7-7-7-7 4、86-11-22-33

四、注意到去括号的规则:括号前面是减号,打开括号要变号。 1、134-(34+50) 2、348-(150-52) ) 3、253-(33+53-22)3、87+76-(30-24+17) 五、首尾凑整法 1、1+2+3+4+5+6+7+8+9 2、2+4+6+8+……+28 " 六、补数凑整法 1、9+99+999+9999 2、8+98+198+1998 # 课内练习 1、45+76+55+24 2、89-24+11+54

3、65-37+57-25 4、22+67+78-27 } 5、87-34-66+13 6、93-34-26 7、145-(67+45)8、89-(56-11) 9、158-(120-40+58)10、1+2+3+。。。+19 % 11、1+3+5+7+。。。+29 12、9+19+29+39 作业 1、49+16+51+37+84 2、39+38+41+45+37+40+43· 3、86-37+14-63 4、79-25-39+85

三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一、加减巧算 教学目标: 1 学会“化零为整”的思想。 2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3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 教学难点:有些题目直观上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凑整。 教学过程 学习例1:凑整法 23+54+18+47+82; 解:23+54+18+47+82 =(23+47)+(18+82)+54 =70+100+54=224; 学习例2:借数凑整法 有些题目直观上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凑整。例如,计算976+85,可在85中借出24,即把85拆分成24+61,这样就可以先用976加上24,“凑”成 1000,然后再加61。 (1350+49+68)+(51+32+1650)。 解:(1350+49+68)+(51+32+1650) =1350+49+68+51+32+1650 =(1350+1650)+(49+51)+(68+32) =3000+100+100 =3200 学习例3:分组凑整法 计算:(1)875-364-236;

(2)1847-1928+628-136-64; 解:(1)875-364-236 =875-(364+236) =875-600=275; (2)1847-1928+628-136-64 =1847-(1928-628)-(136+64) =1847-1300-200=347; 学习例4.加补凑整法 计算:(1)512-382; (2)6854-876-97; 解:(1)512-382=(500+12)-(400-18) =500+12-400+18 =(500-400)+(12+18) =100+30 =130; (2)6854-876-97 =6854-(1000-124)-(100-3) =6854-1000+124-100+3 =5854+24+3 =5881; 习题: 1.(1350+49+68)+(51+32+1650) 2.4993+3996+5997+848 3.1348-234-76+2234-48-24

三年级奥数速算、巧算方法及习题(强烈推荐)

三年级奥数速算、巧算方法及习题 例1、在合适的地方填上+、-、或×,使等式成立。 (1)1 2 3 4 5=1 (2) 1 2 3 4 5=0 练习1 在合适的地方填上+、-、或×,使等式成立。 (1) 3 3 3 3=3 (2) 3 3 3 3=9 例2、下面两道算式需要填四个运算符号,每个符号只用一次,该怎样填呢? (1) 9 3 7=20 (2)14 2 5=12 练习2、下面算式等号两边分别用什么运算符号,两边才能相等。 (1)2 5 6=13 (2)5 13=9 2 例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练习3、⑴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例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4 - 4 4 7 1 + 3 6 4 8 0 3 4 + 5 9 5 3 - 2 7 5 6 8 9 - 1

练习4 课后练习 1、在相同的图形里填上相同的整十数,使等式成立。 ×3=1 ×6=2 ×6=4 2、在下面的方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它横看成为两道算式,竖看成为五个成语。 3、把1~9这9个数字分别填入下面的○中,正好组成一道算式。 4、把494、49 5、49 6、49 7、49 8、49 9、501、502、503、504、505、506这十二个数分别填入下面的方格中,使等式成立。(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3 5 4 7 6 8 4 □÷□×□ + □=□ (□+□-□)×□=□ 上 下 面 方 生 死 花 门 拿 稳 2 7 × 9 3 1 8 × C D 4 A B 6 A=( ) B=( ) C=( ) D=( ) 6 5 + 3 1 4 6 + = + + + + = + 仔细观察这些数!

三年级巧算题库

小桔灯数学计算大比拼赛前指导 三年级 【质量单位换算】 一.计算下列各题。 1.1吨+500千克-4000千克=( )千克=( )斤 2吨+5000千克=( )克 3吨+6000千克-5000克=( )千克 6吨-3000千克=( )克 二.按照从小到大得顺序排列。 5公斤 3800千克 1吨 3800克 1600克 9000克 2600吨 25斤 670公斤 32510克 【时间单位换算】 3分=( )秒 ( )=300分 1时30分=( )分 66分=( )时( )分 100分+30分=( )分=( )时( )分 2分-30秒=( )秒 216分=( )时( )分 【长度单位计算】 2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米=( )厘米 20厘米=( )分 2厘米-4毫米=( )毫米 18厘米+22厘米=( )分米 6分米=( )厘米( )毫米 43厘米+57厘米=( )厘米=( )分米=( )米 86千米-79千米=( )米 8000米-4千米=( )米 3千米+6000米=( )千米 70分米=( )米 【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930-370= 490+250= 724+105= 600-256= 806-427= 389+536= 【加法得巧算】 147+98 234+96+766+704 569+2005 396+409+399+407 305+296+310+297 加减法巧算锦囊妙计: 1.添(去)括号法:如果前面就是加号,去掉括号后括号内得符号不变; 如果括号前就是减号,去掉括号后,括号内得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添括号得方法与去括号类似。 a-b-c=a-(b+c) 2.借数(拆数)凑整法:计算时把稍小于或者稍大于整十、整百、整千 得数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数,计算减法时若就是少减了要再减,若就是多减了要加上。计算加法时,若就是多加了要减去,若就是少加了要再加。

三年级巧算题库

三年级巧算题库 三年级 【质量单位换算】 一.计算下列各题。 1.1吨+500千克-4000千克=()千克=()斤 2吨+5000千克=()克 3吨+6000千克-5000克=()千克 6吨-3000千克=()克 二.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5公斤 3800千克 1吨 3800克 1600克 9000克 2600吨 25斤 670公斤 32510克 【时间单位换算】 3分=()秒()=300分 1时30分=()分 66分=()时()分 100分+30分=()分=()时()分 2分-30秒=()秒 216分=()时()分 【长度单位计算】 2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米=()厘米20厘米=()分 2厘米-4毫米=()毫米18厘米+22厘米=()分米 6分米=()厘米()毫米43厘米+57厘米=()厘米=()分米=()米 86千米-79千米=()米 8000米-4千米=()米 3千米+6000米=()千米 70分米=()米 【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930-370= 490+250= 724+105= 600-256= 806-427= 389+536=

【加法的巧算】 147+98 234+96+766+704 569+2005 396+409+399+407 305+296+310+297 加减法巧算锦囊妙计: 1.添(去)括号法:如果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不变;如果括 号前是减号,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添括号的方法与去括号类似。 a-b-c=a-(b+c) 2.借数(拆数)凑整法:计算时把稍小于或者稍大于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凑 成整十、整百、整千数,计算减法时若是少减了要再减,若是多减了要加上。 计算加法时,若是多加了要减去,若是少加了要再加。 3.移位凑整法:调整原来的运算顺序,把能够凑成整数的数放在一起先计算。 4.找基数法:观察算式,如果式中的每一个数都非常接近某个整百、整千数,则 可以以这个整数为基数,在加上或者减去零头部分。 【减法的巧算】 854-497 1576-205 546-305 300-67-33 758-86-14 1324-875-125 【加减法混合巧算】 642-397+58 538-194+162 843-387-243 497+334-297 6480-(873+480)657-(269+257)+169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加减巧算

三年级奥数训练——加减巧算 思路导航: 加减巧算主要是运用“凑整”的方法,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看做 所接近的数进行简算。凑整后,对于原数与整十、整百、整千相差的数,要根 据“多加要减去,少加要再加,多减要加上,少减要再减”的原则进行处理。 另外,可以根据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性质进行凑整,从而达到简算 的目的。 经典例题: 例题1计算下面各题。 396+55 427+1008 456-298 582-305 练习一速算 497+28 750+1002 598+231 2004+271 例题2你有好办法迅速计算出结果吗? 502+799―298―97 9999+999+99+9 练习二计算。 307+201-398-99 208+494-498-95 例3 计算下面各题 487+321+113+479 723-251+177 872+284-272

练习三 计算 321+127+79+73 89+123+11+177 235-125+65 例题4计算下面各题: 321+(279―155) 372―(54+72) 432―(154―68) 练习四计算 421+(179-125) 375+(125-47) 812+(188-123) 537-142-58 例题5 计算: 1000-81-19-82-18-83-17-84-16-85-15-86-14-87-13-88-12-89-11 练习五速算 500-99-1-98-2-97-3-96-4 课堂练习 1、计算:402+307-297-99

2、计算(说说计算思路): 375+283+225+17 3、想想怎样算方便。 237+(163-28) 425—172—28 4、计算 1000-90-10-80-20-70-30-60-40-50-50 5、计算 1000-91-1-92-2-93-3-94-4-95-5-96-6-97-7-98-8-99-9 课外练习 1、计算,并想想它的解题思路。 (1)574-397 (2)472―203 (3)8732―2008 (4)487―298 2、你会迅速写出结果吗? 99999+9999+999+99+9 1999+199+19

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速算与巧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上册)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 一、加法中的巧算 1.什么叫“补数”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 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 2+8=10,4+6=10, 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 22+78=100,44+56=100, 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 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

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如:87655→12345,46802→53198, 87362→12638,… 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例1 巧算下面各题: ①36+87+64②99+136+101 ③ 1361+972+639+28 解:①式=(36+64)+87 =100+87=187 ②式=(99+101)+136 =200+136=336 ③式=(1361+639)+(972+28) =2000+1000=3000 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 ①188+873 ②548+996 ③9898+203

解:①式=(188+12)+(873-12)(熟练之后,此步可略)=200+861=1061 ②式=(548-4)+(996+4) =544+1000=1544 ③式=(9898+102)+(203-102) =10000+101=10101 4.竖式运算中互补数先加。 如: 二、减法中的巧算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例 3① 300-73-27 ② 1000-90-80-20-10 解:①式= 300-(73+ 27) =300-100=200 ②式=1000-(90+80+20+10) =1000-200=800

三年级数学速算与巧算练习

习题一 一、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① 1000-547 ② 100000-85426 ③ 11111111110000000000-1111111111 ④ 78053000000-78053 二、用简便方法求和: ①536+(541+464)+459 ② 588+264+148 ③ 8996+3458+7546 ④567+558+562+555+563 三、用简便方法求差: ① 1870-280-520 ② 4995-(995-480) ③ 4250-294+94 ④ 1272-995 四、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① 478-128+122-72 ② 464-545+99+345 ③ 537-(543-163)-57 ④ 947+(372-447)-572 五、巧算下列各题: ① 996+599-402 ② 7443+2485+567+245 ③ 2000-1347-253+1593 ④3675-(11+13+15+17+19)

习题一解答 一、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① 1000-547=453 ② 100000-85426=14574 ③ 11111111110000000000-1111111111 =11111111108888888889 ④ 78053000000-78053=78052921947 此题主要是练习直接写出“补数”的方法:从最高位写起,其各位数字用“凑九”而得,最后个位凑10而得。 二、用简便方法求和: ① 536+(541+464)+459 =(536+464)+(541+459) =2000 ② 588+264+148 =588+(12+252)+148 =(588+12)+(252+148) =600+400 =1000 ③ 8996+3458+7546 =(8996+4)+(3454+7546) =9000+11000(把 3458分成 4和=9000+11000 3454)=20000 ④ 567+558+562+555+563 =560×5+(7-2+2-5+3)(以560为基准数) =2800+5=2805 三、用简便方法求差: ① 1870-280-520 =1870-(280+520) =1870-800 =1070 ②4995-(995-480) =4995-995+480 =4000+480=4480 ③ 4250-294+94

三年级奥数专题:乘法中的巧算

三年级奥数专题:乘法中的巧算 上一讲我们介绍了乘、除法的一些运算律和性质,它是乘、除法中巧算的理论根据,也给出了一些巧算的方法.本讲在此基础上再介绍一些乘法中的巧算方法. 1.乘11,101,1001的速算法 一个数乘以11,101,1001时,因为11,101,1001分别比10,100,1000大1,利用乘法分配律可得 a×11=a×(10+1)=10a+a, a×101=a×(101+1)=100a+a, a×1001=a×(1000+1)=1000a+a. 例如,38×101=38×100+38=3838. 2.乘9,99,999的速算法 一个数乘以9,99,999时,因为9,99,999分别比10,100,1000小1,利用乘法分配律可得 a×9=a×(10-1)=10a-a, a×99=a×(100-1)=100a- a, a×999=a×(1000-1)=1000a-a. 例如,18×99=18×100-18=1782. 上面讲的两类速算法,实际就是乘法的凑整速算.凑整速算是当乘数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将乘数表示成上述整十、整百、整千……与一个较小的自然数的和或差的形式,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速算的方法.

例1计算: (1) 356×1001 =356×(1000+1) =356×1000+356 =356000+356 =356356; (2) 38×102 =38×(100+2) =38×100+38×2 = 3800+76 =3876; (3)526×99 =526×(100-1) = 526×100-526 = 52600-526 =52074; (4)1234×9998 = 1234×(10000-2) =1234×10000-1234×2 =12340000-2468 =12337532. 3.乘5,25,125的速算法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速算与巧算技巧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关键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遇到计算题先观察,再思考,然后选择适合的速算方法! 所谓“一看”“二想”“三选择” 一、分组法 适用于有一定规律的加减混合运算,通过加减重新组合,将原有计算转变为较小数或相同数的计算,从而简便计算过程。 观察:1、数字有一定规律 2、符号有一定规律 方法:看符号,找周期。 根据符号的规律划分周期,进行分组计算。切记不要忘了第一个数的符号! 1、简单分组 例:10 -9 +8 -7 +6 -5 +4 -3 +2 -1 +-+-+-+-+- (符号周期为+、-,两个数为一组) 则原式=(10-9)+(8-7)+(6-5)+(4-3)+(2-1) =1+1+1+1+1 =5 2、分组有剩余 例:20 + 19 –18 + 17 –16 + 15 –14 + 13 –12 + 11 –10 ++-+-+-+-+- (符号周期为+、-,两个数一组,但第一个数多余出来了) 则原式=20 +(19-18)+(17-16)+(15-14)+(13-12)+(11-10) =20+1+1+1+1+1 =25 3、复杂分组 例:48 + 47 - 46 -45 + 44 + 43 –42 –41 + 40 + 39 –38 –37 + 36 ++--++--++--+(符号周期为+、+、-,-,四个数一组) 则原式=(48 + 47 - 46 -45)+(44 + 43 –42 –41)+(40 + 39 –38 –37)+ 36 =4+4+4+36 =48 例:15 + 14 –13 + 12 + 11 –10 + 9 + 8 –7 + 6 + 5 –4 + 3 + 2 - 1 ++-++-++-++-++- (符号周期为+、+、-,三个数一组) 则原式=(15 + 14–13)+(12 + 11–10)+(9 + 8–7)+(6 + 5 –4)+(3 + 2–1)=16+13+10+7+4 (这里提醒孩子也要善于观察,每组后两个数先做运算得1,再加第一个数比较简便) =(16+4)+(13+7)+10 =20+20+10 =50

三年级奥数 乘除法的巧算及练习

乘除法的巧算 计算: 8×4×125×25= 分析: 进行四则运算前一定要仔细观察题目的数字特征及运算符号的特征。熟记:5×2=10 25×4=100 125×8=1000 37×3=111 观察8×4×125×25=?的特征,因为8×125=1000 25×4=100,所以,可先将8和125,4和25乘起来,再把他们的积相乘。即:8×4×125×25=(8×125)×(4×25)=1000×100=100000 试试身手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的题目 8×6×125=4×7×25×10= 2、巧算 10×3×37 32×25×125 3、计算 37×25×3×4 3×5×4×37×25×2

知识向导: 计算:125×32×25 分析由数字“125,25”及符号“连乘”的特征,可以想到“8,4”,结合上章所学,因为他们的乘积是整千、整百数。而32=4×8,所以,可以将一个乘数“32”拆成需要的几个因数。即: 125×32×25=125×8×4×25=(125×8)×(25×4)=1000×100=100000 试试身手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5×8×2 2、37×9×10 3、25×64×125×5 4、125×125×64 知识向导 计算: 1200÷25÷4 分析: 观察题目发现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连除;二是25和4的积是100 所以我们有两种方法: 一、可以用25去除以被除数1200,也可以先用4除以被除数1200,

即1200÷25÷4=48÷4=12 或1200÷4÷25=300÷25=12 二、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1200÷25÷4=1200÷(25×4)=1200÷100=12 试试身手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的题目 6000÷125÷8 5200÷4÷25 用两种以上的方法来运算,比一比哪一种更简便 250÷5÷25 500÷5÷25 巧算: 333÷37÷3 1000000÷8÷125÷25÷8÷5 知识向导 计算: 12÷5+13÷5 32÷3-20÷3 分析: 观察题目的数字特征,根据四则运算法则直接计算较困难,但各题中,除数数字都相同,因而: 12÷5+13÷5=(12+13)÷5=5

三年级数学巧算方法与习题

三年级速算、巧算方法及习题 例1、在合适的地方填上+、-、或×,使等式成立。 (1)1 2 3 4 5=1 (2) 1 2 3 4 5=0 练习1 在合适的地方填上+、-、或×,使等式成立。 (1) 3 3 3 3=3 (2) 3 3 3 3=9 例2、下面两道算式需要填四个运算符号,每个符号只用一次,该怎样填呢? (1) 9 3 7=20 (2)14 2 5=12 练习2、下面算式等号两边分别用什么运算符号,两边才能相等。 (1)2 5 6=13 (2)5 13=9 2 例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练习3、⑴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例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练习4、填一填。 4 - 4 4 7 1 + 3 6 4 8 0 3 4 + 5 9 5 4 4 2 7 × 9 3 1 8 × C D 4 A B 6 A=( ) B=( ) C=( ) D=( ) 3 - 2 7 5 6 8 9 - 1

课后练习 1、在相同的图形里填上相同的整十数,使等式成立。 2、在下面的方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它横看成为两道算式,竖看成为五个成语。 3、把1~9这9个数字分别填入下面的○中,正好组成一道算式。 4、把494、49 5、49 6、49 7、498 、499 、501 、502、503、504、505 、506这十二 个数分别填入下面的方格中,使等式成立。 (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5 6 (1) 1 2 3 4=1 □÷□×□ + □=□ (□+□-□)×□=□ 上 下 面 方 生 死 花 门 拿 稳 += ++ + += + - 4 9 5

三年级奥数小学奥数除法中的巧算(含答案)

除法中的巧算 (一)学习方法指导我们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除法中的巧算,因为“商不变性质”,是被除数、除数同时乘以或同时除以一个数(零除外),它们的商不变。 一般有这样的公式:a b a n bn 或 a n bn n0 如:12 3 122322464 或12 612262632 例 1.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82525(2)47700 900 分析:(1 )( 2 ) 可以利用 “ 商不变的性质”去计算 (1)82525 825 4 25 4 3300 100 33 想办法使其中一个数扩大、或缩小后成为整十、整百、整千,如25 扩大 4 倍得100。 (2)47700 900 47700 100 900 100 477 9 53 看到被除数,与除数末尾都有00,这样让它们同时缩小100 倍。在除法运算中,还有两个数的和,(或差)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除这两个数(在都能整除的情况下),再求两个商的和或差。

一般公式: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c 如:12 6 2 12 2 6 2 6 3 9 12 6 2 12 2 6 2 6 3 3 这个性质可以推广到多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的情况。 例 2. 用简便方法计算。 (1)250 165 5 (2)702 213 414 3 分析:这两题都可以运用以上性质去解答,就是“两个数的和(差)除以一个数”的除法运算性质。 1) 250165 5(2) 7022134143 250 5 165 57023213 3414 3 503323471138 8325 除了以上性质外,使计算题简便,同时还有利用乘、除同级运算带着符号“搬家”的性质:(1)两个数的商除以一个数,等于商中的被除数先除以这个数,再除以原来商中的除数。 一般有:a b c a c b 如:12 3 2 12 2 3 (2)两个数的积除以一个数,等于用除数先去除积的任意一个因数,再与另一个因 数相乘。 一般有:a b c a cb 或b ca 如:1262122636 或:1262621236 例 3. 计算下面各题。

三年级乘除法速算巧算

第2讲:乘除法速算巧算 一、乘法中的巧算 1.两数的乘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要先乘.为此,要牢记下面这三个特殊的等式: 5×2=10 25×4=100 125×8=1000 例1 计算 ①123×4×25 ② 125×2×8×25×5×4 解:①式=123×(4×25) =123×100=12300 ②式=(125×8)×(25×4)×(5×2) =1000×100×10=1000000 2.分解因数,凑整先乘。 例 2计算 ① 24×25 ② 56×125 ③ 125×5×32×5 解:①式=6×(4×25) =6×100=600 ②式=7×8×125=7×(8×125) =7×1000=7000 ③式=125×5×4×8×5=(125×8)×(5×5×4) =1000×100=100000 3.应用乘法分配律。 例3 计算 ① 175×34+175×66 ②67×12+67×35+67×52+6 解:①式=175×(34+66) =175×100=17500 ②式=67×(12+35+52+1)= 67×100=6700 (原式中最后一项67可看成 67×1) 例4 计算 ① 123×101 ② 123×99 解:①式=123×(100+1)=123×100+123 =12300+123=12423 ②式=123×(100-1) =12300-123=12177 4.几种特殊因数的巧算。 例5 一个数×10,数后添0;一个数×100,数后添00;一个数×1000,数后添000;以此类推。 如:15×10=150 15×100=1500 15×1000=15000 例6 一个数×9,数后添0,再减此数;一个数×99,数后添00,再减此数;一个数

三年级数学巧算练习

三年级数学巧算递等式练习 基础讲解 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准确,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方法。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这种“化零为整”的思想是加减法巧算的基础。 加法具有以下两个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一般地,多个数相加,任意改变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a+(b+c) 借数凑整法:直观上凑整不明显的可以“借数”凑整。 (1)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变为“-”,变为“+”。 (2)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添括号时,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号,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号,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变为“-”,“-”变为“+”

【重难点】灵活运用这些性质,可得减法或加减法混合计算的一些简便方法。 一、加法中的凑整 知识点1:分组凑整法 例1用简便方法计算: (1)783+25+175(2)2803+(2178+5497)+4722 知识点2:加补凑整法 例1(1)2458+503(2)574+798例2995+996+997+998+999 二、减法中的凑整 例(1)956-597(2)3475-3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