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教育学、心理学专项选择题题

2013教育学、心理学专项选择题题
2013教育学、心理学专项选择题题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文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人是教育的对象》的作者是()

A.裴斯泰洛齐B.乌申斯基C.斯宾塞D.福禄倍尔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历史时期是()

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近代社会D.现代社会

3.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师生共同参与的

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4.智育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

A.方向保证B.精神条件C.物质基础D.认识基础

5.班主任对团队组织起()

A.领导作用B.主导作用C.组织作用D.指导作用

6.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

A.课堂教学B.现场教学C.复式教学D.个别教学

7.在以下四种教学方法中,哪一种为教学的辅助方法()

A.讲授法B.谈话法C.演示法D.练习法

8.我国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并且充实了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癸卯学制D.壬戌学制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名言指的是要重视()

A.陶冶教育B.实际锻炼C.榜样示范D.品德评定

10.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德育内容D.德育力法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5.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一题多解”的现象,这种思维的类型属于()

A.发散思维B.集中思维C.形象思维D.形式逻辑思维

26.再认能力的最佳年龄研究表明,青少年对词的再认高峰期是()

A.小学高年级B.初中时期C.高中时期D.大学时期

27.下列哪一项属于个性倾向性的内容()

A.需要、动机、兴趣B.需要、能力、性格C.动机、能力、性格D.能力、气质、性格28.人在遇到突发事变时表现出来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是()

A.激情B.恐惧C.应激D.热情

29.下列哪项是表示能力的水平差异()

A.智力落后B.大器晚成C.早慧D.中年成才

30.性格是个性心理的核心,它是人对客观现实的()

A.稳定态度B.习惯化行为方式

C.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行为方式D.能动反映

31.心理咨询中的电话咨询属于哪一项()

A.直接咨询B.小组咨询C.间接咨询D.面谈咨询

32.一切较高级心理活动产生的基础是()

A.思维B.记忆C.回忆D.感觉

33.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钟表,它都是圆形的,这是知觉的()

A.大小恒常性B.颜色恒常性C.形状恒常性D.亮度恒常性

34.动机是指()

A.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

B.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驱动力

C.通过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D.个人对认识和探究活动的一种倾向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B2.B3.C4.D 5.D6.C7.C8.B9.C10.A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5.A26.B27.A28.C29.A30.C31.C32.D33.C34.B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陶行知C.布鲁纳D.柏拉图

2.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师说》

3.普及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4.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是一个()

A.积极过程B.能动过程C.被动过程D.主动过程

5.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始于()

A.明初B.清末C.辛亥革命时期D.新中国成立

6.智育中的“智”是指()

A.知识B.知识技能和智力C.智力D.技能

7.古人所说的“学不躐等”体现了()

A.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8.教师教育观的核心是()

A.质量观B.素质观C.教学观D.学生观

9.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观点的教育B.思想品质的教育C.世界观的教育D.品德的教育

10.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A.组成集体领导核心B.开展了班级活动

C.形成班集体正确的舆论D.全班支持班主任工作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5.下列哪一项更准确地表达了人的心理过程的内容()

A.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B.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C.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过程D.个性、情绪、情感和认知过程

26.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弧B.反射C.感应性D.感受性

27.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物或形态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

A.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B.动作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思维

C.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和求同思维

D.形象思维、动作思维和形式逻辑思维

28.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以下哪一项()

A.知识的感知B.知识的理解C.知识的巩固D.知识的运用

29.“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是受下列哪种情绪影响()

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

30.下列哪项不是测验量表应具备的条件()

A.信度B.效度C.常模D.主试

31.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

A.真实坦诚B.互相接纳C.自然、适度D.第一印象

32.感觉是对()

A.直接作用于自己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种反映

B.作用于自己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C.直接作用于自己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一种反映

D.直接作用于自己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一种反映

33.人的技能也被称之为()

A.天才B.能力C.才能D.熟练

34.尽管刺激不完整,但人们仍把一个事物知觉为一个整体,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A.恒常性B.理解性C.选择性D.整体性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A 2.A 3.C 4.B 5.B 6.B 7.C 8.D 9.D 10.C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5.C 26.B27.A 28.B29.B30.D 31.C32.D33.D34.D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基本上是()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结构课程D.核心课程

2.“六学二馆”是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其中“二馆”是()

A.教馆和学馆B.书学馆和算学馆C.崇文馆和弘文馆D.文馆和武馆

3.德育原则是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

A.德育原理B.德育规律C.基本要求D.具体途径

4.德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边活动的()

A.方式B.中介C.过程D.结果

5.之所以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是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

A.不平衡性B.个体差异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阶段性与顺序性

6.从实质上说,教学过程是()

A.一殷认识过程B.感性认识过程C.特殊认识过程D.理性认识过程

7.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于()

A.教材内容B.学生学习目的C.教师教学态度D.教学组织形式

8.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校外教育主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

A.个性B.思维C.兴趣D.品德

9.在教育发展史上,首次明确提出“美育”一词的是()

A.王国维B.席勒C.蔡元培D.斯宾塞

10.“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格言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自我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5.再认能力的最佳年龄研究表明,青少年抽象图形再认的高峰期是()

A.小学高年级B.少年期C.高中阶段D.大学时期

26.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呈下列哪种关系(B)

A.V型曲线B.倒转的U型曲线C.W型曲线D.呈正比例关系

27.在个体发展中,思维发展的顺序为()

A.人形象思维、动作思维、抽象思维B.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C.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动作思维D.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动作思维

28.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青少年人际关系()

A.亲子关系B.朋友关系C.合同关系D.师生关系

29.特殊能力指下列哪一选项()

A.记忆力B.想像力C.音乐节奏感D.观察力

30.下列选项中哪项是情绪的外部表现()

A.皮肤电变化B.呼吸变化C.脑电变化D.言语表情

31.对客观事物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是()

A.感觉B.知觉C.运动知觉D.时间知觉

32.“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

A.注意的指向性B.注意的集中性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

33.鲁班借助丝茅草而发明了锯。这是属于()

A.定势B.原型启发C.联觉D.迁移

34.依靠视觉、触觉和动觉、平衡觉及听觉协同获得的对物体在空间所处位置和方向的知觉是()A.空间知觉B.运动知觉C.时间知觉D.社会知觉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A2.C3.C4.B5.D6.C7.A8.A9.B10.A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5.B26.B27.B28.C29.C30.D31.D32.B33.B34.A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育起源于()

A.无意识的模仿B.本能C.劳动D.心理意志

2.在前苏联教育家的代表作中,对我国教育界曾经产生过最大影响的是()

A.马卡连柯的《教育诗》B.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C.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D.凯洛夫的《教育学》

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壬戌学制D.癸卯学制

4.“出污泥而不染”,这句话反映出人接受环境影响具有()

A.独立性B.主动性C.能动性D.被动性

5.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经常性工作是()

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C.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D.指导学生课余生活6.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内容是()

A.教育知识B.学科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知识D.政治理论知识

7.一节课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是指()

A.教学环节B.教学计划C.课的类型D.课的结构

8.启发式教学本质上是一种()

A.教学方法B.教学原则C.教学规律D.教学思想

9.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A.循序渐进B.防微杜渐C.教学相长D.因材施教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5.在相当程度上体现着人类心理活动的共性规律的是()

A.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B.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个性心理

C.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

26.一个人在思维中或者自以为是,或者人云亦云,都是缺乏()

A.思维的逻辑性B.思维独立性C.思维的灵活性D.思维批判性

27.对遗忘现象进行系统的首创性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A.法国的心理学家比奈 B.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C.美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D.美国的心理学家斯坦福

28.下列哪项是原始情绪分类()

A.心境激情应激 B.心境愤怒悲哀快乐

C.快乐悲哀愤怒恐惧D.快乐悲哀愤怒绝望

29.下列选项哪一项不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特性()

A.强度B.均衡性C.惰性D.灵活性

30.比率智商的计标公式是()

A.IQ=CA(实龄)/MA(智龄)×100B.IQ=MA/CA

C.IQ=MA/CA×100D.IQ=100十15E

31.下列哪项是对心理咨询对象的正确表述()

A.正常人B.有心理困惑的正常人C。有心理疾病的人D.异常人

32.注意是一种()

A.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B.心理活动C.个性D.气质

33.一个学生以语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而进行心智活动,这主要属于智力技能形成的()A.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B.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C.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D.内部言语阶段

34.我们刚从电影院走入阳光灿烂的室外,突然觉得阳光很刺眼,但过不了多久,这种感觉就减弱或是消失了。这属于感觉的()

A.适应B.对比C.补偿D.相互作用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C 2.D 3.A 4.C 5.A 6.B 7.C 8.D 9.A 10.D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5.C 26.D 27.B 28.C 29.C 30.C 31.B 32.B 33.C 34.A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出现的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其作者是()

A.昆体良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苏格拉底

2.教育心理起源论的创始人是()

A.利托尔诺B.孟禄C.涂尔干D.沛·西能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对人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是()

A.环境B.教育C.遗传D.社会活动

4.经常被人称为“危机期”的年龄阶段是()

A.幼儿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

5.因材施教原则针对的()

A.天才儿童B.后进生C.特长生D.每个学生

6.“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目的以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在()

A.1958年B.1982年C.1990年D.1995年

7.课外校外活动经常在教室和校园以外开展,是为了()

A.实践课堂所学的知识B.扩大学生活动领域C.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D.利用校外教育资源

8.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所必须遵循的()

A.教学原理B.教学程序C.基本要求D.教学模式

9.我国中小学生主要应用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演示法C.练习法D.谈话法

10.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是其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变化的根本()

A.目标B.途径C.动力D.内容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5.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现象,属于下列哪项的表现?()A.联想B.迁移的作用C.原型启发D.问题表达方式

26.在下列哪一项活动中,运用了再造想像()

A.作家塑造新的人物形象B.科技人员研制出了一台新机器

C.舞蹈演员编排新动作D.建筑工人根据图纸想像新建筑物的形状

27.意志行动以下列哪一项为其行动的基础()

A.自觉地行动目的B.受意识能动地调节支配

C.随意运动D.克服内外困难

28.理性情绪理论认为,引起情绪障碍的是()

A.诱发事件本身B.对事件的评价

C.当事人的情绪与行为结果D.A、B、C都是

29.“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表现了()

A.情绪的两极性作用B.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C.情绪与认识的关系D.A、B、C都不是

30.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B.环境C.教育D.主体活动

31.下列选项中哪项是情绪产生的基础()

A.生理需要B.社会需要C.态度D.需要

32.通过外部分析器的活动,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个别属性的是()

A.外部感觉B.感觉C.内部感觉D.视听觉

33.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随意性注意

34.按需要的性质,它可以分成()

A.生理与社会需要B.物质与精神需要

C.外部和内部需要D.低级和高级需要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A2.B3.A4.C5.D6.D7.B8.C9.A10.C

五、选择题

25.B26.D27.C28.B29.B30.C31.A32.A33.B34.B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启发式教学最早可见于()

A.孔子B.柏拉图C.杜威D.卢梭

2.学校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3.教育生物起源论和教育心理起源论之所以反科学,是因为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否定了教育的()A.阶段性B.社会性C.永恒性D.继承性

4.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治C.个人魅力D.举止端庄

5.评定学生操行是班主任工作的()

A.前提B.基础C.方法D.中心

6.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

A.课外活动B.各科教学C.政治课D.班主任工作

7.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动力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

8.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

A.直接感知事物B.间接经验C.学生的实践活动D.交往

9.在青少年学生的各个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

A.10、11~11、12岁B.11、12~14、15岁

C.13、14~15、16岁D.7、8~9、10岁

10.我国封建社会官学的最显著特点是()

A.封闭性B.垄断性C.等级性D.阶级性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5.心理学独立的时间标志是下列哪一项()

A.1789B.1689C.1879D.1897

26.下列哪—项构成人类知识的最基本成分,并且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A.语词B.概念C.分析D.抽象

27.在巴甫洛夫所讲的两种信号系统中,第二信号系统属于()

A.人类与动物共同具有的B.动物独有的C.人类特有的D.无条件反射

28.下列哪种记忆类型,符合俗语所说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恨不休”()

A.形象记忆B.逻辑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

29.“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气质具有()

A.可塑性B.稳定性C.天赋性D.动力特性

30.爱国主义情感居于下列哪项情感()

A.美感B.道德感C.理智感D.责任感

31.下列选项哪项不是心理咨询的原则()

A.理解B.保密C.自然适度D.促进成长

3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称做()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恒常性D.知觉的理解性

33.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稳固的

动作系统是()

A.知识B.能力C.智力D.技能

34.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A.注意B.观察C.感觉D.知觉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A 2.B 3.B 4.A 5.C 6.B 7.C 8.B 9.B 10.C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5.C 26.B 27.C 28.C 29.B 30.B 31.C 32.D 33.D 34.A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

A.《论语》B.《大学》C.《孟子》D.《学记》

2.在中国近代史上,蔡元培第一次把美育列为学校教育组成部分是在()

A.1908年B.1912年C.1922年D.1931年

3.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必然有教育现象,这说明了()

A.教育的历史性B.教育的阶级性

C.教育的永恒性D.教育的继承性

4.上好课的前提是()

A.目的明确B.备好课C.选择好教学方法D.了解学生

5.教学的中心任务是()

A.发展学生智力B.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

C.培养学生品德D.塑造学生个性

6.课外校外教育中具有普通性的组织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B.自发活动C.小组活动D.个人活动

7.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

A.社会本位论思想B.个人本位论思想C.教育无目的论思想D.社会效率论思想

8.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教育学生学好功课B.组织培养班集体

C.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D.了解和研究学生

9.“春风化雨”,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B.陶冶教育法C.自我教育法D.品德评定法

10.初中生生理发展最重要的特征是()

A.身高体重迅速增长B.脑重增加C.心脏增大D.性成熟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5.“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记忆属于下列哪种记忆类型()

A.形象记忆B.逻辑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

26.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思维的起点和动力是下列哪一项()

A.发现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

27.一个人在旅游的过程中,既想多观光风景、游玩,又害怕多花钱的心理冲突,属于下列哪一项()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

28.人们对英雄行为、文化古迹等做出的赞美和感叹是下列哪项情感()

A.美感B.道德感C.理智感D.正义感

29.马斯洛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

A.“自我”B.“自我实现”理论C.学习理论D.无意识理论

30.一个人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待人诚实,乐于奉献。表现出他性格的()

A.态度特征B.情绪特征C.理智特征D.意志特征

3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之间存在()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相互影响关系D.不相关关系

32.动机产生的条件是()

A.内在需要B.外在刺激诱因C.兴趣和爱好D.内在需要和外在诱因

33.有的颜色可以引起温觉或冷觉,而有的颜色带有接近感和深远感。这是感觉的()

A.明适应或暗适应B.对比特性作用C.联觉作用D.补偿作用

34.对活动的目的和结果的一种倾向是()

A.主导动机B.社会需要C.直接兴趣D.间接兴趣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A 2.B 3.C 4.B 5.B 6.C 7.B 8.D 9.C 10.D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5.C 26.A 27.C 28.A 29.B 30.A 31.A 32.D 33.C 34.D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

A.《论语》B.《大学》C.《孟子》D.《学记》

2.在中国近代史上,蔡元培第一次把美育列为学校教育组成部分是在()

A.1908年B.1912年C.1922年D.1931年

3.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必然有教育现象,这说明了()

A.教育的历史性B.教育的阶级性

C.教育的永恒性D.教育的继承性

4.上好课的前提是()

A.目的明确B.备好课C.选择好教学方法D.了解学生

5.教学的中心任务是()

A.发展学生智力B.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

C.培养学生品德D.塑造学生个性

6.课外校外教育中具有普通性的组织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B.自发活动C.小组活动D.个人活动

7.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

A.社会本位论思想B.个人本位论思想C.教育无目的论思想D.社会效率论思想

8.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教育学生学好功课B.组织培养班集体

C.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D.了解和研究学生

9.“春风化雨”,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B.陶冶教育法C.自我教育法D.品德评定法

10.初中生生理发展最重要的特征是()

A.身高体重迅速增长B.脑重增加C.心脏增大D.性成熟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5.“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记忆属于下列哪种记忆类型()

A.形象记忆B.逻辑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

26.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思维的起点和动力是下列哪一项()

A.发现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

27.一个人在旅游的过程中,既想多观光风景、游玩,又害怕多花钱的心理冲突,属于下列哪一项()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

28.人们对英雄行为、文化古迹等做出的赞美和感叹是下列哪项情感()

A.美感B.道德感C.理智感D.正义感

29.马斯洛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

A.“自我”B.“自我实现”理论C.学习理论D.无意识理论

30.一个人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待人诚实,乐于奉献。表现出他性格的()

A.态度特征B.情绪特征C.理智特征D.意志特征

3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之间存在()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相互影响关系D.不相关关系

32.动机产生的条件是()

A.内在需要B.外在刺激诱因C.兴趣和爱好D.内在需要和外在诱因

33.有的颜色可以引起温觉或冷觉,而有的颜色带有接近感和深远感。这是感觉的()

A.明适应或暗适应B.对比特性作用C.联觉作用D.补偿作用

34.对活动的目的和结果的一种倾向是()

A.主导动机B.社会需要C.直接兴趣D.间接兴趣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A 2.B 3.C 4.B 5.B 6.C 7.B 8.D 9.C 10.D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5.C 26.A 27.C 28.A 29.B 30.A 31.A 32.D 33.C 34.D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育是一种()

A.生物现象B.心理现象C.自然现象D.社会现象

2.教育学的源泉是()

A.教育理论B.教育规律C.教育实践D.教育需要

3.学科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B.赫尔巴特C.罗杰斯D.赞可夫

4.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社会()

A.生产力B.政治制度C.经济制度D.意识形态

5.古希腊的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

A.军事体操教育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D.多方面发展教育

6.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1862年B.1901年C.1911年D.1949年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作业检查D.成绩评定

8.研究德育过程,主要是探索德育的()

A.目标B.内容C.方法D.规律

9.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A.社会实践B.各科教学C.班主任工作D.课外活动

10.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主要应训练学生思维而轻视传授知识的理论被称为是()

A.现代教育理论B.传统教育理论C.形式教育理论D.实质教育理论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这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5.心理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实验心理学B.普通小理学C.发展小理学D.生理心理学

26.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真正独立成为一门科学()A.艾宾浩斯B.巴甫洛夫C.冯特D.谢切诺夫

27.记忆表象的基本特征是()

A.形象性和系统性B.抽象性和逻辑性

C.具体形象性和直观性D.直观形象性和概括性

28.当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时,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若仍保持不变,这会影响对问题的顺利解决。这个现象是下列哪个因素造成的()

A.问题情境B.知识的迁移C.原型启发D.定势

29.—种爆发性的、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是()

A.愤怒B.激情C.应激D.心境

30.下列哪种选项是一般能力()

A.思维力B.自制力C.绘画能力D.数学能力

31.通过医院或咨询中心的心理门诊进行的心理咨询是()

A.现场咨询B.面谈咨询C.小组咨询D.间接咨询

32.在同一个图形中,我们既可以把它看成是甲,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乙,这是知觉的()

A.理解性B.整体性C.恒常性D.选择性

3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感觉的()

A.适应B.对比C.补偿D.相互作用

34.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

A.绝对感受性B.差别感受性C.绝对感觉阈限D.差别感觉阈限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D 2.C 3.B 4.A 5.D 6.A 7.B 8.D 9.C 10.C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5.B 26.C 27.D 28.D 29.B 30.A 31.B 32.D 33.A 34.A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德育可以有多种开端,但按一般教育顺序,开端于()

A.知B.情C.意D.行

2.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倡导的教育起源理论被称为教育的()

A.心理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意识起源论D.需要起源论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上层建筑B.科学技术C.政治经济制度D.社会生产力

4.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主要方法是()

A.考核法B.谈话法C.调查法D.观察法

5.义务教育的根本性质是()

A.全民性B.基础性C.强迫性D.普及性

6.“分组教学”的分组主要是按学生的()

A.年龄B.学习成绩C.智力发展水平D.学习兴趣

7.教学改革的核心是()

A.更新教学观念B.采用现代教学技术C.改革教学内容D.实施个别教学

8.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A.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C.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9.经常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自己检查,这所体现的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是()A.独立性B.多样性C.实践性D.自愿性

10.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是()

A.生产力B.政治制度C.生产方式D.生产关系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5.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为0.25~2秒之间的记忆,属于()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形象记忆

26.一个简单的反射弧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A.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反馈、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C.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反馈

D.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7.在思维过程中,从看似相似或相似的事物中寻找其不同点的比较,属于下列哪种比较形式?()A.同中求异B.异中求同C.同时对比D.前后对照

28.下列选项哪一项是正确的气质类型差异()

A.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黏液质B.胆汁质、黄胆汁、黑胆汁、黏液质

C.活泼型、安静型、弱型、不可遏制型

29.“己所不砍,勿施于人”反映了下列哪项内容()

A.第一印象B.积极主动C.移情理解D.相互接纳

30.下列选项中哪项是情感产生的基础()

A.生理需要B.需要C.态度D.社会需要

31.首次使用智商概念来表示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人是()

A.比奈B.西蒙C.雅孟D.韦克斯勒

32.黑人的牙齿总给人以特别洁白的感觉,“月明星稀”,都是感觉的()

A.补偿B.适应C.同时对比D.继时对比

33.有目的、有计划、较长久的知觉是()

A.思维B.注意C.识记D.观察

34.练习到了后期,出现了成绩的暂时停顿现象,也叫()

A.高原现象B.顶点原理C.绝对停滞现象D.效果率

教育学部分

1.A

2.B

3.C

4.D 5C 6.B 7.C 8.D 9.C 10.C

心理学部分

25.A 26.D 27.A 28.A 29.C 30.B 31.A 32.C 33D 34.A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传统教育学的创始者是()

A.杜威B.孔子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心理学B.教育哲学C.教育学D.教育经济学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

A.促进作用B.制约作用C.决定作用D.促进或延缓作用

4.人的发展主要是指人的()

A.智力发展B.知识的增长C.身心发展D.体质的增强

5.划分课的类型的依据是()

A.课的任务B.课的内容C.课的方法D.课的活动形式

6.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分组教学C.模拟教学D.课堂教学

7.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A.道德认识B.活动和交往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

8.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

A.决定作用B.领导作用C.纽带和桥梁作用D.核心作用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A.延伸B.必要补充C.发展D.改革形式

10.学生的主体性最主要地体现在()

A.自觉性B.独立性C.创造性D.能动性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5.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基础学科是()

A.实验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

26.科学的反射观念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建立的?()

A.笛卡尔B.谢切诺夫C.巴甫洛夫D.韦克斯勒

27.感性材料是想像活动进行的()

A.原因B.动力C.基础D.目标

28.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要经历四个阶段,下列哪一项是其关键的阶段()

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

29.行为主义疗法常用下列哪项心理治疗法()

A.疏导宣泄B.当事人中心C.自由联想D.系统脱敏

30.有的青少年抽烟、喝酒,打扮怪异,以此显示自己的()

A.独立性B.自我认识C.自尊D.对抗性

31.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遗传素质B.早期营养C.环境D.实践活动

32.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

A.补偿B.相互作用C.对比D.适应

33.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

34.直接表现为对事物的倾心和迷恋是()

A.需要B.目的C.动机D.兴趣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D 2.C 3.D 4.C 5.A 6.D 7.B 8.C 9.B 10.C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5.B 26.B 27.C 28.C 29.D 30.A 31.A 32.A 33.B 34.D

《心理学》练习题库新及参考答案

《心理学》练习测试题库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3.个性倾向性 4.观察法 5.实验法 6.反射 7.第一信号系统 8.第二信号系统 9.个性 10.需要 11.动机 12.兴趣 13.注意 14.有意注意 15.有意后注意 16、无意注意 二、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 A.人的心理现象B.人的行为C.人的想法D.人的思维2.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是________ A.气质B.性格C.能力D.智力 3.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________ A.兴奋B.反射C.抑制D.操作 4.动力定型不具备哪一种特点________ A.定型化B.自动化C.概括化D.简约化 5.________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A.兴趣B.理想C.需要D.爱好

6.________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 A.社会性需要B.生理性需要C.精神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7.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级别的需要是________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8.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_______ A.兴趣B.需要C.爱好D.理想 9.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是_______ A.志趣B.有趣C.乐趣D.无趣 10.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___________ A.心理现象B.心理C.心理过程D.个性倾向性 11.______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 B、记忆 C、表象 D、想象 12.人在注意看一个物体时,视线集中在该物体上,即所谓“举目凝视”属于注意外部表现的______。 A.无关运动的静止B.呼吸运动的变化C.适应性运动D.调节 13.没有事先预定目的,也无需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______。 A.有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无意注意D.无意后注意 14.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是注意的______。 A.稳定性B.分配C.转移D.广度 15.______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A.记忆B.感觉C.知觉D.思维 1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______的音波。 A.16—20000次/秒(赫兹)B.20—20000次/秒(赫兹) C.15—15000次/秒(赫兹)D.16—16000次/秒(赫兹) 1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_______。 A.味觉刺激B.听觉适应C.触觉刺激D.嗅觉适应 18.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是_______。 A.幻觉B.联觉C.错觉D.感觉 19.在_______中材料保持的时间很短,约为0.25—2秒。

心理学教育学选择题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C )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 )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C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C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B )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1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制 16.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 B ) A.信息传播 B.人际沟通 C.人际吸引 D.人际关系 17.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B ) 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18.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 B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19.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B )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20.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注意的功能有( ABD )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09-04-24 16:04 高等教育心理学 填空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个性心理系统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等四各方面。 三、人的心理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 四、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五、在记忆活动中,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二个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六、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七、品德的心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八、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图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九、按照记忆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十、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 成、(智能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行为规范的学习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十一、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同的教材直观和知识感知方式。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十三、健康的新概念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十四、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十五、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班都拉)。 十六、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评价)。十七、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十八、心理学认为,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十九、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二十、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二十一、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 二十二、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二十三、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明确教学目的)、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

普通心理学考试题

普通心理学考试题(25分钟) 1、单项选择题(30题) 1.对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1.遗传力对能力发展的影响具有决定性 2.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的可能的范围或限度 3.环境决定了在遗传所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 4.教育是能力发展的关键 2.心理现象可分为()和人格两大类。 1.性格 2.心理过程 3.情绪情感 4.需要 3.属于外部感觉的是:()。 1.味觉 2.运动觉 3.平衡觉 4.机体觉 4.巴甫洛夫所做的实验是这样的:每次给狗吃食物之前都给它一个灯光,经过灯光和食物的几次结合之后,灯光一亮,狗就要流口水。这时,灯光成了食物的信号。下列各项中,引起第一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刺激物是:()。 1.口水 2.铃声 3.食物 4.灯光 5.以下哪一概念不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 1.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2.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3.操作性条件性反射 4.动力定型 6.皮亚杰的认知研究所采用的临床技术实际上是一种()。 1.观察法 2.谈话法 3.问卷法 4.实验法 7.不能够反映注意分配的是()。 1.边听讲边做笔记 2.自言自语 3.边吃完饭边看书 4.自拉自唱 8.以下对需要论述错误的一项是()。 1.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2.需要不一定具有对象。 3.人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4.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9.个体早期的想象大部分是()。 1.幻想 2.无意想象 3.有意想象 4.空想 10.很多感觉都能发生适应的现象,而()则难于适应,因为它具有保护性的作用。

心理学选择题答案剖析

二、选择题(请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前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 1、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理 2、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在深度上对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B心理、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 5、()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选择题和判断)

心理学选择题试卷 1.心理学属于()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D.哲学 答案:C 2.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包括() A.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答案:D 4.下列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有() A.能力 B.气质 C.需要 D.性格 答案:C 5.小学生的个性心理倾向性主要表现在() A.需要、动机、世界观 B.理想、信念、世界观 C.兴趣、动机、世界观 D.兴趣、爱好、理想 答案:D 6.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答案:A 7.脑神经属于下列哪一类神经() A.交感神经 B.副交感神经 C.中枢神经 D.周围神经 答案:D 8.人的心理,按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 A.本能 B.反应 C.反映 D.反射

答案:D 9.我们聚精会神地看书,对周围有人走动或出现其他情况,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现象。 A.兴奋 B.负诱导 C.正诱导 C.抑制诱导 答案:B 10.()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答案:B 11.()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答案:C 12.在下列人物中,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是() A.巴甫洛夫 B.冯特 C.艾宾浩斯 D.弗洛伊德 答案:B 13.下列选项中体现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的是() A.人的心理具有整体性 B.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C.学习就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 D.人的心理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 答案:C 14.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 A.阿特金森 B.赫尔巴特 C.班杜拉 D.罗杰斯 答案:D 15.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 A.动景运动 B.诱发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 答案:D 16.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表面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

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1 1.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30分) A、教学媒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标准答案:B 2 2.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1 3.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2 4. ()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不朽的教学心理学思想。(30分)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标准答案:B 1 5.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2 6. ()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33.33分) A、思考 B、记忆 C、认知 D、感觉

标准答案:C 3 7.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4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1 8.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2 9.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3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3 10. 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对于具体运算阶段描述正确的是()。(33.34分)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A)能力 (B)需要 (C)动机 (D)信念 2、人的听觉主要受()的控制。 (A)额叶 (B)顶叶 (C)枕叶 (D)颞叶 3、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A)兴奋 (B)抑制 (C)兴奋与抑制 (D)反射 4、“谈虎色变”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表现,它属于()。(A)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C)两种信号系统相结合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感受性是()。 (A)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B)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C)感觉阈限的大小 (D)最小可觉差的大小 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 (A)空气振动 (B)物体振动 (C)空气 (D)声源 7、下列关于听觉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B)声波的频率越低,音调就越高 (C)声波的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 (D)日常生活的声音大多是声波混合的结果 8、下列关于平衡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衡觉也叫做静觉 (B)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前庭器官 (C)人平躺的时候,平衡觉较弱 (D)平衡觉是人对自己身体位置与地心引力关系的反映9、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10、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这属于()。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11、下面可以体现思维的概括性的有()。 (A)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B)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C)从一类事物中抽取出共同属性,形成抽象地认识 (D)在头脑中把两个事物联系起来,求同存异 12、根据()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类。 (A)思维的形态 (B)思维的结构 (C)思维的方向 (D)思维的创造水平 13、下面哪一种对梦的态度是正确的()。 (A)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B)梦是焦虑和紧张状态的产物 (C)我们不能对梦做科学的研究 (D)做梦时人感觉不到外界刺激

教育学心理学选择题教师招聘复习题

教育学、心理学选择题(教师招聘复习题)1.下列关于班集体的概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班集体就是班群体 B.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 C.纪律松弛、涣散的群体算不了集体 D.不是任何一个班都能称得上班集体 2.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C )。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着名教育家(A )。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4.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是《大教学论》的作者(A )。A.夸美纽斯 B.埃拉斯莫斯 C.杜威 D.觊洛夫 5.“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B)。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法国 6.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D )。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 7.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A)。

A.交往 B.学习 C.课堂 D.课外活动 8.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D )。 A.班主任 B.班干部 C.男女学生 D.集体教育 9.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D)。A.班主任 B.兴趣小组 C.少先队 D.班集体 10.在学生集体形成的初始阶段,主要任务是(A )。 A.组织和团结集体

B.建设学生干部队伍 C.提出共同目标 D.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11.学生在班级中的活动主要是通过交往来展开的,活动的过程就是(A )。A.交往的过程 B.学习的过程 C.德育的过程 D.认识的过程。 12.班级成员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依存性,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推动班级的发展,是指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应该具有(B )。A.共同统一的准则 B.共同的目标 C.共同的组织机构 D.平等、相容的氛围 13.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C )。 A.校长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009-08-30 11:19:15) 标签:摘自湘雄杂谈分类:教师资格考试 1、个体心理及其构成 答: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关系 答: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3、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答: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4、对心理学创建时期著名的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有所了解,并评伦其理论。掌握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学派名称/创始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构造主义/冯特/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三种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美国的詹姆士/杜威/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行为主义/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正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认知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看来,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他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行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计算机模拟。

普通心理学试题带答案

普通心理学试卷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该题型已取消)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B )P18 A.1864年B.1879年C.1903年D.1920年 2.人的习惯和自动化行为的生理机制是(B )P48 A.定势B.动力定型C.无条件反射D.反馈 3.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C )P59 A.尊重的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成长的需要 4.色盲一般是隔代遗传,多为先天性,男性色盲是由(B )P100 A.祖父通过父亲传给孙子B.外祖父通过母亲传给外孙 C.外祖父和父亲均为色盲者,第三代男性必是色盲D.祖父和母亲均为色盲者,第三代男性必是色盲 5.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D )P121 A.感觉对比B.感觉后象C.感觉适应D.联觉 6.乔治·斯波林进行图象记忆的实验使用的方法是(C )P170 A.整体报告法B.重学法C.部分报告法D.节省法 7.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B )P196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C )P229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王方5岁,IQ是110,李平10岁,IQ也是110,二人的智力相比(无法相比)P310 A.王方比李平高B.李平比王方高C.相等D.无法相比 10.阿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代表一个人主要行为倾向,决定一类行为,而不是所有行为的特质是( C )P340

4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整理2018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内心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个性心理: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得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教师角色:传道授业解惑,既是社会角色,又是这一角色的承担者。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分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遗传素质:是生物体遗传给后代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例如:肌体的形态、构造、感官特征、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等,它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学习: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学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人类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机械学习是一种单纯依靠记忆学习材料,而避免去理解其复杂内部和主题推论的学习方法。平时多称为死记、死背或死记硬背。 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之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学习迁移的本质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它不仅存在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之中,而且还存在于认知策略和态度品德的学习之中。 普遍迁移:一开始是学习一个普遍的观念,而不是学习技能,然后这个普遍的观念可以用做认识原先掌握的观念的一些特例的后继问题的基础。 侧向迁移:习得的概念和或一般在新情境中的简单运用,一般不会产生新的概念或规则。 知识:即陈述性知识,是指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及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够被人陈述和描述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命题:指一个独立的断言,通过它可以使我们了解某个判断的真假。 图式:是由信息组成的单元,是大的知识结构,它能够运用于范围广泛的情境之中,是加工信息的基本框架。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习得的、用于改善自己在某一学习任务上的表现,并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一组或多组方法、技巧或程序。 元认知策略: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普通心理学(选择判断题)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历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历年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A、集中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集中性 C、集中性和紧张性 D、选择性和稳定性 2、具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A、小脑 B、大脑 C、丘脑 D、网状结构 3、新生儿生下来遇冷就会哭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绝对感受性 5、读了《西游记》后,在头脑中出现孙悟空形象,这种想象是()。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科学幻想 6、()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尝梅止渴” B、“望梅止渴” C、“谈虎色变” D、“谈梅生津” 7、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能独立的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什么品质 A、果断性 B、自觉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既想涉足爱情,又怕因恋爱影响学习,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0、坚定沉着、稳重忍耐,但反应缓慢呆板是()的特点。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是______。 2、______和______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二种基本过程。 3、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包括______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反射弧由、、、和五部分构成。 、有明确的目的,但又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三、判断正误(正确在题后括弧内打“”,错误打“×”。每 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成熟水平是与其年龄完全成正比的。 ()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选择题大全

导论一 单选题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 D 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 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 A 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杜威 D.赫尔巴特 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C A.培根 B.格斯纳 C.洛克 D.克伯屈 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B A.卢梭的《爱弥儿》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 德与葛笃德》 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C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礼记》 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F 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 的著作。(×) 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 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 一、单选题 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 观点是 A 。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 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C 。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 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 A 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 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 服务 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 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4.教育起源于 A 。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 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 D.本问题还有待 于进一步研究 5.在 A 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 B.近代 C.现代 D.当代 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 D 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原始教育 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 B 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 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 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 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B 。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孟子》9.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 C 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D 》。 A.学记 B.论语 C.教育漫话 D.大教学论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 D 》。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C.教育漫话 D.林哈德与葛笃德 1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 A 》的出版。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漫话 D.民主主义与教育 13.作为专门术语,“范式”这一概念是由 C 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库恩 D.柏拉图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孟禄。(√) 2.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陶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理论。(X) 3.教育的本质是生产力。(X ) 4.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X ) 5.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X )6.通过对生活世界中交往活动的探讨,胡塞尔确立起在哲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理论——交互主体论。(√)7.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力。(X) 8.通过揭示教育内在的矛盾性质特征来说明教育的本

《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30分) A、教学媒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标准答案:B 2.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3.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4. ()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不朽的教学心理学思想。(30分)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标准答案:B

5.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6. ()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33.33分) A、思考 B、记忆 C、认知 D、感觉 标准答案:C 7.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4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8.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9.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3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10. 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对于具体运算阶段描述正确的是()。(33.34分) A、没有守恒概念 B、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C、可以进行简单的抽象思维 D、理解原则和规则,并尝试改变 标准答案:C 11.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把个体认知的发展区分为四个阶段,其中2~7岁是()阶段。(33.33分)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标准答案:B 12. 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的形成。(33.33分) A、可逆性 B、灵活性 C、守恒性 D、补偿性 标准答案:C 13.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14. 人际交往中大胆、胆小、豪迈、内敛等属于交往中的()方面的体现。(30分) A、交往动机的迫切性 B、交往内容的多样性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 1.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艾宾浩斯B.弗洛伊德C.马斯洛D.詹姆斯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心理现象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D.个性心理 4.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心理实验室,正式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5.心理是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对的主观能动地反映。 6.名词解释: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手碰到火就缩回()。 A、无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兴奋过程 D、抑制过 程 2.司机看到“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 速,这涉及()。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兴奋过程D.抑制过程 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望梅止渴 B 、乐极生悲C、见风流 泪D、谈虎色变 4.神经细胞又称为(),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 构和功能单位。 A、神经胶质细胞 B、神经元 C 、中 枢 D 、突触 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和;高级神经活动的两 大基本规律为神经过程的和。 名词解释:神经元 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 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要点: (1)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是大脑皮层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基本过程; (2)基本规律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相互诱导;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1.听手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这种心理现象是 ()。 A.注意起伏 B.注意分散 C.注 意转移D.注意分配 2.以下关于睡眠或梦的说法错误的是?()A.睡 眠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B.睡眠包括四个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C.梦多出现在深度睡眠阶段 D. 梦是一种无意想象 3.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从注意的品质来 看“一心二用”是()。 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 D.有条件 的 4.注意的品质包括、、和。 (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5.注意的功能是、和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用。(选 择功能、保持功能) 6.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 意分为、和。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7.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 (指向性,集中性) 8.名词解释:注意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9.简述注意的基本特征。 (1)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把 握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 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3)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 同的对象。 (4)注意的转移: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 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10论 述题: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要点: (1)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2) 善于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善于运用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总之,一堂课就是这样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 后注意有节奏的相互交替,从而使学生的注意有张 有弛始终保持稳定集中。 第四章感觉 1.蓝色、青色、绿色会使人感觉寒冷,这种现象 属于()。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联觉D.想象 2.当你晚上在强烈的车前灯面前要一段时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