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CB932400-G金属与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晶的可控合成与催化反应

2011CB932400-G金属与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晶的可控合成与催化反应
2011CB932400-G金属与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晶的可控合成与催化反应

项目名称:金属与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晶的可控合成

与催化反应

首席科学家:李亚栋清华大学

起止年限:2011.1至2015.8

依托部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

二、预期目标

总体目标:

项目的研究目标是:发展过渡金属、贵金属及合金、金属间化合物单分散纳米晶的调控合成方法与技术,研究以贱金属取代或部分取代纳米贵金属催化剂的可能性,探索新的催化反应;发展新型的纳米催化剂负载技术、新型微孔和介孔载体材料与复合材料,提高纳米催化剂的分散性、活性和稳定性;探讨纳米晶微结构与催化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催化反应机理,认识纳米层次上的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界面效应对催化的作用。

五年预期目标:

预计经过五年的研究,发展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过渡金属、贵金属及合金、金属间化合物单分散纳米晶的调控合成新方法与新技术,发展新的催化反应并力争在应用领域取得一定的突破。

部分成果计划在五年内发表100篇有国际影响的学术论文,申请发明专利10-20项。努力争取成果转化。

在人才队伍培养方面,通过本项目的执行,凝聚从事纳米科学技术研究的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高层次的研究人才和拔尖人才,形成在相关领域中有国际影响的创新研究群体。

三、研究方案

本项目的学术思路:

二元或多元金属(贵金属-过渡金属、过渡金属-过渡金属等)将形成一系列数目庞大的合金与金属间化合物,它们在具有自身结构的同时,还具有典型的金属性与各自金属的特点,理论上具有非常优异、可控的催化性能,是最有希望替代(或部分替代)目前工业催化领域用量巨大的贵金属催化剂的选择。本项目在其可控合成方法与技术严重不足、材料发展与大规模应用受限的背景下,计划发展金属、合金与金属间化合物单分散纳米晶的可控合成新途径,研究纳米晶的组成、尺寸、形状、暴露晶面等参数的调控以及纳米晶微结构与催化性能之间的相关性,开发新的纳米催化剂,探索新的催化反应,从纳米层次上认识催化过程,促进催化理论的发展和金属、合金与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晶催化走向应用。

本项目瞄准纳米科学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以国家的重大需求为牵引,集中研究有金属、合金及金属间化合物等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单分散纳米晶尺寸、形貌控制合成及其催化反应。本项目坚持实验和理论结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针对贵金属、合金及金属间化合物单分散纳米体系的成核、生长、组装、宏量制备及其应用等基本科学问题,发展与该类单分散纳米体系相应的实验方法和理论,发现具有优异催化性能的单分散纳米晶制备及应用的新现象和新规律;重点阐明单分散纳米晶催化剂的尺寸、形貌等结构参数与试验条件之间的联系,实现单分散纳米晶及其复合纳米催化剂的可控制备技术;深入理解单分散纳米晶催化剂宏量制备过程中成核生长规律、成相规律及动力学的微观机制,发展单分散纳米晶催化剂合成方法学及宏量制备技术;在应用研究方面,探讨单分散纳米晶材料用于工业催化的可能性。以负载型纳米催化剂的实际应用为导向,针对有应用前景的有机新反应,开展异相催化体系研究,探索单分散纳米晶催化剂用于有机新反应的可能性。

在整个项目中,将以贵金属、合金及金属间化合物单分散纳米晶的控制合成、集成与组装、宏量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为基础,以单分散纳米晶材料的催化反应为主导研究方向,探索有应用前景的单分散纳米晶催化剂,发展基于单分散纳米晶的纳米催化化学。

本项目的技术途径:

本项目拟从贵金属、合金及金属间化合物单分散纳米晶的可控生长条件及纳米晶成核、生长热力学、动力学出发,揭示形貌、尺寸分布控制的实验规律及纳米尺度下原子、分子的输运规律,实现单分散纳米晶催化剂生长中尺寸、形状及结构的控制。围绕具有明确催化应用背景的单分散纳米晶的合成及重要催化反应,重点研究单分散纳米晶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传质、传递过程微观机制及催化反应过程中结构与催化性能间的构效关系,针对性的完成具有优异催化性能的贵金属、合金及金属间化合物功能纳米晶及其负载催化剂的制备与构筑。

1.贵金属纳米晶的形貌控制及其机制

贵金属纳米晶的形成一般都要经历成核与生长两个过程,欲对纳米晶的形貌及尺寸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必须从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的角度研究晶核形态、生长速度等因素对最终纳米晶的形貌及尺寸的影响。纳米晶的生长速度可通过金属还原剂的强弱和反应温度调节,但晶核往往是由几个原子组成的团簇,难用电子显微镜等技术表征。为实现特定形貌贵金属纳米晶的可控合成,并探明形貌控制的要素,我们将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 从热力学出发,通过无机和有机小分子(如乙烯、乙炔、CO、NO x、甲醛等)、离子(如卤素、S2-、CN-、SCN-等)的选择吸附调节表面能,使高能裸露晶面能得以稳定,利于金属纳米晶形貌的多样化,甚至产生一些高催化活性的裸露面;(2) 在总结小分子、离子对纳米晶形貌影响规律的同时,利用电化学、红外光谱、程序升温脱附、XPS等手段表征小分子、离子在纳米晶表面的吸附结构,建立吸附结构与形貌的相关性;(3) 合成具准确结构但具不同核数和结构的金属纳米团簇,并以之为晶核,结合金属还原动力学的调控,研究团簇核数、形状、表面配体以及金属反应速度对最终所等纳米晶体形貌影响;(4) 以预合成的特定形貌金属纳米颗粒为晶种,通过外延生长、还原热扩散以及表面接触熟化等策略合成具特定形貌的贵金属基合金纳米颗粒。2.贵金属纳米晶的形貌-性能的相关性研究

在研究贵金属纳米晶的形貌-性能的构效关系过程中,表面保护剂的存在不可忽略的问题。为获得尺寸、形貌均一的贵金属纳米晶,溶液化学法合成特定形貌的贵金属纳米晶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一定表面保护剂以实现表面能的调节,然而对催化性能而言,这些表面保护剂的存在会部分阻断催化反应物与催化

活性位的有效接触,不利催化性能的发挥。为此,我们将首先利用电活性表面积和催化性能测试,比较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对去除贵金属纳米晶表面保护剂的实效性。拟研究的去除方法包括超声、热处理、化学氧化-还原、电氧化等手段,在考察的过程中注重监测贵金属纳米晶形貌。以金属催化剂的可控合成为基础,结合使用有效的颗粒表面清洁手段,通过对催化剂中金属颗粒和载体的组成、结构参数的选择性控制,分割并系统研究催化剂各参数对催化性能的影响,逐一揭示金属催化剂中的复杂构-效关系,特别是形貌与性能的关系。例如,将具有确定组成、尺寸单一但形貌不同贵金属基纳米颗粒负载于特定的载体上,设计合成不同的催化剂体系,在不同催化反应(包括不同氧化、氢化、碳-碳耦合反应)中探讨金属颗粒的形貌和表面结构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规律;将特定形貌的金属颗粒负载于不同的载体,助于考察载体组成、酸碱性和孔道对特定催化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以研究形貌-性能的构效关系对载体的依赖性。系统研究金属颗粒与载体各参数对金属催化剂性能影响的规律性将为理性设计、制备高效的金属催化剂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3.基于贵金属纳米晶的多级纳米结构催化剂

以预先化学合成具特定形貌的金属纳米颗粒为前躯体,利用定向组装将其转化为多级纳米结构的核壳包裹型和多重负载型催化剂,以达到稳定纳米颗粒催化性能的目的。预制备的金属纳米颗粒可通过如下几步转化为包裹型纳米颗粒催化剂:1)将所合成的纳米颗粒或纳米异质结包裹于SiO2纳米球中;2)在所得的核-壳SiO2球的表面包一层多孔无机氧化物、C或BN材料;3)选择性地蚀去SiO2层并活化金属纳米颗粒的催化性能。其中,金属纳米颗粒的SiO2包裹可采用St?ber或反相胶束法,鉴于反相胶束法同时适用于对亲水性和疏水性纳米颗粒的包裹,且可用于小于100nm硅球的大量制备,为提高包裹型催化剂中的活性金属含量提供保障,我们将主要采用反相胶束法包裹预合成的金属纳米颗粒,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来达到宏量合成的目标。利用金属烷氧基化合物(如四丙氧基钛、四丁氧基锆等)的水解实现在SiO2球的表面上的氧化物多孔层包裹,多孔层厚度可由前驱体的加入量控制,孔隙结构则可由前驱体种类和合成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或造孔剂来调控;利用酚醛树脂低聚物、糖等碳前躯体的分解实现多孔碳层在SiO2球上的包裹。利用NaOH/HF将SiO2层选择性地蚀去,就可制得包裹有

具准确组成、尺寸、形貌的多孔催化反应器。重点发展包裹型纳米催化剂制备方法外,以金属-金属氧化物纳米异质结的合成制备为基础,我们也将发展多重负载型贵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实现包裹型或多重负载型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后,将进行热处理以除去其中的有机成分,清洁金属纳米颗粒表面并增强金属与载体的作用。对活化后的贵金属纳米催化剂,我们将评价它们在CO选择性氧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全氧化、碳-碳耦合等反应中的催化性能。4.纳米晶结构与催化性能的理论模拟与计算

计划利用现代理论与计算化学方法,通过理论模拟金纳米晶及其合金制备过程中的初始还原—成核—团聚—生长—成晶过程,在分子水平上探察其微观生长机理,寻求对其奇异的物理性质和特性的理解,并总结规律。在此基础上,我们计划研究双金属纳米合金材料的掺杂组分对其成核、生长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的影响,并寻求优化双金属纳米晶催化剂催化性能的理论线索,为深入理解纳米晶的形成过程以及怎样通过掺杂手段改良纳米晶的催化性能通过理论依据。

四、年度计划

一、研究内容

尽管催化剂大多是纳米粒子,但长期以来由于在纳米层次上缺乏相应的材料微结构调控手段,人们一直采用添加不同组分(添加剂)和改变表面结构(缺陷等)来实现对催化剂性能的调控。近年来,纳米可控合成方法与技术的发展使得可以在整体水平上调控单个纳米晶与催化性能密切相关的参数,为量子水平上认识和研究催化过程提供了可能。然而,仍然极度缺乏普适性强、成本低、调控能力好、具宏量放大能力的新的合成(组装)方法与技术,这又将是纳米晶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筛选、催化新材料制备、催化反应微观本质研究以及最终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因此,(1) 单分散贵金属、过渡金属、合金与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晶的调控合成方法学研究是本项目开展的基础,也是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2) 如何基于催化性能评价系统,建立起催化性能与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界面效应等之间的联系,是纳米催化基础研究的关键;(3) 发展新型的纳米催化剂负载技术,研究纳米粒子和载体的协同作用和电荷转移,提高纳米催化剂的分散性、活性和稳定性,是纳米晶催化剂走向应用的关键。

主要研究内容:

1.贵金属、过渡金属及相应合金、金属间化合物单分散纳米晶可控合成:探索

新的合成体系,开发新的合成方法与技术,发展金属、系列不同金属基的金属间化合物单分散纳米晶的合成方法学,探讨纳米晶成核、生长的热力学、动力学对纳米晶体的组成、尺寸、形状、暴露晶面等与催化性能密切相关的微结构参数的影响。

2.选择不同类型(均相与多相催化、有机与无机反应、气相与液相反应等)的催

化反应对纳米晶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稳定性等重要数据进行评价,基于对过渡金属、贵金属、合金及金属间化合物纳米催化剂的组成、尺寸、形状、暴露晶面等参数的调控,探讨纳米晶微结构与催化性能之间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指导与优化材料的合成,开发新的纳米催化剂;同时根据对催化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的研究,展开新催化反应的探索。

3.开发新型纳米催化负载技术,发展以单分散纳米晶为结构单元的宏观组装体

的构筑,探索新型微孔和介孔载体材料,并利用这种结构实现纳米催化剂的有效填充,通过纳米限阈效应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载体与活性组分之间的界面相互(协同)作用,探讨载体表面缺陷、载体尺寸、载体结构等对担载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

金属纳米晶体的表面与其催化效应

金属纳米晶体的表面与其催化效应 沈正阳 (浙大材料系1104 3110103281) 摘要:概括纳米材料的表面与界面特性,从金属纳米晶体表面活性与结构介绍其的催化性能,简要概述金属纳米晶体形状与晶面的关系以及金属纳米晶体的成核与生长。 关键词:纳米金属;表面活性;催化;高指数晶面 1.纳米材料的表面与界面 纳米微粒尺寸小,表面能高,位于表面的原子占相当大的比例。由于表面原子数增多,原子配位不足及高的表面能,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高的活性,极不稳定,很容易与其他原子结合。强烈的表面效应,使超微粒子具有高度的活性。如将刚制成的金属超微粒子暴露在大气中,瞬时就会氧化,若在非超高真空环境,则不断吸附气体并发生反应。[1] 纳米晶体是至少有一个维度介于1到100纳米之间的晶体。纳米材料主要由晶粒和晶粒界面2部分组成,二者对纳米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纳米材料微观结构与传统晶体结构基本一致,但因每个晶粒仅包含着有限个晶胞,晶格点阵必然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弹性畸变,其内部同样会存在各种缺陷,如点缺陷、位错、孪晶界等。纳米金属粒子的形状、粒径、颗粒间界、晶面间界、杂质原子、结构缺陷等是影响其催化性能的重要因素。纳米材料中,晶界原子质量分数达15%~50%,晶界上的原子排列极为复杂,尤其三相或更多相交叉区,原子几乎是自由的、孤立的,其量子力学状态和原子、电子结构已非传统固体物理、晶体理论所能解释。金属纳米晶体研究中,发现面心立方结构纳米金属如 Al、Ni、Cu 和密排六方结构Co都存在孪晶和层错缺陷,Cu纳米金属中存在晶界滑移。 2.金属纳米晶体的催化性能 近年来,关于纳米微粒催化剂的大量研究表明,纳米粒子作为催化剂,表现出非常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这是因为纳米微粒尺寸小,位于表面的原子或分子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并随纳米粒子尺寸的减小而急剧增大,同时微粒的比表面积及表面结合能迅速增大。纳米颗粒表面原子数的增加、原子配位的不足必然导致了纳米结构表面存在许多缺陷。从化学角度看,表面原子所处的键合状态或键

纳米材料参考答案

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复习题 1. 简单论述纳米材料的定义与分类。答:广义上讲: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围,或由他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按维数,纳米材料可分为三类:零维:指在空间三维尺度均在纳米尺度,如纳米颗粒,原子团簇等。一维:指在空间有两处处于纳米尺度,如纳米丝,纳米棒,纳米管等。 二维:指在三维空间中有一维处在纳米尺度,如超薄膜,多层膜等。因为这些单元最具有量子的性质,所以对零维,一维,二维的基本单元又分别具有量子点,量子线和量子阱之称 2. 什么是原子团簇? 谈谈它的分类。 答:原子团簇: 指几个至几百个原子的聚集体(粒径一般等于或小于1nm) 例如:C n H m (n与m都是整数);碳簇(C60、C70和富勒烯等) 原子团簇的分类: a 一元原子团簇:即同一种原子形成的团簇,如金属团簇,非金属团簇,碳簇等。 b二元原子团簇:即有两种原子构成的团簇,例如Zn n P m, Ag n S m等。 c多元原子团簇:有多种原子构成的团簇,例如V n(C6H6)m等 d原子簇化合物:原子团簇与其它分子以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例如(Ag) n(NH 3)m等。 3. 通过Raman 光谱中如何鉴别单壁和多臂碳纳米管? 如何计算单壁碳纳米管直径? 答:利用微束拉曼光谱仪能有效观察到单壁纳米管特有谱线,这是鉴定单壁纳米管非常 灵敏的方法。100-400cm -1围出现单壁纳米管特征峰,单壁纳米管特有的呼吸振动模式; 1609cm-1是定向多壁纳米管的拉曼特征峰。 单臂管的直径 d 与特征拉曼峰波数成反比,即:d=224/w 。式中的 d 单壁管的直径,nm;w 为特征拉曼峰的波数cm-1 4. 论述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 答:采用化学气相沉积( CVD) 在衬底上控制生长多壁碳纳米管。原理:首先,过镀金 属(Fe,Co,Ni)催化剂颗粒吸收和分解碳化合物,碳与金属形成碳-金属体;随后,碳原子 从过饱和的催化剂颗粒中析出;最后,为了便于碳纳米管的合成,金属纳米催化剂通常由具有较大的表面积的材料承载。 各种生长模型 1 、五元环-七元环缺陷沉积生长2、层-层相互作用生长3、层流生长 4、顶端生长 5、根部生长 6、喷塑模式生长 7、守善院士:13C同位素标记,多壁碳纳米管的所有层数同时从催化剂中生长出来的,证明了“帽”式生长(yarmulke) 的合理性 生长机理表面扩散生长机理:不是生长一单壁管,然后生长外单壁管;而是在从固熔体相处时,开始就形成多层管

纳米金属材料—小论文

纳米孪晶金属材料 摘要:金属材料的高强度和良好的塑韧性是很多金属材料研究者追求的目标,本文总结了卢柯课题组金属材料中纳米孪晶对强度和塑韧性的影响,并阐明了孪晶界面的作用以及机械孪生对镁合金的影响。 关键词:强度塑韧性孪晶界面机械孪生 1.引言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金属材料强度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着相关工业技术的进步,也不断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轻质高强度铝合金的出现推动了飞机的诞生和发展,钢缆强度的不断提升使斜拉桥的跨度成倍增加,汽车的减重和降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比强金属的发展和应用,强化金属材料是材料研究者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标,强度是材料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伴随着强度升高,金属的塑性和韧性会下降,强度一塑性(或韧性)呈倒置关系。材料的强度愈高这种倒置就愈显突出。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构件要求材料既有高的强度又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高强度金属的低塑性和低韧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工业应用的潜力,成为金属材料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 过去,人们对材料强度一塑(韧)性关系及强韧化规律的研究大多围绕相对简单的结构体系展开,材料的组织、相、成分等在空间上分布均匀,特征结构单元尺度单一且在微米以上。随着人们对自然界中很多天然生物材料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具有优异综合力学性能和强韧性配合的天然生物材料往往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要素特征,如不均匀几何形态及空间分布、多尺度、多相、非均匀成分分布、多层次藕合结构等。这些多层次多尺度的组织(或相)构筑为我们发展高强、高韧、耐损伤金属材料提供了有借鉴价值的线索。近年来对纳米结构材料研究的长足进步和各类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在纳米一微米一宏观等不同尺度上对金属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制备调控逐步成为可能,为金属材料强韧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契机。 2.孪晶促进强度和塑性的同时提高 如果两个相邻晶体(或同一晶体的两个部分)之间沿一个公共晶面形成镜面对称的位向关系,那么这两个晶体就互称为孪晶,公共晶面即为孪晶界面。一般说来,孪晶界面可以通过阻碍位错运动使材料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但是,微米或亚微米尺度的孪晶,其强化效果并不显著,只有当孪晶片层细化至纳米量级时才开始表现出显著的强化效果和其他的特性。

纳米晶带材简介

铁基纳米晶合金 一、简介: 铁基纳米晶合金是由铁元素为主,加入少量的Nb、Cu、Si、B元素所构成的合金经快速凝固工艺所形成的一种非晶态材料,这种非晶态材料经热处理后可获得直径为的,弥散分布在非晶态的基体上,被称为微晶、纳米晶材料或纳米晶材料。微晶直径10-20 nm, 适用频率范围50Hz-100kHz. 二、背景介绍: 1988年日本的Yoshizawa等人首先发现,在Fe-S-iB非晶合金的基体中加入少量Cu和 M(M=Nb,Ta,Mo,W等),经适当的温度晶化退火以后,可获得一种性能优异的具有bcc结构的超细晶粒(D约10nm)软磁合金。这时材料磁性能不仅不恶化,反而非常优良,这种非晶合金经过特殊的晶化退火而形成的晶态材料称为纳米晶合金。其典型成份为 Fe7315Cu1Nb3Si1315B9,牌号为Finemet。其后,Suzuki等人又开发出了Fe-M- B(M=Zr,Hf,Ta)系,即Nanoperm系。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发了许多纳米晶软磁材料,包括:Fe基、Co基、Ni基[2]。由于Co基和Ni基不易于形成K、Ks同时为零的非晶态或晶态合金,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实用价值不大。 三、铁基纳米晶软磁合金的制备方法 纳米晶软磁合金的制备一般采用非晶晶化法。它是在用快淬法、雾化法、溅射法等制得非晶合金的基础上,对非晶合金在一定的条件下(等温、真空、横向或纵向磁场等)进行退火,得到含有一定颗粒大小和体积分数的纳米晶相。近年来,也有一些研究者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晶软磁合金。 四、纳米晶软磁合金的结构与性能 纳米晶软磁合金的典型成份为Fe7315Cu1Nb3Si1315B9。随着研究的不断进行,合金化元素几乎遍及整个元素周期表。从合金的化学成份在合金中的作用看,可以分为4类: (1). 铁磁性元素:Fe、Co、Ni。由于Fe基合金具有高Bs的优势,且纳米晶合金可以实现K和Ks同时为零,因而使L值很高、损耗很低,价格便宜,成为当今研究开发的中心课题。 (2). 非晶形成元素:主要有Si、B、P、C等。对于纳米晶软磁合金带材,一般都是先形成非晶带,然后通过退火使材料出现纳米晶,因而非晶化元素是基本元素。特别是B对形成非晶有利,成为几乎所有纳米晶软磁合金的构成元素,含量在5at%~15at%之间。Si也是

影响纳米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因素

1、半导体的能带位置 半导体的带隙宽度决定了催化剂的光学吸收性能。半导体的光学吸收阈值λg与Eg有关,其关系式为:λg=1240/Eg。半导体的能带位置和被吸附物质的氧化还原电势,从本质上决定了半导体光催化反应的能力。热力学允许的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要求受体电势比半导体导带电势低(更正);而给体电势比半导体价带电势高(更负)。导带与价带的氧化还原电位对光催化活性具有更重要的影响。通常价带顶VBT越正,空穴的氧化能力越强,导带底CBB越负,电子的还原能力越强。价带或导带的离域性越好,光生电子或空穴的迁移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对于用于光解水的光催化剂,导带底位置必须比H+/H 2 O的氧化 还原势负,才能产生H 2,价带顶必须比O 2 /H 2 O(+的氧化还原势正,才能产生O 2 ,。 因此发生光解水必须具有合适的导带和价带位置,而且考虑到超电压的存在,半 导体禁带宽度Eg应至少大于。目前常被用作催化剂的半导体大多数具有较大的禁带宽度,这使得电子-空穴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 2、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和捕获 光激发产生的电子和空穴可经历多种变化途径,其中最主要的是分离和复合两个相互竞争的过程。对于光催化反应来说,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与给体或受体发生作用才是有效的。如果没有适当的电子或空穴的捕获剂,分离的电子和空穴可能在半导体粒子内部或表面复合并放出荧光或热量。空穴捕获剂通常是光催化剂表面吸附的OH-基团或水分子,可能生成活性物种·OH,它无论是在吸附相还是在溶液相都易引发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强氧化剂。光生电子的捕获剂主要是吸附于光催化剂表面上的氧,它既能够抑制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同时也是氧化剂,可以氧化已经羟基化的反应产物。 3、晶体结构 除了对晶胞单元的主要金属氧化物的四面体或八面体单元的偶极矩的影响,晶体结构(晶系、晶胞参数等)也影响半导体的光催化活性。TiO 2 是目前认为最 好的光催化剂之一。TiO 2 主要有两种晶型—锐钛矿和金红石,两种晶型结构均可 由相互连接的TiO 6 八面体表示,两者的差别在于八面体的畸变程度和八面体间相互连接的方式不同。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了两种晶型有不同的质量密度及电子能带结构。锐钛矿的质量密度略小于金红石,且带间隙()略大于金红石(),这是其光催化活性比金红石的高。 4、晶格缺陷 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除了在绝对零度,所有的物理系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规则分布,实际晶体都是近似的空间点阵式结构,总有一种或几种结构上的缺陷。当有微量杂质元素掺入晶体时,也可能形成杂质置换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

纳米金属材料的发展与应用综述

纳米金属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纳米技术的诞生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许多问题的发展都与纳米材料的发展息息相关。在纳米金属材料的研究中,它的制备、特性、性能和应用是比较重要的方面。本文概要的论述了纳米材料的发现发展过程,并结合当今纳米金属材料研究领域最前沿的技术和成果,简述了纳米材料在各方面的应用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纳米金属材料、纳米技术、应用 一、前言 纳米级结构材料简称为纳米材料(nanomater material),是指其结构单元的尺寸介于1纳米~100纳米范围之间。由于它的尺寸已经接近电子的相干长度,它的性质因为强相干所带来的自组织使得性质发生很大变化。并且,其尺度已接近光的波长,加上其具有大表面的特殊效应,因此其所表现的特性,例如熔点、磁性、光学、导热、导电特性等等,往往不同于该物质在整体状态时所表现的性质。 纳米粒子异于大块物质的理由是在其表面积相对增大,也就是超微粒子的表面布满了阶梯状结构,此结构代表具有高表能的不安定原子。这类原子极易与外来原子吸附键结,同时因粒径缩小而提供了大表面的活性原子。 纳米技术在世界各国尚处于萌芽阶段,美、日、德等少数国家,虽然已经初具基础,但是尚在研究之中,新理论和技术的出现仍然方兴未艾。我国已努力赶上先进国家水平,研究队伍也在日渐壮大。 二、纳米材料的发现和发展 1861年,随着胶体化学的建立,科学家们开始了对直径为1~100nm的粒子体系的研究工作。1990年7月在美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纳米科技技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science &Technology),正式宣布纳米材料科学为材料科学的一个新分支。自20世纪70年代纳米颗粒材料问世以来,从研究内涵和特点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年以前):主要是在实验室探索用各种方法制备各种材料的纳米颗粒粉体或合成块体,研究评估表征的方法,探索纳米材料不同于普通材料的特殊性能;研究对象一般局限在单一材料和单相材料,国际上通常把这种材料称为纳米晶或纳米相材料。 第二阶段(1990~1994年):人们关注的热点是如何利用纳米材料已发掘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设计纳米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合成和物性探索一度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主导方向。 第三阶段(1994年至今):纳米组装体系、人工组装合成的纳米结构材料体系正在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新热点。国际上把这类材料称为纳米组装材料体系或者纳米尺度的图案材料。它的基本内涵是以纳米颗粒以及它们组成的纳米丝、管为基本单元在一维、二维和三维空间组装排列成具有纳米结构的体系。 三、纳米材料的应用 1、纳米磁性材料 在实际中应用的纳米材料大多数都是人工制造的。纳米磁性材料具有十分特别的磁学性质,纳米粒子尺寸小,具有单磁畴结构和矫顽力很高的特性,用它制成的磁记录材料不仅音质、图像和信噪比好,而且记录密度比γ-Fe2O3高几十

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21个题目完整答案

1.简单论述纳米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2.什么是原子团簇? 谈谈它的分类. 3.通过Raman 光谱中任何鉴别单壁和多臂碳纳米管? 如何计算单壁碳纳米管直径? 4.论述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 5.论述气相和溶液法生长纳米线的生长机理。 6.解释纳米颗粒红外吸收宽化和蓝移的原因。 7.论述光催化的基本原理以及提高光催化活性的途径。 8.什么是库仑堵塞效应以及观察到的条件? 9.写出公式讨论半导体纳米颗粒的量子限域效应和介电限域效应对其吸收边,发光峰的影响。 10.纳米材料中的声子限域和压应力如何影响其Raman 光谱。 11.论述制备纳米材料的气相法和湿化学法。 12.什么是纳米结构,并举例说明它们是如何分类的,其中自组装纳米结构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13.简单讨论纳米颗粒的组装方法 14.论述一维纳米结构的组装,并介绍2种纳米器件的结构。 15.论述一维纳米结构的组装,并介绍2种纳米器件的结构。 16.简单讨论纳米材料的磁学性能。 17.简述“尺寸选择沉淀法”制备单分散银纳米颗粒的基本原理 18.简述光子晶体的概念及其结构 19.目前人们已经制备了哪些纳米结构单元、复杂的纳米结构和纳米器件。并说明那些纳米结构应该具有增强物理和化学性 能。 20.简单论述单电子晶体管的原理。 21.简述纳米结构组装的工作原理。 1.简单论述纳米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答:最初纳米材料是指纳米颗粒和由它们构成的纳米薄膜和固体。 现在广义: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在纳米尺度范围,或由他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如果按维数,纳米材料可分为三大类: 零维:指在空间三维尺度均在纳米尺度,如:纳米颗粒,原子团簇等。 一维:指在空间有两处处于纳米尺度,如:纳米丝,纳米棒,纳米管等。 二维:指在三维空间中有一维处在纳米尺度,如:超薄膜,多层膜等。 因为这些单元最具有量子的性质,所以对零维,一维,二维的基本单元,分别又具有量子点,量子线和量子阱之称。

金属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金属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从金属纳米材料这一金属材料重要分支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其中重 点讲述了强行塑性变形及胶束法制备纳米材料,并分析了金属纳米材料的现状及对今后的展望。 关键字:晶粒细化;强烈塑性变形;胶束法;块状纳米材料 引言: 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金属、合金、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金属材料关系十分密切。继石器时代之后出现的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均以金属材料的应用为其时代的显著标志。 现代,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金属材料的服役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国科学家积极投身于金属材料领域,向金属材料的性能极限不断逼近,充分利用其为人类服务。 一种崭新的技术的实现,往往需要新材料的支持。例如,人们早就知道喷气式航空发动机比螺旋桨航空发动机有很多优点,但由于没有合适的材料能承受喷射出燃气的高温,是这种理想只能是空中楼阁,直到1942年制成了耐热合金,才使喷气式发动机的制造得以实现。 1金属纳米材料的提出 从目前看,提高金属材料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向着金属结构的极端状态发展:一方面认为金属晶界是薄弱环节,力求减少甚至消除晶界,因此发展出了单晶与非晶态合金;另一方面使多晶体的晶粒细化到纳米级(一般<100 nm,典型为10 nm左右)[1]。细化晶粒是金属材料强韧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有效地提高金属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尤其是当金属材料的晶粒尺寸减小到纳米尺度时,金属表现出更加优异的力学性能[2]。因此,金属材料晶粒超细化/纳米化技术的发展备受人们关注,一系列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相继提出并进行了探索,包括电沉积法、溅射法、非晶晶化法、强烈塑性变形法(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SPD)、粉末冶金法以及热喷涂法等[3]。 金属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金属材料。若按维数,纳米材料的基本单元可分为( 类:一是零维。指在空间三维尺度均在纳米尺度,如纳米粉体、原子团簇等;二是一维。指在空间有两维处于纳米尺度,如纳米丝、纳米棒、纳米管等;三是二维。指在三维空间中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如超薄膜、多层膜及超晶格等。超微颗粒的表面具有很高的活性,在空气中金属颗粒会迅速氧化而燃烧。利用表面活性,金属超微颗粒可望成为新一代的高效催化剂和贮气材料以及低熔点材料[4]。金属纳米颗粒表现出许多块体材料所不具备的优越性质,可用于催化、光催化、燃料电池、化学传感、

纳米金属材料的进展与挑战

纳米金属材料进展和挑战 1 引言 40多年以前,科学家们就认识到实际材料中的无序结构是不容忽视的。许多新发现的物理效应,诸如某些相转变、量子尺寸效应和有关的传输现象等,只出现在含有缺陷的有序固体中。事实上,如果多晶体中晶体区的特征尺度(晶粒或晶畴直径或薄膜厚度)达到某种特征长度时(如电子波长、平均自由程、共格长度、相关长度等),材料的性能将不仅依赖于晶格原子的交互作用,也受其维数、尺度的减小和高密度缺陷控制。有鉴于此,HGleitCr认为,如果能够合成出晶粒尺寸在纳米量级的多晶体,即主要由非共格界面构成的材料。 例如,由50%(in vol.)的非共植晶界和50%(in vol.)的晶体构成],其结构将与普通多晶体(晶粒大于lmm)或玻璃(有序度小于2nm)明显不同,称之为纳米晶体材料(nanocrystalline materials)。后来,人们又将晶体区域或其它特征长度在纳米量级范围(小于100nn)的材料广义定义为纳米材料或纳米结构材料(nanostructured materials)。由于其独特的微结构和奇异性能,纳米材料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其领域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微电子等诸多学科。目前,广义的纳米材料的主要l)清洁或涂层表面的金属、半导体或聚合物薄膜;2)人造超晶格和量子讲结构;功半结晶聚合物和聚合物混和物;3)纳米晶体和纳米玻璃材料;4)金属键、共价键或分子组元构成的纳米复合材料。 经过最近十多年的研究与探索,现已在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结构表征、物理和化学性能、实用化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研究成果日新月异,研究范围不断拓宽。本文主要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角度,介绍与评述纳米金属材料的某些研究进展。

纳米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

纳米硬质合金制备技术 纳米硬质合金具有很高的强度、硬度等力学性,能同时还具有普通超细合金难以获得的高导热特性(普通超细合金的导热性能随着晶粒度的减小而降低,瑞典的Sandvik公司就以硬质合金的导热性发生突变时合金晶粒度的临界值作为纳米硬质合金判据,认为晶粒度小于0.3μm的合金即可称为纳米硬质合金)。控制烧结过程中的晶粒长大是制备纳米硬质合金块体材料的关键,随着纳米(晶)硬质合金粉末制备技术的成熟,纳米(晶)硬质合金粉末的烧结研究成为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 纳米晶粉末存在着很大的表面能和晶格畸变能,在烧结热处理中这些能量被充分释放,具体表现为晶粒迅速长大和快速致密化。在保证致密化的前提下,有效控制烧结过程中的晶粒长大成为纳米硬质合金制备技术的难点。为了抑制烧结晶粒长大,可在粉末中添加晶粒长大抑制,但添加抑制剂并不能有效地将晶粒控制在100nm以内,于是又发展了众多新的烧结方法,以期通过压力、电磁等活化作用来实现低温短时烧结,进一步控制晶粒长大。以下将对纳米硬质合金新型烧结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1 压力烧结 在烧结时施加压力可以加快烧结时的颗粒重排,快速实现致密化,消除孔隙,较有效控制烧结过程的晶粒长大。压力烧结主要有低压烧结、热等静压、热压、超高压烧结和爆炸烧结等。 1.1低压烧结 目前人们研究较多并且在工业中被广泛应用的是低压烧结。低压烧结将成形剂脱除、真空烧结和热等静压合并在同一设备中进行,最终烧结阶段采用氢气保护,压力一般为4~6MPa,可实现快速冷却。在低压烧结过程中,大部分收缩发生在真空烧结阶段,在加压阶段消除显微孔隙,使烧结体完全致密。其工艺主要优点为钻池几乎可以完全被消除,孔隙度显著降低,制品内部的缺陷得到有效控制合金的组织结构细小均匀。由于烧结和加压在同一设备中进行,不易造成产品的氧化和脱碳,还可通过引人碳势气体(如CH4等)来调整合金中的碳含量。 1.2热等静压

【CN110124702A】一种双金属磷化物复合还原石墨烯纳米电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25365.4 (22)申请日 2019.04.22 (71)申请人 浙江大学 地址 310058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 路866号 (72)发明人 刘毅 赵蓉 杨梦雅 王欢  姜永学 王聪  (74)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 限公司 33100 代理人 徐关寿 (51)Int.Cl. B01J 27/185(2006.01) B01J 37/28(2006.01) C25B 11/06(2006.01) C25B 1/0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双金属磷化物复合还原石墨烯纳米电 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金属磷化物复合还原 石墨烯纳米电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 将氧化石墨烯溶于水,超声至均匀;2)将四水合 醋酸镍和四水合醋酸钴分别加到氧化石墨烯溶 液中,搅拌均匀得溶液A;3)将2,5-二羟基对苯二 甲酸与氢氧化钠溶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溶 液B;4)将溶液A与溶液B均匀混合反应后,离心收 集得到沉淀物,将沉淀物洗涤后冷冻干燥,得含 Ni、Co双金属MOF复合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5)将 步骤4)中得到的材料和次磷酸钠分别置于管式 炉中,在惰性气氛下升温并保温一段时间,冷却 至室温后得到含Ni与Co的双金属磷化物复合还 原石墨烯纳米电催化材料NiCo/P -rGO。本方法操 作简便、成本低廉,得到的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催 化性能。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CN 110124702 A 2019.08.16 C N 110124702 A

纳米材料与纳米催化

纳米材料与纳米催化 1.什么是纳米材料? 基本构成单元内容? 判断的标准什么? 答:纳米材料(nanometer material)是指其结构单元的尺寸介于1纳米~100纳米范围之间。由于它的尺寸已经接近电子的相干长度,它的性质因为强相干所带来的自组织使得性质发生很大变化。并且,其尺度已接近光的波长,加上其具有大表面的特殊效应,因此其所表现的特性,例如熔点、磁性、光学、导热、导电特性等等,往往不同于该物质在整体状态时所表现的性质。纳米材料是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 纳米材料的基本结构单元分为四类: 零维:三维均为纳米尺度,如纳米颗粒、原子团簇等。 一维:空间两维在纳米尺度,如纳米管、纳米棒等。 二维:空间一维在纳米尺度,如超薄膜、多层膜等。 三维:宏观固体,但由纳米基本单元构成,如纳米固体等。 纳米材料的判断标准: 微粒尺寸和晶粒尺寸是否小于100nm; 是否具有不同于常规材料(bulk)的性能。 2.纳米微粒的基本理论的内容是什么(7条)? 并简要说明量子尺寸 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 答:纳米微粒的基本理论的内容包括久保理论(电子能级的不连续性)、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隧道

效应、库仑堵塞与量子隧穿效应、介电限域效应。 量子尺寸效应: 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和纳米半导体微粒能隙变宽现象均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小尺寸效应: 当超细微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同时超细微粒的颗粒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小尺寸效应。 表面效应: 表面效应又称界面效应,是指纳米微粒的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减小而急剧增大后所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随着纳米微粒的粒径逐渐减小达到纳米尺寸,除了造成表面积迅速增加之外,表面能量也会大幅递增。 3.简要说明纳米微粒的化学特征有哪些?防止团聚的方法。 答:纳米微粒的化学特征有吸附、分散和团聚。 吸附是相接触的不同相之间产生的结合现象。吸附可以分成两类,一是物理吸附,吸附剂与吸附相之间是以范德瓦耳斯力之类较弱的物理力结合;二是化学吸附,吸附剂与吸附相之间是以

关于卢柯课题组纳米材料的综述

关于卢柯课题组纳米材料的综述 摘要:本文对卢柯教授所在的纳米材料研究团队的主要成员、研究方向、所获奖项及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卢柯教授所在的纳米材料研究团队的研究方向之一为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微观结构的表征,力学性能,物理性能,热稳定性,以及相变。 关键词:卢克课题组、微观结构表征、力学性能、物理性能、热稳定性、相变1、引言 卢柯教授所在的纳米研究团队的研究方向是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微观结构的表征,力学性能,物理性能,热稳定性,以及相变。卢柯,生于1965年5月,九三学社社员。原籍河南汲县,生于甘肃华池。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著名材料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主要从事金属纳米材料及亚稳材料等研究。获国家专利6项,国际专利1项;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国际《材料科学与工程评论杂志》特邀为其撰写长篇综述论文并发表了专刊。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2010年在Nature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金属的未来的一篇文章;并且在science上也发表了多篇文章,2003年,《科学》上发表了卢柯等人的一项最新科研成果:将铁表层的晶粒细化到纳米尺度,其氮化温度显著降低,从而为氮化处理更多种材料和器件提供了可能。这是卢柯科研小组取得的又一个突破性进展,被评为 2003 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2004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采用纳米尺寸的生长孪晶强化金属的新途径获得了同时具有超高强度和高导电性的铜。而按照以往的经验,对铜进行强化以后,会使其导电率有所下降。这一成果的创新性在于,把难以统一在一起的性能统一在了一起。2013年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在金属中发现超硬超高稳定性新型纳米层片结构。他杰出的研究工作已经使他获得了无数的奖项。其中包括:2013年入选“万人计划”杰出人才。 2011年荣获德国洪堡研究奖(Humboldt Research Award);获国际亚稳及纳米材料年会金质奖章和青年科学家奖;第三世界科学院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技奖;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何梁何利基金技术科学奖;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等荣誉。身为中科院金属所所长的卢柯把他的工作描述成:我是个班长,领着团队在做事。卢柯认为,现在是中国各个领域发展

纳米材料在金属上的应用

纳米材料在金属上的应用 当今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我国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从各方面给予了扶持。如何界定与高技术产业相关的各类概念,客观反映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已成为统计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而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纳米材料作为新兴的高科技技术,在中国也渐渐发展起来了。它在各个领域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也让我们得到了许多好的材料。我所讲的是关于它在我所学的专业的应用。当纳米材料应用在金属上时,金属能得到很多我们得不到的优点。 中国墨是由烟炱这种超细微粒作为重要原料,再加上黏结剂和添加剂按适当比例制成的。虽然还算不上现代所说的纯纳米材料,但的确开创了纳米材料的先河。现代的纳米材料是近一二十年才发展起来的。它的起源来自一个科学家在国外旅游中产生的联想。 生产工艺 从此,由德国到美国,一大批科学家都着了迷似地研究起纳米材料来。比如,美国著名的阿贡国家实验室用纳米大小的超细粉末制成的金属材料,其硬度要比普通粗晶粒金属的硬度高2~4倍。在低温下,纳米金属竟然由导电体变成了绝缘体。一般的陶瓷很脆,但如果用只有纳米大小的陶土粉末烧结成陶瓷制品,却有良好的韧性。更有趣的是,纳米材料的熔点会随超细粉末的直径的减小而大大降低。例如,金的熔点本是1064℃,但制成10纳米左右的金粉末后,熔点降到940℃;而5纳米的金粉末熔点降至830℃;2纳米的金粉末熔点只有33℃,你说神不神?这一特点对人们大有用处。例如,许多高熔点陶瓷材料很难用一般的方法生产出用于发动机的零件,但只要事先制成纳米大小的陶土粉末,就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烧结成高温发动机的耐热零件。1纳米只有1米的1/109,人们要问,像纳米那么微小的粉末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德国的材料科学家在90年代初发明了一种生产金属超细粉末的方法。即在一个封闭室内放进金属,然后充满惰性气体氦,再将金属加热变成蒸气,于是金属原子在氦气中冷却成金属烟雾,并使金属烟雾粘附在一个冷却棒上,再把棒上像碳黑一样的纳米大小的粉末刮到一个容器内。如果要用这些粉末做成零件,就可以将它们模压成零件形状,通过一道烧结工序,即可制成纳米材料零件。 应用领域 纳米材料的用处多得很。如高密度磁性记录带就是用纳米大的粉末制成的;有些新药物制成纳米颗粒,可以注射到血管内顺利进入微血管;纳米大的催化剂分散在汽油中可提高内燃机的效率,把纳米大的铅粉末加入到固体燃料中,可使固体火箭的速度增加,这是因为越细的粉末,表面积越大,能使表面活性增强,加大了燃烧的力度。总之,纳米材料前途无量,

MS用于催化和纳米材料简介

催化、分离与化学反应 催化对于工业界,特别是化工和石化行业,是一项十分关键的技术,它使得设计具有特定性质的化合物及优化工艺过程成为可能。分子和材料的结构与相互作用控制着催化与分离过程;无论过程中是否使用催化剂,电子结构和热化学都是影响化学反应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把强大的分子模拟技术(包括分子力学和量子力学)与结构判定和建模工具结合,可以帮助我们对这些性质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化学反应主要由分子的结构及其电子排布所决定,通过分子模拟研究化学反应,需要化学家对反应的过程建立模型并使之可视化,而更重要的是精确计算所研究体系的热力学性质。总之,对催化、分离及反应的计算要求有两个基础:首先是对各种各样的材料和化合物建立模型的能力,包括有机分子、高分子、无机固体、金属及表面等;其次,许多工具是必需的,包括结构判定工具、模拟相互作用和输运性质的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工具以及可准确预测电子结构和热化学性质的量子力学工具。Accelrys将所有这些工具集成到它的Materials Studio软件环境中,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Accelrys软件可用于对金属茂催化剂、沸石和分子筛、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在内的各种催化体系进行表征、优化和设计。 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纳米结构是当今世界新材料研究领域中最富有活力、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影响的研究对象,也是纳米科技中最为活跃、最接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米技术广泛地应用在信息、生物技术、能源、环境、先进制造技术和国防等领域,这当中元件的小型化、智能化、高集成、高密度存储和超快传输等要求是刺激纳米材料快速发展的动力之一。Materials Studio分子模拟平台提供了多种方法来研究纳米材料:原子/分子水平的纳米尺度材料的模拟计算技术、介观尺度的纳米材料模拟技术以及线性标度量子力学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构建材料的纳米尺度团簇、周期性结构模型和纳米尺度粗粒度模型,并对纳米尺度基元的表面修饰改性、分子组装与自组装、液滴外延生长、介孔内延生长等行为进行研究,能够对包括金属、合金、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离子晶体和半导体等多种纳米材料在内的对象进行系统地计算,可以得到因为纳米尺度的因素引起的纳米材料与结构的特殊的物理与化学特性,比如高韧性纳米陶瓷、纳米药物、超强纳米金属/纤维以及异质、异相的不同性质的纳米基元(零维纳米微粒/团簇、一维纳米管、纳米棒/带/丝等)的组合等,从而可以帮助发现新现象、认识新规律、提出新概念、建立新理论、验证和发展新原理,丰富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内涵,为构筑纳米材料科学体系的新框架奠定基础,最终

镍系双金属和手性修饰镍系双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苯乙酮电羧化中的应用研究

镍系双金属和手性修饰镍系双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苯乙 酮电羧化中的应用研究 近几十年来,人们在工业生产及生活中排放的CO2越来越多,导致了“温室效应”逐渐加剧。因此,如何减少和利用CO2一直都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 电化学催化合成作为一种固定和利用CO2的方法之一,因其条件简单温和且方便而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传统不对称催化合成一直以高收率和高选择性等优势成为手性化合物的主要合成方法。 但是,由于传统不对称催化合成是一种均相催化合成,而在均相体系中普遍存在着溶液中的催化剂难以分离、回收以及反应条件苛刻等主要问题,因而使得传统不对称催化合成的成本较高,难以应用于工业生产。这使得电化学不对称催化合成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结合固定和利用CO2这一研究后,使得电化学不对称羧化成为绿色化学领域具有很大前景的研究方向。 电化学不对称羧化属于非均相催化合成,在非均相催化合成中最重要的部分则是使用高催化性能的催化剂。所以寻找一种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的催化剂是电化学不对称羧化中重要的研究内容。 近些年,因为双金属纳米材料可以利用两种不同金属之间的协同效应(包括电子效应和几何效应)来提高材料的催化性能,所以在催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论文则通过探索研究一种简单温和的方法制备镍系及其手性修饰双金属纳米材料,并将其用于苯乙酮的不对称电羧化反应中,从而研究其催化性能。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镍银双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于苯乙酮不对称电羧化的研究探索了一种简单温和的水热法,利用廉价易得的过渡金属盐制备

金属纳米涂层

金属材料中灰铸铁和粉末冶金材料是普遍应用的材料。灰铸铁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工程材料,其生产成本低,并且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如优良的减振性、较高的耐磨性、极好的铸造工艺性和切削加工性,所以目前是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铸铁。粉末冶金是一种通用工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汽车中的一些总成或部件,诸如发动机、变速器及底盘等都装有许多粉末冶金零件。粉末冶金还应用于农业机械、航天等领域,以及用于制造小型与大型器具、办公机械、电气仪表、草场和庭园设备、锁与小五金零件、医疗设备、越野机械、电动与手动工具、体育用品及自动记录仪器等。这两种材料由于其工艺特点,表面力学性能较差,灰铸铁在铸造过程中,由于合金凝固收缩和析出溶解在合金液内的气体,往往在铸件中形成肉眼难以发现的疏松和针孔,导致铸件在液体气体压力下产生局部渗漏,产生内部疏松、气孔等缺陷,从而使其性能受到影响。粉末冶金是用成形-烧结法制造材料与制品的技术,因而粉末冶金件内部孔隙度较大,表面性能较差。若能对这两种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对提高其寿命,改善其表面性能具有重要意义。自然界存在多种优良性能的天然生物材料,例如植物中竹、木、荷叶及动物的骨、肌腱、韧带、贝壳等。组成生物天然复合材料的原始材料(成分)从多糖到各种各样的蛋白质、无机物和矿物质,虽然这些原始材料的力学性质并不好,但是这些材料通过优良的复合与构造,形成了具有很高强度、刚度以及韧性的生物天然复合材料。天然生物材料由于长期进化的结果,形成了适应环境的优良结构和性能,其结构之精细,功能之优异,都为我们进行材料的制备和表面改性提供了天然的蓝本。天然生物材料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经过分子自组装而形成的复杂的多级结构。生物体总是从分子/生物大分子自组装形成细胞器/细胞,细胞间相互识别聚集形成组织,从组织再到器官,最后到单个的生物体,甚至生物个体生存也依赖于群体中个体通过一定的识别/自组织/协同等作用。自然界告诉我们复杂功能的实现大多经历从小到大(bottom-up)的多尺度分级有序自组织/协同过程。生物分级复合结构,由于在纳米和微米尺寸下的周期结构,使其力和稳定性能相对优于其它技术系统。除此之外,为了适应特定的环境,系统能通过变化结构的周期性去优化结构来调整它们的机械性能。分级结构是生物体最显著的特征,分级结构又包括两类,第一类为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具有相似性的分级结构,典型的如毛发、骨骼,这种从纳米到宏观的分级结构具有典型的分形特征。第二类为层状分级材料,典型的如海洋贝类的壳体,贝壳为有机/无机的层状结构,骨骼骨密质与骨松质的梯度分布,以及竹材、木材增强纤维的梯度分布等。我们在新材料的设计和新的表面改性技术开发的时候,以天然生物材料作为我们仿生设计的蓝本。天然生物材料其结构的精巧是人工材料所无法比拟的,要想人工合成与天然生物材料结构相似的材料,就要实现在纳米尺度之上的材料的自组装,随着仿生材料科学及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其它交叉学科诸如医学、化学、物理、电子等交叉融合不断深入,人类在实现纳米尺度上的自组装将会变成现实。 天然生物材料大多是复合材料,它们具有分级、有序的特征。有序性是从分子到纳米、微米和宏观层次,最终在不同层次上形成不同的分级结构。天然生物材料的梯度结构是生物分级、有序特征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分级结构使生物材料显示出了良好的机械性能,在保持较高的强度的基础上,材料的韧性得到改善。 整体结构是一个由基部向上直径逐渐递减的圆锥形空心结构,每隔几厘米至几十厘米 有一个竹节,由节的横隔壁组成一个纵横关联的整体,宏观上呈现直径递减梯度结构。 决定材料力学性质的主要成分,纤维管束为增强相,且是长纤维增强,分布在纤维管 束之间的薄壁基本组织起着缓冲作用,增强了竹材的弹性和韧性。纤维管束在竹材表面分布密集,而到竹材里层则渐渐稀疏,竹材纤维管束的梯度分布使竹材表面具有良好的耐磨性,

半导体纳米晶

第一章绪论 近数十年以来,纳米科学技术得到了极为迅速的兴起和发展,并越来越受 到各界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逐渐成为目前最为活跃的前沿学科领域之 一。最近几年来,由于不断深入的理论支持研究和各种各样的制备与表征手段 的改进发展,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高 端测试仪器的广泛使用,纳米材料的许多奇异的性质逐渐显露在人们面前,展 现出它在化工环保方面、医药健康方面、电子信息方面、能源动力方面等诸多 方面的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科学技术已经发展成为21世纪的占据主导地位的 新型技术之一。 1.1半导体纳米晶简介 纳米材料,又常常被人们所称之为纳米结构材料,我们一般可以从两个不 同的角度和方面,对该材料进行定义:从第一方面来说,当一种材料的尺寸, 处于纳米的尺度范围内,即1到100纳米之间,并且在三维空间中,至少在一 个维度上是这样的;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该材料因为其物理尺度上尺寸的减 小,从而使该材料与之对应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质,相对于同材料的块体材料 而言,发生了显著变化。其实,从十九世纪60年代,"胶体化学"诞生的时期 开始,许多的科学工作者便开始了对纳米材料的探讨和研究,只是在那时,尺 寸为一到一百纳米的弥散粒子,被称之为胶体。而纳米科学技术的正式提出, 是直到二十世纪的1959年时,在美国的物理学会曾经一次召开的会议上[1]。之后,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STM),在1982年时,被G. Buning和H. Robrer所发 明创造出来了。由于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STM)的出现和使用,使人们能够在纳 米的尺度范围内,直接的观察和操纵原子的功能得到了实现,而该项发明也极 大的推动了纳米科学技术的快速的发展与兴起。综上所述,纳米科学技术的研 讨和探究,使人们能够通过直接的作用于原子和分子的排布,从而创造出具有 全新的功能性新物质,并且,这将同时、同样的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己经拓展到了原子和分子的水平[1]。 纳米材料中,纳米晶材料是不可忽视的一员。当一种金属或半导体的颗粒 粒度半径小于该材料的激子的玻尔半径时,我们将之称为纳米晶体材料.通常 情况下,对于半导体材料而言,我们也习惯将之称之为半导体纳米颗粒,或者 半导体纳米晶。在过去,很多时候也曾存在着纳米量子点、纳米超微粒、纳米 量子球或者纳米微晶等等各种不同的称呼和定义[2]。由于纳米晶材料拥有比较特殊的结构、异于寻常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质,所以,在今天,纳米晶材料在光 电器件生产应用领域、生物医药生产应用领域、信息技术生产应用领域以及化 工生产应用领域等诸多方面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不可小觑的应用前景,而越 来越多的广大科学工作者也对其显现出极大的科研兴趣,纳米晶材料已经成为 物理领域、化学领域、生物领域和材料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时至今日,已 研究的纳米晶材料,涵盖了磁性型纳米晶材料(Co, Fe304)、贵金属型纳米晶材 料(Au, Pt)、半导体型纳米晶材料(CdSe, ZnS)、金属单质型纳米晶材料(Fe, Ni) 和氧化物型纳米晶材料(Ti02, Zr02)等诸多类型。在以上诸多类型的材料之中, 半导体纳米晶材料,也可以被称之为半导体量子点材料,在众多纳米材料中, 尤为引起诸多科研工作者的注意。迄今为止,经过诸多科学家的努力,己经成 功的制备出了各种形貌的半导体纳米材料,其中包括半导体纳米点型材料、半 导体纳米带型材料、半导体纳米线型材料、半导体纳米管型材料、半导体纳米 薄层型材料等等,通过各种验证,发现了半导体纳米材料的、许多的、与常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