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学实习报告

大地测量学实习报告
大地测量学实习报告

课程编号:1300158 课程性质:必修大地测量计算与实习

实习报告

学院:测绘学院

专业方向:测绘工程A 方向

实习地点:武汉大学

班级组号: 3 班第1 小组

学生姓名:田宝林

学号:2010301610124

指导教师:刘宗泉苏新洲丁士俊

向东黄海兰

2012年6月18日至2012年7月6日

目录

1.概况 (4)

2.已有资料情况 (6)

3测区自然地理况 (6)

4引用文件 (6)

5.主要成果产品技术指标 (6)

5.1关于控制测量及导线测量 (6)

5.2关于碎步测量 (7)

5.3关于绘图要求 (8)

6.具体设计方案 (8)

6.1图根控制测量 (8)

6.2碎步测量: (9)

6.3内业成图 (9)

7.设计评定 (9)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本次实习的是在我们完成《大地测量学基础》这门课程之后进行的,通过完成水准仪有关一起的检验和二等水准测量,使我们熟悉仪器的操作,并在实习过程中锻炼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巩固我们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另外,在后期的编程和外业概算过程中,对我们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一次提升,为今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习任务

本次实习的任务有两项,分别是:

1)二等精密水准测量外业观测与概算;(约1.5周)

2)大地测量计算课程设计;(约1.5周)

三.测区概况

本次实习的地点为武汉大学。校内人员众多,交通复杂,地势起伏。我组测量路线为武测环和珞珈山环。其具体路线如下图:

此图为武测环,上为北方向

此图为珞珈山环,上为北方向

四.已知高程点

共有三个已知点可选用,我组所用点为珞珈山环的教务部点,已知高程为126.157m。五.作业依据

国家测绘局,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2006-05-24 测绘出版社,2010仪器的检验

(1)水准仪的i角限差为15″(2)标尺的零点不等差为0.10mm

4

六.踏勘、选点

本次实习的路线图已经提前下发给我们,所以选点比较固定。对于武测环,在武大信息学部部分,我们选择了二食堂门口、星湖园、大学生活动中心三个点;在武大文理学部部分,我们选择了明贤门门内门外两点、校医院点、生科院点,外加教务部已知点点,共八个点。对于珞珈山环,我们选择了生科院点、校医院点、政管院点、枫园点等共七个点,加上教务部已知点共八个点。

七.使用的仪器与仪器检验

我组使用的仪器是科利达的电子水准仪DL—2007,用于二等水准测量。我们进行了水准仪i角检验和水准尺零点差检验(结果另附),符合测量规范要求。

八.精密二等水准数据采集和外业数据概算:

水准线路图见附录,观测日期与观测时段在观测记录薄中记载详细。

九.外业概算成果

概算成果见附录。

十.课程设计编程

1.编程所用语言

本次编程用C++语言在VC6.0环境下编制

2.基本数学模型

(1)高斯投影正反算

正算是指:由大地坐标(L, B)求得高斯平面坐标(x, y)的过程。

反算是指:由高斯平面坐标(x, y)求得大地坐标(L, B)的过程。

正算:高斯投影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

(1),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

(2),中央子午线投影后长度不变。

(3),投影具有正性性质,即正性投影条件。

由第一个条件可知,中央子午线东西两侧的投影必然对称于中央子

午线。设在托球面上有P1 ,P2,且对称于中央子午线。其大地坐

标为(l, B),(-l, B)则投影后的平面坐标一定为P1(x, y),P2(x,-y).

由第二个条件可知,位于中央子午线上的点,投影后的纵坐标x应

该等于投影前从赤道量至该点的子午弧长。

计算公式:

1.当将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带入计算式,可得到正算公式:

其中:

2.反算公式为:

其中:

(2)实测斜距归算高斯平面边长

假设1、2两个大地点在椭球面上沿法线的投影点1’和2’间的大地线的长度为S,由于在椭球面上两点间大地线长度与相应法截线长度之差是极微小的,可以忽略不计,则可以将两点间的法截线长度认为是该两点间的大地线长度。并且,两点间的法截线的长度与半径等于其起始点曲率半径的圆弧长相差也很小,则所求的大地线长度可以认为是半径。其计算如下:

S?=D*{[1-(h2-h1)/D*(h2-h1)/D]/[(1+h1/Ra)*(1+h2/Ra)]}

这个题目的思想是先利用题目所给的坐标求出其平面坐标方位角,然后计算子午线收敛角和方向改化。得出大地方位角,然后将实测距离归算至椭球面上,最后归算至高斯平面,具体流程图如下。

(3)大地主题正反算

大地主题解算:知道某些大地元素推求另一些大地元素的过程。

正解是指:已知某点P1的大地坐标(L2,B2),且知该点到另一点P2(L2,B2)

的大地线长及其大地方位角A12,计算P2点的大地坐标(L2,B2)和大地线在P2点的反方位角A21.的过程。

反解是指:已知P1和P2的大地坐标(L1,B1)和P2(L2,B2)计算P1至P2的大地线长,正反方位角A12、A21的过程。

大地主题解算的基本思想:运用高斯平均引数的方法,。

正算基本思想:

⑴ 在大地线中点 M 展开,收敛快,精度高;

⑵ 中点M 不好求,以两端点平均纬度及平均方位角相对应的点m 来代替; ⑶ 借助迭代法实现。

反算基本思想

计算公式为:及,角大地线长度和正反方位,再计算

及,基本思路是:先计算出"A cos sin ."A cos sin ??????m m m m A S A S A S A S

3.各个程序主要图框与结果

(1)高斯投影正反算

(2)距离归化

实测斜距化算至高斯投影平面边长(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

S=578.868606;

大地主题解算(采用3班第1组第3序号数据)

附录5

高斯投影主要代码:

void CMyDlg::OnButton1()

{

double PI=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double Bhudu,L,L0,l,N,a0,a4,a5,a6,a3,x,y;

UpdateData();

Bhudu=(m_du2*3600+m_fen2*60+m_miao2)*2*PI/360/3600;//化弧度

L=m_du1*3600+m_fen1*60+m_miao1;//化秒

L0=126*3600;

l=(L-L0)*2*PI/360/3600;//化弧度

N=6399698.902-(21562.267-(108.973-0.612*cos(Bhudu)*cos(Bhudu))*cos(Bh udu)*cos(Bhudu))*cos(Bhudu)*cos(Bhudu);

a0=32140.404-(135.3302-(0.7092-0.0040*cos(Bhudu)*cos(Bhudu))*cos(Bhud u)*cos(Bhudu))*cos(Bhudu)*cos(Bhudu);

a4=(0.25+0.00252*cos(Bhudu)*cos(Bhudu))*cos(Bhudu)*cos(Bhudu)-0.04166 ;

a6=(0.166*cos(Bhudu)*cos(Bhudu)-0.084)*cos(Bhudu)*cos(Bhudu);

a3=(0.3333333+0.001123*cos(Bhudu)*cos(Bhudu))*cos(Bhudu)*cos(Bhudu)-0 .1666667;

a5=0.0083-(0.1667-(0.1968+0.0040*cos(Bhudu)*cos(Bhudu))*cos(Bhudu)*co s(Bhudu))*cos(Bhudu)*cos(Bhudu);

m_x1=6367558.4969*Bhudu-(a0-(0.5+(a4+a6*l*l)*l*l)*l*l*N)*sin(Bhudu)*c os(Bhudu);

m_y1=(1+(a3+a5*l*l)*l*l)*l*N*cos(Bhudu)+500000;

UpdateData(FALSE);

}

void CMyDlg::OnButton2()

{

double PI=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double x,y,Bf,Be,l,L,Z,Nf,b2,b3,b4,b5,p,B;

int B1,B2,L1,L2;

UpdateData();

x=m_x2,y=m_y2-500000;

p=60*60*360/(PI)/2;

Be=x/6367558.4969;

Bf=Be+(50221746+(293622+(2350+22*cos(Be)*cos(Be))*cos(Be)*cos(Be))*co s(Be)*cos(Be))*1e-10*sin(Be)*cos(Be);

Nf=6399698.902-(21562.267-(108.973-0.612*cos(Bf)*cos(Bf))*cos(Bf)*cos (Bf))*cos(Bf)*cos(Bf);

Z=y/(Nf*cos(Bf));

b2=(0.5+0.003369*cos(Bf)*cos(Bf))*sin(Bf)*cos(Bf);

b3=0.333333-(0.166667-0.001123*cos(Bf)*cos(Bf))*cos(Bf)*cos(Bf);

b4=0.25+(0.16161+0.00562*cos(Bf)*cos(Bf))*cos(Bf)*cos(Bf);

b5=0.2-(0.1667-0.0088*cos(Bf)*cos(Bf))*cos(Bf)*cos(Bf);

B=(Bf-(1.0-(b4-0.12*Z*Z)*Z*Z)*Z*Z*b2)/2/(PI)*360;//度数

l=(1-(b3-b5*Z*Z)*Z*Z)*Z/2/(PI)*360;

L=126+l;//度数

m_du3=(int)L;

m_fen3=(int)((L-(int)L)*60);

m_miao3=L*3600-m_du3*3600-m_fen3*60;

m_du4=(int)B;

m_fen4=(int)((B-(int)B)*60);

m_miao4=B*3600-m_du4*3600-m_fen4*60;

UpdateData(FALSE);

}

距离改化主要代码

void CMyDlg::OnButton1()

{

double PI=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double eep=0.006738525414683;//第二偏心率的平方

double ee=0.006693421622966;

double a=6378245.0000000000;

double t1, n1, ym,t2,n2, q12,q21,M1,N1 ,M2, N2,R1, R2, x1, y1, x2, y2, B1, B2, Rm,h1 ,h2, D;

double Bf, tf, Nf, r12, nf, Bhudu, a12,A12;//a12为坐标方位角,r12为子午线收敛角,q12为方向改化,A12为大地方位角

UpdateData();

h1=m_h1,h2=m_h2;

D=m_D;

x1=m_x1,y1=m_y1-500000,x2=m_x2,y2=m_y2-500000;

B1=(m_B1du+m_B1fen/60+m_B1miao/3600)*PI/180;

B2=(m_B2du+m_B2fen/60+m_B2miao/3600)*PI/180;

ym=0.5*(y1+y2);

t1=tan(B1);

n1=sqrt(eep*cos(B1)*cos(B1));

t2=tan(B2);

n2=sqrt(eep*cos(B2)*cos(B2));

M1=a*(1-ee)/sqrt((1-ee*sin(B1)*sin(B1))*(1-ee*sin(B1)*sin(B1))*(1-ee* sin(B1)*sin(B1)));

N1=a/sqrt(1-ee*sin(B1)*sin(B1));

M2=a*(1-ee)/sqrt((1-ee*sin(B2)*sin(B2))*(1-ee*sin(B2)*sin(B2))*(1-ee* sin(B2)*sin(B2)));

N2=a/sqrt(1-ee*sin(B2)*sin(B2));

R1=sqrt(M1*N1);

R2=sqrt(N2*M2);

do{

Rm=R1;

q12=-(x2-x1)*(2*y1+y2-ym*ym*ym/(R1*R1))/(6*R1*R1)-n1*n1*t1*(y2-y1)*ym *ym/(R1*R1*R1);

q21=

(x2-x1)*(2*y2+y1-ym*ym*ym/(R2*R2))/(6*R2*R2)+n2*n2*t2*(y2-y1)*ym*ym/( R2*R2*R2);

a12=atan((y2-y1)/(x2-x1));

Bhudu=x1/6367588.4969;

Bf=Bhudu+(50221746+(293622+(2350+22*cos(Bhudu)*cos(Bhudu) )*cos(B hudu)*cos(Bhudu))*cos(Bhudu)*cos(Bhudu))*1.0e-10*sin(Bhudu)*cos(Bhudu );

tf=tan(Bf);

nf=sqrt(eep*cos(Bf)*cos(Bf));

Nf=a/sqrt(1-ee*sin(Bf)*sin(Bf));

r12=y1*tf/Nf-y1*y1*y1*tf*(1+tf*tf-nf*nf)/(3*Nf*Nf*Nf)+y1*y1*y1*y1 *y1*tf*(2+5*tf*tf+3*tf*tf*tf*tf)/(15*Nf*Nf*Nf*Nf*Nf);

A12=a12+r12-q12;

R1=M1*N1/(N1*cos(A12)*cos(A12)+M1*sin(A12)*sin(A12));

}

while(fabs(Rm-R1)>=1.0e-10);

A12=A12*180/PI;//化度

r12=r12*180/PI;

a12=a12*180/PI;

m_A12du=(int)A12;

m_A12fen=(int)((A12-(int)A12)*60);

m_A12miao=A12*3600-m_A12du*3600-m_A12fen*60;

UpdateData(FALSE);

}

void CMyDlg::OnButton2()

{

double PI=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double B1,B2;

double eep=0.006738525414683;//第二偏心率的平方

double ee=0.006693421622966;

double a=6378245.0000000000;

double P=180*3600/PI;

double N1, A1 ,RA, S, D, H1, H2, h1, h2, D12 ,Bm,ym , Mm, Nm, Rm, x1, x2,y2 ,y1,f1 ,f2,f;//h1h2为正常高,D12高斯平面边长,Bm为平均纬度,Rm平均曲率半径

UpdateData();

h1=m_h1,h2=m_h2;

x1=m_x1,y1=m_y1-500000,x2=m_x2,y2=m_y2-500000;

B1=(m_B1du+m_B1fen/60+m_B1miao/3600)*PI/180;

B2=(m_B2du+m_B2fen/60+m_B2miao/3600)*PI/180;

D=m_D;//实测长度

ym=0.5*(y1+y2);

A1=(m_A12du+m_A12fen/60+m_A12miao/3600)*PI/180;

N1=a/sqrt(1-ee*sin(B1)*sin(B1));

RA=N1/(1+eep*cos(B1)*cos(B1)*cos(A1)*cos(A1));

H1=m_h1+m_h0;

H2=m_h2+m_h0;

f=1-(H2-H1)/D*(H2-H1)/D;

f1=1+H1/RA;

f2=1+H2/RA;

S=D*sqrt(f/(f1*f2))+D*D*D/(24*RA*RA);

Bm=0.5*(B1+B2);

Mm=a*(1-ee)/sqrt((1-ee*sin(Bm)*sin(Bm))*(1-ee*sin(Bm)*sin(Bm))*(1-ee* sin(Bm)*sin(Bm)));

Nm=a/sqrt(1-ee*sin(Bm)*sin(Bm));

Rm=sqrt(Mm*Nm);

D12=(1+ym*ym/(2*Rm*Rm)+(y2-y1)*(y2-y1)/(24*Rm*Rm)+ym*ym*ym*ym/(24*Rm* Rm*Rm*Rm))*S;

m_S=S;

m_D12=D12;

UpdateData(FALSE);

}

大地主题正反算主要代码:

void CMyDlg::OnButton1()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double ee=0.006693421622966;//第一偏心率的平方

double eep=0.006738525414683;//第二偏心率的平方

double a=6378245.0000000000;

double PI=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double P=180*3600/PI;

double

B1,L1,A12,S12,M1,N1,t,n,dertB0,dertL0,dertA0,Bm,Lm,Am,dertB,dertL,der tA,Mm,Nm,tm,nm,B2,L2,A21,Vm,f1,f2,f3,f4;

UpdateData();

B1=(m_B1du+m_B1fen/60+m_B1miao/3600)*PI/180;//化弧度

L1=(m_L1du+m_L1fen/60+m_L1miao/3600)*PI/180;

A12=(m_A12du+m_A12fen/60+m_A12miao/3600)*PI/180;

S12=m_S12;

f1=1-ee*sin(B1)*sin(B1);

M1=a*(1-ee)/sqrt(f1*f1*f1);

N1=a/sqrt(1-ee*sin(B1)*sin(B1));

t=tan(B1);

n=sqrt(eep*cos(B1)*cos(B1));

dertB0=S12*cos(A12)/M1;

dertL0=S12*sin(A12)/(N1*cos(B1));

dertA0=dertL0*sin(B1);//单位弧度

Bm=B1+0.5*dertB0;

Lm=L1+0.5*dertL0;

Am=A12+0.5*dertA0;

f2=1-ee*sin(Bm)*sin(Bm);

Mm=a*(1-ee)/sqrt(f2*f2*f2);

Nm=a/sqrt(1-ee*sin(Bm)*sin(Bm));

tm=tan(Bm);

Vm=sqrt(1+eep*cos(Bm)*cos(Bm));

nm=sqrt(eep*cos(Bm)*cos(Bm));

f4=3*cos(Am)*cos(Am)*nm*nm*(tm*tm-1-nm*nm-4*nm*nm*tm*tm);

f3=1+S12*S12/(24*Nm*Nm)*(sin(Am)*sin(Am)*(2+3*tm*tm+2*nm*nm)+f4); dertB=S12*cos(Am)/Mm*f3;

f4=tm*tm*sin(Am)*sin(Am)-cos(Am)*cos(Am)*(1+nm*nm-9*nm*nm*tm*tm+nm*nm *nm*nm);

f3=1+S12*S12/(24*Nm*Nm)*f4;

dertL=S12*sin(Am)/Nm/cos(Bm)*f3;

f4=cos(Am)*cos(Am)*(2+7*nm*nm+9*nm*nm*tm*tm+5*nm*nm*nm*nm)+sin(Am)*si n(Am)*(2+tm*tm+2*nm*nm);

f3=1+S12*S12/(24*Nm*Nm)*f4;

dertA=S12*sin(Am)*tm/Nm*f3;

do

{

dertB0=dertB;

dertL0=dertL;

dertA0=dertA;

f4=3*cos(Am)*cos(Am)*nm*nm*(tm*tm-1-nm*nm-4*nm*nm*tm*tm);

f3=1+S12*S12/(24*Nm*Nm)*(sin(Am)*sin(Am)*(2+3*tm*tm+2*nm*nm)+f4); dertB=S12*cos(Am)/Mm*(f3);

f4=tm*tm*sin(Am)*sin(Am)-cos(Am)*cos(Am)*(1+nm*nm-9*nm*nm*tm*tm+nm*nm *nm*nm);

f3=1+S12*S12/(24*Nm*Nm)*f4;

dertL=S12*sin(Am)/Nm/cos(Bm)*f3;

f4=cos(Am)*cos(Am)*(2+7*nm*nm+9*nm*nm*tm*tm+5*nm*nm*nm*nm)+sin(Am)*si n(Am)*(2+tm*tm+2*nm*nm);

f3=1+S12*S12/(24*Nm*Nm)*f4;

dertA=S12*sin(Am)*tm/Nm*f3;

Bm=B1+0.5*dertB;

Lm=L1+0.5*dertL;

Am=A12+0.5*dertA;

Mm=a*(1-ee)/sqrt((1-ee*sin(Bm)*sin(Bm))*(1-ee*sin(Bm)*sin(Bm))*(1-ee* sin(Bm)*sin(Bm)));

Nm=a/sqrt(1-ee*sin(Bm)*sin(Bm));

tm=tan(Bm);

Vm=sqrt(1+eep*cos(Bm)*cos(Bm));

nm=sqrt(eep*cos(Bm)*cos(Bm));

}

while(((dertB-dertB0)>1.0e-10)||((dertL-dertL0)>1.0e-10)||((dertA-der tA0)>1.0e-10));

B2=B1+dertB;

B2=B2*180/PI;

L2=L1+dertL;

L2=L2*180/PI;

A21=A12+dertA+PI;

A21=A21*180/PI;

m_B2du=(int)B2;

m_B2fen=(int)((B2-(int)B2)*60);

m_B2miao=B2*3600-m_B2du*3600-m_B2fen*60;

m_L2du=(int)L2;

m_L2fen=(int)((L2-(int)L2)*60);

m_L2miao=L2*3600-m_L2du*3600-m_L2fen*60;

m_A21du=(int)A21;

m_A21fen=(int)((A21-(int)A21)*60);

m_A21miao=A21*3600-m_A21du*3600-m_A21fen*60;

UpdateData(FALSE);

}

void CMyDlg::OnButton2()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double ee=0.006693421622966;//第一偏心率的平方

double eep=0.006738525414683;//第二偏心率的平方

double a=6378245.0000000000;

double PI=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double P=180*3600/PI;

double B1, L1 , B2 ,L2 ,Bm, dertB,dertA, dertL, Mm, Nm ,r01, r21, r03,s10,s12, s30,t01,t21,t03,Am,U,Vm, V,t m, nm ,T,C,S,A1,A2,f1;

UpdateData();

B1=(m_b1du+m_b1fen/60+m_b1miao/3600)*PI/180;//化弧度

L1=(m_l1du+m_l1fen/60+m_l1miao/3600)*PI/180;

B2=(m_b2du+m_b2fen/60+m_b2miao/3600)*PI/180;//化弧度

L2=(m_l2du+m_l2fen/60+m_l2miao/3600)*PI/180;

Bm=0.5*(B1+B2);

dertB=B2-B1;

dertL=L2-L1;

f1=1-ee*sin(Bm)*sin(Bm);

Mm=a*(1-ee)/sqrt(f1*f1*f1);

Nm=a/sqrt(1-ee*sin(Bm)*sin(Bm));

nm=sqrt(eep*cos(Bm)*cos(Bm));

tm=tan(Bm);

Vm=sqrt(1+eep*cos(Bm)*cos(Bm));

r01=Nm*cos(Bm);

r21=Nm*cos(Bm)/(24*Vm*Vm*Vm*Vm)*(1+nm*nm-9*nm*nm*tm*tm+nm*nm*nm*nm); r03=-Nm*cos(Bm)*cos(Bm)*cos(Bm)*tm*tm/24;

s10=Nm/(Vm*Vm);

s12=-Nm*cos(Bm)*cos(Bm)*(2+3*tm*tm+2*nm*nm)/(24*Vm*Vm);

s30=Nm*(nm*nm-tm*tm*nm*nm)/(8*Vm*Vm*Vm*Vm*Vm*Vm);

t01=tm*cos(Bm);

t21=cos(Bm)*tm*(2+7*nm*nm+9*tm*tm*nm*nm)/(24*Vm*Vm*Vm*Vm);

t03=cos(Bm)*cos(Bm)*cos(Bm)*tm*(2+tm*tm+2*nm*nm)/24;

U=r01*dertL+r21*dertB*dertB*dertL+r03*dertL*dertL*dertL;

V=s10*dertB+s12*dertB*dertL*dertL+s30*dertB*dertB*dertB;

dertA=t01*dertL+t21*dertB*dertB*dertL+t03*dertL*dertL*dertL;

C=fabs(V/U);

if(fabs(dertB)>=fabs(dertL))

T=atan(U/V);

else

T=PI/4+atan(fabs((1-C)/(1+C)));

if(dertB>0&&dertL>=0)

Am=T;

else if(dertB<0&&dertL>=0)

Am=PI-T;

else if(dertB<=0&&dertL<0)

Am=PI+T;

else if(dertB>0&&dertL<0)

Am=2*PI-T;

else if(dertB=0&&dertL>0)

Am=PI/2;

S=V/cos(Am);

A1=Am-0.5*dertA;

A2=Am+0.5*dertA+PI;

A1=A1*180/PI;

A2=A2*180/PI;

m_a12du=(int)A1;

m_a12fen=(int)((A1-(int)A1)*60);

m_a12miao=A1*3600-m_a12du*3600-m_a12fen*60; m_a21du=(int)A2;

m_a21fen=(int)((A2-(int)A2)*60);

m_a21miao=A2*3600-m_a21du*3600-m_a21fen*60; m_s12=S;

UpdateData(FALSE);

}

(附录3)二等水准点之记

武测环点名:B04

大地测量计算与实习成绩评定表

测量学实习报告 完整版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 工程管理(房地产)专业 《测量实习B》 实习报告 班级实习小组 学号 ********** 姓名******* 实习地点 ********** 实习日期2012年7月10日至2012年7月14日 同组成员姓名 指导教师 2012 年 7 月 14日 目录 1.前言 (3) 2.测区概况及现有资料 (6) 2.1 测绘任务 (6) 2.2 测区概况 (6) 2.3 现有资料 (6) 3.踏勘选点 (7) 3.1 选点要求 (7) 3.2 构建控制网 (7) 3.3 建立标志 (7) 4.控制测量 (8) 4.1高程控制测量 (8) 4.2平面控制测量 (8)

4.3支导线测量 (9) 5.碎部测量 (11) 5.1 方格网绘制及控制点展绘 (11) 5.2 碎部测量 (11) 5.3 地形图绘制 (12) 5.4 地形图整饰、编辑和检查 (12) 6.建筑物放样 (13) 6.1 放样方案设计 (13) 6.2 测设数据计算 (13) 6.3 测设方法 (13) 6.4 测设结果验证 (13) 7.小结 (14) 1.前言 此次测量学实习为时一周时间,我们小组通过合理分工、通力合作、各尽其责的完成了任务。 此次实习的目的如下: 1.巩固与加深课堂所学知识内容; 2.进一步锻炼实际操作测绘仪器的方法技能; 3.培养科学素养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4.加强同学自身及同学之间的组织协调能力。 我们本次实习的组织安排如下: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具体实习安排如下: 2012/7/10/上午 动员大会 2012/7/10下午 踏勘选点、绘制坐标格网 参与人员:全体成员 选用工具:白纸、绘图工具、油漆

(完整版)大学测量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 绪论 何谓水准面?何谓大地水准面?它在测量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静止的水面称为水准面,水准面是受地球重力影响而形成的,是一个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续曲面,并且是一个重力场的等位面。 与平均海水面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何谓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何谓高差? 答: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或海拔。 假定一个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地面点至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 某点的经度为118°45′ ,试计算它所在6°带及3°带的带号,以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 答:N=INT(118°45′/6+1)=20 L=20*6-3=117° n=INT(118°45′/3+1)=40 l=40*3=120° 测量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答:在测量工作中,为了防止测量误差的逐渐传递而累计增大到不能容许的程度,要求测量工作遵循在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在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在次序上“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确定地面点位的三项基本测量工作是什么? 答:确定地面点位的三项基本测量工作是测角、量距、测高差。 第二章 水准测量 设A 为后视点,B 为前视点;A 点高程是20.016m 。当后视读数为1.124m ,前视读数为1.428m ,问A 、B 两点高差是多少?B 点比A 点高还是低?B 点的高程是多少?并绘图说明。 答:m h AB 304.0428.1124.1-=-= m H B 712.19304.0016.20=-= B 点比A 点低 何谓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消除视差? 答:当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微移动时,若发现十字丝与目标像有相对运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目标成像的平面和十字丝平面不重合。消除的方法是重新仔细地进行物镜对光,直到眼睛上下移动,读数不变为止。 水准测量时,注意前、后视距离相等;它可消除哪几项误差? 答:水准测量时,注意前、后视距离相等,可以消除视准轴和水准管轴不平行引起的仪器误差对观测的影响,还可以消除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等外界环境对观测的影响。 7、调整表2-3中附合路线等外水准测量观测成果,并求出各点的高程。

测量实习报告

测量实习报告 学院: 专业: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实习目的: 巩固、扩大与加深同学们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习的全过程,进一步提高测绘仪器的操作、测量计算与绘图能力,掌握测量技术工作的原则、步骤与基本技能,培养其独立工作的本领。 实习步骤: 一、平面控制测量(图根导线测量)(参考教材§6-4) 根据平面控制点或首级平面控制点(称起算数据)坐标(x,y)及方位角,在测区内布设图根平面控制点——图根闭合导线点(或附合导线)。 起算数据:选取编号为1的控制点作为起算点,其平面坐标与起算边方位角见附件4(参见教材图6-29) (一)外业测量: (1)踏勘选点 (2)测量边长 (3)测量转折角βi(内角——右角或左角,βi:β1、β2、……βn) 外业测量记录采用“导线测量记录手薄”专用记录纸(见附件5表)。 (二)内业计算:内业计算前,首先检查外业记录纸,瞧就是否有遗漏,计算就是否正确,各项误差就是否在容许范围之内,检查无误后才能进行计算。 (1)将起算数据与实测数据填入图根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采用附件6表);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3)计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检核:最终推回起始(起算)边上,与原方位角相同。

(4)各坐标增量预算 (5)闭合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f x=∑△x测, f y=∑△y测 (6)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计算及限差要求:k=√f x2 +f y2/∑D≤1/2000 (7)坐标增量改正数计算:Vx=-f x· D/∑ D Vy=-f y·D/∑ D (8)改正后坐标增量:△x改=△x测+Vx △y改=△y测+Vy 检核: ∑V x = -?x ∑V y= -?y ∑△x 改= 0 ∑△y 改 = 0 (9)计算各导线点坐标:X终=X始+△X始-终Y终=Y始+△Y始-终;其中,△x始-终与△Y始 -终 即(8)中改正后的坐标增量△x改与△y改。 二、高程控制测量(图根水准测量)(参见教材§2-4、§2-5) 采用普通水准测量方法,测定相邻导线点间高差,再由1点高程H1,推定各导线点1,2,… n-1各点高程。 水准路线形式——闭合水准路线:从1点出发,最后仍回到1点。 (一)外业测量 (二)内业计算: 三、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参见教材§8-3、§8-4) 做好测图前的准备工作后,在各图根控制点上设站测定碎部点的位置,同时展绘地物与地貌(山丘以等高线表示、斜坡与陡坎可示坡线表示)。 实习过程: 本学期第十五、十六周,我们工程管理专业进行了为期14周的工程测量实习。我们班一共被分成6个小组,每组6人。12月10号实习第一天,上午傅老师给我们具体介绍了这次实习的内容与一些在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注意事项。还讲解了仪器操作、搬迁中的注意事项,并要求在实习期间自行保管实习备品。本次实习由傅老师与唐老师指导,学生自主讨论交流操作完成定期下达的任务。这次实习前半天的任务本来就是实习动员、借领仪器、仪器校检、踏勘、选点。但由于实习第一天就下雨,我们只进行了实习动员以及借领仪器与仪器校检,踏勘。选点推迟到了第二天上午。选点后三天的任务就是外业与内业,包括平面控制测量与高程控制测量;控制点坐标与高程成果表的计算。接下来五天的任务就是碎步测量,测绘1:500比例尺地形图一幅。实习到此也就基本上接近尾声了。 实习总结与体会: 为期两个星期的工程测量学习已经结束了,通过这次实际的测量实习,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碎部的测量、导线的测量与地形图的绘制等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与动脑的能力。这次实习的内容就是对工程测量知识的实践化,实习的要求就是让每个同学都对工程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够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这次实习与以前的课堂实习相比,时间更加集中、内容

测量学实验报告_1

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又名测地学)涉及人类生存空间,及通过把空间区域列入统计(列入卡片索引),测设定线和监控来对此进行测定。它的任务从地形和地球万有引力场确定到卫土地测量学(不动产土地),土地财产证明,土地空间新规定和城市发展。 一、实验目的;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实习目的与要求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认识并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的用途与功能。在该实验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测量实习是测量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后的一门独立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目的在于: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使之系统化、整体化; 2、通过实习的全过程,提高使用测绘仪器的操作能力、测量计算能力.掌握测量基本技术工作的原则和步骤; 3.在各个实践性环节培养应用测量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实验内容 步骤简要:1)拟定施测路线。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起始点,记为a,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测路线。然后开始施测第一站。以已知高程点a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

尺点(转点1)作为前视点,在转点1处放置尺垫,立尺(前视尺)。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步测),读数a1,记录;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读数b1,并记录 2)计算高差。h1=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记入高差栏中。然后将仪器迁至第二站,第一站的前视尺不动变为第二站的后视尺,第一站的后视尺移到转点2上,变为第二站的前视尺,按与第一站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按以上程序依选定的水准路线方向继续施测,直至回到起始水准点bm1为止,完成最后一个测站的观测记录。 3)成果检核。计算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若高差闭合差超限,应先进行计算校核,若非计算问题,则应进行返工重测。 实习过程中控制点的选取很重要,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和安置水准仪的地方,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边长约60米至100米左右。我觉得我们组测量时就有一个点的通视不是很好,有树叶遮挡,但是那也没办法,因为那个地方的环境所致,幸好我们可以解决.还

测量学实习报告

测量学实习报告 由于地形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地形测量实习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由学校统一部署安排,我们专业所有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测量实习。 本次测量实习的目的是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正确使用测量资料、识读和应用地形图、掌握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打下基础。 通过实习要求达到: 1.练习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数和怎样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程。2.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和读书基本操作要领 3.掌握钢尺测量的一般方法4.练习用经纬仪配合小平板测绘地形图 实习目的: 1.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的主要性能和如何操作使用 2.掌握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方法3.掌握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测量小区域大比例地形图的能力 实习任务: 1.测绘1:500 地形图,面积不小于100*100 平方米 2.水平巷道的模拟贯通测量. 实习时间和地点: 时间为一周,2008年10月20日-10 月26日,地点为学校第四教学楼和附近的建筑物及其交通道。 实习地点基本状况: 在测区范围内,包括道路、树、路灯、草坪、各种井盖; 第四和第三教学楼、图书馆的一部分。实习地点大部分为水泥路面,周围为沥青马路,行人多,给实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面积较小,地势比较平坦,在仪器的操作方面讲,实习的难度不大。第四教学楼大体上为一长方体,形状比较规则,易于画图和标注。 作业依据及作业内容 起算数据表 点名坐标x(m) y(m) 坐标方位角:x(m) 8960.291 y(m) 4134.974 12 方位角(°'〃) 86 41 04 1 点高程56.500 m

最新版测量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 名词解释:测量学、测定、测设、大地水准面、地球椭球面、绝对高程、相对高程、6°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参心坐标系、地心坐标系、正高、大地高。 (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水下及空间点位的科学。 (2)测定是指用测量仪器对被测点进行测量、数据处理,从而得到被测点的位置坐标,或根据测量得的数据绘制地形图。 (3)测设是指把设计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工程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通过测量在实地标定出来。 (4)大地水准面是由静止海水面并向大陆、岛屿延伸而形成的不规则的闭合曲面。 (5)地球椭球面是把拟合地球总形体的旋转椭球面。 (6)绝对高程是指地面点沿垂线方向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7)相对高程是指选定一个任意的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地面点至此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8)6°带,即从格林尼治首子午线起每隔经差6°划分为一个投影带。 (9)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经投影所得的影响平面中,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投影是直线,且相互垂直,因此以中央子午线投影为X轴,赤道投影为Y轴,两轴交点为坐标原点,即得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10)参心坐标系是以参考椭球的几何中心为基准的大地坐标系。 (11)地心坐标系是以地球质心为原点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或以球心与地球质心重合的地球椭球面为基准面所建立的大地坐标系。 (12)正高是指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13)大地高是指地面点沿法线至地球椭球面(或参考椭球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大地高。 2. 测量学主要包括哪两部分内容?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测量学主要包括测定和测设两部分内容;区别:测定是用测量仪器对被测点进行测量根据测量得的数据绘制地形图,而测设是指把设计图纸上设计好的坐标实地标定出来。 3. 简述Geomatics的来历及其含义。 来历:自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各国将大学里的测量学专业、测量学机构好测量学杂志都纷纷改名为Geomatics。Geomatics是一个新造出来的英文名词,以前的英文词典中找不到此词,因此也没有与之对应的汉译名词。1993年Geomatics才第一次出现在美国出版的Webster词典(第3版)中,其定义为:Geomatics 地球的数学,是所有现代地理科学的技术支撑。接着,199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Geomatics定义为:Geomatics是研究采集、量测、分析、存储、管理、显示和应用空间数据的现代空间信息科学技术。含义:将“Geomatics”译为“地球空间信息学”反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其所下定义的完整内容,反映了传统测绘科学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通讯等现代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集成。其意义远远超出了讨论一个名词译法的范围,而是标志着推动地球科学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从模拟走向数字、从孤立静止走向整体动态乃至实时的信息化过程。 4. 测量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何不同? 两者有三点不同:(1)测量直角坐标系是以过原点的南北线即子午线为纵坐标轴,定为X轴;过原点东西线为横坐标轴,定为Y轴(数学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轴为X轴,纵坐标轴为Y轴)。(2)测量直角坐标系是以X轴正向为始边,顺时针方向转定方位角φ及I、II、III、IV象限(数学直角坐标系是以X轴正向为始边,逆时针方向转定倾斜角θ,分I、II、III、IV象限)。(3)测量直角坐标系原点O的坐标(x0,y0)多为两个大正整数,(数学坐标原点的坐标是x0=0,y0=0)。 5. 简述我国采用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 我国采用高斯平面坐标系的建立方法:(1)分带,从格林尼治首子午线起,每隔经差6°划分一带,分为60个带。(2)投影,采用等角投影方式将一个6°带投影在中央子午线与椭圆柱带面重合,中心轴线位于

测量学实习报告范文XX

测量学实习报告范文XX 很多学校都会要求学生写实习报告。那么应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小编就教大家如何写实习报告吧。 实习目的:通过实地的测量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的基本操作,掌握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方法,学习如何进行实地的地形控制测量和地形图的展绘、拼接,在实习的同时也体验一下实际测量工作的生活、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XX年5月11日上午,带着愉快的心情,坐上一路向南的汽车,开始了我们本学期的工程测量实习,这也是我们专业第三次的实习!一个多小时之后,我们来到了我们实习的目的地——江西省桑蚕茶叶研究所! 在这里不得不介绍一下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了,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经50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集蚕桑、茶叶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园林设计与苗木栽培及现代农业展示为一体的科研事业单位。所内主要经营项目有:蚕种培育、茶叶加工、苗木种植、园林设计和果树栽培等。我们所住的招待所周围空气清新,树木繁茂,山塘众多,地貌丰富,植被覆盖率超高,而且民风淳朴,安居乐业,的确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是人民居住的天堂啊!

当日下午,在招待所门前,我们的欧阳老师简单地开了个动员大会,他重申了我们此次实习的意义和要求,强调了应当遵守的一些纪隶和安全事项,还为我们打气,鼓励我们勇敢机智面对将要到来的困难!接着马上就是踏勘选点,围绕着招待所外面的“8”字圈,我们选取了A·B两条线路,每条12个点,就这样,我们10几个小组被分成4路! 接下来的头3天是平面控制测量!我们小组先是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完成角度测量,然后用一天半来完成高程测量。 1、用经纬仪来测角度,架设仪器:将经纬仪放置在架头上,使架头大致水平,旋紧连接螺旋。 2 、对中:目的是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可以移动脚架、旋转脚螺旋使对中标志准确对准测站点的中心。 3 、整平:目的是使仪器竖轴铅垂,水平度盘水平。根据水平角的定义,是两条方向线的夹角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以水平度盘一定要水平。粗平:伸缩脚架腿,使圆水准气泡居中。检查并精确对中:检查对中标志是否偏离地面点。如果偏离了,旋松三角架上的连接螺旋,平移仪器基座使对中标志准确对准测站点的中心,拧紧连接螺旋。精平:旋转脚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居中。

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实验报告 2018-09-06 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又名测地学)涉及人类生存空间,及通过把空间区域列入统计(列入卡片索引),测设定线和监控来对此进行测定。它的任务从地形和地球万有引力场确定到卫土地测量学(不动产土地),土地财产证明,土地空间新规定和城市发展。 一、实验目的;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实习目的与要求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认识并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的用途与功能。在该实验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测量实习是测量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后的一门独立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目的在于: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使之系统化、整体化; 2、通过实习的全过程,提高使用测绘仪器的操作能力、测量计算能力.掌握测量基本技术工作的原则和步骤; 3.在各个实践性环节培养应用测量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实验内容 步骤简要:1)拟定施测路线。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起始点,记为a,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测路线。然后开始施测第一站。以已知高程点a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尺点(转点1)作为前视点,在转点1处放置尺垫,立尺(前视尺)。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步测),读数a1,记录;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读数b1,并记录 2)计算高差。h1=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记入高差栏中。然后将仪器迁至第二站,第一站的前视尺不动变为第二站的后视尺,第一站的后视尺移到转点2上,变为第二站的前视尺,按与第一站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按以上程序依选定的水准路线方向继续施测,直至回到起始水准点bm1为止,完成最后一个测站的观测记录。

测量学报告

测量学实习报告 土木1204班卿前进12231088 为期一个多星期的土木工程测量实习结束了,同时也在几天的辛苦奔忙、烈日炎炎下告一段落了,在实习过程中,我也有不少的感触和心得体会,了解了土木工程专业的辛苦以及测量工作的必要性,在整个工作中,是施工的前提,必不可少,学好工程测量也是必须的! 这几天天气算得上比较恶劣,炎炎夏日的烈火炙烤着实习的我们,仅仅几天下来,所有人都晒黑了很多,但这一切恶劣环境并不能阻挡我们测量的步伐,我们仍然每天坚持来到实习场地,选基准点,做好标记,安装仪器,调平,瞄准,读数,记录数据,检核。我们都知道测量是学土木的基础工作,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所要经历的恶劣环境和考验远远比在学校实习苦的多,都说学土木的很累很辛苦,因此现在学校的实习根本不算什么,只是锻炼我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我们不会因为一点小困难而吓到,不会因为累就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艰苦的环境才能磨砺人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为将来的就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测量工作是方方面面的,各种工作都需要耐心细心以及团队队友之间的相互配合、帮助,本次实习我充分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比如调解脚架的时候,每个人各调一个角,一个人看着水准气泡,工作也方便快捷了许多,这一切都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精神的伟大,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力量无穷大。测量工作开始前,我们就分配好了各自的任务,有扶标尺的,观测数据的,拉皮尺测距离的,记录数据的还有负责其他工作的等等,这才能保证了测量工作的顺利完成;尤其在碎部测量工作时,合作尤其重要,看到测成的地形图时,每个人心中都是无比欣喜! 在整个测量过程中,我对所学的专业知识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了,以前只是对于书本知识简单的了解,什么都知道一点,可是拿到仪器后就懵了,由此可见实践多么重要,当然,没有专业知识的辅助,测量工作不可能完整的进行下去的。因此学好专业基础课,学好测量学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我们也要拥有一颗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测

测量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高井祥)

第一章绪论 1 测量学在各类工程中有哪些作用? 答:测量学在诸多工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地质勘探工程中的地质普查阶段,要为地质人员提供地形图和有关测量资料作为填图的依据;在地质勘探阶段,要进行勘探线、网、钻孔的标定和地质剖面测量。在采矿工程中,矿区开发的全过程都要进行测量,矿井建设阶段生产阶段,除进行井下控制测量和采区测量外,还要开展矿体几何和储量管理等。在建筑工程中,规划和勘测设计的各个阶段都要求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施工阶段,将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测设于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工程结束后还要进行竣工测量绘制各种竣工图。 2 测定和测设有何区别? 答测定是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将测区内的地物和地貌缩绘成地形图,供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和国防建设使用。 测设(也称放样)就是把图上设计好的建筑物的位置标定到实地上去,以便于施工 3 何谓大地水准面、绝对高程和假定高程? 答与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向陆地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在局部地区或某项工程建设中,当引测绝对高程有困难时,可以任意假定一个水准面为高程起算面。从某点到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假定高程。 4 测量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中坐标系的表示方法有何不同? 答在测量中规定南北方向为纵轴,记为x轴,x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以东西方向为横轴,记为y轴,y轴向东为正,向西为负。测量坐标系的Ⅰ、Ⅱ、Ⅲ、Ⅳ象限为顺时针方向编号。测量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的规定是不同的,其目的是为了便于定向,可以不改变数学公式而直接将其应用于测量计算中。 5 测量工作的两个原则及其作用是什么? 答“先控制后碎部、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是测量工作应遵循的一个原则,保证全国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使地形图可以分幅测绘,加快测图速度;才能减少误差的累积,保证测量成果的精度。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另一个原则就是“步步有检核”。这一原则的含义是,测量工作的每项成果必须要有检核,检查无误后方能进行下一步工作,中间环节只要有一步出错,以后的工作就会徒劳无益,这样可保证测量成果合乎技术规范的要求。 6 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基本测量实验报告

基本测量(实验报告格式)、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一:长度和圆柱体体积的测量实验二:密度的测量 二、实验目的实 验一目的: 1、掌握游标的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游标卡尺。 2、了解螺旋测微器的结构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螺旋测微器。 3 、掌握不确定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正确表达测量结果。 实验二目的: 1、掌握物理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2、用流体静力称量法测定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密度。 3、掌握游标卡尺,螺旋测位器,物理天平的测量原理及正确使用方法 4、掌握不确定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正确表达测量结果 5、学会直接测量量和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正 确表达测量结果 三、实验原理 实验一原理:

1、游标卡尺的使用原理 游标副尺上有n个分格,它和主尺上的(n-1)格分格的总长度相等,一般主尺上每一分格的长度为1mm,设游标上每一个分格的长度为x,则有nx=n-1,主尺上每一分格与游标上每一分格的差值为1-x= (mm)是游标卡尺的最小读数,即游 标卡尺的分度值。若游标上有20个分格,则该游标卡尺的 分度值为=0.05mm,这种游标卡尺称为20分游标卡尺;若游标上有50个分格,其分度值为=0.02mm,称这种游标卡尺为50分游标卡尺。 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原理: 螺旋测微器是依据螺旋放大的原理制成的,即螺杆在螺母中旋转一周,螺杆便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的距离。因此,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微小距离,就能用圆周上的读数表示出来。 3、当待测物体是一直径为d、高度为h的圆柱体时, V =兀* * h 物体的体积为:一4 d2只要用游标卡尺测出高度 h,用螺旋测微器测出直径d,代 入上式即可

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C实验 指导书 班级: 学号: 组别: 姓名:

实验须知 实验是配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和进行基本训练的一个主要手段,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必须注意下列事项: 1、实验之前,希望同学们要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和要求: 2、严格按操作步骤认真操作,实验报告要客观、详细记录实验步骤,实验成果等。 3、爱护实验仪器,非本次实验用的仪器或虽是本次实验所用的仪器,但在老师没有讲解之前都不得随便乱动,以免损坏仪器; 4、实验中不慎损坏仪器或丢失仪器中的附件,均应主动地告诉老师,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目录 实验一水准仪的使用 (1) 实验二经纬仪的使用 (5) 实验三碎部测量 (12)

实验一水准仪的使用 (1)水准仪的使用 一、目的 1、了解DS3级水准仪的构造及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掌握水准仪使用的基本操作 3、练习水准尺读数 二、要求 实验学时安排为2学时,每人安置2~3次水准仪,读尺4~5次。 三、仪器及工具 每组:水准仪一台、水准尺一把、记录板一块。 四、预习内容 水准测量的仪器及工具,水准仪的使用 五、实验步骤 1、安置水准仪:测量仪器所安置的地点称为测站。打开三脚架,使其高度适中,架头大致水平,牢固地架设在地面上。然后打开仪器箱(记清仪器各部件位置,以便装箱时按原来位置放置),双手握基座取出仪器,放在三脚架上,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固连在三脚架上。用手推一下仪器,检查仪器是否真正连接牢固。 2、熟悉仪器:认识水准仪构造及各部分的名称、作用。 3、粗略整平: (1)置圆气泡于两脚螺旋之间(或于一脚螺旋上方),转动这两个脚螺旋使圆气泡在这两脚螺旋方向居中(气泡移动方向与左手大姆指旋转方向一致)。 (2)转动第三个脚螺旋使圆气泡居中,反复练习几次。 4、瞄准对光: (1)将望远镜对向明亮的背景(白墙或白纸),转动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看得非常清晰。 (2)松开制动螺旋,用镜筒上的准星瞄准水准尺(立水准尺在离水准仪约30米处),拧紧制动螺旋。 (3)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像十分清晰,然后眼睛在目镜上下作微小移动,观察水准尺与十字丝面是否有相对移动。若有,则存在视差,为此,可反复调节对光螺旋,直到视差消除为止。 (4)旋转微动螺旋,使水准尺的象靠近十字丝的纵丝。

最新版测量学课后答案(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一章:绪论 1. 名词解释:测量学、测定、测设、大地水准面、地球椭球面、绝对高程、相对高程、6°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参心坐标系、地心坐标系、正高、大地高。 (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水下及空间点位的科学。 (2)测定是指用测量仪器对被测点进行测量、数据处理,从而得到被测点的位置坐标,或根据测量得的数据绘制地形图。(3)测设是指把设计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工程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通过测量在实地标定出来。 (4)大地水准面是由静止海水面并向大陆、岛屿延伸而形成的不规则的闭合曲面。 (5)地球椭球面是把拟合地球总形体的旋转椭球面。 (6)绝对高程是指地面点沿垂线方向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7)相对高程是指选定一个任意的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地面点至此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8)6°带,即从格林尼治首子午线起每隔经差6°划分为一个投影带。 (9)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经投影所得的影响平面中,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投影是直线,且相互垂直,因此以中央子午线投影为X轴,赤道投影为Y轴,两轴交点为坐标原点,即得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10)参心坐标系是以参考椭球的几何中心为基准的大地坐标系。 (11)地心坐标系是以地球质心为原点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或以球心与地球质心重合的地球椭球面为基准面所建立的大地坐标系。 (12)正高是指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13)大地高是指地面点沿法线至地球椭球面(或参考椭球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大地高。

2. 测量学主要包括哪两部分内容?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测量学主要包括测定和测设两部分内容;区别:测定是用测量仪器对被测点进行测量根据测量得的数据绘制地形图,而测设是指把设计图纸上设计好的坐标实地标定出来。 3. 简述Geomatics的来历及其含义。 来历:自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各国将大学里的测量学专业、测量学机构好测量学杂志都纷纷改名为Geomatics。Geomatics是一个新造出来的英文名词,以前的英文词典中找不到此词,因此也没有与之对应的汉译名词。1993年Geomatics才第一次出现在美国出版的Webster词典(第3版)中,其定义为:Geomatics 地球的数学,是所有现代地理科学的技术支撑。接着,199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Geomatics定义为:Geomatics是研究采集、量测、分析、存储、管理、显示和应用空间数据的现代空间信息科学技术。 含义:将“Geomatics”译为“地球空间信息学”反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其所下定义的完整内容,反映了传统测绘科学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通讯等现代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集成。其意义远远超出了讨论一个名词译法的范围,而是标志着推动地球科学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从模拟走向数字、从孤立静止走向整体动态乃至实时的信息化过程。 4. 测量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何不 同? 两者有三点不同:(1)测量直角坐标系是以过原点的南北线即子午线为纵坐标轴,定为X轴;过原点东西线为横坐标轴,定为Y 轴(数学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轴为X轴,纵坐标轴为Y轴)。(2)测量直角坐标系是以X轴正向为始边,顺时针方向转定方位角φ及I、II、III、IV象限(数学直角坐标系是以X轴正向为始边,

测量学实习心得体会

体会及感悟 通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能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测量实习,让我们对过去课堂上的测量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对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过程有了更好的了解;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等在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以及更熟练的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与工具;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之间的交际合作的能力。当然其中不乏老师的教诲和同学的帮助。当我们每个组都基本画好图后,老师一个个地检查,出现问题就让我们及时改正。其实想想每天校园中那些进行测量的我们也算是一道不错的风景。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 磨练品格: 这次实习,不仅让我们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锻炼了我们面对困难的忍耐力。在实习测量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没有错误,我们不曾气馁,继续一次又一次的重测,重计算,一次次地练习,在一次次的改进中提高测量水平,磨练自己迎难而上的坚强品格。 实习磨砺实干精神,每个组员都必须亲自实践。选点、搬仪器、对中、整平、照准、读数、记录、计算……每个人都要能熟练掌握,

谁也不能只做“指挥”工作,谁都要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中来,不怕累,不怕脏,敢吃苦,能出力! 我们每个组员都分别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站,并准确进行计算,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直至符合测量要求为止。通过实习,我们渐渐养成了凡事都细心、谨慎的态度。 ⑵. 团队协作: 测量实习的过程就是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实习之初,我们每个人都担心自己理论知识不够扎实,不会测,测不好,担心只有十天的测量时间,自己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但是,经过我们小组的反复测量,我们的团结、默契,克服了测量中的种种问题,终于提前完成了任务。有了团结的力量我们才能干得起劲。同时我也从别人那里学到了以前不是太清楚的东西,比如数据的处理、水平角的观测以及一些作图的疑问都在测量中得到了答案。 :

测量学实验报告范本

测量学实验报告 Record the situati on and less ons lear ned, find out the exist ing p 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 termeasures. 名: 位: 间:

编号:FS-DY-20114 测量学实验报告 i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记录基本情况、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发现存在的问题 I I i以及形成今后的应对措施。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I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又名测地学)涉及人类生存空间,及通过把空 间区域列入统计(列入卡片索引),测设定线和监控来对此进行测定。它的任务从地形和地球万有引力场确定到卫土地测量学(不动产土地),土地财产证明,土地空间新规定和城市发展。 、实验目的;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 测量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实习目的与要求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认识并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的用途与功能。在该实验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测量实习是测量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后的一门独 立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目的在于: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理解 和掌握,并使之系统化、整体化; 2、通过实习的全过程,提高使用测绘仪器的操作能力、 测量计算能力.掌握测量基本技术工作的原则和步骤; 3.在各个实践性环节培养应用测量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实验内容 步骤简要:1)拟定施测路线。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 起始点,记为a,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 测路线。然后开始施测第一站。以已知高程点a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尺点(转点1)作为前视点,在转点1处放置尺垫,立尺 (前视尺)。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 步测),读数a1,记录;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读数b1,并记2)计算高差。h1=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记

测量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对你所学专业起什么作用? 答: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包括空中、地下和海底)点位的科学。它的任务包括测定和测设两个部分。 测量学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勘测设计的各个阶段,需要测区的地形信息和地形图或电子地图,供工程规划、选择厂址和设计使用。在施工阶段,要进行施工测量,将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测设于实地,以便进行施工;伴随着施工的进展,不断地测设高程和轴线,以指导施工;并且根据需要还要进行设备的安装测量。在施工的同时,要根据建(构)筑物的要求,开始变形观测,直至建(构)筑物基本上停止变形为止,以监测施工的建(构)筑物变形的全过程,为保护建(构)筑物提供资料。施工结束后,及时地进行竣工测量,绘制竣工图,供日后扩建、改建、修建以及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在建(构)筑物使用和工程的运营阶段,对某些大型及重要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还要继续进行变形观测和安全监测,为安全运营和生产提供资料。由此可见,测量工作在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十分广泛,它贯穿着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特别是大型和重要的工程,测量工作更是非常重要的。 2、测定与测设有何区别? 答:测定是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观测和计算,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使用。 测设是把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3、何谓水准面?何谓大地水准面?它在测量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静止的水面称为水准面,水准面是受地球重力影响而形成的,是一个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续曲面,并且是一个重力场的等位面。 与平均海水面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4、何谓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何谓高差? 答: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或海拔。 假定一个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地面点至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 5、表示地面点位有哪几种坐标系统? 答:表示地面点位有大地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6、测量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何不同? 答: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区别见图。

土地测量学实习报告

土地测量学实习报告

《土地测量学》实习报告

实验报告一 一、实验名称:闭合水准路线测量 二、实验目的: ⑴练习水准测量的施测、记录、计算、闭合差调整及高程计算方法; ⑵熟悉闭合水准路线的施测方法; ⑶练习距离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 三、实验器材: 三脚架1个,水准仪1台,塔尺2把,卷尺1个 四、实验步骤: ⑴确定水准测量的测量路线,已知高程点为1点,待测高程点为2,3, (11) ⑵安置水准仪于1点和待测点2点大致等距离处,进行粗略整平和目镜对光; ⑶后视1点上的塔尺,精平后读取后视读数,记录数据,前视2点上的塔尺,精平后读取前视读数,记录数据; ⑷用卷尺测量1,2两点间距离,记录数据; ⑸沿着选定的路线,将仪器搬至2点和3点大致等距离处,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进行观测,记录数据。依次连续设站,连续观测,最后回至1点; ⑹分别测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记录数据; ⑺检核计算:后视读数之和减前视读数之和应等于高差之和;

⑻计算高差闭合差与限差,确定没有超限则进行其他的内业计算,如若超限,则应重新测量。 五、注意事项: ⑴塔尺应立直,不得倾斜,水准仪应安置在前后数据大致相等的位置; ⑵在前一测站作为前视点,后一测站作为后视点的塔尺,在两次观测未完成时不能发生移动; ⑶在距离测量过程中应保持卷尺处于拉直状态且保证卷尺应处于同一直线上,不能因石块阻挡等因素导致弯曲,如待测两点不在一条直线上,则应分段测量。

实验报告二 一、实验名称:测回法测量水平角 二、实验目的: ⑴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照准和读数的方法; ⑵掌握测回法测量水平角的操作、记录及计算方法; ⑶掌握钢尺测量和经纬仪定线的方法; ⑷掌握闭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方法。 三、实验器材: 三脚架1个,经纬仪1台,测钎2跟,测钎支架2个,钢尺1把 四、实验步骤: ㈠仪器的安置 安置三脚架于测站上,注意脚架高度适中,架头大致水平。从仪器箱中取出仪器,用中心螺旋连接在脚架上。采用垂球对中法安置仪器: 粗对中与粗平。平移三脚架(注意保持三脚架架头面基本水平),使垂球尖大致对准测站点标志,将三脚架踩入土中。 精对中。稍微旋松连接螺旋,双手扶住仪器基座,在架头上移动仪器,使垂球尖准确对准测站点后,再旋紧连接螺旋。垂球对中的误差应小于3mm。 精平。旋紧脚螺旋使水准气泡居中,转动照准部,旋转脚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居中。(旋转脚螺旋精平仪器

测量学实习总结报告

测量学实习总结报告 学测量不仅是获取书本理论知识,更是培养动手能力和对课本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总结,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测量学实习总结报告怎么写,小编现整理了测量学实习总结报告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测量学实习总结报告1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作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建筑工程系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知识

的基础。 通过这次的实训,才整整了解到,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将要做的工作做好。只有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有我么团结起来,什么困难都不再是困难了。另外这次测量实习也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深化了友谊,将原本的一些陌生人联系的更紧密了。当然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疙疙瘩瘩的事情,闹得大家都不愉快,各有各的方法和见解,但是我们能够及时地进行交流和沟通,错误的一方也不那么的固执,对的一方也不那么的显摆,忘记了昨天的不愉快,迎接新的朝阳!当然也相信学校让我们实训的另一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每个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怎样熟练的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并且能够单独的完成一项工作,达到相应的锻炼效果后进行轮换,以达到共同进行的目的,而不是单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在这一点上我们本组是做的很认真的,每个组员都分别进行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站,对全站仪测量都是在现场进行计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没有对上一步的检核,绝不进行下一步的测量,做到步步有检核,回来后还要对内业进行准确计算,因为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避免测量的不准确还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