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与爱情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b5603010.html,

鲤鱼与爱情

作者:刘森

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10期

[摘要]从远古时代开始,鱼就成为生殖崇拜的对象,而淡水鱼中的的鲤鱼与人类最为亲近,又因为其多子,繁殖能力强,体态的优美、色泽艳丽等特点,在文学中常常被当做男女性爱的喻体,男欢女爱被说成是“谐鱼水之欢”,情人传递书信是“鱼传尺素”,“鱼雁传书”,鲤鱼就这样成了爱情的使者。

[关键词]鲤鱼古代爱情

“鱼,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从孔子的这段话可看出,从孔子所在的时代开始,熊掌就是古代中国餐桌上代表美味和奢豪的大菜,而鱼和熊掌能放在一起相提并论,由此可见鱼也是古今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佳肴。孔子又说过:“食色性也,人之大欲存焉”,鱼是餐桌上的美味,是满足人们食欲的好东西,但是鱼的作用并不仅此而已,它在满足人的食欲之外。又和男欢女爱产生了联系。但并不是所有的鱼都有如此幸运。唯鲤鱼与性和爱情联系最为密切。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一诗中有几句美丽的诗句:“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一个独守空房的女子。接到了远方丈夫的书信,信的前面写叫她好好照顾自己,多吃点饭,保养好身体,信的最后说,很想念她,永远爱她。很深情又很忧伤的一首小诗。诗写爱情自不必说,但这丈夫托人带信的工具有些特殊,是一双鲤鱼,女主人公看信也有些特殊,在烹鲤鱼时看见鱼腹里面有一封用白素写的书信。有人认为诗中的鲤鱼并非真的鲤鱼。而是用来装信的匣子。也有人认为就是一条鲤鱼。而且是一条咸干鱼,让女主人公在看信之余还能尝到鱼的美味。笔者也认为此鱼非真鱼。或是装信的匣子或者干脆就是诗人虚构。因为诗中说了:“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夕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转辗不能见”。由此看来外出的丈夫离家很远,汉乐府创作时间是在汉代,交通不发达。如此遥远的地方靠徒步走所需时间应该很长。托人带一条鲜鱼要保存长时间不变质显然不可能。当然如果是咸鱼的话保质期的问题倒是解决了。但白素写的书信放在咸鱼肚子里那么长时间还能保证其字迹清晰吗?我总觉得古人不会把事情搞得那么复杂,非得把一封历尽艰辛带回家的信放在一个很不适合保存书信的地方。再者作者说的是“双鲤鱼”,为什么是“双”呢?一个鱼形的信匣,加上一个鱼形

的盖子,可不就是“双”吗?但此话暂且不表,在这里让人感兴趣的不是鱼的真假,而是为什么是鲤鱼。而不是其他鱼?为什么这个丈夫给妻子带封信要如此麻烦。用木头做信函还非得做成鱼形,而且还是鲤鱼,不就是一个信函嘛,何不做一个方盒既简单也不影响其功能?我想这应该是这个丈夫对妻子的一种爱的暗示。显然在汉代时远离家乡的丈夫要表达对妻子的思念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那个时候没有纸(也许纸出现了,但并未普及),为便于携带,路途遥远的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