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名称由来

四川名称由来
四川名称由来

四川名称由来

“四川”这个名称,始见于宋代。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宋王朝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了一次新的调整,将巴蜀之地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治所分别为今成都、三台、汉中和奉节,总称“川陕四路”,简称“四川路”,这是“四川”得名之始。在宋徽宗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的诏书中就正式使用了“四川”一词,这是目前所见到的将“四川”作为行政区划略称的开始。这以后,宋代设有“四川宣抚使”、“四川制置使”等官职,就是中央派驻川陕四路的官员,都将川陕四路简称“四川”。公元1286年(元至元二十三年),元朝合并四路,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元代的中央行政机构叫中书省,各地直辖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代在宋代的川陕四路基础上设“四川行省”,简称“四川省”,省治成都。从此“四川”一名沿用下来。

“蜀”之释意

“蜀”的名称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蜀的祖先据说是生活在黄河中上游的古代羌族的一支,他们沿岷江流域南迁进入四川盆地,被称为"氏族",并在成都平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传说中最早称王的是蚕丛和鱼凫,以后是柏灌。到了杜宇王朝,正是中国的西周时期;开明王朝则是中原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16年,秦国趁蜀国和巴国发生战争之机,派大将司马错率军南下,一举灭掉了蜀国和巴国,使四川地区统一于中华帝国的版图之内,古代蜀国的历史就此结束。此后,又因历代帝王都将统治巴蜀的最高治所设在成都,而成都为古蜀都,"蜀"也就成了四川地区的简称。因此,三国时,刘备占据四川称帝,史称"蜀汉";五代时,王建和孟知祥先后占据四川称帝,史称 "前蜀"和"后蜀"。

关于"蜀"名称的来历,史书记载中有两种说法:一说蜀就是蚕,是因古蜀王蚕丛教民栽桑养蚕,使四川成为中国最早养蚕的地方,因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蜀是一种形态象蚕、但能螫人的毒虫,因此 "蜀"很可能是商朝统治者对蜀人的一种贱称。

“天府之国”名称来历

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由来已久。

这是由于它自身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主要是:

1、历史上所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四川盆地,并不包括现今的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因而,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天府”。

2、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古称“四塞之国”。在冷兵器时代,它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就更有利于它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选择四川成都避乱。当时的成都,在他们眼里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当然就要被称为“天府之国”了。

那么,“天府之国”的名称到底是怎么得来的?据考证,“天府”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本是一种官名,其职责是“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藏器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而藏之”。可见,“天府”是专门保管国家珍宝、库藏的一种官吏,后人用以来比喻自然条件优越,形势险固,物产富饶的地方。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战国策·秦策》中记述纵横家苏秦对秦惠王说的一段话:“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变,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以上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关中平原是富庶之地。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汉代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所著《华阳国志》中称:“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之国”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后来还进入了中学教科书,因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一条地理常识。

巴蜀的由来

据传,处于人类史前期的上古时期,中国分为九州岛,四川盆地及其周围地区称梁州。在这里生活着众多的民族,其中以东部的巴人与西部的蜀人数量最多。“巴”的本义为捕鱼者,或以鱼为主食的人。“巴”作为一个部落集团,最初活动在四川盆地的东部、北部,包括秦岭山脉,鄂西、洞庭湖地区。“蜀”本义是高原之人。蜀族原是羌族的一支,活动在岷江上游的册木峡谷之中,以狩猎、垦殖为生。后来,其活动范围也顺岷江而下,进入成都平原。至夏商周时代(约为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221年),蜀族部落发展成一个方国,蜀作为部落集团及方国名称,就此固定下来。巴、蜀两大部落在长期的演进中构成一个以地缘、血缘、文化传统为纽带的人文群体,他们生活的地区——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从此便以巴蜀作为地域的代称。

四川的由来

先秦之时,四川大地上有巴蜀两个兴旺发达的小国家,及至秦军入蜀,实行郡县制,巴蜀两国就成了巴蜀二郡。唐代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按山川地形分中国为十道,其中剑门关以南地区为剑南道。剑南道的东边是山南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又分为十五道。随后把剑南道分为剑南东道、剑南西道,也称剑南两川。再加上山南道,唐人称作“剑南三川”。故出现“两川”和“三川”的简称。宋代时,四川地区到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统称“川峡四路”,简称为“四川路”或“四川”,这就是四川得名的之始。元代于至远十七年(公元1281年)正式建致“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省治设于成都,四川于此正式建省。明时分全国为十三行省,今四川即为四川省。清初分全国为十八行省,四川行省区域之西北境已至理塘、巴塘等地。辛亥革命后,1935年,四川省被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和西康督察区。建国之初,曾经把原四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行政公署,1952年撤消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1955年撤消西康省,其金沙江以东地区划归四川省。1997年,川渝分治,原川东部分地区划归重庆市。

哈尔滨名字由来

哈尔滨名字由来: 王禹浪之“天鹅论” 哈尔滨市社科院地方史研究所所长王禹浪集十年研究成果提出的“天鹅论”得到 了广泛认同。 这一说法主张哈尔滨的原始语音是“galouwen”,即“哈尔温”,本意是“天鹅 ”之意。女真语中天鹅一词是摹声词,天鹅叫起来是“嘎鲁——嘎鲁”即“kaloun——kalou”,而黑龙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的广阔湿地与河流两侧,正是天鹅迁徙时的 必经之地。那么这个音怎么转变为哈尔滨的呢?原来,古代中原音韵中没有北方少数 民族常发的“嘎”音,所以在地名中出现的“嘎”、“喀”等音,基本都写成“哈”、“合”或“阿”。“尔”则更是具有特色的北方少数民族发音。 王禹浪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手段,由语言学切入,上溯历史语源、又以地理学、文献学、地名学、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学等方面的深入考证,以大量历史文献和文物为依据,从而提出“哈尔滨”——女真语“天鹅”说。 许多女真语言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都对这一成果深表赞同,认定其为目前哈尔滨地名由来的“通说”。市委副书记王华放同志对此也给予了科学的肯定。这一成果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塑造城市形象,增加城市知名度,提高市民 文化品位作用很大。现在,您知道哈尔滨这个美丽的名字蕴含了这样美好的深意了吧。洁白勇敢是哈尔滨先民的精神写照,这样的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那么,当有人再问起家乡名字的含义时,我们不会再茫然了,美丽的“天鹅”就是我们的家园。 其它八种说法 在漫长的地方史研究过程中,专家学者对哈尔滨一词的由来与含义,进行了多方考证与揣测。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说法现世,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迄今共出现过八种学说流派,它们是: 一、【满语“打鱼泡”或“晒渔网”之说】这一说法1898年出自一个俄国采矿工程师之口,1922年《哈尔滨指南》和1929年《滨江尘嚣录》都沿用了此说。 二、【蒙语“平地”说】这是1913年魏声和先生在《吉林地志》中提出的,从发 音角度跟蒙语相碰得出的结论。

河南部分地名的由来

河南部分地名的由来 河南省的县名由来久远,自春秋战国至今各代都有产生和演变。市名多由县名而来,是封建帝制灭亡后的近几十年间才兴起的。县市名称的命名与变更,常常受到各个时代人为因素的影响和控制。河南现有127 个县市,从名称产生的先后顺序看:春秋战国4个、秦汉38个、三国至南北朝5

个、隋唐五代25个、宋金元12个、明清11个、民国16个、新中国16个。 可以看出,河南县市名称的形成有3个高峰时期,一是封建社会初期的秦汉时期,二是隋唐盛世,三是封建社会消亡后的近现代。从名称的来历、含义和演变看,都是名之有因。或记其物,或志其位,或描其形,或寄其意,或由生产,或因生活,或用方言等。无不与河南的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密切相关。本文仅就河南县市名称的命名及其由来、含义作以下探讨。 一、与水有关的命名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自古人们在选择定居地时,首先考虑的是接近水源。河南以水命名的县市有27个。命名的规律如下: 1.因治所与河湖等水体的相对位置,依“水北为阳,水南为阴”的原则命名。治所在河流北岸,以“水北为阳”得名的县市有: 洛阳,在洛水(今洛河)之北。 宜阳,在宜水之北。濮阳,在濮水之北。 舞阳,在舞水(今三里河)北。 汝阳,在北汝河之北。 淮阳,在淮水(今淮河)之北。 泌阳,在泌水(今泌阳河)之北。

汤阴县,得名于县城在汤水之南,“水南名内黄县。有些县市由于治所迁移,地理环境已经变化,但名称仍保留至今。 比如,沁阳,得名于原县治(今武陟县沁阳村)在沁河北岸,今沁阳市区却在沁河之南。 荥阳,在秦代置县时,以县城(今郑州市邙山区古荥)在荥泽之北而得名,北魏县治徙大栅城(今市区老城),荥泽已不存在,荥阳一名沿用至今。 2.因位于河流发源地或滨临河川命名。 济源,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县,以地处济水(今济河)之源命名。 栾川县,北宋置,以鸾水(今伊河)源于此,得名鸾川,后“鸾”演为“栾”。 伊川县,因县境地处伊河川地,故名 。洛宁县,隋称永宁县,1914年以地临洛水(今洛河)改称洛宁。 临颍县,西汉因地临颍河设县取名。淮滨县,1952年得名于地处淮河之滨。 3.因河流流经县境命名。 如:浚县境内有浚水(卫河、淇水合流曰浚水) ,淇县境内有淇水(今淇河), 范县境内古有范水, 睢县境内有睢水,

江油导游词

江油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行程,我们现在已经到达了平武县南坝镇,在南坝镇后街原址上曾经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座雄关,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对此一定非常熟悉,朋友们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地方吗? 大家请看我们北面的这座山峰是牛头山,南面的那座是凤翅山,两山对峙,卧虎九岭群峰环绕,四面高山峻岭相对而立,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山间盆地,中间涪江奔腾而过,于天地间挤出了一线之地,为南来北往的行人提供了一条险峻的山间要道,也形成了刀削斧砍的险谷深涧,然而这里却正是西北入川的必经之道—阴平古道。三国时期蜀中贤相诸葛亮有感于汉武帝开凿阴平古道从此进袭蜀国的历史,于是在此驻守重兵把守扼涪江天险为关。说道这里我想大家一定都明白了,这里就是改写中国历史的名关之一—江油关。 在江油关西北有铁龙关,东南有杲阳关,在往北经过唐家河便是“高出云表的摩天岭”,在那里还有雄视川、甘两省的北雄关;从江油关顺涪江河谷南下,有双峰壁立的石门关,由此到江油古县城武都后便出了深山而进入到成都平原,而绵阳、成都也就无险可守了,因此江油关被喻为为是以诸关为屏障的关中之关。 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存亡从谋种程度上说仅系于江油一关,诸葛孔明的过人之处也表现在他对江油关的重视上。在诸葛亮为蜀中丞相的时候,江油关不但深沟高垒、戒备森严,而且他还在摩天岭下无人区设置了上屯、中屯和下屯以为前哨。然而诸葛亮星沉五丈原后,后继的将领蒋琬、姜维、费夷等都认为此地无出川的大道。再加上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均不走此道,因此这里的防务渐渐松弛,不但摩天岭下的上、中、下屯的驻兵被撤,就连江油关本身也形同虚设。 公元263年5月,魏国发二十万大军以事伐蜀,当时的四川由后蜀主刘禅当政。刘禅昏庸无能,违背了诸葛亮的教诲,亲小人而远贤丞,以至于宦官黄皓当道。黄皓迫害忠良,欺上瞒下,就连蜀中大将姜维也为避免宦官的迫害而远走沓中屯田练兵。针对这种情况,魏国的大都督司马昭指定出了这样的伐蜀计划——他封钟会为征西大将军,由他带领十四万大军翻越秦岭,过汉中,从剑门关对蜀国发起总攻。为了防止蜀魏大战展开后姜维领兵东归救国,司马昭派安西大将军邓艾带领三万精兵在沓中地区钳制住姜维。再由雍州刺史诸葛绪领三万兵马驻守阴平桥头。按照司马昭的计划,姜维就算能通过邓艾的层层设防,等他到达阴平桥头的时候也是残兵败将了,绝对过不了这进入四川的必经之地“阴平桥”。 但是姜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蜀中名将,深得诸葛亮的真传。姜维在避过邓艾的层层追杀堵截后,使用调虎离山之计骗过多疑少智的诸葛绪,顺利通过了阴平桥,在剑门关外与征西大将军钟会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邓艾、诸葛绪的失误打乱了司马昭的伐蜀大计,这可是理当按军法处置的重罪,他们都想在今后的战事中立功赎罪。于是诸葛绪带领自己的本部兵马投奔了征西大将军钟会,想在攻打剑门关的战役中立功。但是不幸的是他被钟会当成了马前卒和实验品。在攻打剑门关的战役中不但全军覆没,自己也因为接连的惊吓而精神失常。而邓艾是魏国的一位非常善于作战的名将。他用兵一向以胆大、出奇而闻名。在他进袭江油关,冲其蜀中腹地的计划被准许后,邓艾带兵绕过甘肃天水,翻越高出云表的摩天岭,在八百里无人区行军。由于道路的艰险,加上山区气候变幻无常,以至于很多的魏国士兵和战马失足落下了悬崖,也有很多的士兵由于不适应山区的气候而身染疾病失去了战斗力。邓艾到达摩天岭后,三万精兵只剩下不足万人,所有的战马被杀了当作干粮。摩天岭上的一段道路由于年代久远而造成了塌陷,形成了一个陡峭的山谷。此时邓艾这位年事花甲的老将军可以说是前无进路后是死路。何去何从,是进是退这个抉择摆在了邓艾的面前。邓艾不愧是一个果断的军事家,他在权衡之后,果断的披上毛毡,身先士卒从摩天岭上翻滚而下。邓艾到达摩天岭下的时候,兵士们已经是

四川省峨眉山导游词

四川省峨眉山导游词 篇一:四川峨眉山导游词范文格式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段若钰,今天由我来为大家讲解峨眉山的风景文化。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最高峰海拔3099 米,是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峨眉山平畴突起,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佛教文化,成为人们礼佛朝拜、游览观光的胜地。 峨眉山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峨眉山有十处佳景:如“金顶祥光”、“琴蛙弹奏”等。人们还创造了许多新景观。站在山上,青衣江尽收眼底。置身峨眉之巅,真有“一览众山小”之感慨。 在峨眉山生长的植物中,有著名的峨眉冷杉、桢楠等。有品种繁多的兰花、杜鹃花等,这些植物还给各类动物创造了一个天然的乐园。与人同乐的峨眉山猴群,已成为峨眉山中独具一格的“活景观”而举世闻名。 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使峨眉山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影响甚深的佛教圣地。这些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因此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 。峨眉山千百年来香火旺盛,永葆魅力。 这次的峨眉山之旅已经结束,有时机您带着您的家人再来细细游览峨眉山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博大丰富佛教的文化。 篇二:四川峨眉山导游词范文格式 今天我们要去的风景名胜区是举世闻名的峨眉山 关于峨眉山还有一个传说:从前,峨眉县城西门外,有一个西坡寺。有

一年,来了一个鹤发苍苍的老画家,这画家和寺里一个和尚交情很好。后 来,老画家跟和尚告别了,临走时送给了和尚四幅画,并吩咐和尚要把这四幅放在箱子里,过上七七四十九天才能拿出来挂。可和尚觉得这么好的画放在箱子里太可惜了,于是就把那四幅画挂起来了。 一天,他出去后回来,见到四位姑娘,觉的很眼熟。侯来才发现那些姑娘是墙上的画。他立即去追,应为姐姐们跑得快,他只抓住了四妹。四妹见不得脱身,就喊:“大姐、二姐、三姐,快来救我!”三个姐姐见四妹被和尚拖住不放,就骂:“这和尚真不害羞!”四妹因为隔得远,只听到“不害羞”三个字,以为姐姐们在骂她,羞得满脸绯红,无地自容,便立即变成一座山峰。和尚突然不见了姑娘,面前却出现了一座大山,心想,你变成山我也在旁边等着你,反正不能放走你。三个姐姐见四妹变成了一座山,也变成三座山等着她。后来,和尚死在山旁边,变成了一个瓷罗汉,仍然守着山。人们在那里修了一个庙,就叫“瓷佛寺” 。四姐妹变成的四座山峰,一座比一座美。后来人们就把娥眉的“娥”字改写成山傍的“峨”字。大姐就叫大峨山,二姐就叫二峨山,三姐就叫三峨山,四妹就叫四峨山。至今,大峨山、二峨山和三峨山,还并肩站在一起,只有四峨山隔了一段距离。 峨眉山的风景美不胜收。多少文人墨客慕名造访,他们留下的诗词文 章、行迹遗迹,寻之不尽、数之不清。唐代诗人李白诗曰:“蜀 国多仙山,峨嵋邈难匹。”;明代诗人周洪漠赞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当代文豪郭沫若习题书峨眉山为“天下名山” ;峨眉山还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从古到今,峨眉山就是礼佛朝拜、游览观光、科学考察、休闲疗养的胜地。峨眉山千百年来就是香火旺盛、游人不绝、永葆魅力。

中国各省名称的由来

中国各省名称的由来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各个省(直辖市)名称和别称的由来源远流长,各具特色,读来使人对祖国的秀丽山川倍感亲切。 一、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登基后,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当时的“北平”为“北京”,意与南京相对之意,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维吾尔自治区(新) 辖区古称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清光绪10年(1884年),改为新疆省,意为“故土新归”。1955年,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新”字作为简称。 3、西藏自治区(藏)

名字的由来(作文16篇)精华版

《名字的由来》 名字的由来作文(一): 名字的由来350字 中国的孩子习惯跟父同姓,我父亲姓滕,所以我也姓滕。我的名字是我在妈妈肚子里5 个月的时候就取好了,是爸爸给我取的。远航是在2000年冬天那时正下着茫茫的大雪,我父母在温暖的小屋里看电视,他们看见广阔的大海上有一艘轮船,轮船上正飘着鲜红的中国五星红旗,站着威武的中国海军。这时爸爸突然就有了一个想法,说不管我们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叫远航。妈妈也觉得这个名字既好听又有好处,从此我就叫了滕远航。 我的爸爸妈妈期望我驾驶大轮船向大海前进。我期望我是一名海上特站队的队长,能够保卫国家,我不会辜负父母对我的期望。不论怎样我必须会努力去大海完成父母的心愿。 你此刻明白我的名字有什么秘密了吧,你们也说说你们的名字有什么秘密吧。 名字的由来作文(二): 名字的由来300字 我叫郑逸豪。郑是姓爸爸的姓,逸是飘逸的逸,英俊潇洒的意思。豪是英雄豪杰的豪,又勇敢又机智的意思。 我的名字还有其他三个。一是小马虎,因为我做事、写字、考试等都很马虎,十分容易犯大大小小的错误,所以爸爸常常严厉地批评我是个小马虎。 二是小憨憨,因为我的脸蛋胖乎乎的,说话的样貌憨憨的,做事情也懒洋洋的,所以妈妈常常摸着我的脸蛋,亲昵地叫我小憨憨。 三是旺崽小毛头,这是我姐姐给我起的名字,因为我小时候头上的头发可稀少啦,姐姐就把我的头发比喻成几根毛,所以我就有了这个小毛头这个绰号。 我的秘密已经告诉你们了,你们可千万别拿我的三个名字来开我的玩笑哦。 名字的由来作文(三): 名字的来历350字 小名字大好处 每个人都有自我的名字,每个名字都代表不一样的好处,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我的名字的来历。 按照我们潮汕人的习俗,我一出生奶奶就拿着我的生辰八字让算命先生帮我算算,看我缺啥。结果算命先生说我五行缺木,这样一来我的名字当然要取一个带有木的字了。

浙江各市(县)名字的由来

杭州市:杭州古称钱唐。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历时140余年。民国元年(1912年)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 上城区:南宋皇城居南,后习惯以南为上,故名。1949年置上城区。 下城区:1949年建下城区,在故皇城北,以南为上北为下习称得名。 西湖区:以境内有西湖而得名 滨江区:位于钱塘江南岸,以濒临钱塘江而得名 江干区:因地处钱塘江北岸,故名江干。 拱墅区:以境内有拱宸桥、湖墅而得名。 萧山区:因县治西部有萧山而得名。《汉书·地理志》余暨县名之下已有记载,其来历是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率剩下兵卒停留于此,四顾萧然,故称此山为萧然山,亦名萧山。 余杭区:《太平寰宇记》卷93杭州余杭县引《郡国志》云:夏禹东去,舍舟船登陆于此,乃以为名。 建德市:建德县名因封建德侯而来,取建功立德之义。 富阳市:古称富春,东晋太元十九年(394),为避简文帝生母太后郑阿春讳,更名为富阳,富阳之名始于此。 临安市:据《太平寰宇记》卷93杭州临安县:“临安山,县取此为名。” 桐庐县:《方舆胜览》卷5建德府《山川》载:桐君山“在桐庐。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人问其姓,指桐木示之,因山名桐君,郡曰桐庐”。 淳安县:明《嘉靖淳安县志》卷1《风俗》称:“兹邑旧以淳而易安得名” 宁波市:宁波古称为“鄞”,春秋时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鄞、贸阝、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公元821年,明州州治迁到三江口,并筑内城,标志着宁波建城之始。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一直沿用至今。 江北区:因地处甬江、余姚江北,故名。 海曙区:因区内有一座建于唐代的鼓楼——“海曙楼”而得名。 江东区:因地处奉化江、甬江东岸,故名。 北仑区:因北仑港得名,北仑港是以港中一小岛北仑岛而命名。 镇海区: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在鄮东甬江口建望海镇,为镇海建制之始。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改望海镇为望海县,未几改为定海县。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8年)定海县改名镇海县。 鄞州区:据《读史方舆纪要》卷92宁波府奉化县:鄞城“县东五十里。志云,夏有鄞子国,以赤堇山为名。堇,草名也,加邑为鄞”。县以赤堇山为名。 余姚市:《水经·沔水注》:余姚县“因句余山以名县,山在余姚之南、句章之北也”。据《越绝书》卷8载:“越人谓盐曰余。”余姚亦为古越语地名。《史记·五帝本纪》正义:“顾野王云,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姚姓,故云余姚。” 慈溪市:宋乾道《四明志》卷16《慈溪县志·水》载:“慈溪县南三十里,与大隐山接,本曰大隐溪。里有董黯,生后汉时,性笃孝。母寝疾,好饮此溪水,每思之,恐不常得,黯遂筑室溪滨,板舆就养,厥疾乃痊,因名溪曰慈溪,后乃以名县。”。 奉化市:据《大明一统名胜志·浙江宁波府志胜》卷5载:奉化县以其民淳,易于遵奉王化,

四川省九寨沟导游词4篇

四川省九寨沟导游词4篇 四川省九寨沟导游词(一)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民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以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九寨沟海拔在2千米以上,遍及原始森林,它的总面积6万多公顷,三条主沟形成Y形分布,总长达60余公里。水是九寨沟的精灵,湖、泉、滩、瀑将108个海子连成一体,“鱼在天上游,鸟在水中飞,树在水中生,水在林间流”等神奇景观只有在这里才得一见,九寨沟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唯一一个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顶桂冠的圣地。 相传男神达戈把宝镜送给色嫫的时候,色嫫的时候,色嫫不小心失手打破了镜子,破碎的镜片就变成了九寨沟内108块海子,宝镜变成了五光十色的海子美丽无比!海子就是我们这里的藏民对高山湖泊的称呼。九寨沟因此得名!(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男山神达戈和女山神沃诺色镆热烈相恋。这里的恶魔蛇魔扎惊慕色嫫的美色,反对达戈进沟,就发动了赶走达戈、抢劫色嫫的战争。恶战中,色嫫险些被恶魔抢走,色嫫在慌乱中把达戈送给她的定情之物——宝镜掉落下地,摔成了108个碎片,变成了漫步沟内的108个海子。 达戈和蛇魔扎从沟内打到沟口,万山之祖扎依扎嘎伸出了援助之手,以一座屏风似得山崖挡住恶魔退路,又以一声霹雳恶魔埋进山崖,只露出了一张丑恶的脸。山崖就是宝镜岩,原来就叫魔鬼岩,崖面上的鬼脸依稀可见。从此,九寨沟恢复了宁静和祥和,)

我重点介绍的珍珠滩和五花海两个景点。 我们来到珍珠滩,日则沟和南日沟的接壤处,有一片坡度平缓,长满了各种灌木丛的浅滩,长约100米水流在此经过多级跌落河谷,声音震耳欲聋。激流在倾斜而凹凸不平的乳黄色钙化滩面上溅起无数水珠,阳光下,点点水珠就像巨型扇贝里的粒粒珍珠,远看河中流动着一河洁白的珍珠。珍珠滩由此命名。山间栈道会带给您来到九寨沟的精华地段珍珠滩瀑布,瀑布呈新月形,宽162.5米,高21米,最大落差40米,站在瀑布下边,腾飞的水雾扑面而一,顿生一种动人肺腑、清心爽朗的感觉。珍珠滩瀑布以它磅礴的气势成了《西游记》片头景的拍摄点现在我们来到了有“九寨沟一绝”和“九寨精华”之誉的五花海。在五花海,同一水域,呈现出鹅黄、墨绿、深蓝、藏青等色,斑驳迷离,色彩缤纷,这大自然妙笔涂抹的色彩,是那么大胆、强烈而又富于变幻,让人惊叹。因为水里有二百多钟藻类和矿物,又因为太阳光的折射反射,所以海子形成各种不同的颜色。一些枯死的老树漂在水里,树干上有长出小树小草,海子就显得更美丽和生机了。九寨人说:五花海是神池,它的水洒向哪儿,哪儿就花繁林茂,美丽富铙相信一天的游览让您舍不得离开享有“童话世界”之誉的九寨沟了吧。好了,今天,我们游览到此结束了,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见! 四川省九寨沟导游词(二) 好了,我们已经到了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民族自治州的九寨沟了大家庭往这边走,后面的游客请跟上。九寨沟纵深40多公里,总面积6万多公顷,三条主沟形成Y形分布,总长达60余公里。相传,

中国部分城市名称的由来

中国部分城市名称的由来 北京的由来北京古代称蓟,春秋战国时是燕国国都,辽代称燕京,金代称中京,元代为大都,明代始改称北京。1928年改称北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北京的名称。古时,帝都称京师。北京的“北”字,是根据其地理位置而取的,故金陵为南京,长安(西安)为西京,汴梁(今开封)为东京;洛阳、辽阳也称过东京。天津的由来清代乾隆初年,从浙江来天津的诗人汪沆,写出描写天津民俗的第一本《竹枝词》(通俗诗),诗中说:“天津名自长陵赐”。长陵是指十三陵中理葬的明代皇帝成祖朱棣。天津就是在他登基作皇帝的第二年(永乐二年,公元1404)给起的名字。当时不是作为地名,而是作为军事建置而命名的,它就是天津卫。燕王朱棣当了皇帝后,把首都定在现在的北京,北京的故宫就是他逐步建成的。燕王朱棣当了永乐皇帝,想到天津(当时还叫直沽)是一个既通海又通内河的军事要地,就想派他的军队到直沽一边种地一边防守。回忆到自己在直沽顺利渡河,就建立起天津卫。卫是一处警备小区的意思,每卫5600人。“津”是渡口的意思,永乐皇帝认为这里是“天子的津梁”,即皇帝的渡口,通过这个渡口,眼前就是康庄大道。上海的由来上海简称沪,名称最早见于北宋郊旦之《水利书》。上海因何得名?一说“其地居海上之洋”(《弘治上海志》),即当时渔民商船出海的地方;一说是由于当时的渔民用“沪”这种捕鱼的工具劳作,干活就是上“沪”,因而得名。宋代开始设上海镇,元代称上海县。宋代之后贸易日盛,一跃而为“东南名城”,至清道光年间,“商贾云集,海艇大小以万计,城内外无隙地”。1928年设上海特别市,1930年改称上海市,沿用至今。广州的由来广州是一座具有221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国务院颁布的62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据史书记载,在公元前9世纪的周朝,这里的“百越”人民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民已有来往,特建“楚庭”来纪念这种友谊,这是广州最早的名字。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在岭南地区设立了南海、桂林、象三个郡,郡下面设县。其中南海郡管辖番禺、龙川等四个县。南海郡治,即政治、军事机构所在地,设在这里,当时称蕃禺,并在此建城,此为广州建城之年。公元226年(吴黄武五年),东吴孙权由原交州分出南海、苍梧等4郡,新设置广州,因州治原在广信(今梧州、封开一带),广州之名取自广信的“广”字。交广分治后,广州州治迁到番禺,广州之名由此而来。

家乡名称的来历教案

《家乡名称的来历》----中山实验学校陈冬梅 教材分析: 教科书以金沙滩地区作为探究家乡名称来历的一个具体范例,帮助学生知道家乡的名称是在家乡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的。我根据大连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大连的名称来历进行资料的查找、探究。理解个中的含义,深化对自己家乡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情分析: 我校的学生基本上是大连本地人,大连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在那里生活;陌生是因为他们对家乡并不太了解.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家乡的物产风光等有一定的了解,从大人口中也获得了某些地名的来历,但对详细内容不甚了解.他们对家乡的认知大多是零散的,表面的. 教学目标: 1,知道"大连"名称的由来,能说出大连曾经叫过的名字的来历. 2,通过读书交流,能说出两三个地名的命名方式. 3,体会家乡丰富的文化,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1’) 师: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不同的名称,而每个家乡的名称又各有不同的来历。这其中又有哪些不为人们了解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家乡名称的来历。(板书课题) 二、探究金沙湾的来历(5’) 1、师:书中卫我们展示了乐乐的家乡金沙湾的来历。下面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 阅读书44—45页的文字和图片,并在组内讨论:“乐乐的家乡金沙湾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书中还提到了哪些地名?它们的命名方式是什么?(ppt出示两个问题) 生:分组阅读并讨论。 2、师:好,谁来说说金沙湾的来历? 生:回答。 师:也就是说金沙湾是以什么来命名的? 生:回答。

师:(板书:地形地貌) 3、师:书中还提到了哪些地名? 生:山东、山西、湖南、湖北 师:这几个地方是怎么得名的? 生:回答。(师板书:地理位置) 师:还有吗? 生:还有中山市。 师:这个名称又有什么依据呢? 生:回答。(师板书:纪念某人或某事) 4、师小结:原来地名有这么多的命名方式啊! 三、探究大连名称的来历(10’) 1、师:课前老师布置了调查并搜集家乡大连名称的来历,谁想给大家介绍一 下大连的来历?(师板书:大连的来历) 生:我想,有关大连的来历我在书上查到是这样的: 大连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而来的。大连早在6000年前,我 们的祖先就开发了大连地区。 唐朝时称三山浦,明清时称三山海口、青泥洼口。十九世纪八十年代, 清朝于今大连湾北岸建海港栈桥、筑炮台、设水雷营,一时成为小镇。 1897年,俄国人开建了这个城市。起名“达里尼”,意为遥远的城市。1905 年,日本人占领了这个城市,把“达里尼”音译过来就成了汉语的“大连”。 师:很好,在书中查找资料说明你是个爱读书的孩子,那么他的讲述说明大连是怎么来的? 生:是根据历史发展而来的。 师:(板书:历史发展) 关于大连的来历还有其他的说法吗? 生:有,我在网上查到一个有关大连的资料说大连是因为当地的物产而得名的。(师板书:物产) 因为大连湾周围均以出产大蛎著名,因此得名“大蛎湾”后因其称谓不 雅,因而改称“大连湾”。

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得名由来

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得名由来 华北和东北: 天津——意为“天子的津渡”,明代永乐帝朱棣在这里率领大军渡过海河南下推翻建文帝 邯郸——城市名押an韵,邯郸意为“邯山至此而尽”,郸同单,“单”意思是山脉的尽头,邯郸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秦皇岛——秦始皇求仙入海之岛,秦皇岛是中国唯一用古代帝王称号来命名的城市 太原——取“广大的平原”之意 大同——取自“天下大同之地”,“大同”是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长治——长治古称上党,明代在此地设置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 赤峰——得名于城东北的褐色孤峰 包头——包头由蒙古语“包克图”演化而来,意思是“有鹿的地方”,包头由此别称为鹿城乌海——乌达与海勃湾的合称 大连——大连旧称青泥洼,青泥洼大部分都是山东移民,在山东有一种很流行的事物叫做褡裢,大连就是由褡裢演变而来,另一说大连来自俄语“达里尼” 阜新——取“物阜民丰,焕然一新”之意 盘锦——盘山和锦州各取一字而成,也取“盘根错节,锦上添花”之意 本溪——本溪得名于境内的本溪湖,本溪湖古称杯犀湖,杯犀湖因“湖底上阔下窄,状如犀牛之角”而得名,清代雍正年间因杯犀湖名称过雅又难写难辨,故取其谐音改称为本溪湖 长春——意为“长年春色的城市”,东北的春天是非常寒冷的,以长春命名城市说明了该城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占据主导

吉林——吉林全称吉林乌拉,满语意思是“沿江的城市”,吉林市是中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 佳木斯——佳木斯清代又称“嘉木寺”,在满语是“驿丞”的意思,因为佳木斯在古代地处松花江通往黑龙江江口的驿道 华东: 烟台——意为“狼烟升起的炮台” 青岛——因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且与“琴岛”谐音 威海——明代在此地设威海卫,取“威震东海”之意 日照——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 淄博——淄川与博山的合称 莱芜——莱是植物名,俗称灰菜,芜指田野荒芜,古时这里是一片荒凉的地方,故名莱芜菏泽——城市名押e韵,菏山与雷泽的合称,菏泽也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 蚌埠——意为“盛产蚌珠的港埠”,蚌埠由此别称为珠城 宿迁——春秋时为钟吾子国,后宿国迁都于此,宿迁由此得名 连云港——意为“在连岛与云台山之间的港湾”,云台山是江苏省的最高峰 镇江——唐代为镇海军节度使的驻地,到了宋代因地理环境的变化,此地距大海较远,故而更名为镇江,取“镇守长江”之意 无锡——先秦锡山产锡,至汉朝锡尽,故名无锡 上海——得名于松江(即苏州河)的一条支流上海浦,上海意为“通向大海的地方” 金华——意为“金星与婺女争华之地” 宁波——宁波古称明州,宁波得名于“海定则波宁”

四川旅游景点导游词

四川旅游景点导游词 导读:四川旅游的导游词篇1 “蓉城”成都,自古便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在中国偌大的历史版图上,成都是惟一建城以来城址以及名称从未更改的城市。这座西南重镇,巴蜀之都,历代都是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她的.生活节奏保持在一个极为人性化的速度上。 成都人常挂在嘴边的“巴适”是舒服合适的意思,满城的茶馆正是这座城市悠闲的气质的最好体现。闲适的生活节奏是这座城市的名片,而满街的川菜馆、火锅店、小吃店更是让人流连忘返的罪魁祸首。成都,仿佛一张柔软的沙发,仓促的步履行到此处便不禁放缓,不禁自拔的陷进温柔乡的怀抱。 成都可能是你前往九寨沟、泸沽湖、稻城亚丁等地的中转站,但是他绝对不只是一个交通枢纽。雪山、大河、藏区离得如此之近,在这里,只要你愿意,就可以穿越贡嘎雪山,就可以领略三星堆的神秘,就可以在康巴的转经筒前许下今生的诺言。来到这座城市,与其忙于参观城内外的景点,不如在其中悠闲的享受着生活,不如将自己抛向遍布风霜的征途。 四川旅游的导游词篇2 成都(Chengdu),简称蓉,四川省会,199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西

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是设立外国领事馆数量最多、开通国际航线数量最多的中西部城市。2015年由国务院批复并升格为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成都位于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成都东与德阳、资阳毗邻,西与雅安、阿坝接壤,南与眉山相连。成都市下辖锦江区等10区5县,代管4个县级市。2014年末,成都市辖区建成区面积60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42.8万人。 成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承载着三千余年的历史,拥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明蜀王陵、望江楼、青羊宫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将于2017年、第22届世界航线发展大会将于2016年在成都举办。 【四川旅游景点导游词】 1.四川导游词 2.四川导游词500字 3.四川日则沟的导游词 4.四川羌寨导游词 5.四川导游词6篇 6.关于四川寨沟的导游词 7.四川导游词开场白

关于四川省青城山导游词

关于四川省青城山导游词 青城山(Mount Qingcheng)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球道教全真道圣地,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道教发祥地之一。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四川省青城山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到您! 关于四川省青城山导游词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们现在出发去游览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车前往大约需要20分钟,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给诸位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青城山距离成都市区63公里,因景区青山环列,林木繁茂,终年幽静清凉,历来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和避暑的胜地。又因这里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影响广及全国,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听出青城山的基本特点了;那就是离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的风景名胜地,而且还要加上六个字:保护相当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青城山与都江堰景区联名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的专家充分肯定。当然,“眼见为实”,一会儿大家亲临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

36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无变化。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这个故事并非传说,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具在,足以作证。 道教文化 据地质考察,青城山形成于1亿8千万年前的一次造山运动,山体抬升时受强烈挤压,岩层破碎。起伏较大,褶皱明显,所以山形千奇百怪,绝壁深壑,断崖裂石,处处显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传青城山区有36峰、8大洞、72小洞、共108景。一百单八是一个吉祥数字,表示景点很多,但人们更向往的是这里满布山岭的古木森林和蜿蜒山路上那无尽的清凉幽意,以及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和保护完好的宫观建筑艺术。

北京地名的来历

北京地名的来历 北京的由来 1、天桥 2、大栅栏 3、东四、西四 4、大北窑 5、亮马河 6、呼家楼 7、黄庄 8、保福寺 9、五棵松10、公主坟11、六里桥12、八里庄13、王府井14、象来街(长椿街)15、护国寺16、八王坟17、五大镇石18、北京的福禄财寿吉19、八达岭20、神路街21、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22、“花椒地”——“花家地”——“画家地”23、北京胡同名24、北京动物地名25、以“营”为名的地名26、铁狮子坟27、北京的大西天和小西天28、明光村29、索家坟30、西土城路31、蓟门32、积水潭32、学院路与学院南路33、冰窖口胡同34、新街口北大街、新街口外大街与新街口豁口35、杏坛路36、小西门37、北京地名中的“居”38、北京地名中的“店”39、北京地名中的“百家姓”40、《论语》与北京地名41、北京地名的数字掌故42、北京街巷名称的由来43、北京的蔬菜地名44、京城地名的民俗情结45、北京地名中的“龙”46、被皇帝篡改過的北京地名47、北京城周边的“窑” 北京的由来 历朝历代都将北京视为重镇加以治理和保护,并不断改变着它的名称。有人统计过,北京城的各种名称达六十多个。就大家熟悉和史书中常见的说,北京地区上古时称幽陵,夏朝时称冀州,周朝时称蓟,春秋战国时是燕国的都城,故称燕京。秦置广阳、渔阳,西汉设幽州,东汉为广阳、蓟县,北魏称燕都,隋改涿郡,京杭大运河的北端就从这里开始。唐改称范阳,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就是从范阳起兵的。唐以后又一度称幽州。辽建都在上京,把这里作为陪都称幽都,也称南京,因此地在上京之南。金朝建都于此,称中都,并对其进行了扩建。这是北京八百余年建都史的开始。元朝时称大都,这时的北京城已是一个相当繁华的大都市了。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曾对大都做过详细描述。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也由此开始。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将首都定在南京。后朱棣从他侄儿手中夺得政权后,将首都迁到这里,故称北京。明朝时,还一度称北京为京师。清朝也建都北京,并沿用了明朝的名称。民国建立之后仍称北京。1928年改称北平。北平这一名称是国民党四大家族之一的陈立夫提议改用的。北伐战争后,陈立夫曾在南京办了一份《京报》。这份民间报纸很敢说话,销路很好,其销出的份数比《中央日报》还多。有一天,陈立夫忽然想到首都既决定在南京,北京这一名称应更改,以免残余军阀再图在那里起野心设政府。于是,他让《京报》罗时实执笔,写下了《正名之重要》一文。国民政府采纳了陈立夫的建议。其实,历史上北京的北平之称早已有之。那是1368年,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攻占元朝大都之后,即对大都城进行改建。第二年,朱元璋下令将元大都改称北平府,有平定了北方,从此安宁平静之意。到1403年,朱棣定都北平时,才改名北京。1949年,新中国成立,又将北平改为北京。 1、天桥 原天桥位于天坛西北,南北向跨过龙须沟。此桥是皇上去天坛祭天的必经之桥,意为通天之桥,故称“天桥”。原来的天桥是有桥的,明朝在此建有汉白玉单孔高拱桥,以通“御路”。皇帝又称为天子,天子所走之桥,故叫天桥。这就是天桥一名的由来。天桥平时有木栅栏封起来,除了皇上老儿其他人等不许通过,一般官民只能走两侧的木桥。桥下原有的河道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龙须沟。“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整修正阳门至永定门的马路,将这条路上原来铺的石条一律拆去,改建成碎石子的马路,天桥也改建成矮矮的石桥。1929年,因有轨电车行驶不便,就将天桥的桥身修平,但两旁仍有石栏杆。1934年展宽正阳门至永

韩国城市地名的由来

韩国城市地名的由来 我是个文史爱好者,从小就喜欢看地图。有专家说“地理决定历史”,也有专家说“历史影响地理”,我觉得都很有道理。 多年前就"发现"朝鲜地图上有不少“中国地名”,好多还是我家乡的,感到很好奇。直到今年上半年看到一篇有关韩国文化与中国楚文化交流的文章,才解 除了我心中的疑惑。 2005年6月在韩国江陵举行的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7次学术会上,一批中国学者参观、考察了江陵端午祭。主会场设在江陵市政大厅,市政府门前不远处的一块巨石上刻着“第一江陵”几个大字,在端午祭场“第一江陵”这几个字也随 处可见。 江陵是笔者家乡湖北省的一个地名,是古代楚国的都城所在。何故“飞渡” 到了东北亚的韩国?这难道仅仅是历史的巧合?个中缘由容我慢慢道来。 韩国与古楚国地名辨析 在公元前的古朝鲜时期,朝鲜半岛北部先后出现檀君朝鲜、箕子朝鲜和卫满朝鲜3个王朝,南部则有马韩、辰韩、弁韩(合称三韩)等部族国家。公元前后半岛进入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史称“三国时代”。 公元7世纪,新罗(676~935年)灭高句丽、百济两国,统一了半岛。公元10世纪高丽王朝(918~1392年)取而代之。后李氏朝鲜(1392~1910年) 又取代高丽。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李氏朝鲜亡。1945年日本战败,朝鲜独立。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建都汉城,称为南朝鲜或韩国;同年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成立, 建都平壤,称北朝鲜或朝鲜。 以上就是整个朝鲜半岛的完整而概要的历史。 翻开朝鲜地图,中国的地名几乎遍及其全国,其中有湖北的江陵、襄阳、黄州、利川,湖南的洞庭、长沙,河南的南阳、淮阳,江苏的丹阳(古代河南、湖北亦有此地名),还有陕西的咸阳、延安,山西的五台山等等。甚至连韩国现在的首都首尔去年还叫汉城(又称汉阳,与武汉三镇之一的汉阳相同),而与古楚国息息相关的汉江,贯穿了整个韩国东西,其发源地竟也叫太白山!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韩国的这些“中国地名”是怎么来的吧。

经典四川导游词合集大全

经典四川导游词合集大全 四川,简称川或蜀,是中国23个省之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内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四川的导游词,欢迎阅读。 经典的四川导游词1 绵阳圣水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城西涪江右岸的塔子山南麓,自古以龙泉圣水闻名。建寺于唐广明年间(公元880年),明正统元年(1436年)以"圣水"名之。古寺旧址在今观音殿后崖壁下。今寺为1985年以后所修建。新寺地势开阔,规模宏伟,布局协调,颇具大丛林气象。沿中轴线的天王殿、观音殿、大悲殿、韦陀殿、大雄殿巍然屹立;两侧的玉佛殿、地藏殿、师祖殿、观音阁、五官堂、伽蓝殿、钟鼓楼及新落成的藏经楼蔚为壮观。总建筑面积达14745平方米。 圣水寺规模宏伟,地势开阔,布局协调,颇具大丛林气象。沿中轴线的天王殿、观音殿、大悲殿、韦陀殿、大雄殿巍然屹立;两侧的玉佛殿、地藏殿、师祖殿、观音阁、五官堂、伽蓝殿、钟鼓楼及新落成的藏经楼蔚为壮观;曲径旁的文殊菩萨及罗汉群像栩栩如生;花木绿荫掩映中楼台亭阁错落有致;

主体建筑群具有北传佛教汉地寺庙古朴庄严宏大精湛的风格,与江南园林优雅清新、美轮美奂的特色和谐相统一。特别是流光溢彩的观音殿中,毗卢观音像极其庄严精美,慈祥中透露出自在,令人肃然起敬;大悲殿的四面千手观音菩萨像的眼神、手势各呈异彩,悲智的风范仪容惟妙惟肖,体现了佛菩萨造像"十全十美"的特色;仿清建筑大雄宝殿位于寺庙的中心,朱檐金瓦,雕梁画栋,庄重壮观,有《金刚经》碑碣三十二品立于大殿两侧,整体上给人以厚实丰赡的历史感;玉佛殿内的三尊缅玉佛像,由缅甸华侨捐赠,工艺精湛流畅,神态安详睿智,藏经楼大气典雅,古色古香的建筑外观与现代科技的内部装修巧妙结合,室内各项设施设备达国家专业技术标准。藏经与讲堂禅堂合为一体…… 圣水寺已成为川北蜀道线上著名的佛寺与观光胜地,佛教文化气氛浓厚,佛缘深广,人气旺盛,绵阳市佛学研习中心常在此开展活动,全市的僧伽师资及居士培训班在此举办,省内外高僧大德亲临开示,经常性的其他佛事活动信众云集。天时地利人和皆具的圣水寺,对弘扬优秀的东方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将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 绵阳圣水寺民国元年(公元1920_年)文殊院高僧释觉培和 尚来圣水寺任主持,增修前殿和山门。1953年腊月23日释觉培圆寂后,殿宇荒废,宗教活动停止。1983年宝光寺绵阳籍和尚释果忍来寺主持其事,修复已垮塌的殿堂。1986年5月15日经

中国各个省份名称由来的简介

中国各个省份由来的简介 一、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 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 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 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