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光现象同步作业北师大版_22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光现象同步作业北师大版_22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光现象同步作业北师大版_22

第五章《光现象》章末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

A. 日食、月食

B.影子的形成

C. 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我们就看见了它

D. 射击时,人眼、枪口准星、目标“三点”成一线

2、合理用“光”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但用光不当也会造成污染,下列属于正常

用光不会带来光污染的是( )

A. 在南极考察戴墨镜

B . 低矮房内,墙壁涂成白色以减轻压抑感

C. 城市高大建筑物大量安装镀膜玻璃

D. 黑板用玻璃做成,教室墙壁涂成黄绿色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

B.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40m/s

C. 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D. 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4、下列情况下,没有使用平面镜的是( )

A.牙科医生检查牙齿用的小镜子

B.汽车驾驶室外的观后镜

C.练功房里安装的用以纠正姿势的壁镜

D.潜望镜

5、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5—1所示,这时的时刻

应是( )

A .2l:10 B. 10:21

C .10:51 D.12:01

如图5—1

6、这张试卷是白纸印有黑字,每个人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能看清这些字主要原

因是( )

A. 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

B. 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

C. 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的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 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7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光在所有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是3×108m/s

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C、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D.光只在真空中才沿直线传播

8、下列关于光学知识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湖岸景色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B.用平面镜照镜子是光的折射现象

C.阳光下大树的影子是光的折射现象

D.海市蜃楼是光沿直线传播而产生的

9、“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如图5—2),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5—2

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10、一同学从距竖直平面镜前10m的地方以1m/s的速度匀速地沿平面镜法线方向向平面镜走去,经5s后,该同学与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距离是 ( )

A .5m B. 10m C. 20m D. 15m

11、如图5— 3所示的四种事例中,应用了光的反射定律的是( )

图5—3

12、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小鸟,图5—4中能正确表示其光线的传播大致路径的是()

图5—4

二、填空题(每空2分,总计34分)

13.日常生活中,小孔成像和影子现象表明光在___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为___ km/s.

14、电视机是利用___、___、___三种色光来合成各种颜色的,这三种光被称

为光的三原色.

15、一个人立于平面镜前1m处,则像和人之间的距离是___,如果以1m/s的速度

背离镜面方向运动2s,则人与像之间的距离为___.

16、阳光射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如图5—5所示,这时光线的反射角是___;如

果阳光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减小15°,这时反射光线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将___(填“增大”或“减小”).

图5—5

17、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方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 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

(选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小鸟 m.

18、人类对物理现象的探索,发现了许多物理规律,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在

对光现象的研究中,研制了许多神奇的“眼睛”,拓展了人眼的功能.

潜水艇在海面下航行时,人们可以用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情况,潜望镜是由两块平面镜制成的,平面镜所成的像跟物体的大小是___的,这个像是由于光的___形成的. 19.如图5—6 所示是观察平面镜成像的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这一实验步骤可以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成的像的_______,同时还可以确定_______。

图5—6

20、生活、生产中常用到光学知识:在开凿大山隧道中,用激光引导掘进机掘进方向,如

图5—7所示,是利用了光沿___;有时人们把电视机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正对电视机对面墙壁发射,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___现象.

图5—7

三、作图题(每题4分,共12分)

21、请你在图5—8 中作出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AO,

图5—8

22、如图5—9所示,平面镜前有—发光点S,从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光路图.

图5—9

23、如图5—10 所示为光从空气射向玻璃中的情形。清画出反射光线,并标明入射

角和折射角.

图5—10

四.实验与探究题(24题12分,25题6分,共18分)

24、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1)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这是为了.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的 (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3)张卫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作针孔照相机

在较暗的屋子里,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块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前面,在它们之间放一块钻有小孔的纸板。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塑料薄膜上就出现烛焰的倒立的像(如图5—11 所示),这种现象叫做小孔成像。

图5—11

利用小孔成像可以制作针孔照相机。早在公元前4世纪成书的《墨经》中就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实验。

请你回答:

(1)小孔成像现象用到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 ;

(2)小孔成像所得到像和手影所形成的影子是一回事吗?_______________;

(3)针孔照相机已经做好了,即光屏的位置和小孔的位置固定。照相机离烛焰越近,它成的像越________ 。

答案:

第五章《光现象》章末检测题

一、选择题

1.C

2.B

3.C

4.B

5.C

6.C

7.D

8.A

9.A 10.B 11.D 12.C 13.均匀介质 3×105 14.红绿兰 15.2m 6m 16. 50 减小

17、:虚 6

18、(1)相等反射(2)小于(3)倒 2

19.位置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20.直线传播反射

21

22.如图所示

23.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二、透镜 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 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 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度,目的是:使烛焰的 屏中央。 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 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

⑴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运动和力》知识点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 、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 、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 像变大 (变小) 物距减小 (增大) (增大)像变小 (变大)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2017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1-3章)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 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doc

北师大版八年级[ 上册 ] 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度 , 沸水的温度为100 度 , 它们之间分成 100 等份 , 每一等份叫 1 摄氏度某地气温 - 3℃读做:零下 3 摄氏度或负 3 摄氏度③换算关系 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 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 在外面的玻璃 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 20℃~ 110℃- 30℃~ 50℃35℃~ 42℃ 分度值1℃1℃0.1 ℃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 , 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 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 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 中稍候一会儿 ,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奈、各 种金属 ③熔化图象: ④熔化特点:固液共存, 吸热 , 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 先变软变稀 , 最后变为液态 ⑤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温度不断上升。 ⑥熔化的条件: a 达到熔点。 b 继续吸热。 2、凝固: 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完整版)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总复习整理

透镜及其应用 1、区分透镜的方法: (1)、摸中间和边缘;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两边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2)、汇聚光的是凸透镜,发散光的是凹透镜; (3)、看字时放大的是凸透镜,缩小的是凹透镜。 2、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用平行光平行于主轴经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用刻度尺测出焦点到透镜的距离; 3、制造平行光的方法:将发光的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光通过凸透镜就变成了平行光; 4、会聚和发散的判断方法:将入射光线延长,看出射光线在延长线内是会聚,在延长线外是发散;5 ①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不改变方向②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透 镜后过焦点 ③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后 平行于主轴 凸 透 镜 凹 透 镜 6、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实验前,应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能成在光屏中央.若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位置,在光屏上也得不到清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1)f≧u,(2)蜡烛、凸透镜、光屏不在同一高度. 物距u 像距v 成像特点应用像距 u>2f 2f>v>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物在外区,像在中区)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像分大小处;可测焦距f=u/2 2f>u>f v>2f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物在中区,像在外区)镜头银幕的距离 u=f 不成像分虚实处 uv时,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u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 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 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 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奈、各种金属 ③熔化图象: ④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⑤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温度不断上升。 ⑥熔化的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2、凝固: 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 ③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 ④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最后变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 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 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 使用方法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奈、各种金属 ③熔化图象:略 ④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⑤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温度不断上升。 ⑥熔化的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2、凝固: 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略 ③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 ④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最后变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⑤凝固的条件:a达到凝固点。b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二、透镜 1、 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 )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 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典型光路 3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 分虚实,2f 大小,实倒虚正, ⑴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 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 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运动和力》知识点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物距减小 (增大) (减小)像变大 (变小) 物距减小 (增大) (增大)像变小 (变大)

(完整版)总结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1.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 每一等分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关系:T=t+273k ,1 k=1℃。 2.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量前(1)观察量称,以便选择合适温度计;(2)观察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测量时(1) 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2)示数稳定后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对象;(4)视线与温度计标尺垂直。 4 5. 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海波、奈、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 6.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 9 说明: (1) 晶体熔化(凝固)特点: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继续吸(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 10. 液化:雨、雾、露、“白气”、玻璃窗出现小水珠。 11.凝华:雪、霜、玻璃窗出现冰花。 12.升华: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变干、碘的升华、干冰升华。 13.电冰箱内部(蒸发器)是汽化,外部(冷凝器)是液化。 14.航天:燃料:将氢液化减小体积,热值高;整流罩:光滑减小摩擦,发生熔化和汽化。 1.长度单位:米(m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长度单位关系: 10 10 10 kmmdmcmmmμmnm 2.测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常用的有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3.刻度尺测长度方法: 测量前:(1)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 (2)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时:(1)放。刻度尺与被测物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物一端对齐。 (2)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 (3)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4.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误差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不够准确;测量方法不够完善;观察不够细致。 减小误差的方法: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间接测量长度方法:(1)累计法;(2)化曲为直法;(3)配合法。 6.面积单位:、。 面积单位关系: 7.体积单位:、、升(L)、毫升(mL)。测量液体体积工具:量筒。 关系: (L)(mL) 4.质量单位:吨(t)、千克(kg)、克(g)、毫克(mg)。1t=、1mg=、1 g=。 测质量的工具:天平(实验室);磅秤、台秤、杆秤和电子秤。 天平测质量方法:(1)使用前调节天平水平平衡。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侧零位,调节横梁平衡螺母,是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上。(2)测量时:把待测物放在天平的左盘,估计被测物的质量,用镊子夹取适当的砝码到右盘,必要时移动游码使天平恢复平衡。右盘中砝码的质量数加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就是待测物的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无关。 5.密度单位:千克/米3(kg/、克/厘米3(g/)。1 g/= 把某中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是物质固有的一种特性。 公式:变形公式:m=v 、v=。 水的密度:,表示每的水的质量是。 6.测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方法; 7.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 8.新材料及应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 2.运动的描述

(完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蒸发的致冷作用)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8、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9、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0、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11、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 五、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版)

呵呵~免费版啊,和原来的一样...... 1.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 每一等分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关系:T=t+273k ,1 k=1℃。 2.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量前(1)观察量称,以便选择合适温度计;(2)观察分度值, 以便准确读数。测量时(1)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2)示数稳定后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对象;(4)视线与温度计标尺垂直。 4 5. 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海波、奈、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 6.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 9 ( 说明: (1) 晶体熔化(凝固)特点: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继续吸(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 】 10. 液化:雨、 雾、露、“白 气”、玻璃窗出现小水珠。

11.凝华:雪、霜、玻璃窗出现冰花。 12.升华: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变干、碘的升华、干冰升华。 13.电冰箱内部(蒸发器)是汽化,外部(冷凝器)是液化。 14.航天:燃料:将氢液化减小体积,热值高;整流罩:光滑减小摩擦,发生熔化和汽化。\ 1.长度单位: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长度单位关系: 10 10 10 km m dm cm mm μm nm ~ 2.测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常用的有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3.刻度尺测长度方法: 测量前:(1)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 (2)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时:(1)放。刻度尺与被测物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物一 端对齐。 (2)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 (3)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 4.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误差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不够准确;测量方法不够完善;观察不够细致。 减小误差的方法: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间接测量长度方法:(1)累计法;(2)化曲为直法;(3)配合法。 6.面积单位:、。 面积单位关系: 》 7.体积单位:、、升(L)、毫升(mL)。测量液体体积工具:量筒。 关系: (L)(mL) 4.质量单位:吨(t)、千克(kg)、克(g)、毫克(mg)。1t=、1mg=、1 g=。 测质量的工具:天平(实验室);磅秤、台秤、杆秤和电子秤。 )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30 分) 1.实验室里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最大量度 和最小刻度,只能一次并能较准确测出质量为100 g 密度为0.8×103 kg/m3的酒精,应选用的量筒是( ) A.500 mL ,10 mL B.100 mL ,2 mL C.250 mL ,5 mLD.50 mL ,2 mL 2.如图2-15,在测物体长度时,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3.木铅笔是同学们天天用到的工具。你判断一下,小宇对木铅笔的下列估测哪个有误,请你把它找出来( ) A .铅笔的质量约为5kg B .铅笔的长度约为 20cm C .铅笔的截面积约为0.5cm D .铅笔芯的直径约为 1 mm 4.医院里有一只氧气瓶,它的容积是10 dm3,里面装有密度为2.5 kg/m3的氧气,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5 g 氧气,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A.1 kg/m3 (13) C.2.2 kg/m3 5.有一个铝球,其质量为5 kg ,体积为3 dm3,密度为ρ铝=2.7 ×103 kg/m3,则该铝球( ) A.一定是实心的一定是空心的 C.可能是实心的 可能是空心的 6.把一块金属浸没在盛满煤油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了一定质量的煤油.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子中,则溢出的水的体积和质量( ) A.体积变大,质量不变体积不变,质量变大 C.体积和质量都不变 体积和质量都变大 7.在铸造某些金属铸件时,事先用密度为ρ1的实心木料制成木模.现要制一个密度为ρ2、质量为12kg 的金属铸件,而木模的质量为1 kg.则木模与金属铸件的密度之比( ) A.1∶ ∶ ∶ ∶ 8.现有三个质量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物质,它们的实际体积之比为1∶2∶3,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A.1∶2∶ ∶2∶ ∶3∶ ∶3∶

【良心出品】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上下全册,略详)汇总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同时分子之间 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 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 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 分子的运动加剧,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 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 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 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 分子运动更加剧烈,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 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 1.01×105Pa 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 100度,把 0度到 100度之间分成 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 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 35~42℃,分度值为 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 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2017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1-3章)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北师大版2017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1-3章)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8、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0、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物态及其变化 1.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 每一等分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关系:T=t+273k ,1 k=1℃。 2.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量前(1)观察量称,以便选择合适温度计;(2)观察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测量时(1)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2)示数稳定后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对象;(4)视线与温度计标尺垂直。 4.温度计的分类: 分类 实验室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所装液体 煤油、水银 酒精 水银 量程 —20℃~110℃ —20℃~50℃ 35℃~42℃ 分度值 1℃ 0.1℃ 1℃ 构造特点 无缩口 无缩口 有一非常细的缩口 读数 不能离开被测物 不能离开被测物 可离开人体读数 使用注意 无 无 测量前要甩一甩 5.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海波、奈、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 6.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 7.物态变化: (1) 晶体熔化(凝固)特点: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继续吸(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 8. 液化:雨、雾、露、“白气”、玻璃窗出现小水珠。 9.凝华:雪、霜、玻璃窗出现冰花。 10.升华: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变干、碘的升华、干冰升华。 11.电冰箱内部(蒸发器)是汽化,外部(冷凝器)是液化。 12.航天:燃料:将氢液化减小体积,热值高;整流罩:光滑减小摩擦,发生熔化和汽化。 13.单元测试 异同点 蒸发 沸腾 不 同 点 发生条件 任何温度下 一定温度(沸点)下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影响因素 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 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 热,温度保持不变 温度变化 自身温度降低 自身温度不变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凝华(放热) 液化(放热) 凝固(放热) 汽化(吸热) 升华(吸热) 熔化(吸热) 固体 液体 气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