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真题

环境资源真题
环境资源真题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1.在环境科学里,把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

2..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的研究报告是.《我们共同的未来》

3.我国宪法规定自然资源和某些重要的环境要素属于全民所有

4.一般来说,各国将环境保护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是在20世纪70年代

5.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管理制度是.许可证制度

6.在我国,取得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主要方式是法定取得

7.在一定环境中,污染物对人体或生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的最大剂量或者对人体和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最小剂量,称为环境基准

8.违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其污染物排放浓度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并由环保部门处以罚款

9.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

10.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其批准单位应当是当地公安部门

11..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是否可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所作的规定是禁止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12.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80%以上

13..我国现行《水法》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生活用水的需要

14.我国《森林法》规定,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15.根据我国《矿产资源法》规定,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主体是国务院

16.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

17..第一个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N)

18.197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建立一个新的专门专门环境事务的机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1969年的《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规定,油污所造成的民事责任应当由船舶所有人承担

19..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对象的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海洋矿藏自然保护区人文遗迹

20..环境与资源管理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 ABCD )

A.综合性原则

B.区域性原则

C.协调性原则

D.预测性原则

E.技术性原则

21.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包括( ABCDE )

A.内水、领海

B.毗连区

C.大陆架

D.专属经济区

E.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

22.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所规定的固体废物管理“三化原则”是( ABD )

A.无害化

B.减量化

C.工业化

D.资源化

E.回收化

23.土地违法犯罪的罪名包括( ABE )

A.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B.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

C.非法变更土地用途罪

D.非法出租土地罪

E.非法占用耕地罪

24.为规范渔业养殖,防止不合理捕捞活动对渔业资源造成破坏,我国《渔业法》规

定了下列管理措施(ABCDE)

A.实行渔业限制制度

B.实行渔业养殖使用证制度

C.鼓励和扶持外海和远洋捕捞

D.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

E.限定捕捞场所、时

间、方法和工具

25.各国负有不损害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环境的责任是国际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

则,“管辖范围以外地区”主要是指( ABCDE )

A.公海及其海底

B.南极

C.大气空间

D.外层空间

E.月球

全国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9分)

1.“按自然法则处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关系,就可使自然资源永续

利用”这一观点最早出现在我国( A )

A.先秦思想家荀况的《王制》

B.秦朝的《田律》

C.《唐律》

D.西周的《伐

崇令》

2.环境权理论是由哪个国家的环境法教授提出的。( B )

A.日本

B.美国

C.法国

D.中国

3.排污单位应根据当地环保部门的缴费通知单,在几天内向指定银行缴付排污费

( A )

A.20

B.30

C.60

D.90

4.珍稀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属于( B )

A.资源开发许可证

B.资源利用许可证

C.资源进出口许可证

D.养殖使用

5.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在追究环境损害引起的民事责任时,只需具备什么要件,即可

追究民事责任( C )

A.故意

B.过失

C.实施了危害行为并造成危害结果

D.违法行为

6.负责灯塔的主管部门在执行职务时,因疏忽造成海洋污染损害的,由谁承担责

任( B )

A.船舶所有者

B.该主管部门

C.两者共同承担

D.不存在责任的承担

7.某工厂超标排污致使下游的河水变色,幸发现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未产生重

大后果。对该工厂的环境违法行为应追究( A )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

8.某村办皮革厂的职工历来有节俭的传统,常常将厂里的边角料皮革带回家做燃

料,废物利用,致使村里经常弥漫着一种怪味。该行为违反了( B )

A.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B.大气污染防治法

C.水污染防治法

D.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防治法

9.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谁可以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划定本

行政区域内各类噪声环境质量标准的适用区域( D)

A.国务院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C.国务院或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D.县级

以上人民政府

10.依《草原法》规定,哪些开发利用活动是被禁止的( C )

A.在草原上割灌木、挖药材、挖野生植物、刮碱土等

B.采集草原上的珍稀野

生植物

C.在半荒漠草原挖灌木

D.在草原上拉肥土

11.对保护海洋环境的责任作出最全面规定的是( D )

A.《日内瓦海洋法公约》

B.《伦敦倾倒公约》

C.《马波尔公约》

D.《联合

国海洋法公约》

12.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依法赔偿损失;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盗伐株数多

少倍的树木?( B )

A.5倍

B.10倍

C.15倍

D.20倍

1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什么文件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

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B )

A.环境影响报告书重大影响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影响很小

D.环境现状评价书

14.环境方法标准的作用是什么?( B )

A.确定环境标准是否合法有效的根据

B.是确定环境监测数据以及环境纠纷中有关各方出示的证据是否合法有效的根

C.是标定环境监测仪器和检验环境保护设备性能的法定依据

D.是认定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根据

15.根据我国《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名录》,把我国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为

( B )

A.珍稀种,濒危种,稀有种

B.濒危种,稀有种,渐危种

C.珍稀种,稀有种,普遍种

D.濒危种,渐危种,普遍种

16.谁是对船舶污染实施监督管理的机关?( B )

A.各级政府的环保部门

B.各级交通部门的行政机关C各级人民政府的水利管理

部门 D各地卫生行政部门

17.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行政复议不服的,诉讼时效为( A )

A.15天

B.30天

C.2个月

D.3个月

18.《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和《赔偿公约》适用于什么所产生的油污

( C )

A.客轮

B.货轮

C.油轮

D.一切船舶

19.谁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

准?( B )

A.国务院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各级人民政府的

环保部门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我国对污染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ABCDE )

A.实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B.征收排污费制度

C.限期治理制度

D.水污染

事故 E.对水污染物排放企业实行现场检查

2.开采矿产资源,必须缴纳( AC )

A.资源税

B.所得税

C.资源补偿费

D.资源利用费

E.资源开发费

3.我国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的分类主要有( ABCE )

A.土地利用规划法

B.环境利用防治法自然保护法

C.自然保护法

D.环境标准法

E.环境管理保护法

4.目前我国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形式是( AB )

A.征收自然资源税

B.征收自然资源费

C.出售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特

许权

D.向收益者收费

E.征收自然资源税和征收自然资源费

5.在下列环境纠纷中,当事人有仲裁协议的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

( ABCDE )

A.船舶污染

B.海上石油开发勘探

C.涉外经济贸易

D.涉外运输

E.其他海事纠纷

6.从我国大气环境的现状分析,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为( BC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烟尘

D.氮氧化物

E.

7.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将固体废物分为( BCD )

A.可降解废物

B.工业固体废物

C.城市生活垃圾

D.危险废物

E.不可降解废物

8.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有( AE ) 9.

A.树种和森林类型繁多

B.可再生性

C.生长的周期性

D.易受人类开发利用的影响

E.森木覆盖率低

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树种和森林类型繁多;林产独特丰富;森林覆盖率低,人均占有林地和木材蓄积量少;森林分布不均匀,不利于发挥其环境效能;林种结构不够合理;森林生长率低,生产量小

9.下列社会组织中哪些属于国际环境法的主体( ABCD )

A.国家

B.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C.欧洲联盟(EU)D根据环境条约建立的国际组织E非营利性的环保组织

国际环境法的主体

国际法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加国际关系,直接在国际法上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并具有独立进行国际求偿能力者。

国家是国际法最基本的主体,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是派生和有限的主体。

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和非政府行为者(特别是非政府组织(NGOs))在国际环境立法和执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文件都有旨在扩大国际环境法主体的倾向。

在国际环境法领域中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主要有三类:

(1)联合国系统的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和其专门机构,例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2)联合国系统以外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例如:欧洲联盟(EU);

(3)根据环境条约或其他条约建立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例如:根据《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建立的缔约方大会(COP)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等。

这些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作用有五个方面:

(1)为各国在环境事务方面磋商和合作提供协商的场所;

(2)收集和发布环境信息,为国家间的环境合作提供信息服务;

(3)以召开国际会议或通过决议、宣言等方式推动和促进国际环境法原则和规则的发展;

(4)在保证实施和执行国际环境法和环境标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5)为解决环境争端提供相对独立和中立的争端解决机制和场所。

非政府的行为者,主要是指非政府组织,包括科学界、非营利性的环保组织、私营工商界、法律社团、学术界和公众。

全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1.在生态系统中,低位营养级的生物所提供的能量,上一位营养级生物通常只能利用其 ( B )

A.1/20

B.1/10

C.1/5

D.1/2

2.“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出自( C )

A.荀况的《王制》

B.秦朝的《田律》

C.西周的《伐崇令》

D.《韩非子内储说上》

3.在国际环境法历史上,第一个因跨国界污染引起环境责任的案例是( B )

A.太平洋海豹仲裁案

B.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

C.核试验案

D.加拿大金枪

鱼案

4.下列各项中,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时不必考虑的因素是( B )

A.环境基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经济上的合理性

D.技术上的可行性

5.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研究报告是( A )

A.《我们共同的未来》

B.《内罗毕宣言》

C.《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D.《人类环境行动计划》

6.具有正反两方面刺激作用的经济刺激制度是( A )

A.税收

B.财政援助

C.低息贷款

D.征收排污费和自然资源补偿费

7.下列选项中,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 B )

A.天然气

B.淡水

C.太阳能

D.铂

8.有关防治环境污染特别是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法律规定,其生态学依据主要是( D )

A.“物物相关”律

B.“负载有额”律

C.“相生相克”律

D.“能流物复”律

⑴“物物相关”律:即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改变其中的一个事物,必然会对其他事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它要求人们在开发利用环境时应当注意调查研究和统筹规划。

⑵“相生相克”律:即在生态系统中,每一生物种都占据一定的位置,具有特定的作用,它们相互依赖、彼此制约、协同进化。

物种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以及动植物检疫等法律。

⑶“能流物复”律:即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在不断地流动,物质在不停地循环。

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有关于发展生态农业以及鼓励建立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活、生产方式的规定。

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有关于防止环境污染,尤其是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规定。

⑷“负载定额”律:即任何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大致的负载(承受)能力上限,包括一定的生物生产能力、吸收消化污染物的能力、忍受一定程度的外部冲击的能力。

⑸“时空有宜”律:即一个地方都有其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有条件组合,构成独特的区域生态系统。

环境管理中的区域性原则,即往往实行地方法规优先原则。

9.在我国,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 A )

A.农民集体所有

B.全民所有

C.农民个人所有

D.无主土地

10.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的行为

( B )

A.实行审批制度

B.予以禁止

C.征收一定的费用

D.进行监视

11.在我国环境立法中“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这种表述源于( A )

A.1978年《宪法》

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

C.1982年《宪法》

D.1989年《环境保护法》

12.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对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等防护林( C )

A.可以进行皆伐

B.只准进行择伐

C.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

D.禁止任何性质的采伐

13.《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被淘汰的设备( D )

A.转让给他人使用的,不得收费

B.转让给他人使用的,应当防止产生污染

C.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D.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14.下列有关草原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B )

A.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B.全民所有制单位之间、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以及全民所有制单位与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C.全民所有制单位之间、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以及全民所有制单位与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的争议,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D.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15.《海洋倾废管理条例》规定,倾倒未列入附件一和附件二的低毒或者无毒的废弃物,应当事先获得( C )

A.紧急许可证

B.特别许可证

C.普通许可证

D.临时许可证

16.我国就主要水系的水污染防治制定的第一个专门行政法规是( B )

A.《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件》

B.《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C.《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D.《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17.我国渔业生产的基本方针是( D )

A.以捕捞为主

B.以加工为主

C.以养殖为主

D.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

18.《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对船舶污染实施监督管理的机关是( D )

A.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

B.各级人民政府的水利管理部门

C.各级人民政府的市政管理部门

D.各级交通部门和航政机关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9.以下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目的二元论”的说法正确的有( BC )

A.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尚未明确规定“目的二元论”

B.“二元”是指保护人群健康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C.其前提是认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

D.“目的二元论”有利于企业采取防治污染的措施

E.它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直接目的

两种目的(目的二元论)概括和比较分析世界各国环境法关于目的性的规定,可以从理论上把环境法的目的分为两种:

一是基础的直接的目标,即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保护和改善环境;

二是最终的发展目标,包括保护人群健康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

20.我国目前征收的自然资源费包括( ACDE )

A.开发使用费

B.污水处理费

C.资源补偿费

D.保护管理费

E.惩罚性收费

(1)我国自然资源税,在立法上称为“资源税”,而且其范围界定较窄,主要指的是矿产资源税。

(2)自然资源税四种形式:从广义上说: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林特产品税、水产品税也属于自然资源税。

21.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 ACDE )

A.油类

B.含热废水限制性规定

C.工业废渣

D.城市垃圾

E.放射性固体废弃物

22.下列选项中,属于有毒有害物质的是( ABDE )

A.农药

B.放射性物质

C.含热废水

D.电磁波辐射

E.有机汞

23.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主要措施有

( BCDE )

A.禁止围湖造田

B.保护和改善植被

C.限制坡地垦荒

D.加强林业管理

E.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关于水地流失预防措施规定:⑴保护和改善植被;⑵限制坡地垦荒;⑶加强林业管理⑷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24.以下各项中,属于陆地生物资源养护国际公约的有( ABCDE )

A.《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公约》

B.《世界遗产公约》

C.《生物多样性公约》

D.《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养护公约》

E.《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全国200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9分)

1.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有( D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有机体

生态系统:指自然界里由生物群体和一定的空间环境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系。

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生命物质四部分组成。

2.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具有代表性的政策转变的标志是由谁提出的建议:“防重于治”?( D )

A.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里约宣言》

B.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21世纪议程》

C.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D.经济与发展组织(OECD)第二次环境部长会议纪要

具有代表性的政策转变的标志是1979年经济与发展组织(OECD)第二次环境部长会议纪要提出的建议:各国环境政策的核心应该是“防重于治”。得到了工业发达国家的普遍赞同。

3.“三同时”制度首创于( A )中国首创

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英国

4.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个人连续几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终止承包合同?( B )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5.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责任的主体具有怎样的特点?( D )

A.针对性

B.单一性

C.广泛性

D.特定性

6.某排污工厂附近的农户,故意引用未经处理的污水灌溉,造成了农田减产,于是,该农户向工厂索赔。对此,由谁承担责任?( A )

A.该农户

B.排污单位

C.该农户和排污工厂

D.该农户和排污单位均无责任

7.在环境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原则为( B )

A.谁主张谁举证

B.举证责任倒置

C.共同举证

D.一般的诉讼举证规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2)第74条规定:在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中,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责举证。

8.由于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不断增大,我国出现了大范围的( A )

A.酸雨

B.沙尘暴

C.煤烟一机动车尾气混合型污染

D.“温室效应”

9.夜间突发的噪声,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 A )

A.15dB

B.20dB

C.25dB

D.30dB

10.征用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的,由谁批准?( A )

A.国务院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县级以上土管部门

11.臭氧层的保护,第一个认识到有必要在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实际危害之前采取预防性的措施的公约( B )

A.《人类环境宣言》

B.《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

C.《关于削减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D.《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2.使用供水工程的单位和个人应缴纳什么费用?( B )

A.水资源费

B.水费

C.水开发建设基金

D.取水费

13.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应在建设项目的哪一阶段报批( A )

A.可行性研究阶段

B.设计阶段

C.施工阶段

D.竣工投产阶段

14.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作用是什么?( B )

A.确定环境是否被污染的依据

B.确定应否让排污者承担相应法律义务和责任的根据

C.确定某环境标准是否合法有效的根据

D.确定环境监测数据以及环境纠纷中有关各方出示的证据是否合法有效的根据

15.民用核设施选址、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应当贯彻的方针是( B )

A.效益第一

B.安全第一

C.质量第一

D.效率第一

16.海洋特别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的确定必须经谁批准?( A )

A.国务院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国务院环保主管部门

17.在我国领域内不适用《水污染防治法》的是( D )

A.江河、湖泊

B.运河

C.水库

D.海洋

18.在我国,矿产资源实行的是( A )

A.国家所有权

B.集体所有权

C.国有和集体所有并存

D.国有、集体、个人所有并存

19.对于水污染源管理要加强“防”和“治”。“防”是通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体现,而“治”是通过什么来体现?( B )

A.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

B.水污染源管理制度

C.城市污水处理制度

D.建立生活饮用水地表水保护区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20.渔业资源具有:( ABCD )

A.流动性

B.洄游性

C.隐蔽性

D.集群性

E.有限性

所谓渔业资源(水产资源),是指水域中可以作为渔业生产经营的对象以及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水生生物的总称。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具有很大的流动性、洄游性、隐蔽性、集群性。

21.哪些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ABE )

A.用材林及其林地使用权

B.经济林的采伐迹地的林地使用权

C.防护林及其林地使用权

D.母树林及其林地使用权

E.薪炭林及其林地使用权

22.我国现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构成是:( ABCDE )

A.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

B.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C.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D.环境标准

E.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23.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取得通常有:( ABCD )

A.确认取得

B.授予取得

C.转让取得

D.开发利用取得

E.强制取得

24.环境污染导致的死亡引起的财产赔偿包括:( ACD )

A.死者死亡前医疗或抢救费用

B.误工费

C.丧葬费

D.死者生前由他扶养人的生活费用

E.其他费用

②人身损害引起的财产赔偿

主要有三种情况:健康损害;人身伤残;死亡。

健康损害和人身伤残引起的财产赔偿,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应该包括: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工资收入或其他劳动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

死亡者引起的财产赔偿应包括:死者死亡前医疗或抢救的医疗费用、丧葬费和死者生前由他抚养人的生活费用等。

25.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可将大气污染分为:( CDE )

A.高空污染

B.全球污染

C.煤烟型污染

D.石油型污染

E.特殊型污染

按照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可将大气污染分为: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特殊型污染。

按照大气污染的范围,可分为:低空污染、高空污染、全球污染。

26.《水污染防治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 ABC )

A.江河

B.湖泊

C.水库

D.内海

E.领海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海洋污染防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27.开发利用水资源应遵循的原则有:( ABCE )

A.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原则

B.利益兼顾与兴利除害相结合的原则

C.节约用水的原则

D.生活用水优先原则

E.因地制宜原则

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遵循的原则:⑴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原则。⑵利益兼顾与兴利除害相结合的原则。

⑶生活用水优先原则。⑷因地制宜原则。

28.哪些林木的所有权归个人所有?( ABC )

A.农村居民在房前屋后、自留地、自留山种植的林木

B.城镇居民和职工在自有房屋的庭院内种植的林木

C.个人承包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承包后种植的林木(承包合同未另有约定的)

D.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在单位院内种植的林木

E.集体承包国有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承包后种植的林木(承包合同未另有约定的)

《森林法》第二十七条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营造的林木,由营造单位经营并按照国家规定支配林木收益。

集体所有制单位营造的林木,归该单位所有。

农村居民在房前屋后、自留地、自留山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城镇居民和职工在自有房屋的庭院内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

集体或者个人承包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承包后种植的林木归承包的集体或者个人所有;承包合同另有规定的,按照承包合同的规定执行。森林或林木的所有权权利人:

国有宜林荒山由国有单位造林,或由国家提供资金单位或个人承包造林的,其林木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有宜林荒山由单位或个人自筹资金承包造林的,其林木所有权归承包者所有;以合作、合资等形式造林的,按合同约定执行;

国有宜林荒山由单位或个人租赁、购买使用权造林的,其林木所有权归租赁、购买者所有。

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由集体经济组织营造或由集体经济组织提供资金单位和个

人承包造林的,其林木所有权归集体所有;

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由单位和个人自筹资金承包造林的,其林木所有权归承包者所有;以合作、合资等形式造林的,按合同约定执行;

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由单位和个人租赁、购买使用权造林的,其林木所有权归租赁、购买者所有。

村民在自留山造林的,其林木所有权归村民所有。

已划给村民造林的自留山,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决定的期限内未造林,由集体组织营造的,其林木所有权归集体所有。

通过合法途经,比如投标、或者他人转让,获得的林木,其林木所有权归中标者所有。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可持续发展原则的首要要求是【C 】

A.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B.协调社会经济发展

C.满足人民基本需要

D.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解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对这一概念可以解释为:

①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其目的是为了增进人类的福利,改变人类的生活质量;

②要实现发展以满足需要,同时又应当为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而限制某些行为,不至于因为当代人类的发展危害满足后代人类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基础;

③应当把经济发展和生态的可持续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2.排污者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D 】

A.仍应缴纳排污费

B.仍应缴纳超标排污费

C.减半缴纳排污费

D.不再缴纳排污费

【解析】《水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城市污水应当集中处理,并作了如下规定:

①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必须把保护城市水源和防治城市水污染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建设和完善城市排水管网,有计划的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加强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治理。

②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按照国家规定向排污者提供污水处理有偿服务,收取污水处理费用,以保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的,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不再缴纳排污费。

③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收费、管理以及使用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3.在我国,有权颁布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是【A 】

A.省级人民政府

B.省会城市人民政府

C.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解析】本题考查地方政府环境标准的制定权:①对于环境质量标准,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报国家环保总局备案;②对于污染物排放标准,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对国家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向已有地方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标准;③对于环保基础标准和环保方法标准,地方无权制定,只能由国家制定。全国统一执行国家级标准。

4.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的环保部门对当事人之间就固体废物污染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纠纷作出的处理,在性质上属于行政【B】(常考题)A.命令 B.调解 C.仲裁 D.裁决

【解析】环保部门对当事人之间就环境污染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纠纷作出的处理,在性质上属于行政调解,不是行政裁决。对此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有明确规定。

因环境污染引起的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不能以作出决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论述题 1、资源环境信息系统概念、发展历程、特点、 概念:是指资源环境信息的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管理、信息传播以及辅助管理的决策系统。 涉及到的信息技术有:数据(仓)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3S技术(GIS、RS、GPS)、图像处理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等。 资源环境信息系统是面向资源和环境应用领域的信息技术系统。 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遥感技术开始出现,资源环境信息技术开始形成。 70年代,地理信息系统概念提出,加拿大建设世界上第一套CGIS系统。 80年代,全球定位系统投入使用,资源环境信息技术形成一个独立的技术体系,信息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 90年代,资源环境信息与信息技术产业化。美国就业人口中52%从事直接信息产业。 1998年美国提出“数字地球”概念,世界各国响应,数字农业(精确农业)、数字国土……等概念纷纷提出,国家级信息工程纷纷上马。 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建成了水质档案系统; 保加利亚开发的农业综合管理系统(Integrated Computerized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简称ICAMS)系统从80年代初开始运行; 198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资源信息数据库 1989年美国土壤保持局运用土壤信息系统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控制土壤污染; 1994年我国完成第一个省级环境信息系统; 全球性环境信息系统:国际环境资源查询系统、全球环境监测系统、全球资源信息数据库等。特点:综合性、基础性、广泛性。 2、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特点、应用模式概念: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为手段,进行环境空间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存储和表达并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环境空间信息支持和管理决策依据的计算机系统。 特点:多技术集成特性、环境空间特性、动态变化特性、广泛实用特性、可视化特性 应用模式:作为环境科学研究工具的应用模式;作为环境管理的应用模式;作为公共服务的应用模式。 3、环境数据分类:环境监测数据、工业污染与防治数据、生活及其他污染与防治数据、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数据、环境管理数据。 4、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GIS的主要数据源,而其获得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环境监测体系。目前环境监测大体分为三个类型:①要素型:按不同的环境要素建立的监测网络;②管理型:按行政管理体系建立的监测网络,我国基本上属于这种类型;③混合型:上述两种网络的综合,如重点流域,长委、黄委。 5、环境GIS涉及的空间信息的分类 环境GIS涉及的空间信息主要有三大类:污染源空间信息、环境质量空间信息和自然生态空间信息。对这些空间信息进行查询和处理是环境GIS应用的最基本的功能。 ①环境质量空间信息:环境质量测点发布信息查询与处理、水质监测信息查询与处理、空气质量监测信息查询与处理、区域噪声监测信息查询与处理、历年环境质量数据变化趋势分析与制图;②污染源空间信息:点状污染源基本信息查询与处理、线状污染源基本信息查询与处理、面状污染源基本信息查询与处理、污染源背景基本信息查询与处理、废水、气、渣排放信息查询与处理、污染源能源消耗信息查询与处理、工业用水量信息查询与处理、污染源数据变化趋势分析与制图③自然生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 大学生职业生涯 规划书……………………………………………………………OCCUPATIONAL PLANNING …………………………………………………………… 学院:XXXX-XX XX XXXX-XX 姓名:XXXX-XX XX XXXX-XX 学号:XXXX-XX XX XXXX-XX 班级:XXXX-XX XX XXXX-XX 指导老师:XXXX-XX XX 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目录 目录 (2) 前言 (3) 一、形式分析 (3) 1.1国内形势 (3) 1.2国际形势 (4) 二、职业发展与人生规划 (4) 2.1生涯与职业生涯 (4) 2.2人的生涯发展 (5) 2.3生涯规划的意义 (6) 2.4职业发展与人生成功 (7) 三、自我认识 (8) 3.1自我评估 (8) 3.2专业评估 (9) 四、职业定位 (9) 4.1环境评估 (9) 4.2职业评估 (11) 五、个人规划 (12) 5.1确定目标 (12) 5.2实施方案 (12) 六、评估反馈 (16)

前言 ××职业生涯是海,没有规划的××人生,好比在大海中航行没有指南针,××职业规划尤其对于学××的大学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是决定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在××职业生涯中是低头走路还是抬头走路的问题。 ××理论和××经验犹如人的两条腿,一个都不能少。当有人对你说“××经验重要”,那是对××的狭隘理解,因为中国有太多的××凭经验在做,一辈子也只是读懂了××的一部分。当有人对你说“××理论重要”,那也是对××的狭隘理解,因为中国同样存在很多××理论专家,但大多数没有转化成生产力,一辈子也只在探讨××的是是非非。 一个好××一生中必须学好××、管理、营销五方面的知识才能做好××。把这五方面的知识用于××实践才是优秀的××。 一、形式分析 1.1国内形势 在我国现阶段,全国数百所高校中几乎每个学校都设有

地表水环境监测方案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 ——广州大学内水质监测一、监测目的 (1)对校园教学区,主要是实验楼区域的校园景观的用水及水样进行监测,了解学校实验楼区域的水质现状。 (2)学习水质监测的步骤,进一步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会制定水质监测方案并按步实施。 (3)进一步熟练常用的水质监测中的实验操作技术,掌握地表各种指标与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4)熟悉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的各项标准,并学会运用其来评价水质,提出改善校园水质的意见和建议。 二、基础资料的收集 本次监测选取了校园网主场至生化实验楼区域水域进行监测。根据相关的文档和网上搜寻的资料可知,该河段属于珠江水系广州段,水域的有关资料如下: 1.地形地貌 广州大学城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紧靠珠江两岸地,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三角洲平原与低山丘陵区的过渡地带。小岛总体地形是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是由花岗岩与变质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区,地形高差250m左右,坡度15°~35°。广州大学位于岛的西部,坐落于河流堆积组成的冲积平原,地势平缓,其中分布零星的残丘和苔地,

有着树枝状般的水系。 2.气象 广州大学城地处南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有着温暖多雨、光热充足、雨量充沛的特点。其年平均气温约为21.8℃,一年中7月、8月的温度最高,1月最低,绝对最高气温约38.7℃。平均年降雨量为1699.8毫米,集中在梅雨季、台风季两个季节,占全年的82.1%,在七、八、九月份常遭受六级以上的大风袭击或影响,台风最大风力在9级以上,并带来暴雨,破坏力极大,年评卷蒸发量160315,mm。 3.水文 广州大学城位于珠江、冻僵溪流的交汇区上,该区域河段属于不规则半日潮。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地表水体类别有:库唐、涌溪、干流河道,全区水域面积16011k㎡,占广州市区面积的10.8%。据黄埔潮汐站资料,珠江平均高潮水位为0.72m,平均低潮水位为-0.88m,涨潮最大潮差2.56m,落潮最大潮差3.00m。潮汐周期为半个月,即15天。每年的1~3月份平均潮位较低,6~9月份较高。各月均值之间差值一般只有0.2米左右,变化较小。 4.监测河段概况 经实地考察,此河段是珠江至校园图书馆中心湖之间的河段,全长约400m,平均宽约4.5m,平均水深1.5m,流经生化实验楼和工程实验楼,水质主要受到这两处污染源的影响。此河段是人工河段,包括河流的河床、两岸的植被、河流的流水量以及河流的污染等,都是有人

环境资源法 题库(选择题版)

第一章环境保护概述 1. 请问环境与资源两个概念的关系是:________ A:并列关系B:包含关系C:相交关系D:对立关系 2. 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对环境进行不同分类,下面哪一项不是根据组成自然环境的各种要素进行的分类:__________ A:大气环境B:水环境C:自然环境D:土壤环境 3. 由于自然界自身变化所导致的环境问题,我们称之为___________ A:第一环境问题B:第二环境问题C:第三环境问题D:次生环境问题 4. 以下哪项不属于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__________ A:全球化B:综合化C:高科技化D:伦理化 5. 第一次正式而系统地提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报告是:__________ A:《我们共同的未来》B:《零增长论》C:《21世纪议程》D:《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答案: 1~5:B C A D A 第二章环境资源法概述 6. 下面属于狭义的环境资源法的是:_________ A:《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B:《民法通则》C:《环境保护法》D:《水法》 7:以下哪个时期是我国环境资源法发展的黄金时期:___________ A:1949~1972 B:1973~1979 C:1979~1989 D:1989至今

8:以下哪个不属于环境资源法的适用范围:___________ A:适地B:适人C:适事D:适时E:适法 9:环境权的客体是:_________________ A:是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环境要素; B:是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 C:是环境资源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D:是国家,国家机关,法人,公民。 10:环境资源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不包括:___________ A:环境资源法的一般理论问题B: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C:污染防治法D:国际环境保护法E:环境经济法学 答案: 6~10:D C E A E 第三章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 11. 下列哪一项不是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__________ A. 污染者付费. 开发者保护. 利用者补偿 B.公众参与原则 C. 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原则 D.“三同时”原则 12. 法的规范根据其抽象程度不同,可分为三个层次。以下哪一项不是其中的层次? A. 基本原则 B. 原则 C. 规范 D. 规则 13. 以下对“预防为主”原则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 A. 环境问题具有难以预见性和不确定性是环境保护工作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因

十一五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doc

“十一五”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城市生物质垃圾厌氧消化关键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固体废物的产生量迅速增加,尤其是城市固体废物中大量存在的生物质垃圾,具有产生量大、易生物降解和高含水的特点,成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与此同时,城市生物质垃圾中蕴含着大量生物质能,其高含水特性又为这类垃圾的生物能量转化提供了有利条件,针对生物质垃圾的“高固体厌氧消化(High Solid Anaerobic Digestion)技术”成为世界环保科技的研究热点。目前我国用于处理生活垃圾的厌氧消化技术研究基础薄弱,为数不多的厌氧消化处理设施主要采用进口技术和设备,自主研发能力亟待提高。开发适合我国城市生物质垃圾特性的厌氧消化关键技术和设备,已成为我国城市固体废物处理领域的迫切要求。 此次发布的是本领域“城市生物质垃圾厌氧消化关键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申请指南。考虑到项目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任务落实只针对项目整体进行,课题设置原则上不超过2个,项目申请要求产学研联合,鼓励企业牵头申报。 二、指南内容 1.项目名称

城市生物质垃圾厌氧消化关键技术研究 2.项目总体目标 针对我国城市对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技术的重大需求,以城市集中源产生的餐厨和果蔬生物质垃圾为对象,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城市生物质垃圾特性的厌氧消化技术路线,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生物质垃圾预处理、高固体厌氧消化以及消化产物高值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与产品,并通过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城市生物质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成套技术与装备,形成与填埋、焚烧、堆肥等传统垃圾处理模式互补的技术格局,为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水平,建立完善的城市固体废物管理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3.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一、高固体厌氧消化关键工艺与装备研发及工程示范 研究目标 以城市集中源产生的餐厨和果蔬类生物质垃圾为主要对象,开发出2种以上适合我国生物质垃圾特性的高固体厌氧消化技术路线,在物料预处理、高效厌氧反应器等方面形成设备核心制造技术,并在行业骨干企业中形成规模化、系列化设备生产能力,同时针对开发的2种技术路线,建设2个处理能力50~100t/d的示范工程,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标准、关键设备制造设计规范及系统安全运行操作规程,为城市生物质垃圾高固体厌氧消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广州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断面设置 在该项目污水纳污河道A河设置5个监测断面,分别为该项目污水排口A与B河交叉处、排污口、排口下游1000米、排口下游2000米、排口与C河。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为:水温、pH、SS、石油类、总磷、COD、BOD5、DO、NH3-N、硫化物、TN,共11项。 3、采样时间、频率及分析方法 监测分析方法按《地表水及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 2002)中有关规定进行。 二、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 1、监测点设置 布设3个监测点,厂区范围内一个点,及厂区附近两个点。 2、监测项目 地下水监测项目为: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大肠菌群、铅、铬、镉、汞、砷,共13项。 监测分析方法按《地表水及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中有

关规定进行。 三、大气环境现状监测 1、监测点布设 拟建厂址上风向、下风向及保护目标区域布设4个测点,主要考虑评价区范围内的主要居民敏感点,在敏感点处要布点监测。 大气监测布点一览表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为NO2(小时值和日均值)、SO2(小时值和日均值)、PM10(日均值)、氨气、非甲烷总烃、臭气浓度、乙二醇、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三乙胺、甲苯、甲醇、二苯醚(小时值),同时记录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参数。

3、监测频率及时间 小时浓度每天四次;日均浓度按国家标准和导则要求采样七天; 4、监测方法 污染物分析方法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定方法进行。 四、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在场界四周布设4个监测点(厂界四周各一个),连续监测两天,昼夜各一次。测量方法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进行。 五、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布点:在场界内及周边共布设2个监测点; 监测因子:pH、铜、铅、锌、铬、镍、汞、镉、砷; 监测频率:采样一次。 六、底泥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布点:在排口位置布设1个监测点; 监测因子:pH、铜、铅、锌、铬、镍、汞、镉、砷; 监测频率:采样一次。

【2018-2019】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包括哪些专业-推荐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包括哪些专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包括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等6个专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各专业的一些介绍,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测量学、水力学与水泵、水处理微生物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就业方向: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专业就业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生态学、环境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及评价、环境管理与环境法、环境信息系统等。 就业方向:研究人员: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监测、评价、管理和规划等工作;环境工程师:从事环保产品的开发,或进行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教师:担任大中专学校相应专业的教师;公务员:在中央和地方、各工业部委的环境科学研究部门工作。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岗位如销售工程师、销售代表、软件测试工程师、销售经理、区域销售经理销售代表区域承包、项目经理、软件工程师、工程经理、测试工程师、生产经理、业务经理、区域销售经理等。

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现状及其分析

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现状及其分析 资源的浪费与枯竭,环境的破化和恶化,使得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困惑。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资源环境问题,寻求更好的破解资源环境难题的途径,就必须首先认识资源环境问题。 我国能源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占有量少。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近几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对煤电油运和重要资源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些重要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大幅度上升,我国重要能源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进一步加剧。今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能源资源需求总量还会增加,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将长期存在。节约能源资源,大力促进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是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以煤为主,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均占其排放总量的80-90%。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呈加剧之势,水土流失量大面广,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减轻能源资源消费增长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巨大压力,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创造了条件,但面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节约能源资源,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使企业生产过

程和产品的原料成分、能效、回收、废弃和处置等都能够符合环境标准,关系到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外贸可持续发展。 过去20年间,中国因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造成的损失占GDP的7~20%。2005年,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冲突达5.1万起;2007年,40%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60%的大型湖泊因矿物质和有机物污染而出现富营养化;在监测的197条河流中,半数受到硝酸氨、过锰酸盐和石油的严重污染;在监测的287个大中城市中,只有的空气质量达到环境保护部的标准上述环境污染是表面上的,是以城市或工业地区密集人群为中心生态危机的。实际上,那些“远在深山”的生态退化更加危险。环境污染了,国土还在,还有修复的可能。但一些致命的生态破坏则很难修复,如消失的物种不能“死而复生”,损失的土壤不能回到原位,干涸的湿地难以再现生机等等。中国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 (1)生态系统全面退化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度。然而不幸的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之中。青藏高原草地生产力由上世纪60年代的300公斤/亩下降到100公斤/亩以下;地下鼠量由过去的8~10增至30只/公顷;土地裸露率由不到10%增加到30%以上。全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红树林由历史上最大面积25万公顷,下降到目前不足1.5万公顷。 (2)水土流失急剧 中国水蚀、风蚀和冻融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黄河流域年入河泥沙16亿吨;长江流域每年土壤流失量24亿吨。随土壤流失的还有各种营养元素,仅黄河流域每年流失

(环境管理)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技术系统研究

附件: 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技术系统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重大项目第一批课题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近年来我国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对生态环境、人民健康及社会安全产生严重影响。从我国当前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实际状况出发,结合国际环境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技术系统,是提升我国环境保护技术水平,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迫切要求。为此,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启动了“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技术系统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重大项目。 该重大项目分共性技术类和示范应用类2类课题,共性技术类课题将研发应对典型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关键技术并为示范应用类课题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应用示范类课题将分别选择重要区域、重点行业和环境敏感目标,进行针对性技术开发和系统集成,并为共性技术类课题提供研发与应用平台。示范区包括城市、工业园区、饮用水水源地、地区性重大活动场所等类型,目前本项目已启动“特大城市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技术综合示范”、“典型沿江化工区环境污染事故防范与应急示范”等应用示范类课题。

此次发布的是本重大项目的8个共性技术类课题指南。评审过程将以课题为单元分别进行,择优确定各课题的承担单位。为保证项目总体目标的顺利完成,共性技术类课题承担单位在完成课题各项研究任务的同时,须配合好示范应用类课题有关工作的开展。 二、指南内容 课题1.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风险源识别与监控技术 研究目标: 基于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主要类型,开发多类型环境风险源识别及风险分区技术,建立环境风险源动态管理与监控系统,并在本重大项目选定的沿江开发区、特大城市等示范区进行应用示范,为我国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防范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研究内容: (1)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风险源识别技术 开发典型行业、区域和重要环境敏感目标的环境风险源分类与分级技术、环境风险源基础信息数据库构建技术。 (2)多尺度环境风险分区技术 开发典型区域环境风险定量分区技术,建立基于环境风险分区的区域功能优化调整决策支持系统。

资源环境领域

附件1 2018年宁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 围绕自治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提速发展的重点科技需求,支持我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通过自主研发、产学研协同攻关、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式,开展应用目标明确的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或示范推广项目,突破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技术瓶颈,预期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等方面能够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优先支持项目申报单位与国家大院大所、科技强省开展科技合作,鼓励面向区外聘请首席专家和骨干研发人员。 一、工业领域 1.装备制造领域 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柔性制造系统、大尺寸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仪器仪表、自动化成套煤矿机械、高速动车组配件、起重机械设备、新能源装备、高档轴承、精密铸件、高档电工电气、智能纺织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智能输送设备等关键装置、关键工艺技术及新产品研发。 2.新材料领域 稀有金属材料、铝镁等有色金属材料、光伏材料、新型高性能储能材料、核电等特种行业专用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炭基材

料、光伏材料、蓝宝石晶体材料、纤维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料、毛纺织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石墨烯、合金纤维等特种新型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3.能源化工领域 煤炭高效开采、发电和清洁综合利用工艺技术,煤化工、石油化工及其高端产品关键工艺、技术、装备研究及转化;煤化工产业副产品、衍生品综合利用技术研究;高性能催化剂、添加剂制备工艺研究;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新技术、新产品研究;抗氧化剂、芳胺类精细化工产品高效生产工艺研究;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研究。 4.信息技术领域 基础软件、嵌入式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电子商务软件、电子政务软件、企业管理软件、物联网应用软件、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无线通信、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服务业信息化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智能化系统管理平台的研究和应用,智慧城市及相关智能设备研发;工业设计创新服务技术,新型智能化信息技术产品研发等。 5.资源环境领域 “三废”治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先进节能减排和环保技术、节能减排产品与服务、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和储存技术,风电场检测预测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 二、农业农村领域

地表水水质监测的方案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 一.明确监测目的 (1)对校园内教学区、生活区、实验区、食堂商业区、校园景观的用水及水质进行监测,掌握校园水质情况。 (2)进一步熟练掌握水质监测中的各项实验操作技术,掌握地表水中各中指标与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3)学会应用环境质量标准评价校园环境,并提出改善校园水质的意见和建议。 二.基础资料的收集 广州大学图书馆至生化楼实验区域的水域进行监测,该河段属于珠江水系广州段,根据《广州市水文地质分析》,该水域的有关资料如下: 1.地形地貌 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北部边缘,是三角洲平原与低山丘陵区的过渡带,地形总的特征是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是由花岗岩与变质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区,海拔标高一般在300m 一下,地形高差250m左右,坡度15°~35°,水系呈树枝状,切割强烈。西部是由河流堆积组成的冲积平原,南部为微向南倾斜的珠江三角洲平原,标高5~7m,其中分布零星的残丘和苔地。 2.气象 广州市地处南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4℃~21.9℃,北部21.4℃,中部21.7℃,南部21.9℃。最热是7~8月,平均气温28.0℃~ 28.7℃,绝对最高气温是38.7℃。年平均降雨量172517mm,相对集中在4 ~9月的雨季,占全年的82.1%,兼受台风的袭扰,年平均蒸发量160315mm。 3.水文 珠江、东江和溪流河在本区交汇,经狮子洋入海,是区域地下水的最低排泄基准面。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地表水系发达,水网密布,分布有大中小河流34条。根据水资源航空遥感调查,地表水体类别有:库唐、涌溪、干流河道,全区水域面积16011Km2,占广州市区面积的10.8%。据黄埔潮汐站资料,珠江平均高潮水位位0.72m,平均低潮水位为-0.88m,涨潮最大朝差2.56m,落潮最大潮差3.00m。 4.监测河段概况 经实地考察,此河段是珠江至校园图书馆中心湖之间的河段,全长约400m,宽约4.5m,水深约1.5m,流经生化实验楼和工程实验楼,水质受到这两次污染源的影响。监测河段在学校的位置示意图如下:

试论我国资源环境科学可持续发展战略

试论我国资源环境科学可持续发展战略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根据我国在恢复经济发展阶段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从现在起至二十一世纪中叶是我国的三步走的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段时期内我国的总体经济目标是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为了完成这个经济发展目标,有关部门要协调好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处理好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的快速有序发展。而这种观念也是我国政府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精髓,关键是要协调和平衡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不以牺牲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为代价追求短期的发展结果,而是要从社会和自然的角度出发,寻求发展中的平衡和共生共荣。人类社会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同时也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这种情况下人类要结合实际情况,在保证不破坏资源和环境的平衡的情况下,寻求更加科学的发展道路。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面临着能源危机,我国也不例外,最突出的表现为我国的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储备量已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化工和矿物工业生产的需要,而作为人民日常生活最重要的水资源,也呈现出短缺的趋势。此外,由此引发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表现为自然灾害频发,土地质量下降等。这些现象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很大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我国由于各种环境问题所导致的经济损失,相当于总体国民经济的增长量的百分之八左右,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尤其是作为占我国工业生产比重较大的化石能源与矿产工业,其每年因资源问题导致的经济损失占我国经济产值的百分之十七,不难看出,解决了环境和能源问题,将很大程度上促进和提高经济的发展水平。 由此可见,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来看,我们要想搞好经济建设,就必须协调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要在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寻求更加科学可行的经济发展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并且能够利用自然环境来有效维护经济发展的成果,使我国经济发展走入更加理想的轨道,更快的实现我国的三期发展目标,在二十一世纪中叶跻身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之列。 我国有关专家和学者在资源与环境科学方面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基于我国自身的环境资源的特点和形势,全国的资源和环境科学的研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首先,研究队伍的专业性和丰富性。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源和环境科学研究的逐渐深入,我国已经逐渐形成了一支学科门类齐全、经验丰富的研究队伍和教学队伍。这其中不仅包括各大高校的专业领域的教师和研究人员,还包括各种中青年骨干,可谓是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有创新型人才。此外,我国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也相对完善和丰富,不仅包括包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绘、地

水资源监测要素

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标准 SZY 201-2012 水资源监测要素 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ter resources monitoring elements 2012-11发布 2012-11实施 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 发 布

SZY 201-2012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地表水水源地监测 (1) 3.1 监测对象 (1) 3.2 监测要素 (1) 3.3 监测要求 (2) 4 取用水监测 (3) 4.1 监测对象 (3) 4.2 监测要素 (3) 4.3 监测要求 (3) 5 地表水功能区监测 (4) 5.1 监测对象 (4) 5.2 监测要素 (4) 5.3 监测要求 (5) 6 行政区界断面监测 (5) 6.1 监测对象 (5) 6.2 监测要素 (5) 6.3 监测要求 (6) 7 地下水监测 (6) 7.1 监测对象 (6) 7.2 监测要素 (6) 7.3 监测要求 (7) 附录A (9) A.1 SL 219(《水环境监测规范》(2011年修编送审稿)) (9) A.2 GB/T 50138-2010(《水位观测标准》) (17) A.3 SL 365-2007(《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导则》) (20) A.4 GB 50179-1993(《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22) A.5 SL 183-2005(《地下水监测规范》) (23) I

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专业代码】 【内容简介】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地理科学基础和开阔的区域经济视野,较强的空间分析和综合信息处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具备从事资源环境评价、城乡规划管理,以及房地产市场分析能力的技能性人才。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态度、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本专业始终坚持严谨治学与科研项目带动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本专业既拥有在学术界享誉海内外的终身教授,又有大批活跃于学术研究及社会管理应用的骨干教师。以土地利用与房地产估价、区域经济与旅游规划为两个重点研究方向,学生在校期间有较多机会参与科研实践。本专业每年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毕业生考取或免试推荐为硕士研究生。许多毕业生发挥专业所特有的综合运筹能力的特长,已经走上省市县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的领导岗位。 【主干课程】地球科学概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遥感与图像处理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环境科学导论、城市规划原理、区域分析与规划、房地产评估、房地产开发与策划、旅游规划与设计、旅游经济学等。 【特色课程】 【实践环节】实验分析、规划设计、软件应用、专业调研、专业设计、毕业设计等。学生在学期间可以参与相关教授科研工作,从事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市场分析、旅游项目规划设计、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实践。 【修业年限】 【授予学位】 【就业方向】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获得较多训练,适合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国土、旅游、计划、规划、环保等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或进入房地产、旅游、规划设计等企业机构。每年有1/3左右的毕业生考取或免试进入硕士阶段学习或硕博连读。

资源与环境调查重点

资源与环境调查重点 1.土壤调查: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阐明其土壤类型、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肥力特征,据此提出改良利用该土地资源的依据、措施,此过程为土壤调查。 2.土壤制图: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用线划符号,通过制图综合,把测区土壤类型及分布状况缩绘成平面图,此过程为土壤制图。 3.工作底图:指绘制土壤图的基础图件,具体指地形图,航、卫片。 4.土壤草图:指在野外直接在工作底图上绘制的土壤图称土壤草图。 5.地形图: a在常规调查手段中,直接用作草图绘制且成图时作为转绘成图的基础图料; b在遥感调查中,地形图可作为解释、纠正、转绘的基础。 6.土壤剖面:形式上讲是指一个观察描述土壤的垂直切面,代表的是具三维空间的立体图谱。来源分:a自然剖面;b人工剖面 7.主要剖面(基本剖面、代表剖面):是为全面研究土壤形状、特点与成土条件和改良利用之间关系的剖面。要求能看到所有的发生层(ABC三层),平原最少挖1米,挖完后要对主要剖面进行详细描述、记载。标记⊕1 8.检查剖面(对照剖面、次要剖面):为检查主要剖面中观察到的土壤属性的稳定性和变异程度而设置的剖面。要求(AB层)主要发生层,2-4个,标记⊙1-1 9.定界剖面:为了确定土壤类型边界而设置的剖面(土种边界)。标记× 10.土层:是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有异必分。 11.土壤发生层:是经过成土过程形成的土层。用一定特殊特征归纳总结出。 12.诊断层:经过一定成土过程,在剖面上发育形成,能鉴定土壤类型特征标志的层次。 13.障碍层:对土壤利用和作物生长有特殊影响的土层。 14.土壤发生型:是土壤的发生发育类型,是发生学土壤层次生的组合形式,是划分土壤高级分类单元的标志。 15.土体构型:在土壤发生范围内,具有各种性质,形态的土层的相互结合状况,是具有质和量的指标,用以确定基本分类单元。 16.路线调查法:按一定路线,分组、定向、齐头并进的方法。 17.放射调查法:不同起点,按不同路线,同时完成区域调查的方法。 18.土壤组合制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土壤类型,由于比例尺的限制,每种土壤类型都不够上图面积,把这些无法单独构成图斑的类别组合到一起作为一个制图单元,勾绘出图,这种情况叫做土壤组合制图。 19.样块法:用其中任何一种代表图斑。 20.面积比法:选择最大面积的类型代表图斑。 2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的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利用的结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2.土地资源: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和一定的时间内,可以北人类利用的土地。 23.环境要素(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24.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的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25.环境调查:利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能够反映与组织有关的

略论我国环境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新版)

Enhance the initiative and predictability of work safety, take precautions, and comprehens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work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略论我国环境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及对策(新版)

略论我国环境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新 版) 导语: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文档可用作电子存档或实体印刷,使用时请详细阅读条款。 【摘要】我国一些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有时是以高消耗和环境的退化为代价的,在我国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必须建立起一整套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和机制,利用国家、市场、技术创新和公众相结合的力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资源经济机制可持续发展 近些年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步伐加快,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大量消耗物质资源和环境资源作为代价的,资源短缺和环境质量退化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日益呈现。能否保证具有良好的环境资源成为中国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中国环境现状及问题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好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增加日益严重,农村环境形势严峻,地方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关键问题,

环境问题引发的贸易争端日益上升,温室气体减排面临困难压力。 (一)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2006我国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588.8万吨。全国酸雨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我国占了16个。以2005年GDP总量计算,中国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失高达5470-12760亿元;在11个特大城市中每年因大气粉尘造成疾病而死亡的人数达50万,40万人患慢性支气管炎。 (二)水污染突出。2006年全国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量为537亿吨,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于中度污染,四类以下水质占60%以上。目前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污染,有7亿人在饮用大肠杆菌含量超标的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仅达42%。 (三)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呈持续增长势头。目前我国城市人均年产生的生活垃圾约440公斤。2002年全国660个建制市产生生产垃圾1.36亿吨,集中处理率为54%,200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1941万吨,其中有3000吨的危险废弃物未经任何处置排入环境。 (四)农村环境形势极端严峻。目前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土壤污染日趋严重,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平均每公顷施肥量400多公斤,高于发达国家认定的225公斤的安全上

资源环境科学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资源环境科学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学术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完成科研成果的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从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政策的连续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分类指导,体现特色,尊重差异,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二、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完成科研成果的基本要求 1、地理学(除人文地理学)、地质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前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作者,至少有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在SCI收录的二区以上刊物(含二区);或至少在国内外本学科CSCD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2篇,其中至少有1篇发表在SCI、EI收录刊物,国外EI收录的国际会议文章,论文公开发表或正式接受以论文获得DOI为准(下同)。 (2)作为主要作者,至少在CSCD收录学术刊物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1篇,并经导师同意,向研究生院提出学位论文匿名评审申请。匿名评审通过后,可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 2、人文地理学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前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满足1中所列的条件。 (2)作为主要作者,至少有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在SCI、SSCI、A&HCI收录期刊;或至少有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在权威刊物公开发表;或至少有3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在CSSCI收录期刊;或在权威出版社出版论著1部。 (3)作为主要作者,至少在CSSCI收录学术刊物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1篇,并经导师同意,向研究生院提出学位论文匿名评审申请。匿名评审通过后,可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 3、从事应用性研究的博士研究生,应满足下列要求之一: (1)以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排名第二获得发明专利1项。

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现状及进展

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现状及进展 发表时间:2016-12-28T14:29:16.3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29期作者:刘基华[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包括工业在内的很多产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南通化学环境监测站有限公司江苏省南通市 226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包括工业在内的很多产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虽然推动了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但是也给我国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其中地表水资源的状况正在逐日恶化。对地表水环境进行监测,可以为制定预防污染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制定水质监测标准。文章分析了环境检测中地表水监测的现状及进展,提出推进地表水监测发展的有 效策略。 关键词:地表水监测;现状;进展;对策 1.前言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工业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地表水的污染情况正在逐日加重,地表水环境质量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及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不对地表水的污染情况进行有效改善,必将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水平。在水资源管理中,水环境监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测水环境的污染物,评估其中的污染原因,以便为防止污染提供技术支持。由于我国目前的地表水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所以在这个背景下必须加大监测任务,完善监测技术,加强对地表水的监测力度,为保护水资源以及预防水污染提供有力保障。 2.地表水监测的内容及意义 不同时期的地表水监测内容也不同,每一个月的1号到10号是我国地表水监测的主要时间,不同的监测对象应该运用不同的监测方法。比如监测河流时,其pH值、COD、氨氮、汞含量、铅含量、石油类及水温等是监测河流的主要内容,而监测水库、湖泊时,要在监测河流内容的基础上再对水位、透明度、总磷及总氮等进行监测[1]。 地表水监测的意义主要有两大点:第一,加强提高地表水监测的技术,能有效完善我国的环境监测体系,在我国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是其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探究地表水监测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改进,有效提升监测技术和水平,从而促进和完善我国环境监测体系的发展;第二,对地表水进行监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体污染,加大民众的用水安全,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水体遭受到污染,将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甚至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我国是一个以发展工业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环境因此遭到了极大的污染,水体污染成为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另外,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逐渐加大,而污水处理厂的数量根本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所以,监测我国的地表水可以有利于减少水体污染,保障人们的用水安全。 3.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的现状 3.1监测的技术与设备有待改进 我国现有的监测技术和设备,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是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所应用的技术和设备不够先进,在充分应用现代化监测技术这个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使得对一些地表水污染物的类型以及污染情况的把握不够精准,因此,在监测的技术与设备这个方面还有待改进。 3.2地表水社会监测从业人员队伍不足且专业化程度不高 自从我国重视环境监测以来,也伴随着许多专业技术人才投身进入地表水监测行业当中,江苏省甚至全国范围内放开监测市场,让更多的社会环境机构参与到环境监测这项长期的战斗当中,通过不同途径的培训和交流,逐渐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社会环保保护网,为日益加重的地表水污染状况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目前我国现在的监测队伍明显不足,且队伍人员由于缺乏实践等原因,个人的能力与专业水平还是存在有一定的偏差,专业化程度还有待逐步提高。 3.3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不完善导致的处理能力较低 最近几年,我国一些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存在着许多环境监测质量的问题,原因大都是因为社会监测机构的从业人员对水环境监测方法的认知程度不够导致监测分析数据不合理,严重影响了监测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大大减少了地表水环境监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人力和财力[2]。目前,我国还没有对水体中的所有污染因子制定分析方法,只能借助不同行业的分析方法,从而达不到环境管理的要求。另外,地表水环境的工作量在不断的增加着,我国的监测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不利于提升监测数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完善和推进地表水环境监测水平质量的措施 4.1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设施设备 结合实际地表水监测的情况,不管是技术还是设备,都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我们应该正视这种差距,加大投入资金,引进先进的设施设备,提高地表水监测的科学技术水平,使用先进地表水自动监测设施设备监测污量,做到手动监测和自动监测相结合,更精准的监测污染物种以及污染程度,提高监测质量和效果。同时,先进的设施设备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水域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大大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4.2加大对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化程度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监测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大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专业化程度。对工作人员的有效培训与提升环境监测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不管是从理念上还是从实际上都应该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可以通过开展定期的教育培训、制定竞争上岗制度、引入高校专业人才实施有效交流等等方式来实现对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化程度。 4.3提高数据准确度,增强信息处理能力 对地表水监测的过程和环节,应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加强质控环节,进行地表水采集和分析的工作时,要科学分析待测物质,对一些影响监测效果的成分并采取处理措施,及时排除干扰因素,将已排除干扰因素的待测物品浓缩到仪器的监测范围内,增强分析的精准度。做好采样以及对样品的运输和保存等工作,对地表水采集样品时,应选取没有被污染的水资源,科学进行分析[3]。加大监测的信息化投入,提高监测的信息化水平,加大程度满足监测任务的需求,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度,增强信息处理能力。 5.结束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