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5 CSS3专题 诱人的实例 CSS3打造百度贴吧的3D翻牌效果

HTML5 CSS3专题 诱人的实例 CSS3打造百度贴吧的3D翻牌效果
HTML5 CSS3专题 诱人的实例 CSS3打造百度贴吧的3D翻牌效果

首先感谢w3cfuns的老师~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CSS3制作的翻牌效果,就是鼠标移到元素上,感觉可以看到元素背后的信息。大家如果制作考验记忆力的连连看、扑克类的游戏神马的,甚至给女朋友写一些话语,放在使用该实例制作的相册之后都可以尝试下,哈~

效果图:

实例用到的一些CSS3的新属性:

a、-webkit-perspective: 800px;

perspective (透视,视角):属性定义3D 元素距视图的距离,以像素计。该属性允许您改变3D 元素查看3D 元素的视图。决定了你所看到的是2D transform 还是3D transform 。

b、-webkit-transform-style: preserve-3d;

transform-style 属性规定如何在3D 空间中呈现被嵌套的元素。默认flat(平的),我们3D效果,然后选择3D。

c、-webkit-backface-visibility: hidden; 是否显示该选择元素旋转到背面后的样子。

d、-webkit-transform: rotateY(0); 元素绕Y轴旋转。

上面的属性先给大家一个感性的认识,看完例子再细细品味这些属性,或者baidu,google神马的。

例子:

Html:

[html]view plain copy

1.

2.

3.

4.

54.

55.

56.

还是相当简单的:

ul为一组图片,每个li中有个a(因为我们希望点击图片可以跳转),a中包含两个div,一个是正常显示时的(即显示图片),一个是图片旋转后显示的(即介绍)。

CSS:

[css]view plain copy

1.

2.

3.

好了,上面的CSS中就可以发现文章前面说的那些CSS属性了。

1、最主要的是理解rotateY ,绕y轴旋转,记得我在HTML5 CSS3 精美案例:实现VCD包装盒个性幻灯片中也使用到类似属性transform: rotate(2520deg);使用的是2D旋转。

rotateY字面上看绕y轴旋转,肯定有人问y轴在哪:

默认旋转元素的中心点就是旋转中心(可以通过transform-origin修改),x,y轴都在图上,z轴是从中心往外发的箭头(就是屏幕射向你头的箭头)。

我们例子中,默认图片rotateY=0;鼠标指向为rotateY=-180,负数,也就是逆时针绕y轴旋转,正数,则为顺时针;其他两个轴同理;

我们例子的核心就是鼠标指向时:图片(div:first-child),从0度绕y轴逆时针旋转180度到达-180度;介绍(div:last-child)从180度绕y轴逆时针旋转180度到达0度。造成两个一起逆时针旋转的效果。有人可能会问为啥介绍默认不是0度,这里注意下,介绍逆时针旋转180度之后是正面状态,所以当倍图片遮盖时,相当于从正常状态顺时针旋转了180度,因为鼠标指向时需要恢复正常状态。

perspective,有个技巧,对于舞台(动画的父元素)设置。

transform-style对3d变化当然是3d了,没啥好说的。

关于CSS3的3d效果相关的属性,还有很多,有机会以后的例子会刻意使用没有用过的~

欢迎大家指教~对了,该例子需要在chrome下运行,firefox貌似支持不是很好,自动用了chrome,firebug也很少用了~嘿嘿~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1 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参考学时:56学时 参考学分:学分 开设时间:第四学期 2 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必修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构成、工业机器人编程等知识和进行机器工作站系统建模及仿真等技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工业机器人编程及仿真设计能力。内容包括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案例、离线编程基础、机器人工作站系统模型、程序及轨迹设计、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基础知识等。 3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应用领域; (2)掌握离线编程软件安装过程; (3)掌握离线编程软件的工作界面使用方法; (4)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外部设备模型构建方法; (5)掌握工业机器人仿真工作站的构建流程; (6)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离线编程方法; (7)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仿真测试方法; (8)掌握机器人工件及工作站设备的三维建模与设计分析。 (9)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现场手动操纵。 (10)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现场轨迹编程及设计。 能力目标 (1)能安装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 (2)能构建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模型;

(3)能按要求在离线编程软件下编写工作站控制程序; (4)能对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进行仿真测试。 (5)能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现场操纵及编程操纵。 素质目标 (1)具有分析与决策能力; (2)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以及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4)具有组织管理能力; (5)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一定的创新意识; (6)养成“认真负责、精检细修、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等良好的职业道德; 4 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职业能力标准,以重点职业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依据职业能力整合所需相关知识和技能,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能力递进”课程。 课程结构以就业岗位对就业人员知识、技能的需求取向,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技能训练、综合案例考核等活动,构建机器人工作站典型应用、轨迹设计及编程、机械及动态装置、现场编程基础等四大模块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是《机电工程技术基础》和《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维护》,并为后续课程《工业机器人工作站集成与维护》、《行业应用典型工作站维护》提供相应的理论及技术支持。 课程主要内容为ISO 、IOS 15187:2000/GB/T 19399-2003、IEC 9506-3:1991、ISO/IEC 9506-3:1991、DIN7168-91、GB/T 33262-2016标准中的知识点和操作要求。 5 课程教学设计 表课程教学设计

实施课程标准的意义

实施课程标准的意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应是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因此,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是一个绝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一个儿童的基本权利,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应面向每一个儿童,着眼于全体儿童的发展。 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现行的教学大纲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而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基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未来的建设者,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的全球化,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国家对未来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的纲领性文件,各学科或领域学生素质的要求应成为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 本次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加强课程的目标意识,是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目前,即便仍沿用教学大纲的国家,其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三,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学科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教师教学是教学大纲关注的焦点,缺乏对课程实施特别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我国现行的教学大纲对各科教学工作都做出了十分具体细致的规定,以便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真正能够起到具体直接的指导作用。教学大纲便于教师学习和直接运用,但是“刚”性太强,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没有给教材特色化和个性化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不利于教材多样化的实现,无法适应全国不同地区的学校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 与之相比,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应该具有的素质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标准。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但与教学大纲相比,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与评价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都很大。同时,本次课程改革把实施三级管理政策作为重要目标,给地方和学校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提供了政策保障。

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的两个显著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由必修课程与选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建立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埂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习探索扑克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4、注重信息技术在地理课程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台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 1、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原理、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2、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3、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共同必修课程共6学分,由地理I、地理II、地理III (各2学分,36课时)三模块组成;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旅游地理城乡规划与生活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各2学分,36课时)六模块组成。

焊接自动化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制定要求 一、《课程标准》由开课系/部提出具体要求、意见,经课程组充分讨论后指定一人执笔。 二、每一门课程,如果学时不同、适用专业不同,《课程标准》也不同。 三、《课程标准》的制定,由课程任务所在专业负责人初审、系/部审核、教务处批准后,方可执行。 四、《课程标准》若需修订,经课程组商议后,提出申请,由课程任务所在教研室、系/部、教务处逐级批准后,方可进行修订。每学期的《课程标准》要作为原始教学文档进行保存。 五、《课程标准》应一式四份,授课教师、课程所在教研室、系/部、教务处各一份。 六、文字编排要求 (一)正文:宋体小四号 (二)标题序号:一、(一) 1. (1) (三)一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加粗) 二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加粗) 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加粗) 四级标题:楷体小四号(加粗) 七、段落排版要求: 首行缩进2个字符; 段前段后为0; 行间距为1.5倍行距。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焊接自动化技术》 课程标准 2014年 9 月

《焊接自动化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课程类型:A类(纯理论课) 是否为精品课程:院内一般课程 学时:36 开课学期:2015年春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焊接自动化技术》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述基于数控与智能控制的现代焊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开发知识,焊接自动化设备的组成,传感技术和控制系统,焊接自动化设备设计和发展前景。学习本课程,可以开拓学生在焊接夹具和自动化技术等领域的知识,达到懂设计、会编程的能力。 二、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焊接自动化技术的特点。、 2.了解自动化技术的分类。 3.熟悉焊接自动化设备结构组成。 4.熟悉传感技术和控制系统。 5.掌握焊接自动化设备设计步骤和要点。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备自动化设备设计能力。 2.初步具备自动化编程能力。 3.初步具备焊接夹具设计能力。

(完整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 初中数学 第一部分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 一、数学课程标准的性质: 《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数学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它对数学教材、数学教育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其灵魂。 二、课程标准的特点: (1)体现素质教育观念(2)突破学科中心(3)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式(4)加强评价改革的指导(5)拓展课程实施空间 三、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运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考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

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水电站机组自动化运行与监控》课程标准

《水电站机组自动化运行与监控》课程标准 一、课程属性 课程名称:水电站机组自动化运行与监控 所属专业: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水电站方向)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总学时:128(52+28+44+4)(52学时为讲练一体,28学时在水电站仿真机上训练,44学时在校内水电站综合自动化实训中心完成,4学时为课程结业综合考核) 课程教学模式: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练一体。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教改试点专业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的课程体系,《水电站机组自动化运行与监控》课程以培养学生对水电站机组自动化系统运行、分析能力和解决运行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线,贯穿水电行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要求,以水电站机组自动化系统的各个控制系统为载体构建项目,围绕水电站发电生产工作过程,瞄准水轮发电机组值班员、水电厂自动装置检修工两个工种职业标准,教学内容按项目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序化,形成基于水力发电工作过程的项目式学习领域课程。整个课程按照项目,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先是学中做,后是做中学,分为7个学习情境。 三、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水电站机组自动化运行与监控》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双证书课程 .....”,与“水轮发电机组值班员”、“水电站自动装置检修工”职业标准所要求的核心知识、技能相对应,与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水电站运行值班员、维护工等岗位无缝对接。是学生对前续课程的综合和专业落脚点之一,是走向本专业岗位学习的必经之路。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包括:《水电站》、《PLC控制技术》、《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

轮机》、《发电机与电气一次设备》,为后续课程《水电站综合自动化运行与维护》服务。 本课程除水电站机组自动化系统认知外包括:水轮发电机辅助设备油、水、气系统的自动化运行,机组现地控制单元的自动化运行,调速系统的自动化运行,励磁系统的自动化运行,公用设备的自动化运行,上位机监控系统的自动化运行等6大部分。 能力递进 低 高 油系统的主要作用主要有机组的润滑、散热及液压操作。压缩空气系统的主要作用有储能建压设备用气。技术供水的主要作用是对运行设备进行冷却和润滑。排水系统的任务是避免厂房内部积水和潮湿,保证机组过水部分和厂房水下部分的检修。调速系统的作用是调节发电机的转速、频率,机组并网后调节有功。励磁系统的作用是调节发电机的输出电压,机组并网后调节无功。现地控制单元的作用是发电机组的启停等顺序控制。主阀、闸门等公用设备控制系统对相关引水系统进行自动控制。 本行业领域正朝着“大机组、智能化、绿色电力”方向发展,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在进行水电站机组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学会水电站各个系统的运行维护等知识、技能,应用技术分析解决运行中的问题的能力。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水电企业大多在偏远山区,这就要求学生们要有“不畏艰苦、扎根山区、志在高峰”的精神,同时要养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责任意

课程标准的作用与意义

针对现阶段极少数教师不学习《课程标准》而从事教育 教学工作这一现象的看法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评估与考试的依据,必须按照课程标准教学改革。 但是现在一些老师却不学习他,最多是看了一遍,甚至有些老师看都没看过,从不知道《课程标准》是什么,我周围的个别老师就是这样,不知道有它的存在,还在用他们以前的《大纲》教学,我想,这对于教育改革来说绝对可以算的上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 1.基础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2.教学重心从知识本位向促进学生发展转变。3.教学目标从关注认知向关注学生整体素质转变。 4.由指导教师工作向指导教师进行课程实施与开发转变。 5.由统一、刚性的管理向灵活、弹性的管理转变。 从上面可以看到,现在教育已经发生了改变,大众教育、重视学生发展、关注学生整体素质……这些改革要怎样贯彻,当然只有靠老师,但是我们的老师们却连自己都不知道,还在一味的灌输知识点,抓学习成绩,使得学生们一个个变成了一事无成的书呆子。特别是乡村教师、老教师们,由于没有人规定去学,即使有也只是形式,所以,教学还是维持原状,课程标准提出已经多年,但学生的教育却从没得到改变。 当然,课程标准还有很多内容,涉及许多教育应改革的地方。我只想说,出现这种现象到底是谁的责任?管理者还是教师本人?答案不言而喻。我是一名毕业不是很久的老师,大学时专门学过课程标准,当时觉得很是欣慰,觉得现在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好幸福,赶上了好时机。但当我真正踏上工作岗位后却又很伤心,因为我发现一切都几乎维持原状,所谓的改革只不过是一页纸而已,没有人去实施。记得当时大学时老师说:“这个标准要真正实施起来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时,我很怀疑,现在我相信了。确实,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按此教学,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还不知此为何物! 所以,让我们期待课程标准真正走进每间教室的那一天吧!

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数学(理)

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数学(理)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试验版)》(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说明》)的数学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数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工作指导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Ⅰ.命题指导思想 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2.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体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要求. 3.命题注重试题的创新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开放性.既要考查考生的共同基础,又要满足不同考生的选择需求.合理分配必考和选考内容的比例,对选考内容的命题应做到各选考专题的试题分值相等,力求难度均衡.4.试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试卷结构 全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12个选择题,全部为必考内容.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部分题由4个填空题和5个解答题组成;选考部分由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各命制1个解答题,考生从3题中任选1题作答,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给分. 1.试题类型 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解答题要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三种题型分数的百分比约为:选择题40%左右,填空题10%左右,解答题50%左右. 2.难度控制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难度在0.7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难度为0.4—0.7的试题是中等难度题,难度在0.4以下的试题界定为难题.三种难度的试题应控制合适的分值比例,试卷总体难度适中. Ⅲ.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2016级《自动化概论》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自动化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20A1K801 2、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utomation 3、学时学分:28学时;学分2.0 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5、先修课程:电工电子基础 09ACK024(4) 6、授课对象:自动化专业 二、教学方法 课堂坚持“案例式教学、翻转课堂、小组讨论法、移动课堂”相结合;通过教师阅读主要参考书目、网上查询、资料整理和专题讨论,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法与移动课堂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并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及发展动态。 三、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以平时考核(考勤、课堂组织纪律、课堂讨论发言)、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论文、PPT 课件、调查报告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2、成绩评定:平时成绩(20%)+作业成绩(30%)+期末成绩(50%) 四、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课程内容讲授实验、实训合计第一章自动化概述 2 0 2 第二章自动化的核心——自动控制10 0 10 第三章自动化的典型应用14 0 14 第四章自动化教育的内涵与体系 2 0 2 五、教学安排 第一章自动化概述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动化的作用和应用概括,自动化的有关定义,特点,应用技术以及自动化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自动化的概念; 2、自动化的作用与应用概况。 难点: 1、自动化的应用概括 2、自动化、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教学内容】: 1、自动化的基本概念; 2、自动化的作用与应用概况; 3、自动化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4、自动化与信息技术; 5、自动化与信息化。 第二章自动化的核心——自动控制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形式的结构与特点;理解PID控制的结构、特点以及优缺点;了解各种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智能控制的发展趋势。

学习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意义

学习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意义

学习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意义王马山初级中学

学习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意义 王马山初级中学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大家知道过去我们的教育是“学生是适应教育”的教育,教育则是在适应知识个人只有遵循教育的预先安排,才能得到发展。现在不同了随着新课程的进展,教育成为了人实现自身发展的机构,教育必须适应学生,通过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个体,去满足不确定社会的变化与需求。新课程就是要倡导这样一种主流文化,就是要关注学校内每个体的成长与发展。这样就从根本上颠覆了教育思想的习惯性思维。在这样的视角下学校是有生命力的组织、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经验的生长点,教学也就从灌输中心转化为对话中心,教师也由孤独的熟练技术工人转化为伙伴式的实践团队。这种教育思想的“革命”已经在实践中逐渐改变当前学校的日常教育模式,目前我们的中小学基本上都已经在实践着、已经改变了学生和老师的生活状态。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已经体现了教育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从应试教育走向了素质教育。为此、这次课程改革也为新的课程教学的创造提供了发展契机。因此今天我们有机会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关键的可以说意义深远。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评估与考试的依据,必须按照课程标准教学改革。 一、对课程标准的解读 国家课程研制者结合我国的教育实情和教师的知识准备过程标准做出以下五个方面的解读: 1.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2.它是国家 (或地方)制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3.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可望不可及的。 4.它隐含着教师不再只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新课标2020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

2020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化学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说明》)的化学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化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化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标准(强世锦)

《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物联网技术导论课时:40学时 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于通信技术(物联网方向)和电信技术专业第1学期开设的专业方向普及基础课,也可作为计算机类、工程类、管理类及经济类等相关专业的选修课。(选修课也可放在最后一个学期)(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该课程是通信物联网方向和电子信息物联网智能技术专业的专业指导基础普适课程。 本课为新生物联网技术入门课程。内容涵盖了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物联网的构成及内涵辨析,具体针对条码、传感器、MEMS、RFID、互联网、移动通信网、ZigBee、WIFI、蓝牙、WSN、EPC系统、综合通信传输网技术、数据库、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云计算、中间件和软件等知识的概念做了较为详细阐述。通过学习让学生对物联网的总体框架有一个充分了解,并知道物联网技术体系的脉搏及所涉及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应用及发展趋势。配20多个有宝贵而丰富的典型应用案例的音像动画视频资料。做到理实一体,为教学提供了既便捷又生动的教学资料,以利于学生尽快深入理解相关的技术概念,同时开阔眼见。 前期课程:高初中科技技术课程 后续课程:通信原理基础、自动识别原理、计算机通信、移动通信、自动控制原理、短距离无线通信、无线网关技术等综合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注重理论教学与多种多媒体视频和动画并重,要求理论与实践认识能够密切结合,强调技术应用。以章节为主,每个章节凸显一个物联网技术的核心主题技术,由浅入深,层层展开。对概念和技术应用问题从高到低的要求是理解、了解和知道三级,对基本分析方法,对核心技术的分析方法及技术手段是透彻、掌握和清楚三级。以便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学习好后续的专业课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物联网的主题构架,技术核心和难点、智能传感器、RFID、工作频率的选择、传感网构架和特点、网络层中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种类、软件分类和中间件含义和意义、M2M的定义和物联网的关联、云计算与大数据的概念和特质。 难点:物联网的定义和深层意义、传感网与智能传感器工作频率的分类及应用环境、短距离无线通信

课程标准的作用与意义.

课程标准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意义 端正态度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明确目标改变方法 教育观念:教学上:以知识为本,灌输多少知识——转变为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人,趋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育理念: 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他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6.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大家知道过去我们的教育是“学生是适应教育”的教育,教育则是在适应知识个人只有遵循教育的预先安排,才能得到发展。现在不同了,随着新课程的进展,教育成为了人实现自身发展的机构,教育必须适应学生,通过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个体,去满足不确定社会的变化与需求。新课程就是要倡导这样一种主流文化,就是要关注学校内每个个体的成长与发展。这样就从根本上颠覆了教育思想的习惯性思维。在这样的视角下学校是有生命力的组织、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经验的生长点,教学也就从灌输中心转化为对话中心,教师也由孤独的熟练技术工人转化为实践团队中的伙伴。这种教育思想的“革命”已经在实践中逐渐改变当前学校的日常教育模式,目前我们的中小学基本上都已经在实践着、已经改变了学生和老师的生活状态。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已经体现了教育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从应试教育走向了素质教育。为此、这次课程改革也为新的课程教学的创造提供了发展契机。因此今天我们有机会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关键的,可以说意义深远。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评估与考试的依据,必须按照课程标准教学改革。 对课程标准的解读 国家课程研制者结合我国的教育实情和教师的知识准备过程标准做出以下五个方面的解读: 1.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比如:

《自动控制原理》专科课程标准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地位 自动控制原理是空间工程类、机械控制类、信息系统类等相关专业学历教育合训学员的大类技术基础课程。由于自动控制原理在信息化武器装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将本课程设置为大类技术基础课,对培养懂技术的指挥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所覆盖的知识面较宽,既有较深入的理论基础知识,也有较广泛的专业背景知识,因而,它在学员知识结构方面将起到加强理论深度和拓展知识广度的积极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为了贯彻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思想,本课程将在注重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适当引入自动控制发展中的、学员能够理解的新概念和新方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科学取舍各种主要理论、方法的比例,正确处理好理论与案例的关系,以适应为部队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适当引入和利用Matlab工具来辅助自动控制原理中的复杂计算与作图、验证分析与设计的结果;本课程应该既使学员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了解它们对实际问题的指导作用,又要促进学员养成积极思考、长于分析、善于推导的能力和习惯。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介绍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分析与设计方法。课程采用“一纵三横”的设计思路,具体来说,“一纵”就是在课程讲授中要求贯彻自动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及设计方法这条主线;“三横”就是在方法讲授中要求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稳准快三个字是分析的核心,也是设计的归宿。在课程讲授中,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即对重点、难点讲深讲透;注意理论联系专业实际,例子贴近生活,注重揭示抽象概念的物理意义;注意传统教法与现代教法的有机结合,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注重发挥课程教学网站的作用。在课程学习中,注重阅读教材、完成作业、课程实验及讨论问题等四个环节,深刻理解课程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

新课标2020年高考政治考试说明

2020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政治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㈠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所谓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对信息的理解。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因而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的思维能力。在知识内容迅速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的当代,这种捕捉新信息,感受新变化,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就更凸显出重要性。 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首先表现为审题的精准,其次是能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回应信息提供的情境。事实上,对信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信息获取的路径较之学习更为宽广,其目的除丰富社会体验、文化内涵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信息传递的内容,准确地分析事物的实质,判断事物的发展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获取和解读信息,就是考生对试题案例所提供信息的提炼和整理。高考命题从注重能力考查的角度出发,会不断地引入新材料、构建新情境,从而使试题在内容上蕴涵较多的信息,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要求考生在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解读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中也应具有一定的概括、归纳和演绎能力,这是考生解答问题的起点。 ⑴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首先,某些问题的答案就自然地隐含在试题的文字表述之中。 其次,试题设计的思路也往往包含在题目的行文之中,通过审题,了解命题的意图,有助于准确把握试题的脉络。 考生回答问题时必须明确试题要求回答的方向与内容。试题均有一定的要求与指向,考生不能抛开试题的要求而随意回答。 ⑵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从试题的呈现方式看,主要有文字和图表两类。图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柱形图、扇形图、统计表,还包括漫画等。图表的特点有其直观的一面,例如,表格中的数据只需横向或纵向比较就可以得到数据的发展趋势;图表的特点也有其复杂的一面,例如,表格略去了其他陈述性文字,仅保留抽象的数据,则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就需要考生进一步去发掘。 在当前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图表、数据往往用于表现形势、环境、资源、产业、事物发展的过程等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图表能够得到更为直观、系统的体现,能够帮助人们历史地、全面地观察事物的演变,所以现在被人们广泛使用。在解释这些图表的时候,主要是要学会判断图表所呈现的事物;其次,要进一步发掘信息价值,找寻图表所列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说到底就是要能够用图表、数据来把握事物的特征、规律或关系,应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多角度、多层次的描述。 ⑶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在对试题进行通读、理解之后,必须对试题的所有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对不同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整合。 试题围绕某个主题通过一定的背景材料构建新的情境。背景材料中一般会包括回答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但是背景材料在为主题服务的同时,并不是一次性地、集中地将问题的各个要点全部展现出来,试题的设计由于形式的多样化而使主题的要点分散于各个数据、图表或文字之间,需要从中提炼、整合,形成完整的观点或认识。

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定(修订)原则意见

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定(修订)原则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结合学校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调查结果分析(麦可思调查),特制定本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人才培养方案 1、根据专业的职业(岗位)面向,广泛开展行业企业调研,通过职业分析(就业岗位、岗位职责、工作内容、能力要求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2、全面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3、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做好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分析提炼,构建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4、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职业素养养成、创新创业教育等融入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全过程。 5、充分利用专业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持续推进网络课程开发建设及应用。 6、充分贯彻实践育人理念,构建包括专业技能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社团活动实践(课外素质拓展)、社会体验实践(志愿服务)等模块的立体化的实践育人体系,将实践育人贯穿学生在校全过程。 (二)课程标准 1、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安全生产、团队精神等融入课程内容。 2、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任务驱动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实施方案。 3、注重过程考核,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项目的情况与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职业素养结合起来进行考核。 4、制定的课程标准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且充分考虑学生基本情况、教学软硬件条件等,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课程标准基本要求

黎明职业大学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定位、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 价建议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和考核等基本依据,是 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为做好编制专业课程标准工作,特制订本要求。 一、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 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 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要着眼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切合高职教育教学 实际,确立素质、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统筹安排课程教学 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科学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2.发展性原则。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充分体现高职教 育特色,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及后续发 展奠定基础。 3.实用性原则。课程内容要符合企业、行业相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 家和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反映本课程对学生素质、知识与能力等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对接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性质、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要求。 2.依据职业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确定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 3.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重构课程 教学内容,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多元 评价办法。

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细目表

必修一: 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要求细目表 知识内容 考纲要求 课标要求 章节 知识点 了解 理解 综合应用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安全意识 √ 形成 能识别一些化学安全标识 √ 了解 实验基本操作 √ 学会 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 √ 学会 蒸馏、萃取 √ 学会 离子的检验与除杂 √ 理解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 √ 了解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 √ 了解 阿伏加德罗常数 √ 理解 阿伏加德罗定律 √ 应用 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 应用 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 应用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溶液浓度的计算(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 √ 应用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 应用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误差分析 √ 应用 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 感受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物质的简单分类法 了解 分散系及其分类 胶体是常见的分散系 √ 知道 电解质的概念 √ 了解 电解质在水中电离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 了解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 认识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 √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 了解 氧化剂和还原剂 √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举例说明 第三章 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 钠镁铝铁铜等金属物理性质 √ 了解 钠镁铝铁铜等金属化学性质 √ 了解 钠镁铝铁铜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 了解 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 列举 第四章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硅氮气硫氯气等非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 √ 了解 硅氮气硫氯气等非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 √ 了解 硅氮气硫氯气等非金属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 了解 硅氮气硫氯气等非金属单质、化合物主要性质在 √ 认识

自动化概论课程标准

自动化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于中等职业院校机电类相关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时对学习了机电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后对于机电专业的理解有更深入的拓展和延伸,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较深入地理解:(1)自动化的内涵、外延与自动化技术的核心;(2)自动化技术的信息载体信号的传递—信息技术(3)自动控制技术及自动化系统分类与构建(4)自动化设备及控制装置;(5)自动控制的策略—控制规律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二)课程理念 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在毕业上岗之前对自动化相关专业的知识领域加强了解,熟悉自动化的工作对象,工作手段,工作地点及工作岗位,使学生具有自动化核心思想,熟悉工业自动化技术,掌握自动化专业的应用技能,成长为一名具有中等职业资格的专业人才。 (三)课程设计思路 教学中对于自动化专业涉及到的知识点更加关注其在应用实践中的职业岗位,职业活动,与职业能力的需求,从基础层面描述自动化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分层次对自动化的职业活动涉及到的四方面内容:1)自动化工具使用及维护;2)自动控制系统的构建;3)信号的传递;4)自动控制方法的调整和优化做出了详细的解析,为自动化专业及相关专业学习者提供了初步的引导。在本课学习中将前面所学的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维修电工、PLC、单片机以及机械等相关专业知识以及数理文

化知识通过自动化系统的搭建,控制方法的选取等工作流程的讲解得到了有效地结合和知识的巩固积累。 (四)课程结构和学时分配 课程开设时间为二年级第二学期,由于本校机电专业学生在二年级第二学期的6月份面临顶岗实习,因此本课程课时周期只有三个月,十二周时间,周课时3节,总课时为36学时。根据校内机电专业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二、课程目标(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应用人才所必需的自动化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知识,熟悉构建工业自动化技术应用轮廓,熟悉自动化系统的构建,及各关键技术的应用层面,熟悉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较全面地认识、体会自动化技术,拓展认知领域、思维空间,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念,健康的价值观以及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