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作文《马兰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效整合边缘学科习作素材。为了彰显“习作是生活外化”的理念,根据生活化作文的特质要求,善于从音乐这一边缘学科中摄取学生喜闻乐见的习作素材,更好地为习作拓展想象及表达空间。

2.综合体验,分层感知,将活动经验与生活趣味巧妙地联系起来,为丰富习作素材做好铺垫。

3.借助听一听、记一记、比一比、唱一唱、说一说、画一画、拟一拟、写一写、评一评、改一改等活动环节,为高效习作做好形式及内容的准备,进而培养“注重过程、强化体验、突出重点、合理想象、纵横串联、有感而发”等习作综合技巧。

设计理念:

针对当下学生习作浮而不实空洞无物的现状,笔者开展了《以儿童生活情境为线索构建小学作文训练序列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主要想通过生活引领、情境创设、细节感知等手段,促进学生写作兴趣与水平的提升。实践证明,学生能否写出情动于中、文发于外的文章,取决于他们真实地经历了什么、感知了什么、体验了什么以及收获了什么。学生只有身临其境并且感同身受,才会产生一吐为快的表达欲望。作为教师,要善用各种手法,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共同参与,积极体验,创设丰富的情境,巧妙引导,自然激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会说,进而实现习作生活化成就生活化习作的最终目的。

教学设计:

一、情境创设,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的作文课,我们来上音乐欣赏课,好吗?

二、围绕欣赏,初步感知

1.听一听

播放三遍藏族儿歌《马兰谣》歌伴舞录像资料,布置学生欣赏。

教师提出要求:认真听旋律,专心想歌词、精心品画面。

2.记一记

让学生尝试把歌词记写下来,提醒学生要根据上下文的连贯语义,猜想与判断相结合,从而得出正确的歌词内容。

3.比一比

要求学生把自己记下的歌词和老师事先准备好的歌词进行比较,找出差错,予以纠正。

附歌词如下:青山一排排呀,油菜花遍地开。骑着那牛儿慢慢走,夕阳头上戴。天上的云儿白呀,水里的鱼儿乖,牧笛吹到山那边,谁在把手拍。这里是我的家,这里有我的爱,爷爷说过的故事,我会把它记下来。这里是我的家,这里有我的爱,外婆唱过的童谣,我会把它唱到青山外。

4.唱一唱

让学生集体跟着录音学唱歌曲,待熟练后,消音独立对词唱。此外还借助个别唱、小组唱、二重唱、小合唱、领唱合唱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对歌词的记忆及意境韵味的感悟理解,为下一个环节的说一说做好铺垫。

三、对话交流,拓展延伸

1.说一说

针对学生对此歌舞的视听体验,教师先启发学生围绕以下问题思考交流:

(1)如果要根据这首儿歌画一幅画,构图应该抓住哪些主要景物?(青山、油菜花、牧童、牛儿、夕阳、天空、云彩、水、鱼儿、牧笛等)

(2)景物构成画面的先后层次顺序怎样?【从上往下依次是:天空——云彩——夕阳——青山——油菜花(牧童牛儿)——水鱼等】

(3)画面的主色调应该包含哪几种颜色?分别对应那些景物?(青绿色——山;金黄色——油菜;蓝白色——天空、白云;红色——夕阳等)

(4)根据歌词画面,我们还应该想象到什么内容?(牧笛横吹、童谣声声、山水诗意、祖辈亲情等)(5)理解了由儿歌到图画的创作过程,又怎样反向体验由图画到古诗的联想过程?(相关古诗:a.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b.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c.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d.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等)

(6)重点想象一下牧童的外貌、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2.画一画

教师适时提供给学生两张事先画好的图画:一张是紧扣儿歌内容生动准确绘就的,另一张则存在着一些不足不全不实的内容。引导学生结合说一说部分内容通过比照两张图找出图画中的差缺,最终让学生依照正确的画法去修正有问题的画作,并加进自己大胆的想象,创造性地给这幅画拟题。

四、巧选角度,自主创作

1.拟一拟

根据画面意境及儿歌歌词内涵,给自己的画作拟写一个好标题。(《牧归图》《故乡的童谣》《那人、那牛、那山、那村》《乡音乡愁》《牧笛里的山村》等)。

2.写一写

(1)师生讨论习作写法,教师适时指导

如何将儿歌改写成不同文体的文章,首先要考虑文体的特征,结合画面内容和儿歌内涵,创造性地构思。如要改写成写人的文章,就必须突出六要素:时间(傍晚);地点(村庄旁山脚下);人物(牧童);何事(牧归)等。此外还要想象牧童的外貌、动作、语言及心理活动来突出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如要改写成写景的文章,那就可以以牛背上的牧童为观测点,采取移步换景的方法,突出热爱美景热爱家乡的主题。同样如果要写成想象文章,不妨采取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山村之景特有的生命力,进而采取幽默活泼的语言写出人、景及物之间发生的生动有趣的故事。

(2)自主选择文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布置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体,结合自己的感知角度,写一篇文章,用上前面“说一说”中提及的相关古诗词,并发挥自己合理的想象,写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感受。(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写好的学生自我默读再修改,教师每一种类型各备一篇范文讲评。)

五、共享习作,总结升华

1.评一评

(投影仪展示学生习作)请学生作者各自读给学生听,其余同学思考:

(1)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

(2)有无值得改进的地方?

(3)改后,再认真朗读一遍,又会发现什么?

2.改一改

现在留点时间给各位学生,自读自己的习作,要求:

(1)找出写得特别精彩的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画出与同桌交流。(生修改,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2)仔细读文,分别将错别字、漏字、标点运用不当、词序混乱等语病修正过来。

3.誊一誊

要求学生将修改后的习作工整地誊写在作文簿上。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这节作文课上,我们共同分享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欣赏活动。通过听记比唱说以及画拟写评改誊等环节的实际操作,我们在一首耳熟能详的藏族儿歌中发掘出了丰富而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及写作体验,进而为我们自主习作快乐习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活素材。希望同学们今后要多关注生活,多感受生活,要善于从不同生活体验中写出更多情真意切的心灵之作、感人之作。(让全班学生齐唱《马兰谣》后下课。)

□特别推荐□

生活化作文《马兰谣》教学设计安徽省安庆市高花亭小学 丁国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