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策略刍议

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策略刍议
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策略刍议

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对策刍议

[内容摘要]本文在分析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定位,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模式的设计、学生能力培养的路径等方面,提出了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现状;定位;对策

中国语言文学系起源于20世纪初京师大学堂开设的“中国文学门”,之后称为“中国文学系”,建国后院系调整时,将“中国文学”与传统的“小学”(训诂、音韵、辞章等)相结合,更名为“中国语言文学系”(简称“中文系”),以汉语语言文字及文学为综合研究和学习内容,因此,其具体专业又称为“汉语言文学”。这一传统专业,在全国多数高校几乎都有开设。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在我国已有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但此类院校开设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多以母体学校和其他普通高校的同类专业为模本,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够清晰,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如以传统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办学模式和培养目标来定位,显然不具备竞争力和适应性。因而,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科特色建设和适应社会需要方面,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培育出专业特色,才能提升专业竞争力,赢得发展先机。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以专业培养目标而论,全国各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可概括为四类: 一是重点院校,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重点发展研究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以拓宽学生知识面为主,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相对较少;二是师范类院校,以教育职业和知识型人才为目标,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以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面为主,增加教育类专业课程,实现面向教育职业岗位的目标,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围绕职业走向排列,比较分散;三是高职类院校,以窄知识宽技能为指导,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以学科知识为基础,设置更多层面的学科应用型课程、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围绕一些行业设置技能课程,比较单一。第四类是独立学院。这类院校由于发展时间短,教育教学实力相对薄弱,往往以母体院校的同类专业为参照,甚至照搬母体院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而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与母体高校的学生又有较大差异,这样势必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究其原因,是未能准确把握自身特点,从而准确定位培养目标。这里,我们试对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作如下分析:第一,独立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必须服从市场需求,适应日益激烈的

社会竞争。从办学性质上来说,独立学院是民营教育机构,其经费不是来自国家拨款而是由学院自主筹集,经费及日常管理均不同于传统的老牌院校。此类高校,不具备品牌优势及国家配套资金投入优势等,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决定于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能否在市场竞争中拥有自己的特色,从而站稳脚跟发展壮大。因而,独立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不能和其他类型的高校一样,实现传统意义上的综合素质教学思想,也不能完全照搬公办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思路,必须有更加鲜明的市场定位和专业特色,否则将会在就业市场中失去话语权。

第二,学生群体素质落差大,综合能力相对较弱。独立学院的招生水准介于一、二本高校和高职院校之间,生源素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学生的基础知识面和自主学习、综合创新能力处于中等,但单方面却具有较强的个性和活跃的社会实践意愿,在动手实践方面有着相对优越的潜能。他们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社会适应性较强,有相对良好的家庭经济条件支持。这类学生在合理适当的引导下,在应用能力提升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

第三,培养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业率的高低取决于人才培养质量。独立学院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优势与劣势同在,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上文提及的思维活跃,个性鲜明,适应性强;劣势则是社会对独立学院及其毕业生缺乏认同感和信任感。在此背景下,要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就业率,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充分发掘文科基础专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不断改革思路,自主调整培养计划中各板块的比重,灵活主动地建设学科,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应用能力,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以实际能力赢得关注与认同。

二、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独立学院是在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以新机制和新模式办学的新型办学实体。办学历史虽短,却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独立学院虽然明确定位为普通本科院校,但由于其培养对象与一般高校迥异,其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必然有别于一、二本高校。2003年,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这一意见的提出,虽然距今已经过去十多年,却并未过时,仍然具有切实的现实意义。它从政策上要求独立学院应以培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服务地方经济的各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这是符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实际的。受传统“学而优则仕”和重学术轻实用观念的影响,我国的大部分普通高校人才培养自觉或不自觉地以造就学术型人才为己任,忽视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高职培养模式陈旧,办学层次较低,师资水平有限等现实令其难以担当培养优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独立学院有办学自主权,能够灵活地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调整专业

怎么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和规划

怎么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和规划How to position and plan your career

怎么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和规划 前言:个人简历是求职者给招聘单位发的一份简要介绍,包括个人的 基本信息、过往实习工作经验以及求职目标对应聘工作的简要理解, 在编写简历时,要强调工作目标和重点,语言精简,避免可能会使你 被淘汰的不相关信息。写出一份出色的个人简历不光是对找工作很有 用处,更是让陌生人对本人第一步了解和拉进关系的线。本文档根据 个人简历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 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职业生涯规划近年来这一概念逐渐"热"了起来,不仅是 刚踏出校门的大学生和广大职场人士也都开始考虑对自己进行理性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有的还求助于一些职业咨询公司、应用一些专业的工具来辅助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如何进行自我职业规划呢?有没有比较简单快捷的方式去进行自我职业生涯 规划呢?在这里提供一种自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路,如果 你把以下九个字弄明白了,您就能很好地规划你的职业生涯了,那就是:我是谁?去那里?怎么去? 第一步:我是谁? 职业生涯设计第一步首先要回答"我是谁",进行自我 swot(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试着分析自己性格、能

力、爱好、长处、短处、所处环境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一生中可能会有哪些机遇;职业生涯中可能有哪些威胁?这是要求你试着去理解并回答自己这个问题:我是谁? 传统的职业观是"做一行,爱一行",这就使很多人爱得 很痛苦,明明不喜欢的工作又必须天天去面对,又要体现出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道德,这种违反人性的传统的职业观不知害了多少人,数学家陈景润年轻时被安排在一个中学当老师,据说当时是一位成绩很差的老师,就好比安排一头大象去做上树的工作一样,大象能上好树吗?如果陈景润还是"做一行,爱一行"继续在中学教书,他能成为数学家吗?有位伟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与自己"职业兴趣"吻合度高的工作,可能工作更快乐,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的能力。现在我们所倡导的职业观念是"爱一行,做一行",只有你喜欢做的事情你擅长做的事情你有能力做的事情你有条件做的事情你才能做好,才有可能产生绩效,才是符合人性的职业观念。我们的用人观应当是用人所长、扬长避短,在合适的时机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这才是人力资源管理所应该做的事情。人与事的匹配始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内容,那从个人层面来讲你如何跟你所从事的职业匹配,也是你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第一步要考虑的问

浅谈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论文

浅谈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积淀,我国高等教育在世纪之交经历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跨越: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这个转变不仅圆了千万个家庭的“大学梦”,也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规模和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我国已经成为高校在校生人数居世界首位的高等教育大国。 作为高等教育来说,随着其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水平越来越高,高等教育的分工必然越来越细,分层越来越明确,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都以追求和发展自身的特色为荣。特别是在美国,有名闻全球的哈佛、耶鲁这样的常春藤名校或是一些名声稍逊的州立大学。由于它们各自明确了自身在整个高等教育分层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尽可能地展示自身的特色。各高校对自身特色的不懈追求,恰恰体现了全美高等教育的特色,那就是趋异性越来越强。反过来,这种分层又进一步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着名高等教育学家克尔十分中肯地指出:各高校都应该根据自身条件来发展,“模仿将是毁灭性的”。可以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分层将越来越细,不同高校有必要根据自身特点定位于某个层次并尽显自身特色,形成百花齐放的高等教育格局,这也许是美国高等教育对我们的重要启示。 新中国成立伊始,由于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高等教育仿照前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细化专业,大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适应了当时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进入90年代后,我国则以西方(主要是美国)高等教育模式为蓝

本来设计中国的高等教育。学习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是提高自身水平的大趋势。学习是深入领会其内涵和实质,并结合我们的具体国情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的前提。然而,我们现在却常常不顾国情、校情去竭力追赶世界一流高校。由于政府主导了高校自身的定位,导致资源配置严重不平衡,政府在资金投入上出现了多者越多、少者越少的“马太效应”。相应地,社会公共资源的配置也出现严重倾斜,各高校只有“力争上游”,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配置。 高校应与社会发展相衔接,否则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导致数量的增长无助于发展。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直接制约着人才培养模式,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应当从改革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入手。比如说实行学分制,学分制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教学管理模式,它致力于培养具有自觉主体意识的、高素质“适应型的”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实行学分制可以使学生在选学规定课程的基础上,获得规定的学分,进入更高层的学习阶段,对修满学分的优秀学生可以提前毕业,有利于快出人才,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率。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精力来自由选择课程,拓展其自由发展空间,极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培养计划中应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压缩必修课。同时可实行文、理科的相互渗透,理工结合、专业交叉,打破专业壁垒,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解决社会与自然结合较密切的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考核应把考核知识和考核能力结合起来,全面衡量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广泛地参与教学改革,注重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注重参加各种科研活动,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参加社会实践,有意识地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学和科研的能力、独立工作和社会

大学生人生规划的六个步骤

大学生人生规划的六个步骤。 许多人都曾将人生比作下棋,而这两者也确实有相似之处。下棋讲究谋略,人生也有它的游戏规则;下棋的过程千回百转,人生也充满了无数的转折;棋路的风格恰如人生的风格,有人保守,有人急进,有人冷静;棋的结局亦如人生的结局,有赢家,有输家; 有得意人,也有失意者……但也许最大的相似之处是:每一步棋都是一次选择,而人生亦如此。下棋时有“一步错,步步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说法,而人生若在关键时刻选择错误,也会造成终生难以弥补的遗憾。 缺乏一个明确的梦想,即对人生没有一种设计,或许正是你很少得到提拔和不能够赚到更多金钱的原因。几年前,美国作家盖尔.希伊出版了一部畅销书,书名叫《开拓者们》,他在撰写这部书的时候,通过一份内容十分广泛的“ 人生历程调查问卷”,间接地访问了6 万多个各行各业的人士,他发现那些最成功和对自己生活最满意的人至少有两个共同的特点:第一,他们喜欢有更多的亲密朋友;第二,他们都致力于实现一个其实际能力所难于达到的目标。根据希伊的研究,这些开拓者们觉得他们的生活很有意义,而且比那些没有长远目标驱使其向前的人更会享受生活。正如西方有一句谚语所说的“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 人生规划既是一个实现你终生目标的时间表,也是一个实现那些影响你日常生活的无数更小目标的时间表。人生规划的设计是要使你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范围里充分地利用你的脑力和体力。事实上,注意力越集中,脑力和体力的使用就越有效。人们一般应该选择个人兴趣爱好及个人才智能力优势与社会、家庭所提供的发展机会相配合的区域,是人生定位的上选,成功的概率很高。相反,个人处于劣势和排斥的区域,是人生发展应该避开的暗礁区,不宜于作为成功人生的定位。人生规划可以合理地分配你的精力。以下是人生规划设计的六个步骤。 步骤之一:发现或搞清楚你的主要人生目标是什么。 所谓主要人生目标(人生定位,应该是一个你终生所追求的固定的目标,你生活中其他的一切事情都围绕着它而存在。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个工作是一个自我发现的愉

对工科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

对工科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人力资源 对工科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 潘新兴西安邮电大学 项目基金: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践行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3BZ42);西安邮电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摘要:本文从当前工科大学本科生培养的困境出发,分析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中存在问题,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工科人才的内涵进行了相关思考。 关键词:工科教育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 当前,一般的工科大学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往往对“应用型”这个词很纠结。因为在大家的感觉中,“应用型”应该是专科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本科院校应该更高一层。所以在表述培养目标的时候,有的学校有意回避了“应用型”这个词,有的学校则给“应用型”加上一些诸如“高素质”、“复合性”、“创新性”等修饰语,从而显示与专科学校的不同。 其实,“应用型”这个词并没有统一、明确、公认的内涵,纠结于这个词本身也没有很大意义。而本科工学院与专科高校的人才培养到底有何不同,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必须想清楚。 关于这个问题,梅贻琦在1943年《工业化的前途与人才问题》一文中提出了很精辟、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专科学校人才培养是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他说,“专科学校是专门为训练技术而设立的,自应力求切实,于手脑并用之中,要求手的运用

娴熟。”人才培养不能好高骛远,不着边际。一方面,要避免空泛的理论,空泛到与实际技术不相干的程度。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始终甘于用手,避免“白领”心里,只想指挥别人,自己却不动手。可见,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是专科学校的主要任务。当前,国内很多专科学校的人才培养其实是本科的“压缩版”,这种培养定位有很大问题。 大学工学院与其他程度的学校教育不同,其人才培养的最大目的是培养“通才”。文、理、法、工、农等学院要培养的是这几个方面的通才,甚至于两个方面以上的综合的通才,不是培养限于一种专门学术的专家或高等匠人。他说,“工学院毕业的人才,对于此一工程与彼一工程之间,对于工的理论与工的技术之间,对于物的道理与人的道理之间,都应当充分了解。”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国家迫切需要的工业建设的领袖,培养这样的人才是大学工学院的任务。 如何培养“通才”?梅贻琦认为,工学院必须增设有关通识课程,减少专攻技术的课程。这是因为,工业建设不能单靠技术与机器。没有财力,机器是徒然的,工程人才需要对经济地理、经济地质,以及一般的经济科学要有充分的认识。没有人事上的适当配备与协调,机器就不会有效运行,所以,“真正工业的组织人才,对于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以至于一切的人文科学、文化背景,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从某种程度上讲,“自然科学的认识倒是比较次要的”。大学工学教育除了交给学生所需的自然科学之外,应该旁及一大部分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旁及越多,受教育的人愈博洽。梅贻琦认为,大学工科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育与适度的技术化之外,要取得充分的社会化与人文化”。看来,大学的工科教育不是专科的“训练”,而是一种贯通自然与人文,技术与理论,此领域与彼领域的“修炼”。

关于职业定位与职业规划-你应该知道的事情

关于职业定位与职业规划,你应该知道的事情 一、怎样做好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就是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找到内心认定的职业发展方向,并长期为此不懈努力。 定位是自我定位和社会定位两者的统一,一个人只有在了解自己和了解职业的基础上才能够给自己做准确定位。通过职业定位,找到每个人的独特竞争优势,确定最适合自己发展独特的职业领域,从而实现与他人的差异化发展。因而可以说,职业定位是职业规划的核心问题。 首先,要了解自己 主要是核心价值观念、动力系统、个性特点、天赋能力、缺陷等。方法:可以自我探索,可以请他人做评价,可以借助心理测验——充分地了解自己。 其次,要了解职业 包括职业的工作内容、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经验要求、性格要求、工作环境、工作角色等。方法:询问业内的专家达10名以上,参照业内成功人士。 第三,要了解自己和职业要求的差距 需要仔细地比较各个方面要求的差距。你可能会有多种职业目标,但是每个目标带给你的好处和弊端不同,你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仔细地权衡选择不同目标的利弊得失,还要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确定

达到目标的方案。 第四,要确定如何把自己的定位展示给面试官和上司 确定了自己的职业取向和发展方向之后,你需要采用适合的方式传达给面试官或者上司,以此获得入门和发展的机会。 二、职业生涯规划六步走 1. 自我评估 主要包括对个人的需求、能力、兴趣、性格、气质等等的分析,以确定什么样的职业比较适合自己和自己具备哪些能力。 2. 组织与社会环境分析 短期的规划比较注重组织环境的分析,长期的规划要更多地注重社会环境的分析。 3. 生涯机会评估 生涯机会的评估包括对长期机会和短期机会的评估。通过对社会环境的分析,结合本人的具体情况,评估有哪些长期的发展机会;通过对组织环境的分析,评估组织内有哪些短期的发展机会。 4. 生涯目标确定 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包括人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确定,它们分别与人生规划、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相对应。首先要根据个人的专业、性格、气质和价值观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然后再把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细化,根据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组织环境制定相应的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创新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创新人才培养 陈昌贵,翁丽霞1 (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为了服务于知识文化和政治经济等多个目的,高等学校在知识普遍性的内在动力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外在动力的推动下,其内部国际性特质通过各要素的活动显现出来的过程。高等教育国际化不等于全球化,更不是高等教育/全盘西化0。高等教育国际化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的作用。转变观念、建立机制、进入过程和改善条件是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全球化;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203(2008)06-0077-06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CH EN Chang-g ui,WENG L-i x ia (I ns titute of Ed ucational Research,Sun Yat-sen Univer sity,Guangz hou510275,China) Abstract:Inter 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m eans propelled by po litics,eco nom y, culture and univer sality o f know ledg e,international specialties of higher educatio n institutes appear through activ ities.Inter nationalization of hig her education is not equal to g lobaliza-tion,even not the inclination o f w esternizing the w hole Chinese culture.Internatio nalizatio n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special effects on cultivating o f inno vative talents.Changing ideas, constructing system,entering process and improving condition are important for speeding up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 f hig her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Key words:internatio nalizatio n o f higher education;glo balizatio n;cultiv 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0的伟大战略目标,认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我国的高等教育理所应当为此做出重要的贡献,培养更多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人才。怎样才能有效地加速创新人才的培养?目前已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探索。本文拟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角度,对其在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特殊作用和怎样发挥这些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引起更深入的讨论。 # 77 # 2008年6月 第29卷第6期 高等教育研究 Jour nal of H ig her Education Jun.,2008 V ol.29N o.6 1收稿日期:2008-02-16 作者简介:陈昌贵(1949-),男,瑶族,湖南江华人,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翁丽霞(1975-),女,福建蒲田人,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人才培养规格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及人才培养规格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有良好的师德并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幼儿教育机构从事教育、保育和研究工作的教师或管理人员。 二、类别、学制、招生对象 类别:文化教育类。 学制:修业标准年限为3年。 招生对象: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社会人员。 三、人才培养规格 1.专业核心能力: 了解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针政策,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组织幼儿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技术能力。 2.专业岗位知识要求: ①熟悉幼儿园工作过程和我国教育制度、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了解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 ②掌握过够用、扎实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较系统的教育理论和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及艺术学科的基础知识; ③具备基础的计算机和英语知识。 3.专业岗位技能要求: ①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和保育必备的基本技能;具有开展各种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指导技能和一定的幼儿园班级管理、园务管理技能; ②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技能和音乐、体育、舞蹈、美术等艺术表现技能; ③具有从事幼儿英语教学的技能; ④具有使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制作课件的技能; ⑤具有初步从事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技能; 4.专业综合素质要求: 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②具有必要的体育、心理、卫生和保健知识及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③具有自觉创新、自主创业的精神,具有不断获取知识、开发自身潜能、适应岗位变更的能力。 ④具有较强的工作协调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 5.专业资格证书要求:

关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一、关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1.你认为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学业”导向还是“就业”导向? 经过讨论,我们认为,本科人才培养以学业为导向还是以就业为导向要针对学校的性质确定。如果是以科研为主的院校,那在本科培养上应注意学生研究能力的提升;而以服务地方,为地方建设提供人才为导向的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也必须注意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更为重要。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严重形势下,与其花大力气培养一个毕业就面临失业的本科生,不如转向培养社会急缺的高技能人才.因此,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就要求大学开展就业导向课,增加大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不管是以“学业”为导向还是以“就业”为导向,都应该奠定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是说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方面应该是相同的。但是,专业课教学设计应该略有区别,以“学业”为导向的,理论的深度要大一些;以“就业”为导向的,理论的广度要大一些,同学要注意知识的应用性。 2.针对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应当具有区别性的课程“教学设计”——强调理论性还是应用性还是实践性? 在确定了学校的培养目标之后,教学整体设计也应配套出台:研究导向的大学在教学中应以理论性为主,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辅以应用性和实践性的教学;而立足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大学,在为学生打好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课程的设置不宜过难,过深入,应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并通过学校的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二、关于精品课程建设 1.根据你的教学经验,一门课程要建成“精品课”,应当从那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一门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诸多方面的共同协力。胡教授的讲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精品课建设思路,我们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建设精品课程的要点: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学团队(包括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精品教材的建设,教学辅助材料和网络资源等。同时,还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体系,建立起一个包括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立体化教学体系。最后,还要有建立一个有利于教学改革、创新的机制作后盾。 2.如何理解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实训的关系? 理论课程是主体,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适当的安排实验和实习实训。实验和实训是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首先,在教学中应重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会面临有限的

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日益突出。在对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从录取培养机制、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育管理、科研及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分析对比国内外高校的不同之处,提出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 关键字: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 0 引言 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及网络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已经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突出的表现在人才的竞争上,要想取得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持续竞争力,必须注重高级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加强素质教育,倡导个性张扬,构建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代高等教育和人才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一种应试教育,而这种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2005年,11名内地高考“状元”在面试环节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港大提出的理由是不愿录取“书呆子”[1] 。 因此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改革的课题。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2] 。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三大属性:一是指导性,必须有一定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它制约着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二是全程性,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均是其体现;三是标准性,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范型性和可操作性。归根结底,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堵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1 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和高等教育体制的不同,中西方在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和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别。 1.1 外国高等教育“宽进严出”,而我国则是“严进宽出”。 国外入学和毕业的政策上,大多高校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以英国为例,无论是本地学生还是留学生,只要经过资格审查,就有机会进入高校学习,尤其是攻读硕士研究生。但是在学期间,大学实行严酷的淘汰制度,高等教育的淘汰率非常高,达30%,优胜劣汰已成了规律。在对待毕业生的学位授予上非常严格,毕业生很难毕业,从而保证了人才的质量。而我国的高校招生基本上是以高考为依据,这一选拔方式能够快速、方便地选择出成绩优异者,但从科学的人才评价角度看,这种单一考试成绩指标不可能对人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做出评价,而且不利于对学生人学前的教育进行良好的引导。这也就是所谓的“严进宽出”的教育政策。进入大学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的严格的高考,可谓“一卷定终生”。从人才评价的角度看,缺乏科学性,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对学生其它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关注。显然,这种培养模式存在明显的缺陷。 1.2 在教学模式方面,外国实行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我国实行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年学分制。 以美国为例,美国大学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教学方式提倡灵活多样,目的在于启发和诱导。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学生拥有对专业、课程、时间、教师、学习方式等全方位的选择。所设的课程横跨多个学科,强调科学的广度和深度,给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提前毕业,中途休学或者分阶段完成学业。 我国虽然近年来也对外宣布实行学分制,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很难做到完全

职业定位与生涯规划书范文参考

职业定位与生涯规划书范文参考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职业定位与生涯规划书范文(一) 一.自我剖析 1,MBTI测试结果 MBTI人格动力测试结果是INFJ型(内向+直觉+感觉+判断) 对INFJ类型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忠实于自己的预见。在恬静的外表下,他们对人生重要大事有着更深的信仰。积极分子们(INFJ人有这种倾向)不是为了个人的辉煌或政治权利而工作,而是为了自己的而战! INFJ人是不容易受人牵制的,他们在任何时候都不易被愚弄欺骗。虽然INFJ 人很通情达理,并富有同情心,但是他们对朋友却是很挑剔的,这种友谊是以相互间的利益为基础的。 INFJ人对语言的熟练表达和交际的才能有自己的诀窍,再加上INFJ人的那种无需过多言语表达的敏感性使得他们能与人们很好的交往。当然,在写作,咨询,公共关系甚至政治领域都有INFJ人的一席之地。 对INFJ人的描述: 富有创造性和独创性,独立自主,细心周到,热情细腻;全球化的思想家有独特的洞察力,并有高涨的热情;细致谨慎,深思熟虑;有计划有组织,有生产能力的,有决策力的;有节制,有礼貌。 2,自我认知 优点:偏内向的性格使我少一份张扬,多一点内敛。做事仔细认真、踏实,稳重,准备充分,有条理,不打无准备之战。与同学相处融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劣势:交际能力相对较差,缺乏自信心和冒险精神,积极主动性不够。做事缺乏恒心,常常半途而费。体质较弱。 3.自我调整: 加强与他人的交流沟通,积极参加各种场合各项有益的活动,勇于表现出自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类型调整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类型调整应把握的几个问题.txt人和人的心最近又最远,真诚是中间的通道。试金可以用火,试女人可以用金,试男人可以用女人--往往都经不起那么一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类型调整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人才类型结构调整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人才类型调整本质上是一个如何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以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的问题。人才培养类型调整中应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在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关系上,应对接和适应社会和未来;在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上,应加大实践、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在人才类型上,要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践关系上,要拓展实战空间,提升动手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的战略目标。教育结构调整是适应时代要求和面向未来的大战略,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结构包括规模结构、区域布局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层次和类型结构等。笔者仅就人才类型结构调整作一探讨。 1、人才类型调整本质上是一个如何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以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器求的问题。 伴随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在校大学生总规模已增加到2009年的2700万人。在笔者看来,高等教育的适应性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数量规模问题了.更重要的是人才的质景、规格和结构问题。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成为了继下岗职工之后最受关注的社会群体之一。原本社会需求大、专业热闹、企业急需的一些专业毕业生也出现了“就业难“。这一问题的凸现对高等教育自身提出了挑战。 伴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会发生变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取向推进“五化”要求高等教育在人才数量、结构、质量方面大力度的高速和转变。 2、在专业结构与社会器求结构关系上,应对接和适应社会和未来。 提高学生知识结构应对市场的的适应性,首先要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找准专业的对应性。目前不同类型的高校都在探索自设专业方向并根据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调整和自设专业。专业面拓宽和新专业的设立已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次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在所学专业向跨学科、跨专业发展。学生入学后进入相关的专业院系学习.但专业归属并不是意味着‘’一锤定终身“锁定学生的学习取向和发展方向.近些年来许多高校在课题设置和学分规定上加大了跨院系、跨专业选课并认学分的举措。还有些高校探索给予学生入学后一次“转专业”选择的机会。一般高校和职业类院校更是根据自身特点探索有差异的人才培养定位.由“专业型转向通用型和适应型“。这些多路径的探索试验为人才培养对接和适应社会和未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在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上,应加大实践、就业、创业能力培养。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的需求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有了新的内涵。从需求角度看.市场和社会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而且需要运用专业知识付诸于工作实际的能力及开展开创性工作的能力。随着知识半衰期的缩短和经济社会发展新问题的出现即使对所学专业知识也有一个不断更新和根据工作实际学习新知识的需求。而更新知识和学习新知识主要路径是自身的再学习能力,即根据工作实际需要通过实践再学习的能力。 1

人才培养规格(1)

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规格是学校对所培养出的人才质量标准的规定,指受教育者应达到的综合素质,它是学校工作的立足点和重要依据。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规格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培养目标的细化,是学校对毕业生培养质量要求的规范,是学校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检查和评估教育质量的依据,它解决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问题。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就是按照国家政策和人才市场导向制定符合各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综合素质要求,是对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的概括性描述和经过规定年限的学习、各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方面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人才培养规格的特性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是学校对该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的具体要求,是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细化。潘懋元先生认为,“教育质量标准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一般的基本质量要求,另一个是具体的人才合格标准。”按我们的理解,第一层次所指的是国家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统一性要求;第二层次所指的是高等学校适应社会对人才规格的多样性需要而设计的各种人才培养规格。因此,人才培养规格有两个特性,即统一性和多样性。 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规格的统一性要求是: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得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人才培养规格的多样性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决定: 1.社会需求的多样性。

从审核评估视角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_申天恩

第15卷第2期集美大学学报 Vol.15No.2 2014年4月 Journal of Jimei University Apr.2014 [收稿日期]2014-01-17[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项目子课题“应用型高校学科建设依赖研究” (LNCJ141159);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教学型高校文科专业大学生科研训练能力提升路径与实践探索(JG12DB346) [作者简介]申天恩(1979—),男,河北藁城人,大连海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耶鲁大学研 究生院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国外攻读第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 从审核评估视角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申天恩 1,2 (1.耶鲁大学研究生院,美国康涅狄格州; 2.大连海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辽宁大连100623)[摘要]从历史视角考察,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经历了从通才教育到专才教育直至通识为基础的专门人才教育的线性发展过程。试图从比较的视角进行分析,探索地方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设定。面对社会需求的“工具人”以及学生需要的“全人”两难选择,应建构“学习人”的培育理念。通过选取样本分析地方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应以知识线性生产过程重置以技术应用型和工程应用型重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地方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中图分类号]G 40-05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93(2014)02-0073-06 2013年12月5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2013年[10]号),并将于2014年全面开展此项工作。应当说审核评估是继合格评估与水平评估之后,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以提升高等教育教学内涵建设为对象的评估活动。这种内涵建设在教高2013[ 10]号文件中用“四个度”进行了概括: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以上的“四个度”在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中指向培养目标实现状况与培养效果实现状况两个维度,其建构的逻辑前提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自我定位问题。 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的可视表现,是教书育人职能展示的主要载体。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关涉到国家知识政策的具体落实,关联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人才培养规格逻辑建构,关系到人才培养类型的基本定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生成是一个复杂问题,其中牵涉国家政策、高校定位、社会需求及学生需要等诸多因素。 一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国家知识政策解读:一个历史学角度考察 实践证明,中国高校人才目标的生成与国家知识政策紧密相关,一时期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反映了该时期国家对人才标准的具体要求和具体需求。梳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对于不同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变更实质上就是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选择史,即1900-1911年清政府主导的通才培养;1912年-1948年北洋政府与中华民国时期倡导的通专别类、各校分置培养;1949年至今,中国政府所探索的通才基础之上的专才教育培养。 (一)1900-1911年,清政府主导的通才培养考量到1900年正是西学东渐时期,在本民族儒学传统的大背景下,在尚未明晰西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本质情况基础上,培养“完人”的目标成为无可置疑的唯一标准。无论是《钦定学堂章程》拟或《奏定大学章程》均以培养通才为主要目标。前者制定于1903年,致力于培养发明新理,著有成绩,制造新器,足资利用之人才;后者颁布于1904年,其第一节开门见山指出大学堂以谨遵谕旨、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

陈述职业目标定位和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计算机专业)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未来是未知的,谁也不知道机遇何时到来,谁也无法确定自己一定能抓住机遇,可是有准备的人一定比没准备的人更能把握机遇,在未来的挑战中占据先机。 人生的道路很长,没有目标就会如盲人一般找不到路。我们需要立下大大小小的目标,然后去一个个实现它们。或许我们无法全部实现,但终究有了方向并为之努力过。 大学,四年,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一道门槛,一道位于校园与社会之间的门槛。它是一个接近社会的学校,也是一个开始远离单纯的准社会。我们更加独立自主,更加成熟。 不少人都曾经这样问过自己:“人生之路到底该如何去走?”记得一位哲人这样说过“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是啊,人生之路说长也长,因为这是你一生意义的诠释;人生之路说短也短,因为你度过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人生。每个人都在计划自己的人生,都在实现自己的梦想:梦想是一个百花园,我只是百花园里一根小草,可小草也有一个XX想,于是我在这里畅想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 因为我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所以我想先谈一些关于我的专业方面的内容,以下就是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知识。 学科代码:0812,下属三个二级学科,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具备能力本科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主要课程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建设方案 二〇一一年十月 辽宁?沈阳

护理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专业发展沿革 (二)专业建设规划思路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建设总目标 (二)专业建设具体目标 (三)人才培养总目标 (四)人才培养具体目标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推进护理专业与医院对接 (二)探索高端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模式 2.课程体系建设 3.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 4.管理制度建设 (三)强化实践育人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四)转变培养方式 1.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改革

2.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3.利用资源库,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4.结合“双证书”要求,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五)教学团队建设 1. 双师素质、双师结构培养工程 2.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工程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4.教师社会服务工程 (六)实施第三方评价 1.第三方评价人员 2.评价指标 3.评价形式 四、改革举措 (一)专业层面机制改革举措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举措 (三)师资队伍改革举措 (四)学生素质建设改革举措 (五)自主学习平台、资源库建设 (六)改革评价体系 五、绩效考核指标 六、专业建设经费预算与管理 七、保障措施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专业发展沿革 我院护理专业是“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是护理专业群支撑专业(核心专业),护理专业从1998年筹建并开始招生,2004年被国家卫生部、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之一(全国47所)。同年被辽宁省教育厅批准为第三批省级护理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6年护理专业被评为辽宁省示范专业。2008年我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2007年和2009年先后有两门课程《内科护理学》和《护理科研方法与技术》被评为辽宁省的精品课程。在2009年全国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我院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2010年护理专业的带头人被评为省级专业带头人。护理专业在生源稳定、生源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获得社会的认可,2010年被辽宁省民政厅确定为指定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2011年被确定为辽宁省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承担了省里对于“中职护理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工作,并予同年开展了“育婴师”的培训工作。 护理专业目前已连续招生13年,已有毕业生累计近万人。所开设专业根据社会发展和岗位的需求逐渐呈现多样化,1998年招收两年制护理专科;2002年开始招收三年制护理专科(包括护理专业普通班、护理专业英文班);2003年招收护理专升本科,同年增添了社区护理培养方向;2009年招收“3+2”护理专业,并增添了口腔护理方向;2011开始招收“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初中起点)。近年来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基本稳定在400~500人/年,目前在校生人数1150余人。我专业已有毕业生累计近万人,就业率高达96 %(近三年),专业对口就业率达 91.69%,除满足我省护理人才需要外,还为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省市的大中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输送了大批毕业生。通过对往届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率达 98 %。其中抗震优秀护士刁冬梅(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为我校毕业生的骄傲,尤佳(上海曲阳医院)担任领导职务。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受到省、校两级领导的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发展完善,由最初的4间实训基地,逐步扩展为8间实训基地,在2008年又增建了具有示教传输功能的智能化示教间1间,在2011年增加了仿真效果逼真的基础护理实训室2间。校外实训基地包括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沈阳市八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二院,北京儿童医院,上海曲阳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4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目前护理专业与多家实训基地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和“顶岗实习”协议。

自我定位规划人生

乔治.肖伯纳有过这样一段名言:"征服世界的将是这样一些人:开始的时候,他们试图找到梦想中的乐园,最终,当他们无法找到时,就亲自创造了它。"职业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职业既不象家庭那样成为我们出生后固有的独特的社会结构,也不象货架上的商品,可以供我们随意挑选。它更像一位朋友或一位合作伙伴一样。既存在,又不一定在眼前;与其结识不乏机缘,但更需要自我的设计和自我的奋斗。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为自己职业发展着想,大学生们有必要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加强对自身的认识与了解,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确定自己能干的工作也即优势所在,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及提供辅助支持、后续支援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自我人生目标,即给自我人生定位。自我定位,规划人生,就是明确自己"我能干什么?"、"社会可以提供给我什么机会?"、"我选择干什么?""我怎么干"等问题,使理想可操作化,为介入社会提供明确方向。 1.明确自身优势 首先是明确自己的能力大小,给自己打打分,看看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就需要进行自我分析。通过对自己的分析,旨在深入了解自身,根据过去的经验选择、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与机会,从而彻底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顺应社会潮流,有的放矢,才能马到成功。要知道个体是不同的、有差异的,我们就是要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并发扬光大。定位,就是给自己亮出一个独特的招牌,让自己的才华更好地为招聘单位所识;对自己的认识分析一定要全面、客观、深刻,绝不回避缺点和短处。你的优势,即你所拥有的能力与潜力所在: (1)我学习了什么?在学期间,我从学习的专业中获取些什么收益;参加过什么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和升华了哪方面知识。专业也许在未来的工作中并不起多大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自身的职业方向,因而尽自己最大努力学好专业课程是生涯规划的前提条件之一。不可否认知识在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会得到满意的结果。 (2)我曾经做过什么。即自己已有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如在学期间担当的学生干部,曾经为某知名组织工作过等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成就及经验的积累,获得过的奖励等。经历是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往往从侧面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潜力状况,因而备受招聘组织的关注,同时这也是自我简历的亮点所在和重要组成部分,绝对忽视不得。对一应聘者来说,经历往往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许多事情只有经历过,才可能有深刻体会。判断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实践的时候才会真正发现其长处与不足。 (3)我最成功的是什么。我做过很多事情,但最成功的是什么?为何成功的,是偶然还是必然?是否自己能力所为?通过对最成功事例的分析,可以发现自我优越的一面,譬如坚强、果断、智慧超群,以此作为个人深层次挖掘的动力之源和魅力闪光点,形成职业规划的有力支撑;寻找职业方向,往往是要从自己的优势出发,以己之长立足社会; 2.发现自己的不足 (1)性格的弱点。人无法避免与生俱来的弱点,必须正视,并尽量减少其对自己的影响。譬如,一个独立性强的人会很难与他人默契合作。而一个优柔寡断的人绝对难以担当组织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