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及练习: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2015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及练习: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2015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及练习: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历年真题】

下面哪部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道德认知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复习要点】

一、态度

1、定义: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2、实质:

①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态度经常表现为趋避、喜恶等,这些倾向性可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现,但又不是一一对应的。如某教师虽然对调皮的学生有排斥、回避的倾向,但不一定转化为外在的行为。

②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而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如爱护公物的行为不是由能力决定的,而是由态度决定的。

③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

3、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二、品德

1、定义: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实质:

①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如果只是此一时彼一时的偶然表现,则不能称之为品德,只有经常地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

③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3、心理结构:

①道德认识--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

②道德情感--直觉的、想象的、伦理的道德情感;

③道德行为--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技能、习惯)。

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1、相同点

实质相同:品德也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而态度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结构一致: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

2、区别

第一,二者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包括对社会、对集体的态度,对劳动、对生活、对学习的态度,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等。其中有些涉及社会道德规范,有些则不涉及,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为品德。例如,我们经常说某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但这并不等于他的品德不良。

第二,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在其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提出,因价值内化水平不同,态度也发生了多种程度的变化。从态度的最低水平开始,依次是“接受”,即注意,如学生愿意听各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反应”,即愿意并实际参加某项向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评价”,即按照价值准则行动后获得满意感或愉快感,赋予自己的行为以某种价值;“组织”,即价值标准的组织,判断各种不同价值标准间的联系,克服其间的矛盾和冲突;“性格化”,即将各种价值观念组织成一个内在和谐的系统,使之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上述价值内化的各级水平实际上也就是态度变化的水平,但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其稳定的态度才能被称之为品德。

【练习题】

1、道德品质的基础是( )。

A.道德信念

B.道德意志

C.道德认识

D.道德情感

答案:C

2、衡量品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 )。

A.道德情感

B.道德信念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答案:C

3、人们在具有了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其( )。

A.道德信念

B.道德意志

C.道德动机

D.道德知识

答案:B

4、态度是________。(一般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5、态度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

6、____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____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____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

7、品德是________。(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8、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____、____和____三个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9、____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____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道德认识,道德认识)

10、____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____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行为包括____和____。(道德行为,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技能,道德行为习惯)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 A )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3.( C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D )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C )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 )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 ( B )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1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 D )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 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1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 C )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13.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 B ) A.态度 B.习 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14.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 C )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15.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 A )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D.信息加工过程16.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 B ) A.消 退 B.泛化 C.获得 D.分化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态度是实质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2.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 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态度的结构 1.态度的认知充成分 2.态度的情感成分 3.态度的行为成分 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品德是实质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 2.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品德是认知与行为的统一。 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 3.道德行为 道德情感:1.直觉的道德情感 2.想像的道德情感。 3.伦理的道德情感。 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1.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 2.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2.权威阶段,6-8岁 3.可逆性阶段,8-10岁 4.公正阶段,10-12岁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三水平六阶段 前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 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3.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4.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6.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9岁以下儿童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青年人处于习俗水平,20岁以后处于后习俗水平。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 2.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3.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关键年龄在9岁。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1.依从 2.认同 3.内化 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1.外部条件 2.内部条件 外部条件 1.家庭教养方式 2.社会风气 3.同伴群体 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 2.态度定势 3.道德认识水平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2

教育学考试题(二)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5分) 1.教师劳动的价值具有明显的和隐含性,因而只能在学生进入社会并为社会做出贡献之后 才能得到具体体现。 2.荀子认为是否重视教师的作用与国家兴衰存亡关系极为密切,他说:“国将兴,必;国将衰,必。” 3.班集体是发展的最高阶段,它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 4.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必须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二是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三是做好偶发事件中的个别教育工作。 5.班主任工作涉及面广,连续性强,时空领域大,因此必须抓好工作计划和具体执行计划的制定。 6.说服教育是我国中小学常用的一种德育方法,它主要是通过、讲道理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7.通常,人们根据一节课所要完成的的数量,把课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8.我国中小学常用的以直观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和。 9.教育目的的结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这是核心部分;二是。 10.教育投资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和地方在财政总支出中拨给教育事业的经费,它通常包括和教育基本建设费两部分。 11.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只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才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因素和决定因素。 12.原始形态的教育是与劳动紧密结合的,而古代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与生产劳动。 二、选择题(下列每题后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一项为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5分) 13.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人类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①《论语》②《劝学》③《学记》④《进学解》 14.最早论证班级授课制度的著名教育家是() ①凯洛夫②夸美纽斯③昆体良④赫尔巴特 15.学校正式出现在()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练习与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二、简答与论述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有哪些,包括哪些内容? 什么是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三个过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简答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关键时间、时间和各阶段发展特点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名词解释 心理发展 关键期 学习准备 二、简答与论述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小学生(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有哪些?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名词解释 最近发展区 二、简答与论述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与教学的关系 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一、名词解释 人格 自我意识 二、简答与论述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名词解释 认知方式 智商 性格 二、简答与论述 学生之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认知差异对教育有哪些启示? 性格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对教育的启示有哪些?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一、名词解释 学习 二、简答与论述 1、学习的心理实质是什么? 2、学生学习的特殊性表现在哪里? 3、简述加涅的学习分层和学习结果分类 4、我国对学习的分类是怎样的? 第二节联接学习理论 一、名词解释 试误说 准备率 强化 消退 惩罚 程序教学 二、简答与论述 1、试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2、准备率对教师的启示有哪些? 3、学习信息加工模式是怎样的? 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 一、名词解释 机械学习 接受学习 先行组织者 完形顿悟说 学科基本结构 二、简答与论述 1、完形顿悟说的意义?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哪些?对教师教学有什么启发? 3、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什么? 4、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大将军

《当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第一章★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4.(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第二章★ 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4.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第三章★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D)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3.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4.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A)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5.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B)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第四章★ 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4.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 A.态度 B.习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5.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C)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第五章★ 1.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A)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2016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专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2034 2016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专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19年7月2日;该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60分钟,形考手段纸质(30%),终考手段为纸质(70%)。 一、选择题 1.对某个人或某个学生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心理研究方法,称之为(A)。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行动研究法 2.下列学习策略中,有利于提高回忆成绩的策略有(ACD)。 A.分散复习 B.集中复习 C.试图回忆 D.谐音字法 3.下列选项中,能够激起内部学习动机的因素是(B)。 A.父母的约束 B.学习材料的趣味性 C.教师的表扬、奖励 D.竞争情境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D)。 A.某学生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交头接耳,此学生是问题行为的学生 B.问题行为是直接指向他人和环境的不良行为 C.问题行为不仅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来自课堂、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因素 D.教师在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可以视情节严重的程度使用惩罚 5.如果在课堂中需要学生讨论,而且班级人数在20—25人,比较适宜采用的课堂设计形式为(BC)。 A.双四边形 B.马蹄形 C.环形 D.双环形 二、名词解释 6.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7.迁移:就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8.定势: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 三、简答题 9.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模仿理论,即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们的行为而学习社会行为的,即模仿他们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进行学习的,班杜拉强调认知对行为的影响,对认知一行为的结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过程。另外,班杜拉还提出了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由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行为主义框架中纳入了多种认知过程,因此该理论又称为社会认知理论。 10.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 答:课堂纪律具有四种主要的功能。 (1)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社会化。 (2)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 (3)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4)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上课时情绪稳定。 四、论述分析题 11.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答:智力技能以陈述性知识为基础,是陈述性知识的运用。对智力技能的培养,应同知识教学结合起来。 (1)形成程序性知识 形成程序性知识,即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如果……那么……”的产生式。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把握该知识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1

10态度与品德形成

典型真题分析 1.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2008年4月) A.依从B.接受 C.认同D.内化 【评析】答案为C。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认同。此题旨在考查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依从,第三阶段内化。 2.简述中学生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的主要表现。(2007年) 【评析】(1)形成道德信念;(2)自我意识增强;(3)品德结构更为完善。此题旨在考查中学生道德发展自律性的主要表现。 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遗传得来的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2.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D.比较稳定的 3.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 A.知识经验B.观念和信念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4.态度的构成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因素是( ) A.认知因素B.情感因素C.意向因素 D.情境因素 5.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 A.行为方式B.意向或意图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 6.“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 )的作用。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动机 D.道德意志 7.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 A.道德情感异常 B.道德行为不良C.道德意志薄弱D.道德认识缺乏 8.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柯尔伯格B.皮亚杰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 10.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 A.模仿B.从众C.服从 D.感染 11.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 A.模仿 B.从众 C.认同D.内化 12.“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 ) A.强化说 B.认知失调论 C.从众说D.观察学习理论 13.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 B.想像的 C.行为的D.伦理的 14.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 A.依从 B.认同C.内化D.坚定 15.品德是( )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A.哲学 B.科学C.心理学D.伦理学

教育心理学第12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 一、选择题: 1、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是【 D 】P188 A.学生成绩 B.智力测验 C.期末评比 D.教学目标 2、评价教学结果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是【 A 】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环节 D.教学方法 3、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是【 A 】P195 A.引起学生注意 B.揭示教学目标 C.适时给予反馈 D.评定学习结果 4、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是【 D 】P202 A.程序教学 B.个别化教学 C.发现教学 D.情境教学 5、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是【 B 】P201 A.个别化学习 B.发现学习 C.情境学习 D.合作学习 6、下面哪一种教学策略不属于个别化教学【 A 】P203 A.发现教学 B.程序教学 C.计算机辅助教学 D.掌握教学 7、只要给与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掌握儿乎所有的学习内容。这一教育理念属于【 B】 P204 A.发现学习 B.掌握学习 C.概念学习 D.合作学习 8、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任何学习者都可以掌握该课程80%-90%的评价项目,达到A或B 的学习成绩。这种教学理论是【 B 】 A.发现学习 B.掌握学习 C.合作学习 D.个别化教学 9、布卢姆认为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是【 B 】P204 A.100% B.80%-99% C.70% D.50% 10、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依据【 A 】 A.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心理过程 B.知识与技能的心理特征 C.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规律 D.知识学习情境与其测量情境的变化程度 11、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叫【 A 】P200 A.教学策略 B.学习策略 C.教学计划 D.教学目标 12、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 C 】P188 A.思维品质 B.学习内容 C.学习结果 D.知识技能 13、( )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 C 】P190 A.知识 B.应用 C.评价目标 D.综合目标 14、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 B 】P190 A.两个等级 B.五个等级 C.三个等级 D.四个等级 15、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 D 】P189 A.信息加工 B.学习活动 C.复杂记忆 D.理解 16、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 A 】 A.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 B.教学媒体 C.教师的爱好 D.“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17、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 C 】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库

教育心理学

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新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关于智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 B、在所有因素中,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C、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 D、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4、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5、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难度; D、运气 6、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巴甫洛夫; D、布鲁纳 7、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8、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离;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9、在日常经验中感到,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牢固,这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双重编码理论; B、加工深度说; C、图式理论; D、知识分类学习论。 10、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极 态度。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效果律; B、经典条件反射; C、认知失调; D、社会学习论 11、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习题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社会学习品德理论是由( A.埃里克森 B.费斯廷格 C.班杜拉 D.皮亚杰 2.受到他人或规范的压力,个体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称为( )。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认同 3.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 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 A.模仿 B.从众 C.认同 D.内化 4.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斯腾伯格 B.柯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5.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称之为( )。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认同 6.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 B.想象的 C.行为的 D.伦理的
1
)提出的。

7.品德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生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 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价值体系 D.策略系统 8.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 )。 A.一年级 B.三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 9.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10.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 )。 A.态度的认知 B.态度的评价 C.态度的情感 D.态度的意向 11.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A.内化了的成分 B.动力性成分 C.非智力成分 D.态度的核心成分 1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向 D.道德行为 13.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 )。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14.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联想而发生的情感体验称为( )。
2
)。

教育心理学多选练习题(带答案)汇编

心理学多选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ACE) A.家庭教养方式 B.道德认知 C.社会风气 D.态度定势 E.同伴群体 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ABC)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智商分数差异 E.同龄团体差异 专家具有哪些特征?(ABCDE) A.专家比新手更能有效地组织信息 B.专家记忆容量较大,因而提取信息的速度更快 C.专家善于应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D.专家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表征,在更深的层面上表征问题 E.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的监控能力 在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应考虑(ABDE) A.判断时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方面 B.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 C.心理健康只是一种状态 D.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E.心理健康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自编测验的常见错误是(ABC) A.教师过于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指 标 B.教师对测验准备不够充分 C.测验太简单,题量小 D.教师不关心学生知识水平而是题目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 E.教师对测验的项目分类比例不一致 正强化的方法包括(ABCDE) A.奖学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改善学习 E.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两任务的共同成分可能是(ABCDE) A.刺激 B.反应 C.环境线索 D.学习目标 E.态度 综合包括三个水平(ABE) A.用语言表达自己意见时表现的综合 B.处理事物时表现的综合 C.理解材料表现得综合 D.生产新模式表现的综合 E.推演抽象关系时表现出的综合 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BCE) A.动作学习 B.知识学习 C.技能学习 D.经验学习 E.行为规范学习 下列选项是对皮亚杰个体思维发展理论的叙述和评价,其中正确的是(ABDE) A.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图式或认知结构 B.图式或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 C.皮亚杰将思维发展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的顺序是:感知运算阶段、前感知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D.现在有些心理学家对皮亚杰的思维模式发展理论的某些观点存在的质疑 E.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ABCE) 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 B.个体的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讫时间上的不同 C.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进程不同 D.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优势领域的不同 E.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下列属于元认知控制过程的是(ABC) A.制订认知计划 B.监视计划的执行 C.对认知过程的调整 D.对认知结构的反馈 E.管理认知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 组织策略可利用的图形有(ABCD) A.系统结构图 B.流程图 C.模式或模型图 D.网络关系图 E.双向图 下列属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的是(ABCDE) A.强化 B.逃避条件作用 C.回避条件作用 D.消退 E.惩罚 下列属于正迁移的是(ABCE) A.数学审题技能的掌握对物理、化学审题的影响 B.在学校爱护公物的言行影响在校外规范自己的行为 C.外语学习中,词汇的掌握对阅读的影响 更多精品文档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

心理学期末试题 一、单选 1、迁移的种类; (1)根据影响效果,正迁移与负迁移 (2)根据影响方向,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3)根据迁移发生的水平,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 (4)根据迁移的内容,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 2、认知风格(前两种;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沉思型与冲动型) (1)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的称为场独立性;个体较多地依赖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外在参照,以环境的刺激交往中定义知识、信息称作场依存性。(2)冲动型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沉思型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 3、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四叶的功能) (1)额叶;语言、智慧、运动中枢 (2)顶叶;躯体感觉中枢 (3)枕叶;视觉中枢 (4)颞叶;听觉中枢 4、神经元及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构成大脑的基本单位,有细胞体和胞体发出的树突及轴突两部分组成(2)、功能;通过电---化学变化对刺激做出反应,在集体中,一个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发生联系就可实现对信息的接受,加工和输出。 5、思维的过程举例能够辨别 过程;(1)、分析和综合(2)、比较(3)、抽象和概括(4)、具体化 6、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2)、选择性(3)、理解性(4)、恒常性 7、发散思维质量的三个衡量指标 (1)、流畅性(2)、变通性(3)、独特性 8、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实例辨析 (1)一般能力;即智力,是顺利完成各种活动共同需要的基本能力,其中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 (2)特殊能力:指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 9、感觉适应、感觉对比、后像等感觉现象的实例辨析 (1)、感觉对比;两种不同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灰色在红色背景下像青绿色) (2)、相同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该感受器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刺痛除外) (3)、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余音缭绕) 10、正强化、负强化的实例辨析 (1)对好的现象直接表扬等 (2)撤销不好的东西来增加反应概率 11、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在学习问题上的基本主张 (1)对确定性的批判,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学生是信息意义的制动建构者;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人类知识的主观性 (2)学习是强调可观察行为的获得,个体学习什么,怎么学习的都是环境刺激决定的;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75678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桑代克 B.冯特 C.班杜拉 D.华生 2.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法 C.测验法 D.文件分析法 4.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施测简便 B.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个案研究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实验法

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8.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 A.自我中心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哪个阶段?A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0.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哪种线索为依据C A.内外 B.内部 C.外部 D.以上都不对 11.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包括以下哪种发展。D A.认知 B.情感 C.社会性 D.兴趣 12.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的心理学家是:A A.桑代克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1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A A.桑代克 B.奥苏贝尔 C.维果斯基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 1、1903年,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题的专著出版了,它的作者是【 B 】P9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 2、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作者是以下哪一位心理学家【 C 】 A.埃里克森 B.皮亚杰 C.桑代克 D.斯金纳 3、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作者是【 B 】 A.皮亚杰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 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D 】P9 A.18世纪 B.19世纪 C.19世纪中叶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5、上世纪60年代初,由谁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 B 】P10 A.斯金纳 B.布鲁纳 C.皮亚杰 D.布卢姆 6、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以及【 A 】P11 A.社会文化研究 B.家庭环境研究 C.学校环境研究 D.班级气氛研究 7、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哪里引进的【 B 】P12 A.俄国 B.西方 C.日本 D.澳人利亚 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B 】P12 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 9、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 C 】P10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0、学科心理学成为教育心理学组成部分是在【 B 】P10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众多,其中核心内容是【 B 】P5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1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涉及【 B 】P7-9 A.三大方面 B.四大方面 C.五大方面 D.六大方面 13、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C 】。P9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 14、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C 】P10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D.20世纪90年代起 15、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C 】。P4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共10分,每小题 1 分) 1. 研究发现,教师对所教科目的热爱程度与学生的学业成就存在正相关,其中这三种教师 品质与学生的学习态度相关最大:热心、友好、。 2.根据弗洛依德的心里发展阶段学说,小学儿童正处于,这是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儿 童性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停滞的状态。 3. 洛伦茨有关“印刻”的理论实际展现了心理学研究中对“”问题的早期探讨。 4. 美国学者格朗兰德一个极为简洁的表述值得注意:评价=测量(量的记述)或非测量(质 的记述)+。 5. 儿童心理学专家朱智贤指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 式逐步过渡到以为主要形式,但这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 6.马斯洛在解释动机时强调“需要”的作用,使我们得以生存,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生活。 7. 信息加工时,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心理分化水平较高,主要依据内在的标准 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不够细心、不能体察入微,这类认知方式我们称为。 1.共同要素说的实验基础是()。 A.水下击靶实验 B.幼儿取糖果实验C.小鸡啄米实验 D.知觉训练迁移实验 2.小明旷课了,老师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这属于() A.物质强化 B.正强化 C.负强化 D.替代性强化 3. 作为个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周围事物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称为()。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识 C.自我控制 D.自我体验 4. 提倡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布鲁姆B.布鲁纳 C.奥苏伯尔D.加纳 5.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直觉行动思维为主 B.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C.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D.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6.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提出的。 A.皮亚杰 B.布鲁纳 C.桑代克 D.斯金纳

2016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心理学分章练习 附答案和重点第三章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中小学适用)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选择题: l、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最低层次的学习是【 A 】P32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辨别学习 D.概念学习 2、巴甫洛夫的检点条件反射属于【 B 】P36 A.信号学习 B.刺激一反应学习 C.连锁学习 D.言语联结学习 3、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D 】P35 A.斯金纳 B.布卢姆 C.皮亚杰 D、桑代克 4、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 A.顿悟过程 B.同化和顺应过程 C.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5、在桑代克的饿猫逃出笼子的实验中,饿猫一次成功逃山获得食物的动作就会保留下来,而多次出现的无效动作却最终都被淘汰。这种学习定律属于【 C 】 A.练习律 B.准备率 C.效果律 D.选择反应律 6、桑代克提出的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中第一个规律是【 D 】P35 A.准备率 B.理解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7、如果条件相等,满意的结果会增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烦恼的结果会削弱联结。 这是桑代克的【 B 】P35 A.联结律 B.效果律 C.准备律 D.练习律 8、巴甫洛夫经典实验“条什反射”中用的动物是【 C 】P36 A.鸽子 B.猩猩 C.狗 D.白鼠 9、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是条件反射的【 C 】P37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lO、儿童做对了某件事,得到成人的物质奖励或表扬,属于【 A 】P39 A.正强化 B.零强化 C.负强化 D.惩罚 11、儿童因有改进错误行为表现,所以家长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这属于【A 】P39 A.负强化 B.正强化 C.无强化 D.惩罚 12、古典格式塔学派认为学习过程是【 C 】P43 A.尝试与错误 B.形成认知地图 C.顿悟 D.观察 13、主张以“发现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的理论是【 C 】P45 A.完形—顿悟说 B.尝试一错误错误 C.、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D.有意义接受学习沦 14、“学习的本质在于在头脑中主动形成认知结构”是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C 】P45 A.桑代克 B.苛勒 C.布鲁纳 D.斯金纳 15、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C 】P45 A.构造完型 13.尝试错误 C.形成认知结构 D.建立条什反射 16、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是【 C 】P48 A.接受学习 B.机械学习 C.意义学习 D.信号学习 17、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这种学习属于【 D 】P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