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云气纹在明代陶瓷装饰中的运用和意义

试论云气纹在明代陶瓷装饰中的运用和意义

艾玉庭

(景德镇陶瓷学院333403)

摘要:

在研究明代陶瓷发展的过程中,云气纹装饰纹样的使用贯穿了整个朝代。明朝上承蒙古族执政的元朝,下继满族清朝。这些历史原因对时代产生的影响都会在不同程度地反应在陶瓷品的造型和装饰上,本文通过明代陶瓷云气纹装饰的不同变化,来解读明代和明代陶瓷。关键词:云气纹明代陶瓷

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民族主要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与满族时期的清代,给汉族文化带来的影响有三个:一是异族统治给中原文化的情感伤害,即:蒙古族的打击否定和满族的全盘接受;蒙古人把汉人视为第三等人种,可以看出这个民族的藐视一切和对汉文化的打击力度,其中有四十年废除科举制等于荒废了几代汉族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而满人的全盘接受,则意味着在原有基础上的陈陈相因,不可创造和发挥!二是战争的阴影笼罩整个时代。包括元代灭亡后退归草原的蒙古人不断对明王朝的骚扰,从明初的瓦剌到晚明的俺答,元明拉锯战贯穿了整个明王朝。而反清复明的斗争也一直成为整个满族清朝统治致命的打击,所以明清不太平;三,明清开国之初为稳定社会都大兴“文字狱”,动荡与不安成为该时代笼罩在统治者和国民心头挥之不去的痛苦,给国人的观念上、思想上形成了难以抹去的巨大负担。云气纹在陶瓷上的装饰就是国民心态的集中表现,本文从考查云气纹的起源出发,通过对明代陶瓷上云气纹装饰的不同变化的梳理,发掘云气纹在明代陶瓷装饰中的意义。

一,云气纹的变化与寓意

(东汉云气鸟兽纹画像石)汉魏时代流行的装饰花纹之一。是一种用流畅的圆涡形线条组成的图案。一般作

为神人,神兽、四神等图像的地纹。也有单独出现的。云纹寓意高升和如意。

云气纹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汉魏时代,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神仙的崇拜。

云气纹是一种用流畅的圆涡形线条组成的图案,是我国传统的纹样。从商周的“云雷纹”、先秦的“卷云纹”、两汉的“云气纹”和隋唐以来的“朵云纹”、“如意纹”,都是当时典型的、定型化的纹饰,在陶器,青铜器,漆器,铜镜到陶瓷,都能看见它活跃的身影。

原始的艺术形式以至整个人类认识的最初来源,都与人类生存的外部环境以及这种环境所给予的感官经验有密切的关系。新石器时代农耕文化需要对天象、地形、植物习性等作更为周密的观察和注视,这可视为是对“云”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时的首次关注。如:商周青铜器上的“雷纹”在形态上与“雷“字有相同之处,体现了原始先民对云、雷等自然现象的认识和形象特征的模拟。

先秦和两汉时期,作为商周青铜器上的典型的具有独立性装饰的雷纹被春秋战国时期的卷云纹所代替,成为了汉代云气纹的先导。从汉初到汉代绝大部分时间里的说明性、阐释性

表象演化成了汉末逐渐有艺术意味的意象。“云气纹”与其时的天界、飞升思想相关。为云纹逐渐向抽象的精神形态或哲学思想层面的升华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和佛教盛行,魏晋人开始从“气、韵、形、神”的角度开始研读作品的内涵。表现在形象上,从重视形似发展到重视神似,从追求外貌的酷肖对象发展到了追求内在的审美特性。此后,中国人表现在形象方面的审美理想才开始朝着艺术的方面发展了。

唐代云纹有单勾卷和双勾卷两种最基本的样式,以云气之神气冲和万物之情态的“衍化”造型意向为基础,集中体现云纹的盘绕盘曲、生动飘逸的形式意味。在这一时期的艺术样式上富丽堂皇、雍容华贵、雄浑博大,圆润饱满的审美取向。以定型化姿态崛起的朵云纹,对后代整个中国云纹发展的格局也有代表性的意义。

宋代云纹装饰则逐渐向小巧精致发展,向静态内向、符号化的发展,总体上依然是朵云纹样式。只是增多了波折曲线,在形态上显得较为复杂。这或许是由于皇权的集中、强化,使宋人以儒家理学为代表的文化心理向保守的、封闭的、退让的、内倾的、虚静的方向发展的审美心理的体现。元代朵云纹在宋代基础上更趋复杂化,在保持“云朵”整体感的同时,更具有组合感。使元代的云纹在格式上是比较散漫、写意性的以安详、沉静为主,却又洋溢着生气。也使得云纹装饰开始逐渐离开表现客观对象的本质。成为一种服从并服务于主体心境的又具有相对独立审美价值的装饰形式,使它成为既有时代特点又超出于时代局限的普遍而又恒定的审美典范。

(元青花云纹)

如果说元代的风尚以多元化的交融为美,明末的

风尚则是趋新为美。明清人在性格上类似于元人的平

淡天真、心平气和,是一种无所事事、无所压力的闲

事优悠,在绘画上,他们所讲的主体修养并不是为了提高人品而是为了提高画品、笔墨,以适应商品经济的需要。

明代的团云纹,在形式结构中,呈现鲜明的平面组合性。所构成的富有对称性和秩序感的平面化、图案化结构,造就了一个“俯视”的形象事物的发展规律。在表现上没有物象的真实性和心境的高旷性可言,笔性刻露僵硬,而只能以精微而程式、小而巧的表现形式来吸引观众。在艺术趣味上明代的市俗文人,一方面想程序传统文人高洁脱俗的品质,以示自己的清高,另一方面,内心又阻挡不了商品经济的巨大诱惑。与化阳刚为阴柔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和文化精神主流气息相背离。出现了一种重物质也重审美精神兼顾行而上及形而下的新潮流。

二,明代云气纹变化及其意义

整个明代,战争的硝烟在人民心中的阴影久久不能散去,云气纹成为人们表现战争回味与时刻警惕的一种写照!但是由于时局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表现方式:

一),洪武云气纹

(1)

洪武时期的云气纹有两种:一是云气纹,二是结带绣球纹;之所以叫云气纹的原因是因为战争结束,元代统治者的抵抗力量还在不断活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复辟力量的存在,时刻保持着应有的警惕,朱元璋为建立明朝文化,抵抗元朝遗留势力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息,直接影响到整个的大明王朝;之所以把云气纹也叫接带绣球纹,是该时期的特征,也更多地用艺术语言来表现民间“舞狮”的喜庆场面:舞动飘曳的大红绸带,围着狮子上下飘扬,狮子快步追赶,踩着欢快的节拍,表现出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用于战后表现取得胜利的心情,比较切合!表现手法为“一笔画”:用料笔饱蘸青花料,对描绘的对象胸有成竹一气呵成,运比娴熟,笔笔有力,流畅自然,在一笔点画之间完整地表现了一组纹饰。“一笔画”手法从烧成后呈色的浓淡分明可以看出它的运笔过程,发色也能看出有元末的时代特点。“一笔画”受元代文人画,尤其是倪瓒“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之逸气”的风格,绘画功力非凡,几乎都有一气呵成,笔断意连之势,成为中国画大写意的源头!明初开国初年体现出来的云气纹,饱满,健康,有活力,有张扬,基本能看出当时人们普遍的审美心态,有着积极的意义!在碗心通常有草写的“福”字,更能体现出当时陶瓷装饰的一种风格和心灵的写照!(如图1)

二),永乐云气纹永乐是明成祖朱棣在位14年的唯一年号。永乐时景德镇瓷器生产蓬勃发展,烧制成的永乐甜白,青花,釉里红等极具时代特色的新瓷器,尤其是多色低温釉上彩瓷器,打破了以往瓷器多为单调色彩的传统,使之更赏心悦目,为后来的成化斗彩,嘉万五彩乃至康雍乾粉彩瓷器烧制奠定了基础。

如图2:故宫收藏的瓷器青花云龙纹盘,高3.1cm,口径19.4cm,足径11.7cm盘撇口,弧壁,圈足。盘内壁与内底交接处暗划弦纹一周。内底暗划云纹三朵,呈“品”字形排列,称品字纹。内壁模印云龙纹。外壁以青花绘二云龙赶珠纹。足内施白釉,无款识。此盘胎薄体轻,造型优美,青花发色艳丽,所绘龙纹笔触细腻,生动传神。盘内印、划花纹承袭了元代及明洪武瓷器的作法,反映了景德镇窑瓷器从元至明永乐朝一脉相承之关系。

(图2)

三),宣德云气纹宣德在位十年,初平内乱于山东,两败于南征交趾之战,再击败兀良哈于宽河,正是国事蜩塘多事之秋,无余暇顾及窑事。另一方面,明洪武、永乐时期是明王朝创业之初,宣德朝继承永乐朝余绪,国力进一步加强,特别注意发展农业生产,扶植工

商,使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出现“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质充羡,闾阎乐业……蒸蒸有治平之象”(《明史·宣宗本纪》)的局面。见于图3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花人物纹高足碗,碗外壁绘仕女赏月图,一童子侍于侧,辅以山水树石,并绘有云气纹。足柄上绘松竹梅纹。此碗青色较为淡雅,纹饰比较清晰,云气纹用粗、细线勾画轮廓,此画法对后世瓷器纹饰亦有影响。回纹、忍冬纹、碎浪纹、卷叶纹、水涡纹、圈点纹、朵花纹组成的边饰则更多地受到波斯地毯图案的直接影响,更有些是受益于清真寺中圣龛和门楣边饰的启发。

(图3)

四),正统、景泰、天顺之“空白期”的云气纹这个时代是一个内忧外患的历史时期。战争的威胁直接来自蒙古民族,连明英宗也被俘虏,亡国的危机直接笼罩,在陶瓷领域中再次出现了对社会的警示!空白期的形成有多方因素,最主要的是明政府三令五申罢烧瓷器的禁令所致,但郑和船队的停航、海外销路的断绝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链条形卷云是空白期所独有,其中景泰时期流行弹簧状和壬字形卷云,天顺则是以祥云为主。这时期云朵常是卷曲相连,在群山掩映中铺天盖地,象雾气笼罩整个瓶身,这种画法日本人叫“云堂手”。

(4)

五),成化、弘治时期云气纹成化时期出现了追求精致典雅的风尚。成化瓷器造型精致细巧,胎薄釉润,画风精细。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可分为早期青花和典型青花两个阶段。早期的青花瓷器风格与宣德时期相似,青花用进口青料,发色浓艳有黑点,但其生产时间很短,传世品较为少见。典型的成化青花瓷器由于采用了国产的平等青料,发色淡雅无黑斑,青花色彩更为清丽明快。成化青花瓷器多为小件的杯、盘、碗、碟、盖罐等器。这件麒麟纹盘器型大而不失秀美,胎釉精细,纹饰舒展豪放,为成化青花大器的典型之作,是一件稀有的传世珍品。

弘治时期:“壬”字云纹是此时流行的特征。

(5)

六),正德云气纹正德皇帝崇信伊斯兰教,因而这个时期的瓷器上很多装饰有阿拉伯文。如图6:青花人物套盒,高23.9cm,口径16.1cm,足径10.6cm。盒为圆筒式三层套盒,平顶盖,圈足。盖面中心绘3人骑马,辅以云山松亭,外围绘如意云纹一周,盖边绘龟背锦纹。盒上、中两层各绘仕女、庭院,辅以花卉、卷云等。底层及近足处分别绘龟背锦及莲瓣纹各一周。无款识。人物间之云气纹的画法虽然尚有前朝遗风,但从其青花呈色、器物造型上看,则体现了正德时期青花器物的特点。此盒造型秀丽端正,保存完整,是极为罕见的明代传世套盒。

(6)

七),嘉靖云气纹嘉靖皇帝对道学很入迷,整日炼丹求寿,不理政事。瓷器布满密密麻麻的寿字,就表现了皇帝这种长生不老的欲望,“壬”字云纹也是此时流行的特征。见

图(7)。(7)八),隆庆云气纹明隆庆帝在位时间短暂,仅六年,其间又遇洪灾,因此官窑产量相对较少。今就存世品观察,其产品以青花、五彩为主,但造型多样,富于变化,其中仅盒的

造型就有四方、长方、八方及银锭式、盘肠式、瓜棱式等,新颖奇特,且制作精细,独具风格。图8青花团龙纹提梁壶,通高30cm,口径10.5cm,足径15.3cm,壶短颈,圆肩,鼓腹,圈足,曲流,提梁柄。颈绘青花十字朵云,肩绘双云龙,主体纹饰是腹部的五组团龙纹,纹饰空隙处有灵芝草托暗八仙纹,足上绘莲瓣纹一周。宝珠钮盖,钮上绘缠枝花叶,盖面有双云龙及朵云纹。曲流及提梁柄上满绘缠枝花卉纹。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隆庆年造”六字款。此壶体态硕大,胎厚重,造型淳厚饱满。底釉光洁明澈,使用回青料,发色蓝中泛紫,浓丽鲜艳。花纹虽密,但繁而不乱,层次清晰。此器代表了明中后期官窑青花的制作水平。其时青花图案除团龙纹外,还有团鹤、团螭、团凤、团花等,山石、鱼藻、花鸟等也常见。穆宗隆庆只有六年,青花瓷器的制品较少。这件提梁壶带有隆庆本朝款识,是目前国内仅存的珍品之一。

(8)

九),万历云气纹万历在位47年,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这期间瓷器烧造的质量也因皇帝的昏庸而每况愈下。相对来说,万历青花瓷分水法的描绘技术,此时已臻成熟。青花料从西域运来回青料,再配以江西的石子青,作为青花的色料。回青料的比例若稍高,则青花便呈色鲜艳幽箐;若石子青用多了,呈色便灰蓝。由于回青价昂,所以到了万历末至天启时,多用石子青描绘纹饰。分水法的技术,用青花色更形象、更具层次地把人物、花草写得栩栩如生,其中应用了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的手法,把单一的青花色,也画出多层色阶,深浅有致,纹理娇翠欲滴。如:青花龙穿花纹梅瓶,高43cm,口径6.7cm,足径15cm 瓶唇口外撇,短颈溜肩,肩下渐收至底。通体青花纹饰。肩部绘变形灵芝及莲花瓣纹一周。瓶身绘二龙穿缠枝花纹,近底处亦绘变形灵芝、莲瓣纹一周,瓶肩部有青花楷书“大明万历年制”横行六字款。

明万历时青花瓷器器型丰富多样,且制做大型器物之风十分盛行。当时的青花梅瓶最高者可达六十多厘米。其形制多为撇口或小直口,长颈,硬折肩,腹细长渐收。纹饰亦十分多样,有云龙、缠枝花卉、人物纹等多种。此瓶器型高大规整,釉面润泽,青花色泽蓝中泛紫,是万历青花大器的代表作。

(9)

十),天启云气纹天启朝历时仅7年,传世品数量极少,如10-1:青花人物图钟,高19.6cm,足径14.5cm,钟为铜钟式,顶置双头龙纽。器里白釉无纹饰,器外通体以青花为饰,钟顶舞部与边部绘缠枝花卉,腹部绘十八罗汉图,肩部环刻阴文“大明天启元年孟夏月造”铭。此件带有明确纪年款的青花钟实属罕见珍品。此钟形制系模仿周代青铜打击乐器中的青铜钟。其造型秀丽,线条圆滑流畅,龙头钮设计巧妙,使精巧的瓷钟平添几分庄重气派。钟体洁白莹润的釉面上,以工整细腻的淡描青花描绘十八罗汉图,画中人物或卧或立,各持法器,各显神通,形象鲜明生动。此钟在天启青花大多画意粗率的器物中堪称精美之作。

(图10)图10-2天启三年青花云龙纹大香炉。高43厘米,口径32.5厘米,底径34厘米。大口,溜肩,弧腹,肩部有两个方孔,腹下部有三个圆孔。里外施釉,釉层较薄,微泛青色。口沿、圈足及底部露胎,腹部近底处刮釉一圈。露胎处泛火石红。白胎泛黄,胎体厚重。腹部接胎处及器身多处窑裂,这是明天启时期制作大器技术不过关之故。肩部绘缠枝莲纹,腹部绘海水云纹。缠枝莲的画法继承万历时的传统,较规矩,莲花呈稻穗状,花心、花瓣中心及边线,绘以深色青料,其他部分则涂色较淡。每道云纹一侧色深一侧色淡,采用“分水”法绘画。龙纹有正面和侧面龙各两条。正面龙纹为五爪长发大眼突额瘦长颌,张牙舞爪,老态龙钟,不够凶猛,这是明末龙纹的典型画法。青花色调鲜艳稳定,画工细致考究。腹部有铭文“江西饶州府浮梁县景德镇里仁通津市信士方丈祖室人陈氏李氏男方子舜女接英招英喜奉香炉花瓶一副于长寿庵佛前供奉祈保合家清吉富有攸归天启三年冬月谷旦立”。

从铭文看,它用作香炉。从这件器物鲜艳的青料看,曾是官窑独用的青料这时民窑也可以使用了,可见青料的使用已无官民窑之分。“青色狼藉,有司不能察,流于民间,其制无

复分”,这正是当时情况的写照。

十一),崇祯云气纹

(图11崇祯青花括号云)

天启、崇祯青花瓷器较多,可分为粗、细两类。粗的一类从胎釉上看,器物胎体厚重,修胎粗糙,釉面青灰,光泽较差,青花发色灰暗晕散严重,如大罐、瓶、炉等。细的一类主要指从造型、胎釉到青花发色、纹饰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属于“上品细料器”,如“大明崇祯年制”款的罗汉图圈足炉、莲子罐、橄榄瓶、笔筒、筒瓶、香炉等,制作规整,发色艳丽,层次感好。成书于崇祯十年的《天工开物》中所谓“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可器成”,可见崇祯时制瓷工艺分工之细。天启、崇祯时期青花瓷器风格为之一新,其纹饰受当时绘画、木版画等影响,山水题材较多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装饰题材多样,完全突破了以往官窑器物图案规格化的束缚,各种动物如虎、牛、猫、虾、鹦鹉等均可入画,有些山水、花鸟画题材的青花瓷器,是专为销往日本等国而特制的。该时期的青花呈色不如嘉靖万历时期那么鲜艳,较多的是蓝中泛灰、色泽较淡的风格,从色质到纹样都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

总之,天启、崇祯年间,社会动荡,战争、天灾人祸接连不断,朝廷动荡、国力衰竭,朝廷顾不及官窑瓷器的生产,因此官窑瓷器带有帝王年号款的甚少。民窑瓷业规模迅速得以扩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瓷器仍保持外销旺势同时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和中国对外贸易扩大的影响,在动荡不安的社会条件下,中国瓷器反而抓住了发展机遇,使明末青花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并且形成了该时代的独特风格。

三,纵观有明一朝云气纹所体现的社会历史含义,不难看出,明代陶瓷艺术的精华不仅在于其工艺的旷世之作,更主要在于其通过陶瓷载体形成的社会统一的认识观念,传达出非常广泛的人文精神与时代性。

〔作者:艾玉庭,男,1967年2月生,江西省余江县人,景德镇陶瓷学院(湘湖校区)设计艺术学院。邮编:333403,电话:138********,E-mail:aiyutingjdz@126。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