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编程促发兴趣的教学模式实践与思考

计算机编程促发兴趣的教学模式实践与思考
计算机编程促发兴趣的教学模式实践与思考

摘要:针对兴趣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扩展思路,进一步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够有所得,即产生成绩感,进而形成良好兴趣学习循环,直至能够促进就业。该文从教学兴趣的课程设置、学生兴趣的促进、学生兴趣获得与可持续的锻炼,使得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就业素质。

关键词:兴趣;成就感;就业;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9-0140-02

(1.college of marine science,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china; 2.application research center of marine surveying and mapping, shanghai 201306, china; 3.joint innovation center for ocean fisheries, shanghai 201306,china)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两者都应该发挥主动性。上海市属高校进行教学激励计划,狠抓教师教学各个环节,因此教师的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学生,则是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学生自身如何增强主动学习的动力是很重要的,直接关系教学的质量[1][2][3]。学习最大的动力来源于兴趣,最差的因素就是厌恶学习,兴趣是激发人的潜力的一个重要因素[4]。兴趣对于一个人做一件事是非常有影响的,如果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很多知识的学习将是自发的,学生可以从学习中找到乐趣,不再感觉到枯燥。激发出的潜能也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兴趣带动学习,学习会掌握新的知识,发现新的观点,新的应用,是一个非常正能量的循环[5]。因此教学工作中,兴趣是对学生学习来说是一个强有力的抓手,如果学生对课程有兴趣了,那么他的学习将会体现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体现在做作业细致,体现在对课程的持续关注。基于兴趣的教学法,是促进学习的效率提供、效果显著的有效方法。

1 课堂教学兴趣点的设置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是传授课程知识,“授业”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就是教师要传授课程的重点知识、先进知识、自己关于课程的研究。针对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的情况,要加强教学环节中兴趣点的建设。兴趣点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内容、关键内容、实践需求旺盛的知识点、面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容、面向大学生就业的内容等;也可以将这些知识点有效地结合起来。教师要培养课程的兴趣点,兴趣点要多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学生也可以组团选择,这样同学之间可以相互的探讨,共同完成一个大家感兴趣的知识,相互促进的力量是非常有力的。建议工科类的课程,应该在学习。

比如在《港口与海岸(岛礁)工程测量》课程中,设置了兴趣点有gps方面的、gis方面的、还有rs方面的;这是根据这门课程进行的设置。gps、gis都是将来学生可以参加的工作内容,紧密结合了课程;也可以针对就业招聘中的要求来设置。由于本门课程在大四第一学期开设,较多同学学分已经达标,所以选课的同学有11人。同学针对这些题目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由于课堂陈述了专业就业面对的工作内容,同学们选择了gps、gis两大方面;然后自己和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商量确定了具体的兴趣研究内容。有些同学可能在其他课程中找到了兴趣点,同样可以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2 成就感的收获

学生在课程中找到了兴趣,这仅仅是第一步,如何将兴趣可持续性地延续下去,是非常关键的。其实大一新生面对新的大学生活,兴趣昂热,但是慢慢的丢失了这种兴趣,进而大学学习生活碌碌无为。所以学生的学习也要靠教师的不断引领,使得学生的兴趣依旧浓厚。不要让兴趣随着“入门的门槛过高”而丢失。

3 就业的促进

兴趣点是课堂知识的关键部分、相关部分,和学生的将来就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

在成就感的促进下,不断的自我提升,具备了一定的良好的就业素质。因此,基于兴趣-成就感-就业,为主线的教学是值得探索与实践的。从两个个学生身上还是能验证方法的有效性,两个学生分别选择了gis、gps然后对这方面的知识不断的吸收,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疑问,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班级学习氛围也变好了。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阐述课堂“兴趣-成就感-就业”教学关键链的探索与实践,指出教师在兴趣的设置方面要加强,后续兴趣的保持:关键在于教师不断地指导,和学生的自身努力。两方面的结合,让兴趣和成就感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培养学生就业的良好素质。

计算机教学策略浅析

计算机教学策略浅析 新世纪是信息化社会,教育手段不断更新,计算机教学应运而生。本文浅述了计算机教学方面的几个策略,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使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做到得心应手,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一、对计算机的学习要高度重视 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技术的发展必然使之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未来社会需要大量的优秀计算机应用型人员。所以,培养具有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技能的有创造能力的新社会建设者,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学校方面要考虑周全,高瞻远瞩,把社会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把社会的建设力,当成教育最强有力的最终目标。但是,现有的计算机教学却存在很多问题:教育定位不够准确;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教育目标与社会需求结合基本不相符;教学方式落后,学生实践能力不高。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导致了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上手慢,应用学习力低,适应社会的能力有限,甚至造成就业困难等不良后果。因此,计算机教师必须放远眼光,将教学与社会需求、社会现状紧密联系起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计算机教育的方式方法,加强对技能的培养,改变落后、单一的培养结

构,向高层次发展。 二、注重信息技术的使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已经成为每一个行业的普遍现象,教师作为教育行业的执行者,如何把传统的静态课堂结合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变静态为动态已经成为教师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电化教学是把声音、色彩、文字、图像等进行处理,从而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系统,从而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书本中比较抽象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化教学更可以将面对面的师生沟通变成网络联系,变直接的教育于交流之中,减轻了学生的排斥心理,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注重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式 电化教学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我们要建设良好的教育教学信息化环境,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办学效率,促进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式,最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发挥电化教学系统的作用和优势,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特别注重做好学生的培养工作。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为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除了建设良各级教育局域网外,还要在教室、图书馆、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一直是国内外高校致力于推行的工作,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对学分制的改革采取了新的策略,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开始推广学分制,学分制被一部分重点大学率先采用,随后部分地方院校也相继实施,可目前为止,国内高校所实施的学分制均未达到最终目标。随着学分制的全面推行,国内外学者对学分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各高校也以期通过学分制的改革来实现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的创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学分制教育体系及教育模式较为成熟,在学分制背景下,实践教学以其极大的灵活性、实用性服务于其学术发展,并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的流动,对开放的教育体制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起了重要促进作用。综合已有文献,笔者总结国外对高校实践教学的研究如下。 (一)关于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比较典型的国外实践教学模式,即美国的社区学院以及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学院具有注重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接近1:0.8,甚至能达到1:1,技能教学注重各种能力的综合性和职业性培养。德国的双元

制是德国高等职业学院普遍实行的实践教学模式,是由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办学,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姚永聪,2012)。“双元制”模式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其理论和实践之比约为3:7或者2:8,理论教育尤其注重于实践相结合,且服从于实践需求。另外,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它是由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量,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而进行的灵活办学、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李强、刘继平、皮智谋、任东、申晓龙,2008)。加拿大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合作教育计划,是一种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在合作教育雇主机构中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的计划,通常涉及在商业、工业、政府及社会服务等领域。英国实行的“三明治”教育模式,让学生一段时间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到工厂实习以及工读交替进行的教学计划(首珩,2011)。 (二)关于国外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特点的研究 学者通过研究美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定位、组织形式、实践内容和指导力量,发现其呈现出鲜明的社会化运作的特点,实践内容和指导己经形成了学校、政府环环相扣的成熟的模式(刘志军,2009)。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CBE”、英国的“资格推动型”、澳大利亚的“TAFE”等模式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实践教学围绕技术应

“云课堂”教学模式思考

“云课堂”教学模式思考 一、“云课堂”概述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也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云课堂”就是信息技术带来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 “云课堂”这一概念源于互联网的云技术、云存储、云管理等概念。“云”是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云课堂”,即以互联网这个庞大的资源库为后盾,将学习资源、学习平台、学习终端、学习服务和学习网络有效整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打造的高效课堂。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在国外已有国家走在前列,在国内也有部分学校试行起来,比如深圳南山区的后海小学、上海黄浦区卢湾第一中心小学等。这些学校已经成功打造“云校园”的学习环境,实现了师生自由学习无边界。状元小学的“云课堂”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 “云课堂”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学生使用ipad客户端助学,比如获取互联网资源、与教师传输信息、记录学习进度等;教师使用ipad主机或iphone进行资源和信息的传递,比如影音播放、课件传送、作业收集与批改等。从教的角度,借助信息技术,老师将课程资源变得形象生动,课堂变得更有吸引力。在课堂上,老师授予方法后,学生可自行借助互联网进行自学,同时借助学习软件,老师很容易就把握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进度,课堂变得更便捷、更高效,老师变得省力也更省心。从学的角度,课堂变得更有趣,利用网络资源助学、SNS社区的参与,如师生参与、生生参与、家校联合,既提升了学习效率,也提升了自学能力,更是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 “云课堂”的主要特点是“高效、互动、开放、个性化”。“云课堂”的实施,需要软件和硬件条件的支撑。硬件主要指学校硬件的投入和家庭的支持,比如app 客户端,教学软件,校园wifi的构建等。软件则是教师队伍教学思想的革新。 二、课例 状元小学的丁历黎老师执教的《湖》一课让我们对“云课堂”有了直观的体验,其教学流程如下: 1、生字教学 丁老师先出示啄木鸟图片,让学生猜出生字“啄”。出示“啄”字字源,结合字源进行解释。接着出示“圈”,让学生利用ipad查字源网,找出其字源,让学生根据字形,试着解释“圈”的意思。老师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学生在书本上书写。学生写好后,利用手中的ipad拍照上传,老师利用手中的ipad学习软件,及时了解班级作业的提交情况。老师选择个别学生的作业展示到屏幕上,让学生进行点评。(评议:这一环节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很快地掌握了学习方法,可以运

浅谈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3-09-09T14:52:43.827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9月下供稿作者:刘勇[导读] 希望广大初中计算机教师对此加以重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初中计算机学科教学的目标。刘勇 〔摘要〕近些年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了社会日常生产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这就使得我国的计算机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初中计算机的教学充。初中计算机教育在学生认识计算机与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也是学生接触计算机的基础环节。所以,本文将以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我国初中计算机的教学要求与教学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关键词〕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计算机事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可以说,没有了计算机,社会生产效率会大幅度下降,人们的日常生活会十分不便利。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来看,计算机的教学已经成为了初中教育当中的必要内容,不可忽视。我国的许多企业在应聘人才的时候,也都把其计算机能力作为了重要的考查内容,这就使得计算机教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而初中计算机教育,作为计算机教育的基础,更是得到了教育人士的特殊重视,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其一定的研究与探讨价值。 1 初中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要求 ①初中的计算机的教学要求学生要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比如说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历程,计算机的构成等等,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进行初步的认识,为以后的计算机学习打下基础。②计算机的基础操作方法是初中学生学习计算机的重要内容,要有一定的计算机保护意识,学生计算机的病毒处理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③计算机的部分操作系统的命令,比如说内部与外部命令等等,使学生可以进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并且准确地掌握这些计算机相关操作命令。第四,学生要在初中计算机的学习中掌握一门适合自己的文字输入方法,比如说拼音输入与五笔输入。另外,文字处理能力也要在这个阶段形成,学生要有利用office2007 软件进行基本的方稿处理的能力。 2 初中计算机的教学特点 就初中教学的整体特点来说,主要有两个。第一就是建立模型,初中所学的每一个学科的内容就是为了使学生的头脑中建立各个学科的基本模型,为更深层次的学习打好基础。第二,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的学生的年龄一般来11 到16 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习思维还没有发育完全,对于高深的知识很难进行理解,所以要想学生找到进行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就必须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计算机教学也是如此,要重视对于学生的学科引导。 3 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 3.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的教学工作当中,兴趣的提升一直是其难点。从我国的学习历史来看,苦读书才是人们所倡导的,兴趣教学在我国才刚刚被提出。相关人士认为,教育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具有更高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也会在兴趣提高的同时而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兴趣是学生学习道路上最好的领路人。只有学生具有了计算机学习的兴趣,才会在计算机课堂上一直保持大脑的兴奋。所以,广大的初中计算机老师应当学生利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设置多种计算机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到计算机的学习当中来。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在这个教学阶段,教师可以预设一个知识竞赛的情境。在教学开始之前告诉学生,讲解之后会有一个知识竞赛的环节。这样一来,学生的好胜心就会蠢蠢欲动,找到学习的目标与兴趣,积极地配合老师进行计算机教学,并且可以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 3.2 将计算机知识与具体的生活联系起来。一般来说,在知识习得之后,如果可以很快地将知识运用起来,那么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就会大幅度地加深。所以,要想提高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把计算机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初中的计算机教学与生活实际虽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初中计算机老师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延伸,使其生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说,计算机的导航功能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生活小妙招,计算机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当中以此为例为学生为介绍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关教学内容。 3.3 因材施教。初中生的学习能力不尽相同,在同一个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很有可能可以被分成不同的层次,因此,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班级授课之前,要先摸清所在班级学生能力的底细,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其分为不同的层次,当然这样的层次区分没有歧视之视,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进行学习。在进行上机的时候,可以将基础差的同学安排在离教师近的位置,方便指导。另外,在留课下作业的时候,要按照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进行不同难度的课业安排,使其掌握其能力范围内的初中计算机知识。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为题,对初中计算机学习的要求以及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希望广大初中计算机教师对此加以重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初中计算机学科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佟鹏. 初中计算机教学问题相应对策刍议[J].科技创新导报,2011(17) 2 董娜.浅析初中计算机教学[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9) 3 陈颖秋. 浅议初中计算机教学改革策略 [J].成功(教育),2010(03) 4 於有松.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初探 [J].办公自动化,2011(08) 5 潘像丽.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合作学习初探 [J].新课程(下),2012(08) 6 严萍.浅析提高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1(04) 作者单位:贵州省正安县班竹中学

(完整版)教学模式的种类

教学模式的种类 由于教学实践依据的教学思想或理论不同,教学实践的形式就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 关于教学模式的种类,国内外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 一、从理论根源区分 乔以斯和韦尔依据教学模式的理论根源,归纳出4种教学模式: 第一种是社会互动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模式的依据是社会互动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和社会联系。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有; 杜威和塞林的小组探索模式, 奥利弗和夏沃尔的法理学教学模式, 马歇尔和考科斯的相互探索模式等。 第二种是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的依据是信息加工理论,把教学看做是一种创造性的信息加工过程,依据计算机、工人智能的运行规程确定教学的程序。 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有: 施沃德的科学探索教学模式, 布鲁纳的概念获得教学模式, 皮亚杰和西格尔的认知发展教学模式,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等。 第三种是个人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的依据是个别化教学的理论与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强调个人有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个别化教学。 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有: 罗杰斯的无指导者教学模式, 格拉斯尔的教室集会教学模式等。 第四种是行为修正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的依据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它把教学看做是一种行为不断修正的过程。 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主要 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教学模式。 按照乔以斯和韦尔的分法, 在我国近年出现的一些依据不同思想或理论而建 立的教学模式有:依据结构主义心理学理论而建立的“结构一定向”教学模式,依据“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而建立的“学导式”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 依据课程论和教学过程理论而建立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模式, 依据认知心理学而建立的“四阶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等等。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1-05-11T08:57:22.72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小学数学)2011年第32期供稿作者:蒋成金 [导读]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四川宜宾县蕨溪镇小学校蒋成金 回想过去的教学工作,不得不使我想起多年的教学生活片段,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一幕幕创新教学的情景,我觉得创新教学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创新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让学生表演,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交流讨论数学,主动探索带有规律的数学知识。 二、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动脑、动手、动眼,自主探索数学奥妙 例如,在教学几何初步知识前,可让学生亲自做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长方体、正方体和圆等学具模型,教学时,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拉一拉等。这样的教学效率很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好。 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使全体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拓展他们的思维,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例如,“把一根木料锯成4节,锯一次所用的时间是1分钟,(每次所用的时间相同)锯一次所用的时间占锯成4节所用时间的几分之几?”我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画一画,提示解答数学问题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时候,有的学生茅塞顿开,已经做正确了,而有的同学急需知道解题方法,还有少数同学没完成。在这种状况下,我并没有及时评讲此题的解法,而是把事先准备好的一根木条拿出来,让几名差生轮流上台锯一锯,让差生说一说锯一次所用的时间,锯4节所锯的次数,锯4节所用的时间,结果发现几名差生都能准确回答这几个问题,很轻松地说出了锯一次所用的时间占锯4节所用时间的几分之几。接下来,在这个题的基础上,我启发学生出有价值的题,出有开拓性的题,出有趣味的题。其中李明松同学出的题为:“把一个铁环锯成4节,锯1次所用时间是3分钟,(每次锯的时间相同)锯4节共用多少分钟?锯1次所用时间占锯成4节所用时间的几分之几?”当时我在全班特别表扬了他,其他同学都用惊异的目光看着他。我迅速让同学们做做此题,结果答案都不一样。很多同学急于想知道答案,我让他们把此题抄下来回家认真想想。教师可作出提示:回家亲手用一根绳子结成环形,再把环形剪成4节来分析。第二天,很多同学告诉我,那题简单。我让他们把分析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发现绝大部分同学的分析思路完全正确,心里十分高兴。我又在班上鼓励大家要向李明松同学学习,勤于动脑,善于出题,出有意义的题。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创新教学中,让学生表演,让学生亲自实践,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实践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近年来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重点阐述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理念和改革思路、实践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实验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提出了基于计划性课程和自主性项目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一个系统、两种形式、三个层次、四大类型”。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运行机制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1.人才需求表象及外因分析。近年来,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国家急需大批应用型人才。目前的高等教育还处于粗放型阶段,教育带有普及性,重在传授知识,而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从历史的因素来看,高校长期以来一直属于政府管辖,自主办学意识不强,众多高校缺乏各自特色,不论是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职业教育型院校办学模式雷同,相当多的学校不能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由此形成一个“怪圈”:常常是学校里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毕业后能创出一番事业,几年后便可达到“经理级”,而那些在校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毕业后却往往只能做个好职员而已。许多调查还显示,学历(位)与职位的关系并不成比例。笔者认为,这一现象病因根源在政府部门对高校的考核上。目前,政府各级对高校办学质量考核普遍存在“高水平即高质量”的偏见,仅重视学位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发表论文数等纯学术因素,而忽视了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因素;此外,对不同类型的高校考核其水平和质量的标准差别并不大,还导致许多高校高不成低不就,难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近年来,政府及各高校也在大力提倡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在微观操作层面上改革的力度不大,情况不够乐观。 2.内因分析。(1)在管理体制方面。教研室与实验室设置及其运行机制不合理,仍按学科、课程分类的传统模式设置,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分散不能有机融合,出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实验教学被弱化等一系列问题。(2)在实验教学模式方面。验证性的实验多,创新型的实验少;模拟型的多,实战型的少;限制性的多,自主性的少;单一性的多,综合性、设计性的少。实验教学非常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观察现象和分析结果的能力,组织和设计创新的能力,进而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树立严

新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新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运用新课程理念,构造一种优化的全新的课堂模式就成了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模式才是优、新?什么样的课堂模式才更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什么样的课堂模式才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一直在思考,通过新课程理论的学习,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探索,进行了更深一层的思考与尝试: 一、新型课堂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根本。 这是课堂改革的前提和根本出发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时刻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展现,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幸福。 二、“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应成为评价新型课堂效果的基本标准。 只有确立了这一标准,才能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才能彻底排除“满堂灌”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该看的让学生自己看,学生该读的让学生自己读,学生该说的让学生自己说,学生该思考的让学生自己思考,学生该动手的让学生自己动手,使课堂真正成为由学生自己的主阵地,使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课堂学习是种体验。 三、新型课堂应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交流、互动的场所,而不应是教师单独演练的领地。 课堂教学归根结底应是一种交际、交流不可少的手段的。若教师如同表演一样,把学生作为观众,按照教参或教案设计亦步亦趋地展示自己的行为,既没有沟通也没有交流,教学

也就极易成为没有学生参与甚至是完全忽视学生的教师单方面的活动,课堂就没体现出生成。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流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 四、新型课堂应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天地,而不应是教师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好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养,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企盼与要求。把课堂当作知识的“交易领域”,从教师一方原封不动地转移到学生一方,虽然学生也能获得知识,但这样一来,在长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会渐渐降低,对外在事物的敏感性会渐渐淡化,捕捉问题的能力会渐渐削弱,创新也会离他们越来越远。因此,我们绝不能把学生看作是无知无能的受动者、看作是只能接受教师指令的工具,而要把学生看作是有着独特个性和鲜活生命力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着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有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教师所要做的不是从外部强制性地去灌输知识,而是从内部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由内而外地引导他们去探究知识、获取知识,使他们最终成为知识真正的占有者、发现者、创造者。 通过思考,我们是否应当明确这样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构建一种新的课堂教模式,展示新的教学过程,形成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创造的主人,在课堂中通过引导、互动、探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品质人格、学科素养、学习能力都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也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这一环中,教师尤要注意进行画龙点睛般的启示,以提升问题解决的深度和广度;尤要注意给“学困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尤要注意创设一个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得到提高。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评析,激起激起主体与主导之间的思维共鸣,使个体从不同侧面都得到自我完善。提升的过程,以发现问题的延伸、知识之间的关联、学科之间的衔接,尤其是培养学生好的学习素养。

典型案例VBSE实践教学模式

典型案例三 建设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推行实践教学改革新模式 一、实施背景 近年来,基于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工作岗位能力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职业院校相继建立了一系列实训室,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大多数实训室建设以课程为依托,独立建设,分散实施,对于学生全面了解以后工作的公司全貌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培养学生与其所学专业相近相关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的能力更是差距 甚大。审时度势,高职教育正逐步向更加注重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知识+技术+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宽专多能”式的人才更受企业青睐。会计专业与社会经济关系紧密,如何构建一个高仿真的商业社会环境,全面提升会计专业学生全方位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这也正是我们示范性特色专业所要思考的问题。 二、主要目标 通过构建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创新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既能体验实仿真工作环境,又能在实际环境中完成相关核算与决策,同时还能执行各类相关管理岗位的具体任务,实现决策、执行、体验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目标。 三、实施过程 (一)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认知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综合实践教学平台是基于新道实践教学技术平台V2开发的一款,可支持全国各类院校的经管类专业开展校内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的平台。基于该平台,可全方位模拟现代真实商业社会环境下,以制造业企业为核心的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商业活动过程中的各种业务往来关系。利用该平台开展仿真实践教学,可让学生在校内就能体验到虚拟商业社会环境下多类社会组织协同工作的工作方式,认知核心制造业企业及各类社会组织协同工作的业务流程及管理流程;训练在现代商业社会环境中,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所需具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东光县南霞口镇段庄小学田伟 人类已跨入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转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随着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在中小学进一步开展计算机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项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为此,如何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我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小学信息技术课基本以应用为主,包括基本技能操作(掌握键盘鼠标操作,了解操作系统windows的基本用法,上网搜索资料等)和一些日常应用很广的应用软件(windows中自带的画图软件,金山画王软件,office系列中的word、PowerPoint和FrontPage软件等)操作。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这门工具课的学习,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努力拓展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新、想得巧,从而将学生引入创新学习的境界。为此,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如何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采用了几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八个方面: 1、初识计算机,让学生重视操作规程 在学生初识计算机时,让学生们意识到认识计算机是一种文化,动态地看待信息技术知识及其重要性,是信息技术教育的良好开端。 计算机是一种精密的设备,需要学生们的规范使用和护理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如何让学生们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并对其进行护理呢?这就需将有关计算机的简单组成及原理,基本性能及操作规程,和其它注意事项向学生认真介绍,并要求作为信息课的基本技能来掌握。以前,我所在学校也曾发生过此类事情。 A、学生乱敲打键盘,造成按键失灵。

问题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实践

问题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追究问题罢了。”这是世界科学大师爱因斯坦对他的卓越创造才能的解释。英国科学家波普尔也说过:科学的第一特征是“它始于问题,实践及理论的问题”,“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一部科学发展史,就是对奥秘的探索与对问题解决的历史。由此可见,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孜孜以求地探索解决问题,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培养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应该是培养未来创造型人才的突破口。 二、对“问题”的再认识 我国教育历来重视问题教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早已认识到问题对学习的价值,指出质疑是学习的源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则从教师职责的角度明确规定了教师“解惑”的功能。从古文献中可以看到许多古代教学中问题讨论的记载。现代语文教学继承发扬了这一优秀传统,反对“满堂灌”,提倡提问式教学已成为当代课堂改革的特点之一。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具有引导学生走向创造之路的功能。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J.W.盖泽尔把“问题”分为三类,即呈现型、发现型和创造型。呈现型问题指的是由教师或教科书给定的问题,其思路和答案都是现成的,直接体现着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的思考。显然,这类问题并非学生主动参与的产物,而且往往追求标准答案,因而一定程度上压抑求异、质疑的精神。相比之下,“发现型”和“创造型”问题更具有创造价值。这两类问题的共同特点是:1.从问题产生过程来看,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探索的结果,是“愤”“悱”的结果,具有一定的自主性。2.从问题解决的过程看,由于具有强烈的内驱力,学生一般会孜孜以求,探究解决,表现出执著的追求性。3.从问题的本身特点看,它不是在老师统一要求下的产物,会更具有个性,是个性思维的表现。4.从问题的答案来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者的区别在于,创造性问题是人们从未提出过的问题,百发明的先声;而发现类问题的答案大多是已知的,发现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情境的再创,从人类认识的角度看,未提供新见解,但从学生认知个性来说,却是独立的发现,是探索,这种探索过程中所形成的意识和思维发展下去,就是真正的创造和发现。对于中学教学来说,最具实用价值的是发现型问题。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理论也正是在这个角度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中小学体育趣味性教学之我见_李秀华

2013年 Vol.28 No.2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体育研究收稿日期:2013-01-06 作者简介:李秀华(1978-),男,贵州铜仁人,从事教育教学方向的研究。 新课标对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带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全面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传统教学观念中,中小学教师仅注重于文化课程的教学工作,对体育课程教育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降低了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新时期应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优越的体育学习环境,激发中小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 一、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中小学是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的基础阶段,主要是为学生营造各种课程知识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经过中小学时期学习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早期教育观念里,大多数教师仅注重于学生语、数、外等主要学科的教育,并没有对体育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这造成体育课程的教育价值被埋没。新课标准则下,体育课程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被师生所认可。 1.增长学科知识。我国义务教育体系中,虽然强调了语、数、外等主导学生的教育价值,但也没有否认其它课程知识的教学意义[1]。学好体育课程能够增长学生的文化知识,丰富其大脑里蕴藏的知识内容,让中小学生掌握更多的学科内容。如:长期向学生介绍体育课程,可以扩大其知识面,接触到更多更广的体育信息。 2.促进全面发展。现代教育倡导学生在“德、 智、 体、 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人才价值培养观念的重点内容。体育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措施,经过某个时期的持续锻炼,可培养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在身体素质方面也能有所改善,推动者学生文化课程学习成效的优化改进。 3.推动教育改革。将体育课作为日常教学的项目内容,本质上是推动了中小学教育体制的改革发展,改变了传统观念对体育课程的看法。如:教师注重体育课程的编排教学,在思想上认可了体育课的教学价值,也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朝着知识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为国家培养了体育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趣味教学法的推广应用 鉴于体育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学校应及时调整文化课程教学的流程,对体育课分配充足的时间用以教学。新课标准则对课程教学方法提出了先进的指导,要求教师从客观角度选定教学方法,用其作为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常用方式。“趣味教学法”是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的先进成果,其主张培养学生对某个课程的兴趣爱好,从而为后续教学提供良好的基础。从实际教学情况看,推广趣味教学法也着实起到了诸多作用。 1.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参与课程知识学习的最好“导师”,只有先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更好地开展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同时,学生有了足够的学习兴趣便会产生参与学习的动力,而这恰好都符合趣味教学法的观念。新教学方法重点培养中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其能积极投入到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从思想上产生深刻的体育兴致,激发其主动参与课堂体育教学活动。 2.明确目标。趣味教学法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适用于体育课程教学的优化改革,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优异的学习环境。首先,此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引导中小学生重新认识体育课程的教育作用;其次,倡导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应用全新的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拓宽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知识领域。对于教师来说,趣味教学法也明确了其教学的目标,带动了新一轮的教学体改。 3.拓宽思维。中小学生尚属于文化知识学习的起步时期,大脑思维还没有完全被开放,许多潜在的思维意识没有充分利用。趣味教学法表面上是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对于拓宽学生的思维意识也大有帮助。就体育课程来说,教师创建趣味性教学课堂,激发了中小学生融入体育课堂的兴致,同时也让学生的大脑思维更加活跃,面对不同的体育知识均有学习的能力,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三、中小学体育趣味性教学的综合策略 我们在进行体育游戏的教学中必须把孩子的体育兴趣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孩子通过体育游戏认识到体育带给自己的快乐。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趣味性教学来引导学生,并且灵活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向学生呈现出全新的学习模式。 1.游戏法。游戏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在“玩”时, 学生情绪积极愉快, 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那么如何通过趣味性的体育活动来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内涵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思考,教师选取的体育项目应该是能带动学生积极参与的项目,并且最好是集体性项目[2]。通过集体性项目,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集体力量的强大和合作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就会懂得相互协作的重要性。 2.锻炼法。趣味性项目要能凸显学生身体素质锻炼的内容。在很多时候,很多体育教师简单的认为如果在趣味项目上,对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过多会降低趣味性,学生在游戏中会失去兴趣。其实不然,对于学生喜欢的体育游戏项目,我们通过娱乐的方式开展,让学生在娱乐中得到很好的锻炼,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也会感受到兴趣项目带给自己的身体素质上的变化,他们就会明白锻炼的重要性。 中小学体育趣味性教学之我见 李秀华 (贵州省思南县文家店中学 贵州铜仁 565114) 摘 要:学习体育课程有助于增长中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引导其学习好更多文化知识以外的课程内容。由于体育并非中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往往忽略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随意性安排教学而误导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减弱了其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针对这一点,本文分析了趣味性教学方法在体育课程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越的课堂学习环境。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趣味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3)02-0181-01 (下转第185页)

经济管理学院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经济管理学院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经管学院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探索了“课程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培养+校外专业调研”的实践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课程特点,研究并尝试了运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自主合作学习、场景模拟以及计算机模拟实验等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与用友软件公司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实施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拓展了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的人才培养途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外专业调研实践活动;培养了师资队伍,增强了教师从事教学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践能力;带动了学生社团各项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一、创新了课程实践教学方法 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课堂实践教学方法,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研究并尝试运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自主合作学习、场景模拟以及计算机模拟实验等教学方法。如在《ERP手工沙盘模拟实训》和《ERP创业实训》课程学习期间,组织学生先了解企业的整体概况,在仿真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整体经营进行全面而详细的把握和理解,并对给定的企业进行实际运营管理,较系统地对企业经营的各方面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训练;高质高效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在《财务软件应用》课程教学中,将理论讲解与计算机模拟操作相结合,该课程直接上机操作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主要的财务软件操作方法,熟悉会计核算流程和方法,增强实际操作技能。对于一些比较容易理解、难度不大的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先自学,分组合作学习,各组选出代表上台讲解,由教师进行补充、点评。这种方法既使学生学习了课程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归纳、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组织、协调、沟通与合作能力;教学效果直观生动,深受学生欢迎。。 二、拓展了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的人才培养途径 我院现与用友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和杭州阿里巴巴集团等达成了开 展顶岗实习、项目研究、人才培训、技术服务、信息交流等多项合作内容,并正式签订了实践教学基地协议;积极地开展了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拓展了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的人才培养途径。 三、有效推动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在积极地开展实践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将学生社团活动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在经管学院专业教师的大力协作下,多次参加省级以上各类比赛;尤其是经管学院多次参加用友杯ERP沙盘

工学结合中的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思考

工学结合中的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思考 摘要:本文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的政策依据及意义入手,针对此种培养模式的特点,探讨工学结合中的课程与教学模式。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课程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一种办学培养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被广泛采用,取得了较大成效,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要持久健康地走下去,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中等职业教师作为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中间联系者、学生的指导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总结,根据企业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修正结合的坐标,找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努力解决它,才能让中等职业教育健康稳定快速向前推进。[1] 一、国家教育部门的政策是工学结合的发展助力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校企合作的培养制度,实现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提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

企合作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二、与企业合作是加强职业教育专业适用性的捷径 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相关度,加强专业的适用性,必须了解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对于特定职业岗位群的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配套设置和课程、教材调整,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而企业最了解职业岗位群的职业需求,与企业合作能够确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思想,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确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思想,及时调整和更新内容,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2] 三、关于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思考 1.在政策导向与制度安排方面 工学结合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已经成为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学校的共识,并成为宏观政策的导向。目前主要靠学校自身寻找企业去摸索,一些企业并非都有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如何使中小企业认识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发展职业教育的工作当中来,需要国家政策和和相关制度的引导。 2.机制创新 “订单培养”是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的重要机制,但全面推进“订单培养”关键在于取得企业的共识,要有名师、名专业,要有强大的实训基地和良好的实训条件,要有

最新科学发展观教学模式实践论文

科学发展观教学模式实践论文 近几年,旅游院校规模发展缓慢,旅游专业(主要是本科以上)的吸引力在减弱,生源的数量和质量在下降,学科有边缘化的倾向。旅游学科是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它涉及到众多的学科,作为旅游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强化学科的系统性、理论性,加强本专业的系统的基本理论课程的安排。同时旅游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毕业生主要面向旅游管理、教学、科研等部门,因此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在保持一定理论高度的同时,必须加强本专业的实践性课程、技能课程模式的创新,这既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旅游专业本身特色所在。 一、旅游高等教育现状分析 1、培养规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的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由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构成。大专约占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的60%;本科约占35%;硕士约占4%;博士约占1%。由此可见旅游高等教育还是以大专为主,其层次比较低。旅游职业教育规模和水平都没有达到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与旅游业每年需70万专业人才相差甚远。旅游教育显著特点就是应用型很强,总体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但不同层次有所不同,本科以上是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专科是培养基层和中层管理人才;中专是培养服务技能型人才,因此旅游本科教育应该既有别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也有别于高职高专的技能型教育,不少院校只是盲目开设旅游专业,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应有的师资和教学经验,教学设

施相对落后,软、硬件都不符合现代旅游高等教育的标准,由于旅游高等教育发展过慢导致人才匮乏,从而使得我国旅游行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低于国内其它行业。 2、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 以酒店业为例:酒店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可容纳人员多。每新建一个酒店,都可增加100至300个左右的就业机会。同时,酒店业也是和国际接轨最早的行业之一,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按说,这一行业会把旅游院校专业的大学生作为用人的首选。但实际情况是,很多酒店在每年接受员工时,却把眼光瞄向旅游中专和旅游职高毕业生,而对旅游专业大学生并不太乐于接收使用。原因有三:一是大学生到酒店从事一般性服务工作的心理准备不足,没有树立起服务和服从意识;二是旅游专业学生更多地是侧重于管理知识的学习,寄希望于将来到酒店能管理人,而不是被人管。三是大学旅游专业学生学理论多,学实践知识少,学生毕业后对酒店实践知识甚少,无法立即上岗。 3、旅游行业大学生流失严重 据调查,近年来,饭店企业大学生员工的流失现象有增无减。据有关资料统计,高校旅游系毕业生,毕业到饭店工作中第一年的流失率高达50%,其后二年中,流失率为80%。五年后,只有少数几个人仍留在饭店工作。饭店如此,其它旅游行业大学生流失现象也是大相径庭。 二、旅游高等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错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