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第六章 第6、7节 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精品

第六章第5、6节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考点:全部

基础网络:(见《优化方案》

重点、难点、考点解析:

1、主要封建王朝的民族关系及政策特征比较

①秦汉时期主要表现为对少数民族的军事征服,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时期;

②三国两晋南北朝表现为少数民族内迁,并建立与汉政权并立的政权,促进了民族融合;

③隋唐主要表现为中央政府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有效管理,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

④五代和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强大,威胁中原汉政权,但促进了其自身的封建化及民族融合;

⑤元明清是多民族统一国家巩固时期,特别清代前期反对外来侵略和反对民族分裂的斗争,维护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

2、我国古代外交关系发展变化和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1)明清以前,基本采取对外开放政策。

决定这一政策的基本因素有三:一是国家强盛,经济文化各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二是海陆交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三是封建统治阶级实施开明政策。

这种对外交往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即政治军事外交往来;经济贸易往来;科技文化交流和发展。

(2)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由对外开放转为闭关自守。

实行闭关政策是落后的封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闭关自守政策,即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有:

①从主观因素看:a.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古老的中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封建统治者只能依靠强化君主专制,加强特务统治,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等手段来维持封建统治,封建统治者必然害怕和拒绝任何新事物的传人。b.几千年来我国经济结构是小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在落后闭塞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出因循守旧、骄傲自大和闭关自守的思想。

②从客观因素看:a、从明中期到清前期,中国先后遭到外国骚扰和侵略;沙俄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倭寇侵扰东南沿海,葡萄牙占据澳门,荷兰侵占台湾。为了防御外国侵扰,封建统治者采取了消极的“闭关自守政策”。b.清政府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后,各地反清斗争持续不断.东南沿海一带的反清斗争更是此伏彼起。尤其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同东南沿海和流亡海外的反清志士,保持密切联系.为“反清复明”而斗争。这也是清政府实施闭关政策的一个客观原因:

(3)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对外国侵略有某种民族自卫作用,保护了封建自然经济。②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③影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成了经济技术的落后,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消极防御的政策,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政策,最终导致清朝脱离世界潮流.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

3、历代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加强联系和治理的主要措施

中国自古以来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代有政治远见、有作为的中央政权的统治者,都十分注意缓和民族矛盾,加强民族联系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

我国历代中央政权对少数民族加强联系和治理的主要措施有:

(1)和亲:如西汉与匈奴,唐朝与吐蕃。

(2)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包括政治和宗教首领)如唐朝和清朝比较突出。

(3)设立特别军事、行政管理机构(历史上有都护府、都督府、宣政院、理藩院、将军、办事大臣等)。

(4)与内地设立同样机构.如秦、汉武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郡县、元朝政府在边远地区也设立行省。

4、明清对外关系的八大特点

①传统性对外关系达到鼎盛。郑和下西洋使中国古代以加强双方友好往来,传播中华声威为目的的官方中外关系达到最高峰。②出现华侨潮,促进南洋的开发。③自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明末清初,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此外.日本的商人、武士、海盗也骚扰中国东南沿海。④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威继光肃清丁东南沿海的倭寇;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康熙帝阻止了沙俄在黑龙江流域的扩张。⑤中国开始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科学知识。徐光启翻译了西方的科学著作,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⑥清朝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中外贸易,妨碍了中西之间正常的科技、思想、文化交流,不利于中国的发展:⑦西方侵略者开始从事打开中国国门的罪恶的鸦片贸易,同时酝酿更大规模的炮舰侵略。⑧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处于贸易“顺差。

5、明清时期中西对比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而此时却恰恰是西方国家从黑暗的中世纪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转折时期,一兴一衰,一进一退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此做深刻的研究,不仅是历史课题,更是时代发展,中华民族振兴的要求。

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分析和研究:

(1)资本主义萌牙问题。西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最早产生于14、15世纪;中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即15世纪。从时间上看中国稍晚,但其发展前途却不能同日而语。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历经明、清,发展缓慢,始终没有发展成为改变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力量,以至于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压榨下夭折;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迅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力量,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无不源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

(2)中西方对外政策的差别。此时期西欧国家纷纷走殖民扩张道路,其前奏是新航路的开辟,实质上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根源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中国对外政策除继续进行传统对外友好交往(如郑和下西洋是对中国传统对外政策的总结)外,还担负起反西方殖民侵略的任务.更可悲的是封建统治阶级面临殖民主义东来的局面。不是富国强兵而是采取消极抵抗的政策,以至于从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的道路。

(3)封建统治阶级政策调整的不同。以康熙帝(1662一1722)和法国路易十四(1643一1715)政策的调整为例可以看出:其相同点方面在目的上都是加强封建专制制度。维护封建统治,措施也都涉及到强化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康熙大搞文字狱,路易十四搞宗教专制)。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不同点,路易十四发展工场手工业,取消关卡,大力拓展殖民地,鼓励出口,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的举措;康熙帝则没有采取这些措施或背道而驰。路易十四采取的这些措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

(4)意识形态领域的不同反映。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大,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意识形态在西欧兴起。从14一16世纪的文艺复兴发展到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从内容上看不仅反对封建专制、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而且为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设计出许多政治构想。黄宗羲等人的反封建和民主思想从内容、影响等方面都不是成熟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仅处于萌芽状态。这充分说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道理。

(5)造成中西方差距的原因。以上差距的出现,原因复杂。就中国方面可从中国封建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中找:西欧亦然。

第六章第5、6节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课堂练习)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明朝前期与与蒙古族、后期与满族常发生战争,但经济文化交往仍然很频繁,这表明()A.先进的汉族文化促进了少数民族的进步

B.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C.明朝的民族压迫政策引起各民族的反抗斗争D.蒙古族、满族是个好战的民族

2.明朝时期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最主要的管辖方式是()

A.改土归流B.册封首领C.土司制度D.设立都督府

3.下列人物为维护国家统一或增强民族团结而作出重要贡献的有:()

①雍正帝②大小和卓③渥巴锡④俺答汗

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③④D.①④

4.清朝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A.中央开始设置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专职机构B.通过册封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C.皇帝亲征、平定反动贵族的叛乱

D.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与反击外来侵略紧密相联

5.元朝和清朝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而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A.设置行政机构B.抵御外国人侵C.实行改土归流D.册封宗教领袖

6.为清朝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创造条件的是()

A.明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B.明朝在贵州设布政使司

C.平息“三藩之乱”D.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7.郑和下西洋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未完成地理大发现,其根本原因在于:()

A.当时中国人只知道天圆地方B.还难以建造远洋航行的船只

C.指南针尚未应用于航海D.缺乏必要的内在动力

8.明朝中期,倭寇活动猖獗,除当时海防松弛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

A.缺乏地方抗倭组织B.奸商与倭寇勾结C.明朝军队缺乏训练D.明朝抗倭将领懦弱无能9.明朝中后期,中国外交出现的新情况是()

①郑和七次下西洋②实施严格的海禁政策③倭寇侵扰东南沿海④西方传教士带来科学技术⑤葡萄

牙殖民者占据澳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④⑤

10.依据《中俄尼布楚条约》()

A.黑龙江是中俄界河B.乌苏里江是中国内河

C.外兴安岭完全在中国境内D.贝加尔湖东岸属于中国

11.“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互万里,分地防御。”明朝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御()

A.朝鲜B.倭寇C.蒙古D.女真

12.《还珠格格》是一部反映乾隆时期社会生活的电视剧,有关剧情的叙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福大学士位高权重,权力相当于宰相B.来自新疆回部的公主是位回族人

C.乾隆帝派遣驻藏大臣与西藏的宗教领袖共管藏族事务

D.乾隆帝对戴名世著作《南山集》极为不满,斩杀了他及同族多人

13.清代负有西藏地方管理之责的是()

①驻藏大臣②达赖喇嘛③班禅喇嘛④理藩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共同之处是( )

A.巩固清朝统治B.收复被占领土C.抵抗外来侵略D.维护对外贸易

15、有效管辖中国天山南北地区的机构有:( )

①西域都护②安西和北庭都护府③宣政院④伊犁将军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④

16、元朝和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中,其相同之处是:①加强对西藏的管辖②抗击外来殖民侵略③设立专门机构管辖台湾④设立行政机构管理和开发边疆地区:(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尔扈特部落以噶尔丹不道.故率本部落迁入俄罗斯,彼国以其愚戆,时加欺凌。大兵既定伊犁,威布遐迩,土尔扈特部长闻之曰:“吾侪本蒙古裔,今俄罗斯种类不同,嗜好殊异,又复苦凋丁赋,席不暇暖。今闻大皇帝普兴黄教,奚不弃此就彼,亦良禽择木智也。”

——引自昭梿《啸亭杂录》

材料二今之汗渥巴锡者,即阿玉奇之曾孙也。以俄罗斯征调师旅不息,近且征其子入质;而俄罗斯又属别教,非黄教。故与合族台吉密谋,挈全部投中国兴黄教之地,以息肩焉。

——引自何秋涛《朔方备乘》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指出土尔扈特部外迁的原因和大致时间。

②材料一“大兵既定伊犁”指什么事?与土尔扈特回归祖国是什么关系?

③上述材料中的“黄教”指什么宗教?“大皇帝普兴黄教”与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是什么关系?

④根据材料指出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直接原因。

⑤根据材料指出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

12.元明清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得到巩固与发展,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必然原因。这一时期曾出现了哪些威胁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问题?简述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1——10 B C C D A C D D B B

11.(l)对噶尔丹统治不满,大致在明末清初外迁。

(2)清政府平定叛乱,统一新疆地区。清朝强盛是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历史条件之一。

(3)藏传佛教,即喇嘛教。清朝民族、宗教政策的正确是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又一原因。

(4)俄罗斯对土尔扈特部的歧视、剥削和压迫控制是促使其回归的直接原因。

(5)土尔扈特人的民族意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12.必然原因:①我国各民族间长期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不断加强。②封建经济不断发展,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使地域间、民族间联系加强。③中央集权制不断强化,对边疆地区与各族人民管理加强。④各族人民共同开发边疆地区。

问题与解决:①如何管理辽阔的疆土。措施:改革机构,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如元朝设宣政院、澎湖巡检司;明清的“改土归流”、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台湾府,加强对西藏、台湾地区的管理。②外国侵略,边疆危机。措施:进行军事斗争和外交谈判,维护国家主权。如明朝戚继光抗倭、清朝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的签订。③内部分裂势力的叛乱。措施:武装平叛,维护统一。如清朝平定“三藩之乱”、噶尔丹、大小和卓等叛乱。④统治民族本身的落后。措施:实行“汉化”政策,促进自身封建化。如元朝与清朝重视农业、奖励垦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