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Theory Research

学论

理★★★★收稿日期:2014-11-27

基金项目:由江苏省2014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2014SJD067)、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

会科学研究基金(SKPT2014037)资助

作者简介:罗玲英(1981-),女,湖南衡阳人,辅导员,讲师,硕士,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研究;缪小红(1966-),女,江苏如东人,

硕士,党总支副书记,副研究员,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研究;赵育卉(1988-),女,吉林敦化人,硕士,辅导员,

助教,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罗玲英,

缪小红,赵育卉(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南京210031)

长期以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素质和培养质量。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此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2012年11月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

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为明确的方向,

注入了更新的内涵[1]。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

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做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习总书记要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

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要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要求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另一方面,高校历来是各种政治力量争夺青年、争夺意识

形态主导权的重要场所。信息化时代,

大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理论起点,信息渠道也更加多元化,客观上给高校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情况,笔者在南京市三所高校面向当代大学生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专题调查,了解大学生对高校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满意程度,为高校更有效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800

份,回收754份,其中有效问卷为733份,有效率为91.6%。调查对象中“985”高校学生158人,“211”高校学生324人,一般高校学生251人;女生213人,男生520人;中共党员45人,群众34人,团员654人。

2.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是在高小枚等编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教育调查问卷》[3]

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包括五个维度———教育者或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

教育环境,每个维度四个问题。问卷采用licket5点记分法,要求调查对象判断每一题所描述的内容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

度,“非常不符合”记1分,“比较不符合”记2分,“一半符合、一半不符合”记3分,“比较符合”记4分,“非常符合”

记5分。调查对象得分越高,

表明其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越满意。

3.施测和统计处理采取团体施测,采用SPSS18.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卡方检验不同类别大学生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满意情况是否有显著差异,p<0.05视为显著差异。

二、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满意情况由表1可知,大学生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的总体满意程度为3.19,略超中点“3”。从维度的得分来

看,五个维度得分的高低排序为: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主体>教育载体。可见,大学生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呈接纳态度的,但教育成效有待提高。教育环境得分最高,说明三所高校大学生对学校校

园环境和文化氛围比较满意,

有归属感,这是高校开展社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基本内容的提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为明确的方向。为了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及大学生的满意教育情况,研究者面向南京地区三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专题调查,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

高校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4-0224-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