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

在得知我的说课内容是《金属的化学性质》之后,我便开始深入研究教材和教师用书,在网上收集相关资料。我了解到,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掌握金属的一些性质。初中化学中介绍金属的性质以物理性质为主,同时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本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本册书是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第三章,第一章是化学的实验方法,第二章是离子反应和从微观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第三章是在学生初步感受金属性质、了解必要的实验方法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再进一步的学习。本节课又是后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端。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对以后把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所以这一章在化学的知识系统中具有承接旧知识系统,引导新知识系统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研究掌握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和钠与水的反应原理,会书写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研究我了解到,本节课学生的难点是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我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将实验放在学生眼前,带给学生真真切切的反应现象,让学生亲身观察、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我相信,这样的方式可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在课前我必须将我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准备充分。

本节课一开始,我会给学生一些金属与水的图片,比如金戒指掉在了杯子里,妈妈洗碗时银镯子接触到水等等与水不反应的金属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出金属与水不发生反应的生活经验,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质疑。金属与水会发生反应与实际生活经验不相符,所以学生更有求知的欲望,学生的学习兴

趣可以充分调动起来。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了解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氧化还原反应之后,所以这节课我将从这两方面导入。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引出钠与水发生反应的可能性,然后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钠与水的反应过程,分析总结出钠与水反应的5个现象:A、看到钠飘在水面上B、钠在水面上游动C、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D、发出了嘶嘶的声音E、溶液变为红色。从而总结出5个特性:1密度比水小;2有气体产生;3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4反应比较剧烈;5反应中有碱性物质生成。分析这五个特性的同时一定要将其逐个板书出来,板书的内容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在化学现象分析清楚之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微观化学反应的研究,也就是化学方程式的分析。我以“现象中的气体是什么?”为切入口,从上一环节过渡到化学方程式的研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出钠作为还原剂,水作为氧化剂,然后放手叫学生自己尝试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我研究新课标时知道,现在的教育不在于老师教,而在于学生的学,所以这个环节我准备教学生自己去尝试,自己去讨论研究。我负责引导得出最后的化学方程式。

在本环节的最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思考,目的是巩固氢气的验证方法和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的更深入认识,掌握离子反方程式。第四部分设计一个钠燃烧不能用水扑灭的实际问题来总结钠的性质。通过教材研究,为了使学生有及时的巩固。我将课后练习的第1小题作为巩固练习题。这道题可以通过练习书写钠与氧气反应和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理解钠的一般性质。

公开课教案: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铁、铝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掌握置换反应中的 “强置弱”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教学用品:酒精灯火柴镁片铁片铜片试管稀盐酸稀硫酸C u SO4溶液 A g NO3溶液Al2(SO4)3溶液C u丝Al丝 教学方法: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鉴别它们呢?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 归纳:甲:测密度 乙:比硬度(黄金硬度小) 丙:“真金不怕火炼”用火烧一下,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则为金: 2C u+O2==2C u O A g+ O2---(不反应) 讲解:前面两种方法是利用了金属的物理性质; 第三种方法利用的则是金属的化学性质。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除了要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还要掌握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展示:镁条和铝片 并把其与用砂纸打磨后的镁条和铝片相比较 设疑:是谁给银白色的镁、铝穿上了“外衣”呢? 学生:空气 讲解:确切地讲,是空气中的氧气 如果我们把镁条、铝片、铜片分别放在空气中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实验:在空气中分别给三种金属进行加热 观察:现象: 1、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中考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综合训练题及解析

中考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综合训练题及解析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产生的气体都有毒B.反应中都有红色固体生成 C.反应类型都是置换反应D.反应的生成物不同 2.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和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B.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沉淀产生 C.滤渣中一定有Ag,一定无Zn和Cu D.滤液中一定有Cu(NO3)2 ,可能有Zn(NO3)2和AgNO3 3.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向两烧杯中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然后向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Fe粉,同时向左盘的烧杯中放入与Fe粉等质量的Zn粉,反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天平最终仍然平衡B.天平指针先偏向左盘,后偏向右盘C.天平指针始终偏向右盘D.天平指针先偏向右盘,后偏向左盘 4.向含AgNO3、Cu(NO3)2、Mg(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 A.Ag、Cu、Mg B.Cu、Mg、Zn C.Ag、Cu、Zn D.Ag、Mg、Zn 5.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有气体逸出,则滤渣的组成为 A.铁B.铁和铜C.铁和银D.铁、铜、银 6.向m克Zn和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 g。对所得滤液和滤渣的判断正确的是() A.滤液可能是无色B.滤渣中的物质可能有3种 C.滤液中一定有和D.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7.金属M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 +2AgNO3=M(NO3)2+2A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的溶液可能为蓝色B.金属M可能是铝 C.M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D.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改变 8.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X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X Z Y B.X Y Z C.Y Z X D.Z Y X 9.将颗粒大小相同的等质量X、Y、Z三种金属放入等浓度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海南省海口市义龙中学 罗长超 Joshua87899@https://www.360docs.net/doc/d86013685.html,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②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我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制定教学重、难点的。教材介绍了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这三点化学性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今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做了铺垫;而且金属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而且在运用时需考虑一定的条件;又紧密结合学生对金属的认识、思维能力、生活经验以及这个年龄段的特征等因素,我确定本课题的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法分析 根据新课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使用启发法、归纳分析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新课标要求,初中化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教材的重点放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设计这些探究过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客观事实中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再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年龄特征,所以我以实验探究法为主线。使学生通过探究过程,了解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突出重点。再结合使用一些辅助的教学方法帮助同学们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实际问题,突破难点。多种教学方法互相穿插渗透,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学法指导 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 实验是反映化学学科特点,学习化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在教师指引下按科学的方法处理所得的材料,得出结论。这样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结合归纳总结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归纳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得信

2020人教版化学九年级年级下册8单元重点考点专训-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应用(附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8章重点考点专训-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1.下列说法体现了“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A.铁易生锈B.铁在纯氧中能燃烧 C.铁能与盐酸反应D.铁能导热 2.【2019·山西模拟】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下列事实不能解释金的化学性质稳定的是() A.自然界黄金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B.“真金不怕火炼” C.黄金质地比较软 D.黄金在潮湿的空气中不会锈蚀 3.【中考·玉林】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A.铜能导电 B.银能与稀盐酸反应 C.镁的活动性比铁强 D.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4.如图所示,调节杠杆平衡后开始进行实验。 (1)实验1:加热细铜丝团一段时间后移走酒精灯,铜丝变为黑色(CuO),观察到细铜丝团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将铜丝团浸入硝酸银溶液一段时间,当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时小心地松手,发现稳定后的砝码比起始位置高,写出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溪】如图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请回答。

(1)A中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通过对比①③试管中的现象,可知铁钉生锈需要与________接触。写出一种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锰(Mn)的金属活动性介于镁和锌之间,如果通过实验验证铁和锰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能达到实验目的的试剂组是________(填字母)。 A.Mn FeSO4溶液 B.Mn Fe MgSO4溶液 C.Mn Fe ZnSO4溶液 7.课外小组的同学从某工厂收集到一些混有少量小铁片的细小铜片。 (1)为了除去混合物中的铁,同学们设计出三种方法: 方法一:用磁铁。该方法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方法。 方法二:用稀硫酸。该方法还可以制得的气体是________。 方法三:用硫酸铜溶液。请写出该方法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 (2)上述第________种方法操作最简便。 (3)在实际操作中,同学们发现“方法三”不能在短时间内将铁除尽,请回答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8·安顺】“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常被不法商贩冒充黄金牟取暴利,下列关于鉴别“愚人金”与黄金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①比较硬度,硬度小的是“愚人金” ②灼烧,表面变色的是“愚人金” ③浸没在稀硫酸中,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 ④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表面附着白色物质的是“愚人金”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9.化学实验室要从X、银、铜、锌四种金属混合物中分离某贵重金属,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氧、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学习了本章内容之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将较为完整,使同学们不仅对前面的非金属的性质有所了解也对金属的性质有所了 解,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 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2.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 A. 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B. 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 有关的化学问题。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A. 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 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初步认识科学探究 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B. 通过符合认识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和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反应条件是重点 运用金属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学习过铁可以与硫酸铜反应,可引导学生推测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 液反应,然后设计实验验证。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 “引导-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 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建构新知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会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根据这一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认知情况,引导─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 方法 2.学法指导 实验探究法:本课题是比较系统地认识一类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对金属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对比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通 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归纳总结法:通过对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及与酸的反应事实,归纳得出置换反应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再一次得到升华。 总之本节课的学法形成,对以后学习酸、碱、盐等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因此在学法上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正确的思维习惯。

《金属的化学性质》word 公开课获奖教案 (18)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设计思路 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大量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在教师的层层诱导下,归纳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特点。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见过几个置换反应,但是并不熟悉,运用也不熟练,因此我改变了教材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填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要求,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等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即可。而将对置换反应特点和规律的总结放在最后,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和运用置换反应。 二、教案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 仪器、药品:试管、镊子、镁条、铝丝、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题引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和见到各种金属,这些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是有差别的,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有金属参加的化学反应 回忆相关反应的 现象、条件,书写化学 方程式。 联系生活,从学生熟 悉的物质、事实出发引入新 课,同时复习相关知识。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四川绵阳外国语学校赵庆莉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氧、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学习了本章内容之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将较为完整,使同学们不仅对前面的非金属的性质有所了解也对金属的性质有所了解,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2.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 A. 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B. 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C. 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A. 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B. 通过符合认识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本课题的重点。 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的已有的基础知识,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方法,归纳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2.由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也觉得“学习化学真有用”。 3.在第五单元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学习过铁可以与硫酸铜反应,可引导学生推测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然后设计实验验证。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引导─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旧的、传统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发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教授,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呈现、组织和传递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任务就是像“海绵”一样地尽可能多地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当前的教育理念,则倾向于将学习看成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说课教案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三课时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本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化学实验为重要方法和手段,本章所涉及的实验和化学反应为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加强对离子反应的认识和书写补了充感性认识的材料。 本章的知识内容分为单质、化合物和金属材料三大块。为了使学生对金属及其化合物有一个整体了解,在内容的编排上对钠、铝、铁的知识采用横向比较的方法,突出了个别物质的特性反应,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这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的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也为今后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钠与水反应,会写方程式,会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各种现象。了解镁与水、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根据三种金属与水的反应现象推出金属性活动性越弱,与水反应的程度越弱这一规律。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了解钠、铁与水的反应。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养成团队协作意识,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科学 精神;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设计中快乐,在探究中成长。 2.通过学习,认识化学知识在公共危险性事故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钠与水的反应。 教学难点:对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观察、分析。 二、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1.通过前两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研究物质的方法。已经知道金属的化学性质,能与酸、非金属等反应,知道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这些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存在不足,对实验现象描述不清,解释不明;学生虽基础较差,但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注重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三、说学法指导 实验探究、小组交流讨论、自主构建新知、根据现象分析、归纳和总结。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有答案解析)

专题分类: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1.(2018枣庄)某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向盛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Zn2+和Fe2+,一定没有Ag+ B.滤液中一定含有Zn2+,一定没有Fe2+和Ag+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锌和铁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可能含有锌 解析: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即硝酸银完全反应,滤液中不含有银离子,一定含有锌和硝酸银、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的锌离子,不一定含有亚铁离子,这是因为如果硝酸亚铁完全反应时,则滤液中不含有亚铁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滤液中一定含有Zn2+,一定没有银离子,可能含有亚铁离子,这是因为如果硝酸亚铁部分和锌反应时,则滤液中含有亚铁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可能含有锌,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2018巴中)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B) A.XYZ B.XZY C.YZX D.ZYX 【解析】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最强;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说明Z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Y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Z>Ag>Y;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X >Z>Y。 3.(2018自贡)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金属活动性:乙>甲>丙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金属的化学性质》评课稿

《金属的化学性质》评课稿 辉南四中孙波 《金属的化学性质(1)》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课题第一课时,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杨雪教师的汇报课非常成功,听过之后,给我很多启发。 本节课注重从学生熟悉的日常事物着手来创设学习情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来认识物质的性质,分析现象后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使其真切地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结合科学发展的现实向学生说明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物质的了解也会更加细致,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亮点一:教师能够从故事“如何区分市场上的真假黄金”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出新课。 亮点二:实施过程中,教师能够很好地完成了复习与归纳、体验生活与化学、活动与探究、知识规律与应用四大板块的教学设计,抓住了金属的两大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强弱两条主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知识并加以应用:1、学生学会用图表的方法,把一类物质变化过程进行对比和分析,并从中发现它们的差异,获得了知识规律。2、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并能应用掌握的知识解释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3、学生在实验中,感受了分工与合作的实践乐趣,提高实验技能,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亮点三:教学组织自然得体,整个课堂氛围跌宕起伏,有张有弛,效果较为明显,教师能够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氛围热烈、和谐. 亮点四:板书清晰,结合多媒体教学,与学生的互动较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不足之处: 1、实验探究环节中,应该是通过对比实验,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在做实验之前,教师首先讲注意事项和同学们交代清楚:酸的 量,加药品时先固后液。以防发生意外。 2、本节教学内容多而杂,学生从实验结果上升到理论有难度。在由现象到金属活动性的得出,应再有所过渡。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金属的化 学性质》说课稿 各位领导、考官上午好,我是化学组号考生,我叫潘永坤。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二单元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②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我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制定教学重、难点的。教材介绍了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这三点化学性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今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做了铺垫;而且金属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而且在运用时需考虑一定的条件;又紧密结合学生对金属的认识、思维能力、生活经验以及这个年龄段的特征等因素,我确定本课题的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初中化学专题六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集训【答案】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集训 (时间:30分钟满分: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 (2020重庆B)下列事实能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或铜强的是() A. 铝在地壳中含量比铁高 B. 铝的熔点低于铜的熔点 C. 空气中铁比铝更容易被腐蚀 D. 铝丝在硫酸铜溶液中能形成“铜树” 2. (2020常德)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一定不会 ..发生的是() A. Mg+Sn(NO3)2=== Mg(NO3)2+Sn B. Sn+H2SO4=== SnSO4+H2↑ C. Sn+Hg(NO3)2=== Sn(NO3)2+Hg D. Sn+ZnSO4=== SnSO4+Zn 3. (2020陕西)锰和镍(Ni)都是重要的金属,将镍丝插入Mn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插入CuSO4溶液中,镍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Mn、Ni、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Mn、Ni、Cu B. Mn、Cu、Ni C. Ni、Mn、Cu D. Cu、Mn、Ni 4. (2015枣庄)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5. (2020广安)常见金属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AgNO3=== 3Ag+X(NO3)3,有关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 X可能是铁 C. 金属活动性X>Ag D. X表面有固体析出 6. (2020黔东南)在Cu(NO3)2、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时无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 B. 滤渣中一定含有Ag C. 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 D. 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 7. (2020呼和浩特)已知:2Fe(NO3)3+Cu=== 2Fe(NO3)2+Cu(NO3)2。向硝酸铁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滤出的固体中不含铁,滤液中含有硝酸铁 B.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不含硝酸铁,可能含有硝酸铜 C.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铜 D.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铁和硝酸铜 8. (2020玉林)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亚铁、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溶液最终变为无色。下列图像能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人教版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xxx的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金属的化学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本节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第2课题。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之后,继续对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索。同时,本课题将为以后学习酸、碱、盐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求规律的学习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尊重科学的精神。 依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并结合教学目标,我确立本节课的重点是金属的性质。依据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和已掌握的知识,我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其次,学情分析。在知识方面,学生已学习了铁和镁条与氧气的反应,已了解了一些金属的性质,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上:初步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但自我分析问题、归纳反思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此外,初中生好奇心强,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化学实验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小组交流、讲解点拨,使学生在实验探究、合作交流中不仅学到知识,还懂得会学知识。 接下来我将具体阐述我的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通过PPT展示黄铜和黄金的图片,黄铜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价格却有天壤之别,因而常常有不法商人用黄铜冒充黄金,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鉴别它们。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这样的情境设计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而然的进入了第二个环节:逐步深入、获得新知。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让学生打磨镁条、铝、铜,打磨后放在空气中,过一会观察到镁和铝表面变暗,铜没有变化。再引导学生操作镁条、铝、铜在酒精灯上点燃的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官产到镁条燃烧,铝失去光泽,铜表面变黑。通过两组实验得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接着,在以“真金不怕火炼”的含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得出,有些金属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反应,例如金。进而,给学生

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公开课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镁、铝、铁、铜等金属能与氧气反应。并能根据反应难易程度和现象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2、知道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部分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并能通过现象来解释金属的活动性。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进行判断,并能熟练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学习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三、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一、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空气中燃烧:。 2.红磷的燃烧:。 3.木炭的燃烧:。 4.氢气的燃烧:。 5.一氧化碳的燃烧:。 6.甲烷的燃烧:。 7.镁条的燃烧:。 8.铁丝的燃烧:。 8.空气中加热铜丝:。 二、思考下列问题 1.所有金属都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吗? 2.金属和氧气发生反应需要的条件相同吗?现象有什么不同点呢? 【课堂探究】 一、金属与氧气反应

阅读课本“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能否与氧气反应以及反应的难易程度可反映金属活动性。如金、银不易与氧气反应;铜、铁常温下在干燥空气中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而镁、铝常温下就易与氧气反应,如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氧化铝),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结论: 金、银;铜、铁;镁、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大致为:。 你还可以得出哪些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练习】 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一组是() ①Mg ②S ③Fe ④P ⑤Cu ⑥Au A.①和③B.③和⑥C.③⑤⑥D.③和⑤ 2.收藏家有一尊清末的铝制佛像,保存至今仍十分完好,为什么? 。 二、金属与酸反应 【合作探究】 探究金属和酸发生的反应,按照实验过程填写下表。 小结: 1.能与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的金属是。 2.不能与酸发生反应(不产生氢气)的金属是。 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得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是:。

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学生回顾课本知识,并通过网络收集金属资源的应用及 保护相关信息。 二、教学重点: 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金属的部分用途。 教学难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及相应的反应规律。 2.进一步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简单应用。 3.通过对金属的冶炼、金属锈蚀、金属资源的保护与回收的探讨,让学生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生分组归纳,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组内交流讨论激励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化学史的了解,树立正确的科学伦理观与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2.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 四、课堂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模拟微信群聊的形式)通过探究巧克力的包装使用什么金属做的为问题导入,引出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并展示复习目标。 生:讨论聊天记录的内容,明确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及复习目标。 (以微信为载体,激发学生对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并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好网络,发挥好它的积极因素。) 设计活动,德智双育 活动一 师:1.设计实验证明铝和铁更活泼? 引导学生从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方面探讨 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的方案,并逐步完善。由各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认识到科学研究既需要独立思考又离不开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养成团结协作,互助共赢的科学研究习惯。) 活动二 师:对于活动一的实验方案归纳,体现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这些化学性质遵循怎样的发应规律? 生: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归纳出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相应的反应规律。

《金属的化学性质》优秀说课稿-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金属的化学性质》优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 、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上一节介绍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等反应的不同,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教材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的顺序认识都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的顺序是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根据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本地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金属镁. 铝、锌. 铁. 铜的化学性质,认识金属化学活动性顺序, 记住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 培养观察. 归纳能力养成严谨. 求实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金属的活动性的探究,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让他们更加乐于探究物质的奥秘. 三、教材处理与学法指导:教材处理:首我提出一个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 “新买的铝壶用了一阵子表面会变黑?” 引入新课。对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教学,本人采取了再次做镁条、铝箔、铁丝、铜丝等与氧气反应的实验,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认真的对比和分析,从中得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让学生们懂得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处理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最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辨别戒指的真假”实验方案并实施,回应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 学法指导: 1. 我个人认为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置换反应的概念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得出的,即通过对镁、锌、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分析,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类别的角度归纳得出的。这样的方法比较直观,学生容易接受。置换反应在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说课稿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自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化学1(必修)》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第一课时。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包含钠与氧气、铝与氧气的反应。这既是学生在初中所学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知识基础上的深化,也渗透了学生在第一、二章里所学的知识,如物质分类法、氧化还原反应等等,有利于巩固学生以往所学的知识;同时本课时要介绍的金属性质的研究获取方法,将是学生在后续章节里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课将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教学目标分析课程标准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探究,了解钠、镁、铝、铁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出合金的重要应用。 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隶属于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实验教学将占较大的比例,但教学时应尽量避免学生只看实验现象而忽视了思考的情况出现,基于以上分析按照《课标》要求,结合教材编排体系,确定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壳中一些重要元素(O Si、Al、Fe、Ca)的含量;掌握钠、镁、铝、铁的重要性质,认识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了解金属活动顺序表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得出结论的能力,同时感受探究的过程及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用途,指出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热情。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钠与氧气的反应难点: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分析

金属化学性质的应用

金属化学性质的应用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说出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和重点化学性质,能够从日常生活现象中体会知识的应用,能够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灵活地解决具体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叙述金属典型的化学性质,能够复习重点知识,总结并学习解决某类问题的常规思考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金属化学性质的应用,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理解化学科学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作用,通过顺利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 二、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学生已初步掌握常见金属像锌、铁、铜、铝等的化学性质。 2、教学重点:金属化学性质的应用和问题解决思路。 3、教学难点: ①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炼相关的化学知识,通过实际问题理解重点知识的考查方式; ②通过学生自己编题或选题,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 4、课型:小组探究与归纳 5、课时安排:1课时 【课堂学习】 【小组成果展示1】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氧气反应 部分金属与酸溶液反应 部分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小组成果展示2】金属的化学性质会有哪些方面的应用?要求举例说明(可以编成题目展示给大家)。 展示四组学生的自编题目 学生自我解决 教师适时引导

【汇总提升】 【自我检测】 1.(2008年徐州市) (8分)颗粒达到纳米级的单质铁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俗称“纳米铁”。 实验室制备的方法是:以高纯氮气作保护气,在高温条件下用H2和FeCl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纳米铁”。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生成“纳米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中需要保护气的原因是。 (3)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验证铁、铜、镁、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将大小一样的铁片和镁片分别加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②将铜片加入 到硝酸汞溶液中,铜片上出现银白色物质;③将金属片A加入到溶液B中。根据实验 ①判断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现象是;根据 实验②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要通过实验③得出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那么,如果B是硫酸铜溶液,则金属A是,如果A 是铜,则溶液B是。 2.(08四川雅安)(本题9分)对实验进行改进是创新的表现方式之一。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几种装置,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所用玻璃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装置除可用作实验室制取H2、O2的发生器外,还可以用作制_________气体的发生装 置,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 (3)小张从装置A得到启发,在大试管中增加了隔离铜丝网,设计成装置B用于制H2,相 对于用A装置制H2,用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