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的本质问题的论文

关于国家的本质问题的论文
关于国家的本质问题的论文

关于国家的本质的论述

提要:国家的本质,在论述国家的本质的时候我们要了解的是国家的本质是什么,它的含义又是什么?本文首先对本质、国家的本质进行介绍,其次国家的本质题目过于大,将会选取法律(法律思想)的角度进行论述。以西方法律思想史的论据进行剖析。最后在立住法律角度给出本人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国家本质法律

什么是国家的本质?关于界定一个物的本质应该剖析它的最深层次的含义。本文选题过大,鉴于研究能力有限,同时为了更好地结合西方法律思想学进行论述,将会从法律角度角度分析国家的本质。国家的本质是人类利益相互博弈的一个合作均衡,首先,国家本质是随时间而演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作用,其次,国家本质根据在不同地域空间的国家,其国家职能也应有所差别;再次,国家本质具有价值维特性。

一、国家的本质

杰克逊和斯卡尔尼指出:“根本不存在为整个学术界所公认的国家定义。”[1]他们认为:“几乎每位学者都会提出他(她)自己的国家定义,这些定义不可避免地会同已有定义有细徽的差别,虽然其中有些由于有相似的方法而可以被认为是组成了一些“学派”。因此,要达到一种综合事实上是不可能的。”[2]

“国家”的“本质”是:一定“区域”的人们,为了更好的“存在”而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社会分工”比较“明确”的“整体”。国家是利益冲突的产物。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3]他还更为明确地说:“……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4]在另一处,恩格斯还说:“实际上,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5]

那么究竟何为国家的本质呢?这个是我们在接下来的需要探讨的问题!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王权,以社会契约论、功利主义和人性说等为视角论证了其国家本质观,即作为"中立者"的人权维护之工具的国家本质思想。本文将在下面介绍相关的法律家论述。

二、古典自然法家思想

(一)卢梭的自然法思想

卢梭是古典自然法学派中最为激进的也是争议最大的一个人物。是其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思想为后来的独立战争及殖民地战争提够了理论的支持。

1、社会契约论的简介

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中,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与人们主权思想中对上述的问题可以给出足够的理由支持。卢梭认为人类的需要推进了农业和冶金业的发明,这一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产生理论社会分工和交换、土地私有制、人开始受同类支配。随之而来的是统治,奴役,掠夺——可怕的战争状态。这种状态下受害最大的是富人,于是富人就欺负穷人订立社会契约。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和法律起源了。从他的大多数的著作中可以知道,社会契约论有三个特点:一是每一个人大家都是平等的,符合了但是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的思想,人生而平等。二是大家都把自己的所有的东西贡献出来,以使这个社会结合完美。三是这种献出并没有使人丧失什么。也就是每一个人都平等地向群体献出,他也就没有向任何人献出自己,每个人又得到了自己的献出的权利,人民从这个社会结合里得到了更大的力量保卫自己。这就是社会契约论的主要观点和特点。需要解释的是社会契约论不是卢梭的创立的,早在古希腊就已存在,古罗马帝政时代的法学家们也用这样的理论来为王权正当性进行合理的论证。但是这里引用并没有为王权的合理进行论证,而是介绍社会契约的特点,社会和法律的由来。

2、人民主权法思想

人民主权的思想就建立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正当的思想。这一主权是由人民自愿结合而形成的,是全体公民的共同的意志,也可以理解为由全体个人的结合所形成的公共人格。卢梭认为这一点公共的人格是一切政治权利的渊源。但我们从这样的角度可以推出主权,社会,国家系公共意志的体现。这样就类似于我们国家的根本的

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权力属于每一个人民。但是这里的卢梭的人民主权论有这样的特点。第一,主权是绝对的、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的、不受法律限制的,第二,主权是不可转让的,主权是公意的运用,如果转让就意味着死亡,就意味着产生了一个主人,人民将服从主人的意志。同时第三点,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因为主权是一个整体,是全民人民的共同意志,任何分割都会使公意变成了个别意志,而使主权不存在。第四,主权不可代表。卢梭认为这与主权不可转让是一个道理。这就是对人民主权论的介绍。

(二)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自然法

任何一种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和发展,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显示其力量,在美国的独立战争时期的古典自然法学。主要介绍的托马斯·潘安和托马斯·杰弗逊的思想。更好的为本文论述了国家、法律、个人之间的关系。

1、托马斯·潘安的思想

托马斯·潘安是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也是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他一生追求以革命手段彻底独立,主张建立自治政府,参加《人权宣言》的撰写工作,出版《常识》主张自己的法律思想。他说“那里没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故乡”自己终生为自由而战。强调人权是天赋的,每一个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并且有平等的天赋权利,同时也认为一切社会权利和权利均是根源和服务于天赋人权的法律思想。潘安认为人是生而自然自由,我们有自己选择及活动的自由,其一切权利和权力都是来自天赋人权,但是这是在特定时期的法律思想,用来反对英国的封建思想,建立人民主权政府。但是由人民主权建立的主权政府为了更好地人民服务,必须要进行合理管理。

2、托马斯·杰弗逊的思想

杰弗逊是美国独立战争和战后初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一生著作《杰弗逊文选》强调人权思想和依法治国的思想。他认为人们参加社会和建立政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享受和保护人权。在探讨了一切社会权利和权力都根源于天赋人权的基础上,他们开始探讨国家权力的来源、归属和使用问题。认为政府与社会的性质是不同的,政府相对于人的社会性组成的社会具有邪恶性,即管理性惩罚性等。

人民主权和依法治国的思想均是产生于古典自然法学理论基础,是在明确一切社会权利和权力根源于自然权利的基础,并探讨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归属和使用问题。潘恩认为,人民主权学说是在强调政

府的权力来自人民,也属于人民,人民根据共同的利益制定法律,政府只能参照法律管理人民。要保障人们的天赋权利,唯有参加社会,在最初的社会中,人民以诚相待,不需要法律和政府。但是后来人民为邪恶感染,忘却了相互间的责任和友情,出现了以强凌弱和犯罪的现象,正是为了制止这样邪恶的问题,才产生了法律和政府。那么是否我们可以理解法律和政府是出于对人们之间的管理才产生的?也就是我们认可了法律和政府的管理,因为这样的管理形式是基于人民的认可。

这样的思想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及人民主权思想有相似之处,但是在具体之中并不相同。但是这里就不做比较,引用这两段时期的思想是为了从西方法律思想史中找到关于国家本质的思想依据。

三、论述国家的本质

关于以上列举的古典自由法的理论思想中,我们可以知道并了解的是,国家的本质在于社会契约论及人民主权学说。

应有具体论述、、、、、、

参考文献:

[1] [2] H.J.M. Claessen & P. Skalink,ed., “The Early State”,P.3.

[3] [4]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167页,第169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36页。

[6] 西方法律思想史严存生主编2010年1月

8国家的本质

第八讲国家的本质和作用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家有时也可理解成一个企业,这个“企业”是由一个统治者,一个统治阶级或一个人民代表拥有的收益或社会产品极大化的组织。国家和企业都可以描述成一个政治体系,在这个政治体系中,策略决策者们的目标部分是冲突的,且认识力是有限的。两者都可以看成是一种社会体系,个人在这种社会体系中投入时间和精力建立社会关系。当然,这二者也存在重要区别。国家是一个超级权威,它可以制定自己的法律,企业则不能,相反,企业必须遵守国家制定的法律。在这一讲,我们用产权、交易成本和合约理论来分析国家及其组织。由此得到的理论称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国家通过规定产权、提供公共物品和决定游戏规则,而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和一国的财富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理解国家,有助于解释历史上出现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经济停滞和衰退。但最重要的问题还是,政府为何会制定一些阻碍经济增长的规则呢?显然不能假定政府是喜欢或不关心经济衰退。但可以假定政府是合约国家(Contract state)或掠夺国家(Predatory state)。这种国家的统治者目的在于极大化国民收入或税收,更清楚地定义产权和较少的租值消散,应该是这种统治者所欢迎的,因为它们可以扩大税收收入和一般生活水平。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国家或政府没有采取促进经济增长的规则,一定是由于某种交易成本的约束。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科斯定理的宏观版本:如果政治和经济领域的交易成本均为零,一国和经济增长和发展基本不受其政府类型的影响。然而,当这两种交易成本为正时,一国内部的权力分配和其制定规则机构的制度结构就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菲吕博腾和平治维齐强调,没有国家理论,产权理论就不能算是完全的。另一方面,没有产权的建立和维护,我们也不能解释国家的存在和本质。 没有社会成员之间最低自愿限度合作的社会生活是不存在的。一上百分之百的专制政权,即一个命令的社会,将是太昂贵的。因此,在一个社会中,即使在专制政权下,个人之间隐性和显性的政治协议也起着重要作用。只有至少有某些协议是自我执行的时候,这种协议制才是稳定的。从理论上来说,这一点是国家理论中最令人着迷的部分,这可以理解成自我执行协议理论应用于一个特别复杂的、长期的个人之间关系的网络。 一、简单的新古典国家理论 众所周知,对国家现在已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大致可分为国家的合

管理的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管理的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4.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的两重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五种。 按管理层次划分:1.高层管理人员2.中层管理人员3.基层管理人员 按管理领域和专业划分:1.综合管理人员2.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学有以下特点:1.一般性2.综合性3.历史性4.实践性 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就是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泰罗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法约尔出生于法国,是欧洲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被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梅奥。 决策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 计划,亦称谋划、筹划或规划,是指在工作或行动之前,通过科学的分析、预测与决策,对未来工作或行动作出全面筹划和部署的一系列活动。 计划的基本特征是:1.目的性2.首位性3.普遍性4.实践性5.效率性 计划工作的任务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为什么要做(why),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何人做(who),以及如何做(how),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W1H. 所谓决策,就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的具体内容: 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2.决策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 3.决策要做分析评价。 4.决策要进行优选。 5.决策要进行实施的。 决策的作用 1.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2.决策是管理者的首要工作和基本职能。 3.决策在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战略决策又称宏观决策或全局决策,战术决策也称作微观决策或局部决策。 网络图的编绘规则 1.两个事项(结点)之间,只能出现一个作业。 2.表示作业的箭线之间,不能直接接触。 3.网络图中不能出现循环闭合路线。 4.每个网络图只能有一个起始事项和一个最终事项。 5.设置虚作业只表示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6.尽量采用平行作业和交叉作业。 所谓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而形成的系统集合,它有一个特定的目的,由一群人所组成,有一个系统化的结构。 组织的特点:1.组织要有既定目标2.组织要进行分工与合作3.组织要有权债制度。

国家的本质

国家的本质 什么是国家的本质?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在剥削阶级社会中,国家就其本质来说一向就是一个或几个剥削阶级的专政。对整个社会来说,国家是统治阶级领导和管理的工具,对被统治阶级国家是镇压和暴力的工具。 标签:国家本质马克思主义社会性 如果说国家问题是关系全部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那么国家的本质问题则是这一主要和根本问题的核心所在。由于人们的阶级立场和研究角度的差异,以及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因素制约,在国家本质问题上很难取得共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虽早已为我国理论和学术界普遍接受,但随着研究的发展和深入,对马克思主义国家本质观的理解和认识正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一、什么是本质 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它被什么所决定?从马克思主义[ ]观点来看,本质即事物的根本属性,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关键。毛泽东曾说过,一个事物的本质,是这个事物内部所包含的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矛盾。按照这个说法,国家的本质应该是国家内部所包含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矛盾。尽管源于马克思主义作家们的某些论述并没有揭示出国家这个事物内部所包含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矛盾。因此,它们都没有揭示出国家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二、什么是国家的本质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对此并没有直接的论述。他们只是着重论述过国家的特征。特征属于事物的现象。现象不是事物的本质,但是反映着事物的本质。因此,我们可以把现象,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国家特征的论述作为入门的向导。 国家是一种社会组织。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形态各异的社会组织。一些社会组织仅仅构成或覆盖社会的局部,而另一些社会组织则覆盖社会的整体。国家就是属于覆盖社会整体的社会组织。在人类历史中,除了国家以外,覆盖全社会的组织只有氏族。因此,为了证明国家的特征,并不需要把国家同不覆盖全社会的社会组织一起比较,而是只需要把国家同也覆盖全社会的氏族组织一起比较。恩格斯正是通过这种比较来说明国家的特征的。他说,国家的本质特征,是和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 三、国家的本质特征 国家本质性特征的两个层次,是国家内部所包含的矛盾两个方面的表现。因此,我们要认识国家的本质,就要先对其内部矛盾这两个方面分别予以分析。

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理论(终极) 一、的起源与本质 起源问题是各类学说分歧的焦点所在,更是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对立的根本点。对于起源问题的解释,决定了对于性质、职能、命运等一系列问题的判断。马克思主义在起源问题上有两个基本论断:第一,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是说明产生的时间问题;第二,的出现,是社会部发展的结果。它是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这是说明产生的原因问题。 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关于起源问题的基本论断是:氏族制度的解体是社会部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氏族制度的解体和的产生,都是人类社会部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起源于社会部基本矛盾的运动。 在原始社会后期,人类生产能力的发展,促进了分工和交换的出现。在经历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特别是商业的独立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分工和交换已经达到相当普遍的程度,经济活动一跃而成为人类生活的主要容,经济利益也上升为决定人际关系的根本因素。 分工、交换、利益分化这些因素的出现,使经济因素逐渐取代血缘因素成为决定人类社会制度的主要因素。随着群婚制度向“一夫一妻制”的被迫过渡,个体家庭逐渐取代氏族成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生产分工日益细化,商品交换日益频繁,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原始的氏族组织和道德力量已经无力应付这一变化,于是就需要有一个第三种力量,它似乎站在相互斗争的各阶级之上,压制它们的

公开冲突,至多允阶级斗争在经济领域以合法的形式进行。于是,氏族制度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会分裂为阶级所炸毁,被新的机关——所代替了。 恩格斯关于起源的论断 在《家庭、私有制和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指出:“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围以;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同社会日益相脱离的力量,就是。” 恩格斯关于的论断,表明了三点: 第一,是个历史畴,这表明了产生的时间。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出现私有制和阶级的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有阶级社会的社会组织。 第二,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的存在表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因此绝非公正地代表社会的每一个阶级,而是特定阶级的统治。 第三,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统治阶级允的“秩序”的围之。这种秩序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和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 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起源的理论 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起源的理论可以概括为三种:神权论、暴力论和契约论。 神权论认为,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的权力来源于神(天、上帝)。 暴力论认为,起源于掠夺和征服,强调暴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政治上的奴役先于经济的发展。的产生不是社会部矛盾发展的结果,而是暴力征服的结果。

恩格斯 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节选)学习导读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适应时代和无产阶级斗争发展需要而写的,是一部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和国家理论的代表作。 一、写作背景 《起源》写作于1884年3月至5月,同年10月在瑞士苏黎世出版单行本,后来在德国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1892年,恩格斯写了《新发现的群婚实例》一文,作为本书的附录。 1.《起源》是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而撰写的 对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研究和阐述,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9世纪40年代就开始注重对原始社会的研究。19世纪中叶,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原始社会的发展、验证完善历史唯物主义创造了条件。1877年,美国民族学和人类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古代社会》一书出版。摩尔根主要研究原始社会的历史,他根据自己对美国印第安人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人类婚姻、亲属关系、氏族制度的长期研究和观察,写作了《古代社会》一书。马克思对摩尔根的研究成果高度重视,于

1881至1882年间研读了《古代社会》一书,做了详细的摘录和批语,并且计划用唯物史观阐述摩尔根的研究成果。但是,马克思还没有实现这个心愿就逝世了。恩格斯对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同样重视,认为是“一本像达尔文的著作对于生物学那样具有决定意义的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2页)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手稿时,发现了马克思对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所做的摘要和批语。恩格斯研究后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对于摩尔根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而摩尔根的研究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证明,“摩尔根在美国,以他自己的方式,重新发现了40年前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且以此为指导,在把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加以对比的时候,在主要点上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结果。”(《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135页)为了进一步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实现马克思的遗愿,恩格斯认为应在此基础上写一部阐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国家理论的著作。为此,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结合他本人多年研究的成果,写就了《起源》一书。 2.《起源》是为批判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和国家理论而撰写的 17世纪中叶以来,资本主义制度先后在西欧和北美得到确立。资产阶级学者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竭力鼓吹各种唯心主义社会学

管理的实质是什么

管理的实质是什么? 管理的实质在于创新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企业管理中的七大经典问题与现象经典问题: 经典问题 一. 量化问题讲当前很多企业的管理信息量化不充分,有一些老板不同意这一讲法。他们认为他们对自己企业的情况如数家珍,清清楚楚。其实他们对这一讲法有两层误解。第一层误解是他所讲的如数家珍,是一些他的企业中本来就是以量化形式存在的数据,这当然很清楚。但企业运营中有很多非量化的、模糊的管理信息,这些信息如何来量化;第二层误解是企业中相关职能部门掌握的量化的信息,在我们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是不是都能及时获取。这才是我们指的量化的问题。 二. 计划问题在企业的管理中,还存在一种比较普遍的问题,那就是计划不够,或者即使做过计划但也不是有根有据的。有一句话最能表达这一意思——“船到桥头自然直”,我们凭借自己的聪明,过去总能随机应变,所以做规划、做计划的习惯没有养成,这其实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大家共同“对付”计划,并据此创造出“计划没有变化快”之说。 三. 积累问题许多企业在管理中只是原地踏步,而不是在昨天的基础上进步,不是在前人的经验中进步。时间对我们这么重要,就在于她能使我们不断地积累,这样我们才能在一段时间以后达到或超越对手,获得应有的尊重。但是,我们现行的习惯是原地踏步多,在昨天的基础上进步少,在前人的基础上进步少。 四. 有限与无限问题我们认为:一个人也好,一个单位、一个社会也好,你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你工作的意义就是在这样有限的资源之上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有限论对当今社会有很大的指导、提醒的价值。有限论清楚地告诉每一个人、每一个社会团体,资源都是有限的,千万不要试图将自己定义到无限中去。但实际生活中我们却经常自觉与不自觉地将自己定义到无限之中。 五. 创新问题很多人认为创新是在空白之处产生的新思想,是砸碎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这是对创新的误解。要是这样的话,这不是创新,这是捣乱,这是标新立异,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什么正面的价值。创新应该是对现有有限资源的改进与改善,是5%的进步,我们应该鼓励的是这样的创新。在创新这个问题上,无论是我们企业,还是我们社会,我们都付出过巨大的代价,但是目前并没有产生大家共同认可的创新概念,社会还在时时为之付出更大的代价。还创新以本来的面目,创新原本就应该是改善与改进,是5%的变化,积小变以求大变。对社会是以最小的资源换来最大的效益,这才是我们企业特别应该追求的。 六. 过程与结果问题我们认为,过程决定结果,结果应是过程的必然反映。通过对企业管理的研究发现,企业的发展就是企业在总结与归纳自己的独有过程,这是企业价值最大的方面。企业也只有有了自己独有的过程,才能更健康地运行在社会之中。我们要的是我们的员工在我们现有过程基础上的实践与研究,去创新与改进我们的过程。“过程论”否定了我们急功近利式的企业行为,鼓励我们大家踏实地专注每一项基本的工作,持之以恒,在不断地总结、积累以前经验的基础上,成为我们专有的过程。我们只有不断地创造并遵循自己专有的过程,在未来的竞争中才能保持竞争力,并由此来影响社会的发展。

国家的起源及本质

国家理论(终极) 一、国家的起源与本质 国家起源问题是各类国家学说分歧的焦点所在,更是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对立的根本点。对于国家起源问题的解释,决定了对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命运等一系列问题的判断。马克思主义在国家起源问题上有两个基本论断:第一,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第二,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它是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原因问题。 国家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问题的基本论断是:氏族制度的解体是社会内部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都是人类社会内部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国家起源于社会内部基本矛盾的运动。 在原始社会后期,人类生产能力的发展,促进了分工和交换的出现。在经历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特别是商业的独立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分工和交换已经达到相当普遍的程度,经济活动一跃而成为人类生活的主要内容,经济利益也上升为决定人际关系的根本因素。 分工、交换、利益分化这些因素的出现,使经济因素逐渐取代血缘因素成为决定人类社会制度的主要因素。随着群婚制度向“一夫一妻制”的被迫过渡,个体家庭逐渐取代氏族成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生产分工日益细化,商品交换日益频繁,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原始的氏族组织和道德力量已经无力应付这一变化,于是就需要有一个第三种力量,它似乎站在相互斗争的各阶级之上,压制它

们的公开冲突,至多允许阶级斗争在经济领域内以合法的形式进行。于是,氏族制度 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会分裂为阶级所炸毁,被新的机关——国家所代替了。 恩格斯关于国家起源的论断 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 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 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 居于社会之上并且同社会日益相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恩格斯关于国家的论断,表明了三点: 第一,国家是个历史范畴,这表明了国家产生的时间。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 类社会发展到出现私有制和阶级的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社会组织。 第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存在表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因此国 家绝非公正地代表社会的每一个阶级,而是特定阶级的统治。 第三,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统治阶级允许的“秩序”的范围之内。 这种秩序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和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 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可以概括为三种:神权论、暴力论和契约论。 神权论认为,国家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天、上帝)。

管理的含义与本质

管理学教程 1、管理的含义与本质 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組織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的組織目标的过程.这个定义包含以下四层含义: 第一,管理活动是在特定的組織外部环境的约束下进行的,任組織都存在于一定的外部环境之中,并受到环境的约束. 第二,管理是为实现組織目标服务的.管理活动具有目的性,其目的就是实现組織的目标. 第三,管理工作要通过有效利用组织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組織目标. 第四,管理最终要落实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职能上. 管理的本质:首先,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有别于作业工作又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 其次,管理不是独立存在的,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并存与一个组织之中,才能保证組織目标的圆满实现. 再次,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并不是绝对不可以做一些作业工作. 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通过他人并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組織的目标. 1、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2、组织的一般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

境\自然环境. 3、判断题:在决策标准上,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 准则. 4、科学管理思想的演变:(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2)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标准化原理(4)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5)工人和雇主两面都必须认识到提高效率对双都有利,都要来一次“精神革命”,互相协作,为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7)实行“职能工长制”(8)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5、为什么说管理学的共性实质上也是现代管理学的特点? 答:可概括如下(1)强调系统化(2)重视人的因素(3)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即注意”非正式组织”中的作用.(4)广泛地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法.(5)加强信息工作(6)把”效率”和”效果”结合起来.(7)重视理论联系实际(8)强调”预见能力(9)强调不断创新(10)强调权利集中. 7、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8、组织的含义:组织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向各个成员分配给,同一个中星微的动态活动;作为结构,组织是把动态活动中有效合作的相互关系相对静止而形成那个的静态模式。

管理的概念

一、管理的定义: 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管理者对其所能支配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支配、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管理的定义应包括如下几层含义: 1、管理是什么?管理是一系列活动过程。 2、由谁来管?即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什么?即管理的客体是各种资源,如人、财、物、信息、时间等。 4、为何而管?即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 5、怎样管?即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6、在什么情况下管?即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管理。管理思维的含义非常广泛,其中最关键就在于认识到管理的特性。管管管管理是通过别人来完成自己想完成工作的一门学问理是通过别人来完成自己想完成工作的一门学问理是通过别人来完成自己想完成工作的一门学问理是通过别人来完成自己想完成工作的一门学问。因此,不论下属是能力强的还是能力弱的,是主动性强的还是主动性差的,你都得用。人无完人,玉无足玉,谁都会有缺点,我们能做的就是发现不同人的特点,并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运用不同的管理风格,以达到团队的最终目的 简单的讲,管理的:管人事,理人心,从而达到自己及整个团队的目标。 管理者实际工作中是一个不断处理各种事情,协调各种关系的重要人物,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使企业不断实现目标,不断发展前进,最终实现企业愿景的一个重要人物 1、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如诚信、孝敬父母、忠于朋友、为人正

直、信心十足……. 2、心胸豁达,包容心强,自己周围的人做错了事不会斤斤计较,不会为了小事念念不忘,经常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看人不会从一两件事去肯定或否定一个人; 3、思维敏捷,能洞察事物的本质,具备一定的计划性和严格的执行力; 4、责任心强,勇于担当,能为自己做到事负责,知错能改; 5、 会聆听会聆听会聆听会聆听,,,,能洞察别人的心理;懂授权懂授权懂授权懂授权,给下属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巧激励巧激励巧激励巧激励,充分发挥下属的潜力;会用人会用人会用人会用人,能知人善任,不错过每一个人才;勤沟通勤沟通勤沟通勤沟通,让信息顺畅传播;做决策做决策做决策做决策,展示管理者的大智慧。 2、管理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企业管理中的道理:遇到问 题应立即弄清楚根本原因,并立即处理绝不拖延,安排合适的人到合适的位置,并综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潜力,从而达到目标。 当今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如何用好人才,如何留住人才是每个企业必须考虑的头等大事,而管理者所做的最重要工作就是如何用好自己的员工,如何留住优秀的员工??? 1、管理者一定是一个反应速度很快的人,自己的工作及自己的上司和下属出现了问题,须及时发现并查明原因,立即处理,给别人的答复永远都是“行” 或“不行”,反应速度快我们才能走在别人前面,森林里俩朋友打猎的故事……..,作为企业中的管理者。2、当发生矛盾时,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先处理好外部矛盾,即首先保证客户满意,然后在处理内部矛盾,分出轻重缓急,一定要减轻自己下属的思想负担和

影响国家起源的因素 ——从综述中西方国家起源论的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影响国家起源的因素 ——从综述中西方国家起源论的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国家起源问题一直是古今中外学者热于讨论的问题,首先,国家起源问题是国家观中的重要问题,“国家的定义和起源问题是所有国家观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从哪个角度去认识国家的本质。”(1999)其次,国家起源问题也是政治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国家起源涉及国家的性质对于认识国家、政府、权力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政治学的起点”(2014)而对于国家起源问题的解释,更是决定了对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命运等一系列问题的判断,本文致力于从中西方国家起源论的发展中探讨国家起源,从古往今来的中西方学者们对国家起源问题的论说中发掘并综述出系统的影响国家起源的因素。 首先,中国古今许多思想家和史学家对国家起源问题作过深入思考和富有启示意义的阐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起源论,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㈠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国家起源论的确立时期,西周时期有“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2004)之说,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轻天命重人事、重君王之“德”和民本的人文道德理性精神获得进一步发展。在种思想背景下,国家的起源和本质等成为先秦诸子思考的重要对象,如墨子(1944)的“除乱尚同”说,法家(1955)的“止争息乱”说,儒家的孟子(2011)的“辟除民害”和“与民教化”说、荀子(2008)的“止争息乱”说、《吕氏春秋》(2010)提出的“以兵止争”说等,先秦诸子的国家起源论丰富多彩,为此后国家起源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㈡秦汉至隋唐时期,国家起源论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是正统国家起源论:董仲舒(2007)认为,“天不仅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是国家和社会秩序确立的本原”为此,他提出了“尊天受命”的政治观和纲常伦理观,宣扬“君权神授”和“符命”论的神权政治说,“天之所大奉使之王,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二是一些思想家和史学家结合道家、法家和先秦儒家有关国家起源的思想以及中国历史上的唯物思想,对正统的国家起源论加以批判:特别是柳宗元(2008)的《贞符》和《封建论》从唯物主义和儒家道德理性立场出发,有力地批判了“君权神授”和“符命”论,深刻阐述了国家

《管理学》周三多习题与答案 第1章 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复习要点 1、人类活动的特点与管理的必然性。 2、管理的概念及其特征。 3、人类的管理活动具有的最基本的职能。 4、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涵。 5、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 6、罗伯特.卡茨的管理者技能理论。 7、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关键名词:管理、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二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管理者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管理者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学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二、习题之填充题 1、1916年,法国实业家法约尔提出,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根据彼得·德鲁克教授的观点,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3、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已经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 基本的职能。 4、所谓计划,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5、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人际角色、信息角色、 决策角色三大类。 6、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提出,管理就是决策。 7、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 8、纵向看,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的时效性越强,控制的定量化程度也越高。 9、管理的计划职能通过目标的制定和行动的确定表现出来,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 表现出来,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控制职能通过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10、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1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预期)目标。 12、控制的实质就是为了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13、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14、管理者的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 15、人际技能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不同小组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16、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 三、习题之选择题 1、从理论概念出发建立的模型称为(C ),从统计规律出发建立的模型称之为(B ),建立在经济归纳法基础上的模型称之为( A )。 A.描述性模型 B.经济计量模型 C.解释性模型 2. (E )职能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E.创新 3.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D )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E.创新 4.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A )。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 5.在(C )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 6.在与不同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管理者扮演的是(B )。 A.企业家角色 B.干扰应对者角色 C.资源分配者 D. 谈判者角色 7.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A )。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8.(C )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不重要。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9.(B )对于所有层次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10.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是(A )。

国家的本质

1 国家的本质 [学习目标] 1.了解国家的产生、本质、构成及定义。2.理解民主的特性及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明确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统一。3.理解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比较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重点:国家的概念、类型及国家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统一。难点: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基础·初探] 一、国家与国家性质 1.国家是什么 (1)国家的产生: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国家的本质: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3)国家的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2.国家性质(国体) (1)含义:是指国家的阶级本质。 (2)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3)国家的历史类型: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二、专政与民主 1.国家的职能 (1)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

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是专政。 (2)国家也具有社会管理职能,如管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维护公共秩序,兴建公共设施,保护自然环境等。 2.民主的含义及特点:民主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 4.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我国的民主与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它是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这表明它优越于资本主义民主。 三、国体与政体 1.含义: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 2.关系 (1)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 (2)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 3.国家制度:包括国体与政体,国体是内容,政体是形式。 4.专制政体和民主政体:古代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大都实行专制政体,而现代国家大都采用民主政体。 [预习·提升] 1.判断 (1)国家的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2)国体相同的国家政体一定相同。(×) (3)社会主义民主是全民的民主。(×) (4)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表明其优于资本主义民主。(√) (5)在我国,民主与专政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思考:国家的四种历史类型可以分成哪两类? 【提示】(1)私有制国家: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2)公有制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

国家的起源及本质

国家的起源及本质

国家理论(终极) 一、国家的起源与本质 国家起源问题是各类国家学说分歧的焦点所在,更是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对立的根本点。对于国家起源问题的解释,决定了对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命运等一系列问题的判断。马克思主义在国家起源问题上有两个基本论断:第一,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第二,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它是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原因问题。 国家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问题的基本论断是:氏族制度的解体是社会内部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都是人类社会内部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国家起源于社会内部基本矛盾的运动。 在原始社会后期,人类生产能力的发展,促进了分工和交换的出现。在经历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特别是商业的独立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分工和交换已经达到相当普遍的程度,经济活动一跃而成为人类生活的主要内容,经济利益也上升为决定人际关系的根本因素。 分工、交换、利益分化这些因素的出现,使经济因素逐渐取代血缘因素成为决定人类社会制度的主要因素。随着群婚制度向“一夫一妻制”的被迫过渡,个体家庭逐渐取代氏族成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生产分工日益细化,商品交换日益频繁,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原始的氏族组织和道德力量已经无力应付这一变化,于是就需要有一个第三种力量,它似乎站在相互斗争的各阶级之上,压制它们的公开冲

契约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有影响的国家起源学说,它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让渡权利、缔结契约并共同守约的结果。契约论对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产生过重要影响,是现在西方政治文化关于国家和政府起源的通行的解释。 国家的本质是政治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政治学中的其他问题,如统治形式、统治机构、统治方法、民主、专政、政党、集团、政治人物、国际关系等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都取决于对国家本质问题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国家的起源来分析国家的本质,即通过与“前政治社会”的氏族组织的特征对比来界定国家的本质。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和一切剥削阶级政治学的根本区别。 国家的定义 列宁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断,对国家的含义作了界定:“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 列宁的定义包括三层含义: 首先,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这就是说,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它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同样,国家也必然伴随着阶级、阶级矛盾的消灭,而自行消亡。这就是国家产生、发展、消亡的必然规律。 其次,国家是阶级统治。这表明了国家的本质。所谓国家的本质,就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称哪个阶级的专政。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国家都是阶级的国家,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什么叫管理的定义

什么叫管理的定义 管理(manage)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它包括4个含义: 1.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未来目标的活动; 2.管理的工作本质是协调; 3.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中; 4.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 管理就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制定就是制定计划(或规定、规范、标准、法规等); 执行就是按照计划去做,即实施; 改进首先是推广通过检查总结出的经验,将经验转变为长效机制或新的规定; 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及创新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期高效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广义的管理是指应用科学的手段安排组织社会活动,使其有序进行。其对应的英文是administration,或regulation。狭义的管理 是指为保证一个单位全部业务活动而实施的一系列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决策的活动,对应的英文是manage或run。 掌握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髓,要从德鲁克对管理的定义入手。身为一名管理者,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管理是什么?管理为什么?

在这个定义中,德鲁克使用了一个关键词:使命。什么是使命呢?使命就是组织存在的原因。关于使命的假设规定了组织把什么结果 看作是有意义的,指明了该组织认为它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应做出何 种贡献。 掌握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髓,要从德鲁克对管理的定义入手。身为一名管理者,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管理是什么?管理为什么? 德鲁克说:“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 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这就是德鲁克对管理 的定义。 在这个定义中,德鲁克使用了一个关键词:使命。什么是使命呢?使命就是组织存在的原因。关于使命的假设规定了组织把什么结果 看作是有意义的,指明了该组织认为它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应做出何 种贡献。 德鲁克认为,仅将管理者定义为“对他人的工作负有责任的人”是不够的,管理者应该是“对企业的绩效负有责任的人”。 这里所谓的绩效,就是合理使用资源(人员、设备、原材料等)。 管理者两项核心要务:建立团队/权衡利益 任何一种管理活动都必须由以下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即: 管理主体 由谁管; 管理客体 管什么; 组织目的 为何而管; 组织环境或条件

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国家政权是核心。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工具)。国家的职能分为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职能表现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对外职能主要是组织国防,防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调整国与国的关系,保护本国的根本利益 回答者:chainlife - 江湖新秀五级5-1 10:43 国家没有职能但政府有。 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我国国家的性质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本质,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者说是由哪一个阶级进行专政。这个专政是靠暴力来实现和维持的,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维持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 所谓国家职能,就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是国家为实现其目的而担当的特有任务。这个特有任务是国家本身所固有的,是国家权力的内在表现。 国家职能一般可以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的。它们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内外秩序。一般而言,二者中,对内职能是主要的,对外职能是对内职能的延续,对内职能是对外职能的基础和后盾。因为一个掌握政权的阶级只有首先在国内加强统治,充分体现自己的意志,才能有力量开展对外活动,顺利地实施国家的对外职能。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外职能也可能上升为主要职能。 就对内职能而言,它又可以划分为统治职能和管理职能。 在社会主义国家则不同,社会主义国家是大多数人对极少数人的专政。它的两种对内职能都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发展方向的要求。其政治职能(统治职能)是为了人民当家作主,社会管理职能是为人民服务,为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两个职能体现着国家活动的同一个方向,而不是相反的方向。因此,这两个职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可以转换位置的主次。总的发展趋势,是社会管理职能会不断加强和扩大,政治职能会不断减弱,直至最后消失,毕竟社会主义国家是向无国家社会过渡的国家。 国家的对外职能,表现为抵制外来入侵,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执行统治阶级的外交路线和对外政策,以不同方式参与国际事务,处理本国与他国的各种关系,等等。 国家职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发展变化。建立在不同经济基础上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其职能的具体表现是不尽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历史类型的国家,其职能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1)国家的本质国家是是伴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国家在本质上是一个阶级概念和政治概念,而不是一个地域概念。国家的主要成分是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工具,它们根据统治阶级的意志,执行暴力镇压等职能。国家表面上是社会的代表,是独立于各阶级之上的社会力量,而本质上

管理学基础概念

管理的定义: 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1)管理必然涉及其他人(2)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3)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管理者要处理好与其他人的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 3、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4、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任何管理工作解决问题时所必经的过程。 5、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6、管理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7、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中所有层次的管理者,包括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一线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组织:计划的执行要靠他人的合作,组织工作正是源自人类对合作的需要领导:组织目标的实现要靠组织全体成员的努力控制: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行创新: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管理的两重属性:自然属性:管理的出现时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也是生产力。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是一种客观存在。 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管理的预期目标都是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泰罗制的评价: 1、它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且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来代替单凭个人经验进行作业和管理的旧方法,这是管理理论上的创新,也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2、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发展的需要 3、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4、泰罗制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倡导者个人经历的限制。泰罗的一系列主张,主要是解决工人的操作问题,生产现场的监督和控制问题,管理的范围比较小,管理的内容也比较窄。企业的供应、财务、销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动,基本没有设计 法约尔管理理论: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技术职能、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其中管理职能还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他还提出了管理人员解决问题时应遵循的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需要层次理论:从一定的需要出发,为达到某一目标而采取行动,进而实现需要的满足,而后又为满足新需要产生新行为过程,是一个不断的激励过程。只有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才能对行为起激励作用。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一是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得到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二是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需要才出现。这一理论没有注意到工作与工作环境的关系。 双因素理论:这也是一种激励模式理论,它含有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前者意为这类因素对职工行为的影响类似卫生保健对人们身体的影响。后者因素具备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的作用。否则,则相反。 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中心的,而保健因素则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属于保证工作完成的基本条件。研究中发现,当职工受到很大激励时,他对外部环境的不利能产生很大的耐性,反之,则不可能。 需要层次理论与双因素理论有很大的相似性。双因素理论为需要层次理论做了补充。他划分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界限,分析出各种激励因素主要来自于工作本身,这就为激励工作指出了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