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2013年1月, 20(1): 1?11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

研究论文

收稿日期: 2012?11?18; 修订日期: 2012?12?10.

基金项目: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20120308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2413); 中央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2008jbfb01); 农业财政项目(1251216200501).

作者简介: 危起伟, 研究员, 博士, 主要从事濒危水生动物保护研究工作. E-mail: weiqw@https://www.360docs.net/doc/d412762943.html,

DOI: 10.3724/SP.J.1118.2013.00001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危起伟1,5,6, 李罗新1,5, 杜浩1,5,6, 张晓雁2, 熊伟1, 张辉1,5, 沈丽1,5, 吴金明1, 张书环1, 王成友1,5, 李创举1,5, 柴毅3, 李奕慰4, 乔新美1, 刘志刚1, 高宇鹏1, 甘芳1

1. 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长江水产研究所, 湖北 武汉 430223;

2. 北京海洋馆, 北京 100081;

3. 长江大学 动物科学学院, 湖北 荆州434023;

4. 厦门松浩实业有限公司, 福建 厦门 361100;

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江苏 无锡 214081;

6. 华中农业大学 水产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摘要: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在人工驯养条件下性腺发育并最终成熟是突破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的关键环节, 有效的养殖模式对促进中华鲟性腺发育成熟、提前成熟以及实现雌雄同步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不同养殖模式(水温和营养调控)下对中华鲟性腺发育状况进行长期观测。结果显示, 中华鲟在仿自然变温或恒温的养殖环境中, 性腺均可发育至III 期。采用配合饲料、饲料中添加鲜活鱼或冰鲜鱼以及仅用鲜活鱼或冰鲜鱼饲喂, 均能够使部分中华鲟性腺发育启动, 但添加鲜活鱼或冰鲜鱼组性腺发育启动的比例较高, 其中, 有3尾中华鲟性腺达IV 期。成功对性腺发育至IV 期的1尾雌鲟(12龄, 体质量57 kg)和1尾雄鲟(14龄, 体质量64 kg)实施了人工催产和授精, 采获卵6.25万粒, 精液2 850 mL, 受精率为60.1%(36.3%~80.4%)。在(19.3±0.2) ℃下经过约125 h, 仔鱼大量孵出, 获初孵仔鱼2.3万余尾。此次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的有效尝试可为今后养殖中华鲟的规模化繁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中华鲟; 水温; 饵料; 生态调控; 人工繁殖; 性腺; 发育

中图分类号: S9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8737?(2013)01?0001?11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为大型溯河产卵洄游性鱼类, 属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由于涉水工程建设、捕捞、污染及航运等人类活动的干扰, 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生境退化或功能丧失, 导致其自然种群的严重衰退[1?2]。

目前中华鲟自然产卵场仅发现有葛洲坝下一处, 且适宜其繁殖和栖息的有效面积非常有限[3], 自然繁殖效果和物种自我维持的境况不佳, 自然种群有灭绝的危险。建立中华鲟人工养殖群体, 实现全人工繁殖是保存中华鲟物种、实施迁地保护和自然资源增

殖不可或缺的途径。

中国早在1976年就通过在江边栓养的方式实现了野生中华鲟人工繁殖的成功[4], 葛洲坝截流后, 1983年又实现了坝下中华鲟人工繁殖[5]。之后国家采取捕捞野生亲鲟实施人工繁殖及增殖放流的方式, 开展了中华鲟的资源养护工作。20世纪90年代初仅进行了人工种群的零星蓄养, 直到1997年中华鲟苗种规模化培育技术取得突破以后, 人工种群蓄养才形成一定的规模。由于中华鲟寿命长, 性成熟晚, 体型大, 且具有在海水中生长、

2 中国水产科学第20卷

淡水中繁殖的生活习性, 人工养殖中华鲟达到性成熟所需的时间、人力、物力投入巨大, 导致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进展缓慢。其中, 养殖中华鲟性腺发育往往仅停留在II期, 很难向III或IV期过渡。对于雌性而言, 初级卵母细胞难以进入大生长期, 养殖中华鲟的性成熟问题成为其全人工繁殖的主要障碍[6]。这也是欧洲鲟(A.sturio)[7]、高首鲟(A. transmontanus)[8]和湖鲟(A. fulvescens)[9]等养殖鲟类繁殖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养殖环境不利于刺激内分泌系统发挥功能, 从而不能促进性腺启动发育或发育成熟[10]。因此, 探索适合的养殖模式以促进养殖中华鲟的性腺发育成熟或提前成熟, 以及实现雌雄同步成熟是突破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的关键。郭柏福等[11]初步报道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的结果, 但未涉及中华鲟性腺发育过程及养殖模式的详细报道, 且所获仔鱼成活率较低, 产后亲鲟死亡。因此,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养殖模式下中华鲟性腺发育状况的连续监测, 观测到2尾雌鲟和5尾雄鲟性腺由II期发育至III期或IV期, 并成功对2尾性腺发育至IV期的中华鲟实施产前生态调控, 实现了雌雄成熟同步, 取得全人工繁殖成功。本文对人工驯养中华鲟养殖模式、性腺发育进程及全人工繁殖技术进行系统总结, 以期为今后养殖中华鲟的规模化繁育提供借鉴。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养殖池及实验鱼

实验鱼饲养在4个养殖基地, 即荆州中华鲟保育和增殖放流中心(以下简称“荆州基地”, 养殖池规格: 直径16 m、水深2.5 m的圆形流水水泥池4口), 福建厦门中华鲟繁育保护基地(以下简称“厦门基地”, 养殖池规格: 底面积600 m2矩形、水深1.5 m流水水泥池4口), 湖北宜昌秭归三峡库区网箱(以下简称“三峡网箱”, 规格为10 m×10 m×8 m的网箱4口)和北京海洋馆(养殖池规格长29.0 m、宽11.0 m、水深4.4 m, 全循环水恒温系统)[12]。

实验用鱼共250尾, 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通过野生中华鲟人工繁殖的后代(子一代), 繁殖分别于1997、1998、1999和2000年秋季进行, 至2012年, 年龄为12~15龄。2012年期间对这250尾实验鱼的测量数据见表1, 即平均体长212 cm(范围175~286 cm), 平均体质量58.8 kg(范围34.6~125.3 kg)。其中, 厦门基地和荆州基地养殖中华鲟子一代群体是自仔鱼阶段开始饲养, 北京海洋馆和三峡网箱的中华鲟是在荆州基地养殖至6~8龄后转入。实验鱼采用PIT进行标记识别, 部分采用锚标标志识别。

1.2不同养殖模式下性腺发育监测

根据中华鲟饲养场所的设施条件, 在不同养殖基地开展了不同养殖模式下中华鲟性腺发育对比观测试验, 其中养殖模式主要设置水温节律调控及营养调控。水温节律控制试验主要是根据养殖场所的水源、控温设施及控温能力设置。共设置4种养殖水温节律: 荆州基地采用地下水和湖水混合方式进行适度控温养殖, 7月份水温最高, 月均温度(28±1.5)℃; 1月份最低, 为(7±2.0)℃(图1)。厦门基地采用水库水养殖, 8月份水温最高,

表1 实验用养殖中华鲟的生物学特征

Tab. 1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d Acipenser sinensis in the study

养殖场所farm

数量

number

平均全长(范围)/cm

average total length (range)

平均体长(范围)/cm

average body length (range)

平均体质量(范围)/kg

average body weight (range)

荆州基地Jingzhou Farm 44 212 (182-249) 174

(145-215) 55.1(34.6-93.2)

三峡网箱Three Gorges Reservoir 16 196 (175-213) 163

(145-173) 43.9(34.8-60.5)

北京海洋馆Beijing Aquarium 10 230 (199-286) 196

(171-240) 78.7(42.4-125.3)

厦门基地Xiamen Farm 180 211 (182-230) 174

(145-195) 57.4

(40.8-73.6)

第1期危起伟等: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3

月均水温为(27±3.0)℃; 1月份最低, 为(14±2.0)℃。三峡网箱水温同三峡库区水温, 月均最高水温在8月份, 为(24±0.5)℃; 月均最低在2月份, 为(10.5± 0.5)℃。北京海洋馆采用循环水控温养殖, 水温恒定在(21.0±0.5)℃。另外, 三峡网箱水体交换与水库水位及水库内的流速有关。其他各养殖基地水体交换量约24 h交换1次。各养殖基地实验池中由进排水系统形成的微流水养殖, 流速介于0~0.5 m/s。

图1 各养殖基地水温周年变化节律图

NWT-XM: 天然水温(厦门基地); NWT-TG: 天然水温(三峡网箱); CWT-BJ: 恒温(21 ±0.5)℃(北京海洋馆); RWT-JZ: 调控水温(荆州基地); CWT-JZ: 恒温(荆州基地).

Fig. 1 Water temperature profile at different sturgeon farms NWT-XM: Natural water temperature (Xiamen Farm); NWT- TG: Natural water temperatur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CWT- BJ: Constant water temperature (21±0.5)℃ (Beijing Aquarium);

RWT-JZ: Regulated water temperature (Jingzhou Farm);

CWT-JZ: Constant water temperature (Jingzhou Farm).

各养殖基地饵料来源及投喂方式: (1)荆州基地中华鲟10龄前采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 日投喂体质量的0.5%~0.7%; 人工配合饲料各成分如下: 粗蛋白质43%, 粗脂肪3%, 粗纤维2%, 粗灰分18%, 钙5%, 磷3%, 赖氨酸2%, NaCl 3%, H2O 10%; 10龄后采用冰鲜海鱼[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与多春鱼(Mallotus villosus)], 日投喂0.5%~1.0%。(2)厦门基地采用两种饵料喂养方式, 一种仅采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 配方同前, 90尾; 另一种在2009年以前采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 配方同前, 日投喂量0.4%~0.7%, 2009年以后采用冰鲜海鱼多春鱼, 日投喂量0.5%~0.7%, 90尾。(3)三峡网箱采用两种养殖模式, 一种仅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配方同前, 日投喂量0.8%~1%, 共10尾; 另一种除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外, 还投喂鲜活饵料银鱼(Hemisalanx brachyrostralis)、鲫(Car-assius auratus), 虾(Macrobmchium nipponense)及野杂鱼等, 人工饲料日投喂量0.4%~0.8%; 鲜活饵料投喂量0.1%~0.5%, 共6尾; (4)北京海洋馆采用鲜活鲫、乌贼(Sepia officinalis)、海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大陇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及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和冰鲜蓝点马鲛与多春鱼, 日投喂量0.4%~0.6%。

采用外科手术、腹腔穿刺获取中华鲟性腺[13], 参考陈细华[6]的方法对雌雄鱼性腺发育进行鉴别和分期。同时还采用B超、内窥镜、血液生化及激素指标测量等方法进行了辅助判别[14]。

1.3 产前中华鲟雌雄同步发育监控实验

产前中华鲟雌雄同步发育调控实验在长江水产研究所荆州基地完成。该基地建有大型中华鲟养殖生态调控系统(32 m×12 m×3.8 m循环水池2口), 采用YSI6820水质监测仪24 h连续监测水温、pH、溶氧和氨氮等水质指标。雌雄同步发育监控方法: 将性腺发育至IV期的雌鱼(♀2-IV)与雄鱼(♂3-IV)分别于2012年7月和9月转入生态调控池, 水温控制在19.0~19.5,

℃溶氧 6.0~8.4 mg/L, 流速0.2~0.5 m/s。对雌雄鱼的性腺发育程度进行连续监测, 主要采用外科手术、腹腔穿刺获取性腺, 计算核偏位值(Polarisation Index, PI)确定卵的成熟度[15]。另外采用B超、内窥镜、血液生化及激素指标测量等方法进行了辅助判别。

1.4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

以LHRH-A2为催产剂, 雄鲟采用1针注射, 注射剂量4 μg/kg(体质量); 雌鲟采用2针注射进行催产[16], 注射剂量10 μg/kg(体质量), 14 h后注射第2针, 注射剂量为第1针剂量的10%。效应期后, 精卵均采用腹部节律按摩法行活体采集。精液分批次采集后充氧并于2~4℃储存, 定期检测精液质量, 统计精子剧烈运动时间、快速运动时间和30%死亡时间。卵子分批次采集后静置约2 h进行人工授精, 采用黄泥浆脱粘, 后置于孵化

4 中国水产科学第20卷

框中孵化, 孵化水温控制在19.0~19.6℃。原肠中期(约24 h)后统计受精率, 对胚胎发育进行观察, 仔鱼孵出后转入玻璃钢桶(直径1 m, 高60 cm)中培育, 8~11日龄逐渐投喂切碎的水蚯蚓进行开口驯化实验。

1.5数据统计分析

依据PIT标记或锚标标记编号详细跟踪记录性腺发育启动(性腺发育由II期向III或IV过渡)的中华鲟养殖背景, 包括养殖场地、喂养饲料种类、性腺发育状况、监测指标等, 以进行分析对比。

参考刘鉴毅等[17]对中华鲟精液和卵子质量进行测量。采用体积法估算产卵量。胚胎发育至原肠中期后分批次统计受精率, 每批次抽取200颗以上胚胎, 正常发育胚胎占抽样胚胎比例计为受精率。孵化期内在解剖镜下观察中华鲟子二代的胚胎发育全过程, 发育前期每0.5 h观察1次, 到达囊胚期后1.5~3 h观察1次。为了达到较好的观察和拍摄效果, 需要剥离卵膜, 现场在解剖镜下拍摄图片。Excel 和SigmaPlot 12.0软件统计分析和作图。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养殖模式下中华鲟性腺发育情况

自2010年至今, 在250尾12~15龄中华鲟中共监测到性腺发育至III期及以上的雄鱼5尾, 雌鱼2尾, 其余性腺发育均处于II期。7尾性腺发育启动中华鲟的体质量范围是52~111.2 kg, 全长范围185~247 cm, 体长范围152~200 cm(表2)。从这7尾性腺发育启动的中华鲟中进行饵料来源分析, 不同的饵料组性腺发育情况有明显不同(表2~4)。仅采用全人工配合饲料饲喂的中华鲟, 只有1尾雄鱼(厦门基地)达到III成熟, 其他2尾性腺发育至III和3尾性腺发育至IV的鱼后期都投喂了鲜活鱼和冰鲜鱼(表3)。而且, 后期全部投喂鲜活饵料(北京海洋馆)的中华鲟性腺发育启动的比例明显高于同时投喂人工饲料和鲜活鱼的组(荆州基地和三峡网箱)(表3~4), 这表明后期采用鲜活鱼和冰鲜鱼投喂的方式确实促进了中华鲟性腺发育的启动。

性腺发育进入III期的鲟摄食状况未有明显改变, 而进入IV期后的3尾鱼中, 有2尾雄鱼摄食量明显减少, 1尾雌鱼停止摄食(表3)。

这7尾性腺从III期发育到IV期的中华鲟有2尾来自北京海洋馆, 饲养环境水温保持在(21± 0.5)℃。5尾处于季节性变动水温中, 其中有1尾雌鲟(♀2-IV)来自于三峡网箱, 养殖期间水温变幅在10~24℃; 有2尾来自厦门基地, 水温变幅14~28℃; 有2尾来自荆州基地, 水温变幅6~26℃(图1, 表3)。

表2 性腺发育至III和IV期的中华鲟生物学指标

Tab. 2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d Acipenser sinensis with gonad maturity at stage III or IV

编号fish ID

全长/cm

total length

体长/cm

body length

体质量/kg

body weight

性腺发育期

gonad maturity

stage

监测年龄

age at monitoring

/Year-old

监测月份

monitoring

month

养殖地点

farm

♂1-III 195 165 55.8 III 12 2012.04

厦门基地Xiamen Farm

♂2-III 187 152 52.0 III 12 2012.03

北京海洋馆Beijing Aquarium

♂3-IV* 215 181 64.0 IV 14 2012.03

北京海洋馆Beijing Aquarium

♂4-IV* 185 159 52.0 IV 11 2012.08

荆州基地Jingzhou Farm

♂5-IV 192 168 50.7 IV 10 2010.08

厦门基地Xiamen Farm

♀1-III 247 200 111.2 III 14 2012.08 荆州基地

♀2-IV* 215 180 57.0 IV 12 2012.08

三峡网箱Three Gorges Reservoir

注: “*”表示该鱼参与了全人工繁殖.

Note: “*”the sturgeon being used to the controlled reproduction.

第1期危起伟等: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5

表3 中华鲟不同性腺发育阶段的食物和养殖水温

Tab. 3 Diets and water temperature during the gonad development of cultured Acipenser sinensis

性腺发育期gonad maturity stage

编号

fish ID II II-III III IV 摄食状况ingestion

♂1-III FF / NWT-XM FF / NWT-XM FF / NWT-XM -/- 摄食正常normally feed ♂2-III FF / RWT-JZ LF+IF / CWT-BJ IF / CWT-BJ -/- 摄食正常normally feed

♂3-IV FF / RWT-JZ LF+IF / CWT-BJ IF / CWT-BJ IF / CWT-BJ

摄食明显减少obviously reduce food intake

♂4-IV FF / RWT-JZ IF / RWT-JZ IF / RWT-JZ IF / CWT-JZ

摄食明显减少obviously reduce food intake

♂5-IV FF / NWT-XM FF / NWT-XM FF / NWT-XM FF /NWT-XM 未观察 not observed ♀1-III FF / RWT-JZ IF / RWT-JZ IF / RWT-JZ -/- 摄食正常normally feed ♀2-IV FF / RWT-JZ LF+FF / NWT-TG IF / RWT-JZ -/ CWT-JZ 不摄食take no food

注: FF表示配合饲料(含60%鱼粉, 23%预糊化淀粉); LF表示鲜活鱼; IF表示冰鲜鱼; NWT-XM表示天然水温(厦门基地); NWT-TG表示天然水温(三峡网箱); CWT-BJ表示恒温(21±0.5)℃(北京海洋馆); RWT-JZ表示调控水温(荆州基地); CWT-JZ表示恒温(荆州基地). Note: FF represents formula feed with 60% fishmeal and 23% pregelatinizedstrach; LF represents live fish; IF represents iced fish; NWT-XM represents natural water temperature (Xiamen Farm); NWT-TG represents natural water temperatur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CWT-BJ represents constant water temperature(21±0.5)℃ (Beijing Aquarium); RWT-JZ represents regulated water temperature (Jingzhou Farm); CWT-JZ represents constant water temperature (Jingzhou Farm).

表4不同饵料喂养下的性腺发育至III或IV期的中华鲟比例

Tab. 4 Percentage of Acipenser sinensis with gonad developing to III or IV maturity stage fed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diets

养殖基地farm 实验个体数量/ ind

number of treated

sturgeons

饲料

diet

性腺发育至III或IV期中华

鲟尾数/ind. number of stur-

geons with III or IV gonad

比例/%

percentage

荆州基地Jingzhou Farm 44 FF+IF 2 4.5

6 FF+LF 1 16.6 三峡网箱Three Gorges Reservoir

10 FF 0 0

90 FF+LF 1 1.1 厦门基地Xiamen Farm

90 FF 1 1.1 北京海洋馆Beijing Aquarium 10 LF+IF 2 20 注: FF表示配合饲料(含60%鱼粉, 23%预糊化淀粉); LF表示鲜活鱼; IF表示冰鲜鱼.

Note: FF represents formula feed with 60% fishmeal and 23% pregelatinized strach; LF represents live fish; IF represents iced fish.

2.2 中华鲟雌雄同步发育监测结果

催产前4个月, 雌鲟(♀2-IV)被转入生态调控池中, 通过穿刺采卵后计算核偏位值, 在入池的4个月中核偏位值由0.20逐渐下降至0.05, 达到可催产的极化程度0.05(图2)。雄鱼在北京海洋馆7月份检查时性腺乳白色, 质地较密, 判定精巢发育至IV初(IV-a)。于产前1个月(9月26日)由北京海洋馆转运至荆州基地生态调控池中, 至10月产前检查时, 轻压腹部有大量精液溢出, 判断精巢发育至IV末期(IV-c)(图2)。

2.3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效果

在性腺发育监测和室内生态调控基础上, 2012年10月28—30日成功使1尾雌鲟(12龄)和1尾雄鱼(14龄)达到同步成熟, 并实施人工催产

图2 参与全人工繁殖的雌、雄中华鲟在产卵前的成熟度

变化情况

Fig. 2 Gonad maturity staging of a male and female Aci-penser sinensis used in the controlled reproduction

6 中国水产科学第20卷

授精。雌鲟在LHRH-A2注射后的15 h开始排卵, 采用腹部节律按摩法一次性收集卵子。雌鲟产前体质量57 kg, 产卵1 d后体质量下降至51 kg, 产空率约95%。产卵量62 500粒, 平均卵径3.71 mm(范围3.30~4.44 mm), 平均单卵质量0.033 g, 估算产卵总质量2.06 kg, 约占体质量的3.6%。雄鱼在LHRH-A2注射12 h后分5批次采集精液, 合计采精量2 850 mL。雄鲟产前体质量64 kg, 产后体质量58 kg, 下降约6 kg。所采集的精子剧烈运动时间平均达36 s, 寿命超过4 min(表5)。雌雄亲鱼健康存活, 产后第10天开始摄食。

2012年10月30日选择精子活力最好批次的精液(保存时间30~36 h)进行人工授精, 受精率统计结果显示, 不同批次采集的卵子受精率不同, 最先采集的卵子受精率达80.4%, 部分批次采集卵子的受精率仅有36.3%, 平均受精率为60.1%。受精后2.5 h发育至4细胞期, 11 h到达囊胚期, 18 h到达原肠中期, 46 h神经管闭合, 64 h长管心脏期, 80 h尾部达心脏, 125 h左右大量出苗(表6和图3)。获初孵仔鱼约2.3万尾, 初孵仔鱼全长9.6~

表5中华鲟人工催产及繁殖效果

Tab. 4 Results of controlled reproduction of cultured Acipenser sinensis

项目item 平均值 mean 范围range 卵径/mm egg diameter 3.71 3.30?4.44 卵粒质量/g egg weight 0.033 0.039?0.0341 产卵量/ind egg quantity 62500 ?

精子剧烈运动时间/s swirling movement time of sperm 36 20?55

精子快速运动时间/s fast movement time of sperm 78 50?89

精子寿命/min sperm life 183 165?260 采精量/mL milt volume 2850 ?

催产水温/℃inducing water temperature 19.3 19.0?19.5 效应时间(雌)/h effective time for female 15 ?

效应时间(雄) /h effective time for male 12 ?

受精率/% fertilized rate 60.1 36.3?80.4 孵化率/% hatching rate 36.8 ?

出苗量/×104ind quantity of hatching-out larvae 2.3 ?

开口摄食仔鱼量/×104ind quantity of initial-feeding larvae 1.8 ?

表6中华鲟子代胚胎发育典型特征

Tab. 5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mbryonic development in the offsprings of cultured Acipenser sinensis

胚胎发育时期embryonic development stage

主要特征

typical characteristic

受精后时间/h

hours after fertilization

未受精卵unfertilized egg 球形、黑色、不透明, 卵膜紧贴于卵的表面? 刚受精的卵 fertilized eggs 动物极中央出现由暗色色素环包围的明亮极性斑0

4细胞期 4-cell stage 第二次分裂, 为经裂, 与第一次分裂相垂直, 将动物极分为4个

几乎相同的分裂球

2.5

多细胞期 morula stage 细胞变多、变小, 形成多细胞胚体, 植物极被完全分裂8 囊胚中期 midblastula stage 动物极细胞变多变小, 且分裂不同步, 细胞间有明显间隙11 原肠早期early gastrula stage 赤道附近有一深色的色素带出现18 大卵黄栓期big yolk plug stage 大卵黄栓的形成28 隙状胚孔期lyriform blastopore formation 卵黄栓消失, 胚孔两侧唇靠近, 呈隙状37 宽神经板期wide neural plate formation 神经板明显增厚, 且分为内外两部分, 未来中脑处的神经板最厚40 神经管闭合期neural tube closing stage 神经褶闭合成神经管, 排泄系统原基显著加长46 眼囊形成期eye sac formation 眼原基形成, 在中脑两侧可见上突呈弧型的第一对咽弧的原基48 长管心脏期long tubular heart formation 心脏呈长管状, 视泡明显64 尾达心脏期the tail touches the heart 头抬起, 尾的末端到达心脏, 并可做大幅度左右摇摆80 尾达头部期the tail touches the head 尾的末端接触头部, 尾部鳍褶变宽90 出膜期hatching stage 尾的末端略过头部, 卵黄囊上血管明显, 仔鱼大量出膜125

第1期 危起伟等: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7

图3 中华鲟子二代胚胎发育时期

1. 未受精卵;

2. 刚受精的卵;

3. 4细胞期;

4. 多细胞期;

5. 囊胚中期;

6. 原肠早期;

7. 大卵黄栓期;

8. 隙状胚孔期;

9. 宽神经板期; 10. 神经管闭合期; 11. 眼囊形成期; 12. 长管心脏期; 13. 尾达心脏期; 14. 尾达头部期; 15. 出膜期; 16. 初次摄食仔鱼. Fig. 3 Embryonic development stages of the F 2-generation of Acipenser sinensis

1. unfertilized egg;

2. fertilized eggs;

3. 4-cell stage;

4.morula stage;

5.midblastula stage;

6. early gastrula stage;

7. big yolk plug stage;

8. lyriform blastopore formation;

9. wide neural plate formation; 10. neural tube closing stage; 11. eye sac formation; 12. long

tubular heart formation; 13. the tail touches the heart; 14. the tail touches the head; 15. hatching stage; 16. the initial feeding larva.

10.2 mm 。11月8—14日, 约有1.8万尾仔鱼顺利开口摄食。

3 讨论

3.1 中华鲟性腺发育成熟适宜养殖条件和营养需求

鱼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生态环境因子的选择和适应是种群延续的基础。在鱼类繁殖

阶段, 生态环境因子在诱导和启动鱼类内分泌系统, 进而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作用轴促进性腺发育、成熟、排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10]。常规的养殖环境由于空间的局限性和环境条件的单一性往往不利于启动与性腺发育相关的生殖内分泌调节途径[18], 因而, 对繁殖相关的生态环境需求研究不仅在自然资源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

8 中国水产科学第20卷

且也是实现养殖群体成功繁殖的有效途径。基于对自然繁殖生态需求的研究, 短吻鲟(A.brevi-rostrum)[19]、中吻鲟(A. medirostris)[20]等已实现了人工模拟环境下的自然产卵, 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有重要意义。

现有研究表明, 水温、光周期及食物等是鲟鱼类性腺发育及成熟的主要影响因素[10], 也是后备亲鲟养殖管理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发现养殖中华鲟在仿自然变温或恒温环境中性腺均可以启动发育或发育至成熟, 表明在适合中华鲟生长的水温范围内, 水温高低及其变化与否可能并不是中华鲟性腺发育启动的决定性因素。但在不同的水温节律下, 中华鲟的生长状况不同, 也可能最终导致性腺发育速度及成熟度存在差异。进入III 期后, 亲鲟需要特殊的水温变化以改善最终成熟度及性腺质量, 这对于实施繁殖和鱼子酱生产都至关重要[20]。

Doroshov等[21]研究表明, 高首鲟性成熟为体质量依赖型, 其他鲟类也有类似的情况。目前, 发现人工养殖中华鲟子一代性成熟雌性个体比自然种群明显偏小, 约为长江野生雌性最小成熟个体体质量的40%~50%, 这不利于中华鲟的保护及规模化繁育。其原因可能与养殖空间尺度有关: 养殖空间不足, 包括养殖池塘过浅, 转弯半径过小, 影响其正常行动, 导致生长迟缓和鱼体多擦伤, 鱼体长期处于空间胁迫状态, 因“长不大”而影响其性成熟。中华鲟雌性平均或最小性成熟个体在27种鲟鱼类中为最大[22?23], 国内高龄中华鲟子一代养殖池水体普遍偏小, 这可能是导致人工养殖中华鲟性成熟晚的原因之一, 值得深入研究。

在食物供给方面, 本实验采用投喂配合饲料和添加鲜活鱼或冰鲜鱼的方式均能够使部分中华鲟性腺发育达到最终成熟, 而添加鲜活鱼或冰鲜鱼的养殖组性腺发育启动的比例明显要高于仅投喂配合饲料组。研究表明, 鲜活或冰鲜鱼类或虾类体中的营养物质在体内具有更高的吸收转化效率, 因此, 它们更有利于卵黄的积累, 从而有利于性腺发育, 同时也会改善性产物的质量, 最终对繁殖有利[24]。一些小型海水鱼类的繁殖试验表明, 投喂鱼肉确实能够提高性腺发育成熟度、提高卵质及子代养殖成活率[24]。结合本实验结果, 中华鲟养殖群体在后备亲鲟培育过程中适时添加鲜活或冰鲜饵料是促进其性腺成熟或提前成熟的有效途径。

除水温和营养外, 养殖环境中的水质、光照、流速以及养殖密度等都可能对鲟的生长和最终成熟产生影响, 开展相关研究对于完善中华鲟亲鲟培育途径及最终实现规模化养殖中华鲟的繁育至关重要。

3.2养殖中华鲟繁殖生物学特性

在多种鲟类养殖过程中发现, 适宜的养殖环境条件, 充足的营养供应等往往使得养殖鲟达到性成熟的时间较自然繁殖群体明显提前[21, 25]。中华鲟性成熟时间长, 自然种群雄性8年以上性成熟(平均初次性成熟12.5龄), 雌性14年以上(平均初次性成熟16.8龄)[17, 26]。与郭柏福等[11]的研究结果不同, 本研究参与全人工繁殖的中华鲟雌鲟为2000年出生世代, 繁殖时仅有12龄, 低于中华鲟自然繁殖群体的平均年龄和记录到的最小年龄(14龄)。本次参与全人工繁殖的雄鲟达14龄, 但早在2010年在厦门基地监测到1尾10龄雄鲟的性腺发育达到IV期, 轻挤压腹部有精液溢出, 已经成熟, 也明显低于自然种群平均初次性成熟年龄。本研究结果表明, 养殖中华鲟性腺可提前成熟, 意味着中华鲟养殖成熟年限可以缩短, 相应的人力、物力投出成本将大大减少, 这对于中华鲟人工群体的建立及维持、以及迁地保护有重要意义。

与本次全人工繁殖中华鲟雌鲟性成熟年龄小相一致的是, 雌鲟体质量较轻, 仅有57 kg, 怀卵量也相对较小, 仅有6.2万粒左右, 明显低于野生鱼的产卵量[17]。而且, 本次全人工繁殖采获卵的平均卵径只有3.7 mm, 明显小于自然繁殖群体的平均卵径以及郭柏福等[11]的研究结果, 与施氏鲟初次全人工繁殖结果[25]相一致。

参与全人工繁殖的雄鲟体质量64 kg, 精液未采集完全, 其采精量达2 850 mL, 已和野生成熟个体接近, 估计全产采精量可达4 000 mL, 表明

第1期危起伟等: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9

人工养殖雄鲟的繁殖能力要明显高于野生雄鲟个体[17]。近年来, 已观测到由于污染的加重, 中华鲟野生繁殖亲鲟体内的环境污染物(如有机锡、麝香类环境雌激素等)含量明显升高[27], 对中华鲟繁殖群体的性腺发育产生明显影响, 进而影响中华鲟自然繁殖效果。就这些环境污染物而言, 人工养殖雄鲟所处的环境可能优于野生亲鲟生存环境, 这可能是导致养殖雄鲟产精量和精液活力明显高于野生雄鱼的原因。

3.3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探讨

中华鲟寿命长, 性成熟年龄大, 开展其全人工繁殖研究所耗费的时间和周期漫长。在长达十多年的人工梯队饲养管理中, 饲料供应、水温、水质、养殖空间等某一环节的改变都可能导致不同的养殖效果, 同时由于养殖群体资源的有限性,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也很难实现像其他小型鱼类的多次重复对比, 这也是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研究进展缓慢的原因。

采用低温刺激被认为是调控鲟鱼类性腺发育成熟的重要措施[10, 25, 28], 本研究通过对产前中华鲟亲鲟的生态环境调控和对中华鲟性腺发育状况进行连续监控, 实现了中华鲟雌雄鱼的同步发育成熟, 使得雌雄鲟顺利产卵, 而且产后能顺利康复成活, 这一成功经验可为以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借鉴, 也为开展养殖中华鲟亲鲟资源的重复利用提供支撑。

本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B超、内窥镜、血液生化指标、外科手术及腹腔穿刺等中华鲟性腺发育监测技术手段为这次全人工繁殖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要进一步熟化和整合。

养殖中华鲟性成熟或提前成熟是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的关键, 本研究所采用的多样化养殖模式尝试对未来实现中华鲟规模化全人工繁殖有重要借鉴意义。外源激素诱导等其他有效促进中华鲟性腺发育的方法值得尝试。随着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的完善, 通过中华鲟人工养殖种群实现中华鲟的资源储备、增殖和资源养护将成为可能。致谢:农业部渔业局、财务司、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湖北省水产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和专家长期对本研究给予支持和帮助; 长江水产研究所的领导、同事, 特别是濒危鱼类保护研究组杨德国、陈细华、刘鉴毅(调入东海水产研究所)、朱永久、王凯、王科兵、谭从刚以及未署名的同事、已毕业和在读研究生, 荆州太湖试验场的全体工作人员参与了本研究工作; 合作单位北京海洋馆和厦门基地等许多未提名的人员在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中做出了贡献, 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特别感谢长期关心支持本工作的老师和同行。感谢两位匿名审稿人对论文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Wang J H, Wei Q W, Zou Y C.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Chinese sturgeon, Acipenser sinensis: an overview on

30 years of practices and future needs[J]. J Appl Ichthyol,

2011, 27(2): 176?180.

[2] Qiao Y, Tang X, Brosse S, et al. Chinese sturgeon (Acipenser

sinensis) in the Yangtze River: a hydroacoustic assessment of

fish location and abundance on the last spawning ground[J].

J Appl Ichthyol, 2006, 22: 140?144.

[3] Wang C Kynard B, Wei Q, et al.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habitat suitability indices for non-spawning and spawninga-

dult Chinese sturgeons below Gezhouba Dam, Yangtze River:

Effects of riveralterations[J]. J Appl Ichthyol, in press.

[4] 长江水产资源调查组. 长江鲟鱼类生物学及人工繁殖技

术研究[M]. 成都: 四川省科技出版社, 1988: 284.

[5] 傅朝君, 刘宪亭, 鲁大椿, 等. 葛洲坝下中华鲟的人工繁

殖[J]. 淡水渔业, 1985(1): 1?5.

[6] 陈细华. 中华鲟胚胎发育和性腺早期发育的研究[D]. 广

州: 中山大学, 2004: 100.

[7] Williot P, Rouault T, Pelard M, et al. Artificial reproduction

and larval rearing of captive endangered Atlantic sturgeon

Acipenser sturio[J]. Endang Species Res, 2009, 6: 251?257.

[8] Doroshov S I, Clark Jr W H, Lutes P B, et al.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the white sturgeon, Acipenser transmontanus

Richardson[J]. Aquaculture, 1983, 32(1–2): 93?104.

[9] Anderson E R. Artificial propgation of lake sturgeon

Acipenser fulvescens (Rafinesque) under hatchery conditions

in Michigan[J]. Fish Res Rep, 1898, 1984: 43.

[10] Webb M A, Doroshov S I.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10 中国水产科学第20卷

endocrinology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and aquaculture of

sturgeons[J]. Gen Comp Endocrinol, 2011, 170(2): 313?321.

[11] 郭柏福, 常剑波, 肖慧, 等. 中华鲟初次全人工繁殖的特

性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 2011, 35(6): 940?945.

[12] 杨德国, 朱永久, 危起伟, 等. 淡水人工培育中华鲟亚成

体的海水驯化试验[J]. 海洋水产研究, 2007, 28(3): 120?124.

[13] 陈细华, 危起伟, 朱永久, 等. 低龄中华鲟外科手术性别

鉴定技术[J]. 中国水产科学, 2004, 11(4): 371?374.

[14] Wei Q W, Zhang X Y, Zhang, X F, et al. Acclimating and

maintaining Chinese sturgeon Acipenser sinensis in a large

public aquarium environment[J]. J Appl Ichthyol, 2011, 27(2): 533?540.

[15] Williot P, Brun R, Rouault T, et al. Artificial spawning in

cultured sterlet sturgeon, Acipenser ruthenus L.,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hermaphrodites[J]. Aquaculture, 2005, 246(1-4): 263?273.

[16] 刘鉴毅, 危起伟, 杜浩, 等. 中华鲟人工繁殖关键技术的

改进效果研究[J]. 经济动物学报, 2006, 10(2): 96?100. [17] 刘鉴毅, 危起伟, 陈细华, 等. 葛洲坝下中华鲟繁殖生物

学特性及其人工繁殖效果[J].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8(6):

1397?1402.

[18] Nazari R M, Modanloo M, Ghomi M R, et al. Application of

synthetic hormone LHRH-A(2) on the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Persian sturgeon Acipenser persicus[J]. Aquacult Int, 2010,

18(5): 837?841. [19] Kynard B, Pugh D, Parker T, et al. Using a seminatural

stream to produce young sturgeons for conservation stocking: maintaining natural selection during spawning and rearing[J].

J Appl Ichthyol, 2011, 27: 420?424.

[20] Van Eenennaam J P, Linares-Casenave J, Doroshov S I. Tank

spawning of first generation domestic green sturgeon[J]. J Appl Ichthyol, 2012, 28: 505?511.

[21] Doroshov S I, Moberg G P, van Eenennaam J P. Observations

on the reproductive cycle of cultured white sturgeon, Acipen-

ser transmontanus[J]. Environ Biol Fish, 1997, 48: 265?278.

[22] Wei Q, Ke F, Zhang J, et al. Biology, fisheries, and conserva-

tion of sturgeons and paddlefish in china[J]. Environ Biol Fish, 1997, 48: 241?255.

[23] Holcik J. Freshwater fishes of Europe (V ol I part II)[M].

Wiesbaden: Aula Verlag, 1989: 1–469.

[24] Moorhead J A, Zeng C. Development of captive breeding

techniques for marine ornamental fish: A review[J]. Rev Fish

Sci, 2010, 18(4): 315?343.

[25] 曲秋芝, 孙大江, 马国军, 等. 施氏鲟全人工繁殖研究初

报[J]. 中国水产科学, 2002, 9(3): 277?279.

[26] 危起伟, 陈细化, 杨德国, 等. 葛洲坝截流24年来中华鲟

产卵群体结构的变化[J]. 中国水产科学, 2005, 12(4): 452?457.

[27] Hu J, Zhang Z, Wei Q, et al. Malformations of the endan-

gered Chinese sturgeon, Acipenser sinensis, and its causal agent[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9, 106: 9339?9344.

第1期危起伟等: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11 Research on technology for controlled propagation of cultured Chi-

nese sturgeon (Acipenser sinensis)

WEI Qiwei1,5,6, LI Luoxin1,5, DU Hao1,5,6, ZHANG Xiaoyan2, XIONG Wei1, ZHANG Hui1,5, SHEN Li1,5,

WU Jinming1, ZHANG Shuhuan1, WANG Chengyou1,5, LI Chuangju1,5, CHAI Yi3, LI Yiwei4,

QIAO Xinmei1, LIU Zhigang1, GAO Yupeng1, GAN Fang1

1. Key Laboratory of Freshwate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China, Yangtze River Fisheries Re-

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Wuhan 430223, China;

2. Beijing Aquarium, Beijing 100081, China;

3. School of Animal 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3, China;

4. Xiamen Songhao Industrial Co., LTD, Xiamen 361100, China;

5.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Center,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Wuxi 214081, China;

6. Fisheries College,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 Sexual maturity is a critical step to breakthrough of controlled reproduction of cultured Chinese stur-

geon(Acipenser sinensis). The suitable breeding management strategy will be beneficial to promoting the matura-

tion progress of cultured Chinese sturgeon and to synchronous spawning of female and male. In this study, we

observed the gonadal development of 250 cultured Chinese sturgeon (ages: 12–15 years old, total length: 175–286

cm, body weight: 34.6–125.3 kg) under different water temperature profiles(natural water temperature or

near-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different feeds(formula feed, live fish or iced fish+formula feed, live fish or iced

fish). The result showed that gonadal development could reach stage III under natural water temperature or a

near-constant temperature. The gonadal development could reach stage III or IV in Chinese sturgeons fed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diets, however the feed added live or iced fish is better for development from stage II to IV than

the feeds with only single source. Controlled propagation was then successfully conducted with one female (12

years old with 57 kg body weight) and one male(14 years old with 64 kg body weight). A total of 62 500 eggs and

2 850 mL milt were obtained and 2

3 000 hatching-out larvae were finally produced after 125 h under (19.3±0.2)℃.

The average fertilized rate was 60.1% with the range from 36.3% to 80.4%. The elementary research on breeding

regulations of brood stocks will contribute to further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cultured Chinese sturgeon.

Key words: Acipenser sinensis; water temperature; feed; ecological regulation; controlled reproduction; gonad

development

Corresponding author: WEI Qiwei. E-mail: weiqw@https://www.360docs.net/doc/d412762943.html,

大鲵养殖技术大全

大鲵养殖技术大全 大鲵养殖技术 1、养殖场地建设。娃娃鱼喜静、喜阴,所以养殖场地**好选择在山区或人烟稀少的环境,这种环境相对独立安静,还较为阴凉,有利于娃娃鱼生长。养殖场地内一定要暗,池地一定要光滑,养殖池不宜过大,有很好的排灌措施。养殖产地内要有孵化池、幼鲵池、饵料池等,养殖池在修建好之后不要立即放入娃娃鱼饲养。由于建池会使用水泥,而水泥的碱性较大,碱性过强会造成娃娃鱼大批死亡,所以新建场地一定要处理,将碱性降下来在饲养。 2、种苗投放。养殖时去娃娃鱼人工养殖中心购买种苗,为保证养殖成活率,做好选择体型较大,达100克以上的幼苗。投放是也要注意方法,娃娃鱼看似温顺,但其实它们的性格

凶狠好斗,如果因食物缺乏而饥饿时,常常厮咬打斗,严重者会导致娃娃鱼死亡,所以投放是一定要暗生长阶段分类投放。 3、饲养。娃娃鱼食谱极为广泛,各种鱼虾,昆虫以及猪、羊、鸡的内脏即可成为它的食物,但是一定要新鲜的。由于娃娃鱼的特性,一般养殖户都在山区和人烟稀少地区养殖,所以为了解决食物来源,所以在养殖时会附带养殖一些小鱼小虾或蚯蚓、黄粉虫之类的。饲养要注意不让其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注意天气和水温的变化,观察它的摄食量,定时定期投喂。 4、管理。娃娃鱼养殖**重要的是水质管理,娃娃鱼对水质要求极为严格,喜洁怕脏,一般自来水都可能达不到它的养殖要求,需水质清晰、无污染的溪水和泉水**。另外娃娃鱼适合生长水温在16-22度,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娃娃鱼的生长,严重者会造成娃娃鱼的死亡。 养大鲵违法吗?

1.私自饲养娃娃鱼是违法行为。娃娃鱼的经济价值较高,人们过度捕捞作为食用日趋严重,加之江河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致使大鲵数量锐减,许多地方资源枯竭甚至濒临绝灭。为了保护这一资源,我国已将大鲵列人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并严禁捕猎,如因科研、展出、繁殖饲养等需要,须经主管部门批准方能捕捉。 2.吃娃娃鱼犯不犯法?娃娃鱼野生的不能吃,吃了是犯法的,人工养殖的是可以吃的。需要强调的是只有子二代以上才可以食用、开发利用,也就是“孙子”辈,野生娃娃鱼繁殖出来后进行人工饲养的叫子一代,再下一代才叫子二代。吃大鲵首先是货源要合法,所经营利用的大鲵必须是人工驯养的,供应方必须持有《驯养证》,其次是吃的地方要合法,利用方必须是定点地方并持有《经营利用证》。 大鲵养殖注意事项 1、养殖条件 室外为露天专门修建的养殖池,室内为各种闲置设施改造成的养殖池。养殖池只需保证安全牢固不渗漏水,保持流水或配备增氧机。室内养殖池的大小可从1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水产养殖—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的环境条件、苗种放养、投饲施肥、日常管理、鱼种产量、规格及越冬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大多数淡水养殖鱼类鱼苗鱼种的常规培育。 2引用标准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3术语 3.1试水 药物清池后,采用活鱼检验池水中药物毒性是否消失的方法。 3.2鱼苗 鱼受精卵孵化脱膜至入池培育达全长2.6cm阶段的鱼体。 3.3xx鱼种 鱼苗入池塘后,经20~25d培育,全长达2.7~4.0cm的鱼体。 3.4一龄鱼种 夏花鱼种培育至当年12月底所出池的鱼体。 4环境条件 4.1环境位置 光照充足,交通便利。 4.2水源与水质 4.2.1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

4.2.2水质除符合GB11607规定外,池水透明度要适应各类鱼苗鱼种的要求。 a.鱼苗xxxx水透明度为25~30cm。 b.鱼种xxxx水透明度: 鲢、鳙、鲮、白鲫为主的培育池池水透明度为25~30cm;青鱼、草鱼、鳊、鲂、鲤、鲫为主的培育池池水透明度为35~40cm。 4.3xx条件 鱼苗池面积为0.07~0.27ha,水深1.2~1.5m;鱼种池面积为 0.13~0.53ha,水深1.5~2.0m;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小于20cm。 5放养前的准备 5.1xx清整 排干池水、曝晒池底、清除杂物与淤泥、修整池埂。 5.2药物清池 鱼苗、鱼种放养前,应用药物清除野杂鱼、病原及害虫。 药物种类、用量及方法见表1: 药物种类用量,kg/ha操作方法毒性消失时间水深0.2m水深1.0m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石灰-2250用水溶化后趁热全池泼洒7~10 茶粕—600~750碾碎后加水浸泡一夜,然后兑水池泼洒5~10 漂白粉60~1202.5-225用水溶化后,随即全池泼洒3~5 鱼藤酮—22.5兑水全池泼洒7~10

娃娃鱼养殖技术

娃娃鱼养殖技术 娃娃鱼是大鲵的俗称,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国大鲵除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自治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贵州、陕西等省为多。大鲵喜阴怕光,生长速度较慢,在野生条件下要5~6年方可性成熟,体重达500克以上,在人工条件下也要至少3年以上达到商品规格。并且,大鲵人工繁殖较为困难。因此,养殖很不普遍,仅限于江苏、湖北、广东等地的少数养殖场。但近年来,娃娃鱼的养殖受到广泛的重视,是很有潜力的名特优养殖品种。 一、养殖地的设计与建造 根据娃娃鱼独特的生态习性,在养殖池设计时要考虑适于娃娃鱼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 一养殖池结构娃娃鱼养殖地为两种,一种为露天养殖池,一种为人防工程及地下室养殖池。其结构为砖、水泥、石头、混凝土结构。具体结构要求是: 1.池壁结构娃娃鱼养殖池池壁要求是:①截止水,使之不漏水;②安全牢固,能承受池壁四周士的压力及池水中的压力,池壁不沉陷;③要有防逃设施;④价格便宜。 娃娃鱼养殖池壁一般用方块石头、砖或混凝土砌成,水泥嵌缝,池壁要用水泥浆抹平滑或贴瓷砖。 池壁顶端要向他内伸出10厘米,以防娃娃鱼逃跑。

2.池底结构娃娃鱼池底一般先用石块夯实,厚度20~30厘米,再用小石渣填空,**后用混凝土铺平。为了便于排水,池底由四周向中央倾斜,倾斜度为2%左右,再由中心向一边角的排水口倾斜,倾斜度1%~1.5%左右。 3.进水口进水口位置依据进水道,与排水口相对设在池角。进水口要高于池壁,**好高于地中水面60厘米,并且向池内伸出20厘米,进水口材料可用水泥管或混凝土方,也可用铸铁管、塑料管,无论进水口用什么材料,均必须安装控制设施及过滤网。控制设施采用直通截止阀,问及管径大小可根据各类娃娃鱼池口需要水量多少和进水压力而定。幼体池可选100-300毫米,成体池可选用300~500毫米。进水口过滤网材料要选用不锈钢,同目亦要根据娃娃鱼池大小而定。 二养殖地的建造娃娃鱼成体养殖池是娃娃鱼养殖重要环境条件,是娃娃鱼商品化养殖阶段的关键时期。成体阶段,娃娃鱼抗逆力增强,适应能力增加,同时潜逃和同类弱肉强食也达到高峰。因此,成体地要求根据其这一阶段生理的特点。建造5个以上,以便按个体的大小,分开养殖。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成体池可建在室内或人防工程内,也可建在室外。建池面积可达100~2000平方米。池内人工弧度或穴洞面积占成体池面积的2/3,弧度或穴洞大小树成体个体大小而定。室外建池,除了室内成体地要求和设施外,必须要安装遮荫设施。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安装遮荫物,要求池顶部、四周全部要有遮荫物。 二.成体的养殖

鱼类人工繁殖

鱼类人工繁殖 百科名片 鱼类人工繁殖 人工繁殖方法按亲鱼来源于天然水域或人工培育,可分为半人工繁殖和全人工繁殖。前者受捕捞水域和季节的限制性大,生产不稳定。后者从亲鱼培育至鱼苗孵出都在人工控制下进行,可有计划地大量生产鱼苗。促使亲鱼成熟、产卵的方法,一般可分为生态法、生理法和生态生理结合法。 目录 鱼类人工繁殖 原理 人工繁殖方法 环节 编辑本段鱼类人工繁殖 fish,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根据鱼类自然繁殖习性,在人为条件下控制鱼类发育、成熟、产卵和孵化的技术措施。编辑本段原理 鱼类自然繁殖是在水温、水流、溶氧、光照、水位变化,以及性引诱和卵的附着物等外界条件制约下进行的。当这些生态条件综合作用下刺激成熟亲鱼的感觉器官时,鱼即产生冲动,并通过神经纤维传入中枢神经,刺激下丘脑促使释放激素,使脑垂体间叶分泌促性腺激素,使卵细胞发生显著变化。在卵母细胞成熟变化过程中,滤泡膜破裂并进行排卵和产卵;雄鱼的精液量显著增加,并出现性行为。由于池塘内缺乏相应的鱼类繁殖生态条件,不能适度地刺激亲鱼的下丘脑释放激素,从而不能促使亲鱼的垂体分泌一定浓度的性腺激素,使亲鱼自然产卵。因此,人工繁殖的要领就在于将催情剂(如鱼的脑下垂体抽提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注入鱼体,达到诱导亲鱼发情、产卵或排精的目的。 编辑本段人工繁殖方法 生态法是在鱼类繁殖的适温季节里,选择成熟的亲鱼进行雌雄配对,满足其产卵的生态条件,使亲鱼自行繁殖或进行人工采卵和受精。此法适用于鲤、鲫、非鲫和虹鳟等。生理法是在繁殖季节对某些无法满足其成熟产卵生态条件、而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注射催情剂,促其性成熟、产卵和排精,适用于草鱼、青鱼、鲢、鳙等养殖鱼类、印度鲤科鱼类、闪光鲟和鮻等。生理生态法是将上述两法结合运用,既注射催情剂又提供合适的生态条件。 编辑本段环节 中国鲤科养殖鱼类的繁殖一般采用人工繁殖生理生态法,整个过程分亲鱼培育、催情、授精和孵化4个环节。 ①亲鱼培育。是将达到性成熟年龄的亲鱼培育至性腺发育成熟的过程。鱼类成熟年龄因种类和所处纬度而异;雌鱼比雄鱼早熟1龄。亲鱼达到性成熟年龄后,性腺发育要求提供适口而营养丰富的饵料。在进行人工繁殖前约1个月,应适当减少投饵和施肥量,并每日冲注新水4~6次,促其性腺进一步发育。性腺发育良好的雌鱼在外形上腹部膨大、下腹松软、

大鲵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养殖技术

水产研究 大鲵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养殖技术 伦 峰,潘开宇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水产科学系,河南信阳464000) 摘 要:大鲵是我国特有的濒危两栖物种,具有很高的食用、 药用价值,对于科学研究具有巨大的潜在贡献。本文对大鲵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旨为这一珍稀物种的进一步保护、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大鲵;生物学特性;人工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916(2010)03-0114-03 The biology characteristic and artificial cultured technology of Chinese G iant Sala m ander LUN Feng ,PAN K ai-yu (Aquatic S ci en ce Depart m en t ,X i nyang Agri cu lt u ralC ollege ,X i nyang 464000,C h i na) A bstract :Ch i nese G i ant Sala m ander (A ndrias dav i dianus B lanchard)wh i ch is endem i c to m a i n Ch i nese l and ,is an en -dange red a m phibian .It i s a va l uable spec ies fo r use as f ood ,med i c i ne and it has huge po ten ti a l contr i bution to sc i entifi c re1search .In this arti c le ,t he biology and artifi c ial cultured techno l ogy o f Ch i nese G i ant Sa l amander w ere researched to prov i de valuable i nfo r m ati on for pro tecti ng,deve l op i ng and usi ng . K ey words :Ch i nese G iant Sa l amander (A ndr i as dav i dianus B lancha rd);the b i o l og ica l character i stic ;the artifi c ial cu-l tured techno l ogy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 科、大鲵属,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鲵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 以及经济价值。它在我国广泛分布,除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自治区均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贵州、陕西等省为多。常见个体重2~5kg ,体长约50~150c m,最大个体可达20kg 。目前,大鲵成鲵的市场价格高达3000~4000元/kg [1]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近年来人为滥捕滥杀大鲵的现象比较严重,加之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大鲵自然资源日趋减少,已成濒危物种。因此,对大鲵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大鲵的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大鲵身体呈扁圆形,分头、躯干、四肢和尾四个部 分,成体不具外鳃,用肺呼吸。头部宽扁,口大略呈半 圆形,犁骨及颌骨具齿,犁骨齿较发达,是捕捉食物的主要工具。眼极小,位于头前上侧,无眼睑,眼球可伸 缩。嘴端具有唇褶,外鼻孔位于嘴端,呈圆形。大鲵体表裸露,头部背面和腹面的皮肤具有成对的疣粒。躯干前部两侧有纵的皮肤褶,称为颈褶,颈侧之后躯干两侧的皮肤褶,一般称为侧褶。泄殖孔位于躯干部后端。大鲵具有前、后肢各1对,后肢明显长于前肢,前肢具4指,后肢具5趾,肢体形状与蛙肢相似,大鲵的运动主要靠四肢来完成。尾侧扁,约占全长的1/3,尾端钝圆或椭圆形,尾部具有极少数疣粒。体色多呈浅褐或灰褐色,野外生活时,体色与周围环境较为一 致,背面常分布黑色斑纹,腹部为灰白色[2] 。1.2 生活习性 大鲵属变温动物,喜在水域的中下层活动。成鲵喜清静,怕声惧光,一般不集群,可在0 ~38 的水中生存,适宜水温为16 ~25 。当水温低于14 收稿日期:收稿日期:2010-01-10 作者简介:伦 峰(1980-),男,河北邯郸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名特水产养殖及水产动物营养研究. 114 第20卷 第3期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 20No .32010年 9月 Journa l o fX i n yang A gricultural College Sep .2010

乌鳢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与关键技术

乌鳢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与关键技术 乌鳢,俗称有黑鱼、生鱼、斑鱼、蛇头鱼等。乌鳢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有去淤生肌、滋补调养的药用功能,被人们视为“鱼中珍品”。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乌鳢养殖规模小,效益低,严重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发展。2011年,东昌府区承担实施了山东省农业推广项目“乌鳢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与关键技术推广”,为东昌府区乌鳢养殖高 产高效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此项目共推广乌鳢池塘养殖面积5038亩,平均亩产2042.1千克;平均亩效益从7736元增加到8900元,增长15%,全面完成了项目任务指标。其主要技术如下: 池塘建设及水源条件 1.池塘条件:项目区乌鳢养殖主要采用集约化养殖集成模式,池塘多采用土池,池深2米~ 2.5米,水深1.5米~2米,塘埂顶面要高于水面50厘米以上。池塘大小一般在1亩~5亩。 2.防逃设施:在池塘的进水口和排水口做好严格的防逃设施,池塘 四周的塘埂上用竹篱笆或鱼网围拦,防止乌鳢跳上堤岸。 3.水源水质要求:养殖乌鳢的水源多采用河水、地下井水,地下井水要先经过曝气后再使用。水质要求中性或碱性,pH值为7~8.5。 放养前的准备 1.清塘消毒:在养殖前必须做好池塘的清整工作。抽干池水,铲除过多淤泥。放养前前15天~20天左右,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150

千克,现化现用,均匀地泼洒在池塘的每一角落,曝晒1周后进水,进水10天后可以放养鱼种。 2.水草种植:在池水面的四周种上飘浮性水草,如水花生等,供乌鳢捕食、栖息,还可调节水质。宽度约在0.8米~l米,一般水草面积不超过水面的20%~25%。 3.苗种的选择与放养:鱼种的选择要求体质健壮,体表色泽鲜艳,鳞片完整,活动力强,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捷,并且规格整齐。放养选用的鱼种是10厘米以上的隔年鱼种,多数在16厘米~20厘米,一般放养后需经过1次~2次的分养。放养一般在1月~3月进行。一般放16厘米~20厘米的鱼种每亩2000尾~2500尾。在乌鳢精养池适量搭配不同食性,不同栖息水层中的鲢鱼、鳙鱼等,规格为每尾0.2千克左右,放养密度为每亩100尾,调控池塘水质,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部分养殖户搭配了大规格鲫鱼鱼种,放养密度为每亩25尾~50尾。 养成管理1.水质管理与调节 在乌鳢集约化养殖的情况下,残饵、排泄物多,这些有机物沉积于池塘底部,作无氧发酵分解,常产生硫化氢、甲烷、亚硝基盐及氨氮等有害物质,使水质恶化。不仅有害于乌鳢的生长,还会导致乌鳢中毒及发生疾病。尤其是高温季节,水质变化快,容易发臭变黑。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定时换水。3月~5月每15天换水l次,换水量为池水的33%。随着鱼体的长大,6月~9月每10天换水l次,换水量为池水的40%,具体看水质变化灵活掌握。冬季和高温季节水位要升高,保持水温的相对稳定性。

娃娃鱼人工养殖的条件

娃娃鱼人工养殖的条件 人工养殖 1、大鲵养殖池的设计建造 自然界大鲵生活在海拔300~800m的山区溪流中,有喜阴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的特点,人工建造大鲵养殖池最好应仿照大鲵自然界的生活状况等来进行。 1.1养殖场址的选择要求 1.1.1水资源要求 根据我所多年采水样分析结果表明,大鲵养殖对水的总体要求是:水源充足,无毒无害,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具体在水源上,以山区溪流水、水库水、地下水等清、凉、活水为好,能做到排灌自如;在水温上,应严格控制在0~28℃以内,以10~22℃为好;在水质上,要求溶氧丰富,在3.5mg/L以上,PH值在6.5~7.5。水中的总硬度和总碱度及氯化物、硫酸盐、硅酸盐、氨态氮等都不能超过渔业用水标准。 1.1.2环境要求 养殖池四周要求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清新,以四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人烟稀少、环境相对独立为好,另外,要求交通方便,当地鱼虾蟹或动物内脏等饵料资源丰富。 1.2养殖场的设计建造 大鲵生长有明显的阶段性,并有变态过程,人工养殖大鲵其养殖

池须分阶段设计建造。其养殖池面积应视大鲵规格大小而定,稚鲵池(蝌蚪阶段1龄以内)0.5~1平方米,幼鲵池(幼鲵阶段1~2龄)1~2平方米,成鲵池(成鲵阶段2~4龄)2~4平方米,亲鲵池(4龄以上)5平方米左右。大鲵各阶段养殖池,其形状以长方形或椭圆形为佳,长宽比为3:2,其高度要求在所养殖大鲵其全长的二至三倍,养殖场池四周及底部应光滑,顶部建防逃设施或加盖防逃网,在池内可设计多个洞穴,便于大鲵隐蔽躲藏,各养殖池应建造独立的排灌设施,做到水位能有效调节,水进出自如,排污方便。整个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大鲵防逃、防偷、防害设施。 2、大鲵苗种放养及种苗鉴定 2.1养殖池的消毒 新建的养殖池,特别是水泥池,必须浸泡二个月以上,待其碱性消失后方可放养苗种。对于原有养殖池要进行消毒,消毒药物一般用1PPM的漂白粉或0.5PPM的90%晶体敌百虫杀灭细菌或寄生虫等敌害生物,然后用清水冲洗后注入新水方可放养苗种。 2.2鲵种消毒 为防止鲵种将病原微生物带入养殖池内,应将所有放养的鲵种用呋喃类药物每立方米水体0.2g或亚甲基0.5g兑水浸泡5分钟,然后将药水和鲵种一同轻轻放入养殖池内。 2.3种苗鉴定 2.3.1大鲵苗种与其他苗种的区别 在两栖类中。有尾目中的小鲵科、蝾螈科、洞源科等种类与大鲵

鱼类人工繁殖的主要设施

项目六鱼类人工繁殖技术 任务二熟悉鱼类人工繁殖的主要设施 鱼类人工繁殖的主要设施 一、水质净化处理设施 水质净化系统一般包括沉淀池、过滤器、蓄水池和消毒装置等。 二、产卵设施 产卵池一般容积50~100 m3,池深1.5~2.0 m。形状有圆形、八角形、长方形,以圆形为好。通常为砖水泥结构,池壁、池底要光滑,以免伤到鱼卵。圆形或八角形池,排水口设在池底中央,池底略向中央排水口倾斜,倾斜度为3%~5%。 分为产漂流性卵或沉性卵鱼类的产卵集卵池、产浮性卵鱼类的产卵集卵池及产粘性卵鱼类的产卵池。 1、产漂流性卵或沉性卵鱼类的产卵集卵池 2、产浮性卵鱼类的产卵集卵池对于产浮性卵鱼类在圆形产卵池水面下20~30 cm处,设置一个口通向集卵槽,在集卵口处装一个用直径100 mm的管剖成两半做成的管片,利用池水旋转形成的水流将卵子导入集卵槽中。 3、产粘性卵鱼类的产卵池与鱼巢对于产粘性卵的鱼类多

用池塘或长方形产卵池,同时配备人工鱼巢。鱼巢是亲鱼产卵时的附着物。只要是纤细多枝在水中易散开而不易腐烂的均可成为扎制鱼巢的材料。生产上多采用水草(聚草、金鱼藻等)、水中杨柳树的根须、棕榈皮和人造纤维等。杨柳根须和棕榈皮需用水煮过晒干,除去单宁酸等有毒物质。鱼巢材料经消毒处理后,扎制成束。鱼巢在产卵池内布置适当与否,能直接影响到雌鱼的产卵效率和鱼卵在巢上的附着率。 鱼巢按排列形式分为:悬吊式鱼巢、单列式鱼巢、环列式鱼巢及上层平列筏式鱼巢。 悬吊式鱼巢 单列式鱼巢 环列式鱼巢 平列筏式鱼巢 三、孵化设施 1、孵化桶(孵化缸)孵化桶是用白铁皮、塑料或钢筋水泥制成的漏斗形孵化器。孵化桶大小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以容水量250 kg左右为宜。孵化桶的纱窗可用铜丝布或筛绢制成,规格为50目左右。孵化桶进水在漏斗底部,由桶上端纱窗处出水,水由下而上,鱼卵也随之翻动。

娃娃鱼养殖技术大全

娃娃鱼的人工养殖技术 1、娃娃鱼的习性 娃娃鱼喜清静,怕声惧光,白天常单独栖居于水中洞穴,夜间外出觅食,黎明前又回到原洞穴,早春时白天也觅 食或外出晒太阳。幼娃娃鱼有集聚的习性,常成群于石缝中嬉戏。冬季娃娃鱼藏匿于洞穴中冬眠,每年4-12月 为捕食期。幼娃娃鱼主要捕食无脊椎动物,如虾蟹类和昆虫。成娃娃鱼捕食无脊椎动物。鱼类、蛙类、蛇类和啮 齿类等,偶尔也摄食绿色植物。如果种群密度高且食物缺乏,则有相互残食的现象。娃娃鱼摄食时,水温急升急 降和水质恶化易产生反吐现象。呼吸时,娃娃鱼将头露出水面,一般每10-30分钟进行一次,耗氧量白天为20.3 -32.8毫克/千克?小时,夜间为21.7-36.2毫克/千克?小时。娃娃鱼的自然性比为1:1,生殖方式属卵生,体外 受精,8-9月为生殖旺季,受精卵经30-40天孵出稚娃娃鱼,一般2-3年完成变态,3-5年达到性成熟,但人工 养殖条件下可大大缩短其生长周期。 2、娃娃鱼养殖的建造 (1)场地选择。宜选择阴暗避风。冬暖夏晾、水源丰富、水温较稳定的地方,且水源具清、凉、流的特点,如 山区溪流、水库及地下水等,同时考虑饲料来源方便。最好选在虾蟹

类水生动物资源丰富或肉类加工厂附近。 (2)养殖池建造 分稚娃娃鱼池、幼娃娃鱼池和成鲵池三种,水泥结构,池内四周光滑,防渗防漏防逃,池底需排污孔,进排水系 统要配套。一般稚娃娃鱼池建在室内,面积1-2平方米,壁高60厘米;幼娃娃鱼池面积5-10平方米,壁高60- 80厘米,池内用砖头或石块堆成许多洞穴;成娃娃鱼池面积20-40平方米,壁高1.2米,池内亦需堆建洞穴。 3、娃娃鱼的养殖方法 娃娃鱼的水温16-24℃时摄食最旺盛,生长速度最快,25-28℃摄食明显减少,29℃以上停止摄食。人工养殖可 改变其冬眠的习性,能够全年均匀生长。水质要求PH6.5-7.5,PH >9时可导致毁灭性死亡,溶氧以大于3.5毫克 /升为宜,如总硬度、氯化物、氨氮等指标均需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养殖池要有遮队措施,避免阳光直射,而且 在使用前需用漂白粉等严格消毒。 (1)稚娃娃鱼的养殖。刚孵出的稚娃娃鱼形似蝌蚪,以吸收本身的卵黄物质为主,35-50天后开始可投喂饵料

鲟鱼鱼籽酱

鲟鱼鱼籽酱 鱼籽酱是很多朋友比较喜欢吃的酱料之一。尤其是鲟鱼鱼籽酱更加不用说,而鲟鱼鱼籽酱主要是用鲟鱼的鱼卵制作而成的,此外鲟鱼的数量是相对比较稀少的,因而鲟鱼鱼籽酱同样是比较珍贵和稀少的,而且营养价值同样比较高一些。那么到底鲟鱼鱼籽酱怎样食用比较好呢?到底在食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其实鲟鱼是世界上的所有鱼类中体积最大的一种,而且它们的寿命是比较长的,另外它们的生长速度比较缓慢,但是它的数量是比较稀少的。此外鲟鱼本身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还其他不同的微量元素,所以它的功效和作用是值得称赞的。 鲟鱼鱼籽酱特色 鲟鱼是世界鱼类中个体最大、出现最早、寿命最长,生长最缓慢、生命力最旺盛的水中“活化石”。鲟鱼寿命可长达百年以上,生长速度非常缓慢,数量已经很稀少。鱼籽酱提取于在稳定无污染的水环境内养殖了6年以上的的性成熟的鲟鱼,上等级的鲟鱼鱼籽酱,外观柔软圆润,新鲜饱满。根据不的鲟鱼品种(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中华鲟、达氏鳇、罗氏鲟、杂交鲟等)色泽从深绿色到灰色到深棕色不等,在光线足的地放下,会呈现通透晶莹、淡金宗色的光泽。而根据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季节及不同年龄的鱼种,鱼籽酱的味道也不一样,每一份都有独特的味道。鲟鱼鱼卵的蛋白质含量为26.2%,比陆地上的飞禽走兽都要高几倍,故鲟鱼鱼籽酱的蛋白质含量是相当高的。不仅如此,鲟鱼鱼籽酱中还含

有抗氧化和促进胶原蛋白生长的成分帮助预防并淡化皱纹。丰富的维生素A、B、D和钙、磷、铁等矿物质,氨基酸等物质。对于女性朋友来讲,食用鲟鱼鱼籽酱不仅可以滋阴增强身体的免疫力,美容、延缓衰老,更对于肥胖、腰膝酸软有很大的帮助。能促进皮肤分泌一种特殊的物质,减少脂肪。 食用鱼籽酱与食用建议 直接食用:建议在低温下进行,冰镇过能保持最新鲜饱满的口感。用贝壳做的勺子直接将鲟鱼鱼籽酱放入口中,这种方法直接地体味到原粒鱼籽的口感,没有经过其他味道的干扰。鱼籽由舌尖顶至上颚直接顶破,汁液循着舌头留到舌根,新鲜的口感刺激着味蕾密集区。同时保证其中的营养成分不会与其他食物造成碰撞。 用味道清淡的轻餐佐食:西式的传统方法可以选择白三文治加减盐奶油;或者新式茶餐法:配蔬果沙律及苏打饼干,这样能勾勒出轻食原本风味,同时为短暂的清闲带来点美食乐趣。 关于鲟鱼鱼籽酱的食用建议和方法,首先购买了鲟鱼鱼籽酱之后,一旦要存放在冰箱里面,因为冰镇后食用口感更加新鲜和饱满。另外还可以用味道清淡的食物搭配食用,例如:蔬果沙律,或者是苏打饼干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大家不妨多吃这种营养丰富的酱料吧!

乌鳢养殖及疾病防治主要技术

乌鳢养殖及疾病防治主要技术 乌鳢属鲈形目、鳢科、鳢属,俗称乌鱼、才鱼、黑鱼等,属鳢科鱼类中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淡水名贵经济鱼类。在鳢属中还有一种鱼叫月鳢,俗称七星鱼、山花鱼、点秤鱼,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常栖息于山涧溪流中间,月鳢体型似乌鳢,长圆筒形,与乌鳢不同之处主要为: 月鳢无腹鳍,侧线在臀鳍起点上方处折断。月鳢尾鳍基部两侧各有一个白色边缘的黑色圆斑块,头和体背为绿褐色或灰黑色,腹部灰白色或浅黄色,体侧沿中部有7?10条’〈”形灰色斑纹,全身均匀地分布灰白色小斑点,雄鱼在生殖季节,斑点更闪亮。 乌鳢骨刺少,含肉率高,而且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g 乌鳢肉含蛋白质19.8g,脂肪1.49g,碳水化合物1.2g,并富含人体所需的钙、磷、铁、锌等营养元素。据医药书记载,乌鳢有去瘀生新、补血调养的药理作用,外科手术后,食用乌鳢具有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因此,乌鳢历来深受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市场的欢迎,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 我国人工饲养乌鳢刚刚开始,其前景看好,但还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现 将乌鳢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分析如下: 、乌鳢的生物特性、生活习性 乌鳢体延长,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25-40 厘米。头较长,前部扁平,后部隆起,头上被有小细鳞,颇似蛇头,口大,吻短宽圆钝。下颌向前突出,略长于上颌,上下颌具尖齿。体被中等大的圆鳞。侧线平直,在臀鳍起点上方断开,两个断头相隔 2 行鳞片。背鳍、臀鳍均很长,可达尾鳍基部。胸鳍长圆形。腹鳍短小。尾鳍圆形。全身青褐色,头、背色较深暗,腹部较淡。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条,头侧有二纵行黑色条纹。背鳍、臀鳍、尾鳍均有黑白相间的花纹。胸鳍、腹鳍浅黄色,胸鳍基部有一黑点。 乌鳢喜欢生活在江河、湖泊、水沟及低洼沼泽的静水草区。乌鳢对水质、水温和其它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特别强,即使其它鱼类难以生存的环境,乌鳢也能生活。 乌鳢的生存水温为0—41 摄氏度,最适宜水温为26—28摄氏度。乌鳢耐低氧,在浑浊缺氧的水体中也能生存,将头露出水面,借助鳃上器官,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即使在少水甚至离水的情况下,只要保持鳃部和体表一定湿度,仍可存活较长时间,乌鳢善跳易逃,

优秀工作总结范文:鱼苗繁育技术工作总结

鱼苗繁育技术工作总结 XXXX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在XXX县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承担了XXX县2014年度“冷水鱼养殖技术试验与示范项目”。经过一年来对虹鳟鱼养殖技术的摸索和试验,现将该项目执行情况总结如下。 一、冷水鱼养殖技术试验与示范项目目标任务 冷水鱼养殖技术试验与示范项目按计划目标已于XXXX年X月XX 日前在XXX县道X号桥下方1500处的河道西岸(XXXX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所在地)进行建设,一期完成开挖养鱼池三个,占地面积约30亩,以及道路、防洪堤坝和养鱼用房等附属设施的建设。XXXX年X月XX日前,两个鱼塘已经完成放养草鱼苗10000尾、鲤鱼苗6000尾、花鲢鱼苗5000尾、鲫鱼苗20000尾;一个鱼塘专门养殖冷水鱼,放养虹鳟鱼苗5000尾。XXXX年X月XX 日开始进入各种鱼类的日常饲养管理工作;XXXX年X月XX日开始,商品鱼养成上市销售。 二、冷水鱼养殖技术试验与示范项目效益 冷水鱼(虹鳟鱼)是世界粮农组织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养殖的三种鱼类之一。我国虹鳟鱼的养殖始于1959年,XX省也是近几年才开始养殖,且品种单一、规模也很小。XXXX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自然生态旅游区冷水鱼养殖项目的建成将有力地带动这一产业的发展。思想汇报专题该项目将是XX县自然生态旅 游区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可以很好地丰富景区特色旅游餐饮品

种。冷水鱼生活在24℃水温以下,溶解氧大于5mg/l,具有一定流速的冷水环境中,其肉质鲜美,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中传统医学就有食疗优于药疗之说,医学研究认为其有抗癌、强肾、名目、健脑的药用功能,是儿童智力发育、妇女产育、病人术后的绝好补品。冷水鱼的引入将使XX县旅游餐饮在菜系的多样化方面有一个质的提高,更好地为旅游服务。该项目的建成将形成约30亩的冷水鱼自然生态养殖观光带,为XX县旅游观光增添一处情趣生动的靓丽风景线。让游客在欣赏XX县美轮美奂的山水之美的同时,体验到了人与生物及大自然的和谐之美。经济效益: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投资回收期为5年,年收入将达到50至80万元。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该项目也有着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不仅对XX县旅游有很好的促进,完善XX县旅游产业链,而且为当地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提高当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当地农牧民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而使该项目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益。 三、冷水鱼养殖试验中产生的技术问题 冷水鱼(虹鳟鱼)原产于南美泉水丰富的山区,是世界粮农组织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养殖的三种鱼类之一。我国虹鳟鱼 的养殖始于1959年,现阶段我国北京地区虹鳟鱼养殖规模较大,养殖技术较成功。XX省也是近几年才开始养殖,且品种单一、

黑鱼养殖技术介绍

黑鱼养殖技术 黑鱼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名贵鱼类,有“鱼中珍品”之称。其营养十分丰富,含大量蛋白质,比鸡肉和牛肉所含蛋白质都高。从营养学角度分析,黑鱼是一种营养全面,肉味鲜美的高级保健食品。黑鱼畅销国内外,售价昂贵,为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在国内市场也是一种紧俏价高食品。 黑鱼的生活习性 1、生活习性:黑鱼为营底栖生活的鱼类,栖息环境极其广泛。所以说,凡蛙、泥鳅、鲫及各种水生昆虫群栖的场所都是黑鱼喜栖的地方。黑鱼多潜伏在水深1米的浅水处。黑鱼的生存温度为0-41℃,最适温16-30℃,春季水温回升到8℃以上时,黑鱼开始活动,由深水处游至浅水区觅食。水温20℃以上时生长较快。夏季天闷热降雨时,往往会跃出水外匍匐于岸边的湿地上。秋季当水温降到12℃时,停止摄食;降到6℃下,转到深水处活动。冬季水温过低时,埋于淤泥中越冬,只要冰下有水就能完全越冬。黑鱼能耐低氧。在浑浊缺氧的水体中亦能生存。当水中缺氧时,鱼体可将头露出水面,借鳃上器官,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气体交换。 pH值:黑鱼一般均能在酸性和碱性的水域中生活。黑鱼善跃:其跳跃能力很强,跳的也较高。在有流水冲击和降雨时更易刺激黑鱼跳跃而逃跑,并常随水流逆行而上。 2、食性:黑鱼为凶猛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型鱼类、虾类、蛙与蝌蚪、水生昆虫及其它水生动物为食。随鱼体大小、季节和水体环境的不同,所摄取的食物的具体种类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不会改变其肉食性营养类型的性质。 3、生长:当年孵化的鱼种一般长约150毫米,体重50克左右。2龄鱼体长加速生长阶段,生长旺盛。2龄后,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递减趋势。水温在20-25℃时,生长较快。 4、生殖 ①性成熟年龄:长江流域一般2冬龄,本地一般第三年开始成熟产卵。 ②怀卵量:一般个体怀卵量为1-3万粒,最大者5-6万粒。不同年龄与不同大小的个体及不同水体的黑鱼其怀卵量不同。

鲤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鲤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鲤鱼在流水或静水中都能自然产卵繁殖,但人工繁殖可以获得更好的产卵和孵化效果。 1、亲鱼培育 (1)性成熟和性周期 长江流域的湖泊、外荡、水库、池塘所养殖的鲤鱼,雌鲤二龄开始性成熟,雄鲤一龄以上达到性成熟,一般5月为其性腺成熟和产卵的时期。产卵后的第Ⅵ期卵巢到7月份吸收退化到第I期,此后逐渐发育到11月份进入第Ⅳ期,并以此期越冬,第二年3-4月份,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卵巢即迅速成熟很快由第.W期发育到第V期。性成熟的雄鲤繁殖后精巢退化到第Ⅲ期,8-9月进入第Ⅳ期,12月进入第V期,并以此期越冬。 产卵季节在南北各地有所不同,南方地区的珠江流域产卵盛期为2-3月;长江流域为4-5月:黄河流域5-6月;东北地区为6-7月,产卵期一般可持续2个月左右。 (2)雌雄鉴别 鲤鱼雌雄鉴别。 (3)亲鱼的选择和饲养 雌鲤鱼应选择二龄以上,体重1千克以上,雄鲤鱼略小,体重为0.75千克左右,选择的亲鱼应体高、背厚、体质强壮、

体形略长以及活动力强而无伤。来源以湖泊、网围、外荡、池塘养殖为好,是无公害的优质亲本。 亲鱼池面积一般3-4亩,水深1.5-1.8米左右,每年必要清塘1次。亲鱼的放养密度一般150千克/亩,也可以混养少量的鲢、鳙鱼,以控制浮游生物的过量繁殖,在越冬后产卵前雌雄亲鲤必须分开饲养,以免温度升高,突然下暴雨时鲤鱼自然繁殖而零星产卵,平时则可以雌雄分养或养在同一池塘。鲤鱼为杂食性、食量较大的鱼种,饲养期间应给予足够的食物,同时也可适当施肥使水质肥沃,补充天然饵料,并注意产卵前15-20天用优质饲料进行强化培育,促性腺的发育。 2.自然产卵受精 (1)产卵、孵化池的选择 产卵池以2亩为好,水深1.2米左右。应选避风、向阳、池底淤泥少。进、排水方便,环境幽静的池塘。放亲鱼前3-5天,用生石灰等清塘,灌水时严密过滤,水质清新,含氧量高,每升5毫克以上。 一般是用鱼苗饲养的池塘兼作孵化池,采用兼作孵化池必须有3-5处池塘轮翻,这样在孵化时易操作,要求池塘面积均为2 -3亩,水深0.8-1.0米,但放鱼前必须清塘。 (2)鱼巢的制作和设置 鲤鱼是产黏性卵,需要有附着物以便受精卵粘附上面发

水花(鱼苗)培育的技术思考

水花(鱼苗)培育的技术思考 苗种培育是水产生产的基础,水花下塘的主要特点和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一、“水花”的形成 鱼的受精卵,经人造的流水环境,在适当水温、溶氧、水质等条件下经适当的时间,发育为能平游的幼体,我们习惯称之为“水花”。保证“水花”成活率的关键之一,是把握“水花”下塘的合理时机,即综合考虑运输、天气等多个因素,保证让“水花”下塘时,有一定的游泳能力,体内有营养供应。

二、“水花”对养殖环境的适应性 实践表明:“水花”十分稚嫩,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感。水花下塘的基本要求是:在放养“水花”前10天左右,对鱼苗放养池尽量进行带水清塘,方法是让池中水深60厘米,用生石灰清塘,目的是让池中小杂鱼等彻底死亡。生石灰参考用量为每亩100-150公斤。干塘消毒可用生石灰参考用量为每亩60-100公斤。加入大量生石灰后,生石灰的毒性在8天左右就会消失。

为了安全放苗,放苗前应放试水鱼,经10天左右的时间池水中定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浮游生物,虽然浮游生物的数量相对较小,但水质此时较接近“水花”生活相似的孵化用水。 三、“水花”的生长 水花下塘后,池水中浮游生物时相对较小,这就要求养殖者及时为“水花”提供合适的食物。因此,“水花”下塘前饲喂部分熟蛋黄,或者即时泼酒生豆浆尤为重要。一般每亩放苗20-30万尾,一日投喂3-7斤干豆磨浆,一日两次,豆浆会融入水体起到肥水作用。

“水花”养殖池一般以1-3亩、形状为规则的长方形,底面平坦、底泥10厘米左右为好。

“水花”下塘时的水深最好控制在60-80厘米。如果天气正常,投喂合理,经20-30天“水花”便可发育至体长3厘米(寸片)左右,食性接近其成鱼的夏花鱼种阶段。此时的水面已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应及时分塘,否则将影响生长和成活。

DB34 T 512-2005 乌鳢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

DB34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标准分享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412762943.html, 免费下载

DB34 512—2005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亲鱼池的准备 (1) 4 亲鱼的选择与培育 (1) 5 人工催产 (2) 6 受精卵孵化 (2) 7 乌鳢仔鱼培育 (2) I

DB34 512—2005 II 前 言 乌鳢(Channa argus)俗称乌鱼、黑鱼等,属鳢科鱼类中个体大,生长快的淡水名贵经济鱼类,是 我省重点推广的水产名特优品种之一。 为规范乌鳢人工繁殖技术,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归口单位: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本标准技术规程主要起草人:魏泽能。 本标准2005年5月9日首次发布。 标准分享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412762943.html, 免费下载

DB34 512—2005 乌鳢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乌鳢亲鱼池塘条件、乌鳢亲鱼的选择、培育、亲鱼的催产、受精卵的孵化、仔鱼的培育等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进行乌鳢人工繁殖的苗种生产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3 亲鱼池 3.1 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300 m2~400 m2,水源充足,注排方便,水质符合NY5051。土质池底,淤泥不超过10 cm。按每667 ㎡池塘面积使用生石灰50 kg~60 kg或漂白粉(有效氯含量28%)2 kg彻底清塘。1周后注水1.2 m~1.5 m。 3.2 防逃设施 池堤四周设0.8 m~1 m高尼龙或聚乙烯网。 4 亲鱼的选择与培育 4.1 亲鱼选择 选留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重750 g以上、2冬龄性成熟的亲鱼。 4.2乌鳢的雌雄鉴别 雌鱼腹面和腹鳍条纹呈白色,胸部无黑斑,尾鳍有两列黑斑;雄鱼腹面和腹鳍条纹呈黑色,胸部多黑斑,尾鳍有三列以上黑斑。 4.3 亲鱼培育 4.3.1亲鱼放养 乌鳢亲鱼每100 m2池塘放8~10组,雌雄比例以1︰1为宜。搭养花白鲢5尾,规格100g以上,用以调节水质。 4.3.2 饲料质量要求 小杂鱼、虾要新鲜适口;人工配合饲料符合NY5072,按乌鳢营养需求配比且物理性能良好。 4.3.3饲料投喂 乌鳢饲料主要为小杂鱼、虾,辅以人工配合饲料。当水温达10℃时,即可投食,当水温达23℃~27℃时乌鳢食量大增,此时的投喂量为亲鱼体重总量的10%~15%。 4.3.4亲鱼的饲养管理 1

鱼苗繁育技术工作总结

鱼苗繁育技术工作总结 篇一:冷水鱼养殖技术试验与示范项目工作总结 冷水鱼养殖技术试验与(:鱼苗繁育技术工作总结)示范项目工作总结XXXX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在XXX县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承担了XXX县20XX年度“冷水鱼养殖技术试验与示范项目”。经过一年来对虹鳟鱼养殖技术的摸索和试验,现将该项目执行情况总结如下。 一、冷水鱼养殖技术试验与示范项目目标任务 冷水鱼养殖技术试验与示范项目按计划目标已于XXXX年X月XX 日前在XXX县道X号桥下方1500处的河道西岸(XXXX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所在地)进行建设,一期完成开挖养鱼池三个,占地面积约30亩,以及道路、防洪堤坝和养鱼用房等附属设施的建设。XXXX 年X月XX日前,两个鱼塘已经完成放养草鱼苗10000尾、鲤鱼苗6000尾、花鲢鱼苗5000尾、鲫鱼苗20000尾;一个鱼塘专门养殖冷水鱼,放养虹鳟鱼苗5000尾。XXXX年X月XX日开始进入各种鱼类的日常饲养管理工作;XXXX年X月XX日开始,商品鱼养成上市销售。 二、冷水鱼养殖技术试验与示范项目效益 冷水鱼(虹鳟鱼)是世界粮农组织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养殖的三种鱼类之一。我国虹鳟鱼的养殖始于1959年,XX省也是近几年才开始养

殖,且品种单一、规模也很小。XXXX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自然生态旅游区冷水鱼养殖项目的建成将有力地带动这一产业的发展。该项目将是XX县自然生态旅 游区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可以很好地丰富景区特色旅游餐饮品种。冷水鱼生活在24℃水温以下,溶解氧大于5mg/l,具有一定流速的冷水环境中,其肉质鲜美,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中传统医学就有食疗优于药疗之说,医学研究认为其有抗癌、强肾、名目、健脑的药用功能,是儿童智力发育、妇女产育、病人术后的绝好补品。冷水鱼的引入将使XX县旅游餐饮在菜系的多样化方面有一个质的提高,更好地为旅游服务。该项目的建成将形成约30亩的冷水鱼自然生态养殖观光带,为XX县旅游观光增添一处情趣生动的靓丽风景线。让游客在欣赏XX县美轮美奂的山水之美的同时,体验到了人与生物及大自然的和谐之美。经济效益: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投资回收期为5年,年收入将达到50至80万元。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该项目也有着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不仅对XX县旅游有很好的促进,完善XX县旅游产业链,而且为当地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提高当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当地农牧民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而使该项目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益。 三、冷水鱼养殖试验中产生的技术问题 冷水鱼(虹鳟鱼)原产于南美泉水丰富的山区,是世界粮农组织在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