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论文

自然资源论文
自然资源论文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16 —20 17 学年第2 学期)

课号:课程名称: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改卷教师:

学号:156001029 姓名:马思远得分:

南水北调的影响

摘要:南水北调,是指把长江流域水资源自其上游、中游、下游,结合中国疆土地域特点,分东、中、西三线抽调部分送至华北与淮海平原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地区,东线工程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

关键字:南水北调持续发展取长补短未来

不利影响:

一、南水北调的工程自提出后就引起了社会广泛的争论,反对者主要认为南水北调工程耗资巨大,涉及大量的移民问题,调水量太少,发挥不了经济效益,调水量过多,枯水期可能会使长江的水量不足,影响长江河道的航运,长江口的咸潮加深,更有可能引发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生态危机。目前在建的“三线”同时引水方案,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仍可能超出了中国“专家”们的想象。[1]

二、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原有的蓄洪、发电作用出现了较大争议。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的同时作用,可能会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包括生态和航运),尤其是在旱季和枯水期。[2]

三、因为2010年初的中国西南大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总工及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总工刘树坤对南水北调工程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西南这次出现百年难遇的干旱,应该对水文资料重新修订,对干旱出现频率,可能性都要重新评估。“这些评估的结果都会影响水利调度,重大水利工程何时开始做,做多大,影响程度有多大,都应重新评估”,刘说。[3]

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河南省、33万人搬迁,搬迁给移民生活带来颠簸动荡。有些移民因为得到的补偿款不足,在买下政府提供的住房之后,所剩款项只能购置一小块耕地。而安置地工作机会馈乏,有些人不得不计划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打工。[4]

五、南水北调成本已经高于现有的海水淡化成本,目前最低的海水淡化成本约为3元,南水北调目前成本约为10元,另有报道称已经达到18元。[5]

有利影响:

一、解除了汉水中下游的洪涝灾害

对南方输水区而言,有利影响集中体现在汉水中下游饱受洪患之苦的数十万群众将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兴建而受益。加高丹江口大坝至后期规模,是完善汉江中下游防洪体系,解决汉江中下游和武汉地区防洪问题的最经济、最有效、最关键的措施。

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专家介绍说,长江以北最大的支流汉江,自1935年以来还未发生过大洪水,其发生大洪水的概率也越来越大。就防范汉江百年一遇洪水而言,丹江口大坝需尽快加高。汉江的防洪重点——中下游平原地区两岸,受堤防保护的人口1200万,耕地1700万亩,还有众多城镇、工业和交通设施,它们在湖北省社会经济格局中极为重要。[6]

二、全面缓解北方10多个省市区的水危机

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完成后,将全面缓解京、津、冀、豫、鲁及黄河上中游的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10多个省市区的水危机,惠及3亿人口。[7]

三、大大增加了供水防洪的经济效益

仅中线近期工程在供水和防洪两方面的直接效益,初步估算年平均效益达456亿元。[8]

参考文献:

[1] 窦明, 左其亭, 胡彩虹. 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5, 26(2):63-66.

[2] 廖奇志, 谈昌莉, 阮娅,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战略环境影响研究[C]// 全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与管理交流会. 2006.

[3] 李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与河南生态经济发展[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 25(6):54-57.

[4] 黄青贤.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土保持的生态经济问题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06, 13(1):162-164.

[5] 宁军, 邹慧静.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省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J].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0, 24(4):427-430.

[6] 张家玉, 罗莉, 李春生,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影响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0(s1).

[7] 刘昌明.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 海河水利, 2002(1):1-5.

[8] 刘昌明, 沈大军. 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J]. 大自然探索, 1997(2).

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论文--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思考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思考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入侵则是指外地生物进入另一地区,因为在此地区没有天敌,会较快繁殖而形成种群,打破本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本地物种的生存造成威胁。生物入侵是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提供人类所有的食物和木材、纤维、油料、橡胶等重要的工业原料。中医药绝大部分来自生物,截至目前,直接和间接用于医药的生物已超过3万种。可以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基础,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但是,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比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滥捕乱猎、滥采乱伐等,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小时一种的速度消失。而物种一旦消失,就不会再生。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生物链引起连锁反应,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上个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开始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1992年,我国成为世界上首先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六个国家之一,并成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制定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我国物种丰富,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特有种1.7万多种;有脊椎动物6347种,特有种约670种。我国的栽培植物、家养植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种质资源非常丰富,是水稻和大豆的原产地,并且也是世界上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最丰富的国家,有近1900多个品种和类群。我国有森林、灌丛、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丰富多彩的陆生生态系统,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1)直接价值: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及其他生活、生产原料。 (2)间接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野生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如:食物、水和呼吸的空气),保护人类免受自然灾害和疾病之苦(如,调节气候、洪水和病虫害)。野生生物一旦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就要受到影响。

自然资源论文

中国自然资源概论论文

关于中国的水安全问题及其对策探讨摘要:水是人类生存、生活、生产和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还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但是随着全球性资源生态危机的加剧及全球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国家安全要素扩大到包括资源环境在内的一些非传统安全要素上,现今,水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问题的核心内容之一。为此,笔者探讨了我国水安全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字:国家安全水安全对策研究 1引言 水不仅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 中国水资源的总量虽然不小,但人均占有量很低,水土资源在地区上的组合不相匹配,水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有专家研究,在中国所有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自然资源中,水资源对中国的人口承载能力限制最大。以至于“中国粮食威胁”论的始作俑者美国人莱斯特?布朗先生,于1998年在《中国的水资源短缺将震撼世界的食物安全》一文中,以中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为其论点提供新的佐证,虽然国人对布郎先生的论点不以为然,但对他所提出的中国水资源危机问题不能不引起国人的高度重视。 2水安全 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结果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力空前膨胀,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生态等危机的出现,导致人们的国家安全观念有了质的变化,由传统的着眼于国家机器维持政权、社会稳定的能力,转变到着眼于整个国民系统因应于其中某一或多个要素的变动的自我调节与恢复的能力,表现在国家安全要素由传统的军事、政治、经济诸要素而扩展到包括科技、文化、环境等非传统的影响国家安全的要素,水就是这样一个非传统的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要素之一。 (1)水安全 会议提出水安全的含义包括:确保淡水、沿海和相关的生态系统得到保护和改善;确保可持续发展和政治稳定得到加强;确保每个人能够以可承受的开支获得足够安全的淡水来保持健康和丰富的生活;确保人们不受与水有关的灾难的侵袭。 (2)实现水安全,人类面临以下挑战 满足基本需要一承认获得安全、充足的水和卫生环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保证食物供应;保护生态系统;对水资源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使用水的有偿服务;确保良好的水资源管理。 3中国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论文

标题: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摘要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定义和特征,各项原则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意义以及它的贯彻实施。 编写本论文的目的是总结自己在学习人文素质选修课——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过程中所收获的体会与感受,整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思路,运用已学相关知识以及参考文献分析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而尽自己所能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另外,论文作者还有意向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知甚少者进行宣传,提高社会群体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意识,增强大众对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支持力度,从而是我们的世界更加的和谐,是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 关键词 1、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2、可持续发展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4、环境责任 5、环境民主

目录 一、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一)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基本概念 (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特征 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内容 (一)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1、该原则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2、该原则的内容 3、该原则的贯彻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1、该原则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2、该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3、该原则的贯彻 (三)环境责任原则 1、该原则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2、该原则的内容 3、该原则的贯彻 (四)环境民主原则 1、该原则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2、该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3、该原则的贯彻 一、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一)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基本概念 所谓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通过环境法规明确规定或者体现的、反映环境法基本特点和环境工作基本政策的、对环境活动具有普遍性指导作用的准则。(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特征 概括起来,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如下特征: 1)是由环境法规确认的普遍性指导准则。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法律确认性。环境法基本原则是环境法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各部门法(如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中的基本原则一般都是指由法律确认的普遍性指导准则。 2)是环境法这一新兴的独立的法律部门所特有的原则。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有部门性的特征。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体现环境法特性、特点、指导思想和基本政策的特有原则。 3)是贯穿整个环境法体系和环境法制建设的、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环境法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指导性或者原则性。其贯彻实施需要通过具体的法律条文、法律规范或法院判决加以具体化。 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内容 (一)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1、该原则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从国外看,产业革命以来,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一批专家提出了为保护环

【高考生物】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论文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思考

(生物科技行业)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论文关于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的思考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思考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入侵则是指外地生物进入另一地区,因为在此地区没有天敌,会较快繁殖而形成种群,打破本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本地物种的生存造成威胁。生物入侵是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提供人类所有的食物和木材、纤维、油料、橡胶等重要的工业原料。中医药绝大部分来自生物,截至目前,直接和间接用于医药的生物已超过3万种。可以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基础,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但是,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比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滥捕乱猎、滥采乱伐等,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小时一种的速度消失。而物种一旦消失,就不会再生。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生物链引起连锁反应,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上个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开始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1992年,我国成为世界上首先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六个国家之一,并成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制定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我国物种丰富,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特有种1.7万多种;有脊椎动物6347种,特有种约670种。我国的栽培植物、家养植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种质资源非常丰富,是水稻和大豆的原产地,并且也是世界上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最丰富的国家,有近1900多个品种和类群。我国有森林、灌丛、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丰富多彩的陆生生态系统,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论文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课程论 文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之一,而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洪水灾害问题,都影响到了水资源长久有效的利用,影响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效地解决各种水资源危机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进行科学的水资源管理。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优化调度、科学管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资源基础,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 水污染按污染物质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1)病原体污染。 (2)需氧物质污染。 (3)植物营养物质污染。 (4)石油污染。 (5)热污染。 (6)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有机物的污染。 (7)无机物污染。 (8)放射性污染。 水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有效扭转。苏州乃至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的问题由来已久,并已引起了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1999年1月1日由国务院9部委联合开展了“聚

焦太湖零点行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包括苏州在内的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水生态日益恶化,湿地沼泽大量减少,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水系的自净能力不断下降。湖泊、河道、湿地以及各类养殖水体,构成了苏州水域生态环境,在调节气候、维护生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维护着城市肌体的健康运行。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苏州的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作为“城市之肾”的功能已日趋衰竭。 地下水超采严重,地质灾害隐患依然存在。随着地表水水质的日益恶化,不少工厂转而使用地下水。但地下水的超强度开采大大超过了自然补给量,导致地下水资源趋于枯竭,形成大面积的超采漏斗区,造成地面下沉等地质灾害。虽然自1997年开始对地下水进行控采,较大地压缩了地下水的开采量,尤其是2001年省人大立法对苏锡常实施地下水禁采后,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地面沉降的速率开始趋缓,但今年二季度最低水位仍达57.06米(地下水水位距基准面的距离),地质灾害的隐患还远远没有消除。由于地面下沉的危害性是在经历漫长的过程后才被人们觉察出来的,其灾害不像洪水暴发来得急促,也不像沙漠化那样一目了然,常常被人们所忽略。这种状况如不改变,一旦地面下沉到与海平面近乎同一水平线上的时候,那将是比黄河、长江的洪涝灾害,比草原沙漠化的灾害更为严重。 城市废水污水排放总量增大,而污水处理能力则严重不足。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影响水质的重要原因。河道水系严重破坏,河水的自然流动速率和自净能力大大降低。管理体制不顺,九龙治水导致水务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诚然,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水环境整治措施,取得了一定阶段性的成果,苏州水资源状况确实有所改善,但是水污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我们依然要积极努力寻找对策,解决问题,以下提出一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与措施。 一是做好防洪抗旱工作。防洪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正确处理人与洪水的关系,给

水资源保护论文

中国水资源危机 关键词:水资源,水环境,水污染,开发利用,水危机,环保意识,生态文明。 摘要: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面临着众多环境问题,水资源问题尤为突出。水资源压力过大,水生态严重恶化成为令人十分堪忧的问题。《水问》真实全面地告诉观众中国正面临着怎样的用水困难,并深刻解析了中国水资源状况。本文旨在研究《水问》引发的保护水资源的思索,并强调培养大众环保意识的重要,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和声张“生态正义”,应对环境恶化,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本文综观我国水资源情况,面对水污染日益严重的形势,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解决水环境问题的对策: 减少耗水量、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产业结构调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开发新水源、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对我国的水资源管理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水是生命的源泉,它滋润了万物、哺育了生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表面就有70%是被水覆盖着,而其中97%为海水,与我们平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只占3%,而淡水中又有78%为冰川淡水,目前还很难利用。因此,人类所能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受到污染的威胁。农业、工业和城市供水需求量的不断提高导致了有限的淡水资源的分配竞争。为了避免水危机,我们必须保护水资源,对供水和需水进行管理,减少污染和降低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环境的影响。水是万物生命之源,是人类发展的命脉。水问题不仅关乎每个人的生活,也涉及到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文明不断进步的同时,水资源的短缺也时刻警醒着我们。《水问》以极具思考深度并令人注目的方式,用无可争议、令人震惊的实例,向观众展现了大量伴随水资源危机而产生的巨大危害。《水问》含有“水的哭诉”、“水的呐喊”之意,直接而尖锐,急促而紧迫。该片的总编导王猛说:“水是宽容的,因为这种宽容才产生了生命,也因为这种宽容,它容纳了这个世界所有肮脏的东西。中国的工业文明发展浓缩了西方两百年的时间,作为代价,中国的河流与湖泊也浓缩了西方两百年的污染史”。水默默的维护人类的干净、舒适、健康,也默默地承受人类交给它的肮脏。水是有生命、有感知的,它会释放情感,在饱受污染时,它也有哭诉的愿望。 目前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都以世界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着。但当我们沉浸于自己取得的骄人成绩时,却也开始尝到了自己酿制的苦果[2]。巨大成就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生态和环境危机,其中以水资源危机最为突出和严重,也最为直观。事实上水危机不是即将到来,而是已经从四面八方开始蔓延。清茶一杯是中国传统的待客之道,但在甘肃省的很多地区,能喝上一杯干净的水已经变成一种奢侈,很多人因为水源干涸而不得背井离乡。华北地区的打井高潮时,每年打井在三百万眼以上,而如今,这些井已经无水可取。在衡水市,以前打井只需要100多米便可,如今须打300多米才可见水,取水工具最初是离心泵,后来是工业泵,现在必

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

试论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制建设 摘要: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还处于“综合防治”阶段,没能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建立符合生态规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的调整社会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现有的法律法规亟待修改和完善。环境管理上则偏重于微观管理工作,体制上“块块”管理,没有站在社会经济发展转变的角度,开展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和引导行业发展。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也不能仅仅单独对资源环境加以保护的问题去考虑,应当综合衡量环境与发展、科技进步与居民消费之间的生态系统,制订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的、原则性的环境战略、法律政策。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从我国环境与资源的现状出发,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制建设。全文着重论述我国环境立法的修订与机构设置,以使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制体系畅通。 关键词: 环境;资源;保护;法制 引言: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的环境保护工作,我们不可以否认的事实是:尽管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确立了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体系和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是,环境问题产生的速度仍然远远大于环境问题解决的速度。中国社会几十年间经历了西方国家几百年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在这数十年急剧恶化,中国大众深刻体会到“千山鸟已绝,深溪不见蓑笠翁”的环境现实。为什么会这样?现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究竟有那些不足之处?“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这种目的二元论在实践中是否可以做到协调和平衡?如何实现《“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相较2005年环境统计结果减少10%和“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左右的约束性指标。虽然2007年这两项指标首次实现年度双下降,但任重道远,环境与资源保护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突发性的破坏大事件时有发生,这和我国的环境状况相关联,有一定的必然性。如何理解并坚持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的论断?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不以损害环境与资源为代价。本文试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逐一具体分析。 一、我国环境与资源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在追求GDP增长的同时,环境一直在默默承受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沉重负担。工业污染、洋垃圾的流入和处理、水污染、空气污染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沱江特大污染事故”、“福建屏南环境污染索赔大案”、“松花江水流域污染”、“太湖蓝澡”、“塔斯曼海轮污染案”等一系列危害环境的典型事件。 (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1、大气污染状况。伴随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空气污染日趋严重。由于我国以煤为主要能源,大气污染物中烟尘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大部分来源于燃煤,使得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城市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2006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588.8万吨,烟尘排放量为1078.4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807.5万吨。全国酸雨发生频率在5%以上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32.6%,酸雨发生频率在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论文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论文 题目: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姓名:XXX 学院:XX学院 班级:XXX 学号:XXX 成绩:

【摘要】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定义和特征,各项原则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意义以及它的贯彻实施。编写本论文的目的是总结自己在学习人文素质选修课——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过程中所收获的体会与感受, 整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思路,运用已学相关知识以及参考文献分析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而尽自己所能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另外,我还有意向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知甚少者进行宣传,提高社会群体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意识,增强大众对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支持力度,从而是我们的世界更加的和谐,是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 【关键词】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环境责任、环境民主 【正文】 一、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一)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基本概念

所谓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通过环境法规明确规定或者体现的、反映环境法基本特点和环境工作基本政策的、对环境活动具有普遍性指导作用的准则。(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特征 概括起来,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如下特征: (1)是由环境法规确认的普遍性指导准则。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法律确认性。环境法基本原则是环境法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各部门法(如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中的基本原则一般都是指由法律确认的普遍性指导准则。(2)是环境法这一新兴的独立的法律部门所特有的原则。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有部门性的特征。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体现环境法特性、特点、指导思想和基本政策的特有原则。 (3)是贯穿整个环境法体系和环境法制建设的、具有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环境法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指导性或者原则性。其贯彻实施需要通过具体的法律条文、法律规范或法院判决加以具体化。 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内容 (一)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1、该原则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从国外看,产业革命以来,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一批专家提出了为保护环境必须停止经济的“反增长”和“零增长”主张;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表明人类开始认识到环境与经济、社会相协调的重要意义;《内罗毕宣言》(1982年)指出,当代社会已经认识到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生态环境脆弱, 人均资源不足, 加之违反生态规律, 滥用资源, 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尖锐矛盾。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 重建生态平衡, 才能协调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关系,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永共。 关键词: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施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既是满足当代的需要,又是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生态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社会持续发展是可持续的最终目标。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人必须与自然协调才能持续生存,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地球环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可持续发展必要性 从资源方面看,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 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 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 淡水资源紧缺。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 土地资源及矿产资源掠夺性破坏严重。维护地球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 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从环境方面看,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加强环境保护,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消除贫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环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污染。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据统计,全国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的110个重点河段中,属4类和5类水体的占3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并呈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一些地区的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对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城市污染。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与日俱增,工业废弃物累计堆积量已超过66亿吨,占地超过5万公顷,使2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 3.海水污染。我国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严重,近海环境状况总体较差,海洋环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论文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论文题目: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摘要】 本论文的主要容是介绍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定义和特征,各项原则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主要容和意义以及它的贯彻实施。编写本论文的目的是总结自己在学习人文素质选修课——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过程中所收获的体会与感受, 整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思路,运用已学相关知识以及参考文献分析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而尽自己所能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另外,我还有意向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知甚少者进行宣传,提高社会群体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意识,增强大众对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支持力度,从而是我们的世界更加的和谐,是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 【关键词】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环境责任、环境

【正文】 一、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一)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基本概念 所谓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通过环境法规明确规定或者体现的、反映环境法基本特点和环境工作基本政策的、对环境活动具有普遍性指导作用的准则。(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特征 概括起来,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如下特征: (1)是由环境法规确认的普遍性指导准则。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法律确认性。环境法基本原则是环境法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各部门法(如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中的基本原则一般都是指由法律确认的普遍性指导准则。(2)是环境法这一新兴的独立的法律部门所特有的原则。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

有部门性的特征。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体现环境法特性、特点、指导思想和基本政策的特有原则。 (3)是贯穿整个环境法体系和环境法制建设的、具有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环境法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指导性或者原则性。其贯彻实施需要通过具体的法律条文、法律规或法院判决加以具体化。 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容 (一)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1、该原则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从国外看,产业革命以来,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一批专家提出了为保护环境必须停止经济的“反增长”和“零增长”主;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表明人类开始认识到环境与经济、社会相协调的重要意义;《罗毕宣言》(1982年)指出,当代社会已经认识到“环境、发展、人口和资源之间的紧密而复杂的相互关系”,“只有采取一种综合的并在区域做到统一的办法,强调这种相互关系,才能实现于环境无害和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1987年4月,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战略;1992年于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一揽子体现“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法律政策文件。 从国看,1973年《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情况的报告》的批文中强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时并进,协调发展”;1983年的

自然资源经济学论文

自然资源经济学论文 自然资源经济学论文着重分析了自然资源的价值理论并探究了自然资源的定价理论以及自然资源的使用制度 自然资源经济学论文【1】 【关键词】价值理论;自然资源;使用制度;经济学 西方现代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近年来自然资源经济学对其进行了充分的吸收对于计量资源环境的价值、资源制度政策、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重点的研究 一、自然资源的价值理论 对于自然资源价值这一问题我国学者探讨的起点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观念 目前对于马克思自然资源的无价值观点可以具体归纳为:1.自然资源有价格但是无价值地租的资本化就是自然资源的价格 2.对自然资源无价值的观点完全否认持有这观点的人认为自然资源具有相应的价值而对这种价值起到决定作用的则是对于人类来说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性、稀缺性以及有用性 自然资源的价值理论和价值观确立在有关自然资源的财富论、地租论以及效用论的基础之上 自然资源的价值以及价格以此而确定的应该包括:对于自然资源社会所进行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价值以及自然资源其本身的价值

前者的确定可以根据生产价格理论而后者的确定则可以根据地租理论 社会在生产过程结合自然在生产的过程进一步形成了自然资源生产的过程 如果按照生产价值的现行理论那么则不会考虑自然的再生产过程只会对社会的再生产过程进行考虑这显然是错误的 对于自然资源的定价应该兼顾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在确定时应该按照地租加上理论加上成本等于生产价格的原则 3.这一观点对于劳动价值论是给予肯定的但是却认为自然资源在人类经济社会的初期是不存在价值的不过其价值在当代确实存在的 4.地租也就是自然资源的价值将地租与代际的补偿问题相联系 代际的关系我们可以大致概括为:对于资本和劳动利用自然的资源上一代人进行了替代或者是节约而对于以已经退化或耗竭的自然资源利用上一代人所节省下来的劳动以及资本下一代人进行替代对将来所发生的使用者成本当代人所积累的地租能够进行补偿这是自然资源代际均衡的条件 其对马克思的老大价值论从代际关系的角度进行了拓展 也有一部分学者对自然资源提出了综合价值论或多价值理论他们认为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存在价值以及环境价值 主观效用价值论则是西方现代经济学的价值理论 一般持有这种观点的中国学者都本着一种默许的态度

自然资源论文

论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环境污染问题 姚驰(湖南城市学院,0802602-02 ) 摘要: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经济增长重心和区域越来越集中于城市,其内在逻 辑在于城市发展会通过积聚和辐射效应,规模经济效益为经济发展服务.城市中不断出现的工业区、加工厂、铁路、公路、机场、服务中心,集中了越来越多的经济机会和劳动岗位.然而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论述了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的常见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解决污染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环境污染水污染城市管理机制解决措施 前言: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水污染严重的问题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且这种状况在我市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目前,全市绝大多数水库水质状况良好,主要河段已污染严重,部分地段水质已严重超标。资水污染程度已为全省四水之最,而我市冷江、新化段又是污染最严重的地段,水质已劣于III类,对人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影响。涟水娄底段水质已劣于IV类,涟源段劣于III类,都已不能饮用。做为娄底市主要供水水源的孙水,基本维持了良好的水质,但由于上游锻造厂、涟源氮肥厂等厂矿生产废水的排入,也给下游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因资水、涟水水质的日趋恶化,许多河段水体已基本不能饮用,各县市区水质性缺水的局面加剧。 一、娄底娄星区环境污染的现状: 1.1惨遭污染的涟水河 江龙滩河段,运沙船来往穿梭,河床被挖沙船挖得千疮百孔,时值枯水季节,涟水河变成了一泓黄汤。挖沙船主为了抬高水位,居然将挖机开到河道中央,硬生生挖成一道沙坝。岸边垃圾满地,沿河居民的生活垃圾,还有附近村民建房挖出来的土石方直接倾倒在涟水河中。数艘锈迹斑斑的铁皮船横七竖八卧在水边,涟水河仿佛成了垃圾场。 犁头嘴,涟水和孙水交汇处,曾经芳草芊芊,白鹭翻飞,而今全然没有了往日的风采。而今,孙水河河床裸露,河道两边垃圾遍布。大桥建成通车后剩余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没有得到及时清理,既不方便通行,同时有碍观瞻。窄窄的河道中,一艘电鱼船如幽灵一般穿行其中,所到之处,鱼虾遭殃。据河边村民介绍,大埠桥办事处泉丰村几名村民以电鱼为业,电鱼船不分昼夜游走于孙水涟水,用高功率电瓶反复电鱼,多的时候一天可以捞到上百斤。更有甚者,方石、江龙、犁头、泉丰等村个别无良村民用农药毒鱼,鱼被毒死后沉于水底,发臭后浮上水面,河面白花花一片。 长期以来,犁头嘴附近村民农闲时喜欢捕鱼捞虾,但随着电鱼炸鱼毒鱼现象日益猖獗,原来悠闲惬意的水乡风情将不复存在。

自然资源立法论文

自然资源立法论文 摘要日益加剧的资源危机已经迫切需要人类重新思考和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 纵观我国的自然资源法律,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理论指导严重滞后于实践发展,最 核心的问题是立法理念的滞后。现行各单行自然资源法典仍是以人的利益和价值为基调, 忽略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自然资源生态文明生态可持续立法理念 一、题目中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自然资源”的含义 1972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将自然资源定义为:“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这也是对于自然资源最具代表性的定义。我国学界对这一概念的定义也各不相同,有学者 认为“自然资源是自然界形成的可供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也有人认为 “自然资源就是自然界中一切能够为人类所利用的自然要素”。还有学者认为“自然资源 是指由自然界中地理环境和生物所构成的,吸引人们前往进行旅游活动的天然景观,包括 地貌、水文、气候动植物等”。笔者以为,不管认为自然资源是一种“物质和能量”,是“环境、自然要素”,还是“自然景观”等,都是资源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所以可以定 义为:是使人类和其他生物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自然条件和自然要素,包括以资源形式 存在的生物本身,如土地、水、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阳光、空气等。从其概 念可以看出自然界的整体性和协调统一性。 二“生态文明视野”在本题中的涵义 生态文明是继物质、精神文明之后的高级文明,也是进入全球性环境资源问题时必须 树立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生态文明渗透与文化价值观、生产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十七大 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奋斗目标,深入推进,2021年9月7日在和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 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党和政府生态文明时期发展观的生动体现,人类实践活动应该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基础上进行,只有这样社会才可以 持续、代际发展。 三自然资源立法理念 立法理念是一部法律的生命力,它表现了立法者的基本原则、根本宗旨等多种价值, 属于应然的理想状态。正如漆多俊写的“人们凡欲主动从事某项重大事业,必先有某种理 念形成于脑中。制定和实施法律是件大事,故预先必有某种理念,是为立法理念或法律理念”。一国某一时期的立法理念是立法者对于立法的本质、原则及其运行的理性认识和价

自然资源论文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16 —20 17 学年第2 学期) 课号:课程名称: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改卷教师: 学号:156001029 姓名:马思远得分: 南水北调的影响 摘要:南水北调,是指把长江流域水资源自其上游、中游、下游,结合中国疆土地域特点,分东、中、西三线抽调部分送至华北与淮海平原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地区,东线工程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 关键字:南水北调持续发展取长补短未来 不利影响: 一、南水北调的工程自提出后就引起了社会广泛的争论,反对者主要认为南水北调工程耗资巨大,涉及大量的移民问题,调水量太少,发挥不了经济效益,调水量过多,枯水期可能会使长江的水量不足,影响长江河道的航运,长江口的咸潮加深,更有可能引发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生态危机。目前在建的“三线”同时引水方案,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仍可能超出了中国“专家”们的想象。[1] 二、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原有的蓄洪、发电作用出现了较大争议。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的同时作用,可能会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包括生态和航运),尤其是在旱季和枯水期。[2] 三、因为2010年初的中国西南大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总工及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总工刘树坤对南水北调工程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西南这次出现百年难遇的干旱,应该对水文资料重新修订,对干旱出现频率,可能性都要重新评估。“这些评估的结果都会影响水利调度,重大水利工程何时开始做,做多大,影响程度有多大,都应重新评估”,刘说。[3] 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河南省、33万人搬迁,搬迁给移民生活带来颠簸动荡。有些移民因为得到的补偿款不足,在买下政府提供的住房之后,所剩款项只能购置一小块耕地。而安置地工作机会馈乏,有些人不得不计划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打工。[4]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论文

保护环境,你我共牵手 在百度上输入关键字“环境保护”,映入眼前的就是“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濒临灭绝”···这些醒目的字眼。想起在电视上看到的画面:干枯的河床,裂开的土地,成片的沙漠,污染的河流,灭绝的生物种族,一幕幕画面触人心弦,向我们发出警告,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 如今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永无止境的索取最终导致了如今的现状,生态的严重破坏,人类的生存遭受威胁,终于唤醒了人们被利益冲昏的头脑,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看看那些画面,那是地球向我们发出的呼唤,呼唤我们这些儿女保护她——我们的母亲。 首先,我们要知道何为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利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其中包括,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的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证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涉及的范围广、综合性强,它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还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环境保护包含至少三个层面的意思: 一、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最主要的是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包括对青山、绿水、蓝天、大海的保护。这里就涉及到了不能私采(矿)滥伐(树)、

不能乱排(污水)乱放(污气)、不能过度放牧、不能过度开荒、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能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等。这个层面属于宏观的,主要依靠各级政府行使自己的职能、进行调控,才能够解决。 二、对人类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 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使之更适合人类工作和劳动的需要。这就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玩的方方面面,都要符合科学、卫生、健康、绿色的要求。这个层面属于微观的,既要靠公民的自觉行动,又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法规作保证,依靠社区的组织教育来引导,要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齐抓共管,才能解决。 三、对地球生物的保护 物种的保全,植物植被的养护,动物的回归,生物多样性,转基因的合理、慎用,濒临灭绝生物的特殊保护,灭绝物种的恢复,栖息地的扩大,人类与生物的和谐共处,不欺负其他物种等等。 这其中涉及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分多种: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