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的折弯系数及计算

全面的折弯系数及计算
全面的折弯系数及计算

钣金产品展开的基本算法

展开计算原理:

1.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 内层受到压应力, 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称为中性层; 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 保持不变, 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

2. 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 当弯曲半径较大, 折弯角度较小时, 变形程度较小, 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 当弯曲半径变小, 折弯角度增大时, 变形程度随之增大, 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 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展开计算方法: 展开计算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 料内+ 料内+ 补偿量

一般折弯1 (R=0, θ=90°):

L=A+B+K

1. 当0

2. 对于铁材(如SUS﹑SGCC﹑SECC﹑CRS﹑SPTE等):

(1) 当0.3

(2) 当1.5≦T<2.5时, K=0.35T

(3) 当T≧2.5时, K=0.3T

3. 对于其它有色金属材料(如Al﹑Cu等):

当T>0.3时, K=0.4T

一般折弯2 (R≠0, θ=90°):

L=A+B+K (K值取中性层弧长)

1. 当T<1.5时, λ=0.5T

2. 当T≧1.5时, λ=0.4T

注: 当用折刀加工时:

1. 当R≦

2.0时, 按R=0处理.

2. 当2.0

3.0时, 按R=3.0处理.

3. 当R≧3.0时, 按原值处理.

一般折弯3 (R=0, θ≠90°):

L=A+B+K’

1. 当T≦0.3 时, K’=0

2. 当T>0.3时, K’= (u / 90) * K 注: K为90°时的补偿量.

一般折弯4 (R≠0 , θ≠90°):

L=A+B+K (K值取中性层弧长) 1. 当T<1.5 时, λ=0.5T

2. 当T≧1.5时, λ=0.4T

注: 当用折刀加工时:

1. 当R£

2.0时, 按R=0处理.

2. 当2.0

3.0时, 按R=3.0处理.

3. 当R≧3.0时, 按原值处理.

Z折1 (直边段差):

1. 样品方式制作展开方法:

(1) 当H/5T时, 分两次成型时, 按两个90°折弯计算.

(2) 当H¢5T时, 一次成型, L=A+B+K

注: K值依附件一中参数取值.

1. 直邊段差展開系數一覽表

2. 量产模具制作展开方法:

(1) 当C≧5T时,一般分两次成型,按两个90°折弯计算.

L=A-T+C-2T+B+2K

(2) 当3T:

L=A-T+C-2T+B+K

(3) 当C≦3T时<一次成型>:

L=A-T+C-2T+B+K/2

注: K值取90°折弯变形区宽度.

Z折2 (非平行直边段差):

展开方法与平行直边Z折方法相同(如上栏), 高度H取值见图示.

Z折3 (斜边段差):

1. 当H<2T时:

(1) 当θ≦70°时, L=A+B+C+K (此时K=0.2).

(2) 当θ>70°时, 按Z折1 (直边段差) 的方式展开.

2. 当H/2T时, 按两段折弯展开(R=0, θ≠90°)

Z折4 (过渡段为两圆弧相切):

1. H≦2T段差过渡处为非直线段两圆弧相切展开时, 取基体外侧两圆弧相切点处作垂线, 向内侧偏移一个料厚按图示处理, 然后按Z折1 (直边段差) 方式展开.

2. H>2T, 请示后再按指示处理.

反折压平:

L= A+B-0.4T

1. 压平的时候, 可视实际的情况考虑是否在折弯前压线, 压线位置为折弯变形区中部.

2. 反折压平一般分两步进行:

先V折30°, 再反折压平.

故在作展开图折弯线时, 须按30°折弯线画, 如图所示:

N折:

1. 当N折加工方式为垫片反折压平, 则按L=A+B+K计算, K值依附件一中参数取值.

2. 当N折以其它方式加工时, 展开算法参见“一般折弯4 (R≠0, θ≠90°)”.

3. 如果折弯处为直边(H段), 则按两次折弯成形计算: L=A+B+H+2K (K值取90°折弯变形区宽度).

4. N折展开系数

T H 0.5 0.8 1.0 1.2 1.5

0.5 1.50 1.92 2.20 2.41 2.72

0.6 1.66 2.08 2.37 2.57 2.88

0.7 1.82 2.24 2.54 2.73 3.04

0.8 1.98 2.4 2.71 2.89 3.21

0.9 2.14 2.56 2.88 3.05 3.37

1.0

2.30 2.72

3.05 3.21 3.53

1.2

2.63

3.0 3.31 3.53 3.81

1.5 3.12 3.48 3.70 3.90 4.22

抽孔与抽牙孔:

抽孔尺寸计算原理为体积不变原理, 即抽孔前后材料体积不变; 一般抽孔, 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参数见右图(设预冲孔径为X, 并加上修正系数–0.1):

1. 若抽孔为抽牙孔(抽孔后攻牙), 则S取值原则如下:

(1) T≦0.5时, 取S=100%T

(2) 0.5

(3) T≧0.8时取S=65%T

注: 一般常见抽牙预冲孔按附件一取值.

2. 常见抽牙预冲孔孔径一览表

规格

料厚M3 M3.5 M4 M5 #4-40 #6-32 #8-32

T=0.8 1.6 1.3 1.2 1.2 1.2 1.3 1.0

T=1.0 2.0 1.9 1.6 1.7 1.4 1.7 1.5

T=1.2 2.2 2.3 2.1 2.1 1.6 2.2 2.0

说明:1. 以上攻牙形式均为无屑式.

2. 抽牙高度:一般均取H=3P,P为螺纹距离(牙距).

2. 抽孔展开处理:

2.1抽孔与色拉孔铆合时, 抽孔外径=色拉孔底孔孔径-0.3, 壁厚=0.5T (通常情况下)

2.2若客户图纸上抽孔没标抽孔孔径尺寸, 展开时以下列情形处理:

(1) 当T'≧0.7T时, 取T'=0.7T, 并保证抽孔内径.

(2) 当0.5T

(3) 当T'≦0.5T时, 取T'=0.5T, 并保证抽孔外径.

注: 若计算出的预冲孔孔径<1.0, 则取预冲孔径为1.0.

方形抽孔(量产模具制作展开方法):

当抽孔高度较高时(H>Hmax), 直边部展开与弯曲一致, 圆角处展开按保留抽高为H=Hmax的大小套弯曲公式展开,连接处用45度线及圆角均匀过渡, 当抽孔高度不高时(H≦Hmax) 直边部展开与弯曲一致,圆角处展开保留与直边一样的偏移值.

1. 当R≧4MM时:

材料厚度T=1.2~1.4取Hmax =4T

材料厚度T=0.8~1.0取Hmax =5T

材料厚度T=0.7~0.8取Hmax =6T

材料厚度T≦0.6取Hmax =8T

2. 当R<4MM时,请示上级.

注: 折床制作展开方法参照《产品展开工艺处理标准》

压缩抽形(量产模具制作展开方法):

直边部分按弯曲展开, 圆角部分按拉伸展开, 然后用三点切圆(PA-P-PB)的方式作一段与两直边和直径为D的圆相切的圆弧.

1. 当Rd≦1.5T时, 求D值计算公式如下:

D/2=[(r+T/3)2+2(r+T/3)*(h+T/3)]1/2

2. 当Rd>1.5T时:

l按一般展开计算方法取值

D/2={(r+T/3)2+2(r+T/3)*(h+T/3)

-0.86*(Rd-2T/3)*[(r+T/3)

+0.16*(Rd-2T/3)]}1/2

注: 折床制作展开方法参照《产品展开工艺处理标淮》.

Proe及SolidWorks鈑金展開中系數值

材質T(厚度) @(折彎係數) R(內圓角值) DL(圓弧展開長度) PROE/Y係數PROE/K係數

SECC 0.5 0.2 1.40 2.1717 1.3825

SECC 0.6 0.2 1.60 2.1431 1.3643 SECC 0.8 1.5 0.2 0.50 0.2323 0.1479

SECC 1.0 1.7 0.2 0.70 0.3858 0.2456 SECC 1.2 2.0 0.2 0.80 0.4049 0.2577 SECC 1.5 2.5 0.2 0.90 0.3906 0.2486 SECC 1.6 2.6 0.2 1.00 0.4287 0.2729 SECC 1.9 3.2 0.2 1.00 0.3610 0.2298

SECC 2.0 3.40 0.3 1.20 0.3644 0.2320

SECC 2.2 0.2 4.80 2.0390 1.2981 SECC 2.5 0.2 5.40 2.0343 1.2951 SECC 3.0 0.2 6.40 2.0286 1.2915

AL1100 1.0 1.7 0.2 0.70 0.3858 0.2456

AL1100 1.2 2.0 0.2 0.80 0.4049 0.2577

AL1100 1.5 2.4 0.2 1.00 0.4572 0.2911

AL1100 2.0 3.2 0.2 1.20 0.4429 0.2820 AL1100 2.5 4.0 0.2 1.40 0.4343 0.2765

AL1100 3.0 0.2 6.40 2.0286 1.2915 SUS 0.8 1.50 0.20 0.50 0.2323 0.1479

SUS 0.9 1.70 0.20 0.50 0.2065 0.1315

SUS 1.0 1.9 0.2 0.50 0.1858 0.1183 SUS 1.05 2.00 0.2 0.50 0.1770 0.1127

SUS 1.1 2.10 0.2 0.50 0.1689 0.1076

SUS 1.15 2.15 0.2 0.55 0.2051 0.1306

SUS 1.35 2.35 0.2 0.75 0.3228 0.2055

SUS 1.5 2.7 0.2 0.70 0.2572 0.1638 SUS 1.8 3.2 0.2 0.80 0.2699 0.1718 SUS 2.0 3.6 0.2 0.80 0.2429 0.1546 SUS 2.5 0.2 5.40 2.0343 1.2951

SUS 3.0 0.2 6.40 2.0286 1.2915

備註:DL=2(T+R)-@ Y=(DL-Pi/2*R)/T K=Y*2/Pi 其中@为本厂折弯系数经验值(展开长度=外皮尺寸累加-N*@)

钣金工艺专业术语

按基本工艺顺序:

1、剪料:指材料经过剪板机得到矩形工件的工艺过程。

2、下料:指工件经过LASER切割或数控冲床冲裁的工艺过程。

3、落料:指在普通冲床或其他设备上使用模具加工得到产品形状的工艺过程。

4、冲孔:指工件由普通冲床和模具加工孔的工艺过程。

5、折弯:指工件由折弯机成型的工艺过程。

6、成形:指在普通冲床或其他设备上使用模具使工件变形的工艺过程。

7、抽孔:也叫“翻边”,指在普通冲床或其他设备上使用模具对工件形成圆孔边翻起的工艺过程。

8、攻牙:指在工件上加工出内螺纹的工艺过程。

9、扩孔:指用钻头或铣刀把工件上小孔加工为大孔的工艺过程。

10、沉孔:指为配合类似沉头螺钉一类的连接件,而在工件上加工出有锥度的孔的工艺过程。

11、压铆:指采用冲床或油压机把压铆螺母、压铆螺钉或压铆螺母柱等紧固件牢固地压接在工件上的工艺过程

12、涨铆:指先将工件沉孔,再采用冲床或油压机把涨铆螺母牢固地压接在工件上的工艺过程。

13、拉母:指采用类似铆接的工艺。用拉母枪把拉铆螺母(POP)等连接件牢固地连接在工件上的工艺过程。

14、拉铆:指以拉铆枪为工具用拉钉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件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的工艺过程。

15、铆接:用铆钉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件面对面连接在一起的工艺过程,若是沉头铆接,需将工件先进行沉孔。

16、冲凸包:指在冲床或油压机用模具使工件形成凸起形状的工艺过程。

17、冲撕裂:也叫“冲桥”,指在冲床或油压机用模具使工件形成像桥一样形状的工艺过程。

18、冲印:指使用模具在工件上冲出文字、符号或其他印迹的工艺过程。

19、切角:指在冲床或油压机上使用模具对工件角进行切除的工艺过程。

20、冲网孔:指在普通冲床或或数控冲床上用模具对工件冲出网状的孔。

21、拍平:指对有一定形状的工件过渡到平整的工艺过程。

22、钻孔:指在钻床或铣床上使用钻头对工件进行打孔的工艺过程。

23、倒角:指使用模具、锉刀、打磨机等对工件的尖角进行加工的工艺过程。

24、校平:指工件加工前、后不平整,使用其他的设备对工件进行平整的过程。

25、回牙:指对预先攻有牙的工件进行第二次螺牙的修复的过程。

26、贴保护膜:指使用能保护工件表面的薄膜对工件表面进行防护的工艺过程。

27、撕保护膜:指对工件表面保护薄膜进行的清理过程。

28、校形:指对已加工成形出来的工件进行调整的工艺过程。

29、热缩:指使用加热设备(热风枪、烤箱)对套住工件的塑胶进行紧缩的工艺过程。

30、贴标签:指把标签贴到工件指定位置的工艺过程。

31、拉丝:指使用拉丝机和砂带对工件表面进行的一种纹路处理的过程。

32、抛光:指使用抛光设备对工件表面进行光亮处理的工艺过程。

33、热处理:指为提高工件的硬度进行特殊处理的工艺过程。

34、去毛刺:指对工件进行钣金加工过程中,用打磨机、锉刀等工具去除工件毛边,使工件加工处光滑、平整的工艺过程。

35、氩弧焊:指工件和工件连接由氩弧焊机在工件边缘或接缝处焊接的工艺过程。其中又分为断续焊、满焊等,要在图纸上标示清楚。

36、碰焊:又称:“点焊”,是指由碰焊机将工件面对面焊接连接的工艺过程。

37、植焊:指用植焊枪将植焊螺钉牢固地焊接在工件上的工艺过程。

38、焊接打磨:主要指采用打磨机、锉刀等工具使工件焊疤处光滑、平整的工艺过程。

39、前处理:指工件钣金加工完成后,在喷漆或喷粉以前,用电解溶液对工件进行除油、除锈及增加工件表面覆膜(如磷化膜)并清洗的工艺过程。

40、刮灰:指采用原子灰弥补工件表面的缺陷如焊接缝隙或凹坑的工艺过程。

41、刮灰打磨:主要指采用平磨机或砂布针对刮灰后的工件,进行表面抛光的工艺过程。

42、喷油:指采用专用喷枪把油漆均匀地喷附于工件表面的工艺过程。

43、喷粉:指采用喷枪把粉末均匀地喷涂在工件表面的工艺过程。

44、丝印:指用专用油墨渗透过特别的网格在工件表面形成文字或图案的工艺过程。

45、电镀:指为保护或美观工件而在工件表面镀上一层金属的工艺过程。

46、氧化:指为保护或美观工件而在工件表面形成氧化膜的工艺过程。

47、喷砂:指通过喷砂机喷砂对工件表面进行处理的工艺过程

47、组装:指把两个以上的工件装配在一起的工艺过程。

48、包装:指对工件进行防护,便于运输的过程。

断差

抽形(冲模)

回压

抽牙(抽孔后攻牙)

沙拉(沉孔)通孔

钣金件折弯系数计算法

折弯系数折弯扣除K因子值的计算方法 一、钣金的计算方法概论 钣金零件的工程师和钣金材料的销售商为保证最终折弯成型后零件所期望的尺寸,会利用各种不同的算法来计算展开状态下备料的实际长度。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简单的“掐指规则”,即基于各自经验的算法。通常这些规则要考虑到材料的类型与厚度,折弯的半径和角度,机床的类型和步进速度等等。 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与普及,为更好地利用计算机超强的分析与计算能力,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手段,但是当计算机程序模拟钣金的折弯或展开时也需要一种计算方法以便准确地模拟该过程。虽然仅为完成某次计算而言,每个商店都可以依据其原来的掐指规则定制出特定的程序实现,但是,如今大多数的商用CAD和三维实体造型系统已经提供了更为通用的和强大功能的解决方案。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应用软件还可以兼容原有的基于经验的和掐指规则的方法,并提供途径定制具体输入内容到其计算过程中去。SolidWorks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提供这种钣金设计能力的佼佼者。 总结起来,如今被广泛采纳的较为流行的钣金折弯算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折弯补偿的算法,另一种是基于折弯扣除的算法。SolidWorks软件在2003版之前只支持折弯补偿算法,但自2003版以后,两种算法均已支持。 为使读者在一般意义上更好地理解在钣金设计的计算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同时也介绍S olidWorks中的具体实现方法,本文将在以下几方面予以概括与阐述: 1、折弯补偿和折弯扣除两种算法的定义,它们各自与实际钣金几何体的对应关系 2、折弯扣除如何与折弯补偿相对应,采用折弯扣除算法的用户如何方便地将其数据转换到折弯补偿算法 3、K因子的定义,实际中如何利用K因子,包括用于不同材料类型时K因子值的适用范围 二、折弯补偿法 为更好地理解折弯补偿,请参照图1中表示的是在一个钣金零件中的单一折弯。图2是该零件的展开状态。 图1 折弯补偿算法将零件的展开长度(LT)描述为零件展平后每段长度的和再加上展平的折弯区 域的长度。展平的折弯区域的长度则被表示为“折弯补偿”值(BA)。因此整个零件的长度就表示为方程(1): LT = D1 + D2 + BA(1)

钣金件折弯展开计算方法

一、折床工作原理 折弯就是将上、下模分别固定于折床的上、下工作台,利用液压伺服电机传输驱动工作台的相对运动,结合上、下模的形状,从而实现对板材的折弯成形。 二、展开的定义和折弯常识 ★折弯展开就是产品的下料尺寸,也就是钣金在折弯过程中发现形变,中间位置不拉伸,也叫被压缩的位置长度,也叫剪口尺寸。 ★折弯V槽选择公式:当R=0.5时,V=5T;当R>0.5时V=5T+R 折弯展开会根据上模和下模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更换模具时必须考虑进去。 ★折床的运动方式有两种: 上动式:下工作台不动,由上面滑块下降实现施压; 下动式:上部机台固定不动,由下工作台上升实现施压。 ★工艺特性 1.折弯加工顺序的基本原则:由内到外进行折弯;由小到大进行折弯;先折弯特殊形状,再折弯一般形状。 2.90°折弯及大于90°小于180°折弯选模:一般在SOP没有特殊要求或没有 特殊避位的最好选用刀口角度为88°或90的折弯上模,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折弯角度的稳定性。

三、折弯展开尺寸计算方法,如右图: <1>直角展开的计算 方法 当内R 角为0.5 时折弯系数(K )=0.4*T , 前提是料厚小于5.0MM , 下模为5T L1+L2-2T+0.4*T =展开 <2>钝角展开的计算方法 如图,当R=0.5时的展 开计算 A+B+K=展开 K= ×0.4 a=所有折弯角度 1800-2 900

<3>锐角展开的计算方法 900折弯展开尺寸=L1+L2-2T+折弯系 数(K),如右图: 当内R角为0.5时折弯系数(K) =0.4*T,L1和L2为内交点尺寸 展开=L1+L2+K K=( 180—@) /90 *0.4T <4>压死边的展开计算方法 选模:上模选用刀口角度为300小尖刀,下模根据SOP及材料厚度选择V槽角度为300的下模。 先用 4.4.1所选的模具将折弯角度折到约300-650. 展开=L1+L2-0.5T 死边

折弯方面的知识

要是铁板的话,折弯系数是0.9.一道弯就从L值里减去两个折弯系数,就是 K=1,8 要是铝板的话,折弯系数是0.8.一道弯就从L值里减去两个折弯系数,就是K=1,6 在Pro/E钣金模块中,计算折弯部分的展开长度公式是: DL=(pi/2*Ri+y_factor*t)*a/90 式中:DL 板材的中性层长度 Ri 折弯内径 y_factor Y轴比例因子 T 板材厚度 a 折弯部分相对的圆心角 以下是推导过程: 其中,k为中性层系数(即内壁到中性层距离与板厚的比值) DL=2*pi(Ri+k*T)*a/360 =(pi*Ri+pi*k*T)*a/180 = (pi/2*Ri+pi/2*k*T)*a/90 令pi/2*k=y_factor 则 DL=(pi/2*Ri+y_factor*T)*a/90 我个人认为,其中的k因子对我们计算展开长度有直接意义,所以在设定折弯许可的时候,设定k因子就可以了。k值针对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值。普通钢板k 值为0.45,实际取0.5,误差极小。

一个90°的弯角为例:当R=材料厚度时展开料长L=A+B-K,K值当板厚分别为:1 1.5 2 2.5 3 时是1.8 2.7 3.55 4.45 5.35 。希望对你有用!详细 见图 折弯系数确定的重要性 在钣金加工中, 对零件展开料计算时, 工艺人员是凭经验确定折弯系数(即消耗量) 的, 不同工艺人员编制的工艺文件, 其确定的折弯系数也不相同。通过查阅大量的有关钣金加工手册, 也没有查到明确的公式来计算折弯系数, 只能查到不同折弯内圆弧的折弯系数, 而内圆弧与加工工艺方案有关, 使用不同的折弯下模槽宽, 内圆弧也不相同, 从而导致工艺文件上无法确定折弯系数的准确值。这不仅影响工艺文件的标准化、合理化, 而且给车间生产带来困难, 并导致产品质量的不稳定。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计算机应用逐步向C IM S 系统发展。必须首先解决计算机自动计算展开料, 也就是必须首先解决折弯系数的自动确定, 才能谈论计算机辅助编制工艺, 包括工艺文件的自动编制、展开料的自动计算, 材料消耗定额的自动计算等等。 北京地区正在推行C IM S 系统的一些厂家, 其软件也没有解决这一问题: 而作为数控机床的生产厂家, 折弯系数的确定是专利产品, 对使用机床的用户是保密的。因此必须自行解决折弯系数确定的计算方法。 2展开料的理论计算 钣金折弯加工时, 其内侧产生压缩, 外侧产生拉伸, 内侧的压缩由内往外逐渐缩小, 外侧的拉伸也由外往里逐渐缩小, 在接近板厚的中心处, 压缩与拉伸接近于零, 板厚中间的这个面叫中性层。下面以中性层为基准对展开料进行理论计算。 2. 1折弯内圆弧半径R ≥5t ( t 为材料厚度)

钢材折弯计算公式

1 目的 统一展开计算方法,做到展开的快速准确. 2 适用范围 五金模厂 3 展开计算原理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4 计算方法 展开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 4.1 R=0,折弯角θ=90°(T<1.2,不含1.2mm) L=(A-T)+(B-T)+K =A+B-2T+0.4T 上式中取:λ=T/4K=λ*π/2=T/4*π/2=0.4T

图一 ***************************************** 4.2 R=0, θ=90°(T≧1.2,含1.2mm) L=(A-T)+(B-T)+K =A+B-2T+0.5T 上式中取:λ=T/3 K=λ*π/2 =T/3*π/2 =0.5T 图二 *****************************************

L=(A-T-R)+(B-T-R)+(R+λ)*π/2 (=A+B-2T-2R+(R+T/3)*π/2) 当R ≧5T时λ=T/2 1T≦ R <5Tλ=T/3 0 < R

折弯系数、重量

一般铁板0.5—4MM之内的都是A+B-1.6T。(A,B代表的是折弯的长度,T就是板厚) 例如用2.5mm的铁板折180mm*180mm的直角,那么你下的料长就是180mm+180mm再减去2.5mm*1.6也就是4mm就好了,也就是356mm 钣金展开图的计算是要用一个系数来计算的,这个系数一般都用1.645! 计算方法是工件的外形尺寸相加,再减去1.645*板厚*弯的个数, 例如,折一个40*60的槽钢用板厚3的冷板折,那么计算方法就是40+40+60(外形尺寸相加)—1.645(系数)*3(板厚)*2(弯的个数)=130.13(下料尺寸) 一般6毫米之内都是这样计算的了 展开的计算法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 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 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展开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一般折弯:(R=0, θ=90°) L=A+B+K 0.3时, K=0≤T'1. 当0 2. 对于铁材:(如GI,SGCC,SECC,CRS,SPTE, SUS等) 1.5时, K=0.4T'T'a. 当0.3 2.5时, K=0.35T'T≤b. 当1.5 2.5时, K=0.3T/c. 当T 3. 对于其它有色金属材料如AL,CU: 0.3时,?当T K=0.5T 2.0时, 按R=0处理.≤注: R 一般折弯(R≠0 θ=90°) L=A+B+K K值取中性层弧长 1.5 时'1. 当T λ=0.5T 1.5时/ 2. 当T λ=0.4T 一般折弯(R=0 θ≠90°) L=A+B+K’ 0.3 时≤1. 当T K’=0 0.3时?2. 当T /90)*KυK’=( 注: K为90°时的补偿量

SW修改折弯系数表教程(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1.首先要知道在哪里修改? C:\Program Files\SolidWorks Corp\SolidWorks\lang\chinese-simplified\Sheet Metal Gauge Tables 如果没有刻意动过的话,地址应该在上述位置,当然改过也没有关系,只要找到lang 下面的文件就可以了。 其中这次主要讲解的是红色标记框中的折弯扣除表格。 2.我们了解了要修改的位置之后就需要进行下一步如何修改? 我们打开会发现有这样的一张表格,但是它又代表什么意思呢,换句话说SW是如何根据这个表格来计算的呢?

你会发现,如上面的图中10*10*T1.0的零件,用R1的折弯刀折弯,其展开算法是8+8+K=16.4,其中K=0.4;正好符合了表格中对应的半径=1,角度=90时候的0.40这个值, 3.那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该表格中的数据代表的上面意思就很容易根据各自工厂内部 的折弯扣除量来结算处这个K值,依次将对应的数值填入即可,例如T=1的板,使用R2的折弯刀,折30度的角度,那么我就需要把表格中的绿色框里的数值改掉即可调用。 4.既然现在已经把表格修改完成了,那么接下来怎么投入到SW软件中使用,让其调用 这个表格中的数据呢?

首先你必须在SW的系统选项中选择文件位置—>然后找到“钣金规格表”—>添加“你存好的Excel表的文件夹位置”,添加好后确定退出; 然后如上图绘制好草图轮廓,生成基体法兰薄片

钣金加工计算公式集合

钣金折弯计算公式 1.生产车间经验值 2.PROE计算公式 PROE钣金展开经验公式 经验公式(车间老师傅的算法,在实际中略有不同,需要调整) 前提条件:r<2 壁厚<2.5 折弯角度90°

展开长度L=L1+L2-2T+0.5T (1)L1 L2为外径T为板厚 也即L=L1'+L2'+0.5T (2) L1' L2'为径T为板厚 还即L=L1"+L2"+2r+0.5T (3) L1" L2"为直段长度r为折弯径 我这里是用的0.5T,大多数人有用0.3T的 如果r/T>2,就直接用中性层K=0.5计算好了再看PROE中的展开 PROE中的展开长度就是: L=L1"+L2"+DL L1" L2"为直段长DL为弧段展开长 请记住这个DL,这个DL就是我们要制作的折弯表的值! 再回过来看看上贴的第三个公式 L=L1"+L2"+2r+0.5T 很容易导出: DL=2r+0.5T DL为弧段展开长r为折弯径现在要制作折弯表了 折弯系数DL弧长=2(R+KT)*3.14*(折弯角/360) K为K因子 T为厚 R为侧半径 折弯系数DL弧长=2R+0.2T =K=0.41因子折弯扣除L=2R-0.2T 折弯系数DL弧长=2R+0.3T =K=0.46因子折弯扣除L=2R-0.3T 折弯系数DL弧长=2R+0.35T =K=0.5因子折弯扣除L=2R-0.35T 钣金展开经验计算方法

声明:本计算方法为本人经验算法,只在本人现工作之处适用,照搬可能会有偏差。先说一个名词:折弯余量 折弯余量这个名词我在论坛别的贴子已经说过,这里再重复一下: 一个已成形的钣金折弯,它有三个尺寸:两个轮廓尺寸和一个厚度尺寸,定义两个轮廓尺寸为L1、L2,厚度尺寸为T,我们都已知道,L1+L2是要大于展开长度L的,它们的差值就是折弯余量,我定义为K,那么一个弯的展开尺寸L=L1+L2-K。一般冷轧钢板的K值(条件:90度弯,标准折弯刀具) T=1.0 K=1.8 T=1.2 K=2.1 T=1.5 K=2.5 T=2.0 K=3.5 T=2.5 K=4.3 T=3.0 K=5.0 3. 3 展开计算原理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 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侧的距离用λ表示. 4 计算方法 展开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料+补偿量

折弯系数完整版

折弯系数 中性层:在绘制钣金展开时,板料中有一层既不伸长又不缩短的一层称为中性层,随板厚的不同中性层的位置是不同的,折弯系数是用来表示这一层位置的参数 系数:钢板的产地不同及不同的折弯机,系数有差异,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系数 先说明一下: 1.折弯系数的算法通常以90度折弯来计算的,具体数据取决于折弯机刀槽和所应用钣金材料 2.折弯系数包括两个定义(折弯扣除ΔΚ、折弯系数ΔΤ)即两种算法,但无论用哪种算法最后展开值是一致的 3.具体算法是:折弯扣除ΔΚ等于外档尺寸相加减去展开长度L;折弯系数ΔΤ等于展开长度L减去内档尺寸之和 即设折弯形状为L形,两外档尺寸分别为A、B内档尺寸为a、b展开长度为L料厚为T 则: ΔΚ=A+B-L;ΔΤ=L-(a+b) 推出ΔΚ=2T-ΔΤ 4.本人上传一个折弯系数表供大家参考(实际是扣除表)具体值可参考实际更改,此格式不是太成熟,由于工作忙等抽空再做个更人性化的给大家, 5.只要将表放到其他系统系数表文件夹里就可看到了,也可放一个固定位置浏览一下就行了 6.再声明一下,具体的值要根据自己的折弯机和材料进行试验来确定的,不同厚度的材料扣除值是不同的,同厚度不同刀槽折的值也是不同的,不同材料的值也是不同的 上模R角大小:未知 V槽口尺寸:一般折弯用的V槽口尺寸为板厚的 8倍计算 折弯系数跟材质;折弯半径/板材厚度,V口宽度及上模半径有关 4m以下算内层的长度,4m到10m之间算中间层的长度,再以上,应该是中间偏上,就有系数了。 两个办法: 1、根据实际结果和计算值,得出这种材料的中间层位置系数。 2、根据截面密度计算理论值,再修正。 1折弯系数确定的重要性 在钣金加工中, 对零件展开料计算时, 工艺人员是凭经验确定折弯系数(即消耗量) 的, 不同工艺人员编制的工艺文件, 其确定的折弯系数也不相同。通过查阅大量的有关钣金加工手册, 也没有查到明确的公式来计算折弯系数, 只能查到不同折弯内圆弧的折弯系数, 而内圆弧与加工工艺方案有关, 使用不同的折弯下模槽宽, 内圆弧也不相同, 从而导致工艺文件上无法确定折弯系数的准确值。这不仅影响工艺文件的标准化、合理化, 而且给车间生产带来困难, 并导致产品质量的不稳定。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计算机应用逐步向C IM S 系统发展。必须首先解决计算机自动计算展开料, 也就是必须首先解决折弯系数的自动确定, 才能谈论计算机辅助编制工艺,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超简单】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超简单】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更多折弯等钣金设备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在钣金展开中,影响展开长度计算精度的因素有: 折弯内弧半径r下模V型槽宽,板料实际厚度t',和弯曲曲角度α。自由折弯板料在展开长度计算时,没有明确的公式来计算折弯系数,只能查到不同折弯内弧半径的折弯系数。而内弧半径与加工工艺有关,使用不同的下模V型槽宽,内弧半径也不相同,导致无法获得折弯系数的准确性。一般是凭经验判断折弯系数,不同的人判断的折弯系数也不相同。 在钣金中折弯中,经常用到形式分为L折N折和Z折几种。下面我们对几种钣金的展开做个探讨。 1、L折,L折分90°折和非90°折。 在90°折方面,根据经验折弯系数总结如下表

在非90°方面,根据经验折弯系数总结如下。 L=A+B+补偿量*仅供参考 T=0.8 R=0.5 120°≤q≤160° 补偿量为0.1 160°<q≤180° 可忽略不计 T=1.0 R=0.5 120°≤q≤145° 补偿量为0.2 145°<q≤170° 补偿量为0.1 170°<q≤180° 可忽略不计

T=1.2 R=0.5 补偿量与T=1.0相同 T=1.5 R=0.5 120°≤q≤130° 补偿量为0.3 130°<q≤150° 补偿量为0.2 150°<q≤170° 补偿量为0.1 170°<q≤180° 可忽略不计 180& deg;-q L=A+B+------ (2*∏*r) 360°

板材折弯计算公式

一、展开计算原理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 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 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二、计算方法 展开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1、 R=0,折弯角θ=90°(T<1.2,不含1.2mm);图一 L=A+B-2T+0.4T 2、R=0, θ=90° (T≧1.2,含1.2mm);图二 L=A+B-2T+0.5T 图一图二 3、R≠0 θ=90°;图三 L=(A-T-R)+(B-T-R)+(R+λ)*π/2 当R ≧5T时λ=T/2 1T≦ R <5T λ=T/3 0 < R (实际展开时除使用尺寸计算方法外,也可在确定中性层位置后,通过偏移再实际测量长度的方法.以下相同) 4、R=0 θ≠90°;图四 λ=T/3 L=[A-T*tan(a/2)]+[B-T*tan(a/2)]+T/3*a (a单位为rad,以下相同) 图三图四

5、R≠0 θ≠90°;图五 L=[A-(T+R)* tan(a/2)]+[B-(T+R)*tan(a/2)]+(R+λ)*a 当R ≧5T时λ=T/2 1T≦ R <5T λ=T/3 0 < R 6、 Z折1;图六 计算方法请示上级,实际计算时可参考以下几点原则: (1)当C≧5时,一般分两次成型,按两个90°折弯计算.(要考虑到折弯冲子的强度) L=A-T+C+B+2K (2)当3T; L=A-T+C+B+K/2 图五图六 7、 Z折2;图七 C≦3T时<一次成型>: L=A-T+C+B+D+K 图七

钢材折弯计算公式

1目的 统一展开计算方法,做到展开的快速准确. 2 适用范围 五金模厂 3 展开计算原理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4 计算方法 展开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 4.1 R=0,折弯角θ=90°(T<1.2,不含1.2mm) L=(A-T)+(B-T)+K =A+B-2T+0.4T

上式中取:λ=T/4K=λ*π/2=T/4*π/2=0.4T 图一 ***************************************** 4.2 R=0, θ=90° (T≧1.2,含1.2mm) L=(A-T)+(B-T)+K =A+B-2T+0.5T 上式中取:λ=T/3 K=λ*π/2 =T/3*π/2 =0.5T

图二 ***************************************** 4.3 R≠0θ=90° L=(A-T-R)+(B-T-R)+(R+λ)*π/2 (=A+B-2T-2R+(R+T/3)*π/2)当R ≧5T时λ=T/2 1T≦ R <5Tλ=T/3 0 < R

折弯计算公式

买两本书,一本是钣金手册,桔黄色皮的,很厚,另外一本是冷加工手册,绿色封面的,薄一些。 如果是简单的直角折弯,一般来说,算料的时候,数一下有多少个弯就行了,每个弯减一个板厚。 L=外形长-2*R/tan(α/2)+α/180*3.1416*R 其中,α为30度可者90度,R为弯曲半径 展开尺寸是把每段相加,在减去你每道弯有1,8倍SECC,SPCC和如果折弯数连续有4折以上的建议你先试样。折弯件上面折边如果要开孔,一般将它们画出来,找到延长线(按照中线),按几何法计算: L=外形长-2*R/tan(α/2)+α/180*3.1416*R ;其中,α为30度或90度,R为弯曲半径;如你折的是1.0的板子,折弯件的宽度加高度再减1.0X折弯的刀数。 理论计算法:1,圆角很小(R<0.5δ)的弯曲件展开法。 L=L1+L2+Kδ ,式中K——介于0.48~0.5之间,软料取下限,硬料取上限。多角弯曲时:L=L1+L2+.......+Ln+K1δ(n-1), 式中 L1,L2.....Ln——各直边的内线长度(毫米),n——直边的数量。K1——在双角弯曲时,介于0.45~0.48之间;在多角弯曲时为0.25(对于塑 性更大的材料可减至0.125). 如何算折弯尺寸 现在经常要算一些板金及铁线的下料,但碰到折弯的地方,算出来总会差1—2mm(一般用1.6x厚度来减),如果碰上角度问题,那就差更远了。哪位师傅能帮忙讲解一下如何算?越详细越好! 我也有个折弯公式,但不会用。BA=P(R+KT)A/180 算你问对人了。我发明的一个最简单公式: L=k*(1.6r+0.5t) 其中:L----圆弧部分的展开长度;mm k----圆心角除以直角的值; r----工件园角的内半径;mm t----工件板厚;mm 计算板金下料时经常总是相差1-2mm,我想可能有两个原因: 1、可能你在计算长度时,不是用中性层来计算,因为板材在折弯时,里 层组织受压,外层组织受拉,一定要用中性层来计算。 2、你可能没有考虑折弯时的变薄系数,系数可以《板金下料手册》中 查到。 建议去买一本《板金下料手册》来看,里面有详细的介绍。 直角展开公司:0,28*1,57*t(料厚) 角度展开公司:0,28*1,57*t(料厚)*角度/90度 反折平:1,5t(料厚) 以上为五金模具设计经验值。希望能帮上你 Q235B材料的话一般是用材料厚度的1.75至2倍,要求不高的话就用2倍计算,要求高的话那就要看下模大小,还有材料的拉申度的,这个就要在实际工作中去试了,不同批次的材料都不一样的,有时就是同一张钢板上剪下来的也会不一样。比如我做过一批出口产品,414的材料4.75mm,在折四次的情况下公差要在50丝之内,我用的是1.85倍,下模36,供参考。 折弯一次的:外型尺寸相加减去两个材料厚度再加一个材料厚度X折弯系数。

钣金件折弯展开计算方法(改正版)

?折床工作原理 折弯就是将上、下模分别固定于折床的上、下工作台,利用液压伺服电机传输驱动工作台的相对运动,结合上、下模的形状,从而实现对板材的折弯成形。 ? ? ? ?展开的定义和折弯常识 ★折弯展开就是产品的下料尺寸,也就是钣金

在折弯过程中发现形变,中间位置不拉伸,也叫被压缩的位置长度,也叫剪口尺寸。 ★折弯V槽选择公式:当R=0.5时,V=5T;当R>0.5时V=5T+R 折弯展开会根据上模和下模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更换模具时必须考虑进去。 ★折床的运动方式有两种: 上动式:下工作台不动,由上面滑块下降实现施压; 下动式:上部机台固定不动,由下工作台上升实现施压。 ★工艺特性 1.折弯加工顺序的基本原则:l由内到外进行折弯;由小到大进行折弯;先折弯特殊形状,再折弯一般形状。 2.90°折弯及大于90°小于180°折弯选模:一般在SOP没有特殊要求或没有 特殊避位的最好选用刀口角度为88°或90的折弯上模,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折弯角度的稳定性。

三、折弯展开尺寸计算方法,如右图: <1>直角展开的计算方法 当内R角为0.5时折弯系数(K)=0.4*T,前提是料厚小于5.0MM,下模为5T L1+L2-2T+0.4*T=展开 <2>钝角展开的计算方法 如图,当 R=0.5时的展开计算 A+B+K=展开

K= 1800-2/900 ×0.4 a=所有折弯角度 <3>锐角展开的计算方法 900折弯展开尺寸=L1+L2-2T+折弯系数(K),如右图: 当内R角为0.5时折弯系数(K)=0.4*T,L1和

L2为内交点尺寸 展开=L1+L2+K K=( 180—@) /90 *0.4T <4>压死边的展开计算方法 选模:上模选用刀口角度为300小 尖刀,下模根据SOP及材料厚度选 择V槽角度为300的下模。先用 4.4.1所选的模具将折弯角度折到约 300-650.

折弯系数 折弯扣除 K因子值的计算方法

折弯系数折弯扣除K因子值的计算方法 招聘(广告) 一、钣金的计算方法概论 钣金零件的工程师和钣金材料的销售商为保证最终折弯成型后零件所期望的尺寸,会利用各种不同的算法来计算展开状态下备料的实际长度。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简单的“掐指规则”,即基于各自经验的算法。通常这些规则要考虑到材料的类型与厚度,折弯的半径和角度,机床的类型和步进速度等等。 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与普及,为更好地利用计算机超强的分析与计算能力,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手段,但是当计算机程序模拟钣金的折弯或展开时也需要一种计算方法以便准确地模拟该过程。虽然仅为完成某次计算而言,每个商店都可以依据其原来的掐指规则定制出特定的程序实现,但是,如今大多数的商用CAD和三维实体造型系统已经提供了更为通用的和强大功能的解决方案。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应用软件还可以兼容原有的基于经验的和掐指规则的方法,并提供途径定制具体输入内容到其计算过程中去。SolidWorks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提供这种钣金设计能力的佼佼者。 总结起来,如今被广泛采纳的较为流行的钣金折弯算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折弯补偿的算法,另一种是基于折弯扣除的算法。SolidWorks软件在2003版之前只支持折弯补偿算法,但自2003版以后,两种算法均已支持。 为使读者在一般意义上更好地理解在钣金设计的计算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同时也介绍S olidWorks中的具体实现方法,本文将在以下几方面予以概括与阐述: 1、折弯补偿和折弯扣除两种算法的定义,它们各自与实际钣金几何体的对应关系 2、折弯扣除如何与折弯补偿相对应,采用折弯扣除算法的用户如何方便地将其数据转换到折弯补偿算法 3、K因子的定义,实际中如何利用K因子,包括用于不同材料类型时K因子值的适用范围 二、折弯补偿法 为更好地理解折弯补偿,请参照图1中表示的是在一个钣金零件中的单一折弯。图2是该零件的展开状态。 图1 折弯补偿算法将零件的展开长度(LT)描述为零件展平后每段长度的和再加上展平的折弯区 域的长度。展平的折弯区域的长度则被表示为“折弯补偿”值(BA)。因此整个零件的长度就表示为方程(1): LT = D1 + D2 + BA(1)

折弯系数表

板厚 折弯系数 板厚 折弯系数 折弯展开计算(折弯角度为90°): L=L1+L22δ+Z L:展开长度 L1:边长1(见右图) L2:边长2(见右图) δ:板厚 Z:折弯系数(见下表)铁板: 1.0 1.2 1.5 1.8(热板) 2.0 2.5 3.0 Z 无 0.4 0.5 0.6 0.75 0.8 1 无刨槽折弯 (冷板) 2 2 2、5 * 3、25 4、2 5 刨槽折弯 (冷板) 1 1 1、5 * 2、0 2、5 3 无刨槽折弯 (热板) * * 3 * * 5 不锈钢板: 1.0 1.2 1.5 1.8 2.0 2.5 3.0 Z 无 0.4 0.5 0.6 0.75 0.8 1 全国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 备考资料 历年真题 考试心得 模拟试题 Q/ZB J65—2010 1 钣金展开计算方法

2、1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內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得过度层为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得长度与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 层就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得基准。 2、2 中性层得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得中心处;当弯曲半径较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 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得內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內侧得距离用λ表示(见图一)。 3 折弯模具: 我们使用得小松数控折弯机所配套得普通折弯模具V型槽宽度通常为适用该折弯模得板厚得5-6倍。板厚与适用V型槽宽(见表1)。 表1 板厚与适用V型槽宽参数 板厚(t) 1、0, 1、2,1、5 1、5, 2、0 2、5, 3、0 3、0, 4、0, 5、0 适用V槽宽度 8 12 16 25 4 展开计算方法: 4、1 90°折弯(一般折弯) Q/ZB J65—2010 2 4、1、1 (如图二),由于我们常用得折弯上模得尖角通常小于0、5,所以折弯内圆弧R可以视为定值,因此折弯拉伸系数得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折弯下模槽宽V与材料厚度t。展开长 度得计算公式为(1): L=L1 +L2- 2t +系数a ; (1) 4、1、2 折弯系数a得计算公式为(2): a = 0、075V+ 0、72t - 0、01 ……………………………………………………………(2) 其中:V—下模槽宽;t—材料厚度 4、1、3 为方便计算将展开长度得计算公式简化为(3): L=L1+L2-系数C ……………………………………………………………………(3) 注:简化系数C = (2t 系数a)见表2。 4、1、4 多次折弯展开长度得计算公式为(4): L=L1+L2+Ln-(n1)C ………………………………………………………………(4) 其中:n—折弯次数 表2 90O 折弯系数C 90O 折弯系数C 材料厚度t

折弯参数的计算及相关问题

6.1 展开的计算法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 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 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一般情况取λ=t/3。 机柜、机箱应在数控折弯机折弯,当要求精度不高件在普通折弯机上折弯时,质检可按GB/T1804 -92C级验收。 6.2展开的基本公式: 6.2.1外尺寸法展开长度L=料外1+料外 2+……+料外n-补偿量Kn L=L1+L2+……LN+LR—Kn L——展开总尺寸 L1、L2……LN——折弯外尺寸 LR=πR/2 R——大于板厚的内园角尺寸 K——系数(查折弯系数K、K’一览表) n——折弯个数

6.2.1.2 板材K系数见“折弯系数K一览表” 6.2.1.3折弯尺寸计算范例 用展开尺寸经验公式计算机柜立柱展开尺寸: L=L1+L2+…+LN+LR-kn L1---L2折弯外尺寸 LR=ЛR/2 R为(内缘半径+ t /3) n为折弯半径小于板厚的折弯个数 t=板厚 k为每折一个弯减去值(查表) L=25+17+42+(50-10-2)+Л×(10+t /3)/2 +(47-10-2)+15+25+15-3.34×6 =208.71 由于折弯刀长期使用造成磨损, 故取r=0.6mm;折弯下模槽宽采用5T(5*板厚);当R=r=0.6mm时,则n=7 L=25+17+42+50+47+15+25+15-3.34×7=212.62 6.2.1.3压死边折弯系数K= 0.43 t 6.2.2内尺寸法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6.2.2.1折弯尺寸计算范例 用展开尺寸经验公式计算机柜立柱展开尺寸: L=L1+L2+…+LN+LR+k’n L1---L2折弯内尺寸 LR=ЛR/2 R为(内缘半径+ t /3) n为折弯半径小于板厚的折弯个数

折弯展开计算总结

一、钣金折弯基本理论: 钣金在折弯成型,平面直线部分长度不变,折弯部分靠内壁材料受压缩,靠外壁材料受拉伸,中间存在一理想过渡面既不受压也不受拉,称为中性层,这位置特点是折弯前跟折弯后零件长度不变。 中性层是折弯计算的理论依据跟基准。一般把中性层到折弯内壁的距离跟板厚的比值定义为K系数,方便各种板厚材料比较。 二、钣金折弯计算方法: 以下是折弯计算的两种方法,方法很简单,认真看过基本理论都会懂。 1、折弯补偿法

LT = D1 + D2 + BA ———方程(1) LT、D1、D2、BA 如图1、2表示,结合中性层理解。 2、折弯扣除法 LT = L1 + L2 – BD ———方程(2) LT、L1、L2如图1、2表示,BD指扣除值,也就是回退量。3、折弯补偿BA与折弯扣除BD的关系 TAN(A/2) = (L1-D1)/(R+T) ———方程(3) 同理TAN(A/2) = (L2-D2)/(R+T) ———方程(4) 由方程(1)到(4)得出补偿量BA与扣除量BD的关系为:BA = 2(R+T)TAN(A/2)-BD ———方程(5) 假设90度折弯,BA = 2(R+T)-BD 即BA + BD= 2(R+T) 三、K系数的引入: 一般把中性层到折弯内壁的距离t跟板厚T的比值定义为K系数

K= t / T 结合图1 得出BA = Pi(R+K*T)A/180 获取K系数的来源有如钣金材料供应商,试验数据,经验和手册等,而影响K主要是材料(种类,厚度等)跟加工(折弯半径,下模槽宽,机床步进速度等) Inventor软件钣金展开规则包含“线性”,“折弯表”,“自定义表达式”,样式中的K系数值就是本文所指K系数。 四、总结 折弯中性层理论和K系数的引入方便理解展开长度的计算,明白K 系数值的影响要素 两种方法计算折弯展开公式如下 折弯补偿法: LT = D1 + D2 + BA = D1 + D2 + Pi(R+K*T)A/180 折弯扣除法: LT = L1 + L2 – BD = L1 + L2 –(2(R+T) – Pi(R+K*T)A/180) 公司为方便快速计算转化,利用材料种类,板厚,折弯半径跟V型槽宽直接查询扣除值。一次折弯就要扣一次扣除值,折弯线位置是扣除值的一半,折弯线一般是用成型后最大的尺寸减去半个折弯扣除。就是基准边到折弯线的垂直尺寸。

铜牌折弯系数计算

在折弯变形过程中,折弯圆角内侧材料被压缩、外侧材料被拉伸,而保持原有长度的材料呈圆弧线分布(图中的虚线)。这个圆弧所在位置是钣的材料力学中性线,这就是用来计算展开长度的线。它不可能超过钣厚的几何形状的1/2处。 系数K就是对材料中性线位置的计算系数。 在线性展开方式下,K决定了计算折弯圆角部分结构(任何可以得到这种形状的特征),在计算展开长度时的系数。范围是0-1;默认值是0.44。折弯展开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展开结果长度= 2*PI*(折弯半径+ K *厚度)*(折弯包角/360) 可见,随着K系数的不同设置,带折弯的展开长度将有所不同,这种条件下,模型上所有的相关部分的展开计算,将使用同一个系数;而在“折弯表”模式下,可能针对不同的参数使用不同的计算系数,应当更为精确合理。 根据材料和具体钣金设计规则的不同,可改变K系数到合适的值,以便能在展开后得到比较准确的长度。K系数与材料相关,主要也取决于钣厚度和折弯半径的比值。对于钢材,我国的习惯参数如表10-1。对于Inventor默认的情况,折弯半径/厚度=1.0,而K=0.44,与我国设计习惯也相当一致。 表10-1 K系数表 折弯半径/厚度 0.1 0.25 0.5 1.0 2.0 3.0 4.0 >4.0 K 0.32 0.35 0.38 0.42 0.46 0.47 0.48 0.5 内尺寸和外尺寸加系数.是折弯经验公式里用到的,内尺寸就是不计材料厚度的折边长度,外尺寸就是计材料厚度在内,系数是折弯时考虑的修正值,完全是经验之谈。只应用在比较粗糙的场合。关于折弯半径的确定,如果你是做设计的,当然是由你来确定了,不过得考虑装配关系、外形美观、还有制造工艺性等等。一般折弯内侧都取料厚的,符合基本的钣金规则 好了, 折弯系数表就是你事先做好一张表以后画钣金件的时候插入进去就好了会根据板厚自动添加 K因子多数用于非90°折弯或者大圆弧的折弯(可以根据你们单位折弯机折板材的扣除来设置) 折弯扣除就是每折一刀都要减去一个尺寸(根据板厚和下模宽度来,比如 2mm的冷板,16mm的下模,那么折弯扣除在3.4左右;比如一个2mm的钣金件,一边20一边80,那么展开长度是20+80-3.4=76.6)在你画的零件里钣金选项里面设置也可以在折弯里面设置 K因子通常不用但是非90度和大圆弧折弯时,折弯扣除显然不大精确,那么就要确定K因子;方法是:画一个直角的钣金件,设置一个正确的折弯扣除,然后点击展开,测量并记录下这个展开尺寸,在退回,设置一个K因子,比如0.25,再点击展开,看展开尺寸是不是与刚才的展开尺寸一样,一样的话说明K

折弯系数最简单的算法

三种最简单的弯曲系数算法 在计算钣金展开材料或cad钣金展开的长度时,我们总是希望提高效率,并且计算越简单越好。弯曲系数的计算公式是最简单,最好的。实际上,如果不需要精确的钣金误差,则可以通过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计算弯曲系数。 总结前几篇文章的内容,发现最简单的弯曲系数计算方法属于90度弯曲系数经验公式:材料厚度的1.7倍。该公式如何使用?在90个钣金件弯曲工艺中使用,一个直角弯曲减少了材料厚度的1.7倍。例如,如果材料是1mm的铁板,弯曲角度为90度,弯曲尺寸分别为100和50,则计算和扩展方法为100 + 50-1.7 = 148.3 mm。计算扩展长度。有人说这1.7是1.6或1.65倍,这是正确的,可以稍作调整。因为每个钣金工厂中使用的折弯模具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存在一些轻微的误差,可以不经调整就使用,如果要求很高,可以稍作调整。 弯曲系数最简单的计算公式 钣金弯曲不仅是90度弯曲,还包括非90度弯曲。有最简单的计算方法吗?

这不是真的。有一个公式可以精确计算非90度弯曲系数,即使用中性层的概念,计算弯曲弧的弧长,最后找到弯曲系数。互联网上有很多示例,并且前面的文章中也有计算方法。 在此,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从特殊角度计算弯曲系数。当金属板的弯曲角度为135度时,可以将弯曲系数减小到材料厚度的0.5倍。例如,如果材料是1mm的铁板,弯曲角度为135度,弯曲尺寸分别为100和50,则计算和扩展方法为100 + 50-0.5 = 149.5 mm。其他钣金厚度也可以通过此方法计算。仅在135度时,其他角度不可用。 135度钣金弯曲系数的最简单算法 钣金折弯中还有一个特殊的角度折弯,即钣金折边,也称为死角,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来计算。弯曲系数等于钣金厚度的0.4倍。例如,如果材料是1mm的铁板,弯曲是死角,弯曲尺寸分别是100和10,则计算和扩展方法是100 + 10-0.4 = 109.6 mm。该计算是一个经验公式,非常准确。一些钣金工厂可能会因设备不同而有所差异。

非90度折弯系数表

$ ’% ) $ ) # )!(& )%) 压力加工 !"#$% &’()*+, 非 !"#折弯系数表的制订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 (安徽合肥 $%""%&) 宋为民 钣金弯曲件是现代机器、仪器仪表中数量最多 的零件种类之一。结合我所产品的情况看,也是数 量最为繁多的零件种类之一。计算弯曲零件毛坯长 度是制定其工艺方案的前提。通常典型的简单弯 曲 件 如 图 & 所 示 ,其 展 开 长 ! ’ !& ( !$ ) "( 修 图 & 正系数),但在各种手册和资料中,一般只有 !"#折 弯系数表,按其选取误差较大。比如图 $ 所示零 件,!’ &*+,,, # ’ &*+,,,开口角" ’ &$"#,经 计算 修 正 系 数 " ’ &*$%,而 查 表(" ’ !"#,! ’ &*+,,,# ’ &*+,,)的修正系数则为 $*-+。因此 有必要根据 !"#折弯系数表的制订方式,制订出一 组非 !"#折弯系数表。 #" 计算过程 计算公式如下: " ’![(&0" )") 1 &0"] 2 ( # ( $!) ) $ 2 ( # (!)345[(&0" )") 1 $] 式中 $———中性层修正系数 #———折弯内角半径 !———料厚 "———开口角 $ 要根据 #、! 查表得知。如果每次都计算则 较烦琐,因此可以制订一组非 !"#折弯系数表,即 根据 生 产 实 践 的 需 要 制 成 了 开 口 角 分 别 为 %"#、 -"#、&$"#和 &+"#的修正系数表。 参见图 %,具体制订方法如下: 图 % 弯曲前的体积 % ’ !&! 图 $ 弯曲后的体积 % ’ ( ’$ ) #$)#&( ) $ 当". !"#时,尺寸界限标注在开口角角平分 线尖点上;当" / !"#时尺寸界限标注在开口角外 层切线上。下列计算均按这种标注方法进行。 一、计算方法 !" 计算原理分析 弯曲件毛坯的长度,是根据中性层在弯曲前后 长度不变的原则求得的。板料弯曲时,切向毛坯断 面的外层被拉伸,里层被压缩,端面上由拉伸向压 缩过渡时,必然有一层金属的应力和应变为零,即 所谓中性层。因此,计算弯曲件毛坯长度的关键就 在于确定中性层的位置,中性层的位置则是根据变 形前后弯曲毛坯体积相等的条件确定的。 其中, & 为弯曲宽度, &( 为弯曲后平均宽度, 根据体积不变原则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般 &!%!,则& ’ & $’ # ( $! $ 式中 %———变薄系数(见表 &),%’!)!( &———加宽系数,& ’ & ) &( $———中性层半径 #———弯曲角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