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

《学记》: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

的著作

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

斯卡娅

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美德即知识他的思想体现在柏拉图的《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第一次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

佩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学心理化

赫尔巴特: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

《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梅伊曼和拉伊(两伊):反对赫尔巴特的研究方法,提出实验教育学(1879年冯特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是心理学的标志)

泰勒:课程编制模式,目标模式,泰勒模式

布鲁姆:三层目标即知识、情感、动作技能知识分为六类: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 1.人凭借某种固定的知识和技能度过一生,这种观念正在迅速地消失,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2.学生的变化需要教师终身学习布鲁纳:发现式教学,提出学科

结构理论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

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

起主导

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

教育影响很大)课程现代化的

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

舍因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

传统: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凯

洛夫现代:杜威、克伯屈

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书本、

课堂(班级授课制)

现代教育的三中心:学生、直接

经验(活动课程)、活动中心(从

做中学、探究法)

根本分歧: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

培养

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

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

的活动就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

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

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

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

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

施,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措施包括

教育内容和手段,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

受教育者施教的载体,有教科书、教学

参考书、电视影像、报刊、广播;教育

手段包括教育方法,受教育者的学习方

式以及物质器具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

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

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

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

历史发展脉络;

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

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

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

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

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

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

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

实践之中

教育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

(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

生活实践中进行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

会教育.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

宋代以后,四书五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基

本教材。四书:《论语》、《孟子》、《中

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

春秋

其特点有(1)鲜明的阶级性(2)从

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3)内容主要是

人文科学和统治阶级的治人之术,轻视

生产劳动(4)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

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

义教育社会主义学校培养的主要是既

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

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有(1)紧密联系社

会生产生活(2)走向大众化(3)自

然科学知识大大增加(4)班级授课制

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1)终身化(2)全民化(3)民主化

(4)多元化(5)现代化

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

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

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

等的相互关系;教育与人口:

(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

与战略重点(2)人口的数量制约着教

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

(3)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4)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

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

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

再生产的重要段(3)教育可以促进生

产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改变

教育的政治功能:

(1)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

(2)选拔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

才(3)形成舆论、思潮

教育的文化功能:(1)文化传承

(2)文化融合(3)文化创新

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

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

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

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

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

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起主

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

养人的活动,规定了人的发展方

2.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

统和深刻

3.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遗传素质只是人的发展在生理方面的可能性,它不决定人的发展(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人的社会实践是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决定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付出的精力

简答: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为什么?

1.目的性明确

2.计划性强

3.专门的教师队伍

4.过滤其他环境因素,调节,控制,利用

青春期11-18岁,相当于初中到高中毕业这个阶段

(1)身体外形的变化,身高增长,体重增加、第二性征出现

(2)内脏器官机能逐步健全

(3)生殖器官发育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目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

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教育者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目标是可以测量的,目的是不能测量

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强调培养

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

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

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

1978年,“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

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

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

智育、体育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

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两

个必须)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促进德

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

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者”

(二)中学课程

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

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

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

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

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

特征等。

课程的主要流派:

1.活动课程论:以经验为中心

2.要素课程论:课程应当以文化

要素为基础、而不是以儿童的生

活经验为基础

3.结构课程论:布鲁纳是结构主

义课程创始人,让学生掌握科学

知识的基本结构,即基本原理或

基本概念体系

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

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

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

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

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课程的分类:

(1)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按任务)

(2)学科课程、经验课程(按

属性)学科课程的缺点是不利于

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了学生

的兴趣和需要

(3)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按

组织方式)

(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

本课程(按开发主体)

(5)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按

实施要求)

(三)中学教学

中学教学的意义:

1.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中学的

中心工作(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

地位)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

有计划的指导下,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

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它是

教育过程的一个分支,其基本要素包括

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

2.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

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

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

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

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

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分析

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

2.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

用相结合。叶圣陶:“教是为了

最终达到不教”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4.传授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

结合

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学生的

生活经验出发来构建学科知识

书本的知识教学注重联系实际;

善于把生活的经验上升为理论

直观性原则:

要恰当选用直观(根据学生的情

况、教学目标、学科特点)

辨析:教学过程越形象越好?

不对,直观只是手段不是目标,

要根据教学目标恰当选用直观

防止直观带来的消极影响,直

观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区

分本质与非本质

启发性原则:关键是学生积极性

和主动的调动

基本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

动手,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发扬

教学民主

简答: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

的分歧在哪里?

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充分调动;独

立思考;能力培养与知识的灌输

《学记》“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性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序有两次含义: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心理发展顺序。《学记》“不凌节而施”,“学不躐等”基本要求:难点分散

辨析:启发式就是问答式?

错误,启发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辨析:循序渐进就是知识逻辑顺序?错误,还有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

2.巩固性原则: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加工,不能死记硬背

3.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最早有朱熹提出,他称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典范3.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掌握和运用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三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三种计划:学期、单元、教案

2上课: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堂好课的标准: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结构紧凑;基本功扎实;效果好

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3.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布置要遵循的要求:内容符合新课标和教科书要求;分量适当,难度适中;形式多元化,有趣味性;明确要求,规定完成时间;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强化)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教学方法:1.讲授法:最常用。要求:要注意逻辑性和系统性;科学性和思想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注意语言的艺术(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结合,语速适当);讲授要和板书相结合2.讨论法3.谈话法(问答法)4.演示法5.练习法

4.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1)实施素质教育(主题)面向结果的教学与面向过程的教学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教师指导与学会学习并重;一般能力培养与创造品质形成并重;科学文化基础形成与品德培养并重;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并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并重;课内与课外并重(2)坚持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基本策略)所谓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是在一个总的统一而明确的改革目标和实验假说的指导下而进行的对教学系统中各种因素、各门学科的协调统一、互相渗透的调整和变革,以实现对教学系统的综合改观(3)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重心)继续更新课程内容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投向课程形式的调整和丰富上,并形成日趋合理的课程结构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反映具体内容不同:感觉反映的

是事物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

事物整体属性。

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

活动;知觉的反映借助人的主观

因素的参与。

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

结果

教学上的应用:教学重点要突出

知觉的特质:整体性;恒常性;

理解性

感觉和知觉的联系:感觉是知觉

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

前提和基础;同属感性认识阶

段;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

2.了解注意的分类,掌握注意的品质

及影响因素;了解记忆的分类,掌握遗

忘的规律和原因,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

学生的有效学习。

注意分为三类:(1)无意注意(消极注

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任何

意志努力的注意(2)有意注意(积极

注意):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

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3)有意后注

意:事前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条件:(1)对象的特

点(内容丰富和单调,活动和静止);

(2)主体的精神状态(身体健康与疾

病,情绪好坏)(3)主体的意志力水平

影响注意力广度的条件:

(1)对象的特点(组合集中、排列规

律)(2)活动的任务和性质(任务越复

杂,注意的广度会大大缩小)

(3)个体的知识经验(知识经

验越丰富,注意的广度会大大增

大)影响注意力分配的条件:

1.同时进行几种活动至少有一

种是高度熟练的 2.同时进行的

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的

影响注意转移的条件:(1)原来

活动的吸引力(原来活动吸引力

越大转移越困难)(2)新活动的

特点(新活动意义重大,符合人

的需要和兴趣就能顺利转移)

(3)人的神经系统的灵活性

记忆的分类(按内容)1.形象记

忆2.逻辑记忆3.情绪记忆4.运

动记忆

记忆的分类(按保持时间)1.瞬

时记忆2.短时记忆:一般认为短

时记忆的容量为7加减2个组块

3长时记忆

扩大记忆量的最好办法:加大记忆单位

遗忘理论有:

干扰理论: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衰退理论: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先快

后慢

线索-依存理论:归类可以更好地提取

动机遗忘理论(弗洛伊德学派)

简答:结合记忆和遗忘规律如何提高记

忆效果?

1.及时复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先

快后慢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先多花时间后少

花时间

3.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先把不

会的知识回忆,然后再对这些知识反复

识记

4.复习的方法要多样

5.应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复习:视觉、

听觉

6.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3.了解思维的种类和创造性思维的特

征,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和影响

问题解决的因素。

1.思维的分类(个体思维的水平):直

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

思维2.思维的分类(指向性):集中思

维;发散思维3.思维的分类(创造性):

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4.创造性思维

的特征:创造性思维就是有创见的思维

1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统一

2.多有直觉思维的出现

3.创造想象的参与4多有灵感的出现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

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无我

两分.2.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

心,不守恒,单维性,不合逻辑,不可

逆3.具体运算阶段(7-11):守恒,多

维性,可逆,具体逻辑推理4.形式运

算阶段(11-15):假设-演绎系统思维

该理论是划分学制的基础

4.了解学习动机的功能,理解动机理

论,掌握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的

方法。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生理、安

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1.先

低级后高级2.儿童到成人的发展也按

“先低级后高级”的规律发展

3.把需要分成两类:缺乏需要(前四

种)1.成长需要:永远不能满足2.马

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3.耶克斯-

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学习动机激起

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教学应用:题目难度大要降低动机水

平;题目难度小要提高动机水平“大

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适度

的压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简答:平时考试成绩非常好,一到大考成绩就不好,这是为什么?

首先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然后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有

1.家长不要给孩子加压

2.端庄考试态度,化压力为动力

3.注意考场的紧张心理调整

4.考生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通过多种自我训练方法进行自我排解

迁移的分类:1.按影响效果: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起积极作用)和负迁移(两种学习之间互相干扰)2.按抽象和概括水平: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3.按内容: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4按心理机制: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重组性迁移5.按方向: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和逆向迁移6形式训练说: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进行官能训练时关键不在于训练的内容,而在于训练的形式7.相同要素说:一种学习之所以能够对另外一种学习产生影响是因为两者有相同的要素8.概括化理论:概括化的原理和经验是迁移得以产生的关键,迁移依赖于对一般原理的理解记忆在新旧情境的相互关系中的作用9.关系转换理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习得的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能否理解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能否理解原理和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10迁移的实质: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

学习迁移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1.精选材料2.合理编制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3.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4.传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6.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掌握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1.认知策略:学习者在认知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也就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2.复述策略:为了保持信息而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3.精细加工策略:将学习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了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4.组织策略: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5元认知策略:元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其本质是对当前认知活动的调节,元认知主要是通过监视和控制两种机制实现对认知过程的调节:1.计划

策略2.监控策略3.调节策略

6资源管理策略:辅助学生管理可

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

适应环境并调节自己的需要,对学

生的动机有重要的作用.1.时间管

理策略 2.努力管理策略 3.学习环

境设置策略 4.工具的利用策略 5.

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策略

7.理解并运用行为主义、认知学

说、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促

进教学。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巴普洛夫、

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可以用公式

S-R来表示,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建立

了联系桑代克:猫的实验,“试误说”,

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最重要的定

律,教师尽量使学生感到满意的学习结

果尤为重要)斯金纳:强化学说,将强

化分为正强化:学习者受到强化刺激后

加大了某种学习行为发生的概率。

负强化:教师对学习者消除某种讨厌刺

激以后,学习者的某种正确行为发生的

概率操作性行为(主动),应答性行为

(被动)。斯金纳强化理论强调强化、

消退、再强化。1.强化的次数越多,行

为发生的概率随之增加 2.通过有选择

的强化塑造良好的行为 3.运用连续性

及时强化,达到塑造亮相行为的目的

班杜拉:强化分为三种 1.直接强化:

对学习者作出的行为反应当场给予正

或负的刺激 2.替代强化:学习者通过

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

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 3.自我强

化:儿童根据社会对他所传递的行为判

简答:惩罚就是负强化?

错误

认知学说: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

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

在头脑内部构造完形,形成认知结构,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

需要以意识为中介S-O-R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马洛斯、罗杰斯、

凯利

1以人性为本位的教学目的观

2.彰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观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构建知识的

框架(先行组织者)

简答:先行组织者分类及其实施策略?

1先行组织者技术的目的:说明式先行

组织者(提前输入的知识)适用于对陌

生知识或知之甚少的知识教学;比较式

先行组织者适用于有所知或容易混淆

的知识

2.先行组织者教学程序:呈现正式教学

知识之前,提前输入一个引导性的知识

点,以同化后来学习的新知识

3.设计先行组织者知识的要求:抽象

性,概括性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学生观:应当把学习者原有

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

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

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

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

理和转换

教师观:教师的角色应该是

学生构建知识的忠实支持者、学

生学习的高级伙伴和合作者;教

师必须关心学习的实质,以及学

习者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和学习

效率如何等问题,必须明白要求

学习者获得什么学习效果;教师

要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积极帮

助者和引导者

(五)中学生发展心理

1.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

点与规律。

知觉的整体性:初中生已经具备知觉

整体性的特点

知觉的理解性:指人们能够根据经

验,对事物的知觉中伴有过去经验、

知识为基础的理解,所以能够对事物

作出最佳解释说明的特征

知觉的选择性:人们能够把所要知觉

的对象迅速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从而

实现对事物的正确理解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比

如距离、角度、照明度等在一定范围

内发生改变时,人们对所知觉的事物

的认识却不会因此而发生变化

中学生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的发展:

1.有意识记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

动机的激发、学习目的的明确、而在

学习中得主导地位越加显著 2.中学

阶段不仅有有意识记在发展,无意识

记及其效果也在发展

中学生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

特点

中学阶段年级越高,意义识记

的成分越多,机械识记的成分

相对减少,机械识记的效果越

差,意义识记是他们主要的识

记方法且效果越来越好

中学生形象识记和抽象识记的

发展:对于中学生来说,形象

识记和抽象识记都是必不可少

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1.情绪和情感丰富热烈:昂扬向上是中学生情绪体验的主旋律,他们需要宣泄和表达,情绪活动强烈,一点小事就可以让他们燃气激情,也可能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备受打击。2.情绪和情感容易起伏波动,心境转换明显。3.情绪和情感的心境化和纹饰现象:表现为情绪的表里不一。4情绪和情感体验的深刻性和稳定性不断发展: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

中学生情绪的两极性:容易冲动爆发,但是还是逐渐趋于稳定和成熟

人格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

2.稳定性

3.独特性

4.社会性: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了社会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

人格的结构:(1)知情意系统(2)心理状态系统(3)人格动力系统(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4)心理特征系统(能力、气质、性格)(5)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学生优良性格的培养: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教育的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6.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人格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环境因素4.早期童年经验5.自然物理因素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自我: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分化发展而产生的

超我:人格结构中最高部分,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

人格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1口腔期(0-1岁)2肛门期(1-3岁)3性器期(3-6岁)

5潜伏期(6-青春期)6两性期

(青春期以后

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

论:1.信任感对不信任感(母亲)

0-1.5岁2.自主感对羞涩感(父

母)1.5-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

(家庭)3-6岁4勤奋感对自卑

感(学校、邻居)6-12岁(小学

阶段)5自主同一感对角色混乱

(同伴)12-19岁(中学阶段)

6.亲密感对孤独感(朋友、配偶)

成年期7.繁殖感对停滞感(同

事、家庭)中年期8走我整合感

对绝望感(全人类)老年期

简答:中学生主要的心理特点有

哪些?1.依据识记,抽象逻辑思

维开始占绝对优势 2.开始探索

和发现自我 3.开始意识到性别

角色 4.情感内容日渐丰富但肤

浅5.信赖中求独立,出现了对成

人的反抗,半成熟半幼稚的心理

气质类型与特点:1.胆汁质 2.

多血质3粘液质:稳重安静,沉

默寡言,善于忍耐4抑郁质:多

疑,易疲劳

简答:气质在教育工作中该如何

利用?

1.扬长避短

2.不同气质类型的

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3.进行不同的职业指导

4.教师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

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六)中学生心理辅导

1.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熟悉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

括抑郁症、恐怖症、焦虑症、强

迫症、网络成瘾等。

2.理解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包括强化法、系统脱敏法、认知

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

情绪疗法等。

(七)中学德育

1.了解品德结构,理解中学生

品德发展的特点。

德育又叫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

者有目的、有意识地把一定社会

要求的政治规范、思想规范和道

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品

德的教育过程

中学生德育的构成

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政治方

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的教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

思想观点的教育(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

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逐渐形成符

合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和社会

公德所需要道德道德意识和道

德行为

2.理解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

德发展理论,理解影响品德发展

的因素,掌握促进中学生形成良

好品德的方法。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水平1(前习俗):(1)服从与惩

罚定向(2)利己主义定向(对

我有何益处)

水平2(习俗):(3)人际和谐与

一致(好孩子定向)(4)维护权

威与社会秩序定向(法律与秩序

定向)

水平3(后习俗):(5)社会契约

定定向(6)普遍伦理原则(原

则与良心定向)

3.熟悉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

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

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辩证

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等。

中学德育的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民

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集体主义教育:集体荣誉感

3.社会主义教育:民主法制意识

4.劳动教育:热爱劳动人民,热

爱劳动5自觉纪律教育:教育中

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6文明礼

貌教育:尊老爱幼,待人热情,

有礼貌,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4.熟悉和运用德育过程的基本

规律(包括德育过程是具有多

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

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

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

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

运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

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分

析和解决中学德育实际中的问题。

德育过程的规律:

1.培养和发展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道

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觉悟高低和道德

好坏的重要标志,是其在一定道德认

识、情感、意志支配下所采取的行动

2.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

过程,具有多样性:德育要求与受教育

者现有的道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这种内部的矛盾运动构成了思想品德发展的根本动力。

3.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各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实践性的特征:活动和同伴交往是道德发展的主要环境,儿童只有通过活动和实践,才能全面而深刻地获得道德认识,调节道德行为,并在活动中培养尊重、关心、合作等品质4渐进性与反复性

辨析:德育过程就是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

错误,是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5.理解德育原则,掌握和运用德育方法,熟悉德育途径。

中学德育原则:

1.言行一致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正面说服、积极引导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长善救失)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

3.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4.集体教育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协调学生、家长、学校的一致性,协调科任教师的一致性

中学德育的途径:

教学:学校德育最基本、最常用、最实用的形式,在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

1.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2.课外和校外活动:参加社会劳动,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班主任工作

中学德育的方法:1.说服教育法(明示):摆事实、讲道理

2.榜样示范法(暗示):借助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或英勇事例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

3.情感陶冶法:创设和利用一定的情境,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文艺作品对学生进行感化和熏陶,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良好的环境、气氛对人的身心发展、品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隐形课程,潜在课程)苏活姆林斯:“让每一面墙壁说话”

运用陶冶法注意的事项: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4.自我教育法:自我教育是学生思想进步的内部动力,是一种自我修养的方法5.道德体验法(实践锻炼法):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中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

了解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

命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

指导等的意义及基本途径。

(八)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1.熟悉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1)班集体的形成期:班级的

奋斗目标和行为规范尚未完全

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

(2)班集体的巩固期:开始稳

定发展的时期,特征鲜明地展示

出来,稳定下来

(3)班集体的成熟期:班集体

的特征得到充分而完全的体现,

并为集体成员所内化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1.了解学生:开展教育工作的前

提,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绩,

兴趣爱好,才能特长,性格特征,

成长经历,家庭状况,生活环境,

健康状况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建立班

委会,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

班风3.建立学生档案:收集-整

理-鉴定-保管4.个别教育5.班

会活动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统

一科任教师的影响;统一学校各

部门的教育影响;统一家庭和社

会的教育影响7.操行评定:对学

生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

方面的小结和评价8.班主任工

作计划和总结:基本情况;班级

工作内容、要求、措施;主要活

动和安排

班集体的培养方法:1.确定班集体的共

同目标:是集体先前发展的动力,形成

强大的凝聚力

2.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要培养和树

立班干部在集体中得威信,培养他们的

服务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示范作

用3.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是班集体的

学习和各种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

4.发挥集体活动的教育作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正确

的班级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

班集体每个成员都具有约束、感染和激

励作用

优秀班集体的标准:1.共同的班

级奋斗目标2.健全的组织形式

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4.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

简答:转化后进生的方法有哪

些?1.关心爱护,、消除障碍

2.深入了解,对症下药

3.捕捉亮点,正面教育(长善救

失)

4.方法正确,时机恰当

5.善抓反复,确保转化

简答: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转化

“在野学生领袖”?

1.严格要求,晓之以理,动之以

情,约之以规2.利用其特长为班

级做好事3.转化成“正式的学生

领袖”

7.了解教师角色心理和教师心理特征。

教师的心理特征: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

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由于扮演了各种不

同的角色而逐渐形成的教师职业特有

的心理品质,是从事教师职业者所共有

的,典型的特征

教师的认知特征:1.观察力特征:察学

生2.思维特征:思维能力是教师职业

素养的重要的标志,逻辑性;创造性

3.注意力特征:集中表现在注意力的分

配上

教师的人格特征:1.情感特征:优秀教

师的情感特征有爱岗敬业,积极进取,

热爱学生,情绪稳定,充满自信,品德

高尚

2.意志特征:目标明确,执着追求,明

辨是非,坚定果断,处事沉稳3.领导

方式:民主型的领导方式对学生发展的

促进作用最大,是比较理想的领导方式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1.能积极地悦纳自己:允许自己不

如别人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敏

锐的观察力和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3.

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4.具有

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乐观,积极

5.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

6.和谐

的教育人际关系7.能适应和改造教育

环境

教师压力的应对策略:1.教师自身减轻

职业压力:采取主动的,积极的应对方

式来缓解自身沉重的压力,锻炼身体以

发泄不良情绪,向自己的亲友倾诉,听

取别人劝告和安慰2.从学校管理角度

为教师构造和谐的心理时空:抓住“优

势需要”,;发挥雅量效应(学校领导要

有容人的雅量,善于谅解对方,化解矛

盾);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4.从社会角

度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改革教育体

制,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提高

教师待遇,免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哪些?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

规律有:(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

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

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

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答:(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3、简述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答:(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2)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答:(1)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转移或传递,而是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3)学生观。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的基础上去形成知识的意义,实现新旧知识的综合和概括。

9、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答: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就是通过学校的德育教育使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应达到一定的要求或培养规格。其主要内容有四点:(1)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

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10、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2、班主作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源,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起着导师的作用。

3、班主作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4、班主任在各方面教育力量的联

系协调中起着纽带作用。

1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

本特征。答:(1)连续性与阶段

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

平衡性;(4)差异性。

12、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答: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

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

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先进的教育

理念。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

教育事业,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

育信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

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

比如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从事教

育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

学生的重要手段。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

能力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

师。(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重视进

行科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融进

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

神。教师的研究还包括教育研究,通过

教育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

作,促进学生的更大发展。

13、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

规律)有哪些?答:(1)间接经验

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

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

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

合。

14、简述应当怎样培养与激发学

生的学习动机。答:学习动机的

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

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

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

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

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

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

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

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

使学生继续努力。

15、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教育

作用?答:(1)良好班集体的教育

作用如下:① 有利于形成学生

的群体意识。在良好班集体的形

成过程中,学生的群体意识、集

体荣誉感会得到大大的发展;②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

适应能力。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

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可使学

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生交

往与合作,学会对环境的适应;

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

能力。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

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

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建立

良好的班集体应做到:① 深入

细致地了解学生。② 学习规范,

树立常规,建立良好开端。③ 善

于发觉学生的长处,多鼓励。④

班级问题及时解

求。答:(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地练习;

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

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18、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有哪

些?答: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至

少要考虑七个方面的问题:(1)

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

设顺序和课时分配;(2)确定并

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

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

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与

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

适应的教学模式;(5)对具体的

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

行规划;(6)组织并开展教学活

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

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

反馈性信息。

19、简述教学设计的内容和程

序。答:一般来说,教学设计包

括以下内容和程序:(1)设置教

学目标:包括教学目标的分类和

表达、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分

析;(2)组织教学过程:包括确

定教学事项、选择教学方法、选

用教学媒体和控制教学环境;(3)

选择教学策略;(4)实施教学评

价。

20、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

什么?答: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

是:(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

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

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

善。(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

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

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

的心理健康水平。(3)针对少数有心理

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5、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上

好一堂课的要求是什么?)答:(1)

目标明确。指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 (2)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要求学生做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要及时加以纠正。(3)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4)表达清晰。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5)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6)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7、教师应如何备课?答:(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6、怎样促进迁移的教学?答:(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8、简述成败归因理论。答: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

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

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其作用表现在:① 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② 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

的心理特征;③ 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

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9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2018的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已经结束了,如果没有考过的同学,也不要气馁,我们提前做好准备,明年再战,要坚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下面就来和中冠老师一起来坐坐明年考试的试题吧~~ 1.古人云:“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这句话提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 ). A.学生的行为培养 B.学生的能力培养 C.学生的人格养成 D.学生的情感体验 2.某学校组织活动方案设计比赛,张老师给予小红同学的评语是:你的设计方案很棒,并且在如此激烈的比赛中,你能够保持实力,在活动实施方面设计的很新颖,值得表扬,但在结束环节过于潦草,望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关于张老师的评语,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张老师关注学生的比赛成绩 B.张老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C.张老师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 D.张老师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 3.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指出: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 ). A.终身学习 B.爱岗敬业 C.爱国守法 D.热爱学生 4.据调查,教师对学生拳打脚踢的情况现在已经较少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心罚”.比如:对于成绩不好的罚做题目、罚抄单词一百遍;对于不遵守劳动的学生罚站、罚值日等.教师这样的行为( ). A.是正确的,教育中适当的惩罚是必不可少的

B.是正确的,老师没有侵犯的学生的身体健康 C.是不正确的,老师没能做到依法执教 D.是不正确的,老师没能做到团结合作 5.刘老师作为班主任,只关心本班学习好的学生,将成绩差的学生座位全部排在最后,并且经常上课言语讽刺这些学生.该老师() A.做法不正确,没有履行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 B.做法不正确,没有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C.做法正确,能够严格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D.做法正确,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 6.下列选项中既属于教师的权利又属于义务的是() A.在学校管理问题上正确批评、建议 B.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C.参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D.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7.教师应享有的基本物质利益权利是() A.报酬待遇权 B.学术研究权 C.进修培训权 D.教育教学权 8.下列武器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首次研发成功,并用于战争的是(). A.坦克 B.重机枪 C.原子弹 D.潜水艇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学这门学科具有哪些特点? 答:具有综合性、理论性与实用性得特点。 2、教育学得发展有哪些阶段?每一阶段有哪些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答:(一)教育学得萌发阶段;孔子《论语》、《学记》就是世界上最早得关于教育得专门著述。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柏拉图《理想国》;(二)教育学得独立阶段;1632捷克《大教学论》就是近代最早得一部论述教育问题得专著。洛克《教育漫话》(1693)、卢棱《爱弥儿》(1762)、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就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得代表作、赫尔巴特以伦理学与心理学为基础建立了教育学体系。福禄培尔《人得教育》;(三)教育学发展多样化阶段;斯宾塞《教育论》186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四)教育学发展得深化阶段; 3、学习研究中学教育学得基本原则?答:(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得原则 4、中学教育有哪些主要研究方法?答: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1、行动研究法得主要特点。答:(1)实践性与性相结合;(2)合作性与渗透性相结合;(3)持续评价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4)可变形与适应性相结合。 1、教育得基本要素?答: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2、教育要素之间得关系有哪些? 答:1、教育者就是实施教育措施得主体;2、教育措施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得桥梁;3、受教育者既就是受教育对象又就是学习发展就是主体。 3、简述教育起源得几种学说。答: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4、教育得发展有哪几个阶段?每一阶段各有哪些特点?

答:1、原生形态教育;特点:(1)教育目得得单一性;(2)没有专门得教育制度;(3)教育内容得贫乏性;(4)没有专职得教育人员;(5)教育方法得单一性;2、古代教育;特点:(1)教育目得就是培养统治人才;(2)出现专门得教育机构与专职得教育人员;(3)学校教育得内容主要就是古典人文学科与治世之术;(4)教育方法崇尚书本、死记硬背、强迫体罚、棍棒教育;(5)教学得组织形式主要就是个别教学;3、现代教育;特点:(1)教育目得得多样化;(2)形成了比较完备得教育制度;(3)教育内容就是科学化;(4)教育人员得专业化与普及化;(5)教育途径不断更新与发展。 5、现代教育得发展趋势有哪些?答:1、教育人性化;2、教育终身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现代化;5、教育国际化。 6、教育民主化得表现?答:1、教育要做到普及化,即实施全民教育政策。2、教育内部得民主化。3、教育民主化必然要求教育体制与运行机制得变革,教育由筛选型、集权型转向综合型、分权型,教育结构由刚性、封闭转向弹性、开放。 1、简述教育得政治功能;答:(一)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得人才;(二)教育通过宣传思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得政治;(三)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 2、简述教育得经济功能;答:(一)教育就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得重要手段;(二)教育就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得重要手段;(三)教育就是生产新得科学技术知识得重要手段。 3、简述教育得人口功能;答:(一)教育就是控制人口增长得重要手段;(二)教育就是提高人口素质得基本手段;(三)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四)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 4、简述教育得相对独立性得表现;答:(一)教育就是一种转化活动得过程;(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三)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与生产力发展得不平衡性。 1、简述人得发展一般规律; 答:(一)顺序性;(二)阶段性;(三)不均匀性;(四)差异性;(五)与互换性;2、如何认识遗传素质在人得身心发展中得作用;

新整理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育观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掌握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4.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 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

1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中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这里所谓的教育学,指的是普通教育学,主要侧重研究学校教育中的基础教育。 2 教育问题是反映到研究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3 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属于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思想品德的活动。 4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我国的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教学著作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还早300多年。 5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1632年,著名的捷克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它标志着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在《大教学论》中,作者高度评价了教育对于社会的作用;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作用;论证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提出了“泛智”的教育思想;确立了丰富的教学理论,从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6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国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本主义及教育》等,这些专著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融合了当时的伦理学和心理学的成果,使教育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试图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他认为教学活动必须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提出了著名的阶段教学;在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强调教育外部灌输的作用;方法上重视严格的管理和训练。他的理论在教育史中被称为“传统教育派”。 杜威的《民本主义及教育》开创了另一个教育流派“现代教育派” 。杜威在师生关系上,认为应以儿童为中心,形成相应的教学方法——做中学,即在经验中学习,在处理问题中学习。另外,他还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主张。 7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当属克鲁斯卡娅。其代表作为《国民教育及民主制度》。凯洛夫的《教育学》。 我国的杨贤江于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它是一本最先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8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教学及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提出五条全新的教学原则,即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倡导“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德国.根舍因.“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9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第一章 第一节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1、古人云:“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这句话提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 )。 A、学生行为培养 B、学生能力培养 C、学生人格养成 D、学生情感体验 2、某学校组织活动方案设计比赛,张老师给予小红同学评语是:你设计方案很棒,并且在如此激烈比赛中,你能够保持实力,在活动实施方面设计很新颖,值得表扬,但在结束环节过于潦草,望再接再厉,取得更好成绩。关于张老师评语,下列选项中不正确是( )。 A、张老师关注学生比赛成绩 B、张老师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C、张老师关注学生心理素质 D、张老师关注学生实践能力 3、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指出:教师职业基本要求是( )。 A、终身学习 B、爱岗敬业 C、爱国守法 D、热爱学生 4、据调查,教师对学生拳打脚踢情况现在已经较少存在,取而代之是“心罚”。比如:对于成绩不好罚做题目、罚抄单词一百遍;对于不遵守劳动学生罚站、罚值日等。教师这样行为( )。 A、是正确,教育中适当惩罚是必不可少 B、是正确,老师没有侵犯学生身体健康 C、是不正确,老师没能做到依法执教 D、是不正确,老师没能做到团结合作 5、刘老师作为班主任,只关心本班学习好学生,将成绩差学生座位全部排在最后,并且经常上课言语讽刺这些学生。该老师() A、做法不正确,没有履行爱护尊重学生义务 B、做法不正确,没有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C、做法正确,能够严格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D、做法正确,刺激了学生求知欲

6、下列选项中既属于教师权利又属于义务是() A、在学校管理问题上正确批评、建议 B、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C、参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D、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现象 7、教师应享有基本物质利益权利是() A、报酬待遇权 B、学术研究权 C、进修培训权 D、教育教学权 8、下列武器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首次研发成功,并用于战争是()。 A、坦克 B、重机枪 C、原子弹 D、潜水艇 9、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诗中写道:”镂金作制传荆俗,剪绿为人起晋风。”这句诗描绘是中国哪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A、春联 B、年画 C、窗花 D、皮影 10、童话名篇《大萝卜》作者是()。 A、安徒生 B、阿?托尔斯泰 C、列夫?托尔斯泰 D、马雅可夫斯基 参考答案 1、【答案】C。解析:这句话意思是,就是务实有修养有名望人务求实际,而不图外表好看;致务于自身修养锻炼,而不计较自身以外之物。 2、【答案】A。解析:老师并没有因为学生表现而发怒,在评语中有激励有表扬,让学生易于接受,这体现了张老师关注到了学生心理素质。 3、【答案】 C。解析: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本质要求;“关爱师生”是师德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天职;“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动力。故选C。 4、【答案】 C。解析:题干中所说“心罚”属于变相体罚内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无论是体罚或者是变相体罚学生,都违犯了相应教育法律法规,应该承担相应责任,构成犯罪,将要受到法律制裁。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人物及教育观点大全

《教育学》必考人物及教育观点大全 在各地教师招聘考试中,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家及其作品观点等知识点历来是考试命题的重点之一。中公教育教师考试辅导专家周君老师分析各地历年考试真题的基础上,对该类考点进行总结梳理,供大家学习。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2.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3.“有教无类”——孔子 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5.“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7.“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8.因材施教——孔子 9.“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0.“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1.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2.“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1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14.“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15.“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16.“君子之教,喻也”——《学记》17.“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18.“学不躐等”——《学记》19.教学相长——《学记》20.循序渐进——《学记》 21.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2.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23.《大教学论》,“泛智教育”夸美纽斯(捷克) 24.“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 25.《教育漫话》;“白板说”;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26.“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27.《爱弥尔》——卢梭(法国)

28.“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德国) 29.《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 30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31.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 32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33.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34.教育即生活——杜威35.“在做中学”——杜威 36.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37.《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38.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39.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40.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霍尔、格赛尔 41.外铄论——荀子、华生、洛克 42.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 43.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44.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 45.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 46.“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47.“学而时习之”——孔子——巩固性教学原则 48.“温故而知新”——孔子 49.“不陵节而施”——《学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50.“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51.“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52.“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夸美纽斯——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53.“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54.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 55.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年北京京师同文馆 56.“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苏联) 57.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

全国统考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全国统考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2013全国统考中小学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 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2.依据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d ) A.培养学生特长 B.发展学生潜能 C.尊重学生个性 D.私拆学生信件 3.“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论依据是( ) A.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 B.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 D.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 4.董老师上游戏课时,小明总爱举手,但答题经常出错,小强不爱举手,但老师点名提问却总能答对。老师下列做法中,最合适的是( ) A.批评小明总出错,表扬小强爱思考 B.表扬小明爱举手,批评小强不发言 C.批评小明总出错,批评小强不发扬 .激发小明勤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对中小学教师实行( ) A.每两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B.每三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C.每七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句话体现的原则是( ) A.国家性原则 .公共性原则 C.方向性原则 D.强制性原则 7.学生小涛经常旷课,不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学校对小涛进行教育的恰当方式是( ) A.将他交给家长批评教育 .了解情况后耐心教育他C.等待他自我醒悟并改正 D.批评教育无效果开除他 8.李老师就校务公开问题向学校提建议,李老师的做法是( ) .行使教师权利 B.履行教师义务C.影响学校的秩序 D.给学校出难题 9.课间,小莉正在同学面前大声朗读小娟的日记,被走进教室的小娟发现,小娟找到班主任诉说此事,班主任最恰当的做法是( ) .制止小莉这种行为 B.批评小娟总是告状C.劝说小莉不要声张 D.劝说小娟宽容小莉 10.教师对解除收容教育,劳动教养后回校复学的未成年学生,应当( ) A.限制其与其他同学接触 B.限制其使用学校的设施 C.按其以往表现评价品行 .允许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11.班主任张老师按照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调整座位,将考试成绩后5名的学生安排在教师的最后一排。张老师的做法( ) A.是激发学生的重要手段 .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C.是管理班级的有效手段 D.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12.某县中学教师李某对学校给予他的处分不服,李某可以提出申诉的机构是( ) A.学校教工代表大会 B.当地县级人民政府 .当地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D.所在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13.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教育威信来自于( ) .教师高尚的教育人格 B.社会尊师重教的传统C.教师的社会地位优势 D.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 14.有位学生讲几片纸屑随意扔在走廊上,王老师路过时顺手捡起并丢进垃圾桶,该学生满脸羞愧。王老师的行为体现的职业道德是( ) A.廉洁奉公 .为人师表 C.爱岗敬业 D.热爱学生 15.右图漫画讽刺了某些教师的行为。这种行为所违背的师德规范是( )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 框架整理

【知识梳理】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涵义构成 要素 属性起源发展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教育 者、受 教育 者、教 育影 响(中 介) 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 养人的社会活动 1.人类所特有的有意 识的社会活动,个人在 社会生存的需要 2.有意识、有目的、自 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 活动 3.以人的培养为直接 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三种要素之间的矛 盾运动 1.神话起 源说 2.生物起 源说(利 托尔诺、 桑代克、 沛西能) 3.心理起 源说(孟 禄) 4.劳动起 源说(米 1.原始社会 2.古代社会 奴隶社会与封 建社会 古代教育特性: 道统性、专制 性、刻板性、象 征性、作为统治 阶级工具、非生 产性、阶级性、 等级性 3.近现代

会生活 经验的基本途径社会属性: 1.永恒性 2.历史性 3.相对独立性 (1)具有继承性 (2)受其他社会意识 形态影响 (3)与社会政治经济 发展不平衡,落后或超 前 丁斯基、 凯洛夫) 教育起源 于劳动过 程中社会 生产需要 与人的发 展的辩证 统一 资本主义教育 与社会主义教 育 4.20世纪后 终身化、全民 化、民主化、多 元化、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萌芽阶段创立阶段 17C后发展阶段 1.习俗的认识为主 2..机械类比、比喻、寓言为主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教学原则、制度、思想、内容、 原则 1.马克思主义 教育学的形成 与发展

3.包含于哲学或道德论 述中 2.卢梭的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 3.最早讲授教育学 4.裴斯泰洛齐:小学各科教学法 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华 5.洛克的白板说与绅士教育 6.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 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传统教育 学代表:伦理学和心理学奠定科 学教育学基础、三中心论、四阶 段教学、教育性教学原则 7.杜威《民族主义与教育》实用 主义教育学代表:新三中心论、 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学校即 社会、五步教学法 8.陶行知:生活及教育、社会及 学校、教学做合一凯洛夫《教育学》 2.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布鲁纳《教学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范例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学记、孔子、 墨翟、苏格拉底、柏拉 图、亚里士多德、昆体 良三阶段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2018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综合素质》(高级中学)

2018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综合素质》(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⒈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⒊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 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 汇总 一、教育观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 (2)爱岗敬业——本质要求(教师应有“鞠躬尽瘁”的决心和“蓬勃向上”的工作热情,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善于发现其“闪光点”,采取发展性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这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人的要求,教师不仅应给予更多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全人”。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学生的向师性与教师的示范性,要求教师时时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学习中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水”。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三爱两人一终身”方显教师本色,也会时刻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鞭策自己,精心培育桃李满园春。 爱国守法——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岗敬业——本质要求。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点) (1)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 (3)培养和强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原则 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原则、巩固性 口诀:寻(循序渐进)直(直观)发(启发)巩(巩固)俐(量力)联(理论联系实际)姻(应材施教) 七、内发论代表人物 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高尔顿、霍尔、董仲舒 口诀:老佛爷(弗洛伊德)弄(孟子)不懂(董仲舒),格格(格赛尔)的两个儿子(高尔顿、霍尔)干嘛要微服私访八、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孟轲(孟子)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综合素质 分为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三种类型。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单项选择题:29道每题分值:2分总分:58分 材料分析题:3道每题分值:14分总分:42分 写作题:1道每题分值:50分总分:50分 合计: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主要考察教育理念、法律知识、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和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知识和能力。各个模块题量基本稳定,其中职业理念4道左右,教育法律法规8道左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4道左右,文化素养9道,教师基本能力4道。单项选择题稳定在29道,总分值58分,约占总分值的39%。 1.职业理念模块(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2.教育法律法规模块(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教师权利和义务、学 生权利保护) 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模块(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行为) 4.文化素养模块(历史文化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传统文化素养、 文学素养、艺术素养) 5.基本能力模块(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写作能力。

(二)材料分析题 在历年综合素质真题中,材料分析题稳定在3道,其中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1题,教师职业道德1题,阅读理解能力1题。总分值42分,约占总分值的28%。 1.职业理念模块:从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的)的 角度,评析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行为。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模块:给出一段教学情景,让考生从教师职 业道德规范的角度,评析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或给教师的行为提出合理建议。 3.基本能力模块:阅读材料一般是从一些教育杂志或者名人名家 的作品中选取一篇或节选600-700字的小散文或议论文片段形成题干的材料部分,问题一般设置两个小题,主要从对文中重要概念或句子含义的理解和对文中观点、态度的理解两个角度来设置题目。 (三)写作题 在综合素质考试中,写作题为必考科目。一般情况下阅读所 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分值为50 分,约占总分值的33%。 综合素质(小学) 考试目标: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2013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第一节 教育学定义: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并在揭示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与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务和思想: 孔子及其思想总结《论语》,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合; 墨子认为获得知识理解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 乐正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主要思想: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严格的视导和考试制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启发式教学“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独立性态阶段 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务和思想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泛智教育;提出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捷性的原则。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 卢梭的《爱弥儿》开创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 洛克的“白板说”及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四阶段说以及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传统三中心。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教育学吸取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并形成很多门类。 斯宾塞的《教育论》 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提出儿童中心,经验基础和行动为中心的现代三中心说。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社会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各学科相互渗透,逐渐深化,内容更加丰富。 1956年,布鲁姆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1963年出版了《教育过程》一书。 教育概述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一切有意识的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意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介.doc

教师资格证简介 一、考试简介 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职位、从事教师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实行的教师职业许可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明确规定,凡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没有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不能被聘为教师。教师资格法定凭证为《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教师资格证书,它们在全国范围内适用。 市教委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和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各区、县教委(教育局)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二、报考条件 (一)思想品德条件: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并经申请人员单位或户籍所在地乡(镇)或街道办事处思想品德鉴定合格;应届毕业生,由所在学 校进行思想品德鉴定。 (二)学历条件: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必须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认定小学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其他中专学历为不合格学历;认定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必须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认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必须具备高等师范本科院校或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的工人技术等级;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认定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依照上款规定,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三)教育教学能力 1.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需参加教育学、心 理学补修、测试和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成绩合格。 2.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 准,并取得相应等次《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3.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经教师 资格认定机构组织在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 三、报名时间 报名时间全国各省有差异。 四、报考地点 市教委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和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各区、县教委(教育局)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五、考试内容 教师资格考试主要考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不过有些省份还需要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学科专业素质,教育方法,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教学法。具体考试内容详见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 委托的高等学校的有关规定。 六、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全国各省有差异。 七、申请认定 ①提交申请认定材料 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或者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提交下 列基本材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历年核心考点:教育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历年核心考点: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 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020下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注意事项

2020下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注意事项 2017下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注意事项 一、科目与时间 二、考生守则 1.考生须携带本人“准考证”和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进入考场,“两证”缺一不可。如“准考证”上的“姓名”和“身份证号”信息与“居民身份证”上不一致,不得参加考试。入场前须自 觉接受监考员核验和安检。 2.考生应在开考前30分钟到达考点,在考前20分钟进入指定考场,按照监考员指令顺序入场。开考后迟到15分钟以上者,不得进 入考场。 3.考生入场后,须按指定座位就座,将“准考证”和“居民身份证”放在桌子右上角以便核验。考生入场至考试结束,未经监考员 允许一律不得擅自离开座位和考场。 4.考生只准携带必要的考试文具进入考场(如2B铅笔、蓝色或黑色钢笔、签字笔等)。严禁携带书籍、资料、包等物品,以及具有发 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如手机等),如有违反,将按照作弊处理。(考场内不设置物品存放处。) 5.考生须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错答区域或者超出规定区域的作答内容无效。如遇试卷分发错误、试题字迹不清 等问题应及时要求更换,涉及试题内容的疑问,不得向监考员询问。 6.考试结束前30分钟方可交卷离开考场,出场后不得重返考场。 7.考生应诚信参加考试,并自觉服从监考员及工作人员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不得扰乱考场 及其他考试工作地点的秩序。

8.考生如有违纪、作弊等行为,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处理。如情节严重、触犯刑法,将报送公安部门依法处理。 9.试卷和答题卡在该科考试结束铃响前仍属国家保密材料,任何人不得在考场内拍摄上传或将试卷、答题卡传出考场,违者将严肃追究责任。 10.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立即停止答题,从上到下依次排好答题卡、试卷、草稿纸,待监考员允许后方可离开考场。离场时不准带走试卷、答题卡、草稿纸,否则按违规处理。 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摘要) 第五条考生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违纪: (一)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的; (二)未在规定的座位参加考试的; (三)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的; (四)在考试过程中旁窥、交头接耳、互打暗号或者手势的; (五)在考场或者教育考试机构禁止的范围内,喧哗、吸烟或者实施其他影响考场秩序的行为的; (六)未经考试工作人员同意在考试过程中擅自离开考场的; (七)将试卷、答卷(含答题卡、答题纸等,下同)、草稿纸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的; (八)用规定以外的笔或者纸答题或者在试卷规定以外的地方书写姓名、考号或者以其他方式在答卷上标记信息的; (九)其他违反考场规则但尚未构成作弊的行为。 第六条考生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题库(附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4、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5、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6、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4)影响受教育权利。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7、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2)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3)学龄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经费使用。 8、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9、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呵护儿童健康;着力增强动手能力;特别关注学习态度 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11、青年期教育主要应该注意哪三个方面?(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秘社会的关系(2)树立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从事社会职业的素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3)正确处理友谊、爱情和婚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