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学期新版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勾股定理》例题与讲解素材

2017年春季学期新版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勾股定理》例题与讲解素材
2017年春季学期新版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勾股定理》例题与讲解素材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的探索

如图,在单位长度为1的方格纸中画一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向外作三个外正方形:

观察图形可知:

(1)各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①的面积S1为1,正方形②的面积S2为1,正方形③的面积S3为2;

(2)各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S1+S2=S3;

(3)由此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与斜边之间的关系是: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例1】如图,Rt△ABC在单位长度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它的外围是以它的三条边为边长的正方形.回答下列问题:

(1)a2=__________,b2=__________, c2=__________;

(2)a,b,c之间有什么关系?(用关系式表示)

分析:a2等于以BC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16,b2等于以AC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9,c2等于以AB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25.

解:(1)16 9 25 (2)a2+b2=c2.

释疑点网格中求正方形的面积

求以AB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时,可把它放到以正方形格点为顶点的正方形CDEF(如图)中去,它的面积等于正方形CDEF的面积减去它外围的4个小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二元一次方程组 1、概念: ①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即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 ②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或一个是一元一次方程,另一个是二元一次方程;或两个都是一元一次方程;但未知数个数仍为两个)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使二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即等式成立)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注:①、因为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所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是一组(对)数,用大括号联立;②、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往往不是唯一的,而是有许多组;③、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其中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公共解,一般地,只有唯一的一组,但也可能有无数组或无解(即无公共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讨论:

3、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就是先把X看成已知数,把Y看成未知数;用 含Y的代数式表示X,则相当于把Y看成已知数,把X看成未知数。 例:在方程 2x + 3y = 18 中,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为:___________,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为:____________。 4、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求字母系数的值: 要抓住两个方面:①、未知数的指数为1,②、未知数前的系数不能为0 例:已知方程 (a-2)x^(/a/-1) – (b+5)y^(b^2-24) = 3 是关于x、y 的二元一次方程,求a、b的值。 5、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整数解

(完整版)2017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7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担任七年级两个班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积极开动脑筋,乐于合作学习和善于分享交流在学习中的发现与体会,喜欢动手实践。 本学期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是湘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材,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 第三章因式分解 第四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五章轴对称与旋转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三、教材分析: 1 本书的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与上学期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相互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实际情境出发,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准备,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方程,方程组都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并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的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本章的最后设置了一个选学内容“三元一次方程组”与阅读内容“数学与文化高斯消元法”,目的在于通过实例,与学生一起解剖分析,尝试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对方程组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对方程组的探索与全面认识。 2 本书的第二章“整式的乘法”是在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将整式的加减法过渡到整式的乘法,并通过乘法公式进行系统化与公式化,为后续的因式分解方面的知识作好铺垫,从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再过渡到单项式的乘法、多项式的乘法、乘法公式等,既是对上册知识的补充,同时也是知识的升华与深化,在实际中应用很广,应着重掌握。 3 本书的第三章“因式分解”是本学期的重点与难点,虽然只介绍了“提公因法”与“公式法”两种方法进行因式分解,但对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式分解”知识历来是初中数学成绩的“分界点”,将它提前到七年级下册进行教学,实际上也就是将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前了,对于因式分解的其他方法,如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总复习 一、有理数的基本概念 1.正数: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负数:小于0的数叫做负数。 备注:在正数前面加“-”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性质:(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3)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4.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性质:(1)数a 的相反数是-a (a 是任意一个有理数);(2)0的相反数是0;(3)若a 、b 互为相反数,则a+b=0;若a 、b 互为相反数且a 、b 都不等于零,则1-=b a ; 5.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性质:(1)a 的倒数是(a ≠0); (2)0没有倒数 ;(3)若a 与b 互为倒数,则ab=1;若a 与b 互为负倒数,则ab=-1。 倒数与相反数的区别和联系: (1)a 与-a 互为相反数; a 与a 1(a ≠ 0)互为倒数;(2)符号上:互为相反数(除0外)的两数的符号相反;互为倒数的两数符号相同;(3)a 、b 互为相反数 →→ a+b=0;a 、b 互为倒数 →→ ab=1;(4)相反数是本身的数是0,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 。 6.绝对值: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性质:(1)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2)若a >0,则︱a ︱= a ;若a <0,则︱a ︱= -a ;若a =0,则︱a ︱=0;(3) 对任何有理数a,总有︱a ︱≥0. 7.有理数大小的比较:(1)可通过数轴比较:在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即:若a <0,b <0,且︱a ︱>︱b ︱,则a < b. 8.科学记数法: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 的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其中1≤|a|<10,n 为正整数, n=原数的整数位数-1。 二、有理数的运算 1、运算法则: (1)有理数加法法则:①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③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020年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道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每道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设要求的,请把你认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填写在下表内) 1.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 A.3a+2b=5ab B.2(a﹣b)=2a﹣b C.(a﹣b)2=a2﹣b2D.(﹣2a3)2=4a6 2.一次课堂练习,小颖同学做了如下4道因式分解题,你认为小颖做的不够完整的一道题是()A.x3﹣4x2+4x=x(x2﹣4x+4)B.x2y﹣xy2=xy(x﹣y) C.x2﹣y2=(x﹣y)(x+y)D.x2﹣2xy+y2=(x﹣y)2 3.把多项式x3﹣4x分解因式所得的结果是() A.x(x2﹣4)B.x(x+4)(x﹣4) C.x(x+2)(x﹣2)D.(x+2)(x﹣2) 4.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共享单车已成为出行新方式.下列共享单车图标,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 B . C . D . 5.如图,直线a∥b,则直线a,b之间距离是() A.线段AB的长度B.线段CD的长度 C.线段EF的长度D.线段GH的长度 6.体育课上,某班两名同学分别进行了5次短跑训练,要判断哪一名同学的成绩比较稳定,通常需要比较两名同学成绩的() A.平均数B.众数C.方差D.中位数 7.一组数据:3,2,5,3,7,5,x,它们的众数为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2B.3C.5D.7 8.如图,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27°,则∠2的度数是() A.53°B.63°C.73°D.27° 9.如图,从边长为(a+3)的正方形纸片中剪去一个边长为3的正方形,剩余部分沿虚线又剪拼成一个如图所示的长方形(不重叠,无缝隙),则拼成的长方形的另一边长是() A.a+3B.a+6C.2a+3D.2a+6 10.已知方程组,则x+y的值为() A.﹣1B.0C.2D.3 11.如图,已知l1∥l2,把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边BC在直线l2上,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50°,则∠1的度数为() A.20°B.50°C.80°D.110° 12.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题,大意是:100匹马恰好拉了100片瓦,已知1匹大马能拉3片瓦,3匹小马能拉1片瓦,问有多少匹大马、多少匹小马?若设大马有x匹,小马有y匹,那么可列方程组为()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精品】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全期数学教案(整理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全期数学教案(整理)

八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章因式分解 第1节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一、背景介绍 因式分解是代数式中的重要内容,它与前一章整式和后一章分式联系极为密切。因式分解的教学是在整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因式分解方法的理论依据就是多项式乘法的逆变形。它不仅在多项式的除法、简便运算中有直接的应用,也为以后学习分式的约分与通分、解方程(组)及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因此,学好因式分解对于代数知识的后续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因式分解的概念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它是因式分解方法的理论基础,也是本章中一个重要概念。教材在引入中是结合剪纸拼图来阐述这一概念的,也可以与小学数学里因数分解的概念类比予以说明。在教学时对因式分解这一概念不宜要求学生一次彻底了解,应该在讲授因式分解的三种基本方法时,结合具体例题的分解过程和分解结果,说明这一概念的意义,以达到逐步了解这一概念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意义 (2)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相反变形,并会运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 2、能力目标:由学生自行探求解题途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智能,深化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接受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因式分解的概念,难点是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㈠、情境导入 看谁算得快:(抢答) (1)若a=101,b=99,则a2-b2=___________; (2)若a=99,b=-1,则a2-2ab+b2=____________; (3)若x=-3,则20x2+60x=____________。

最新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负数大于0,正数小于0。 3.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4.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5.分数和整数统称为有理数。 6.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表示。 7.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8.0的相反数是0。 9.正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等于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1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11.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2.在以向右为正方向的数轴上的两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13.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且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且用绝对值大的减去绝对值小的。 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④一个数与0相加,任得这个数。 14.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15.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6.乘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乘得正数,并且把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③异号两数相乘得负数,并且把绝对值相乘。 17.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 18.同号两数相除得正数,异号两数相除得负数,并且把它们的绝对值相除。 19.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20.除以一个非零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21.n个相同的因式的乘积运算,叫做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做幂。 22.在n a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23.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记作a×n 10,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24.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二章代数式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整式: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 整式分包括:单项式与多项式 . 6.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7.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8.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9.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 2.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 精品文档

湘教版数学初一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认识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下列交通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 C.D.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a?a2=a2B.(x3)2=x5 C.(2a)2=4a2D.(x+1)2=x2+1 3.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A.x2﹣4=(x+4)(x﹣4)B.4a2﹣8a=a(4a﹣8) C.a+2a+2=(a﹣1)2+1D.x2﹣2x+1=(x﹣1)2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m+n)(﹣m+n)=n2﹣m2B.(a﹣b)2=a2﹣b2 C.(a+m)(b+n)=ab+mn D.(x﹣1)2=x2﹣2x﹣1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B.对顶角相等 C.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D.同位角相等 6.我市某中学举办了一次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最后确定9名同学参加决赛,他们的决赛成绩各不相同,其中小辉已经知道自己的成绩,但能否进前5名,他还必须清楚这9名同学成绩的() A.众数B.平均数C.中位数D.方差 7.如图.直线a∥b,直线L与a、b分别交于点A、B,过点A作AC⊥b于点C.若∠1=50°,则∠2的度数为()

A.130°B.50°C.40°D.25° 8.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D∥BC的是() A.∠C=∠CBE B.∠A+∠ADC=180° C.∠ABD=∠CDB D.∠A=∠CBE 9.图(1)是一个长为2m,宽为2n(m>n)的长方形,用剪刀沿图中虚线(对称轴)剪开,把它分成四块形状和大小都一样的小长方形,然后按图(2)那样拼成一个正方形,则中间空的部分的面积是() A.2mn B.(m+n)2C.(m﹣n)2D.m2﹣n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0.计算:(﹣2a)2﹣a2=. 11.是二元一次方程2x+ay=5的一个解,则a的值为. 12.若a+4b=10,2a﹣b=﹣1,则a+b=. 13.如图是一次射击训练中甲、乙两人的10次射击成绩的分布情况,则射击成绩的方差较小的是(填“甲”或“乙”).

新湘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总复习 一、有理数的基本概念 1.正数: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例如:3, 32 ,0.32 负数:小于0的数叫做负数。例如:51 ,04.0,2--- 备注:在正数前面加“-”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我们把正数和0统称为非负数) 2.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理数是指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切记:不是有理数π)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性质:(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4.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例如:5与-5 。 性质:(1)数a 的相反数是-a (a 是任意一个有理数) 。例如: )1()1+-+x x 的相反数是( (2)0的相反数是0; (3)若a 、b 互为相反数,则a+b=0; 5.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性质:(1)a 的倒数是 (a ≠0); (2)0没有倒数 ; (3)若a 与b 互为倒数,则ab=1; 6、倒数与相反数的区别和联系: (1)a 与-a 互为相反数; a 与a 1(a ≠ 0)互为倒数; (2)符号上:互为相反数(除0外)的两数的符号相反;互为倒数的两数符号相同; (3)a 、b 互为相反数,则 a+b=0;a 、b 互为倒数则 ab=1;

(4)相反数是本身的数是0,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 。 7.绝对值: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性质:(1)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例如:1212-的绝对值表示为- (2)若a >0,则︱a ︱= a ;即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若a <0,则︱a ︱= -a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若a =0,则︱a ︱=0;0的绝对值是0. (3) 对任何有理数a,总有︱a ︱≥0. 8.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1)可通过数轴比较:在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例如:9 5,95,99;55->-<=-=-所以--因为 9.科学记数法: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 的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其中1≤|a|<10,n 为正整数, n 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去1。例如:7102.332000000?-=- 二、有理数的运算 1、运算法则: (1)有理数加法法则:①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③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即:任意两个数相加,符号看大数字的。符号相同,数字相加;符号不同,数字相减。) (2)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3)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个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规律:①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② 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4)有理数除法法则: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即b a b a 1?=÷ (b ≠0); ②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5)有理数的乘方 ①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即a ·a ·a · ··· ·a= a n (注意:)0(1;01≠==a a a a

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 已知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 ,则这个方程组是( ) (A ) (B ) (C ) (D ) 4.下列运动属于平移的是( ) A .荡秋千 B .地球绕着太阳转 C .风筝在空中随风飘动 D .急刹车时,汽车在地面上的滑动 5、如图,∠1=20°,AO ⊥CO ,点B 、O 、D 在同一直线上,则∠2的度数为 ( )。 A 、70° B 、20° C 、110° D 、160° 6、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2339a a a +-=- B 、()()22a b a b a b -=+- C 、()24545a a a a --=-- D 、23232m m m m m ? ?--=-- ?? ? 7、把代数式 322363x x y xy -+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 A .(3)(3)x x y x y +- B .223(2)x x xy y -+ C .2(3)x x y - D .23()x x y - 8、 已知代数式133m x y --与5 2 n m n x y +是同类项,那么m n 、的值分别是( ) A .21 m n =??=-? B .21 m n =-??=-? C .21 m n =??=? D .21 m n =-??=? 9、某校四人绿化小组一天植树如下:10、10、x 、8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9 (B )10 (C )11 (D )12 10、 y x y x n n 123)6(-?-的计算结果是( ) A .21318y x n -; B .31236y x n --; C .y x n 13108--; D .313108y x n -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32分) 11、在二元一次方程8512-=-y x 中,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则y = ;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则x = 。 12、已知21x y =??=?是二元一次方程组7 1ax by ax by +=??-=?的解,则b a -的值为 13、如果22(8)(3)a pa a a q ++-+的乘积不含3a 和2a 项,则p= ;q = 14、因式分解:32_____________a ab -= 15、若()()7,1322=-=+b a b a ,则=+22b a ______,=ab _____。 16、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E ,DF ∥AB ,若∠AEC=1000,则∠D 的度数等 于 . 17、若方程 2x 1 -m + y m n +2 = 2 1是二元一次方程, 则mn = 。 (第16题图) 18、1,3,5,7,9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 ,中位数是________, 方差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78分) 19、解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每题5分、共10分) (1) 125x y x y -=?? +=? (2) ?????=+-= +32 432351y x y x A B C D E F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零上与零下;存入与支出;运进与运出。(用正负号表示) 2、 有理数大小比较方法: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负得越多,反而越小)。数轴上的点,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3、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分数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4、 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的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5、 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一表示。数轴上的点不一定是有理数。 6、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7、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8、 相反数的表示方法:在一个数前加“-”号,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 9、 绝对值: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10、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本身;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等于0; 互为相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11、有理数的加法: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 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一个数与0 相加,仍得这个数。 12、如果两个数的和等于0 ,那么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13、加法交换律: a + b = b + a 加法结合律:(a + b ) + c = a + ( b+ c ) 分配律:a (b +c ) = ab+ac 14、有理数的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5、代数和书写要注意:式子的第一个数前的“+”号可省略;式子中有连续两个符号在一起,后面一个符号及数要添括 号;连续两个符号中有“+”号,可省略一个“+”;代数和中任何一个数前可添括号和“+”号。 16、有理数的乘法:○ 1同号两数相乘得正,并把绝对值相乘;异号两数相乘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3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4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为0。 17、有理数的除法:同号两数相除得正,异号两数相除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除 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18、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 19、乘除运算要注意:○1先定符号,再把绝对值乘除(奇负得负,偶负得正)。○ 2把小数化分数,带分数化假分数;○3同级运算,从左到右(可用运算律);○ 4除法化乘法,然后才约分。 20、有理数的乘方:○ 1幂 a n 中,n 叫指数,a 叫底数。○2负数、分数的乘方要注意是否管得住负号。 ○3积的乘方公式 (a ·b )n = a n ·b n ○4 分数的乘方公式(a b ) n = a b ○50的正整数次幂是0 21、科学记数法:○ 1把一个绝对值大的数记作± a × 10 n 的形式。○2 1≤a <10;○3n 是用原整数位减1的数。 22、有理数混合运算方法:○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求括号里面的。○2简便运算方法:互为相反数相加得0;倒数相乘得1;同分母分数相加;得较整的数相加(或相乘);适当用分配律。 第二章 代数式 1、代数式:○ 1用运算符号把数和字母连接而成和式子叫代数式;○2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3含有等号或不等号的式子,不是代数式。 2、代数式书写:○ 1有字母相乘时常省略乘号;○2数字相乘时仍用乘号;○3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写左边;○4字母与字母相乘时,按26个英文字母的顺序写;○ 5字母前的分数要化为假分数;○6后面接单位的式子,要用括号;○7除法要写成分数形式。 3、单项式:数与字母的积叫单项式;(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注:○ 1 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2单项式不含加减运算;○3不含等号或不等号。○4分母不含字母。 4、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 注:○ 1必须有加减运算;○2不含等号或不等号;○3分母不含字母。 ○4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6、同类项:○ 1含有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这样的两个单项式称为同类项。 n n

最新2018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1 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3 本学期担任的七年级163班数学教学工作。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4 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5 6 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7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是湘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材,其主要内容有: 8 9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0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 11 第三章因式分解 12 第四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3 第五章轴对称与旋转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14 15 三、教材分析: 16 1.本书的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与上学期学 习的一元一次方程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相互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实际情境出 17 18 发,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准备,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方程,方程组都是反19 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并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的数量之间的等量20 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本章的最后设置了一个选学内容“三元一次方程组”与21 阅读内容“数学与文化高斯消元法”,目的在于通过实例,与学生一起解剖分析,尝22 试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对方程组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对方程组的探索与全面认识。 23 2.本书的第二章“整式的乘法”是在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24 行的深化,将整式的加减法过渡到整式的乘法,并通过乘法公式进行系统化与公式化,25 为后续的因式分解方面的知识作好铺垫,从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积的乘方,

新湘教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案完整版

新化十五中学数学教案 八年级下册 肖志光

第一章 直 角 三 角 形 课题 第1章直角三角形 §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Ⅰ) 主备教师使用教师 教学目的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定理。 2、掌握“有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定理。

3、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定理以及应用。 4、巩固利用添辅助线证明有关几何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 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教学方法 教学课时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 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直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三角形,除了具备三角形的性 质外,还具备哪些性质? 二、新授 (一)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1 请学生看图形: 1、提问:∠A与∠B有何关系?为什么? 2、归纳小结: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巩固练习: 练习1、 (1)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为520,那么另一个锐角度数 (2)在Rt△ABC中,∠C=900,∠A -∠B =300,那么∠ A= ,∠B= 。 练习2 在△ABC中,∠ACB=900,CD是斜边AB上的高,那么,(1) 与∠B互余的角有(2)与∠A相等的角有。 (3)与∠B相等的角有。 (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

1、提问:“在△ABC中,∠A +∠B =900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吗?” 2、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推理 3、归纳:有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练习3:若∠A= 600,∠B =300,那么△ABC是三角形。(三)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2 1、实验操作: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的纸片 (l)量一量斜边AB的长度。(2)找到斜边的中点,用字母D 表示。 (3)画出斜边上的中线。(4)量一量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让学生猜想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长度之间有何关系? 归纳: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三、巩固训练: 练习4:在△ABC中,∠ACB=90 °,CE是AB边上的中线,那么与CE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与∠A相等的角有_________,若∠A=35°,那么∠ECB= _________。 练习5:已知:∠ABC=∠ADC=90O,E是AC中点。 求证:(1)ED=EB。 (2)∠EBD=∠EDB。 (3)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练习6 已知:在△ABC中,BD、CE分别是边AC、AB上的高, M 是BC的中点。如果连接DE,取DE的中点 O,那么MO 与DE有什么样的关系存在? 四、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直角三角形的那两条性质定理和一条判定定理? 1、 2、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单元试卷及答案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单元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4,5,6 B .2,3,4 C .1,1, 2 D .1,2,2 2.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为1∶2∶3,则它的最长边与最短边的比为( ) A .3∶1 B .2∶1 C .3∶2 D .4∶1 3.如图,∠ABC =∠ADC =90°,点 E 是AC 的中点,若BE =3,则DE 的长为( ) A .3 B .4 C .5 D .无法求出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如图是某商场一楼与二楼之间的手扶电梯示意图.其中AB ,CD 分别表示一楼、二楼地面的水平线,∠ABC =150°,BC 的长是8m ,则乘电梯从点B 到点C 上升的高度h 是( ) A.8 3 3m B .4m C .43m D .8m 5.如图,OP 平分∠MON ,P A ⊥ON 于点A ,点Q 是射线OM 上的一个动点,若P A =3,则PQ 的最小值为( ) A. 3 B .2 C .3 D .2 3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如图,在△ABC 中,∠ACB =90°,∠A =30°,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 和AC 于点D ,E ,AE =2,则CE 的长为( ) A .1 B. 2 C. 3 D. 5 7.如图,在△ABC 中,∠AC B =90°,A C =12,BC =5,AM =AC ,BN =BC ,则MN 的长为( ) A .2 B .2.6 C .3 D .4 8.如图,AB ∥CD ,BP 和CP 分别平分∠ABC 和∠DCB ,AD 过点P ,且与AB 垂直.若AD =8,则点P 到BC 的距离是( ) A .8 B .6 C .4 D .2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 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零上与零下;存入与支出;运进与运出。(用正负号表示) 2、有理数大小比较方法: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负得越多,反而越小)。数轴上的点,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3、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分数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4、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的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5、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一表示。数轴上的点不一定是有理数。 6、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7、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8、相反数的表示方法:在一个数前加“-”号,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 9、绝对值: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10、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等于0;互为相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11、有理数的加法: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一个数与0 相加,仍得这个数。 12、如果两个数的和等于0 ,那么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13、加法交换律: a + b = b + a 加法结合律:(a + b ) + c = a + ( b+ c ) 分配律:a (b +c ) = ab+ac 14、有理数的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5、代数和书写要注意:式子的第一个数前的“+”号可省略;式子中有连续两个符号在一起,后面一个符号及数要添括号;连续两个符号中有“+”号,可省略一个“+”;代数和中任何一个数前可添括号和“+”号。 16、有理数的乘法: 同号两数相乘得正,并把绝对值相乘;异号两数相乘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为0。 17、有理数的除法:同号两数相除得正,异号两数相除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18、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 19、乘除运算要注意:

(完整版)湘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以“面向每一个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在教学的同时,渗透情感教育。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是社会对青少年所需求的; 2、要让学生知道这是自己终身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 3、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爱数学,自主的学教学; 4、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编写的一本全新教材。无论其教学理念,目标要求,教材框架,教材的整合跟以往教材比,都有很大的变化。 四、教学措施: 第一章重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应用 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表现,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认真实施分层教学 第二章灵活运用代入法或加减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会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应用题,并能分析结果理解解方程组“消元”的思想,领会“转化”的思想,妥善处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突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通法的教学,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注意教材弹性。 第三章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了解同一平面上的两条直线的三种关系,初步理解平移的概念,平行与垂直的性质与判定,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概念引入多联系实际,尽量利用教具或多媒体设备,保持教材的逻辑体系,注重联系教材的文化背景。 第四章多项式的运算 能进行多项式的加减乘法运算,体会乘法公式在计算中的简便作用。

第五章轴对称图形 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中的应用,认识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设计开放性很强的练习,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局部”与“整体”的教学思维的训练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对加权平均数、极差、方差的概念,注意把握教学的层次让学生自主思考、相互交流,以形成结论。 五、教学资源的开发: 1、课堂教学从:“复习——引入——讲授——巩固——作业”,转变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2、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 3、.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学运算等。 5、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机会,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六、具体措施: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本册内容较传统,但教学方式不可以传统,不要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应当让学生思考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平台;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主备人:王勇合备人:周谧洋钟猛教学时间:月日第节总第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 2 能应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几何问题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讲评”的学习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活动中的多向思维、合作交流的价值,主动参与 数学思维与交流活动。 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推导与应用。 教学难点:“操作—探究—讨论—交流—讲评”得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回答。 2、什么是直角三角形?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与直角三角形有关?请举例说明。 3、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二、探究新知 1、探究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 ⑴观察小黑板上的三角形,从∠A+∠B的度数,能说明什么? ——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⑵讨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是什么关系? 2、探究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

⑴ 学生画出直角三角形ABC 斜边的中线CD 。 ⑵ 测量并讨论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与斜边的关系。 ⑶ 学生猜想: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 共同探究: 例 已知:在Rt △ABC 中,∠ACB=90°,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 求证:CD=1 2 AB 。 [教师引导:数学方法——倒推法、辅助线] (分析:要证CD=1 2 AB ,先证CD=AD 、CD=AD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证 明CD=AD ,必须找∠ACD=∠A ,但是题目中没有我们要怎样做呢?作∠1=∠A 。学生注意在作辅助线时只能作一个量。因此,我们要证明∠1与AB 的交点就是中点。)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练习: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求证,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已知CD 是ABC ?的AB 边上的中线,且CD=1 2AB 。求证ABC ?是 直角三角形。 提示:倒推法,要证明ABC ?是直角三角形,只有通过定义和判定定理,定义与判定定理都与角有关系。现在我们只有边的关系,我们学过的边与角能联系起来的就是等腰三角形。还要找到与90°有关的角,但是我们只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通过提示,请同学们自己写出证明过程。 四、课堂小结 1、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反过来讲也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