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配画教学设计

儿歌配画教学设计
儿歌配画教学设计

【儿歌配画——插入图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课是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第一单元第4课内容,本单元以Word基础知识为主线,使学生初步掌握Word制作的基本方法。

本课教学中,主要通过学习插入图片、编辑图片从而为儿歌配画,制作出图文并茂的作品,实现简单的图文混排,同时也为后面艺术字的学习做了铺垫。

【学情分析】

该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Word这个写作的好工具,学会了用Word来输入文字及文字的修饰等知识;而对本节课所学的“插入图片”方法,在以前的PowerPoint学习中已经初步具备,学习起来不是太难,但对于“编辑图片”的一些操作方法,学生还比较生疏,需要通过本课学习来完成。学好本课内容,有利于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Word这个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

【设计思路】

基于以上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1、利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自主与合作探究解决重点难点,完成本课的学习。

2、改变学生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为主动学习方式,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获取信息,掌握操作方法。

3、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通过自评、互评等评价方法,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精益求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在Word中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的方法,制作图文并茂的文稿。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儿歌配画”活动,让学生体会图、文结合,形象直观,内容更加协调,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搜索剪贴画的方法及插入图片的方法。(通过学生看书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完成任务)

【教学难点】

调整图片的位置和大小(通过学生看书及小组讨论及帮助视频等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完课堂任务)。

【教学准备】

①教学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

②学习资源:提供文字、图片、视频、操作步骤演示。

③教学课件。

【教学策略】

①教法: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就是在操作中学会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演示法、评价法等多种方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使学生具有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②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积极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以任务驱动法带动学法,使之能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尝试性学习。通过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上课伊始,首先由教师展示两篇Word文档,其中,一篇只是单纯的文字未没有任何图片装饰,而另一篇插上了两幅可爱的卡通图片。同时提出问题:两幅Word文档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之处?你更喜哪一幅?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我们上节课已经把我们已经把自己喜欢的儿歌保存在我们的计算机上了,同学们想不想把自己的儿歌作品也变成像老师这样漂亮的作品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试一试吧!同时板书课题。

(向同学们展示带有图片的小儿歌,鲜艳的色彩和精美的图片,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教师引导学生广开思路,激起了他们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形成了初步的知识经验,因此在这一环节,我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完成。

自主学习一:为《秋天说了什么》配上剪贴画。

接下来我把《秋天说了什么》、《唐老鸭不敢去北京》两首儿歌以及相关图片下发到他们的电脑中,存放到D盘上。提出第一个任务:“为《秋天说了什么》配上剪贴画,你们有信心和老师一起完成第一个任务吗?”

我将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去尝试,然后找做的好的同学边讲解边操作。因为学生尝试之后会有疑问,这时给予正确的指导与解答效果是最好的,在课堂上不是让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之后,我把插入剪贴画的方法总结并板书,这样更便于学生掌握要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这样第一个任务完成了。

自主学习二:改变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

接着说:“在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第一任务,有没有信心更好的完成第二个任务呢?”这时出示课件中第二个任务,让学生观察,插入的图片后,文章的变化,影响文件的美观。下面我们怎么做,才能让文章变的美观呢?然后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动手尝试,找做的好的学生示范,并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操作方法总结出“文字的环绕的方式”的设置方法。

自主学习三:调整图片位置和大小。

师:同学们观察自己插入的图片和文章,发现什么问题吗?

生回答。

这一任务是本节课的难点把图片调整到合适位置和大小,让图片看起来与文章合二为一,成为一个整体。你就成功一大半。同时,要求观察①选定“浮于文字上方”的图片,鼠标指针变为什么形状? ②选定图片后,图片周围出现几个小方块,指出术语“控制点”。③将鼠标指针指向每个控制点会变为什么形状?然后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动手尝试,组内推荐做的好的学生示范,并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操作方法总结出“调整图片位置和大小”的方法,从而突破本节课教学难点。

自主学习任务四:放手让学生《为唐老鸭不敢来北京》配上“来自文件”的图片

师出示课件中第四个任务:《为唐老鸭不敢来北京》配上“来自文件”的图片。学生自学操作,有困难可以小组合作来解决。然后也将其操作步骤总结出来。

学生基本掌握后,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走上讲台为大家演示,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能的机会。在演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全班同学一起想办法解决,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获取。)

三、巩固新知,完善作品

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掌握操作技巧,就有一种创作的欲望。这时教师让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完善自己的作品。

学生自我创作,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巡回指导。鼓励学生遇到问题相互讨论、协作解决。及时了解学生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及时解决。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在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设置适当的任务让学生进行实践创作,使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发挥与提升。)

四、成果展示,交流评价

在作品完成之后,教师先鼓励学生进行自评: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你觉得自己的作品好不好?好在哪里?

之后,引导学生从技法的运用,构图是否合理等方面,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最后由组间选取好的作品让全班评。在评价时我会告诉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来评价,而是要说出好在哪里。与此同时,教师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插入的剪贴画或图片要符合文字内容,并切忌不要太多太杂,否则就会有喧宾夺主之嫌。

(在此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交流、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达到交流思想、取长补短的目的。)

五、归纳拓展,教师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这样做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有所回顾;又能体会到在word中插入的小图片的大作用。紧扣课题,又一次突出了这节课的重点。

结束语:我们这节课不仅学会了在儿歌中插入图片,还掌握了如何使图片与文字协调搭配,创造出有个性、有特色的儿歌作品,希望大家课下继续收集资料,修改草图。把你的作品设计的更新颖、更有特色,将来成为真正的设计师。

【板书设计】

4、儿歌配画——插入图片

1、插入剪贴画:

找到插入点——插入——图片——剪贴画——输入关键字查找——找到相应图片后插入。

2、编辑图片:

(1)单击图片——工具栏——文字环绕方式——浮于文字上方。

(2)单击选定图片——鼠标放在图片上呈“”——拖动——移动图片

(3)单击选定图片——鼠标放在图片角上的控制点上呈“”——拖动——改变图片的大小。

【反思与感悟】

本节课的学习,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在本课教学引入环节,我从学生熟悉的儿歌对比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同时自然引出课题,也使学生对本节课任务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阶段我设置了四个教学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需改进之处:

本课虽有成果展示,交流评价环节,但未能充分体现了评价的作用。学生的评价能力很有限,评价语言匮乏,不能从构图、技法应用等方面准确评价作品。另外,有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惰性,缺乏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或是不能够很好地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儿歌配画—插入图片》教案

《儿歌配画—插入图片》教案设计思路: 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直观,故采用“演示—练习—演示—评价”的形式代替以往的“讲授—练习”的形式,更适于本课的课堂教学。 2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协作,课堂自主学习小组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增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设计出多媒体演示文稿,让学生比较有插图和没有插图的文档区别,以增加趣味性、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媒体设计: 在网络教室中进行知识的传授。 2运用多媒体大屏幕演示学生作品。 3以powerpoint所做串连全课的主要知识点。 活动主题:为你的儿歌配上合适的图片,使儿歌文档更加生动。 活动目标: 、学生在搜集制作儿歌过程中,锻炼写作和操作能力。 2、熟练掌握word插入图片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的意识。 3、小组协调共同完成儿歌集(使之图文并茂),培养学

生求知精神和小组协作意识。 活动难点: 教会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质疑解难。 有目的地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图片及设置页面布局。 活动重点: 学生按课前设置的草图探索为儿歌添加图片的操作步骤。 教学准备: 、教师把素材库在局域网中共享。 2、学生分为四组,选出一名组长。 3、组长制作本组的流程图,为组员合理分工。组员设计制作页面草图。 儿歌配画—插入图片 一、引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画报吗?那么,怎样使你设计的儿歌作品也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呢?” 学生答:略 讲解:老师这儿有一个儿歌作品,请大家先来一睹为快吧! 二、讲授新课 放映多媒体作品 讲解:现在我们先来看一下用word制作的儿歌作品可

以达到的效果。每页开始是未插入图片的儿歌,接着才是插入图片后的效果,怎么样,有何感受? 学生答:略 (多媒体打出活动主题及活动规则)为你的儿歌配上合适的图片,使儿歌文档更加生动。 师:你有办法使自己设计的儿歌也这么丰富多彩吗?下面让我们来试一试吧,遇到问题可随时提出。 生提出问题,集体讨论解答。 生:去哪儿找图片呢? 师:谁来帮他? 生:在“插入”菜单下指向“图片”,在二级菜单中单击“剪贴画”,在剪贴画剪辑库中选中图片右击,单击插入。 师板书:插入— 图片— 剪贴画 生:剪贴画从哪儿得到的? 师:在officeXX中,提供了一个剪辑库。其中有大量可插入文档的图片、声音和影片剪辑。当你安装office软件后,打开任何一个office程序,都可调用剪辑库中的素材。 生:能不能快速在剪贴画中查找相关图片? 演示讲解:例如:使用“搜索剪辑”,给《馋猫和懒猫》

动物儿歌教案

5 动物儿歌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 2、“我”可以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仿照课文的语句形式说话。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趣说话 1.(出示课文插图)孩子们,这几天下雨都把你们闷坏了吧?今天熊老师带你们去河边玩玩吧!请看大屏幕!瞧,你看到了什么?它们正忙着干什么呢?(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生动,并随机板书昆虫名) 2.这些小动物跟你们一样一到夏天就越发兴奋,经常跑出来活动,给夏天也增添了许多美丽和欢乐。让我们一起再来认认这些精灵吧! 二、初读儿歌,识记生字 1.如果你认识它就大声地叫出它的名字吧! (课件出示相应汉字,学生读出名字,看字读词。) 2.咦,你们吓到他们了,都跑到儿歌中去了,看看你还能找到他们吗?下面请同学们听我朗读,圈出这些小动物的名称,并用斜线划出每一行的停顿节奏。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特点,发现规律。(这些汉字都是虫字旁,表示与昆虫有关。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 师:这些小动物的名称都是前面两个字,你怎么那么快就找到他们了呢?瞧,这些字都有什么共同点呢?那又代表什么呢?那有什么办法能够快速地区分这些字呢?谁能来说说怎样才能快速识记这些生字呢?(指名回答) 4、认字巩固练习:齐读、分大组比赛读、开火车读。 5、小结: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按照这样的规律来考考你们,这上面的字你能读出来吗?(出示带有虫字旁的其他生字,指名读,带读。)是的,这几个字都是虫字旁,一看到虫字旁,就会想起他们的样子,而看到另一半就知道这个字的大概读音。像这样的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我们可以把他们叫做(形声字),这里有一个儿歌也方便大家记住什么是形声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还能认识本课的其他生字哦! 3.出示其他生字:迷、造、粮、藏。另外本课还有一个特别的字,他不是形声字,请看我们古代的写法。像这样将事物画出来的字演变而来就是象形字。 (自主选择识记方法。如“迷”字可以猜字谜“蚂蚁搬走大米”。采用形声字识字法和部件组合方法,同桌交流。如“粮”字和米有关,所以是米字旁加个“良”。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儿歌变画》教案3

《儿歌变画》教案 教材分析: 儿歌是民间艺术家留给孩子的一份很珍贵的礼物,它既富有童趣,又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绘画创作极好的素材。童画则是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随意洒脱地创造另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孩子们阅读儿歌之后,将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的语言形式,将文字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因此,让学生学儿歌,画童画,将童画儿歌和谐地综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间儿歌的历史及特点,儿歌和童画相通之处。 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儿歌创作童画作品。 3、体会童画、儿歌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儿歌配上合适的童画。 教学难点: 创作的童画既要符合儿歌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 教学措施: 1、小组内交流创作思路。 2、师生共同评价。 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学生到讲台上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色彩的运用、为什么要这样画、画面上都有些什么东西;自己运用的方法是否恰当。) 全体学生已举手表决的方法给他们评分。 课前准备: (学生)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选好自己喜欢的儿歌等。 (教师)配有童画的儿歌课件,配有儿歌的童画范作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踢脚绊绊,绊过南山。南山有雨,雨止沃官。新官上任,旧官请进。)

1、教师:请同学们把这首儿歌读一边遍。这是一首儿歌,是老师和你们一样年纪是常常边玩边唱的一首儿歌。是这样玩的,几个伙伴并排坐在一起,同时深出一只脚,有一个人站着,一边念这首儿歌,一边用脚点同伴的脚,当念到最后一个字“进”的时候,点到哪一个人,就有这个人站起来边念边点,而刚才点的那个就坐到这个新的空位子上去。就这样互相轮流着玩。同学们,你能说说老师当时和他的伙伴们玩这个游戏是的情景吗?如果要我们为这个儿歌配一幅童画,你能吗?你所画的将是怎样的一幅画呢? 2、揭题:《儿歌变画》。 3、教师简单讲述创作作品的思路及艺术特点。 4、小结:儿歌就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没有乐谱的歌谣,据比较确切的文献资料记载儿歌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了,儿歌不但歌词写的优美动听俏皮可爱,而且都是描述我们生活中的场景和画面,所以我们可以将儿歌中的歌词用儿童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欣赏作品,再悟相通之美。 1、小组内互相交换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自己熟悉的民间儿歌。 (1)朗读自己收集到的自己喜欢的儿歌。 (2)说说自己收集儿歌的方法和朗读后的体会。 2、播放课件《荡秋千》。 教师:请同学们把《荡秋千》读一遍。 教师:同学们荡过秋千吗?荡过秋千的同学请举手。 教师:荡过秋千的同学哪一位来说说你在荡秋千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教师:如果老师要请同学们为这首儿歌配上一幅画呢,同学们能画吗?老师相信同学们能画好。哪一个同学能来说一说你准备怎样画《荡秋千》?注意要和题目相配合。 3、教师示范。 4、教师小结: 教师:《荡秋千》画得是一个女孩子正在秋千上玩,而且是只有他一个人。虽然只有她一个人,但她还是玩得很开心的。画面上,这个女孩子两只手紧紧地抓着秋千架上的绳子,没有人帮她推送秋千,她就自己推送。开心的荡着、笑着。旁边的狗和猫也都被女孩子高兴的心情给感染了,也高兴的跳着、叫着。 只有一个人,为什么画面上有好几个人呢。是因为秋千是从下面往上荡漾的,也就是她从下往上荡的一个过程。所以就有好几个人了。同学们说是不是这样的?

《儿歌变画》教学设计

《儿歌变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为自己喜欢的儿歌配画。 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所选的儿歌内容进行配画,画面自由、大胆,色彩和谐,构图合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儿歌、给儿歌配画,了解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构图,画面主体突出,色彩和谐,画面完整。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儿歌构思画面。 三、教学策略 本课和第九课《蜻蜓飞飞》、第十五课《我和马儿在一起》、第十六课《风来了》分别从观察、想象和联想等侧面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可以视为一个丰富“造型表现”的小单元。 儿歌是民间艺术家带给孩子的一份珍贵的礼物,它既富有童趣,又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绘画创作极好的素材。儿童画是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随意洒脱地创造另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孩子们阅读儿歌之后,将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特点的语言形式,将文字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美丽。课本中选取了中国水墨动画创始人特伟的年画作品《拔萝卜》,三幅画面像动画片一样,分别以生动、有趣、直观的形象向人们诠释了儿歌中“拔萝卜”的情景。学生不但能感受到儿歌欢快的节奏,还能从生动有趣的画面中激发他们学习语言、进行绘画创作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本课最突出的难点就是学生创作的童画既符合儿歌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本课的教学极具开放性,因此在评价标准上只要求学生在创作时能表现出儿歌的意境,有创意即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儿歌,课前应该让学生收集一些儿歌,有些是他们知道的有些是不知道的,课堂上学生一起朗读,并想

象其中的画面,接着再画童画,将童画儿歌和谐地综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促进他们想象力的提升。 针对学生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通过学生喜欢的儿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运用直观的演示,学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儿歌配画的方法步骤。本课的教学策略是:激趣──探究──演示──欣赏。在学习中采用以下思路:课前收集儿歌──课堂上交流儿歌──根据图画找儿歌——分析儿歌内容与图画的关系——根据儿歌进行想象创作──欣赏儿歌图画,学习创作方法──学生创作──展示评价。 四、教学过程

十八儿歌配画

十八、儿歌配画 十 八、儿歌配画 教学目的: 初步认识学习插图艺术形式,提高同学审美水平。 培养同学美术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同学想象力,发明性思维。 学具准备: 作画工具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 欣赏儿歌,诵读儿歌,说说儿歌的意思。

欣赏例画,结合儿歌的意思说说自身的感受。 引导同学探究给儿歌配画怎样做更好。 画面内容与儿歌意思的关系。 画面的艺术特色与儿歌的关系。 第二课时 选择一首儿歌,尝试配上一幅插图。 展示作品,评论互动。 十 八、儿歌配画 教学目的: 初步认识学习插图艺术形式,提高同学审美水平。 培养同学美术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同学想象力,发明性思维。 学具准备:

作画工具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 欣赏儿歌,诵读儿歌,说说儿歌的意思。 欣赏例画,结合儿歌的意思说说自身的感受。引导同学探究给儿歌配画怎样做更好。 画面内容与儿歌意思的关系。 画面的艺术特色与儿歌的关系。 第二课时 选择一首儿歌,尝试配上一幅插图。 展示作品,评论互动。 十

八、儿歌配画 教学目的: 初步认识学习插图艺术形式,提高同学审美水平。 培养同学美术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同学想象力,发明性思维。 学具准备: 作画工具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 欣赏儿歌,诵读儿歌,说说儿歌的意思。 欣赏例画,结合儿歌的意思说说自身的感受。 引导同学探究给儿歌配画怎样做更好。 画面内容与儿歌意思的关系。

画面的艺术特色与儿歌的关系。 第二课时 选择一首儿歌,尝试配上一幅插图。展示作品,评论互动。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第十一课《儿歌变画》

小学二年级美术第十一课《儿歌变画》教案 一、学情分析 儿歌内容浅显,语言简练,描写的都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过的,见过的,学生们一定很喜欢,但儿歌中也有一些如动物的形象在绘画的过程中有一定难度,教学中要加强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排除“障碍”。 二、教材分析 儿歌伴随着孩子们快乐的童年,孩子们的世界里有许多耳熟能详的儿歌,比如拔萝卜、小白兔等等,如果能给这些儿歌配上图画,孩子们的童年就会永远的留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把儿歌变成画的创作方法,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儿歌,抓住儿歌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变成有意思的画面,进行形象化的再创作。【过程与方法】通过说一说、看一看、试一试,把自己喜欢的儿歌变成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造美的激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理解儿歌的前提下,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将儿歌的意思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创作的画符合儿歌的意境。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一幅。 学生准备:画纸、水彩笔。 六、课时:1课时(40分钟)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学过或背过儿歌,你能不能给大家朗诵一首?(学生朗诵儿歌) 师:儿歌是我们孩子的艺术品,它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遐想,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就是吧儿歌变成画。这堂课,就让我们根据自己对儿歌、童话的感受,创造美丽的画面吧! 板书课题:儿歌变画 (二)、探索新知 1、分析为儿歌配画的形式特点:赏析课本意图,使学生了解儿歌配画的形式特点。例如:课本中《拔萝卜》是一篇叙述小朋友集体拔萝卜的配画,画面创作大胆,具有丰富的想像力,为大家增添和展示了奇妙的意境和幻想世界。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5 《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2、认识“蜻、蜓、迷、藏、造、蚂、蚁、食、粮、蜘、蛛、网”12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间、迷、造、运、池、欢、网”7个汉字。 3、理解儿歌内容,了解几种常见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4、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观察和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观察和探究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汉字。 3、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本课表示小动物的汉字大多用虫子旁,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互动谈话,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说说自己在大自然中都见到过哪些小动物,对这些小动物有哪些了解。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出示蜻蜓、蝴蝶、蚯蚓等小动物的图片。 2、师过渡:看来同学们对大自然的动物世界了解可真不少,今天,就有六种可爱的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中,关于它们还编了一首特别有趣的儿歌呢! 3、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二、初读儿歌,识字学词 1、师过渡:今天来到我们课堂上的六种小动物究竟是谁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儿歌,在儿歌中找到它们吧! 2、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儿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学生交流六种小动物的名称,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出示词语卡片: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指名学生认读,格局学生的认读情况强调并正音:“蜻、蜓”两个字都是后鼻音,“蚓”是前鼻音,“蜘、蛛”都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4、指名学生分句朗读儿歌。 在朗读中相机出示卡片:花间、捉迷藏、造宫殿、运食粮、池中、游得欢、结网,指名学生认读词语,师生共同正音:“藏、造”是平舌音,“食、池”是翘舌音。 5、正音后学生再次练习朗读儿歌,把儿歌读正确流利。 6、指名多生朗读儿歌,师适当进行范读指导。 7、观察课文插图,在图中找到六种小动物,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们在干什么。 指名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的语言表达要清楚、完整、通顺。 三、巩固识字,发现规律 1、生再次朗读儿歌。 2、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再次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3、独立出示本课12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注意汉字的整体结构,利用熟字加偏旁、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来帮助记忆(如:“网”字)“粮”是食物,所以用米字旁等。的字形与网本身的样子很像,

《动物儿歌》教案设计

《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夏天快到了,小动物们也都跑出来玩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去动物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去和小动物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师:(出示课件:课文情境图)快看,小动物们都出来了!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呢? 抽生: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把小动物都找出来了。今天我们学习的《动物儿歌》,就写了这些小动物的活动,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认识这些小动物呢? 二、朗读和识字 (一)初读课文,圈出动物。 师:请孩子们打开书,仔细读读儿歌,注意读准字音、字词,读通句子。把藏起来的小动物的名字圈出来,并大声多读几遍。开始吧。(师相应点评学生的自读:嗯,划得真仔细啊,老师奖励你一颗星。/这个孩子读得很认真,老师也要奖励你一颗星。/这位孩子把书端得很正,坐姿也很端正,老师也要奖励你!……) 师:读好的孩子可以举手示意老师!好,1、2、3!生:坐端正。 师:老师把你们要找的小动物都给列在了屏幕上,看看你们都找到了吗? (二)初读生字。 1、带图拼读生字。 师:(出示小动物的名字,带拼音。)找出小动物了,你会读他们的名字吗?下面老师来检查读书的情况,请孩子们来拼读这些词语。(指名拼读)师评价:你读得真好。/你的声音真响亮、读得也很准确!/嗯,后鼻音读读出来了。 2、去图拼读生字。

师:小动物们回家了,还能读出他们的名字吗? 3、去拼音,开火车读。 师:孩子们读得真好,能够借助拼音把词语读准确!老师要给大家增加难度了,去掉这些词语的拼音,你还会认吗?(出示去拼音的动物名)(开火车读)师:小火车开起来!生:往哪儿开!师:往这儿开! 师评:今天的小火车开得真不错,又快又好! (三)学习识字方法,巩固认字。 1、归类识字。 师:孩子们,请仔细观察这些字,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吗? 指名答:它们都一个虫字旁。 师:哦,你观察得真仔细!(点击课件中出示所有的字中的“虫字旁”均变成红色。)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虫字旁的字都和什么有关吗?请你说。 指名回答:都和昆虫有关! 师小结: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这些带虫子旁的字有的是昆虫,有的是小动物,虫字旁表示了它们的意思。所以“虫字旁”的字,一般和动物或昆虫有关。 2、认识形声字。 引导发现声旁:除了发现这些字带有虫字旁,还有什么发现?“蚂”这个字念什么?(出示课件,拆分“蚂”字和“蜻”字。) 生:蚂蚁的“蚂”,右边念“马”,加上虫字旁也念“马”;蜻蜓的“蜻”,右边念“青”,加上虫字旁也念“蜻”。师:这个“马”字和“青”在字里面表示什么?生:表示读音。师评:你真是个会动脑筋的孩子。 师小结: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像这样的字我们把它叫做形声字。师板书(学生跟读:形声字)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所有的字 3、利用形声字识字。 师:孩子们,我们学过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编儿歌的识字方法,今天又学习到一种新的识字方法,就是抓住形声字的特点,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

儿歌变画教案

美术一师一优课教案 《儿歌变画》 尹庄中心小学张蓓蓓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第二册,第十一课《儿歌变画》 二、教材分析: 儿歌是民间艺术家留给孩子的一份很珍贵的礼物,它既富有童趣,又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绘画创作极好的素材。童画则是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随意洒脱地创造另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孩子们阅读儿歌之后,将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的语言形式,将文字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因此,让学生学儿歌,画童画,将童画儿歌和谐地综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间儿歌的历史及特点,儿歌和童画相通之处。 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儿歌创作童画作品。 3、体会童画、儿歌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加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儿歌配上合适的童画。 五、教学难点: 创作的童画既符合儿歌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 课前准备:

老师:相关美术课件,范作; 学生:收集一些喜欢的儿歌和各种作画工具材料。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儿歌吗?谁来唱一曲? 生: 师:同学们真棒!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歌,请看(打开课件)。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首《小老鼠上灯台》,师生拍手齐唱。 师:如果我们把这首儿歌配上画,那就更完美无缺了。同学们也有好多儿歌,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儿歌也配上画呢? 生:想。 师:那就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走进儿歌配画的世界,去领略儿歌配画的奥妙与神奇吧!(出示课题并板书) (三)讲授新课 师:我们欣赏了儿歌《小老鼠上灯台》,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怎样把《小老鼠上灯台》配上一幅画呢? 生: 师: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看老师配的背景画。 我们来看下一首儿歌《大蜻蜓》(课件展示,一名学生朗诵儿歌)

一年级语文下册公开课《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5 《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由此,依据本文特点,这节课我借助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以形声字教学为主体,着力体现识字教学的多样化。教学中,将分类识字与随文识字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特点,循序渐进地掌握形声字的造字规律,使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在画面中感知,在诵读中理解,在游戏活动中习得识字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从喜欢汉字走向自主识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2、认识“蜻、蜓、迷、藏、造、蚂、蚁、食、粮、蜘、蛛、网”12个生字,能 正确美观地书写“迷、造、运”3个汉字。 3、理解儿歌内容,了解几种常见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2、通过观察比较,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互动谈话,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都见过哪些小动物呢说说自己在大自然中都 见到过哪些小动物。 2、看来同学们对大自然的动物世界了解可真不少,今天,就有六只可爱的小动 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中,关于它们还编了一首特别有趣的儿歌呢! 3、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二、初读儿歌,识字学词 1、出示图画,请学生说一说图画中都有哪些小动物。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出示词语: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请学生自由拼读。 3、去掉拼音读,去掉小动物图片读。 三、朗读儿歌,巩固生字 1、刚刚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小动物,那么这些小动物都做了些什么呢、请同学 们自己读一读这篇课文。 2、指名多生朗读儿歌,师适当进行范读指导。

二年级美术第十一课《儿歌变画》

《儿歌变画》教学设计 凉州区古城明德小学刘延杰 一、学情分析 儿歌内容浅显,语言简练,描写的都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过的,见过的,学生们一定很喜欢,但儿歌中也有一些如动物的形象在绘画的过程中有一定难度,教学中要加强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排除“障碍”。 二、教材分析 儿歌伴随着孩子们快乐的童年,孩子们的世界里有许多耳熟能详的儿歌,比如拔萝卜、小白兔等等,如果能给这些儿歌配上图画,孩子们的童年就会永远的留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把儿歌变成画的创作方法,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儿歌,抓住儿歌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变成有意思的画面,进行形象化的再创作。【过程与方法】通过说一说、看一看、试一试,把自己喜欢的儿歌变成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造美的激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理解儿歌的前提下,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将儿歌的意思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创作的画符合儿歌的意境。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范画 学生准备:画纸、水彩笔。 六、课时:1课时(40分钟)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学过或背过儿歌,你能不能给大家朗诵一首?(学生朗诵儿歌)

师:儿歌是我们孩子的艺术品,它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遐想,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就是吧儿歌变成画。这堂课,就让我们根据自己对儿歌、童话的感受,创造美丽的画面吧! 板书课题:儿歌变画 (二)、探索新知 1、分析为儿歌配画的形式特点:赏析课本意图,使学生了解儿歌配画的形式特点。例如:课本中《拔萝卜》是一篇叙述小朋友集体拔萝卜的配画,画面创作大胆,具有丰富的想像力,为大家增添和展示了奇妙的意境和幻想世界。 (1)课件上出示《咏鹅》、《大公鸡》、《小白兔》等儿歌变画的作品启发学生的思维。 (2)出示教师范画一张让同学们欣赏并从中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 (三)、课堂实践 为儿歌配画采用的手法多样,可以采用水粉、水彩绘画的方法,也可以采用线描的方法来完成。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儿歌 (1)选好儿歌: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 (2)构思:在理解领会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构思,可以选取某一情节、某一场面来设计。 (3)构图:按儿歌的主要内容把画面设计出来,合理安排画面内容,做到主题突出,主次分明,如果是儿歌配画,在画面中还可以设计出文字的位置。 注意事项: (1)考虑到学生绘画水平差距较大,预备两首儿歌并板书主体部分作示范。(2)作画过程中加强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排除“障碍”,启发学生采用合适的手法表现创意。 (四)、作业讲评 请同学们说出喜欢哪一幅作品?说出喜欢的原因(本环节达到学生自评,互相学习的效果)。 八、教学反思

《儿歌配画—插入图片》教案

《儿歌配画—插入图片》教案 设计思路: 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直观,故采用“演示—练习—演示—评价”的形式代替以往的“讲授—练习”的形式,更适于本课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协作,课堂自主学习小组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增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设计出多媒体演示文稿,让学生比较有插图和没有插图的文档区别,以增加趣味性、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媒体设计: 在网络教室中进行知识的传授。 运用多媒体大屏幕演示学生作品。 以poerpoint所做串连全课的主要知识点。 活动主题:为你的儿歌配上合适的图片,使儿歌文档更加生动。 活动目标: 学生在搜集制作儿歌过程中,锻炼写作和操作能力。 熟练掌握ord插入图片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的意识。

小组协调共同完成儿歌集,培养学生求知精神和小组协作意识。 活动难点: 教会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质疑解难。 有目的地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图片及设置页面布局。 活动重点: 学生按课前设置的草图探索为儿歌添加图片的操作步骤。 教学准备: 教师把素材库在局域网中共享。 学生分为四组,选出一名组长。 组长制作本组的流程图,为组员合理分工。组员设计制作页面草图。 儿歌配画—插入图片 一、引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画报吗?那么,怎样使你设计的儿歌作品也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呢?” 学生答:略 讲解:老师这儿有一个儿歌作品,请大家先来一睹为快吧! 二、讲授新 放映多媒体作品

讲解:现在我们先来看一下用ord制作的儿歌作品可以达到的效果。每页开始是未插入图片的儿歌,接着才是插入图片后的效果,怎么样,有何感受? 学生答:略 为你的儿歌配上合适的图片,使儿歌文档更加生动。 师:你有办法使自己设计的儿歌也这么丰富多彩吗?下面让我们来试一试吧,遇到问题可随时提出。 生提出问题,集体讨论解答。 生:去哪儿找图片呢? 师:谁来帮他? 生:在“插入”菜单下指向“图片”,在二级菜单中单击“剪贴画”,在剪贴画剪辑库中选中图片右击,单击插入。 师板书:插入—图片—剪贴画 生:剪贴画从哪儿得到的? 师:在officeXX中,提供了一个剪辑库。其中有大量可插入文档的图片、声音和影片剪辑。当你安装office软件后,打开任何一个office程序,都可调用剪辑库中的素材。 生:能不能快速在剪贴画中查找相关图片? 演示讲解:例如:使用“搜索剪辑”,给《馋猫和懒猫》插入剪贴画时,在“插入剪贴画”对话框中的“搜索剪辑”文本框内输入关键字“猫”后回车。如果一屏没有显示完全,

儿歌仿编教案

儿歌仿编教案 篇一:幼儿园 教案 :《仿编歌曲》优秀教案模板 幼儿园教案:《仿编歌曲》优秀教案模板 活动背景: 苏霍姆斯基说:“音乐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 主义的艺术手段。”我爱音乐,幼儿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 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发现美,产生愉 悦的心情。在一次课间活动时,我无意间听见幼儿在唱《两只老虎》这首歌曲,再仔细一听,他们把歌曲中的内容改掉了,换上了别的 小动物还一边做动作,非常开心。我就在想,何不为幼儿提供一个 机会,让他们尽情地去唱、去跳、去创编呢?对于打班幼儿来说,他 们非常喜欢比赛的游戏形式,可不可以把这种比赛形式用于音乐仿 编活动中来呢?于是我就有了这样的构思,设计了本次活动,希望通 过这次活动让幼儿感受音乐仿编活动的快乐,同时提高幼儿学习的 积极性与参与性。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根据图片内容改编歌词 2、联系看节奏卡表演歌曲,培养幼儿读节奏卡的能力。 3、体验比赛的乐趣,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把全班幼儿分成五队,菠萝队、桔子队、西瓜队、桃子队、苹果

队并配带好标记。 2、老虎布偶一个,牛、鸭子、羊、小猫、小青蛙图片各一。 3、森林动物图五张(图一、两只小狗,一只在玩球,一只在啃骨头;图二、两只小猫,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图三、两只青蛙、一只在敲鼓,一只在唱歌;图四、两只老鼠,一只在偷米,一只在偷蛋;图五、两只熊猫,一只在笑,一只在哭。) 4、《两只老虎》节奏图谱,已学会唱这首歌曲。 活动过程: 1、在律动《郊游》中边表演边进教室。 “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邀请我们到森林里去玩,请每队的小队长要带好自己的同伴,跟紧老师,别走散了。” 2、练声《森林里的小动物》 “呀,到森林啦,看看是什么动物来欢迎我们了(出示动物图片),我们一起学学它们的叫声,和它们打个招呼吧!”(师:喵喵喵喵喵;幼儿:喵喵喵喵小花猫你好。) 3、复习歌曲《两只老虎》 “我们刚和这么多小动物一起唱歌,玩得开心吗?啊,谁来了(出示老虎布偶),大家快坐好,老虎有点生气了,它说你们唱了这么多小动物的歌,怎么没唱我森林大王的歌呀,坏了老虎要生气了。哎呀呀,尊敬森林大王别生气,我们正要唱呢,你看我都准备好了。

儿歌配画——插入图片

《儿歌配画──插入图片》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儿歌配画——插入图片》。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说教学环境、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第一单元第4课内容。本单元以Word基础知识为主线,使学生初步掌握Word制作的基本方法。 本课教学中,主要通过学习插入图片、编辑图片从而为儿歌配画。本课教学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Word这个文字处理的好工具,学会了用Word写文章及简单的排版等操作知识;对本节课所学的“插入图片”和“编辑图片”的方法,在PowerPoint学习中已经初步具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在Word中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的方法,制作图文并茂的文稿。 2.过程与方法:通过“儿歌配画”活动,让学生体会图、文结合,形象直观,内容更加协调,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 3.情感与态度: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 教学难点:调整图片的位置和大小。 二、说教法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儿歌配画”活动贯穿整个教学,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演示法、迁移法,并借用了艺术课的“三位一体(即欣赏、技能、情感)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三、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自我探索──思考讨论──合作练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因此本课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自我探索,课堂讨论,实际操作,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四、说教学环境 1.教学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 2.学习资源:提供声音、文字、图片、视频、操作步骤演示。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在课的开始我是这样设计:首先播放儿歌《数鸭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说自己喜欢的儿歌,孩子们伴随着音乐,沉浸在美好的氛围中。并让学生把儿歌输入并保存在电脑中。 学生完成后,我会引导说:同学们,掌握了这么多首儿歌,对你们真是刮目相看。但老师这里有一位幅图和你们比一比展示“儿歌作品”。引出了这节课课题:儿歌配画──插入图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第十一课《儿歌变画》

《儿歌变画》教案 郭云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把儿歌变成画的创作方法,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儿歌,抓住儿歌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变成有意思的画面,进行形象化的再创作。【过程与方法】通过说一说、看一看、试一试,把自己喜欢的儿歌变成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造美的激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理解儿歌的前提下,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将儿歌的意思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创作的画符合儿歌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一幅。 学生准备:画纸、水彩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学过或背过儿歌,你能不能给大家朗诵一首?(学生朗诵儿歌) 师:儿歌是我们孩子的艺术品,它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遐想,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就是吧儿歌变成画。这堂课,就让我们根据自己对儿歌、童话的感受,创造美丽的画面吧! 板书课题:儿歌变画 (二)、探索新知 1、分析为儿歌配画的形式特点:赏析课本意图,使学生了解儿歌配画的形式特点。例如:课本中《拔萝卜》是一篇叙述小朋友集体拔萝卜的配画,画面创作大胆,具有丰富的想像力,为大家增添和展示了奇妙的意境和幻想世界。 (1)课件上出示《咏鹅》、《小瓢虫》、《小白兔》、《哈爬狗》等儿歌变画的作品启发学生的思维。

(2)出示教师范画一张让同学们欣赏并从中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 (三)、课堂实践 为儿歌配画采用的手法多样,可以采用水粉、水彩绘画的方法,也可以采用线描的方法来完成。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儿歌 (1)选好儿歌: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 (2)构思:在理解领会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构思,可以选取某一情节、某一场面来设计。 (3)构图:按儿歌的主要内容把画面设计出来,合理安排画面内容,做到主题突出,主次分明,如果是儿歌配画,在画面中还可以设计出文字的位置。 注意事项: (1)考虑到学生绘画水平差距较大,预备两首儿歌并板书主体部分作示范。(2)作画过程中加强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排除“障碍”,启发学生采用合适的手法表现创意。 (四)、作业讲评 请同学们说出喜欢哪一幅作品?说出喜欢的原因 五、教学反思

第11课 儿歌变画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儿歌变画》教学设计(造型表现) 一、学情分析 儿歌内容浅显、语言简练,描写的都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各类媒体中听过的、见过的,学生们都很喜欢;但儿歌中也有一些如动物的形象,由于学生年龄小在绘画的过程中有一定难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排除“障碍”。 二、教材分析 儿歌伴随着孩子们快乐的童年,孩子们的世界里有许多耳熟能详的儿歌,比如拔萝卜、拜大年等等,如果能给这些儿歌配上图画,孩子们的童年就会永远的留下。 三、教学思路 课前收集儿歌—课堂上交流儿歌—根据图画找儿歌—分析儿歌内容与图画的关系—根据儿歌进行想象创作—欣赏儿歌图画,学习构图方法及色彩搭配的运用—学生创作—展示评价。 四、教学措施: 本课目的将儿歌的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语言表现,引导孩子们从不同的方位、角度来感知儿歌,将儿歌进行夸张、联想、拟人化等艺术加工。引导学生理解儿歌的含义并大胆用自己喜欢的手法表现儿歌。我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用写实、夸张、联想等方法表现儿歌的内容。我还选择用剪纸、布贴、刮画、线描、色彩等不同手法表现的范作进行欣赏,以开拓学生思路。那琅琅上口的儿歌就成为孩子们想象的源泉,既培养了他们对于文学的想象力,又培养了他们自由表现、大胆创造。把美术置于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之中,让学生逐渐明白美术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根据所选的儿歌内容进行配画,画面自由、大胆、色彩和谐,构图合理,学习把儿歌变成画的创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说一说、看一看、试一试,把自己喜欢的儿歌变成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儿歌、给儿歌配画,了解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构图、画面主体突出,色彩和谐,画面完整。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儿歌构思画面。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学生准备:画纸、水彩笔等工具和材料。八、教学过程 (1)交流儿歌,激趣导入。 学生小组交流分享。将课前收集的1-3首自己喜欢的儿歌与小组成员分享,选出代表朗诵儿歌。 师播放儿歌大连唱,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儿歌。 师:儿歌是一种艺术形式,它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遐想,我们这节课的内

美术人教二年级上册儿歌变画教案

儿歌变画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1.能够为自己喜欢的儿歌配画。 2.能够根据所选的儿歌内容进行配画,画面自由,大胆,色彩和谐,构图合理。 3.能够感受儿歌,给儿歌配画,了解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教师:学生耳熟能详的儿歌配画作品,画册供学生参考,范画。 学生:绘画工具。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构图,画面主题突出,色彩和谐,画面完整。 难点:能根据儿歌构思画面。 教学过程: 问候:又到了我们欢乐的美术课堂,小朋友准备好了吗? (一)导入阶段 1.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儿歌,请3-4位学生回答。<同学们知道的儿歌可 真多呀,那么你们想不想把你喜爱的儿歌变成画呢? 跟随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儿歌变画》。 2.展示图片“拔萝卜”。 师:老师来考考大家,看到这张图画,你联想到了那首儿歌呀? 生:拔萝卜。 师: 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看到刚开始只有一个小朋友在拔萝卜,拔不动,后 面又加入了其他小朋友,通过他们的齐心协力,团结合作终于拔出了这个又大又红的萝卜。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二)发展阶段 1.(1)教师出示儿歌《小燕子》。

师:老师为大家带了几首儿歌,小燕子会唱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把。如果我们要把 这首儿歌变成一幅画,应该怎么画呢,我们应该画出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然后举手告诉老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首儿歌主体物是小燕子,背景是春天,那我们应该怎么样来 描绘春天呢,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可以画哪些美好事物来表现春天呢? 学生回答,老师讲解画。 (2)出示第二首儿歌《小毛驴》,老师起头,同学们一起唱一唱。这首儿歌变成画,又需要画出哪些内容呢,请同学来帮老师找一找中心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首歌的中心词:我,小毛驴,小皮鞭。来看老师要变魔术了,变。三张画再复述一遍。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来画的。老师描述画的内容。主题是小毛驴和我,背景是集市,我们自己添加一些内容,比如说小鸟,飞机,蓝天 白云,还有一颗大树,画背景的时候发挥我们的想象力,让画面丰富起来。 师:那么现在同学们现在知道了我们儿歌变画的时候应该怎们来选择内容了吗?老师 来考考大家,看一看这首儿歌的我们应该怎么来画呢。 师:儿歌变成画,我们要闯过三关,第一关选择好一首你喜欢的儿歌,第二关找出中 心词,第三关:想象添加背景。新的问题又来了:那我们怎么样才能让一张画更漂亮呢? (3)怎样画出一张漂亮的画, 出示图片,两只老虎,请同桌一起讨论,你觉得哪一张更好看,为什么好看。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主体突出, 出示图片,七星瓢虫,请同桌一起讨论,你更喜欢哪一张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色彩丰富。 (三)教师示范, 第一步选择小白兔这首儿歌,第二步找出主体物,第三步联想背景,第四步开始绘画。 (四)学生创作 老师下来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五)展评阶段

新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与反思11.儿歌变画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与反思11.《儿歌变画》教案 《儿歌变画》教案 一、设计思路: 现代的儿童对于那些传统童谣已经开始变得陌生,更多的则是沉溺于网络、游戏等。所以,本节课我将童谣与童画相融合,让同学们在话中画的艺术世界里感受艺术带来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童谣的历史,分析童谣的特点,认识童谣与童画之间的联系。 2、方法与过程:互相探讨学生们从家庭、同学之间或网络等来源所得之的童谣,童谣童画之间的关系,如何用不同的工具来表现童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童谣童画的认识,使同学们产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开拓学生们的创作思维。 三、教学重点: 了解童谣童画之后,能用不同工具材料来表现童谣童画。 四、教学难点:

学生对童谣的理解程度以及正确的技法表现。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视频《小白兔》,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对此童谣的体会与感受。 师:同学们喜欢的话,可以跟着一起念(可以使同学们在跟读中回忆起童谣并且可以增加同学们对童谣的兴趣) (2)提问:我们如何将童谣用我们手中的画笔给展现出来呢? (3)出示《小白兔》范画作品,讲述创作作品的思路及艺术特点。 (4)小结:童谣和童画有相通之处。童谣和童画,就是将文学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生动地融为一体。在童谣的美好韵律中,感受童画的悦目色彩;在童画的丰富想象中,感受童谣的韵律之美。 (5)揭示课题:《童谣童画》。(板书) 2、PPT展示,介绍下国外童谣童画 ((1)樱花啊,樱花啊.暮春三月天空里,万里无云多明净,如同彩霞如白云,芬芳扑鼻多美丽,快

儿歌变画教案

《儿歌变画》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第二册,第十一课《儿歌变画》 二、教材分析: 儿歌是民间艺术家留给孩子的一份很珍贵的礼物,它既富有童趣,又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绘画创作极好的素材。童画则是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随意洒脱地创造另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孩子们阅读儿歌之后,将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的语言形式,将文字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因此,让学生学儿歌,画童画,将童画儿歌和谐地综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间儿歌的历史及特点,儿歌和童画相通之处。 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儿歌创作童画作品。 3、体会童画、儿歌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加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儿歌配上合适的童画。 五、教学难点: 创作的童画既符合儿歌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 六、教学措施: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美术是记载和传播文化最好的载体之一。本课目的将儿歌的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语言表现,引导孩子们从不同的方位、角度来感知儿歌,将儿歌进行夸张、联想、拟人化等艺术加工。引导学生理解儿歌的含义并大胆用自己喜欢的手法表现儿歌。我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用写实、夸张、联想等方法表现儿歌的内容。我还选择用剪纸、布贴、刮画、线描、色彩等不同手法表现的范作进行欣赏,以开拓学生思路。那琅琅上口的儿歌就成为孩子们想象的源泉,既培养了他们对于文学的想象力,又培养了他们自由表现、大胆创造的造型·表现才能。把美术置于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之中,让学生逐渐明白美术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 七、课前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