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符号角度探讨“我是谁”》

《从信息符号角度探讨“我是谁”》
《从信息符号角度探讨“我是谁”》

从信息符号角度探讨“我是谁”

梁庭源

(浙江大学2013级电子信息工程1303班)

摘要: “我是谁”是哲学一直以来追问的问题,本文就此探讨“我”的根源是什么。历史上就此主要围绕“我”是灵魂意识还是自然身体进行争论,本文就此分析并引出“我”是一个信息符号的主要观点,指出身体为信息载体,而行为意识为信息对外界环境变化反映。

关键词: 我是谁;人的本质;符号;信息;

中图法分类号: E

Exploration on "Who I Am" from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Symbol

Liang Tingyuan

(7.May. 2015,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Who am I" is the question that the philosophy has been asking, this article explore what is the nature of "I". In the history, people focus on debate if “I” is the soul or the body,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leads to the point that "I" is an information symbol, and the body is the information carrier, while awareness reflects the reaction of the information to environment.

Key words: Who am I; Human nature; Symbol; Information;

1 前言

唯物主义认为宇宙仅仅是由物质组成的。而人就是一个物体,与其他物质没有任何区别,然而,每个人的对世界的认识都是主观的,而大多数人的主观形成可相对的客观,对于“我”这样一个观念究竟是意识甚至说心灵,还是一种物质反映?本文针对苏格拉底关于二元论的相关阐述并结合现代科学进行分析。

2 灵魂与不朽·《斐多》篇

2.1 死是灵魂和肉体的分离

苏格拉底认为,肉体是“一堆恶劣的东西”,“仅仅为了需要营养,就产生没完没了的烦恼。它还会生病”,“并使我们充满了热情、欲望、惧怕、各种胡思乱想和愚昧。冲突呀,分帮结派呀,战争呀,都是出于肉体和肉体的贪欲”。

所以,哲学家的灵魂如果带着肉体去寻求智慧的话,肉体只会是个阻碍。灵魂只有撇开肉体,不沾染肉体的情欲,保持自身的纯洁,才有可能接近智慧。只有当人死了,灵魂不带着肉体了,灵魂才是单纯的灵魂,才能求得纯粹的知识——智慧。

2.2 灵魂不朽

苏格拉底认为,肉体是“一堆恶劣的东西”,“仅仅为了需要营养,就产生没完没了的烦恼。它还会生病”,“并使我们充满了热情、欲望、苏格拉底认为,假如转世回生能够证实,灵魂存在也就有充分论据了。而一切东西都有相反的一面,并且,一切事物,都是相反相生的,包括生死,所以“死”产生“生”,所以生死轮回,进而灵魂存在。

2.3 “我”是不朽的灵魂

苏格拉底通过生死轮回证明灵魂的存在,进而证明对“我”这一概念的认知是独立于肉体之外的。

然而生死相伴证明生死轮回这一论述的逻辑非常不严密,但作为最原始的对灵魂的论述还是很有参考意义的。

3 “我”是大脑中的记忆·电影《源代码》

3.1 电影梗概

在电影《源代码》中,主人公正在参与是一项“脑波源代码”的秘密任务,这项任务通过已经死亡的主人公尚未完全死亡的脑细胞影像来还原事件,调查事情的真相,而最终,主人公利用8分钟记忆顺利完成了任务。

3.2 记忆的独立存在

显然,在电影中,记忆已经脱离了躯体的存在,而主人公也是生存在自己的记忆中,甚至影片结尾最后,主人公的记忆被释放到了源代码的世界中,脱离肉体而继续存在。其背后的哲学是“我”是一种记忆,当记忆作为信息被转移后,“我”这

个自我认知也随之转移,与身体无关。

3.3 是谁的伤痛

在影片中,主人公无数次承受爆炸中的伤痛,而实际上只是他的记忆在“源代码”中感受到了,而这个伤痛,最直接的承受者是“我”,而这个“我”是记忆。这个是典型的伤害实验,就是说交换两个人的意识,然后问其中一个人要被伤害使之疼痛,一般人选择是自己意识所不在的那个身体承受伤害。

3.4 记忆是身体的一部分

作为典型的“我是心灵、是意识”的一方,还有类似《生化危机》、《云图》中都有克隆人被赋予克隆的记忆从而意识到“我”,然而其观点被“‘我’是身体”一方攻击,指其忽略了,记忆的载体是大脑中各种物质,记忆的形成是这些物质的形成与变化而已。

4 “我”是一个信息符号

4.1 什么是信息符号

信息符号用来表达一种观念、一种情绪、一种欲望和一种社会形式,可以简称信号。

4.2 信息符号是“人为”的,而非“自然”的

对于人来说,信息符号是习俗性,是由人类社会中的成员约定俗成的,而不是指示另一个事物存在的自然标记,好比烟表示有火的存在、野兽的足迹表示之前曾有野兽经过。在人类的符号中,人们约定通过某种特定的符号来指涉或表达某种东西,因此这些符号需要被学习,也因之会随着地域的变化而表示不同的含义。相反,烟或野兽的足迹等信号就不是这样。语词和数字是符号最明显的例子,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此外,有些生物或物体也被人类赋予了某种符号,其中包括人本身“我”。

4.3 “我”是一个信息符号

从人类形成至今,符号“我”的出现,让人意识到自己是独立于世界,并通过“我”这符号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做出相应的反映,这个反映出来的行为,是一系列信息处理后的结果,本身就是信息。

4.4 形成信息的原因、信息的载体不影响信息的主观能动性带来的结果

现代脑、神经科学认为,“我”是纯自然的,对环境的一切反映都是物质形成与变化的结果。其中依据有许多意识包括饥饿、疼痛等等是不受主观意识控制的,是化学物质的结果、同性恋的大脑构造与异性恋大脑构造不同等等。

然而,在本文中,我认为需要指出,大脑只是信息的载体,当然信息中包括了“我”这个符号。饥饿、疼痛等身体本身产生信号,传递给大脑,大脑作为平台,信息交互影响后,结合符号“我”,得到新的信号——“我饿了”、“我疼了”或者“我爱上同性了”。

信息是会被影响,因为信息需要载体才能,而载体的变化会影响到其承载的信息,但不能说载体本身就是信息,具体而已,“我”不能脱离大脑存在,但不能说大脑就是“我”。

信息会发散的、随机的,包括其方向、变化和影响,都不是通过程式化的推演出结果,这个可以通过物理世界的熵增的客观规律(世界总体混乱程度必定不断增加)证明。

“我”作为信息符号中的主体符号,虽然受到载体的影响和限制,但主观能动性不变,即最终“我”做出某个选择的时候,不需要经过载体的限制。

5 结语

关于“我是谁”,最开始作为一个工科学生的理解非常自然地认为一切都是物质的结果,意识不过是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不过经过此次课程论文的思考,对“我”这个认识,逐转变成了“符号”,是一种信息,界定自身与外界的信息,而这部分信息的完整转移,就是“我”的完整转移,即为了保证“我”还是“我”,只要符号信息的完整转移。

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