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CuO多层含能桥膜的制备与电爆特性研究

AlCuO多层含能桥膜的制备与电爆特性研究
AlCuO多层含能桥膜的制备与电爆特性研究

Al/CuO多层含能桥膜的制备与电爆特性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杨洋(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10)沈瑞琪(教授)

摘要

本文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三种结构的Al一CuO复合薄膜,分别为CuO一Al两层膜,CuO一Al一CuO三层膜,CuO一Al一CuO一A1四层膜。分别进行结构表征、元素分析和热分析,并分别测试三种复合薄膜的电爆特性。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多层薄膜表面及断面进行形貌的观察表明薄膜表面颗粒直径随着薄膜层数的增加逐渐增大,Al膜晶粒呈放射状向外生长,CuO膜晶粒以层状模式生长,膜层厚度增长均匀,多层膜有明显层间结构。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薄膜表面粗糙度分析表明薄膜表面平整,粗糙度不超过1nm;电子能谱(EDS)分析表明多层薄膜成分纯净,杂质只有空气中吸附的C元素,薄膜纯度超过90%,X射线衍射(XRD)对CuO一A1二层复合膜分析表明CuO膜会使A1膜的X衍射角(2θ)发生2.5。的偏移;差式扫描量热法一热重法(DSC 一TG)联用热分析表明多层薄膜在500℃到750℃有两个反应引起的放热峰。

对三种复合薄膜的电爆试验,分析伏安特性曲线和温度特性曲线表明随着薄膜层数的增加,桥膜的放热量逐渐提高,四层桥膜的最高温能达到近1万度;通电电压对复合薄膜的电爆性能影响较大,偏大或偏小都会影响化学反应的发生,本文所制备的二层薄膜的最佳通电电压为40V。

绪论

复合含能薄膜桥式火工品是利用一种或多种具有化学反应性的物质(一般为固态)替代普通金属薄膜沉积在两极间制备而成的一种含能桥膜。含能桥膜的材料通常为导电的复合薄膜,含能桥膜主要有化学反应膜和合金化反应膜等两种类型。化学反应膜主要由交替沉积的燃料膜和氧化剂膜构成,如Al/Cuo、Al/NiO和Mg/CuO等复合膜。合金化反应膜是由两种能够发生合金化反应的材料交替沉积而成的复合膜,如Ti/B、Ti/A1和Ni/AI等复合膜。

复合薄膜桥式火工品特点是在电热电爆过程中引入化学反应,使化学能和电能共同作用,提高点火桥的点火能力。向桥膜通入电流时,电能产生焦耳热,使桥膜升温,当达到一定温度时,桥膜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热,与电能产生的热量一起传递给药剂,使药剂迅速升温,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在输入相同能量情况下,复合膜能提高点火桥的能量转换效率,达到降低点火桥的发火能量、实现输出能量倍增的目的。

国外研究现状

含能桥膜川是一种随着微纳机械系统(MEMS/NEMS)的发展而逐渐为人们所关注的材料。由于其稳定而高能的性质,它能够显著降低含能器件质量、提高集成度,使得NEMS/MEM S的应用更为普遍。

2007年制备了基于纳机电系统(NEMS)的CuO纳米线(晶须),并在其上热蒸发沉积金属Al膜形成了具有大接触面积的Al一CuO复合纳米线。2009年他们在Si基底上制备了蜂窝状及片层状Al一NiO系统纳米含能材料,经过在薄膜点火器上的点火试验证明这两种材料都具有良好的发火效果。2002一2003年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Al一CuO多层膜,研究了其自持反应,并给出了薄膜结构下化学反应机理。采用热蒸发的方法通过模板制备了高度图形化的高能炸药太安(PETN)薄膜,通过引爆半导体桥引发其自持分解反应。据此提出了一种对中等尺度机械系统的测试方法。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于含能桥膜材料的研究还是主要集中在薄膜点火桥和半导体桥两种材料上。徐超等人制备了MEMS固体化学微推进器使用的Cr薄膜点火电阻,将金属薄膜桥的发火电压降低到了20V左右,北京理工大学王广海等人研究了Ni一Cr蝶形薄膜点火桥的发火性能。

南京理工大学沈瑞琪教授于2004年开始对含能桥膜材料进行研究,在通过对Al一CuO,Zr-CuO和Mg一CuO三种反应体系进行制备与性能研究后,证明Al一CuO系列能够放出更多热量,在电激发下能够发生强烈的爆炸,能显著提高反应的输出能量。2008年开始进行碳纳米管内嵌硝酸钾、多孔硅填充高氯酸钠与多层含能桥膜的制备与电爆特性研究多孔铜填充高氯酸钠的研究。并通过DSC等测试证明填充过氧化物后的纳米结构材料具有可反应性,若沉积为薄膜,在电刺激下能放出较高的能量。

本论文研究内容

(1)AI一CuO复合膜的制备技术研究

研究多层薄膜的制备工艺;并制备能够在电爆过程中引发较完全化学反应的桥膜结构;设计并制备各种电爆实验样品。

(2)AI一CuO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表征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各桥膜表面形貌、粗糙度等进行测试分析;采用X一射线衍射分析(XRD)、电子能谱分析(EDS)对薄膜表面及断面进行元素与化合物进行测试分析。通过测试得到AI一CuO复合桥膜的结构和形貌特征,桥膜的化学元素组成等性质。

(3)Al一Cu复合膜的化学反应性研究

采用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法(TG)对三种结构的桥膜进行热分析。通过得到DSC 与TG谱图研究Al一Cuo多层薄膜的化学反应性。

(4)Al一Cuo复合膜电爆特性研究

采用对复合膜通直流电进行电爆的方法研究各种条件下复合薄膜的伏安特性曲线和温升曲线;;分析这些特性曲线的变化规律,得出影响电爆性能的主要因素。

Al一CuO复合膜的制备技术

溅射法基本原理

采用物理气相沉积中的磁控溅射法制备Al一CuO复合薄膜。物理气相沉积是指通过蒸发或溅射等物理方法提供部分或全部的气相反应物,经过传输过程在基体上沉积成膜的制备方法,相比于化学气相沉积和溶胶凝胶法对基片、膜材料的高度选择性和对高温高压等反应条件的局限性,物理气相沉积有着独有的优越性,它对沉积材料和基片材料均没有限制。

物理气相沉积中的溅射法是利用直流或高频电场使惰性气体发生电离,产生辉光放电等离子体,电离产生的正离子和电子高速轰击靶材,使靶材上的原子或分子溅射出来,然后沉积到基片上形成薄膜。溅射法镀膜原则上可以溅射任何物质,可以方便的制备各种纳米材料,是应用较为广泛的物理沉积纳米复合薄膜的方法。相比于物理气相沉积的其他方法,溅射法有以下特点:

(1)能对任何固体物质进行溅射镀膜,尤其适用于具有高熔点、低蒸气压的元素和化合物,特别是对氧化物靶材,溅射过程中几乎不会发生分馏和分解。

(2)所制备的薄膜密度高,缺陷和针孔少,纯度高,能避免自增祸的污染。

(3)具有高度可控制性和均匀性,能通过控制靶电流以控制膜厚,能够有效的制备预定厚度的薄膜。

(4)薄膜与基片附着性好。

射频磁控溅射原理

射频溅射原理为:在射频溅射系统中,射频电势加在位于绝缘靶下面的金属电极上。在射频电势的作用下,在交变电场中振荡的电子具有足够高的能量产生离化碰撞,从而使放电达到自持。由于射频电场加在两个电极间,从两极间逃逸的电子将不能得到足够高的能量以使气体离化,最终损失在负辉光区中。但若在平行于射频场的方向上加上磁场,电子将被限制而不会逸出。

磁控溅射的原理为: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飞向基片的过程中与氢原子发生碰撞,电离出大量的氢离子和电子,电子飞向基片。氢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轰击靶材,溅射出大量的靶材原子,大大提高了惰性气体的离化率和电子的能量利用率。呈中性的靶原子(或分子)沉积在基片上成膜。二次电子在加速飞向基片的过程中受到磁场洛仑兹力的影响,被束缚在靠近靶面的等离子体区域内,该区域内等离子体密度很高,二次电子在磁场的作用下围绕靶面作圆周运动,该电子的运动路径很长,在运动过程中不断的与氢原子发生碰撞电离出大量的氢离子轰击靶材,使更多的中性靶原子逸出靶材表面飞向基片成膜。而电子经过多次碰撞后的能量逐渐降低,摆脱磁力线的束缚,远离靶材,最终沉积在基片上。此时电子能量已经很低,因此不会造成湮灭在基片上时将大量能量传递给基片而导致的温升过高。磁控溅射就是以磁场束缚和延长电子的运动路径,改变电子的运动方向,大大提高了惰性气体的离化率和电子的能量利用率。

磁控溅射的特点是成膜速率高,基片温度低,膜的粘附性好,可以实现大面积镀膜。

Al一CuO的电爆特性结论

(1)层数较多的复合桥膜比层数较少的复合桥膜能够放出更多热量,达到更高温

度,四层薄膜的温度在电爆瞬间能达到近10000K。

(2)桥膜长宽比对电爆性能有不规则影响,在长宽比为2.83时桥膜放热量较高。

(3)通电电压对于桥膜电爆性能影响较为复杂,当使用电压过小时,桥膜会出现熔断失效,当使用较大电压时,会使Al薄膜局部迅速熔化气化,而难以引发化学反应。

惠斯通电桥原理

惠斯通电桥 在实验中,测量电阻的常见方法有伏安法和电桥法。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公式为R=U/I (测量的电阻两端电压/测量的流经电阻的电流),除了电流表和电压表本身的精度外, 还有电表本身的电阻,不论电表是内接或外接都无法同时测出流经电阻的电流 I 和电阻 两端的电压U ,不可避免存在测量线路缺陷。电桥是用比较法测量电阻的仪器。电桥的 特点是灵敏、准确、使用方便,它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工业自动控制电气技术、非电量 转化为电学量测量中。电桥可分为直流电桥、交流电桥,直流电桥可以用于测电阻,交 流电桥可用于测电容、电感。通过传感器可以将压力、温度等非电学量转化为传感器阻 抗的变化进行测量。 惠斯通电桥属于直流电桥,主要用于测量中等数值的电阻(101 ~106 Q )O 对于太小 的电阻 (10"6 ~101 Q 量级),要考虑接触电阻、导线电阻,可考虑使用双臂电桥;对于大 电阻(107Q 级),要考虑使用冲击检流计等方法。惠斯通电桥使用检流计作为指零仪表, 而实验室用检流计属于 1惠斯通电桥测量原理 图1是惠斯通电桥的原理图。四个电阻 R o 、R i 、R 2、 R x 连成四边形,称为电桥的四个臂。四边形的一个对角线 连有检流计,称为“桥”;四边形的另一对角线接上电源, 称为电桥的“电源对角线” 。E 为线路中供电电源,学生 实验用双路直流稳压电源,电压可在 0-30V 之间调节。R 保护为较大的可变电阻,在电桥不平衡时取最大电阻作限流 作用以保护检流计;当电桥接近平衡时取最小值以提高检 流计的灵敏度。限流电阻用于限制电流的大小,主要目的 在于保护检流计和改变电桥灵敏度。 电源接通时,电桥线路中各支路均有电流通过。当C 、D 两点之间的电位不相等时, 桥路中的电流I g -0,检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当 C 、D 两点之间的电位相等时,桥路 中的电流I g =0,检流计指针指零(检流计的零点在刻度盘的中间),这时我们称电桥 处于平衡状态。因此电桥处于平衡状态时有: I g =0 U AC =U AD 于是空二邑即R x R 2二R 0R 1 R 0 R 2 此式说明,电桥平衡时,电桥相对臂电阻的乘积相等。这就是电桥的平衡条件。 根据电桥的平衡条件,若已知其中三个臂的电阻,就可以计算出另一个桥臂电阻, 因此,电桥测电阻的计算式为 R x 二邑凤二 KR 。 (1) R 2 电阻R 1、R 2为电桥的比率臂,R x 为待测臂,R 为比较臂,R 。作为比较的标准,实 A 表,电桥的灵敏度要受检流计的限制。 [1 U CB = U DB 1 Rx = 1 R0 I R1 = I R2 1 Rx R x = 1 R1 R 1 1 R0R 0 = 1 R2 R 2

直流电桥实验报告要点

清 华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系别:机械工程系 班号:72班 姓名:车德梦 (同组姓名: ) 作实验日期 2008年 11月 5日 教师评定: 实验3.3 直流电桥测电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电桥测电阻的原理,初步掌握直流单电桥的使用方法; (2)单电桥测量铜丝的电阻温度系数,学习用作图法和直线拟合法处理数据; (3)了解双电桥测量低电阻的原理,初步掌握双电桥的使用方法。 (4)数字温度计的组装方法及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 1.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惠斯通电桥(单电桥)是最常用的直流电桥,如图是它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R 、2R 和R 是已知阻值的标准电阻,它们和被测电阻x R 连成一个四边形,每一条边称作电桥的一个臂。对角A 和C 之间接电源E ;对角B 和D 之间接有检流计G ,它像桥一样。若调节R 使检流计中电流为零,桥两端的B 点和D 点点位相等,电桥达到平衡,这时可得 x R I R I 21=, 1122I R I R = 两式相除可得 R R R R x 1 2 = 只要检流计足够灵敏,等式就能相当好地成立,被测电阻值x R 可以仅从三个标准电阻

的值来求得,而与电源电压无关。这一过程相当于把x R 和标准电阻相比较,因而测量的准确度较高。 单电桥的实际线路如图所示: 将2R 和1R 做成比值为C 的比率臂,则被测电阻为 CR R x = 其中12R R C =,共分7个档,0.001~1000,R 为测量臂,由4个十进位的电阻盘组 成。图中电阻单位为Ω。 2. 铜丝电阻温度系数 任何物体的电阻都与温度有关,多数金属的电阻随文的升高而增大,有如下关系式: )1(0t R R R t α+= 式中t R 、0R 分别是t 、0℃时金属丝的电阻值;R α是电阻温度系数,单位是(℃-1 )。严格 地说,R α一般与温度有关,但对本实验所用的纯铜丝材料来说,在-50℃~100℃的范围内R α的变化很小,可当作常数,即t R 与t 呈线性关系。于是 t R R R t R 00 -= α 利用金属电阻随温度变化的性质,可制成电阻温度计来测温。例如铂电阻温度及不仅准确度高、稳定性好,而且从-263℃~1100℃都能使用。铜电阻温度计在-50℃~100℃范围内因其线性好,应用也较广泛。 3. 双电桥测低电阻 用下图所示的单电桥测电阻时,被测臂上引线1l 、2l 和接触点1X 、2X 等处都有一定

非平衡直流电桥的原理和应用

非平衡直流电桥的原理和应用

非平衡直流电桥的原理和应用 直流电桥是一种精密的电阻测量仪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按电桥的测量方式可分为平衡电桥和非平衡电桥。平衡电桥是把待测电阻与标 准电阻进行比较,通过调节电桥平衡,从而测得待测电阻值,如单臂直流电桥(惠斯登电桥)、双臂直流电桥(开尔文电桥)。它们只能用于测量具有相对稳定状态的物理量,而在实际工程中和科学实验中,很多物理量是连续变化的,只能采用非平衡电桥才能测量;非平衡电桥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桥式电路来测量电阻,根据电桥输出的不平衡电压,再进行运算处理,从而得到引起电阻变化的其它物理量,如温度、压力、形变等。【实验目的】 本实验采用FQJ型教学用非平衡直流电桥,该仪器集单臂、非平衡电桥于一体,通过本实验能掌握以下内容: 1.直流单臂电桥(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非平衡直流电桥电压输出方法测量电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根据不同待测电阻选择不同桥式和桥臂电阻的初步方法及非平衡电桥功率输出法测电阻; 4.单臂电桥采用“三端”法测量电阻的意义。 【实验仪器】 1. FQJ型教学用非平衡直流电桥; 2. FQJ非平衡电桥加热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FQJ 型教学用非平衡直流电桥包括单臂直流电桥,非平衡直流电桥,上节我们已经对单臂电 桥有所了解,下面对非平衡电桥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 图1 非平衡电桥原理图 1.非平衡电桥桥路输出电压 非平衡电桥原理如图1所示,当负载电阻g R →∞ ,即电桥输出处于开路状态时,g 0I = ,仅有电压输出,并用0U 表示,根据分压原理,ABC 半桥的电压降为S U ,通过14, R R 两臂的电流为: S 1414 U I I R R ==+ (1) 则4 R 上之电压降为: 4BC S 14R U U R R =?+ (2) 同理 3R 上的电压降为: 3DC S 23R U U R R =?+ (3) 输出电压0U 为BC U 与DC U 之差

生物膜总结

生物膜 1、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 2、从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谈谈人们对生物膜结构的认识过程。 3、何谓膜内在蛋白?膜内在蛋白以什么方式与膜脂相结合? 4、比较主动输运与被动输运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5、说明Na+-K+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 生物膜(bioligical membrane):细胞和细胞器所有膜结构的总称,是镶嵌有蛋白质和糖类(统称糖蛋白)的 磷脂双分子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和细胞器作用,并有大量的酶结合位点,也是与许多能量转化和细胞 内通讯有关的重要部位。 流体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针对生物膜的结构提出的一种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生物膜被描述成 镶嵌有蛋白质的流体脂双层,脂双层在结构和功能上都表现出不对称性。有的蛋白质“镶”在脂双层表面, 有的则部分或全部嵌入其内部,有的则横跨整个膜。另外脂和膜蛋白可以进行横向扩散。 生物膜的功能: 跨膜运输 能量转换 信息识别与传递 运动和免疫 1答:生物的基本结构特征是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膜的共同结构特点是以液态 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流动镶嵌模型主 要强调(1)膜的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2)膜蛋白镶嵌在脂类中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有的镶嵌在膜的内外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双分子层。膜的流动性是表现生物膜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如通过膜的物资运输、细胞识别、细胞免疫、细胞分化及激素的作用等都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膜的不 对称性决定了生物膜内外表面功能的特异性。 从生物膜结构模型演化说明人们对生物膜结构的认识过程。 2答:对生物膜的分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脂质双分子层模型: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易溶于脂类的物质易通过膜,所以推测膜由脂质构成,有 通过计算总面积,得出膜的模型是脂质双分子层,极性的亲水基团朝向外侧的水性环境。 (2)Davson-Danielli模型:即“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明治式的细胞膜分子结构模型,这个模型的提出是建立在人们对于蛋白质在细胞膜中作用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 (3)单位膜模型:即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单位膜构成,该模型继用了前两种模型的合理成分, 但未正确解释蛋白质的位置 (4)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膜蛋白镶嵌在脂类中并表现出 分布不对称性,而且是通过疏水和亲水相互作用维持膜的结构。该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生物膜的模型还 在不断的完善中,从这一演化过程中可以看出,人们是通过不断的研究,不断地从实验中发现新现象,在 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对于生物膜结构的认识。 1、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 生物膜的组成和特点: 膜主要是由脂类(lipid) 和蛋白质以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结合而成的二维流动体系。 脂类分子呈连续的双分子层(bilayer)排列。 膜具有双亲性。 蛋白质相对于脂双层具有不同镶嵌方式。

华中科技大学直流电桥实验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直流电桥实验报告 篇一:华中科技大学汇编实验报告2 课程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实验名称:实验二分支程序、循环程序的设计 实验时间:2016-3-29,14:00-17:30 实验地点:南一楼804室63号实验台指导教师:张勇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409班学号:U201414813姓名:唐礼威 同组学生:无报告日期:2016年3月30日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报告的内容由本人独立完成,有关观点、方法、数据和文献等的引用已经在文中指出。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报告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的作

品或成果,不存在剽窃、抄袭行为。特此声明! 学生签名:日期: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日期: 目录 1 2 3 4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实验内容............................................................. 1 实验过程............................................................. 2 任务1 .................................................................. .......................................................... 2 设计思想及存储单元分配............................................................... ......................... 2 流程图............................................................... ......................................................... 3 源

生物膜

生物膜 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任何细胞都以一层薄膜将其内含物与环境分开。这层膜称为细胞膜, 有时也叫外周膜。电镜下呈两暗夹一明的结构。质膜是细胞壁之内,细胞质外面的一层微膜。质膜内包裹细胞器的微膜叫内膜,或内膜系统。从高等动物和人到低等原核生物如支原体都还有细胞膜,且有着相同的基本结构。生物膜在生物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在物质输运、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等过程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诸如很多生物学中的问题,如神经传导, 能量转换,细胞分化, 细胞免疫, 代谢调控等也与生物膜有关。目前已经能够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讨论膜的结构与功能。而且随着深入的研究,其必对生物学中各个领域的研究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本文依次对其结构功能,研究进展逐步展开介绍。 一,生物膜结构 1.生物膜组成成分 生物膜的组成成分有三类:(1)膜脂:包括磷脂,类固醇,糖脂等;(2)膜蛋白:包括外周蛋白,内在蛋白和脂锚定蛋白等;(3)膜糖。(4)此外还有少量的水和无机盐等。在真核细胞中,膜结构占整个细胞干重的70%~80%。生物膜由蛋白质、脂类、糖、水和无机离子等组成。蛋白质约占60%~65%,脂类占25%~40%,糖占5%。这些组分,尤其是脂类与蛋白质的比例,因不同细胞、细胞器或膜层而相差很大。功能复杂的膜,其蛋白质含量可达80%,而有的只占20%左右。需说明的是,由于脂类分子的体积比蛋白质分子的小得多,因此生物膜中的脂类分子的数目总是远多于蛋白质分子的数目。如在一个含50%蛋白质的膜中,大概脂类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比为50∶1。这一比例关系反映到生物膜结构上,就是脂类以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而蛋白质分子则“镶嵌”于其中。 图1,细胞膜的构造 1.1膜脂

第二讲樱花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第二讲 樱花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教学目标(目的要求):(待补) 通过本讲讲述,使学员了解樱花的植物学形态特征、生长发育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为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栽培管理技术打好理论基础。 教学时间:8小时 教学内容: 一、樱花的植物学特征 樱花和其他乔木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和种子组成,但不同樱花品种之间,也存在差异,一般重瓣樱花多不结果。树冠形状、主干和枝蔓颜色、花的 形态均因品种不同而异。这里只就 一般情况进行介绍。 (一)根 根是樱花的地下营养器官,对 樱花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樱花树根系发达,一株2~3年生的 樱花嫁接苗就有相当发达的根系。 根分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主根是 由砧木种子的胚根发育而成,其形 态和机能与一般双子叶植物的根 系没有多大区别。在主根上发生 的分支,以及分支上再长出的分 支叫侧根。从樱花干基部萌生的 根叫不定根。主根和侧根是樱花 的骨干根。多年生的骨干根多为 黑褐色;一年生、二年生的为黄 褐色;新生的幼根为乳白色。幼 根最先端为根冠,根冠上有表皮 图2-1 樱花二年生苗的根系 图2-2 成龄樱花树(4-5龄)带土球的根

细胞延伸而成的根毛,根毛是吸收土壤水分和无机盐类养分的主要器官。 樱花的骨干根除具有固定植株的作用外,还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是贮藏养分的重要场所。冬季来临前,叶片中的养分回流到根部贮藏起来,供翌年发芽、新梢生长、花芽分化时使用。随着贮藏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新梢叶片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营养的能力逐渐加强,到樱花开花前后,贮藏养分耗尽,开始转化为依靠当年叶片制造营养来维持樱花植株生命的阶段。此时的樱花根系作用一是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营养元素向上输送到树体的各个部分,二是将无机态的氮和磷初步合成为有机态的氮和磷以及多种氨基酸、三磷酸腺苷、核苷酸等营养物质和某些激素、酶等生理活性物质,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输送给树体,同时又将树叶和树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营养通过韧皮部输送到根部贮藏起来,这些贮藏的营养物质对维持樱花周年正常生长开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樱花的根,还可用于繁殖和更新植株,如有些樱花砧木可由樱花根段扦插繁殖,也可以直接作为砧木进行切接。 樱花根系生长和结构特点因砧木种类和苗木繁殖方式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播种繁殖的砧木苗,先长出胚根,然后发生侧根,它所形成的根系称实生根。实生根的垂直根系比较发达,根系分布可深达1米以上,利用马哈利砧育成的樱花根系甚至可达4米以上。而利用扦插繁殖的砧木,由于其根系是由插条基部的不定根形成,这类根叫茎原根。茎原根的水平根发育较强健,须根量大,但垂直根不发达,在土壤中分布较浅。 土壤条件和肥水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樱花根系的生长与发育。土层深厚、土壤疏松、通透性好、肥水管理水平较高,樱花树根系分布深而广,侧根和不定根集中分布在最肥沃的30-40厘米的表土层中,主根则可深入土层1米以上;反之,如土层浅薄、肥水管理又差,则根系分布不广,侧根和不定根分布只局限于20厘米的表土层范围,主根垂直分布深度在地表60厘米范围内。 樱花根系对土壤缺氧十分敏感,如土壤水分过多或地下水位过高,会影响根系的正常呼吸,引起烂根并引起地上部分流胶,严重时导致树体死亡。 樱花的根颈是根系与地上部的“交通要道”,在一年中开始活动最早,停止

直流单臂电桥的工作原理

直流单臂电桥的工作原理 直流单臂电桥又称惠斯登电桥,其原理电路如上图所示,图中ac、cb、bd、da四条支路为电桥的四个臂,其中R1(RX)为被测臂,R2、R3构成比列臂,R4称为较臂。在电桥的对角线cd 上连接指零仪表(一般是检流计)另一对角线ab上连接直流电源E。 在电桥投入工作时,先接通电源按钮SB,调节电桥的一个臂或几个臂的标准电阻,使检流计指针指示为零,这时,就表示电桥达到平衡。在电桥平衡时,cd两点的电位相等。 则:Uac=Uad, Ucb=Udb 即:I1R1=I4R4, I2R2=I3R3 将这两式相除,得:I1R1/I2R2=I4R4/I3R3 当电桥平衡时,Ig=0 ∴I1=I2,I3=I4 代入上式得: R1R3=R2R4 上式是电桥的平衡条件。它说明:在电桥平衡时,两相对桥臂上电阻乘积等于另外两相对桥臂上电阻的乘积。根据这个关系,在已知三个臂电阻的情况下,就可确定另外一个臂的被测电阻的电阻值。 设被测电阻RX是位于第一个桥臂中,则RX=R2R4/R3。 图1 单臂电桥原理图R1为被测电阻R2、R3、R4为可调电阻P为检流计E为电池。 单臂电桥的使用方法 1、先将检流计的锁扣打开(内外),调节调零器把指针调到零位。 2、把被测电阻接在?的位置上。 要求用较粗较短的连接导线,并将漆膜刮净。接头拧紧,避免采用线夹。因为接头接触不良将使电桥的平衡不稳定,严重时可能损坏检流计。 3、估计被测电阻的大小,选择适当的桥臂比率,使比较臂的四档都能被充分利用。这样容易把电桥调到平衡,并能保证测量结果的4位有效数字。 4、先按电源按钮B,(锁定)再按下检流计的按钮G(点接)。 5、调整比较臂电阻使检流计指向零位,电桥平衡。若指针指?,则需增加比较臂电阻,针指向?,则需减小比较臂电阻。 6、读取数据:比较臂比率臂=被测电阻 7、测量完毕,先断开检流计按钮,在断开电源按钮,然后拆除被测电阻,再将检流计锁扣锁上,以防搬动过程中损坏检流计。 )从而可以测量R3/R4×(R1=R2数值,当电桥平衡时有:R4、R3、R2通过电桥调节.

生物膜总结

. 生物膜 1、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 2、从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谈谈人们对生物膜结构的认识过程。 3、何谓膜内在蛋白?膜内在蛋白以什么方式与膜脂相结合? 4、比较主动输运与被动输运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5、说明Na+-K+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 生物膜(bioligical membrane):细胞和细胞器所有膜结构的总称,是镶嵌有蛋白质和糖类(统称糖蛋白)的磷脂双分子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和细胞器作用,并有大量的酶结合位点,也是与许多能量转化和细胞内通讯有关的重要部位。 流体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针对生物膜的结构提出的一种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生物 膜被描述成镶嵌有蛋白质的流体脂双层,脂双层在结构和功能上都表现出不对称性。有的蛋白质“镶”在脂双层表面,有的则部分或全部嵌入其内部,有的则横跨整个膜。另外脂和膜蛋白可以进行横向扩散。 生物膜的功能: 跨膜运输 能量转换 信息识别与传递 运动和免疫 1答:生物的基本结构特征是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膜的共同结构特点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流动镶嵌模型主要强调(1)膜的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2)膜蛋白镶嵌在脂类中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有的镶嵌在膜的内外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双分子层。膜的流动性是表现生物膜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如通过膜的物资运输、细胞识别、细胞免疫、细胞分化及激素的作用等都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膜的不对称性决定了生物膜内外表面功能的特异性。从生物膜结构模型演化说明人们对生物膜结构的认识过程。 2答:对生物膜的分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脂质双分子层模型: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易溶于脂类的物质易通过膜,所以推测膜由脂质构成,有通过计算总面积,得出膜的模型是脂质双分子层,极性的亲水基团朝向外侧的水性环境。 (2)Davson-Danielli模型:即“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明治式的细胞膜分子结构模型,这个模型的提出是建立在人们对于蛋白质在细胞膜中作用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 (3)单位膜模型:即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单位膜构成,该模型继用了前两种模型的 合理成分,但未正确解释蛋白质的位置 (4)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膜蛋白镶嵌在脂类中并表现出分布不对称性,而且是通过疏水和亲水相互作用维持膜的结构。该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生物膜的模型还在不断的完善中,从这一演化过程中可以看出,人们是通过不断的研究,不断地从实验中发现新现象,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对于生物膜结构的认识。

桃树的生物学特性

桃的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结果习性 1、树性桃是喜光性小乔木,芽具有早熟性,萌芽力强,成枝力高。新梢在一年中多次生长,可抽生2-3次枝,幼年旺树甚至可长4次枝,干性弱,中心主干在自然生长的情况下,2年后自行消失;层性不明显,树冠较低,分枝级数多,叶面积大,进入结果期早,5-15年为结果盛期,15年后开始衰退,桃树寿命的长短,与选用的砧木类别、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有较密切的关系。 2、根系生长桃属浅根性树种,根系大部分为水平状分布。根系的扩展度大于树冠的0.5-1倍,深度只及树高的1/5-1/3,吸收根分布在离土表的40厘米以内,其中10-30厘米分布最旺。桃的根上有明显的横形皮目,说明特别需土壤通气,空气在土壤中的含量要求达10%,空气含量在5%以上根才能生长。空气含量在2%以下,生长差,甚至窒息死亡。地温4-50C时,根系开始活动,15-200C时,为根系生长活动的适宜温度,土温超过300C时,停止生长。 3、芽的生长桃的侧芽(腋芽),有单芽与复芽之别,单芽有叶芽与花芽,顶芽为叶芽。复芽有双复与三复,三复中间一般为叶芽,也有无叶芽的,同一枝上的芽饱满程度,单芽、复芽的数量与着生的部位是有差异的,这与营养、光照状况有关。 4、枝梢的生长叶芽在春季萌发后,新梢即开始生长,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有 2-3个生长高峰。第一个生长高峰在4月下旬-5月上旬,5月中旬逐渐减弱。第二个生长高峰在5月下旬-6月上旬,同时在该段时间新梢开始木质化,6月下旬新梢的伸长生长明显减弱。但幼树及旺树上的部分强旺新梢还出现第三次生长高峰。除此之外的新梢这时主要是逐渐进入老熟充实、增粗生长阶段,10月下旬进入落叶休眠阶段。 桃在生长季节中,由于生长时间、生长势及所处的着生部位不同,形成不同类型的枝条。 (1)徒长期生长极旺,枝条粗大,长度一般可达1米以上,节间长,叶片薄,组织不充实,大部分有副梢,在幼树上发生较多,可利用作为树冠扩展的骨干枝,衰老树上可更新利用,空间较大的,可采用伤变结合的修剪方法,进行逐步改造利用,培养为结果枝粗。

自组式直流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

一、实验简介 直流电桥是一种用比较法测量电阻的仪器,主要由比例臂、比较臂、检流计等构成桥式线路。测量时将被测量与已知量进行比较而得到得测量结果,因而测量精度高,加上方法巧妙,使用方便,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电桥的种类繁多,但直流电桥是最基本的一种,它是学习其它电桥的基础。早在1833年就有人提出基本的电桥网络,但一直未引起注意,直至1843年惠斯通 才加以应用,后人就称之为惠斯通电桥。单电桥电路是电学中很基本的一种电路连接方式,可测电阻围为1~106Ω。 通过传感器,利用电桥电路还可以测量一些非电量,例如温度、湿度、应变等,在非电量的电测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实验是用电阻箱和检流计等仪器组成惠斯通电桥电路,以加深对直流单电桥测量电阻原理的理解。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用惠斯通电桥测量电阻,掌握调节电桥平衡的方法,并要求了解电桥灵敏度与元件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正确选择这些元件,以达到所要求的测量精度。 二、实验原理 电阻按其阻值可分为高、中、低三大类,R≤1Ω的电阻为低值电阻,R>1MΩ 的称高值电阻,介于两者之间的电阻是中值电阻,通常用惠斯通电桥测中值电阻。 1、惠斯通电桥的工作原理 惠斯通电桥原理,如图6.1.2-1所示。 图6.1.2-1 2、电桥的灵敏度 电桥是否平衡,是由检流计有无偏转来判断的,而检流计的灵敏度总是有限的,假设电桥在R1/R2=1时调到平衡,则有R x=R0,这时若把R0改变一个微小量△ R0,则电桥失去平衡,从而有电流I G流过检流计。如果I G小到检流计觉察不出来,

? 那么人们会认为电桥是平衡的,因而得到R x =R 0+△R 0,△R 0就是由于检流计灵敏度不够高而带来的测量误差△R x 。引入电桥的灵敏度,定义为 S=△n/(△R x /R x ) 式中的△R x 是在电桥平衡后R x 的微小改变量(实际上若是待测电阻R x 不能改变时,可通过改变标准电阻R 0的微小变化△R 0来测电桥灵敏度),△n是由于△ R x 引起电桥偏离平衡时检流计的偏转格数,△n越大,说明电桥灵敏度越高,带来的测量误差就越小。S 的表达式可变换为 S=△n/(△R 0/ R 0)= △n/△I G (△I G /(△R 0/ R 0))=S 1S 2 其中S 1是检流计自身的灵敏度,S 2=△I G /(△R 0/ R 0)由线路结构决定,故称电桥线路灵敏度,理论上可以证明S 2与电源电压、检流计的阻及桥臂电阻等有关。3、交换法(互易法)减小和修正自搭电桥的系统误差 自搭一个电桥,不考虑灵敏度,则R 1、R 2、R 0引起的误差为△R x / R x =△R 1/ R 1+ △R 2/ R 2+△R 0/ R 0。为减小误差,把图6.1.2-1电桥平衡中的R 1、R 2互换,调节R 0, 使I G =0,此时的R 0记为R 0’,则有 R x =R 2/ R 1 R 0’ , R R 0 R 0 这样就消除了R 1、R 2造成的误差。这种方法称为交换法,由此方法测量R x 的误差为 △R x / R x =1/2(△R 0/ R 0+△R 0’/ R 0’) 即仅与电阻箱R 0的仪器误差有关。若R 0选用具有一定精度的标准电阻箱,则系统误差可以大大减小。 三、实验容 1、按直流电桥实验的实验电路图,正确连线。 2、线路连接好以后,检流计调零。 3、调节直流电桥平衡。 4、测量并计算出待测电阻值Rx ,微调电路中的电阻箱,测量并根据电桥灵敏度公式:S=△n/(△R x / R x )或S=△n/(△R 0/ R 0)计算出直流电桥的电桥灵敏度。 5、记录数据,并计算出待测电阻值。 四、实验仪器 本实验用到的实验仪器有:电压源、滑线变阻器(2个)、四线电阻箱(3 个)、检流计、待测电阻、电源开关,实验场景如下图组所示:

生物膜特征指标测定方法

第2章生物膜特征指标测定方法 选择合适的生物膜指标进行测定和评价非常重要。本研究课题主要的生物膜指标包括:生物膜量、生物膜胞外聚合物的量、活性生物量和生物膜的活性。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测定方法。 2.1 生物膜量 2.1.1 生物膜的剥落 生物膜固定在载体的表面,很难直接测量生物膜干重。因此,评价载体生物膜量前,必须首先把生物膜从载体表面剥落下来。生物膜的剥落方法很多,其中,有效剥落方法主要有机械剥落、超声剥落和超声加化学剥落。在生物膜剥落在生物膜的多项分析中起关键作用,剥落回收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他分析的精确度。 (1)机械剥落。对生物膜载体使用简单的机械方法,使生物膜脱离载体的表面。这种剥落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但该法却不适用于表面具有孔隙或表面粗糙度较大的载体。生物膜机械剥落方法在生物膜反应器中得到广泛应用。 (2)超声剥落。利用超声波冲击剥落生物膜。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超声波工作功率。 (3)超声加化学剥落。考虑到生物膜胞外聚合物对生物膜的胶联特性,若单纯使用超声波进行生物膜剥落,一般需要超声波的功率较高,作用时间较长。Liu(1994)提出可将生物载体首先置于1M 的碱液中,并水浴30 分钟,温度控制在60~80℃。经处理后,生物膜与载体表面的胶联度大大降低。这时,再经过超声波处理,可在较低功率及较短时间作用就可得到非常好的剥落效果。 2.1.2 评价生物膜量的指标 (1)生物膜干重。生物膜剥落后,含有生物膜的溶液经事先称重的0.45μm滤膜过滤,把滤膜置于温控105℃的干燥箱内,干燥至恒重,过滤前后的重量之差即为剥落生物膜干重。生物膜干重是生物膜参数中最为常用的指标。 (2)生物膜挥发性干重(VSS)。生物膜干重反映的是生物膜总量。生物膜的生物化学活性只与活性生物量相关,而生物膜挥发性干重可以反映生物膜活性生物量。为了获得较准确的活性生物量信息,在生物膜的研究中,常常选用可挥发性生物膜重( Ameziane et al., 2002)。在生物膜干重测量后,将样品置于550℃的马福炉内灼烧至恒重,总干重的失重即为可挥发性生物膜部分。挥发性生物膜重量反映了生物膜中有机组分的含量。

花期生物学特性观察

欧李花期生物学特性观察 一、目的意义: 二、花期是果树的重要物候期,对了解品种的特征习性和授粉与结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材料:农大欧李资源圃保存的各种欧李种质 四、研究内容:

参考资料: (一)果树开花规律一般分为六期:全树5%的花开放为初花期;25%以上的花开放为盛花始期;50%的花开放为盛花期;75%的花开放为盛花末期;全树花开并有部分开始落花为经花期;全树5%的花开始正常落花瓣至全树花瓣脱落则为谢花期。 树种不同,开花早晚不同。北方区域内的大部分果树均于春季开花,梅、杏、李、桃开花早;梨、苹果等次之;葡萄、山楂、柿子、枣等最晚,人工调节或棚栽果树另当别论。 同品种、同一地点栽植的果树,开花早晚亦有差别。其原因是树体内贮藏营养水平与果枝类型、树势造成的。同时,不同年份间开花也有区别,与花前当地积温有关。 果树开花,一般在午前开花,如苹果、山楂、梨、桃等,但枣树开花习性却为昼开型和夜开型。猕猴桃花期短而集中,一般都集中在清晨4-8时开放,以5时左右为最佳。 果树因树种、品种间的差异性,开始持续时间与外界条件都有区别,单株苹果花期约5-15天,桃约5-11天,梨约6-15天,枣约2个月。花序、单花的持续时间也各不相同。一般情况,树体营养水平高,开花齐,时间长;树体营养水平低的弱树、老树,花开不整齐、持续时间短。 参考资料(二) 欧李花芽萌动到开花应该分为11个时期:1萌动期2大花蕾膨大期3小花蕾分离期4单花蕾分离期5花萼露心期6花朵膨大期7初花期8盛花初期9盛花中期(10盛花末期11落花

期 1萌动期(此时不是叶芽,而是花芽的萌动,表明着欧李的地上部器官已开始感知气温的变化,节位上的褐色花芽有白点出现,实际上为原来包裹很紧的褐色鳞片稍稍松开,露出白色的花萼,大约在2月下旬即开始)----2大花蕾膨大期(萌动期开始后,花蕾则开始膨大,约一个月的时期内,即从2月下旬到了3月下旬,分布在叶芽周边的2-4个大花蕾在不断地膨大,首先是花蕾外部的褐色鳞片被内部生长着的大花蕾撑开,褐色鳞片被推到花蕾的下层,逐渐显露出各个品种大花蕾固有的色泽,此时中间的叶芽可以看到白色生长点开始膨大,即叶芽的鳞片开始松动)----3小花蕾分离期(此期约需10天时间,到4月初完成,大花蕾的不断膨大实际上为小花蕾不断生长的结果,因此,大花蕾生长到一定大小时,每个大花蕾中分离出2-3个小花蕾,每个小花蕾中实际包含着2-4个单花蕾,此时叶芽已清晰可见,)----4单花蕾分离期(此期约需10天左右的时间,约在4月上旬。此时小花蕾中的单花蕾不断膨大,开始出现一个个单花蕾,单花蕾内部的花瓣、花药等器官开始生长,使单花蕾不断膨大,最后膨大到2毫米,使每个节位上的单花蕾逐渐显露出来,每个节位上的花朵数基部固定下来,并显露出每个品种花蕾固有的色泽,此时叶芽已开始转绿,花叶同出的9号品种叶芽与花蕾大小差不多,而先花后叶的品种如01-01等品种,花蕾大于叶芽的两倍。此时也是观察早花品种还是迟花品种的时期,早花品种此时的单花蕾已很大,一般在2毫米以上,迟花品种的单花蕾一般较小,在2毫米以下如S-D)----5花萼露心期(此时单花蕾内部的花瓣、花药等器官生长加快,花药也清晰可见,使单花蕾的花萼顶部被花朵撑开,即花萼露心期,每个品种内部的花瓣色泽开始出现,4月4日观察到)----6花朵膨大期(气球期)(此时,花萼内部的花瓣进一步膨大,花萼下退,花柄伸长到5-10毫米,花瓣露出到5毫米,并膨大成气球状,约需3-5天时间,最早在4月10日观察到---7初花期(气球期1-2天后,温度在12度时,花朵开始展开,第一朵花展开后即为初花期,但要注意近地面的花一般先开,不能算,起码是地上部20厘米以上的花开才能算----8盛花初期(1-2天后,开花数量由5%进入到25%)----9盛花中期(1-2天后,开花由25%进入到75%)----10盛花末期(1-2天后由75%进入到100%)---11落花期(从初花开始,7天后花瓣开始凋落,此时幼果可以看到,毛樱桃的果实已到黄豆大,最早开始的是早开花品种,约在4月20-24日,最晚的为S-D、99-02、4号和Y14-26(厕所旁,到4月28日花瓣仍在树上),大果园为S-D\Y11-06、Y03-09,4号,到4月29日,Y11-06\Y03-09\4号、S-D的花瓣仍在树上,S-D的花瓣后期转红,很好看,可做观赏)2、同一品种不同枝条类型和同一枝条上开花时间顺序 选早花(03-25、J-2\01-01)、中花、晚花(S-D、晚花、4号)品种各1-2个,观察基生枝和上位枝上的开花时间

非平衡直流电桥的原理和应用

非平衡直流电桥的原理和应用 直流电桥是一种精密的电阻测量仪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按电桥的测量方式可分为平衡电桥和非平衡电桥。平衡电桥是把待测电阻与标准电阻进行比较,通过调节电桥平衡,从而测得待测电阻值,如单臂直流电桥(惠斯登电桥)、双臂直流电桥(开尔文电桥)。它们只能用于测量具有相对稳定状态的物理量,而在实际工程中和科学实验中,很多物理量是连续变化的,只能采用非平衡电桥才能测量;非平衡电桥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桥式电路来测量电阻,根据电桥输出的不平衡电压,再进行运算处理,从而得到引起电阻变化的其它物理量,如温度、压力、形变等。 【实验目的】 FQJ型教学用非平衡直流电桥,该仪器集单臂、非平衡电桥于一体,通过本实验能掌握以本实验采用下内容: 1.直流单臂电桥(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非平衡直流电桥电压输出方法测量电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根据不同待测电阻选择不同桥式和桥臂电阻的初步方法及非平衡电桥功率输出法测电阻; 4.单臂电桥采用“三端”法测量电阻的意义。 【实验仪器】 FQJ型教学用非平衡直流电桥;1. FQJ非平衡电桥加热实验装置。2. 【实验原理】 FQJ型教学用非平衡直流电桥包括单臂直流电桥,非平衡直流电桥,上节我们已经对单臂电桥有所了解,下面对非平衡电桥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 图1 非平衡电桥原理图 1.非平衡电桥桥路输出电压 R??,所示,当负载电阻非平衡电桥原理如图1g 0?I并即电桥输出处于开路状态时,,,仅有电压输出g U ABC为压压,用表示根据分原降半桥的理,电0UR R,电流为:,通过两臂的S41U S?II?41R?R)1(41R则上之电压降为:4. R4??UU(2)SBC R?R41R上的电压降为:同理3R3??UU(3)SDC R?R 32UUU之差为输出电压与DCBC0RR34U?UU?U?U?SS0BCDC R?RR?R3412 ????S RR?R?R3142RR?RRU?0,即电桥处(4))?RR(RR3421U ? 于平衡状态。当满足条件时,电桥输出43210(5)式就称为电桥的平衡条件。为了测量的准确性,在测量的起始点,电桥必须调至平衡,称为预调平R, RRR, RR?。若关电阻变化有臂这样可使输出只固定,与为待测电阻某一,则当衡。1423x4R?R??R时,因电桥不平衡而产生的电压输出为:

花的特点与品格

花的特点与品格 一、梅花 “山有佳卉,侯粟侯梅”,早在《诗经》中就有吟梅花的记载,而在《山海经》中也有“灵山有木多梅”的描述。梅花冬末或早春时开花,花以白和淡红为主,也有紫红、淡黄、淡墨诸色,品种极多,依花形、花香和树冠形状不同而分为白梅、红梅、紫梅等不同品种,据统计现已有230种之多。其中最著名的品种有绿萼、骨红、粉梅、龙游寺等。 梅花的寿命长达数百年,在严冬,雪压冰封之时开出秀丽的花朵,给大地于无限生机,所以人们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又将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梅花是高洁,它有傲霜斗雪、不畏严寒的品格。梅花也向世间传达了春意,既美丽又傲骨。风传淡淡的幽香,小鸟从梅花枝头经过,会惊艳其美丽。 二、杏花 我们都知道,杏花是春季开花,花蕾呈红色,并逐渐变白,杏花是代表早春的花卉,也是春天的象征。有诗为证“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院深浅色,照在绿波中。”这首诗就描写了众多杏花争相怒放的景色,非常壮观。每逢杏花开放时,江南一带,往往是春雨绵绵,老天总是不肯放晴。难怪有千古流传的“杏花春雨江南”佳句。“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也是证明春雨与杏花,竟像夫妻般结下了不解之缘,彼此是分不开的了。 咏杏的诗颇多佳作,如宋祁咏杏,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这一“闹”字写得绝,传诵一时,人们便称之为红杏尚书。如元好问云:“杏花墙外一枝横,半面宫妆出晓晴;看尽春风不回首,宝儿元是太憨生。”此外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一枝红杏出墙来”等等,都是有关杏花的名句,传诵至今,杏花真是花族中的幸运儿了。 《春天的杏花》 点点三两枝, 春暖一树红。 有蝶栖息在, 红尘尽不同。 三、桃花 桃花也是春季开花,桃花多为粉红色,品种繁多,《诗经》中就有“逃之夭夭,灼灼其

生物学特性

第一章生物学特性 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气候条件 1、温度 核桃适宜生长在年均温度8-16℃,极端最低温度不低于-20℃,极端最高温度在38度以下,无霜期170天以上地区。 2、水分 核桃对于干燥空气环境适应性强、但对土壤水分变化较为敏感。缺水,使树体生长弱,大量落果、落叶。土壤水分过多,会造成通气不良,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发育,甚至死亡。因此,核桃耐早、怕涝,但不能缺水。 3、光照 核桃喜光,宜生长在全年日照大于2000小时的地区和区域。 4、风 核桃一年生枝髓心较大,抗风力较弱,幼树易抽条。 (二)、土壤条件 1、土壤质地 土壤以疏松壤土最好。质地黏重、砂石含量多的土壤不适宜核桃生长。 2、土壤酸碱性

适宜核桃生长的土壤PH值范围6.5-8.3,核桃不耐酸碱,土壤含盐量应在0.2%。 3、土层厚度 核桃属深根树种,土层厚度在1m以上且地下水位在3m 以下时生长良好。 (三)、地势 核桃可在土层深厚且有水浇条件的坡地、丘陵山地、平地等栽植。坡度以不大于25°为宜,避免宜积水的低洼地种植。 二、核桃主要器官与发育 一、根 核桃根系分为主根、侧根和须根。其主根发达,侧根伸展较远,须根广泛。幼树时根比茎生长快,主根比水平根生长快,三年生以后侧根数量逐渐增多,水平根生长加快。所以群众说核桃是“先坐下来,再站起来”。成年核桃树主根深可达3m多,而水平根可延伸至树冠边缘甚远。核桃根系的垂直分布主要在0—60㎝的土层中,其中20-40㎝深的土层中最多。因此,施肥深度范围多在20—40㎝、范围为冠下及边缘。 根的生长周期一般在发芽前3—4周新根的形成数量和延长生长增加,至新梢快速生长开始前减缓。在新梢生长停止和果实生长减缓时,根生长又开始加速,直至落叶又降至

综合比较直流电桥与交流电桥的异同

A B C D G R 1 R 2 R s R x E I 1 I 2 图1 直流电桥 综合比较直流电桥与交流电桥的异同 08物理一班 刘娟娟 20081041146 Liujuanjuan 摘要:通过实验了解直流电桥与交流桥路的特点和调节平衡的方法以及用直流电桥、交流电桥测电阻 的方法,了解直流电桥与交流电桥的区别 Abstract : through the experiment about DC bridge and AC bridge circuit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tion of balance and method of DC bridge, bridge methods of measuring resistance, understanding of DC bridge and the bridge between 关键词:直流电桥、交流电桥、电阻 Key words: DC bridge, bridge, resistance 引言:直流电桥是一种用比较方法测电阻的仪器,其主要特点是测量精度高。交流电桥是一种比较式仪器,在电测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仪器介绍 直流电桥是一种用比较方法测电阻的仪器,其主要特点是测量精度高。和伏安法测电阻相比,电桥法将两个量(电压和电流)的测量转换成了一个量的平衡检测。平衡检测对阻值的变化很敏感,利用电桥对阻值变化敏感的特点,通过某种电阻式传感器还可以进行温度、湿度、压强等非电量的测量。 直流电桥主要分为单电桥(惠斯通电桥)和双电桥(开尔文电桥)。 单电桥用于测量1Ω-106Ω范围内的电阻值的电阻,双电桥用于测量1Ω以下的低电阻。 交流电桥是一种比较式仪器,在电测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交流电桥主要用于测量交流等效电阻及其时间常数;电容及其介质损耗;自感及其线圈品质因数和互感等电参数的精密测量,也可用于非电量变换为相应电量参数的精密测量。 常用的交流电桥分为阻抗比电桥和变压器电桥两大类。习惯上一般称阻抗比电桥为交流电桥。本实验中交流电桥指的是阻抗比电桥。交流电桥的线路虽然和直流单臂电桥线路具有同样的结构形式,但因为它的四个臂是阻抗,所以它的平衡条件、线路的组成以及实现平衡的调整过程都比直流电桥复杂。 图2 交流电桥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