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AT系统介绍

VSAT系统介绍
VSAT系统介绍

VSAT及其特点

自从1847年电话诞生以来,电信业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即使在发达国家大容量的网络也仅限于有限的区域,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电信网络的质量和普及率还很低。80年代引入的VSAT技术能较快地解决此问题,它不仅能为无地面线路可用的区域提供服务,而且在性能、提供的业务种类、可用度、传输成本、扩容成本等方面都能与地面线路进行竞争。

那么什么是VSAT呢?它为什么得到那么快速的发展呢?

VSAT是VERYSMALL APERTURE TERMINAL 的缩写,直译为“甚小孔径终端”,意译应是“甚小天线地球站”。由于源于传统卫星通信系统,所以也称为卫星小数据站或个人地球站〈IPES〉,这里的小指的是VSAT系统中小站设备的天线口径小,通常为0.3m-2.4m。VSAT是 80年代中期利用现代技术开发的一种新的卫星通信系统。利用这种系统进行通信具有灵活性强,可靠性高,成本低,使用方便以及小站可直接装在用户端等特点。借助VSAT用户数据终端可直接利用卫星信道与远端的计算机进行联网,完成数据传递、文件交换或远程处理,从而摆脱了本地区的地面中继线问题,这在地面网络不发达、通信线路质量不好或难于传输高速数据的边远地区,使用VSAT 作为数据传输手段是一种很好的选择。目前,广泛应用于银行、饭店、新闻、保险、运输、旅游等部门。VSAT 卫星通信网一般是由大量VSAT小站与一个主站(Hub)协同工作,共同构成的一个广域稀路由(站多,各站业务量小)的卫星通信网。

VSAT的迅速发展还得益于80年代计算机的大量普及和计算机联网需求的大量增加。由于相当多的计算机通信业务是在一个主计算机与许多远端计算机之间进行的,而VSAT网能非常经济、方便地解决地面通信网很难处理的这种点对多点寻址;加上当时的VSAT已综合了许多新的技术(如分组传输与交换技术、高效的多址接续技术、微处理器技术、协议的标准化、地球站射频技术、天线的小型化及高功率的卫星等),使得VSAT基本具备了前一节所述的主要优点。因此,VSAT从80年代开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卫星通信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

背景和发展状况

VSAT卫星通信网一般是由大量VSAT小站与一个主站(Hub)协同工作,共同构成的一个广域稀路由(站多,各站业务量小)的卫星通信网。

VSAT网根据业务性质可分为三类:

(1)以数据通信为主的网,这种网除数据通信外,还能提供传真及少量的话音业务;

(2)以话音通信为主的网,这种网主要是供公用网和专用网话音信号的传输和交换,同时也能提供交互型的数据业务。

(3)以电视接收为主的网,接收的图像和伴音信号可作为有线电视的信号源通过电缆分配网传送到用户家中。

与地面网通信网相比,VSAT卫星通信网具有以下特点:

1、覆盖范围大,通信成本与距离无关;

2、可对所有地点提供相同的业务种类和服务质量(包括误比特率和传输时延等);

3、灵活性好(多种业务可在一个网内并存,对一个站来说支持业务种类、分配的频带和服务质量等级等可动态调整);

4、可扩容性好,扩容成本低,开辟一个新通信地点所需时间短;

5、点对多点通信能力;

6、独立性好,是用户拥有的专用网,不像地面网受电信部门制约;

7、互操作性好,可使采用不同标准的用户跨越不同的地面网而在同一个VSAT网内进行通信;

8、通信质量好(有较低的误比特率和较短的网络响应时间);

9、传播时延大。

与传统卫星通信网相比,VSAT卫星通信网的特点:

1、面向用户而不是面向网络,VSAT与用户设备直接通信而不是如传统卫星通信网中那样中间经过地面电信网络后再与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2、小口径天线,天线口径一般小于2.4m,某些环境下可达到0.5m;

3、智能化(包括操作智能化、接口智能化、支持业务智能化、信道管理智能化等)功能强,可无人操作;

4、安装方便,只需简单的安装工具和一般的地基(如普通水泥地面、楼顶、墙壁等);

5、低功率的发射机,一般几瓦以下;

6、集成化程度高,VSAT从外表看只能分为天线、室内单元(IDU)和室外单元(ODU)三个部分;

7、VSAT站很多,但各站的业务量较小。

8、一般用作专用网而不像传统卫星通信网那样主要用作公用通信网。

VSAT的“三步走”

自80年代以来,VSAT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究其原因,除了VSAT本身技术上的进步外,还在于VSAT的设计思想一开始就是面向专用网的:一是面向覆盖范围大而业务量又较小的应用环境(即稀路由应用环境)和面向点-多点之间通信的应用环境(包括广播电台、收集、双向交互等通信方式);二是在保证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VSAT小站成本,以利于推广普及;三是尽量简化VSAT 小站台票操作,使用户易学易用。由于VSAT具有许多优点,特别适用于建立专用网,所以VSAT在与地面网竞争时就占有一定的优势,促进了VSAT网的发展。

早期的VSAT网大部分在北美,并且都以数据通信网为主,采用星状网结构。不具备话音通信功能或仅提供话音质量较差的声码通话。随着VSAT网在地面电话网不是很普及或不很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的推广使用,产生了在VSAT网中进行

高质量话音通信的要求,因此出现了以话音业务为主的VSAT卫星通信网(例如TES),简称话音VSAT网。而随着进行综合业务通信要求的出现,出现了综合业务的VSAT卫星通信网(例如TSAT)。

从VSAT的发展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初期阶段

主要指1980年以前及以后2年。在此阶段,VSAT以采用C波段为主要标志,并且只能提供单收和低速数据业务。

2、第一代VSAT

指1983年~1988年这一时期的VSAT产品。此阶段的VSAT以采用Ku波段和星形结构进行数据传输为显著标志,并开发了一些新的多址方式。

3、第二代VSAT

指1988年到90年代中期。此阶段,VSAT已从单纯数据型向数据、话音、图形等综合业务方向转化,并且开始采用网状结构,具备了第一节中所述的主要优点。

VSAT发展现状

到1993年底,全球已安装和预订的VSAT数超过了116000个。近几年来,每年的销售额约5.5亿美元,预计以后每年的增长率仍将在20%左右[5]。

从90年代中期开始,VSAT逐步向第三代发展,其典型标志是加强网控的功能,即主要由软件来控制VSAT的操作。目前,VSAT正在向硬件和软件的标准化方向发展,以使VSAT设备本身作为一个低层的基本功能平台,根据用户的需要可以随时通过增加VSAT的硬件和软件来增强其功能,就如今天的PC机,用户买了之后还可随时增加插卡和更新软件。

VSAT的分类及业务

可按VSAT的性质、用途、网络结构和某些特征来对其进行分类。

1)按照VSAT支持的主要业务类型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

以话音业务为主的VSAT系统,如TES。

以数据业务为主的VSAT系统,如PES。

以综合业务为主的VSAT系统,如TSAT、NEXTAR。

2)从VSAT网采用的网络结构来看,也可分为三类:

星形结构的VSAT系统,如PES。

网形结构的VSAT系统,如TES。

星形和网状混合结构的VSAT系统,这是一种刚出现的网络,它在传送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业务(如数据)时采用星形结构,而在传送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业务

(如话音)时采用网状结构;当需进行点对点通信时采用网状结构,进行点对多点通信时采用星形结构。这种网络结构可充分利用前两种网络结构的优点,同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要求。由于此结构中允许两种网络结构并存,因此,可采用两种完全不同的多址方式,如星形结构时采用TDM/TDMA方式,而网状结构时采用 SCPC方式等。

3)根据不同的安装方式可分为固定式、墙挂式、可搬移式、背负式、手提式、车载式、机载式、船载式等。

4)按业务类型可分为小数据站、小通信站和TVRO等。

5)按业务性质可分为固定业务的VSAT和移动业务的VSAT两种。

6)按收发方式可分为单收站和双向站。

除了个别宽带业务外,VSAT卫星通信网几乎可支持所有现有业务,包括话音、数据、传真、LAN互连、会议电话、可视电话、低速图像、可视电话会议、采用FR接口的动态图像和电视、数字音乐等。

具体的业务种类及典型应用如下表所示。从下表可看到,VSAT网可对各种业务分别采用广播(点→多点)、收集(多点→点)、点-点双向交互、点-多点双向交互等多种传递方式,充分说明了VSAT的灵活性。

VSAT网的组成

VSAT通信网由VSAT小站、主站和卫星转发器组成。数据VSAT卫星通信网通常采用星状结构,采用星状结构的典型VSAT卫星通信网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VSAT卫星通信网的组成

1、主站:主站也叫中心站或中央站,是VSAT网的心脏。它与普通地球站一样,使用大型天线,天线直径一般约为3.5m~8m(Ku波段)或 7m~13m(C 波段)。在以数据业务为主的VSAT卫星通信网(下面简称数据VSAT网)中,主站既是业务中心也是控制中心。主站通常与主计算机放在一起或通过其它(地面或卫星)线路与主计算机连接,作为业务中心(网络的中心结点);同时在主站内还有一个网络控制中心(NCC)负责对全网进行监测、管理、控制和维护。在以话音业务为主的VSAT卫星通信网(下面简称话音VSAT网)中,控制中心可以与业务中心在同一个站,也可以不在同一个站,通常把控制中心所在的站称为主站或中心站。由于主站涉及整个VSAT网的运行,其故障会影响全网正常工作,故其设备皆有备份。为了便于重新组合,主站一般采用模块化结构,设备之间采用高速局域网的方式互连。

2、VSAT小站:VSAT小站由小口径天线、室外单元(ODU)和室内单元(IDU)组成。在相同的条件下(例如相同的频段、相同的转发器条件)话音VSAT网的

小站为了实现小站之间的直接通信,其天线明显大于只与主站通信的数据VSAT 小站。

3、卫星转发器:一般采用工作于C或Ku波段的同步卫星透明转发器。在第一代VSAT网中主要采用C波段转发器,从第二代VSAT开始,以采用Ku波段为主。具体采用何种波段不仅取决于VSAT设备本身,还取决于是否有可用的星上资源,即是否有Ku波段转发器可用,如果没有,那么只能采用C波段。

VSAT网的拓扑结构

VSAT卫星通信网的网络结构可分为星状网、网状网和混合网(星状+网状)等三种。

采用星状结构的VSAT网最适合于广播、收集等进行点到多点间通信的应用环境,例如具有众多分支机构的全国性或全球性单位作为专用数据网,以改善其自动化管理、发布或收集信息等。

采用网状结构VSAT网(在进行信道分配、网络监控管理等时一般仍要用星形结构)较适合于点到点之间进行实时性通信的应用环境,比如建立单位内的VSAT专用电话网等。

采用混合结构的VSAT网最适合于点到点或点到多点之间进行综合业务传输的应用环境。此种结构的VSAT网在进行点到点间传输或实时性业务传输时采用网状结构,而进行点到多点间传输或数据传输时采用星状结构;在星状和网状结构时可采用不同的多址方式。此种结构的VSAT网综合了前两种结构的优点,允许两种差别较大的VSAT站(即小用户用小站,大用户用大站)在同一个网内较好地共存,能进行综合业务传输,能择优选择最合适的多址方式,估计会有较大的发展。

VSAT组网非常灵活,可根据用户要求单独组成一个专用网,也可与其它用户一起组成一个共用网(多个专用网共用同一个主站)。

一个VSAT网实际上包括业务子网和控制子网两部分,业务子网负责交换、传输数据或话音业务,控制子网负责对业务子网的管理和控制。传输数据或话音业务的信道可称为业务信道,传输管理或控制信息的信道称为控制信道。

目前,典型VSAT网的控制子网都是星状网,而业务子网的组网则视业务的要求而定,通常数据网为星状网而话音网为网状网。

话音VSAT网的组网

对于使用同步卫星转发器的话音VSAT网来说,用户的要求通常是希望网内任意两个VSAT小站能够直接通话而不是经过主站转发(双跳使响应时间超过

1s,用户不易习惯)。这个要求决定了话音VSAT网应该是网状网。即话音VSAT 网的业务子网是网状网而控制子网是星状网,网控中心所在的站称为中心站。

(1)业务信道

话音VSAT网通常采用线路交换方式,这是由电话业务的实时性决定的。

话音VSAT网的业务子网中,业务信道(话音信道)较多采用简单易行的SCPC方式(也可以采用TDMA等多址方式)。对以话音业务为主、采用线路交换的话音VSAT网来说,显然采用按申请分配信道资源方式是比较合适的,同时在少数大业务量站间可分配一定数量的预分配信道。

(2)控制信道

话音VSAT网的控制子网相当于一个数据网。在控制子网中,小站与主站之间一般采用TDM/ALOHA体制,即外向传输采用TDM,内向传输采用ALOHA、S-ALOHA 或其它改进型。此种方式技术简单,造价低廉,因此在实用系统中应用较多(例如TES系统)。

数据VSAT网的组网

在数据VSAT卫星通信网中,小站和主站通过卫星转发器构成星状网,主站是VSAT网的中心结点。星状网充分体现了VSAT系统的特点,即小站要尽可能小。其主站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高,接收品质因数(G/T)大,故所有小站均可同主站互通。由于小站天线口径小、发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低、接收品质因数(G/T)小,而此小站之间不能直接通信,必须经主站转发。

数据VSAT网通常是分组交换网,数据业务采用分组传输方式,其工作过程是这样的:任何进入VSAT网的数据在发送之前先进行格式化,即把较长的数据报文分解成若干固定长度的信息段,加上地址和控制信息后构成一个分组,传输和交换时以一个分组作为整体来进行,到达接收点后,再把各分组按原来的顺序装配起来,恢复成原来的报文。

以星状网的主站为参考点,数据VSAT网使用的卫星信道可以分为外向(Outbound)信道和内向(Inbound)信道。在数据VSAT网中,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是一致的,即业务子网和控制子网具有相同的星状结构。

主站通过卫星转发器向小站发数据的过程叫外向传输。用于外向传输的信道(外向信道)一般采用时分复用方式(TDM)。从主站向各小站发送的数据,由主计算机进行分组化,组成TDM帧,通过卫星以广播方式发向网中所有小站。每个TDM帧中都有进行同步所需的同步码,帧中每个分组都包含有一个接收小站的地址。小站根据每个分组中携带的地址进行接收。

小站通过卫星转发器向主站发数据的过程叫内向传输。用于内向传输的信道(内向信道)一般采用随机争用方式,比如说ALOHA一类(一种传输制式),也有采用 SCPC和TDMA的。由小站向主站发送的数据,由小站进行格式化,组成信道帧(其中包括起始标记、地址字段、控制字段、数据字段、CRC和终止标记),通过卫星按照采用的信道共享协议发向主站。

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通常使用同一外向信道或内向信道。

选择传输体制的原则

选择传输体制时必须考虑以下原则:

传输体制包括基带复用方式、调制方式、编码方式、多址方式和信道分配方式等。

由于VSAT系统通常是功率受限而不是频率受限系统,故要采用功率利用率最高的调制方式,因此,一般采用相干BPSK或与之相近的QPSK。

VSAT网中编码目前一般采用1/2率卷积编码的软判决维特比译码(编码增益可达4dB~5dB)。

VSAT网的信道分配一般采用按申请分配或争用方式。

由于数据VSAT网是个不对称网,外向和内向传输应选择不同的体制,数据VSAT网的传输体制主要考虑的原则是:

(1)外向传输:主站发射信息量大,因此转发器的频带和功率利用率必须很高;小站接收信息量小,要求的设备尽可能简单。

(2)内向传输:小站发射信息量小,要充分利用小站的发射功率,尽量降低其发射功率,以使小站实用、经济;主站接收来自多个小站的突发性业务,要求其信道解调设备能在足够短的时间内获得载波同步及位定时同步。

(3)VSAT系统中有相当数量的小站建在大中城市市区,因此,要求尽量降低它与相邻卫星系统及地面微波中继通信系统之间的干扰,要尽可能采用不同频段或采用扩频。

对于数据VSAT网来说,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系统主要表现在采用不同的内/外向信道多址方式。

在数据VSAT网中外向信道的基带复用一般采用统计复用的TDM方式,而内向信道一般采用分组复用方式。

目前,几乎所有系统的外向信道都采用TDM方式,因为其功率和频带利用率最高。差别主要表现在有些系统采用统计复用,而有些不采用;有些系统采用扩频而有些不采用而已。外向信道的多址访问是通过帧格式中的地址域来完成的。

对于内向信道可采用固定分配、按申请分配和随机争用(指ALOHA一类)等几种多址访问方式。

对以数据为主的VSAT网来说,由于数据业务每次突发的持续时间一般很短(如1min以下),一般采用随机争用方式,包括纯ALOHA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各种改进方式。对个别大业务量的站可以采用预分配方式。

当今的各种VSAT产品

综观当今的各种VSAT产品,主要有三种典型的内/外向信道多址方式:

(1)TDM/CDMA体制:外向信道采用TDM方式,内向信道采用CDMA方式,内外向均用扩频,但外向不具备码分功能,对所有小站用同一个PN码扩频。由于这种系统扩频增益很大,大大降低了功率谱密度,减小了与地面微波及邻星之间的干扰,降低了传输要求。此方式在C波段工作时,也可使用尺寸小的天线,即用1.2m天线可实现双向通信,单收站另需0.6m天线。因此,小站简单、造价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此方式的优点是,外向传输发射一个TDM载波时对卫星功率利用率最高,且抗干扰性强和隐蔽性好。内向采用CDMA避免了碰撞问题,且对过载不敏感。缺点是频带利用率低,网的容量较小。典型代表为ContelASC公司(现GTE Spacenet公司)的产品。

(2)TDM/SCPC体制:外向信道采用TDM方式,可以进行一定的扩频(扰码),每个小站接收一个TDM载波,同时搜索小站地址或用选择自己时隙的方法,从中提取发往本站的数据。内向信道采用SCPC方式,每个小站一个载波,技术简单、造价低廉。但每个VSAT不论有无业务均占用一个固定载波和固定空间段。换频需换晶体,灵活性差、抗干扰能力较差,小站天线直径为1.2m~1.8m (Ku波段)或1.8m~2.4m(C波段),我国采用 2.5m~3m。当C波段工作在大城市时由于地面微波干扰严重,选址不方便。典型代表为美国VSI公司(原TG 公司)的产品,国内714厂已有生产能力。

(3)TDM/TDMA体制:外向信道采用TDM方式,内向信道采用TDMA方式。这是一种先进的系统。主站设备少,主要发挥软件功能。这种系统信道利用率最高,容量大,灵活性好,扩容方便。可工作在C或Ku波段。换频由主站通过控制主站和VSAT的频率合成器来实现,因此比较方便,受干扰影响小。当内向采用多个载波时,便产生了多载波TDMA(MC-TDMA),即一个转发器的频带容纳多个不同的载波,各载波以窄带TDMA方式工作。网中各站发射或接收所用的频率和时隙均可调整。由于采用了TDMA、FDMA和TDM的组合,系统灵活性增加,显著提高了系统容量。此体制特别适合于网络容量大、由许多稀路由地球站组成、每站含有几路话且业务类型多变、需要动态和灵活连接的情况。采用这种方式的网络效率最高,但技术较复杂。典型代表为美国休斯公司的PES 系统和日本NEC公司的NEXTAR系统。目前国内也在开展这方面的研制。

从内外向传输的不同工作原理可看到,VSAT卫星通信数据网与一般卫星通信网不同,它是一个典型的不对称网络,即收发链路两端的设备不相同,执行功能不相同,内向和外向业务量不对称,信号强度不对称(主站发射功率大得多以适应VSAT小天线的要求;VSAT发射功率小,用主站高的接收增益来接收VSAT 的低电平信号)。

话音VSAT网的传输体制

对于话音VSAT网来说,不论采用哪一种多址方式和交换方式,最终应实现等效的线路交换方式。

话音VSAT网控制子网的传输体制与数据网是一致的,而业务子网则是典型的网状网结构。要实现网状网,SCPC是一种简单可行的信道多址方式,SCPC 信道分配则采用DAMA(按申请分配或称为按需分配)方式。目前,投入实用的系统大部分是采用DAMA-SCPC方式的话音VSAT网。为了兼顾少数大业务量站间业务,可以配置部分点对点预分配(固定分配)的信道。

这种网状网的业务信道除了用于话音业务之外,也可以用于数据业务,分配方式和交换方式与话音业务类似。

话音VSAT网的信道分配方式通常是按需分配与预分配结合。

按需分配的呼叫过程有三个基本阶段:

(1)呼叫建立

主叫方通过控制信道向网控中心发出呼叫申请信息,网控中心在确认卫星信道和被叫方设备有空闲的条件下,向主叫方和被叫方分配卫星信道,主叫方和被叫方进行导通测试,建立线路。在这个阶段,网控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建立线路,并使插入的附加呼损尽可能小。

(2)通话

线路建立后,两方即可进行通话或数据传输。

(3)拆线通话结束后,由通话的主叫方或通话双方(取决于系统设计)向网控中心发出通话结束信息,网控中心发回确认并回收资源(包括卫星信道和用户信道设备)。在这个阶段,网控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准确地回收空间资源和地面资源。

除了SCPC多址方式以外,TDMA方式也是一种适合话音业务乃至综合业务的多址方式。TDMA的特点是子信道按时隙划分,两种交换方式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很适于构成综合业务VSAT网。TDMA用于话音业务时,由于每载波容纳的用

户站数目不够多,网内站数较多时,可能不得不采用多载波方式。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设备成本的降低,采用TDMA方式的VSAT网将会有较大发展。

地球站和网络技术

1、地球站技术

要使VSAT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必须使VSAT进一步小型化,降低VSAT的成本,为此须解决以下关键技术:

信号处理技术:通过合适的信号设计和信号处理降低VSAT系统对C/N的要求。

集成电路技术:微波电路集成化技术,采用SLIC技术。

天线技术:通过采用新的设计,使天线的尺寸进一步减小。

接口技术:采用软件可编程的接口技术以使VSAT能适应不同用户的接口要求。

抗干扰技术:包括抗外部干扰和邻站干扰技术。

数字化技术:以DSP、DDS为基础来提高VSAT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一体化设计技术:通过统一设计Modem、FEC和ARQ来达到对信道资源的最佳利用。

标准化技术:VSAT必须要标准化才能解决相互间的互通问题和实现大规模生产。

加密技术:由于任何网外用户都能收到网内用户发送的信息,任何网内用户都能收到应由其它网内用户接收的信息,因此,VSAT网中必须解决信道加密问题。要进行加密就涉及到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的分配问题,而对一个网络来说尤其重要的是密钥的分配问题。当采用密钥集中分配方式时,如果主站为每个VSAT保留一个工作密钥,则要求主站有非常大的容量;如果为所有VSAT分配同一个工作密钥,将失去加密的意义。若采用密钥分散分配方式,则涉及到一个密钥的安全问题及VSAT设备的复杂性问题。

2、网络技术

如何更好地把地球站和卫星结合起来,使VSAT达到最佳的性能/价格比,这就是网络技术需解决的问题。就目前来看,VSAT网络技术需解决以下一些关键技术:

多址访问技术和信道分配技术:开发一些新的多址访问和信道分配技术以更有效地利用卫星信道的资源,满足业务量变化及不同业务对服务质量的要求。

网络控制技术:进一步加强网络控制的功能,提高VSAT网的智能化程度和灵活程度。

网络协议技术:进一步研究VSAT网络的通信协议及与地面设备之间的接口协议以提高网络的适应能力和协议的工作效率。

网络安全技术:采用一些措施(如加密、通行字、自组织能力等)来提高网络的安全等级。

空间技术

要加强卫星的竞争力,必须降低卫星的成本、在不增加卫星重量的基础上增加卫星的容量、增加卫星的利用率(如采用低速编码、延长卫星寿命,采用TASI、 DSI和DCME等)、寻找地面无法实现或很难实现而卫星很容易做到的新应用(如航空、航海移动通信,偏远地区数据收集,导航/定位等)。

就卫星转发器而言,需逐步解决以下关键技术:

星上处理与交换技术:使卫星成为一个交换结点,使VSAT能直接进行通信,改善VSAT网的连接能力和吞吐量-时延性能,并把网络的复杂度从VSAT转移到卫星,降低VSAT成本;采用星际链路后能实现不同卫星覆盖区内VSAT之间单跳通信。

多波束/跳波束天线技术:在星上采用多波束/跳波束技术以提高卫星的EIRP和G/T,从而降低对VSAT EIRP和G/T的要求。

星上信令能力:使卫星具有信令处理能力,把现在VSAT网中网控中心的一部分功能转移到卫星上,从而缩短VSAT通信的呼叫建立时间。

中低轨道卫星技术:由于同步卫星的轨道高度很高,传播时延和传播损耗都很大,因此VSAT不能非常小,同时也不能满足一些实时性业务的要求,为此提出采用中低轨道卫星进行通信。由于信号的传播损耗和时延较小,因此就不仅能更好地传输实时性业务,而且能大大减小地球站天线的尺寸和发射机的功率。另外,采用多个低轨道卫星组成的通信系统比同步卫星通信系统能更好地进行频率复用;同时也缓解了同步轨道上卫星过分拥挤的情况。采用中低轨道卫星还有其它一些优点,这里就不多讲了。

另外,对一些边远地区来说,VSAT的电源仍是一个问题(如在我国西南某省安装VSAT站时就遇到了由于供电不行而不能开通的问题),除了采用太阳能等其它发电装置外,第三代 VSAT应具有较低的功耗、较大的电压动态范围和只在通信时才需开机等特征以满足边远地区通信的需要。

除了以上一些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外,另外还包括增大卫星功率技术、宽带传输技术、干扰抑制技术、多信道Modem技术等。

ISDN环境与LAN中的应用

1、VSAT在ISDN环境下的应用

ISDN的提出已有相当一段时间,然而,时至今日,电信网络提供的ISDN 业务仍非常有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现有通信网(如PSTN,PSPDN和各种专用网等)的投资巨大,对它废弃不用而新建一个ISDN网从经济上考虑是不可能的。因此,用VSAT网来实现一个ISDN或用来互连各地的ISDN用户或让远方ISDN用户经VSAT网进入地面ISDN从经济上考虑是比较合适的;即使在地面ISDN 网建成后也不能覆盖所有的地区,对边远地区的ISDN 用户来说,采用VSAT网仍几乎是一种唯一的选择。对地面ISDN能覆盖的用户来说,也存在着网络的故障和拥塞问题,此时,可把VSAT网络用作地面 ISDN的迂回或应急网络。

因此,VSAT网提供ISDN业务不仅是VSAT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ISDN发展的需要。

要使VSAT网能提供ISDN业务,首先应必须解决VSAT网的标准问题。只有使VSAT网符合ISDN的标准才能提供ISDN业务;其次,必须提高 VSAT网的容量和通信性能(包括网络时延和信道误比特率);再次,必须能对不同的业务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以满足不同业务对通信网服务质量的要求。

2、VSAT在互连LAN中的应用

采用LAN来互连计算机可以得到许多好处,而随着LAN网卡价格的下降,其使用已越来越广泛,而LAN之间的互连是一个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从80年代中期开始,VSAT已从支持串行接口到能与LAN/MAN的一个主网络结点进行接口。

采用VSAT网来互连LAN比之采用地面网中的帧中继进行互连LAN在经济上要节省,尤其当需提供广播业务时,采用VSAT网比地面帧中继有许多优点。

用VSAT网来互连LAN可采用直接方式或通过帧中继的方式来互连。

当用VSAT直接互连LAN时,可采用桥接器、选路器或网关等三种不同的方式。其中,采用桥接器时只涉及到链路层协议,而采用选路器时涉及到网络层协议,而采用网关时则涉及到运输层或更高层协议。采用不同的互连方式对VSAT 的协议、频带利用、灵活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影响。可用的LAN协议有 TCP/IP、SNA、DECnet、IPX等。

今天已超过6000个VSAT用来从远端站到中央主机之间传输LAN业务。

由于LAN不同于主机与终端之间的通信,也不同于两个DTE之间的直接通信,因此,提供LAN互连的VSAT在拓扑管理、资源分配、业务量管理、拥塞控制等方面都需做出相当大的改进。

个人通信业务与发展趋势

3、VSAT在个人通信业务(PCS)中的应用

限制目前VSAT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潜在用户主要面向比较大的单位而不是个人,因此,其用户数有限的。如果VSAT能面向个人,那么,其市场潜力就非常大,再加上个人化是通信的一个发展方向,所以,VSAT要持久高速发展,提供面向个人的系统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要使VSAT网能真正面向个人(如进入家庭、车载、放在办公桌上等),就必须降低VSAT的成本和规模,以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为此,需解决几个关键问题:

1.大大减小VSAT天线的尺寸和发射机的功率;

2.时延问题;

3.与地面网的互通问题;

4.VSAT在卫星/波束间切换问题;

5.全球通信问题。

可采用的几种解决办法有:

1.采用中低轨道卫星,以解决VSAT的尺寸和时延问题;

2.采用Ka或更高频段的卫星以增大VSAT天线的增益;

3.设置足够多的地面网关站,以使卫星用户能就近进入地面网;

4.采用星际链路。

下面我们简要地说说VSAT的发展趋势,从当前VSAT及卫星通信的发展方向来看,VSAT主要向几个方面发展:

1.在VSAT设备方面:逐步采用标准化和积木化技术以便于扩容和实现大规模生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设备必须进一步小型化,价格必须进一步下降以增强 VSAT的竞争力;接口和适应的业务种类必须更多样;逐步具有综合业务传输能力和宽带传输能力,为此,VSAT应向Ku及更高频段方向发展。

2.从卫星来看:核心是增加卫星的EIRP和G/T值以进一步使VSAT小型化,其次是逐步具有星上处理、交换能力和星上信令处理能力,以改善传输性能(误比特率和时延)。

3.从VSAT的网络控制来看:网控的功能需进一步加强,这成为第三代VSAT 有别于前几代的主要差别,比如VSAT网络中的主要参数(包括网络拓扑结构、

传输速率、多址方式、信道分配方式、传输协议、接口协议和速率、调制和编码方式等)应能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进行灵活设置。为使VSAT能面向小用户,网控应具有分级功能,即大用户配大网控,小用户配小网控(以降低小网中主站成本在总投资中的比例),从而为VSAT开辟更广泛的市场。

音响方案说明

音响方案说明 第一部分设计依据 本设计方案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重点参照了“国家厅堂语言、音乐兼用扩声一级标准”及目前世界先进和权威的扩声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设计结果,力求达到高性能指标、高音质水平、高可靠性、高实用性、高性价比。 一、建声设计技术要求及主要音质设计指标 1、科学合理的使建筑物内无回声、颤动回声及声聚集等声学缺陷; 2、合适的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既保证足够的语言清晰度要求,又能再现优美音质,可充分兼顾其 它使用功能; 3、建筑物内声场扩散良好,声场不均匀度满足中规定的一级标准和用户使用要求; 4、噪声控制设计得当,厅内本底噪声足够低,满足使用要求。 二、系统构成要求及原则 1、可靠性:系统应具备长期稳定工作的能力,所有选用设备均符合我国或国际最佳期品牌,以确保设 备质量的可靠性。 2、实用性:系统应具备完成工程所要求功能的能力和水准,符合本工程实际需要和国内外有关规范的 要求,并且实现容易,操作方便。 3、一致性:系统应遵循开放系统的原则。系统应依据技术指标的一致性、互换性选定设备,使系统具 备良好的灵活性、兼容性、扩展性及品牌性。 4、经济性:系统应满足性能与价格之比在同类系统和条件下达到最优,选择最佳性价比的设备。

三、扩声系统有关国家标准 1、GYJ25-86广电部《厅堂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 2、GB/4959-95《厅堂扩声特性的测量方法》 3、GB/T14476-93《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RASTI” 法》 4、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5、GB/14948-94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 6、GBJ/232-90,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7、SJ2112—82《厅堂扩声系统设备互联的优选电气配接值》 8、及其国家规定的与重放声系统相关的人身安全,消防法规。

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章第二节“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从对比分析两种路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入手,再通过搭接一个路灯自动控制的电子模型,来学习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从而为学生学习后面各章提供了一把钥匙。 2.学情分析 学生在通用技术必修2的学习中,已学过关于控制系统的一些概念,例如输入、控制、输出,以及功能模拟方法的含义,但对电子控制系统内部电子元件,例如发光二极管、光敏电阻、三极管等的工作原理不太了解,教师可用通俗的语言补充解释其作用,以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2)能用方框图分析生活中常见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两种路灯控制系统方框图的对照,知道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2)通过搭接一个路灯自动控制的电子模型,加深对电子控制系统组成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动手尝试的兴趣和热爱技术的情感。 (2)提高学生比较及分析电子控制系统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2)能用方框图分析生活中常见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2.难点 电子控制系统内部常见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策略 本节课程以多媒体技术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观察、基本知识讲授、小组探究、分析表达、技术试验、能力展示等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建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准备 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多媒体、课件、路灯自动控制模型。 六、课时安排 共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路灯自动控制模型 板书:第一章电子控制系统概述 第二节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作用和配置方案示范文本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作用和配置方案 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作用和配置方案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摘要:研究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在瓦斯、火灾等重特 大事故监控与预警和事故调查中的作用,提出了系统设置 方案和基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煤矿瓦斯爆炸等事故直接 原因认定方法;研究了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在遏制 超定员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等方面的作用,提出了系统设 置方案;提出了以矿用调度通信系统和矿井广播通信系统 为基础,矿井移动通信系统为补充的矿井通信联络方案; 提出了严禁矿用IP电话通信系统和矿井移动通信系统替代 矿用调度通信系统的观点;提出了高瓦斯矿井的入井人员 宜携带隔离式自救器,隔离式自救器宜选用压缩氧隔离式 自救器;提出了避难硐室的装备要求和避难硐室性能价格

六大系统建设情况简介

燕煤公司程庄煤矿“六大系统” 建设完成情况 程庄煤矿 2013年12月

燕煤公司程庄煤矿六大安全避险系统 建设完成情况 为促进和规范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以及《推进全省煤矿建设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晋煤救字【2010】1644号)的要求,煤矿必须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通信联络、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目前程庄矿六大系统均已建成并投入运行。具体情况如下: 1、监测监控系统 我矿现装备的瓦斯监控系统型号为重庆煤科院研发生产的KJ90NB监控系统。2007年10月底开始对全矿井监控进行升级改造,由原来的KJ38系统升级为KJ90NB系统,2009年11月12日前对矿井监控系统改造全部完成。 目前,地面中心站主控软件、网络终端软件、图形工作站及联网上传功能完善。程庄煤矿KJ90NB监控系统经过几年时间的调试及试运行,对系统性能特点及功能得以全面考核表明,系统性能稳定可靠,各项功能和技术指标达到原设计要求,与传统监控系统比较,在快速反应、系统容量、通讯稳定性、兼容及扩

展、软件功能等方面体现出宽带监控系统的强大优势,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KJ90NB监控系统及设备具备合格有效的标志证书.能与市局联网。具备风电、瓦斯电和故障闭锁功能。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上岗人员经培训且取得相关证件。 2、人员定位系统 我矿现装备的人员定位系统重庆煤科院研发生产的型号为KJ251A煤矿人员监控系统。 KJ251A煤矿人员监控系统于2006年12月正式启用,系统具有图形显示功能,人员跟踪功能、员工考勤功能、中断取数功能、门禁功能、报警功能等。 KJ251A人员定位考勤管理系统平时进行日常的考勤,督促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到位。井下发生异常情况时,可以知道人员的分布位置及数量,及时找到被困人员。发生事故后,可为事故调查提供参考依据。人员定位系统软件采用三层架构体系。数据采集与分析、存储、应用表示三部分既相对独立又是有机融合。 2010年由重庆煤科院对系统进行升级,由原来的KJ251升级为KJ251A人员定位系统。 3、通讯联络系统 燕煤公司通讯系统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有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矿用IP网络广播对讲系统。三个系统均已通过验收,目前运行正常。具体情况简介如下:

adobe 系列产品简介

给新手的Adobe软件不完全科普指南! /2015/03-20/200823.html @藻哲:Adobe的软件是大家日常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软件,Adobe旗下都有些什么软件,这些东西是拿来干嘛的?对你的工作也没有帮助?今天就给各位简(话)略(唠)的说明一下!内含各种小技能小知识>>> 文章为个人见解(上班码字QAQ),欢迎交流,拒绝“友军之围”。文章偏长且经常跑题,建议收藏后慢慢吐槽。 首先,在开始之前回答两个重心问题: Q:我要不要买正版? A:2014年10月,Adobe属于中国的研发团队逐步解散,中国区的研发工作将交予Adobe印度公司负责。 大意就是,Adobe退出中国。想要了解的可以百度一下,有非常多的分析文章,我总结一下:Adobe在中国赚不到钱不单单是因为个人使用盗版,更是因为包括大企业和政府机关都会使用盗版(外国也是如此),重点是Adobe对中国市场的定位太高!价格贵得飞起且变动不灵活。(额,跑题了…)所以,你可以登录Adobe中国官网看看,现在最新的版本是CS6!而且价格是定死的!你可以再去Adobe香港看看,软件都是最新的,还可轻松登录云系统!软件也有多种套餐和优惠。所以即使你需要购买正版,也不要购买中国地区的。(个人见解,请勿随意参考) Q:盗版跟正版功能上有什么区别? A:这个问题挺多人问的,答案是:没有区别!有的同学发现自己安装的盗版有些功能不能用(比如PS的3D)其实是因为安装出错或者缺少需要的插件,建议下载大师版安装。Adobe的产品非常良心,导致盗版可以使用正版的全部功能,包括云系统!!!你完全可以使用盗版的云同步(感动得我合不拢腿)【给各位介绍一下这个非常神的功能,登录Creative Cloud后可以上传个人预设跟软件设置,特别是PS和AI,可以上传图层,比如你要把PSD 中某个元素发给同事改改,你们可以登录同一个账号,按一个按钮,你的PS图层就会出现在他的电脑AI上,完全不需要其他操作…】极其建议Adobe公司建立一个官方支付宝账号,方便被感动的人们自愿捐赠!(网络因人而异,有些版本或者地区可能会使用不了这个功能) 好的,= =,终于要开始正文了,本文完全没有鼓励大家使用盗版的意思,请各位也勿围绕盗版展开讨论。以下软件排名为乱序: Photoshop 说到PS,这玩意就是Adobe的发家致富之物,在很久很久之前,星球大战的特效师约翰·诺尔和他的弟弟在一个黑暗的房…停停停,不能扯历史了QAQ。各位感兴趣的可以自己上维基百科查看… PS就是一个图片处理软件,这个应该是不用介绍的,因为PS已经成为了一切修改图片的代言(曾经有师妹问我:师兄你是用什么软件PS的?)PS是一直领跑全球的图片处理软件,没有之一。

扩声系统设计说明方案.docx

设计方案说明 一、设计思想 设计思想与理念是音响系统设计的一条主线,它贯穿整个音响系统设计的全过程,系统各个部分的内容与构成都紧紧围绕在这一主线 而展开。就音响系统而言,要摆脱传统的从“工程到工程”的设计模式,而要提倡到从“工程到艺术”的设计理念,亦即是技术与艺术的 完美结合。只有从“工程到艺术”所提出的系统设计,才能较全面满 足表演艺术的使用需求。 根据图纸上的会议室结构以及使用功能要求设计先进、可靠、实用的会议扩声系统,并确保各种场合使用时系统稳定、安全、操控方 便为设计原则。 二、扩声系统 (一)扬声器选择 会议室的主要功能是举行各种形式会议、报告交流等,扩声内容主要以语言扩声为主,背景音乐扩声为辅,因此选择的扩声音箱满足最佳语言清晰度及音乐效果,本设计中我们选用了美国 EAW公司的产品。 它是根据专业音乐人士的严格要求,采用世界驰名单元生产厂 家(如意大利 RCF、B & C、英国 ATC等)生产的世界一流单元的, 研制性能杰出,功能强大、品牌齐全、优质高效扬声器系统的著名专业厂家。 20 多年来 EAW克服了扬声器系统中散热、干涉、失真、共振

等一系列问题,创造了大量的专利技术,使 EAW扬声器系统在频率均衡方面具有高音清晰明亮;中音定位准确、饱满、穿透力强;低音厚 实有力等特点。在高灵敏度、高声压、低失真方面达到了世界上扬声 器系统之最。因而EAW扬声器系统声音清晰、保真、层次分明、音色 优美。 EAW的扬声器系统的高音单元均采用钛合金震膜新技术新工艺, 大至 50mm口径的压缩驱动器,高频响应至20kHz,功率达 200W。与众不同的高音单元采用了波导技术和锥形号筒设计,使中音的频向控 制扩展到中低音区。低音系统使用了应用革命性的VGC专利技术的低音单元,大大改善了散热,有效地提高了性能。 EAW扬声器中的内置无源分频器或双功放分频器采用最新的CAD 设计手段把高音、中音、低音三种扬声器单元的特性恰如其分的融合 在一起,准确的分频点和平滑的频响的优质分频器使各单元达到最佳 的匹配。因而对各种乐器和语言有最出色的表现力。 EAW扬声器系统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EAW的高性能和合理的价格,使它在世界各品牌产品中名列前茅。EAW的全部扬声器单元、压缩驱动器、恒定指向号筒、无源分频和箱体等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精 心选择和精心细作装配而成,因而有极高的品质、优美的音质、极低 的失真、平滑的频响和简捷的安装等各项优良的性能,并赢得了世界各地广大专业人士的信赖和推崇。 在中国越来越许多的大型场所都将EAW作为首选品牌,效果十分良好。在我国的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 周年之首

柴油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柴油发电机组控系统工作原理 LIXISE 作者: 作者:LIXISE 柴油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和算法是相当的复杂,每个电路的设计都有其特定的算法来予以实现。柴油发电机组的控制器系统犹如发电机组的心脏,智能控制系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柴油发电机组的运行,保障了柴油发电机组的稳定工作,那么控制系统是通过何种原理和算法来实现呢?柴油发电机组的控制部分,数字式励磁控制器较传统的模拟电路励磁控制器具有精度高,反应快,控制算法适应性强,对于不同特性的电机只要通过调整程序参数就能适应,甚至可以实现更高端的自适应智能控制算法等优点。 一、数字励磁控制器软件实现与算法研究 主要是对数字式励磁控制器的软件和所采用的控制算法进行论述。首先对数字励磁控制器的主程序进行设计,然后对电量参数采集算法和智能励磁控制算法进行研究,并在CPU上进行实现。为了实现精确的数字励磁控制,需要得到实时、精确的电量数据,而要获得实时、精确的电量数据,则需要采用交

流采样方法,并推导出交流采样下各个电量的计算公式,最终编写计算出电量数据的算法程序。交流采样是按一定的规律对被测信号的瞬时值进行采样,再按照一定的数学算法求出被测电量参数的测量方法。下面给出交流电压,交流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素的各种算法中的离散公式。 二、数字式励磁控制器总体设计方案 工作电源:由于微处理器的工作电源要求,我们需要一个5V的稳定直流电源,信号调理电路的运算电路的供电需要一组±12V的直流电源,另外,开关量输出需要驱动继电器,所以需要一个+24V的直流电源,为此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电源转化模块得到系统正常工作所需的三组DC电源。 三、交流采样锁相环电路 要进行交流采样,通常需要进行同步采样,目前交流采样方式主要有硬件同步采样、软件同步采样和异步采样三种。硬件同步由硬件同步电路向CPU提出中断实现同步。硬件同步电路有多种形式,常见的如锁相环同步电路等。硬件同步采样法是由专门的硬件电路产生同步于被测信号的采样脉冲。它能克服软件同步采样法存在截断误差等缺点,测量精度高。利用锁相频率跟踪原理实

冷却塔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之欧阳歌谷创作

冷却塔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 欧阳歌谷(2021.02.01) 2018-01-17 冷却塔是利用水和空气的接触,通过蒸发作用来散去工业上 或制 冷空调中产生的废热的一种设备。工业生产或制冷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热,一般要用冷却水来导走。从江、河、湖、海等天然水体中吸取一定量的水作为冷却水,冷却工艺设备吸取废热使水温升高,再排入江、河、湖、海,这种冷却方式称为直流冷却。当不具备直流冷却条件时,则需要用冷却塔来冷却。冷却塔的作用是将挟带废热的冷却水在塔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废热传输给空气并散人大气。 一、冷却塔工作基本原理 干燥(低焓值)的空气经过风机的抽动后,自进风网处进入 冷却 塔内;饱和蒸汽分压力大的高温水分子向压力低的空气流动,湿热(高焓值)的水自播水系统洒入塔内。当水滴和空气接触时,一方面由于空气与不的直接传热,另一方面由于水蒸汽表面和空气之间存在压力差,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蒸发现象,带到目前为走蒸发潜热,将水中的热量带走即蒸发传热,从而达到降温之目的。

以圆形逆流式冷却塔的工作过程为例: 热水自主机房通过水泵以一定的压力经过管道、横喉、曲喉、中 心喉将循环水压至冷却塔的播水系统内,通过播水管上的小孔将水均匀地播洒在填料上面;干燥的低晗值的空气在风机的作用下由底部入风网进入塔内,热水流经填料表面时形成水膜和空气进行热交换,高湿度高晗值的热风从顶部抽出,冷却水滴入底盆内,经出水管流入主机。 一般情况下,进入塔内的空气、是干燥低湿球温度的空气,水和 空气之间明显存在着水分子的浓度差和动能压力差,当风机运行时,在塔内静压的作用下,水分子不断地向空气中蒸发,成为水蒸气分子,剩余的水分子的平均动能便会降低,从而使循环水的温度下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蒸发降温与空气的温度(通常说的干球温度)低于或高于水温无关,只要水分子能不断地向空气中蒸发,水温就会降低。但是,水向空气中的蒸发不会无休止地进行下去。 当与水接触的空气不饱和时,水分子不断地向空气中蒸发,但当、 水气接触面上的空气达到饱和时,水分子就蒸发不出去,而是处于一种动平衡状态。蒸发出去的水分子数量等于从空气中返

煤矿六大系统简介

提升系统简介:山西中强福山煤业有限公司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主斜井井口标高+894.6。斜长472m。倾角24°34′,三心拱断面,净宽 3.6m,净高2.65m,净断面积9.54m2 。担负矿井运输原煤提升任务,兼做进风井。辅助提升采用 JK-3.5×2.65型单绳缠绕式矿井提升机,煤炭提升采用STJ1000钢绳芯胶带机。副斜井井口标高+902.3m。斜长408m,倾角29°56,半圆拱断面,净宽4m,净高3.6m。担负全矿井进风及运送人员的任务。现开采煤层为9#+10#号煤层。设计能力为90万t/a。本矿井主井采用斜井开拓,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t/a,工作制度为330d/a,提升时间16h/d,安装带式输送机,担负原煤的提升。 根据矿井生产能力、开拓方式、采区及工作面布置等条件,主斜井原煤提升采用钢绳芯深槽角强力胶带输送机。井底煤仓的原煤通过大型给煤机、经主斜井胶带输送机输送至主斜井井口房,再转载至地面生产系统。 运输系统简介:山西中强福山煤业有限公司井下现南回风大巷、中央→南北总皮带大巷→南翼第一联行皮带→南翼主运皮带→东巷主运输皮带。中央变电所、中央泵房、水仓→南翼第三联巷皮带→南北总轨道大巷一部皮带→南北总轨道大巷二部皮带→东巷主运输皮带。主运输皮带(DSJ100/63/2×160)经溜煤口,落到主斜井皮带,通过主斜井皮带输送到地面溜煤口,然后经两部转载皮带运往地面运输皮带到煤场。 1、施工期间主斜井皮带:型号:STJ-800/250S,带宽800mm,

带速2m/s。超出井口长度20米,超出井口部分坡度12.1度。总长度560米。 2、第一部转载皮带:带宽650mm,带速,1.3—1.6m/s 。长度176米,坡度约为2度. 本皮带尾装有给煤机,使本部皮带运输煤量均匀。 3、第二部转载皮带:带宽650mm,带速,1.3—1.6m/s 。长度65米,坡度约为3度。 通风系统简介: 主扇选用两台防爆对旋轴流风机FBCDZNO27/2×355,主扇风量为:82-165m3/s,n=740r/min, 配套电机功率Nf=2×355kW,一台工作,一台备用。设计掘进工作面均采用压入式独立通风,选用FBD —№5.6/15×2型局部通风机供风。 风流方向为:新鲜风流→副斜井(主斜井)→东轨道巷(东运输巷、东行人巷)→南北皮带大巷(南北轨道大巷)→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采工作面→工作面回风顺槽→集中回风巷→总回风巷→回风立 井→地面。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通风,主、副斜井进风,回风立井为专用回风井。 排水系统简介:该矿井涌水量为:30—50m3/天,分两级排水。一级排水:工作面涌水经各迎头潜水泵、多级泵(D46-50*6,75KW)用4寸管(DN100)直排到井底中央泵房。 二级排水:中央水泵房安装3台多级泵(D46-50*6,75KW),经4寸管排到地面静压水池。 采掘系统简介:设计采用单水平多煤层联合开拓,全井田共划分

烽火系列产品介绍

Citrans 750城域骨干及汇聚节点 Citrans 750为标准型10G MSTP设备,提供强大的组网能力,可靠性设计完善,多业务接 口丰富,提供灵活的高阶/低阶业务调度和接入能力,是目前获得广泛商用的骨干或大型城 域网的汇聚层MSTP节点设备。 产品特点 组网能力强 Citrans 750支持多达6×10G的线路接口,同时支持最多16个 1+1/1:1/2BLSR保护的STM-1/4分支链/环,组网能力强大,适 合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构建骨干层传输平台。 优化的多业务承载 Citrans 750除支持传统语音业务外,还支持10M/100Mb/s/1000Mb/s全速率的以太网业务,ATM业务;支持以太网业务的透传、交换、汇聚功能,支持GFP/LAPS/PPP封装、虚级联、LCAS、VLAN、STP、RPR、MPLS、ATM业务的统计复用等功能极大优化了数据业务的处理。将MSTP统一传输平台的技术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建设和运营成本。 支持灵活的低阶业务接口 Citrans 750能够根据用户需要灵活配置低阶业务的交叉和接口模块,支持2M业务直接上下,相比于传统的采用低速率设备转接的方式,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便于管理等等一系列突出优势。 槽位丰富,扩展性好 Citrans 750的槽位数量丰富,且各种业务接口完全通用,能够轻松适应网络结构的调整和业务扩展、升级带来的挑战。 高可用性设计 Citrans 750继承了烽火通信传统设备的高可用特性,在设备级提供重要部件的1+1备份;分散式电源供电,背板双电源接入,单盘双电源保护。网络级提供通道保护、复用段保护、子网连接保护等完善的保护措施,为您的网络提供高度可用性。 纳入OTNM2000/2100统一管理

扩声系统基础知识

扩声系统基础知识 要健身和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就需要建造体育场馆。近年所建造的体育馆通常超越了体育活动和竞赛场地原有的功能使之有很大的扩展。在体育馆内不仅进行各种会议、报告,而且开展大型文娱活动,包括综艺晚会、大型演唱会、杂技、马戏、时装表演,甚至演奏交响乐。这些活动对于体育场馆来说已经不是偶然或额外的业务,已成为它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经常性手段。因此,目前的体育馆实质上是地道的多功能大厅,所以在声学设计上有较高的要求。由于体育馆的容量大,混响时间长,平均自由程远远超出一般会堂而容易引起各种音质缺陷,而可以用作吸声处理的部位和面积极为有限,从而增加了声学设计的难度。 在体育馆内采用自然声演出,仅限于在小型体育馆内进行交响乐和钢管乐演奏,机会甚少,因此在声学设计中仅考虑用扩声系统的演出方式。但优质的扩声效果必须通过合理的建声设计才能得以实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相互密切配合,才有可能用最低的投资获得良好的音质和艺术效果。 对于单项运动的体育馆(或称专用馆),如游泳馆、跳水馆、溜冰馆(人工和自然冰)、网球馆、田径馆和室****击场等,多功能使用的可能性极少,音质要求不高,主要是控制噪声和音质缺陷,使其具有必要的语言清晰度即可。 体育馆的声学设计与其类别、规模(容量、容积)和使用功能有关。因此,在声学设计的初步阶段就应确定其功能,根据设计规范和建设要求选择合理的声学设计指标,然后展开工作。 随着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们文娱生活的内容日益丰富,声频工程的数量迅猛增加,质量大幅度提高,从事声频工程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但是在声频工程设计领域内,一些人仍然对声学概念认识不清、界线模糊。这种现象对提高声频工程质量极为不利。本文想通过简单的描述,指出其中的问题,澄清一些概念,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进而作更深入的讨论,以利于提高声频工程设计的整体水平,提高工程设计的质量。 一、功率放大器的储备功率与扬声器标称功率之间的关系 在声频工程中功率放大器的主要功能是放大信号并提供负载(扬声器系统)足够的功率。功率放大器对音质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输入信号能否在不失真的状态下得到放大与传输,给负载以足够大的功率。功率放大器放大和传输的节目信号不同于简谐信号,是一个瞬时变化的复杂信号。它具有很多尖峰,它们的能量不大,但是峰很尖、很高。这些尖峰对响度的贡献很小,但对音质的影响却很大。如果发生削波,则放大的声音听起来让人感到发燥、发硬。如果只注意能量的传输(对应的量为响度),而不注意传输过程中波形的变化,那么,我们有可能听到的声音很响,但是不好听。 根据多种乐器和不同剧种节目信号的调查结果[1],大部分节目信号的最大均方根功率(即节目信号的峰——峰值在负载上的功率)与平均均方根功率(即节目信号在负载上的平均功率)之比为3~10,最高达12.7。如果功率放大器的额定功率对应于节目信号的平均均方根功率,那么功率放大器的最大输出功率应为其3~10倍方能保证输出信号不出现削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选用功率放大器的功率要比放大节目信号的平均均方根功率大得多的缘由,这也是我们通常说的功率储备。 我们在一些介绍声频工程设计的文章中常看到这样的一些说法:“为了保证功放所配接的扬声器系统的安全,要求功放的额定输出功率与所配接的扬声器系统的标称功率相当”,“为了保证足够的功率储备,通常选用扬声器功率的1.2~2倍的功率放大器”等。这样的提法是否表明该系统已经考虑了功率储备或功率储备已足够了,不会出现削波现象了?事实上,功率放大器的功率与扬声器的功率不是同一概念。

电机系列产品介绍

Y系列(IP44)三相异步电动机(机座号80~355) 产品主要特点: Y系列(IP44)三相异步电动机(机座号80~355)系列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程度高,互换性好,体积小、重量轻,外形美观,效率、堵转转距、最大转距等性能指标均比JO2系列大大提高,其技术条件统一,易损件统一,外观基本统一,Y系列的安装尺寸及功率等级完全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并与德国 DIN42673标准相同,有利于配套和定购,也有利于在基本系列的基础上派生其他各种系列电机。 2008年本公司对Y系列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进,改进后其效率指标全部达到了GB 18613-2006《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的3级标准(等效于欧洲EFF2能效标准);符合IEC60034—2(1996)文件和国标《旋转电机(牵引电机除外)确定损耗和效率的试验方法》的要求,即B级绝缘电阻基准温度为95℃的规定。 主要技术参数: 额定频率为:50 Hz; 额定电压为:380 V; 外壳防护等级为:IP44; 冷却方法为:IC411; 结构及安装型式为:IM B3、IM B5、 IM B6、IM B7、IM B8、IM B35、IM V1、IM V3、IM V5、IM V6、IM V15和IM V36; 额定功率为:0.55 kW ,0.75 kW,1.1 kW,1.5 kW,2.2 kW,3 kW,4 kW,5.5 kW,7.5 kW,11 kW,15 kW,18.5 kW,22 kW,30 kW,37 kW,45 kW,55 kW,75 kW, 90 kW,110 kW,132 kW,160 kW (185 kW),200 kW(220 kW),250 kW,315 kW; 同步转速为:3000,1500,1000,750转/分,110Kw以上为3000,1500,1000,750,600转/分。 电动机的定额是以连续工作制(S1)为基准的连续定额。 功率在3 kW及以下者为Y接法,其它功率均为 接法。 主要应用场合: Y系列电动机为一般用途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可以用于启动性能,调速性

报告厅扩声系统项目设计方案

报告厅扩声系统项目 设计方案

目录 一. 工程概述 (2) 1. 工程简介 (2) 2. 系统设计依据 (3) 3. 系统设计原则 (3) 4. 系统设计目标 (3) 5. 设备选型原则 (3) 二. 系统构成 (4) 1. 扬声器系统 (4) 2. 功放系统 (5) 3. 调音台 (5) 4. 话筒 (5) 三. 系统产品介绍 (5) 1. 扬声器系统 (5) 2. 功放系统 (9) 3. 中央主控系统D-901数字调音台(多媒体环境控制中心) (11) 4. 传声器(话筒)系统 (13) 5. 讨论型会议系统 (14) 6. 中央控制系统 (15) 四. 系统报价单 (18) 五. 系统设计性能 (18) 六. 安装、调试与验收 (19) 七. 培训与售后服务 (20) 八. 主要技术指标 (21) 《附表GYJ25厅堂扩声系统设计的声学特性指标》 (21) 《附表H*-5设备技术参数》 (21) 《附表F系列扬声器技术参数1》 (21) 《附表BS-1030B/W壁挂扬声器主要技术指标尺寸》 (23) 《附表CA系列功放技术参数》 (24) 《附表A-1000A功放技术参数》 (24) 《附表D-901数字调音台技术参数》 (25) 《附表WM4000手握式无线话筒技术参数》 (26) 《附表WM-4300领夹式无线话筒技术参数》 (27) 《附表WT-4800无线接收机技术参数》 (27) 《附表WD-4800无线话筒电源/天线分配器技术参数》 (28) 《附表YW-4500无线话筒天线技术参数》 (28) 九. 附件工程业绩表 (30)

TOA专业音响系统综合方案 一. 工程概述 1.工程简介 本项目为重点项目。其中厅长约米,宽约米,平均高度约米,有效面积平米,容积约立米,可容纳观众约人,每座容积。使用功能定位于产品展示、介绍、会议等功能;厅长约米,宽约米,平均高度约米,四壁设计为吸引材料装修,有效面积平米,容积约立米,可容纳观众约人,每座容积。使用功能定位于各类会议、报告、新闻发布等功能。 设计按照多用途、高质量、高性能价格比为目标,力求简化设备,选用低噪声、高品质数字音频设备,尽量减少传统的周边设备,采用现代化的数字中心处理器,减少系统由于多级设备连接造成的噪声、故障。 系统可提供各类会议、报告、新闻发布等活动,做到在场内任何位置上听音都能达到音质清晰、圆润饱满并确保高品质的音质。系统设计提供满足下表功能的解决方案:

电控系统工作原理

电控系统工作原理 一、电控系统工作原理 随着科技进步和电子工业的发展,国产轿车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比率逐年增加,早在2000年,一汽—大众就宣布停止化油器式发动机的生产,产品全部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最早研究和开发汽油喷射式发动机的是德国博世(Bosch)公司,汽油喷射技术首先应用于飞机发动机,随着对汽车节能降耗、降低排放和提高舒适性、增加动力性的要求,这一技术被应用于汽车发动机上。目前,博世公司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和产品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捷达王轿车就采用了博世公司最新开发的Motronic M3.8.2发动机电控管理系统,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做了改进和匹配。Motronic M3.8.2发动机电控管理系统为电子控制多点燃油顺序喷射系统,闭环控制,其突出特点是喷油量及点火时刻综合控制。该系统由电子控制单元、传感器、执行器等组成,传感器为燃油喷射系统和点火系统所共用。 1.Motronic M3.8.2发动机电控管理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Motronic M3.8.2电控系统由电控单元(即ECU,俗称电脑)、发动机转速传感器(也称曲轴位置传感器)、空气流量传感器、节流阀体、进气温度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发动机水温传感器)、k传感器(即氧传感器)、爆震传感器、相位传感器(也称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或霍尔传感器)、双点火线圈、油压调节器和喷油器等组成。 驾驶员通过节气门(俗称油门)控制发动机进气量,控制单元通过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得知节气门开度,再综合发动机转速、空气流量、进气温度、λ探测值等各传感器及电子开关提供的信息,经分析、计算,确定出最佳喷油量和点火时刻,向喷油器和点火线圈发出喷油和点火指令。发动机转速和空气流量信号是ECU计算基本喷油量的主信号,ECU再根据进气温度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A传感器、爆震传感器和节气门位置等信号对喷油量进行必要的修正,确定出实际喷油量,然后根据转速传感器得到的曲轴位置信号和相位传感器检测到的1缸压缩上止点信号,适时地向喷油器和点火线圈发出动作指令。 发动机工作可分为如下工况: (1)起动工况 发动机被起动机带动运转,当转速低于某值时,ECU识别出发动机处于起动工况,根据转速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节流阀位置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等提供的信号,以及ECU中存储的最佳控制参数,计算出起动喷油量、点火角度和怠速直流电机的位置,并驱动喷油器和点火动力组件动作,使节气门处于起动位置,保证发动机顺利起动。发动机起动后,当转速超过某值时,则起动工况结束。捷达王轿车起动时,司机无需踏油门踏板、节气门会自动处于最佳起动位置。 (2)怠速工况 发动机起动后,怠速运转时,节流阀体内的怠速开关触点闭合,ECU根据此信号得知发动机处于怠速工况,同时根据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信号计算出目标转速(存储在ECU中的理论转速,温度越低,理论转速越高,以保证发动机在低温时稳定运转并快速暖机),并与实际转速进行比较,根据转速差的正负和大小,使节气门处于目标位置,以保证发动机怠速转速达到目标值。KCU同时还通过改变点火提前角来稳定发动机怠速。捷达王发动机热车后怠速转速理论值设置为840r/mjn,怠速点火提前角设置为上止点前12°,这些值存储在ECU中,人工不能调整。 (3)运行工况 运行工况又包括部分负荷、全负荷、加减速过渡及被拖动等工况。ECU根据转

冷水机工作原理

冷水机作用 冷水机是一种水冷却设备,冷水机是一种能提供恒温、恒流、恒压的冷却水设备。冷水机工作原理是先向机内水箱注入一定量的水,通过冷水机制冷系统将水冷却,再由水泵将低温冷却水送入需冷却的设备,冷水机冷冻水将热量带走后温度升高再回流到水箱,达到冷却的作用。冷却水温可根据要求自动调节,长期使用可节约用水。因此,冷水机是一种标准的节能设备。 冷水机的冷却原理: 冷水机系统的运作是通过三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制冷剂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电器自控系统。 冷水机制冷剂循环系统: 蒸发器中的液态制冷剂吸收水中的热量并开始蒸发,最终制冷剂与水之间形成一定的温度差,液态制冷剂亦完全蒸发变为气态后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压力和温度增加),气态制冷剂通过冷凝器(风冷/水冷)吸收热量,凝结成液体,通过热力膨胀阀(或毛细管)节流后变成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完成制冷剂循环过程。 冷水机制冷系统基本组成: 压缩机:压缩机是整个制冷系统中的核心部件,也是制冷剂压缩的动力之源。它的作用是将输入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将制冷剂压缩。 冷凝器:在制冷过程中冷凝器起着输出热能并使制冷剂得以冷凝的作用。从制冷压缩机排出的高压过热蒸气进入冷凝器后,将其在工作过程吸收的全部热量,其中包括从蒸发器和制冷压缩机中以及在管道内所吸收的热量都传递给周围介质(水或空气)带走;制冷剂高压过热蒸气重新凝结成液体。(根据冷却介质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冷凝器可分为三类:水冷式冷凝器、风冷式冷凝器、蒸发式冷凝器。) 贮液器:贮液器安装在冷凝器之后,与冷凝器的排液管是直接连通的。冷凝器的制冷剂液体应畅通无阻地流入贮液器内,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冷凝器的冷却面积。另一方面,当蒸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及方式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归纳控制系统的基本特征; 2.了解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特点; 3.分析典型案例,熟悉简单的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简单的工作过程 4.学会用框图来归纳控制系统实例的基本特征,逐步形成理解和分析简单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控制与设计”第二节的内容,其内容包括“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过程”是学生在学习控制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方式以及两种重要的控制系统: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并熟悉它们工作原理和作用。 生活中不乏简单控制系统的应用,人们对此往往象看待日出日落一类自然景色般的习以为常。本部分内容的学习,正是要引导学生,从技术的角度、用控制的思维看周围的存在,分析其道理,理解其基本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本课教学内容,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从实例分析入手,归纳出对控制系统的一般认识,以及根据控制系统方式分类的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两类,并侧重对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方框图、重要参数进行分析。本课要解决的重点是: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分析,用方框图描述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三、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和分析了控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获得了有关控制及其应用的初步感性认识和体验,但是对控制的基本工作方式和工作机理还缺乏了解,他们对进一步了解控制系统的知识是有探究的欲望的。结合前面的应用案例分析,进一步分析案例中控制是如何工作的,以及有怎样的工作方式,是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四、教学策略: 1. 教法: 本章的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我们采用“案例情景—机理分析—总结归纳-认识提升”的模式展开。在教学中把知识点的教与学置于具体的案例情景当中,通过丰富而贴近生活的案例使学生从生活体验到理性分析的思维升华过程。同时关注学生能否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想法。通过富有吸引力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回想和体会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本着“回想—分析—联想—猜想”的思维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步步展开,使学生亲历自主探索和思维升华的过程。 2. 学法: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总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发展。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和方式,特别是引导学生会学用系统框图来抽象概括控制系统、帮助分析和理解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过程的方法 五、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设备、相关图片资料、技术试验工具、材料等

矿井六大系统

矿井六大系统 一、监测监控系统1、要求达到的标准系统主机必须双机备份5分钟内启动。主机或显示终端必须设在调度室。 2、本工作面使用情况在距工作面≤5m无风筒侧安设瓦斯探头T110-15m 范围内安设瓦斯探头T2。在皮带机头处安设YW报警仪yw 报警仪。总控上安设DD仪。风筒传感器FT安设在距工作面5-10m范围内的风筒上。温度传感器、CO报警仪安设在距风口10-15m范围内。在风机负荷线上安设两台KT。 二、人员定位系统 1、要求达到的标准1实现井下坑道作业面工作人员的精确定位 2提供直观的巷道图 3矿井移动目标实时监视和屏幕显示 布情况以及个通信分站的状态;显示大巷内各人员编号及其当前所在的位置 4实现各部门工作人员考勤功能 为管理层对生产部门及个人的工作考核提供依据。 5实现井下定点考勤功能 6信息存储和历史数据回放 7突发情况报警功能 通过矿用本安型定位卡上的报警按钮进行报警。 8发出报警信息功能 9异常数据自动报警功能 10) 人机对话 11 122、本工作面使用情况本矿所有人员下井必须佩戴人员定位仪 随时掌握本工作面人员情况。 三、通信系统 1、要求达到的标准通信有效距离应不小于10km100m。容量量、信号装置或系统内终端设备并发数量由相关标准

规定。终端设备输出功率信号设备输 出功率无线设备工作频率 的工作频率由相关标准规定。备用电源工作时间 续工作时间不应小于2小时。 2、本工作面使用情况安设两部有线电话 便于皮带开停时互相联系。第二部安设在距工作面50m处 并每隔200m安设一组矿用隔爆式扩音器。 四、紧急避险矿井应根据井下作业人员和巷道断层等情况 择和布置避难硐室或移动式救生舱。所有矿井在各水平井底车场设置固定式避难硐室。有突出煤层的采区应设置采区避难室在防逆流 1000m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救生舱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500米时 工作面5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救生舱。避难硐室的额定人数 5% 至少满足15人的避难需求。 避难硐室的设置应避开地址构造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威胁区 20m 井下避难硐室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有害气体处理、温湿度控制、避难硐室内外环境参数检测、 额定避险人员生存96h以上。矿井避灾路线图应包括井下所有避难硐室设置情况。避难硐室 种类 全避险。 五、压风自救系统 1、 1压风自救系统的防护袋、送气管的材料应符合MT113的规定。 2GB2626的规定。 3压风自救装置应具有减压、节流、消噪音、过滤和开关等功能。 4 5 过5mm的现象。 6压风自救装置的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

欧洲总线EI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欧洲总线EIB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一、EIB 系统工作原理 1、EIB 总线系统的发展进程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随着微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自动控制领域尤其是工业界的过程控制领域对现场底层设备之间的通讯和控制问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了控制技术的又一次大变革,即现场总线技术的产生。现场总线技术从出现开始,就以其在性能和结构上的巨大优势吸引了专家和用户的注意,众多知名的自动化集团公司纷纷独自或联合推出了各有特色的现场总线协议标准。这些优秀的总线标准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对于对实时性、精确性及通讯效率等要求极高的工业自动化领域而言,建筑自动化领域的要求相对要低一些,从经济成本角度考虑,上面那些造价昂贵的现场总线技术并不非常适合于建筑领域。但是作为建筑本身的发展而言,随着用户对建筑提出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满足这些功能而使用的现代化技术也日益复杂,在所谓的智能建筑中就集成了现代的通讯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多项尖端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给建筑带来了较重的建设成本压力,其运行和维护的管理成本也越来越高,正是建筑对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应变性等各方面的不断提高的要求成为建筑领域的现场总线技术标准――欧洲安装总线(European Installation Bus)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1990 年,欧洲著名的电气产品制造商为核心组成联盟,制定了

EIB 技术标准并成立了中立的非商业性组织EIBA(EIB Associate,欧洲安装总线协会),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这个协会的成立极大的推动了EIB 标准的发展,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多家制造厂商成为了EIBA 的会员,按照开放的EIB 标准生产能够相互兼容和交互操作的各种元器件,各类产品品种多达4000 多种,几乎覆盖了建筑中各个行业和各种用途的需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EIB 不仅成为事实上的欧洲标准,也被成功地引入世界各地,2000 年时在IEC 国际现场总线标准大会上被作为提名国际标准之一。 1999 年,EIB 技术开始被引入中国,在短短的三年多时间内,以其优越的性能和质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2001 年 3 月,为配合EIB 技术的推广,在同济大学建立了亚洲规模最大的EIB 认证技术培训中心。 2、EIB 总线系统基本原理 现代的建筑离开电是无法想象的。无论是传统的照明和插座,还是现代化的通讯、安保等技术,都离不开电源的供应。EIB 技术本身在传统电气安装技术基础上引入现场总线概念而发展起来的,它对传统电气安装技术而言是一次突破性的革命,它具有现场总线技术的核心优点如系统结构简单,设计、安装和维护方便,全分散控制等,解决了建筑由于涉及工种和功能过多而导致系统过于独立和操作复杂的问题,是当今技术领域非常优秀的技术标准。 2.1 总线传输介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