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会话方式与高低语境文化

两种会话方式与高低语境文化
两种会话方式与高低语境文化

2005年9月第7卷第5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east U 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 al Science)

Sep 12005Vo l 17No.5

两种会话方式与高低语境文化

唐德根,章放维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关键词]高介入式;高体贴式;高语境文化;低语境文化;跨文化交际

[摘 要]根据语言学家G eorg e Y ule 对会话方式的划分理论以及Edw ard T .H all 的文化语境性理论可知,中国文化是高语境文化,而美国文化是低语境文化,两种会话方式与高低语境文化的关系在高语境文化下是高体贴式,在低语境文化下是高介入式,可从文化历史和经济发展方面探讨其关系的根源,在同一种文化语境中两种会话方式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互相转化。通过对上述方面的综合概述,我们引出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和准则。

[中图分类号]H 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 (2005)05-0091-04

[收稿日期]2005-03-02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04ZC07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唐德根(1949-),男,湖南永州人,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学和跨文化语用学。

一、引 言

会话方式是指参与谈话的特定方式。

[1](P 176)

人们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需采取不同的会话方式进行交流。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笔者发现有时候冲突误会就是会话方式的不同引起的。因为我们自身的文化决定我们会采取某一种特定的会话方式,但这种会话方式在其它文化中不一定能得到认可和赞同。所以,如果我们要与其它文化的人进行成功的交流,比方说美国人,我们就要学会别人的会话方式。

Geoge Yule 指出人们通常具有两种会话方式)))高介入式和高体贴式。笔者通过比较后发现,在低语境文化的国家中,人们通常倾向于采用高介入式的会话方式参与谈话;而在高语境文化的国家中,人们往往采取高体贴式的会话方式。下面,笔者将对高低语境文化及两种会话方式的意义和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来证实该结论,并探讨其历史文化根源,从而引出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和准则。

二、高低语境文化的意义和特点

11意义

1976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Edward T .Hall 提出了高语境文化(high cont ext culture)和低语境文化(low context culture)的概念,简称为H C 和LC [2]。Hall 认为:/任何事物均可被赋予高、中、低语境的特征。高语境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信息处于接受者手里及背景中,仅有微小部分存于

传递的讯息中。低语境事物恰好相反,大部分信息必须处在传递的讯息中,以便补充语境中丢失的部

分(内在语境及外在语境)。0

[3](P 196)

也就是说:在

高语境文化中,说话者的言语或行为意义来源于或内在化于说话者当时所处的语境,他所表达的东西往往比他所说的东西要多。而在低语境文化中,人们强调的是双方交流的内容,而不是当时所处的语境。

Gudykunst 将十二个不同文化的国家按/低语境0到/高语境0的方式排列,从该表中我们发现中国文化具有高语境特性而美国文化具有低语境特

性。

[4](P 1181)

21特点

M.W.Lust ig 和J.K oester 曾把HC 和LC 文化及交际的特点概括为:[5](P 134)

H C L C 内隐,含蓄外显,明了 暗码信息

明码信息 较多的非言语编码较多的言语编码 反应很少外露反应外露

(圈)内(圈)外有别(圈)内(圈)外灵活 人际关系紧密人际关系不密切 高承诺

低承诺

时间处理高度灵活

时间高度组织化

从上面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HC 和LC 几乎具有完全相反的特征:HC 文化主要依赖于人们思想预先设定的、先入为主的程序来传达信息,如许多不成文的传统习惯,不言而喻的价值观和社会普遍公认的行为模式。而LC 文化则相反,它强调的是理性和逻辑,也就是在理性的基础上用逻辑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推导出结论。

三、两种会话方式的意义和特点

11意义

Yule在5Pragmat ics6一书中,对两种会话方式下了明确的定义)))/有一些人认为在会话中应该积极主动,语速相对较快,话轮转换间几乎没有停顿,甚至还会有一些重合和抢话。这是一种会话方式,被称之为高介入式(high involvement s tyle)。还有另一种与之完全不同的方式,说话者使用相对慢一点的语速,话轮之间有较长的停顿,不重合,避免打断或者抢别人的话。这种不插话,不勉强的方式被称之为高体贴式(high considerateness style)。0[1](P176)

21特点

Sus an Steinbach在5U nderstanding Conversational Styles Around T he Globe6一书中,曾就两种会话方式制作了一份调查表[6]:

ST AT EM ENT A GREE DISAGREE

1.any one can jo in in a conversation whenever they like

2.people who interr upt me ar e rude

3.people w ho don.t say much ar e disinterested in the conversation or in me

4.childr en and adults shouldn.t have the same rights in a conver-satio ns

5.silence is a sign of boredom or lack o f br ightness

6.if someone chang es the topic,I should change it back to finish my po int

7.if someone changes the topic, they are rude

8.men and wo men communicate differ ently

9.there are no differ ences across

cultur es:w e ar e all the same

从该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高介入式和高体贴式这

两种不同的会话方式的特点:高介入式谈话双方随时欢迎别人加入到谈话中来;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打断别人的话这些都是正常的;话题随时变化,覆盖面广;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男人还是女人都有同等的发言权;认为沉默是一种乏味、缺乏活力的表示。而高体贴式,当然就与之具有完全相反的特点。四、两种会话方式与高低语境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7](P157)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人们使用的语言不同,而且表达语言的方式也不同。在HC文化中,人们利用互相熟悉的非语言环境开展交际的行为,这种行为无须明确的话语表达或详尽的描述;而LC文化则要求十分详尽、明确的话语交际行为。纵观Hall和Yule的理论,笔者认为在不同的语境文化下,人们会采取不同的会话方式)))在高语境文化下是高体贴式,在低语境文化下是高介入式。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差异,要从其文化历史根源和经济发展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语境文化下是高体贴式,低语境文化下是高介入式

11文化历史根源

在西方文化中,从古希腊以来便强调演说的重要性。演说的主要作用便是公开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以便别人认识到说话人的个性,从而影响他人。表现在语言方面就是西方人强调公开场合的交际,如公开演说,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在竞选中尤为突出。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人说话总是比较强势,活跃,对谈话的主导性较强。这些都是高介入式的风格。M.Coult hard曾引用下列轶闻来说明这一现象:/一位人种学家记叙了在丹麦和姻亲滞留在一起的情况,其中一位美国人插了进来,尽管给予警告,他仍然一个劲儿地以美国人的亢奋谈个不休,直到九点钟,亲友们告辞就寝,不能再忍受,,0[8]又如: Suzy:Sam,I.m sorry.I didn.t mean that//,,

Greg:She didn.t mean//,,

Sam:I know,I know.Look,it just doesn't happen twice.(Friends)1由此可见,言语信息在LC文化中极为重要;而H C文化中的人们认为LC文化中的人们主要依赖言语信息,难以取信于人。[9]如在高语境文化的中国,人们对沉默是大为推崇,古有/此时无声胜有声0的说法,今有/沉默是金0的赞誉;而美国人大多认为沉默缺乏交际,是一种无礼的表现,因此,只要有可能出现沉默,美国人就会急急用一些话来填补一下。另外,当美国人与陌生人相处时,也容易自言自语,打破尴尬的沉默。在话轮转换时,美国人喜欢在别人未说完时给予提示,这表示自己一直在认真听,而

92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7卷1Friends是指美国电视剧5老友记6,本文所用该剧中的例子均来自于网站w ww.w ayabr https://www.360docs.net/doc/e51775879.html,。

中国人会觉得这种行为是主宰这场谈话的表现,是表示不耐烦和傲气凌人。在表达方式方面,美国人喜欢开门见山,直来直去,而把拐弯抹角当成是思路不清或缺乏诚意;对中国人来说,直截了当会被认为是对对方的感情不予考虑,应该用比较委婉迂回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美国人来说,讲话几乎是惟一的交际手段,而对中国人来说,讲话只是手段之一,表情、姿态、服装等都可以传情达意。所有这些特点都表明中美两种文化拥有不同的会话方式,中国文化倾向于采取高体贴式的会话方式,而美国文化则是高介入式的会话方式。又如:

Luciana:when they were in

//power las,,w ait CAN I FINISH?

Graciela:that's my point I said,,[10](P174)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说话者之间存在一种竞争关系,第二个说话者打断了第一个的话,而第一个说话者为了保持自己的话轮,不得不用更大一点的声音说话。

中国传统文化则深受儒家和道家思想以及佛教思想的影响,认为人性与宇宙是善与恶、阴与阳两种对立的组合。这些力量相互作用,合在一起构成和睦的整体,反映在交际行为上,则意味着交际参与者必须注意情景,口头信息是为了加强社会的和睦统一,而不是促进个人的利益。因此,人们交谈时尽量避免发表个人意见,避免引起争论。在谈话过程中,中国人总是静候别人将话说完,认为中途插话、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这些特点都与高体贴式风格相符。如:

这一下,方宏恩的睡意全跑光了,认真地说教起来,/其实,,,中国男人的真爱都埋在心底的,绝不会轻易说出口。男人的爱沉默是金。0

/沉默是金?0她停了半晌,,,[11]

21经济发展

中国属于农业大国,民众安土重迁,彼此相互熟知,联系密切,有着长期共同生活的经历和背景,形成/高语境0文化。由于人们相互都较熟悉,有很多东西是不言自明的,彼此的相处之道是/以和为贵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0如与中国一样同属于高语境文化国家的日本,认为言语信息就不那么重要。如,

A Japanese manager explained t heir conversational style to an American:/We are a homogeneous people and don.t have t o speak as much as you do here. When we say one word,we understand ten,but here you have to say ten to unders tand one。[12]

而美国正好相反,它属于工业国,人口迁徙量大,速度快,加上/个人主义0和/隐私0观念,使人们相互之间不易培养共同的生活经历和背景,在交流中不得不依靠语言来表达,由此形成/低语境0文化。所以美国人认为言语信息是极其重要的,只要有机会,他们绝对不甘忍受沉默,而是不断地说话,用话语来填补空白,而且美国人在会话中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是高介入式会话方式的体现。如:

Phoebe:Hey!

M onica:Hey.O kay,I gave him another chance, but him has got to go!

Phoebe:But//,,

M onica:N o!No-no!He is totally incompetent.

I called the chef who recommended him

to me.He said,/H a-ha!Gotcha!0

(Friends)

又如:

M ike:Yeah,look,and I don.t want you to f eel like you have t o give me your key just be-

cause//,,

Phoebe:Oh no,I w ant t o.(Friends)

(二)两种会话方式在高低语境文化中的转换

当然,在高低语境文化中分别存在两种不同的会话方式,这种区别并不是绝对的,两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在高语境文化下的中国,人们有可能采取高介入的谈话方式,而在低语境文化下的美国,人们也有可能使用高体贴式的会话方式。

11在高语境文化中由高体贴式转向高介入式

(1)自由辨论赛在辩论赛场上,当比赛进行到白热化阶段时,双方选手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会在情急之中使用高介入式的会话方式抢话或插话。

(2)争吵夫妻、邻里或陌生人之间为了某一件事吵架,为了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双方都是争先恐后地说话,当然会用高介入式的会话方式。

(3)上级对下级在中国这种等级森严的国家中,上级在下级说话时,常可以进行任意地打断。如:

林秘书:/王总,市场部的市场分析报告//,,0

王经理:/小林,把这份文件修改一下。0

(4)转移话题如:

阿莲:/我阿妈被她逼死,讨了个小的也被榨成了甘蔗渣渣。他吃喝嫖赌,卖地卖房,现在能卖的就是我这个女儿了//,,0

阿娟:/阿莲,你瞧,,0[13]

21在低语境文化中由高介入式转向高体贴式

(1)公开演说在低语境文化国家中,各国政要

93

第5期唐德根,等两种会话方式与高低语境文化

或名人在电视、广播或公开场合发表极其严肃的政治性讲话时,通常没有人进行插话。

(2)宗教仪式场合当牧师或主教在主持礼拜、听忏悔或主持婚礼时,虽然双方存在着对话,但由于是固定的仪式,因此没有人会进行打断,双方都采用高体贴式的会话方式。

(3)毗邻式对答(Adjacency pairs)在与人打招呼的客套话中,我们常听到一些约定俗成的有固定格式的问候性对话。在这种情况中,插话、打断通常都不会出现。[14]如:

A:/How do you do!0

B:/How do you do!0

(4)人际关系如在低语境文化下的美国,一对年老的夫妇,两人感情深厚,在言谈举止上非常谦让,互相体谅,而采取高体贴式的会话方式,这是很能可能的。

五、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

为了区别不同文化中交际对其环境的依赖程度,Hall提出了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的概念。这一对概念的提出,对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与交际环境关系的研究颇有启迪,它拓宽了人们在这一方面研究的视野。笔者认为,在不同的语境文化下,人们会有不同的会话方式)))在高语境文化下是高体贴式,在低语境文化下是高介入式。Yule认为:/当一个说话人主要以第一种会话方式(高介入式)和一个通常用第二种会话方式(高体贴式)的人进行谈话时,谈话会趋向于一边倒,,那个说得快的人可能会认为语速慢的人没有什么要说,害羞,或许很乏味甚至是愚蠢。相反,语速慢的人很可能会认为他或她聒噪,咄咄逼人,飞扬跋扈,自私,甚至让人感到厌烦。0[1](P176)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开放的中国更要走向世界。21世纪的中国要想在国际舞台上占得一席之地,必须与来自各个国家的不同文化的人们进行成功的交际,特别是LC文化的美国。在那里, /滔滔不绝0和/口若悬河0被视作人生最大的乐趣,争辩、议论和思维敏捷是具有能力的表现,所以,在/君子须讷于言,而敏于行0的中国,要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我们必须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表达自己的观点,要介入到谈话之中。在商务谈判中,当不同意某条款时,要直接说/no0,然后再说出反对的理由,而不是用消极的沉默来对抗。而对于多话,遇事爱刨根问底,喜欢抢话,打断别人说话的美国人,我们也不要认为他们是不礼貌。我们也应该多问、多看、多学。毕竟每一种会话方式在其所处的环境中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理解和接受别人的会话方式,同时也留意自己的会话方式。希望本文对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能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Yu le G.Pragmatics[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

[2]H all E T1Beyond Culture[M].New York:Doub leday,

1976.

[3]H all E T著,居延安,等译1超越文化[M].上海文化出

版社,19881

[4]唐德根1跨文化交际学[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1

[5]贾玉新1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

[6]Susan S teinbach1Understand ing Co nversatio nal Styles around

the Globe[M].Th e S eabright Group,1996.

[7]胡文仲1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19991

[8]Coulthard M.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M]1L on-

don:Longman,1977&1985.

[9]H all E T H all M R.Understanding Cultural Dif f erences:

Germans,French and Am ericans[M].Yarmouth,ME:In-tercultu ral Press,1990.

[10]Yule G.Pragmat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1996.

[11]心雯1执子之手[DB/OL]1w w w.jjw https://www.360docs.net/doc/e51775879.html,1

[12]w w w.m https://www.360docs.net/doc/e51775879.html,/buscom/index.h tm

[13]周啸邦1冰玉堂传奇[J].电影创作,1996,(4)1

[14]唐德根,常圆1跨文化交际中两种会话方式的运用[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4)1

94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7卷

Zhang Y ang hao was a famo us wr iter o f o per a in the Y uan Dynasty.Based on his biog raphy by the Yuan w riter Zhang Qiyan and some other mat er ial,this paper prov ides a r ather complete account of Zhang Y ang hao.s life,study and o fficial car eer.

(20)Ac ceptance and misund erstand ing of the notion that be au ty of poetry come s from emotion in histor y

G UA N Ren-f u#82#

T he not ion that beauty of po et ry comes fr om emotio n put for war d by Lu Ji emphasized the quality o f ex pr essing emot ion and of appr eciating beauty o f po et ry from both fo rm and content,defining the nature of poetr y.His v iew pr oduced g reat influence on po etry theo ries and wr iting in the follo wing dynasties while t her e w ere alw ays different attitudes tow ard this v iew po int.A-l tho ug h the M ing and Qing D ynast ies saw L u.s view ser io usly under stood and even cr iticized,his v iew on poetr y remains a crea-t ion for Chinese classic po etry,and his contr ibution will nev er be igno red.

(21)The application of comparin g G erman with English in G erman teaching ZH A I Yong-geng,ZH A O Zhi-y ong#86#

Being similar in let ters,pro nunciatio n,vo cabular y and g rammar,etc,both Ger man and Eng lish belong t o Indo-Euro pean lan-g uag e family and T eutonic.By co nt rasting and explo ring these tw o lang uag es in t erms o f pro nunciatio n,vocabular y and g rammar and so on,t his paper ex po unds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 f application of co mpar ing G erman with Eng lish in Ger man teach-ing.T he ar ticle analyzes the r ules o f the sameness of the tw o languag es by many kinds of instance and then points out that this teaching appro ach helps the students under st and and memo rize the var io us languag e pheno mena in G erman so as to im pr 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to accelerate teaching pr ocess.

(22)Two c onver sational styles and high and low context cultu res T A N G D e-gen,ZH A N G Fang-wei#91#

A cco rding to Geor ge Y ule.s theor y of the division of the co nv ersatio nal st yles and Edwar d T.H all.s theo ry that cultur e is char acter ized by contex t that Chinese culture is a high-contex t one w her eas A merican culture is a low-context one,this paper will br iefly ana 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two conversational sty les and high and lo w context cultur es)))high considerate-ness o ne in hig h-co nt ex t culture and high invo lv ement o ne in lo w-contex t culture,and then,we shall pr obe the source of this kind of r elationship fr om cultural and histor ical ang les,and t he tw o conver sat ional sty les may inter change under certa in co nd-i t ions even in o ne context culture.T hr ough t he abo ve analysis,w e shall intr oduce so me law s and principles in inter cultural com-munication.

(23)A r ese arc h of stu dents.individ ualize d an d au ton omous patter n of English learning ZH A N G Yan-j un#95#

W ith the new ly issued Colleg e Eng lish Cur riculum Requir ements implemented all ov er t he countr y,a brand new teaching model gear ed to war ds students.individualized and autonomous lear ning built o n modern infor mation techno lo gy,par ticular on netw or k t echnolog y w ill gr adually replace the tr aditional teacher-center ed pat tern o f language lear ning.T his new t eaching mo d-el acco rds not only with people.s psy cho log ical and cognit ive pro cess but also w ith the teaching rules.It has been pro ved that this teaching model is both necessary and practical to be ado pted in our univer sity.

(24)The d iffer ences of oriental and western value s and the moral blen ding of cross-cu ltur alc ommunication

W A N G T ao#99# Cro ss-cultura l communication is the common need of human life.It s complex ity der iv es from the plurality,differ ence and var iatio n o f a cultur e.Culture determines values,on w hich is based mora lit y.T he difference of or ient al and w ester n civiliza-t ions results in two g reat values)))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A ltho ug h the histor ical st ream has w itnessed endless con-flicts and o bstacles betw een differ ent cultures and va lues,the pursuit of mora l spir it of univ ersalism w ill lead the tw o gr eat civ-i lizatio ns to t he same ro ad of fusion and integ ration,and to t he ult imate realizat ion of the supreme ideal o f human mo rality))) freedo m and peace.

(25)A stud y on Chin ese learners.u se of th e English attitu dinal adver bs M A Dong-mei#103#

Based on the Br itish Nat ional Cor pus(BN C)and the Chinese L earner English Cor pus(CL EC),this study made a co mpar-i son between the use of the English att itudinal adverbs by the Chinese Lear ner s of Eng lish and t hat by the nat ive speakers o f Eng lish,g enerating the fo llow ing findings:1)T he Chinese learners o f English used few er at titudinal adverbs than the nativ e speakers but they a lso ov erused a few of these adverbs.2)T hey w ere co nser vativ e users of the attitudina l adv erbs,when t hey ex pressed their belief o f the truth o f w hat they said,t hey used more adv erbs ex pr essing a certain deg ree o f doubt than those ex-pressing cer tainty.When they made comments,t hey used mo re adver bs ex pressing co mment on thing s than those ex pr essing co mment o n people.3)T heir ability of using attitudinal adv erbs increased as they became mor e pr oficient in Eng lish.Both the higher-level and lo wer level lear ner s depended on certain wo rds to express a cer tain att itude,but this kind of dependence de-cr eased as t he pro ficiency lev el increased.

(26)A comparison of/su ru+noun0in Japane se and C hinese and its tense and aspect ZH A O S u-p ing#108#

T he/suru+no un0used as a modifier is different f rom its use as a simple v erb.When t ranslated into Chinese,/suru+ no un0o ften t akes the for m of/的+noun0,the fo rm o f no un and noun phrase,o r the for m of free tr anslation.W hen used as a modifier,the tense and aspect of/suru+noun0change acco rding to the predicate of at tributiv e clause and the wo rd mo dif ied. As the tense o f/sur u+noun0becomes weak and the its aspect becomes str ong,the expressio n in Japanese should also be v ague while the Chinese ex pression is va rio us and flexible.

(27)The historic al stud y of C hinese stu de nt abr oad to S oviet in1950s an d1960s L I T ao#112#

In1950s and1960s,12018Chinese students hav e been sent to Soviet.T hese st udents w ere distributed in40specia lities o f more than220colleg 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 ns.Emphasis was placed on the str ict standar d of politics、professio nal wo rk and management.T he dispat ching job also embodied char acter istics o f making cer tain specia lities based on r equirements and diversification of dispatching channels.But ow ing to the histo rical condition,the jo b st ill had abuses such as sing leness o f co untr y w hich Chinese students abroad to and over emphasis political standard on Chinese students.

128

高低语境_跨文化交际

1 High context culture(高语境文化): Cultures in which less has to be said or written because more of the meaning is in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or already shared by people are labeled high context.(在高语境文化中,在人们交际时,有较多的信息量或者蕴涵在社会文化环境和情景中,或者内化于交际者的心中;相对地讲,明显的语码则负载较少的信息量。这也意味着,在强交际环境文化的人们对微妙的环境提示较为敏感。) 2 Low context culture(低语境文化): Cultures in which little of the meaning is determined by the context because the message is encoded in the explicit code are labeled low context. (在低语境文化中,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的大部分由显性的语码负载,相对地讲,只有少量的信息蕴涵在隐性的环境和情景中。这也意味着,在低语境文化中的人们习惯用语言本身的力量来进行交际。) 3General Introduction to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Anthropologist Edward T. Hall’s theory of high- and low-context culture helps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powerful effect culture has on communication. A key factor in his theory is context. This relates to the framework, background, and surrounding circumstances in which communication or an event takes place. High-context cultures (including much of the Middle East, Asia, Africa, and South America) are relational, collectivist, intuitive, and contemplative. This means that people in these cultures emphasiz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Developing trust is an important first step to any business transaction. According to Hall, these cultures are collectivist, preferring group harmony and consensus to individual achievement. And people in these cultures are less governed by reason than by intuition or feelings. Words are not so important as context, which might include the speaker’s tone of voice, facial expression, gestures, posture—and even the person’s family history and status. A Japanese manager explained his culture’s communication style to an American: ―We are a homogeneous people and don’t have to speak as much as you do here. When we say one word, we understand ten, but here you have to say ten to understand one. High-context communication tends to be more indirect and more formal. Flowery language, humility, and elaborate apologies are typical. Low-context cultures (including North America and much of Western Europe) are logical, linear, individualistic, and action-oriented. People from low-context cultures value logic, facts, and directness. Solving a problem means lining up the facts and evaluating one after another. Decisions are based on fact rather than intuition. Discussions end with actions. And communicators are expected to be straightforward,

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及交际的特点

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及交际的特点,路斯迪格(M.W.Lustig)等学者曾加以概括如下: 高语境文化:(1)内隐,含蓄;(2)暗码信息;(3)较多的非言语编码;(4)反应很少外露;(5)圈内外有别;(6)人际关系紧密;(7)高承诺;(8)时间处理高度灵活。 低语境文化:(1)外显,明了;(2)明码信息;(3)较多的言语编码(4)反应外露;(5)圈内外灵活;(6)人际关系不密切;(7)低承诺;(8)时间高度组织化。 简而言之,高语境文化的交际,有时显得秘而不宣、藏头露尾;低语境文化的交际,显得多言而冗余、宣而累赘。不同的文化对言语交际的重要性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在美国,往往口齿伶俐,善于口头表达的人更吸引人;而在韩国,更受信任的却是口头表达稍显木纳之人。在低语境文化里,人们往往对一些非语言交际行为视而不见;而在高语境文化里,交际者的面部表情、行动、交往速 度、交往地点、难以言说的情绪、微妙的手势及其他周围环境细节等都是丰富的信息符号,给敏感的交际者以无限的信息与内涵。 另外值得强调的是: 中国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 古迪肯斯特等国际一流的专家学者研究结果显示,属于低语境文化的国家有:德国、瑞士、美国、瑞典、挪威、芬兰、丹麦、加拿大。这些国家的文化都是重视具体细节安排与精确的时间表,不 注重环境的作用。他们的行为系统源于亚里斯多德的逻辑与线形思维。同时具有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特点的国家有:法国、英国、意大利。属于高语境文化的国家有:中国、日本、韩国、美洲土著、美洲墨西哥以及拉丁国家。中国语言本身即属于高语境文化系统,如查汉语字典中几千个单独的汉字,这些汉字会随着搭配词的不同而不同。这里的搭配词可以说是单独汉字的“环境”。日本 的茶道更是绝妙地传递了其非言语信息。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章节答案

第一章 1 【单选题】(10分)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古国的通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得名是由()提出的。 A. 张骞 B. 汉和帝 C. 汉武帝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2 【多选题】(10分) 广义上的“丝绸之路”除了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外,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由()组成。 D. 北洋航线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3 【多选题】(10分) “丝绸之路”曾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 B. 军事作用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4 【单选题】(10分) 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于()年粟特人将制造葡萄酒的技术传入中国。 B. 康熙九年 C. 崇祯十六年 D. 元和七年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5 【单选题】(10分) 汉武帝时期,()为开拓“丝绸之路”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A. 卫青 B. 霍去病 D. 司马迁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6 【多选题】(10分) 鸠摩罗什把佛教从西方引入中国,将大量经书翻译成汉语,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与()和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B. 鉴真 C. 法显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7 【单选题】(10分) ()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历时四年来到中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后由鲁斯蒂谦将其在中国见闻轶事整理并编着成游记,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A. 查理·马特 C. 利玛窦 D. 阿基米德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8 【多选题】(10分)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中国历史上就曾修建过许多反映佛教文化的石窟,其中敦煌莫高窟与()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A. 固原须弥山石窟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9 【多选题】(10分) 利玛窦不仅将中国文化介绍到了西方,而且帮助中国人打开了视野,使中国人了解到了西方。正是由于他的到来,使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了()。 D. 西方哲学 正确答案是:A,B,C 查看答案解析 10 【多选题】(10分) “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将()运输到东南亚、南亚、东非以及欧洲各国。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对中美正式请柬写作模式的解释力.kdh

第20卷 第8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0 No.8 2011年8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Aug. 2011 151 文章编号:1008-8717(2011)08-0151-04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对中美正式请柬写作模式的解释力 孙乃玲 左江林 (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摘 要:霍尔从交际和文化的关系出发,提出了关于解释人类交际活动受文化和语境因素制约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该理论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而且被应用于跨文化对比、文学、写作等领域。本文把高低语境文化理论的观点应用于中美正式请柬写作模式的探究,通过对选取源自1990-2010为时间跨度段的中美正式请柬作为语料进行对比研究,力求证明该理论对请柬写作结构和请柬写作策略具有普遍的解释力以及对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中美正式请柬;写作模式;应用文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 T. 霍尔(Edward T . Hall)于1976年在其著作《超越文化》(Beyond Culture)一书中首次从交际和文化关系出发,提出了关于解释人类交际活动受文化和语境因素制约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该理论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而且被广泛地应用于跨文化对比、文学、翻译、写作等领域。 请柬(Invitation Card)作为实用文体的一种书面体裁,被应用于中美两国民族在各自的文化圈内交流和两国跨文化交际中,并发挥着传递信息的功能和实现礼仪交际的社会功能。请柬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非正式请柬是指用于亲戚朋友之间邀请信,其格式与书信类似。而正式请柬无论中文还是英文都有一定的书写格式和方法,主要用于招待会、举行婚礼、宴会、隆重仪式等正式场合。本文把该理论中关于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分类概念,国家文化在高低文化语境中的定位及其交际中的差别性特征这三个具体观点应用于中美正式请柬写作模式的探究,通过对选取源自1990.1.1-2010.12.31为时间跨度段的中美正式请柬作为语料进行对比研究,力求证明该理论对请柬写作结构和请柬写作策略有普遍的解释力以及对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指导意义。 二、理论框架 (一)高低语境文化具有语境性及其分类 Hall(1976)在其著作《超越文化》一书中认为,人类交际(包括语言交际)要受到文化和语境的制约与影响。他在该书中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并将语境分为高语境(High Context)与低语境(Low Context)(1976:81-83)”。Hall(1988:96)认为:“任何事物均可被赋予高、中、低语境的特征。高语境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绝大部分信息或存在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于交际者个人,仅有微小部分存于编码清晰的信息中。低语境事物恰好相反,大部分信息处在传递的信息中,以便补充语境中丢失的部分(内在语境及外在语境)”。 HC LC 内隐,含蓄 外显,明了 暗码信息 明码信息 较多的非言语编码 较多的言语编码 反应很少外露 反应外露 (圈)内(圈)外有别 (圈)内(圈)外灵活 人际关系紧密 人际关系不密切 高承诺 低承诺 时间处理高度 灵活时间高度组织化 收稿日期:2011-04-06 作者简介:孙乃玲(1966—),女,甘肃甘谷人,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英语语言学、英语教育。 左江林(1976—),男,甘肃天水人,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与文化。

跨文化交际的语言禁忌1

姓名称谓 中方有亲属工作上有区分 中国尊敬长辈的优良传统依然代代流传,如果子女直呼父母的姓名会被认为是忤逆不敬缺乏教养的表现。汉语中有很多称呼长辈的亲属称谓,如爸爸,妈妈,爷爷,姥姥等,同时还有张爷爷,李奶奶,孙阿姨等由姓氏加辈分称谓构成的称呼语。 在工作中,单位一般有上下级的分别,下级称呼上级一般以职务相称,如总经理,董事长,厂长等,有时会在职务前加姓,如王总等。 西方英语国家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很少考虑地位、辈分、年龄等差距,常常直接以姓名相称,这在他们看来是在表示平等与亲切。everyone borns equal 不可妄称耶和华上帝的名字;妄称者必有罪 人们对god, heaven, christ, Jesus 等有关宗教的词语怀有很深的敬意,认为只有在严肃庄严的语言中才可以使用这些词语 老 生老病死 生 在某一时期,汉语中表达怀孕,生育的词语是不能直说的。受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人们认为怀孕及生育与性行为有关,所以生育之事也沾染了“可 耻”的性质,往往不直说。在旧时中国社会,人们十分看重子嗣,生子添丁是家 庭中一件大喜事,所以人们常常将妇女怀孕婉称为“有喜了”。在现代社会,人们 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涉及到生育的问题一般不再避讳,怀孕、孕妇、分娩等 都是会话中常见词汇。在英语国家中,人们可以直接谈论生育的问题不用加以避 讳,英语中也有一些委婉语表示怀孕,如eat for two/in a delicate condition /expecting a child/well—along(心满意足). 老 中方人会变老是自然规律,中国人对待衰老没有什么特别的顾忌。在汉语中“老” 字没有贬义有些时候它还含有褒义。在中国“敬老尊贤、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流传千百年,汉语中有很多称赞老年人的成语如:“老当益壮”、“老骥伏枥,志在 千里”等。在中国,“老了”并不等于没有能力了,相反“老”是智慧、权威、学 识的象征,老人们都以自身丰富的阅历和生活经验为荣,“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 前”“老马识途”“姜还是老的辣”等俗语都是用来形容老年人丰富的经验。“老张” “老孙”是汉语中特有的称呼方式, 西方禁忌说”old”.”Old”inducates someone is not useful,sick and ugly “O ld ” can be said”senior, the long-lived, elderly men, a distinguished gentleman ” 病 中方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向往长生长寿,避忌说死。受伤,生病使人痛苦,很可能让 人死亡,是人们最不想经历的事情。死亡是人们的意识中最恐怖的事,所以在汉 语中,表达这些事物的词语都是语言中的禁忌,这一观念在今天的现代汉语方言 中还可以找到影子。在北方某些地区,受伤常常被称作“挂彩”,在南方,则称为 “带花”。在某些地区,人们忌讳说“吃药”而称“吃好茶”。在香港探望病人时, 忌送剑兰、梅花等花束,因为剑兰与“见难”即日后难相见谐音,“梅”与“霉” 谐音,被视为倒霉,这些花卉被视为“不吉利”特别不适合送给病人 西方如西方人用B.0.代

霍尔高低文化语境理论的现实阐释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 段晓芳

文章编号:2095-0365(2013)04-0044- 05霍尔高低文化语境理论的现实阐释 ———解读“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段晓芳, 郭增卫 (太原工业学院外语系,山西 太原 030008 ) 摘 要: 当前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社会现象引发了社会共鸣。人们倾向于将这种群体行为理解为是一种不文明行为。但如果是处于相同社会环境下的几乎所有社会成员都习得的社会行为,就不能仅仅从公民个体素质方面来理解这一行为。而应从更深层次的文化视角来重新审视这一社会现象。文化学家泰勒指出,每一群体、每一社会都有一套显性的或潜性的行为模式。这些共同的行为模式叫做文化。个人的习惯模型是由适应既成的习惯模型形成的,即人的行为就是文化行为, 文化对人的行为具有塑造作用。因此,本文基于高低文化语境理论来解读隐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机制,破解“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关键词: 中国式过马路;高低文化语境理论;思维;群体取向;隐形规则 中图分类号: H08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与文化 中国式过马路,是人们对大多数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一现象的存在由来已久,尤其是在央视《新闻直播间》对其报道之后更加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中国式过马路,表面看似是一种不文明、违反交通规定的现象。如果是少数群体出现这样的行为, 尚可理解为是一种不文明行为,或公民素质低的表现。可如果是处于相同社会环境下的几乎所有社会成员都习得的社会行为,就不能仅仅从公民个体素质层面来理解这一行为了。立足于从文化视角阐释这一社会现象。泰勒认为:“文化或文明, 是一种复杂总结之全体。这种复杂总结的全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任何其他的人所获得的才能和习惯。这里所说的人, 是指社会的一个分子而言的。各式各样支配社会行为的风俗、传统、态度、观念,便是文化。每一群体,每一社会,都有一套明显的或不明显的行 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多多少少是该群体的分子所共有的。这些模式从上一代传到下一代,而且也常常会改变。这些共同的行为模式我们叫做文化。文化是社会互动的产品。人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以内是文化行为。个人的习惯模型是由适应既成的习惯模型形成的,这种既成的习惯模型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个人是生长在文化里的。任何文化是由一组习惯的和传统的思想方式、情绪和反应方式构成的。这些方式足以表现一个特殊社会在一个特殊的情境里应付问题时特别不同 的地方。 ”[1] 。因此,文化对行为具有塑造作用。二、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 根据交流中所传达的意义是来自交流发生的场合还是来自交流所使用的语言, 人类学家霍尔将文化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两种。他在《超越文化》一书中提到:“在高语境文化中,人们在交际时,有较多的信息量或由社会文化环境和情景来传递, 或内化于交际者的思维记忆深处,显性的语码所负载的信息量相对较少,人们对交际环境的 收稿日期:2013-06-2 4作者简介:段晓芳(1984-) ,女,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与英美文化。第7卷 第4期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l.7 No.42013年12月 JOURNAL OF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Dec.2013

当高语境文化遇到低语境文化

当高语境文化遇到低语境文化 ——以电影《刮痧》为线索 内容摘要:美国梦,这是无数历经千难万阻抵达这方热土的移民们心中共有的梦想,《刮痧》中的男主角许大同就是其中的一员。但这看似美丽的梦想背后,却隐藏着骨肉分离的痛楚以及文化被践踏的辛酸。虽然影片以一个比较圆满的方式结尾,但在大同和妻子简宁抱头痛哭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来自东方的新美国人的美国梦似乎破灭了至少已经不是影片开头主人公在获奖台上讲的那样。那到底是什么令大同一家在精神和肉体上这样纠结?归根究底,还是因为文化的不同。一个是来自东方的高语境文化,一个则是本土味儿十足的低语境文化。 关键词:高语境文化低语境文化观念体系文化误读认可 英语中的“文化(culture)”起源于拉丁文,意思是耕种、培养、驯化,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Edard Tylor)在《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 1871年)一书中,首次将文化运用传播的概念来研究,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由此可见,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广泛,它几乎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囊括了而且比较复杂。“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又具有民族性。”①总而言之。文化就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烙印,是人们进行特出价值取向的结果。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根据爱德华.霍尔提出的“高 ——低语境”理论,我们可以在《刮痧》中找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一、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 语境,顾名思义指的就是语言的环境,而语言是由一个个字词构成,语言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除非将所要表达的语言寓于一定的环境中,即语言只有置身于其所属的文化和社会的语境中才会有全面的意义。比如,在婚礼上,按照正常的思维,宾客们都会聊些祝福新人的话,而这时一个人突然谈论一些悲伤地话题,那么这个人则很可能会被排斥,如果话语太过背离人们的思维,那么这个人极有可能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当然,如果在葬礼上,兴高采烈地谈论趣闻毫无顾及他人的悲伤之情,那么这样的人也难逃被排斥的命运。所以,语言一定要置于一定的环境中才会发挥其作用才会有意义。就像遗传生物学里讲的那样,生物的表现性,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地,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文化。根据对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的对比,爱德华.霍尔提出了高、低语境文化。 高语境文化是将信息的意义寓于传播环境和传播参与者的关系中,强调信息的含蓄性和依靠传播环境表达其真实的意义。中国、日本就属于高语境文化。比如,当一个小孩儿长得很可爱是,中国人常常会说“这孩子真讨人厌”,说出的话语和要表达的意义完全是相反的。另外,中国人较擅长运用沉默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例如,当一个人和其他人交流时,其他人都对他的话语保持沉默,但此时的沉默确实在表达各自的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秘书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秘书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秘书应注意的问题 [内容摘要] 经济全球化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多,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愈加频繁。这对涉外秘书工作人员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比比皆是,作为秘书工作者要处理好跨文化交际活动,避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出现,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了解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文化风俗习惯与信仰、交往礼仪、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等就十分必要了。本文就风俗习惯与信仰、交往礼仪、语言与非语言交际三个方面对涉外秘书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涉外秘书;文化差异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涉外活动日益增多,我们常说:“中国经济要与国际接轨。”但是,我们在“经济接轨”的同时也应重视“文化接轨”。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得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日益增多。所谓的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活动、相互交流的过程。而跨文化交际与普通交际的差别就在于一个“跨”字,即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曾给文化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格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与事物越来越多的走进我们的视野,它为我们提供了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面对来自陌生文化和国度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交往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从而最终导致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失败。因而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与信仰、交

最新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视角下电影文化解析-精品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视角下电影文化解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国界、跨民族和跨的、经济和社会交往机会也越来越多,文化冲突的问题也不可避免的凸显出来,与此相关的研究也日益得到人们关注。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美国文化人类学家EdwardT.Hall提出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跨文化交际与对比、传播学、、翻译、写作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一些国产影视作品在中国好评如潮,在北美市场反映却十分冷淡,这一现象令人深思。文章从高低语境文化理论的视角,探究中美观众对于中国电影截然不同观感背后的文化差异及其在跨文化传播中对不同受众理解力的影响,指出影视作品要想达到跨文化交际效果,必须在两种不同背景下的非语言交际文化上找到良好的契合。 关键词高低语境文化理论;文化差异;非语言交际 一、引言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日趋加快。电影这种文化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之下,能否占领市场,赢得观众的好评是一个严肃的问题。近年,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是一些中国电影在亚洲市场引起巨大轰动,在北美市场却遭受到了“闭门羹”,几乎没有一部影片取得超过500万美元的票房,单部影片在北美票房影响呈现出下降趋势。对此,国内外学者有各种各样的评说。笔者认为文化传播的表现形式,离不开场景语境(时间、地点、场合、境况……)和伴随语境(体态、眼神、风格、关系……),一些中国电影尝试进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话语模式对文化传播的影响,霍尔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对于阐释中国电影在北美市场遇冷,未来如何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二、霍尔高低语境文化理论 (一)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EdwardT.Hall于1976年在其著作《超越文化》(BeyondCulture)中认为,人类交际(包括语言交际)要受到文化和语境的制约与影响。Hall在该书中提出“文化是人类生活的环境,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受文化的影响,并随文化的变化而变化”。[1]霍尔认为:“任何事物均可被赋予高、中、低语境的特征。高语境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绝大部分信息或存在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于交际者个人,仅有微小部分存于编码清晰的信息中。低语境事物恰好相反,大部分信息处在传递的信息中,以便补充语境中丢失的部分(内在语境及外在语境)”。霍尔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有着伟大而复杂文化的中国就处在天平的高语境一方,而美国文化只是偏向天平较低的一方”。[2]

高低语境文化观照下的中美广告语言比较

216 《商场现代化》2008年1月(中旬刊)总第527 期 一、语境和高低语境文化 语言的意义和语境总是互相纠结在一起,因此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语境就显得尤其重要。迄今为止,关于文化语境这个概念的诠释,最广为人们所接受的是爱德华.T. 霍尔的高低文化语境理论。霍尔的这一理论把文化分成了两种: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处于文化语境这个连续体的两端,而事实上现实中任何一种文化都位于这个连续体中的某一点,高或低都只是相对而言。 很显然,这篇文章涉及到几个概念,有必要在此先做界定。第一,语境是指对一定背景或者环境的文化适应的形式(Larry,Richard,2002)。根据Hendon et al.(1996),语境包括交流中言语和非言语两方面,他们围绕着某个词或某个篇章并阐述上下文的意思——情景和文化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交流的进行。语境的言语因素包括人们说话的频率,语调的高低,声音的强度,声音对于当时具体情境的适应度或弹性,声音频率、音调、强度的变化,以及说话的流利度,表达方式,或者言辞的一些细微差别。而非言语因素则包括眼神接触,瞳孔的放大或收缩,面部表情,气味,颜色,手势,身体移动,亲近,以及对空间的运用。换句话说,语境就是指与某件事或个人相关联的整个情景,背景或者环境。因此,如果在一种文化的交流中语境占据的比例越重,传递或接受信息就越困难(Hendon et al. 1996)。相反,在语境对信息传达影响越小的文化中,交流就简单些。 什么是高语境文化?根据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T. 霍尔的理论,所谓高语境文化,就是在传播时,绝大部分信息或存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极少存在于编码清晰的被传递的讯息中。(William, Bella 2002:79) 从这个概念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高语境文化中,个体能把信息和意思内在化。也就是说高语境文化中的信息交流由身体语言,语境和环境实现。因此,高语境文化中的信息交流的成功有赖于一种高度密切的联系,在高语境文化中,如果两人之间存在着长时间稳定的关系,那么他们的交流能毫无障碍的建立在一些很细小的手势或者很简洁的评述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来自高语境文化的人,依赖于他们彼此间相互联系的信息,诸如历史,传统和一些繁复精密的社会价值体系,这些信息事实上在真实的交流发生前早已经像程序一样编入了交流者的头脑之中,因此他们交流言简意赅。Barnlund就曾指出来自高语境文化的人对别人的 话较为敏感,这就是他人导向。(史蒂夫?莫滕森1999:240))所以对于交流者来说就没有必要以语言的方式来实现信息的交换。因而这种交流模式也被称为抑制——扩展模式。故而,处于高语境文化中的人在面对不同文化时都有较强的文化过滤意识;相反如果他们用言语说出过多的信息,那么他们就有可能被听话者误认为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意味着听话者不够敏感,不够聪明,不能正确理解说话者的意思。 那下一步就该讨论文化语境连续体的另一端了——低语境文化: 所谓低语境文化,就是在交流或消息中信息和意思的表述清晰明确。低语境文化中的个体在接收到不够明确的表述或处于不够明朗的处境时会期待解释。信息和意思并不是内化于个体之中,而是来自与语境,如当时的情景或事件。(William, Bella2002:79) 也就是说在低语境文化里,大量信息都是以清晰明了的方式进行传递的。这种文化倡导直接的言语交谈,非言语直观性,也就是所说的以信息发出者为导向的观念(比如说,信息发出者有责任确保交流的清晰明了)。在低语境文化中,个体通过明确的言语信息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讲话者有责任构建明白的,有说服性的信息,从而方便听话者能轻松地解读自己的意思。他们的整个言行体系是建立在亚里斯多德的逻辑和线性思维方式的基础上的(Hall, 1984)。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观点,或者就是个体本身成为了整个交流的焦点。低语境文化的这种交流方式被冠以扩张——收缩式。来自低语境文化的人被社会告知:消息在发送之前,必须确保它被扩张到含有足够的信息,从而形成一个相当宽敞的信息发送端口,而不是预先消化或甚至跳过一些细节。因此同高语境文化的抑制——扩展的交流模式比较起来,低语境文化中的扩张——收缩模式的过滤信息的心理机制和内心反应体系必然比较直截了当,这一点也能同美国价值体系中的人际关系的观念有紧密联系。 尽管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别会体现在很多方面,不过语境扮演了一个很微妙的角色。霍尔和Hendon都曾指出汉语生于高语境文化之中,它充分体现了典型的中国味,如天人合一的世界观,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而美国英语则根植于低语境文化,它被打上了美国个体主义和天人相分的烙印(Hall, 1984, 19-80)。而作为广告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广告语言,无论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 陈燕琼 乐山师范学院 “乐山师范学院《从文化角度解读中美广告语言及广告翻译策略》课题”资金资助 [摘 要]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语境很重要。到目前为止,爱德华.T. 霍尔的高低语境理论最具影响。根据霍尔的理论,高语境文化在沟通过程中的反映,是信息与信息之间存在高度的前后联系或大量信息隐含在某种个体特性之中。在低语境文化中,正如霍尔所解释的那样,大部分信息必须清晰传递从而来弥补语境内外所丢失的信息。作为广告的一个有力工具,中英广告语言都折射出高低语境的特点。 [关键词] 语境 文化 中美广告语言

跨文化交际开题报告

关于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问题 A Probe into the Differences of Taboo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ese Cultures (一)选题依据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也越来越频繁,在跨文化中的语用失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禁忌是世界各民族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禁忌规范了人们的言语行为与社会交际,而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了汉英禁忌语的迥异,就是禁忌语,跨文化交际是现代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语言禁忌现象就成了最基本的要求,可以使跨文化交际更加得体,更清晰的展示出中西方禁忌语的异同,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能避免出现言语不当的问题,并通过中西方禁忌语的异同研究出来。 (二)选题意义 禁忌是世界各民族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禁忌规范了人们的言语行为与社会交际。而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了汉英禁忌语的迥异。所以,无论是在英语还是汉语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因传统或社会风俗不同,会引起对方强烈反感,这样便导致了有些词语我们要避免使用,就是禁忌语。在经济和信息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是现代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语言禁忌现象就成了最基本的要求,可以使跨文化交际更加得体。 本选题重点关注日常交流中跨文化交际语的禁忌语,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在跨文化交际的视野里,界定和区分了禁忌语的几种类型,分析了中西方禁忌语不同的种种原因,以期在注重语言知识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交际失当,从而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日常对话中避免语用失误的出现,即使出现也能很快认识并改正,而此篇论文的目的就是总结前人研究的成果,更清晰的展示出中西方禁忌语的异同,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能避免出现言语不当的问题,并通过中西方禁忌语的异同研究出其折射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样可以更透彻的了解中西方文化,对于跨文化交际很有帮助。 (三)课题写作的目标 禁忌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和语言现象,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习惯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在每个民族和每种语言中都有体现。中西方文化和信仰差异导致了禁忌语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于是,这篇论文要先陈诉清楚禁忌语的定义,来源,特征,然后总结出中西方禁忌语的异同,最后从这些异同中总结出产生中西方禁忌语相似和差异的原因,最终从这些原因中总结禁忌语折射在文化上的差异。了解了这种差异,才能避免的跨文化交际因为文化差异而发生一些问题,有助于更好地跨文化交际。 (四)课题的基本内容 Content

高低语境_跨文化交际演示教学

高低语境_跨文化交际

1 High context culture(高语境文化): Cultures in which less has to be said or written because more of the meaning is in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or already shared by people are labeled high context.(在高语境文化中,在人们交际时,有较多的信息量或者蕴涵在社会文化环境和情景中,或者内化于交际者的心中;相对地讲,明显的语码则负载较少的信息量。这也意味着,在强交际环境文化的人们对微妙的环境提示较为敏感。) 2 Low context culture(低语境文化): Cultures in which little of the meaning is determined by the context because the message is encoded in the explicit code are labeled low context. (在低语境文化中,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的大部分由显性的语码负载,相对地讲,只有少量的信息蕴涵在隐性的环境和情景中。这也意味着,在低语境文化中的人们习惯用语言本身的力量来进行交际。) 3General Introduction to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Anthropologist Edward T. Hall’s theory of high- and low-context culture helps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powerful effect culture has on communication. A key factor in his theory is context. This relates to the framework, background, and surrounding circumstances in which communication or an event takes place. High-context cultures (including much of the Middle East, Asia, Africa, and South America) are relational, collectivist, intuitive, and contemplative. This means that people in these cultures emphasiz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Developing trust is an important first step to any business transaction. According to Hall, these cultures are collectivist, preferring group harmony and consensus to individual achievement. And people in these cultures are less governed by reason than by intuition or feelings. Words are not so important as context, which might include the speaker’s tone of voice, facial expression, gestures, posture—and even the person’s family history and status. A Japanese manager explained his culture’s communication style to an American: ―We are a homogeneous people and don’t have to speak as much as you do h ere. When we say one word, we understand ten, but here you have to say ten to understand one. High-context communication tends to be more indirect and more formal. Flowery language,

从中美高低语境文化视角下看电影《刮痧》

从中美高低语境文化视角下看电影《刮痧》 1976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在《超越文化》一书中指出:“交流的意义常常依赖于语境。”他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并将语境分为高语境(High Context)和低语境(Low Context)。 换句话说,在高语境文化中,人们在信息传递是并不完全依靠语言本身,而是从非语言因素和具体语境中获得大部分语义。例如在交际过程中,人们通过眼神、叹息等非言语要素或通过约定俗称的社会规约就可以表达内心感受,并能准确地被交际对方接收。中国、日本等大部分亚洲国家就属于典型的高语境文化。相反地,在低语境文化中,交际信息对语境的依赖较小,语言始终处于交际的中心地位。例如追求科学理性的事实根据,不凭经验和感情下结论,这也是低语境文化的一个表现。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属于典型的低语境文化。 而《刮痧》这部电影通过一个家庭移居美国和在美国遇到的一系列文化差异产生的困难,最后克服了困难,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美国梦。 电脑游戏设计师许大同与妻子简宁在美国奋斗了8年,事业有成。一次意外却令美好的家庭变得愁云惨雾:5岁的儿子生病了,老父亲(朱旭饰)用传统的中国民间刮痧帮孙子治病。大同夫妻继而被控告虐待儿童,一个又一个物证人证令夫妻俩百口莫辩,西医根本无法了解这种传统中国疗法。因为这件事,父子与夫妻都不得已的分开了。大同伤心欲绝,面对儿子与妻子。 在电影《刮痧》中,大同父亲不会说英语,时常想念起自己在祖国多少还能算得上知识分子,这让他十分的苦恼。正当老人忧郁之时又听说了自己在美国最好的朋友去世的消息,情况雪上加霜。老人来到好朋友的墓碑前,电影的镜头静止了十几秒,老人一句话也没说,而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电影电视剧中:细节差异,韩剧日剧中出现很多没有台词的片段,往往只有背景音乐伴随镜头的移动,一个眼神的缓缓转移,一个细微的面部表情变化或者肢体动作,就能表现出角色想要传达的复杂的内心活动。而在美剧中,人与人之间的交际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言语交流来实现的:“一切尽在不言中”。 另一个高低语境的体现:在大同为了刮痧打官司时,美国法官要求必须有在书中找到与“刮痧”治疗有关的详细描写,才能承认刮痧合法。而大同认为这种证明很荒谬,在中国,“刮痧”是不用证明的治疗方法。美这恰恰反映了国的实证精神:凡事讲求摆事实,讲根据,喜欢具体明确的描述,不凭经验和感情下结论。 在法官面前说明证词时,大同的一位美国朋友为大同做了反面证明,使大同在法庭上更加不利。大同大为恼火,认为朋友应该在法官面前为自己说话,且一定会明白自己的意思,做出对自己有利的证词,但是美国朋友却没有意会大同的意思,对事不对人得做出了对大同不利的证明。 在电影的最后,大同为了在新年与一家人团圆而“越狱”,而同时美国朋友为了证明大同的无罪亲身试验“刮痧”,并在法官面前为大同作证,最终解开了与美国朋友的误会。大同一家就这样在新年的幸福烟火中也终于体会到文化差异和美国朋友们不同的善意。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研究文献综述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对禁忌的产生、类别、意义和功能,以及禁忌语与人类学和心理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 研究。随着社会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禁忌现象在西方受到更多社会语言学家和研究者的关注,其中有影响力的著作有D on’t Do It: A Dictionary of the Forbidden, Sociolinguistics 和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由于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我国对禁忌现象的研究比西方较晚。1980年三联书店出版的《语言与社会生活》第一次涉及“塔布”, 1983年学林出版社出版的《社会语言学》专门论述了语言禁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语言禁忌现象的研究兴趣浓厚,出版了多本论述禁忌语的专著。2005年,万建中在他的《中国民间禁忌风俗》一书中对禁忌的起源、本质、种类、功能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禁忌分别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第三章第二小节介绍了语言禁忌,他从不吉利词语的禁忌、破财词语的禁忌、猥亵词语禁忌以及对语言禁忌者的嘲笑四个方面入手,书中关于汉语语言禁忌的例子丰富,通俗易懂。这本著作为我们研究中英禁忌提供了一份详实的参考资料。 此外还有一些书籍主要着眼于跨文化知识及相关基础理论,这些书籍也是本文主要的参考资料。如胡文仲主编的《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和邓炎昌、刘润清编著的《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他们分别对中英禁忌习俗,禁忌语以及委婉语进行了比较。在中英禁忌的对比研究中,不少学者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成果,如王君的“浅谈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语的差异”,作者认为英汉禁忌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称谓、隐私观念、宗教和亵渎语几个方面。而后他又论述了产生这些禁忌语的原因,作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是民族文化的差异。而本文主要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把禁忌语的产生归因于宗教信仰、地位等级和自我心理联想,每一方面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并且用实时性的例子论证了其原因。 总结 我国虽然已出版过多部关于禁忌语的著作,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但是对禁忌语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其中包括的问题有两点,一是在对禁忌语进行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