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1秒:去年就在酝酿南京行,应了陆导的景,我在清明前一天晚上,临时决定不回家祭祖,改为去南京祭奠大屠杀遇难同胞,但愿祖宗们在天申明大意能宽恕我的不孝。看了陆导的五分钟南京片花,深被歌特史诗般的黑氛围所吸引,直觉告诉我,他是黑暗艺术大师。我并不想因为此片激发新的一轮反日大潮,但惨痛的历史值得所有中国人去牢记。王小峰采访陆导的实录,让我对此片更为期待,四年磨一剑,历程坎坷,但谁也阻挡不了南京剧组以及所有支持南京剧组的中国人的爱国热忱。

2秒:4月4日,清明!相比出南京站时的人声鼎沸,我的心情异常平静。地铁一号线,三山街出口,光头羊胡子大叔告诉我,他最恨日本人。在他的出租车上,大叔的粗犷性情一再崩发,不断漫骂。车子绕了几条街,一片褐色艺术建筑扑面而来,临下车时,大叔说自己没进去过纪念馆,但他说有时间一定会带着家人一起过来。

3秒:内场入口处已经挤满了人,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来的大部分是年轻人。因为纪念馆容不下太多人,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等待后,我终于进到了内场。期间来了一队印度人马想借着外国友人的名义插队进场,被管理人员婉拒,我不知道如果是换了白种人尤其是美国人,那个中年管理员是否也如此直得起腰板,我一直在队伍里设想,如果他放那些印度人进去,我一定会冲着那些印度人高喊:FUCK YOU!哪怕他是美国人。但我还是非常尊重那位管理员的做法。场内大部分空地是石子面,沧桑感油然而生。踩上去沙沙的声音,让人想起了37年的那场南京大雪。大十字架后面的残壁上用十几种文字纪录着——遇难者30万。说实话我不太喜欢内场的那些所谓艺术雕塑,有点简单有点粗糙。

4秒:进到纪念馆里,存包处的变相收费让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下到地下三层,开始有了神秘感,黑氛围笼罩,第一幕的死难者姓名墙并没有央视介绍片里来有的冲击力,可能是灯光原因,我似乎基本上没有感受到那种悲惨。然后是几个展厅,展列着各种日军对这场战争的罪证。橱窗里的小屏幕播放着大屠杀的纪录片,无声得流露,无声的讲述。因为人太多,我并没有驻足多久。我始终感觉馆里太亮了,视觉跟听觉上都没有达到发人深省。简单的陈列,让人过眼即忘,不断的重复黑白成像,刺刀与衣衫褴褛,日军的兽行与民众任人宰割,对比很鲜明,但痛楚并没有让我蔓延到每一根神经。我觉得如果把屠杀的场景无限放大,甚至做到三维效果,再现当时屠杀的那一幕,让每个来访者亲历这段痛苦,让每个人撕心裂肺,并大哭一场,这样的设置更容易让人铭记历史的惨痛。有婴儿的哭声,有国军英勇就义时的嘶吼,有倒在血泊里的老人颤抖的身体,有被凌辱后的妇女赤裸的被抛在雪地里,有被吓傻了的孩子们无助的眼神,有日军士兵泯灭人性的漫天吼笑,有冷僻的驳客枪声亦有机关枪的扫射声。当然这只是我的设想,为了尊重历史,让逝者的亡灵得以安然,无论从人性道德或是社会舆论都不允许这样的镜像发生在纪念馆里。

5秒:越往里走,发现纪念馆里的作品越来越生动。借助于闪光灯与虚拟火焰,馆里还是再现了一些日军蹂躏下的残破的南京城。不断拉响的防空笛,又似乎把我们这些来访者拉回了1937的那个南京的冬天——12月13。转弯来到了万人坑,

一堆堆骸骨交织在一起,让我想起了波兰阴暗大师贝克辛斯基,相对贝老头画中骷髅的残暴与血腥,遇难同胞的骸骨在昏色的灯光下并不是特别的触目惊心。可我一直在默念,逝者安息!

6秒:馆里的有幸发现是看到了日军“不许可”照片,这批照片都是**《每日新闻》社上世纪30年代的随军记者所摄,每一张照片都盖上了"不许可"或者"检阅济"的红色大印,"不许可",即"不准";"检阅济",即"审阅通过".凡盖有"不许可"的,一律不准发表.当年盖这些印章的人,都是日军的陆军海军内务省和情报局的审查官.这是**新闻社中惟一保存下来的一套战时图片史料。1998年,每日新闻社将其编辑成两册《“不许可”写真集》,出版公诸于世。

7秒:仿真的被日军践踏过后的家园,小孩,妇女,老人,壮年,无一幸免。

8秒:再往前走就是我最欣赏的“作品”——12秒!!!我不知道为什么纪念馆给这样一个这么有深度的作品如此狭小的空间,而且位置太偏,但幸亏我没有错过。作品是一个狭长的三角墙体,墙体的夹缝部有条自下而上的微弱光条。两边的墙体贴满了死难同胞的生命灯即遗像。右侧的墙体上挂着一只小钟,秒针的声音沉重的走动12秒后,从墙体的顶部掉下一滴水滴,涟漪荡开的同时,生命灯亮起并迅速熄灭。当时我在想是不是把水滴声改成枪声是不是更为淋漓尽致?但后来一想枪声的直白效果,对逝者来说太残酷了。逝者的亲人又会做何种感想?还是水滴声更有涵养,更有哲学深度。如果两面墙体的角度做得更大一些,生命灯便让人看得更清楚些,我不知道这样的效果会不会破坏原来那种压抑的艺术主张。作品之所以取名为12秒,是因为据统计,当年大屠杀的6个星期中有30多万同胞遇难,如果以秒来计算,每隔12秒就有一个生命消逝。

9秒:12秒往右就是一面巨大的死难者档案墙,纪录着血淋淋的历史。我去翻了一本档案,但却没敢细看。

10秒:往前V字招领我们通向和平——日军签署投降书。

11秒:出馆后进了祭堂,祭堂的黑氛围得已最大限度的展现,中间的烛台在两边的镜子照映下变得不计其数,显得颇为壮观。如果每支蜡烛代表祭奠一个亡灵,千千万万的蜡烛意味着灼伤了每个中国人的心。

12秒:出祭堂,重见天日,终于豁然开朗,和平鸽的祥和让人倍感温暖,我并没有沉浸在刚刚馆中那一幕幕的惨状而难以自拨,我用沉默来铭记这段历史,长舒一口气,和平女神背后那一片蓝天显得有为明澈,顺着长长的水池右侧,我出了大门。

后记:回城里吃完饭后逛了下传说中的夫子庙与秦淮河畔,没有太多新奇早在意料之中。因为没有预定好房间,当天晚上花了三个小时找了4分之一个南京才找到宾馆,身心俱疲却看完了《辛德勒的名单》,再次被震撼。5日去了中山陵,灵谷景区与雨花台。我对中山陵与灵谷景区联票做法表示愤慨,中山陵正如李敖所说,孙老先生这么一个反封建的革命党人,竟被人把自己墓地取名为颇为封建意味的“陵”,着实闹了一不大不小的笑话,而且就陵区建筑——牌坊、墓道、

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与孙本人的雕像更是把封建等级观表现赤裸裸,这样的大兴土木不知道孙老先生泉下有知是不是如坐针毡。这就是他所诠释的三民主义?灵谷景区根本就不值得一看,中国象这样的景点没一万也得有5千,要不是我自己是佛教徒,也不会进寺拜菩萨。匆匆扫一眼,出门做游2到了雨花台。雨花台的巨大的烈士雕塑让人肃穆,绕过纪念碑,下台阶上纪念馆。出馆后直奔南大门,一个字,累!6日转了下总统府,没啥看头,审美疲劳,公交奔车站回上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