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广东省佛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广东省佛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高一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会发言稿范文

高一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会发言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高一年级度过了紧张而繁忙的开学过渡期,过去的一个多月,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开展顺利有序,在此,我感谢在座的每位老师,你们辛苦了!这次的会议我想谈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月考情况的分析,二是在高一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几点所感与大家分享。 一、月考分析 1、各科成绩对比,最好与最差的班级相比 文科班:语文相差,数学相差,英语相差,政治相差,历史相差,地理相差,除数学、历史拉的距离较大外,其他各科的成绩都相对均衡; 理科班:语文相差,数学相差,英语相差,物理相差,化学相差,生物相差,除物理、数学、化学的距离较大外,其他各科的成绩也相对均衡。 希相关科目加强集体备课,互通有无,力争在期中考试缩小差距,实现共赢。 2、各班成绩对比, 文科班的前三名分别是1、2、4班,第一名与第六名相差,

理科班的前三名分别是7、8、12班,第一名与第六名相差, 将月考六科成绩与分班成绩对比,差距明显增大,这一结果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请相关班任与同办公室老师一起找出问题症结,共商对策,我相信只要我们齐抓共管,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加强学风建设,定能有所好转。熟睡的雄师总是能觉醒的,别怕。 3、高一是高考的基础铺垫,没有高一的成功,绝对不会有高三的辉煌。 因此,请注意对前250名学生的培养。将月考与分班对比,1、2、4、7班的进步学生较多,尤其是7班,比分班多出8人,但从拔尖的情况看,即使是理科全级第一名的学生邓嘉明语文、生物都不太好,而文科的第4、5名刘颖琳、王伊琪的地理都有所蹩脚,这需要引起我们关注,并有针对性地强化薄弱科目的帮扶。 4、体艺生的进步是我们级组新的力量增长点,也是班级进步的关键点。 我们今年的体艺生合共有80人,在今次的月考中,最大的亮点是高一1班冯薇(137名)、黄家琳(109名),高一高一11 班冉龙珠(135名),高一6班刘丽敏位列文科级前9名,赖开敏(96名)。对他们的管理和帮助他们学科成绩的提高,非常重要。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检测试题及答案 导读:本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检测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解析:B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 2.“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 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 C.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 解析:A从“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独裁,而是有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项正确。 3.比较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图到乙图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央官吏日益增多 B.以分权实现集权

C.尚书省权力 D.太尉权力分到兵部 解析:B甲图反映的是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乙图反映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力很大,威胁皇权;而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均为丞相,三省之间相互制约,相权一分为三,从而保障了皇权的独尊,故B项正确。 4.《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进,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这反映出作者认为科举制() A.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 B.选拔人才注重德才兼备 C.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D.考试程序繁杂试题艰涩 解析:A材料“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表明科举制使士人的心理发生扭曲,人性得不到应有的伸张,故A项正确。 5.中英《南京条约》第十一款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两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这说明() A.英国开始干涉中国的内政 B.中国的行政主权遭到破坏 C.清政府失去了外交自主权 D.清朝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 解析:D材料规定突出的是中英来往时人员的平等,打破了清朝的朝贡体系和天朝上国观念,故D项正确。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说明: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5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 1.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 百亩”的授田制。这反映了 A.铁犁牛耕的产生B.政治制度的变革C.自然经济的发展D.土地制度的变化 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3.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应包括 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①注重农时②精耕细作③自给自足④男耕女织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土地私有制的存在B.地主阶级掌握政权 C .广大农民生活困苦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5.宋代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据宋《燕 翼诒谋录》记载:“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 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宋代“瓦子”生意兴隆的政策性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B.市民阶层的扩大 C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城市经济的发展

6.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最可能的推断是 朝代秦汉唐宋元明清 次数375 493 874 513 5105 5344 频率0.85 次/年 1.7 次/ 年 2.7 次/ 年 5.31 次/ 年 18.5 次 / 年19.9 次/ 年A.政府效率救灾低下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D.农业生产日渐衰退7.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 曾祖父) 无泽为汉市长。”由此可见,司马迁曾祖父从事的应是 A.行政机构管理B.军政事务管理C.商业贸易管理 D .文化典籍管理 8. 17 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 万织布工人和60 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材料印证了 A.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C.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9.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 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 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 6 倍。据此作者认为 A.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B .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 C.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 D .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10.清乾隆中期以后,只开广州一处与西方通商,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外贸易的扩大,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 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出现了成倍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中国试图融入世界市场B.西方积极向中国开辟商路 C.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D.“海禁”政策未能严格执行 11.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 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材料表明,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 A.包含着否定商业发展的基本因素B.体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 C.折射出由抑商到崇商的观念变迁D.表明了商人参加科举的强烈诉求 12.清朝徽商开办的“胡开文墨庄”采用前店后坊的经营方式,店面朝街,内部布局为三合院混合楼房、 平房,为制墨作坊。到第四代传人胡贞观时,胡开文老店已经拥有管事、副管事、雕工、模工、墨工等各 类雇工百余人,年产墨数万斤。这说明当时 A.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开始出现B.徽商经营方式深受西方影响 C.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增多 D .徽州坊市制度残余依然存在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历史必修一 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部分,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在判定文明出现的标志时,有学者将其主要物化为两点:(一)金属器具被比较广泛地使用;(二)已能记载语言的成熟的文字的应用。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A.一万年前B.黄帝时期C.商周时期D.秦汉时期 2.我国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其来源于西周的分封制,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鲁国的历史要比齐国历史长B.孔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C.与宗法制的正统观念有密切的关系D.取决于分封制形成的等级体系3.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与制衡 B.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 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 D.秦朝的中央官制体现出了此“原理” 4.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对以上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基于原来科举录取在南北方的差异 B. 分卷录取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C. 从维护统治秩序的角度平衡地区录取名额 D. 体现出科举选才既保证公平又适当照顾5.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此材料说明军机处()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②强化了君主专制③取代了内阁权力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6.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 ……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慈禧太后的责难和阻挠 D.户部的刁难和战略的失误 7.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遭遇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当时列强的主要目的是() A.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B.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与阴谋 C.恢复和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D.恢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8.1937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提出停止内战、实行民主自由、召开国民大会、迅速准备抗日、改善人民生活五项要求,同时做出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权、工农革命政府改为特区政府和红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四项保证。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 党内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暂时占据领导地位 B. 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愿意放弃军队和根据地 C. 为实现全民族抗战策略性地做出了某些调整 D. 为实现全民族抗战暂时放弃民主革命的目标9.有学者认为: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和中国人民就已经“站起来了”,下列组合中,能支持该学者观点的是() ①抗战胜利洗雪了以往反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耻辱,振奋了民族精神②抗战胜利后,中国国际地位有很大提高,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五常”之一③中国收回了部分被侵占的国家权益,民族独立自主性有所增强④抗战胜利后,共产党势力空前壮大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0.太平天国举行科举考试,要求白话写作,题目选自《圣经》、基督教论著和太平天国诏书,如“耶稣舍命待何为”;考生来自三教九流,包括算命人和巫师等;科试录取率也很高,如湖北一次科试,1000名考生有800人中榜。此科举考试() A.弥补了传统科举制的不足B.推动了白话写作成为主流 C.使基督教取代了儒家地位D.无法真正起到举才选能的作用 11.1912年至1916年6月的袁世凯统治时期,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了激烈斗争,先后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年政治的缩影。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艰难B.立宪与共和斗争激烈 C.国民政治参与热情高涨D.民主形式已荡然无存 12.毛泽东在汉口八七会议上将国共两党的合作比喻为共同建造了一座房子。我们虽然“像新娘子上花轿一样,扭扭捏捏、勉勉强强搬进房子里,但始终没有当房子主人的决心”。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备课组长:武宇红 一、教学情况: 从以上数据可得,本次历史期末考试均分66.71,优秀率为14.01%,及格率为74.15%,期中考试优秀率10.63%,及格率85.99%,由此数据可看出学生文理科的偏科现象逐渐显示。各班级均分最高71.63分,最低64.43分,相差7.2分,除去3班外,各班相差不大,相差在3分之内。这是近两个月以来,基本上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认真二次备课上课的成果。 二、试卷分析: 1、试卷以现行教材为依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题目容量适中,难度适中,无怪题、偏题,试卷中还出现了一些多次做过的题目。 2、试卷组成和结构:本次试卷分为选择题、材料问答题,两者比例为6:4。题型仍采用单项选择题与材料题两大类;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材料题有2大题,共40分。 三、学生出错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仍然是一个大问题,70分以下的学生,尤其是不及格的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记忆模糊。 (2)审题不清,很多学生存在看题只看一半就做题的坏习惯,看题不够全面。 (3)理解不到位,选择题题意与每项选项理解不够透彻,对于知识点的本质理解以及教材相关知识理解不到位。

(4)利用史料的能力不够好,不能全面利用材料,不能通过材料分析出题目要求的答案,有较多同学经常脱离材料作答。 (5)学生逐渐显示出文理偏科的现象,不能很好的利用课堂时间,学生作业完成也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6)课时紧张,几乎没有时间来给学生讲解题目,而历史学科的性质却是每堂课的知识容量都很大,很难实现在课堂上落实题目的目标。 四、以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集体备课,认真编写教学案和批改作业。当没有时间落实题目讲解时,课堂的有效性及作业的批改显得尤为重要。 (2)强化基础知识巩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多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基础知识,将书本知识条理化。 (3)加强课堂管理,从学生考试成绩的状况结合学生平日课堂的表现得出,课堂纪律的良好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要以管理促教学,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4)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在课堂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将历史对学生思维提高的重要性渗透于课堂之中。并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更加爱上这门课。 (5)平日讲课多注重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答题习惯,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6)从本次考试数据可知,历史科目优秀率相对较高,及格率相对较低,今后的目标就是保住优秀率并有所提高,关注那些想学却不知道怎么学的学生,严格执行学校“提高、促中、帮困”的教学理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答题卷

必修1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D.世袭制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 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3.按唐制,中男(16至2l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 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 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4.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 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 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5.右图为古代雅典“通往公民大会会场路途交通禁 行标志”示意图,被这一“交通禁行标志”禁行 的人有①奴隶②妇女③外邦人④儿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假如穿越时空隧道,让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回到1875年, 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掌握行政权 B.是军队最高统帅 C.是国家元首 D.由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 7.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 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制约,即权 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最早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法律文件是

高一自主检测历史试题

高一历史自主学习检测 历史试题 命题:山东青州第二中学吴霞2012.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龙年送瑞龙,好运是龙头,快乐是龙须,如意是龙睛,福禄是龙角,健康是龙身,平安是龙尾,瑞龙一舞,祝龙年顺顺畅畅一条龙!”这是2012年春节很“给力”的一则短信祝福,其中的“龙”与农历年相配源自() 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2.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C.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3.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漕渠 C.都江堰 D.白渠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由此推断,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始于 A.夏商时期 B.战国、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5.《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人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段话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上层建筑的变化D.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7.下列图片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一骨耜图二甲骨文中的“田”字图三战国时期的铁口犁 ①图一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石器锄耕”的耕作方式 ②图二所反映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后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 ③图三反映了我国战国时期在耕作方式上已使用铁犁牛耕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

山东省日照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牛在中国作为勤奋、力量、镇邪、诚实、吉祥、丰足的象征,其形象已深深地融入中华文化之中,形 成诸如“鞭春牛”“送春牛图”及“舞春牛”“唱春牛”“跳春牛”“春牛会”等灿烂的“春牛”母题民俗文化。“春牛”文化的形成发展主要缘于 A.个体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B.农耕文明不断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的长久推行 D.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2.右表为清乾隆元年(1736年)安徽休宁某地土地所占有情况。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租佃制日益普遍 B.农业收益提高 C.自耕农经济盛行 D.土地兼并严重 3.重农抑商政策是在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同时,重官商,遏制农民经商,打击富贾大商,抑制中小商 贩人数过多。这长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A.便于专制政府与民争利 B.适应维护专制统治的需要 C.压抑了社会经济的活力 D.推动了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4.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形式的铸币以及黄金同时存在,大量流通,而高利贷竟然也成为一种有社会信誉 的行业。这种现象说明 A.商品经济空前发展 B.“工商食官”传统格局被打破 C.社会秩序高度失控 D.诸侯争霸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5.周安平在《中国古代市肆考略》中指出:北宋以前,“市”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随着社会经济 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壮大态势。但之后,“市”不再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官府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C.坊市制度逐渐打破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在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会上的发言

在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会上的 发言 淮滨二高二(11)班班主任申云生 (2017.10.11)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会议安排我做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刚才年级高主任就考试成绩进行了全面详尽的情况通报和深入细致的数据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的工作要求和努力方向。相信大家会前各自也进行过反思总结。现在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成绩怎么看——喜忧参半 本次月考,我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超额完成了目标分解任务,无论是总分高分人数,还是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及格人数、平均分,在同类班级中都有一定优势,进步较大,实属不易,这是“喜”。一个班级考得好,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功劳。一个班级考砸了,也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过错。二(11)班的本次成绩可以说是差强人意。当然,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体任课教师的尽职尽责,辛勤付出,离不开学校和年级组的坚强领导,也离不开学生的拼搏进取,在此表示感谢! 但是,成绩已经过去,成绩属于历史,成绩不是一劳永逸的,成绩也具有偶然性,更何况只是一次阶段性诊断测试,点滴成绩的取得更不能掩盖问题的存在,也就是“忧”,比如我班纪律虽然较一年级

有很大进步,但学生的自律意识较弱,有时班主任工作繁忙,一旦督促不到位,班级仍不安定;比如我班三主科总体落后,语文已无退路,数学、英语也有待加强。再比如我班总体学习氛围仍然不浓,老师不在时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较差,自我约束力较弱,不少学生学习不得法,无优势学科或严重偏科,瘸腿学科长期拉分,没有补弱实招,弱科成绩长期徘徊不前。 二、形势怎么判——不容乐观 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 当前,二年级文科九个班已成你追我赶,争先恐后之势,竞争日趋激烈。而作为文科普通班的二(11)班,更是爬坡过坎、负重前行。可以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而现实是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来越近。纵向比,比出了进步;横向比,比出来不足。不能因为一次成绩而忽视问题的存在,形势不容乐观,需要引起重视。 “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惧,就是强烈的忧患意识。忧患激励斗志、催生动力。增强忧患意识,就能在警醒中奋进;缺少忧患意识,就会在懈怠中停滞。 我班“忧”在哪里? 忧在学习态度。不少学生高一入校基础本来就差,但学习态度仍不端正,缺乏进取精神和危机意识,日益跟不上高中学习的“快节奏”。少数学生甚至存在消极厌学情绪。思想浮躁,学习无所谓,无压力,不主动,不反思,始终没能静下心来、全力以赴地学习。 忧在短板学科。我班的部分学科一直是短板,与先进班级相比差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历史必修一期末水平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 2.一名日本人在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3.《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4.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5.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政体是() A.贵族制和制 B.贵族制和平民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寡头制和僭主制 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主体,而美国却通过独立战争确立了政体,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据此,请回答7、8题: 7.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D.宣告废除了君主制

福建省漳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

福建省漳州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2018.7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 第Ⅰ卷(选择题) 一、本卷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的要求。(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纸中) 1.我国古代有许多农业谚语,如“小满前后,种瓜种豆”、“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等。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的 A.“重农抑商”思想B.“精耕细作”特点 C.“自给自足”形态D.“靠天吃饭”观念 2.鲁班复姓公输,名般,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工匠。传说他发明了锯子、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木工用具。这些工具的发明主要得益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B.政府政策的支持 C.冶金技术的进步D.“百家争鸣”的出现 3.从汉代开始,历代政府明令禁止官员经商、与民争利。明朝中期却出现了上至皇族、下至小吏大范围经商的现象。这反映了明朝 A.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冲击B.政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商业市场秩序较为混乱D.官员腐败问题比较普遍 4.“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个地方就只有村落了。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设立店铺; 然后逐渐扩张,就把这个小村落变成了个小市镇。”据此判断这一现象应出现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5.1843年至1855年,中国出口的茶由1300万斤增加到8400万斤,丝的出口由1000多包增加到5600多包。茶、丝出口的迅速增长说明当时 A.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B.经济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C.小农经济形式逐渐强化D.开始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6.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主政治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变迁 C.交通通讯的变化D.民族工业的发展 7.表1根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B.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 C.社会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已经出示,现做考试质量分析如下: 一、考试成绩统计: 本次期中考试年级考试人数1114人,年级平均分为56.98;年级及格人数为474人,及格率为41.24%;优秀人数7人,优秀率为0.58%。从整体来看,及格率及优秀率不高,年级均分还在及格线以下,形势比较严峻。这也是我们后半学期奋斗的目标,争取提高平均分,拉高优秀率。 二、命题设计: 考试范围为必修一的五、六、七、八四个单元,和必修二第一、二、三单元,总共7个单元内容。考题覆盖面广,重点突出,且多数题为各地会考的真题。本次考试目的是检测开学以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为下阶段教与学提供有效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根据学情,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与学质量。 三、存在问题: 教师课堂虽对重点,难点花足功夫,细致讲解,重复强调,而且课上检测,课后反馈。但课后,由于学生没能自觉及时做好复习,练习巩固,使学生知识消化不良,课本基础知识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乱,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好适当的识记,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考试过程中审题作答存在随意性,考试技巧有待提高等问题,导致知识无法得以有效运用,客观题失误频频;主观题有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述不规范,要点不突出,逻辑性不强;阅读不认真,有效信息获取不足,概括归纳信息的能力欠缺,对题目的解析能力有待提高。 四、今后的改进措施: 1、上课时理清思路,紧抓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干脆利落。 2、继续抓基础,精讲例题,反复练习,反复巩固,培养学生阅读、概括、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考试作业的批改,评讲要及时,应注意审题技巧,答题规范性等问题的指导与训练,对症下药,适当的训练是巩固和理解知识点的必备途径。 4、亲其师信其道。天气愈来愈热,学习任务越来越繁重,良好的师生关系更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劲头。 5、同一年级教师要在教学进度已经教学方法上多多沟通,同时在出题,做复习材料时也要多多合作,共同推动高一历史会考学习、复习工作圆满完成。

江西省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9—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分值: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计分2分,共60分) 1.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这一消息引起社会的热议。影响今天中国人这种行为观念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2.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体壮者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署敕。据此分析可知,魏征当时任职的部门可能是()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枢密院 3.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是() A. 加强尚书省的权力,完善三省六部制 B. 众设宰相,分割相权 C. 以六部分割相权 D. 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统领六部 4. 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其中父辈有官职者,低等级的又占了半数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 B. 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 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 D. 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 5.元朝时,不属于行中书省管辖的是( ) A. 河北 B. 江西 C. 陕西 D. 四川 6.清初,使皇权受到限制的权力机构是() A. 内阁 B. 六部 C. 议政王大臣会议 D. 军机处 7. 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代表两种不同文明 B. 古希腊人的一部分是指雅典全体居民 C. 古代中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D. 古希腊部分城邦实行民主制度 8.《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下列对此理解

高一历史月考质量分析

高一历史月考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的结构特点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材料分析题)两部分,选择题占60分,材料分析题占4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内容覆盖了历史必修二教材一到四专题的内容,考查范围符合教学进度。试题难度适中,侧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对我校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高一(13)班参加考试人数76人,最高分85分,最低分27分,平均分53.3分,及格人数21人,及格率28%。整体成绩还是不尽人意。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知识的积累和储备过少。 这次考试选择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而大部分学生得分普遍较低,满分50的题平均得分却在30分左右。我认为理想的得分应在40分——50分之间。 2、个别学生答题习惯和规范程度不够好。 (1)个别学生书写潦草(2)个别学生在试卷上一字不写(3)还存在写错别字的现象。 3、部分学生因审题失误导致失分。 特别表现在第31题第1小问的回答中没有理解“变化”一词,回答时笼统不清,也没有表达出图片之间的关系。第32题第2小问的原因分析,学生分析原因时脱离题目。第32题第2、3小问回答时没有正确理解题意,没在回归教材的知识点。 4、部分学生从材料中提炼信息的能力不足。 比如第31题第1、2小问,第32题第3、4小问,答案就在材料中,而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提炼信息。 5、我在平时复习中对学生的督促和要求不够,是学生未能将知识及时得到巩固和吸收。 这次考试中大部分题目都是平时复习的试卷中的原题,我在复习中也认真的进行了讲解,而且有些题是多次试卷中出现了,然而有些学生还是做错了。 第 1 页共2 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

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将第Ⅰ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计分。请用蓝色或黑色笔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 A、周王的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2.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 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光武中兴 B、秦统一六国 C、西晋统一 D、开元盛世 3.君主专制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特殊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C、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D、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 是基于习俗。”的正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5. 以下有关雅典民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城邦内居住的每一个人都享有充分的民主 B、创造了一系列法治基础上的民主政治的新方式 C、有利于调动雅典人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D、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全盛时期的到来 6.自秦汉以来我国古代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势,不正确的是().A、中央对地方的治理渐趋加强B、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C、加强皇权,分散相权 D、强化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7.右图是清政府首次发行的邮票“大龙票”,请推断邮票取名“大龙”的主要原因是

浙江省嘉兴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浙江省嘉兴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试卷Ⅰ(选择题)和试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为90分钟。 2.试卷Ⅰ的答案应填在答题卡上;试卷Ⅱ的答案应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答案做 在试卷上无效。 试卷Ⅰ: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武王灭商之后,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下列关于齐鲁两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齐鲁两国同属于姬姓诸侯国 B.齐鲁两国都位于今山东境内 C.鲁国在各受封国中位居最东 D.齐国国君世代为天下的大宗 2.秦始皇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下列秦王蠃政(秦始皇)统一过程中的重大史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命蒙恬北击匈奴②攻灭齐国③开凿灵渠④设立象郡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3.古代中国历朝常常在地方建制之上设置监察区,派出监察官员对地方进行督劾。下列属于此类官职的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西汉的州刺史 C.唐代的中书令 D.宋代的枢密使 4.史料记载,(大学士)“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常侍天子殿阁之下,避宰相之名,又名内阁”。这说明明代内阁的主要职能是 A.跪受笔录承旨办事 B.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C.抑制宦官权势扩张 D.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5.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重臣,在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曾起到积极作用。下列官职纳兰明珠不可能担任的是 A.军机大臣 B.兵部尚书 C.内务府总管 D.武英殿大学士 6.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湖北省荆州府沙市,四川省重庆府,江苏省苏州府,浙江省杭州府。”下列有关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条约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B.美法等列强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 C.促使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四万万人同声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诗句 中“去年”指的是 A.1842年 B.1894年 C.1895年 D.1901年

高三班级月考质量分析主持词

高三班级月考质量分析主持词 篇一:高三(11)班月考质量分析 高三(11)班12月月考质量分析 班主任杨树军 一班级整体状况: 全班参加考试的人数为52人次,班上总分最高分334分,最低分147分,平均为256.6分。总分300分以上10人次。 从上面表格以表明全班同学的成绩集中在250-300之间,其中有40%的学生总分能够达到250分以上,但是同时低分段也较多,导致班级平均分与本校同类班级平均分相差2分,从而显现出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在学习上动力不足,因此班级的高分段是很少,按学校指标分配我班仅完成1名与目标相差甚远,根据本班情况,我把300分以上的列为本班班级工作的重点,250-300的作为提高生培养,努力将有希望的中等生的成绩再提高一个层次。 二各学科的成绩对比状况: 从班级各学科与同类班级平均分对比可以看出本班的各 1 科成绩都是需要提高的,其中理综是本班相对比较弱势的科目,其次是数学。英语,语文,二科是本班相对强项。物理是本班最弱势科目,接下来利用下午第四级加强综合课训练,多加以督促,使得学生对弱势科目有所重视。 三班级学生的个案分析: 1. 第一层次(总分大于300)人数为10人,此层次学生属于本班文化课上重点培养对象;(第一层次学生的成绩如下表) 从上表也可见每个学生都有相对的优势科目和弱势科目;

2. 第二层次(总分在250-300之间)此层次学生属于中等学生是提高的对象,这部分学生中有很多学习上非常努力但是学习成绩不理想:这类学生中大部分都是女孩子,她们的学习欲望是很强烈的,但是成绩和她们的付出好像不能形成正比,有比较严重的偏科现象: 四工作方向: 1. 在班级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班级的学习氛围,从而形成较好的学习风气,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增强竞争意识; 2. 扩大班级尖子生范围;提高中等学生学习的成绩,关心她们的学习状况,和她们及时作出对学习方法的分析和时间分配的合理性以及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等,关注她们的情绪变 2 化;端正后进生的学习态度; 3. 对偏科同学进行有效的个性化辅导,使得他们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自己的弱势科目; 4. 对学习没兴趣的同学搞好师生关系,多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和情绪变化保证其不违反学校的纪律,在学习上不积极,基本完全放弃学习的,属于不安分分子,利用他们的兴趣去督促他们的行为和纪律,做到在教室内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不能起到破坏班级学习氛围的一部分,找到他们的突破口在某一个的科目上让他们找到自信,在成绩据后面的同学行列里形成竞争意识; 五具体工作措施: 1 目标教育:结合摸底考试的成绩进一步修订自己的目标大学;并制定出下次考试的学习目标,并具体写出在考试中自己想要取得成绩和名次; 2 信心教育:与个性化班主任共同探讨适合本班学生的激励方式,通主题班会,或专家讲座,励专电影等。使学生获取自信心,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

2020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

2020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在复习时,可以多做试题,总结错题经验,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2020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 1.20XX年1月12日,海地产生7.0级地动,引起天下遍及存眷。500多年前,海地岛曾被定名为“伊斯帕尼奥拉岛”(意为“西班牙的岛”)。此定名由来的汗青依据是() A.西班牙语是本地通用语言 B.麦哲伦举世飞行初次到达海地 C.哥伦布发明此岛宣布为西属殖民地 D.土著印第安人对该岛称谓的音译 2.16世纪初,西班牙的一位家庭主妇诉苦说“已往一个月的生存费就五个银币,如今十个银币还不敷。”这反应了西班牙出现了() A.贸易危急 B.贸易革命 C.代价革命 D.经济危急 3.下表所反应的征象产生的缘故原由是()

年份世界生铁产量(吨) 世界煤产量(吨) 1830 约1,600,000 30,000,000 1870 约12,250,000 220,000,000 A.煤铁产量激增B.人口激增C.“钢铁时代”到来D.工业化进程狂飙突进 4.贝尔试图说服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投资他发明的“新奇玩意儿”,却被后者当作痴人说梦而婉拒。这个“新奇玩意儿”最有可能是() A.电灯 B.电话 C.汽车 D.电影放映机 5.世界石油产量从1870年的80万吨提高到1900年的2000万吨。致使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蒸汽机车的发明 B.汽车的发明 C.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D.石油化工的发展 6.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个先进国家“遍地开花”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C.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 D.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7.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想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