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型研究生教育模式探究

专业型研究生教育模式探究
专业型研究生教育模式探究

一、专业型研究生概况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与学术型学位(aca-

demic degree)相对而言的,它也是学位类型之一。培养这类

学生,目的是让他们在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还能更好

地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使其成为应用型高

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

方式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学术型学位是按

学科设立,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于理论和研究,主要培

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是以专业

的实践方面为导向,重视的是实践和应用,着重培养在专业

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专业

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型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获得

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

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因

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

均有所不同。

我国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经过

十几年的建设,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绩。

到2009年,我国已设置了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博士,工程硕士,建筑学学士、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博士,工商管理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博士,公共管理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博士,公共卫生硕士,军事硕士,会计硕士,体育硕士,艺术硕士,风景园林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等19种专业学位,基本形成了以硕士学位为主,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学位层次并举的专业学位体系。目前我

国参与专业学位教育的院校有431个,占我国博、硕士学位

授权单位总数的60%。可以说,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具有中

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分化愈来

愈细,职业种类愈来愈多,技术含量愈来愈高,社会在管理、工程、建筑、法律、财经、教育、农业等专业领域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专业学位教育所具有的职业性、复合性、应用性的特征也逐渐地为社会各界所认识。与此同时,

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趋势来看,更大量的是走向社

会实际领域。专业学位教育不仅仅要满足现有在职人员的

需要,更重要的是要吸引优秀生源,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

实施全日制学习方式,培养实践部门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从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

现实出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大力

扶持和积极引导的发展重点。

二、专业型研究生的教育现状

教育部决定从2009年起,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全

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2012年继续推行将硕士研究生教

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

政策,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

中国的研究生常常被用人单位认为脱离社会实际,学

的东西工作中都没有用处。造成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于教育本身没有因材施教。在中国,从小学到研究生,全

都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等到了研究生的教学,这种标准化

的方式已根深蒂固,立即改变现状显得困难重重。

一方面是我国长期没有进行专业教育和学术教育的区

分,另一方面可喜的是近年来国家在教育方面所做的种种

努力。不过虽然加大了专业型研究生的招生比例,但就多数

高校的情况来看,对该类研究生的培养还没有形成一个成

熟的方式方法,所以并没有明显专业型和学术型之分,专业

型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仍然和学术型研究生大同小异,这两

类研究生进入社会仍然面临适应性的问题。

三、国内外教育模式对比与探究

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的十九世纪和二十世

纪早期。为了适应标准化的机器生产,要求产业工人具有一

定的文化知识,因此欧洲各国开始普及基础教育。受到时代

的局限,当时流行的教育模式与当时流行的生产模式是相

符的:统一的教材、统一的知识,统一的考试,就像机器流水

线一般。这种教育方式也曾有过它的历史贡献,那就是对全

民的教育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也一样,标准化的

摘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属于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出既具有扎

实理论基础,又能较好地适应行业或实际职业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由于我国从小学到研究生长期采用的是标准化

的教学模式,相对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成效来看,对专业型人才的培养重视不足,使得研究生毕业难以满足社会对专业

型人才的需求。应当增加专业型研究生比重,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型课程,解决研究生脱离社会的问题。

关键词:专业型研究生教育模式因材施教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19)

于大治石昌远徐长文聂国东齐丽

专业型研究生教育模式探究

-119-教育方式成功地把我国的识字率从1949年的约20%增加到

了2005年的约95%。

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原来培养产业工人的统一

教学模式开始与时代脱节了。新兴的信息产业、高科技的广

泛应用、进一步的专业分工,统一培养出来的学生因其缺乏

创造性,缺乏主动性而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这样的条件

下,从二战后开始,发达国家又开始强调因材施教。美国从

小学开始就对儿童进行智力测验,并成立所谓的天才班

(giftedclass),给予高智商儿童与普通儿童不同的教育。而从

高中开始,美国的教育就对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和能力,对

可以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和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打算直接进入

社会的学生区别对待,对前者的教育更多的是理论知识,对

后者更多的是实用技能。

相较而言我国的教育几乎完全是以进一步深造为目标

的,小学时为了升初中,高中是为了考大学,大学又全是统

一课程,少有社会实践、联系社会现实的内容。

在研究生教育的阶段,美国的研究生分为学术性学位(academic degree)和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学术性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

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

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

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

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

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

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

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

在美国,专业型的研究生站研究生总数的60%以上,以

哈佛大学为例,哈佛大学2001—2002年度授予学位总数为6791个,其中学术性学位2438个,占36%,专业性学位4353 个,占64%。从美国社会来看,很多行业把硕士专业学位看做是进入行业、个人发展提升的重要依据,尤其在工商、教育、工程和护理等领域。

类似的在英国,2003年至2008年期间,英国每年授予的

课程型研究生(Postgraduatetaught)(专业学位)学位数占授予研究生学位总数的比重平均为75%左右。

社会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量远远大于研究型人才。但

是在我国,研究生的大头竟是学术型研究生,约占了研究生

总数的90%。这当然难以满足社会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而

这些学术型研究生中的大多数最终也没有从事科研工作,

而是进入了应用型的工作岗位,所学非所用,难怪用人单位

会认为我国研究生学的东西不能适应社会。

此外,中国多年以来几乎没有对这两种研究生做出区

分,还导致学生和老师的认知出现了偏差。许多老师想要的

是学术型的研究生,因此抱怨学生越来越浮躁,不能静下心

来搞学术。而许多学生想要的是专业型的教育,因此抱怨研

究生读完了没用,还是找不到工作。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本

科毕业生多愿意读硕士而不愿意读博士,因为他们本来就

不是打算做研究的,社会经验对于他们来说显然更加重要。四、专业型研究生的教育前景展望

许多有识的教授早已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以某位导师

为例,他在招收研究生的时候就会事先确定每个学生是否

打算从事科学研究。如果一个学生打算从事科研,那么导师

会让他更多地参加实验室的科研项目,参加专题讨论小组,

也会更愿意将这名学生转为博士。而如果一名学生不打算

从事科学研究,那么导师会让他更多地参与实验室的横向

项目。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近年来对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有着不

断思考与相应举措,并于去年的11月10日发出通知,明确要求具有专业学位授权的招生单位以2009年为基数,按5%—10% 的比例减少学术型招生人数,而调减出的部分全部用于增

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

但是真正做到对专业型研究生的重视,不能仅仅停留

在扩招上,还应当大力推广与之相适应的应用型课程。

此外,专业型研究生在我国还面临着不少问题,社会的

陈旧观念依然存在,社会上不少人把新推出的全日制专业

型硕士跟以往的GCT在职硕士教育联系,造成误解,还有学

校的各种制度没有完善,造成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比全日制

学术型硕士低一等的误解等问题,仍旧需要有关部门、学校

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1-7.

[2]别敦荣,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

体系的反思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9,(3):42-48. [3]李刚,田雪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

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50-52.

[4]刘少雪.研究生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要求与趋势

[J].高等教育研究,2009,(2):61-65.

教育理论研究

-12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