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压凿岩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概述

水压凿岩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概述
水压凿岩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概述

收稿日期:2008-12-26

基金项目:863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06AA 06Z134)

作者简介:李志国(1980-),男,河北灵寿人,中南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矿山流体机械、采矿工程等.

第23卷第2期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 o.l 23N o .2

2009年6月Journa l o fU n i ve rsity o f South Chi na(Sc i ence and T echno logy)Jun .2009

文章编号:1673-0062(2009)02-0037-04

水压凿岩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概述

李志国1,2

,李夕兵1,2

,王 斌

1,2

(1.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2.中南大学深部金属矿产开发与灾害控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

摘 要:介绍了水压凿岩机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并从水压凿岩机工作介质及其特定工作环境出发,阐述了国内水压凿岩机应用技术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分

析出了水压凿岩机赖以发展的三大关键基础技术:材料、设计和加工制造.同时,指出了水压凿岩机相对气动凿岩机的应用优势及发展前景.关键词:水压凿岩机;应用;发展现状;基础技术中图分类号:TH 137 文献标识码:A

Develop m ent and Application Overvie w of Technology for Hydraulic Drill

L I Zh-i guo 1,2

,L I X -i bi ng 1,2

,WANG B i n

1,2

(1.School of Resources and Safe ty Eng ineeri n g ,Central South Un i v ersity ,Changsha ,H unan 410083,Ch i n a ;

2.H unan Key Laboratory of Resources Explo itati o n and H azard Contro l for DeepM eta lM ines ,

Centra l Sou t h Un i v ersity ,Chang sha ,H unan 410083,China)Abstract :So m e developm ent achieve m ents and application of hydrau lic drill at ho m e and a -broad are i n troduced .Based on the working m ed i u m and w or k i n g environm ent of hydrau lic

dril,l the m a i n proble m s faced by do m estic hydrau li c drill applicati o n techno logy are de -scribed .Three key techno l o gies are ana l y zed i n the filed o fm ateria ls ,design and m anufac -turi n g techn i q ue ,wh ich a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deve l o p m ent of hydraulic dril.l Then ,the advantage o f hydrau lic drill re lati v e to pneu m atic r ock drill and its prospect are po i n ted ou.t K ey w ords :hydrau lic dril;l applica ti o n ;deve l o p m ent situati o n ;basi c technology

将高压水用于深井采矿,这一设想的提出是出于必要性和实际考虑.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

由于通风和冷却等的要求,井下需要送入一定量的生产用水.在竖井立管内的水由于落差产生了大量水势能,每1000m 深就有10M Pa 的静压.这种静压能可以直接有效地驱动凿岩机等凿岩设备.

早在1876年,法国人冯.布兰特就研制出了水力凿岩机,但未能推广.1920年英国人多曼、

1962年英国人萨特利夫分别研制了液压凿岩机,直到今天,人们从未放弃对水压凿岩机的研究与发展.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石油危机0,以及随后出现的全球/生态危机0使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了本国的能源战略和环保战略,指出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和产品设计的绿色化是产品设计和开发者应该重要考虑的问题.水作为一种天然的清洁能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且其优点愈来愈得到认可.特别是近年来材料学、摩擦学、润滑理论与密封技术、计算技术、精密加工技术、表面处理等相关学科的发展[1],增强了科技工作者研究水压传动的信心,同时,水压凿岩机的研制工作也蓬勃发展.已有数个国家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对水压凿岩机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水压传动及控制技术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

1水压凿岩机技术的发展概况

1.1国外发展概况

在国外,水压凿岩机技术的发展以南非及加拿大为代表.

南非矿业联合会研究中心(COMRO)自70年代后期即开始研究使用水驱动凿岩机及其他采矿设备.1988年即有一些矿山开始使用水基乳化液(乳化液中98%为水,2%为添加剂)驱动的凿岩机[2].如KLOOF矿使用的英格索兰WF-035水基凿岩机,重33kg,总长520mm,工作压力14~ 18M Pa,冲击部分输出功率3.5~6k W,钎尾尺寸22mm@159mm、25mm@159mm.1992年前后,南非又开发了两种型号纯水压凿岩机,纯水是指天然水,不加任何添加剂.纯水凿岩机取得了和水基凿岩机相似的钻进效率[3-5].与气动凿岩机相比取得的主要成绩如下:1)每米炮孔能耗只有气动凿岩机的1/20;2)噪声水平比气动凿岩机降低了19~25dB(A),大幅度降低了噪声;3)消除了油雾;4)设备购置成本降低10%~40%;5)总成本降低20%;6)通过供水管网带走大约25%的井下热量;7)凿岩速为气动凿岩机的2倍.

随后,CANMET根据加拿大矿井较浅,井下温度不高等具体条件,对原南非使用的水压凿岩机进行了改进[6],使循环水量达到动力水量的80%,由CANMET设计,Conm ico公司制造的泵站,包括一台57k W电动机,水泵压力为20.68M Pa,水泵流量可达136L/m in,水压可调,水箱容积375L,2台过滤器,精度为10L m,并装有熔断器,在软管发生破裂时,自动停机.一台水泵驱动2台凿岩机,凿速比气动凿岩机提高50%,噪声峰值为104dB(A),比气动凿岩机低20dB(A),振动、粉尘、油雾都比气动凿岩机大为降低.能耗相当于同等规格气动凿岩机的1/4.

1.2国内发展概况

目前,我国的水压凿岩机应用技术仅处于研制及试验阶段,尚未达到工业推广应用水平.在支腿式液压凿岩机的研制上,先后有十几个单位参与,涉及冶金部、煤炭部、有色金属总公司、机械部等,包括大学、科研院所、工厂、公司等,历时20多年.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参与者已放弃,浙江开山公司,温州乐清采矿机械厂仍在坚持[7],其中乐清采矿机械厂的YYTZ26型液压凿岩机组已开挖各种隧道超过5000m,但在井下矿山长期地、大量地使用报道仍未见到,这与支腿液压凿岩机需配备笨重的液压泵站,且管路不宜超过20m有极大关系.湘潭凿岩设备研究所也于90年代前期研制了YST23型支腿式水压凿岩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于90年代初研制了无阀式水压凿岩机.在0.3~1.4M Pa泵压,5~10L/m in流量范围内进行试验,测得冲击频率为200~1500次/m i n,振幅为5~7mm[8].长沙矿冶研究院与有关单位合作,于1998年开始研制气液联动凿岩机,于1999年研制出第一台样机,与露天钻车配套进行了露天穿孔试验,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作为/十五0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进行了地下中深孔气液联动凿岩设备的研制,在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投入使用3台[9].湖南科技大学振动、冲击与诊断研究所提出动力学融合设计概念[10],对水压凿岩机各部件的设计方法及机械加工工艺做了大量研究[11],设计研制出配套22mm杆的YTS-25型水压凿岩机,其冲击能量E=75J,冲击频率f= 35H z,冲击速度v0=7m/s.并开展了动力学仿真分析及试验研究[12-13],取得了初步成功.我单位于2006年申请了/8630计划项目――水势能直接驱动的深部金属矿采掘技术与装备,在前期相关工作[14-15]的基础上,成功研制水压破碎锤一台,其工作压力为10~15Pa,冲击能\52,冲击频率23H z,经测试综合性能达到了预期目标.目前正在试制一台导轨式水压凿岩机,预计年底将完成样机加工制造,相关性能测试将陆续展开.

总之,国外水压凿岩机应用技术基本已达工业推广水平.而国内相关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只有少量的研究报道,尚未见到工业应用报道.

38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6月

2 水压凿岩机原理特性及应用评价

2.1 水压凿岩机原理特性及当前面临的问题水液压技术遵循液压技术的基本原理[16]

,包括Pascal 原理、流量连续性方程和能量守恒定律等等,其元件、系统及传动控制方式在总体上(或原理上)应该与油压的相同或相似,做为水液压技术的一项特定应用设备水压凿岩机也不例外.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压凿岩机元件及系统研发的工作量,缩短现代水液压技术的研发应用进程.尽管水压凿岩机与常规液(油)压凿岩机基本原理一致,但现在普遍使用的基于矿物基型液压油的液压元件不能直接或改进后用于天然水,这已成为定论

[17]

.天然水在理化特性上与液压油存在的巨大差异[18]

,使水压元件及系统面临一系

列技术难题:

1)然水中含有许多腐蚀因子,腐蚀性强.25e 时,淡水的电导率约为1.0@10-3

/(8#c m ),海水

的为5.3@10-2/(8#c m ),比液压油的高出约1010

倍.将引起材料化学和电化学腐蚀、微生物腐蚀等,并大大降低材料强度;

2)水的润滑性能差,润滑膜厚度只有油的1/20~1/3,粘压系数为0.75/GPa ,只有液压油的1/30,易引起边界摩擦或干摩擦,导致严重的粘着磨损、疲劳磨损、磨粒磨损及腐蚀磨损;

3)天然水的粘度低,50e 时,其运动粘度约为0.56mm 2

/s ,只有典型液压油的1/120~1/30.在同等压力、同等间隙量的情况下,水的泄漏量是油的30~120倍,使元件内部泄漏损失大大增加.再加上较高的工作压力导致的高速水流、水滋长的微生物,产生的水垢等,引起冲蚀磨损;

4)水的饱和蒸汽压高于油,50e 时,其汽化压力为0.012M Pa ,比液压油的高出约107

倍,会产生严重气蚀;

5)水的弹性模量为2.4GPa ,是液压油的1.5~2.4倍,密度为1~1.025g /c m 3

,比液压油高出10%~15%,水中声速为1550m /s ,比油高10%,更容易产生水锤现象与冲蚀问题,引起严重振动和噪声等.

图1从水压凿岩机工作介质理化特性及其特定工作环境出发,逐步分析出了水压凿岩机赖以发展的三大关键基础技术:材料、设计和加工制造.与国际上发达水平相比,我国水压凿岩机应用技术的研究相对还比较落后,现有的液压元件

和系统不能直接或改进后用于水压设备,需要重

新研制与水相适应的水压元件及系统.为研制出高性能的水压凿岩机元件和系统,必须结合水的理化特性,以材料、设计和加工制造等为基础,认真分析研究水压凿岩机面临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如:水压元件中的腐蚀及摩损问题、泄漏及密封问题、水压凿岩机及系统气蚀、水击发生的机理、危害及控制策略研究、工程材料在水压凿岩机中的应用研究、水压凿岩机元件的污染机理、危害及控制策略研究、水压凿岩机元件及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水压凿岩机系统综合特性的评估策略与方法研究等.抓住主要课题进行重点研究,以避免研究工作的盲目性,少走弯路.

图1 水压凿岩机关键基础技术分析Fig .1 Basic technology of hydraulic d rill

2.2 水压凿岩机的应用优势

水压凿岩机应用技术随然仍面临大量的技术问题,但由于其特定的应用环境及独特的工作介质,决定了其相对于气动及常规液(油)压凿岩机

的独特优势[19]

.综观国内外数十年来,水压凿岩机的发展及应用史,可见其优异的绿色特性.1)环境保护凿岩机完全利用纯水工作,完全与环境相容,无论在陆地、海洋还是在空中使用,系统中水的泄漏或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消除了油的泄漏污染.

2)劳动保护天然水不燃,没有火灾危险可以放心地用于高温、明火和易燃易爆场合.不产生有毒的介质蒸汽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有利于消除安全隐患,实现劳动保护.

3)节省资源用天然水作为液压介质节约了

39

第23卷第2期 李志国等:水压凿岩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概述

宝贵的石油资源,同时水随处可取,节省了介质生产、购买、运输、储存、维护以及用后处理所发生的一切人力、物力、资金及资源的消耗.

4)节省能源在水环境下工作的水压系统可以设计成类似于气动系统的开路结构,直接从周围环境中吸水,水在系统中经过一次工作循环后又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去,可省去水箱、回水管和冷却装置,回水背压小,而且无需压力补偿设计即可自动补偿压力.水的粘度低,系统的沿程阻力损失小,远距离传送的损失小;水的弹性模量大,压缩损失小,因此水压系统的效率可大大提高,降低了能源消耗.在适宜的环境下,水压凿岩机可直接利用矿井下的水位落差,减小水泵的功率,或完全利用自然水头.

5)简化设备凿岩机传动介质与冲洗介质统一,相比气动及油压凿岩机,其设备得到了简化;且冲洗水压高,炮孔冲洗干净.

3结论及展望

现代水压凿岩机应用技术是一门新兴多学科交叉应用技术,需要综合运用材料学、摩擦学、流体力学、理论力学、控制理论、计算技术、精密加工及精密测量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成果,进行大量的基础技术研究.要构建和完善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压凿岩机应用基础知识平台,为其大规模工程应用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还有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要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

相比国外,我国水压凿岩机相关应用技术的研究相对还比较落后,但在其他相关水压传动领域已取得了可喜成果.特别是一些应用领域已表现出强烈的应用需求,如海洋开发、海军装备、消防、供水、冶金和核能工业等,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水液压技术的发展.水压凿岩机相关技术在主动吸取水压传动及其它液压领域的研究成果与经验的基础上,必将在这一趋势带动下取得长足发展.水压凿岩机作为一种节约能源、清洁环保的绿色产品,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水压传动技术的发展,水压凿岩机必将逐步取代现有的气(液)压凿岩机系统.

参考文献:

[1]王新华,魏源迁,李剑锋,等.水压传动技术发展的现

状及其应用前景[J].机床与液压,2003(6):3-8. [2]Paraszczak https://www.360docs.net/doc/e26107974.html, par i a ti ve experi m ent bet w een w ater-

pow ered jack l eg drill and pneu m atic drills[J].M i n i ng Eng i nee ri ng,1994(8):999-1002.

[3]Pea rse G.H ydro-power a tK loof[J].M i n i ng M agazine,

1990(11):436-437.

[4]李庆元,张凤荣,陈浩然,等.南非的矿业(上)[J].有

色金属,1993(2):36-41.

[5]查德威克J,高战敏,译.南非金矿井的深度开采技术

[J].国外金属矿山,1997(6):29-34.

[6]孔健,译.液压凿岩机来到加拿大[J].国外金属矿

山,1995(10):61-62.

[7]周志鸿,窦忠强,闫建辉.水压凿岩机的发展与应用

[J].凿岩机械气动工具,2002(2):59-61.

[8]薛军.液动冲击器与液压凿岩机的比较与启示

[J].探矿工程,1994(2):39-40.

[9]Paraszczak https://www.360docs.net/doc/e26107974.html, par i a ti ve experi m ent bet w een w ater-

pow ered jack l eg drill and pneu m atic drills[J].M i n i ng Eng i nee ri ng,1994(8):999-1002.

[10]刘德顺,岳文辉,伍先明,等.冲击凿岩机动力学融

合设计[J].湘潭矿业学院学报,2003,18(9):33-

35.

[11]伍先明,刘德顺.水压凿岩机的结构设计与试制

[J].机床与液压,2007,35(5):119-121.

[12]岳文辉,刘德顺,伍先明,等.环境友好型全水压冲

击凿岩机动力学建模与数值仿真[J].中国程科学,

2007,9(8):57-61.

[13]伍先明,刘德顺.水压凿岩机冲击部件结构形状、轴

向推力、转钎角度与凿岩效率的试验研究[J].振动

与冲击,2007,26(8):154-157.

[14]周梓荣,李夕兵,刘迎春.水压凿岩机及其冲击机构

关键技术[J].矿冶工程,2004,24(8):14-17. [15]周梓荣,李夕兵,刘迎春.支腿式水压凿岩机的研究

与试验[J].中国机械工程,2004,15(7):1236-

1239.

[16]Er i k T ro st m ann.W ater hydrau li c control techno logy

[M].N ewY o rk:M arce lD ekker Inc,1996.

[17]T e r?v?J,K u i kko T,V ilen i us M.D eve l op m ent o f sea

w ater hydrau lic po w er pack.proc[C]//4th Scandina-

v ian Int Conf on F l u i d Power,T a m pe re,F i n l and,Sept,

1995:978-991.

[18]T e r?v?J,K u i kko T,V ilen i us M.D eve l op m ent o f sea

w ater hydrau lic po w er pack.proc[C]//4th Scandina-

v ian Int Conf on F l u i d Power,T a m pe re,F i n l and,Sept,

1995:978-991.

[19]杨曙东,李壮云,朱玉泉.水压传动的主要课题与研

究进展[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9):1070-

1073.

40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6月

移动通信技术1G~4G发展史

第1章移动通信现状问题与基本解决方法 1.1移动通信1G—4G简述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1897年是人类移动通信的元年。这一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在相距18海里的固定站与拖船之间完成了一项无线电通信实验,实现了在英吉利海峡行驶的船只之间保持持续的通信,从而标志着移动通信的诞生,也由此揭开了世界移动通信辉煌发展的序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系统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本文主要简述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4G的发展。移动通信大发展的原因,除了用户需求的迅猛增加这一主要推动力外,还有技术进展所提供的条件,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小区制的形成、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等。1.1.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是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发展阶段。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1G)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1G主要基于蜂窝结构组网,直接使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传输速率约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了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这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随时随地通信的大容量的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带宽或干扰受限,它通过小区分裂,有效地控制干扰,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基站,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从而实现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精品】滴灌贴片设备发展历程

滴灌贴片设备发展历程 滴灌贴片设备发展历程,现在可分为三个阶段(下面配合照片讲解): 第一代:是以能出来产品为目的(现在市场上大部分厂家,处于这个水平)。 第一代筛选,采用旋转盘,外加一个皮 带输送,没有旋转锅,筛选轨道短.(照 片).它是利用阻挡头挑选滴头,(照片)准确率低,速度慢,筛选速度在350个左右,产量低。 第一代输送装置,采用上下两条皮带输送(照 片),由于皮带轮的挤压,片子容易变形,给 输送带来困难。同时由于下皮带阻断了滴头 前进轨道,造成间断式轨道(照片),滴头前进 中经历轨道--—皮带——轨道的过程,故障 率高,产品质量不稳定. 第一代打孔机,是利用直角风钻打孔(照片),切下来的废销,不宜清扫,污染环境. 风钻易坏,保养费用高。 第一代卷曲机,采用中心轴式卷曲,利用皮带传

动(照片)

,结构复杂,卷曲平整度差。另外需要张力调节杆,调节张力,占用空间大 第二代:考虑的重点在如何提高产量上(现在市场上很少一部分厂家,可以达到这个水平). 第二代改进最大的是筛选。它采用旋转盘外加一个旋转锅,利用旋转锅代替皮带输送(照片),筛选轨道被放大无数倍,利用旋转锅沿加防吹装置共同挑选滴头, 准确率高,速度快.筛选速度快大概在500 个左右。 此时的旋转锅和旋转盘用两个电 机,分别控制,(照片)操作难度大,故障率高。 第二代防吹装置,采用的是不锈钢条加工,需要高技术的工人二次安 装调试,麻烦。 不锈钢防吹照片

第二代输送装置没有什么改进,也是采用上下两条皮带输送。由于下皮带阻断了滴头前进轨道,造成间断式轨道(照片),滴头前进中经历轨道---皮带--轨道的过程,加上两个皮带的挤压,片子容易变形,给输送带来困难,故障率高. 第二代打孔机,依然是利用利用风钻打孔,不过风钻改用了直连式(照片),外加伺服控制行走装置,切下来的废销,依然不宜清扫,污染环境。风钻易坏,保养费用依然高。 第二代卷曲机采用直连电机卷曲,结构简化了,但此时的直连电机采用的是变频技术,比较笨重。排线也是采用的变频技术,技术相对落后。另外需要张力调节杆,调节张力,占用空间依然大。 第三代:考虑的重点是,设备在长期稳定运转的情况下,如何用工少,产量高,保养费用低。(富利达独自掌握核心技术) 第三代筛选机改进的重点 一是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旋转锅和旋转盘采用一个电机控制,故障率低,先进。 二是防吹装置,是利用数控加工中心,直接加工(照片)

电液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电液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作者:机械电子工程10级机自103班王名洲 [摘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各类工艺过程的深入研究,电液比例控制技术作为连接现代微电子技术和大功率工程控制设备之间的桥梁,已经成为现代控制工程的基本技术构成之一。在实际生产中,电液比例控制技术涉及流量、压力、速度、转速、位移等,能随控制信号连续成比例地控制。电液比例控制技术起源于20世纪,并且经过了电液控制技术、电液比例控制技术以及电液伺服技术等发展阶段。电液比例技术覆盖很多工程机械,如起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液压系统,电液比例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工程简单化、高效化、信息化、安全化。[关键词] 电液控制技术控制工程机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机电一体化0.前言 在当前的形式下,电液控制技术已经成为工业机械、工程建设机械及国防极端产品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以挖掘机、推土机、振动压路机等为代表的工程机械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火炮控制系统、导弹运输车中的电液控制技术则推动了我国国防实力的提升。电液控制技术在机床加工、交通运输、汽车工业等部门也有非常广阔的应用。他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可估量。 就所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来讲,电液控制技术与其密不可分。电液控制技术的调控精密度对于机械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电子计算机大行其道的今天,将电控、液压与机械紧密结合在一起,才是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新方向。 1.电液控制技术概述 1.1电液控制技术发展历程 液压技术早在公元前240年的古埃及就已经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液压技术的到快速发展,在此期间,许多非常实用的发明涌现出来,多种液压机械装置特别是液压阀得到开发和利用,使液压技术的影响力大增。18世纪出现了泵、水压机及水压缸等。19世纪初液压技术取得了一些重大的进展, 其中包括采用油作为工作流体及首次用电来驱动方向控制阀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电液技术的发展加快。出现了两级电液伺服阀、喷嘴挡板元件以及反馈装置等。20世纪50~60年代则是电液元件和技术发展的高峰期,电液伺服阀控制技术在军事应用中大显身手,特别是在航空航天上的应用。这些应用最初包括雷达驱动、制导平台驱动及导弹发射架控制等,后来又扩展到导弹的飞行控制、雷达天线的定位、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史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史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先进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数据库技术最初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今天近几十年的历史,其发展速度之快,使用X围之广是其它技术所远不及的。 先介绍一下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数据模型的发展经历了格式化数据模型(包括层状数据模型和网状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两个阶段,正在走向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等非传统数据模型的阶段。 层状数据模型每个节点间是一对多的父子之间的联系,比如一个父亲三个儿子;中心下的几个部门,部门里的人。网状数据模型中允许任意两个节点间有多种联系,层次模型实际上是网状模型的一个特例;如同学生选课,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某一课程也可被多名学生选修。关系数据模型,职工,比如我(编号,XX,性别,所属部门,籍贯),我和马薇,X晖,陈曙光等就组成了一X关系模型的数据表。 根据数据模型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可以相应地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的网状、层次数据库系统;第二代的关系数据库系统;第三代的以面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

第一代数据库的代表是1969年IBM公司研制的层次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IMS和70年代美国数据库系统语言协商CODASYL下属数据库任务组DBTG提议的网状模型。层次数据库的数据模型是有根的定向有序树,网状模型对应的是有向图。这两种数据库奠定了现代数据库发展的基础。这两种数据库具有如下共同点: 1.支持三级模式(外模式、模式、内模式),模式之间具有转换(或成为映射)功能,保证了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 2.用存取路径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 3.有独立的数据定义语言; 4.导航式的数据操纵语言。 网状数据库 最早出现的是网状DBMS。网状模型中以记录为数据的存储单位。记录包含若干数据项。网状数据库的数据项可以是多值的和复合的数据。每个记录有一个惟一地标识它的内部标识符,称为码(DatabaseKey,DBK),它在一个记录存入数据库时由DBMS自动赋予。DBK可以看作记录的逻辑地址,可作记录的替身,或用于寻找记录。网状数据库是导航式(Navigation)数据库,用户在操作数据库时不但说明要做什么,还要说明怎么做。例如在查找语句中不但要说明查找的对象,而且要规定存取路径。

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特点及现状

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特点及现状

————————————————————————————————作者:————————————————————————————————日期: 2

学号:20085044013 本科学年论文 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年级2008级 姓名王震 论文题目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特点及现状 指导教师张新伟职称讲师 成绩

2012年1月10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绪论 (1) 1光纤通信发展历程 (1) 1.1 世界光纤通信发展史 (1) 1.2 中国光纤通信发展史 (2) 2 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 (3) 2.1 频带极宽,通信容量大 (3) 2.2 损耗低,中继距离长 (3) 2.3 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3) 2.4 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 (3) 3 不断发展的光纤通信技术 (3) 3.1 SDH系统 (3) 3.2 不断增加的信道容量 (3) 3.3 光纤传输距离 (4) 3.4 向城域网发展 (4) 3.5 互联网发展需求与下一代全光网络发展趋势 (4) 4 结束语 (4) 参考文献 (4)

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特点及现状 摘要:光纤通信是利用光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的通信方式。光纤通信是以其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中继距离长、损耗低特点,并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的优势,光纤通信不仅可以应用在通信的主干线路中,还可以应用在电力通信控制系统中,进行工业监测、控制,而且在军事领域的用途也越来越为广泛。光纤通信技术正朝着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和交换、全光网络方向发展。 关键词:光纤通信;发展历程;特点;发展现状 绪论 光纤通信技术已成为现代通信的主要通信方式,在现代信息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容量光纤通信网络的建设,光电子技术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光电子技术将继微电子技术之后再次推动人类科学技术的革命。有专家预测,21世纪将是“光子世纪”,十年内,光子产业可能会全面取代传统电子工业,成为本世纪最大的产业。光纤通信又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而这一次发展将涉及信息产业的各个领域,其范围更广,技术更新,难度更大,动力更强,无疑将对21世纪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巨大影响。 1 光纤通信发展历程 1.1 世界光纤通信发展史 光纤的发明,引起了通信技术的一场革命,是构成21世纪即将到来的信息社会的一大要素。 1966年出生在中国上海的英籍华人高锟,发表论文《光频介质纤维表面波导》,提出用石英玻璃纤维(光纤)传送光信号来进行通信,可实现长距离、大容量通信。于1970年损失为20db/km的光纤研制出来了。据说康宁公司花费3000万美元,得到30米光纤样品,认为非常值得。这一突破,引起整个通信界的震动,世界发达国家开始投入巨大力量研究光纤通信。1976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在亚特

世界水利发展史

世界水利发展史 水利事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的水利事业源远流长(见中国水利史)。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水利事业可上溯到公元前四五千年。美洲的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的水利遗迹距今也有两三千年以上。埃及和巴比伦的水利技术以后传播到希腊和罗马。文艺复兴以后传遍欧美各国。公元前3世纪的阿基米德对水的浮力理论,和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对水流理论都作出了贡献。1824年,英国人J.阿斯普丁发明了硅酸盐水泥,从而带动了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使土木工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钢筋混凝土,这进一步推动了轻型混凝土建筑物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水电站。进入20世纪以后,许多新兴科学技术已开始在水利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利用电子计算机对技术经济方案进行评估;用系统分析方法全面安排施工进度和评价区域性水资源;利用光弹模型分析和设计水工结构;利用喷灌、滴灌和渗灌等节省灌溉用水;利用遥感、超声波等手段分析、鉴定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情况等。在工程建设中,20世纪的水利工程越来越具有大型化、综合化、跨流域、多目标等特点。 灌溉人类很早就利用河水发展灌溉。四大文明古国都出现在大河流域,以灌溉为古代文明的基础。一般来说,早

期的灌溉都是引洪淤灌,以后发展为引水灌溉或建造水库、调洪灌溉。世界灌溉事业近200年来发展很快。1800年左右,全世界有灌溉面积800万公顷。20世纪初提高到4800万公顷。1949年达到9200万公顷,60年代末超过2亿公顷。突出的节水新技术有喷灌、滴灌等。 非洲尼罗河流域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利用尼罗河水位变化的规律发展洪水漫灌。公元前2300年前后在法尤姆盆地建造了美利斯水库,通过优素福水渠引来了尼罗河洪水,经调蓄后用于灌溉。这种灌溉方式持续了数千年。19世纪初,埃及引种棉花和甘蔗等经济作物。1826年开始改建旧的引洪漫灌系统,进行常年灌溉。1902年阿斯旺坝建成以后,又由水库引水进行常年灌溉。1970年建成新的阿斯旺高坝,常年灌溉渠道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使灌溉更有保证,并解决了防洪问题,每年还可发电100亿kW·h。 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灌溉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巴比伦时期。由于幼发拉底河的高程普遍超过底格里斯河,因而对开挖灌渠十分有利。最早是引洪淤灌,以后发展为坡度平缓的渠道网。约公元前2000年,汉穆拉比时代已有了完整的灌溉渠系。干渠用砖衬砌,用沥青勾缝。当时的灌溉面积达260万公顷以上,养育着1500~2000万人口。干渠兼有通航与防洪的作用。当时颁布的《汉穆拉比法典》还专门对堤防失修、

水压传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水压传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本文阐述了液压传动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优势,指出了水压传动必将代替油压传动成为液压传动技术发展的主流,并论述了水压传动主要技术问题和国内外水传动技术研究和发展的现状,指出了今后水压传动技术发展的关键是材料和设计。 关键词:水压传动;历史;关键技术;趋势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advantages of Water hydraulic transmission technology.Pointed out that Water hydraulic transmission will replace the hydraulic drive to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development of hydraulic drive technology.And it discussed the status of the key technologies,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ssues in domestic and foreign.Pointed out that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hydraulic drive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is the material and design. Key words:Water hydraulic transmission;History;Key technologies; Application 0引言 水压传动是以水作为动力传递介质的一种流体传动,和油压传动一样,同属于 液压传动。在人类进入21世纪、且油压传动技术日趋完善的今天,重新讨论水压传动问题,对于全球环境与资源保护有着相当特殊的意义。 1水压传动技术发展的历史 早在17世纪中叶,法国人帕斯卡发现水压机原理,科学地建立了流体传动的基本定律,奠定了流体传动发展的基础。 水压传动早在欧洲产业革命时期就达到了兴盛,为后来油压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使水压传动技术达到实用阶段的,还是起始于1800年,英国人(Bramah)发明了实用型水压机为代表的水压机械。从那时候起,尤其是在欧洲,除了水压机外,还有水压起重机、电梯、加工机床以及水压蓄能器等。水压传动技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一)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一) (总分:15.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5.00) 1.采用扩展关系数据模型的方法建立的数据库系统,称做 ______。 (分数:1.00) A.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 B.扩展关系数据库系统 C.拓展关系数据库系统 D.以上都不正确 解析: 2.下列哪一种结构是支持并行数据库系统最好的结构? ______。 (分数:1.00) A.共享内存 B.共享磁盘 C.无共享√ D.层次模式 解析: 3.下面属于并行数据库系统目标的是 ______。Ⅰ.高性能Ⅱ.高可用性Ⅲ.高扩充性 (分数:1.00) A.Ⅰ和Ⅱ B.Ⅱ和Ⅲ C.Ⅰ和Ⅲ D.Ⅰ、Ⅱ和Ⅲ√ 解析: 4.下列属于粗粒度并行机特点的是 ______。 (分数:1.00) A.拥有大量的处理器 B.共享一个主存√ C.单个事务运行得更快 D.数据库一般将一个查询分配到多个处理器上 解析: 5.操作型数据和分析型数据具有不同的特征,下列哪一个是操作型数据的特征? ______。 (分数:1.00) A.可更新的√ B.历史的(包括过去数据) C.支持管理决策的 D.面向主题的 解析: 二、{{B}}填空题{{/B}}(总题数:5,分数:10.00) 6.在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中,客户机可以使用{{U}} 【1】 {{/U}}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查询命令。(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解析: 7.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与集中式数据库系统最大的区别是分布式数据库中的数据{{U}} 【2】 {{/U}} 存储在多个场地。 (分数:2.00)

现代通信技术的历史

现代通信技术的历史 所谓通信,最简单的理解,也是最基本的理解,就是人与人沟通的方法。无论是现在的电话,还是网络,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实际还是人与人的沟通。现代通信技术,就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如何采用最新的技术来不断优化通信的各种方式,让人与人的沟通变得更为便捷,有效。这是一门系统的学科,目前炙手可热的3G就是其中的重要课题。 通信技术和通信产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不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都是如此。这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通信就是互通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通信在远古的时代就已存在。人之间的对话是通信,用手势表达情绪也可算是通信。以后用烽火传递战事情况是通信,快马与驿站传送文件当然也可是通信。现代的通信一般是指电信,国际上称为远程通信。 纵观同新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语言和文字通信阶段。在这一阶段,通信方式简单,内容单一。第二阶段是电通信阶段。1937年,莫尔斯发明电报机,并设计莫尔斯电报码。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机。这样,利用电磁波不仅可以传输文字,还可以传输语音,由此大大加快了通信的发展进程。1895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设备,从而开创了无线电通信发展的道路。第三阶段是电子信息通信阶段。从总体上看,通信技术实际上就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技术。通信系统是指点对点通所需的全部设施,而通信网是由许多通信系统组成的多点之间能相互通信的全部设施。 而现代的主要通信技术有数字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信息传输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数据通信与数据网,ISDN与ATM技术,宽带IP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数字通信即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是通过信源发出的模拟信号经过数字终端的心愿编码成为数字信号,终端发出的数字信号,经过信道编码变成适合与信道传输的数字信号,然后由调制解调器把信号调制到系统所使用的数字信道上,在传输到对段,经过相反的变换最终传送到信宿。数字通信以其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存储,处理和交换等特点,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网中的最主要的通信技术基础,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网的各种通信系统。 程控交换技术即是指人们用专门的电子计算机根据需要把预先编好的程序存入计算机后完成通信中的各种交换。程控交换最初是由电话交换技术发展而来,由当初电话交换的人工转接,自动转接和电子转接发展到现在的程控转接技术,到后来,由于通信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交换的技术已经不仅仅用于电话交换,还能实现传真,数据,图像通信等交换。程控数字交换机处理速度快,体积小,容量大,灵活性强,服务功能多,便于改变交换机功能,便于建设智能网,向用户提供更多,更方便的电话服务。随着电信业务从以话音为主向以数据为主转移,交换技术也相应地从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逐步转向给予分株的数据交换和宽带交换,以及适应下一代网络基于IP的业务综合特点的软交换方向发展。 信息传输技术主要包括光纤通信,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以及图像通信。 光纤是以光波为载频,以光导纤维为传输介质的一种通信方式,其主要特点是频带宽,比常用微波频率高104~105倍;损耗低,中继距离长;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线经细,重量轻;还有耐腐蚀,不怕高温等优点。 数字微波中继通信是指利用波长为1m~1mm范围内的电磁波通过中继站传输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其主要特点为信号可以"再生";便于数字程控交换机的连接;便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保密性好;数字微波系统占用频带较宽等的优点,因此,虽然数字微波通信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却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起被国际公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三大传输手段。 卫星通信简单而言就是地球上的无线电通信展之间利用人在地球卫星作中继站而进行的通信。其主要特点是:通信距离远,而投资费用和通信距离无关;工作频带宽,通信容量大,适用于多种业务的传输;通信线路稳定可靠;通信质量高等优点。

中国农田水利发展史

中国农田水利发展史 摘要: 中国农业自古以来在水的条件方面一直很不理想。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受季风影响降雨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往往不能满足农业的需要亟需靠人工灌溉来保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和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因此中国自远古就开始重视农田水利的兴修。 关键词:中国农业水人工灌溉重视农田水利 Abstract: Chinese agriculture since ancient times in terms of water conditions have been very satisfactory. China climate in most areas affected by the monsoon rainfall is very uneven distribution of the year often can not meet the need to ensure that agriculture needs by artificial irrigation. Water is the Source of Life, production and ecological base. Water conservancy, except water, human surviv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has always been a country event. So since ancient China began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works. Key words: Chinese agriculture, water, artificial irrigation, attention,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前言: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农业、农村经济的基础性设施,是发展农业的物质基础,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大禹治水至今,我国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已有5000多年历史。中国古代因地制宜地创造了多种形式的农田水利工程。有的工程就其规模之大设计的巧妙和高超技术都居于当时世界先进之列。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与水利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有些地区农业的盛衰与水利的兴废直接有关。几千年来丰富的水利资源滋养了中国农业。同时历史上旱涝灾害频仍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中国的农业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农田水利、克服旱涝灾害的斗争史。 正文:中国古代农田水利大体经历了下列发展过程。 一、战国以前与当时的井田制农业相适应布置在井田上的小型灌排渠道——沟洫是这一时期农田水利的代表型式。传说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夏禹治水时已经发明沟洫但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没有得到很大发展。至周代农田沟洫逐渐形成系统并趋完善。据《周礼》的描述当时的沟洫大致可按功用不同和所控制的灌溉面积大小分为浍、洫、沟、遂、畎、列各级分别起着向农田引水、输水、配水、灌水以及从农田排水的作用形成有灌有排的农田水利体制。除了直接从河流中引水的形式外当时还出现了人工蓄水陂池。即在天然湖沼洼地周围用人工修筑的堤防构成的小型蓄水库可以调蓄河水和天然降水提高灌溉能力。西周时京都今西安市西南附近有灌溉作用的池就属这种灌溉型式。东周以后随着铁制农具的开始使用和推广水利工程的规模也逐渐扩大。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用桔槔来灌溉农田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建芍陂吴王夫差开凿了连结江淮的运河。如春秋时期公元前613前591年间楚国在今安徽省寿县建成了芍陂当时是由孙叔敖主持修建的并于公元前548年将发展农田水利定为国家的法典。公元前563年郑国也兴建了新的灌排系统。 二、战国至西汉时期这一时期农田水利建设蓬勃兴起。大型渠系工程取代了农田沟洫水利工程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海河流域方面战国初年魏国邺令西门豹在今河北临漳一带主持兴建了中国最早的大型渠系漳水十二渠。由于漳水含有较多的泥沙带有丰富的有机和无机养分该渠的兴建不仅发展了灌溉而且肥沃了农田改良了土壤。西汉以下数百年间邺县一带成为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区域当与漳水十二渠的兴修有关。长江流域方面秦昭王时在秦蜀守李冰的主

数据库技术发展概述

数据库技术发展概述 摘要: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不再局限于科学计算,人们开始使用计算机来管理数据。由此,计算机技术新的研究分支——数据库技术应运而生。所谓数据库就是将许多具有相关性的数据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形成的数据集合。而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为DBMs ) 是支持人们建立、使用、组织、存储、检索和维护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它包括数据库模型、数据模型、数据库与应用的接口语言等。经过多年的探索,目前,数据库技术已相当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关键字:数据库技术、管理系统、信息技术、基础和核心 1、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 在数据库出现前,计算机用户是使用数据文件来存放数据的。常用的高级语言从早期的FORTRAN到今天的c语言,都支持使用数据文件。有一种常见的数据文件的格式是,一个文件包含若干个“记录”,一个记录又包含若干个“数据项”,用户通过对文件的访问实现对记录的存取。通常称支持这种数据管理方式的软件为“文件管理系统”。在这种管理方式下,这些数据与其他文件中数据有大量的重复,造成了资源与人力的浪费。随着计算机所处理的数据的日益增多,数据重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于是人们就想到将数据集中存储、统一管理,这样就演变成数据库管理系统从而形成数据库技术。数据库的诞生以20世纪60年代IBM公司推出的数据库管理产品IMs ( Info咖ationMana髀ment System) 为标志。数据库的出现,实现了数据资源的整体和结构化管理,使数据具有了共享性和一定的独立性,并能够对冗余度进行控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推出,使得数据库概念得到了普及,也使得人们认识到数据的价值和统一管理的必要。但是由于IMs是以层次模型来组织和管理数据的,对非层次数据使用虚拟记录,大量指针的使用降低了数据使用的效率,同时,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模型机及数据库语言比较低级,数据的独立性也比较差,给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些缺点,美国数据库系统语言协会(CODASYL,即Conference On Data Svstem Language)下属的数据库任务组( DBTG,即Dat aBaseTask Group) 对数据库的方法和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着名的DBTG报告。该报告确定并建立了数据库系统的许多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报告成为网状数据模型的典型技术代表,它奠定了数据库发展的基础,并影响着以后的研究。网状模型是基于图来组织数据的,对数据的访问和操纵需要遍历数据链来完成。因这种有效的实现方式对系统使用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阻碍了系统的推广应用。1970年IBM公司的E.F.codd发表了着名的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技术的论文《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并获得198 1年ACM图灵奖,标志着关系模型数据库模型的诞生。

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综述

华东交通大学 学年论文 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综述 年级:2012级 学号:20120310110220 姓名:李王建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指导老师:杨超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在回顾流体传动及控制技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液压技术的发展作综合评述。作为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众多学科于一体,具有显著的机电液一体化特征,尤其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使得液压技术在系统设计、控制、故障诊断、虚拟现实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最后对流体传动及控制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指出关注环保性能;元件与系统的集成化、模块化、智能化、网络化以及新材料的使用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历史回顾;流体技术;发展现状;未来展望; Abstract:A comprehensive review is present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ydraulic technology since twentieth century in the late 90's based on a review of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techn ology development history, because of the need of our country's modernization and scientific deve lopmen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hydraulic technolog y sets numerous disciplines in one and has a mechanical-electrical-hydraulic integration characteri stics significantly. Combined with computer technology,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syste m design, control, fault diagnosis, virtual reality and other aspects in hydraulic technology. Finally , 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prospect of development of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technolo gy; 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1) the attention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2) integration, modu larization, network for element and system and (3) the use of new materials will be the developme nt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fluid technology; History review; Development status; Future Outlook; 1.历史背景 作为流体传动与控制理论基础的流体力学、流体传动理论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对流体力学学科的形成作出第一个贡献的是希腊人阿基米德(Archimedes),他建立了物理浮力定律和液体平衡理论。 1648年法国人帕斯卡((B.Pascal)提出静止液体中压力传递的基本定律,即“作用在封闭液体上的压力,可以无损失的传递到各个方向,并与作用面包吃垂直”奠定了液体静力学基础。 1738年瑞土人欧拉((L.Euler)采用了连续介质的概念,把静力学中的压力

世界水利发展史

世界水利史-正文 水利事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的水利事业源远流长(见)。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水利事业可上溯到公元前四五千年。美洲的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的水利遗迹距今也有两三千年以上。埃及和巴比伦的水利技术以后传播到希腊和罗马。文艺复兴以后传遍欧美各国。公元前 3世纪的对水的浮力理论,和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对水流理论都作出了贡献。1824年,英国人J.阿斯普丁发明了硅酸盐水泥,从而带动了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使土木工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钢筋混凝土,这进一步推动了轻型混凝土建筑物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水电站。进入20世纪以后,许多新兴科学技术已开始在水利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利用电子计算机对技术经济方案进行评估;用系统分析方法全面安排施工进度和评价区域性水资源;利用光弹模型分析和设计水工结构;利用、和渗灌等节省灌溉用水;利用遥感、超声波等手段分析、鉴定大型工程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情况等。在工程建设中,20世纪的水利工程越来越具有大型化、综合化、跨流域、多目标等特点。 灌溉人类很早就利用河水发展。四大文明古国都出现在大河流域,以灌溉为古代文明的基础。一般来说,早期的灌溉都是引洪淤灌,以后发展为引水灌溉或建造水库、调洪灌溉。世界灌溉事业近 200年来发展很快。1800年左右,全世界有灌溉面积800万公顷。20世纪初提高到4800万公顷。1949年达到9200万公顷,60年代末超过 2亿公顷。突出的节水新技术有喷灌、滴灌等。 非洲尼罗河流域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利用尼罗河水位变化的规律发展洪水漫灌。公元前2300年前后在法尤姆盆地建造了美利斯水库,通过优素福水渠引来了尼罗河洪水,经调蓄后用于灌溉。这种灌溉方式持续了数千年。19世纪初,埃及引种棉花和甘蔗等经济作物。1826年开始改建旧的引洪漫灌系统,进行常年灌溉。1902年阿斯旺坝建成以后,又由水库引水进行常年灌溉。1970年建成新的阿斯旺高坝,常年灌溉渠道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使灌溉更有保证,并解决了防洪问题,每年还可发电100亿kW·h。 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灌溉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巴比伦时期。由于幼发拉底河的高程普遍超过底格里斯河,因而对开挖灌渠十分有利。最早是引洪淤灌,以后发展为坡度平缓的渠道网。约公元前2000年,汉穆拉比时代已有了完整的灌溉渠系。干渠用砖衬砌,用沥青勾缝。当时的灌溉面积达260万公顷以上,养育着1500~2000万人口。干渠兼有通航与防洪的作用。当时颁布的《汉穆拉比法典》还专门对堤防失修、冲毁土地的责任者作出了赔偿损失的具体规定。约公元前1000年兴建的钮姆卢水库可向两岸的渠系供水,有些渠道深达10~16m,宽达120m。公元前600~560年间,新巴比伦的空中花园采用了细密的雨滴灌溉,类似现代的喷灌。 公元前 539年,巴比伦被波斯征服,灌溉系统失修,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公元初期,波斯的萨珊王朝修四大干渠引幼发拉底河水,灌溉今伊拉克中部地区。629年,两河流域出现大洪水,冲毁纽姆卢水库,不久阿拉伯人征服两河流域地区,着手改进旧渠系,逐步恢复灌溉。1258年,蒙古人占据了两河流域,灌溉系统遭到破坏。直至20世纪,两河流域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实验报告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上机实验报告 目录: 一、概述 二、主要上机实验内容 1.数据库的创建 2.表的创建 3.查询的创建 4.窗体的创建 5.报表的创建 6.宏的创建 三、总结 一、概述 (一)上机内容: 第七周:熟悉Access界面,数据库和表的创建,维护与操作 1. 熟悉Access的启动,推出,界面,菜单,工具栏等; 2. 练习使用向导创建数据库、创建空数据库; 3. 练习创建表结构的三种方法(向导、表设计器、数据表)、表中字段属性设置; 4. 练习向表中输入不同类型的数据; 5. 练习创建和编辑表之间的关系; 6. 练习表的维护(表结构、表内容、表外观) 7. 练习表的操作(查找、替换、排序、筛选等) 第八周:练习创建各种查询 1.选择查询(单表、多表、各种查询表达式) 2.参数查询 3.交叉表查询 4.操作查询(生成查询、删除查询、更新查询、追加查询) 第十周:练习创建各种类型的窗体 1.自动创建纵栏式窗体和表格式窗体; 2.向导创建主|子窗体

3.图表窗体的创建 4.练习通过设计器创建窗体 5.练习美化窗体 第十三周:练习创建各种类型的报表 1.自动创建纵栏式报表和表格式报表; 2.向导创建报表(多表报表、图表报表、标签报表) 3.练习通过设计视图创建报表(主|子报表、自定义报表) 4.练习在报表中添加计算字段和分组汇总数据 第十五周:综合应用 1.了解Access数据库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 2.课程内容的综合练习; 3.编写上机实验报告、答疑 (二)上机完成情况 第七周:熟悉Access界面,数据库和表的创建,维护与操作 完成了创建表,向表中输入不同类型的数据,创建和编辑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表的维护,修改了表的结构、内容、外观,最后进行了表的操作,查找、替换、排序、筛选等。 已完成 第八周:练习创建各种查询 练习选择查询、参数查询、交叉表查询,然后练习并操作查询,生成查询、删除查询、更新查询、追加查询等。 已完成 第十周:练习创建各种类型的窗体 自动创建纵栏式窗体和表格式窗体,向导创建主|子窗体和图表窗体,练习通过设计器创建窗体,美化窗体。 基本完成 第十三周:练习创建各种类型的报表 自动创建纵栏式报表和表格式报表,向导创建报表,练习通过设计视图创建报表,在报表中添加计算字段和分组汇总数据。 已完成 第十五周:综合应用

纯水液压传动及应用

纯水液压传动及应用 摘要:纯水液压利用过滤后的自然水作为液压系统的压力工作介质,可以避免环境污染和火灾危险具有价格低廉清洁卫生等优点,概述了纯水液压传动的定义、发展概况,纯水液压传动的特点、水介质特性引起的润滑与密封摩擦与磨损和腐蚀与气蚀等关键技术问题及其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纯水液压传动;摩擦与磨损;腐蚀与气蚀;主要特点; 1. 引言 纯水液压是在20 世纪90 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绿色液压技术,它利用过滤后的自然水直接作为液压系统的工作介质,能避免使用液压油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火灾安全隐患,节约石油资源并有利于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此外其显著优点在于介质价格低廉,,来源广泛,不需冶炼提纯、运输仓储和废液处理,避免介质对诸如纺织物食品和药品等产品的污染.水的自清洁特性使设备维护保养方便. 水所具有的粘度低、滑性差、导电性强等特点给纯水液压传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带来了困难,需要交叉液压技术材料学摩擦学、化学与精密制造等多学科的综合知识解决,以下主要水介质中的润滑与密封、摩擦与磨损、腐蚀与气蚀等并创建基于水理化特征的纯水液压新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纯水液压传动是现代液压研究领域的前沿方向之一。使得纯水液压传动技术在工业生产和其它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且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开发绿色液压产品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纯水液压传动的发展概况 2.1 纯水液压传动的定义 纯水液压传动是以纯水(不含任何添加剂,包括淡水和海水)为工作介质,通过驱动装置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为纯水的压力能,然后通过管道、液压控制装置及调节装置等,借助执行装置,将纯水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负载实现直线或回转运动的液压传动技术。 纯水液压传动发源于十七世纪中叶帕斯卡提出的静压传动原理,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里,液压传动都是以水作为工作介质,被称为水液压传动的时代。十八世纪末英国制造出了第一台水压机。但是由于早期技术水平和生产需求的不足,水液压传动技术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充分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传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促进了液压传动技术的发展。特别是1906 年,用油压传动代替水压传动推动了液压技术的发展。在第二次世界

数据库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数据库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班级:041011 姓名:罗英学号:04101001) 一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述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系统的一个核心技术。是一种计算机辅助管理数据的方法,它研究如何组织和存储数据,如何高效地获取和处理数据。是通过研究数据库的结构、存储、设计、管理以及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方法,并利用这些理论来实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的技术。即:数据库技术是研究、管理和应用数据库的一门软件科学。 数据库技术是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数据库技术研究和解决了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中大量数据有效地组织和存储的问题,在数据库系统中减少数据存储冗余、实现数据共享、保障数据安全以及高效地检索数据和处理数据。 数据库技术研究和管理的对象是数据,所以数据库技术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对数据的统一组织和管理,按照指定的结构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挖掘系统设计出能够实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处理、分析、理解、报表和打印等多种功能的数据管理和数据挖掘应用系统;并利用应用管理系统最终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和理解。 数据库技术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信息,数据,数据处理,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数据库系统等。 数据库技术是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数据库技术研究和解决了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中大量数据有效地组织和存储的问题,在数据库系统中减少数据存储冗余、实现数据共享、保障数据安全以及高效地检索数据和处理数据。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 二数据库技术发展历史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技术的核心和基础,因此,对数据库系统发展阶段的划分应该以数据模型的发展演变作为主要依据和标志。按照数据模型的发展演变过程,数据库技术从开始到现在短短的30年中,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是网状和层次数据库系统,第二代是关系数据库系统,第三代是以面向对象数据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技能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并行计算技术等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成为当代数据库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 第一代数据库系统 第一代数据库系统是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层次和网状数据库系统。层次数据库系统的典型代表是1969年IBM公司研制出的层次模型的数据库管理技术IMS。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数据库系统语言协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