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Linux 中的IO - 同步,异步,阻塞,非阻塞

00Linux 中的IO - 同步,异步,阻塞,非阻塞
00Linux 中的IO - 同步,异步,阻塞,非阻塞

Linux 中的IO - 同步,异步,阻塞,非阻塞

同步(synchronous) IO 和异步(asynchronous) IO,阻塞(blocking) IO 和非阻塞(non-blocking)IO 分别是什么,到底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其实不同的人给出的答案都可能不同,有人认为asynchronous IO 和non-blocking IO 是一个东西。这其实是因为不同的人的知识背景不同,并且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上下文(context)也不相同。所以,为了更好的回答这个问题,我先限定一下本文的上下文。 本文讨论的背景是Linux 环境下的network IO。

本文最重要的参考文献是Richard Stevens 的“UNIX? Network Programming Volume 1, Third Edition: The Sockets UNIX? Network Programming Volume 1, Third Edition: The Sockets Networking Networking ”,6.2节“I/O Models I/O Models I/O Models ”,Stevens 在这节中详细说明了各种IO 的特点和区别,如果英文够好的话,推荐直接阅读。Stevens 的文风是有名的深入浅出,所以不用担心看不懂。本文中的流程图也是截取自参考文献。

Stevens 在文章中一共比较了五种IO Model: blocking IO nonblocking IO IO multiplexing signal driven IO asynchronous IO

由于signal driven IO 在实际中并不常用,所以我这只提及剩下的四种IO Model。

再说一下IO 发生时涉及的对象和步骤。

对于一个network IO (这里我们以read 举例),它会涉及到两个系统对象,一个是调用这个IO 的process (or thread),另一个就是系统内核(kernel)。当一个read 操作发生时,它会经历两个阶段: 1 等待数据准备 (Waiting for the data to be ready)

2 将数据从内核拷贝到进程中 (Copying the data from the kernel to the process) 记住这两点很重要,因为这些IO Model 的区别就是在两个阶段上各有不同的情况。

blocking IO

在linux 中,默认情况下所有的socket 都是blocking ,一个典型的读操作流程大概是这样:

当用户进程调用了recvfrom 这个系统调用,kernel 就开始了IO 的第一个阶段:准备数据。对于network io 来说,很多时候数据在一开始还没有到达(比如,还没有收到一个完整的UDP 包),这个时候kernel 就要等待足够的数据到来。而在用户进程这边,整个进程会被阻塞。当kernel 一直等到数据准备好了,它就会将数据从kernel 中拷贝到用户内存,然后kernel 返回结果,用户进程才解除block 的状态,重新运行起来。 所以,blocking IO 的特点就是在IO 执行的两个阶段都被block 了。

non non--bloc blocking IO king IO

king IO linux 下,可以通过设置socket 使其变为non-blocking 。当对一个non-blocking socket 执行读操作时,流程是这个样子: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用户进程发出read操作时,如果kernel中的数据还没有准备好,那么它并不会block用户进程,而是立刻返回一个error。从用户进程角度讲 ,它发起一个read操作后,并不需要等待,而是马上就得到了一个结果。用户进程判断结果是一个error时,它就知道数据还没有准备好,于是它可以再次发送read操作。一旦kernel中的数据准备好了,并且又再次收到了用户进程的system call,那么它马上就将数据拷贝到了用户内存,然后返回。

所以,用户进程其实是需要不断的主动询问kernel数据好了没有。

IO multiplexing

IO multiplexing

IO multiplexing这个词可能有点陌生,但是如果我说select,epoll,大概就都能明白了。有些地方也称这种IO方式为event driven IO。我们都知道,select/epoll的好处就在于单个process就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网络连接的IO。它的基本原理就是select/epoll这个function会不断的轮询所负责的所有socket,当某个socket有数据到达了,就通知用户进程。它的流程

如图:

当用户进程调用了select,那么整个进程会被block,而同时,kernel会“监视”所有select负责的socket,当任何一个socket中的数据准备好了,select就会返回。这个时候用户进程再调用read操作,将数据从kernel拷贝到用户进程。

这个图和blocking IO的图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事实上,还更差一些。因为这里需要使用两个system call (select 和 recvfrom),而blocking IO只调用了一个system call (recvfrom)。但是,用select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同时处理多个connection。(多说一句。所以,如果处理的连接数不是很高的话,使用select/epoll的web server不一定比使用multi-threading + blocking IO的web server性能更好,可能延迟还更大。select/epoll的优势并不是对于单个连接能处理得更快,而是在于能处理更多的连接。)

在IO multiplexing Model中,实际中,对于每一个socket,一般都设置成为non-blocking,但是,如上图所示,整个用户的process其实是一直被block的。只不过process是被select这个函数block,而不是被socket IO给block。Asynchronous I/O

Asynchronous I/O

linux下的asynchronous IO其实用得很少。先看一下它的流程:

用户进程发起read操作之后,立刻就可以开始去做其它的事。而另一方面,从kernel的角度,当它受到一个asynchronous read之后,首先它会立刻返回,所以不会对用户进程产生任何block。然后,kernel会等待数据准备完成,然后将数据拷贝到用户内存,当这一切都完成之后,kernel会给用户进程发送一个signal,告诉它read操作完成了。

到目前为止,已经将四个IO Model都介绍完了。现在回过头来回答最初的那几个问题:blocking和non-blocking的区别在哪,synchronous IO和asynchronous IO的区别在哪。

先回答最简单的这个:blocking vs non-blocking。前面的介绍中其实已经很明确的说明了这两者的区别。调用blocking IO会一直block住对应的进程直到操作完成,而non-blocking IO在kernel还准备数据的情况下会立刻返回。

在说明synchronous IO和asynchronous IO的区别之前,需要先给出两者的定义。Stevens给出的定义(其实是POSIX的定

义)是这样子的:

A synchronous I/O operation causes the requesting process to be blocked until that I/O operation completes;

An asynchronous I/O operation does not cause the requesting process to be blocked;

两者的区别就在于synchronous IO做”IO operation”的时候会将process阻塞。按照这个定义,之前所述的blocking IO,non-blocking IO,IO multiplexing都属于synchronous IO。有人可能会说,non-blocking IO并没有被block啊。

这里有个非常“狡猾”的地方,定义中所指的”IO operation”是指真实的IO操作,就是例子中的recvfrom这个system call。non-blocking IO在执行recvfrom这个system call的时候,如果kernel的数据没有准备好,这时候不会block

进程。但是,当kernel中数据准备好的时候,recvfrom会将数据从kernel拷贝到用户内存中,这个时候进程是被block 了,在这段时间内,进程是被block的。而asynchronous IO则不一样,当进程发起IO 操作之后,就直接返回再也不理睬了,直到kernel发送一个信号,告诉进程说IO完成。在这整个过程中,进程完全没有被block。

各个IO Model的比较如图所示:

经过上面的介绍,会发现non-blocking IO和asynchronous IO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在non-blocking IO中,虽然进程大部分时间都不会被block,但是它仍然要求进程去主动的check,并且当数据准备完成以后,也需要进程主动的再次调用recvfrom来将数据拷贝到用户内存。而asynchronous IO则完全不同。它就像是用户进程将整个IO操作交给了他人(kernel)完成,然后他人做完后发信号通知。在此期间,用户进程不需要去检查IO操作的状态,也不需要主动的去拷贝数据。

最后,再举几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来说明这四个IO Model:

有A,B,C,D四个人在钓鱼:

A用的是最老式的鱼竿,所以呢,得一直守着,等到鱼上钩了再拉杆;

B的鱼竿有个功能,能够显示是否有鱼上钩,所以呢,B就和旁边的MM聊天,隔会再看看有没有鱼上钩,

有的话就迅速拉杆;

C用的鱼竿和B差不多,但他想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同时放好几根鱼竿,然后守在旁边,一旦有显示说鱼

上钩了,它就将对应的鱼竿拉起来;

D是个有钱人,干脆雇了一个人帮他钓鱼,一旦那个人把鱼钓上来了,就给D发个短信。

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的区别

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的区别 数据块与数据块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必须严格地规定它们的时 列,标记一个数据块的开始和结束,一般还要附加一个校验序列,以 同步传输的特点:同步传输的比特分组要大得多。它不是独立地 异步传输是数据传输的一种方式。由于数据一般是一位接一位串行传输的,例如在传送一串字符信息时,每个字符代码由7位二进制位组成。但在一串二进制位中,每个7位又从哪一个二进制位开始算起呢?异步传输时,在传送每个数据字符之前,先发送一个叫做开始位的二进制位。当接收端收到这一信号时,就知道相继送来7位二进制位是一个字符数据。在这以后,接着再给出1位或2位二进制位,称做结束位。接收端收到结束位后,表示一个数据字符传送结束。这样,在异步传输时,每个字符是分别同步的,即字符中的每个二进制位是同步的,但字符与字符之间的间隙长度是不固定的。 异步传输的特点:将比特分成小组进行传送,小组可以是8位的 从不知道它们会在什么时候到达。一个常见的例子是计算机键盘与主

异步传输,英文名AsynchronousTransfer Mode,ATM,是实现B-ISDN的一项技术基础,是建立在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基础上的快速分组交换技术。ATM的主要特点是面向连接;采用小的、固定长度的单元(53字节);取消链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这些措施提高了传输效率。。ATM 的突出优点是可以为每个虚连接提供相应的服务质量(QOS),可以有效地支持视、音频多媒体传输,包括语音、视频和数据等;另外,ATM可以实现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平滑无缝连接。 [2] 异步传输一般以字符为单位,不论所采用的字符代码长度为多少位,在发送每一 异步传输 字符代码时,前面均加上一个“起”信号,其长度规定为1个码元,极性为“0”,即空号的极性;字符代码后面均加上一个“止”信号,其长度为1或者2个码元,极性皆为“1”,即与信号极性相同,加上起、止信号的作用就是为了能区分串行传输的“字符”,也就是实现了串行传输收、发双方码组或字符的同步。 综上所述,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的简单区别:1、异步传输是面向字符的传输,而同步传输是面向比特的传输。 2,异步传输的单位是字符,而同步传输的单位是帧。

同步和异步的问题

同步和异步的问题- - 同步有两种方法,异步式和同步式,异步式是字符同步,在一个字符的前后加上起止符,即字符内还是同步的,字符之间是异步的,同步方式是一组数据或报文,称为"帧",内涵时钟信息,异步式由于加了起止符,故传输效率不高,同步方式效率高,但一旦有错误,就要全部重传。 同步和异步传输是两种信息传输方式,实际上都是说的信号传输的同步方法,异步式实际上是起止式传输, 数据传输可以或是同步或是异步.异步传输又叫起停式传输.同步传榆中字符是以连续流形式发出的.一个信息组大约有l00个字符上下,一次发出一个信息组.传输的时候接收终端设备必须和发送终端设备完全同相.异步传输每次只发送一个字符.每在传翰一个字符之机要先发起始信号.这是图7.4中的线路上的"D"状态.而在这个字符之后也一定要有个停止信号,相应于国中的"1"状态.这两个信号之间的脉冲就是组成该字符的位信息.在没有字符的时候,线路的状态总是"l".当线路状态被一个起始信号改成"0"时,接收端的机器就开始取样接收其后的那些位信息. 如果两台机器之间要进行连续的相互传输,而且在时间上是按照严格的步调,那么,同步传输就是充分利用两机之间线路的最有效方法.同步传输是一个位紧接着另一个位、一个字符紧接着一个字符不问断地传输下去的.在两个字符之间没有起始位和停止位,也没有任何间歇(图7.6).这一类字符流被分割成一些信息组.信息组内的每一个位都在一样长的时间间隔内发送出去.在发送信息组的时瓦发送机相接收执必须完全同步于是只要接收机晓得了哪个位第一,它就明白所有的位该怎么组成字符. 异步传输的传输单位通常是单个的字符.每当电传打字机的操作员按动镀盘上的电健,就有一个字符连同它的起始位和停止位一并发送出去.在时间上它与其他字符是完全不相关的.同步传输则不然.字符要先在一个叫做缓冲器的地方存储起来等到整个信息组都齐了才能送出.信息组从缓冲器送出的速度是线路和制解器所能容许的最高速度.电传打字员打字时每两个字符之间总会有一段空白,可是信息组当中每两个字符之间并没有空格.因此一条电信线路上如有几个不同的终端设备在使用,同步传输就可以发挥很大作用.但为了要用同步传输各终端设备又都要装缓冲器,所以这种终端设备就比异步设备的成本高.在许多系统中,发送机和接收机的同步往往是由振荡器来控制的.在发送一个信息组之沉必须迫使接收机的振荡器和发送机的振荡器同相。所以在发出信息组之前要先送出一个同步位序列或同步字符.不然的话,接收机就无从晓得收到的位哪一个是字符的第一个,哪一个是第二位,等等. 信息组结构 同步传输的信息组要有一定的特点.比方说,信息组的开头部分一定是同步位序列或同步字符.通常情况下,信息组的末尾部分是个错误校验位序列或错误校验字符.和计算机

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的区别

在网络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要交换数据,需要高度的协同工作。为了正确的解释信号,接收方必须确切地知道信号应当何时接收和处理,因此定时是至关重要的。在计算机网络中,定时的因素称为位同步。同步是要接收方按照发送方发送的每个位的起止时刻和速率来接收数据,否则会产生误差。通常可以采用同步或异步的传输方式对位进行同步处理。 1. 异步传输(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异步传输将比特分成小组进行传送,小组可以是8位的1个字符或更长。发送方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这些比特组,而接收方从不知道它们会在什么时候到达。一个常见的例子是计算机键盘与主机的通信。按下一个字母键、数字键或特殊字符键,就发送一个8比特位的ASCII代码。键盘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代码,这取决于用户的输入速度,内部的硬件必须能够在任何时刻接收一个键入的字符。 异步传输存在一个潜在的问题,即接收方并不知道数据会在什么时候到达。在它检测到数据并做出响应之前,第一个比特已经过去了。这就像有人出乎意料地从后面走上来跟你说话,而你没来得及反应过来,漏掉了最前面的几个词。因此,每次异步传输的信息都以一个起始位开头,它通知接收方数据已经到达了,这就给了接收方响应、接收和缓存数据比特的时间;在传输结束时,一个停止位表示该次传输信息的终止。按照惯例,空闲(没有传送数据)的线路实际携带着一个代表二进制1的信号,异步传输的开始位使信号变成0,其他的比特位使信号随传输的数据信息而变化。最后,停止位使信号重新变回1,该信号一直保持到下一个开始位到达。例如在键盘上数字“1”,按照8比特位的扩展ASCII编码,将发送“00110001”,同时需要在8比特位的前面加一个起始位,后面一个停止位。 异步传输的实现比较容易,由于每个信息都加上了“同步”信息,因此计时的漂移不会产生大的积累,但却产生了较多的开销。在上面的例子,每8个比特要多传送两个比特,总的传输负载就增加25%。对于数据传输量很小的低速设备来说问题不大,但对于那些数据传输量很大的高速设备来说,25%的负载增值就相当严重了。因此,异步传输常用于低速设备。 2. 同步传输(Synchronous Transmission):同步传输的比特分组要大得多。它不是独立地发送每个字符,每个字符都有自己的开始位和停止位,而是把它们组合起来一起发送。我们将这些组合称为数据帧,或简称为帧。 数据帧的第一部分包含一组同步字符,它是一个独特的比特组合,类似于前面提到的起始位,用于通知接收方一个帧已经到达,但它同时还能确保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 帧的最后一部分是一个帧结束标记。与同步字符一样,它也是一个独特的比特串,类似于前面提到的停止位,用于表示在下一帧开始之前没有别的即将到达的数据了。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的区别(整理)

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的区别 在网络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要交换数据,需要高度的协同工作。为了正确的解释信号,接收方必须确切地知道信号应当何时接收和处理,因此定时是至关重要的。在计算机网络中,定时的因素称为位同步。同步是要接收方按照发送方发送的每个位的起止时刻和速率来接收数据,否则会产生误差。通常可以采用同步或异步的传输方式对位进行同步处理。 1. 异步传输(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异步传输将比特分成小组进行传 送,小组可以是8位的1个字符或更长。发送方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这些比特组,而接收方从不知道它们会在什么时候到达。一个常见的例子是计算机键盘与主机的通信。按下一个字母键、数字键或特殊字符键,就发送一个8比特位的ASCII代码。键盘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代码,这取决于用户的输入速度,内部的硬件必须能够在任何时刻接收一个键入的字符。 异步传输存在一个潜在的问题,即接收方并不知道数据会在什么时候到达。在它检测到数据并做出响应之前,第一个比特已经过去了。这就像有人出乎意料地从后面走上来跟你说话,而你没来得及反应过来,漏掉了最前面的几个词。因此,每次异步传输的信息都以一个起始位开头,它通知接收方数据已经到达了,这就给了接收方响应、接收和缓存数据比特的时间;在传输结束时,一个停止位表示该次传输信息的终止。按照惯例,空闲(没有传送数据)的线路实际携带着一个代表二进制1的信号,异步传输的开始位使信号变成0,其他的比特位使信号随传输的数据信息而变化。最后,停止位使信号重新变回1,该信号一直保持到下一个开始位到达。例如在键盘上数字“1”,按照8比特位的扩展ASCII编码,将发送“00110001”,同时需要在8比特位的前面加一个起始位,后面一个停止位。 异步传输的实现比较容易,由于每个信息都加上了“同步”信息,因此计时的漂移不会产生大的积累,但却产生了较多的开销。在上面的例子,每8个比特要多传送两个比特,总的传输负载就增加25%。对于数据传输量很小的低速设备来说问题不大,但对于那些数据传输量很大的高速设备来说,25%的负载增值就相当严重了。因此,异步传输常用于低速设备。 2. 同步传输(Synchronous Transmission):同步传输的比特分组要大得多。它 不是独立地发送每个字符,每个字符都有自己的开始位和停止位,而是把它们组合起来一起发送。我们将这些组合称为数据帧,或简称为帧。 数据帧的第一部分包含一组同步字符,它是一个独特的比特组合,类似于前面提到的起始位,用于通知接收方一个帧已经到达,但它同时还能确保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 帧的最后一部分是一个帧结束标记。与同步字符一样,它也是一个独特的比特串,类似于前面提到的停止位,用于表示在下一帧开始之前没有别的即将到达的数据了。

同步传输方式与异步传输方式实现原理是什么

同步传输方式与异步传输方式实现原理是什么? sclarkca 发表于2006-12-26 15:51:00 同步传输方式与异步传输方式实现原理是什么? 同步传输方式中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是统一的、字符与字符间的传输是同步无间隔的。 异步传输方式并不要求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完全一样,字符与字符间的传输是异步的。 在网络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要交换数据,需要高度的协同工作。为了正确的解释信号,接收方必须确切地知道信号应当何时接收和处理,因此定时是至关重要的。在计算机网络中,定时的因素称为位同步。同步是要接收方按照发送方发送的每个位的起止时刻和速率来接收数据,否则会产生误差。通常可以采用同步或异步的传输方式对位进行同步处理。 1. 异步传输(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异步传输将 比特分成小组进行传送,小组可以是8位的1个字符或更长。发送 方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这些比特组,而接收方从不知道它们会在什么时候到达。一个常见的例子是计算机键盘与主机的通信。按下一个字母键、数字键或特殊字符键,就发送一个8比特位的ASCII代码。 键盘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代码,这取决于用户的输入速度,内部的硬件必须能够在任何时刻接收一个键入的字符。 异步传输存在一个潜在的问题,即接收方并不知道数据会在什么时候到达。在它检测到数据并做出响应之前,第一个比特已经过去了。这就像有人出乎意料地从后面走上来跟你说话,而你没来得及反应过来,漏掉了最前面的几个词。因此,每次异步传输的信息都以一个起始位开头,它通知接收方数据已经到达了,这就给了接收方响应、接收和缓存数据比特的时间;在传输结束时,一个停止位表示该次传输信息的终止。按照惯例,空闲(没有传送数据)的线路实际携带着一个代表二进制1的信号,异步传输的开始位使信号变成0,其他的比特位使信号随传输的数据信息而变化。最后,停止位使信号重新变回1,该信号一直保持到下一个开始位到达。例如在键盘上数字“1”,按照8比特位的扩展ASCII编码,将发送“00110001”,同时需要在8 比特位的前面加一个起始位,后面一个停止位。 异步传输的实现比较容易,由于每个信息都加上了“同步”信息,因此计时的漂移不会产生大的积累,但却产生了较多的开销。在上面的例子,每8个比特要多传送两个比特,总的传输负载就增加25%。对于数据传输量很小的低速设备来说问题不大,但对于那些数据传输量很大的高速设备来说,25%的负载增值就相当严重了。因此,异步传输常用于低速设备。 2. 同步传输(Synchronous Transmission):同步传输的比 特分组要大得多。它不是独立地发送每个字符,每个字符都有自己的

串行通信的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

------分隔线---------------------------- 这里所讲的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不同于VC 串口编程时的同步和异步,这里只讲串口硬件层传输的两种模式,有关VC 串口编程的同步模式和异步模式我将另外写一篇文章。 这里所讲的同步和异步是从硬件层级来讲的。首先要知道什么串行传输,串行传输是指数据的二进制代码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以位为单位按时间顺序逐位传输的方式。串行传输时,发送端逐位发送,接收端逐位接受,同时,还要对所接受的字符进行确认,所以收发双方要采取同步措施(即判断什么时候有数据,数据是什么,什么时候结束传输)。 同步措施有两种,一种在传输的每个(帧)数据前(数据可能是5~8位)加一个起始位,后面加一位校验位及一位或两位的停止位组成一帧数据,这各方式称为异步传输;另一种是在一次传输(可能是多个字节)前加同步字节,可能不止一个字节,最后加校验字节或代表结束标志的字节,这种方式称为同步传输方式。 异步传输 异步传输将比特分成小组进行传送,小组可以是8位的1个字符或更长。发送方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这些比特组,而接收方从不知道它

们会在什么时候到达。一个常见的例子是计算机键盘与主机的通信。按下一个字母键、数字键或特殊字符键,就发送一个8比特位的ASCII 代码。键盘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代码,这取决于用户的输入速度,内部的硬件必须能够在任何时刻接收一个键入的字符。 异步传输存在一个潜在的问题,即接收方并不知道数据会在什么时候到达。在它检测到数据并做出响应之前,第一个比特已经过去了。这就像有人出乎意料地从后面走上来跟你说话,而你没来得及反应过来,漏掉了最前面的几个词。因此,每次异步传输的信息都以一个起始位开头,它通知接收方数据已经到达了,这就给了接收方响应、接收和缓存数据比特的时间;在传输结束时,一个停止位表示该次传输信息的终止。按照惯例,空闲(没有传送数据)的线路实际携带着一个代表二进制1的信号,异步传输的开始位使信号变成0,其他的比特位使信号随传输的数据信息而变化。最后,停止位使信号重新变回1,该信号一直保持到下一个开始位到达。例如在键盘上数字“1”,按照8比特位的扩展ASCII编码,将发送“00110001”,同时需要在8比特位的前面加一个起始位,后面一个停止位。 异步传输的实现比较容易,由于每个信息都加上了“同步”信息,因此计时的漂移不会产生大的积累,但却产生了较多的开销。在上面的例子,每8个比特要多传送两个比特,总的传输负载就增加25%。对于数据传输量很小的低速设备来说问题不大,但对于那些数据传输量很大的高速设备来说,25%的负载增值就相当严重了。因此,异步传输常用于低速设备。

8、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

同步传输(STM)和异步传输(ATM) 1、异步传输(ATM) 异步传输将比特分成小组进行传送,小组可以是8位的1个字符或更长。发送方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这些比特组,而接收方从不知道它们会在什么时候到达。一个常见的例子是计算机键盘与主机的通信。按下一个字母键、数字键或特殊字符键,就发送一个8比特位的ASCII代码。键盘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代码,这取决于用户的输入速度,内部的硬件必须能够在任何时刻接收一个键入的字符。 异步传输存在一个潜在的问题,即接收方并不知道数据会在什么时候到达。在它检测到数据并做出响应之前,第一个比特已经过去了。这就像有人出乎意料地从后面走上来跟你说话,而你没来得及反应过来,漏掉了最前面的几个词。因此,每次异步传输的信息都以一个起始位开头,它通知接收方数据已经到达了,这就给了接收方响应、接收和缓存数据比特的时间;在传输结束时,一个停止位表示该次传输信息的终止。按照惯例,空闲(没有传送数据)的线路实际携带着一个代表二进制1的信号,异步传输的开始位使信号变成0,其他的比特位使信号随传输的数据信息而变化。最后,停止位使信号重新变回1,该信号一直保持到下一个开始位到达。例如在键盘上数字“1”,按照8比特位的扩展ASCII编码,将发送“00110001”,同时需要在8比特位的前面加一个起始位,后面一个停止位。 异步传输的实现比较容易,由于每个信息都加上了“同步”信息,因此计时的漂移不会产生大的积累,但却产生了较多的开销。在上面的例子,每8个比特要多传送两个比特,总的传输负载就增加25%。对于数据传输量很小的低速设备来说问题不大,但对于那些数据传输量很大的高速设备来说,25%的负载增值就相当严重了。因此,异步传输常用于低速设备。 异步传输模式,又叫信息元中继。异步传输模式(ATM)在ATM参考模式下由一个协议集组成。ATM采用面向连接的交换方式,它以信元为单位。每个信元长53字节,其中信元头占了5字节,用来承载该信元的控制信息;其中48字节为信元体,用来承载用户要分发的信息。信元中继(cellrelay)的一种标准的(ITU)实施方案,这是一种采用具有固定长度的分组(信元)的交换技术。之所以称其为异步,是因为来自某一用户的、含有信息的信息元的重复出现不是周期性的。 异步传输模式的主要优点是具有以每秒高达2千兆的速度传播声音、数据、图形及视频图像的能力。它允许网络管理者在工作站要求改变时动态重组LAN。当前,LAN的分段原则是一个工作站与它的LAN服务器的地理位置较近,ATM将允许网络管理者建立一个逻辑的而不是物理的分段。一个ATM开关将允许你建立一个完全不依赖于网络的物理结构的逻辑网络。 异步传输模式提供了任何两个同点间的点到点的连接,保证两点间可有完全的网络带宽——每秒45兆位或155兆位(标准草案中规定的两个接口速度)。因为ATM是独立于介质,它能在一定速度范围内操作。ATM是一种面向连接的技术,是一种为支持宽带综合业务网而专门开发的新技术,它与现在的电路交换无任何衔接。当发送端想要和接收端通信时、它通过UNI发送一个要求建立连接的控制信号。接收端通过网络收到该控制信号并同意建立连接后,一个虚拟线路就会被建立。与同步传递模式(STM)不同,ATM采用异步时分复用技术(统计复用)。来自不同信息源的信息汇集在一个缓冲器内排队。列中的信元逐个输出到传输线上,形成首尾相连的信息流。ATM具有以下特点:因传输线路质量高,不需要逐段进行差错控制。ATM 在通信之前需要先建立一个虚连接来预留网络资源,并在呼叫期间保持这一连接,所以ATM以面向连接的方式工作。信头的主要功能是标识业务本身和它的逻辑去向,功能有限。信头长度小,时延小,实时性较好。 2、同步传输 同步传输就是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要同步,且每次发送的是帧(一串字符,包含起始位和结束位)。打个

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的区别

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的区别同步传输是一种以数据块为传输单位的数据传输方式,该方式下数据块与数据块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必须严格地规定它们的时间关系。每个数据块的头部和尾部都要附加一个特殊的字符或比特序列,标记一个数据块的开始和结束,一般还要附加一个校验序列,以便对数据块进行差错控制。 同步传输的特点:同步传输的比特分组要大得多。它不是独立地发送每个字符,每个字符都有自己的开始位和停止位,而是把它们组合起来一起发送。我们将这些组合称为数据帧,或简称为帧。 异步传输是数据传输的一种方式。由于数据一般是一位接一位串行传输的,例如在传送一串字符信息时,每个字符代码由7位二进制位组成。但在一串二进制位中,每个7位又从哪一个二进制位开始算起呢?异步传输时,在传送每个数据字符之前,先发送一个叫做开始位的二进制位。当接收端收到这一信号时,就知道相继送来7位二进制位是一个字符数据。在这以后,接着再给出1位或2位二进制位,称做结束位。接收端收到结束位后,表示一个数据字符传送结束。这样,在异步传输时,每个字符是分别同步的,即字符中的每个二进制位是同步的,但字符与字符之间的间隙长度是不固定的。 异步传输的特点:将比特分成小组进行传送,小组可以是8位的1个字符或更长。发送方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这些比特组,而接收方从不知道它们会在什么时候到达。一个常见的例子是计算机键盘与主机的通信。按下一个字母键、数

字键或特殊字符键,就发送一个8比特位的ASCII代码。键盘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代码,这取决于用户的输入速度,内部的硬件必须能够在任何时刻接收一个键入的字符。 异步传输,英文名AsynchronousTransfer Mode,ATM,是实现B-ISDN的一项技术基础,是建立在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基础上的快速分组交换技术。ATM的主要特点是面向连接;采用小的、固定长度的单元(53字节);取消链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这些措施提高了传输效率。。ATM 的突出优点是可以为每个虚连接提供相应的服务质量(QOS),可以有效地支持视、音频多媒体传输,包括语音、视频和数据等;另外,ATM可以实现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平滑无缝连接。 [2] 异步传输一般以字符为单位,不论所采用的字符代码长度为多少位,在发送每一 异步传输 字符代码时,前面均加上一个“起”信号,其长度规定为1个码元,极性为“0”,即空号的极性;字符代码后面均加上一个“止”信号,其长度为1或者2个码元,极性皆为“1”,即与信号极性相同,加上起、止信号的作用就是为了能区分串行传输的“字符”,也就是实现了串行传输收、发双方码组或字符的同步。 综上所述,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的简单区别:1、异步传输是面向字符的传输,而同步传输是面向比特的传输。

数据通信中的同步方式

数据通信中的同步方式 同步是数字通信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所谓同步,就是要求通信的收发双方在时间基准上保持一致。 数据通信中常用的两种同步方式是: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1. 异步传输 (1) 异步传输分组的组成 在异步传输中,数据被划分成字符分组独立进行传输。该小组包含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可选项)和停止位,具体如下:☆ 1 bit起始位:表示字符的开始 ☆ 5~8bit数据位:表示要传输的字符内容 ☆ 1bit校验位:用于进行奇校验或偶校验 ☆ 1~2bit终止位:表示接收字符结束 (2) 异步传输的工作原理 异步传输的工作原理如图2-1-10所示(图中的信号为负逻辑):无数据传输时,传输线处于停止状态,即高电平(逻辑"0");当检测到传输线状态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即检测到起始位(逻辑"1")时,接收端启动定时机构,按收、发双方约定的时钟频率对约定的字符比特数(5~8bit)进行接收,并以约定的校验算法(如果有校验位)进行差错控制;待传输线状态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检测到终止位),接收结束。 异步传输方式中,各字符分组所含比特数相同,因此传输每一字符所用的时间相同。起始位的作用是使每一字符内的各比特收发同步。但是,发送各字符的间隔可以不相同,也就是不同步。换句话说,异步方式中,各字符分组作为独立的单位被传输,其中的每个比特位都同步,但是传输的字符分组间并不要求同步。

图2-1-10 异步传输工作原理 异步传输的优点是实现简单,但数据传输额外开销大(每个字符需加起始位和终止位)。因此,这种方式主要用于低速设备,如键盘和某些打印机等。 2 同步传输 (1) 同步传输数据帧的组成 同步方式是指在一组字符(数据帧)之前加入同步字符,同步字符之后可以连续发送任意多个字符。即,同步字符表示一组字符的开始。 同步方式数据帧的典型组成如图2-1-11所示。 图2-1-11 同步方式下的数据帧组成 其中: ☆ 同步字符(SYN):表示数据帧的开始 ☆ 地址字段:包括源地址(发送方地址)和目的地址(接收方地址) ☆ 控制字段:用于控制信息(该部分对于不同数据帧可能变化较

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

通信同步方式 在数字数据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必须在时间上保持同步,接收端只有知道数据流中各个位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才能保证数据接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此,通信双方必须在通信协议中定义通信同步方式,并按照规定的同步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根据通信协议所定义的同步方式,数据传输可分为异步传输 (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和同步传输(Synchronous Transmission)两大类。 1.异步传输 通常,异步传输是以字符为传输单位,每个字符都要附加 1 位起始位和 1 位停止位,以标记一个字符的开始和结束,并以此实现数据传输同步。所谓异步传输是指字符与字符(一个字符结束到下一个字符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可变的,并不需要严格地限制它们的时间关系。起始位对应于二进制值 0,以低电平表示,占用 1 位宽度。停止位对应于二进制值 1,以高电平表示,占用 1~2 位宽度。一个字符占用 5~8位,具体取决于数据所采用的字符集。例如,电报码字符为 5 位、ASCII码字符为 7 位、汉字码则为8 位。此外,还要附加 1 位奇偶校验位,可以选择奇校验或偶校验方式对该字符实施简单的差错控制。发送端与接收端除了采用相同的数据格式(字符的位数、停止位的位数、有无校验位及校验方式等)外,还应当采用相同的传输速率。典型的速率有:9 600 b/s、19.2kb/s、56kb/s等。 异步传输又称为起止式异步通信方式,其优点是简单、可靠,适用于面向字符的、低速的异步通信场合。例如,计算机与Modem之间的通信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它的缺点是通信开销大,每传输一个字符都要额外附加2~3 位,通信效率比较低。例如,在使用Modem上网时,普遍感觉速度很慢,除了传输速率低之外,与通信开销大、通信效率低也密切相关。 2. 同步传输 通常,同步传输是以数据块为传输单位。每个数据块的头部和尾部都要附加一个特殊的字符或比特序列,标记一个数据块的开始和结束,一般还要附加一个校验序列(如16位或32 位CRC校验码),以便对数据块进行差错控制。所谓同步传输是指数据块与数据块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必须严格地规定它们的时间关系。

STM32 USART同步异步串行通讯

慢慢的看一下,应该容易理解. 在网络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要交换数据,需要高度的协同工作。为了正确的解释信号,接收方必须确切地知道信号应当何时接收和处理,因此定时是至关重要的。在计算机网络中,定时的因素称为位同步。同步是要接收方按照发送方发送的每个位的起止时刻和速率来接收 数据,否则会产生误差。通常可以采用同步或异步的传输方式对位进行同步处理。 1. 异步传输(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异步传输将比特分成小组进行传送,小组可以是8位的1个字符或更长。发送方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这些比特组,而接收方从不知道它们会在什么时候到达。一个常见的例子是计算机键盘与主机的通信。按下一个字母键、数字键或特殊字符键,就发送一个8比特位的ASCII代码。键盘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代码,这取决于用户的输入速度,内部的硬件必须能够在任何时刻接收一个键入的字符。 异步传输存在一个潜在的问题,即接收方并不知道数据会在什么时候到达。在它检测到数据并做出响应之前,第一个比特已经过去了。这就像有人出乎意料地从后面走上来跟你说话,而你没来得及反应过来,漏掉了最前面的几个词。因此,每次异步传输的信息都以一个起始位开头,它通知接收方数据已经到达了,这就给了接收方响应、接收和缓存数据比特的时间;在传输结束时,一个停止位表示该次传输信息

的终止。按照惯例,空闲(没有传送数据)的线路实际携带着一个代表二进制1的信号,异步传输的开始位使信号变成0,其他的比特位使信号随传输的数据信息而变化。最后,停止位使信号重新变回1,该信号一直保持到下一个开始位到达。例如在键盘上数字“1”,按照8比特位的扩展ASCII编码,将发送“”,同时需要在8比特位的前面加一个起始位,后面一个停止位。 异步传输的实现比较容易,由于每个信息都加上了“同步”信息,因此计时的漂移不会产生大的积累,但却产生了较多的开销。在上面的例子,每8个比特要多传送两个比特,总的传输负载就增加25%。对于数据传输量很小的低速设备来说问题不大,但对于那些数据传输量很大的高速设备来说,25%的负载增值就相当严重了。因此,异步传输常用于低速设备。 2. 同步传输(Synchronous Transmission):同步传输的比特分组要大得多。它不是独立地发送每个字符,每个字符都有自己的开始位和停止位,而是把它们组合起来一起发送。我们将这些组合称为数据帧,或简称为帧。 数据帧的第一部分包含一组同步字符,它是一个独特的比特组合,类似于前面提到的起始位,用于通知接收方一个帧已经到达,但它同时还能确保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

FPGA同步和异步的区别

推荐的复位方式:异步复位、同步释放描述代码及对应的RTL电路:

end end endmodule 注:最好在模块外面将异步复位信号同步好,再送至各模块,这样各个模块内部就不需要再分别单独同步了。 下面具体阐述一下同步、异步复位的区别,以及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式的原因。 复位电路是每个数字逻辑电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复位电路有两个工作目的: 1、仿真的时候使电路进入初始状态或者其它预知状态; 2、对于综合实现的真实电路,通过复位使电路进入初始状态或者其它预知状态。 一般来说,逻辑电路的任何一个寄存器、存储器结构和其它逻辑单元都必须要附加复位逻辑电路,以保证电路能够从错误状态中恢复,可靠地工作。 常用的复位信号为低电平有效信号,在应用时外部引脚接上上拉电阻,这样能增加复位电路的抗干扰性能。 复位方式大致分为两类,即同步复位和异步复位。这两种复位方式各有优缺点,其应用场合也各不相同。

module Rst_Circuit( Rst_n, Clk, D, Q ); input Rst_n; input Clk; input D; output Q; reg Q; always@(posedge Clk)//同步复位begin if(~Rst_n) begin Q<=1'd0; end else begin Q<=D; end end endmodule module Rst_Circuit( Rst_n, Clk, D, Q ); input Rst_n; input Clk; input D; output Q; reg Q; //如果没有写"or negedge Rst_n",将变成同步复位 always@(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 begin if(~Rst_n) begin Q<= 1'd0; end else begin Q<= D; end end endmodule ?如果目标器件或可用库中的触发器本身包含同步复位端口,则在实现同步复位电路时可以直接调用同步复位端。然后很多目标器件(如PLD)和ASIC库的触发器本身并不包含同步复位端口,这样复位信号与输入信号组成某种组合逻辑(比如复位低?大多数目标器件(如FPGA和CPLD)和 ASIC库的触发器都 包含异步复位端口, 异步复位会被直接接 到触发器的异步复位

同步传输异步传输面向比特面向字符面向字节完整版

同步传输异步传输面向比特面向字符面向字节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 一、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 串行通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叫同步通信,另一种叫异步通信。 同步通信方式,是把许多字符组成一个信息组,这样,字符可以一个接一个地传输,但是,在每组信息(通常称为信息帧)的开始要加上同步字符,在没有信息要传输时,要填上空字符,因为同步传输不允许有间隙。同步方式下,发送方除了发送数据,还要传输同步时钟信号,信息传输的双方用同一个时钟信号确定传输过程中每1位的位置。见右图所示。 图同步通信示意图 在异步通信方式中,两个数据字符之间的传输间隔是任意的,所以,每个数据字符的前后都要用一些数位来作为分隔位。 从图中可以看到,按标准的异步通信数据格式(叫做异步通信帧格式),1个字符在传输时,除了传输实际数据字符信息外,还要传输几个外加数位。具体说,在1个字符开始传输前,输出线必须在逻辑上处于“1”状态,这称为标识态。传输一开始,输出线由标识态变为“0”状态,从而作为起始位。起始位后面为 5~8个信息位,信息位由低往高排列,即先传字符的低位,后传字符的高位。信息位后面为校验位,校验位可以按奇校验设置,也可以按偶校验设置,或不设校验位。最后是逻辑的“1”作为停止位,停止位可为1位、位或者2位。如果传输完1个字符以后,立即传输下一个字符,那么,后一个字符的起始位便紧挨着前一个字符的停止位了,否则,输出线又会进入标识态。在异步通信方式中,发送和接收的双方必须约定相同的帧格式,否则会造成传输错误。在异步通信方式中,发送方只发送数据帧,不传输时钟,发送和接收双方必须约定相同的传输率。当然双方实际工作速率不可能绝对相等,但是只要误差不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不会造成传输出错。图是异步通信时的标准数据格式。

同步传输异步传输面向比特面向字符面向字节

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 一、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 串行通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叫同步通信,另一种叫异步通信。 同步通信方式,是把许多字符组成一个信息组,这样,字符可以一个接一个地传输,但是,在每组信息(通常称为信息帧)的开始要加上同步字符,在没有信息要传输时,要填上空字符,因为同步传输不允许有间隙。同步方式下,发送方除了发送数据,还要传输同步时钟信号,信息传输的双方用同一个时钟信号确定传输过程中每1位的位置。见右图所示。 图同步通信示意图 在异步通信方式中,两个数据字符之间的传输间隔是任意的,所以,每个数据字符的前后都要用一些数位来作为分隔位。 从图中可以看到,按标准的异步通信数据格式(叫做异步通信帧格式),1个字符在传输时,除了传输实际数据字符信息外,还要传输几个外加数位。具体说,在1个字符开始传输前,输出线必须在逻辑上处于“1”状态,这称为标识态。传输一开始,输出线由标识态变为“0”状态,从而作为起始位。起始位后面为 5~8个信息位,信息位由低往高排列,即先传字符的低位,后传字符的高位。信息位后面为校验位,校验位可以按奇校验设置,也可以按偶校验设置,或不设校验位。最后是逻辑的“1”作为停止位,停止位可为1位、位或者2位。如果传输完1个字符以后,立即传输下一个字符,那么,后一个字符的起始位便紧挨着前一个字符的停止位了,否则,输出线又会进入标识态。在异步通信方式中,发送和接收的双方必须约定相同的帧格式,否则会造成传输错误。在异步通信方式中,发送方只发送数据帧,不传输时钟,发送和接收双方必须约定相同的传输率。当然双方实际工作速率不可能绝对相等,但是只要误差不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不会造成传输出错。图是异步通信时的标准数据格式。

计算机网络应用 同步传输

计算机网络应用同步传输 同步传输(Synchronous Transmission)的比特分组要大得多。它不是独立地发送每个字符,每个字符都有自己的起始位和结束位,而是把它们组合起来一起发送。这些组合称为数据帧,或简称为帧。 数据帧的第一部分包含一组同步字符,它是一个独特的比特组合,类似于前面提到的起始位,用于通知接收方一个帧已经到达,但它同时还能确保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实现同步传输的方法由外同步法和自同步法两种。 帧的最后一部分是一个帧结束标记。与同步字符一样,它也是一个独特的比特串,类似于前面提到的结束位,用于表示在下一帧开始之前没有别的即将到达的数据了。 1.外同步法 外同步法是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建立一条单独的时钟线路,发送端在发送数据之前,首先向接收端发出一个同步时钟脉冲,接收端按照这一同步时钟脉冲的频率和时序,来锁定接收端的接收频率,以便在接收数据的过程中始终与发送端同步。这种方法在短距离传输中比较有效,而在长距离传输时,同步信号将会因失真而失效。 2.自同步法 自同步法是指采用数据编码技术(如曼彻斯特编码或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使数据信号中携带时钟信号的方法。利用自同步法,发送端和接收端能够实现在比特位级上的同步,但是接收端需要知道数据块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为此可以在数据块的头部和尾部分别附加上前同步码(Preamble)和后同步码(Postamble),即数据帧,其中,前文和后文表示数据块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且前文和后文的特性取决于数据块是面向字符的,还是面向比特的。 在面向字符的同步传输中,帧头是一个或多个同步字符SYN。SYN是一个控制字符,其后面是数据字节。接收端在收到帧头后,便开始接收后面的数据块,以直到遇到另一个同步字符为止。具有代表性的面向字符同步传输协议由IBM的二进制同步协议(BSC或BISYNC)。如图2-28所示,为面向字符同步传输的BISYNC帧格式。 图2-28 BISYNC帧格式 在面向比特的同步传输中,用标志序列01111110来标识一帧的开始或结束。为避免在数据中也出现01111110而造成的混乱,发送端总是在其发送的数据中以每出现5个连续1时,就插入一个附加的0;接收端则每检测到5个连续的1并且其后有一个0时,就删除该0。其中,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就是面向比特同步传输协议的代表。如图2-29所示,为面向比特同步传输的HDLC帧格式。有关HDLC的知识我们将在后面进行讲解。

同步和异步通信的区别

AVR通讯--同步异步区别 我们都知道数据通讯就是两个通讯主体之间发送、接收数字信号。假设要发送以下数据:12,23,34,45,56,67,78,89。接收方要正确接收这些数据,就必须知道数据什么时候开始发送,什么时候结束,要不然,可能会将数据接收成22,33,44,55,66,77,88。 对于同步通讯协议,发送方在发送数据之前先发出一个特殊的电信号,让接收方准备好接收数据,然后发送方就将以上数据全部连续发出,发送完毕后,再发送一个特殊的电信号表示数据发送结束。我们可以用以下图表示同步信号通讯。 数据包 然后,接收方按照事先约定,即每两位一个数值,将数据包分成一个个数值。 对于异步通讯协议,发送方每发送一个数据都要发一“开始”标志,每个数据发送结束后都发出一个“结束”标志。用下图表示异步通讯信号: 因此,对于发送方发送数据的时间不确定(即发送一个数值,另一个数值可能几秒后才发送)的情况,适合使用异步通讯。但POS通讯是将数据(100-200个数值)一次性发出去,显然使用同步通讯比使用异步通讯效率高。 因此,POS通讯中的同步、异步是两种不同的通讯协议,它是信号发送方和信号接收方的一种约定。通信过程中,同步信号的作用非常重要,尤其对于串行方式的数据传输。同步信号的作用简单讲有两个作用,1是“尺子”的作用,用于丈量一个比特的宽度;2是决定丈量的“起点”位置。收发双方必须采用相同的“尺子”,从相同的“起点”开始丈量数据线上的电平变化,才能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 因此,任何方式的串行通信,同步的过程必须有,也就是说通信双方必须保持“同步”。 我们看最典型的SPI、I2C,在这两种方式中,都专门有一个CLK信号线,由通信的一方产生一个CLK,通过CLK信号线传到另一方,双方就就按这个CLK的控制工作,CLK的宽度就是一个数据位的宽度,而CLK的上升或下降沿,就是“起点”标志。这种在通信过程中明显有个CLK线专门传送同步信号的方式,就是同步通信。 同步通信由于有专用的CLK线控制,因此通信双方比较容易实现“同步”,因此速度比较快。但是对于长距离的通信,同步方式就不行了,1是由于需要专门一个信号线,成本提高。2是通信线越长,上面的干扰就越多,通信的速度也上不去。因此同步方式多是作为同一PCB板上芯片级之间的通信接口使用。 而长距离通信多使用“异步”通信方式,这里的“异步”不是指通信双方不需要同步,而是指通信双方之间不使用专用的同步信号线传送CLK,而是各自仅依赖于自己的系统时钟(这个就是异步的!),再根据约定的规程,调节自己的“步伐”达到双方的同步。 如果掌握这些最基本的概念,那么你能了解和面对通信中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比如对于UART的通信,你就知道为什么要规定双方要采用相同的帧结构,波特率了,如果设置错误会导致什么现象?而此时对双方的系统时钟不仅要求要更加准确和稳定,而且还要使用11.0592这些特殊的晶体,如果

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区别

1.并行传输: 字符编码的各位(比特)同时传输; 2.串行传输: 将组成字符的各位串行地发往线路; 有两种传输方式: 1)同步传输; 2)异步传输; 串行数据通信的方向性结构有三种: 1)单工; 2)半双工;(I2C) 3)全双工;(UART) 1).同步通信原理 同步通信是一种连续串行传送数据的通信方式,一次通信只传送一帧信息。这里的信息帧与异步通信中的字符帧不同,通常含有若干个数据字符。 采用同步通信时,将许多字符组成一个信息组,这样,字符可以一个接一个地传输,但是,在每组信息(通常称为帧)的开始要加上同步字符,在没有信息要传输时,要填上空字符,因为同步传输不允许有间隙。在同步传输过程中,一个字符可以对应5~8位。当然,对同一个传输过程,所有字符对应同样的数位,比如说n位。这样,传输时,按每n位划分为一个时间片,发送端在一个时间片中发送一个字符,接收端则在一个时间片中接收一个字符。 同步传输时,一个信息帧中包含许多字符,每个信息帧用同步字符作为开始,一般将同步字符和空字符用同一个代码。在整个系统中,由一个统一的时钟控制发送端的发送和空字符用同一个代码。接收端当然是应该能识别同步字符的,当检测到有一串数位和同步字符相匹配时,就认为开始一个信息帧,于是,把此后的数位作为实际传输信息来处理。

2).异步通信原理 异步通信是一种很常用的通信方式。异步通信在发送字符时,所发送的字符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是任意的。当然,接收端必须时刻做好接收的准备。发送端可以在任意时刻开始发送字符,因此必须在每一个字符的开始和结束的地方加上标志,即加上开始位和停止位,以便使接收端能够正确地将每一个字符接收下来。异步通信的好处是通信设备简单、便宜,但传输效率较低(因为开始位和停止位的开销所占比例较大)。 3).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区别: (1)同步通信要求接收端时钟频率和发送端时钟频率一致,发送端发送连续的比特流;异步通信时不要求接收端时钟和发送端时钟同步,发送端发送完一个字节后,可经过任意长的时间间隔再发送下一个字节。 (2)同步通信效率高;异步通信效率较低。 (3)同步通信较复杂,双方时钟的允许误差较小;异步通信简单,双方时钟可允许一定误差。 (4)同步通信可用于点对多点;异步通信只适用于点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