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核心竞争力作用机理研究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核心竞争力作用机理研究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核心竞争力作用机理研究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核心竞争力作用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1-7-11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范明戚文举随着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和竞争程度的日趋加剧,通过培育核心竞争力来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是理论界和实业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Prahalad & Hamel首先提出了“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概念,并指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能的学识”[1]。随后,国内外学者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多方位的深入研究,其中一个重要的视角就是探讨其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关系。

学者们或突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作用,论证“企业家精神——企业核心价值观体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规律[2];或从能力角度,分析企业家承担不确定性的能力、协调综合能力、创造性破坏能力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作用[3];或结合上述二者的特点,阐述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4]。这些成果,为深入探讨企业家人力资本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一、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一)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

企业家人力资本是企业家为完成企业生产性和交易性功能,保证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契约的有效实施,所具有的“利用资本的经营能力”和“降低交易费用能力”的总称[5]。如何测度企业家人力资本,即探讨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是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功能角度,指出企业家人力资本由效率性人力资本、交易性人力资本和动力性人力资本三要素构成,但在具体内容上还存在分歧[6,7]。因此,本文采纳企业家人力资本三要素模型的观点。

企业家人力资本是由效率性人力资本、交易性人力资本和动力性人力资本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效率性人力资本是指企业家完成一项活动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它回答了企业家能否解决经营事务的问题。交易性人力资本是指影响他人行为的道德因素、声誉和社会资本,它回答了企业家在社会经济交往中的交易效益问题。动力性人力资本是指影响企业家能动性发挥程度的因素,包括企业家的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它回答了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的积极性问题。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有的认为它是由核心技术能力和核心营销能力构成的一个二维能力系统[8];有的指出市场接近能力、相关整合能力和职能关系能力共同构成一个三维的核心竞争力系统[9];有的甚至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四要素或全要素等能力系统[10,11]。

基于系统论的观点,本文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市场能力、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系统,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市场能力是指企业响应客户需求,有效地将产品送达客户,并赢得客户认可和好评,提高企业美誉度的能力,包括市场响应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管理能力是表现在企业有效地向客户提供产品的内部流程中的能力,包括战略规划与执行能力、组织适应与变革能力以及文化管理能力。技术能力是

指企业开发与设计新流程和新产品的能力,包括技术研发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技术拓展能力。

市场能力、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三要素涵盖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部,它们之间的动态协同作用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市场能力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直接力量,给企业带来外在优势;管理能力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基础,给企业带来内在优势,技术能力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支撑,使外在优势和内在优势得以有效结合。核心竞争力三要素是可以成长的,任一要素的成长势必会带动其他因素的成长,三要素结构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经历着“不稳定、不规则较为稳定、较为规则稳定、规则”的过程,进而促进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三)企业家人力资本的要素整合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效率性人力资本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结构的最核心部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交易性人力资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动力性人力资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动力。此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决定企业家人力资本水平,进而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

二、企业家效率性人力资本与核心竞争力

效率性人力资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它决定企业的市场能力、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及其相互协同水平,进而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

(一)企业家效率性人力资本与企业市场能力

企业家凭借市场供求信息、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知识和承担不确定性的能力,对不确定性环境进行科学分析,准确把握其发展趋势,了解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变化,提升企业的市场响应能力;基于环境分析及其趋势预测,明确市场定位,提高销售网络覆盖率,完善销售网络布局,提升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赢得代理商、新闻媒介等的支持与合作,共同参与企业形象策划和宣传活动,提高企业美誉度,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

从市场均衡的角度来看,企业家进行创新从而破坏价格均衡,创造一种“势差”,从而获得企业的准租金,同时努力维持这种价格“势差”,获得一定时期的准租金。另一方面,企业家又努力挖掘市场机会,“发现哪里购买者的买价高,哪里销售者的售价低,然后以比其售价略高的价格买进,以比其卖价略低的价格卖出”[12]。具体来说,企业家通过开发新产品满足客户的潜在需求,并构建新的销售网络,采用新的营销手段和工具推广新产品,最终创造新的市场,以此往复,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能力。

(二)企业家效率性人力资本与企业管理能力

企业家持续追踪管理发展动态,掌握流程再造、学习型组织等方面的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开展战略流程改造、文化创新等管理活动,进而持续地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企业家掌握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个体行为规律和群体行为规律,从而有效地协调雇员、客户、政府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利益相关者的关键程度和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采取4种不同的管理方式:扫描和监控环境、跨域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和利益相关者伙伴关系[13],进而增强企业的管理能力。

企业家是能够“预见特定产品需求、发现客户、克服困难,将一切生产要素组合起来的经济行为者”[14]。因此,企业家能够通过建立共同愿景协调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促使他们共同致力于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并统一行动以增强战略执行力;通过构建和完善以协调与合作

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引导和鼓励他们之间的协作行为,增强企业凝聚力。另一方面,作为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系纽带,企业家能够通过战略伙伴关系管理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寻求共同利益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升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管理能力,最终增强企业的管理能力。

(三)企业家效率性人力资本与企业技术能力

研究表明,工科出身的企业家领导的企业通常在工艺流程再造、技术应用等方面做得更为出色,进而能够直接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要想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必须对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准确的把握,以便确定企业技术研发方向和核心技术拓展模式,进而间接地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

鉴于日趋加速的技术进步和中国企业实际,企业家努力促进创新观念的产生,根据经营目标和经营战略确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技术创新模式,积极推动“产学研”联盟,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最终为企业技术创新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三、企业家交易性人力资本与核心竞争力

交易性人力资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它同样决定企业的上述三种能力,及其相互协同水平,进而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

(一)企业家交易性人力资本与企业市场能力

在作为企业代表与市场主体交易并展开博弈的过程中,企业家凭借自身的高尚道德和良好声誉,开展CRM活动,鼓励客户主动提供个人的需求信息,这势必会提升企业的市场响应能力。在此过程中,企业家努力使客户相信企业愿意且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即使出现危机,企业仍会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及时为客户提供保障与支持,赢得客户的高度认可,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企业家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和提高企业美誉度,势必需要提高企业销售网络覆盖率,完善销售网络布局,从而间接地提升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

企业家通过一种“弱联系”的社会资本,为企业提供新的市场信息渠道和平台,创造新的市场信息源。企业家基于其在客户关系网络中的“结构洞”位置,更容易获得市场信息,从而能有效地预测客户需求,提升企业的市场响应能力。凭借自身的关系网络以及与网络成员的亲密关系,企业家为企业争取销售商、零售商等的支持与合作,拓展企业销售网络,提高网络布局合理度;为企业赢得电视、报纸等媒体的信任与合作,加强企业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知名度,进而培育和提升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和营销能力。

(二)企业家交易性人力资本与企业管理能力

作为企业整体利益的代表,企业家凭借自身的高尚道德和良好声誉,与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使得他们愿意向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进而提高企业的战略规划能力和适应能力;鼓励部门内部、跨职能部门以及跨层级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进而增强企业的战略执行能力和变革实施能力。企业家的高尚道德和良好声誉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初始来源,同时实践表明具有高尚道德和良好声誉的企业家更能有效地开展基于价值观的文化管理活动,进而提升企业的文化管理能力,并促进以信任与合作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的形成。

(三)企业家交易性人力资本与企业技术能力

研究表明,具有高尚道德和良好声誉的企业家能够赢得内外利益相关者的信任与合作。企业

家社会资本促使企业改变追求严密监督下的短期寻利行为,转向追求长期关系和信任[15]。因此,企业家能够领导企业与关键科研单位和金融机构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吸引更多的高素质技术人员,获取更多的技术开发资金;同时,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追求基于技术创新的持续发展,进而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

四、企业家动力性人力资本与核心竞争力

动力性人力资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动力,它依然通过决定企业的三种能力及其相互协同水平,决定着其核心竞争力的高低。

(一)企业家动力性人力资本与企业市场能力

David McClelland的3种需要理论认为,作为高成就需要者的企业家一般能够为企业设置难度适中的市场目标。企业家对市场人员的情感体验和内在需要变化趋势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这有助于企业家加深对他们的理解,更为合理地激励他们开展市场宣传、完善销售网络等活动,进而培育和提升企业的市场能力。企业家通常具有相对广泛且与工作领域密切相关的兴趣和爱好,这增加了他们发现好的细分市场的机会,提升了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具有较强决心、自信心和恒心的企业家能够从长期利益出发,在及时、全面地占有中长期市场信息的基础上,探寻和把握市场在未来一个较长时间内的变化趋势,结合企业内部条件选择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细分市场,并坚持对该细分市场进行持续投入。企业家非凡的意志力也必然感染企业市场人员,鼓励他们积极开拓该市场以实现既定市场目标,从而强化了企业的市场能力。

(二)企业家动力性人力资本与企业管理能力

激励理论认为,企业家强烈的权力欲和自我实现需要会促使其根据环境变化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及实施方案,并进行相应的组织变革以推行新的战略措施。企业家对成功具有强烈的精神需要,并愿意与员工分享成功带来的喜悦,这就大大激励员工进一步追随企业家,参与制定和努力实现新的战略目标,从而提升了企业管理能力。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企业家增强亲和力,拉近与员工的距离,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支持。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员工的旨趣也趋向于多样化,这势必需要一个接纳甚至鼓励多样性的企业文化,而具有广泛兴趣和爱好的企业家更容易培育这种文化氛围,进而提升企业的文化管理能力。企业家的非凡意志力使企业家即使遇到危机也不会轻易改变企业战略,相反会激起企业家接受和迎接挑战的欲望,并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企业家的高动力性人力资本本身所折射出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主要来源之一,有助于企业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三)企业家动力性人力资本与企业技术能力

高动力性人力资本的企业家能够促使企业确定明确的技术研发方向,引进更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构建畅通的技术转化渠道,以实现技术的有效应用和进一步拓展,并为企业搭建技术创新平台,从而间接地培育和提升企业技术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高动力性特征能够有效地激发技术人员的工作激情,鼓励他们努力攻克技术难题,全方位地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

[参考文献]

[1]Prahalad C K,

Hamel 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68(3):79-91.

[2]彭勇涛.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核心能力的塑造[J].科技管理研究,2003(1):56-60.

[3]王晨.企业家能力对企业核心能力形成的重要性[J].经济师,2004(9):248.

[4]王臻.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核心能力[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7):12-13.

[5]焦斌龙.中国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定价与配置[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85.

[6]程承坪,魏明侠.企业家人力资本开发[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62.

[7]缪小明,李淼.科技型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成长性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126-131.

[8]Gallon,Mark R,Harold M. Stillman and David Coates,

“Putting core competence into practice”[J].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1995(5,6):20-28.

[9]Hamel G. The Concept of Core Competence

[M]. Hamel G & Heene A.ChiChester and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Ltd,1994:11-33.

[10]李仁安,李梅.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与评价[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0(2):73-76.

[11]许林,李建军.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结构层次及效应分析[J].企业经济,2006(1):89-90.

[12]Kirzner I M. Competi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3:18.

[13]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第7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6-80.

[14]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陈福生,陈振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372.

[15]迈克尔·迪屈奇.交易成本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64,105,107.

企业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

企业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 时间:2009-10-17 18:40 作者: 本站编辑来源: 华南期刊网查看: 102次 [摘要] 经济学视角的人力资本理论并没有将企业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管理学视角的人力资本理论又主要侧重于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对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如何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本的潜能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认为企业通过激励资源的优化组合能激发员工提升个体人力资本存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升企业总的人力资本存量,并能促进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本的潜能,为企业创造财富。 [关键词] 企业;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激励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 农业经济时代,农民或农民阶层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土地则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工业经济时代,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变成了工人或工人阶层,货币资本上升为第一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或者说智力资本成为第一资本以及重要的生产要素。与传统有形的物质资本相比,知识资本这种无形的资本可以被反复使用,不断增值,具有连续增长、报酬递增的特征。据苏联学者的统计,在机械化程度较低的条件下,体力和脑力劳动消耗的比例大约为9∶1;在中等程度的机械化条件下,比例约为6∶4;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与知识的结合达到新的水平,体力与脑力耗费的比例将变为1∶9。但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财富的创造和增长以至于企业之间的竞争状态并不是取决于知识本身,而是取决于掌握知识、应用科技的人,即人力资本。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他的《国富论》(1776年)中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思想,后来经济学家欧·费雪(Irving Fisher)在《资本的性质和收入》(1906年)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并将其纳入经济分析的框架。但由于那时物质资本仍是生产中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人力资本理论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后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与传统经济学的经典理论背道而驰的现象:美国出口的大部分产品不属于资本密集型而是劳动密集型;产出的增长率远远超出了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率;工人的劳动时间在减少,但收入却持续增长,经济增长中出现了用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即用生产要素的增长解释经济的实际增长)无法解释的“余数”。为了寻找这个“余数”的解,许多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索,而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无疑是最具震撼力的。他的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1960年)和其他一系列文章(20世纪50年代未至60年代初)都阐述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和性质、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与途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等思想,这些都是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之作。后来,美国的爱德华·丹尼森(Edward Denlson)通过实证计量方法,说明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他通过精细的分解,得出美国1929年至1957年期间的经济增长有23%归功于教育的发展,即对人力资本投资的积累这一结论。在另一个领域,美国经济学家雅各

人力资本类型

1、一般能力,即基础性能力;完成特定工作的能力,如生产技能;组织管理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实际上,区分了一般型、技能型、管理型和专家型四种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此外,国内学者还有同质人力资本与异质人力资本之分;一般人力资本与特殊人力资本之分等等。 2、根据人力资本的价值和独特性对企业内人力资本进行划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型的人力资本具有高价值并且是独特的,即这些员工拥有特定于企业的技能,这些技能在劳动力市场上难以获得,并且员工为企业带来的战略性利益远远超出雇佣和开发他们的管理成本。 第二类型的人力资本同样具有高价值,但员工拥有的技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可以广泛获得,其拥有的技能是低独特性的。 第三类型的人力资本拥有普通的技能,具有有限的战略价值,企业可在劳动力市场上非常容易地获得这些资源。 第四类型的人力资本在某种程度上是独一无二的,但他们在创造客户价值并不具有直接的作用。 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人力资本进行差异化培训: 1.对于高价值和高独特性的人力资本,企业将其视为产生竞争优势的核心员工,从战略上对其进行内部开发。企业应加大投资力度,广泛深入到培训员工来开发特定于企业的独特技能。高科技企业的工程师,他们能够为企业创造重要的客户价值。一旦这些核心员工离开企业,就会把核心技术带走,这无疑会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企业可以对这类员工进行内部培训,加强企业员工独特性技能的培养。为完成培训工作,企业还可以制定详细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并监督该规划的实施,以鼓励员工建立更有利于本企业而不是其他企业的个体化学习。可以采取一些国外广泛采用的培训方法,如交叉培训消除由于细致分工使员工对枯燥单一工作所产生的厌烦感(综合、心理) 2.对于高价值而非独特性的人力资本,企业将直接从市场获得。例如,拥有标准化会计技能的会计师,相对于第一类人力资本,这类员工不太可能得到更多的培训与开发,因为雇员拥有的技能并不是雇佣企业独一无二的。但企业对这类员工的培训应着重于加强其对企业的忠诚感。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加入观念的培训特别是企业价值文化的培训,从而减少这类员工的流失率。 3.对于低价值的,且很容易在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上获得的“公共知识”类技能,如普通文秘、后勤人员、维持人员等,这些人员都可以向一些提供服务的员工。由于这些雇员都是共性的,如果企业对其进行培训开发,一旦员工离开企业岗位替补比较容易。 4.第四类人力资本通常指那些从事基础研究,不直接从事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工程师、程序员和科研人员等。这类人力资本使企业处于两难境地,其独特性决定了完全依赖外部资源难以得到适用的技能,而如果完全内部化则成本过高。对这类人力资本的培训,应集中于促进过程和团队建设、沟通机制、交换程序、工作程序、指导关系等旨在促进信息共享和知识转化的活动。 对不同类型人力资本的培训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企业应通过在职经验式培训增加员工内隐知识,而不是可迁移到竞争对手中的外显知识来投资于人力资本,从而提高特定于企业的人力资本的价值。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加里·贝克尔在人力资本理论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著作《人力资本》(1964年)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在这本书中,他系统地阐述了形成人力资本的各类投资及其产生的收益。 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在于他对人力资源的微观经济分 析上。他对家庭生育行为的经济决策和成本—效用分析,他提出的孩子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概念,家庭时间价值和时间配置,家庭中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的概念,令人耳目一新。他在人力资本形成方面、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和其他人力资本投资的支出与收入以及年龄—收入曲线等问题展开分析,强调教育与培训对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贝克尔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颇具开创性,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加里·贝克尔(Gary S.Becker,1930-)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领域中最有创见的学者之一,他曾和舒尔茨同在芝加哥大学执教,同时成为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热潮的推动者,并成为著名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著作《人力资本》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以至当他在199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对之人们竟有一种姗姗来迟的感觉。

贝克尔在学术研究方面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他几乎可以把从表面上看和经济学没有任何联系的现象,与经济学联系起来,并运用经济数学方法对之分析计算得头头是道。他涉猎的领域宽阔,思路敏捷,甚至写过一本用经济分析方法研究犯罪问题的书,其中给定了犯罪的预期收益,并且用被捕和受惩罚的可能性来表示犯罪的预期成本和罪犯的特殊风险偏好。这种分析使犯罪看上去更象是罪犯因完全理性的原因而从事的一种职业。贝克尔的这些语惊四座的著述正是芝加哥自由主义学派的典型思路之表现。这个学派坚持认为,关于"经济人"的假设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标准假设,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作为最小理性单位的个人的必然选择,从这一点出发,不但能够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而且能够解释人类的一切行为。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他在1960年后发表的一系列著作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生育率的经济分析》(1960)、《人力资本》(1964)和《家庭论》(1981)。贝克尔对人力资源理论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对人力资源的微观经济分析上。他对家庭生育行为的经济决策和成本-效用分析,他提出的孩子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概念,家庭时间价值和时间配置的概念,家庭中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的概念,都令人耳目一新。他在人力资本形成方面,教育、培训和其他人力资本投资过程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也都具有开创意义。追求效用最大化、市场均衡和稳定偏好是贝克尔丰富的理论著述中贯穿始终的主线。

浅谈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研究.doc

浅谈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研究 关键词:资本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控制机制 提要人力资本投资已成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本投资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本具有能动性、投资连续性、不可转让性及异质性,这导致人力资本投资存在较大的风险。本文分析企业人力投资的风险来源,并提出风险防范对策。 一、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相关概念 (一)人力资本的定义。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舒尔茨就将人力资本定义为:“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和金本而言的,是指体现在人身上的,可以被用来提供未来收入的一种资本,是指人类自身在活动中获得收益并不断增值的能力。”我者李忠民认为,人力资本是指凝结在人体内,能够物化于商品或服务,增加商品和服务的效用,并以此分享收益的价值。在胡学勤、李肖夫的著述中人力资本则被描述为是随知识、技术、信息商品化,通过对劳动力投资,由劳动力资本转化而来的能够实现价值增值

的一种特殊劳动力资本。李健民对人力资本分别从个体与群体两个角度做了界定。从个体而言,人力资本指“存在于人体、且具有经济价值的后天获得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从群体而言,人力资本指“存在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群体每一个人体之中,具有经济价值的、后天获得的知识、技术、能力及健康的质量因素之整和”。以上定义都能反映出一些人力资本的特征和本质。 笔者认为,从根本上讲人力资本的属性还是一种资本,人力资本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人力资本是与所有者自身自然不可分割,人力资本是一个长期积累存量。 (二)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概念。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一书中,他把人力资本投资范围和内容归纳为五个方面:①卫生设施和服务的开支;②在职培训;③正规的初等、中等和高等; ④不是由商社组织的成人教育计划,特别是方面的校外学习计划;⑤个人和家庭进行迁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会。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则是指以企业为投资主体对人力资本进行一定投入,以增加人的知识存量、提高人的技能水平以及改善人的健康状况,并期望能获得回报的一种投资行为。人力资本投资是一个多层次的整体系统。 (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概念与特征分析 1、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定义。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是指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时,由于不能准确判断未来不确定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导致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投资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2、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 (1)人力资本投资渠道多元化。人力资本的基本功能在于开发和积累人的知识、健康和能力。可以通过在职培训或者“干

猎头理论研究综述

猎头理论研究综述 猎头理论研究综述 当前,中国猎头领域并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专业理论。这是由于几个方面的原因制约和决定的: (1)猎头理论的萌芽,在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源配置理论、人才流动理论、激励理论和招聘理论中,形成了边缘化的理论视野,并没有比较完善的系统理论; (2)猎头还没有从人力资源研究领域单独出

来,成为一个单独的学科; (3)猎头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仍然处于初始阶段,外来猎头理论有必要本土化; (4)猎头理论的研究仍然停留在技术层面,只涉及到猎头理论来源方面,并没有深入。 从著述的角度看,国内外研究猎头的成果并不多。国外主要有美国约翰?劳的《跳槽,越跳越高!》、美国尼克A?科克迪勒斯的《向猎头学习:一场彻底改变传统求职与招聘方法的革命》、美国阿兰?R?缶龙伯格的《猎头宝典》、美国凯文?C 克林维克斯等著《招兵买马》、日本藤井义彦的《猎头——跳槽风云录》等;在国内,主要有高

职的《猎头与被猎》、张凯集的《猎头操作指南》、陈贝蒂的《“猎头”出击:疯狂的人才争霸》、宁瑜的《猎头智慧》,王洪浩的《猎头》、《草船借箭》,宋斌、程贤文的《猎头V

S 反猎头》等著述。除此以外,大多是新闻报道、人物专访和招聘技巧方面的介绍。 从内容方面看,猎头著作主要集中在猎头实务操作方面,多是描述和揭露猎头的操作流程、搜寻手段、猎取技巧,以及针对高级人才职业转换和职业升迁的指导建议等。 从著作者的身份看,主要是猎头行业从业人员和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猎头行业从业人员以业内人士的身份,描述猎头实务操作方面的具体案例,或以职业顾问的身份为高级人才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转换、升迁的指导建议。新闻媒体则多是事件报道性的描述。多数文献资料从不同角度涉及到了猎头微观层面的行为、活动和现

人力资本对企业的影响

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已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文章主要就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人力资本;地位;作用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淮安市的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已步入新进程。在国有企业的改制进程中,国有股份全部退出,由企业经营者及企业员工持股,认购国有股份,国有企业将逐步转化为民有民营。企业改制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中将从企业产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等三方面对企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与人力资源相比较而言,是两个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人力资源,通常是指企业员工整体的劳动素质、生产技能和知识水平等,培养手段是不断招募优秀员工并对现有员工进行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而人力资本指的是劳动者投入到企业中的知识、技术、创新概念和管理方法的总称。具体来说,它仅包括企业中的两类人,一类是掌握核心技术的技术人员,另一类是具有企业家素质的经营者。在改制后的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本对企业的影响将越来越重要,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 在资本市场日益成熟的今天,每个企业的经营者都有一定的营销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常识,但只有那些眼光锐利,分析判断准确的经

营者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这种高素质的经营者就是企业家。企业家的对企业的巨大推动作用是毋庸质疑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多企业乃至一个地区的发展可能就靠一两个人的带领,人们通常贯之以“能人经济”(华西村的发展即是最好的例证)。假如在同一区域同一行业有相同规模的两个工厂,派两个能力差异很大的人分别担任厂长,其收益肯定不一样。那么对于多出来的那一部分收益,我们既不能归之于资本,也不能归之于劳动,而只能归之于企业家的个人才能,我们同样称之为人力资本。 一、人力资本对企业产权制度构造的影响 在传统企业形式中,企业的产权是以企业成立时法定货币资产的出资为标志和起点的,即出资方依各自出资多少拥有企业产权,而经理、技术人员等只是资方的雇佣劳动者。劳动者按工作量取得相应的报酬,并没有企业的产权,也就没有对企业的收益权和处分权。在这种产权构造中,货币资本是主动方,而劳动力处于一种被动的、受支配的地位。但在人力资本出现并且作用日益凸显以后,企业中已不再是货币资本一统天下,人力资本开始拥有了部分产权。而且,二者的关系正发生了某种逆转,货币资本逐渐变为被动资本,而人力资本逐渐变为主动资本。企业的产权构造发生了悄然的变化。 相较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人力资本拥有产权的进程要慢得多。技术入股刚刚开始尝试,而且有很多的限制条件;而企业家以其经营才能折价入股还没有起步。这也是传统观念的偏见所致,我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向来重视具体劳动,轻视抽象劳动;重视体力劳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

. 教育与人力资本理论的关系简述 The relation of education and human capital theory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西方教育经济学中影响人力资本理论产生的经济因素和思想因素,梳理了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以及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产生途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力资本理论与教育的关系,及其优越性与局限性。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economic factors and ideologic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emergence of human capital theory in western education economy, combing the main views of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representative and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and the way of produce.On the basis, analysis 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and education and its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关键字:人力资本、教育经济学 Key words: human capital,education economy 一、人力资本产生的背景 (一)科技、经济发展的契机 20世纪伊始,科学技术与生产的交互作用越来越密切,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人的智力因素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在西方发达国家,科学与生产的密切结果,引起产业结构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模式,向以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模式转化;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是从事体力劳动、非熟练劳动的比例下降,而从事脑力劳动、熟练劳动的比例上升,这反映出在整个生产体系中人的地位相对于生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09298479.html,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许璇 来源:《中国市场》2015年第09期 [摘要]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企业面临的竞争力越来越大。随着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企业加大了人力资本投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对企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关系到企业的规范化运行。新时期,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中出现了许多隐潜性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管理的正常发展。分析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应对策略是当前企业生产经营的科学管理措施。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DOI]10.13939/https://www.360docs.net/doc/e09298479.html,ki.zgsc.2015.09.09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许多企业已充分认识到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重要性,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加大了投资力度。但是,新形势下人力资本投资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结合当前人力资本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的实践创新对策。 1 人力资本投资分析 人力资本投资一般是指投资者通过对人进行一定的资本投入,提高和改善人的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投资行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最终表现形式为劳动产出增加,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主旨是投资者通过对人进行资本投入,以获取劳动产出的增值的或收入的增加等其他收益。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为了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对员工在健康、教育、培训方面所进行的金钱、物力和劳力方面的投入,最终使企业员工成为具有健康的身体、高超的知识技能和良好的适应能力的知识型人才。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广泛,主要有员工的知识、技能、态度和健康等,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一定要把握住利益性和激励性两个基本原则,这是衡量人力资本投资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和直接标准。 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重要的投资方式,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职能部门,能充分激发企业员工的潜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员工的知识结构,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达到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本的完美结合。进而能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的原动力。 2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分析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网络高等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企业核心竞争力 学习中心: 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专业: 年级:年春/秋季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年月日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中小企业也逐渐建立起来。在竞争力如此激烈的大环境中,一个企业要想在社会中占据一定的市场,就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竞争力。目前,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一个企业中,核心竞争力是这个企业能够胜过其它企业的最有利的优势。现如今,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逐渐的复杂起来,同时竞争的对手也逐渐的强大起来,显然怎样能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已经刻不容缓,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出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生存力

目录 引言 (5)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5) 1.1、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5) 1.2国外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6) 1.3国内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7) 2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机制 (8) 2.1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要素 (8) 2.1.1人力资源 (8) 2.1.2管理体系 (8) 2.1.3企业的技术 (8) 2.1.4企业的外部环境 (8) 2.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制 (9) 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现状 (9) 3.1企业核心竞争力比较低下 (9) 3.2中小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认识不准 (9) 3.3产品及市场竞争力 (10) 3.4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10) 4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4.1技术创新能力不够 (11) 4.2识别实际问题的能力差 (11) 4.3维护和提升不够 (12) 4.4企业文化建设不足 (12) 5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建议 (12) 5.1树立人本管理理念 (13) 5.2实现规模经营,优势互补 (13) 5.3优化人力资本投资方式 (13) 5.4规划员工职业生涯 (14)

关于企业人力资本的分类方法

关于企业人力资本的分类方法 摘要:企业中存在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人力资本,对人力资本进行分类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归纳出企业人力资本分类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而提出一个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分类方法。 关键词:人力资本;专用性;价值性;分类原则 一、人力资本分类的必要性 (1)从人力资本定价方面看。 如何区分不同人力资本在不同环境存量水平的报酬模式是人力资本定价的基础工作,而这种报酬模式首先需要对人力资本进行合理分类。实际上,大部分学者在研究人力资本计量问题时,都是将人力资本进行了合理的分类后。再建立与之适应的计量模型对其进行评估的。(2)从企业人力资本管理角度看。 不同类型的员工其招聘、选拔、培训和薪资的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并且,员工与企业之间存在两个非常重要的匹配问题,即个人能力与组织工作任务要求相匹配;个体的个性与组织的气氛文化相匹配。这就在客观上要求要对企业的人力资本进行合理分类。基于此,有关专家强调:讨论企业是因人设岗还是因岗设人的前提是将人力资本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梳理。(3)企业开展会计、统计活动时也要对人力资本进行分类。 为了科学、准确地反映各项资产的投入和产出状况,企业必须依照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类。企业在解决人力资本相关的会计问题时首先面临的就是人力资本的分类。无论是人力资本资产或是人力资本的成本核算,都涉及到了人力资本的分类。 二、人力资本分类的可行性 人力资本可分类的依据是人力资本具有的两个基本特性——专用性和价值性。不同类型(层次)的人力资本差别体现在专用程度不同和创造价值的差异性上。 人力资本的专用性指人力资本一旦投入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便会对该企业产生依赖性和长远效益预期,使人力资本只有在该企业时才能发挥自身价值,从而具有了较强的承担风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济学家李斯特(1864)在论述人力资本的专用性时指出:要是个人所具有的生产力,包括经验、习惯和技术。在失去本业后一般会大部分不复存在。李忠民(2003)认为:人力资本的专用性是可以观察的,在实际中划分人力资本也是可行的。 人力资本的价值性从狭义上讲,就在于它能给企业带来收益。从实践来看,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在同一外在约束条件下对企业的贡献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人力资本存在于每个劳动者的身上,但由于人力资本的投入过程和产出的效果不同,不同的劳动者身上的人力资本存在质和量的区别,因此人力资本是可以分类的。贝克尔(1992l根据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将人力资本划分为专用人力资本和通用人力资本。后来许多研究者都沿用他的这种粗略的划分方法。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学家则以专用性和价值性两个维度划分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作为其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三、典型的人力资本分类方法 理论界对人力资本的划分方法有很多,散见于众多学者的著作中,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基于人力资本特征的划分。 古典经济学家萨伊将人力资本划分为普通劳工的一般性人力资本、专业技术人力资本和企业管理创新型人力资本;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把人力资本区分为一般劳动力和特殊劳动力。受这些观点的影响,将人力资本划分为一般技能型人力资本、特殊技能人力资本、专业技术的人力资本、管理型人力资本和企业家人力资本。 (二)基于专用性角度的划分。 贝克尔(1992)将特定企业中现时就业的人力资本定义为特定的人力资本,将广泛就业中的人力资本定义为一般人力资本;美国管理学家David和Scott(1999)根据人力资本的价值性和通用性,将人力资本划分为高价值高专用性人力资本、高价值低专用性人力资本、低价值高专用性人力资本和低价值低专用性人力资本,并以此来确定不同的雇佣模式。 (三)基于人力资本边际贡献率的划分。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

教育与人力资本理论的关系简述 The relation of education and human capital theory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西方教育经济学中影响人力资本理论产生的经济因素和思想因素,梳理了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以及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产生途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力资本理论与教育的关系,及其优越性与局限性。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economic factors and ideologic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emergence of human capital theory in western education economy, combing the main views of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representative and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and the way of produce.On the basis, analysis 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and education and its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关键字:人力资本、教育经济学 Key words: human capital,education economy 一、人力资本产生的背景 (一)科技、经济发展的契机 20世纪伊始,科学技术与生产的交互作用越来越密切,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人的智力因素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在西方发达国家,科学与生产的密切结果,引起产业结构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模式,向以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模式转化;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是从事体力劳动、非熟练劳动的比例下降,而从事脑力劳动、熟练劳动的比例上升,这反映出在整个生产体系中人的地位相对于生产资料的提高;从消费结构的变化来看,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支出从以食物、房屋等为主的物质消费向以教育、医疗保健等为主的精神消费转化,这已经可以被视作对人自身的投资。

人力资本理论观点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的内容 (一)对人力资本概念的论述 在贝克尔《人力资本》一书出版之前,人力资本概念已存在很长时问。1766年,亚当·斯密给人力资本下了较为完整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国家全体居民的所有后天获得的有用能力当作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在社会的固定资本中,可提供收入或利润的项目,除了物质资本外.还包括社会上一切人学得的有用才能。这种优越的技能.可以和职业上缩减劳动的机器工具,作同洋的看法.就是社会上的固定资本”。德国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进一步发展『这一观点.他在抨击古典学派将体力劳动看做是惟一生产力的观点时.提出“物质资本”与“精神资本”概念。他认为由物质财富的积累形成的资本是物质资,本由人类智力成果积累而成的资本是“精神资本”。李斯特特别强调,青少年和成年的教师、作曲家、音乐家、医师和行政官都应当被列入生产者之列,而且他们的生产性要比单纯的体力劳动者的生产性要大得多。但人力资本概念产生以后,由于受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世纪中叶,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人力资源状况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传统的资源禀赋学说不能解释象日本、德国这样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何以能从二战废墟中迅速崛起,以及美国对外贸易结构中存在的所谓“里昂惕夫之谜”,部分学者终于冲破传统伦理道德及人性自由束缚,掀起了“人力资本革命”。贝克尔是这场革命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关于人力资本投资,贝克尔认为用于教育、在职训练、卫生保健、劳动力迁移以及收集价格与收入信息等实际活动的支出都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消费.因为它们不仅在短期内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长期起作用。 关于人力资本的内涵,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不仅意味着才干、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意味着时间、健康和寿命。 关于人力资本的特性,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首先是一种人格化的资本,表现为人的能力与素质,与人本身不可分离。因此,工作性质、种类等都会影响人力资本的使用,同时也意味着人力资本具有私有性质,如何使用取决于个人。 其次,人力资本生产率取决于拥有这种资本的人的努力程度.因此.适当而有效的刺激可以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这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最大的区别。 再次,人力资本的价值是由人力资本的各项开支所构成,但是人力投资的成本计量除这些实际费用支出外,还必须计算“放弃收入”,即“机会成本”或“影子成本”(“放弃收入”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成本)。如某人在校学习或在企业接受培训,显然某人就没有时间来从事商品或劳务。由此而失去的收入,即所谓的“放弃收入”。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后天投资获得.并影响以后时期的生产率和收益.因此,用于物质资本的投资收益分析方法,也同样适用于人力资本研究。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的理解极大地突破了囿于物质资本的传统经济学局限.使经济学研究朝着主体化的方向发展。 人力资本概念诞生以来引起了诸多争议。对人力资本持异见的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资本泛化对现有的经济理论造成了混乱,使得投资、消费等概念之间的界限十分模糊,给诸多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二是将经济因素看作人类行为的唯一动因,过分夸大了经济利益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与现实情况差异较大,同时也有悖于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上述异见,使得人力资本理论在较长的时间不为人们所接受。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局面有所改观.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知识经济的兴起.人力资本理论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从马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doc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与深化,人的综合素质不断的提高,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企业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企业的寿命也越来越短。我国加入WTO 以来,面对国外企业强劲涌入我国市场,我国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现状,我国企业寻求长期生存与发展之路尤为紧迫。面对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企业有挑战,也有机遇。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思想打造我国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去迎接挑战,成为我国企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创新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这为中国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环境的变化,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大企业入住本国,这些企业所带来的全球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对我国企业的管理方法与体制的革新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何才能确保企业在众强林立的市场环境中更好的生存发展,关键点就是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和研究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一个热门话题,现代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核心竞争力拥有五个特点,即:价值性、难以模仿性、独特性、难以替代性、可延展性。一个企业要想培育自身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从内部培养和外部获取两方面入手。内部培养这一块主要的就是要不断对企业内部职能各个领域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综合评价和整合,从而明确企业的竞争地位,进而帮助企

业管理者在生产和产品设计研发决策中提供相关的参考。核心竞争力可以帮助一个企业快速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帮助企业迅速的整合相关资源,进而完成组织既定战略目标。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表现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中,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组织累积性资源和学识,特别是那些灵活运用、整合这些资源的独特能力。企业赖以生存、发展、壮大之基就是核心竞争力,它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质。 首先,它具有异质性,它组织内独一无二,有别于其它的。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表现和认定,如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刷新理念,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优先,中集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是物美价廉等。而核心竞争力还表现为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内的独有性,它是其他行业、企业所买不到、偷不来、带不走的有形或无形的企业财富。 其次,它具有不易识别性。它可能是有形的,可度量的,也可能是无形的,不可度量的。通常核心竞争力比较容易从企业外部得到评价,常用的一种做法,称为“对标”,即企业将自己的产品及经营管理方式与先进的企业进行对比,通过一堆堆的数据分析,以帮助企业找出差距,精确获得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而选定的一系列对比分析指标可以是公司规模、持续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国际化程度、抗风险能力等方面。 另外,它具有动态性。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动态着的过程,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在企业有一定的全方位积累之后,企业如何发展,如何培养其新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涉及规模效益、产品差异化水平、

人力资本理论的文献综述

人力资本理论的文献综述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刘玉哲1140500155 什么是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物质资本指物质产品上的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土地、货币和其他有价证券等;而人力资本则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等的总和,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 根据定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人力资本管理,即: 1.对人力资源外在要素--量的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量的管理,就是根据人力和物力及其变化,对人力进行恰当的培训、组织和协调,使二者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的结合,使人和物都充分发挥出最佳效应。 2.对人力资源内在要素——质的管理。主要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对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组织目标。 西奥多〃舒尔茨于1960年首先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通过对二战后德国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复苏与英国战后经济的缓慢复苏进行对比,舒尔茨分析认为,德、日两国的迅速复苏是因为健康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口,教育促进生产力和健康的身体,进行教育投资能促进经济增长。 舒尔茨对传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大胆的质疑,并首先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的概念,虽然人力资本理论在不断完善,但是从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中,我们还是可以获得以下几点见解: 1、应该提高教育投资,平衡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比例。 在传统经济理论中,人们往往更重视物质资源的分配与利用,而忽略了人对物质的价值的使用,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往往能更高效的使用物质。舒尔茨对1929-1957 年美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定量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各级教育投资的 平均收益率为17%;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劳动收入增长的比重为70%;教育投资 增长的收益占国民收入增长的比重为33%。与其他类型的投资相比,人力资本投资 回报率很高。所以提高教育投资,平衡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比例,更能促进经济的 快速复苏或发展。 2、应该注重人的素质,更多培养高素质、高教育程度的社会群体。 对一个社会来说,较高的受教育水平意味着较高的知识水平、技术水平与较高的公民素质。关于德、日两国的经济复苏,舒尔茨认为战争虽然破坏了两国的物质 基础,但没有破坏其充裕的人力资本,其战后的经济快速复苏与美国经济科技的迅 速发展,正是因为德、日、美三国在战后仍重视教育,储备了充裕的人力资本,为 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提高了劳动效益。经济的发展建立在高技术 水平和高效益的基础之上。所以我们应该更多的培养高素质、高教育程度的社会群 体。 关于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不足: 1、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从宏观的角度,站着社会的立场上考虑了人力资本对社会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 1979年诺奖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是公认的人力资本理论的构建者。1960年,他在美国经济协会的年会上以会长的身份作了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阐述了许多无法用传统经济理论解释的经济增长问题,明确提出人力资本是当今时代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受厂很大的创伤。很多人认为,这两个国家的经济恐怕要很久才能恢复到原有的水平。但实际上,大约只用了15年左右,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就奇迹般的恢复了,而且60年代以后,这两个国家继续以强大的发展势头赶超美苏,并最终使经济实力上升为世界第二和第三的位置。这其中的原因让许多入迷惑不解,人们开始探究传统经济学的不足。 一般而言,国民财富的增长与土地、资本等要素的耗费应该是同时进行的,但统计资料却显示,二战以后,国民财富增长速度远远大于那些要素的耗费速度,这是一个难解之谜。 经济领域中这些难以解释的特殊现象的出现,引起了西方经济理论界的高度重视,经济学家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他提出了著名的观点:在影响经济发展诸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的提高,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的多寡。以此来解释上述的经济领域的疑难问题就很简单了。 关于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奇迹问题。他认为,两国战后之所以出现经济复兴的奇迹,最主要就是因为人力资本的原因。战争虽然破坏了这两国的物质资本,但并未破坏其充裕的人力资本;再加上这两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重视教育的现代国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这使两国的经济发展得以建立在高技术水平和高效益基础上。 关于“里昂惕夫之谜”,美国虽然人口只有两亿多,但劳动者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很高,劳动者事实上从事的是单位时间内可以折合成多倍简单劳动的复杂劳动,以此角度来看,美国并不是一个劳动缺乏的国家,而是一个人力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所以,对外贸易中,美国出口自己资源优势比较大的产品。 关于国民财富远远大于资源耗费的问题,舒尔茨认为,“投入与产出之间增长速度之差,一部分是由于规模收益,另一部分是由于人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分析文献综述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分析文献综述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一种维持和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本行态,成为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1]。本文从人力资本内涵、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产生原因及人力资本投资所产生的风险种类三个方面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分析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最后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关键词】人力资本原因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一、引言 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成果使得以教育和培训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本投资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经典人力资本理论在探讨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时,均是在确定性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或者隐含地以“完全确定”这一假设为基础,忽视了不确定因素对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的影响,因而对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的认识是不全面的。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出现、持续至今并日趋严重的、世界性的受过较高教育的劳动者的失业现象使得人们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进行了思考。为了更好地把握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理论的最新进展,本文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 二.人力资本内涵的研究 谈到人力资本理论内涵,我们不得不首先提及人力资本理论的溯源。人力资本理论的“原始形态”,可以追溯到西方经济学的开山鼻祖

亚当·斯密。他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对“资本”作了定义,并将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由于亚当·斯密理论研究的着眼点在于论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最好的生产方式,并力图阐明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如何获得财富,所以,他并没有完整系统地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令人遗憾的是,在亚当·斯密之后,尽管仍有一些经济学家从他自身的研究领域中触及到“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比如,19世纪4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区分了“物质资本”与“精神资本”这两个概念,并强调教育、科学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再如1890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曾观察到“所有资本中最有价值的是对人本身的投资”,但亚当·斯密的“人力资本”思想却被大多数经济学家遗忘了。所以,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仅处于滥觞阶段。通过阅读查阅相关文献书籍,我认为可将人力资本理论划分为以下几种: 1、以劳动力要素分析为中心的一般人力资本理论 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在其著作《论人力资本投资》、贝克尔在其代表作《人力资本》中均提出了自己对于人力资本内涵的的定义、研究。尽管贝克尔不同于舒尔茨而将其研究重点放在微观分析上,但舒尔茨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却显示出这一时期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共同特点,即是以劳动力要素分析为中心,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于阐述人力资本的概念、形成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因而这一时期的人力资本理论可以称为一般人力资本理论。 这一段时间人力资本理论的优点在于全面分析了人力资本的含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报告评述及展望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评述及展望 学术论文发表时间:2018-08-10 08:30论文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e09298479.html, 论文发表者:毕业论文网点击:84次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评述及展望【英文标题】The Research on th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encies YU Qun-e, MENG Y u (1.Finance Schoo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ngzhou 310012, China。2.Finance Study Center, Southwest Univers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评述及展望 【英文标题】The Research on th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encies YU Qun-e, MENG Yu (1.Finance Schoo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ngzhou 310012, China。2.Finance Study Center,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610074, China> 【标题注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度重点工程<02JAZ790011) 【文章日期】2004-01-06 【作者】虞群娥/蒙宇 【作者简介】虞群娥,浙江财经学院金融学院,浙江杭州 310012;蒙宇,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74 虞群娥<1964-),女,浙江宁波人,教授,博士生;蒙宇<1976- ),男,四川成都人,博士。 【内容提要】自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尔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以来,日益引起了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国内外大量的相关文献,系统地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