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岭金矿床成矿构造演化特征_邱小平

猫岭金矿床成矿构造演化特征_邱小平
猫岭金矿床成矿构造演化特征_邱小平

2004年 矿 床 地 质

M INERAL DEP OSIT S第23卷 第2期

文章编号:0258_7106(2004)02_0198_08

猫岭金矿床成矿构造演化特征

邱小平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

摘 要 猫岭金矿是在克拉通变质岩区保存较好的含砷(毒砂)浸染型金矿之一,金矿脉并非单纯的硫化物脉,而是含毒砂_磁黄铁矿_黄铁矿的硅化石英脉,S1面理与金矿脉为同一构造期产物,形成于辽河旋回第一幕构造的伸展滑脱阶段。金矿成矿时代为古元古代,绝对年龄为2000~2200M a。在金矿成矿期形成的强硅化蚀变圈,因具有不透水性和强硬的岩石力学性质,造成封闭_半封闭的屏蔽环境,使得猫岭金矿的古元古代成矿特征,包括矿石矿物组成、结构构造、铅同位素和铼_锇同位素组成,以及辽河旋回早期的S1面理得以保存下来,免遭后期的构造_岩浆热事件的改造和破坏。

关键词 地质学 猫岭金矿 辽河旋回 构造面理 毒砂 古元古代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猫岭金矿是产出在中国北方前寒武纪变质岩区为数不多的含砷(毒砂)浸染型金矿之一,也是著名的大型低品位、难选冶的金矿床,其成矿作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令人瞩目。目前,对其成矿时代和成矿作用的认识存在分歧(孙宝亮,2001;魏俊浩,1998;刘斌,1994),成矿作用是发生在前寒武纪还是古生代以来?金矿形成与大范围分布的花岗岩关系如何?单体的金矿细脉已经褶皱变形,组合形成的矿体总体产状如何确定?这些问题涉及到矿床学研究和找矿勘探的若干基础地质问题。本文以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和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和构造分析研究,对猫岭金矿的成矿构造演化、成矿时代和矿体准确产状做出了明确而有依据的地质学推断。

1 地质背景

猫岭金矿位于辽宁省盖州市太平庄乡,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之辽东古元古代裂谷中央凹陷部位(骆辉,2002)。猫岭成矿区内出露下元古界辽河群、榆树砬子群和上元古界青白口系永宁组(图1)。辽河群盖县组(Pt1g)在成矿区内分布最广,是猫岭金矿的赋矿层位,榆树砬子群(Pt1ys)巨厚层状石英岩覆盖在盖县组(Pt1g)之上,基本没有金矿化。辽河群系一套火山岩、火山沉积岩、海相碳酸盐岩、粘土岩和半粘土岩建造,经受了辽河旋回低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区域变质和多幕变形作用(骆辉, 2002)。古元古界结晶基底曾遭受多期次构造旋回作用,其构造形态极为复杂;而中元古代以来的盖层变形构造不发育,为不变质的盖层。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多系切穿基底的深断裂,以EW向、NE向和NNE向规模较大,其次为NW向和SN向断裂。

区内岩浆岩较为发育,主要出露有印支期_燕山期卧龙泉岩体与猫岭岩体,两者是同期同源的侵入岩体,后者是前者的小分支,岩性主要是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属于陆壳物质重熔成因的S型花岗岩(李成明,1994)。在王家崴子和金厂沟金矿南部尚有以正长岩为主体的碱性杂岩体出露,其他零星分布的还有闪长岩、细粒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等。

辽河群盖县组(Pt1g)为裂谷沉陷阶段在宽广的浅海域形成的滨海_浅海相陆源粘土_碎屑沉积建造,变质前的原岩主要为粘土岩夹长石砂岩和硬砂岩(骆辉,2002)。按传统划分为两个岩性段 ,第一岩性段(Pt1g1),受卧龙泉岩体与猫岭岩体的热接触变

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072034)的资助

作者简介 邱小平,男,1959年生,博士,研究员,从事大地构造与成矿研究工作。e_mail:qiuxping@https://www.360docs.net/doc/e511008653.html, 收稿日期 2004_01_20;改回日期 2004_03_02。李 岩编辑。

辽宁省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1993.辽宁省盖州市猫岭金矿区金矿普查地质报告(内部报告).

图1 猫岭金矿区域地质略图(据张令臣,2000改编)

1 第四系;

2 青白口系永宁组;

3 榆树砬子群;

4 盖县组一段;

5 盖县组二段;

6 大石桥组(未分);

7 高家峪组(未分);

8 里尔峪组(未分);

9 燕山期花岗岩;10 花岗闪长岩;11 正长岩;12 黑云闪长岩;13 闪长玢岩;14 混合岩;15 压性断裂;16 平移断裂;17 性质不明断裂;18 地质界线;19 不整合界线;20 地质产状;21 金矿床

F ig.1 Regional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the M aoling gold deposit(after Zhang,2000)

1 Quaternary;

2 Pt3Yongning Form ati on;

3 Pt1Yushulai z i Formation;

4 Low er part of Pt1Gaixian Form ati on;

5 Upper part of Pt1Gaixi an Formati on;

6 Pt1Dashiqiao Formation(undivided);

7 Pt1Gaojiayu Formati on(undivided);

8 Pt1Lieryu Formation(undivided);

9 Cre taceous granite;10 Granodiorite;11 Syenite;12 Bi otite diorite;13 Diorite porphyry;14 M i gmatite;15 Com pres sional fault;16 Shearing fault;17 Indeterm i nate fault;18 Geological boundary;19 Unconform i ty;20 Attitude;21 Gold deposit

质的叠加影响,岩性以含十字石、矽线石、石榴石、电气石等的二云片岩为主,夹石英岩、黑云片岩、黑云变粒岩等;第二岩性段(Pt1g2)为猫岭金矿的直接围岩,以绢云千枚岩为主,普遍夹薄层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变质程度较低,仅为低绿片岩相。

榆树砬子群(Pt1ys)主要岩性为巨厚层状石英岩,夹绢云千枚岩、含赤铁矿石英岩及薄层变质石英砂岩。近EW向展布,呈角度不整合覆盖于盖县组(Pt1g)之上。

2 猫岭矿区构造层变形特征

2.1 辽河群盖县组构造层变形特征

下元古界辽河群盖县组(Pt1g)是猫岭金矿床的赋矿层位,其遭受的构造变形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深层次韧性高温变形域构造,另一类是浅层次低温脆性变形构造。高温变形域构造为元古代辽河旋回的变质构造,其早期面理与金矿化关系密切;脆性变形构造是显生宙以来,主要是中生代以来的浅层次构造,与金矿化作用基本无关。

猫岭金矿床的容矿岩盖县组(Pt1g)在古元古代辽河旋回经历的深层次高温变形基本上可以划分为3幕,变形特征演变如下:

原始层理(S0):基本上都被后期片理和面理改造和褶皱,残存的S0通常由原始成分层和粒序层所显示,或者从绢云千枚岩中的变质砂岩夹层及互层来识别。S0在矿区内产状变化较大,总体NE走向,倾向NW,倾角较陡,平均为63 。通过36件产状要素的投影统计(图2),S0面理极点赤平投影形成一个大圆环带,反映褶皱为轴面NE走向,NW陡倾,枢纽略向SW倾伏的平滑褶皱。

第一幕构造面理(S1):盖县组中尚能识别的最早期透入性面理或片理(penetrating foliation),是在强大压应力作用下,变质岩石中绢云母和石英等造

199

第23卷 第2期 邱小平:猫岭金矿床成矿构造演化特征

图2 猫岭矿区S0面理极点赤平投影

(下半球)等面积密度图

样品数=36,等密度线数值为1.0, 2.0, 3.0, 4.0, 5.0, 6.0,

7.0,8.0,9.0,单位为等面积样品分布的百分数

Fig.2 T he equal area projection of poles to S0bedding in the M aoling g old mine,low er hemisphere N=36,contour intervals:1.0, 2.0, 3.0, 4.0, 5.0,6.0,7.0,

8.0,9.0.Unit as percentage

岩矿物定向排列的产物(照片1)。S1面理较为紧闭,大多数也被后期面理,特别是S2面理改造、旋转、位移和褶皱。猫岭金矿床中心强硅化蚀变的金矿化区域(0线两侧各约300m范围,以9号矿体为中心),由于强硅化岩石能干性增强,受后期片理改造相对较弱,故S1面理保存较为完整。S1面理与S0面理一样受褶皱影响,两者产状比较接近。根据72件产状要素的投影统计(图3),S1面理极点赤平投影也形成一个大圆环带,S1面理优势方位为NEE走向,倾向NWW,倾角较陡,平均为65 。从与S1面理伴生的平行脉体及其雁列式排列方向,判断第一幕构造运动矢量为从北往南的伸展下滑指向。产状要素的投影统计还反映出,S1面理也形成轴面NEE走向,枢纽略向SSW倾伏的褶皱。如消除后期构造的左行旋转效应,其原始方位应为近EW向。

第二幕构造面理(S2):矿区内最发育的透入性面理或片理,分布最广。通过切割和置换方式,

强烈

照片1 9号矿体金矿中由绢云母显示的

S1和S2面理(正交偏光)

Pho to1 S1and S2foliations show n by sericite in g old ore o f N o.9orebody,the Maoling mine(crossed

polarized)

图3 猫岭矿区S1面理极点赤平投影

(下半球)等面积密度图

样品数=72,等密度线数值为1.0, 2.0, 3.0, 4.0, 5.0, 6.0,单位为等面积样品分布的百分数

F ig.3 T he equal area projection of poles to S1foliation

in the M aoling go ld mine,low er hemisphere

N=72,contour intervals: 1.0,2.0, 3.0,4.0, 5.0,6.0.

Unit as percentage

200

矿 床 地 质 2004年

改造了S 1面理,主要由密集的折劈理组成,面理间距约1mm 或更细,较S 1面理平直,基本无褶皱,但常以S 1面理和金矿脉褶皱的轴面劈理形式出现。据90个S 2面理统计(图4),产状较稳定,近SN (160~200 )走向,倾向W,平均倾角30 ,运动矢量为W

E 挤压上冲指向。第二幕构造具有强烈的挤压、压扁和褶皱作用,使得S 0和S 1面理及金矿脉收缩、褶皱变形,枢纽优势方位200 /25 ,即向SSW 倾伏。第二幕构造后期,区域变质温度开始缓慢下降,岩石仍处在韧性变形域,由于压应力的松弛作用,应力方式由挤压逐渐转变为剪切,剪切指向为左行,造成S 1面理和金矿脉由近EW 向偏转为NEE 走向。

第三幕构造面理(S 3):矿区内最后一期的深层次高温变形,主要由S 3折劈理、微褶皱(crenulation)和膝折带(kink_band)等构造形式组成。据15个面理统计(图5),S 3折劈理产状稳定,近EW 走向,倾向北或南,倾角极陡,平均倾角达80 ;微褶皱为发育

在中强应变区细碎屑岩及其变质岩中的极其微细的

图4 猫岭矿区S 2面理极点赤平投影(下半球)

等面积密度图

样品数=90,等密度线数值为1.0, 2.0, 3.0, 4.0, 5.0, 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

17.0,单位为等面积样品分布的百分数

Fig.4 T he equal area projection of po les to S 2foliation in

the Maoling gold mine,low er hemisphere

N=90,contour intervals:1.0, 2.0, 3.0, 4.0, 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

Unit as percentage

毫米级的流变褶皱,其枢纽线理向西倾伏,倾伏方向245~275 ,倾伏角20~70 ,优势方位265 /50 。根据石英残斑微弱的不对称拖尾和膝折带剪切矢量的

指示,第三幕构造面理剪切指向为左行,即上盘(北盘)向西滑移。该幕构造与金矿成矿关系不大,仅使

矿体形态有一定的改变。

猫岭矿区的脆性变形构造主要是NE 向、NNE 向、近EW 向和NW 向的断裂构造,NE 向、NNE 向和近EW 向断层带常兼具脆_韧性特征,显示出对辽河旋回构造的继承性,脆性构造运动表现为左行剪切,造成金矿体的左行错位,使得强硅化蚀变的金矿

化区域的NE 侧和SW 侧各出现不对称的拖尾(图6)。NW 向断裂规模较小,也表现为左行剪切,显然晚于NE 向、NNE 向左行剪切断层。矿区所有断裂构造均为成矿后构造。

2.2 榆树砬子群构造层变形特征

榆树砬子群(Pt 1ys )呈角度不整合覆盖于盖县组(Pt 1g )之上,地貌上呈突兀的山峰。在

野外榆树砬

图5 猫岭矿区S 3面理极点赤平投影(下半球)

等面积密度图

样品数=15,等密度线数值为1.0, 2.0, 3.0, 4.0, 5.0, 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单位为等

面积样品分布的百分数

F ig.5 T he equal area projection of poles to S 3foliation

in the M aoling go ld mine,low er hemisphere

N=90,contour intervals:1.0, 2.0,3.0, 4.0,5.0, 6.0,7.0,

8.0,9.0,10.0,11.0,12.0,13.0,14.0,15.0.

Unit as percentage

201 第23卷 第2期 邱小平:猫岭金矿床成矿构造演化特征

图6 猫岭强硅化蚀变金矿区和剪切构造带示意图

1 剪切构造带;

2 强硅化蚀变区;

3 金矿体;

4 勘探线;

5 剪切指向

F ig.6 Sketch map show ing intensely silicified gold ar ea and shear ing structur al zone in the Maoling gold mine

1 S hearing structural zone;

2 Strongly silicified area;

3 Gold

orebody;4 Ex ploration line;5 S hearing di recti on

子群中仅观察到第三幕构造面理(S 3),走向93~112 ,倾向S,倾角76~86 。S 3面理发育较为密集,使得部分原岩已成为片状石英岩;脆性构造主要为一组NE 向节理(走向61 ,倾向NW,倾角70 )。榆

树砬子群未见第一、二幕构造面理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 榆树砬子群是在盖县组第一、二幕构造面理形成之后才覆盖其上的; 由于榆树砬子群主要岩性为巨厚层状石英岩、含赤铁矿石英岩及变质石英砂岩等能干性强的岩石,而第一、二幕构造面理为柔性岩层中发育的密集劈理,难以在石英岩中广泛发育。无论如何,榆树砬子群中未见到猫岭式的金矿化。

3 猫岭矿区金矿脉的地质特征

猫岭金矿床的金矿体多集中分布在强硅化蚀变区域,以0号勘探线附近的9号矿体为中心,大致呈等轴状,轴长约600m,北东侧和南西侧各伸出一个

拖尾(图6)。金矿体是由众多细小的硅化含毒砂_磁黄铁矿_黄铁矿金矿脉组成,所以矿体形态和产状比较复杂,如果把南北两个拖尾的连线当成矿体的走向,则为NNE 向;如忽略拖尾的低品位表外矿体,矿

体实际产状为NEE 走向,倾向NNW,倾角较陡。

金矿脉的矿物组成以硅化石英为主,其次为毒砂、磁黄铁矿、胶黄铁矿和少量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铜矿,脉壁往往有绢云母条带包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金矿石中还含有少量碳质或石墨,约占0.06%(w B ) 。金矿脉基本都呈褶皱或石香肠形态,变形较强烈。缺少硅化石英的单纯硫化物脉和平直的未变形石英脉,含金性都比较差,数量也少于褶皱的矿脉。从野外测量的116个产状要素的投影统计(图7),金矿脉与S 0和S 1面理产状接近,NEE 走向,倾向NNW,倾角较陡,平均55~65 。呈现轴面NEE 走向,枢纽略向SSW 倾伏的褶皱。

金矿物的赋存状态以晶隙金为主,次为裂隙金,少量包体金。粗粒金占金矿物颗粒总数的74.26%

,

图7 猫岭矿区含金石英_硫化物矿脉极点赤平投影

(下半球)等面积密度图

样品数=116,等密度线数值为1.0, 2.0, 3.0, 4.0, 5.0, 6.0,

7.0,单位为等面积样品分布的百分数

Fig.7 T he eq ual area projection of poles to gold _bearing quartz _sulfi de veins in the Maoli ng gold mine,l ower hemisphere

N=116,contour intervals: 1.0,2.0, 3.0,4.0, 5.0,6.0,

7.0.Unit as percentage

辽宁省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1993.辽宁省盖州市猫岭金矿区金矿普查地质报告(内部报告).

202 矿 床 地 质 2004年

粒度范围0.074~0.5mm,多数为晶隙金,产于石英和硫化物颗粒之间;裂隙金粒度较细,产于毒砂及石英的裂隙中,平均占颗粒总数的13.23%,粒度范围0.074~0.037mm。包体金产于毒砂、石英及磁黄铁矿颗粒中,平均占颗粒总数的12.52%,粒度范围与裂隙金相当或略细 。

4 猫岭金矿床成矿构造演化特征探讨

4.1 S1面理与金成矿作用关系

尽管S1面理被改造程度大显得较为隐蔽,但系统而仔细的野外观察可以证实S1面理与硅化石英硫化物金矿脉两者的空间产状差异很小,从S1面理和石英硫化物金矿脉的产状统计投影图(图2和图6)也可以看出两者空间定位和构造变形特征相近,多数情况表现为同褶皱、相互平行或小角度相交,有时S1面理平行金矿脉褶皱的轴面,有时又相互切割,因此,S1面理与金矿脉为同一构造期产物,换言之,金矿脉形成于S1面理从北往南的伸展滑脱阶段。第二幕构造(S2面理)的强烈挤压作用,使得金矿脉发生褶皱、压扁以及拉断呈布丁状,同时,S2面理作为金矿脉褶皱的轴劈理,经常切断金矿脉(S3劈理也切断金矿脉)。S0、S1和石英硫化物金矿脉都经历了褶皱变形,而后期面理和脆性断裂没有卷入这种褶皱,这也佐证了金矿脉形成于S2面理之前的第一幕构造(S1面理)从北往南的伸展滑脱阶段。

4.2 金成矿时代的推断

从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辽河旋回的变形_变质作用发生在古元古代,年龄范围1900~2500Ma(辽宁省地质矿产局,1989),金矿脉与辽河群区域变质早期面理(S1)为同一构造期产物,而辽东裂谷从中元古代开始就进入地台盖层的稳定时期,没有再发生强烈的变形_变质作用(辽宁省地质矿产局,1989)。所以,猫岭金矿的成矿时代应当为古元古代早期,在1900~2500Ma年龄范围的下限附近。根据铅同位素测年资料,猫岭金矿的铅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624 ~1722Ma(孙宝亮等,2000),虽然接近辽河旋回的年龄范围,但已经超出古元古代的上限。近日获悉,猫岭金矿中心9号矿体含毒砂金矿石中毒砂矿物的Re_Os同位素等时线测年结果为(2119 57)Ma,初始187Os/188Os=1.85 0.12,M SWD=0.12(Yang et al.,2004),这组年龄数据与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矿床特征吻合,应当是可信的。因此,可以推断猫岭金矿的成矿时代为古元古代后期,绝对年龄范围为2000~2200Ma。

猫岭花岗岩侵入体虽然与金矿的距离近至1 km,也发育了明显的热接触变质分带,由内向外分别为矽线石带、红柱石带和黑云母带,但与金矿化不具有成因联系(李成明等,1994)。最为关键的是猫岭花岗岩切穿盖县组的所有期次S1_S3面理,显然是成矿后的侵入体。而且,猫岭花岗岩中的长石与猫岭金矿中硫化物的铅同位素组成相差甚大,前者明显富206Pb和208Pb(Yang et al.,2004;孙宝亮等, 2000;张可清等,2000)。

王家崴子和金厂沟金矿尽管与猫岭金矿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相似,成矿围岩都是盖县组浅变质岩系,却没有保留古元古代金矿的成矿特征,铅同位素组成也迥然不同(孙宝亮等,2000;张可清等,2000),王家崴子和金厂沟的金矿石比猫岭金矿明显富206Pb 和208Pb,模式年龄也集中在中生代(92~195Ma),原因是受卧龙泉岩体、猫岭岩体和碱性杂岩体的改造过强。

猫岭金矿在成矿时形成的强硅化蚀变圈,因具有不透水性和强硬的岩石力学性质,造成封闭_半封闭的屏蔽环境,才使得猫岭金矿的古元古代成矿特征和S1面理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

4.3 猫岭金矿的成矿构造类型和构造演化

猫岭金矿工业金矿体集中分布在强硅化蚀变区域,为一个等轴状的近圆形硅化圈(图6),面积约为0.4km2,金矿化与石英的硅化蚀变密切相关,垂向尺度不小于水平尺度,似乎是个 矿柱 形态。根据S1面理从北往南的伸展滑脱指向,推断猫岭金矿成矿期的构造环境位于北部克拉通与南部裂谷凹陷的过渡部位,也就是裂谷凹陷边缘的伸展滑脱构造带(邱小平,2002)。矿区盖县组容矿岩系的变质程度仅为低绿片岩相,属于含碳质或石墨的浅变质黑色岩系;矿石类型为含毒砂(砷)浸染型金矿,所以,猫岭金矿应当属于形成于古元古代裂谷凹陷边缘的中低温SEDEX型金矿(Russell,1988)。容矿岩系中碳质或石墨依然存在,表明环境氧逸度过低,岩系中金矿物质不是来源于自身活化的矿质,而是来源于外部成矿流体系统的叠加(邱小平,1999)。尽管受成

203

第23卷 第2期 邱小平:猫岭金矿床成矿构造演化特征 辽宁省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1993.辽宁省盖州市猫岭金矿区金矿普查地质报告(内部报告).

矿期后的构造_岩浆热事件的叠加影响,金矿物的粒度变粗,但猫岭金矿仍然保留了众多古元古代成矿的含砷(微细)浸染型金矿特征。

盖县组S0层理、S1面理及金矿脉共同遭受了褶皱变形,变形褶皱的动力源于第二幕构造。金矿脉形成于S1面理由挤压到伸展的转化期(邱小平, 2002),S2代表的第二幕强挤压压缩构造,使早期面理和矿脉褶皱,完成了变形_变质_成矿的过程。成矿构造的演化旋回由S1挤压、伸展、S2压缩3个阶段组成。

5 讨论与结论

猫岭金矿是在中国华北克拉通变质岩区保存较好的含砷(毒砂)浸染型金矿之一,通过系统而仔细的矿床地质与构造地质的野外观察和研究,鉴别出金矿脉并非单纯的硫化物矿脉,而是含毒砂_磁黄铁矿_黄铁矿的硅化石英脉,S1面理与金矿脉为同一构造期产物,形成于辽河旋回第一幕构造从北往南的伸展滑脱阶段。金矿成矿时代为古元古代,绝对年龄为2000~2200Ma。这个时期正好处在华北陆块北缘克拉通_裂谷系的构造急剧活动的演化阶段,由新太古代_古元古代大量含铁石英岩建造代表的 过氧成矿事件 向中元古代大批块状硫化物矿床出现的 缺氧成矿事件 的过渡时期(裴荣富等,1999),猫岭金矿的出现成为华北陆块北缘块状硫化物矿床在中元古代 成矿大爆发 的先驱和前兆,在区域成矿作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在成矿时形成的强硅化蚀变圈,因具有不透水性和强硬的岩石力学性质,造成封闭_半封闭的屏蔽环境,才使得猫岭金矿的古元古代的成矿特征,包括矿石矿物组成、结构构造、铅同位素和Re_Os同位素组成,以及辽河旋回早期的S1面理得以保存下来,免遭后期的构造_岩浆热事件的改造和破坏。

S1面理与金矿脉产状相似,通过野外测量和室内统计分析,确定出S1面理为NEE走向,向NNW 方向陡倾的优势产状方位,从而较为准确地界定出金矿体的产状,有助于指导矿山的进一步勘探和生产。

致 谢 野外工作得到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何卫、李兴国、秦艳梅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陈江峰教授和加拿大M undoro矿业公司的Peter Lew is博士和刘桓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并提供了可贵的地质资料和认识思路,笔者在此谨致以由衷的感谢!

References

BGM R of Liaon i ng Province.1989.Regi onal geology of Liaoning Provi nce[M].Beijing:Geol.Pub.House.730~740(in Chinese with English summary).

Li C M,Fang Q W,Zeng F R,et al.1994.Origin of M aoling granite and its relationship w ith M aoling gold deposits[J].J.Shenyang In stitute of Gold Technology,13(3):209~214(in Chinese w ith English abstract).

Liu B and Yu C T.1994.Th e metallogenic model for M aoling veinlet_ di ssemi nated gold deposit in the south Liaoning[J].J.Precious M etallic Geol.,3(2):103~106(in Chinese w ith Engli sh abstract).

Luo H and Li J J.2002.Geol ogical features of Au,Ag,Pb,Zn,Cu and Co ore deposits and its form i ng conditions i n eastern regi on of Li aoning Provi n ce,Chi na[J].Progress in Precambrian Research, 25(3_4):240~245(in Chinese w i th Engli sh abstract).

Pei R F,Qi u X P,Yin B C,et al.1999.T he explosive anomal y of ore_ forming processes and super accumulation of metals[J].M ineral Deposits,18(4):333~340(in Chinese w ith English abstract). Qiu X P.1999.Deep ductile s hear deformation and gold metallogen esis [J].Gold Geol.,5(3):6~12(in Chinese w ith Engli sh abstract). Qiu X P.2002.Collisional orogenic belt and metallogenetic divisions [J].Geol.Bull.of China.,21(10):675~681(i n Chinese w ith English abstract).

Rus sell M J.1988.A m odel for the genesi s of sediment_hosted exhala tive(SEDEX)ore deposits[A].In:Proceedings of the S eventh Quadrennial IAGOD Symposium[C].Sw eden.59~66.

Sun B L,Liang J H,Yao Y Z,et al.2000.Geochem i cal characteristi cs of lead isotope in M aoling_Wangji awaizi gold metallogenic belt[J].

Li aoning Geol.,17(4):259~262(in Chinese w i th English ab stract).

Sun B L,Jin C Z and Cui W L.2001.T he study of the metallogen etic model of M aoli ng_Wangjiaw aizi gold mineralization belt[J].Gold J.,3(1):19~23(in Chinese w ith English abstract).

W ei J H,Li J F,Liu T X,et al.1998.Fluid inclusion features and the si gnificance to gold exploration in southern Li aoning[J].Contrib.

Geol.&M ineral Resour.Res.,13(1):33~39(in Chinese w ith English abstract).

Yang G,Yu G,Chen J F,et al.2004.Re_Os and Pb isotope systema_ tics in s hear_zone hosted gold mi n eralization:M aoling gold deposit, Li aoning Provi n ce,northeastern China[J].Ore Geol.Rev.,Spe cial Issue of Geochronology of Ore Formation Processes an d Ore Genesis in Relation to the M agma Generation (in press).

Zhang K Q,Wei J H,Yang Y,et al.2000.Lead is otopic studies of gold deposits in s outhern L i aoning[J].Gold Geol.,6(3):52~56

204

矿 床 地 质 2004年

(in Chinese w ith English abstract).

Zhang L https://www.360docs.net/doc/e511008653.html,prehensive information i nterpretation and check

of maoling gold deposits in Liaoning[J ].Liaon i ng Geol.,17(2):135~145(i n Chinese w ith English abs tract).

附中文参考文献

李成明,方琦伟,曾繁祁.1994.猫岭花岗岩成因及金矿床关系分析

[J].沈阳黄金学院学报,13(3):209~214.

辽宁省地质矿产局.1989.辽宁省区域地质志[M ].北京:地质出版

社.730~740.

刘 斌,余昌涛.1994.辽南猫岭细脉浸染型金矿床的成矿模式[J].

贵金属地质,3(2):103~106.

骆 辉,李俊建.2002.辽东裂谷Au 、Ag 、Pb 、Zn 、Cu 、Co 金属矿床地

质特征和成矿条件[J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25(3_4):240~245.

裴荣富,邱小平,尹冰川,等.1999.成矿作用爆发异常及巨量金属

堆积[J].矿床地质,18(4):333~340.

邱小平.1999.深部韧性剪切变形与金矿成矿作用[J].黄金地质,5

(3):6~12.

邱小平.2002.碰撞造山带与成矿区划[J].地质通报,21(10):675

~681.

孙宝亮,梁俊红,姚玉增,等.2000.猫岭_王家崴子金成矿带铅同位

素地球化学特征[J].辽宁地质,17(4):259~262.

孙宝亮,金成洙,崔卫利.2001.猫岭_王家崴子金成矿带成矿模式

研究[J].黄金学报,3(1):19~23.

魏俊浩,李江风,刘铁侠,等.1998.辽南地区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

征及找矿意义[J].地质找矿论丛,13(1):33~39.

张可清,魏俊浩,杨 勇,等.2000.辽南地区金矿床铅同位素组成

特征[J].黄金地质,6(3):52~56.

张令臣.2000.辽宁猫岭金矿综合信息解释及找矿模型的建立[J ].

辽宁地质,17(2):135~145.

Evolution Features of Metallogenic Structure in Maoling Gold Deposit

Qiu Xiaop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CA GS,Beijing 100037,China)

Abstract

T he Maoling deposit is a w ell reserved arsenic_bearing dissem inated gold deposit in the metamorphic rock area of the craton.Instead of being simple sulfide veins,its gold veins are siliceous altered quartz veins contain ing arsenopyrite,py rrhotite and pyrite.The S 1foliation and the gold veins were formed in the same tectonic stag e ,that is,in the decollement stage of the first structural episode in the Liaohe tectonic cycle.The gold metallogenic epoch is paleoproterozoic,w ith an age of 2000~2200M a.T he intense siliceous alteration zone formed during gold m ineraliz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impermeability and strong rock mechanics.T his has built up a closure or semi _closure shield circumstance against the overprinting and destroy ing actions of tectonic _mag matic thermal events in post_mineralization periods and preserved such paleoproterozoic metallogenic features of the M aoling deposit as its ore minerals,structures and tex tures of ores,lead and Re_Os isotopic compositions,and the S 1foliation of the first structural episode in the Liaohe tectonic cycle.

Key words:geology,M aoling gold deposit,Liaohe tectonic cycle,structural foliation,arsenopyrite,paleo proterozoic

205 第23卷 第2期 邱小平:猫岭金矿床成矿构造演化特征

中国金成矿类型及区域成矿特征

中国金成矿类型及区域成矿特征 主要介绍: 1,金矿床的成因类型 2,金矿床的工业类型 3,中国金矿床的分布 4,中国金矿床区域成矿特征 5,与金矿床有关的几个问题 一, 中国金矿床类型的划分 1, 金矿床分类综述 侧重于岩浆成矿作用为基础,以温度深度为控制条件的分类---Emmons(1913),朱夏,刘祖一,谢家荣,博罗达耶夫斯卡亚(1974) 基于矿体形态、矿化类型——Launay(1913); 中国岩金矿床地质规范;斯米尔夫;西蒙斯;王友文。 以含金矿石建造为主体——谢尔巴科夫;斯米尔诺夫;Tatsch;库伦的舍夫。 以成矿物质来源为依据——郑明华;潘辉狄。 以构造环境和成矿作用为依据——Bache 金矿床地球化学分类——栾世伟,陈尚迪,陈光远,王义文 以容矿围岩或含金建造为依据——Routhier;Boyle;加拿大地质调查所;涂光炽;罗镇宽;韦永福;陈纪明。 以成矿地质作用为依据——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贵金属专业组;陈毓川,毋瑞身进行了补充,同时对金矿的工业类型进行了厘定。 二、中国金矿床的区域成矿规律 1,环太平洋金成矿带, 环太平洋成矿带—由环绕太平洋中新生代褶皱系和地槽构成,其外围大陆的同心环为一构造岩浆活化和裂谷带。 大洋到大陆:大洋内部的面性喷发和火山岛链 洋缘安山岩线的新生代和现代火山链 东亚火山带的晚中生代和新生代的火山链——流纹岩线 陆内火山——深成作用带 著名的金矿(大于500吨)有:加拿大——Hemlo金矿;美国——Homestake金矿;巴布亚新几内亚——Lihir Isoland 金矿,Panguna金矿;澳大利亚——Olimpic Dam 金矿,Gold Mile 金矿;印尼——Grasberg金矿。 2,中国金矿床的分布规律 五大成矿域;12个成矿带;36个金矿集中区。 中国金矿床主要成矿区带及集中区 工.天山—兴安金构造成矿域(编号工) 工-1 吉黑兴安金成矿区(编号工—1) 工-1-1 额尔古纳砂金矿床集中区 工-1-2 呼玛一黑河金矿床集中区 工-1-3 嘉荫河一老爷岭(佳木斯)金矿床集中区 工-1-4 东宁一延吉金矿床集中区 工-2 北疆天山一阿尔泰金成矿带(编号工-2) 工-2-1 阿尔泰金矿床集中区 工-2—2 准噶尔金矿床集中区 工-2-3 西天山金矿床集中区

赞比亚16151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简介

赞比亚16151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简介 文章通过对赞比亚16151金矿床区域地质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简要介绍,并通过已有资料对该矿床进行简单成矿分析。预测该矿床具有一定成矿潜力。 标签: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成矿潜力 1 矿区地理位置 赞比亚16151矿床位于赞比亚中不卢萨卡省Kafue地区与南方省Mazabuka 地区,矿权区交通发达,西侧及南侧分别有赞比亚国家干线公路T1,T2相连,坦赞铁路贯穿矿区腹地,矿权区内各类可通汽车行驶道路纵横交错。距首都卢萨卡仅40公里。 2 工作区矿产地质 2.1 区域地质 2.1.1 区域地层 不同地层的岩石类型及特征描述如下:(1)砂岩。砂岩主要出露于探矿权区西北侧、西南侧、西侧及北侧,露头连续。主要分为粉红色及红褐色砂岩。风化面呈灰白色,褐色;新鲜面呈暗红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砂岩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2)砾岩。砾岩主要出露于探矿权区西南部。露头出露连续。风化面灰黑色,灰褐色,新鲜面杂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成分复杂,砾石的成分主要有石英、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花岗片麻岩、花岗细晶岩、绿片岩、硅质岩及各种蚀变岩石。砾石大小从1-2cm到30cm不等,个别可达50cm。主要为硅质胶结,少量铁质胶结。(3)白云岩。白云岩主要分布在矿权区北侧向中部延伸,呈北西向、进南北向延展。露头不连续。一种沉积型碳酸盐岩,滴酸起泡。风化面呈灰褐色,有刀砍痕,新鲜面呈灰白色。细粒-中粒结构,块状-砾状构造。主要组成矿物为白云石、方解石及粘土矿。 2.1.2 区域构造 根据不同区域构造组合特征及相关资料分析,赞比亚全境大致可划分成三个断块区和五个断褶带,即班戈韦卢断块区、津巴布韦断块区、巴鲁特斯断块区和赞比西断褶带、伊鲁米德断褶带、克巴伦断褶带、卢班底安断褶带、卢弗里安断褶带。 上述断块区、断褶带相互嵌合,共同构成赞比亚现今的总体构造格局。从各构造单元的沉积建造、构造组合以及不同时期岩浆岩的分布、岩性组合特征分析,大致可区分出赞比亚及邻区在地质历史时期所经历的三次规模较大构造岩浆活动,依次为基巴尔安、加丹加及之后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运动。

云南省......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目录 前言............................................. III 摘要.............................................. IV 第一章绪言.. (1) 1.1勘查区位置、交通及矿权信息 (1) 1.2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情况 (2) 1.3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 (3) 1.3.1 本勘查区涉及的地质工作 (3) 1.3.2 勘查区以往矿产勘查工作情况 (3) 1.4取得主要成果 (5) 第二章矿区地质特征 (5) 2.1地层 (5) 2.1.1 下奥陶统南津关组(O1n) (5) 2.1.2 下奥陶统分乡组(O1f) (6) 2.1.3 下奥陶统红花园组(O1hn) (6) 2.1.4 下泥盆统翠峰山组(D1c) (6) 2.1.5第四系(Qh) (7) 2.2构造 (7) 2.3岩浆岩 (9) 2.4围岩蚀变(变质作用) (9) 2.5地球物理特征 (10) 2.6地球化学特征 (11) 第三章矿床地质特征 (13) 3.1矿体特征 (13) 3.2矿石质量 (13) 3.3矿石类型和品质 (14) 3.4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14)

3.5矿床成因 (14) 第四章成矿远景分析 (15) 4.1矿床地质特征 (15) 4.1.1 曼龙沟金矿成矿地质特征 (15) 4.1.2鸡街南问金矿化带 (16) 4.1.3 龙歪、下海子金矿点 (17) 4.2控矿因素分析 (18) 4.3找矿标志和找矿模型 (18) 4.3.1、找矿标志 (18) 4.3.2、找矿模型 (19) 4.4找潜力结论 (19) 第五章总结与体会 (20)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0)

卡林型金矿床的特征和成因综述剖析

卡林型金矿床的特征和成因综述 卡林型金矿床指产于未经区域性变质的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硅质岩中的微细浸染型中低温热液金矿床,又称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渗透热(卤) 水型金矿床、沉积岩型金矿床以及“化学上有利于成矿的沉积岩层中的浸染状矿床”。该类型金矿床的贱金属含量低,具有一套中低温热液硫化物和蚀变矿物组合,形成环境以中温为主,不是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热泉型金矿床。 卡林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美国和中国,在东南亚以及南美洲的秘鲁可能也有分布。自60年代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首先发现卡林金矿床以来,在该地区又陆续发现了30多个金矿床,内华达卡林金矿带的探明储量超过2000吨。美国卡林型金矿床的总储量达到3075吨,随着勘探工作的进行,储量还在增加。卡林型金矿床的规模大,形成许多大型和超大型金矿床,卡林金矿带中4个矿床的金储量超过100吨,其中,Goldstike金矿床的储量达到627吨。该类型金矿床在我国发现于80年代,已发现的矿床主要分布于滇黔桂和川陕甘“金三角”区。在滇黔桂地区已发现200多处矿化点、矿点和矿床,探明了一批大型和中小型矿床,少数矿床的储量接近超大型矿床的规模。 一、宏观地质背景 1. 空间和时间分布 卡林型金矿床具有分布局限和集中的特点,如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和犹他州形成Getchell等9个金矿集中区;在中国贵州形成黔西南金矿集中区、西秦岭地区形成川西北的松潘-平武成矿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卡林型金矿床主要分布在北美大盆地地区科迪勒拉造山带,少数分布于科罗拉多地台上;我国矿床主要分布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板内古生代-中生代沉降带和西北缘古生代-中生代冒地槽。 美国西部卡林型金矿床的成矿定年从侏罗纪到第三纪,矿床主要形成于中、晚第三纪。部分矿床形成作用持续较长,如Getchell 和TwinCreeks 金矿床早期含金矽卡岩型矿化的年龄为95Ma 和92Ma;第三期为典型卡林型矿化,形成年龄为83Ma;第四期低品位金矿化的形成年龄为75Ma;第五期为典型卡林型金矿化,可以分为3 个阶段,形成年龄42Ma。卡林型金矿床由第五期金矿化叠加

浅谈金矿床中共生矿物的组合特征

浅谈金矿床中共生矿物的组合特征 范长福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齐齐哈尔 161006) 摘要:作者经过相关资料收集和大小兴安岭地区的多年工作总结出热液金矿床中共生矿物的组合特征。根据其矿物组合特征从中提取出含矿与非矿矿物特征来判定矿化程度,对寻找金矿体具有指示作用。 关键词: 热液;矿床;共生;金矿物; 目前自然界中的金矿物有约有60种,多数金矿物产于热液金矿床中,与金矿物共生的金属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黝铜矿、辉铜矿、斑铜矿,其中:黄铁矿在金矿物最为密切,而辉钼矿、白钨矿、黑钨矿、辉锑矿、辰砂、雄黄、雌黄、磁铁矿、白铁矿、晶质铀矿、硫砷铜矿等金属矿物则以主要矿物出现;与金矿物共生的非金属矿物有石英、碳酸盐、绢云母、微斜长石、钠长石、冰长石、玉髓、绿泥石等,而石英、绢云母矿物在金矿床中最常见,石英与金密切共生,同时也反映出无硅不成金的现象。 1 金矿床中常见的金矿物物理特征 在自然界中众多的金矿物中具有工业意义的矿物为数有限,主要有自然金、银金矿、金银矿、碲金矿、铜金矿、金铜矿及金的锑化物,其中以自然金和银金矿最为普遍和重要。金矿物的结晶习性为八面体晶型,而立方体和菱形十二面体较少,其它晶型少见,而完整晶型也少见。 自然金和银金矿:等轴晶系,形态六八面体类,完好晶型少见,单形有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八面体以及四六面体、四角三八面体;金黄色,具有耀眼的光泽,自然金富含银者淡黄—乳黄色,随着含银量的增加,反射率增高,金硬度增大,密度减小。故可根据硬度来确定金的成色。矿物硬度2~3,比重15.6—18.3,具延展性。 碲金矿:晶体呈柱状、针状。颜色为草黄—银白色,硬度2.5—3,比重9.1—9.4.溶于硝酸,产于铁锈色的金沉淀。 锑金矿:粒状晶体,灰白色,具有是斑铜矿的青色、硬度3—4,比重9.98. 铂金矿:等轴晶系,不规则粒状,与自然金连生,比重19.53,具可展性,硬度略大于自然金,淡黄—土黄色。 铜金矿和金铜矿:四方晶系或等轴晶系,铜金矿硬度3,比重14.7;金铜矿硬度3.5—4,比重12.2。 2 金矿床中常见的金矿物产出环境 自然金、银金矿、碲金矿矿物主要产于中—低温或低—中温热液成因的含金矿脉中,其产出环境说明其成因,在含金石英脉中呈树枝和纤维状的自然金矿物反映了浅成、低温的成矿条件,而小且规整以等轴晶体为主的金矿物反映的是深成、高温的成矿环境。 锑金矿主要产于白云质碳酸盐和低温含金石英脉中。而黑铋金矿产于高温石英脉中,铜金矿、金铜矿产于蛇纹岩中。 3金矿床中金矿物共生组合特征 金矿物在成矿过程中,往往在大多数共生矿物结晶以后,才由成矿母液中析出,由于经常受到早期结晶矿物的限制和影响。因此金矿物的形态反应其形成深度及时代的特征。随着金矿物形成深度的增加金的晶型有简单化的趋向,一般八面体的金矿物反应深成形成的环境,此环境中也可见到立方体,其它晶型发育微弱;中深层环境中除八面体、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的晶型也很发育;浅成或近地表形成的金矿物形态复杂,除上述晶体外,还可见到片状、条带状及树枝状晶体发育的情况,还可见到复杂的双晶。 在大小兴安岭地区金矿床中,矿物组合的特点是黄铁矿和石英在所有类型的金矿床中均以主要矿物矿物出现,与含金热液密切共生,此外共生矿物还伴有磁铁矿,磁黄鉄矿,毒砂,闪锌矿,方铅矿,辉钼矿,白钨矿等。在不同温度的成矿阶段矿物的共生组合也不同;在热液金矿床中黄铁矿与金矿物密切共生;当黄铁矿呈细小蜂窝状集合体出现并伴有大量石英出现时,显示出金矿化比较强烈,伴生的黄铁矿晶体较粗大,而共生的黄铁矿晶体较细小,随着金矿化的强烈,金矿石也有不同程度的褪色现象。 经过多年工作经验认为,深成金矿床的矿物共生组合与火山成因金矿床、石.英脉型金矿床、破碎带

广西方解石脉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

〔收稿日期〕2001-12-03;〔收稿日期〕2002-02-05 〔作者简介〕张振贤(1934-),男,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区域地质测量及找矿专业。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科研及技术管理工作。高级工程师,现已退休。 ①李祖才,广西地质与矿产资源,1950。 广西方解石脉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 张振贤 (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广西南宁 530023) 〔摘 要〕在二叠纪孤立碳酸盐台地边缘和生物礁的复合部位,含金方解石脉受右江断裂作用影响,具有挤压、扭 动、碎裂构造特征,矿体产状以脉状为主,次为不规则状。矿石结构构造为透镜状、条带状、扁豆状、浸染状、细脉状 和角砾状。金属矿物除自然金、银外,还有黄铁矿、辉锑矿、辰砂、白钨矿、毒砂、磁铁矿、褐铁矿;脉石矿物以方解石 为主,次为石英、高岭石,局部有萤石、水云母。围岩蚀变自内向外具有硅化、高岭土化、黄铁矿化→硅化、黄铁矿化 →褐铁矿化、重晶石化。矿石品位变化极大,一般为(1.5~19.06)×10-6,最高440.66×10-6,方解石脉晶洞中产 皇冠状狗头金,重47kg ,揭示了金矿资源的前景。 〔关键词〕金矿床;碳酸盐岩;方解石脉 〔中图分类号〕P 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861(2002)02-0047-04 据史料记载,广西田阳、田东、德保和大新一带岩溶凹地中产金,计15处,曾产金513两(吴燕生、周光, 1937~1949)①。其中田阳县叫曼金矿被认为属石英—方解石脉型金矿床(褚有龙,1957)〔1〕。70年代,区域 地质调查在上林县镇圩等地岩溶凹地发现砂金,产金>10kg 。90年代,凌云县下甲村当地群众在水晶砂矿两溶洞中,发现自然金粒和金丝,产金266.1kg ,提出碳酸盐岩方解石脉中的石英细脉与含金硫化物的关 图1 广西区域构造示意图 1-地体;2-断层系〔3、4〕。最近几年,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在碳酸盐岩分布区发 现大量金矿化异常,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找矿线索。根据笔者 调查,认为这类矿床受成岩后生作用所控制,属碳酸盐岩方 解石脉型金矿床。现以叫曼金矿为例探讨广西方解石脉型 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以飨读者。 1 区域地质 广西地处华南板块的南部,属特提斯构造和华夏构造的复合部位(图1)。目前在碳酸盐岩中发现金矿19处(图2)。其中田阳叫曼金矿和沿老窿附近的砂矿位于右江断裂的南 西侧;凌云下甲等地的砂矿位于右江断裂的北东侧。显然, 矿化作用的分布受右江断裂所控制。右江断裂二叠纪为转换断裂,西南侧生物礁向南迁移,东北侧生物礁向北迁移。在礁体迁移的前缘,普遍发育灰岩、方解石脉,为含金硫化物石英细脉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空间。三 叠纪右江断裂具有自南而北推覆断裂特征。早期控制着微粒型金矿的分布〔4〕;晚期则控制着碳酸盐岩方解 石脉型金矿的分布。 2 矿床地质 田阳县那坡乡叫曼金矿位于五村背斜北翼,二叠系朝马新村生物礁向东变为碳酸盐台地边缘相厚—块第15卷第2期2002年6月 广 西 地 质Guangxi G eology Vol 115 No 12 J un 1 2002

西藏冲江大型斑岩铜钼金矿床的发现及意义

基金项目:国家“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重中之重项目(No.200210200001). 作者简介:郑有业(1962-),男,教授,主要从事西藏高原基础地质、成矿预测及铜多金属矿产勘查工作.E 2mail :zhyouye @https://www.360docs.net/doc/e511008653.html, 西藏冲江大型斑岩铜(钼金)矿床的发现及意义 郑有业1,2,高顺宝2,程力军1,李国梁1,冯南平1,樊子珲1,张华平1,郭建慈1,张刚阳2  1.西藏地勘局,西藏拉萨850000 2.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冲江斑岩铜(金钼)矿床是近年来在冈底斯造山带中寻找斑岩铜矿最先取得突破的一个大型矿床.矿化、蚀变具中心 式、面型分布特点,其中钾硅化带大体上与强铜矿化带相对应.根据ICPMS 测试、辉钼矿Re 2Os 及SHRIMP 锆石U 2Pb 测年结果,含矿斑岩高钾富碱过铝,强烈富集轻稀土(L REE/HREE 为8.56~23.1),无Eu 异常(平均1.001),具有微弱的负Ce 异常(平均0.84),微量元素显示Ⅰ型和A 型花岗岩的过渡特征,反映斑岩岩浆作用与拆沉作用及其伴生的软流圈物质上涌有关.矿床形成于中新世(14~16Ma )陆内造山体制向伸展走滑体制转换的过渡时期.关键词:冲江;大型斑岩铜矿床;新进展.中图分类号:P618.4 文章编号:1000-2383(2004)03-0333-07 收稿日期:2004-03-15 Finding and Signif icances of Chongjiang Porphyry Copper (Molybdenum ,Aurum)Deposit ,Tibet ZHEN G Y ou 2ye 1,2,G AO Shun 2bao 2,CHEN G Li 2jun 1,L I Guo 2liang 1,FEN G Nan 2ping 1,FAN Zi 2hui 1,ZHAN G Hua 2ping 1,GUO Jian 2ci 1,ZHAN G G ang 2yang 2 1.Tibet B ureau of Geology and Mi neral Ex 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L hasa 850000,Chi na 2.Faculty of Earth Resources ,Chi na U 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 uhan 430074,Chi na Abstract :The Chongjiang copper deposit is a large porphyry copper (molybdenum ,aurum )deposit found in Tibet in recent years.It is also the first one that has made great breakthrough during the process of looking for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n G angdise oro 2genic belt.The deposit has the characters of circular and surfacing model in mineralization and alteration belt.Cu mineralization is according to K 2Si alteration belt approximately.Methods such as ICPMS on the rocks with mineralization ,Re 2Os dating on molybdenite and U 2Pb dating on zircon ,were used in this research.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neralizin g porphyry enriches in K ,Na ,Al and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 (L REE )with high L REE/HREE (8.56-23.1).The porphyry is normal in Eu (δEu =1.001),but weak negative abnormal in Ce (δCe =0.84),and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itional granite between type Ⅰand type A.The characteristics reflect the magmatism related to asthenos pheric upwelling.The Chongjiang porphyry copper (molybdenum ,aurum )deposit formed in 14-16Ma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of extrusion and extension in orogenic belt.K ey w ords :Chongjiang ;large 2scale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new progress. 冈底斯东段斑岩铜矿带位于西藏中部,东至工布江达县,西至谢通门县,东西长约500km ,南北宽近50km.区域内成矿条件优越,是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矿产勘查的重要地区.近年来,在中国地调局及西藏地勘局的大力支持下,笔者在冈底斯东段地区的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先后发现 第29卷第3期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Vol.29 No.32004年5月 Earth Scienc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 eosciences May 2004

西藏雄村铜金矿床的数字矿床模型构建及意义_张婷婷

2012年7月地球学报Jul. 2012 第33卷第4期: 654-662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Vol.33No.4: 654-662 https://www.360docs.net/doc/e511008653.html, www.地球学报.com 西藏雄村铜金矿床的数字矿床模型构建及意义 张婷婷1), 黄勇2), 唐晓倩3), 刘飞4) 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7; 2)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四川成都 610081; 3)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成都 610059; 4)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摘要: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是在冈底斯成矿带中发现较早, 勘探工作也开展较早的大型铜金矿床, 是冈底斯成矿带上具有代表性的岛弧型斑岩铜金矿床, 对该矿床的深入研究, 为在相似地质条件下寻找“雄 村式”矿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总结雄村铜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的基础上, 以该矿床的 地质描述模型为依据, 以矿区勘探资料为数据基础, 将三维地质建模和可视化这一高新技术应用于该矿床, 建立了雄村铜金矿的数字矿床模型, 充分展示了立体模型对地质体空间特征的有效表达, 实现了该矿床的 数字化、可视化和动态化管理。同时, 将数字矿床模型与矿区的大比例尺高精度磁测数据结合, 开展多源信 息三维综合分析, 为矿区深部和外围三维定位定量预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地质描述模型; 数字矿床模型; 大比例尺成矿预测 中图分类号: P628.3; P618.41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3975/cagsb.2012.04.25 The Digital Mineral Deposit Model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Xiongcun Cu-Au Deposit, Tibet ZHANG Ting-ting1), HUANG Yong2), TANG Xiao-qian3), LIU Fei4) 1) MLR Key Laboratory of Metallogeny and Mineral Resource Assessment, 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2) Chengdu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Chengdu, Sichuan 610081; 3)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59; 4)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ntinental Tectonics and Dynamics,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Abstract:The Xiongcun porphyry copper-gold deposit was found and explored earlier in the Gandise metallogenic belt, accumulating a wealth of data. It is a kind of typical island arc type porphyry copper-gold deposit in this belt. A thorough study of this depo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racing the “Xiongcun type” deposits in similar geological setting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ore-form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 ore-controlling factors of Xiongcun porphyry copper-gold deposit and used 3D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to build its digital deposit model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data to show the deposit in three-dimensional space and to manage the deposit visually and dynamically.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igital deposit model withthe large-scale aeromagnetic data could provide strong 本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41172077)、国家973项目(编号: 2011CB403103)和青藏专项(编号: 1212011085529)联合资助。 收稿日期: 2012-06-18; 改回日期: 2012-07-10。责任编辑: 张改侠。 第一作者简介: 张婷婷, 女, 1984年生。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矿产勘查及矿产资源评价工作。通讯地址: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E-mail: yueztt@https://www.360docs.net/doc/e511008653.html,。

中国铜金矿床的三角形分布趣谈

江苏地质,28(4),253—255,2004 中国铜(金)矿床的三角形分布趣谈 中国铜矿探明储量占世界铜储量基础的1211%,成为仅次于智利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铜资源国,黄金储量也跃居世界第四位。十分有趣的是中国铜矿和金矿的的绝大部分储量都集中在由中国三大斑岩铜矿,即黑龙江多宝山、江西德兴和西藏玉龙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线段上(图1)。下面就直角三角形ABC与中国铜、金矿床分布的密切和有趣的联系作一简单介绍。 图1 中国铜(金)矿三角形分布趣向图 12铜矿;22金矿;32角分线;42中线;52城市 1 直角三角形的端点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端点A为多宝山,B为德兴,C为玉龙。 ①3个端点矿床集中了中国铜矿探明储量的30%,其中德兴是特大型铜矿,玉龙是中国第一个储量超千万吨的铜矿带,多宝山是北方最大的铜矿床。 ②3个端点矿床成因类型均为斑岩铜矿。 ③3个端点矿床分别属于全球三大成矿带。多宝山处于古亚洲成矿带、德兴处于滨太平洋成矿带、玉龙则在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上。

452江 苏 地 质 2004年 ④3个端点矿床分属于3个不同成矿期。多宝山为海西期成矿,德兴和玉龙分别形成于燕山期和喜山期。3个矿床形成时差约为2亿年,德兴成矿时间在两者中间。 ⑤3个端点铜矿都是重要的伴生金矿床。多宝山是特大型伴生金矿(Au储量大于50t)德兴铜矿的伴生金储量超过200t,是中国最大的金矿。德兴九区铜硫矿和银山铅锌矿—铅硫矿亦为特大型和大型伴生金矿。此外,德兴金山是特大型浅变质碎屑岩型金矿。在我国20个金储量超过50t的特大型金矿中德兴占了3个,成为仅次于胶东的全国金资源最集中的地区。玉龙是大型伴生金矿(Au储量大于20t)。 2 三角形的边 211 直角边AB 直角边AB北延是呼玛砂金区(1)。呼玛是我国砂金最重要产地,Au储量大于8t的大型砂金矿床有兴隆沟、吉龙沟、韩家园子和达拉罕等。 辽宁阜新排山楼(2)是构造蚀变岩型大型金矿。 辽宁盖县华铜(3)是大中型矽卡岩铜矿。 胶东金矿区(4)是全国金矿最集中地区。在混合岩化带花岗岩型金矿中,招远玲珑是特大型,乳山金青顶是大型金矿;在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中,掖县新城、焦家、三山岛是3个特大型金矿,招远河东、河西、望儿山、大尹格庄及掖县上仓均是大型金矿。 山东五莲七宝山(5)是中型斑岩金铜矿床。 江苏宁镇地区铜矿(6)有安基山、铜山、九华山等中小型矽卡岩型或斑岩铜矿。该地区栖霞山碳酸盐岩型大型铅锌矿伴生金储量达到大型。 南京铜井(7)是中小型火山岩金铜矿。 安徽铜陵地区铜矿(8)。以矽卡岩型、层控或二者复合型为主。代表性铜矿有冬瓜山、铜官山、狮子山、凤凰山等,其中冬瓜山为大型伴生金矿,余为中型伴生金矿。马山金(硫)矿为大型金矿,天鹅抱蛋硫铁矿伴生金接近大型金矿标准。 江西铅山永平大型铜矿(9)为火山岩型。铅山天排山铜硫铁矿是大型伴生金矿。此外,永平铜矿向南即为贵溪冷水坑特大型火山岩型银矿,其伴生金储量接近特大型规模。 福建上杭紫金山大型火山岩型铜(金)矿(10)。 福建漳洲钟腾中型斑岩铜矿(11)。 2.2 直角边BC 江西九瑞地区铜矿(12)。成因类型为矽卡岩—斑岩型。九江城门山和瑞昌武山都是铜储量超百万吨的大型铜矿,其中前者是特大型,后者是大型伴生金矿。 湖北大冶—阳新地区铜金矿(13)。成因类型以矽卡岩型为主,次为斑岩型。大冶铜录山为大型铜矿和特大型伴生金矿、大冶鸡冠咀金铜矿和阳新鸡笼山金铜矿均为大型金矿、封山洞斑岩铜矿和石头咀铜铁矿为中型伴生金矿。 湖北嘉鱼蛇屋山(14)是我国最大的红土型大型金矿。 湖南平江黄金洞大型浅变质碎屑岩型金矿(15)。 在BC线西端的金沙江东岸的四川白玉呷村大型火山岩型银多金属矿是中型伴生金矿。 包括端点B在内的BC线是我国最重要的伴生金分布线。 2.3 斜边AC线 青海玛沁德尔尼(16)是我国最大的基性—超基性岩型铜钴矿,也是大型伴生金矿。 甘肃兰州白银厂铜矿(17)是火山岩—沉积型大型铜矿和中型伴生金矿。内蒙古包头乌拉山(18)为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某火山岩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火山岩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摘要]××金矿床是我省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型金、多金属成矿带中典型矿床之一。本文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论述,综合分析了矿床成矿地质作用及成矿机理。 [关键词] ××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成矿机理 1 区域地质背景 ××地区位于××褶皱系××优地槽褶皱带××复向斜西北仰起段。区内基底为早古生代长德变质岩系,呈零星残片状分布。盖层有中生代火山~沉积岩系。自晚侏罗世以来随着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斜向俯冲,使板块边缘接触带处于活化阶段,发生了强烈的断裂构造和火山~岩浆作用,形成了以东西向断裂带为主体构造格架的中~新生代盖层构造体系,这个阶段的构造运动以差异性断块远动为主要特点。盖层褶皱发育微弱或局部在断裂中,尤其在燕山期火山~岩浆作用强烈,形成了大量的金.多金属矿产是该区主要成矿时期(图1)。 2 ××金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床近矿围岩特征 2.1.1 成岩特征 ××矿区火山~次火山岩的岩石组合、矿物特征、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等特征反映其形成于大洋板块俯冲产生的陆源活动带,岩浆形成温度及深度分别为火山岩:1094~1230℃和94Km;次火山岩:1101~1223℃和85Km。根据锶同位素和岩浆形成深度及稀土地球化学特征推断,本区火山~次火山侵入杂岩的源岩区应为石榴二辉橄榄

岩或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即经过壳幔运动改造或地幔交代作用后的强大应力作用下,发生了沿壳断裂带的喷溢或浅成、超浅成相侵入活动。 2.1.2 成岩与成矿关系 成岩与成矿作用都是在地壳地幔运动控制下的漫长地质作用过程。全球性广泛发育的热液脉状金矿床都与一定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关,而且都直接或间接的与幔源岩浆体系和穿透性深断裂有关。××金矿床研究表明,矿体产在次火山岩脉密布的破碎蚀变带中,矿石石英包体块中子活化K~Ar年龄为127.8±0.2Ma,次火山岩脉Rb~Sr 等时线年龄为130Ma,说明矿体与次火山岩脉具有极密切的时间、空间关系。××金矿床的岩石微量元素和同位素(Sr、S、Pb)组成及稀土元素特征的研究证实了其含矿热液与火山~次火山岩来源于地幔岩,同属地幔源。含矿热液是在幔岩部分熔融产生,初始玄武岩浆过程中分离出来的地幔气~液流体和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由于[Si —O]体系和[H—O]体系分离而产生的气~液流体的综合。因此可以认为成岩作用控制了矿液的形成和运移。矿液的沉淀和矿体定位主要和成岩后的断裂构造及一定物理化学条件制约的蚀变作用有关。 2.2 控矿构造特征 ××金矿床位于东西向××断裂带的中段南侧。受××北西向断裂与南北向的××断裂交汇控制。矿床控矿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按与成矿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为成矿前断裂构造、成矿期断裂构造、成矿后断裂构造。 2.2.1 成矿前断裂构造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511008653.html,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作者:胡少华 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04期 摘要:在我国金矿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矿产资源,因此合理开采金矿,可有效提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近年来,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金矿开采也越来越重视,只有通过不断的研发新的科技技术,才能有效地提升金矿开采的工作效率与生产质量。本文主要对金矿成因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类型金矿的地质特征进行探讨,为后期的调研提供有力的参考数据。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成因 引言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地域较为广阔,所以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一个国家。金矿作为一种比较重要且特殊的矿产资源,需要对其加大开采的效率,这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金矿的分布情况与矿藏量以及形式等均不一致,则会出现不同的金矿类型。 一、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一)金矿矿体特征。对于大多数的情况下,金矿石磷光体分布区域几乎呈弧形,切割表面轨迹更清晰,并且银矿体边界轨迹通过重叠辐射重复发射。中心区域的一小部分类似于明亮的荧光铜镜,其中切割表面的相同轨迹被辐射并且与重叠的山辐射图案重叠。通常,金矿体看起来像一个明亮的青铜镜子,切割表面的轨迹被辐射并重叠山脉的辐射图案。横截面轨迹是“蛇形”轨迹,矿体中心节点具有宽范围的荧光波和大面积,矿体厚。 (二)金矿矿石特征。合成矿石材料分为两类。一种是天然合成矿石,另一种是氧化矿石。前矿化的第一阶段主要是高温液体,主要成分主要是白色黄铁矿和白色闪锌矿,形状小而白色细颗粒,能准确捕捉显微镜很难。它可以在没有肉眼帮助的情况下进行检查,并且只能通过直接依赖于电子探针的检测来进行矿物质检测。原黄铁矿主要由黄铁矿,锑矿和金铁矿组成,黄铁矿内合金矿的数量主要受金黄铁矿晶体大小的限制。通常,铜的铜含量远远高于其他立方黄铁矿晶体的含量,在这种情况下,黄铁矿中的铋和砷含量通常较高,因此晶体含量超过一定量也可以包括在内。由海水氧化的原褐铁矿矿石缓慢转变为金矿石,在快速流体渗透压力下不易氧化,主要是热液渗透和矿化最后阶段的凝析油。主要成分由原褐铁矿和土壤粘土组成,主要原因是原褐铁矿粘土具有较强的附着力,并逐渐直接附着在一氧化氮矿石中它是为了氧化更浓缩的金矿石。如果客观的环境条件是非常弱的酸性并且是自然风化和雨水替代因素,则矿物将逐渐变成具有高粘土附着力的大型个性化网状粘土矿。

中国金矿床主要工业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第9卷第3期贵 金 属 地 质V o l19 N o13 2000年9月JOU RNAL O F PR EC I OU S M ETALL I C GEOLO GY Sep1,2000 文章编号:100224182(2000)0320166204 中国金矿床主要工业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邵晓东,李景春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 沈阳110032) 摘 要: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及糜棱岩型目前仍然是我国金矿床的主要类型.金矿床的空间分布上具有丛聚性, 在矿床类型及成矿时代方面,东、西部表现出明显差别.东间地区主要为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冰长石一绢云母 石英脉型、矽卡岩型、铁帽型及红土型等,成矿时代主要为燕山期,铁帽型及红土型主要形成于第四纪;西北部地区 主要有蚀变碎裂岩型、冰长石一绢云母石英脉型和石英脉型等,成矿时代主要为海西期;西南部地区主要为微细浸染 型、蚀变碎裂岩型、石英脉型及红土型等,成矿时代主要为印支一喜马拉雅期1砂砾层型在各矿化集中区均有不同程 度分布,主要为现代地质作用的产物. 关键词:金矿床;工业类型;时空分布;中国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P618151;P617 在对我国金矿床工业类型初步划分的基础上[1], 进一步分析各类型金矿床的重要程度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对指导金矿勘查、生产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1 金矿床主要类型 金矿床类型繁多是我国金矿床的一大特点,这是由我国地域广阔、地质构造复杂和特殊地质环境所决定的1尽管在生产实践中对各种类型金矿床都有所强调,但不同类型的金矿床其重要性存在着明显差别.从目前蝗勘查及开发情况来看,各类型所占的比重有所不同.我国黄金产量主要来自岩金矿床,其次是砂砾层型矿床,此外尚有大量有色金属矿床中的伴生金. 最近20多年来,岩金矿的找矿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无论是矿床数量还是储量都有了大幅度增加,特别是新类型矿床的发现和新成矿区的确认更为引人注目.从总体上看,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微细浸染型、冰长石—绢云母石英脉型是当前我国岩金矿床的主要类型.其中石英脉型和蚀变碎裂岩型无论在矿床数量上(表1)还是在储量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含金石英脉一直是人们最为主要的开采对象.在许多地区,人们把石英脉和蚀变破碎岩带作为最直接的找矿标志.糜棱岩型金矿床目前虽然为数不多,但已发现的矿床多以其大储量和较为稳定的品位所决定的巨大经济价值而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红土型金矿床在我国尚属新发现的类型,这类金矿床与铁帽型金矿床一样,都具有埋藏浅、易采、易选的特点,对其开 收稿日期:2000-04-28.张哲编缉.发有低成本高收益的优势,也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 矿砾层型金矿床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黄金业的重要开采对象.据不完全统计[2],全国已发现该类金矿床(点)4000余处,广布于全国727个县(市). 2 空间分布 任何矿床的产出都与地质构造环境密切相关.金矿床也不例外,它的分布受大地构造环境、含金建造、构造—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等因素所制约.中国大陆是现今欧亚板块的组成部分,其形成和演化经历了太古宙—早元古代的原始地壳克拉通化阶段,中、晚元古

焦家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2700字

焦家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2700字 金矿指金矿石或金矿床(山)。金矿石是具有足够含量黄金并可工业利用的矿物集合体;金矿山是通过采矿作业获得黄金的场所;金矿床是通过成矿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可工业利用的金矿石堆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金属能像黄金这样源源地介入人类的经济生活,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它那耀眼夺目的光泽和无与伦比的物理化学特性,有着神奇的永恒的魅力。黄金的社会地位虽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历尽沧桑,沉浮荣辱,升降变迁不定,但至今在众多的人群之中仍保持着神圣的光环,为世人共同追求的财富。 摘要:在我国已探明岩金储量中,胶东地区金矿产量可以占据到1/3,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总体金矿产量。其中焦家金矿处于胶东金矿体系中区西北部,地质结构受断裂破碎带影响比较大,围岩蚀变情况严重,为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本文对焦家金矿地质特征与成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焦家金矿;矿床成因;地质特征 引言 焦家金矿床产出环境与成矿动力学均有一定特殊性,为提高其开采量,需要做金矿地质特征以及矿床成因的研究分析。即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对存在的各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进行野外实地开考察,从区域构造出发,对矿床地质特征、控矿构造以及成矿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建立焦家金矿控矿模式。 一、焦家金矿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难点 焦家金矿作为我国金矿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地质特征以及矿床成因的研究已经十分丰富,多人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完全解决,如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成因以及构造控矿机制等,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专业与技术上的统一。同时,目前对胶西北整体控矿特征以及成矿演化还需要做更进一步的研究。从焦家金矿地质特征与成矿原因研究成果来看,其矿体比较密集,并且可以确定寺庄、焦家、马塘以及望儿山等为一个成矿体,在地质结构深度通过低品位矿体连接在一起,但是具体分析资料成果比较少,还需要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简论×××金矿点地质特征及成矿类型分析

简论×××金矿点地质特征及成矿类型分析 金矿是重要的财富资源。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分布广泛。本文以广东×××金矿点为例谈对象,研究金矿点所处区域内对应的地质特点与找矿标志。希望以典型的案例为指引,深化对金矿点地质特征以及成矿类型的认知。 标签:金矿点地质特征成矿类型 1矿区基本情况概述 位于灯塔盆地的广东×××金矿点于1990年的综合矿产考察中发现,对控矿因素、矿化特征有基本掌握,圈定了矿化范围,具有深部矿化良好迹象。在09年,笔者所在单位普查了该矿区及其周围地带,取得较大地质成果。灯塔盆地周围地层为上三迭统、泥盆系、寒武系、下石炭统等地层,盆地以东则分布花岗岩。矿区东部、南部分布有高丘岩体、李田岩体、高坑岩体与新丰江岩体,辉绿岩、花岗闪长岩与闪长岩为岩性。矿区分为NE、NNE、NNW向的三组构造发育。 2金矿点地质特征 2.1地层 作为山间断坳盆地,灯塔盆地展布为NE向,南北、东西向长分别为45km、16km,约700km2面积,盖层与基层为盆地地层。 盆地基底:绢云母泥岩、粉砂岩、寒武系(∈)砂岩,砂岩、泥盆系(D)沙砾岩,石英砂岩、下奥套统(Q1)页岩,煤层、碳质泥岩等为背部基底地层;上三迭统(T3)、下侏罗统(J1)为西部基层。下侏罗统上层为粉砂岩、细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与炭质砂岩,下层为细砂岩、沙砾岩。 盆地盖层地层则分为K2a、K2b层。盆地边缘的K2a,范围不大,砂岩、沙砾岩、紫红色砾岩是主要岩性。约120m±厚,下部与断层相接,某部位角度错落。K2b的面积约是整个盆地的9/10,泥质砂岩、砂岩与粉砂岩为主要岩性,石英、长石为碎屑物,呈泥质胶结物,地层产状倾向差异明显,较平稳。 2.2构造 灯塔盆地内构造发育明显,比如张裂带、压扭性断裂带与压性,工作区东南分布压扭性断裂带,呈40°-65°走向,SE倾向,50°-70°倾角,有益成矿,明显的多起活动,规模大。 发现两组工作区构造发育,其一,处工作区以东,呈SN总走向,NNE向、近SN向、NNW向组成构造,总长13km,200-800m宽。有碎裂岩、硅化角砾岩、石英脉等填充物,矿化或金异常出现在各构造中。其二,工作面以西,NN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