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资料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资料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资料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研究水产养殖动物的营养及其所需配合饲料的科学

2. 必需氨基酸: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需由食物提供的氨基酸

3. 氨基酸平衡:指饲料可利用的各种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与动物对必须氨基酸的需求相同或非常相接近

4.氨基酸互补(蛋白质互补):指在配合饲料时,利用不同蛋白源的氨基酸组成特点,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饲料的配合,相互取长补短使饲料的氨基酸趋于平衡

5.必需脂肪酸:指那些为鱼、虾类生长所必需,但鱼虾本身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直接提供的脂肪酸

6.脂肪氧化:指在有氧参与或在微生物脂肪酸的作用下,脂肪变成游离脂肪酸。再进一步氧化成醛、酮、醚等有害物质的过程

7.蛋白质节约效应:当饲料的可消化能含量较低时,饲料中的部分蛋白质就被作为能源消耗掉。在此种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脂肪,可以提高饲料的可消化能含量,从而减少蛋白质作为能源消耗,使之更好地用于合成体蛋白

8.代谢能:指鱼类生理代谢能够利用的那部分能量,摄入单位重量饲料的总能与由粪、尿及鳃排除的能量之差

9. 摄食热增耗:指动物在将摄取的食物转化为机体物质时,或者是在水解ATP为体内的生理和生化活动提供能量的时候,会产生热量排出体外,人们把动物由于摄食引起的那部分体增热特别的称为摄食热增耗

10.总能:指饲料中所含的全部能量,也就是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三大能源营养物质完全燃烧所释放出来的全部能量

11.标准代谢:指的是用于血液循环、细胞修复和再生、离子跨膜运输和肌肉协调等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12. 消化能:摄入总能减去粪能后所剩的那部分能量

13.载体:指用于承载微量添加剂活性组分,并改变其物理性状,保证添加剂成分能够均匀地分布到饲料中去的可饲物料

14.稀释剂:指掺人到一种或多种微量添加剂中起稀释作用的物质,它可以稀释活性组分的浓度,但它不起承载添加剂的作用

15.营养需要量:指为保证动物正常生长、健康和理想的产品品质,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养殖对象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

16.限制性氨基酸:指饲料中所含必须氨基酸的量鱼动物所需的必须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17.饲养标准:指由于动物营养需要量所提出的营养需要种类和数量定额带有标准化的某些因素

18.半必需氨基酸:指一定条件下能代替或节省部分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

一、绪论

1、水生动物与畜禽营养学特征的异同

(1)饲料营养组成

①鱼、虾类在配合饲料中需要更多的蛋白质,一般认为其蛋白质需要量为畜、禽的2—4倍

②鱼、虾类不能有效地利用无氮浸出物,其利用率较畜禽低

③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鱼虾与畜禽不同

④鱼虾类需要的15种维生素与畜禽相同,但各维生素的重要性和需要量不同

(2)物理特征

①原料粉碎粒度:畜禽饲料全部通过8目,水产饲料原料粉碎达60—100目

②水稳定性:畜禽其配合饲料对水稳定性无要求,鱼虾生活在水中,配合饲料应维持在水中不溃散,且要求减少溶失率

③饲料性状:畜禽饲料一般为粉状,而鱼虾则必须制成颗粒状

第一章水产动物营养学原理

原理1-蛋白质营养

1、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

①蛋白质是构建机体组织细胞的主要成分:皮肤、血液、器官、等

②蛋白质是动物体内特殊功能物质的主要成分:酶、激素、抗体

③蛋白质是组织更新、修复的主要原料

④蛋白质的供能作用:转化为糖和脂肪

⑤是水产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

2、主要鱼类蛋白质需要量评定方法、需要量和影响因素

(1)蛋白质需要量评定方法:

①按基础氮代谢估计维持需要量

②氮平衡法估计维持需要量

③最佳生长的蛋白质需要量的方法—蛋白质浓度梯度的摄食—生长剂量反应法

(2)需要量

研究表明,鱼虾类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是陆生恒温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量的2—4倍(3)影响因素:

①生长发育阶段(年龄和大小):随着鱼的生长发育,其蛋白质需求量降低

②食性的影响:肉食性﹥杂食性﹥草食性

③能量水平:蛋白质含量应与能量含量保持最适的比例,过高的能量会限制采食量,从而导致蛋白质需要量升高

④养殖试验环境条件:温度、盐度、光照、溶解氧等指标对鱼、虾生长十分显著影响,因此试验环境条件要控制在最佳状态

⑤投饲频率和投饲量:由于饲料投饲频率和投饲量不同时,试验对象摄取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就不同,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增重率

⑥试验饲料的加工方法:物料的粉碎粒度会影响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

3、鱼虾类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评定方法

①生长试验法:使用纯化饲料、化学成分确定的饲料或是天然原料饲料,设计成含不同浓度梯度氨基酸的饲料进行一定时间的生长试验,然后根据剂量-增长效应关系确定研究对象对试验氨基酸的需求量

②游离氨基酸水平观测法:通过测定血清和肌肉中游离氨基酸水平来判断

③氨基酸氧化产物水平观测法:当饲料中某种氨基酸是限制性氨基酸时,这种必需氨基酸大多会被利用于蛋白质的合成,仅有很少部分会被氧化分解;但当某种必需氨基酸过量时,则会被氧化分解

④体氨基酸组成数据推算法:一些鱼体的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与其对必需氨基酸的需求模式存在着高度相关性

4、蛋白质营养价值—生物评定法

①生长:生长是指试验鱼、虾经投喂试验饲料一段时间后,体重或体长的变化。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是生长的两个重要指标

②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消化率是指饲料中营养物质被动物摄食后的可被消化吸收的程度

③蛋白质效率:指养殖动物的体重增加啊量与其相应的饲料蛋白质摄入量之比

④净蛋白质利用率:是测量在饲养试验期间动物摄食单位饲料蛋白质后的体蛋白增加量

⑤生物价:能测定出某种饲料或食物被动物所利用的真实百分比

原理2-糖类营养

1、糖的生理作用

①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是鱼虾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②提供能量:吸收体内的葡萄糖经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供机体利用

③合成体脂肪:糖类是合成体脂的主要原料

④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糖类为鱼虾合成非必需氨基酸提供碳架

⑤蛋白节约效应:糖类可改善饲料蛋白质的利用,有一定的蛋白节约效应

2、水产动物对糖的利用特点及原因

(1)特点:

①摄入的糖类在鱼虾消化道被淀粉酶、二糖酶分解成单糖,然后被吸收

②吸收后的单糖在肝脏及其他组织进一步氧化分解,并释放出能量,或提供碳源合成其他生理活性物质

③糖原是糖类在体内的贮存形式,葡萄糖氧化分解是供给鱼虾能量的重要途径,血糖则是糖类在体内的主要运输形式

④鱼类对糖类的利用率较低,鱼类是天生的糖尿病体质

(2)原因:(1)己糖激酶的活性较低

(2)胰岛素的分泌受到其他激素抑制

(3)葡萄糖不是胰岛素释放的最敏感刺激源

(4)与哺乳动物相比,胰岛素受体数量少

3、影响糖类利用的主要因素

①食性的差异:肉食性<杂食性<草食性

②糖源类型:随着饲料中糖类结构的复杂性增加,鱼体的增重和饲料效率下降

③饲料中糖的含量:在一定条件下,鱼的生长速率随糖类含量增加而提高

④糖的物理性状:膨化和糊化能改变堂的物理结构而有利于消化

⑤鱼的种类:温水性或淡水鱼类比冷水性或海水鱼类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糖类

⑥饲料成分:饲料中纤维素和蛋白质含量能降低吸收速率,延长胃肠排空时间

⑦投资策略与环境条件:增加投喂频率可以改善鲤和罗非鱼对简单糖类的利用

原理3-脂类营养

1、脂类的性质

①脂类一般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②脂类的熔点与其结构密切相关:熔点越低,鱼虾类对脂肪的消化率就越高

③某些不饱和脂肪酸鱼虾类本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需要

④油脂可在酸、碱的催化下发生水解,水解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

⑤油脂在贮存期间,受湿、热、光、氧、和其他化学物质的作用,逐渐产生难闻的臭味

2、脂类的生理功能

①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一般组织细胞中约含有1—2%的脂类物质

②提供能量:脂肪是含能量最高的营养素,其产热量高于糖类和蛋白质

③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运输:V 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只有当脂质物质存在时方可被吸收

④提供必需脂肪酸:合成量不能满足需要,必须依赖饲料直接提供

⑤作为某些激素和维生素的合成原料:麦角固醇可转化为维生素D

⑥节省蛋白质,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脂肪的节约蛋白质作用

3、鱼虾对脂类的消化吸收及利用特点

①在酸性环境的胃中脂肪几乎不被消化,脂肪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在肠道前部

②具有幽门盲囊的鱼,其脂肪酶活性最高,是脂类消化的主要部位

③饲料中的中性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而被吸收

④当机体需要能量时,贮存于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即被水解,游离脂肪酸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组织利用

⑤当血液中游离脂肪酸超过机体需要时,多余部分又重新在脂肪组织中贮存备用

⑥一般来说,鱼虾类能有效地利用脂肪并从中获取能量

⑦通常草食性鱼类利用脂肪的能力较低,而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利用脂肪的能力较强

⑧鱼虾类对熔点较低的脂肪消化吸收率很高,而对熔点较高的脂肪消化吸收率较低

4、鱼虾类对脂类的需要

①脂肪是鱼虾类生长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物质

②饲料中脂肪含量不足或缺乏,可导致鱼虾类代谢紊乱,饲料蛋白质效率下降,还可并发脂溶性维生素和必需脂肪酸缺乏症

③饲料中脂肪含量过高,又会导致鱼体脂肪沉积过多,甚至发生脂肪肝,使鱼体抗病力下降

④饲料中的脂肪含量须适宜

5、鱼虾对脂类的需要量的影响因素

①种类:淡水鱼较海水鱼对饲料脂肪的需要量低,但在淡水鱼中,其脂肪需要量又因种而异

②食性:草、杂食性而言,若饲料中含有较多的可消化糖类,则可减少对脂肪的需要量

③生长阶段:虹鳟鱼苗饲料脂肪含量偏高,而成鱼饲料偏低

④饲料中糖类和蛋白质含量:若饲料中有其他能源可以利用,那么就可减少对脂肪的依赖

⑤环境温度:冷水性鱼类主要为n—3系列的脂肪酸,温水性鱼类主要是n—3与n—6系列脂肪酸的混合物

6、防止饲料脂肪氧化的防治措施

①改善仓储条件

②缩短贮存时间

③防止饲料霉变,并且使用后密封

④防止脂肪和空气接触

⑤添加抗氧化剂:对脂肪含量较高的饲料应加入抗氧化类物质

⑥减少饲料中的水分含量

原理4-能量营养

1、三大能量物质的产热量

①糖类:平均产热量为 17154J/g

②脂肪:平均产热量为39539 J/g

③蛋白质:平均产热量为23640 J/g

2、水生动物能量消耗低于陆生恒温动物的原因

①水产动物是变温动物,不需要消耗能量来维持维持恒定的体温

②水产动物生活在水中,依靠水的浮力,只需要很少的能量就能供给肌肉活动和保持在水中的位置和平衡

③水产动物的氮排泄废物与陆生动物的氮排泄废物尿素或尿酸相比,其形成和分泌过程只需要较少的能量

3、影响饲料代谢能含量的主要因素

①一定范围内,尿能和鳃排泄能随DP/DE的升高而升高,随其降低而降低,是因为饲料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对蛋白质的节约效应

②氨基酸的组成决定饲料氮利用率、尿能和鳃排泄能总和。氨基酸能量高于动物需求,会引起体内氨基酸分解代谢增多,氨氮排泄量增大,能量损失会升高

③碳水化合物含量影响鱼类尿能和鳃排泄能的损失。可消化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时,鱼类表现出增大尿能、鳃排泄能的损失量,降低可代谢能的量

④饲料的组成、动物生理状态和环境因子

原理5-维生素营养

1、各维生素的生理作用、在水产动物上的需要量和缺乏症,熟悉其来源

①维生素A:视觉功能眼球水肿突出

②维生素D:参与体内矿物质平衡的调节骨骼系统发育受阻

③维生素E:抗氧化膜功能改变

④维生素K:凝血反应表皮出血

⑤维生素B1(硫胺素):维持神经组织和心肌的正常生理功能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伤

⑥维生素B2(核黄素):维护皮肤、黏膜和视觉的正常肝的组织结构变化

⑦维生素B3(泛酸):旋光作用,刺激抗体的合成提高抵抗力生长迟缓、摄食下降

⑧维生素B5(烟酸):氧化还原酶的辅酶,降低血脂肠道病变、饲料转化率降低

⑨维生素B6:参与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生长效率下降

⑩维生素B11(叶酸):参与动物体内多数生化反应和多种物质的代谢过程生长缓慢

维生素B12(钴胺素):参与核酸和蛋白质代谢生长缓慢、饲料效率下降

维生素C:具有酸性和强还原性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下降

维生素H(生物素):长链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的必需物质

胆碱:动物机体的组成成分,对部分代谢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脂肪肝

肌醇:促生长因子食欲下降

原理6-矿物质营养

1.各矿物元素的生理功能、水产动物的需要量和缺乏症

①钙和磷:构成骨骼、牙齿及鳞片;参与肌肉收缩、血液凝固、神经传导、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的维持;调节酸碱平衡生长缓慢,骨骼发育异常,水分、灰分含量下降,死亡率高钙—0.8—1.1% 磷—1.7—2.4% 钙磷总量为—2.5—3.6% 钙磷比: 1:2

②镁:作为磷酸化酶、磷酸转移酶等的辅基和激活剂,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生长缓慢、肌肉软弱、痉挛惊厥、骨骼变形、食欲减退、死亡率高 0.04—0.07%

③钠钾氯:参与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控制营养物质进入细胞水肿中毒;生长停滞;蛋白质和能量利用率下降添加食盐钾—1.2%

④铁:构成血红蛋白;参与氧气的运输;氧化还原反应中起到传递氢的作用

贫血症;生长停滞;腹泻 30—170mg/kg

⑤铜:参与铁的吸收及新陈代谢;作为载体参与有氧运输;影响体表色素形成、骨骼发育和生殖系统及神经系统的功能细胞色素c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血浆铜蓝蛋白活性降低 1.5—53mg/kg

⑥锌:构成胰岛素及维持其功能的必须成分;参与核蛋白的结构及前列腺的代谢生长缓慢、食欲减退、死亡率增高;皮肤及鳍糜烂;躯体变短 15—30mg/kg

⑦锰:许多酶的激活剂生长不良;卵死亡率高;孵化率下降 12—13mg/kg

⑧钴:某些酶的激活因子;促进生长及血红素形成骨骼异常及短躯症0.1—30mg/kg

⑨碘:加速体内组织和器官反应;增加基础代谢率;促进生长发育甲状腺增生肿大

0.11—30mg/kg

⑩硒:保护细胞膜不受脂类代谢产物的破坏;有助于维生素E的吸收和利用肌肉营养不良和退化 0.07—13mg/kg

原理7-营养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1、蛋白质、脂肪及糖类之间的相互关系

①蛋白质与脂肪: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均可在体内转化为脂肪,脂肪在一定范围内有可转化为蛋白质

②蛋白质与糖类:蛋白质可以在鱼体内转化成糖类,糖类也可转化为蛋白质

③脂肪与糖类:脂肪可转化为糖类,糖类也可以转化为脂肪

2、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与维生素、矿物质的关系

(1)维生素

①蛋白质与维生素:VC可提高饲料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需要量增加将提高维生素B6的需要量

②脂肪与维生素: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维生素E含量就越低

③糖与维生素:VB1随着糖的增加而增加;VA不足时,合成糖原速度降低

(2)矿物质

①高蛋白质饲料能提高钙磷吸收,高脂肪饲料则不利于钙磷吸收

②饲料中磷含量过高,会加速体内脂肪氧化,使养殖鱼的肥满度下降

③当严重缺铁时,生成缺铁的红细胞而导致血容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④饲料中锌含量不当会降低蛋白质和糖类的消化率

⑤糖含量过高会增加饲料中硒的毒性

3、维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①协同:VE与VA; VB1与VB2; VB2与烟酸; VB12、叶酸、VB6和胆碱;

VC与VE

②拮抗:VB1与叶酸; VB2与VC; VC使叶酸、VB12失活;胆碱与VC、VB1、

VB2、泛酸、烟酸、VB6、VK; VA与VC;虾青素与VA

4、维生素与矿物质的相互关系

①VD与钙:参与钙的吸收和调节,维生素D—依赖钙结合蛋白

②VE和硒:协同与交互作用,共同保护细胞膜对油脂氧化

③VC与铜:维生素C可降低铜在组织的积累

④VC与铁:VC影响鱼类铁的代谢

⑤VD与磷:可提高肾脏对磷的再吸收降低磷的消除率

第六章渔用配合饲料原料

1、主要蛋白质饲料原材料的主要种类、营养和利用特点、以及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种类:

①植物性蛋白质饲料:豆类籽实(大豆、豌豆、蚕豆)、饼粕类饲料(大豆饼粕、棉仁饼粕、菜籽饼粕、花生仁饼粕、向日葵仁饼粕、芝麻饼粕、玉米蛋白粉、酒糟蛋白饲料)

②动物性蛋白质饲料:鱼粉、肉粉与肉骨粉、血粉、羽毛粉、蚕蛹粉和蚕蛹粕、皮革蛋白粉

③其他动物性蛋白饲料④单细胞蛋白质饲料

(1)豆粕

①蛋白质含量高达42-48%、品质好、消化率大于85%

②赖氨酸达2.4-2.8%,异亮氨酸达2.39%,在饼粕类中含量最高、且比例适当

③色氨酸和苏氨酸含量也较高;蛋氨酸含量低

④粗纤维含量低,一般为3-7%

⑤含有较多的抗胰蛋白酶等抗营养因子

注意:

①蛋氨酸含量低

②热处理程度不好的浸提豆粕含较多的抗胰蛋白酶等抗营养因子

③提高豆粕营养价值可通过合理搭配、添加蛋氨酸及热处理等途径实现

④常规检测,豆粕的水分不宜高于13%。实际使用中豆粕的质量不宜低于二级

(2)棉粕

①粗蛋白质可达40-55%

②精氨酸,苯丙氨酸含量较多;赖氨酸、蛋氨酸含量低

③其他氨基酸含量均低于鱼类生长需要量

④粗脂肪含量变化大,0.5-5%

⑤粗纤维含量相对较高(12%左右)

⑥含有游离棉酚等有害物质

注意:

①购买原料时注意检测粗蛋白、粗纤维、游离棉酚的含量;

②霉变

③一般只在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中使用,而肉食性鱼类一般不使用,亲鱼饲料也不宜使用。

④棉籽粕与菜籽粕的氨基酸组成有互补性,两者较宜共同使用。棉籽粕在饲料中的使用配比一般在20%以下

(3)菜籽粕

①油菜籽提取油脂后的副产品即为菜粕

②粗蛋白为35~38%,低于豆粕,蛋白消化率较豆粕低,草鱼仅为69%,粗纤维是豆粕2倍

③糖类多数不易消化,且粗纤维含量较高,代谢能较低

④钙、磷较高,磷的利用率是植物饲料中较高的

⑤硒丰富,达1毫克/千克,是大豆粕的10倍以上

注意:

①草食性和杂食性鱼饲料,一般≤35%无不良反应,常以2:1与棉籽粕配合使用,可提高氨基酸的利用率

②肉食性鱼类≤5%

③与鱼粉、豆粕配合使用或添加赖氨酸

④用量较大时,最好进行去毒(钝化、破坏、结合和提取毒素)处理。一般采取坑埋或发酵的方法,也可采取水或有机溶剂浸泡去毒。培育新品种

(4)鱼粉

①蛋白质含量高,可达75%

②氨基酸组成平衡

③不饱和脂肪酸居多,特别是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④B族维生素相当多,尤其是维生素B12、B2最受关注。还含有脂溶性维生素A、D、E

⑤钙、磷含量都很高,硒含量也很高

注意:

①掺假的原料有血粉、羽毛粉、皮革粉、尿素、硫酸铵、菜籽饼、棉籽饼、钙粉等

②盐分过高

③防止使用变质的鱼粉:变质影响适口性,幼龄动物出现下痢,肉质变差

④鱼粉的毒素问题:组胺可与赖氨酸结合形成肌胃糜烂素

(5) 肉粉与肉骨粉

①粗蛋白:20—50%,赖氨酸、苏氨酸等较高,色氨酸、酪氨酸较低

②粗灰分:含量高,26~40%

③钙、磷高,磷利用率高

④脂肪:较高,8—18%,能值较高

⑤维生素:比鱼粉低,B12为0.07mg/kg,烟酸和胆碱丰富

⑥肉骨粉饲喂价值:比豆粕和鱼粉差

注意①养分及品质变异大:受原料、加工方法、脱脂程度及储藏期影响

②肉骨粉含脂较高,易氧化酸败

③原料可能来自患病动物【如疯牛病】,极易污染沙门氏菌和其他有害微生物

④钙磷含量高,用量过多导致饲粮钙磷过高

⑤品质变化大,用量以不超过6%为宜

(6)血粉

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低

②粗蛋白含量高,可80—90%;赖氨酸含量高,为7—8%,精氨酸、蛋氨酸含量低

③不含粗纤维

④粗灰分含量低

⑤钙磷:含量低,变异较大,磷的利用率高

⑥微量元素:铁含量高达2800mg/kg,其他元素含量较少

注意:

①血粉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

②品质与加工方法、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密切相关,持续高温会使赖氨酸等氨基酸的有效性降低

(7)影响鱼粉营养价值的因素

①鱼粉的营养价值取决于制作鱼粉的原料和加工工艺

②原料鱼的种类:白鱼粉:鳕鱼等冷水鱼的质量较好;红鱼粉:鲱鱼、鳀鱼、沙丁鱼

③加工位置:有工船鱼粉(质量较好)、沿岸鱼粉

④脱脂情况:有脱脂鱼粉(质量较好)和全脂鱼粉

⑤鱼溶浆的回收情况:有全鱼粉(回收鱼溶浆,质量较好)、鱼粕粉(压榨后的残渣)

⑥干燥方式:间接蒸汽干燥(温度低、受热均匀,质量较好)、直接热风干燥(温度高、受热不均)

⑦抗氧化剂的添加方式:加工前加和保存前加(质量较好)、加工前加

(8)如何合理使用或获得合格的豆粕(棉粕、菜籽粕、鱼粉等)

①获得合格的原料:验收指标

②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质量检查、避免掺假掺杂

③营养指标:富含什么,缺少什么,和其他原料搭配使用

④非营养和物理性状指标

⑤然后应用

2、主要能量饲料原材料的主要种类、营养和利用特点、以及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种类:

①谷实类:玉米、小麦和次粉、

②糠麸类:米糠、小麦麸

③淀粉④饲用油脂

(1)小麦粉

①粗蛋白质含量居谷实类之首,为14%左右,氨基酸组成好于玉米,但苏氨酸含量不足

②无氮浸出物含量高约67%,低于玉米

③粗脂肪含量低约1.7%,低于玉米

④B族维生素和VE含量高,但VA、VD、VC、VK含量低

⑤矿物质含量高于玉米,但钙少磷多,磷多为植酸磷

⑥非淀粉多糖(NSP)含量较多,可达干重的6%,但多不能被动物消化,而且具有粘性,影响消化率

3、植物性原料常见抗营养因子的来源及毒理作用

①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豆科植物的种子如黄豆、花生

②血细胞凝集素或外源凝集素:豆类植物如豌豆、黄豆

③植酸:所有谷类和油菜籽饼粕类如大豆、油菜籽

④植物雌激素:禾本科、大豆和菜籽

⑤硫代葡萄糖苷:十字花科植物中、菜籽饼粕

⑥芥子酸:油菜籽

⑦环丙烯脂肪酸:棉粕

⑦生物碱:被子植物如大豆、棉籽

⑧棉酚:棉粕

⑨淀粉酶抑制剂:小麦

⑩单宁:存在于豆科植物籽实中如大豆籽、豌豆籽

第七章渔用配合饲料添加剂

1、常用载体和稀释剂原料名称

(1)载体:

脱脂米糠、稻壳粉、玉米粉、麸皮、小麦粉、大豆粉等。承载性能最佳的载体粒度为30-80目(0. 59—0.177mm)

(2)稀释剂:

脱胚玉米粉、葡萄糖、磷酸氢钙、石灰石粉、高岭土、沸石、牡蛎壳粉、食盐、硫酸钠、次粉等。其粒度较细且均匀,在30-200目之间(O. 59—0.074mm)

2、常用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和代表名称

①促生长剂:主要通过刺激内分泌系统,调节新陈代谢,提高饲料利用率来促进动物生长,包括免疫增强劲左旋咪唑、多糖和寡糖

②防霉剂:主要抑制霉菌的生长,延长饲料的保藏期,包括丙酸、丙酸钙、山梨酸钠。在生产中常用的是丙酸钙,用量为0.1%到0.3%

③抗氧化剂:能够阻止饲料氧化,提高饲料稳定性和延长物质的储藏期,主要包括EQ、BHA、BHT生育酚和抗坏血酸等

④酶制剂:促进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分解和吸收,提高其利用率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

⑤诱食剂:提高配合饲料的适口性,诱引和促进鱼虾对饲料的摄食氨基酸、核苷酸、牛磺酸及甜菜碱等

⑥着色剂:主要是为了使水产品增加色泽,以提高其商品价值,包括角黄素、叶黄素以及虾青素

⑦黏合剂:为了防止饲料成分在水中溶失和溃散,提高饲料效率,防止水质恶化糖类、动物胶类以及羧甲基维生素和聚丙烯酸钠等

⑧防结块剂:主要是为防止饲料结块,改善饲料均匀混合度,增加流动性膨润土、二氧化硅等

⑨中草药添加剂:无毒副作用,无抗药性,资源丰富等,既有营养作用,又可防病治病当归、黄芪、党参等

第八章饲料配方的设计与加工

1、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

①营养性原则:以鱼虾的营养需要量为设计配方的依据

②适口性原则:直接影响养殖动物的摄食量

③经济性原则:最佳性价比

④可加工性原则:原料特性

⑤市场认同性原则:定位、档次、前景

⑥稳定性原则: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

⑦灵活性原则:做相应的调整

⑧安全合法性原则: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设计饲料配方的步骤

①确定饲养动物的营养需要

②确定配方中原料的种类和名称

③确定原料的营养成分和价格

④试配、计算:手工或计算机计算

⑤配方调整

3、各种饲料配制方法

①确定饲料配方的营养组成(饲养标准),使配合饲料中的营养价值达到最佳比例

②确定配方中原料的种类和名称,饲料配方应该以食性为基础,选择与其食性相适应的原料草食性鱼类:蛋白质25%左右。动物性蛋白比:植物性蛋白=1:5-8

杂食性鱼类:要求蛋白质在27%以上。动物性蛋白比上植物性蛋白1:4-6左右。

肉食性鱼类:要求蛋白质45%,脂肪10%左右,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

③和你确定原料的营养成分值。以便更好的满足动物的生长需要,促进其生长。

④合理利用当地的原料。做到就地取材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节约成本。

⑤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手工设计法:试差法、方块法。

线性规划及电子计算机设计方法:计算机语言、商业软件、Excel线性规划法

第九章渔用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与评价

1.渔用配合饲料的质量指标

①感官指标:颜色、气味和味道、形状、大小、质地

②物理指标:密度、硬度、含粉率与粉化率、水中稳定性、漂浮率、弹性

③营养指标:粗蛋白与氨基酸、粗脂肪与必需氨基酸、能量水平、粗纤维、维生素、无机盐

④卫生指标:GB《饲料卫生标准》

2、在贮藏中影响饲料质量的主要因素

①饲料本身的变化:感官质量下降,氨基酸含量下降,发生褐变反应,必需脂肪酸氧化,维生素效价降低

②气象因素:温度在一定范围内,越高越不利,湿度13.5%以下害虫不能生长。

③霉变④虫害鼠害

第十章投饲技术

1、我国传统养鱼生产中提倡的:“四定”、“三看”投饲原则

(1)四定:定质、定量、定时、定位

(2)三看:看天气:、看水质、看鱼情

第三章鱼虾的摄食与消化吸收

1、鱼虾消化吸收的方式

(1)消化方式

①机械消化:是增加消化酶与食物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消化率

②化学消化:主要是依靠酶的降解和分解作用

(2)吸收方式

①扩散:是消化道中的溶解物质通过生物膜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的过程

②过滤:依靠消化道壁膜进行

③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参与的逆浓度梯度耗能的主动吸收过程

④胞饮作用:是细胞直接吞噬食物微粒的过程

2、消化率体内测定方法

(1)直接法:测量动物对饲料的总摄入量和粪便的总排出量便可求得饲料总消化率。测量代谢性粪氮的方法

①停饵法:不投喂,把动物消化道的排出氮量当做代谢氮

②基础饲料法:投喂无氮饲料时,粪氮排出量即为代谢性粪氮

③相关分析法

(2)间接法:利用饲料中含有的可掺入的一种完全不被消化而随食物排出体外的指示剂。外源指示剂与内源指示剂

3、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①水温:在适温范围内水温升高会加快食物在消化道内的移动,缩短食物在消化道的停留时间,从而可能降低消化率。

②投饲频度:投饲频度增加使食物在消化道内的移动反射性加快,未被完全消化吸收的粪便会排掉,因而使消化率下降。

③生长阶段: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其食性、酶的活性、运动习性、营养要求等都会有变化,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也可能有相应地变化。

④营养物质含量及营养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消化率受该营养素含量的影响,含量越高,消化率也就越高。真消化率可能并不受营养素含量的影响,受影响的是表观消化率。

⑤加工工艺:在一定范围内饲料粉碎的越细,消化率就越高。温和的加热调质可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消化吸收。

水产微生物学汇总

《水产微生物学》 课程论文 系部:水产系 专业:水族科学与技术 班级:2011级二班 姓名:陈娟 学号:222011602093065 2013年1月4日

微生物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陈娟 西南大学水产系重庆市荣昌402460 摘要: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对象逐渐多样化,养殖规模日益扩大,集约化程度也 不断提高。然而养殖区水质却不断恶化,养殖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导致细菌性、病毒性等病害的感染机率也随之增大,使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微生物能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水产养殖业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并应用到实践当中。本文将从五个方面系统阐明《水产微生物》这门学科在水产行业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水产养殖; 微生物; 应用 1利用微生态制剂代替抗生素防治疾病 目前养殖业中主要使用广谱抗生素来控制病害的发生,但由此产生的副作用以及引起病原菌产生抗药性、毒性、“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等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随着动物微生态制剂在畜牧等方面上的广泛应用,在水产业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良好的效果也已被大量的试验和生产实践所证实。微生态制剂具有多功能性、广泛的适应性和高度的安全性等特点。实际应用的微生态制品应包括活菌体、灭活菌体、菌体成分、代谢产物及活性生长促进物质[1]。 1986年,Kozasa[2]首次将益生菌应用于水产养殖,用1 株从土壤中分离的芽孢杆菌( B aci l l us toy2oi )处理日本鳗鲡( A n g ui l l a j a ponical ) ,降低了由爱德华氏菌( Edw ardsiel l a)引起的死亡率。此后,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迅速发展。据国外的研究报道,一些微生物制剂有抗病毒的作用。Direkbusarakom 等[3]由一种黑色虎虾( Ti gerp raw ns)卵中分离出 2 个溶血性弧菌(V ibrio) NI2CA1030 和NICA1031 ,这些菌株对IHNV 和大马哈鱼表皮病毒有着抗病毒活性抑制作用; Austin等[4]用分离的溶藻弧菌(V . al gi nol y t icus)注射或浸浴大西洋鲑( S almo sals r)时,可抵抗致病性杀鲑气单胞菌( A eromonas salmonici da ) 、鳗弧菌(V .ang ui l l arum)和病毒鱼弧菌(V . pisci um) 等的感染;Bogut 等[5],用微生态制剂溶藻胶弧菌的去细胞上清液冷冻干燥粉能有效抑制病原菌杀鲑气单胞菌、鳗弧菌和病毒鱼弧菌; Gatesoupe[6]研究表明,使用1 株产生铁载体( Siderop hore)的弧菌强化的轮虫可增加大菱鲆( S cop ht hatmus max imus )仔鱼被一致病弧菌感染后的成活率;Ol sson[7]从大菱鲆幼鱼排泄物中提取的肉杆菌( Carnobacteri um)细胞可抑制鳗弧菌的生长,研究认为,大菱鲆肠道和粪便为鳗弧菌生长提供了丰富场所,使用肠道菌的抑制活性可能会降低大菱鲆育苗场鱼类致病性弧菌的生长; Gullian[8]从虾( Penaeus v annamei )的肝胰脏中分离到3 株细菌,分别确认为副溶血性弧菌(V . p arahemol y t icus) p62、p63 和芽孢杆菌p64 ,它们可抑制虾体内的哈维氏弧菌(V . harev y i) S2 ,其死亡率分别可达83 %、60 %和58 % ,而对宿主无致病作用。国内方面,对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桂远明等[9-10 ]用从健康鲤鱼( Cy p ri nus carpio)的肠道中分离出的无毒正常菌群J Y10、J Y31 制成的微生态制品喂饲鲤鱼,其质量增长率、能量同化率、生态生长效率、组织生长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后来再将它们制成益生素并添加到饲料中,以该饲料投喂鲤鱼,增加了抗病能力;杨思芹等[11]在人工养殖中国明对虾( Fenneropenaeuschi nensis)时,摄取益生剂组的对虾的活力及抗

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硕士自命题考试说明

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硕士自命题考试说明 001作物科学学院 《作物生理学》考察考生对作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生理过程,特别是在逆境条件下作物产量品质形成生理机制的掌握程度,以及如何运用学习的知识分析作物在生产过程中生理现象的能力。 《遗传学》考查考生对遗传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对遗传学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遗传学历史和发展现状的了解。内容涵盖孟德尔遗传、细胞遗传、分子遗传、群体遗传以及新发展的基因组学等。 《农业知识综合一(作物)》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植物学基础、生态学基础和气象学基础三部分。 《农学概论》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农学与作物生产、作物的起源与分类、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作物品种改良、作物栽培技术、作物种植制度、现代农业等。 002植物保护学院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考试内容范围说明:植物的水分代谢,矿物质营养的基本原理,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植物生长物质,植物生长、生殖与逆境生理;核酸、蛋白质、酶及维生素等生命基本物质的分子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生物氧化,糖、脂类、蛋白质、核酸等的代谢。 《植物保护概论》考试内容范围说明:农业有害生物及其发生发展的基本知识,农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原理与方法。 《植物保护学》考试内容范围说明: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农药学的基本知识,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农业综合知识一(植物保护)》考试内容范围说明:植物学基础知识、植物生理学基础知识、遗传学基础知识。

003园艺学院 学术型: 《园艺植物生理学》:园艺植物物质代谢、能量转化、生长发育生理、环境生理及其生长发育的调节与控制。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基本设备、基本原理、方法与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领域;植物组织培养在园艺植物(果树或蔬菜或花卉或茶树等)上的应用。 专硕: 《园艺植物生物学》: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环境条件对园艺植物的影响,园艺植物的繁殖,园地选择与建园。 《农业知识综合一(园艺)》: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现代农业基础知识(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生物防治、园产品安全生产等)。 004林学院 《森林生态学》:森林环境,森林能量环境,森林物质环境,森林环境中的干扰因素,森林种群的结构与动态,森林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关系,森林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森林群落结构,森林群落演替,森林生态系统,森林地理分布,森林与全球气候变化。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导论,森林及其分布,主要森林树种概述,森林的功能,林木良种生产与壮苗培育,森林培育基础及育林技术体系,森林健康,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 《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景观形成因素,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景观动态变化,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景观生态规划,景观生态数量化方法。 《数理统计》:概率论、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备注:复试时考《数理统计》考生需带计算器)。 005生命科学学院

《水产动物疾病学》考试题汇总

西南大学课程考核命题单 命题教师:教研室或系负责人:主管院长:年月日 第1 页共15页

《水产动物疾病学》课程试题 A 卷 A. 氨水 B. 生石灰水 C. 食盐水 D. 小苏打水溶液 6、鳃隐鞭虫主要危害()。 A. 鲢鳙夏花 B. 草鱼夏花 C. 异育银鲫 D. 鲤亲鱼 7、()是打粉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A. 池水有机物含量过高 B. 鱼体受伤 C. 池水PH 值太低 D. 池鱼密度过大 8、球虫以()经口感染新的寄主。 A. 孢子 B. 裂殖子 C. 孢子体 D. 卵囊 9、锥体虫以()的方式感染寄主。 A. 经口 B. 垂直传播 C. 主动经皮 D. 被动经皮 10、多子小瓜虫常在()引起鱼类发病大量死亡。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1、关于脾脏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贮存血液器官 B. 淋巴细胞定居场所 C. 抗原刺激抗体产生的场所 D. 中枢免疫器官 12、指出下列各组病原体中哪一种全是体内寄生虫。 A. 棘头虫鲤斜管虫 B. 锥体虫锚头鳋 C. 鯴鱼皮豆虫 D. 九江头槽鲦虫艾美虫 13、指出下列各组病原体中哪一组全是体外寄生虫。 A. 毛细线虫中华鳋 B. 舌状绦虫鲢碘泡虫 C. 车轮虫双身虫 D. 双穴吸虫嗜子宫线虫 14、()是水花鱼苗经常发生的疾病。 A. 跑马病 B. 委瘪病 C. 气泡病 D. 腐皮病 15、以鱼类为中间寄主危害人类的寄生虫是()。 A. 血居吸虫 B. 血吸虫 C. 盾腹吸虫 D. 华枝睾吸虫 16、白皮病的主要症状是()。

西南大学课程考核命题单(试题 A 卷) A. 各鳍条末端腐烂 B. 背鳍后的躯体发白 C. 背鳍下部的肌肉浮肿 D. 患病部位出现印章似的红斑 17、细菌性疾病的脏器疫苗制备时,其灭活温度及灭活时间为()。 A. 70—72℃,4小时 B. 60—65℃,2小时 C. 50—55℃,2小时 D. 30—32℃,72小时 18、粘孢子虫的共同特征之一是具有()。 A. 孢子体 B. 折光体 C. 极囊 D. 极帽 19、草鱼出血病的病原是()。 A. 呼肠孤病毒 B. 疱疹病毒 C. 草鱼出血病病毒 D. IPNV 20、腐皮病的主要症状是( )。 A.各鳍条末端腐烂 B.背鳍后的躯体发白 C.背鳍下部的肌肉浮肿 D.患病部位出现印章似的红斑 21、花白鲢是()的保虫寄主。 A. 鱼波豆虫 B. 鲤斜管虫 C. 鳃隐鞭虫 D. 车轮虫 22、赤皮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 A. 鱼体受伤 B. 鱼池缺氧 C. 病毒感染 D. 缺乏营养 23、草鱼细菌性肠炎病的病原体是()。 A. 爱德华氏菌 B. 气单胞菌 C. 假单胞菌 D. 弧菌 24、三代虫和指环虫都具有()。 A. 眼点 B. 吸盘 C. 口刺 D. 后固着器 25、草青鱼苗发生跑马病的主要原因是()。 A. 缺乏适口饵料 B. 细菌感染 C. 病毒感染 D. 缺乏溶氧 二、多项选择题(20分) 1、漂白粉属()化合物。 A. 卤素化合物 B. 有机氯化合物 C. 无机氯化合物 D. 氯胺化合物 2、能生成次氯酸呈杀菌作用的化合物有()。

《水产养殖专业》淡水养殖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水产养殖专业》淡水养殖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制与招生对象 学制:全日制三年专科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掌握水产饲料的营养与饲料加工知识;了解鱼类的品种,掌握鱼类的生理特点及生物学特性;掌握鱼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知识;掌握各种鱼类的养殖技术;掌握水生微生物的检测技术;掌握渔业经济管理知识等知识与技能,具备特种水产养殖、鱼类的繁殖操作、鱼类饲料的配制、加工能力;具备鱼病的预防、诊断、治疗能力;具备鱼网的编织与修补能力;鱼的捕捞操作能力;渔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等。获得执业兽医师(水生生物学)、水产养殖工等中级职业技术等级标准,在畜牧水产局、畜牧水产所、水产科技站、水产种苗繁殖基地、饲料公司、鱼药公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鱼苗繁殖、渔场管理、水质监测、饲料生产及销售、鱼药生产及销售、水产品研发与销售工作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面向岗位或岗位群 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1、水产种苗繁育、养殖场1、鱼苗繁育; 2、渔场的管理 2、饲料相关企业 1、饲料生产、研发; 2、饲料的销售; 3、饲料的品控和质检 3、水产养殖相关的事业单位1、畜牧水产局;2、畜牧水产所;3、水产科技站 4、渔药相关企业1、鱼药的生产、研发;2、鱼药的销售 5、水生生物疾病诊断与防治单位1、水产疾病诊断、防治 6、水产品加工企业1、水产品的加工;2、相关保健品的研发 7、自创实体从事与水产养殖相关的生产和经营 四、培养要求 (一)知识要求 1、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本行业法规、法律及规范的基本知识; 2、具有大学专科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有比较合理的复合知识结构;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复习资料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复习资料 1.水产动物营养:动物将外界物质经摄食﹑消化﹑吸收利用,转化为自身机体组织的过程,称为营养。 2.水产动物的营养需要特点:⑴对能量的需求量低;⑵对人工饲料的需求相对较少;⑶对饲料的消化能 力低;⑷对蛋白质的需求量高,需要的氨基酸种类多;⑸对脂肪的消化率高;⑹对糖类的消化率低; ⑺对饲料中矿物质的需求量较少;⑻对饲料中维生素的需求量较多;⑼对营养素的需求受环境的影响 大;⑽摄食情况不易观察。 3.水:水是水产动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饲料中的水分常以两种状态存在。一种是含于机体细胞间、与 细胞内物质结合不紧密、易挥发的水,称为游离水或自由水 ;另一种是与细胞内胶体物质紧密结合在 ....... 。 一起﹑形成胶体水膜﹑难以挥发的水,称为结合水 ... 4.蛋白质的定义: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所有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5.蛋白质的分类:①按形状溶解度分类可分为纤维状蛋白质,球状蛋白和结合蛋白;②按结构可分为简 单蛋白质,结合蛋白质和衍生蛋白质;③按来源可分为动物蛋白质和植物蛋白质。 6.蛋白质的营养功能:⑴供给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生长⑵供给机体组织蛋白质更新、修补以及维持体蛋 白现状⑶可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及转化为糖类、脂肪⑷机体内一些具有特殊生物学功能的物质的组成成分。 7.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根据来源可分为: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 ⑴必需氨基酸:只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和数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 酸。鱼类的必需氨基酸有十种: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精氨酸、苏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⑵非必需氨基酸:指动物体自身能够合成,而不需要从饲料中获得的氨基酸。鱼类自身能够合成八种氨基酸: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脯氨酸、胱氨酸、酪氨酸。 8.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方法:①利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②添加相应的必需氨基酸;③供给充足的非 氮能量物质;④加热处理;⑤抗氧化剂处理。 9.确定水产动物对饲料蛋白质最适需要量的方法:①蛋白质浓度梯度法;②使用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饲 料,使氮的平衡达到最高的正平衡由摄取的氮量计算出蛋白质的最大需要量;③使用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饲料饲养鱼、虾类,经过一定时间达到鱼体氮的最大增加量,计算出蛋白质的最大需要量。10.糖:又称碳水化合物,糖类按结构分类可分为①单糖: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② 低聚糖: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③多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树胶等。11.糖类的营养功能:①构成体组织成分;②动物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③合成体脂的重要原料;④为非 必需氨基酸的合成提供碳架;⑤节约饲料蛋白质;⑥其他作用。 12.水产动物对糖类的利用特点:①水产动物对不同糖类的利用不同;②水产动物对糖的利用能力有限, 且不同水产动物对糖类的利用不同;③水产动物对粗纤维的消化。 13.脂肪可分为真脂肪和类脂肪两大类;①真脂肪:即中性脂肪,又称甘油三酯或三酸甘油酯。②类脂肪: 类脂肪是指含磷或含糖或其他含氮物的脂肪。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固醇及蜡等。 14.脂类的性质:①脂类一般不溶于水;②脂肪的熔点与其结构密切相关;③皂化作用;④加氢作用;⑤ 加碘作用;⑥氧化酸败作用。 15.预防脂类氧化酸败的措施①饲料中应用过氧化值低的新鲜油类;②提油后存储;③添加抗氧化剂;④ 合理储存饲料;⑤应用抗氧化油脂;⑥充N2储存。 16.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常用的有四种,即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 17.维生素D:维生素D又称钙化醇,是类固醇的衍生物,是一类关系钙、磷代谢的活性物质。维生素D 的生理功能: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促成骨作用,是保持钙、磷和鱼体内平衡必不可少的物质。 18.维生素E: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结构相类似的酚类化合物的总称。维生 素E的生理作用:①抑制脂类过氧化物的生成;②可以防止红细胞破裂溶血,延长红细胞寿命;③保护巯基不被氧化以保持某些酶的活性;④调节性腺的发育和功能。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辅导资料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镜或电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进化和生命活动基本规律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农牧渔业、工业、环境保护、医药卫生、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3.水产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后而形成的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在研微生物学的—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微生物与水产环境、水生动物疾病、水产品的关系,旨在改善养殖环境、防治水产动物疾病和防止水产品腐败变质。 二、杂题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霉形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蓝细菌。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等。 3.按结构差异,微生物的类型分为三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主要是病毒。 4.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检测技术有:检样处理、细胞与动物接种、MLD和LD50测定、致病因子分析等。

5.用于微生物的免疫学技术主要是:抗原和抗体的制备、凝集、沉淀和抗体标记技术等。 6.研究病毒大小和形态的方法有:电子显微镜法、超滤膜过滤法、超速离心法和电离辐射与X线衍射法。 三、问(简)答题 1.微生物有那些特性 答: ①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②种类繁多,分类广泛。 ○3群居混杂,相生相克。 ④生长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⑤生物遗传性状典型,实验技术体系完善。 2.微生物有哪些作用 答:(1)有益方面:①推动自然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②净化环境,维持生态平衡。③维护人和动物健康。④制造加工食品和生物工程。⑤用于生物科学研究和生物工程。 (2)有害方面:某些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疾病,毁坏工农业产品,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 第二章细菌 一、名词解释 1.细菌:是指个体微小、形态与结构简单、具有细胞壁、原始核质,无 核仁和核膜,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的原核生物。

水产动物疾病学试题库完整

水产养殖生物病害学疾病学 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分) 1.病原是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致病微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寄生虫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疾病的发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疾病的经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时期;疾病的结局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方式。 3.决定病原体能否致病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病原对宿主的危害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NH3-N中毒往往发生在水体的pH值偏_______时,H2S中毒容易发生在水体的pH值偏________时;浮头发生在水体的DO值偏________时,气泡病发生在水中的DO值偏_______时;如果浮头在夜晚12时就开始出现,说明______________,如果浮头仅发生在凌晨6时以后,则说明_______________。 5.细菌疫苗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细菌疫苗的接种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抗原是能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并能与之结合而引起特异性

水产动物营养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是试验蛋白质或饲料蛋白质中各个必需氨基酸量与标准蛋白质中相应的各种氨基酸含量之比的几次根。 EAAI=[(a/A100) (b/B 100) …… (j/J 100)]1/n n-代表氨基酸数目;a,b,c……j—试验蛋白质中各个必需氨基酸量;A,B,C……J—标准蛋白质必需氨基酸量。标准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可以鱼、虾体蛋白质或鱼卵蛋白质必需氨基酸作为标准量。 2、蛋白质互补作用:各种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配比虽然不同,但可将多种饲料合理搭配在一起,使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互相取长补短,相互补偿,使其比值接近鱼、虾需要模式,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亦可称为氨基酸互补作用。 3、氮平衡:所谓氮的平衡是动物所摄取的蛋白质的氮量与在粪和尿中排出的氮量之差。可用下式表示B=I-(F+U) 式中B—氮的平衡;I--摄入的氮量;F—粪中排出的氮量;U—尿中排出的氮量; 4、饲料系数=饲料消耗量 / 增重量×100% 饲料系数越低,说明该饲料转化率提高,该饲料使用效果越好。 5、必需脂肪酸(EAA):是指那些为鱼虾类生长所必需,但鱼体本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其正常生理需要,必须由饲料直接提供的脂肪酸。 6、摄食率:单位时间(常指一昼夜)单位体重的鱼体的摄食量 7、特定生长率(SGR):反应单位时间鱼体生长速率的指标。SGR=(ln wt-ln w0)/t 9、抗营养因子:指的是食品或饲料中对人和动物的生长及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植物蛋白源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包括: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单宁酸、植酸、非淀粉性多糖、棉酚、皂甙、环丙烯脂肪酸、抗维生素、脂肪氧化酶等. 10、脂肪肝: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异常大量地在肝脏内蓄积,使肝脏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病症。 11、标准代谢:一尾不受惊动的鱼虾于静水中在肠胃内食物刚被吸收完时所产生的最低强度的热能,是鱼虾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的消耗。 12、净能(NE):代谢能(ME)减去摄食后的体增热(HI)量,即NE=ME-HI。是完全可以被机体利用的能量。 13、体增量:动物摄食后体产热的增加量。 17、高密度脂蛋白(HDL):存在于血浆中的与脂肪转移运输有关的脂蛋白,功能是将肝外胆固醇转运至肝脏,由于其密度很高,所以称为高密度脂蛋白。 18、低密度脂蛋白(LDL):存在于血浆中的与脂肪转移运输有关的脂蛋白,功能是将肝内胆固醇转运出去,其密度很低,故称为低密度脂蛋白。 19、氮能比:指1kg饲料的总热能值与其粗蛋白质含量(%)的比值。C/P=1磅饲料中所含的总能(kJ)/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后来也写作C/P=1kg饲料中所含的总能(kJ)/1kg 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g) 20、载体:指用于承载微量添加剂活性组分,并改变其物理性状,保证添加剂成分能够均匀的分布到饲料中去的可饲物料,常用作载体的有玉米,麸皮,小麦粉,大豆粉,机榨油粕,脱脂米糠和稻壳等。 21、稀释剂:指掺入到一种或多种微量添加剂中起稀释作用的物质,可做稀释剂的原料有,脱脂玉米粉,葡萄糖,磷酸二钙,石灰石粉,高岭土,沸石,蛎壳粉,食盐,硫酸钠,次麦粉等。 二、问答 1、水产饲料未来研究的热点问题 (1)规范水产动物营养研究的方法与操作规程,统一研究方法,规范实验设计。 (2)完善主要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量。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辅导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镜或电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进化和生命活动基本规律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农牧渔业、工业、环境保护、医药卫生、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3.水产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后而形成的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在研微生物学的—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微生物与水产环境、水生动物疾病、水产品的关系,旨在改善养殖环境、防治水产动物疾病和防止水产品腐败变质。 二、杂题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霉形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蓝细菌。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等。 3.按结构差异,微生物的类型分为三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主要是病毒。 4.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检测技术有:检样处理、细胞与动物接种、MLD和LD50测定、致病因子分析等。 5.用于微生物的免疫学技术主要是:抗原和抗体的制备、凝集、沉淀和抗体标记技术等。 6.研究病毒大小和形态的方法有:电子显微镜法、超滤膜过滤法、超速离心法和电离辐射与X线衍射法。 三、问(简)答题 1.微生物有那些特性? 答: ①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②种类繁多,分类广泛。 ○3群居混杂,相生相克。 ④生长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⑤生物遗传性状典型,实验技术体系完善。 2.微生物有哪些作用? 答:(1)有益方面:①推动自然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②净化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③维护人和动物健康。④制造加工食品和生物工程。⑤用于生物科学研究和生物工 程。 (2)有害方面:某些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疾病,毁坏工农业产品,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 第二章细菌 一、名词解释 1.细菌:是指个体微小、形态与结构简单、具有细胞壁、原始核质,无核仁和核膜,除核糖 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的原核生物。 2.菌落:一般经过18-24小时的培养后,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或内部生长分裂繁殖成一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题

复习题 1、水产动物细胞和组织变性的类型有哪些? (1)颗粒变性:一种最早和最轻微的细胞变性,很容易恢复,其特点是变性细胞体积肿大,胞浆内水分增多,出现许多微细红染的蛋白性颗粒,故称颗粒变性。 (2).水泡变性水泡变性是指在细胞的胞浆内或胞核内出现多量水分形成大小不等的水泡的现象. (3).脂肪变性是指在实质细胞的胞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的现象,简称脂变。 2、阐明寄生虫、宿主与外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阐明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因素? 1. 环境因素 A. 自然条件 1).养殖水体的空间因素: 养殖密度。2).养殖水体的水质因素:水质的好坏(溶氧、PH 值等)。3).养殖水体的底质因素: 淤泥的影响。 B. 人为因素 1)放养密度过大或搭配比例不当(青鱼与鲤鱼的搭配)。2)饲养管理不当(用药方法、用药量不当,饲料投喂不当等)3)机械损伤(操作不当造成鱼体受伤,而继法感染,引起发病,水霉病)。 c 生物因素 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蠕虫、蛭类、甲壳动物、钩介幼虫、螨类等生物性因素。 D 机体自身因素主要是指鱼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这与鱼的种类、年龄、生活习性和健康状况等方面有关。 疾病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外界条件和内在的机体自身的抵抗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综合加以分析,才能正确找到疾病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药物治疗过程中有哪些不良反应? (1)副作用:是指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2)毒性反应:是药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一般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个体敏感性较高时引起。(3)过敏反应: (4)继发反应:是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5)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时的残存药理效应。 5、阐明水产动物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抑制细胞壁的合成:细菌胞体外有一层坚韧的细胞壁,具有维持细菌形态和保护功能。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可药物通过各种环节抑制细胞壁粘肽的合成,最终使细胞壁缺损,导致菌体破裂溶解死亡。(2)增高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位于细胞壁内侧的胞膜是脂质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渗透屏障,具有物质交换,合成粘肽,保护菌体等功能。一些抗菌药物(多粘菌素、制霉菌素等)可与细胞膜结合导致胞浆膜通透性增加,使细菌体内氨基酸、嘌呤、蛋白质、盐类外逸,导致细菌死亡。 (3)抑制蛋白质合成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4)抑制叶酸代谢:磺胺类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四氢叶酸合成,阻碍核酸前体物质嘌呤、嘧啶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5)抑制核酸合成:喹诺酮类可抑制DNA螺旋酶,进而抑制DNA的合成。 6、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有哪些措施? 预防水产动物疾病的措施 1.改善生存环境 (1)建设符合防病要求的养殖场 A 选择良好的水源条件水源充沛,无污染 B科学地建设进排水系统 (2)清整养殖场 A 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 B 药物清塘 a. 生石灰清塘(图1) 干池清塘仅留5~10厘米深的水,每667平方米(相当于1亩)用生石灰50~70公斤。 带水清塘每亩水深1米用125~150公斤 b. 漂白粉清塘 按照鱼池中水的容量进行计算,每立方米用药量为20克。 (3)保持良好的水质 A 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水的PH值 B 定期加注新水,保持适宜水质 C 适时开动增氧机,改善水体的溶氧状况 D 采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改善水质 2. 增强养殖动物机体抗病能力 (1)加强饲养管理 A 合理放养合理的放养密度与放养比例 B 科学投饵与施肥 a.投饵:品质良好,营养全面,做好“四定” b.施肥:应根据池底质的肥瘦以及肥料种类等灵活掌握,有机肥应进行发酵处理。

水产微生物—传染与免疫

微生物习题九 一.填空题: 1、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和。 2、病原体的、和是决定传染结局中的最主要因素。 3.免疫功能包括、、和三个方面。 4、传染的三种可能结局:、和。 5、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主要由、、 以及等4方面组成。 6、免疫应答的3个突出特点:、和。 7、免疫应答的三阶段:、和。 8、免疫应答的类型有和。 9.构成细菌性病原体的毒力可分为和两方面。 二.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病原体侵袭力的因素是。 A 具有菌毛 B 分泌毒素 C 产生透明质酸酶 D 具有荚膜 2.下列结构为外周免疫器官的是。 A 骨髓 B 脾脏 C 胸腺 D 法氏囊 3.机体的免疫防御在正常情况下可保护机体,起到抗传染免疫的作用,但在反应过高、过强 的情况下,则可引起:。 A.免疫缺陷病 B,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C,自身免疫病 4. 机体具有防御病原体的侵害和中和其毒素的能力,这种免疫功能称为:。 A.免疫防御 B、免疫稳定 C、免疫监视 5.机体能不断地清除在新陈代谢中自然衰老或损伤的细胞,以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 这种免疫功能称为:。 A.免疫防御

B、免疫稳定 C、免疫监视 6.下列机体的防御活动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 唾液中含溶菌酶 B 通过哺乳获得乙肝抗体 C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D 细菌感染后的炎症反应 7.细菌外毒素经甲醛脱毒处理,可使之失去毒性但仍保留其抗原性,即成为:。 A.外毒素 B、内毒素 C、类毒素 D、抗毒素 8.将类毒素注射机体后,可使机体产生对相应外毒素具有免疫性的抗体,即。 A.外毒素 B、内毒素 C、类毒素 D、抗毒素 9.通过胎盘、乳汁传递而获得的免疫力叫做:。 A.自然自动免疫 B 自然被动免疫 C.人工自动免疫 D 人工被动免疫 10.受病原微生物抗原刺激,发生传染病后而获得的免疫是:。 A.自然自动免疫 B 自然被动免疫 C.人工自动免疫 D 人工被动免疫 11.注射疫苗等预防针而获得的免疫力称为:。 A.自然自动免疫 B 自然被动免疫 C.人工自动免疫 D 人工被动免疫 12,注射抗毒素等抗体而获得的免疫力称为:。 A.自然自动免疫 B 自然被动免疫 C.人工自动免疫 D 人工被动免疫 13.用于治疗由外毒素引起变病的动物免疫血清,注射人体后,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这是

水产动物营养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 ):是试验蛋白质或饲料蛋白质中各个必需氨基酸量与标准蛋白质中相应的各种氨基酸含量之比的几次根。 EAAI=[(a/A 100)(b/B 100)……(j/J 100)]1/n n-代表氨基酸数目;a,b,c……j —验蛋白质中各个必需氨基酸量;A,B,C……J —标准蛋白质 必需氨基酸量。标准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可以鱼、虾体蛋白质或鱼卵蛋白质必需氨基酸作为标准量。 2、蛋白质互补作用:各种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配比虽然不同,但可将多种饲料合理搭配在一起,使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互相取长补短,相互补偿,使其比值接近鱼、虾需要模式,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亦可称为氨基酸互补作用。 3、氮平衡:所谓氮的平衡是动物所摄取的蛋白质的氮量与在粪和尿中排出的氮量之差。可用下式表示B=I-(F+U)式中B—氮的平衡;I--摄入的氮量;F—粪中排出的氮量;U—尿中排出的氮量; 4、饲料系数二饲料消耗量/增重量X100%饲料系数越低,说明该饲料转化率提高,该饲料使用效果越好。 5、必需脂肪酸(EAA ):是指那些为鱼虾类生长所必需,但鱼体本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其正常生理需要,必须由饲料直接提供的脂肪酸。 6、摄食率:单位时间(常指一昼夜)单位体重的鱼体的摄食量 7、特定生长率(SGR):反应单位时间鱼体生长速率的指标。SGR= (In wt-ln w0)/t 9、抗营养因子:指的是食品或饲料中对人和动物的生长及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植物蛋白源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包括: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单宁酸、植酸、非淀粉性多糖、棉酚、皂甙、环丙烯脂肪酸、抗维生素、脂肪氧化酶等? 10、脂肪肝: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异常大量地在肝脏内蓄积,使肝脏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病症。 11、标准代谢:一尾不受惊动的鱼虾于静水中在肠胃内食物刚被吸收完时所产生的最低强度的热能,是鱼虾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的消耗。 12、净能(NE):代谢能(ME)减去摄食后的体增热(HI)量,即NE=ME-HI。是完全可以被机体利用的能量。 13、体增量:动物摄食后体产热的增加量。 17、高密度脂蛋白(HDL ):存在于血浆中的与脂肪转移运输有关的脂蛋白,功能是将肝外胆固醇转运至肝脏,由于其密度很高,所以称为高密度脂蛋白。 18、低密度脂蛋白(LDL ):存在于血浆中的与脂肪转移运输有关的脂蛋白,功能是将肝内胆固醇转运出去,其密度很低,故称为低密度脂蛋白。 19、氮能比:指1kg饲料的总热能值与其粗蛋白质含量(%)的比值。C/P=1磅饲料中所含的总能(kJ)/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 ),后来也写作C/P=1kg饲料中所含的总能(kJ)/1kg 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g) 20、载体:指用于承载微量添加剂活性组分,并改变其物理性状,保证添加剂成分能够均匀的分布到饲料中去的可饲物料,常用作载体的有玉米,麸皮,小麦粉,大豆粉,机榨油粕,脱脂米糠和稻壳等。 21、稀释剂:指掺入到一种或多种微量添加剂中起稀释作用的物质,可做稀释剂的原料有,脱脂玉米粉,葡萄糖,磷酸二钙,石灰石粉,高岭土,沸石,蛎壳粉,食盐,硫酸钠,次麦粉等。 二、问答 1、水产饲料未来研究的热点问题? (1)规范水产动物营养研究的方法与操作规程,统一研究方法,规范实验设计。 (2)完善主要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量。 (3)营养代谢和调控的深入研究,蛋白质,脂肪酸和糖类在水产动物体内的分解和合成代谢 途径,以及与营养水平的关系等。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进程

水产微生物学

水产微生物学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清楚的一类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学:是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进化和生命活动基本规律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农牧渔业、工业、环境保护、医药卫生、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3.水产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后而形成的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在研微生物学的—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微生物与水产养殖环境、水产动物饲料、水产动物疾病和水产品保鲜、贮藏的关系,充分发挥微生物在改善养殖环境、提高抗病力和健康水平、防治水产动物疾病以及防止水产品腐败变质中的作用。 二、杂题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霉形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蓝细菌。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原生动物等。 3、按结构差异,微生物有三种类型:非细胞型微生物(主要是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4、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检测技术有:检样处理、细胞与动物接种、MLD和LD50 测定、致病因子分析等 5、用于微生物的免疫学技术有:抗原和抗体的制备、凝集、沉淀和抗体标记技术等。 6、研究病毒大小和形态的方法有:电子显微镜法、超滤膜过滤法、超速离心法、电离辐射与X线衍射法。 三.问答题 1、微生物有哪些特性? ①个体微小,结构简单②种类繁多,分类广泛 ③群居混杂,相生相克④生长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⑤生物遗传性状典型,实验技术体系完善。 2、微生物的主要作用 1)有益方面:①推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②净化环境,维持生态平衡③维护人和动物健康④制造加工食品和工农业产品⑤用于生物科学研究和生物工程 2)有害方面:①某些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疾病 ②毁坏工农业产品,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 第二章细菌 一、名词解释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题汇总(精)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题1 一、单项选择 1、漂白粉(30%用于全池泼洒的浓度一般是( ppm 。 A.0.1-0.2 B.0.2-0.7 C.1-1.2 D.5-10 2、三氯异氰尿酸又名()。 A. 漂粉精 B. 优氯净 C. 防消散 D. 强氯精 3、痢特灵即 __________。 A .呋喃西林 B .呋喃唑铜 C .土霉素 D . 氟哌酸 4、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用于全池泼洒的浓度比( 。 A.0.2ppm ∶0.5ppm B.0.5ppm ∶0.2ppm B.0.7ppm ∶0.2ppm C.5ppm ∶2ppm 5、乌桕叶常用( 浸泡,使有效成分游离出来,可提高药效。 A. 氨水 B. 食盐水 C. 生石灰水 D. 孔雀石绿水 6、大黄常用( 浸泡,使蒽醌衍生物游离出来,可提高疗效。 A. 氨水 B. 生石灰水 C. 食盐水 D.小苏打水溶液 7、高锰酸钾属于___________。 A .重金属盐类 B .强氧化剂 C .卤素类化合物 D .染料 8、嗜酸性卵鞭虫是一种( 。 A. 单细胞藻类 B. 单细胞真菌 C. 鞭毛虫 D 原生动物

9、球虫是一种( 。 A. 单细胞藻类 B. 鞭毛虫 C. 孢子虫 D. 蠕虫 10、鳃隐鞭虫主要危害( 。 A. 鲢鳙夏花 B. 草鱼夏花 C. 异育银鲫 D. 鲤亲鱼 11、( 是打粉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A. 池水有机物含量过高 B. 池水PH 值太低 C. 鱼体受伤 D. 池鱼密度过大 12、球虫以( 经口感染新的寄主。 A. 孢子 B. 裂殖子 C. 孢子体 D. 卵囊 13、锥体虫以( 的方式感染寄主。 A. 经口 B. 垂直传播 C. 主动经皮 D. 被动经皮 14、鲢碘泡虫引起( 。 A. 白皮病 B. 赤皮病 C. 水臌病 D. 鲢疯狂病 15、多子小瓜虫常在( 引起鱼类发病大量死亡。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6、( 可在冬季较低的水温中繁殖感染鲤鱼。 A. 鲤斜管虫 B. 多子小瓜虫 C. 鲤中华鳋 D. 多态锚头鳋 17、柱状纤维粘细菌(Cyfophaga columnaris引起___________。 A .白皮病 B .细菌性烂鳃病 C .赤皮病 D .竖鳞病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大纲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一、考试说明 1、参考教材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李爱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第二版 2、题型及分数比例 选择题20%;填空题20%;是非题10%;简答题25%;论述、计算题25% 二、考试内容 要求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配合饲料的设计与加工,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特点,主要内容: 1 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 蛋白质(氨基酸)的生理功能;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蛋白质、氨基酸的代谢与氮平衡;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必需氨基酸、氨基酸平衡、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互补作用;必需氨基酸的确定方法 2 脂肪营养 脂肪生理功能;脂肪的消化吸收代谢;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种类与生物学功能;脂肪的氧化及其危害 3 碳水化合物营养 碳水化合物生理功能;鱼虾的糖类代谢及对糖类的利用;糖类的消化吸收代谢4 能量营养 能量评定体系;能量代谢与测定 5 维生素 维生素的种类及主要生理功能 6 矿物质 矿物质的种类及主要生理功能;影响矿物质吸收利用的因素 7 营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8 鱼虾营养试验的研究方法 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分组;试验饲料;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维生素需要的

研究;试验结果的处理与计算 9 鱼虾类的摄食与消化吸收 鱼虾消化系统的组成和消化酶;消化吸收的途径与机制;影响消化率的因素10 饲料原料 饲料原料的分类;主要植物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点及抗营养因子;鱼粉的加工与营养特点;能量饲料的营养特点 11 添加剂 添加剂、载体、稀释剂的概念与种类;添加剂的主要种类及作用;水产动物对晶体氨基酸的利用;加工使用维生素添加剂的注意事项;矿物质、维生素添加剂的设计 12 饲料配方设计与加工 配合饲料的定义与种类;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试差法和方块法进行配方设计的基本步骤;饲料加工的工艺流程与主要工序 13 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与评价定 饲料质量包含的内容;影响饲料质量的因素;化学分析评定法的主要内容;生产性评定法的主要内容 14 投饲技术 影响投饲率的因素;投饲方法;“四定”;“三看” 14 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特点 15 消化试验、代谢试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共8分,每小题2分) ?继发性感染:已遭受病原感染的个体再次遭到不同病原的侵袭。 ?原发性感染:指病原体直接浸入健康鱼体而引起的鱼病。 ?再感染:第一次患某种疾病痊愈后,第二次又患同样的疾病。 ?重复感染:第一次患某种疾病后,一般症状已消失,但仍遗留有病原体,机体和病原体间保持着暂时的平衡,当新的同种病原体入侵后,平衡被破坏,就会重新发病。 ?拮抗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共同使用时,其作用因相互抵消或减弱,称拮抗作用。?充血:机体的某一区域(组织或器官)的含血量超过正常的现象。 ?栓塞:在正常状况下并不存在于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或小块,随血流而被带到较小的血管中,引起管腔阻塞的过程。 ?炎症:机体遭受有害刺激(如微生物、寄生虫、理化因子等)后所产生的防卫性反应,其作用为清除入侵体内的有害刺激物。 ?水肿:组织间隙大量液体的积储。 ?萎缩:物质代谢发生改变,使组织或器官的体积较正常缩小的过程。 ?湖靛:池中微囊藻(主要是铜绿微囊藻及水花微囊藻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的水花。?泛池是因为池塘水体中溶解氧降低到不能满足鱼类生理上最低需要时,造成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二、填空题(共17分,每空0.5分) ?1、根据症状区分,草鱼出血病有(肠炎型、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三种类型。 ?2、贝类的血液一般无色,如扇贝、牡蛎、文蛤等,是因为其血液含(血蓝蛋白)。 ?3、有些种类血液是红色的,如泥蚶,魁蚶等,是因为其血液中含(血红蛋白)。 ?4、锥体虫寄生在鱼的(血液)里,通过(水蛭)传播。 ?5、病原对宿主的危害主要有(夺取营养、机械损伤、分泌有害物质)三个方面。 ?6、药物的剂量必须达到(最小有效剂量)才能产生效应,但是超过(最大剂量)又会引起中毒。?7、敌百虫在碱性条件下迅速降解为(敌敌畏),其毒性增强近10倍,它是一种胆碱脂酶抑制剂。 ?8、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典型症状是(烂鳃和开天窗)。 ?9、白头白嘴病主要危害鱼的(苗种)阶段。 ?10、漂白粉是一种混合物,它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11、病毒进入机体的途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水平感染)与(垂直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