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1章 概述--经济部分

01第1章 概述--经济部分
01第1章 概述--经济部分

第一章概述

1.1工程名称和项目地址

工程名称:刘召黄河大桥及其引线工程

项目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及鄂尔多斯市杭锦旗

编制单位:北京建达道桥咨询有限公司

1.2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国家能源战略的逐步西移,中央政府提出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巴彦淖尔市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跨入新世纪后,沐浴着国家西部大开发,能源战略西移的东风,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期到来的机遇,依托资源、地域优势,站在适应经济大发展的战略高度,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四大基地”构筑“四大体系”,努力为国内外商家投资创业搭建最好的舞台,以促进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拥有丰富的地下资源和巨大的能源优势。在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西移的政策下,鄂尔多斯市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施资源转换战略,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市在总结发展经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推进三个转变,走集中发展道路的战略,即推进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向构建社会资源优势转变,推进城乡二元分割向统筹城乡发展转变,推进依靠优惠政策拉动向依靠自主增长转变,建设更具实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文明和谐的现代化鄂尔多斯。

长期以来,交通运输一直是制约两地经济交流、文化交流、资源交换的重要因素。黄河两地之间的交通运输主要是依靠磴口黄河大桥、包头黄河大桥和亿利黄河大桥(刚建成通车)沟通,而两座大桥相距约150公里,交通极不便利,为了改善两地的交通运输状况,完善两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两地之间的经济交流、文化交流,在充分调研、广征意见的基础上,于2010年12月形成了修建贯通巴彦淖尔市及鄂尔多斯市新通道重要组成部分刘召黄河大桥的意见。

2011年1月15日北京建达公司开始刘召黄河大桥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针对项目所在区域的宏观经济发展情况、两端的接线指标,结合刘召镇的城镇规划、产业规划及地方政府意见,分析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可行的路线方案,进行交通出行

分析与预测,确定项目建设的技术标准;对各比较方案进行综合比选、估算项目总投资、分析项目国民经济和政府借款还贷能力,为项目尽早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1.3编制依据

1、交通部2010年4月颁布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交规划发[2010]178号);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改委、建设部,2006年);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4、交通部交公路发[1996]611号《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和《公路工程估算指标》;

5、《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7、《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8、《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规范》(JTG D62-2004);

9、《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T D65-01-2007);

10、《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11、《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2、《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

13、《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14、《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15、《内蒙古自治区公路水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

16、《杭锦旗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17、《五原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18、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委托书。

1.4研究过程

2011年1月19日,北京建达道桥咨询有限公司开始刘召黄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2011年4月中旬,我公司组织有关专家及技术人员,会同沿线相关人民政府、交通局领导及技术人员,赴实地进行现场视察。在现场详细踏勘、调研基础上,确定了路线起终点和主要控制因素,并在1万地形图上拟定了初步的路线方案,经过对全线的详细

踏勘和反复优化线形,最终确定了本次工可路线方案。确定路线方案的基础上,对沿线地形、地貌、地质、筑路材料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针对拟建公路的所处区域以及未来的交通流量的预测结果,对本项目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编制的依据、项目研究主要工作内容、研究工作方法与步骤、质量保证和管理体系。

在编制过程前,又反复征求了当地政府和交通部门对技术标准、路线走向、技术方案等方面的意见。

北京建达道桥咨询有限公司于2013年3月底完成了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制报告的编制工作。

2013年4月25日-26日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国际饭店召开刘召黄河大桥及其引线工程项目申请报告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审查会议。

2013年5月根据刘召黄河大桥及其引线工程项目申请报告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审查意见进行修编。

2013年7月8日在北京市召开复议会议,对《刘召黄河大桥及其引线工程项目申请报告》及其附件《刘召黄河大桥及其引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复议,并根据复议会专家审查意见进行修编。

1.5研究的内容

1、对现有道路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本项目在区域内综合运输网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本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2、交通量的分析和预测。着重研究分析本项目所在区域的经济特征、产业结构以及与公路运输的关系。通过对现状公路交通的分析,并根据历年来公路交通量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推测将来项目所在区域的交通需求。

3、根据项目所在地区地形类别及有关条件,选用合适的技术标准。

4、对本项目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环境、筑路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作进一步分析,考虑城镇及路网的规划以及本项目的特点,拟定可行的桥位方案进行比选、论证,提出路线推荐方案。

5、按路线拟定方案计算主要工程数量及征用土地、拆迁建筑物数量,按部颁《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等进行工程投资估算。

6、根据建设条件、工程规模提出实施方案,确定合理工期,并作出土地利用。环境评价和社会评价。

7、对投资估算进行分析,作出国民经济评价,并就项目承受风险的能力进行敏感性分析,进一步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8、根据现有公路状况计算建设本工程的节能数量。

9、归纳提出本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建议、办法。

1.6建设的必要性

1、建设该项目是完善内蒙古自治区和区域公路网的需要

本项目是在巴彦淖尔市和鄂尔多斯市之间新建的一座黄河大桥,在巴彦淖尔市干线公路网体系和鄂尔多斯市干线公路网体系中均处于重要位置。

本项目是巴彦淖尔市“十二五”期间规划“六横三纵十三出口”公路运输网络中的“十三个出口”之一,同时,也是巴彦淖尔市“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两座黄河大桥之一(另一座是临河东源黄河大桥已通车)。

鄂尔多斯市干线网规划布局方案由“9条高等级公路主干线、9条二三级公路次干线、11条省际公路出口和20座黄河大桥出口”组成,本项目是鄂尔多斯市干线公路网规划方案中“20座黄河大桥出口”之一。

本项目是连接黄河北岸省道212与南岸沿黄一级公路的重要通道,并通过省道212向北进而与京藏国家高速(G6)和国道110线连接,承担沿黄一级公路与京藏国家高速(G6)和国道110线之间的车流转换。从而实现巴彦淖尔和鄂尔多斯两市间区域公路网的有效连接,有利于增强黄河两岸区域公路网的连通性和网络化水平。

同时,本项目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干线公路网规划中重要的跨黄河联络线。因而本项目的建设对于完善内蒙古自治区及区域公路网络,提高干线公路网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具有积极意义。有效推进当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提高内蒙古自治区协调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2、建设该项目是沟通黄河两岸交通,方便出行的需要

目前巴彦淖尔市和鄂尔多斯市之间受到黄河阻隔,跨黄河桥梁偏少。本项目大桥上游58公里处有临河东源黄河大桥,下游72公里处有亿利奎素黄河大桥。上游临河东源黄河大桥与下游亿利奎素黄河大桥之间长达130公里范围内没有黄河大桥,该范围内黄河两岸区域交通基础设施薄弱,黄河阻隔是两岸地区之间交通运输的主要制约因素。隔河相望的五原县和杭锦旗的出行往来主要通过简易的摆渡或绕道上下游桥梁通行,由于渡口交通条件较差,只能摆渡行人及农用小吨位车辆,且常受天气、洪水及凌汛的影响,

经常中断交通,给两岸交通出行带来很大不便。

本项目建成后在黄河两岸之间又新增一座高等级跨河桥梁。五原县、乌拉特中旗以及甘其毛都口岸等广大地区与经济发达的鄂尔多斯市及陕西省神木、榆林等地区之间交通联系无需在绕行上下游其它黄河大桥,两岸之间车辆出行可节约运营里程50公里,节约出行时间一小时左右,从而大幅度降低两岸间客货出行的经济费用和时间成本,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沟通黄河两岸交通,方便客货出行具有重要作用。

3、建设该项目是实施鄂尔多斯市和巴彦淖尔市资源开发和能源转换战略的需要

本项目所在巴彦淖尔市和鄂尔多斯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资源开发的核心地带,探明煤炭总储量1496亿多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6;天然气储量约1880亿m3,占全国三分之一;稀土高岭土储量占全国的二分之一。巴彦淖尔市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达300多处63个品种,其中硫、锌、铅、沸石、膨润土、银、镉、锂、镓、熔剂、硅石、白云石、云母、蓝晶石探明储量居内蒙古自治区首位,铜、镍、钴、铁、锰、铬、磷探明储量居内蒙古自治区第二位。但较为落后的交通条件严重制约着两市资源的开发和外运。

本项目线位同时连接省道212、京藏国家高速(G6)、国道110线和沿黄一级公路等多条国省干线公路,并通过省道212线向北与甘其毛都国家级一类口岸相通。因此,拟建项目的实施,将为两市的资源外运特别是杭锦旗和五原县资源的外运开辟了更为快捷的运输途径,对促进沿线区域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具有积极意义。

4、建设该项目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所在地区五原县土地肥沃,农产品丰富。杭锦旗能源资源富集,农牧林业综合发展。本项目的建设将实现两地之间特色产品的便捷流通,快速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此外,还有利于五原县、乌拉特中旗等边远地区接受经济发达的鄂尔多斯市的经济辐射,实现内蒙古自治区黄河两岸地区之间经济的均衡发展。

本项目所在地区民族特色突出,旅游资源丰富。五原县有着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素有“塞外古郡”、“塞外小江南”的美誉。杭锦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辽阔的天然牧场、神奇美丽的沙湖等纯朴、自然的塞外风光。

项目影响区地处库布齐沙漠和黄河交汇地带,沙漠及黄河文化旅游资源特色突出,目前该影响区内的旅游资源尚未充分开发,资源优势未完全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本项目建成后,可以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缩短外地游客的出行时间,吸引外来投资,促进当地旅游事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建设本项目有利于完善区域路网,促进鄂尔多斯和巴彦淖尔两市的经济发展,实现五原县与杭锦旗的顺畅连接,发挥公路网络整体效益,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5、建设该项目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

西部大开发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加强民族团结,保障边疆安全和社会稳定,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实施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来带动和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公路交通在综合交通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产业,而且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

然而,内蒙古自治区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公路交通建设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丰富的农牧业、煤炭、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当地的经济快速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2008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十项积极措施,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其中的主要措施之一。国家将全面加大资金投入,交通运输又面临新一轮的大发展。

本项目起点所在地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拥有丰富的地下资源和巨大的能源优势,如何将资源优势快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就需要发达、高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来支持,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对于加快其转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终点所在地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不仅以世界罕见的资源密集度著称,而且也是我国国家能源开发建设的新基地,是我国经济重心渐向西移的纽带地区,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开发占全国动力煤总量80%以上的鄂尔多斯市优质动力煤,对合理利用我国煤炭资源,支援东部沿海经济区,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的经济也必将产生较大的发展,地区间的货物交流及文化交流将明显增加。所以建设本项目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也是为西部开发提供服务的需要。

6、建设该项目是促进民族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该地区民族特色突出,旅游资源丰富。项目影响区地处库布齐沙漠和黄河交汇地带,沙漠及黄河文化旅游资源特色突出,目前该影响区内的旅游资源尚未充分开发,资源优势未完全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该项目建成后,可以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缩短外地

游客的出行时间,吸引外来投资,促进当地旅游事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建设项目影响区有比较丰富的旅游资源。杭锦旗主要的旅游资源有大漠风光、草原风情、沙漠湖泊、绿洲、百里响沙带、温泉、五彩喷砂泉、穿沙公路及沙漠生态建设,黄河河套风情、寺庙及古城遗址、珍稀植物及药材等。根据旅游资源的分布、特色、功能进行了有效整合,规划为“四带五区”:四带即黄河风情旅游带、库布齐沙漠及生态旅游带、穿沙公路旅游带、草原温泉旅游带;五区即三盛公水利风景旅游区、七星湖生态旅游区、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库布齐探险、访古、祭祀旅游区、伊和乌素温泉旅游区。现在重点开发的景区有:以沙漠湖群道图海为依托的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景区;以百里响沙带为依托的夜鸣沙景区;以库布齐沙漠探险、响沙带及穿沙公路为依托的神光旅游度假村;以摩林河温泉、草原、五彩喷砂泉为依托的摩林河温泉疗养度假景区;以杭锦草原为依托的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各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配套完善,旅游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进入接待运营阶段。

布齐神光响沙旅游区七星湖生态旅游区

古郡五原有着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和丰富的物产,素有“塞外古郡”、“塞外小江南”的美誉。古郡五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史载三国名将吕布是五原人;北魏沃野镇(五原县)起义被史学家列为影响中国历史的百件重大历史事件之一;近代,冯玉祥“五原誓师”,响应北伐;傅作义“五原抗战”,阻击日寇,更使古郡五原名扬华夏,声震四海。作为河套文化的发祥地,五原具有农耕文化、黄河文化、宗教文化、草原文化、边塞文化、移民文化、匈奴文化、蒙古文化等多元化文化特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自治区国防教育基地1处,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拥有以冯玉祥五原誓师、傅作义五原抗战的历史事件为爱国教育题材的爱国主义教

育基地2处,有反映五原历史文化、农耕文化、边塞文化、蒙古文化为主的大型博物馆1个。拥有黄河至北(东经107°54′,北纬40°52′)的特殊地理位置,并建有标志性建筑。有反映河套地区宗教文化的四大股普济寺、拉僧庙等。有体现河套自然风光与丰富的农牧业资源的“农家乐”及生态观光旅游景区(点)3处。五原县天然湖泊众多,现依托天然湖泊开发建成集垂钓、餐饮、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景区(点)2处。河套的美食文化独具特色,拥有一个百年老字号饭店----汇元方。这些独特的旅游资源为五原县旅游业的总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五原县又被自治区评为重点旅游旗县,五原已成为城市居民节假日休闲、观光、娱乐的旅游胜地。

7、建设该项目是增强各族人民物质和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的需要

2010年底,鄂尔多斯市总人口166.7万人,包括蒙古族、满族、回族、朝鲜族、藏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壮族、苗族、白族、锡伯族、土家族、瑶族、彝族、黎族、维吾尔族和汉族等20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为1204217人,占总人口的85.41%;蒙古族168627人,占总人口的11.96%;其他少数民族站总人口的2.63%。

2010年底,巴彦淖尔市总人口176.82万人,包括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藏族、壮族、锡伯族、苗族、土家族、维吾尔族、彝族等。蒙古族人口数占全市总人口数的4.94%,汉族占93.63%,回族占1.11%,满族占0.24%,其他民族占0.08%。

由于历史、地理位置,特别是交通不便等方面原因,致使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甚至有些还未摆脱贫困,本项目的建设对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经济繁荣,增强民族团结,进一步提高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方面将起到有力的促作用,具有极大的政治经济意义。

1.7主要结论

1.7.1交通量预测

本项目交通量预测采用“四阶段法”,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1-l。

表1-1交通量预测结果单位:pcu/d

1.7.2技术标准

根据本项目在路网中的地位及作用,结合沿线地形条件和远景交通量预测结果,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T GBO1-2003)中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分析,确定本项目按时速80km/h的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24.5m。推荐方案技术指标的采用情况详见表1-2。

表1-2推荐方案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

规范值采用值

1路段里程km13.750

2公路等级一级公路

3设计速度km/h80

4路基宽度m24.5

5停车视距m110>110 6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4005000 7不设超高最小平曲线半径m2500-

8最大纵坡%5 3.36 9最小坡长m200290

10竖曲线一般最小

半径凸型m45005000凹形m30008000

11行车道宽度m4×3.75

12桥梁荷载等级公路-Ⅰ级

13桥梁净宽m2-12

14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级A

1.7.3路线起终点、走向、主要控制点及建设规模

1、路线起、终点

推荐方案起点:位于套海镇以东约2.5Km处,与S212相接,起点设置刘召互通(简易定向匝道)。

推荐方案终点:位于永胜村附近,与沿黄一级公路(独贵塔拉-巴拉贡段)于K302+720处相接,终点设置永胜互通。

2、路线及走向

路线起自套海镇以东约2.5Km处S212线,向南跨越包兰铁路与黄河总干渠,从三义泉东侧穿过,路线右偏跨越义长渠,然后从东土城农场三队东侧穿过,路线向南左偏从羊盖补龙西侧穿过,接着向南跨越黄河,于永胜村西侧跨过X618,与沿黄一级公路(独贵塔拉-巴拉贡段)于K302+720处相接,路线全长13.750Km。

3、主要控制点

推荐方案主要控制点有:起点(S212)、包兰铁路、黄河总干渠、义长渠、黄河、X618、南干渠、终点(沿黄一级公路)。

4、建设规模

本项目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为24.5m。

推荐方案路线全长13.750公里。土石方数量为50.8561万m3,防护、排水数量为2.5427万m3,路面面积为16.2281Km2。全线共设桥梁4座,总长4971m,其中特大桥1座,长4233m,大桥1座,长648m,中桥2座,长90m;设平面交叉1处,跨铁路分离立交1处(利用跨包兰铁路分离立交及跨黄河总干渠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2座,涵洞及通道20道,收费站和服务区各1处,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按全线13.750公里设置,征用土地1538.72亩。推荐方案建设规模见表1-3。

表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一、基本指标

1交通量pcu/d282132036年预测值

2征用土地亩1538.72

3估算总额万元177202.5675

4平均每公里造价万元12887.4594

二、路线

5路线总长km13.750

6路线增长系数 1.109

7平曲线最小半径m5000

8平曲线长占路线总长%20.81

9直线最大长度m6527.3

10最大纵坡% 3.36

11最短坡长m290

12

竖曲线最小

半径凸型m5000凹型m8000

13竖曲线长占路线总长%36.36

三、路基、路面不含互通

14路基宽度m24.5

15路基土石方数量万m350.8561

16平均每公里土石方万m3 6.5867扣除桥梁长度17排水与防护万m3 2.5427

18路面1000m216.2281

四、桥梁、涵洞

19特大桥m/座4233/1

20大中桥m/座738/3

21涵洞道16

22平均每公里桥长m361.527

23平均每公里涵洞道数道 1.45

五、路线交叉

24平面交叉处1

25互通立交处2

26分离立交处1跨包兰铁路27通道道4

六、沿线设施

28收费站处1

29服务区处1

30管理养护中心处1

31沿线设施km13.750

七、环境保护

32绿化km13.750

1.7.4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工期安排

1.7.4.1投资估算

本项目K线方案投资估算总额为177202.5675万元,平均每公里12887.4594万元,其中建安费为134602.3920万元。

本项目A线方案投资估算总额为192210.6665万元,平均每公里13631.9621万元,其中建安费为146177.1105万元。

1.7.4.2资金筹措

刘召黄河大桥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方式:

1、总投资额的35%由企业自筹;

2、总投资额的65%银行贷款。

1.7.4.3工期安排

本项目计划2013年开工建设,拟于2016年建成通车,工期为3年。

1.7.5经济评价

本项目经济评价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

1.7.5.1国民经济评价

本项目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3.89%,高于8%的社会折现率,从国民经济效益角度分析,本项目是可行的,见表1-4。

表1-4推荐方案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表

项目

内部收益率

(%)

净现值

(万元)

动态投资回收期

(年)

效益费用比

推荐方案13.89%11253714.11 1.77

1.7.5.2财务分析

(1)融资前财务分析

拟建项目融资前(全部投资)(税后)财务分析结果见表1-5。

表1-5拟建项目融资前(全部投资)财务分析结果(税后)

指标所得税后

内部收益率FIRR(%) 6.30%

财务净现值FNPV(万元)43931

效益费用比FBCR 1.45投资回收期N(年,含建设期)20.91

本项目推荐方案融资前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6.30%,大于4.26%的财务基准折现率,从融资前财务分析来看,本项目是可行的。

(2)融资后财务分析

1)盈利能力分析

本项目融资后财务分析计算结果见表1-6。

表1-6本项目融资后(资本金)财务分析结果

指标指标值

内部收益率FIRR(%)7.10%

财务净现值FNPV(万元)35559

效益费用比FBCR 1.17

投资回收期N(年,含建设期)20.53拟建项目融资后的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为7.10%,大于财务基准收益率(4.26%),从融资后财务分析来看,本项目是可行的。

2)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根据融资后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拟建项目从运营期第14年即2030年出现盈余资金,从财务生存能力角度分析,本项目具有一定的财务可持续性。

3)偿债能力分析

拟建项目通过收取过路费予以偿还贷款,按最大还款能力方式偿还建设投资长期贷款。根据贷款偿还能力分析表,拟建项目从通车第7年(2023年)的利息备付率大于1,从通车第14年(2030年)起偿债备付率大于1,说明从2030年开始,项目偿债资金比较充裕。

根据还本付息表,本项目按照最大还款能力偿还贷款,将于通车第14年(2030年)还清长期借款。

(3)财务敏感性分析

本报告主要对融资后资本金的盈利能力敏感性进行分析。本项目在考虑投资费用、预测交通量将来可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项目融资后的盈利能力敏感性分析结果见表1-7。

表1-7拟建项目融资后的盈利敏感性分析结果方案推荐方案

FIRR(%)

投资增加10%,收入不变 5.70%投资不变,收入减少10% 5.47%投资增加10%,收入减少10% 3.90%

从融资后的财务敏感性分析结果可知,本项目推荐方案在投资增加10%、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为5.70%,大于财务基准收益率(4.26%);在收入减少10%、投资不变的情况下,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为5.47%,大于财务基准收益率(4.26%);在投资增加10%且收入减少10%的不利情况下,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为3.90%,小于财务基准收益率(4.26%)。说明融资后本项目推荐方案的抗风险能力一般。

1.7.6土地利用、工程环境、节能及社会影响评价

1.7.6.1土地利用评价

项目区域土地资源紧张,项目沿线荒地、河滩地可供开发补充为耕地的用地较少,路线方案研究时应尽量绕避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和基本农田,并尽可能避免与地方规划产生干扰。本项目的实施对沿线土地利用影响不大,工可用地总数量小于按用地指标的计算值,符合《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规定,不存在搭车征地、多征少用等情况。

1.7.6.2工程环境评价

项目在完善公路网、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促进地方经济、带动旅游业发展等有利方面的的同时,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将对沿线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社会影响、噪声影响、废气影响、工程地质水文影响以及生态影响等。因此拟建项目应充分考虑公路规模、布局及环境保护的要求,采取必要的措施,使项目的实施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本项目的实施对周边环境的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有效控制,并能被环境所接受。因此,从环境保护方面而言,本项目的实施是可行的。

1.7.6.3节能评价

拟建项目建设期需耗用能源约1.01万吨标准煤,运营期进行养护维修及大修需耗用能源约0.36万吨标准煤,运营期车辆可以节约能源约16.53万吨标准煤,项目整个建设运营期共节约能源15.16万吨标准煤,节能效果显著。

1.7.6.4社会影响评价

本项目的建设改善沿线地区的交通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对提高居民收入、生活水平和质量,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吸引产业向沿线地区转移有着重要作用,项目的建设也得到了政府各部门的支持和相关利益群体的支持。但本项目也存在着征地拆迁补偿问题,农民失业带来生活和就业的负面影响,通过采用相关措施可以解决和缓解。总体上看,项目的建设社会效益是显著的,产生的正面效益远大于负面效益。

1.8问题及建议

(1)本项目刘召黄河特大桥工程规模大、技术复杂,为国内大型工程,因而有很多不同于常规桥梁建设的特点。从前期工作到具体组织实施,纵观国内大工程的先例,要加深考虑的问题很多,在设计、施工、技术管理、组织管理等方面应认真吸取国内已有经验并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是充实、提高国内各方面知识、组织管理、设计、施工水平和节约投资的捷径,组织各方人员对相近工程进行技术考察和技术交流实属最佳良策。

(2)本项目横跨黄河,应加强大桥景观设计,使之与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相协调。同时对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吸引海内外投资、促进黄河两岸旅游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3)按工期安排,本项目建设要在2013年开工建设,为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应抓紧进行项目的立项和勘察设计工作。

(4)为确保本工程的顺利实施,应尽快安排进行如下几项专题研究:

①工程压矿及环境评价;

②近场区与桥址区地质构造及地震危险性分析;

③水文分析计算、防洪评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