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刺客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刺客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刺客列传》语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

1.荆轲嘿而逃去嘿同默

2.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从同纵

3.秦王必说见臣说同悦,高兴

4.右手揕其匈匈同胸,胸膛

5.今太子迟之,请辞决决同诀,诀别

6.燕王诚振怖振同震,惊慌

7.燕王拜送书于庭庭同廷,朝庭

8.而秦舞阳奉地图柙奉同捧,捧着

9.图穷而匕首见见同现,出现

10.卒起不意卒同猝,突然

11.乃引匕首以擿秦擿同掷,投掷

12.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溢同镒,古代的计量单位

13.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庸同佣,被雇佣的人

14.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摄同慑,威慑,震慑

15.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购同媾,媾和,讲和

16.樊於期偏袒扼捥而进曰捥同腕,手腕

17.举筑朴秦皇帝不中朴同扑,击

二、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盖聂怒而目之(瞪眼看)

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做人质)

荆轲和而歌于市中(唱歌)

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率领)

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安排住宿)

天雨粟,马生角也(下雨)

皆白衣冠送之(穿着白衣冠)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对待)

2.名词作状语

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每天)

稍蚕食诸侯(像蚕一样)

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在北面)

南有泾渭之沃(在南面)

右陇、蜀之山,左关殽之险(在右面,在左面)

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用双膝)

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在国内)

太子日造门下(每天)

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向北)

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有匣子)

怒发上冲冠(向上)

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像簸箕)

3.意动用法

太子丹迟之(以……为迟)

群臣怪之(以……为怪)

太子丹患之(把……作为心头大患)

4.使动用法

太子丹受而舍之(使……住下来)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使……臣服)

三、古今异义词

1.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古义:提心吊胆;今义:因失望而痛心。)

2.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古义:困窘,走投无路;今义:贫穷困难。)

3.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古义:行走/作为;今义:受心理支配的外部活动。)4.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古义:没有才能;今义:不象。)

6.愿大王少假借之(古义:宽容;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7.家丈人召使前击筑(古义:主人;今义:岳父。)

8.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古义:放在心上;今义:注意,小心。)

9.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10.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11.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古义:消除借口;今义:为防止泄密而害死知情者)四、一词多义

1.奉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同“捧”,捧着

轲既取图奉之献上

2.兵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士兵

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

郡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兵器

3.顾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回头

顾野有麦场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大行不顾细谨考虑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但是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

4.固

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坚固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方

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坚决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然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坚守

5.私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私见张良私下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意私利

项王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私交,,秘密活动

五、虚词积累

1.虽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虽:虽然

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虽:即使

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虽然:即使这样

2.之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之:助词,无义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之:结构助词,的

3.因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因:趁机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因:于是

六、特殊句式

1.被动句

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定语后置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连结一人之后交

群臣侍殿上者复为羽声忼慨

3.宾语前置光窃不自外

4.主谓倒装甚矣吾不知人也

后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后赤壁赋》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临皋.(gāo)黄泥之坂.(bǎn) 松江之鲈.(lú)巉.(chán)岩蒙茸.(róng)虬.(qiú)龙栖鹘.(qī h ú)悄.(qiǎo)然缟.(gǎo)衣揖.(yī)予曾日月之几何(céng) 戛.(jiá)然长鸣羽衣翩跹 ..(piān xiān) 俛(fǔ)而不答予亦惊寤(wù) 二、通假字 以待子不时之须须同需,需要。 反而登舟反同返,返回。 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的用法并解释: 步.自雪堂名词活用为动词,步行。 顾而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 予乃摄衣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 履.巉岩名词活用为动词,登上。 横江东.来名词活用为状语,从东边, 掠予舟而西.也名词活用为动词,向西飞。 羽衣 ..翩跹名词活用为状语,穿着羽衣。 四、“顾”的含义: 顾.而乐之看道士顾.笑回头看 顾.安所得酒乎可是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问,拜访 大行不顾.细谨考虑念父母,顾.妻子顾惜,顾念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难道 五、“而”的用法 顾而乐之表承接摄衣而上表修饰归而谋诸妇表承接悄然而悲表修饰 反而登舟表承接肃然而恐表修饰 听其所止而休焉表承接掠予舟而西也表承接俛而不答表修饰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表转折飞鸣而过我者表修饰 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过.黄泥之坂过:走过。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既:已经。脱:脱落、凋零。 行歌 ..相答行歌:边走边吟唱。 今者薄.暮薄:迫近,接近。 顾安所 ..得酒乎安所:哪里,什么地方。 归而谋诸.妇诸:兼词,之于。 以待子不时 ..之须不时:随时。 予乃.摄衣而上乃:于是,就。 披.蒙茸披:分开。 攀栖鹘之危.巢危:高。 凛乎.其不可久留也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听.其所止而休焉听:听凭。

(人教版必修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法(完整版)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 复习资料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4.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5.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6.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惧怕 二、古今异义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持千金之资币物【币】 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 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长之人 今闻购将军之首【购】 古义:重金收买; 今义:购买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将军岂有意乎【有意】 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 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 终已不顾【顾】 古义:回头;今义:照顾,考虑,顾及 北蛮夷之鄙人【鄙人】 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 图穷而匕首见【穷】 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 秦王还柱而走【走】 古义:跑;今义:行走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dǐ],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拿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投击,今义:垂手拿着 诸郎中执兵。【郎中】 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断其左股。【股】 古义:大腿;今义:量词。 左右既前【左右】 古义:身边侍臣;今义:方位名词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三、词类活用 【日夜】此臣切齿拊心也: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上】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北】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 【旦暮】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 【函】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厚】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 【箕】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邑】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名词作动词,封邑 【私】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前】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又前而为歌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左右既前:走上前非有诏不得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高中文言文知识归纳—《赤壁赋》

高中文言文知识归纳—《赤壁赋》 导读:高中文言文知识归纳—《赤壁赋》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既望: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既,过了。望,农历每月十五) 2、少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不多一会儿) 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 4、凌: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5、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驾) 6、溯: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怀:渺渺兮予怀(我的心) 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方其破荆州(当;占领) 10、下:下江陵(攻下) 11、渚: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 12、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消减和增长) 13、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 14、狼藉:杯盘狼藉(凌乱) 15、白:不知东方之既白(亮) 二、通假字 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冯: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凭”,乘) 3、缪: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

三、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 2、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3、然: 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4、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④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事,连词) 5、白: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名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四、词类活用 1、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2、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3、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4、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5、南、西:乌雀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6、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 7、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作动,砍柴) 8、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徘徊:徘徊于斗牛之间(①古义:明月停留。②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美人:望美人兮天一方(①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②今义:美貌的人。) 3、凌:凌万顷之茫然(①古义:越过。②今义:欺侮。) 4、子: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①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②今义:儿子) 六、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宾短语后置)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一、虚词 1.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 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 4.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 (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二、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5)倚歌而和之 古义:循,依。 3.一词多义 (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 (5)歌 a扣舷而歌之(动词,唱) b歌曰(名词歌词) c倚歌而和之(名词曲调) (6)长 a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b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4.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介词结构后置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刺客列传文言文翻译

《刺客列传》知识点整理 一、课内知识点整理 1.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看) 2.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不友好) 3. 奈何以见陵 ..之怨,欲批其逆鳞哉(被欺凌) 4. 愿太傅更.虑之(更加,可译为认真) 5. 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两次、眼泪) 6. 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如果,退回) 7.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 8. 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但是) 9. 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及,赶上) 10. 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拜访)1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辞别) 12.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顺序) 1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突然,常态) 14.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成功) 15. 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排列) 16. 使使 ..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派,使者) 17. 图穷.而匕首见(尽) 18.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趁机) 19. 彼.庸乃知音 ..,窃言是非 ..(那,知晓音乐,好,不好) 20.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擅长) 21.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详细,像) 22. 不欺.其志,名垂后世(违背) 23. 彼乃以我为非人 ..也(不是同类人) 24. 稍.蚕食诸侯(逐渐,慢慢) 25. 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担心)26.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同“媾”,媾和) 27.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通过) 28.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 ..(无能的)29.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悬赏) 30.皆白衣冠 ..以送之(穿衣,戴冠)31.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牵,拉;断) 32.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逃跑)33.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到)

《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

《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 一、字音: 1、壬戌(r?nxū) 10、酾酒(shī) 2、桂棹(zhào) 11、横槊(shuò) 3、余音袅袅( niǎo) 12、渔樵(qiáo) 4、幽壑(ha) 13、扁舟(piān) 5、嫠妇(lí) 14、匏樽(páo) 6、愀然(qiǎo) 15、蜉蝣(fúyóu) 7、山川相缪(liáo) 16、无尽藏(zàng) 8、舳舻千里(zhúlú) 17、狼籍(jí) 9、旌旗(jīng) 18、枕藉(jia) 二、通假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三、实词的含义。 (1)七月既望 ..:.既,过了。望,农历每月十五 (2)举酒属.客:劝人饮酒 (3)纵.一苇 ..之所如.:.纵,任。如,往 (4)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茫然,旷远的样子 (5)击空明 ..兮溯.流水:空明,月光下的清波。溯,逆流而上 (6)渺渺 ..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7)倚.歌而和.之:循,依。唱和 (8)不绝如缕.:.细丝(9)苏子愀然 ..:.容色改变的样子 (10)正.襟危.坐:都是端正的意思 (11)方.其破荆州:当 (12)横槊.赋.诗:朗诵。 (13)固.一也之雄也:本来 (14)寄蜉蝣 ..于天地:喻人生短促 (15)逝者如斯.:.此,指水 (1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 ..也:消减和增长 (17)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连、竟 (18)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享有 四、重点虚词 (1)于.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表被动(2)之. 纵一苇之.所知:助词,主谓间,无实义目遇之.而成色:它们,代清风、明月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惟江上之.清风:助词,的(3)而.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关系,不译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但,表转折关系 耳得之而.为声:就,表顺承关系 (4)其. 其.声呜呜然:那 方其.破荆州:他,代曹操 何为其.然也:语气词 (5) 乎.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的样子,形容词词尾而又何羡乎.:.呢,表疑问语气词 (6)挟飞仙以.遨游: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 (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如果 (8)而今安.在哉:哪里

刺客列传文言现象整理

高二(1)班刺客列传 一、通假字整理: 1.吾曩者目摄.之 “摄”同“慑”,威慑,震慑 2.嘿.而逃去 “嘿”同“默”,不说话,不出声 3.北购.于单于 “购”同“媾”,媾和,讲和 4.旷日弥久,心惛.然 “惛”通“昏”,糊涂 5.其意不厌. “厌”通“咽”满足 6.诸侯服秦,莫敢合从. “从”同“纵”合纵策政 7.使悉反.诸侯侵地 “反”通“返” 8.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 9.右手揕其匈. “匈”通“胸” 10.樊於期偏袒扼捥. “捥”同“腕” 11.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腐”同“拊” 12.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 “豫”通“预” 13.今太子迟之,请辞决. “决”同“诀” 1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 15.而秦舞阳奉地图柙. “柙”同“匣” 1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17.卒.起不意 “卒”通“猝” 18.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 “擿”通“掷” 19.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 “溢”同“镒”

20.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 “庸”通“佣” 21.举筑朴.高皇帝 “朴”通“扑” 二、一词多义 1.深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刻毒) 以其求思之深(深刻) 深失所望(副词,很,十分) 2.假 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 假令仆伏法受诛(假如) 汉人未可假大兵全(给予)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3.遗 厚遗秦王宠臣(wei 赠送) 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送给)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漏,忽略) 4.教 乃今得闻教(指教) 曲罢曾教善才服(使,让)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名,教化)5.还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回来) 扁鹊望桓候而还走(同“旋”,掉转身)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归还)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副词,仍然)一樽还酹江月(副词,还是) 6.私 丹不忍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名,私利) 乃遂私见樊于期(副词,私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 7.资 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资财)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资本)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动,资助) 昔仲尼资大圣之才(凭借) 8.图 请入图之(谋划) 图穷而匕首见(地图) 不图子自归(料到)

赵世家文言现象整理

《赵世家》知识点整理 一、一词多义。 负: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背 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倚仗 卒:程婴卒与俱匿山中最终 故:复故位原来的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所以 略:王北略中山之地巡视 攻城略地夺取 微:尘亡国贱俘,至微至陋。地位低下,卑贱。 微言大义深奥、微妙。 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如果不是,如果没有。即: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副词,就是。 即女也,吾徐死耳。如果,假如。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与则相同。那就。 来即我谋。靠近,走近。 即遣兵三万以助备。副词,立刻,马上。 孰:立孤与死孰难?与……相比哪一个更怎么样?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非然,孰敢作难!谁,哪个。 固: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本来。 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坚固。 赵武啼泣顿首固请。坚持,坚决。 胡:国胡以相恤。什么。 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为什么,怎么。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古代我国西北部民族的统称。请: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请求对方做某件事。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请求,相当于请允许我。 诸将请所之请教,请示。 乃置酒请之宴请。 致:乃治灵公贼以致赵盾涉及 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到达 罗敷前致词表达 适:而叔带去周适晋到 面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舒畅 所以:夫服者,所以便用者也用来 吾所幸者所以制洛也…的原因 累:国贵戚者名不累损害 必有遗俗之累牵连

同”缧”,捆绑:系累吾民 因: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凭借,依靠) 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依靠、凭借 我先王因世之变趁着 因竭其愚忠于是,就 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根据) 王遂往之公子成家,因自请之(于是,就) 焉:且焉置土石(于何,在哪里)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语气词) 请服焉(代词) 盘盘焉,囷囷焉(助词,…的样子) 之:王遂往之公子成家(动词,到…去) 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结构助词,的) 召而匿之宫中(代词,他) 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後(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学而时习之(代词,它) 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 以:盾以得亡( 而) 以致赵盾(介词,用)以臣弑君(介词,凭借……身份) 子孙在朝,何以惩罪?(介词,依照) 吾先君以为无罪(动词,认为) 韩厥具以实告(动词,把) 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目的连词,来) 而叔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连词,表转折) 而:盾卜之,兆绝而後好(连词,表顺承关系) 而贾为司寇(连词,承接关系) 是非先君之意而妄诛(并列关系) 臣有大事而君不闻(转折连词) 若幸而男(修饰关系连词) 为:盾为国多难(因为) 为之祭邑(介词,给) 及赵武冠,为成人(动词,成为) 吾先君以为无罪(动词,认为) 是为灵公(是) 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动词,做) 为天下笑者(被) 故:复故位(形容词,原来的)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连词,所以) 乃:

赤壁赋文言知识总结

《赤壁赋》文言知识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⑵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⑶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⑷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 徘徊于斗牛之间 A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 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 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3.一词多义 (1) 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 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 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 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如诉如泣(副词,像) (5) 白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不知东方之既白(发出白光,形容词作动词) (6) 歌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歌曰:“……”(歌词,名词)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 (7)属 ①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②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 ③天下属安定(适才,刚刚) ④乃以秦王属吏(交付,托管) ⑤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以上都读zhǔ 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⑦若属皆且为所掳(用在人称后表示复数,名词等、辈) ⑧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归属,隶属) ⑨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于)

⑩神情与苏、黄不属(动词,类似) 4.词类活用 (1) 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2)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 (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转折。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 止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 消长也 (2) 连词,表修饰。倚歌而和之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 连词,表承接。正襟危坐而问客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一、虚词 1. 而 (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连词,表转折) (2) 倚歌而和之( 连词,表修饰) (3)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连词,表承接) (4) 侣鱼虾而友麋鹿( 连词,表并列) (5)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连词,表转折) (6)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连词,表转折) (7)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修饰) 2. 之 (1) 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 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代词,它) (5) 苟非吾之所有(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 (6) 耳得之而为声( 代词,它) (7)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代词,它们) (8) 吾与子之所共食(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 于 (1)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介词,在) (2) 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3) 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在) (4) 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在) (5)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 (6) 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 寄蜉蝣于天地( 介词,在) (8) 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在) 4. 乎 (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形容词词尾) (2)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形容词词尾)

(3) 郁乎苍苍( 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二、实词 1. 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 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5)倚歌而和之古义:循,依。 3. 一词多义 (1)东 a 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 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 a 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 a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a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b 如怨如慕(副词,像) (5)歌 a 扣舷而歌之(动词,唱) b 歌曰(名词歌词) c 倚歌而和之(名词曲调) (6)长 a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b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4. 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刺客列传重要知识点

《刺客列传》重点文言知识点 (1)第1-5段 1.一词多义: 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先:祖先。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前一“之”字,是动词,到。 使使往之主人。之:用作动词,到。 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去:离开。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爱:喜欢。 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结:结交。 2.文言虚词: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虽:虽然。 3.词类活用 盖聂怒而目之。目:用作动词,瞪视。 4.难句翻译指导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参考译文:荆轲爱好喝酒,天天同杀狗的屠夫和高渐离在燕国的街市上喝酒,喝到尽情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在街市上和着节拍唱歌,相互娱乐,可是过一会又相对哭泣,好象旁边没有别人一般。 翻译指点:“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和而歌于市中“是介宾短语后置句,译成“于燕市饮”,“于市中和而歌”。“酣”酒喝得很畅快,此处可翻译成“尽情”。 (2)6—8段 1.一词多义: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报:报复。 擅巴汉之饶。擅:拥有,据有。 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蹊:小路。 乃造焉。造:拜访。 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却:退。跪:两膝着地。蔽:拂拭。 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报:告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逮:及,到。 2. 文言虚词: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之:助词,用于词尾,无义。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之:结构助词,的。 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虽然:即使这样。 3. 词类活用 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舍:用作使动词,使……住下来。 (3)9—11段 1.一词多义: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一、虚词 1.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 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 4.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 (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二、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管仲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管仲列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鲍叔知其贤(才能)。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始终)善遇(对待)之,不以为言(不把这种)。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等到)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推荐)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霸业因此得以成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管仲之谋也. 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 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经商),分财利多自与(自己拿),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君主免职),鲍叔不以我为不肖(没有才干),知我不遭时(没有遇到好时机)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他而死),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 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

史记刺客列传(高中文言文阅读)

史记?刺客列传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徒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轰曰:“曩者①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②,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③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漸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

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使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柯曰:“谨奉教。”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①曩者:从前,之前。②争道:争夺棋局上的格道。③嘿:同“默”。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 诸侯尽与其 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B.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C.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D.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2019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第四专题管仲列传练习语文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论卑.而易行卑:卑微 B.吾尝三战三走.走:逃跑 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 D.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匡:纠正 % 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吾长见其笑于大方之家 B.鲍叔知其贤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C.诸侯由是归齐视死忽如归 D.上服度则六亲固物换星移几度秋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不以为言鲍叔不以我为贪 B.然孔子小之夫晋,何厌之有 C.鲍叔知其贤国无主,其能久乎 D.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与虎谋皮 % 4.下列各句中含有古今异义的词的一项是()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B.岂以为周道衰微 C.仓廪实而知礼节 D.鲍叔不以我为无耻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管仲因而信之 B.贵轻重,慎权衡 C.然孔子小之 D.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 . 6.下列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岂管仲之谓乎②公子纠死,管仲囚焉③率师以来,唯敌是求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⑤自古及今,未之尝闻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⑦甚矣,汝之不惠⑧求人可使报秦也⑨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⑩刘备,天下枭雄A.①⑨/②④/③⑤⑦/⑥⑩/⑧ B.①③⑤/②④/⑥⑩/⑦/⑧⑨ C.①③⑤⑨/②④/⑥⑩/⑦⑧ / D.①③⑤/②④/⑥⑧⑩/⑦/⑨ 7.以下六句分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管仲的民本思想的一组是() ①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③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④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⑤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⑥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终善遇之善:很好地 B.鲍叔遂进管仲进:举荐

赤壁赋文言知识归纳及答案

《赤壁赋》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①浩浩乎如冯. 虚御风(通“凭”,乘) ②山川相缪. (通“缭”,环绕) ③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 (通“嘱”,劝人饮酒) ④杯盘狼籍. (通“藉”,狼藉) 2.古今异义词 ①徘徊于斗牛.. 之间 ?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②白露.. 横江 ?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③凌万顷之茫然.. ? ????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④望美人.. 兮天一方 ?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今义:美貌的人 ⑤况吾与子. 渔樵于江渚之上 ? ????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今义:儿子 3.词类活用 ①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向南) ②名词用作动词 歌. 窈窕之章(唱歌) 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 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 (向东进军) ③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 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④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 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 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⑤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4.一词多义 ①望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远看) ②如纵一苇之所如.(往) 如.诉如泣(副词,像) ③虚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太空) 盈虚.者如彼(指月缺) ④白白.露横江(白色的) 不知东方之既白.(发白,即天亮了) ⑤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连词) ⑥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⑦然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⑧歌歌.窈窕之章(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二、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2.疑问句 ①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②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③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3.省略句 ①(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 ②(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 ③(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 4.倒装句 ①状语后置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结构后置) ②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高中课内文言文《赤壁赋》基础知识背记(有答案)

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 3.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今义:。) 2.白露横江 (古义:今义:。)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今义:。)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今义:。) 4、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歌:词作词,。) 2.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明:词作词,。) 3.舞幽壑之潜蛟(舞:,。) 4.泣孤舟之嫠妇(泣:,。) 5.正襟危坐(正:,。) 6.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 7.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 8.下江陵(下:,。) 9.顺流而东也(东:,。) 10.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 11.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 12.不知东方之既白(白:,。) 5、一词多义 1.而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词,表,) 倚歌而和之(词,表,)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词,表,) 侣鱼虾而友麋鹿(词,表,)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词,表,)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词,表,)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词,表,) 2.之 月出于东山之上(词,) 2

凌万顷之茫然(词,)哀吾生之须臾(词,)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词,)苟非吾之所有(词,)耳得之而为声(词,)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词,)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词,)3.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词,)月出于东山之上(词,)徘徊于斗牛之间(词,)于是饮酒乐甚(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词,)渔樵于江渚之上(词,)寄蜉蝣于天地(词,)托遗响于悲风(词,)4.乎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相与枕藉乎舟中(,)5.望 七月既望(词,)望美人兮天一方(词,)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词,)日夜望将军至(词, 1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词,)都督阎公之雅望(词,)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词,)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词,) 6.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词,)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词,) 7.如 纵一苇之所如(词,)如怨如慕(词,) 8.歌 扣舷而歌之(词,)歌曰(词,)倚歌而和之(词,) 5.横 白露横江(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词,)野渡无人舟自横(词,)天姥连天向天横(词,)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词,) 3

《管仲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1)

《管仲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缪建铭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yǐng)少时常与鲍.叔牙游(bào) 及小白立为桓.公(huán)尝与鲍叔贾.(gǔ)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xiào)公子纠败,召.忽死之(shào) 管仲既任政相.齐(xiàng)与俗同好恶 ..(hào)(wù) 仓廪.实而知礼节(lǐn)桓公实怒少.姬(shào) 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shào)知与之为.取(wai) 而不勉之至王.(wàng)匡救其恶.(a) 一、重点词语整理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结交,交往) 鲍叔终.(始终)善遇.(对待)之 齐桓公以.(因而,因此)霸.(称霸) 九合.(联合,会集)诸侯,一.(完全)匡.(扶正)天下 吾始.(当初)困.(贫穷)时,尝与鲍叔贾.(做买卖)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成材) 通.货(交换商货。通,流通、交换。)积财 下.(颁布,下达)令如流水之.(至,往)原.(宽广平坦之地) 俗之所否.(非,反对、讨厌),因而去.(废除,革除)之。 吾始.(当初)困.(贫穷)时,尝与鲍叔贾.(做买卖) 慎权衡(衡量,比较。权,秤锤;衡,秤杆。)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诈,占便宜) 鲍叔遂进管仲()举荐,推荐 管仲既任政相.(治理)齐,以.(凭借)区区(小、少,微不足道。)之齐在海滨,故论.(主张,学说)卑.(平易,浅近)而.(连词,表因果)易行 桓公实北.(名作状)征山戎(古代北方民族名,又称北戎,匈奴的一支。),而.(连词,表转折)管仲因而令燕修.(遵循,实行)召公之政 岂.(其,表示揣测,大概)(孔子)以为周道.(政治主张,政治措施)衰微 语.(俗话、谚语或古书中的话)曰“将顺(顺势促成)其美.(形作名,美德),匡救(匡正补救)其恶.(形作名,过错) 二、词类活用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一、字音: 1、壬戌(rénxū) 10、酾酒(shī) 2、桂棹(zhào) 11、横槊(shuò) 3、余音袅袅( niǎo) 12、渔樵(qiáo) 4、幽壑(hè) 13、扁舟(piān) 5、嫠妇( lí) 14、匏樽(páo) 6、愀然(qiǎo) 15、蜉蝣(fúyóu) 7、山川相缪(liáo) 16、无尽藏(zàng) 8、舳舻千里(zhúlú) 17、狼籍(jí) 9、旌旗(jīng) 18、枕藉(jiè) 二、通假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三、实词的含义。 (1)七月既望:既,过了。望,农历每月十五 (2)举酒属客:劝人饮酒(3)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 (4)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茫然,旷远的样子 (5)击空明兮溯流水:空明,月光下的清波。溯,逆流而上 (6)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7)倚歌而和之:循,依。唱和

(8)不绝如缕:细丝 (9)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10)正襟危坐:都是端正的意思 (11)方其破荆州:当 (12)横槊赋诗:朗诵。 (13)固一也之雄也:本来 (14)寄蜉蝣于天地:喻人生短促 (15)逝者如斯:此,指水 (1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消减和增长 (17)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连、竟 (18)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四、重点虚词 (1)于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表被动

(2) 之 纵一苇之所知:助词,主谓间,无实义 目遇之而成色:它们,代清风、明月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惟江上之清风:助词,的 (3) 而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关系,不译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但,表转折关系 耳得之而为声:就,表顺承关系 (4) 其 其声呜呜然:那 方其破荆州:他,代曹操 何为其然也:语气词 (5) 乎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的样子,形容词词尾而又何羡乎:呢,表疑问语气词 (6)挟飞仙以遨游: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 (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如果 (8)而今安在哉:哪里 (9)纵一苇之所如:的地方 五、词类活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