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 胞 生 物 实 验 指 导

细 胞 生 物 实 验 指 导
细 胞 生 物 实 验 指 导

细胞生物实验指导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目录

一、几种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二、细胞大小的形态观察——测微尺的使用

三、细胞膜的通透性

四、胞间连丝观察

五、荧光的细胞化学测定

六、细胞活力的鉴别

七、细胞活体染色技术

八、细胞器的分离、纯化——细胞分级分离

九、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和融合

十、植物细胞骨架光学显微观察

十一、鉴定RNA的细胞化学方法——Branchet反应

十二、细胞电泳

实验一几种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了解几种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工作原理、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普通显微镜提高分辨力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基本原理

一般实验室经常使用的光学显微镜都是由物镜、目镜、聚光器和光源组成,普通显

AB物体.A1B l第一次成像,A2B2第二次成像,O l目镜.O2物镜,

F1为O l的前焦点,F2为O2的前焦点

各种光学显微镜的光学放大原理基本相同,各种特殊用途的光镜不过只是在光源、物镜、聚光器等方面作了改动,或在其它方面增设了某些特殊的设备。

(二)几种光学显微镜

1.普通光学显微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也叫复式显微镜,是最常见,最简单的显微镜。它适于观察一般固定的,有色的透明度较高的标本。其最大分辨力一般为0.2微米,从构造上可分光学、机械和电子三大系统。

2.暗视野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是以丁达尔现象(Tyndall phenomenon)(即光的微粒散射现象)为基

础设计的,它使用了特殊的聚光器进行斜射照明,因光源中心束不直入物镜,所以视野黑暗,而被检细胞器因斜射照明发生衍射和反射,所以发亮可见。暗视野显微镜可用增加光照方法增加物体与背景的反差,因而可观察到0.2-0.004微米直径的微小粒子,但它分不清被检物的细微构造,它常用于观察物体的存在与运动。暗视野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区别,主要在于聚光器的不同,致使照明方法有别。确切地说,称暗视野显微镜为暗视野照明更为贴切,它是照明光线仅照亮被检样品而不进入物镜,使视野背景暗黑,样品明亮的照明方法。

3.相差显微镜:

相差是指同一光线经过折射率不同的介质其相位发生变化并产生的差异。相位是指在某一时间上,光的波动所达到的位置。

一般由于被检物体(如不染色的细胞)所能产生的相差的差别太小,我们的眼睛是很难分辨出这种差别的,只有在变相差为振幅差(明暗之差)之后,才能被分辨。

相差显微镜是以光的干涉现象为基础设计的。与普通光学显微镜比较,它在聚光器和物镜上作了改动。用装有环状光栏的聚光器造成的空心光线柱,使直射光 (背景) 和衍射光 (样品) 分开。同时在物镜的后焦面上装有相位板,使直射光和衍射光发生干涉,从而把我们肉眼不能见的相位差变为可见的振幅差,同时相位板上装有吸收膜,吸收部分直射 (或衍射)光以增加反差,使人们能够看清更加细微的结构。所以相差显微镜一般用于观察活细胞的细微结构。

4.荧光显微镜:

荧光是指某些物质经波长较短的光线照射后,分子被激活吸收能量后呈激发态,其能量除部分转化为热量或用于光化学反应外,相当一部分则以波长较长的光能形式辐射出来,这种波长长于激发光的可见光称作荧光。

荧光显微镜是以紫外线 (3650A) 或蓝紫光 (4200A) 照射某些物质,可激发其产生荧光的原理为基础设计的,利用一个高发光效率的光源,经过一个滤光系统得到紫外光(或蓝紫外光),直接照射标本中的自然荧光物质,使其产生自发荧光,再加以镜检。或以荧光染料先对标本进行染色,然后使之在上述光源照射下产生次生荧光,再加以镜检。

这种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荧光(或次生荧光)物质在细胞内分布情况,以及测定细胞器的生理活性。

(三)如何提高分辨力

显微镜的能力是质量和性能的标志。能力包括分辨率、放大率、焦点深度和视场宽度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分辨率。各种能力都有一定的界限,既互相作用,又互相制约。

改善和提高了某种能力,同时降低了某些能力,只能顾其主要,兼顾其他,综合统筹。

1.数片孔径(numerial aperture)

数片孔径(N.A.)也叫镜口率,是物镜和被检样品之间的介质的折射率(n)与物镜所接受的光锥顶角(亦称孔径角)的一半α(半孔径角)正弦的乘积。其公式如下:

N.A.=n·sinα

物镜的数值孔径愈大,显微镜的能力愈强,数值孔径与分辨率成正比,与焦点深度成反比。物镜的数值孔径的N.A.值刻在物镜壳上,如40/0.65表示40倍的物镜,数值孔径为0.65。物镜的数值孔径随前透镜直径的减少而增大。显微镜物镜的前透镜口径愈小,数值孔径愈大,放大倍数愈高,价格愈高。

2.分辨率(resolving power)

物镜分辨率是指分辨被检样品细微结构的能力。通常以能清晰地分辨两个物体点的最短距离来表示。其公式如下:

R=0.61×λ/ N.A.

R:分辨率;λ:照射光线波长; N.A.:物镜数值孔径

分辨率以分辨两个点的最短距离表示,R值愈小,分辨能力愈大。物镜的分辨率与照明光线的波长成反比,与物镜的数值孔径成正比。

照明光线波长愈短,物镜的数值孔径愈大,显微镜的分辨率亦愈大。

物镜的分辨力即显微镜的分辨率,目镜与显徽镜的分辨率无关,它只把物像第二次放大,使眼睛便于观察。目镜只能将物镜已经分辨的影像进行放大,无法观察到未被物镜分辨的细节。在光学成像过程中,目镜不起初始造像作用,仅作放大而已。

3.放大率(magnification)

显微镜最后形成的物体放大影像,对被检物体的大小比例称为放大率,即像高比物高。放大倍数以长度计算,而不是以面积或体积计算。

显微镜的总放大率(Mt)应为:

Mt = Mob×Me×Mph

Mt:总放大率;Mob:物镜放大率; Me:目镜放大率;Mph:摄影透镜放大率一般镜检观察时,摄影附加透镜的放大倍率不计算在内,因它未参于造像,显微镜辨别细微结构的能力,不取决于总放大率,而归于物镜的分辨率。显微镜的总放大率绝非愈高愈好,有其适量范围:最低和最高界限。适宜的总放大率是所用物镜数值孔径的500~1000倍。在此范围称作有效放大率。例如:使用40/0.65物镜时,应选配适宜的目镜倍数范围。

首先计算出有效放大倍率:

0.65×500~0.65×1000=325-650

再用物镜放大倍率除以有效放大率:

325÷40~650÷40=8-16

求得的数值是应选配的目镜放大倍率的范围,即要选用8×-16×的目镜。

总之,总放大率超过物镜数值孔径的1000倍时,细微结构分辨不清,为空的放大,低于500倍时由于放大率过低,肉眼难以分辨。

4.焦点深度(depth of focus)

当显微镜对被检样品的某一点或平面准焦时,影像的清晰范围,不局限于这一点或面,在某上下的一定距离或深度内也是清晰的。这段清晰的距离或深度,就叫做焦点深

度,简称焦深,焦深长表示清晰的上下范围或深度大,焦深短,清晰的上下界限短。

显微镜的焦深可变,它与物镜的数值孔径和总放大率相关。焦深与物镜的数值孔径和总放大率成反比,收缩孔径。影像的焦深加大,提高物镜的数值孔径,清晰深度变小,总放大率提高,焦深度小,总放大率降低,焦深加大。使用同一物镜,配用倍率的目镜,其焦深随目镜倍率加大而减少。

三、实验用品:

(一)材料:草履虫,洋葱内表皮,紫鸭趾草等花粉,菠菜叶。

(二)用品: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载玻片,

盖玻片,吸管,镊子,剪刀等。

四、实验方法:

l.观察草履虫的外形、运动、纤毛、食物泡等。

取少许棉花纤维或擦镜纸纤维,放于载玻片上,在其上滴一滴草履虫悬液,然后加盖玻片观察。

2.洋葱表皮细胞和菠菜叶的细胞核、叶绿体的观察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撕洋葱鳞茎内表皮或菠菜下表皮一小块放于其中,使其展开,然

后加盖玻片观察。

3.紫鸭趾草花粉外形、表面突起的观察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取紫鸭趾草雄蕊在其中沾几下,然后盖片观察。

五、作业:

1.谈谈如何提高显微镜的分辨力。

2.根据实验结果,把所能观察到内容的材料符号填在表内适当的位置。

A、草履虫

B、洋葱表皮细胞

C、菠菜叶细胞

3.通过实验简述所使用的几种显微镜的用途。

实验二细胞形态大小的观测——测微尺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观察不同组织的细胞形态,了解它们与功能的关系,学会和掌握测微尺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细胞种类繁多,形态、大小差别较大,从形状上动物卵细胞、植物的基本组织细胞(薄壁细胞)是球形或近球形细胞。人的红细胞呈圆饼状,神经细胞分枝状,植物细胞执行不同功能,其形状差异很大,如输导组织细胞呈柱状,机械组织细胞呈棱形等。细胞的形态与其功能相适应。细胞的形态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得以描述,而细胞的大小是通过一定的测量工具来获得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下面介绍几种测量用的测微尺。

1.镜台测微尺:是一种特制的载玻片,中央有刻度线的标尺,一般全长为lmm,共分l0个大格、100个小格,每一小格长度(0.01mm),用加拿大树胶将圆盖玻片密封在载玻片上。

2.目镜测微尺:是放在目镜筒内的标尺。我们使用的是固定式目微尺,为一块圆片玻璃片,直径20-2lmm,上面有刻度,分为直线式和网格式的。

(1)直线式目微尺:用于测量被检物的长度,整个刻度一般长约10mm,分成l0个

大格,100个小格。

(2)网式目微尺:主要用于计算被检物的数目和测量物体的面积,方格大小各有不同。

3.镜台标准推动器上的纵横游标尺:

一些较高级的显微镜都有该装置,它可以用来测量被检物的长度和位置,由标尺和副标尺组成。

4.微调焦轮的标尺:是在调上、下厚度时,微调焦轮读出的数值,一般有100个刻度,每一刻度为l-2μm。

三、实验用品:

l、0.5%蕃红或l/3000中性红溶液

2、香柏油,二甲苯

3、兔的肝、肾、卵细胞永久制片

4、蚕豆根尖切片.洋葱新鲜材料

四、实验步骤:

(一) 台微尺和目微尺的校对

1.卸下目镜,拧开后面的透镜,将目微尺装入其焦面上,使刻度向下。

2.将台微尺置于载物台上,使刻度向上。

3.调焦至能看清台微尺刻度线。

4.移动台微尺,并转动目微尺,使两个测微尺的左边第一条刻度线完全重合,然

后向右边找完全重合的刻度线。分别记录两重合线间台微尺刻度数n和目微尺刻

度数m,并查出台微尺的实际刻度值a(一般为0.0lmm)。

5.计算目微尺的实际刻度值x (mm)

X=n·a /m

6.校对后,卸下台微尺进行细胞形态、大小观测,如果物镜倍数改变,需进行重新校对。

(二) 细胞形态观察和细胞大小的测量

1.兔不同组织细胞永久制片

观察其细胞间隙、细胞形状、细胞核及核仁形状与数目、细胞质的形态结构等。

2.蚕豆根尖的永久制片

观察蚕豆根尖纵切面概况,注意生长点与生长点成熟区细胞的异同。

3.大肠杆菌标本示范,注意细胞形状、大小及核物质等情况。

4.细胞大小的测量

对于圆形椭圆形细胞或正方形细胞,它们的直径、长、宽可以用目微尺进行测量,对于长方体的细胞来说,算出体积要有一厚度的问题,它是不能用目微尺测量的,而需要用显微镜微调焦轮上的标尺,具体方法如下:

(1)将微调“O”刻度与基部镜臂上刻度线对准。

(2)转动粗调看清细胞的上端面或下端面;然后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微调,看清细

胞的下端面或上端面,计下微调旋过的刻度数L,则厚度为:

h=L.b

(b为微调每转一刻度,物镜垂直下降的距离。一般显微镜都给出了)

5.求核质比NP

核质比的计算=V n(核体积)/V c(细胞体)-V n(核体)

注:椭圆体积 v=4/3πab2

圆球体积 v=4/3π

长方体 V=a.b.c

(1)兔肾细胞的永久制片求NP值。

(2)洋葱内表皮细胞,用0.5%蕃红染色5分钟观察,求NP值。

五、作业

1.通过观察,说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形态结构的复杂性上和大小上有何差异。

2.写出目微尺在10倍、40倍镜下的实际刻度值X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3.分别计算出兔肾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的NP值。

实验三细胞膜的通透性

一、实验目的

了解相对分子质量、脂溶性大小、电解质和电解质溶液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细胞膜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必须保持自己的稳恒状态,才能生存。细胞膜允许一些物质通透,又能降低甚至阻挡另一些物质的通透,所以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

性。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当细胞处于低渗液环境时,水分子大量渗入细胞

内,使细胞膨胀,进而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由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变

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就是溶血现象。溶血现象可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血

细胞速度的一种指标。

红细胞置于乙二醇、丙三醇(甘油)、葡萄糖等摩尔浓度的高渗液中,乙二醇等分子进入红细胞,使细胞内的渗透性活性分子的浓度大为增加,继而导致水的摄

入,使细胞膨胀,细胞膜破裂,发生血溶。溶血现象发生的快慢与进入细胞的物质

的分子量大小有关。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进入细胞慢,发生溶血所需时间也长。

非极性化合物易溶于脂溶剂,但在水中溶解度很小。碳链越长,脂溶性越大。

一种化合物在脂溶剂中的溶解度与其在水中溶解度之比,称为分配系数。

各种非电解质溶液,只要单位面积中所含的分子数相同,就具有相同的渗透压。电解质溶液,如NaCl与葡萄糖分子数相等时,NaCl产生的渗透压要大得多。

具有相同渗透压的某非电解溶液与某电解质溶液浓度之比,成为等渗系数。用i

来表示:

i =葡萄糖的等渗物质的量浓度/NaCl的等渗物质的量浓度

发生溶血者为低渗液,所以把发生溶血前的一管溶液的浓度近似视为红细胞等渗液。

三、实验用品

(1)用品:小烧杯、试管、试管架、刻度吸管、注射器、秒表等。

(2)材料:含适量肝素的兔血或鸡血。

(3)试剂:1mol/L乙二醇水溶液、1mol/L丙三醇水溶液、1mol/L葡萄糖水溶液、3mol/L甲醇、3mol/L乙醇、3mol/L丙醇、1/8mol/L、1/9mol/L、

1/10mol/L、1/12mol/L、1/14mol/L葡萄糖溶液、1/12mol/L、1/14mol/L、

1/16mol/L、1/18mol/LNaCl溶液。

四、实验方法

1.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对膜通透性的影响。

(1)在编号的3支试管中,分别用吸管吸入2ml 1mol/L乙二醇、1mol/L丙三醇、1mol/L葡萄糖高渗液。

(2)先后分别用注射器滴加两滴血液,用手指按住管口,倒置一次。

(3)观察血溶时间,最长延至10min。

2.脂溶性大小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1)编号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2ml 3mol/L的甲醇、乙醇、丙醇。

(2)分别先后加入两滴血液,按住管口倒置一次。

(3)观察溶血时间。

(4)将实验结果记入下所示的表格中。

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1)将试管编号,注明溶质名称及物质的量浓度。

(2)按编号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及氯化钠溶液2ml。

(3)每管各加入两滴血液,按住管口,倒置一次。

(4)室温放置15min,观察发生溶血的浓度,确定等渗浓度。

(5)按下表记录实验结果。

(6)计算等渗摩尔浓度。

实验四胞间连丝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观察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了解其意义。

二、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完成植物细胞间的通讯连接,胞间连丝穿越细胞壁,由相互连接的相邻的细胞质膜共同组成的直径为20—40nm的管状结构,中央是由内质网延伸形成的链管结构,胞间连丝的形成是在细胞分裂时由GB内质网小泡形成胞间层,内质网穿过胞间层形成胞间连丝,在细胞生长过程中胞间连丝的数目还会增加。

三、实验用品

(一)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解剖刀,刀片,镊子,剪刀。

(二)试剂:0.5%的蕃红水溶液。

(三)材料:红辣椒,玉米籽粒,洋葱。

四、实验方法

(一)红辣椒表皮细胞临时制片

取一小块红辣椒,用刀片小心刮除果肉,留下一层极薄的表皮,放于载玻片上,封片观察、镜检时光线不要太亮。

(二)玉米种子糊粉层临时制片

将玉米种子在水中浸泡一天,用镊子剥去表皮露出糊粉层,这时可以用摄子轻撕糊粉层放于水中,或制作徒手切片。刀口与糊粉层平行,切极薄片,封片观察。

(三)洋葱内表皮细胞观察

撕洋葱内表皮一小块,0.5%番红染色2—3分钟,冲洗,封片观察,多余的水用吸水纸吸干。

五、作业

绘各种材料的胞间连丝图。

实验五荧光细胞化学测定

一、实验目的

学习荧光显微镜的使用,了解荧光显微技术原理和方法,以及荧光技术在细胞化学方面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荧光显微技术是利用短波光照射被射物质,以激发其发射荧光而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检视的方法。

荧光又可分为:自发荧光和次生荧光。自发荧光是指有些生物体受到短波光照射后,直接发出的荧光。如经紫外光照射后,叶绿体发出的红色荧光;木质素发出的黄色

荧光等。次生荧光是指有些生物材料受到短波光照射后并不发光,但当它吸附荧光染料后,也同样产生荧光,这种荧光也称间接荧光。.

作为荧光的激发光源可分别采用紫外,紫、蓝、绿等波段的光;而获得的荧光为紫、蓝、绿、黄、橙、红等波段的光。不同生理活性的细胞,发射荧光(或次生荧光)的能力有很大差别,不同组份对荧光染料反应产生的荧光颜色也不同,所以利用这一特性,通过荧光显微镜可以测定某些组分的含量。以及细胞的生理活性。

三、实验用品

(一)材料:洋葱

(二)用品:荧光显微镜,载玻片,镊子,烧杯等。

(三)试剂:

(1) O.01%吖啶橙生理盐水溶液

(2) O.02%异硫氰酯荧光素生理盐水溶液

(3) O.Ol%罗丹明生理盐水溶液

(4) 荧光增白剂溶液,将荧光增白剂溶于0.4M山梨醇溶液中,使浓度达到

0.1%。

四、实验方法

(一)利用荧光增白剂观察植物细胞壁

植物细胞壁有强烈的吸附染料的能力,因此很多荧光染料都能着染细胞壁,但近年来最常用的还是荧光增白剂,以此来鉴别细胞壁的状况,并常用于检查原

生质体细胞壁是否分解完全,以及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的鉴别。

1.取洋葱表皮细胞(1cm2)置于载玻片,以荧光增白剂染色5分钟,加盖玻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壁。

2.取以酶液游离出来的原生质体悬液l滴于载玻片上,加荧光增白剂一滴,染色

5分钟,加盖玻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原生质体脱壁是否完全,蓝紫光激发

观察。

(二) DNA分布的观察

取洋葱内表皮细胞(1cm2)置于载玻片,以0.0l%吖啶橙染色5分钟,生理盐水

冲洗一次,加盖玻片,荧光显微镜下蓝光激发观察。

(三) 蛋白质分布的观察

取洋葱内表皮细胞(1cm2)置于载玻片,以0.02%异硫氰酯荧光素染色5—10分

钟,生理盐水冲洗一次,加盖玻片,荧光显微镜下蓝光激发观察。

(四) 线粒体观察

取洋葱内表皮细胞 (1cm2)置于载玻片,以0.0l%罗丹明染色5分钟生理盐水

冲洗一次,加盖玻片,荧光显微镜下绿光激发观察。

五、作业

分别描述DNA,蛋白质及线粒体在细胞内的分布与颜色。

实验六细胞活力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及原理

二、实验用品

(一) 材料:新鲜紫鸭趾草花粉或蚕豆原生质体悬液,人口腔上皮细胞。

(二) 用品:荧光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烧杯,牙签等。

(三) 试剂:

1.二丙酸酯荧光素溶液:取l0mg二丙酸荧光素于5ml丙酮中,将此溶液逐滴加入 5ml PH5-6生理盐水或0.65M的甘露醇溶液中,直到出现永久性乳白沉淀为止。

2.0.01%吖啶橙的生理盐水溶液。

三、实验方法

(一) 细胞二丙酸酯荧光素分解酶的活性及细胞活力的测定

二丙酸酯荧光素是非荧光性的亲酯性化合物,很容易进入细胞活力较强的细胞内,由于细胞内有较强的活性酯酶而将二丙酸酯荧光素中的荧光素分解出

来,从而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了强烈的黄绿荧光,相反活力较弱的细胞,由于

酯酶的含量低,表现荧光较弱,而死亡的细胞,由于酯酶活性丧失,不能分解

二丙酸酯荧光素,而完全没有荧光,具体方法如下:

1.取少许新鲜紫鸭趾草花粉或蚕豆表皮放在玻片上,加二丙酸酯荧光素溶液一滴,5-lO分钟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时间不宜太长,以免细胞逐渐死亡,影响

效果。

2.若着染是悬浮细胞,可将上述染色液数滴直接加入细胞培养液5分钟后,可离心收集。再用无细胞和无染料的培养液洗二次,即可收集观察。上述染过的细胞

可保存在4℃左右的冰箱中,直到细胞死亡前故可观察。

(二) 吖啶橙鉴定细胞死活

细胞经吖啶橙染色,在激发光作用下,活细胞核呈黄绿色或亮绿色荧光,而细胞质为淡红色,但含有粘多糖的细胞在其细胞质中出现桔黄色颗粒,或整个细

胞质呈桔黄桔红色荧光,死细胞其核呈红色荧光其操作方法如下:

用牙签取少许口腔粘膜上皮细胞,涂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0.01%吖啶橙生理盐水溶液,加盖玻片,待染色5分钟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注意细胞核

所呈荧光颜色。

四、作业

说明你所检查的细胞活力状况。

实验七细胞活体染色技术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细胞活体染色的方法。

2.观察动、植物活细胞内线粒体,液泡系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二、实验原理

活体染色是利用某些无毒或毒性较小的染色剂,在不影响细胞生命活动的情况下显示细胞的天然构造,更具真实性。活性染色又分为体内活体染色和体外活体染色。

詹纳斯绿B(Janus green B)能够活染线粒体为蓝色,主要是由于线粒体内膜上的细胞色素酶系使染料始终保持在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在周围的细胞质内,这些染料被还原为无色的色基(即无色状态)。

中性红是液泡系的特殊活体染色剂,它可将不同发育时期的液泡染成不同深度的红色,在细胞处于生活状态下细胞质和核不被染色,该染料对液泡系具有一定专一性。

台盼蓝(trypan blue)是一种偶氮类酸性染料,它可以通过死亡细胞的质膜而使细胞着色,但不能通过活细胞的质膜,故可用台盼蓝鉴别活细胞与死细胞。

三、实验用品

(一)材料:黄豆根尖、洋葱、小鼠。

(二)器械:显微镜、镊子、刀片、’剪刀、解剖针、表面皿、载玻片、盖玻片、

吸管、收水纸等。

(三)试剂:

L.Ringer氏液

NaCl 0.90g

KCl 0.42g

CaCl2 0.25g

2.1/3000中性红溶液

先配制l%的中性红Ringer氏原液,因中性红难溶解,需稍加热,(30℃-40℃)使之溶解,过滤,将滤液装入棕色瓶中暗处保存,临用前取少许原液用Ringer氏液稀释成1/3000的中性红溶液。

3.1/5000詹纳斯绿B

先配制1%詹纳斯绿B溶Ringer氏溶液,方法同上。

4.台盼蓝染色液

将l克台盼蓝溶于100毫升生理盐水中

5.香柏油、二甲苯、蒸馏水等。

四、实验方法

(一)液泡系的中性红活体染色

1.用双面刀片将黄豆芽根尖 (约l-2cm2) 处小心纵切断面,一定要薄且均匀。

2.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中性红染料。使材料在其中染色5-10分钟。

3.吸去染料,滴加Ringer氏液一滴,盖片、镜检、注意液泡系染成什么颜色,其形态、大小如何、分布位置。

(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L.用植物细胞观察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1)用镊子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一小块(约lcm2),放在载玻片上用1/5000詹纳斯

绿B染色约30分钟。

(2)吸出染液,滴加Ringer氏液,盖片、镜检,注意观察线粒体分布及所呈形

状。

2.用动物细胞观察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1)取鼠肝边缘较薄的肝组织一小块,放入盛有Ringer氏液的表面皿中洗去血液。

(2)将肝组织洗净后吸去血液,加入1/5000詹纳斯绿B染液染色30分钟,注意不

可将组织块完全淹没。

(3)染色后撕开组织块,这样溶液中就会有一些细胞或细胞群。

(4)用吸管吸取溶液,放在载玻片的Ringer氏液中。垫两根短头发,加盖玻片,即

可镜检。

(5)用油镜观察活染色的线粒体标本,要不断地来回转动细调焦螺旋,使盖玻片上

下慢慢移动。使材料总是得到氧气,线粒体的染色才显得非常清楚。

3.人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观察

(1)取清洁载玻片放在37℃恒温水浴锅的金属板上,滴2滴1/5000詹纳斯绿B

溶液。

(2)用牙签取口腔上皮细胞,将刮下的粘液状物放入载玻片的染液滴中,染色10

一15分钟(注意不能干燥),盖上盖片,吸去多余的溶液,即可镜检。

(三)台盼蓝染色鉴别死活细胞。

抽取小鼠腹腔水细胞涂于洁净载玻片上,滴加l%台盼蓝1滴,盖上盖玻片于显微镜下观察。

五、作业

1.所观察到的液泡大小是否有差别,染色深度是否一样,并绘图加以说明。

2.所观察到线粒体分布在细胞何处.呈什么颜色,其形状如何,绘图加以说明。

3.比较线粒体在动、植物中的分布、颜色,其形状如何?

实验八细胞器的分离、纯化——细胞分级分离法

一、实验目的

学习细胞器的分离及纯化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细胞分级分离法是一种通过离心从而分离细胞内不同结构成份的细胞器(包括核、叶绿体、线粒体、微体等)以研究其形态结构,化学组成成份和生理活性的方法。

这个方法包括匀浆化,分级分离,分析三个步骤。通过匀浆化得到细胞匀浆液;把匀浆液放在一定的液体环境下,在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分离处理。因为离心力的作用,可以把细胞内比重和大小不同的各种结构分开。

细胞器的沉降速度取决于辐射向外的离心场,我们通常用相对离心场表示: RCF=1.11×10-5·n2r

其中RCF为相对离心场(单位为g);n为转数(单位为转数/分);r为离心半径(单位是cm)

三、实验用品

(一)材料:新鲜菠菜

(二)器械:显微镜、高速低温离心机、普通离心机、离心管、200目的尼龙网、

漏斗、烧杯、组织研磨器等。

(三)试剂

1.线粒体离心匀浆介质:

0.25 M蔗糖。0.067 M PH7.2PBS,0.05M EDTA,0.75mg/ml牛血清白蛋白。

2.l%Janus green B的O.25M蔗糖溶液。

3.0.05M Tris—HCl液体 PH 8.0

0.02M Tris 55ml

0.1N HCl 55ml

蒸馏水200ml

4.0.35mol/lNaCl

四、实验方法

(一)玉米黄化幼苗线粒体的分离(整个过程保持在O-4℃)

1.将玉米黄化幼苗剪下,称重每小组约取5g,在冰箱中放置l小时。

2.将幼苗剪碎直接倒入研钵中,以l∶3(重量体积比g:m1)比例加入离心匀浆 PBS介质,快速磨碎,注意先加入少许介质液,研碎后再将余液加入。

3.用双层尼龙网过滤,除去残渣。

4.取滤液在低温高速离心机上2300rpm离心lO分钟,弃沉淀。

5.取上清液在低温高速离心机上9950rpm离心lO分钟,弃上清。

6.所留沉淀用匀浆介质液洗涤,仍以995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

7.将所得沉淀悬浮于0.5M、PH7.2甘露醇中,置冰箱备用。

8.将制备的线粒体悬液滴于干净的载玻片上,用1%Janus green B的0.25M蔗糖液(PH7.4)染色20分钟。

9.加盖玻片(需特别干净)。镜检最好用相差显微镜,凡线粒体均被Janus green B 染成蓝绿色颗粒,检验制备线粒体的纯度。

(二)菠莱叶叶绿体的分离(整个过程保持在0℃)

1.取去叶脉的新鲜菠菜5g于研钵中,加入0.35mol/lNaCl 15ml研磨。注意开始研磨时也是先加入少许介质,磨碎后再加入剩余的。

2.绿色的匀浆液用尼龙网(200目)过滤.滤液分别转入两支干净的离心管中,以1000rpm离心4分钟.除去沉淀。

3.上清液在高速低温离心机上以3000rpm离心5分钟,所得沉淀即为叶绿体。

4.用0.35mol/lNaCl液(视沉淀多少)稀释,置冰箱中保存备用,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叶绿体悬液,加盖玻片(需特别干净)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

五、作业

1.线粒体,叶绿体形态如何?叶绿体分离的是否完整。

2.检验你的分离两种细胞器的纯度如何?

3.为什么在分离过程中要求研磨快速且保持低温?

实验九植物原生质体分离及融合

一、实验目的

学习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及融合的原理,掌握其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植物原生质体是具有质膜,但去掉了细胞壁的植物细胞,分离的原生质体在培养条件下具有再生新壁,进行连续的细胞分裂.并分化成完整植株的能力,即具有细胞全能性。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纤维素和果胶质,它们分别经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即可分解,从而脱去细胞壁。由于质膜完全暴露,原生质体具有摄取大分子(如核酸),细胞器(如核、叶绿体)和细菌,病毒的能力,因此是进行遗传操作,基因转移的好材料。而原生质体融合是实现上述目的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同种或异种原生质体可在聚乙二醇(PEG)诱导下产生异核体,实现体细胞杂交,实现广泛的遗传重组,创造新的生物类型。

三、实验用品

(一)材料:植物叶片(菠菜叶片)

(二)用具:倒置显微镜,离心机。过滤筛(100目),漏斗,烧杯,吸管,长注射

针,注射器(5-10m1)等;

(三)试剂:

1.纤维素酶2%,果胶酶l%。

在0.65M甘露醇,0.05MCaCl2·2H20和0.1%MES中,PH调至5.6-6.0。

2.0.16M CaCl2·2H20溶液(内含0.1%MES)PH5.6。

3.22%蔗糖溶液。

4.30%聚乙二醇(PEG)溶液

5.高PH高钙洗脱液(PH=9)

0.1M CaCl2·2H20

0.1M梨酶醇

0.5ml/100ml 1M Tris

6.0.24M CaCl2·2H20

四、实验方法

(一)原生质体的分离收集:

1.取菠菜叶片撕去下表皮,每小组称0.2g.切成小块放到10ml酶液中,在26℃下酶解4-5小时,或酶含量减半过夜,期间轻轻摇动几次。

2.用100目的过滤筛过滤。

3.用与滤液等体积的0.16M CaCl2·2H20溶液冲洗过滤筛,使冲洗液冲入过滤液。

4.滤液用离心机100-300rpm,离心5分钟弃上清。

5.沉淀中加入0.16M CaCl2·2H20溶液1-2ml于沉淀,轻摇使之悬浮,用带长针头的注射器自离心管底部轻轻地加入6-8ml 22%蔗糖溶液,使之形成界面。

6.静置待原生质体形成一条带时弃去上、下液及残渣,用吸管吸取收集原生质体。

7.用0.24M CaCl2·2H20溶液洗涤一次,离心吸去上清液。

8.沉淀中加入l-2ml O.16M CaCl2·2H20溶液悬浮沉淀,用血球计数板计数,使原生质体密度为2×105个/ml。

9.取一滴于载玻片上,低倍镜观察原生质体的纯度和完整性,也可用荧光显微镜检查。

(二)原生质体融合操作

1.取上述原生质体液两滴,间隔5mm滴于载玻片上,静置l0分钟,使原生质体沉淀在载玻片上。

2.在两滴悬液之间加1滴30%PEG液,使3滴溶液相连,室温下(15℃-20℃) 作用5-l0分钟,在显微镜下观察原生质体粘连情况。

五、作业

1.说明原生质体脱壁是否完全,形态是否完整。

2.绘制所观察到的原生质体,粘连或融合情况。

实验十植物细胞骨架的光学显微观察

一、实验目的

观察光学显微镜下细胞骨架的结构,了解显示植物细胞骨架的方法及其原理。二、实验原理

细胞骨架是指在细胞中支持和连接细胞各组分,以及与细胞运动有关的结构,它包括微管、中间纤维、微丝。当用适当浓度的Triton X-100处理时,可将细胞内大部分蛋白质抽提掉,但细胞骨架系统的蛋白质却仍被保存,经过固定和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从而在光镜下观察到细胞骨架的网状结构。

三、实验用品

(一)器材:显微镜、50ml烧杯、滴管、容量瓶、载玻片、盖玻片、镊子。

(二)试剂:

1.M一缓冲液:50mmol/L咪唑,50mmol/L kCl:,0.5 mmol/LMgCl2,lmmol/L EGTA(乙二醇双(a-氨基乙酸)醚四乙酸),0.1mmoL/L EDTA,lmmol/L

巯基乙醇或DTT(二硫苏糖醇)。

2.6mmol/L PH6.8磷酸缓冲液。

3.1%Triton X-100,用M-缓冲液配。

4.0.2%考马斯亮蓝R250,其溶剂是甲醇46.5ml,冰乙酸7ml,蒸馏水46.5ml。

5.3%戊二醛,用6mmol/L磷酸缓冲液(PH6.8)配制。

6.5%、7%、95%乙醇。

7.叔丁醇、正丁醇、二甲苯、树胶。

(三)材料:洋葱鳞茎。

四、实验方法

(一)取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约lcm2大小)若干片温于装有PH6.8磷酸缓冲液

的50ml烧杯中,使其下沉。

(二)吸去磷酸缓冲液,用1%Triton X-100处理20-30分钟。

(三)吸去Triton X-100,用M-缓冲液洗3次,,每次10分钟。.

(四)3%戊二醛固定0.5-1小时(对照组开始处理)。

(五)PH6.8磷酸缓冲液洗3次,每次10分钟。

(六)用0.2%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20-30分钟。

(七)用蒸馏水洗1-2次,材料置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即可镜检。

(八)如作永久制片,可使样品顺序通过如下试剂:50%乙醇,70%乙醇,95%

乙醇,95%乙醇和叔丁醇混合液(1:1),每次5-10分钟,或正丁醇→正丁醇→二

甲苯→二甲苯,每次5-10分钟。然后捞取样品,平展于载玻片上,中性树胶封固。

五、作业

1.比较对照组和处理组的细胞骨架结构有何不同?

2.绘制细胞骨架图。

实验十一鉴定RNA的细胞化学方法一Branchet反应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Branchet反应的原理及操作方法,观察DNA、RNA在细胞内分布的主要位置。

二、实验原理

Branchet反应是鉴定细胞内的RNA的一种标准方法,主要是利用核酸分子上的负电荷(PO43-)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形成盐键而在原位沉淀显色,所以它可以同时染出RNA和DNA。

Unna试剂中的甲基绿(methyl green)和DNA亲和力高,派若宁(Pyroin)和RNA

细胞生物学教案(完整版)汇总

细胞生物学教案 (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e915086448.html,)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细胞结构概观 第三章研究方法 第四章细胞膜 第五章物质运输与信号传递 第六章基质与内膜 第七章线粒体与叶绿体 第八章核与染色体 第九章核糖体 第十章细胞骨架 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调控 第十二章细胞分化 第十三章细胞衰老与凋亡

前言 依照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教学计划,我们开设细胞生物学。 一、学科本身的重要性 要最终阐明生命现象,必须在细胞水平上。细胞是生命有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命寓于细胞之中,只有把各种生命活动同细胞结构相联系,才能在细胞水平上阐明各种生命现象。世界著名生物学家Wilson(德国人)曾说过:“一切生物学问题的答案最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二、学科发展特点 细胞生物学涉及知识面广、内容浩繁且更新迅速。它同生物化学、遗传学形成生命科学的鼎立三足,既是当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又是生命科学赖以发展的基础。 三、欲达到的目的 通过系统地学习细胞生物学,丰富细胞学知识,以适应当代人类社会知识结构发展的需求,也是为考研做准备。 本课程讲授51学时,实验21学时,共72学时。 参考资料 1 De.Robertis,《细胞生物学》,1965年(第四版);1980年(第七版)《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2 Avers,“Molecular Cell Biology”, 1986年 3 Alberts,《细胞的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1989年 4 Darnell,《分子细胞生物学》,1986年(第一版);1990年(第二版)“Molecular Cell Biology”5郑国錩,细胞生物学,1980年,高教出版社;1992年,再版 6 郝水,细胞生物学教程,1983年,高教出版社 7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基础,198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8 韩贻仁,分子细胞生物学,198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由科学出版社再版 9 汪堃仁等,细胞生物学,199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199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再版 11 郑国錩、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进展》, 12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动态》,从1997年起(1—3卷),北师大出版社 13徐承水等,《分子细胞生物学手册》1992,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4徐承水等,《现代细胞生物学技术》1995,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15徐承水,《细胞超微结构研究》2000,中国国际教育出版社 学术期刊、杂志 国外:Cell、Science、Nature、J.Cell Biol.、J.Mol. Biol. 国内: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实验生物学报、细胞生物学杂志等

中医诊断学实验指导大纲

《中医诊断学》 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基础 学时学分:总学时:90 总学分:实验学时:9 实验学分: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中医专业本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本大纲主笔人:胥筱云、鲁法庭、杨梅、何丹 一、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及基本要求 (一)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

中医诊断学实验是一门以中医诊断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发展中医诊断学的实验性学科。 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综合采用有关的方法技术对中医学实验对象进行检测和观察,以最大程度地揭示其内在机制、作用原理,其目的在于: 1、达到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巩固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知识。 2、通过实验让学生熟悉中医诊断学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操作和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及开展科研工作创造条件。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中医诊断素质,激励学生发现知识的局限性,主动自学、积极思考,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素质,包括对实验研究的兴趣,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他人的学术见解和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协作精神,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医医疗、科研、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中医学实验的操作实施方法,掌握相关实验内容的目的要求。 2、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安静和良好的课堂秩序,尊重指导教师。 3、爱护实验设备、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 4、学生实验前要充分预习实验内容及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5、实验课后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工作。 6、注意安全,严防触电、火灾等事故发生。 二、中医诊断学课程简介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科学。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

植物学实验指导最终版1

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目录 绪论 (1)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 实验二生物绘图 (6) 实验三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观察 (9) 实验四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显微观察 (12) 实验五植物体各种组织的显微观察 (14) 实验六根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17) 实验七茎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21) 实验八低等植物(藻类、菌类和地衣植物) (25)

绪论 一、实验课教学的目的及意义 本课程以验证课堂理论、掌握研究方法和操作技能为宗旨,培养学生独立开展以植物生物学为基础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生物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研究植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运用这些方法和技能去研究植物个体发育中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与结构;学习植物系统发育过程中植物界各大类群植物的主要的形态特征、代表植物、它们在植物界中的地位和演化规律,认识一些常见的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植物;理论与实践统一,使学生加深对课堂讲授的内容的认识与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与实验的能力与素质,以适应新经济时代对科技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实验室规则 1. 学生应提前5-10分钟进入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 按号使用显微镜和解剖镜,使用前要检查,使用后要擦试整理,并放回原处.如果发现损坏或发生故障,要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3. 爱护仪器、标本及其他公共设施,节约药品和水电。损坏物品时应主动向指导教师报告并及时登记。 4. 保持实验室安静、整洁。实验时不得随意走动和谈笑。室内禁止吸烟,不准随地吐痰和乱扔纸屑、杂物。每次实验后,各实验小组要清理实验桌面,并轮流打扫实验室。 5. 最后离开实验室的学生要负责检查水、电、门、窗等是否关严。 三、实验课课程的进行方式及对学生的要求 1. 实验前必须预习每次实验课内容,写出简单的实验提纲,并把个人准备好的实验必备物品带到实验室。 2. 必须仔细听取教师对实验课的要求、操作中的重点、难点和应注意问题的讲解。 3. 实验时,学生应根据实验教材独立操作,仔细观察,随时做好记录。遇到问题,应积极思考分析原因,排出故障。对于经自己努力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请指导教师帮助。 4.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学生除了在实验室学习外,还应以整个校园、植物园、各大公园等作为课堂,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学习。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受体,配体:受体(receptor):存在于细胞膜上细胞内、能接受外界的信号,并将这一信号转化为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对细胞的结构或功能产生影响的蛋白质分子。 配体(ligand):受体所接受的外界信号,包括神经递质、激素、生长因子、光子、某些化学物质及其他细胞外信号。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分子,可以识别和选择性地与某些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与之结合的相应的信息分子叫配体。 2. 细胞通讯,信号传导,信号转导,细胞识别: 细胞通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别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 信号传导:相当于是将上面细胞的刺激冲动传向下一个细胞,起着一种传递承接的作用,生化性质上没有什么改变。信号转导: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 细胞识别:是指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是细胞通讯的一个重要环节。

3. 分子伴侣:一类在序列上没有相关性但有共同功能的蛋白质,它们在细胞内帮助其他含多肽的结构完成正确的组装,而且在组装完毕后与之分离,不构成这些蛋白质结构执行功能时的组份。 4. 核孔复合体:在内外膜的融合处形成环状开口,直径为50~100nm,核孔构造复杂,含100种以上蛋白质,并与核纤层紧密结合。是选择性双向通道。功能是选择性的大分子出入(主动运输),酶、组蛋白、mRNA、tRNA等存在电位差,对离子的出入有一定的调节控制作用。 5. 常染色质,异染色质 : 在细胞核的大部分区域,染色质结构的折叠压缩程度比较小,即密度较低,进行细胞染色时着色较浅,这部分染色质称常染色质.着丝点部位的染色质丝,在细胞间期就折叠压缩的非常紧密,和细胞分裂时的染色体情况差不多,即密度较高,细胞染色时着色较深,这部分染色质称异染色质. 6. 核仁组织区:即rRNA序列区,它与细胞间期核仁形成有关,构成核仁的某一个或几个特定染色体片断。这一片段的DNA转录为rRNA, rRNA所在处。 7. 多聚核糖体: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的核糖体就称为多聚核糖体。 8. 紧密连接,粘着带,桥粒,间隙连接:

诊断学实验

目录 第一篇体格检查报告 体格检查报告一:四大生命体征...........................................................................1 体格检查报告二:一般状态、皮肤粘膜、浅表淋巴结................................................2 体格检查报告三:头颈部检查..............................................................................4 体格检查报告四:胸廓、肺和胸膜........................................................................7 体格检查报告五:心脏和血管检查........................................................................9 体格检查报告六:腹部检查.................................................................................11 体格检查报告七: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 (12) 第二篇辅助检查报告 实验报告一:X线检查……………………………………………………………………………13 实验报告二:心电图检查…………………………………………………………………………15第一篇体格检查报告 检查报告一:四大生命体征 一、检查目标: 1、熟练掌握四大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 2、掌握四大生命体征的正常值及记录方法。 二、检查用物: 口表、酒精棉球、秒表、汞柱式血压计、听诊器。 三、检查步骤: (一)体温(腋测法): 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表水银端放于腋窝顶部,用上臂将体温表紧紧夹住,测量10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 (二)脉搏: 将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置于动脉表面(通常用两侧桡动脉),感知动脉管壁的起伏,以检查其速率、节律、大小、强弱及动脉壁的弹性等。正常人的脉搏,每分钟60~100次,节律整齐,强度相等,其速度和节律与心跳一致。

植物学实验守则

植物学实验室守则 1.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静,实验要严肃认真,专心观察,不得高声喧哗,切忌任意谈笑,原则上得穿实验服。爱护环境卫生,在实验室内不准随地吐痰、吸烟及乱扔纸屑。 2.爱护一切仪器及设备,节约水、电和一切消耗物品。遵守操作规程,不听从老师指导和不按实验室操作规程而造成的仪器设备损坏按学校有关规定赔偿,视其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3.学生实验时要服从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不遵守规章制度者,应 给予批评教育。经教育不改者,指导教师有权取消其做实验资格。 4.学生做实验必须准时进入实验室,做实验之前必须按实验指导书的要求预习实验内容,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将写好的预习报告放在 相应的位置上以备指导教师检查。 5.熟悉和掌握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仪器的性能,操作规程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实验中做好实验记录, 不得抄袭,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6.实验过程中,学生应根据实验指导独立操作,仔细观察,随时作好记录。遇到问题,应积极思考,分析原因,排除障碍。对于经自己努力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请指导教师或其他同学帮助。 7.实验完毕,按照已安排好的值日小组将实验室的卫生打扫干净;清查各种仪器、用具并擦拭干净。将实验用具摆放整齐,整理好自己的物品,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8.实验时同学要带上实验指导书、课堂笔记、教科书、实验报告册、绘图铅笔,橡皮、直尺等。 实验报告书写内容说明 (一)实验报告的目的和意义

《植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植物学实验是植物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通过植物学实验课程实践操作,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研究植物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运用这些方法和技能去研究植物个体发育中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与结构;认识和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及与功能间的关系;植物系统演化及类群多样性概况。 (二)实验报告的内容 1.实验名称 用简练而精确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 2.实验目的 植物学实验要求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通过自己动手亲身实践,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实验内容 观察切片标本时注意切面与整体的关系,通过显微镜下一块组织一个薄片建立立体结构的概念。观察制片标本时要注意结合观察植物体的外形,了解取材部位,联系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运用对比法对比各种结构的异同、特点,达到深入认识和理解。学生通过课堂自己动手操作,掌握必要的植物系统分类学直观及实践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为生物学的后继课程奠定良好基础。 4.实验材料及用品 根据各个实验内容的不同写明所需用的实验工具及药品。 5.实验步骤 详细的书写各个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或用流程图来表示,不可照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考研大纲 第一章绪论 1.掌握细胞学说的内容及意义。 2.了解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3.了解细胞生物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1.掌握细胞的基本共性及其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特征。 2.掌握支原体的结构特点和细胞生存与增殖的必备装置;掌握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 3.了解病毒的基本知识(结构,分类);病毒的增殖;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与进化中的关系。 4.了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1.掌握光学显微镜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分辨率的概念。2.掌握离心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掌握细胞内核酸、蛋白质、酶、糖类与脂质的显示方法。 4.掌握细胞中特异蛋白抗原的定位与定性的技术原理。 5.了解同位素示踪技术、定量细胞化学分析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 6.了解细胞培养的相关概念和实验方法、细胞工程相关技术。 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1.掌握细胞膜的结构、特性及分子组成。 2.掌握细胞间连接的不同类型。 3.了解细胞外被的组成 4.掌握细胞外基质的分子组成及各组成的生物学功能。 5.了解细胞表面的粘着因子。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1.掌握细胞的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概念及类型。 2.了解载体蛋白、通道蛋白及泵的概念和作用方式。 3.了解胞吞作用与胞吐作用的概念和作用方式。 4.掌握细胞通讯与细胞识别的概念和类型。 5.掌握细胞信号转导的相关概念;掌握细胞信号传递的基本特征和类型。

6.掌握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跨膜传递的方式和特征。 7.了解信号分子的“交谈”和信号网络对信息的整合。 第六章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 1.掌握细胞质基质的概念、细胞质基质的主要组成及功能。 2.掌握内质网的基本类型、内质网的功能;掌握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类型以及磷脂在内质网上的合成过程。 3.掌握高尔基体的形态结构和高尔基体的功能。 4.掌握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两种类型。 5.掌握溶酶体的形态结构、溶酶体的功能及溶酶体的发生。 6.了解过氧化物酶体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7.掌握信号假说的内容。 8.了解几种蛋白质分选信号。 9.了解膜泡运输的类型及运输过程。 10.掌握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与类型 11.了解细胞结构体系的装配。 第七章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 1.掌握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和各组成结构中的化学组成与酶的定位。 2.掌握线粒体的功能和化学渗透学说的主要内容。 3.掌握ATP酶的作用机制。 4.掌握叶绿体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 5.掌握光合作用的主要过程。 6.了解光合磷酸化的两种类型及光合磷酸化的作用机制。 7.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蛋白质合成、转运及装配过程。 8.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增殖及起源。 第八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1.掌握核被膜、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2.掌握核小体的结构特征。 3.掌握染色质包装的结构模型及染色体DNA的三种功能元件。 4.掌握核仁的超微结构、核仁周期以及核仁的功能。 5.了解活性染色质的主要特征。 6.掌握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的特征和区别。 7.了解核型与染色体显带技术,了解巨大染色体的结构特征。 8.了解核基质和核体的概念。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教程:细胞生物学(中)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教程:细胞生物学(中)第八章细胞生物学 二、典型例题 例1 内质网内连着核膜,外连质膜的结构特点适于C A 参与细胞内某些代谢反应 B 提供核糖体附着的支架 C 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D 扩展细胞内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 分析选项中都是内质网的功能。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既与蛋白质、脂质的合成、加工、包装、运输有关,又与脂类胆固醇代谢、糖元的分解、脂溶性毒物(如苯巴比妥)的解毒作用有关。但就题中涉及的结构特点看,主要是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例如细胞内合成的血浆蛋白、免疫蛋白、胰岛素、甲状腺球蛋白等各种分泌蛋白,正是从这些膜构成的管腔内通过而排出细胞的。 【参考答案】 C。 例2 细胞中有许多具膜的细胞器在化学组成上很相似,其中与高尔基体的化学组成相似的是 分析首先通过对大鼠肝细胞分离出的高尔基体进行分析,发现含有60%的蛋白质和40%的脂质。此外,还含有一些多糖及酶。另从高尔基体的形成上看,与内质网有关。根据这两点,认为高尔基体在化学组成上与滑面内质网相似。 【参考答案】

滑面型内质网。

例3 组成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平均分子量为130。一条由100个氨基酸缩合成多肽,其分子量应为。 分析多肽是由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成的,如果一条多链是由n 个氨基酸缩合成的,那么它将脱水(n,1) 个。水的分子量是18。100 个氨基酸缩合成多肽,脱去(100,1) 个,即99 个水,已知每个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30,故该多肽的分子量为: (130 X 100),(18 X 99),11 218 【参考答案】 11 218 。 例4 酵母菌在缺氧条件下繁殖和生长,细胞内线粒体一代比一代减少。可是,当重新获得充足的氧气和养分供应时,线粒体数量迅速增加,其代谢和生长都旺盛,繁殖速度也加快。请问: (1)从线粒体的自身结构特点看,线粒体数量迅速增加的原因在于。 (2) 线粒体迅速增加,促进代谢生长和繁殖原因是。 分析酵母菌既能在缺氧环境下生存( 进行无氧呼吸) ,也能在有氧条件下生存( 进行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所以在氧气和养分充足时,线粒 体数目增加。线粒体数目增加要依靠线粒体的繁殖。线粒体的基质中有双线环状的DNA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但是由于线粒体DNA勺信息量有限,不可能编码合成整个线粒体所需的全部蛋白质,还需由核DNA编码合成,故属于半自主性复制。 当线粒体数目迅速增多后,会使有氧呼吸作用加强,为代谢、生长、繁殖提供能量,故能促进这些生命活动过程。 【参考答案】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2006版)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2006版) 课程名称:诊断学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独立开课 适用专业:本课程实验面向本科:临床医学系、麻醉学系、医学影像学系、公共卫生学系、药学系开设。 考核方式:主要为日常考核、操作考核和卷面考核,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10%为日常考核成绩,30%为操作考核成绩。 课程简介: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必修课程,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是学习症状学及采 集病史、体征及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及器 械检查,来揭示或发现患者的整个临床表现。教学目的是学习获取这些临床 征象的方法,掌握收集这些临床资料的基本功,并应用所学过的基础医学理 论,提出可能性的诊断。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一座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 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总时数为64学时,共开设15个实验。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自编教材:《诊断学实验指导》。 实验要求:通过诊断学实验,要求学生: 1.掌握规范化的体格检查方法。 2.能按照规范的顺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系统的全身体格检查,操作正确,内容完整,结果准确。 3.通过临床见习及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认识临床常见病理体征的表现及特点,掌握其临床意义。 4.掌握心电图的操作过程,能熟练、正确地阅读正常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图片,并书写出诊断报告。 5.掌握常见实验室检查的操作过程,能独立分析实验结果。 6.掌握问诊的技巧与科学的问诊方法,能熟练地围绕常见症状进行深入、全面的问诊,并总结出完整的病史。 7.掌握科学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书写出高质量的完整住院病历。

Clustalx_实验指南(一步一步很详细)

实验三:多条序列比对——Clustalx (一)ClustalX Clustal是一种利用渐近法(progressive alignment)进行多条序列比对的软件。即从多条序列中最相似(距离最近)的两条序列开始比对,按照各个序列在进化树上的位置,由近及远的将其它序列依次加入到最终的比对结果。(Figure 3.1) https://www.360docs.net/doc/e915086448.html,/ 1.安装clustalx程序。 双击安装clustalx-2.0.12-win.msi.exe文件到自己的电脑上。 也可从https://www.360docs.net/doc/e915086448.html,/download/current/下载,列表中的倒数第二个文件。clustalx-2.0.12-win.msi Figure 3.1 clustal 算法 2.准备要比对的序列 请查找至少存在于5个物种中的同源序列(核酸或蛋白质皆可),并保存为fasta格式,存为文本文件(所有的序列请粘贴到同一个文本文件中)。选择NM、XM或NP打头的序列,不要选择NC或NW打头的序列,那是全基因组序列。 做法可参照邮箱中的preparations for practice3.doc文件。 3.打开clustalX程序 开始菜单-程序-clustalX2- clustalX2 4.载入序列 点最上方的File菜单,选择Load Sequence-选择你刚保存的序列文件,点打开。 在左侧窗口里是fasta格式序列的标识号,取自序列第一行“>”后的字符。(Figure 3.2) 注意:ClustalX程序无法识别汉字,无法识别带空位的文件夹名,如 my document。各位同学保存的序列文件不要保存在桌面上或带汉字的文件夹中,推荐保存在D盘根目录下。 常见文件打开错误原因: 1.序列格式有问题,非正确的fasta格式。 2.文件中有序列重复粘贴。 TIPS: 想要方便识别序列所属物种,可在每条序列“>”后输入物种名,加空位即可。EXAMPLE:原格式:>gi|262050536|ref|NM_002218.4| Homo sapiens inter-alpha (globulin) inhibitor H4 (plasma Kallikrein-sensitive glycoprotein) (ITIH4), transcript variant 1, mRNA

(完整版)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南瓜茎纵切片导管观察 生科院10级1班09100103 卞磊 图1 (南瓜茎纵切片螺纹导管) 图2(南瓜茎纵切片网纹导管) 图3(南瓜茎纵切片环纹导管) (在几个装片中没有找到梯纹导管) 根据导管发育先后及其侧壁次生增厚和木化方式不同,可将导管分为五种类型:环纹导管(annular vessel),每隔一定距离有一环状的木化增厚次生壁;螺纹导管(spiral vessel),侧壁呈螺旋带状木化增厚;梯纹导管(scalariform vessel),侧壁呈几乎平行的横条状木化增厚,与未增厚的初生壁相间排列,呈梯形;网纹导管(spiral vessel),侧壁呈网状木化增厚,“网眼”为未增厚的初生壁;孔纹导管(spiral vessel),侧壁大部分木化增厚,未增厚部分形成孔纹。 上述五种导管类型中,前两种导管出现较早,常发生于生长初期的器官中,导管直径较小,

输水能力较弱,未增厚的初生壁还可随器官伸长而延伸;后三种导管多在器官生长后期分化形成,导管直径大,每个导管分子较短,输导效率高。有时在一个导管上可见到一部分是环纹加厚,另一部分是螺纹加厚;有时梯纹和网纹之间的差别十分微小;也有网纹和孔纹结合而成网孔纹的过渡类型。导管的长度从几厘米到几米不等。 导管普遍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向上运输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它们是由许多管状的、细胞壁木质化的死细胞纵向连接成的一种输导组织。组成导管的每一个细胞称为导管分子(vessel element)。 在导管分子的发育初期,其细胞内含有丰富的微管、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随着细胞的生长、液泡的分化和继后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导管分子的侧壁形成各种纹饰的次生加厚,端壁逐渐解体消失,形成不同形式的穿孔(单穿孔或数个小孔组成的复穿孔)。具有穿孔的端壁称为穿孔板(perforation plate)。穿孔的形成及原生质体消失使导管成为中空的连续长管,有利于水分及无机盐的纵向运输。导管还可通过侧壁上的纹孔或未增厚的部分与毗邻的细胞进行横向运输。根据导管的发育先后和侧壁木质化增厚方式,可将其分为环纹导管、螺纹导管、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和孔纹导管五种类型。 环纹导管(annular vessel)和螺纹导管(spiral vessel)这类导管是在器官的初生生长早期形成的,位于初生木质部中的原生木质部,其导管分子细长而腔小(尤其是环纹导管),且其侧壁分别呈环状或螺旋状木质化加厚,输水能力弱,有时同一条导管的不同部分可出现环纹与螺纹增厚。由于其增厚的部分不多,未增厚的管壁部分仍可适应于器官的生长而伸延,但易被拉断。 梯纹导管(scalariform vessel)、网纹导管(reticulated vessel)和孔纹导管(pitted vessel)这类导管是在器官的初生生长中后期和次生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位于初生木质部中的后生木质部和次生木质部,其导管分子短粗而腔大,输水效率高(尤其是孔纹导管)。梯纹导管和网纹导管的侧壁分别呈梯状和网状增厚,孔纹导管的侧壁则大部分木质化增厚,未加厚的部分则形成纹孔。

细胞生物学

10.以动物细胞摄入LDL为例,概述受体介导胞吞的组成结构、运行过程及生理意义。 组成结构:衔接蛋白、网格蛋白、发动蛋白、受体、膜 过程:低密度脂蛋白LDL,先与细胞表面的互补性受体相结合,形成受体-配体复合物并引起细胞膜的局部内化作用,先是质膜在网格蛋白的参与作用下内陷形成有被小窝,然后是深陷的小窝脱离质膜形成有被小泡。即完成胞吞过程(后又脱包被,胞内体作用等)。生理意义:作为一种选择性浓缩机制,既保证了细胞大量的摄入特定的大分子,同时又避免了吸入胞外大量的液体。 11.比较两种胞吐途径的特点及功能。 类型特点功能 组成型合成就外排补充膜成分;信号介导完成其他生命活动;可形成外周 蛋白、基质等 调节型合成先储存,等信号刺激 短时间内大量释放,维持机体平衡 12. 甾类激素是如何通过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去调节基因表达? 甾类激素与受体结合时,导致抑制性蛋白脱离,暴露出受体上DNA结合位点而被激活。受体结合的DNA序列是转录增强子,可增加某些相邻基因的转录水平。甾类激素诱导的基因活化分两个阶段: 1)初级反应阶段:直接活化少数特殊基因,发生迅速 2)延迟的次级反应:由初级反应的基因产物,再活化其他基因,对初级反应起放大作用。NO是自由基性质的气体,具脂溶性,可快速扩散透过细胞膜,对邻近靶细胞起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中有一氧化氮合酶(NOS),能催化合成NO,当血管神经末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血管内皮,使其合成释放NO,所以才快速缓解心绞痛。 13. 以突触处神经递质作用为例,说明离子通道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特点。离子通道偶联受体本身具信号结合点,又是离子通道,其跨膜信号转导无需中间步骤。神经递质(胞外化学信号)与受体结合而引起通道蛋白变构,导致离子通道开启,使突触后细胞膜出现过膜离子流(如Na+和Ca2+),从而将胞外化学信号转换成胞内电信号,导致突触出后细胞的兴奋。当胆碱脂酶将神经递质水解后,离子通道关闭,信号传递中断。 14. 概述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主要功能。组成:细胞外配体、细胞表面受体、G蛋白(分子开关)、第二信使、靶蛋白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整体的传递过程:细胞外配体—→细胞表面受体—→G蛋白(分子开关)—→第二信使—→靶蛋白(酶或离子通道)—→细胞应答根据第二信使的不同,信号通路可以分为两类: (1)cAMP信号通路信号通路信号通路信号通路cAMP的产生有腺苷酸环化酶催化完成,而该酶的活性由激活性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或抑制性激素(前列腺素、腺苷)调控。激素-→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激素作用)→cAMP-→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PKA)产生PKA后,他可以激活下游的靶酶以及开启基因表达:(前者是快速反应,后者是慢速反应)a. 活化的PKA—>靶酶蛋白磷酸化—>细胞代谢核细胞行为(如肾上腺素刺激骨骼肌细胞导致糖原分解) b. 活化的PKA—>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 (2)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磷脂酰肌

试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实验诊断学 英文名称:laboratory diagnosi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必修考查 总学时:42 学分:2.5 理论课学时:32 实验课学时:10 适用对象: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实验诊断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通过对实验诊断的学习,为临床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手段和方法 实验诊断的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CAI课件、电化、多媒体,对板书和各类鉴别要点的挂图进行启发式,以达到使学生融会贯通、快速理解的目的。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手段强化学生对理论的记忆,使之更好地配合好理论。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验诊断学以临床诊断为中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正确选择,掌握各项检查的适应症,熟悉和了解原理和方法,重点掌握参考值和临床想结合正确解释检查结果,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第一章概论 【掌握】掌握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 【熟悉】正确的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了解】如何进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 第一节血液的一般检测 【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正常值及

增减变化的临床意义。 【熟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法、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测定及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方法、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了解红、白细胞病理形态改变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思考题: 1、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测定的参考值、临床意义? 2、红细胞各种形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3、中性粒细胞增多、减低的临床意义? 4、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如何,何为核左移、核右移? 5、异型淋巴细胞包括几种,形态变化如何? 6、三种红细胞指数结束变化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熟悉】溶贫常用的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 思考题: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项目有那些? 第三节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掌握】骨髓细胞的起源及发育演变规律。 【熟悉】正常骨髓细胞的形态和分类 【了解】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法及诊断意义 思考题: 1、骨髓增生度分级及临床意义 2、细胞组织化学染色的临床意义 第四节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掌握】ABO血型系统、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的原则。 【熟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其他血型系统。 思考题: 1、ABO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交叉配血临床意义? 2、Rh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 第五节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熟悉】各种贫血的骨髓象和血象的形态学特点

细 胞 生 物 学 教 程

细胞生物学教程 细胞增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种族的繁衍、个体的发育、机体的修复等都离不开细胞增殖。一个受精卵发育为初生婴儿,细胞数目增至1012个,长至成年有1014个,而成人体内每秒钟仍有数百万新细胞产生,以补偿血细胞、小肠粘膜细胞和上皮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细胞增殖是通过细胞周期(cell cycle)来实现的,而细胞周期的有序运行是通过相关基因的严格监视和调控来保证的。细胞无限制增长对个体来说意味着癌症,个体无限制繁殖对地球来说意味着灾难。一个大肠杆菌若按20分钟分裂一次,并保持这一速度,则两天即可超过地球的重量。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指由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所需的时间叫细胞周期时间。可分为四个阶段(图13-1):①G1期(gap1),指从有丝分裂完成到期DNA 复制之前的间隙时间;②S期(synthesis phase),指DNA复制的时期,只有在这一时期H3-TDR才能掺入新合成的DNA 中;③G2期(gap2),指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④M期又称D期(mitosis or division),细胞分裂开始到结束。图13-1 细胞周期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从增殖的角度来看,可将高等动物的细胞分为三类:①连续分裂细胞,在细胞周期中连续运转因而又称为周期细胞,如表皮

生发层细胞、部分骨髓细胞。②休眠细胞暂不分裂,但在适当的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称G0期细胞,如淋巴细胞、肝、肾细胞等。③不分裂细胞,指不可逆地脱离细胞周期,不再分裂的细胞,又称终端细胞,如神经、肌肉、多形核细胞等等。细胞周期的时间长短与物种的细胞类型有关,如: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的周期为10小时,人类胃上皮细胞24小时,骨髓细胞18小时,培养的人了成纤维细胞18小时,CHO细胞14小时,HeLa细胞21小时。不同类型细胞的G1长短不同,是造成细胞周期差异的主要原因。二、细胞周期时间的测定标记有丝分裂百分率法(percentage labeled mitoses,PLM)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细胞周期时间的方法。其原理是对测定细胞进行脉冲标记、定时取材、利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显示标记细胞,通过统计标记有丝分裂细胞百分数的办法来测定细胞周期。有关名词:TG1:G1期的持续时间TG2:G2期的持续时间TS:S期的持续时间TM:M期的持续时间TC:一个细胞周期的持续时间PLM:标记的有丝分裂细胞所占的比例TDR:胸腺嘧啶核苷,是DNA 的特异前体,能被S期细胞摄入,而掺进DNA中。通常使用的是3H或者14C标记的TDR。测定原理(图13-2):①待测细胞经3H-TDR标记后,所有S期细胞均被标记。②S 期细胞经G2期才进入M期,所以一段时间内PLM=0。③开始出现标记M期细胞时,表示处于S期最后阶段的细胞,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影像技术学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 实验指导 编者:邵成民、顾婷 专业: 姓名: 班级: 目录 实验一:呼吸系统(一) (3) 实验二:呼吸系统(二) (8) 实验三:循环系统(一) (11) 实验四:循环系统(二) (12) 实验五:骨骼肌肉系统(一) (16) 实验六:骨骼肌肉系统(二) (26) 实验七:消化系统 (29) 呼吸系统(一)

2. 胸部正位片+左侧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两侧肺野透亮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增高影,双肺纹理清晰,肺内未见渗出及实变影,双肺门无增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太正常,双侧膈肌光整,肋膈角锐利。 左侧位片:肺门不大,心影正常,心前、后间隙存在。 诊断结果:心、肺未见异常。 3.胸部正位片:右侧第七颈椎旁可见颈肋。 诊断结果:肋骨先天性变异。 4.左侧位片:纵膈的九分区 5. 胸部正位片:心膈角、肋隔角 6.胸部正位片+右侧位片:右膈圆隆向上突起 7.胸部正位片:左肺透亮度增高,纹理稀、疏,纵膈向右偏移,右肺未见明显异常,双肺门不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不大,左膈低平。 诊断结果:左侧肺气肿 8.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右肺上野肺纹理模糊,可见一类三角形密度增高影,尖端指向肺门,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右肺门稍向上移位,主

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心影不大,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上叶肺不张。 9.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右肺中野中、内带呈大片密度增高影,右心缘显示不清,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 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中叶肺不张 10.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右肺纹理模糊,中、下野见大片状磨玻璃密度影,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感染可能。 11.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双肺纹理增多、模糊,中、上野见多发结节状密度增高影,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CT:左肺尖后段可见小片状高密度影。 12.左侧胸片:局限性纤维化: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右肺上野可见一条索状高密度影,左肺未见明显异常,双肺门不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隔面光整,肋隔角锐利。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完美版)笔记

细胞生物学教案 .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1 掌握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2 了解本学科的来龙去脉(发展史及发展前景); 3 掌握与本学科有关的重大事件和名词。 教学重点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第一节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与现状 一、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1.细胞学(Cytology):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活史的科学 2.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运用近代物理学和化学的技术成就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从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各种生命活动规律。 二、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 细胞核、染色体及基因表达基因表达与调控是目前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相结合的最活跃领域。 2.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膜及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问题(“膜学”)。 3. 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胞质骨架、核骨架的装配调节问题和对细胞行使多种功能的重要.性。 4. 细胞增殖及调控控制生物生长和发育的机理是研究癌变发生和逆转的重要途径(“再教育细胞”)。 5. 细胞分化及调控一个受精卵如何发育为完整个体的问题。(细胞全能性) 6 .细胞衰老、凋亡及寿命问题。 7. 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8. 细胞工程改造利用细胞的技术。生物技术是信息社会的四大技术之一,而细胞工程又是生物技术的一大领域。目前已利用该技术取得了重大成就(培育新品种,单克隆抗体等),所谓21世纪是生物学时代,将主要体现在细胞工程方面。 三、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 1. 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 2. 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相互关系及其调控; 3 .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 4 .细胞结构体系的装配。 第二节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一细胞生物学研究简史1.细胞学创立时期 19世纪以及更前的时期(1665—1875),是以形态描述为主的生物科学时期; 2. 细胞学经典时期20世纪前半世纪(1875—1900),主要是实验细胞学时期; 3. 实验细胞学时期(1900—1953); 4. 分子细胞学时期(1953至今)。

实验诊断学复习题必考题

实验诊断学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答:1.相对性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线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抗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绝对性增多按发病元婴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后者称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包括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和红细胞生成素非偿性增加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红细胞增多症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 2.简述红细胞染色反应的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答: ①,低色素性:红细胞染色过浅,中央苍白区扩大,提示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②.高色素性:红细胞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其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③.嗜多色性:红细胞呈淡灰蓝或紫灰色,是一种刚脱核的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稍大,正常人外周血中占.其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红细胞系增生旺盛.见于慢性贫血. 3.简述红细胞中常见的异常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答: ①.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体聚集而成. ②.染色质小体:是核的残余物,此小体多见于溶血性贫血. ③卡-波环:成熟红细胞出现一条很细的淡紫色线状体呈环形或”8”字形,曾认为是核 膜的残余物. ④有核红细胞:正常成人有核红细胞均存在于骨髓之中,外周血涂片中除在新生儿科见到有核红细胞外,成人如出现有何红细胞,均属病理现象. ★4.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答:1.急性感染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5.白血病骨髓增值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5.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感染2.血液系统疾病.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5.自身免疫性疾病. 6.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过敏性疾病2.寄生虫病3.皮肤病4血液病5某些恶性肿瘤6 某些传染病 7.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过敏性疾病2.血液病3.恶性肿瘤4.其他如糖尿病, 8.病理性淋巴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 ★9.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血小板分布异常. 10MPV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代表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增加多见于血小板破坏增加而骨髓代偿功能良好者,造血功能抑制解除后,MPV增加时造血功能恢复的主要表现.减低多见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有半数白血病患者MPV减低,MPV随血小板数而持续下降,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标志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