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氢钠 SODIUM BICARBONATE MSDS

碳酸氢钠 SODIUM BICARBONATE MSDS
碳酸氢钠 SODIUM BICARBONATE 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 Sodium Bicarbonate >

1. CHEMICALS AND COMPANY IDENTIFICATION

Trade / Commercial Name:Sodium Bicarbonate

Chemical Name :Sodium Bicarbonate

Formula :NaHCO3

Chemical Family

Synonyms:Baking soda; Sodium acid carbonate; Sodium Hydrogen Carbonate; Bicarbonate of soda Un No :Hazchem Code 2s

ERG No:0 EAC

CAS No:144-55-8

Company:

2. COMPOSITION/INFORMATION ON INGREDIENTS

Hazardous Components

3. HAZARD IDENTIFICATION

Not regulated

4. FIRST AID MEASURES

First Aid Skin:Immediately remove contaminated clothing, including shoes. Flush body with plenty of water for at least 15 minutes.

First Aid Eyes:Flush eyes with water for 15 minutes. Hold eyelids open while washing.

First Aid Ingested:Not applicable.

First Aid Inhalation:IMMEDIATELY remove to fresh air.

5. FIRE FIGHTING MEASURES

SmalL Fires :Water only, no dry chemicals, CO2 or Halon.

Large Fires: Flood fire area with water

Do not move cargo or vehicle if cargo has been exposed to heat. Cool containers that are exposed to flames with water from the side until well after the fire is out. Stay away from ends of tanks. For massive fire in cargo area, use unmanned hose holder or monitor nozzles; if this is impossible, withdraw from area and let fire burn. Keep unnecessary people away; isolate hazard area and deny entry. Stay upwind; keep out of low areas. Self-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 (SCBA) and structural firefighter's protective clothing will provide limited protection.

Further information : In the event of fire carbon oxides, sulphur oxides may be formed.

6. ACCIDENTAL RELEASE MEASURES

Breathing apparatus and protective gloves Dilute (substance may be washed to drain with a lot of water) Precautions: Restrict access to area. Provide adequate protective equipment and ventilation. Remove sources of heat and flame. Notify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authorities.

Spill or Leak: Keep combustibles (wood,paper,oil,etc) away from hazard area. Do not touch spilled material. Stop leak if you can do it without risk. Use water spray to reduce vapours. Small Spills: Flush area with flooding amounts of water. Flush area with flooding amounts of water. Large Spills: LARGE SPILLS: Dike liquid spill for later disposal Dike liquid spill for later disposal.

7. HANDLING AND STORAGE

Fire separation of at least 5M or 4Hr fire resistant wall from the following classes is recommended. Organic Peroxides Poison Corrosives Storage in the same room or space is prohibited with the following classes:

The rooms or spaces should be at least 10M apart. Explosives Flammable Gases Poisonous Gases Flammable Liquids Flammable Solids Spontaneously Combustibles Dangerous When Wet Radioactive.

8. EXPOSURE CONTROLS AND PERSONAL PROTECTION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No Exposure Limits Established

Controls

The control measures appropriate for a particular worksite depend on how this material is used and on the extent of exposure. The best protection is to enclose operations and/or provide local exhaust ventilation at the site of chemical release. Use a non-sparking, grounded ventilation system separate from other exhaust ventilation systems. Exhaust directly to the outside. Supply sufficient replacement air to make up for air removed. Have a safety shower/eye wash fountain readily available in the immediate work area .

Personal Protection

If engineering controls and work practices are not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this material, then wear suitable personal protection equipment, including chemical safety goggles & face shield, boots, imperious gloves, coveralls, & respiratory protection. Have appropriate equipment available for use in emergencies.

9.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dourless, colourless or white efflorescent crystals or powder with a strongl y alkaline taste.

10. STABILITY AND REACTIVITY

Conditions to Avoid Incompatible Materials

Other

11. TOXICOLOGICAL INFORMATION

Non-Information

12. ECOLOGICAL INFORMATION

No ecological problems are expected when the product is handled and used with due care.

13. WASTE DISPOSAL

Disposal Method Product :There are no uniform EC regulations for the disposal of chemicals or

residues. Chemical residues generally count as special waste. The

disposalof the latter is regulated in the EC member countries through

correspond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We recommend that you contact the

authorities in charge or approved waste disposal companies which will

advise you on how to dispose of special waste.

Disposal Method Packaging:Disposal in accordance with local legal provisions.

14. TRANSPORT INFORMATION

Hazchem Code:2s

ERG No:0 EAC

Marine Pollutant:False

Class

Subsidiary Risks

Tremcard Number:****

15. REGULATORY INFORMATION

EEC Hazard Classification:5.1

Risk Phases :Harmful by inhalation and if swallowed

Safety Phases:Avoid contact with eyes

National Legislation

16. OTHER INFORMATION

Reason for Alteration: General update.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herein is based on the present state of our knowledge. It characterizes the product with regard to the appropriate safety precautions. It does not represent a guarantee of the properness of the product.

维生素B片说明书

维生素B1片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维生素B1片 英文名:Vitamin B1 Tablets 汉语拼音:Weishengsu B1 Pian 本品主要成分为:维生素B1。 【性状】本品为白色片。 【药理毒理】维生素B1结合三磷酸腺苷形成维生素B1焦磷酸盐(二磷酸硫胺,辅羧酶),是碳水化合物代谢时所必需的辅酶;维生素B1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缺乏时胆碱酯酶活性增强,乙酰胆碱水解加速,致神经冲动传导障碍,影响胃肠、心肌功能。 【药代动力学】胃肠道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或饮酒过多能阻止吸收。吸收后分布于各组织,半衰期为0.35小时。肝内代谢,经肾排泄,正常人每日可吸收维生素B1 5~15mg。 【适应症】 1.适用于维生素B1缺乏的预防和治疗,如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脚气病或 Wernicke脑病。亦用于周围神经炎、消化不良等的辅助治疗。 2.全胃肠道外营养或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不良时维生素B1的补充。 3.下列情况时维生素B1的需要量增加:妊娠或哺乳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烧 伤、血液透析、长期慢性感染、发热、重体力劳动、吸收不良综合征伴肝胆系统 疾病(肝功能损害、酒精中毒伴肝硬化)、小肠疾病(乳糜泻、热带口炎性腹泻、局 限性肠炎、持续腹泻、回肠切除)及胃切除后。 4.大量维生素B1对下列遗传性酶缺陷病可改善症状: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 (Leigh病)、支链氨基酸病,乳酸性酸中毒和间歇性小脑共济失调。 【用法用量】 口服:

1.成人: (1)预防用量:推荐膳食中每日摄入维生素B1量,男性青年及成人1.2~1.5mg, 女性青年及成人1~1.1mg,孕妇1.5mg,乳母1.6mg。正常膳食均可达上述需要量。 (2)治疗用量: ①成人脚气病(轻型或重型维持量),一次5~10mg,一日3次;维生素B1缺乏 症,一次5~10mg,一日3次,至症状改善; ②妊娠期由于维生素B1缺乏而致神经炎:一日5~10mg。 ③嗜酒而致维生素B1缺乏:一日40mg。 2.儿童: (1)预防用量:推荐膳食中每日摄入维生素B1量,出生至3岁婴儿0.3~0.7mg, 4~6岁小儿0.9mg,7~10岁小儿1mg。正常膳食均可达上述需要量。 (2)治疗用量: ①小儿脚气病(轻型):一日10mg。 ②维生素B1缺乏症:一日10~50mg,分次服。 【不良反应】维生素B1对正常肾功能者几乎无毒性。 【禁忌症】 【注意事项】 1.大剂量应用时,测定血清茶碱浓度可受到干扰,测定尿酸浓度可呈假性增 高,尿胆原可呈假阳性。 2.治疗Wernicke脑病注射葡萄糖前,应先应用维生素B1。 3.维生素B1一般可由正常食物中摄取,较少发生单一维生素B1缺乏。如有缺 乏症状表现,使用复合维生素B制剂较宜。

碳酸氢钠注射液资料8

资料项目8 制剂处方及工艺的研究资料和文献资料一、完整处方: 处方:2ml:0.1g 碳酸氢钠100g EDTA-2Na 0.4g 乳酸4g 注射用水2000ml 制成1000支 二、制剂工艺: 1. 制备方法 按处方量称取碳酸氢钠、EDTA-2Na和乳酸加入约1/2量注射用水,热搅拌使完全溶解,然后加注射用水至全量。取溶液测定pH值约7.5~8.5。加入0.1%活性炭搅拌均匀,搅拌约20分钟,过滤,除去活性炭,取滤后溶液测定含量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调整分装机至规定装量,将滤液分装于安瓿瓶中,封口。于100℃灭菌30分钟。

2. 工艺流程图 图一:小容量注射剂工艺流程图:

三、处方工艺选择依据 1. 规格的确定 已上市的碳酸氢钠注射液的主要规格为:10ml:0.5g 、100ml:5g 和250ml:12.5g。因此我公司在不改变原有浓度的情况下特申报2ml:0.1g的碳酸氢钠注射液以方便临床使用。 2. 溶解性能 根据碳酸氢钠原料药标准项下性状描述,碳酸氢钠在水中溶解,在乙醇中不溶。 3.处方筛选: 3.1 碳酸氢钠注射液:样品溶液经灭菌后有小白点的异样物,PH 值增加。此处方需要调整。 3.2 碳酸氢钠-EDTA-2Na:样品溶液经灭菌后虽没有小白点的异样物产生,但PH值仍增加。此处方仍需要调整。 3.3 碳酸氢钠-EDTA-2Na-乳酸:样品溶液经灭菌后即没有小白点的异样物产生,并且PH值也基本无变化。因此可以确定处方中的辅料为EDTA-2Na和乳酸。 4. 活性炭用量的确定 按照确定的处方制备碳酸氢钠溶液,取适量分成4份,分别按重量体积比(w/v)0%、0.1%、0.2%、0.3%加入针用炭,70℃搅拌吸附约20分钟,过滤去炭,取续滤液测定含量,结果见表1。 表1 活性炭用量对药物吸附作用的影响

高中化学必修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创新教案】

第2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 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体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实验的功能,改变以往的实验只是起演示和辅助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科学方法和合作精神。本单元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实验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Na2CO3、NaHCO3的性质我将采用了科学探究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完成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自然的融入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流程设计 介绍苏氏两姐妹的用途 引入课题

了解Na2CO3、NaHCO3性质、 鉴别(讨论应用) 学生特征分析 ①学生知识面仍较狭隘,习惯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②学生大多是个别化学习,没有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和协同讨论学习的习惯。 ③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差,独立完成实验探究还有许多问题。 ④6-8人为一小组,进行科学探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 ①通过探究性实验,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通过实验设计方案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②能够熟练书写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③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验证假设的科学研究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探究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组成上相差不大的化合物,所呈现的性质千变万化的道理。 ②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 一、单选题 1.下列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分别取两种固体样品,加热产生气体的是碳酸钠 B.分别取样品溶于水后加入氯化钙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是碳酸氢钠 C.分别取样品溶于水后,通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来鉴别 D.分别取等质量的两种固体样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较快的是碳酸氢钠2.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相同温度下,在水中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 C.Na2CO3和NaHCO3均可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D.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Na2CO3放出CO2多3.用下列试剂和试管中的物质不能完成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4.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SO2做喷泉实验 B.验证Cu与浓硝酸反应的热量变化 C.比较Na2CO3与NaHCO3的稳定性 D.验证NH3易溶于水 5.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焰色反应均为黄色 B.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固体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2CO3产生的CO2多C.可以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杂质 D.溶解度:Na2CO3>NaHCO3 6.如图Ⅰ~Ⅳ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Ⅰ可以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 B.实验Ⅱ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小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是碳酸钠

C.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Ⅱ的优点是可以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D.实验Ⅳ分别测定等浓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碳酸氢钠溶液pH大于碳酸钠溶液 7.有两瓶失去标签的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无色溶液,下述鉴别方法不合理的是 ①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pH大的是Na2CO3 ②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NaHCO3 ③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 ④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⑤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A.①⑤B.④C.②④D.②⑤ 8.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及操作均正确的是()

小苏打粉的用途是什么-

小苏打粉的用途是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小苏打粉对于很多人来说十分常见,小苏打粉不仅可以用来食用,同时也可以制作成苏打水,味道是非常好的,而小苏打粉是属于碱性食物,经常食用对身体非常好,还可以预防身体疾病,而小苏打粉不仅可以食用,也有很多用途,可以用来洗衣服,或者是擦洗凹槽里面的脏物等。 小苏打的作用 1、洗衣 放洗衣精的同时,可试着倒入2/3量米杯的小苏打粉,可以增强洗净力,让衣物洗得更干净,且不会伤衣料。 2、清洁衣领、袖口 将适量的小苏打,溶于约摄氏5、60度之热水中(以下皆同),同时搓点肥皂用来洗衣领、袖口上的污垢,效果绝对比任何清洁剂都要来得好而且又快速。 3、环境清洁 将抹布沾小苏打溶液后拧干,用以擦拭门窗、门把、厨房、冰箱、流理台、卫浴设备、地板、洗脸盆、金属水龙头....等各种设备,然后再以拧干的清洁湿抹布擦过,即可使冰箱、流理台、金属水龙头...等,永远保持光亮如新。 4、超强去污剂 将橘子皮或是橙子皮入锅中,加水覆盖煮沸后,以小火煮约15分钟,然后再加苏打粉,水和苏打粉的比例大约200:1,就可

以用来擦拭餐桌,甚至比较油腻的排油烟机或是瓦斯炉。一擦就干净,还带有淡淡的水果香,而且让我们在清洁环境时,避免毒害污染,又可以废物利用,何乐而不为呢? 5、家具的蜡笔污迹去除 家中如果有正在成长中的小朋友,他们的很喜欢用蜡笔到处乱涂乱画,而造成污迹无法以水去除,用油漆溶剂虽可去除,但此法会剥去涂料而使表面受损。如果改用小苏打则最为适合,可将拧干的湿布沾些小苏打用来擦拭,即可丝毫不伤家具,把蜡笔污迹完全去除。 6、厨房洗槽处理 小苏打粉是超好用的天然除臭剂,如果你常用小苏打溶液当清洁剂清洗餐具、炊具时,可以避免洗槽排水产生臭味;若排水管堵塞时,可将一杯小苏打粉倒入,再注入热水,就可解决! 7、清洁餐具 以抹布或植物菜瓜布沾小苏打溶液洗涤碗筷餐具,可迅速而切实的除去油污,冲洗又容易,不但省水,而且又不虑有清洁剂的残留问题,因为它也可以吃,完全无毒,所以纵使没充分冲洗干净也无所谓。 8、清洁抽油烟机 将小苏打膏涂在抽油烟机脏污处,静待一会儿,再怎么顽强的油垢,都可以擦拭干净。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人教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海安县立发中学陈海明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人教版化学教材中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知识内容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和物理性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酸等的反应以及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用途。 这部分知识内容放在这一章中是作为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来供学生学习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原理之后,结合已经的化学知识进行这两种化合物性质的探究,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金属化合物性质、用途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享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教材信息的传递形式有三种:通过阅读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用途;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掌握它们与水作用情况和热稳定性;通过知识迁移,掌握它们与盐酸反应等其它的化学性质。 二、学生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具有了实验探究的基本条件;学生已经掌握了无机物的基本分类方法,初步了解同类无机物具有相似的性质;学生已经有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知识,具备分析溶液中微粒以及会预测微粒之间所能发生的相互作用的基础;学生已经学过了化学计量学,有一定的计算分析的基础。但学生缺乏应用这些已经知识、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际学习探究的体验,并没有形成这方面的学习能力。 2.学生认知习惯: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经到一定的高度,他们不喜欢单纯记忆知识,对分析规律性知识、本质的知识有极大的兴趣;他们不喜欢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更喜欢找出知识的区别与联系,找出学习知识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用途;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探究和原理分析掌握碳酸钠和碳酸钠的主要化学性质以及两种物质之间的转化;由性质理解两种化合物的用途。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酸碱性、热稳定性、与盐酸的反应等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采用实验探究、列表比较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引导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验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 [教学说明] 本堂课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讲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不同性质和鉴别方法。 步步深入,提高本次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 大家已经知道化学物质中有“苏苏两姐妹”苏打-碳酸钠和小苏打-碳酸氢钠,在厨房里我们也常常能看到他们的学生回忆并 思考初中学 习的有关碳 酸钠与碳酸 通过知识回 顾和创设学 生熟悉的生 活情景,拉近

踪影。那么姐姐苏打和妹妹小苏打她们的性格有什么差异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板书标题]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氢钠的知 识。 学生与新知 识的距离激 发学生对新 知识的兴趣。 [讲解]我们常言观人观面向, 初始伊人,我们先来看看苏苏两姐妹面向如何。我们分别取一小平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于两只洁净的试管中,大家观察她们外观有什么区别呢? [板书] 表格一(表格见最后) 学生观察并 回答:碳酸 钠为白色粉 末状固体, 碳酸氢钠为 白色细小粉 末固体。 通过教师演 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 吸引学生注 意。 [讲解]1.看来妹妹碳酸氢钠要 比姐姐碳酸钠面相上要细腻一些,这呢是从她们的外观上的区别。我再跟这两姐妹进行下一步的接触。分别在试管中加入5滴水,观察现象。 2.嗯,看来碳酸氢钠的溶1.学生观察 并回答: 碳酸钠加 水结块变 成晶体, 碳酸氢钠 加水无明 通过教师演 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 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 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

临床配液

生理盐水与葡萄糖作为溶媒的运用区别 (医学精英网)来源:执业医师考试的日志 一:用糖水还是用盐水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1:根据病人的原发病及其并发症而定:(1 )如果病人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好,应减少盐水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2)如果病人有糖尿病但心肾功能尚可,可以用盐水,但用糖时可加胰岛素兑调. (3).如病人肾功能不好,要减少钠水的摄入,减轻钠水储溜. 2:根据病人的化验结果. (1)如电解质结果.看是否有低钠血症,则给予盐水,反之用糖. (2)根据心肌酶等评测心功能,来决定盐糖的选择. 3:配液有的药物溶于糖或盐其效能会好点,这要根据药物说明书选则糖盐. 4:如病人休克,应先给于盐水补充血容量再给于糖补能. 5:盐水主要用于电解质的调节而糖主要作为能量选用时要首先想到这点. 总之,选择时要慎重,尤其是呼吸科,老年病人多,不同程度存在心功能不好,糖尿病,在选盐时要谨慎,选糖时考虑是否加用胰岛素。 二: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 1: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在制剂中,葡萄糖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入盐酸,成品溶液P H多为3左右,而生理盐水稍高,一般为4~5。β—内酰胺类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易使β—内酰胺环开环,失去抗菌活性,故应选盐做溶媒。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碱性条件下抗菌效能比酸性条件下可增强10多倍(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故建议选盐做溶媒,或在溶媒中加入碳酸氢钠提高PH值。 2.溶媒使用的量一般以说明书规定的最低量控制。对于半衰期短的药物,如青霉素,我在儿科临床中就有看到溶于500ml糖溶液,输了2个多小时,前面的药物都代谢了,还没输完,根本达不到有效药物浓度。现在大多是使用100ml+抗生素,或许是治疗习惯,这样效率比较高。 .为什么抗生素不静推而要静点?第一是因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原因(房室模型,表观分布等有关),二是因为油溶液及水(油)混悬液禁用于静注(抗生素多为水混悬液),因为可引起血管栓塞的危险.这在11版新编药物学上有明确指出. 2.用盐水还是糖水配伍抗生素的问题:其实这是和药物自身理化性质有关了,通常头孢类,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在盐水的PH值中比较稳定,在外界配好后12小时内静滴都可以,但是在葡萄糖这类大分子物质中,抗生素会络合,稳定性下降. 而合成类抗生素如甲硝唑,奎诺酮类等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定性,5%的葡萄糖溶液比生理盐水形状更稳定,有关这个问题的详细解释可以请教药学板块的战友. 3.关于溶媒量的问题为什么用100,不用250?其实这个就是习惯问题了,没有绝对要求的,但是对于那些需要限制水输入量的患者(肝硬化腹水,心衰),以及需要迅速把药输完提高血药浓度的,应该用100ml液体配伍. 4:主张使用生理盐水,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 以青霉素类为例,它们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使之分解加速,应用时最好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溶解青霉素类。溶于葡萄糖液(PH=3.5~5.5)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青霉素类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极快。因此,严禁将碱性药液(碳酸氢钠、氨茶碱等)与其配伍。 原则按药品说明书上明确规定配液要求的配制,一般进口药物说明书比较详细,战友可以搜索一些! 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特别是培氟沙星,应该用糖水配。培氟沙星不能见氯离子,否则会形成沉淀。 氨苄西林要用生理盐水不能用葡萄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一、基本说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及其相互联系分析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 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 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 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 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各种能力。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 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 2、教学重点: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3、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较高,但在学习中学生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而且缺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对现象的本质分析。 (四)设计思路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教学设计中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始终围绕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四要素展开,希望通过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驱动促成师生的有效协作会话,从而实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意义构建。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五)仪器、用品 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带铁夹的铁架台、碳酸钠(s)、碳酸氢钠(s)、酚酞、澄清石灰水、稀盐酸、多媒体 三、教学过程 1、环节一:物理性质及其用途 2、环节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及碱性

奥美拉唑碳酸氢钠FDA说明书

Zegerid (omeprazole) Powder for Oral Suspension DESCRIPTION The active ingredient in Zegerid (omeprazole) powder for oral suspension, is a substituted benzimidazole, 5-methoxy-2-[[(4-methoxy-3, 5-dimethyl-2-pyridinyl) methyl]sulfinyl]-1H-benzimidazole, a racemic mixture of two enantiomers that inhibits gastric acid secretion. Its empirical formula is C17H19N3O3S,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345.42. The structural formula is: Omeprazole is a white to off-white crystalline powder which melts with decomposition at about 155°C. It is a weak base, freely soluble in ethanol and methanol, and slightly soluble in acetone and isopropanol and very slightly soluble in water. The stability of omeprazole is a function of pH; it is rapidly degraded in acid media, but has acceptable stability under alkaline conditions. Zegerid Powder for Oral Suspension is supplied in unit dose packets as an immediate release formulation to be constituted with water for oral administration. Each packet contains 20 mg of omeprazole and the following excipients: sodium bicarbonate, sucrose, sucralose, xanthan gum, xylitol, and flavorings. CLINICAL PHARMACOLOGY Omeprazole is acid labile and thus rapidly degraded by gastric acid. Zegerid Powder for Oral Suspension is an immediate-release formulation that contains sodium bicarbonate to protect omeprazole from acid degradation. Pharmacokinetics: Absorption

小苏打水妙用-二分钟去农药解读

二分钟去农药 2 分钟去掉农药 蔬果残留农药,政府提供的办法只有多泡水,一项新研究发现,竟然只要一包几十块钱的小苏打粉就能去除残留农药和自来水中的氯气,带您一起看看专家的研究。 蔬果农药残留问题,连政府农政单位都只能劝大家多泡水。朝阳科技大学陈耀宽博士却发现一个极简单的办法那就是小苏打粉。 小苏打粉一汤匙泡水,水变成微黄颜色,再把水果蔬菜放进去清洗。陈耀宽博士:「这样浸泡2到3分钟就OK了,就可以吃了。」 2分钟去掉农药,再看看它怎么去除自来水中的氯。 小苏打粉这么神奇,能除农药又能除氯,专家说其实这很简单,小苏打粉其实就是碳酸氢钠粉,化学式是 NaHCO3! ,Na是钠带正电,放到自来水里面,会跟水中带负电的氯结合变成氯化钠,也就是盐巴,这解决了自来水氯毒的问题。再来就是H氢,氢带正电加入水中会结合带负电的水分子O2,变成OH弱碱水,一般大部份的农药都是酸性,因此弱碱水中和酸性之外,还能加速去除附着在蔬果上的农药。 专家强调,小苏打粉还有一个妙用,烫青菜前加一点,可以防止叶绿素流失,烫好的青菜比较不会变黄 家庭必备好物—小苏打粉baking soda 一直知道小苏打粉用途多多,这个周末终于买了。其实并不难买,超市里面摆面粉那柜一定有,通常拿来做蛋糕。如果能去大卖场或化工行买大包装的更便宜。 洗衣服 我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拿它来洗衣服,据说它有软化水质的功力,对汗渍和分泌物有奇效,连小朋友的尿布只要先在小苏打粉里面泡一下再洗,就算穿两年也洁白如新,一点发黄的尿垢痕都不会留下。 这次实验洗衣还有另外一个令我惊喜的附加效果,消异味。我住的地方很潮湿,偏偏又没有阳台,洗完的衣服只能晾在室内阴干,晾衣服的那几天我的心情都会像空气的味道一样霉霉的。格外令我想念高雄干燥温暖大太阳晒出的舒爽。

碳酸氢钠注射液说明书

碳酸氢钠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碳酸氢钠注射液 英文名称:Sodium Bicarbonate Injection 成分: 本品主要成份为碳酸氢钠,化学名称:碳酸氢钠。辅料为:依地酸二钠、注射用水。 适应症: (1)治疗代谢性酸中毒。治疗轻至中度代谢性酸中毒,以口服为宜。重度代谢性酸中毒则 应静脉滴注,如严重肾脏病、循环衰竭、心肺复苏、体外循环及严重的原发性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2)碱化尿液。用于尿酸性肾结石的预防,减少磺胺类药物的肾毒性,及急性溶血防止血 红蛋白沉积在肾小管。 (3)作为制酸药,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症状。 (4)静脉滴注对某些药物中毒有非特异性的治疗作用,如巴比妥类、水杨酸类药物及甲醇 等中毒。但本品禁用于吞食强酸中毒时的洗胃,因本品与强酸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导致急性胃扩张甚至胃破裂。 用法用量: 代谢性酸中毒,静脉滴注,所需剂量按下式计算:补碱量(mmol)=(-2.3-实际测

得的BE值)×0.25×体重(kg),或补碱量(mmol)=正常的CO2 CP-实际测得的CO2 CP(mmol)×0.25×体重(kg)。除非体内丢失碳酸氢盐,一般先给计算剂量的1/3~1/2,4~8小时内滴注完毕。心肺复苏抢救时,首次1mmol/kg,以后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用量(每1g碳酸氢钠相当于12mmol碳酸氢根)。静脉用药还应注意下列问题: ①静脉应用的浓度范围为1.5%(等渗)至8.4%; ②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中pH值、碳酸氢根浓度变化决定追加剂量; ③短时间大量静脉输注可致严重碱中毒、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当用量超过每分钟10ml 高渗溶液时可导致高钠血症、脑脊液压力下降甚至颅内出血,此在新生儿及2岁以下小儿更易发生。故以5%溶液输注时,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8mmol钠。但在心肺复苏时因存在致命的酸中毒,应快速静脉输注。 碱化尿液,成人:口服首次4g,以后每4小时1~2g。静脉滴注,2~5 mmol/kg,4~8小时内滴注完毕。小儿:口服,每日按体重1~10mmol/kg。 禁忌: 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1、对诊断的干扰:对胃酸分泌试验或血、尿pH测定结果有明显影响。 2、下列情况慎用: (1) 少尿或无尿,因能增加钠负荷; (2) 钠潴留并有水肿时,如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3) 原发性高血压,因钠负荷增加可能加重病情。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练习题1.06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练习题(01.06) 1、下列关于相同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C.都能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CO2,但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D.Na2CO3不能转化成NaHCO3,NaHCO3而能转化成Na2CO3 2、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不可用的方法是() A.逐滴滴加盐酸B.加入氯化钙溶液C.加入氢氧化钡溶液D.通入二氧化碳 3、有相同质量的两份NaHCO3粉末,第一份加入足量盐酸,笫二份先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再加足 量同浓度盐酸,则两者所消耗的盐酸物质的量比为() A.2:1 B.1:1 C.1:2 D.4:2 4、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常温时水溶液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C.与稀盐酸反应快慢:Na2CO3<NaHCO3 D.物质的量相同时,消耗盐酸:Na2CO3<NaHCO3 5、现有NaOH、Na2CO3和Ba(OH)2三种无色溶液,用一种试剂就可将它们鉴别出来,这种试 剂是 A.HCl B.H2SO4 C.Na2SO4 D.CaCl2 6、下列关于Na2C03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溶液显酸性 B.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C.热的Na2C03溶液可用来除去沾污D.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在不同反应中既能吸收CO2,又能参加反应放出CO2的是 A.KOH B.K2CO3 C.KHCO3 D.Ca(OH)2 8、下列各种方法中,可以用于除去苏打中混有的少量小苏打的是: A、水洗; B、加热; C、通入二氧化碳; D、加入盐酸; 9、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CO2时,最佳的除杂试剂和方法是 A.水、浓H2SO4;洗气 B.饱和Na2CO3溶液、浓H2SO4;洗气 C.饱和NaHCO3溶液、浓H2SO4;洗气 D.NaOH溶液、浓H2SO4;洗气

小苏打粉的神奇妙用

小苏打粉的神奇妙用 小苏打粉的神奇妙用小苏打即碳酸氢钠,又叫酸式碳酸钠,属酸式盐,化学式为NaHCO3。人们通常只知道可以用它来发面包、制汽水和做灭火剂,其实,它还有以下鲜为人知的用途。护肤1、去油脂将小苏打溶液倒入洗脸盆中,用清水稀释,用稀释过的小苏打溶液清洗脸上油脂分泌多的部位。如果皮肤容易过敏,注意溶液的浓度不易过高。在清洗的时候用手指肚去按揉脸部。最后用清水再洗一遍,油脂不见了,脸部会变得干爽许多。2、除皱用一个小一点儿的容器,将小苏打倒入容器中,加入少量清水,将小苏打溶液调成膏状。先用清水清洁面部,再把膏状的小苏打均匀地涂在皱纹上,不要涂得过厚,待10分钟后,用清水清洗掉即可。 3、祛斑色斑是很难根除的,使用小苏打经常洗的话会使色斑变淡,长期使用会达到除斑的效果。倒一盆温水,先将脸部润湿。将少量小苏打溶液倒在手心里,用两手揉一揉。然后用双手轻轻洗净脸部。揉搓片刻,用清水将小苏打溶液冲净即可。 4、黑眼圈将杏仁用榨汁机榨汁,在杏仁汁里放微量的小苏打,调匀成糊状,备用。用清水清洁面部,然后把调好的糊敷在脸上,擦一会儿。最后用清水洗掉糊就可以了,不要等糊全干了再清洗,那样对皮肤会有害的,用此方法会有消除黑眼圈的作用。 5、去角质将小苏打倒入一盆清水中,

均匀地将其调成小苏打溶液。用小苏打溶液来洗脸,在洗的进修用手指肚在脸颊上进行打圈的揉搓。揉一会儿,角质就会慢慢地褪掉。6、美白在临睡前,取一盆清水。先将小苏打溶液喷在脸上,为了不喷到眼睛和嘴巴里,在喷之前把眼睛和嘴巴闭紧。用手轻轻地拍几下,再轻轻的揉揉脸。用清水冲净,用湿毛巾擦干即可。经常用稀释的小苏打溶液洗脸,有一定的美白作用。7、皮肤干燥将小苏打倒在手心里少许,用一只手沾此水,滴在小苏打上,在手心里,把小苏打和清水调匀。把调好的小苏打溶液抺到皮肤上,片刻后,用清水冲去脸上的小苏打溶液,使用小苏打洗脸还可以防止皮肤干燥。8、防粉刺粉刺的形成与皮肤清洁的是否彻底有一定的关系,小苏打溶液对皮肤有一定的清洁作用。将小苏打溶液喷在脸上,用手轻轻拍打几下。用清水洗净,擦干即可。9、头发的护理经常用小苏打洗头,会去除头屑并防止头屑再生。先倒一盆温水,将头发用温水浸湿。把洗发液倒在头发上,双手进行揉搓,在洗净后,用盆中的温水冲去洗发液。取少许小苏打溶液,倒在头发上,用双手时行揉搓。让小苏打溶液在头发上停留片刻,用清水冲洗掉,将头发擦干即可。 10、去头发的油脂先把头发用温水润湿,把适量的小苏打粉撒在手心里,涂沬在发根部。用手指肚在头发概况进行揉搓,反应一会儿后,用清水将小苏打溶液冲洗干净即可。11、防开叉头发营养不足会导致头发开叉,用小苏打洗头可以促进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教学重点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的本质,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教学设计思路: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这部分内容,其性质并不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知识层面要求不高。教材的设计是以列表的形式提供信息,由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且实验都是简单易做,学生可以通过努力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合作完成。 根据以上特点,我淡化了Na 2CO 3 和NaHCO 3 化学性质的教学,将本节的教学目 标定位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探究精神融入教学当中。从生活引入,以实验探究、讨论式教学法的形式展开,特别是设计学案,辅助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主动建构,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辅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习题巩固。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引导-实验探究、对比的教学方法进行边讲边实验教学。这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三、教案

小苏打粉的神奇妙用

小苏打粉的神奇妙用 小苏打即碳酸氢钠,又叫酸式碳酸钠,属酸式盐,化学式为NaHCO3。人们通常只知道可以用它来发面包、制汽水和做灭火剂,其实,它还有以下鲜为人知的用途。 护肤 1、去油脂 将小苏打溶液倒入洗脸盆中,用清水稀释,用稀释过的小苏打溶液清洗脸上油脂分泌多的部位。如果皮肤容易过敏,注意溶液的浓度不易过高。在清洗的时候用手指肚去按揉脸部。最后用清水再洗一遍,油脂不见了,脸部会变得干爽许多。 2、除皱 用一个小一点儿的容器,将小苏打倒入容器中,加入少量清水,将小苏打溶液调成膏状。先用清水清洁面部,再把膏状的小苏打均匀地涂在皱纹上,不要涂得过厚,待10分钟后,用清水清洗掉即可。 3、祛斑 色斑是很难根除的,使用小苏打经常洗的话会使色斑变淡,长期使用会达到除斑的效果。倒一盆温水,先将脸部润湿。将少量小苏打溶液倒在手心里,用两手揉一揉。然后用双手轻轻洗净脸部。揉搓片刻,用清水将小苏打溶液冲净即可。

4、黑眼圈 将杏仁用榨汁机榨汁,在杏仁汁里放微量的小苏打,调匀成糊状,备用。用清水清洁面部,然后把调好的糊敷在脸上,擦一会儿。最后用清水洗掉糊就可以了,不要等糊全干了再清洗,那样对皮肤会有害的,用此方法会有消除黑眼圈的作用。 5、去角质 将小苏打倒入一盆清水中,均匀地将其调成小苏打溶液。用小苏打溶液来洗脸,在洗的进修用手指肚在脸颊上进行打圈的揉搓。揉一会儿,角质就会慢慢地褪掉 6、美白 在临睡前,取一盆清水。先将小苏打溶液喷在脸上,为了不喷到眼睛和嘴巴里,在喷之前把眼睛和嘴巴闭紧。用手轻轻地拍几下,再轻轻的揉揉脸。用清水冲净,用湿毛巾擦干即可。经常用稀释的小苏打溶液洗脸,有一定的美白作用。 7、皮肤干燥 将小苏打倒在手心里少许,用一只手沾此水,滴在小苏打上,在手心里,把小苏打和清水调匀。把调好的小苏打溶液抺到皮肤上,片刻后,用清水冲去脸上的小苏打溶液,使用小苏打洗脸还可以防止皮肤干燥。 8、防粉刺 粉刺的形成与皮肤清洁的是否彻底有一定的关系,小苏打溶液对皮肤有一定的清洁作用。将小苏打溶液喷在脸上,用手轻轻拍打几下。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广大附中 胡国良)

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碳酸钠、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胡国良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准确的描述Na2CO3与NaHCO3的物理性质(溶解性、状态)。 (2)正确书写Na2CO3和NaHCO3的电离方程式,准确判断能否与盐酸、石灰水、CaCl2反应,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和书写方程式。 (3)准确描述酸氢钠受热分解实验现象和书写方程式,正确书写Na2CO3转化为NaHCO3的方程式。 (4)归纳酸式盐代表物碳酸氢盐的结构和性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Na2CO3和NaHCO3的性质的科学探究,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以Na2CO3和NaHCO3为载体,先观察外观,实验研究物理性质(状态、溶解性),再分析结构(组成、类别、化合价)预测可能的化学性质,实验研究化学性质。 (2)通过Na2CO3、NaHCO3、H2CO3组成对比,理解NaHCO3的两性,并归纳出酸式盐代表物碳酸氢盐的性质。 (3)通过Na2CO3、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实验,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预测和实验探究结果产生矛盾,感受化学魅力,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和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HCO3-的性质、通过Na2CO3、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实验,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 三、本节承载的化学核心观念、化学思想和方法 微粒观:盐是由离子基本微粒构成的,盐的性质应该更多的从离子角度思考。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加深对宏观实验的认识。 对比法:将结构相似的物质从相同的角度进行比较,使共同点和差异更加突出,加深对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效率。 陌生物质性质研究方法:陌生物质性质研究是由外观观察,实验研究物理性质(状态、溶解性),再分析结构(组成、类别、化合价)预测可能的化学性质,实验研究化学性质;具体物质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别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 别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碳酸钠(Na2CO3)和碳酸氢钠(NaHCO3) 碳酸钠(Na2CO3)俗名纯碱,又叫苏打. 碳酸氢钠(NaHCO3)俗名小苏打.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属于盐类,但都被用做食用碱. 碳酸钠(Na2CO3)和碳酸氢钠(NaHCO3)的区别 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 外观白色粉末细小的白色晶体 溶解性较大比Na2CO3 热稳定性稳定,受热不分解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溶于水后的酸碱性显较强碱性碱性比Na2CO3 碳酸钠(Na2CO3)和碳酸氢钠(NaHCO3)的各种化学反应. 与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CO2↑+H2O NaHCO3+2HCl=NaCl+CO2↑+H2O 与NaOH溶液反应: Na2CO3不与NaOH反应. NaHCO3+NaOH=Na2CO3+ H2O 与Ca(OH) 2或Ba(OH) 2反应: Na2CO3+ Ca(OH) 2= CaCO3↓+2NaOH NaHCO3+ Ca(OH)2= CaCO3↓+H2O+NaOH Na2CO3+ Ba(OH)2= BaCO3↓+2NaOH NaHCO3+Ba(OH)2=BaCO3↓+H2O+NaOH 与CaCl2或BaCl2反应: Na2CO3+CaCl2= CaCO3↓+2NaCl Na2CO3+BaCl2 = BaCO3↓+2NaCl

NaHCO3不与BaCl2和CaCl2反应 Na2CO3和的NaHCO3相互转换 向饱和的Na2CO3溶液通入CO2: Na2CO3 + CO2+ H2O =2 NaHCO3 加热NaHCO3: 2 NaHCO 3 == Na2CO3 + H2O + CO2↑ 鉴别Na2CO3和NaHCO3的方法: ①加热固体,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NaHCO3 ②溶解,向水溶液中加入BaCl2或CaCl2,产生沉淀的是Na2CO3 CO2气体中混有HCl气体,如何去除杂质 把混合气体通入Na2CO3或NaHCO3溶液中,Na2CO3或NaHCO3与HCl反应生成CO2。 反应方程式: NaHCO3+2HCl=NaCl+CO2↑+H2O Na2CO3+2HCl=2NaCl+CO2↑+H2O

氢氯嗪片药用说明书

氢氯嗪片药用说明书 氢氯嗪片药用说明书 通用名:氢氯SAI嗪片 曾用名: 商品名: 英文名:Hydrochlorothiazide Tablet 汉语拼音:Qinglusaiqin Pian 本品主要成分及其化学名称为: 主要成份:氢氯SAI嗪. 化学名称: 6-氯-3,4-二氢-2H-1,2,4-苯并SAI二嗪-7-磺酰胺-1,1- 二氧化物. 其结构式为: 分子式:C7H8ClN3O4S2

分子量:297.74 本品为白色片. (1)对水,电解质排泄的影响. ①利尿作用,尿钠,钾,氯,磷和镁等离子排泄增加,而对尿钙排泄减少.本类药物作用机制主要抑制远端小管前段和近端小管(作用较轻)对氯化钠的重吸收,从而增加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Na+-K+交换,K+分泌增多.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类药物都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碳酸酐酶活性,故能解释其对近端小管的作用.本类药还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减少肾小管对脂肪酸的摄取和线粒体氧耗,从而抑制肾小管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②降压作用.除利尿排钠作用外,可能还有肾外作用机制参与降压,可能是增加胃肠道对Na+的排泄. (2)对肾血流动力学和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影响. 由于肾小管对水,Na+重吸收减少,肾小管内压力升高,以及流经远曲小管的.水和Na+增多,刺激致密斑通过管-球反射,使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引起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下降,肾小球入球和出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也下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以及对亨氏袢无作用,是本类药物利尿作用远不如袢利尿药的主要原因. 口服吸收迅速但不完全,进食能增加吸收量,可能与药物在小肠的滞留时间延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