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药品专业知识手册

常用藥品專業知識手冊

第一章消化系統

一、反流性食管炎

[病因] 在一些誘因的作用下,食管下端括約肌不能正常地關閉,導致酸性的胃液或鹼性的腸液反流入食管,並刺激、腐蝕食管粘膜,引起反流性食管炎。

[臨床表現]

1、燒心:即胸骨後燒灼感或燒灼樣疼痛。燒心常與姿勢有關,故又叫做“姿勢性燒心”,多在屈曲彎腰、咳嗽、用力排便、頭低位仰臥或側臥時出現。

2、反酸:胃內酸性容物反流至咽部或口腔時,會感到酸嗆不適。

3、吞咽困難:當炎症引起食管痙攣或食管瘢痕狹窄時,可出現吞咽困難,甚至吞咽疼痛,嚴重時可出現慢性食管出血。

4、加重緩解因素:當精神緊張或進食酸性果汁、高脂肪飲食、辛辣刺激性飲食以及吸煙、飲酒、服用咖啡因、巧克力,還有使用阿托品、阿斯匹林等藥物時,都會誘發或加重以上症狀,而當直立和服用制酸藥後;可減輕症狀。

[治療用藥]

1、抑制胃酸分泌藥物:常用雷尼替丁、法莫替丁或奧美拉唑等。

2、促進食管和胃的排空,減少反流:可加用嗎丁啉、西沙比利或莫沙必利。

3、中成藥物治療:以氣滯胃痛顆粒疏肝裏氣和胃;以養胃舒沖劑養胃陰、和胃氣。

4、推薦:雷尼替丁(或奧美拉唑)+嗎丁啉(或西沙比利)+養胃舒沖劑。

二、胃炎

[病因] 胃炎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急性胃炎:其發生多由於飲食不當,暴飲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餿、穢濁不潔的食品,本病常見於夏秋季。

慢性胃炎:幽門螺旋桿菌是導致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飲食無規律、暴飲暴食、精神緊張、憂愁、生氣、過度勞累、營養不良、免疫功能下降、藥物刺激、膽汁返流是導致慢性胃炎的重要誘因。

[臨床表現]

1、急性腸胃炎:噁心、嘔吐通常發病較急,開始多腹部不適,繼而噁心、嘔吐。腹部陣地性絞痛並有腹瀉,每日數次至數十次水樣便,黃色或黃綠色,含少量粘液。伴有不同程度的發熱、惡寒、頭痛等。

2、慢性胃炎:上腹不適、飽脹、疼痛、噯氣、厭食、噁心、腹瀉等。有的可見消化道反復出血、嘔吐、黑便。萎縮性胃炎常伴有貧血、消瘦、舌炎,長期不愈,少數可癌變。

[治療用藥]

急性胃炎:

1、急性胃炎噁心、嘔吐時可服用嗎丁啉、貝絡納。

2、腹痛嚴重時可口服東莨菪堿等。

3、腹瀉可用黃連素、瀉停封膠囊、瀉痢停片、易蒙停膠囊、永龍增效黃連素膠囊。

4、中藥治療:霍香正氣丸、保和丸、附子埋中丸、參苓白術散。

慢性胃炎:

1、消化不良:金雙歧、食母生片、大山楂顆粒、健胃消食片、多酶片等。

2、飽脹、噁心、嘔吐;胃腹胺、嗎丁啉或西沙比利、莫沙比利。

3、胃痛明顯:胃痛寧、東科胃複寧膠囊、達喜。

4、抗幽門螺桿菌:麗珠胃三聯(片劑(白色)枸櫞酸鉍鉀,片劑(黃色)克拉黴素,片劑(綠色)替硝唑)。(用法及用量:片劑(白色)2片,一日二次,口服,片劑(綠色)1片,一日二次,口服,片劑(黃色)1片,一日二次,口服。療程為1周。)

5、胃粘膜保護劑:麥滋林,果膠鉍。

6、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人體內解毒酶的活性:維酶素。

7、其他中藥:香砂六君子丸、氣滯胃痛沖劑、元胡止痛片、消遙丸、胃蘇顆粒、左金丸等。

三、消化性潰瘍

[病因] 消化性潰瘍的產生有兩方面的原因:

1、胃酸、胃蛋白酶增多侵蝕胃或十二指腸粘膜形成潰瘍。

2、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導致消化性潰瘍發生和反復發作的又一個重要因

素。

[臨床表現]

1、主要症狀是胃部(心窩部、上腹部)疼痛,胃潰瘍疼痛多偏於左側,十二指腸潰瘍多偏於右側。

2、胃潰瘍的疼痛節律是進食後半小時至1小時舒適,接著開始疼痛,而胃完全排空後(約食後4小時)又感舒適,即,進食→舒適→疼痛→舒適。

3、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疼痛節律是進食後1個半小時至4個小時不疼痛,饑餓時(胃排空時)開始疼痛,直到下次進食才緩解,即,進食→舒適→疼痛,稱之為“空腹痛”。

4、潰瘍病的其他症狀有曖氣、反酸、流涎、噁心嘔吐等。

[治療用藥]

1、制酸劑,如碳酸氫鈉、碳酸鈣、氫氧化鋁等。

2、胃粘膜保護劑:如麗珠得樂、麥滋林、果膠鉍等。

3、抑酸藥: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奧美拉唑等服藥的療程,一般是四周。

4、抗幽門螺旋桿菌,胃三聯(第一,奧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750mg+甲硝唑400mg、第二,奧美拉唑20mg+紅黴素500mg+甲硝唑400mg;第三,奧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750mg+紅黴素500mg.)。

5、中藥治療:香砂六君子丸、氣滯胃痛沖劑、逍遙丸、元胡止痛片、胃蘇顆粒、左金丸等。

四、急性腸炎

[病因] 急性腸炎以夏秋季最多見,常由於飲食不當、進食發酵分解或腐敗污染的食物所致。

[臨床表現]

1、病史有食用不潔飲食的病史,潛伏期一般為1-24小時不等。

2、起病急驟腹瀉、腹痛、腹瀉每天3-4次,嚴重者達10餘次,大便呈黃水樣;一般無黏液膿血,腹痛多位於臍周或右下腹部,呈陣發性鈍痛或絞痛,一般都有發熱。

[治療用藥]

1、一般治療:禁食6-12小時,以後進食流食或易消化飲食。

2、解痙止痛:山茛菪堿(654-2),口服。

3、口服補液,防止脫水:口服葡萄糖水(葡萄糖粉)。

4、抗炎、止瀉治療:複方黃連素片、腹可安片、穀參腸安膠囊、救急行軍散、易蒙停膠囊、永龍增效黃連素膠囊。

五、病毒性腸炎

[病因] 病毒性腸炎由輪狀病毒引起

[臨床表現]

1、病毒性腸炎為自限性疾病,多發於春秋季,一般病程為3-5天,很少超過7天。

2、年齡特徵:嬰幼兒多見。

3、糞便性狀:病毒性腸炎多為水樣便,糞便中水份多,糞水分離,呈蛋花湯樣大便,無腥臭味。

4、腹瀉常伴有高熱,且嘔吐也較重,因糞便中排出電解質相對少,故常發生脫水。

[治療用藥]

1、病毒性腸炎不必用抗生素。

2、嘔吐嚴重時,糾正脫水:口服葡萄糖水(葡萄糖粉)。

3、病前所增加輔食,如雞蛋、豬肝等要停吃,但粥和米湯例外。

4、提高自身免疫力:小施爾康滴劑(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

六、細菌性痢疾

[病因] 細菌性痢疾由痢疾桿菌引起。

[臨床表現]

1、以急性發熱等全身中毒症狀,腹痛、腹瀉、裏急後重及排膿血樣大便等腸道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

2、本病終年均有發生,但多流行於夏秋季節。

3、人群對本病有普遍易感性,幼兒及青壯年發病率較高,尤其是中毒性痢疾比較集中發生於兒童。

[治療用藥]

抗菌藥物:

1、SMZ-TMP,對有磺胺過敏,白細胞減少及肝、腎功能不全者忌用。

2、吡呱酸:氯呱酸。

3、氨基苄青黴素:以上藥物可任選1-2種,療程均為5-7日。

七、結腸炎

[病因] 結腸炎與自身免疫反應、感染、遺傳、神經精神因素等有關。

[臨床表現]

起病多數緩慢,病程可分持續性,或呈發作期與緩解期相交替的慢性經過。

1、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大便呈軟、糊狀或水樣,常混有粘液,膿血,也可僅排出粘液和膿血。

2、腹痛:疼痛性質常為痙攣性,多局限於左下腹或下腹,也可遍及全腹。有疼痛一便意一便後緩解的規律。

3、裏急後重:直腸有炎症時常有裏急後重。

4、胃部症狀:可有食欲減退,上腹飽脹不適,噁心嘔吐。

[治療用藥]

西藥治療:現代醫學多採用激素,柳酸偶氮磺胺吡碇外用。

中成藥治療:補腎活血,健脾祛濕;消腫排膿。藥物有“健脾益腸丸”、“腸炎康”、“結腸炎丸”、“健脾丸”、“補脾益腸丸”等。

八、闌尾炎

[病因] 分急性、慢性闌尾炎,闌尾管腔因糞渣、寄生蟲阻塞,腸道其他疾病的影響,細菌入侵均可導致急性闌尾炎。

[臨床表現]

1、腹或臍周疼痛後轉移至右下腹。

2、噁心、嘔吐、乏力、頭痛、發熱、口渴、出汗、脈率加快。

3、右下腹有固定而明顯的壓痛點是闌尾炎的重要體征。

[治療用藥]

疑為急性闌尾炎應到醫院診查,凡急性化膿性或壞疽性闌尾炎、闌尾穿孔並彌漫性腹膜炎、復發性闌尾炎均應早期手術切除。

九、乙型肝炎

[病因]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體後,可激發機體產生對乙型肝炎病毒的各種細胞免疫反應和體液免疫反應,並激發自身免疫反應引起免疫調節功能紊亂,引起肝細胞的損傷,造成不同類型的病理變化及臨床轉歸。

[臨床表現]

化驗室檢查可出現“大三陽”和“小三陽”,還會出現乏力、噁心、黃疸及肝區疼痛等症狀。

“大三陽”是指:HBsAg(+)、抗HBc(+)、HBeAg(+);

“小三陽”是指:HBsAg(+)、抗HBc(+)、HBe(+)。

[治療用藥]

西藥:取苯雙脂滴丸、肝必複膠囊、肝達康薄膜片、肝寧片、肝泰樂、賀普丁、阿德福韋酯膠囊、齊墩果酸片、益肝靈片、西利賓胺片。

中成藥:護肝片、東寶肝泰片、複肝能膠囊、複肝寧片、甘利欣膠囊、肝達片、肝腎康口服液、雞骨草肝炎沖劑、雞骨草膠囊(雞骨草丸)、健肝樂、健肝樂顆粒、健肝靈膠囊、解鬱肝舒膠囊、晶珠肝泰舒膠囊、龍膽瀉肝口服液、龍膽瀉肝丸、慢肝養陰膠囊、舒肝丸、雙虎清肝顆粒、乙肝寧沖劑、乙肝散、益氣舒肝片。

十、脂肪肝

[病因] 肥胖、過量飲酒、糖尿病是脂肪肝的三大主要病因。

[臨床表現]

輕度和中度脂肪肝一般無任何明顯臨床症狀;重度脂肪肝可有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全身乏力、疲乏感、腹脹、或右上腹部不適,特別是在食後及運動時更為明顯,亦可有肝腫大或出血傾向等。

[治療用藥]

降脂性藥物、護肝去脂藥和中藥。

1、降脂性藥物:氯貝特、東寶肝泰片、維生素E煙酸酯、穀胱甘肽、維生素E。

2、護肝去脂藥:肝得健、垂盆草沖劑、護肝片、熊去氧膽酸。

3、中藥:

①單味中藥:何首烏、丹參、澤瀉、川芎、決明子、山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